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途范文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途精选(九篇)

计算机平面设计前途

第1篇:计算机平面设计前途范文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设备管理

企业对计算机设备的管理明显存在不足之处,淡化设备管理的重要性,由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增加计算机设备的运行负担,企业必须保障设备稳定才可发挥计算机的运行优势。

如何加强企业计算机设备管理成为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主要以计算机设备为主,规划可行的管理措施,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效率,发挥设备管理的效益优势。

一、企业计算机设备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效益

计算机设备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因为企业利用计算机完成大量的操作,着实增加设备压力,为保障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企业需加强设备管理力度,计算机设备管理对企业存在实际的效益影响。

第一,设备管理改善计算机的运行环境,避免计算机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企业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完成各项业务项目,有效保护业务运行;

第二,企业管理计算机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企业节约设备运营成本,体现企业节能发展的思想,设备的长期运行有利于保障企业内部业务数据的完整性,提升企业的运行水平。由此可见:企业加强计算机设备管理,不仅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根本上改善企业的运行。

二、企业计算机设备管理的系统构建

企业计算机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容纳管理技术、体系,为设备管理提供运行平台,结合设备管理系统的目的,在结构、数据库、模块三方面做如下分析:

1.系统结构

管理系统结构稳定,有利于设备管理多项方式的同时进行,确保管理方式之间互不干扰。管理系统采用C/S结构,以应用程序为基础,实现数据服务。C/S结构可以满足设备管理的所有操作,当用户操作后,C/S结构会自动下达操作命令,要求应用程序快速执行,获取计算机设备的数据信息,然后提交服务器,用户在服务器内即可获取相关信息。

2.系统数据库

MySQL数据库的优势较为明显,基本不会产生格式要求,在企业计算机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非常适用。MySQL具备超高的运行速率,实际其在计算机中并没有占据过多空间,有助于释放大量的CPU空间,提高管理系统的服务水平。MySQL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存储计算机设备的管理信息,此类型的数据库可以应用于最为常见的计算机系统,其在所有数据库中占据较高优势。

3.系统模块

系统模块属于设备管理分项执行的汇集点,不论是监督体系还是反馈系统,都需在管理系统内占据独立的模块空间,便于明确设备管理的行为。系统模块的分类较多,包括:报修、故障、报表、维护等多项功能,企业需合理使用系统模块,保障设备管理的科学性。

三、强化企业计算机设备管理的途径

结合企业计算机设备管理的实际运行,规划可行的管理方式,加强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力度,满足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1.科学利用条码管理技术

企业内的计算机设备,均具备独立的条码编号,汇集该设备的各项信息,通过条码管理技术,能够迅速获取设备的基本信息,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条码技术自动获取该设备的信息,主动了解故障设备的基础性能。企业根据条码技术获取的信息,分析故障设备的维护流程,准确得到计算机设备的故障信息。条码管理技术利用跟踪优势,监控计算机设备的运行,形成管理系统,优化计算机的设备管理。

2.构建设备运行监督体系

监督体系是设备管理的根本保障,企业通过主控计算机构建监督体制,用于监控所有计算机的设备运行。企业在监督体制的作用下,可以提前进行设备维护,起到预防作用,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对其做防范处理,提高设备使用的效率。例如:某企业利用监督体系监控机房内的设备,重点监控设备日常的运行状态,监督体系监控设备运行参数时,生成监督日志,该企业根据日志内容,规划设备维护、检修与保养的计划表,确保设备处于健康的运行状态,该企业在高效管理计算机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设备投入,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

3.定期执行设备检测

检测是计算机设备管理的核心途径,有利于诊断设备故障。企业内的计算机设备,其在计算机系统内具备对应的功能模块,可以通过编程解析,检测设备近期的运行状态。以某企业的检测数据库为例,分析设备检测的重要性。该企业引进数据库系统,集中对应不同的设备,数据库内部具有独立的编程语言,以MySQL为运行服务,模拟设备的在企业中的运行方式,实行解析诊断。编程语言属于检测设备的主要途径,能够真实反映计算机设备的运行信息,相比该企业内其他的检测方式,检测结果准确度非常高。目前,该企业升级数据库,可以定期进行设备检测,避免遗漏需检测的设备,影响计算机的使用水平。

