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能源危机案例范文

能源危机案例全文(5篇)

能源危机案例

第1篇:能源危机案例范文

关键词:节能策略;建筑空间;设计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舒适度要求更高,而时代在进步,人们观念也随之改变了,更加倾向于绿色型的生活理念,而建筑空间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因此,如何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体现出节能性和舒适性是十分重要的,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建筑空间设计气候属性

气候等自然属性对于建筑的空间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传统建筑空间设计更加依赖于环境。相较于传统的建筑空间设计来说,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种进步是基于设计理念的创新以及建筑技艺的不断发展而来的。

1.1传统建筑设计中的气候适应性

在过去人们进行建筑设计时,往往会体现出气候适应这一属性,这指的是不同地方由于其气候上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设计。例如,南方地区,由于天气温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往往考虑更多是如何进行通风防热,当然还有出于整体空间设计布局上的考虑[1]。这种考虑使得传统的建筑空间设计可以改善居民的气候适应性,提高百姓们的生活质量。

1.2建筑物理角度

在湿热的地区,往往考虑更多的是进行通风,而通风指的是通过空气的流通性来使得湿热的空气能够流动起来,让人们生活的舒适感提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为了更好地通风,不应该仅仅是关注与空间的布局,还要重视空间设计,利用效果好的空间设计进行防热处理,让人们生活更加舒适。我们可以考虑整个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采取合理的措施导入外界的空气,使得空气流通起来,这样既能通风又能防热,具有很高的价值。气候适应性已经是目前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在建筑方面加以设计能够帮助应对气候适应性,其物理角度十分值得研究,我们需要将空间设计与气候适应性结合起来考虑,不断研究出好的设计办法[2]。

2目前建筑空间节能情况

目前来说,我国的建筑市场在空间节能上的应用情况仍然不够,主要有以下两种现状。

2.1无法可依

目前的建筑市场仍然是一个浪费巨大的市场,它对能源没有很好的利用,这加重了在目前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然而,及时这种浪费资源的情况十分普遍,我国仍然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这种情况,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节约能源的政策,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然而,在这些政策法律中没有具体针对建筑市场的浪费能源的问题进行探究,使得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造成了目前的建筑市场能源浪费严重的现象[3]。

2.2节能工作开展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也在积极倡导节能理念,倡导对资源进行开发再利用,然而,在建筑行业,这种理念仍然贯彻的不够彻底,仍然没有做好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我国自对建筑市场进行节能理念的贯彻时,是按照先城市后农村的规则,先进行新建房的节能理念贯彻后按照节能理念进行房屋的改建,然而,计划是很好的,我国对这种策略的实施情况却十分不好,整个规划仍然停滞在初始阶段,没有更大的进步。

3节能型建筑空间的设计

建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得到了提高,由于目前的建筑设计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大,这也导致建筑市场对资源的消耗情况严重,而基于节能策略的设计观点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样一种现状。考虑到节能策略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4]。

3.1表层空间设计

建筑的表层空间与建筑和外界的沟通情况密切相关,它是内外环境关联的一种介质。因此,它体现着很重要的价值,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整体的空间效果,在技术上做出提升。更好地开展节能型的空间设计工作。在建筑的表层空间设计上,“双层表皮”设计是一个经典案例,它很好地在表层空间设计上发挥了节能的作用。

3.2空间内系统设计

在进行建筑内部的系统设计时,往往考虑到了气候环境等因素,例如岭南的庭院布局建筑设计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在进行这种设计时,充分利用了庭院,将不同组织结构的庭院加入到建筑组织中,进行建筑板块的渗透,使得整个建筑布局上更加畅通,让内外空气能够很好地流动,而这种设计是根据气候来进行的,设计良好的空间内系统,能够保障人们生活的舒适度[5]。

4建筑空间节能措施思考

4.1加强能源的利用

给予节能策略的建筑空间设计,必须好好思考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率的应用的办法,这指的是在建筑空间设计时,多多利用一些可再生的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考虑将这些资源应用在现代建筑中的方法,将空间设计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保证既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舒适性,又能够满足建筑对节约能源的要求。

4.2增加智能化的技术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现代技术给建筑空间设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对最佳的节能控制的探讨,如此一来,降低了建筑整体对电能的消耗程度,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智能化的技术对整体空间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保证人们生活的舒适度,还能够更好地节约能源[6]。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空间设计上的节能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这能怪帮助解决世界上的能源危机问题,目前,世界能源危机越发严重,只有在多方面进行改善,才能够缓解这种情况。因此,加强建筑空间设计上的节能措施是目前每个建筑设计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文章中给出的相关策略也希望能够起到一些作用,不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傅维敏.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J].工程技术研究,2017,(7):49+52.

