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茶文化技术范文

茶文化技术全文(5篇)

茶文化技术

第1篇:茶文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初中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在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课程还未受到足够的关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不但教学的效果难以保障,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而面对学科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现状,以茶文化的融入为创新的切入点,一方面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促进茶文化的传播,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信息技术教育成效的显著提升。

1茶文化概述

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定义与内涵,剖析茶文化发展历史,不难发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将茶文化融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又是对素质教育的有效革新,二者有机融合可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也能有效开拓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应试教育弊端,促进素质教育结构优化,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义务教育形式,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1.1茶文化定义

不同学者对文化的定义和阐述不同,因此对茶文化的定义与阐述也相对丰富。从广义角度来讲,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多元化财富,其中包括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狭义角度来讲,文化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被学者融入到文化中,并以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但随着茶文化不断发展,不同学者开始将其作为独立课题深入研究,茶文化中包含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属于二者的总和,因此不能简单的将茶文化定义为文化。以不同角度对茶文化性质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发现茶文化的定义,并对其概念进行进一步细分,茶文化属于历史发展过程中,与茶相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高雅和通俗特征。与此同时,茶文化属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双重存在的综合形态,其中还包括制度文化和心态文化。茶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因此最早被用为药用,唐朝时茶文化开始普遍发展,并经过丝绸之路传播到多个国家。茶文化作为我国的代表性文化,已经步入千家万户,成为寻常百姓人家的必备品。纵观其不同朝代茶文化的不同内涵,不难发现茶文化的包容性,茶文化与文化具有较高的契合性,将其融入于初中信息教学可有效促进初中信息教学拓展,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初中教育形式。

1.2茶文化内涵

虽然对茶文化的定义有诸多理解,但茶文化一般泛指与茶有关的文化。了解茶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不难发现,其中包含儒释道三家精华思想,将其应用于教育体系,既能丰富教育的精神文化内涵,又能推动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初中生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茶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促进其融入教育,也有利于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初中教育形式。由于茶文化涉及物质生活,又涉及精神生活,因此利用其加强行为引导和心理建设,有利于塑造学生价值观,也能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于一身的茶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前进动力。虽然我国历经千年传承,但茶文化的留存较为完整,这也足以说明茶文化的优秀和价值。茶文化在唐朝形成相应格局,并在后期真正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力。学生了解茶文化,既能提升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又能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根据时展需要成为文化传承人。茶文化是民族的财富,将民族财富融入于基础教育中,是对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熏陶,也能促进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融合,使学生在基础教育中感受茶文化魅力。但纵观茶文化内涵,不难发现,茶文化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融合过程中,也应加强对教育主体的尊重和重视。茶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可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也能引导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具备淡泊的心态。互联网中存在的多元化思想对初中生产生较大影响,以茶文化发展为契机,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有利于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学生培养辨别意识,避免学生受多元化文化侵害,从而使学生坚定不移的成长为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

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从多元角度剖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加强对初中信息教学模式与理念的全方位了解,不难发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教学观念滞后,教学设施配置不高,学科整合度不够等相关问题,呈现出的教育效果达不到预期。这说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与优化迫在眉睫。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将茶文化融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也有利于教师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能进一步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拓展,更能促进新时代学生成为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人。

2.1教学观念滞后,教学设施配置不高

在我国教育体制中,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尚未进入到中高考的考察范围内,在应试教育思想和理论的作用下,初中学校的教师和家长,缺少对信息技术教学关注,从根本上没有给予对信息技术课程足够的重视。学校开展的信息教学活动,其主要目标为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完成教育部下达的教学任务。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存在的价值,造成教师创新意识不足,信息技术相应的教学配备不足,阻碍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变革。具体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主要围绕课本的内容,对具体的操作方式和流程进行演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理解和练习。而部分初中学校,受到教学条件和信息设备上的限制,更是以理论内容的讲解为主,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这种滞后的基础设施,以及固定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降低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成长在网络技术时代下的初中生,他们对网络技术有着深刻的了解。但是缺少专业上的学习,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搜索信息、购物、交际、游戏上,没有掌握深层次的操作技巧,限制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2.2学科整合度不足,呈现出的教育效果达不到预期

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增速发展,使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信息技术课程与各学科的整合发展,已经成为教学创新的主要手段。学科之间的整合,不但能够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还能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发展,在培养学生多项能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面对信息技术专业性强,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以我国特色的茶文化为特色资源,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茶艺、茶德、茶道等内容,与信息技术教学融合,可增加信息技术理论内容的趣味性,获得学生的关注。而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渠道,还可扩大传统茶文化的传播范围,使学生认识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不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力,逐渐形成文化自信,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然而,分析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发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程度不高,大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整合就是借助多媒体对其他学科教学资源进行展示,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并未做出改变,难以发挥学科整合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依靠教材浅显的教学内容,并以枯燥的教学方式来呈现,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上机的操作也变成机械的模仿,无法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应用,学生信息基础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速度过慢,信息技术呈现的教学效果也达不到预期。