4.完善设备管理的反馈系统

企业为加强设计算设备管理,积极完善反馈系统。反馈系统内包含设备运行的主要信息,反馈到管理界面,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管理人员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设备维修。反馈系统缺乏一定的完善性,较容易出现信息延迟,影响设备管理的效率,大量需管理的设备被无故搁置,由此引发严重的管理问题。因此,企业提出完善措施,弥补反馈系统的不足之处,根据企业计算机设备的运行属性,划分不同的反馈模块,区别对待反馈信息,强化信息反馈,不仅缓解高负荷信息反馈的压力,而且提升反馈系统的效率,体现计算机设备的管理优势。

四、结束语

计算机设备的强化管理是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直接途径,确保企业对计算机设备的积极应用。计算机设备管理涉及多项内容,企业利用强化管理的措施,稳定计算机设备的运行,进而为计算机提供稳定的使用环境。企业在管理计算机设备的同时,需贴近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实际,站在实际使用的角度,才能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郭彦坤.论企业计算机设备管理[J].中国金融电脑, 2011(03):89-91.

[2]汤其容.计算机设备管理系统及其应用[J].石油教育,2011(S1):33-35.

第2篇:计算机平面设计前途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市场

一、问题提出

对计算机人才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我校近3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达92%以上,然而,就业对口率方面的数据就不是很理想,一般都在30%以下,如今年所担任班主任的一个班级,就业对口率平均只有17%。

二、影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陈旧。

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采用“2+1”模式,公共课和专业课程共计28门,公共课8门,专业课20门,其中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与维修、计算机原理,VB、数据库、图形图像处理、网络技术等。学生什么都学,对于本身基础就不太好中职学生来说,在两年内学习这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面面俱到,面面都学不到。

(二)专业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我校计算机教研组一共16人,其中计算机专业师范毕业7人,其余都为其他物理、汽车、数学专业的教师转行教计算机,教师教学业务和专业技术水平不突出,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另外我校教研组的每位教师周课时数10节以上,有50%以上的计算机教师还兼职其他部门相关工作,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科研,因此科研水平不高。更重要的是,近几年计算机科组的教师都是在办公室、机房两点一线,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缺乏IT行业经验。

(三)学生专业实训得不到保障。

技能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生命线,加强专业实训是提高技能水平唯一途经。我校目前有5个机房,共250台计算机,其中计算机1室设备陈旧,基本闲置,计算机4室、5室使用8年,使用计算机课50%课时只能在多媒体上理论课,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少,教学过程难以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以致在毕业应聘对口岗位时得不到企业的认同而错失就业机会或者在工作当中因专业基础技能薄弱而影响工作效率,无法胜任对口岗位的相关工作。

从当前市场需求来看,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 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 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 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 各类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 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 使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当前计算机人才不是不需要, 而是严重紧缺。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解决措施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想走向稳定与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确定技能教学体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技能教学体系。

1.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考虑到当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现状,要培养计算机软件的“白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应用、维护、组网和简单设计是完全做得到的,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到面向基层岗位,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

2. 职业岗位能力及技能教学体系的确定。

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设置, 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 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 逐步使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1)职生职业岗位群的调查分析。通过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 了解到较适宜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有以下这些:

(2)专业技能培养方向的确定。从上表职业岗位群中可看出,我校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市场场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维护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多媒体技术方向:培养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系统开发和应用、网络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运营等工作的人,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广告设计的人才;硬件方向:培养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人员,培养负责维护公司硬件与配备计算机网络、根据需求设计网络方案、与网络供应商配合维护和监控公司局域网,保证其正常运行的人才;网页制作方向:培养从事网页设计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具有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网页设计师。

(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知识点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以模块化,项目化的形式进行开发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校本教材。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 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化课程设置”思想的提出。

计算机职业教育著名品牌北大青鸟APTECH 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特点,开发了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职业培训课程,它充分运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先进职业教育方法, 课程的学习紧密围绕 “项目”开展, 并且项目的设计和选择注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着重传授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术知识、操作技能, 使学生了解工作的相关流程, 能够让学生走出校门就顺利进入职场。就这个意义上说,“课程设置方向化”势在必行。

2.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到3 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安排课程呢?