[2]周志刚.浅谈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节能策略[J].中国住宅设施,2016,(3):119-121.

[3]肖毅强,王静,林瀚坤.基于节能策略的建筑空间设计思考[J].华中建筑,2010,28(6):32-35.

[4]张雪峰.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3):58-59.

[5]张云华.生态节能住宅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D].重庆大学,2008.

第2篇:能源危机案例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节能;重要性

引言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号召,就需要建筑行业加大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力度,以此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在当前背景下,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中需要对节能施工技术进行合理运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之上,施工企业应加强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情况,使其自身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分析

1.1有效缓解能源危机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建筑耗能在社会能源消耗中的占比是相当高的。所以说,建筑节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可以使用节能材料的方法来降低能源的消耗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时产生的污染物,而且还能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所谓的建筑节能,就是对传统的建筑原料和建筑技术进行改进,借助高能耗、低配置、低使用的方法,使建筑行业能源的消耗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改进,促进了建筑企业以及相关管理部门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危机进行思考和化解,从而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标准,为人们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因此,需要把节能观念贯穿于整个建筑行业中来,有利于缓解社会能源危机这一问题。

1.2推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在以往的建造过程中,人们没有很好地重视施工的整体质量,导致在建造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由于人们的节能观念在不断的深入,所以对建造中能源危机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那么,为了能够使该危机问题得到有效地缓解,就应大幅度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让大家都接受建筑节能技术。节能作为一种绿色的建筑技术,比其他施工技术更加占有优势。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该技术不仅可以改良建造技术,而且还能降低建造能源的消耗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升建造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总而言之,建筑节能技术的广泛性将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因为建筑节能技术可以降低工程设计和建筑建造等方面的能源消耗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这就需要加强节能管控,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3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最常见的就是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水体污染,如果产生污染就会影响人们的作息生活。如果把建筑节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建造中,就会使该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就水污染来讲,当施工企业在施工中运用建筑节能技术时,需要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进行充分理解,并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与污水净化体系,从而使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得到处理,将会大大地改善和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就噪声污染来讲,需要施工企业秉着建筑节能的观念,尽可能选择使用噪声和振动小的设备,从根本上解决噪声污染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施工时间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否则,将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2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

2.1屋面施工

在屋面施工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一方面,选取适当的施工材料。那么,为了能够增加房屋的温度,就应使用相应的保温材料,从而为人们打造温暖的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使资源的使用率得到明显提升。所以说,不仅要重视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施工成本,而且还要保证施工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保温性。除此之外,还应在施工之前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全面检查材料的质量,以此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能够与相关标准相符合,一旦发现其中存在有质量问题的材料,就应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在存储施工材料时,必须要做好防水防潮工作,否则,将会对材料的保温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采取倒置屋面的施工方法。对于施工技术,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绿色节能的整体效果,而且还关乎到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在传统的屋面施工中,会在保温层上面布设一道防水层,该设计方法会对房屋的使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但新节能技术的涌现,实现了倒置式屋面施工,从以往的珍珠岩、岩棉转换成了新型的保温材料,尽管材料的使用时间比较长,也不会增加热吸收。经过一系列的测试表明,倒置式屋面施工技术比其他施工技术更有优势,施工质量和效果更好一些、施工成本更低一些。此外,在屋面施工过程中,还应对进程、成本和质量等众多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从而更好、更快地达到节能的目的。

2.2门窗施工

首先,需要确保墙体比例的合理性。要全面考虑房屋的通风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与此同时,还需要设计人员根据科学的比例来设计窗户的尺寸和窗户的数量,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美观性,而且还能提高房屋的采光度和通风性,如果把窗户设置到房屋的西方或南北方向,就要确保其面积不超过墙的百分之三十五。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是非常高的,所以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应用率,为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通过对窗户的合理设计,既能降低施工成本,又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损耗,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需要对温度阻尼区域进行合理布置。由于温度阻尼区与屋面保温层都有着保温的作用,所以在门窗施工中,需要做好温度阻尼区的布置工作,利用保温的方法来提高节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会把温度阻尼区布设在房屋的外墙上面,并在其中添加一些材料,进而形成一个隔层,这样一来,室内、外的空气就不会流通,主要是起到了较好的保温作用。当阳光充足情况下,就会增强窗墙的保温性能;最后,需要加强应用新型玻璃。当完成墙体预留和温度阻尼区的布置工作之后,就应选择适当的玻璃,尽量选取辐射低的玻璃,控制其反射率。因为房屋节能的效果与玻璃的性能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房屋的保温性能得到明显上升。