3茶文化视角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对策探讨

茶文化视角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与优化,有利于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更有利于初中生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制定融合茶文化教学素材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茶文化项目,增强学生技能应用水平;积极建立多功能科技化科学实验室,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教学中的融入等三方面入手,可切实推动茶文化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师生共同加强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并以茶文化融入为契机,拓展初中信息教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

3.1制定融合茶文化教学素材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君子之风、大气之美、贤人之德以及为人之道等优良品质,蕴涵着中华民族对生命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对和谐幸福生活的追求,彰显了中华民族价值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浓缩载体,也是中国文化之瑰宝。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茶文化教学素材,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坚定自身文化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职业素养良好发展,还可进一步实现传承与传播中华茶文化,将茶文化价值作用发挥最大化。首先,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可通过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在教学活动开展前积极搜索网络中海量的茶文化教育素材。还可通过在校内与其他同专业教师组织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探讨茶文化教育价值,以及可利用的茶文化素材,深挖茶文化精神内涵。然后,再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目标与大纲,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与茶文化教学素材相融合,制作为5~10min的多媒体课件,以教学微视频等现代表现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还可通过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案,突破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单一化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学过程中播放课前制作好的茶文化与信息技术教学视频,一边播放一边为学生详细讲解茶文化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茶道、茶艺的由来。然后,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如“信息技术在茶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都有哪些茶文化领域运用到了信息技术?”等此类问题,在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中各自展开信息调查。之后在针对表现优秀的学习小组,给予实物奖励,表现较差的学习小组,应予以鼓励,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从而更热衷于参与此类教学活动。

3.2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茶文化项目,增强学生技能应用水平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茶文化教育元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按照个体差异情况,自主分配学习小组,3~5人为一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设计茶文化项目。对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增强其实践技能,丰富实践经验与知识体系,提高其团队协作意识与创新精神等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教学“图像处理”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茶文化”为主题,引导学生融合茶文化与信息技术,在计算机设备中与组内成员一起制作系列宣传片。并组内成员分工协作,一部分搜集茶文化相关资料、一部分负责构思茶文化宣传片设计方案,以此种项目驱动的方式,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从而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另外,当学生完成项目制作后,应鼓励每个小组进行成品展示,并阐述自己的设计构思与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及建议,供其他学习小组与教师评价,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样一来,便可有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达到预期教育目的。

3.3积极建立多功能科技化教学实验室,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教学中的融入

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相关学校应积极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协同合作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多功能科技化的教学实验室,将茶文化作为实验室内的一大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内近距离接触和体验茶文化的生成与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初中学校首先应积极与当地茶企业参与合作,与当地优秀且极具知名度、影响力的企业展开合作与交流,协同企业共同搭建给予茶文化的多功能科技化教学实验室,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购入当下最为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设施。并聘请专业企业导师到实验室内为学生详细讲解茶文化相关理论知识,并利用实验室内部企业设备,为学生展示茶叶的种植、生长与采摘等过程。其次,还可在实验室内建设茶艺体验中心,聘请茶文化传承人定期到体验中心内为学生展示茶艺的各个细节,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茶文化的精髓所在。在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创设茶生长的真实景象,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还应积极与政府部门取得沟通,争取政府部门在此方面的政策、制度、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政府扶持、激励力度,以为推进茶文化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重要保障。

4结语

第2篇:茶文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应用技术;茶文化;翻译

语言是一种符号,在中国汉语这个典型的表意语言文字的模式之下,我们对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诗加以翻译,梳理中西方语言符号形成与发展的脉络,进行中西方语言文字的多维对比,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突显出语言符号翻译处理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力,在剖析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诗这种典型的语言符号的特质之下,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对茶文化诗词翻译的可行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提高中国传统茶文化译法的一致性与精准度。

