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文化交流范文

茶文化交流精选(九篇)

茶文化交流

第1篇:茶文化交流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育;交流;影响力

作为外语学科的大学英语教育,在提升其教学质量的目标驱动下,需要突出对信息交互必要性的理解。通过对信息交互必要性的理解,促使我们明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现实表明,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功利主义色彩,这种功利主义色彩主要从大学英语教学所遵循的教学目的来呈现出来,如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过级率、增强大学生的考研英语实力。在这样的教学目的影响下,整个教学生态呈现出封闭性特点,具体反映在:重视词汇、阅读、写作训练,并借助单向度的听说训练模式来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事实证明,这将不利于大学生将英语应用于工作与生活之中,那么也就无法充分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能力需求。基于此,本文将从茶文化对英语教育的影响入手来展开主题讨论。

1茶文化交流的功能定位

在有效发挥茶文化交流影响力之前,需要对茶文化交流的功能进行认识和定位。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1.1建立文化共性的功能

主体在进行信息交流时需要拥有共同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信息交互中产生共鸣,进而驱动主体之间不断去强化交流的意愿。不难发现,在这一方面茶文化具有天然的优势。我国作为传统的茶叶出产国,在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中也积淀起了大量的茶文化,其中包括显性和隐性等两个部分;并在长期的农耕文化环境熏陶下,茶文化逐渐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形成了具有国民特性的心理文化素质。这就决定了,茶文化具有文化共性的功能,这将帮助大学生自主完成茶文化的交流活动。

1.2搭建交互平台的功能

茶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共性,构成了大学生进行茶文化交流的现实基础。但这里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实施这种交流活动。以大学英语教学为视点,或许有同行会指出应在课堂教学中来实施。若是这样,仍将促使英语教学陷入到封闭循环的泥淖之中。因此,借助品茗和茶道文化,便能为大学生进行交流搭建起良好的平台。不难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品茗是一件十分休闲、愉悦的事件,而这也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大学生的内心体验。

1.3形成延伸教育的功能

延伸教育在这里主要指向,将茶文化交流从常规英语教学中拓展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语言类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出发,将英语应用能力训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将能为大学生建构起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延伸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而茶文化所固有的生活性,便能承担起这样的功能。

2定位驱动下的影响力分析

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功能定位驱动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影响力分析:

2.1形成趋同心理素质的影响力

相似的文化心理对于个体融入群体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信息交互时也不会出现排斥现象。这样一来,将能使大学生在围绕着茶文化进行交流时,能够更好的与其他成员形成良好的互动。再者,由于国人与英语国家民众的思维习惯不同,以及对特定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存在差异,这就使得传统那种基于国外视角下的信息交流难以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共鸣,从而就直接弱化了他们在掌握英语应用能力上的绩效。由此,茶文化提供了基于趋同心理素质下的影响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2.2形成英语开放教学的影响力

打破现有的英语教学封闭型色彩,才能拓展英语信息交流的容量,也才能减少“哑巴英语”对教学的干扰。那么如何来理解这种影响力呢。第一,以品茗为载体的茶文化信息交流,本身就因脱离了课堂教学的束缚而具有开放性。第二,茶文化所含有的思想文化元素,又为形成英语的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素材。可见,无论是在茶文化的形式表现,还是在茶文化的内容显现等多个方面,都将助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

2.3形成英语生活教学的影响力

本文所指代的大学英语属于公共英语范畴,那么大学生在学习中必然需要将其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之中。前面已经提到,在“互联网+”时代下跨境电商将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大学生无论是基于跨境电商的创业活动,还是利用这一电商平台进行消费,都需要拥有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

3茶文化交流影响力的应用问题思考

这里就需要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将茶文化交流的影响力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来。为此,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3.1课程内容的导入方面

显而易见,将茶文化交流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属于课程创新范畴。那么在确保课程创新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就需要解决课程的导入问题。或者说,茶文化交流应主要针对英语教学的那个和那些版块,以及如何自然的引出茶文化交流方式。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生受困于“哑巴英语”的制约,所以在课程创新中应突出破解这一短板。因此,在听说教学中可以着力发挥茶文化交流的影响力。

3.2课程教学的实施方面

在课程教学的实施方面,需要着手解决茶文化交流与课堂教学环境之间的不相容问题。前面已经指出,课堂环境无法支撑起品茗所需要的氛围和物质载体。但若是满足品茗文化的需求,那么也就必然会打破现有课堂教学的内在平衡。因此,将茶文化交流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不能单一依靠英语教学来完成,而需要获得专业教学资源的支撑。

3.3文化交流的指向方面

“茶文化交流的指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以怎样的文化信息,来与英语听说训练进行对接。首先,听说训练需要在循序渐进中来完成,再者还需要控制它的难度进而来适应大学生的能力结构。因此,茶文化交流的指向问题,则需要通过集体备课来解决。以上从三个方面所做的思考为下文实施方案的构建提供了思路,但在突出课程创新的可操作性上,还需要充分依靠一线教师和多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4实施方案

根据上文所述,实施方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理清课程创新的价值取向

笔者面对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创新工作时,存有这样的看法:即课程创新的目的应在于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为了完成创新任务而不顾所在学校教学资源的承载能力。诸如不少高校在英语教学中所开展的分层教学而言,其从逻辑上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实践中却因对学生的分层缺乏科学依据,以及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分层教学模式层还有待商榷,所以就导致了这种创新的形式大于实质。茶文化交流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应是形成多元开放的教学模式。

4.2开辟英语听说训练新图景

在本文开篇之处就已提出,需要改观现有的听说训练图景,毕竟以国外元素为主线的听说训练,只能是邯郸学步的效果。而将听说训练与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和生活能力训练相融合,则需要开辟出英语听说训练的新图景。具体的做法包括:第一,重视茶文化与大学生生活经验的匹配,使之在茶文化交流中能形成知识共性。第二,茶文化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将能促使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并建立起一种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4.3多部门联动下的课程实施