2.3屋外墙体施工

墙体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到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还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当前,建筑土建工程墙体施工分为普通型和保温型两种。对于普通型施工,就是整砖砌筑,其材料主要就是空心砖。在实际的施工中,应预留正确的孔径位置,为后续的搭建工作做好准备。当施工环节完成之后,就应使用混凝土对孔径进行填补。对于保温型施工,就是在墙体上添加一些具有保温作用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室内温度和保温性能,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3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管理措施

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相关要求相一致。这就需要从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建筑节能监管、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加强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管理措施。

3.1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会使用到较多的设备,这些设备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比如空调、洗衣机和热水器等等,那么,就应使用高效率的能源,比如天然气。通过能源系统可以使不同的热源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冷电联厂或热电联厂,这很大程度上还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对于采暖和空调等一些能效较高的系统,就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功能对其进行合理设计。在使用时,需要利用能源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来监督和控制室内空气的品质、耗能情况以及舒适度。例如通过传感器来测量建筑附近环境的湿度、温度以及日照情况,并结合建筑动态模型来预测采暖和空调的负荷,提升空调暖通系统的运行状态。

3.2完善管理体制

由于土木工程的设计工作都是由设计单位负责的,并且该设计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等方面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土木建筑施工节能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缺乏人才、不够重视节能理念等等。那么,为了能够使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各类型人才之间的合作。除此之外,还应注重节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其定期安排以专业知识为主的培训活动,以此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3.3强化建筑节能监管

在土木工程节能低耗方面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为后续的监督与管理提供了便捷条件。目前来看,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行业没有做好节能措施的落实工作,已经严重阻碍了国家法规制度的开展。因此,需要施工企业为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把理论知识和节能技术放到首要位置,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施工标准和要求,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建筑节能的价值。与此同时,还可以借鉴和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建筑节能经验和成果,为后续建设中国特色土木工程节能建筑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3.4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支撑,这就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使用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其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定期进行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与人员的绩效相结合,提升相关人员的建筑节能意识,增加对节能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节能技术的了解,对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分享,总结经验,增强对节能技术的了解与认知,同时能够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对节能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4结束语

目前,人们对建筑条件的标准和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施工企业只对施工进度进行关注,却忽视了建筑的节能环保,甚至不会考虑到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因此在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中,需要其加入节能、环保的队伍中去,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措施,并对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进行有效控制,充分体现出建筑节能在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治国.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研究[J].居业,2018(12):41-42.

[2]吴亚桐.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0):159-160.

[3]高阳静.土木工程建筑节能重要性研究[N].科学导报,2018-09-28(B02).

[4]于静.建筑节能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8):67-68.

[5]张天宇.超低能耗目标下的寒冷地区建筑本体节能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6]孙开珂,沈阳,周志伟.关于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研究[J].节能,2019,38(1):7-9.

[7]陈淑曾.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0):201.

[8]吴亚桐.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0):159-160.

第3篇:能源危机案例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

2020年,在全省贯彻落实山西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传统机动车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以及一氧化碳,从而造成全球变暖以及环境污染。数据显示,我国无论是机动车产量还是销量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已经连续10年占据榜首位置,传统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加强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释放发展新潜力,助力产业升级势在必行,这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低碳经济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促进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健康发展、激发经济增长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总理多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积极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站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努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先后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运营补贴政策以及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推广等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探讨山西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中的热点问题,解决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技术问题,2019年12月,山西省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这对于促进山西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完善和提升汽车产业发展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绿色、环保型汽车,不会直接产生排放污染物,它产生的间接污染物主要发生在发电环节,以及处理电池等废弃物的环节。从发电环节来看,目前常用的发电方式有水能、风能、核能以及火力发电。其中,水能、风能、核能都属于清洁能源,唯一污染严重的是火力发电,其对大气的污染的控制难度也要远远低于燃油汽车。针对电池等废弃物,随着污染低、安全性好的新型蓄电池研发成功以及回收技术的日益成熟,其产生的污染也将降至最低。另外,传统汽车带来的噪音污染也不可忽视,统计结果显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噪声要比传统燃油汽车低5分贝以上,所以大规模推广电动汽车有利于改善城市噪音污染。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汽车作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消费品,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普及,但却带来了环保以及能源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将对我们的碧水蓝天造成更加严重污染,随着我国各项环境污染法规的不断完善,在环保部门的严格管控下,传统汽车必将失去其生存之地。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迎来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这是新时代下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也代表着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起点、新方向、新未来,也必将达到世界汽车发展领域的顶峰。从国家层面来看,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快速增长的根本途径。我国汽车制造业必须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强新能源管理技术和发展问题研究,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早日实现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山西推动新能源汽车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山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缺乏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不足,与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完善,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市场进行合理引导,提出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帮助其快速发展。所以,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山西省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先后出台了《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布局推进意见》和《山西省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措施》。太原市积极响应国家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制定了纯电动汽车发展和实施规划,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始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搭建起了很好的发展平台,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逐渐迈入黄金发展阶段。