(1)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化”培养。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传统文化等文化课外, “素质化”还应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 比如多媒体技术方向,其课程还应包括书法、计算机美术基础等。这些课程本专业必备的“艺术素养”, 加设“专业修养课”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首要环节。

(2)课程设置体现工作项目实践化。“工作项目实践”重在“综合实践”, 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项目从而逐步掌握课程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自学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课程,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手段。

(3)课程内容必须强调应用性。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工人,是应用型人才,中职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要以项目(或模块)为单位, 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例如“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模块,可以某种局域网为项目,通过讲授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理解网络传输协议;掌握在不同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各种线材的设计、安装及铺设的原则与方法;学会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如何配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与安装;了解网络管理、资源分配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使学生具备网络组建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三)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精心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教师自身而言是教学专业生命的延续,对学校专业而言是教师专业质量增值的途径。另外,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不断加强学习,紧跟计算机专业形势的发展变化,专业教师要有求“新”的精神, 努力掌握新技术,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落伍。让教学内容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2. 关注市场动态,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就业需要。

学校应该组织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加职业实践,了解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增加职业经验,从而及时调整在校的专业教学目标和改革教学方法。同时要设法聘请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这也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加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者掌握的应用技能越强,它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而这种应用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训练基础之上。中职计算机实践课教学的加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 加强上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的质量对计算机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教学中应突出实践环节,实践内容要认真选取, 减少验证性的实验, 增加设计性的实验, 使教学相对独立,形成体系, 集中反映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术,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校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是1∶1,通过各种聚道加大机房建设投入,使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为7∶3。

2. 开展技能竞赛。

为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及突出学生的岗位技能特长培养,我校实际可开展文字录入比赛,网页制作比赛,办公软件操作,微机组装与维护,FLASH动画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等各项比赛,通过学校初赛选出优秀作品及优秀学生参加江门市每年组织中职学校技能竞赛以及全国中职文明风采比赛,以各级各项竞赛为平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突出职业岗位培养的针对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平台上发展进步,对专业特长技能的形成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3. 拓展技能训练场所。

要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面向职业岗位参与实践。学校可以把技能训练场所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 面向职业岗位实践比如说可安排学生兼职学校各部门一些文字处理工作,可将学生分配至飞扬,电脑城,照相馆、广告设计公司等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零距离”工作岗位锻炼,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知识的认识,增强行业知识的渗透,拓宽知识视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态度、服务意识、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唐政洲.凉山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4).

[2]沈斌.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中的知识技能结构[J].论坛,2011,(5).

第3篇:计算机平面设计前途范文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信息的泄密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计算机信息泄密的主要途径分析入手,提出了包括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在内的两大控制措施,并据此论证了做好计算机信息泄密控制工作在确保计算机信息安全,乃至促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泄密;途径;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P315.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239-01

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进程日益加快的推动作用下,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技术在整个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左右不容小觑。随着整个现代经济社会的信息化脚步日益加快,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国防、科技、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交通、运输、文化教育以及服务行业等领域对于计算机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依赖程度日益增高,计算机的信息安全性问题也开始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关注。据此,如何在确保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并提供服务的基础之上,对计算机信息加以相应的安全保障,使其能够有效防止各种信息泄密的干扰,确保计算机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已成为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那么,当前计算机信息最主要的泄密途径有哪些呢?计算机信息泄密问题应当如何控制与防治呢?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计算机信息泄密的主要途径分析

根据导致计算机信息出现泄密问题的主体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信息泄密的主要途径划分为计算机联网信息泄密、计算机电磁波辐射信息泄密、计算机储存介质剩磁效应泄密以及计算机操作人员泄密这几大类型。接下来笔者对其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计算机联网信息泄密。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之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发化与共享化使得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处在了一个多方共享的平台当中,这也就大大的增加了联网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控制。第三方信息窃取者会攻击计算机系统中潜在的各种楼同,对联网计算机在信息数据传递过程中的各个信道或节点进行窃取,将计算机网络传输系统当中的信息存储至第三方终端设备当中。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计算机联网信息泄密是计算机信息泄密的最关键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权限认证方面的问题、传输信息加密方面的问题以及整个网络系统物理隔离不够严密的问题都会不同程度的造成计算机联网信息泄密。

(二)计算机电磁波辐射信息泄密,我们知道,计算机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会向外辐射一定的电磁波。而这种电磁波能够在一定的有效传输范围之内被专业的探测设备所探测到。第三方信息泄密人员可以在相关高灵敏度接收装置的作用之下监测到整个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中的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窃取。

(三)计算机储存介质剩磁效应泄密。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一点:计算机终端操作人员在对计算机信息进行删除的过程中所删除的仅仅为计算机信息在储存介质当中的文件名,与计算机信息真实相关的信息资源仍然储存在计算机储存介质当中,第三方信息窃密人员通过对储存介质的利用与读取,即可轻松的窃取到相应的计算机信息。