将茶文化交流与大学英语相结合,应超越课堂教学的束缚。因此,这里可以充分挖掘专业实训教学的平台功能。那么这也就需要一点,那就是建立起多部门联动下的课程实施模式。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可以在物流实训范畴内建立起品茗项目,并严格设计项目的实施方式和主题内容。茶文化交流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必然需要在进行茶文化交流时使用英语。因此,教师还需要在实训实施前引导学生完成课前准备工作。

4.4完备茶文化信息提炼梳理

用英语来进行茶文化交流,除了需要学生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外,还需要教师有目的的进行茶文化信息提炼和梳理。为了与大学生现有的英语一般能力结构相匹配,茶文化信息可以从“茶文化与内心感受”、“中外茶文化异同”等环节来进行提炼。因此,关于这一点还需要依赖集体备课来实现。

5展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重视青年教师在这一方面的主体作用。为此,以下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分析青年教师的教学现状。当前不少青年教师较为重视英语教学的应试需要,而未能关注“教学相长”的重要性。另外,由于英语教学难以在短时间内获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再者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也逐渐定型,所有这些也弱化了青年教师不断挖掘自身教学潜质的意愿。第二,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应重视结合从青年教师身边的案例入手,来告诉他们自觉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性。由于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因此可从今后的职称评定、学术水平提升等视角进行阐述。这这里需要注意,应抛弃传统的说教形式。最后,建立多部门的协同作业模式十分关键,所以在开展英语教学创新时,教务部门应协调各部门对教学资源的使用问题。另外,在实施课程创新时还应充分承认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成分。

6小结

本文认为,为了改观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需要重视茶文化交流对英语教育的正面影响。为了更好的获得这一影响力,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理清课程创新的价值取向、开辟英语听说训练新图景、多部门联动下的课程实施、完备茶文化信息提炼梳理。

参考文献

[1]周冬梅.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反思性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2):56-57.

[2]申丽娟.大学英语反思性教学中的教师必备素质[J].云梦学刊,2008(1):12-15.

[3]王妍.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3):26-27.

[4]徐琪.文化与交际能力培养———刍议大学英语教学之转向[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5-56.

第2篇:茶文化交流范文

作为锌硒茶乡的文化工作者,如何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有所作为、有所创新。个人认为,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的同时,一是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增强文化活力;二是要围绕绿色产业发展思路,培育良好的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让这种和谐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而各民族在各自区域内形成的民族民间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挖掘、保护、整理本辖区内的民族民间极具特色而又富于生命力的本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其发扬光大,最能获得区域内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的认同感,最能激发区域内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的热情,最能唤醒区域内广大各族人民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

凤冈,是一个汉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份,各种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简洁、朴实的民歌婉转悠扬、沁人心脾;龙灯、狮子灯、花灯、茶灯、推推灯、丰富多彩;傩文化、茶文化、土家农耕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百花齐放。这些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打造地方“十大戏”、“十道菜”就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提炼,也必然会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形成全县40万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声声不息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发展、事业建设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最后竞争还是文化的竞争,这是一种“软实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说的是文化的催化作用,而文化本身作为一种产业,其核心就是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加快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以此带动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区域竞争力和亲和力必然会大大增强。

第3篇:茶文化交流范文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韩国社会;影响

1.茶文化的穿入

“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韵味浓厚。韩国与中国地域上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联系,在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中,凝成了深厚的友谊。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一,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两国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喝茶,对于韩国人而言,是一天忙碌中最珍贵的时光,尽管在韩国咖啡文化盛行已久,但历经几个世纪的沉淀,茶文化已与韩国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韩国特色的茶文化。喝茶对于韩国人来说已越来越流行。

2.中韩两国茶文化交流

早期茶的传播者主要是佛教徒,而佛教最初传入高句丽为公元372年,因此可推测茶传入朝鲜半岛时间大约在公元四世纪以后。在六世纪和七世纪,新罗为求佛法前往中国的僧人中的大部分是在中国经过10年左右的专心修学,尔后回国传教的。他们在唐土时,当然会接触到中国茶文化,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韩国古籍《三国史记》载:"前于新罗第二‘卜七十弋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时,已有茶。"善德:女王已属三国时代末期,故韩国饮茶不会晚于七世纪中叶。

三国时期,是韩国开始引入中国的饮茶风俗,接受中国茶文化时期,也是韩国茶文化萌芽时期,但那时饮茶仅限于王室成员、贵族和僧侣,用茶祭祀、礼佛。

3.中韩两国茶文化异同

由于韩国的茶文化是从中国从中国传入,因此两国茶文化具有一定共同之处。例如,朝鲜半岛在三国时代以饮用饼茶为主;高丽时代以饮用碾茶为主;朝鲜时代以叶茶为主要饮用茶。在我国宋元时期,韩国普遍流行宋的“点茶”;在元代后期,中国茶文化在韩国进一步加深,“茶房”、“茶店”等等逐渐兴起;80年代,韩国专门成立了“韩国茶道学院”教授茶文化,韩国的茶文化又再度复兴。中国茶文化传入朝鲜半岛后,不断与韩国茶文化相互交融、彼此渗透。韩国茶礼的精神“和、敬、俭、真”传承了中国茶文化的主旨,中国人心地善良、以礼待人、简朴廉政、以诚相待的特点,也深深的影响到韩国。

与中国叶茶不同,韩国本地传统茶在韩国也非常流行。“传统茶”不使用茶叶,可以放几百种材料,大多数会加入蜂蜜。“传统茶”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是一种天然与健康的饮品。具有药用价值的各种汤,包括药丸和膏熬成的汤,都被称为“茶”,这便是“传统茶”的前身。现在,韩国“传统茶”已经成为一种强调天然和健康的甜饮。