(二)太原市出租车率先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太原市官方数据显示,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占全市PM2.5污染的16%。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新能源汽车推广,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环境污染现状。《太原出租车推广案例分析及其他城市的建议报告》预测,若不考虑电网端的排放,出租车电动化后,每年将减少CO2排放195841.32吨,CO排放3887吨,HC排放849吨,NOX排放808吨。2016年,太原市将8292辆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出租车,正式成为全球首个出租车全部电动化的城市,在出租车电动化方面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以环境、产业、经济发展三方共赢为目标,出租车电动化为太原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开了新的市场。

(三)太原市公交车的更新换代日趋完善纯电动公交车作为新一代公交车,是零排放的环保型汽车,2018年2月,太原市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正式上线运行,首批投放30辆台,并于同年8月份达到400辆台。2019年,又购置了1000台5种不同型号的纯电动公交车,并投入运行。1400辆纯电动公交车代替传统燃油燃气公交车后,每年将减少约7万吨的CO2排放量,为保护环境污染贡献积极的力量。按照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太原市将在2020年底实现3520辆燃油燃气公交车全部电动化,这也意味着太原市将成为出租车和公交车全部电动化的城市,人们的出行将更加绿色环保。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研究

(一)太原市电动出租车投放产生的效益太原市出租车在更换为纯电动之前,共有8292辆,其中使用压缩天然气的出租车有3870辆,使用国Ⅳ标准汽油的出租车有4422辆。太原市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SO2、NOX、PM2.5、PM10、CO2e、CO、HC共7类。太原市出租车更换为电动车之前,一年产生的各类尾气排放物总量约201408.34吨,其中CO2排放量达到了约195841.32吨,占所有尾气排放物总量的97.24%。如果将8292辆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汽车,假设汽车充电所需的电全部来自于国家电网,燃煤电厂均执行超低排放标准,按照未来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的比例为25%计算,那么,一年内,太原市纯电动出租车产生的各类尾气排放物总量约175513.49吨,其中CO2排放量约175468吨。经计算可知,各类尾气排放物减排量总和为25894.85吨,其中CO2的减排量为20373.32吨,产生的环境效益非常明显。

(二)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潜力2016年,在太原市未开始实施出租车电动化之前,我国出租车保有量为1102563辆,为同年太原市出租车保有量的132.97倍。当年太原市将出租车电动化后带来了不错的环境的效益,如果将纯电动出租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初步估计一年将减少各类尾气排放物总量为344万吨,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推测,未来新能源汽车将越来越受市场的欢迎,如果逐步将出租车和公交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车型,再积极推广纯电动私家车,那么将取得更加可观的效果,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巨大潜力也将逐步释放。

四、结语

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暗藏的巨大潜力,以及我国传统机动车暴露出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问题,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推广政策和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产业发展新平台,引进高端技术型人才,加强核心技术研究,充分整合产业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成为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坚强后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热潮。

参考文献:

[1]傅蔷等.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应用对能源需求及城市环境影响分析.RegionEconomic,2017(13)

[2]国务院新闻中心课题组.新能源汽车需国家战略扶持[J].中国经贸,2009(23)

[3]汤思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9)

[4]解洪兴.太原:电动出租车之城———谈电动出租车和公交车的城市推广之道[J].中国公路,2017(20)

第4篇:能源危机案例范文

关键词:能源教育;能源消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能源安全

引言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不仅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也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粗放型、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给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面对我国日益突出的能源问题,转变不合理的能源产业结构,优质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已经初见成效,能源教育的全民普及和支撑体系的建立就更加紧迫了。让普通老百姓主动关注与能源密切相关的问题,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节能观念,以此形成良好的能源消费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自觉践行低碳生活、建设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的社会,提出在当前实行民众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1中国能源分布和能源消费的现状迫