(四)计算机操作人员泄密。计算机操作人员作为计算机信息的使用方,在形成计算机信息泄密的过程中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是由计算机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行为构成的计算机信息泄密。这种泄密是指计算机操作人员对于木马等恶意代码的认识不够,不了解这些病毒代码会给计算机信息带来的危害,进而无意识的使用带有病毒代码的终端设备会使移动硬盘等对计算机系统及性能操作而形成的计算机信息泄密问题;其二是由计算机操作人员有意识的行为活动而构成的计算机信息泄密问题。这种泄密主要是指一些职业道德与自身素质不强的操作人员在一己私利的驱使下私自拷贝涉密信息或是故意向第三方非授权使用者泄露口令及网络密钥,进而导致的计算机信息泄密问题;其三是计算机机房操作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所引起的信息泄密问题。机房对于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准入制度不够合理,外来或无关人员随意进入机房,无疑给整个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计算机信息泄密的控制措施分析

(一)管理措施。首先,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需要依照国家相关职能机构对于涉密信息的保护要求及规范,制定专门的计算机信息保密制度。明确计算机信息保密的原则、内容、方式以及权责,将计算机信息保密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身上,并辅以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将相关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与计算机信息的保密工作紧密联合在一起,进而确保计算机信息保密工作的稳健落实;其次,需要格外重视对于计算机终端移动储存介质的管理工作。计算机操作人员不得使用笔记本电脑联网对信息进行处理,各种包含有涉密信息、资料以及数据的移动储存介质不得插入联网计算机当中。与此同时,机要信息移动存储介质必须实现专人专用、专人专管。授权人员的使用必须有明确的记载,对于违法相关管理操作规范的责任人应严肃处理,绝不宽待。

(二)技术措施。首先,相关部门机构需要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对整个计算机网络进行划分,重视涉密网网络的建设工作,并辅以相应的监控及监测手段,定期对整个计算机系统所处的网络环境加以评估,按照评定安全等级进行系统网络的维护工作;其次,计算机信息的泄密问题需要从应用系统方面加以控制,强化对木马代码以及各种恶意病毒的强力查杀功能,系统涉密信息的访问口令及网络密钥需要定期更换,并由专业人员定期对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加以更新、升级,以此确保整个应用系统病毒查杀的能力;最后,重视对用户终端的监控力度。应由专人定期对计算机用户终端进行审查,确保该期间内计算机用户终端未私自修改IP地址或访问域名,并检测所有插入过用户终端的移动储存介质的插入记录是否与登记资料相符,以此确保计算机用户终端的信息安全。

三、结束语

计算机作为超大容量的储存终端与一种高频率的信息处理装置,在现代化社会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计算机在为各行业领域提供现代化信息服务的同时,其开放性与兼容性也使得计算机系统中储存与传递的信息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安全性问题。在新经济形势下加大对于计算机泄密问题的研究与控制力度也因此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罗细平.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成因及防御体系研究. [J].科技资讯.2011.(13).

[2]、张壮志.关于单位内部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03).

第4篇:计算机平面设计前途范文

超高频RFID具有远距离批量自动读写功能,能够对货物信息及车辆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是现代化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运输环节中,将RFID的标签贴在运输的货物和车辆上,并且在运输路线上的一些检查点安装RFID技术的接收装置.当RFID技术的标签发出信息后,接收装置即阅读器将商品当前情况等信息作存储处理后,发送至运输调度中心,送入数据库.在车辆的行驶路线中安装RFID阅读器,当车辆驶入阅读器发射的电磁波范围内时,车辆及货物的电子标签被电磁波激活,电子标签将车辆及货物的基本信息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将获得的信息经过处理后发送给应用中心,货主通过查询物流信息网络即可获得货物的在途基本信息(如是否损坏、到达地点等).当货物已经到达目的地并经过验收后,该系统能自动返回货物的已收到信息,并将其RFID信息销毁;同时将历史数据存入数据库,供查询.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图1系统总体结构图