韩国的茶文化深受中国的茶文化的影响。传统的韩国茶礼,与日本茶道有些相似。而高丽五行茶礼突破了这种模式,人数较多、内涵有所丰富,是韩国层次较高的茶礼。

4.中韩两国茶道的比较

韩国的茶道精神是以新罗统一初期的高僧元晓大师的和静思想为源头,中经高丽时期的文人李行、权近、郑梦周、李崇仁之发展,尤其以李奎报集大成。最后在朝鲜李朝时期高僧西山大师、丁若镛、崔怡、金正喜、草衣禅师那里得到完整的体现。元晓的和静思想是韩国茶道精神的根源,李奎报把高丽时期的茶道精神归结为清和、清虚和禅茶一味。最后由草衣禅师集韩国茶道精神之大成,倡导“中正”精神。总的来说,韩国的茶道精神即敬、礼、和、静、清、玄、禅、中正,其中融合了儒道释的思想,而敬、礼、和、清、中正主要体现了儒家思想。

中国的茶道精神源于陆羽《茶经》“俭”的思想和释皎然的“全真”思想,中经裴汶、赵佶,至朱权而集大成。中国茶道精神可概括为清、和、静、真、俭、淡,老庄道家的思想成分重一些。

韩国茶道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故重敬、礼、和、中正;中国茶道受道家影响最大,故重清、真,返朴归真,任运自然。

5.结语

中华茶艺在当代是清一色的泡茶茶艺。韩国茶礼则以泡茶为主,点茶为次。中华茶艺重茶的品饮、冲泡艺术,韩国重礼仪形式,“工夫在茶外”。韩国受地理环境、气候环境限制不适于种茶,故无论是茶的产量还是质量韩国茶都无法与中国茶相比,他们不能象中国人那样可以品尝种类繁多、风味各异的茶叶,故只能在茶道器具,茶道的程序和礼仪上花样翻新,日趣繁复。中国茶道重茶、重艺,韩国茶道重礼、重仪,两国彼此取长补短,又兼具独特性,韩国茶文化体现当地文化特性的同时,也是儒家思想在朝鲜半岛的一种文化体现。

参考文献 

[1]从儒释道三教的角度来看中韩茶文化 - 周琼琼 孙威江 - 《 福建茶叶 》 - 2011,33(1) 

[2]中韓茶文化学历教育的比较研究 - 苏祝成 - 《 职业教育研究 》 - 2013,(10) 

[3]"茶禅一味"的三重境界 - 余悦 - 《 农业考古 》 - 2004,(4) 

[4]从跨文化交际看中韩茶文化 - 崔婧琪 - 《 福建茶叶 》 - 2017,39(6) 

[5]浩瀚无涯 世界之茶——“中韩茶文化交流会”综述 - 柏凡 - 《 农业考古 》 - 2002,(4) 

[6]“中韩茶文化交流会”欢迎词 - 曾绍阳 - 《 农业考古 》 - 2002,(4) 

[7]中韩茶文化交流与比较 - 丁以寿 - 《 农业考古 》 - 2002,(4) 

[8]韩国的三国时期是指从指在公元前57起到公元七世纪新罗统一三国,有七百年时间,值中国西汉宣帝至初唐高宗时期。这个时期在中国,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进而逐渐发展。 

第4篇:茶文化交流范文

福建茶产业历史悠久,茶文化内涵丰富。特别是近年来,海西建设加快推进,闽茶产业和闽茶文化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所属海峡茶道杂志社,围绕大局,服务全局,提高站位,加强策划,推出本次闽茶产业和闽茶文化推介活动,立即得到海峡茶叶交流协会、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响应,这是很有意义的。是―个良好的开端。

当前,正值国务院支持我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见》一周年。是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大好时机。茶产业作为福建的优势产业。正面临重大发展的新机遇。举办闽茶产业、闽茶文化大型推介活动,既是以茶为媒,抢抓机遇,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创新举措;又是以活动为载体,将闽茶以及闽茶文化推向全国,提高闽茶知名度、影响力,拓展闽茶市场,增强闽茶竞争力和效益的积极实践。本次活动首站走进台湾,在南投县举办闽台茶叶高峰论坛。这在两岸关系继续发生重大积极变化的背景下,在黄小晶省长率团赴台,成功营造“走亲访友做生意”的浓厚氛围之后,又将是一个抢眼的亮点,是闽台两岸茶界交流研讨与合作的提升,是海西“先行先试”有效推进。

福建是中国乌龙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有千年茶文化历史,闽茶及闽茶文化在中国和世界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闺茶中国行”活动的策划和开展意义深远,通过全国各个城市的展示平台,把闽茶以及闽茶文化推向全国,推向全球,不仅能扩大和提升福建茶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还能让广大中国茶人真实体验闽茶的神奇和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亲身感受闽茶的文化魅力和产业价值。

闽台茶业有着很深的渊源,两地隔海相望,土壤、气候、制茶工艺、饮茶习惯等都很相似。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闽台茶业界开展了科技、经济、文化等一系列交流活动,促进了两岸茶业的发展。茶业这一民族产业,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深入而越发突显它和平使者的角色。“闽茶中国行”的第一站选在台湾,立足点很好,一方面可以扩大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和深化合作,有利于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茶业的发展,为台湾未来茶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达到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闽台茶文化学术和经验的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的情感,增进彼此的认同,共同把悠久的中华茶文化发扬光大。

近年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福建坚持把茶业做为支柱产业,并广泛开展闽台茶业合作交流,弘扬茶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茶产业的市场空间正在显现。福建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茶产业的推广,将闽茶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对福建茶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竞争力的提升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再现闽茶历史辉煌,福建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闽茶中国行”活动选择福建各种名茶作为代表,并联合中央、省、市、地方各级各类媒体记者,通过在全国有代表性的地点(尤其是台湾地区为重点),举办会、推广会、论坛及招商加盟等活动,以此弘扬闽茶文化,推广海西名茶,让广大中国茶人真实体验闽茶的神奇和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亲身感受闽茶的文化魅力和产业价值。同时。也让我们的茶叶企业通过闽茶中国行,与全国各个茶产区积极交流,了解全国市场,促进产品开发,为布局全国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希望更多的茶叶企业积极投入参与到闽茶中国行活动中来。特别是我们的龙头企业。