切需要开展能源教育能源作为人们生存和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根本,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优质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代,伴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的需求量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态势,能源发展中凸显的问题不容乐观。一方面,从总量上来看,我国是能源生产的大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尤其是煤炭和水能,但是人均占有能源量却较少,处于世界各国的较低水平[1]。另一方面,能源分布和能源消费结构非常不合理,特别是以煤炭为主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所占能源消耗总量较大;石油资源虽然比较短缺,但国内需求量却在持续增加,所以原油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在2016年已升至65%,创历史最高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汽车已经逐渐普及成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与此同时,化石燃料的消费量短时间急剧增加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2016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我国的能源消耗连续15年位居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第一,已占全球消费量的23%和全球净增长的34%[2]。石油作为全球重要的化石类燃料,在近年所占能源消耗总量比值是比较大的。“2015年全球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一次能源增长率为1.0%,较大程度上远低于10年平均值1.9%,但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为1.5%,成为全球最大的增长量”[2]。所有的化石燃料价格在2015年均呈下跌趋势,反映了全球供需关系的失衡日渐严重。面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利用率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人们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等诸多要素造成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我国迫切地需要在国民教育的整个体系中融入能源教育,并在教育体系中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方式和策略以及切实有效的途径。通过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能源教育方式树立人们节约能源、合理消费能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节能和用能的行为习惯,加强能源教育势在必行。能源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科学的能源专业性教育,提高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手段;二是通过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全民生态文明的能源教育,自觉养成节能意识,践行节能生活方式。目前,我国的能源教育仅限于一些高校的专业领域和科研机构,民众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节能等基础常识相对缺乏,在能源的消费上更是缺失主动的责任感,只有油价上升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能源消费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建立起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的有效途径,把它从专业领域扩展到社会的普通民众,通过教育活动引导人们节约能源,改变人们以往的能源消费意识和行为习惯,以正确合理地消费能源资源,培养民众的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念,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公民能源教育水平和素质。这将是解决我国当前能源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生态文明能源教育的人文理念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建设美丽中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能源教育的内涵、目标和意义

2.1能源教育的内涵

通常人们所说的能源教育是指通过开展关于能源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教育活动,促进受教育者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和关心能源、环境以及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之间的问题[3]。开展能源教育活动,一是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增强人们对能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认识到能源的有限性与节能的必要性,以此提升人们的能源绿色消费和节约意识,培养人们科学用能与节约用能的观念;二是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让人们认识到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处理能源和环境问题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培育人们科学地处理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实践态度以及对能源问题的自我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与能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3]。开展能源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能源现状、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安全、节能与环保等等。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则包括以下两个内容:一是能源与人和环境的关系。即人类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懂得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压力,理解能源的有限性和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认识能源消费和人们生产生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不协调发展的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学会均衡能源与人和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减轻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二是人们的节能行为。当前,伴随我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以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的住房建设,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极大提高和转变。例如汽车出行的普及、一次性塑料碗筷和购物袋的便捷使用,引起生态环境和大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所排放的污染气体和污染颗粒是造成雾霾、温室效应等的主要原因。这些变化人们都深有体会和感受。随着能源消费量稳增不减的形势,人们必须要重新审视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消费行为是否科学合理。生态文明的理念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人们合理处理与能源的关系基础上,向节能的生活、出行方式转变,在处理能源消费的日常问题方面养成具有自我决定意识和先进文化价值观的独立社会人。根据人们的实际生活,正确引导人们自觉形成良好的绿色消费行为,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既为自己的眼前利益,也为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做出贡献。

2.2能源教育的目标

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社会层面的目标是着重培养人们科学的能源意识和价值观念,以实际的行动来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以促进与能源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进程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专门从事能源教育研究的机构来讲,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了解全球能源的结构、特征,能源发展的概况和趋势,通过掌握能源基础知识,在社会生活中提高科学的能源消费意识和节约用能意识,自觉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总之,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目标意在通过转变现代人们不合理的能源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以科学的价值观念,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为构建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的目标,加强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首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能源教育活动,形成人们积极参与能源教育活动的热情,让人们开始关注与能源和能源消费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对能源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决断力。其次,通过能源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化教育,让人们了解能源与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加强环境保护和培养节约用能行为的重要意义。最后,通过人们能源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全球和我国的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安全等问题认识更加清楚,了解能源资源和能源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用能源的忧患意识树立人们科学用能、节约用能的协调持续发展的观念。