2、硬件系统

RFID防碰撞算法的设计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RFID设备在批量读取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性;其次,RFID设备与主机之间的通信协议的选择和指令格式的设计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了RFID设备在不同应用平台上配置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兼容性、扩展性以及二次开发的效率;最后,RFID卡格式的设计是RFID系统的关键问题,一方面,RFID卡是货物和车辆进行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记,卡的编码必须具有唯一性,且容易生成,另一方面,为了方便和上下游的企业进行信息交换,构成物流链,卡的编码必须符合一定的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另外,RFID设备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低功耗、低成本、微型化等符合实际应用的工业特性和标准.系统采用ISO18000-6B/6C标准,设计RFID卡的数据存储格式,以实现对批量货物信息、车辆信息的有效识别;在GPRS模块中,使用SMS,EMS和MMS协议,以实现识别后货物数据信息的分组、封装、加密以及无线传输,完成货物定位信息的发送和查询管理;按照串行通信标准,设计出单片机、RFID模块、GPRS模块间的数据传输协议,实现系统各模块之间的实时数据传送、数据格式转换、异常数据处理等功能.

2.1RFID读写器指令格式

在RFID系统中,需要PC机通过应用软件向读写器和电子标签发出各种命令,包括读写器的设备控制、通信参数设置、功率设定,电子标签的存储区选择,读写控制等,指令格式和指令的设计直接关系到RFID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与应用程序开发的快捷性.指令帧的格式如下.帧头:2字节长度,为55ACH,表示一个指令帧数据的开始.ID号:2字节长度,是设备出厂时设置的唯一编号,作为设备和上位机通讯时的身份识别号.指令长度:2字节长度,指令长度值包括“指令码”和“指令数据”2部分数据的字节长度值,该值不包括自身和CRC16校验的长度.指令码:1字节长度,表示上位机对读写器发送的不同类型操作指令.指令数据:M字节长度,不同指令其指令数据不同.CRC16:2字节长度,帧头和指令内容所有字节的循环冗余校验码.应答帧格式如下:帧尾(AA53H)ID号应答长度指令码应答数据CRC162字节2字节2字节1字节M字节2字节读写器的指令包括参数设置指令集、运行指令集、保留指令集、内部指令集、特殊指令码、心跳包指令码6部分,指令采用二进制流形式,具有控制灵活、速度快、不受平台和开发语言的限制的优点.

2.2防碰撞算法当1个阅读器的识别有效范围内有多个电子标签的时候,多个标签会同时响应阅读器的命令回复信息,由于它们工作在同一频率下,会造成信道竞争,读写器将不能收到正确的标签信息,产生冲突,这种情况必须采用防碰撞算法来解决.目前常采用ALOHA算法防碰撞,它是随机接入算法,容易实现,实际应用方便,但在标签数量多的情况下发生冲突的几率会增大.利用动态帧时隙AOLHA算法可以克服AOLHA算法帧长固定的缺点,其基本原理是:阅读器首先估算未识别的标签数量,设定初始帧长,在1个识别周期完毕之后,根据传输成功的时隙数、发生碰撞的时隙数、空的时隙数再次估算未识别的标签数量,调整帧长,直到所有的标签识别完毕.在动态帧时隙AOLHA算法中,对标签数量的估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常用的方法有最小值估计算法、泊松估计算法、碰撞概率估计算法、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算法等.在本系统,RFID设备采用了泊松估计算法对标签数量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帧时隙AOLHA算法防碰撞,这使得算法的复杂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设定等待识别的标签数为n,阅读器发出的帧长为L,则选择同一个时隙中的标签数R是一个服从总数为n,概率为1/R的二项分布.空时隙的概率Pe=P(R=0)=Cn0×1()L0×1-1()Ln=1-1()Ln成功时隙的概率Ps=P(R=1)=Cn1×1()L1×1-1()Ln-1=nL×1-1()Ln-1碰撞时隙的概率Pc=P(R>1)=1-1-1()Ln-nL×1-1()Ln-1发生碰撞的标签数目为x的概率P(X)=Cnx1()Lx1-1()Ln-x1-Pe-Ps发生碰撞的平均标签数目E(X)=∑nx=2Cnx1()Lx1-1()Ln-x1-Pe-Ps=2.39结果表明,1个识别周期完成后待识别的标签数n=2.39×发生碰撞的时隙数.