福建是茶的故乡,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加快。福建茶产业发展迅速。两岸茶叶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海峡茶道》作为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如何尽最大的努力,把闽茶文化闽茶产业推向全国。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报业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省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闽茶中国行今天正式启动,首站台湾行将于6月18日启程,届时将在台湾南投县举行举办以“闽台茶缘,合作共享”为主题的闽台茶人高峰论坛。第二站活动将于7月下旬在上海举办,借助世博会的氛囤,进一步扩大闽茶影响,整个闽茶中国行系列活动,将历时3年,每年根据推广地区的要求,在全国一些重要省份的重点城市,策划组织2~3场大型推广交流活动,让闽茶在祖国各地展示风采。进而走向全球市场。

21世纪将迎来一个中国茶的时代,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叶看福建,《海峡茶道》杂志将一如既往地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为闽茶文化的推广,为闽茶产业的壮大,尽自己的努力。

幕后花絮

天籁:二胡、琵琶,这两种富有“中国风”的乐器,演奏的乐音贯穿于启动仪式的始终。一开场,就有穿着清新淡雅礼服的两位姑娘翩然而至,以一曲二胡琵琶二重奏拉开了启动仪式的帷幕,二胡的缠绵,琵琶的婉转,加上茶香的浸润,一下子就把在场来宾引入充满古典气息的气氛中。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还不时穿插着二胡与琵琶的独奏,使整个活动活色生香。最后,一曲动人心弦的《琵琶语》在耳边响起。给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清脆的弦音,似低语,又似沉吟,绕梁久久,令人陶醉不已。

团队:活动还没开始,《海峡茶道》杂志社的全体员工不顾滂沱大雨,刚吃完午饭就赶到现场,开始筹备工作。编辑、记者、美编、经营人员、行政人员,不分部门,不分彼此。有的负责布置会场,有的负责接待,有的负责摄影……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体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5篇:茶文化交流范文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盛行茶文化的国家,茶作为中国一种典型的文化符号,已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烙印与民族烙印。而作为东亚文化圈的核心,中国的茶文化也在韩国、日本等国家被广泛传播。中国茶文化在韩国的跨文化传播过程当中,不仅传播了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礼仪和风俗习惯,更传播了蕴含在茶文化中的中国独特的儒、释、道相融合的思想精神。

关键词:茶文化;跨文化传播;儒释道精神;传播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8-2-0055-03

中国是茶的故乡,不仅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盛行茶文化的国家。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的内容。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吹响了关注、研究与拓展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文化开始渗透到宫廷和社会,深入到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有关茶的丰富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始于神农,兴盛于宋,盛行于明清,传承至今,并将继续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标志之一而延续下去。中国与韩国很早就有了友好交往,茶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符号,也传播到韩国,茶文化也随之在韩国盛行。

一、茶文化以及茶文化所代表的精神内涵

茶文化由茶“物质”和茶“精神”两个方面构成。茶文化不仅包含了与茶相关的生产劳动,比如种茶、采茶、炒茶等,也包括与茶相关的艺术创造、观念意识和习俗方式等。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有关茶的‘精神财富’部分”。[1]

(一)丰富多彩的茶物质产品

从茶作为物质财富的角度来说,我们从直观的角度了解到丰富多彩的茶叶种类和别具特色的精美茶具,较为隐型的是各种茶类独特的种植方法、采摘手段及饮用方法。中国的茶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茶具种类庞杂,涵盖了许多方面,包含采茶工具、蒸茶工具、干燥工具、冲饮工具等。不仅如此,种类不同的茶也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与之相配套的采摘手段与配制方法。茶文化在中国完全上升到了“艺”与“道”的层面。

(二)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中国茶是中国文化的典型象征标志之一,在精神方面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体。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由茶艺引申出来的茶道,茶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儒家的“德”为中心,注重人的思想、品德和修养。茶文化就其精神内涵来看,既包含儒家的内省、尊敬、伦理、凝聚,又包含佛家的宁静致远、空灵、禅学,同时又包含道家的自然、养生与清静无为。冲泡茶的过程,能够舒缓人的心情,在品茗的审美意境当中消除人的烦恼,反省自身,达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让人体会到茶中的“道”的精神。

(三)体现中国文化的茶艺、茶礼

中国的茶艺通过表演茶艺的器具和茶艺表演过程本身体现出来,茶艺在演变和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种“道”,达到一种空灵的、超脱凡俗的美学意境。茶艺和茶礼当中敬让宾客的行为体现了儒家的谦让、尊重、伦理与和谐统一的特点。在茶的冲泡和品尝的过程当中,表现了佛家“悟”的精神,并延伸出“茶禅一道”的哲理。在茶的炒制和种植过程中,体现出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内涵。在茶艺的欣赏过程当中,人能够得到精神上的升华,达到心灵上的宁静与反省,体现了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和谐自然的处世哲学。

二、中国茶文化在韩国的跨文化传播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变迁与转型、差异与冲突、整合与创新、生产与再生产,都与文化传播紧密关联。”[2]

中国很早就向东亚各国传播文化,并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而“东亚文化圈实际上是一个有层次、分先后的时空结构:中国本土文明是其主干,朝鲜、韩国、越南文化为其两翼,日本文化在其边线,而东南亚华人社会则成为它伸向外部的触须”。[3]韩国,位于亚州东北部的朝鲜半岛,地理位置与中国接近,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与韩国进行友好交往的历史由来已久,自远古旧石器时代以来,朝鲜半岛就与中国大陆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这样说,中国在远古时期就与韩国有了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而茶文化,也在中国与韩国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从中国传播到了韩国,并形成了独具韩国特色的茶文化。