1中国传统茶文化译介现状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之一,茶不仅可以止渴醒酒、消食健体,而且还可以将人们引入一个疏风皓月的朦胧意境之中,让人在佳茗回味之时,享受茶诗之清丽,感悟人生之真谛。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古茶诗虽是只言片语,却是字字珠玑,有深厚的文化负载和厚实的美学底蕴。当中国茶饮风靡全球之时,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却是寥寥无几。典籍《茶经》尽管被译为十多种文字,它皆出自于他国译者之笔,受限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的思维和表达习惯等因素,使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语言精髓和思想内核难以得到充分的显露。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向国外流传的过程中,日本是影响较深的,在日本江户时期就受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熏陶和渗透影响,对中国的《茶经》进行了翻刻,日本的大典禅师也对中国《茶经》加以详注,并撰写了《茶经详说》一文。而典籍《茶经》的英译本较少,相对出名的有WilliamUkers出版的AllAboutTea;还有Fran-cisRossCarpenter对典籍《茶经》的译本,另外翻译层次较高的是“美国茶圣”JamesNorwoodPratt,他向西方国家详尽介绍了典籍《茶经》,并将中国传统茶文化提升到了精神高度。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茶文化翻译中的可行性分析

2.1多元语言内核的共源性

在构建计算机技术与中国古汉语诗符的跨语际转换模式中,可以从符号学的视阈,将翻译作为一个解码过程,将源语文本的涵义转换到译语文本之中,而语言符号对于翻译的层次可以理解为:定性对等、对象对等、意义功能对等。多元语言的差异其实质都是围绕着联想、指称、逻辑、暗喻等内容,这也就会出现语言转换过程中的广泛的“重合”,这也为语码切换提供了语境信息,从而实现翻译的功能。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国茶文化的古汉语诗符的编码系统之中,要使“源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感受和体验到等值的符号体系和编码系统,需要用朴实的情感、精巧的构思,以达到完美的创造与重组,使之成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文化盛宴。

2.2人类认知的趋同性

尽管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有所不同,然而,语言所映射的客观世界却具有同一性,语言也成为了人类“符指的同一性”指征。然而,由于译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层次各不相同,却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进行事物的称谓和词义的诠释,这种人类认知的趋同性为中西方语言的翻译提供了可能,中西方爱茶之人也可以在茶诗中寻找到情感共鸣。例如:在中英翻译中还可以萃取同外延的音义符号,如:“饮”、“呡”、“呷”、“用”、“酌”等,如“啜”字的声母/ch/、sip中的/s/也是一个摩擦音,因而,“啜”字的茶诗大多以“sip”的形态出现在翻译文本之中。

3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化翻译研究

3.1英汉韵对照检索及韵尾自动甄别运算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茶文化翻译之中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之中的茶诗大多结构严谨而有固定的模式,它的语句表达极为简约、节奏感也极强,显示出对仗工整、互为语境的平仄特征,采用相似性较强的独体字或多功能的合体字,具有鲜明的语域信息。因而,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建构术语和音韵规则的双语语料库,以机译的中介源语为依托,尽量减少人为主观的阐释和解读,而是以科学的计算机工具作为茶诗语言符号的传真映射,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诗翻译。韵律是茶诗文体中的重要元素,在汉语和英语的诗歌韵律规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是归属于声调语言,并配有四个声调,形成了抑扬顿挫的发音,其极为宽广的韵尾可以使茶诗吟诵起来更为流畅。英语则是归属于重音语言,它是按照章节和重音,来进行韵律计算的,它与汉语相类似的是尾韵/韵脚,较为常见的是头韵,类似于汉语的“双声”;全同韵;眼韵、回逆韵、后缀韵等。从韵脚的押韵词的选择角度而言,汉语有韵本类书,英语也有韵律词典,在计算机系统中,有相应的软件WriteEx-pressRhymer和VirtualPoet,可以为需求者提供特定的单词,并在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系统中,自动选取词韵。在计算机辅助工具RhymeZone系统之中,它可以基于需求者的特定要求,智能化地提供英语单词同韵词的在线检索和查询,还可以为需求者提供同义词库、词定义库、作品应用等查询和检索,为茶诗创作提供极有价值意义的用词参考和选择。然而,双语互译可供互选的同义押韵词数据库软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目前,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汉英诗的韵脚结构规律加以自动分析,并构建语料库,以实现对古诗尾韵选词的统计和应用。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古茶诗尾韵词的翻译过程中,可以运用“加空格切词”处理技术,这种技术相较于分词自动处理技术而言,更具有科学性和适宜性。可以采用perl的编程方式,对古茶诗词的文本加以“切词”运用,测定和明确汉语古茶诗中常用韵词的使用频率。在计算机软件编程方式的应用前提下,首先要导入中文古茶诗词,并设置文本代码;然后,对英语文本加以规范化的处理,修改文本代码,使其默认西方的语言标准体系,最后所有的相关数据经过人工校验之后,即可以获得尾韵词的使用频率。