3、软件系统系统

利用MFS搭建分布式存储架构.系统客户端需要将MFS的目录以网络盘的形式挂载到本地使用,在Linux系统下需要安装用户空间文件系统FUSE,本项目中客户端是Windows系统,在Windows系统上需要使用Dokan库.Dokan库包含1个用户模式库文件(dokan.dll)和1个内核模式文件系统驱动文件(dokan.sys).Dokan文件系统驱动安装后,就可以调用系统API函数完成存储数据文件向数据库服务器的映射,在Windows上创建文件系统而不需要编写设备驱动程序.通过云存储架构,可以很好地完成数据分块、备份及读、写功能,实现存储设备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分离,以及完成云存储的部署.系统通过TCP/IP协议和CRC-32数据校验技术将客户端的请求通过应用服务器送至数据库,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实现了物流管理中的货物管理、车辆调度等基本功能.

4、系统应用

本系统采用4台配有5块2T容量的SAS硬盘的Linux服务器构成系统的MFS分布式存储系统,通过磁盘映射向数据库服务器映射1个分区;在上海实甲公司SR-5101型开发板进行RFID超高频读卡器二次开发,其他方面选用了XCAF-12L天线、深圳华为GTM900GPRS模块和ISO18000-6C电子标签.系统采用SQLServer数据库和.NET前段开发平台,实现了订单管理、货物识别、车辆调度等功能.在郑州某物流园区近1年的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在增强物流在途管理、提高物流效率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结语

第5篇:计算机平面设计前途范文

关键词:文化品牌;战略规划;育人途径;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255-02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高校的办学条件大为改观,校园文化建设愈来愈得到学校管理层的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日渐多样,呈现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局面,但不少高校也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片面地把校园文化活动看做学生活动,认为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外活动,是一种副产品,无足轻重,教师根本不参与。长此以往,校园文化活动就会丧失其文化育人的作用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学生人格修养、优化知识结构内涵、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应着重策划一些贴近时代、贴近高校育人目标和中心工作、贴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富有大学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大型主题文化活动,通过精心设计和长远规划,实施品牌战略,以引导和教育学生塑造高尚品格、培养知识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以湖南工学院计算机文化艺术节为例,着重论述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战略设计、规划与文化育人新途径的建构。

一、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设计理念

湖南工学院计算机文化艺术节自学院升格开始举办,一年一届到现在已举办四届,从其开始之日起,就形成了它新颖的设计理念和长远构思。理念是高校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的基础,是活动发展的力量基点。高校校园文化主题活动要形成文化品牌,其设计的理念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鲜明,特色突出。成功的高校校园文化,自身就代表了这所学校。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给人一种“哈佛就是哈佛”、“斯坦福就是斯坦福”的感觉。成功的计算机文化艺术节,自身就代表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创建出自己的特色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永恒追求。(2)形式优美,内涵丰富。在活动载体、活动宣传等形式上做足文章,加以美化艺术化,同时着重突出文化内涵的形成,二者有机结合,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就文化的包容性和弥散性来说,大学校园文化,更多的是指大学校园所特有的精神意识环境和思想观念氛围。” [1](3)内容系统,构思长远。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需要成系统,大构思。成系统是一个横向整合,大构思是一个纵向延续。成系统就是要精心设计和策划活动内容,让同学有可供参与的选择空间,大构思就是要长远规划活动计划、实施育人步骤,保证活动的连续深入,体现长效性、可持续性,逐步深入学生人心。(4)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离不开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参与和教师的积极指导,学生的参与度是活动成功的重要标志,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参与能力等特点逐步选择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教师的人格、文化涵养和整体凝聚力对校园文化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积极帮助,师生互动,和谐共建。

二、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战略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是不能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快餐文化更容易让人精神空虚。校园文化活动应加强战略规划。我院从学院升格为本科后,每年一届开始举办计算机文化艺术节,这是学院翻开新的一页后的历史重建。负责活动组织的计算机系借学院的发展突显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史,计划至少用十年的时间,来搭建计算机科学的文化底蕴,逐步深入,打造文化品牌。

1.探索阶段,立足校园,树立品牌意识。以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应用水平为主。前四届是我院实现专科向本科教育转变的过程,这一阶段是教师本科教育意识形成,学生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的重要过程,需要建章建制,规范运作,积累成果,产生品牌效应。通过设计广告设计、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等系列大赛,开展丰富的计算机文化活动,建立品牌识别系统,建立兴趣小组和专业团队,寻求校企合作共建等活动,营造“学好计算机、用好计算机”的文化氛围。

2.提高阶段,走向社会,宣传品牌战略。以科技创新,校企共建、校校联办为主。计算机文化艺术节在通过四年的基础建设后,用三年时间完善提高,这一过程主要是突出科技发明、技术创新,并将科技成果转换成生产力的渐近过程。活动多以科技博览会、工作室创业等方式出现。逐步推进校企共建、区校合作、校校联办,营造科研文化氛围。