2.3能源教育的意义

我国公民能源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系着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进程,关系着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关系着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当前我国公民大多存在着能源知识缺乏,能源节约意识淡薄,能源消费不科学等问题,提高人们对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过程中的合理化和科学化,重新反思和审视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消费行为以及能源与人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树立科学的能源消费意识、能源节约意识以及正确处理能源与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对于培养国民内化于心的节约用能意识,外化于行的节能实践行为,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相较于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成功经验,我国能源教育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尤其是把能源教育作为以社会引导全民价值观念的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十分的不足。日本作为世界上最有能源危机感的国家,对能源的利用率相当的高,并且在节能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科学用能的基础上,日本各个阶层的人民更重要的是拥有较高的节能用能意识,懂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全民共同的努力[4]。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开始把能源问题融入到国民的教育课程体系,由此能源教育越来越引起高度的重视。即使有着丰富资源的澳大利亚,依然积极主动地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由此可见,生态文明的能源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从能源教育的人文社会价值层面来讲,其意义主要是通过在教育与实践中不断地认识和解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的关系问题,树立能够多方位、多层次看待问题的视角,养成合理的能源消费观和能源行为习惯,并落实于实践。首先,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过程,能源教育注重于通过教育活动,促使人们主动关注整个生态建设和人类生存环境。它以普通民众为主体和主要的参与者进行学习和实践,以发展和影响受教育者的思维训练为导向,培育人们用辩证的态度看待和正确处理能源问题与人和生态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促成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有利于让人们形成顺应时代的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是以人类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但人们在追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过度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引起一次性能源有限的储备量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无穷需求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和严重。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能源教育过程中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案例,引导受教育者学会用长远发展的目光看待和处理问题。

3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

3.1能源教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能源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遵循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顺应世界能源发展大势;同时,着力构建优化能源系统,着力补齐资源环境约束,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5]。以此为基础,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的指导思想即为: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文明为基础,以能源资源的和谐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保障,努力贯彻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人文教育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三位一体”协调教育机制,实现能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协调推进、共同发展。

3.2能源教育的指导原则

3.2.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既是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培养人们能源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指导性原则。它注重于改变过去一味追求经济飞速增长而忽视甚至损害人民利益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念。首先,“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广大人民作为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和开展的教育活动都应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而不是脱离人民的发展。其次,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根本动力,“以人为本”就是在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家在能源改革创新、结构优化以及能源的“双控”问题上注重以人为根本的发展观。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让广大人民自觉树立科学用能、节约用能、合理用能的消费观,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早为实现2020年能源的消费总量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的规划目标而尽一己之力。

3.2.2综合性与终身性原则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相互交叉结合的综合性教育。生态文明理念的能源教育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们从人文社科类的视角观察和思考能源问题的能力,使能源教育渗透到家庭的萌芽教育、学校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教育以及社区的大众化和普遍化教育的各层面各阶段。这就要求能源教育要依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等特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活动,以便有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能源教育的活动,不断推进能源教育稳步向前发展的进程。同时,能源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对增长人们的能源知识、提高节能意识以及养成科学的能源消费行为习惯等具有重要的影响。能源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具有终身性的原则,不论是从婴幼儿到高龄者,还是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它始终是贯穿于人一生之中的社会活动。学校作为教育最主要的阵地,教育者应在基础教育中给予能源教育足够的重视。以学校的基础性教育为前提实施与能源相关的教育活动,从而实现能源与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3.2.3整体与局部结合原则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血脉,能源问题不仅关乎个人、某个地区和地域,更是关乎全球的问题。因此,应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充分利用好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抓住机遇全方位地实施对外开放与合作战略目标。基于此,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必须坚持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两大资源,统筹全球与国家内部的发展,即应坚持整体与局部结合的原则。从国际的视角来看,能源在世界各国的开发、储存以及分布情况极不均衡,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和地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依赖性越来越高,能源的全球性合作日趋频繁。故能源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受教育者从全球视角出发,让人们学会用全局的、联系的观点看待能源发展中的相关问题。从国内的视角来看,能源不仅与当前老百姓的生活各个方面紧紧相联,也关系到子子孙孙的长远发展。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此,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应坚持以全球为主导地位,统帅部分发展,即坚持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发展原则,树立全局的观念,立足于整体,并以此统筹国际国内,实现能源教育的最优化发展。