“跨文化传播渗透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之中,推动了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没有跨越文化的传播活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更没有人类的进化和文明。”[4]中国茶文化在韩国进行跨文化传播,韩国在本民族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对茶文化进行了理性的选择与解读,并最终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茶文化。这不仅促进了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更有助于双方文化的传播和进步,在文化传播的进程当中,茶文化更加广泛的流传开来。

茶文化在韩国发展大致经过了这样一个历程:在韩国兴德王三年,即唐文宗太和二年,韩国就已经从中国引进了茶种,并开始种茶、饮茶。韩国的茶文化就此萌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此,中国与韩国便把炎帝神农氏称为“茶圣”。韩国接受中国茶文化并进行本土化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孕育茶文化的三国时期,饮茶之风盛行的高丽时代,茶文化衰微与复兴的朝鲜时代,韩国茶文化在日治时期、南北韩时代的自主与发展时代。在三国时代,朝鲜半岛分为新罗、高句丽和百济,中国与朝鲜半岛诸国进行茶叶贸易,僧侣和贵族也开始产生饮茶这一习俗,茶道思想开始孕育,茶文化在韩国诞生。在高丽时代,由于茶树种植面积的增加,各地开始设置茶所,以便征收茶叶,茶园、茶艺以及青瓷等文化有了极大发展。高丽的青瓷艺术继承宋朝越州秘色窑的生产技术,并加以改进,形成了“象嵌青瓷”的独特艺术;高丽时代的茶礼也比较完备,在宫廷之别设有茶房,用来专门管理宫中茶汤和药汤的供应,并设有行炉军士和茶担军士,行炉军士带着香炉、茶风炉、提炉等,茶担军士则担着皇上御用的茶。不仅如此,在高丽的春之燃灯和冬之关会这两大传统祝祭活动之中,都会举行以茶为主的茶礼,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朝鲜时代时期,佛教影响力日益衰弱,茶也被当做是丧志的东西而被丢弃,茶园也因缺乏管理而逐渐荒芜,茶文化也随之衰落。后来,茶文化在草衣禅师和丁若镛等人的极力倡导下再次蓬勃发展。1910年,日本入侵朝鲜之后,由于日本政治上的威胁、经济上的封锁和文化上的强制入侵,韩国茶文化受到日本茶文化的极大压制,日本式的茶室遍布韩国。1945年,韩国独立之后,日本茶道作为生活化应用的形式基本消失,日本式的茶室也改为韩国式,但日本茶文化还是在韩国产生了影响。如今,韩国现代茶文化与茶道效仿古礼,寻求高丽时代的茶文化习惯。

现在,韩国定型茶礼的基本精神内涵为“和、敬、俭、真”,传承了中国茶文化的价值观念,并继承了儒释道的基本精神。“和”代表着和谐自然,主张人与人相处和睦,互帮互助,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体现了儒家“仁”的观点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敬”不仅代表着尊敬他人,更代表着敬天地与鬼神,融合了儒家伦理观念。“俭”,即俭朴廉政,倡导节约,体现道家和佛教思想。“真”即人的本心,为人正直善良,做事不违本心,待人真情实意注重内省,体现了佛教“悟”的思想和儒家自省的观点。可以说,中国茶文化在韩国的跨文化传播不仅传播了茶文化本身,更传播了以儒家文化为根本,与道家、佛教相融合的中国精神。

三、中国茶文化在韩国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中国进行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的周穆王西征、徐福东渡、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等等,是跨文化传播的重大事件;繁盛一时的丝绸之路、川流不息的遣唐使,堪称人类历史中跨文化传播的典型范例。距今六百年前,郑和船队七次跨越南中国海和印度洋,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拉开了人类走上世界往舞台的序幕。将视线转移到西方,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西方伟大的探险家迪亚士、达・伽玛、哥伦布等人的足迹从欧洲延伸到世界各地,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辉煌时代,伴随而来的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促进了世界范围的交往,人类的跨文化传播活动也开始了新的篇章。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的群体、种族、民族不仅进行了器物和技术的交流,也进行了思想与文化的跨文化交流。器物与技术往往是看得见的,易被人感知的文化因素,而器物与技术之下隐含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也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交流与融合。

中国茶文化在韩国的跨文化传播中不仅给韩国传授了茶礼、茶具以及关于茶的种植、培养的各种知识,也传播了茶文化所蕴含的儒释道的精神和观点,并由此对韩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就政治领域来说,茶文化已经成为韩国政府接待外宾、进行政治对话的必备之物,敬茶和请人饮茶不仅成为向他人传递友好、表达友谊、促进谈话顺利进行的礼仪,而且也成为政治上与他人斡旋的一种手段。从经济领域来说,茶文化盛行必然带动茶叶产销量的增加以及与茶相关的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从而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多样化发展。从文化方面来说,茶文化给人带来思想的宁静,陶冶人的身心,促进精神世界的构建。不仅如此,茶文化还促进了文学的繁荣,相关诗文层出不穷,为作家带来新的灵感。从饮食与健康角度来讲,茶具有保健的功能,饮茶能止渴生津、明目健脑、消食祛毒、清喉去痰,还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茶文化的传播促进韩国整体风貌的改进,促进整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的提升。

四、结语

“哪儿有人类交往哪儿就有交流,交流是人们生存与社交以及保护自身文化的必由之路”。[5]在历史当中,中国和韩国不断进行文化交流,但就茶文化来说,中国对韩国进行的是单方面的跨文化传播,在这一绵延不断地传播过程当中,中国将茶礼、茶具等知识传播到韩国,韩国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民族性的改造,使韩国民众适应和接受中国茶文化,并产生了适合韩国自身的茶文化。韩国虽然改变了中国茶文化当中的一些礼仪习俗,但深深植根于中国茶文化当中的儒释道的中国民族思想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韩国人的茶文化及韩国人的思想精神,从而对韩国产生了物质和精神多层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檀亚芳,刘学芬.茶文化与茶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宏铎.文化传播学通论[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第6篇:茶文化交流范文