3.成熟阶段,服务社会,打造品牌文化。以科技与艺术、形式与内涵完美结合为主。在计算机文化艺术节发展战略、指导力量、干部队伍、活动品牌、运作模式等方面逐渐走向成熟以后,再用三年时间或更长时间引导学生作品成果化,服务社会,形成文化品牌。通过相关合作平台,搭建学生实践基地,并通过项目化管理和运作,形成基地化、专业化、项目化、日常化的育人长效机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要计算机文化艺术节活动不断推陈出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变化多端,就能达到提高学生科技人文素质、培育求真务实精神的目的。

三、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育人功能新途径的建构

校园文化核心重在培养精神,营造氛围。“校园文化从内在看,是一种精神。一种与时俱进、注重特色、争创一流的精神,一种求真务实,为科学孜孜不倦的精神,一种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的精神。高校校园文化从外在看,是一种氛围。” [2] 学校的文化氛围,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育人功能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计算机文化艺术节活动的举办,普及了计算机文化知识、引导了IT文化时尚和信息技术潮流,形成了竞赛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工作育人的良好局面,较好地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目标。

1.以技能竞赛为途径,竞赛育人。计算机文化艺术节的核心内容是专业技能竞赛。目前,这项活动的专业竞赛主要有广告设计、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等,这些竞赛项目,不局限于学院,国家也有相应的竞赛项目,由于上下途径通畅,保障了活动的权威性和吸引力,学生参与踊跃。通过举办相关专业竞赛,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深入交流,发现和培训了优秀专业人才,提高了学生专业竞争力,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途径和就业信心,达到了竞赛育人效果。

2.以科研课题为契机,科研育人。计算机文化艺术节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和专业团队、工作室,分配教研室和教师作科研导师,指导学生完成科研课题或科技开发,或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和科学精神,为科研育人提供队伍保障。

3.以校企共建为平台,实践育人。计算机文化艺术节引入企业赞助与合作,学生成立相关技术工作室,进行科技志愿服务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建。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项目化管理和运作模式,形成了基地化、专业化、项目化、日常化的实践机制。为培育厚基础、重实践、精技术、强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提供可能。

4.以前沿对话为依托,文化育人。计算机文化艺术节通过邀请知名学者、权威专家和企业领军人物、成功人士来校就科技前沿研究、发展趋势、技术应用、企业文化、创业及成功经历等方面的内容开展讲座、交流,通过倡导网络文明风气、科技博览、文化教育普及,均可营造浓厚学术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5.以规范运作为模式,工作育人。计算机文化艺术节从前期策划到活动实施,从宣传发动到总结提高,整个工作流程任务繁重,需要打造一个工作团队来不断对工作进行提炼和传承,基本可以实现学生干部梯队的建设和培养,同时在活动中积极倡导社团组织或班团组织来承办某一具体活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面和参与积极性,通过活动,可以培养一批又一批出色的学生干部,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沉淀与传承的直接参与者和创造者。

主题活动的设计策划有如思想,可以指导行动,预测效果。校园文化活动只要紧跟时代步伐,始终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始终贴近广大学生,始终服务于社会发展建设,并在内部挖潜创新,提高层次,找准切入点,形成长效机制、打造精品并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一定会达到文化育人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冒荣.校园文化和大学的文化精神[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4).

[2]盛宏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原则[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On College Culture Brand Strategy and Means of Educating Students

HE Xin-hua1, HU Kai2

(1.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gyang 421008, China;2.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410083, China)

第6篇:计算机平面设计前途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衔接途径;就业;计算机专业

引言

计算机专业教育已经各大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通高校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可以通过系统的、完善的、健全的科研训练体系,在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总结、消化和掌握在校期间学习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够完成基本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掌握论文写作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且具备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毕业设计的创作,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弄清楚计算机专业的理论问题,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创新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观点和见解。近年来,由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多安排于最后一个学期,同时这个学期也是毕业生实习、就业的时间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性问题,因此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关系到高校的发展道路和前途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了社会的稳定和谐,解决好计算机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根据毕业生的实际就业需求构建一个毕业设计制度,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之后的适应能力,更影响后期毕业生发展的潜力。