3.2英汉尾韵词模型参数统计选取及应用

计算机技术可以应用于尾韵词的模型建构之中,考虑英译词上下文、汉语韵脚上下文、英译韵脚上下文等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古茶诗韵脚选词的影响,以加权线性组合,建构尾韵词的统计模型,从而为茶文化典籍的茶诗翻译提供参考和依据。由于目前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诗歌翻译的进展有限,这里提出韵脚统计造词模型构建方式,可以依此模型,在古茶诗的语料中获得模型相关参数,从而依据汉语古茶诗原文,实现韵脚用词的自动选择和翻译。例如:隔行押韵(abab,abcb)是汉英语言的茶诗中常用的结构,在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原韵的方式,从而使读者看出韵律之间的关系。其翻译举例如下:在这个计算机技术建构的统计语言模型之中,它是运用概率自动统计的方法,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结构规律加以自动统计和分析。例如:n元模型就是假设第n个词的出现仅与前面n-1个词相关,而与其他位置的词语没有相关关系,这样,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出词语出现的概率。如:汉语古茶诗中常用的押韵词“时、诗、丝、期”等,韵母皆为“i”,在进行英文翻译的时候,就要参考对应原古茶诗中的韵脚,这个过程尤其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三个因素:(1)英文语言韵律的韵选择。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的N元模型,预测英语的韵,获得韵选择的最大概率。(2)英语上下文的韵脚单词的选择。考虑到英语上下文对于韵脚单词选择的影响,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三元模型,选取最近的N个单词,进行上下文的近似计算,从而获得韵脚单词最大的概率。(3)汉语上下文的韵脚单词的选择。在汉英句子互译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他单词视为不变值,选择一定的单词,再运用模型公式,获得单词使用的概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也渗透和融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翻译领域之中,成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真谛的翻译“助手”,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可以用机译的符号映射模型,以计算机符号成为不同茶文化语言的“中介语”,成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翻译中的转译基础,最大程度地保持茶诗的原本语境,使茶诗在不同的译语环境中流露出本真的文化意味。未来还要建构机译的“中介语”的茶诗语料库,使其成为茶文化翻译中的机译译文基体。

参考文献

[1]尉潇日.中国茶文化的数字化展示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4.

[2]姜欣.古茶诗的跨语际符号转换与机辅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陈伟,莫爱屏.《数字化时代的翻译》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309-313.

[4]王华树,席文涛.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研究[J].英语教师,2014(12):32-38.

[5]曹艺馨.互联网大众翻译模式微探:历史、现时、未来[J].中国翻译,2015(5):78-82.

[6]袁媛,姜欣,姜怡.图式理论观照下的茶文化翻译———《续茶经》个案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10):64-66.

第3篇:茶文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茶文化;教育工作;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在教育工作中开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创新发展,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内容。茶文化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的茶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其精神与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特别是在精神层面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开展茶文化和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可以对教育工作起到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随着我国信息科技技术的进步而实现的创新应用,分析教育技术在促进茶文化和教育实施融合发展方面的策略研究,对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1教育技术促进茶文化与教育实施融合发展相关内容分析

1.1茶文化与教育工作进行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在教育工作过程中融合茶文化,对于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茶文化的融合丰富了教育资源。茶源自于我们国家,据说在神农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茶,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茶文化可以说是汇聚了中华民族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尤其是在精神层面,其精神内涵博大精深,包含了礼仪、诗词、书法、医学等主动方面的教育和精神元素。茶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来就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利用茶文化开展认知规律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对其内涵进行解读,有利于茶文化精神的传承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茶文化与教育工作实施融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意识。可以通过开展茶艺活动、茶画、茶故事等形式和内容开展教育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茶文化在当今引起了更多社会关注和重视,将茶文化与教育工作实施融合,不仅对于教育工作有极大地从促进作用,同时,对于茶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同样有着积极作用。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肩负着文化、物质、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重担,在教育工作中加强茶文化的教授,可以更好的实现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同时推动与茶文化相关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二是,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茶文化与教育工作实施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艺术素养有着重要帮助作用。学生可以在参与各种茶文化教育过程中,提升自身交际能力。通过对不同地域茶文化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觉加入到中华民族伟大事业中去。

1.2教育技术应用于茶文化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教育效率和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当下,现代学生的学习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加强教育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教育技术促进茶文化与教育实施融合发展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课堂学习的沉闷,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参与互动。二是,更好的展示茶文化教育作用。在进行茶文化教育工作中,可以通过视频、动态图、图像等形式,使学生对茶文化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并促进其应用能力的提升。比如通过观看茶艺视频可以提升学生对茶艺技能的了解与应用。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育方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加深了学生对于茶文化的掌握和应用,促进了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