江苏

玉莲花茶馆

知名指数:

环境指数:

服务指数:

特色指数:

综合指数:

浙江

第一滴水茶艺馆

知名指数:

环境指数:

服务指数:

特色指数:

综合指数:

湖南

杜甫江阁茶馆

知名指数:

环境指数:

服务指数:

特色指数:

综合指数:

上海

大可堂茶馆

知名指数:

环境指数:

服务指数:

特色指数:

综合指数:

陕西

六如轩茶艺馆

知名指数:

环境指数:

服务指数:

特色指数:

综合指数:

各地茶城排行榜

淄博江南茶城584,000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昌国路

淄博江南茶城坐落于淄博市张店区309国道和张南路交叉路口,紧邻昌国路立交桥和鲁中农贸市场,是淄博市最繁华的商贸物流区、商品集散地,更与淄博火车站、汽车站相近,周围有学校和住宅社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茶城总建筑面积120亩,其中首期建筑面积40亩,沿街商铺及仓库300余间,是鲁中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完整的茶叶、茶制品及配套用品批发市场之一,是辐射滨州、东营、潍坊、莱芜、泰安等地的现代化物流港。淄博江南茶城配套建设仓库上百间,并设有餐厅、住宿、洗浴、休闲娱乐、电子商务、保安等相关设施,并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作茶城形象宣传,为茶城业户的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东莞市万江茶叶交易市场346,000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石美东福商业街

东莞万江茶叶交易市场位于东莞市万江区石美东福商业街,107国道旁,占地面积180亩,商铺面积100000平方米,现有商户300多家,正准备落户经营的还有200多家,是东莞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市场以经营茶叶批发为主,同时经营茶具与茶文化相关的各类商品。东莞市万江茶叶交易市场在万江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于2003年6月份开张营业,经营的名茶品种繁多,有福建安溪的铁观音、云南的普洱茶、武夷山的岩茶、杭州的龙井、西岩的单丛、黄枝香、苦丁茶等等,商户来自云南、福建、浙江等全国各地。万江茶叶市场坚持的宗旨: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质量保证,价格廉美。东莞市万江茶叶批发市场致力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促进茶交流,发展茶贸易,促进东莞万江经济多元化发展。

上海金桥国际茶城23,000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陆路1651号

上海金桥国际茶城坐落于繁华的金桥商圈,西起杨高北路,南至金高路,全长500米,建筑面积4500余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座集品茶、制壶、销售为一体的花园式商业街。茶城全部采用别墅式建筑风格,外观别致;茶城东临曹家河,河畔环境清新幽雅,漫步其中,不仅可以选购上百种茗茶和精美的茶具,更是一种回归自然的享受。便利的交通更是金桥茶城的另一优势,地处杨高北路、东陆路、金海路等浦东主干道之间,茶城内备有上百个免费车位,为顾客提供了极其便利的购物环境。茶城现有82家商铺,其色商家15家,经营范围达上百个品种。从铁观音到龙井、普洱到金骏眉,茶城都及时提供给顾客第一手的优质茶叶资源。与此同时,金桥茶城对服务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每一家茶铺,都有经过严格培训的服务人员甚至专业茶艺师为顾客泡茶,让顾客体验到最正宗的冲泡手法和味道、感受茶道的真谛。

各地茶事预告

洛阳

2011中国(洛阳)国际茶业及茶文化博览会

展馆:洛阳市周王城广场

时间:2011年11月4~7日

主办: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河南省茶叶协会、河南省茶叶商会

概况:本届茶博会以“弘扬中原茶文化,发展河南茶产业,促进中国茶流通”为主题。河南是农业大省,茶产业是其传统、特色产业。未来10年,河南将投资近百亿,用以扩大茶产业种植以及经营规模,将依托河南丰富的茶文化历史和人文资源,整理、开发信阳毛尖茶、洛阳唐茶、开封宋茶、南阳孔明茶、少林禅茶等传统茶文化,不断提升中原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影响力,为河南未来打造成为中国北方茶叶之都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洛阳市形成了精品旅游胜地。同时,通过节会拉动,洛阳春有牡丹花会,夏有小浪底观瀑节,秋有河洛文化旅游节,冬有伏牛山滑雪节,实现了洛阳旅游全年无淡季。同时,洛阳还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这一切都为洛阳茶流通、茶商贸及唐茶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和基础。

西安

2011年国际珠宝、工艺品及茶叶用品展览会

展馆:陕西国际展览中心(陕西省体育场)

时间:2011年11月9~13日

概况:展会将吸引10余万专业买家前来采购各种商务礼赠品及时尚消费品,买家包括商、分销商、批发商、礼品公司、百货商场、集团采购及终端用户。来自各行业的制造商以最具竞争力的价格、品种繁多的优质产品、创新的设计为买家提供丰富的选择、团购的低价。业内人士齐聚交流、缔结合作并引导市场发展趋势。2011年,持续六个月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西安举行。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会。西安作为世界闻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和西北经济中心,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及传统工艺品文化,带动了源源不断的旅游消费。本届展会不仅可以利用西安自身的资源优势,又为西安带来了新的珠宝市场和家庭用品市场机遇。同时,将传统的现场展览与团购相结合,既增加了展商的销量,又为买家提供团购的价格。该展会将进一步促进各行业在西部的交流与合作,并为海外供应商提供开发中国市场的最佳契机。