4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的途径

4.1注重学校的基础性教育

学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人们接受正规化、系统化教育的阶段,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课堂和主阵地。因此,学校的能源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开展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增强受教育者对能源知识以及能源与人类活动、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和认识,培养人们有关能源的正确价值观和消费观,并在此过程中自觉形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素质和能力[6]。具体而言,进行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首先,应注重学生过程化和综合化的学习。能源教育活动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连续不断长期努力的过程。从学生兴趣的培养、知识的理解和获得多角度、多层次判断能源与日常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根据自身对能源及其相关知识的探讨和积累,有效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之中。其次,应培养学生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校能源教育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的复合型教育[7],它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等技术内容,还涉及地理、政治、历史等与社会科学相关的内容。通过学校综合性学习基础性的能源知识,并且将获得的成果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养成用联系的方式,多角度地探索能源的相关问题。最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着眼全球、立足身边事物的思维方式。在学校开展基础性能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在能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是人们的什么行为方式引起了全球的能源问题,并用联系的、发展的、长远的目光来思考问题,寻求具体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策略。尤其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科学用能、节约用能,为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身作则,用实际的行动践行伟大的使命。

4.2走进社区的宣传推广教育

社区教育是伴随社区的成长,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教育需求,培养和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积极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8]。我国的社区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从其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借鉴国外能源教育的优秀成果和案例的同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根据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源以及国民素质等差异,从社区的实际状况出发,以社区为平台和依托,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推进社区能源教育的宣传推广是能源教育重要的手段和策略。它以社区民众为单位,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有问题、有导向地展开教育活动。首先,社区的宣传推广教育可以根据所在地区人们不同的年龄阶段、受教育程度、身份地位等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让人们多层次多渠道地了解和认识能源,意识到能源问题的严峻,参与能源社区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渐渐形成人人关心能源问题,处处参与到节约能源的活动中。其次,随着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发展,用新媒体搭建社区教育交流平台进行能源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重大变化,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工作、教育等方面的影响颇大。它以迅速的传播速度、广泛的覆盖面积以及个性化与互动性强等特征,为能源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比如,在开展能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社区内部的具体情况,通过传媒资源搭建大规模的开放性在线课程。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学习有关能源的知识问题等,让人们从实际生活中感受能源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危机意识来增强民众科学用能、节约用能的意识。最后,统筹发展。社区教育作为社会教育中的一部分,不论是针对社区内部能源教育的需要,还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对内对外都要统筹兼顾,着眼整体与局部协调发展。社区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组成中的一部分,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提升人们素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有效地利用社区设施进行体验学习,把社区能源问题作为居民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将能源教育的分支融入社区教育,在社区大力推进能源及能源问题的宣传推广教育活动十分必要。

4.3大力发展能源的社会教育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知识总量不断增大,更新的速度也不断地加快,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比较,社会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环境更为宽松,一般不受时间、地点、职位、年龄等因素的局限,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所以,在开展能源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形式的创新和丰富,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比如: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图书馆、公园、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基础设施,为人们提供继续学习的环境,让人们通过书籍、报刊、电视、广播、杂志以及宣传栏等平台自发地学习能源知识、了解能源问题、增强能源危机意识、主动养成良好的能源消费行为和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能源教育的目的。同时,社会教育与普通老百姓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大众化教育优势,最直接的表现是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意识地带着生活思考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特别是关于物价、油价、资源等问题。能源问题既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也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国际的稳定有序。因此,在构建生态文明理念的能源教育过程中,大力发展能源的社会教育是提高公民的能源节约意识,树立良好的能源消费行为习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5结语

今天,人们生活在一个能源革命的时代。随着技术革新不断推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特别是中国与美国一样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型经济体,从天然气革命中受益匪浅,现在又开始进入页岩气掀起的新能源之战,为防止出现石油革命时代的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吴立功.能源教育: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7):15.

[2]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EB/OL](2016–07–08)[2016–11–08].

[3]刘继和,赵海涛.试论能源教育[J].教育探索,2006(5):42.

[4]欧庭宇.国外能源教育对中国生态教育的启示[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1):70.

[5]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R].2016.

[6]王伟,高莉.日本的能源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6–17.