2教育技术在促进茶文化与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策略探究

2.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综合能力

茶文化与教育实施融合发展,是对于传统教育工作实施的创新与发展,这一教育内容的变化对于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都需要加强创新与提升。而教育理念是众多创新和提升工作的前提,因此,加强教育理念的更新,充分认识到茶文化的融合对于教育工作所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实际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有关学校教育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学校是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管理部门,其自身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以及教育资源建设情况,因此加强学校教育理念的转变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能力培训工作,来提升教师自身茶文化教育水平,为其开展茶文化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开展多方面的管理与自我提升,学校可以通过自身功能作用的发挥,邀请相关茶文化专家到学校为相关教师开展培训工作,还可以通过派遣相关教师到先进的教育机构或者学校开展进修学习等,回来后融入到教师培训工作中去。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进行自我能力提升。二是,教师较强教育理念的转变,充分重视茶文化所具有的丰富教育内容和功能。通过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信息资源平台等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进而为其开展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结合先进的教学技术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了更好的发挥教育技术在开展茶文化与教育融合实施工作过程中的作用,教师还必须加强自身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比如加强视频制作、PPT教学软件的操作等等。对于提高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提供保障,同时提升了教师处理故障情况的能力,节省了故障处理时间,提高了教育效率。三是,加强学生对于茶文化学习的兴趣培养。兴趣是带动学生参与到茶文化学习中的重要推动力和带动力,通过先进的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容,比如茶艺表演、茶礼仪展示、茶精神宣传、茶故事讲述等,多元化的文化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兴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与学习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有着重要辅助作用。

2.2加强教育工作规范化管理力度,促进教育效果提升

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必须依赖于规范化的管理与管控,同样加强教育技术在促进茶文化和教育的融合发展中的有效作用发挥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各教育部门加大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对于丰富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一是,国家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管理组织作用,加大相关教研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教学队伍质量的提升。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是保障教育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及基础。比如加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加大茶文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和丰富,通过构建更多信息平台,为学校教师实现自我提升提供信息资源,为学生开展茶文化学习提供学习平台等,这些都离不开相应的教育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教学队伍质量的提升,主要指的是学校的管理建设和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通过加强学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管理以及茶文化与教育工作融合教学实际情况的管理,来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更加完善、健全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更好的管控其自我提升和参与培训工作过程中的过程与结果管理,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合理的激励制度,都可以对教师队伍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3加强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先进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教育工作的创新与进步都有着推动作用。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包含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较为广泛,传统形式的教学资源无法充分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扩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信息教育资源的建设与规划,制定符合本校教育工作需求的教学教材内容等,可以更好的推动茶文化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保障教学效果。教育部门、学校等可以通过建设茶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保障茶文化与教育工作的融合效率。本文主要对茶文化与教育工作进行融合的重要性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并探究教育技术在促进茶文化与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策略。通过本文内容可以看到,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综合能力;加强教育工作规范化管理力度,促进教育效果提升;加强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等策略的实施,对于提升教育部门、学校等相关组织加强茶文化与教育工作融合的重视度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教师自身茶文化教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诸多途径。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教育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茶文化与教育工作的融合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的重要途径,教育技术的应用既是时展的趋势也是现代教育工作的需求,加强其应用策略的研究,对于促进茶文化与教育实施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姜静,邓峰,郑群.信息技术与地域文化教育融合创新途径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8(04):81-84.

[2]符绍斌.谈传统茶文化融入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政教育[J].福建茶叶,2020,42(10):245-246.

[3]王立前,陶辉.茶文化思想精髓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J].福建茶叶,2018,40(05):435.

[4]张伟.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03):34-35.

第4篇:茶文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信息技术;英语教学

前言

现如今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大专英语教学中就要从做好茶文化引入工作,结合英语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延伸与创新工作,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茶文化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与思想,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借助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将相关知识点灵活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茶文化下信息技术在大专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1.1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在大专英语教学中应当清楚认识到,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的一种,同时也是开展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语言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能够为人们展现不同的文化镜像。尤其是对于茶文化来讲,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在中西方产生了不同的差异,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则体现出了中西方在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通过对中西方茶文化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背后展现了不同地区、民族的特色。中华民族的茶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其中也包含了佛家、道家、儒家中的茶道精神,而对于西方国家中的茶文化来讲,则是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展现出的民族性来说的,其中包含了饮茶礼仪、文学文化等方面。而对于大专学生来讲,只有正确认识到茶文化中所存在的差异性特点,才能掌握其中的思想,才能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加深对文化的认识。因此在大专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增加茶文化内容,做好教学导入设计,保证教学的目的性与针对性。通过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展示下提升学习的灵活性,逐渐提升自身的跨文化能力与意识,在掌握交际方法的基础上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认识[1]。