义乌

义乌茶文化暨茶配套产业博览会

展馆:义乌梅湖会展中心

时间:2011年12月10~12日

主办:中国义乌茶产业博览会组委会

概况:义乌茶产业博览会致力于创办茶业及茶文化方面的专业性展览会,努力推动跨越发展,抢抓机遇,进一步弘扬中华茶文化,进一步发挥国际商贸名城的主导作用,加强区域茶业交流,突出市场交易、区域辐射、产业联动、市场运作,建好平台,打响品牌,做到大气、简约,以城促会,以会带城,城会一体,力争将茶博会办成“全国有特色、国际有影响”的茶文化经贸盛会。义乌依托市场发展会展经济,实现了展会与市场互动共荣。市场内的10余万经销商和20余万流动客商构成了庞大的卖家群体和买家群体。而本届义乌茶博会将是小商品博览会的细分和延续。

台北

2011台湾国际茶艺博览会

展馆:台北世贸中心展览馆

时间:2011年12月16~19日

第7篇:茶文化交流范文

【关键词】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传播

一、“一路一带”战略背景及中国乌龙茶文化

国家主席在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总理也提出了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提出要利用中国与多个国家的双多边机制,建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世界的和平。“一路一带”提出应利用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程度高、实力强等优势,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从而支持福建和台湾等地区发展。

乌龙茶是我国特有的茶叶品类,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回味甘鲜,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等着突出表现,也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福建省安溪县是最主要生产地区。

二、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对策分析

“一路一带”战略主张文化先行,注重人文领域,强调民间交往,因此在国际范围内推广中国乌龙茶文化就必须加强人文交流。另外一方面,由于地域不平衡,所以应该做好布局规划,立足自身特色,以东亚为基础,以全球为目标,加强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在传播中国乌龙茶文化时广泛吸纳西方先进文化,做到文化融合。详细来说,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的主要对策包括:

1.搭好汉语国际推广的快车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支柱,孔子学院在全球迅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已经突破了500所孔子学院。首先,我国乌龙茶在文化构建和传播过程中可以利用好孔子学院这一平台,通过各种巡演和巡讲来宣传乌龙茶文化,特别是“一路一带”沿线国家的孔子学院。孔子需要可以将一些分散的活动固定下来,比如可以将“全民饮茶日”转变为“世界饮茶日”,还可以将乌龙茶文化在“汉语桥”汉语比赛中常态化。其次,可以编写关于中国乌龙茶文化的相关教材,积极探索乌龙茶与世界其他茶类的共通性,挖掘“一路一带”沿线国家的历史,以历史增强文化认同感,形成完善的乌龙茶文化教材体系。再次考验将国内优秀的乌龙茶文化作品翻译为外文,充分利用已有的乌龙茶文化研究成果,作为孔子学院茶文化宣传的辅助教材,提升文化宣传的价值。比如可以将民间流传甚广的茶歌、茶剧等作品进行外译和推广。最后,可以搭建茶文化传播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微信公共号的作用,统筹各种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形成多方献计献策的传播平台,开发乌龙茶文化网络课程,从纸质教材向多媒体网络教材转变。

2.联合多方力量,加强研究与交流合作

利用多方组织和中介,是加快推动“一路一带”建设的重要力量,乌龙茶文化建构和传播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这些组织和结构。比如可以利用国内外重要的茶文化研究机构或者学会,将乌龙茶文化爱好者团结起来,发挥茶报的作用,共同开展乌龙茶文化交流活动。应该鼓励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加强中外茶文化的比较研究,广泛吸收各国茶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茶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开展茶文化研讨会,挖掘各国学者的智慧和经验,增进学术交流,鼓励观点创新,获得更多文化认同。

我国应该培养一批乌龙茶文化研究队伍,注重年轻乌龙茶专家的打造,提升他们的外语水平,做好乌龙茶文化传播工作,加强与各界人士的交流、合作。另外,还可以借鉴波罗的海等国家的经验,成立乌龙茶文化民间组织,利用软实力外交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茶与咖啡(酒)”对话等活动,利用各种活动、节日等开展乌龙茶文化宣传,建立长效机制,发挥侨胞作用,传播乌龙茶文化。在“一路一带”沿线国家居住着很多华人,他们对乌龙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些来自福建、台湾、广西等地区的华人,他们可以作为桥梁融入到乌龙茶文化传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3.积极开发茶文化国际传播新模式

我国文化在近几年有很多成功“走出去”的案例,乌龙茶文化在构建和传播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些案例,开展新模式,构建适合当地人民的文化传播形式,全方面展现茶文化和茶艺成果。比如可以借鉴影像资料进行传播,顺应多元化媒介传播的需求,充分利用好莱坞、百老汇等西方文化传播模式,开展以“一路一带”为主线的乌龙茶文化传播专题影片,利用国内外重要媒体进行直观宣传,吸引观众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吕笑容,骆红斌. “中国武术丝路行”传播机制研究――基于“一带一路”的文化学视角[J]. 浙江体育科学,2016,04:5-9+25.

[2]方彩琴.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 福建茶叶,2015,04:49-52.

[3]王国刚. “一带一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J]. 国际金融研究,2015,07:3-10.