[7]孙姝雅.中学化学教学中能源教育目标及内容体系的构建与策略的实施[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第5篇:能源危机案例范文

【关键词】绿色节能技术;建筑工程;施工;运用

1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也在日益增长,基础建设的不断扩张,导致能源利用率日益加剧,其中煤炭资源呈逐年下降态势[1]。北方地区冬日气温的自然性降低,对建筑墙体的保温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外墙保温系统作为围护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使用率也在逐步提升,围护结构的绿色节能技术也是众多专家、学者重点研讨的课题之一[2]。本研究以建筑节能技术作为研究主线,通过实际建筑案例的施工材料比选及分析结果,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情况,了解建筑工程施工中保温材料的经济适用性,为我国建筑工程中围护结构绿色节能技术的有效运用提供一些参考性依据。

2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价值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能源危机问题[3]。中国也同样面临着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严重失衡[4]。节能问题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如何达成建筑节能的目标,在于对建筑材料的有效比选,确定比选方案,了解不同建筑材料的能耗,从而确定具体施工材料的选用[5]。建筑施工领域中,围护结构的应用量较大,我国节能、环保类保温材料也成为首选材料[6]。在建筑外墙施工中,全力推广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使用,但建筑围护结构中保温材料的投资成本却不断在增加,经济性问题,也成为影响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施工运用优先选用的瓶颈。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绿色节能保温材料的运用要在考虑节能技术实施效果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效益。本研究分析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策略,主要是通过不同保温材料的比选确定相适宜的建筑节能材料,进而保证绿色节能技术在整体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有效运用。

3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策略

3.1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原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先行确定节能建筑的运行和维护投资估算,主要考虑节能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期限、采暖成本和维修费用。针对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保温材料的维修费用,假定设计年限是N,以此为计算周期,那么再将日常的维修周期设定为MRH,因此,得到的公式N除以M,即是N年内所需的维修次数,再将维修费设定为C(假定值),那么得到的就是围护结构保温系统的维护费用的现存价值,即P。P=∑C(P/F,i,n)(1)式中:P为维护费用现值;C为每次维修费;(P/F,i,n)是资金现值公式,式中的F是年金,P是现值,i为折现率,n为维修时建筑使用年数。节能建筑的直接作用是降低建筑物的最大能耗,直接效益体现在降低能源成本上。我国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指标依照气候区域划分定额指标,分为“严寒和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部分地区可能同时出现电能和热能的双重消耗。建筑采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需要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够准确评估各类围护结构产生的成本。

3.2节能环保材料的施工材料比选

为了评价不同保温材料的节能效果,我们假设使用不同的保温材料应用在同一类建筑工程项目中,冬季采暖期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标准,并计算相同条件下的同期折现率,最优比选为以下几种方案的设定:方案一,普通保温砼在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中的应用;方案二,再生保温砼在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中的应用;方案三,将聚苯板保温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的外保温中。使用净现值法计算出各项目施工成本的初始,运行和维护费用、拆除费用,相同的前提下,计算期和折现率的一致情况下,比较成本的现值,该成本最小为最优方案的现值。

3.3比选结果

3.3.1工程实例介绍某商业城项目高层办公楼位于某省某市某区,建筑面积6994.5㎡,建筑高度54.8m,基底面积430.1㎡,该工程围护结构施工的各部位情况,可见下表2所示。为了评价不同保温材料的节能效果,我们认为,通过使用不同的保温材料,该项目的围护结构,即外墙外保温系统,需要保证冬季采暖期(180天)和达到室内温度21℃的采暖要求,与此同时,计算同一时期,相同条件下的折现率,有以下解决方案:方案一,普通保温砼在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中的应用;方案二,再生保温砼在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中的应用;方案三,将聚苯板保温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的外保温中。使用净现值法计算出各项目施工成本的初始,运行和维护费用,相同的前提下,计算期和贴现率的比较成本的现值,该成本最小为最优方案的现值。导热系数可参照下表3。3.3.2具体比选结果运营成本计算得到:方案一,普通保温砼在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中的运营成本计算结果为58738.03元;方案二,再生保温砼在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中运营成本计算结果为83242.54元;方案三,将聚苯板保温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的外保温中运营成本计算结果为76509.86元。建筑围护结构传热量的计算结果:方案一,普通保温砼在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中的Hq计算结果为9.684;方案二,再生保温砼在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中Hq计算结果为13.724;方案三,将聚苯板保温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的外保温中Hq计算结果为12.614。由以上分析可知,再生砼保温在能源消耗及运营成本中,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与聚苯板保温材料。由上述分析及计算结果可知,该工程外保温材料的选择,对整体建筑绿色节能技术实施效果有着较高的影响。以成本差异为基础,在相同的计算周期和相同的折现率下,采用净现值法对三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最终明确方案二的再生保温砼净现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保温材料,该方案可以作为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保温材料运用,利用该方案可以发挥绿色节能技术的作用价值。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