1.2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重要的交流语言,使得英语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通过开展英语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同时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教育手段,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来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念,逐渐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觉。在相关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应当全面开展教育创新工作,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在筛选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教育改革,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茶文化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让学生在参与英语活动的同时感受茶文化。

1.3解决文化失语问题

在大专英语教学中,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文化因素导入效果不足,加之教师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了英语语言教学上,且存在着教学语文化现象,并未及时引入中国文化内容。也正是受到这种片面性教育内容的影响,使得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严重不足,虽然其英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却难以展现出文化素养。对于英语教学来讲,其最终目的就是要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单纯进行英语文化输出,很容易出现文化逆差等问题,从而也就产生了文化失语等现象。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要从做好英语传授与文化传递等工作,明确教学过程与重点,做好文化导入设计,在引导学生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在大专英语教学中需要做好茶文化引入,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等,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在提升学生中国文化意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文化的能力[2]。

2目前大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专教育体系中英语一直是教育中的重点,而教师则需要主动对大专英语教学进行优化与完善,以培养学生英语素养为主,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英语教学形式。但是在研究中发现,目前的大专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对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重视度不高。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受到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新颖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辅助教学开展的首要工具。但是在实际中因许多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并未形成正确的态度,使得英语教学氛围十分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也就影响到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其次,在开展大专英语教学活动时,由于教师对社交软件的重视度不足,在课堂中并未展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从实际上来讲,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就要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出发,引入多样化教学软件,利用教学平台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但是对于教师来讲,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因对社交软件的重视度不足,并未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运用学习软件给学生提供探索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到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大专英语教学质量难以提升[3]。

3茶文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大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3.1做好教学导入设计

在大专英语教学中需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将茶文化带入到英语课堂中。通过将茶文化中比较典型的词汇、文化知识等展示出来,在提问、探讨等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英语知识产生出浓厚的兴趣,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理解茶文化知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坚持从趣味性角度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茶文化知识竞猜,鼓励学生在探索与思考中找出问题答案。如教师可以在课件中为学生展示红茶在英语中为什么使用black而不是使用red呢?最早记载茶的书籍是什么等。或是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借助社交软件给学生提供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收集与茶文化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探讨与学习中理解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借助这一教育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茶文化知识。最后,教师还可以运用小组活动教学法给学生布置合作任务,帮助学生理解茶文化知识点,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将其转变成为课件,并在课堂中展示出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保持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理解课堂知识的同时加深对茶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掌握英语知识点[4]。

3.2挖掘网络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使得多媒体技术进入到了英语教学活动中,不仅转变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同时也可以在视频、声音等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真是的情境,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在直观理解与学习中掌握着还是点。所以教师在进行茶文化教学活动时,就要从刺激学生的直观感受出发,为学生营造出真是的情境,转变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保证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英语国家中皇室饮茶等场景,在对比中国饮茶礼仪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借助对比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在感知茶文化的基础上保持学习主动性。此外在英语教学中还要做好总结与研究工作,为学生提供互动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英语表达技巧与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

3.3完善信息网络

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下,使得英语教学已经从原有的教育状态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入手,找出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契合点,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育活动,将学生带入到茶文化学习活动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让学生产生出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目标。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坚持从信息技术优势入手,为学生构建出完善的信息网络,利用英语角来吸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还要运用鼓励、引导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使用方法,保证英语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首先,教师需要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营造校园网络,并增设专门的英语角,以激励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其次,在英语实践活动中需要为学生提供视听教室,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专业知识。在研究中发现,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教师对培养学生听力能力并未形成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及时增加视听教学内容。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就要从做好茶文化引入工作入手,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借助英语视听实验室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练习的同时掌握茶文化内容[5]。

3.4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大专英语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就需要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以优化、完善等方式为主,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使用适合的信息技术,能够辅助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开展,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保证英语教学活动的新颖性与趣味性。因此在英语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运用微课等教学技术,在展现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将与茶文化相关的英语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运用课余时间来参与学习活动。如在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时,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引导,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知识标记与备注等工作,便于学生能够在最短是时间内找出学习重点与难点,凸显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就要从做好教育创新入手,以延伸学生知识层次为主,找准教学内容,明确教育目标。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认知视野,需要合理引入教学资源,运用慕课等方式来吸引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英语知识结构。只有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更好的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在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基础上找准教育方向,实现英语教育目标。