第8篇:茶文化交流范文

10日上午,云南茶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和文学艺术家与日本朋友相聚于风景秀丽的昆明翠湖之滨省文联会议室。日本茶文化交流团的团长酒井哲夫是日本福井县的老县长、日中交流协会副会长,说起话来却没有一点官腔:“我们日本人吃米和饮茶,从源头上说,都是从云南传去的。云南是我们日本人心灵上的故乡,我们要向故乡人献上日本的茶道。”

献艺者石田一郎是福田县茶艺协会会长,修习茶道已有30多年。在几位女士的帮助下,他庄重地做起了茶道准备性工作,其余主客到一旁挥笔泼墨――吟诗作画是日本茶道重要项目之一。日本友人“无我有道”的汉字条幅,中国书法家“禅茶一味”的隶书,诗人的吟句,只可意会的抽象画,中日朋友即兴发挥,各展其长,其乐融融。

众人回到文联会议室临时布置的“茶馆”坐好,石田一郎会长指着贴在墙上写着“福寿”字样的长方形画符介绍,在日本,茶道场所很讲究,周围花木满园,而茶道献艺要挑选园子里最为幽静的院落里最不会受打扰的房间。不仅如此,连间房的窗帘都要拉下来,让赏茶道者心无旁骛,能够迅速融入一种神秘的气氛中。画符下面木台上的花瓶里插一枝开放的荷花,象征佛家的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杯子,石田先生都用竹制刷子转着圈儿仔细清洗,再用雪白的帕子也是转着圈儿揩净。“今天给诸位品尝的是名贵的京都抹茶。”石田先生宣布茶已经泡好,他的助手开始献茶。助手都是老年女性,她们端起纸巾盘,各以跪姿挪到客人面前,放一块纸巾;回头再取糕饼盘,送到客人面前,放下盘子,很虔诚地给客人磕一个头,然后从盘子里取一块糕饼,放在纸巾上。然后,她们再折回去取茶盘。茶盘里只放一杯茶,一次敬一位客人。她们双手捧着茶盘,照样以跪姿前行,到了客人面前照样把茶盘高举至眉。这样庄重的气氛,这样虔诚而神秘的礼仪,弄得我们这些没亲身领教过日本茶道的人一个个心情很紧张,在用合掌点头礼向献茶者表达谢意之后,都面面相觑,手足无措。

第9篇:茶文化交流范文

茶文化的经济发展作用

1.茶文化赋予茶叶经济人文精神

“茶是和平的饮料”,茶能净化人的心灵,改善人际交往,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茶文化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通过茶有缘相聚一起,广交天下之友,茶能使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减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将现实生活更加美化,将生活质量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中国茶文化有很深的底蕴和积淀,中国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茶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饮品。茶文化的传播使得茶叶经济在亲切、祥和的人文氛围中进行活动。

2.茶文化为茶叶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近几年来,各地举办各种类型与茶叶文化相关的茶叶经济活动。比如“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茶叶节”、“名茶比赛”等等,这些茶叶经济活动中往往渗透着茶文化;这些茶叶经济活动通过茶文化的宣扬吸引茶爱好者。举办类型小至地区,大至全国,茶叶经济效益越来越高。世界各国举办茶叶经济活动都以茶文化为载体,这些茶文化主要有茶艺展示、茶道表演,茶歌、茶舞等,借助于茶叶文化,各种茶叶公司、茶厂和茶馆等纷纷借此机会进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进行业务洽谈,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人前往消费和业务洽淡。这种文化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有力地带动了茶叶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茶叶市场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篇章。

3.茶文化带动茶业经济产业链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这个载体,且茶文化不断趋于发展成熟。茶文化与茶叶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以“茶文化”为媒介,形成茶艺开发、茶会、茶礼等各种茶业经济产业链,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比如中国白茶之乡安吉是全国闻名的茶乡。白茶产业得到了规模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白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促进安吉茶叶经济的发展,安吉也举办各种活动弘扬茶文化,为了使安吉白茶知名海内外,继续发扬光大,安吉县多次举办白茶节,节庆活动举办茶艺表演等各种茶文化活动。使得当地的茶叶经济呈稳健发展趋势。通过安吉实例我们可以看出,茶文化对茶叶经济产业发展的渗透力是无穷的。

4.茶文化提升品牌形象

为了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茶叶产品包装除了要体现文化的特性外,且包装需防阳、防臭、耐高温。茶的包装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关卡。精美的包装不仅可以刺激消费者消费,增加销售量,还可以提升茶叶品牌形象。使茶文化得到推广和宣传。茶叶的外包装不仅外观图形、字体、色彩,就连材料的选用都充分渗透着文化气息。

茶文化的经济发展的方法

1、要充分树立挖掘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提炼中国“茶文化” 精神核心理念的观点,用来指导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加快茶叶经济发展,显示“茶为国饮”重大现实意义。普及倡导“茶为国饮”重大现实意义的宣传,推进这一战略目标在茶叶经济发展中的实现。

2、树立倡导 “茶为国饮”发展茶业经济理念,解放思想,转变单一经营观念,探索和创建茶餐结合、分时消费等多种经营模式,满足中外市埸需求。

3、编制 “茶为国饮”、拓展茶叶经济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分期实施年度计划方案。将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列入当年或规划期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确保实施。

4、建立全国优质名茶开发基金。重点扶持和鼓励名茶生产基地,进一步发展优质名茶生产,为发展茶饮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优价、绿色环保的茶品。

5、树立品牌理念,培育精品,定期举办“茶文化交流会”,弘扬中国名茶的特定理念,探讨经营模式,交流经营经验。

6、定期举办“茶文化”论坛,宣弘学术观点探讨、产业发展研究等宣传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精神,交流茶经济、茶文化的经验,并作为中外“茶文化”交流的“桥梁”。

7、征选和培育“茶文化”形象系列代言人,为宣传整个倡导活动,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服务。

8、建立茶科研发展基金,鼓励科技人员培育新品种、优化历史名茶种,为发展茶饮业提供科技含量高、颇具市埸竞争力的新茶品。针对产地、本区域和全国三个不同产茶区域,分别建立名茶研发核心层、紧密层和联系层协作关系,促进名茶市埸开发。

9、建造“茶文化”展示馆,作为“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姐妹馆。可在馆内分别设立茶礼茶仪、茶俗茶风、茶艺茶会、茶道茶德等各个展示区域,向大众展示“茶文化”物质载体和内在精神的理念内涵。

10、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充分组织和精心编排“茶文化” 专题节目,向世界昭示我们倡导国饮、发展茶经济的理念和决策及方略。

 

茶文化的经济发展作用相关文章:

1.茶文化对经济发展作用是什么

2.茶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3.茶文化的经济作用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