3.5开创英语第二课堂

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就要从传统教育模式出发,做好大专英语教学活动创新工作,避免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堂中,而是要从开创英语第二课堂入手,完善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带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掌握英语教学目标。所以教师需要筛选适合的教育内容,避免将教学活动局限在课堂中,而是要利用第二课堂来转变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性,实现对知识的补充与完善。在开展茶文化导入工作时,可以从专题讲座、知识竞答等活动出发,或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的文本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与接受茶文化。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下,不仅提升了大专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参与英语活动的基础上理解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其次,在还可以利用社交平台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掌握英语知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在展现英语教学成效的基础上找准教育重点,利用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发挥出第二课堂的优势。在线上平台中学生能够摆脱被动学习状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活动,掌握学习状态。而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在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时,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更加直观的体现出来,而教师也可以及时为学生提供自主测试,帮助学生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使用下,还要主动挖掘适合的教育素材,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可以利用微信组建班级群,及时为学生推送与茶文化相关的英语知识,在展现微信群功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点。只有展现微信群功能优势,才能将学生带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加深对茶文化英语知识的理解,从而及时解决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存在的问题上传到微信群中,便于教师、其他同学的帮助。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合理使用第二课堂,将学生带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去,展现学生主体性,将茶文化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习主动性[6]。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专英语教学中就要从合理引入茶文化内容入手,借助信息技术将与茶文化相关的知识点完整的展示出来,便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与探究。同时教师也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完善英语知识结构,提升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大专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韦祖安.段文艳.中英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及其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6(07):376-377.

[2]曾一轩.茶文化对外交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7(01):39-39.

[3]林娜.以茶文化为例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进行"翻转课堂"实践[J].福建茶叶,2017(02):210-211.

[4]李晶晶.跨文化背景下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7(09):372-373.

[5]陈琳.跨文化背景下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学考试,2017(09):67-67.

第5篇:茶文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茶文化;博物馆;可行性

1人工智能技术的场所应用

1.1人工智能自助茶店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人力资源稀缺的当下,许多现代化茶店仿照无人售货饮品店,也设计出无人售货茶店商铺。无人售货茶店能够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和建筑面积成本,有利于人们在小空间范围内自主选购。但介于茶店与普通饮品店的不同,以及部分人群对茶叶认知度不足等情况,部分一线高档无人茶店开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店内设置人工智能语音系统,为顾客解答问题。首先,人工智能系统由模拟人脑思维的技术支撑,能够与顾客形成连续性交流,为人们推荐不同价位、应用范围的茶种。其次,人工智能系统中包含庞大的计算机数据库,可以通过简易问答,免费为人们测试适合个人体质的茶种需求。最后,人工智能自助茶店相比于普通茶店更具有安全性。不仅各个茶种都是在陈列柜中,通过购买才能取出;人工智能机器还有自主监控收银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为无人茶店提供安全保障。

1.2数字交互体验茶社

数字交互体验式茶社,是在现代茶文化繁荣复兴后出现的多功能智能茶社。一方面,人们可以在桌面屏幕上自助点餐取号,每个茶桌上方还有智能语音感应系统,能够观看与茶学有关的影视剧、音乐剧,给人们营造一种智能化轻松舒适的场所感受。智能屏幕和数字交互体验,可以避免因服务人员不足、上餐缓慢等问题,减少顾客矛盾,扩大茶社的定义和功能范围。另一方面,数字交互茶社可以通过区域的多媒体板块教学和触屏模拟系统,组织茶艺学习活动。在此模式下,茶社就不单单是喝茶聊天的场所,还是学习茶艺、茶道的学习场所;是以娱乐功能提高人们对茶学兴趣、从而扩大茶文化传承面的重要社会场所。数字交互体验茶社相比于传统茶社,更受年轻人的喜爱。但介于人工智能的成本过高、茶社建筑面积及发展活动较为冗杂,目前我国的数字智能茶社尚未普及。

1.3智慧博物馆支撑技术

在对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性讲话后,博物馆的功能逐渐由传统的参观展览,转型为能够让展览品与人们互动、给人们知识体验的“智慧博物馆”。在2016“互联网+中华文明”的发展下,我国大量的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工作已经开展。智慧博物馆的支撑技术主要由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数据整合等在计算机和科研发展下的新型技术。在2018“人工智能时代西部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路径研究”的项目建设中,目标更是要以智慧博物馆为基点,将AI技术融入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之中。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创新结合,吸引大批年轻人投入到西部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来,并将文化遗产进行现代化利用,反过来教育更多的年轻人传统知识文化。在智慧博物馆的基础上,人工智能不仅是对其技术和应用范围的补充,还是由“智慧博物馆”转为“智能博物馆”的更高层次的发展。

2AI在茶文化博物馆中的应用分析

2.1人机交互可行分析

一方面,现阶段的各类文化博物馆,都会在馆口设置机器调查问卷和改进建议口。这种单向的交流并非是人机交互,但却是人机智能交互的可行基础。当人们习惯了智能手机、电脑和机器问卷调查后,不用专门设置服务人员对场馆进行讲解,顾客也会对更高级的智能机器有使用需求。另一方面,现代许多场馆中的展品,参观者通过扫描二维码,便能听到语音讲解。这类人机交互是较为初级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建造专门的智能人形机器人,可以提高人机交互交流水平,问答模式也更加灵活,满足参观者的深层次问题。

2.2智能影音应用分析

现阶段的博物馆,已经基本配备了智能影音系统。但智能的程度和应用范围还尚未统一。一方面,目前的智能影音系统还停留在对人们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影响,通过视频播放万里茶道的宣传纪律片、大展厅里茶文化的传承演变等,为人们初步介绍茶文化。这种单一的“双感”技术,无法调动人的全身感官,激发人们茶学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博物馆智能影音系统没有自主思维模式,仅仅是操作上更加便利,即智能化有所缺失。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下,博物馆的智能影音系统必将全面改革,实现多智能化的全面技术覆盖。综上,目前各个博物馆的智能影音基础已有一定的基础,人工智能影音技术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2.3受众体验调查分析

在全国百家数字博物馆的调查研究中可知,人们对现代的智能博物馆接收程度较高,对未来人工智能化博物馆的期待度也十分高昂。在接收调查人群中,17-47岁的人群,对于智能博物馆试点的体验度评价较高,并认为智能博物馆的建立和普及,能够促进我国西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而对于17岁以下的人群来说,它们更注重智能博物馆内的娱乐性,相比于中青年,儿童对智能博物馆的认知更纯粹,热情度也更高。儿童的家长对于这类“寓教于乐”的智能博物馆认可度也较高。唯一不同的是47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智能博物馆的接受度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大部分老年人的对智能机器的学习和使用程度较低。因此,考虑到老年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智能影音数字场馆中,必须配备专门的负责人员,为老人的展览参观做导游和操作员,并设置专门的传统展览活动区域和智能机器学习区域为老人服务。

3AI在茶文化博物馆中的应用策略

3.1自助解答型机器人

人工智能机器人是AI技术发展的典型,在西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的计划中,可在西部地区的各省市文化博物馆普及自主解答型智能机器人,以更加准确、娱乐、现代的方式,传承西部茶叶文化,繁荣万里茶道的旧址。一方面,在博物馆门口设置多个迎宾式机器人。这类机器人研发成本较低,仅为人们解答场馆内展品分布问题等基本问题。另一方面,在博物馆内分布少数智慧思维机器人。这类机器人的研发成本较高,因此分布广泛度较于迎宾式机器人更低。茶学解答型机器人内设海量云计算数据库,通过与人们的交流,能够模拟人脑思维,自主回答茶学问题,普及茶文化。在这类高智慧机器人背后,是庞大的互联网技术,因此这类机器人较普通的博物馆工作人员,能够为人们传播普及的茶学知识更为精确和客观。

3.2智能茶学数据系统

现代AI博物馆的革新,必定需要与传统博物馆交接过渡。在交接的过程中,许多传统博物馆内的纸质珍贵数据资料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中。既省去了大量纸质文件的空间,还更具有安全性。通过AI图像识别扫描技术,将纸质文件内容直接转换为电子模式,省去了人工校对的时间,避免了人工校对的错误。在智能扫描输入之后,人工智能还能根据文件的类别,智能分类整理,整合数据库信息。在智能茶学数据系统的自主防盗模式下,模拟人脑智能思维可以时刻自觉识别和察觉入侵危险,高强度的保护数据系统的安全。

3.3计算机AR全感体验

前文提到,现代智能影音系统的双感设置,无法激发参观者的全感情绪。在AR全感体验技术下,通过将屏幕上的虚拟场景套入现实,人们可以全方位的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3D立体视觉效果冲击、多声道立体音质的听觉冲击、模拟现场实物的触觉冲击、茶乡气味的嗅觉冲击和饮茶的味觉冲击这五感冲击下,多角度的体验茶学文化。并且,计算机AR全感建模,还能够根据人们的喜好和指令,随时切换不同场景,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4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比对可知,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茶文化博物馆中具有可行性和普及受众度。通过人工机器人前台把关、AR技术五感调动以及茶学系统的售后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茶文化博物馆不仅仅只是吸引顾客的噱头,而是真实、全方位深入到场馆建设的高科技技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下,我国西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项目得以有序开展,传统文化的复兴繁荣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刘绍南.智慧博物馆支撑技术应用探讨[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7(00):366-372.

[2]王柱,周兴社,王海鹏,倪红波,武瑞娟.智能博物馆个性化导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9(15):280-283.

[3]徐志华.茶叶博物馆建筑景观特征及价值分析———以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例[J].农业考古,2011(5):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