1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包括种类很多,一般情况下多为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开发、硬件系统研发等。应用程序开发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目前常用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包括C语言、C++语言、Java程序语言等,利用这些语言在VisualStudio、Eclipse等集成开发环境中实现应用软件。数据库开发是指学生可以从现实世界中进行抽象,建模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然后针对数据单元的存储内容进行分析和设计,数据库研发的阶段包括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表设计、数据库组织设计等,常用的开发模式包括E-R图、关系表、SQLServer、存储过程等,这些都是数据库开发的核心知识。硬件系统研发是指学生可以采用PLC、单片机等底层开发程序语言实现硬件功能,这些硬件功能包括控制器、存储器、寄存器,利用这些功能可以实现各类型的嵌入式系统。

2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作为普通高校的重要教学环节,承载着计算机教学的许多内容,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度阶段,需要高度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是,经过调研和分析,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择业存在时间冲突。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普及和改革,高学历的毕业生日益增多,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大,扎堆找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毕业生最为重要的事情。百度、搜狐、阿里巴巴、微软等公司的招聘宣讲会多在第七个学期的中后期举行,此时各大高校的毕业设计时间也恰好开始,因此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冲突,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学生需要利用很多时间去找工作,造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时间减少,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无法保障。(2)师生对毕业设计存在消极态度问题。目前,许多指导老师和毕业生都认为毕业设计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教学环节,由于平时的工作任务重,消极应对毕业设计,没有将毕业合计与就业择业联系到一起,直接造成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以消极的、完成任务的心态创作毕业设计,造成毕业设计质量大幅度下降。(3)毕业设计选题不符合政企单位实际需求,指导教师实践指导能力不足,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到位,造成毕业设计质量整体下降。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快,政企单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毕业设计也需要跟上时代的需求,将毕业设计与政企单位的实际需求联系到一起,提高毕业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能力,进一步改进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但是,目前许多学生的毕业设计属于闭门造车,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掌握企业最需要的实际技能。

3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与就业衔接途径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需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构建一个毕业设计与就业衔接途径,更好地满足政企单位需求。具体的,衔接途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毕业设计选题需要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毕业设计选题需要与政企单位的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政企单位的高级工程师指导学生,指导教师也要对政企单位进行调查,了解计算机软件开发项目的执行情况,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开发方法,同时拥有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实际工作经验,将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2)创建指导教师合作团队。毕业设计采用双管制,从计算机软件应用企业邀请高级工程师作为课外指导教师,同时为每一个毕业生配备一个专任教师,两个指导老师同时管理毕业生。指导老师之间的分工需要明确,职责清晰,毕业设计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真正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课外指导老师拥有较多的实际项目应用经验,可以为学生毕业设计提供一个真实的平台,确定选题符合实际政企单位需求。政企单位和学校也可以构建一个校企合作渠道,签订一个毕业生实习合作单位,学校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承担计算机培训任务,共享教学资源和实习场所,建立一个实训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实习、锻炼、创新和实践机会。(3)培养学生的自身专业素养。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创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可以按照百度、谷歌、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实际采用商业软件开发,通过毕业设计训练毕业生,提高毕业生的自身实践和创新能力,开发更多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比如机器人、智能手机等。学生自身计算机水平提高之后,就可以为毕业生后续的发展提供条件。

4结语

计算机毕业设计和就业是高等院校毕业生面临的两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计算机毕业设计选题、研发、汇总需要和政企单位实际项目相结合,满足政企单位实际工作需要,这样就可以将毕业设计和就业衔接在一起,既能够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的毕业设计时间,也可以保证学生具有足够的实习机会,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17(2)

2姜瑛,丁家满.基于软件复用的计算机类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与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7(2)

3肖兰,屈刚.基于产学结合的高职药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

第7篇:计算机平面设计前途范文

【关键词】结构优化;降低造价;精心设计;保证安全

【Abstract】to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each investor is the pursuit of investment objectives. Through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not only to improve building safety,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construction products with a higher pric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the choic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grammed, structure, material selection, and regulate the use of a designer boutique to cultivate awareness of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design of the system on, elaborated on the significance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optimize the way for the designers of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design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Keywords】structural optimization; lower cost; carefully designed; ensure safety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功能的实现与工程投资的控制是工程建设的两大目标。而进行工程投资控制的关键在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阶段。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当满足建筑的诸多功能后,工程造价的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主要内容,也自然成为投资者评价设计质量优劣、衡量设计水平、选择设计单位的重要标准。为了在日益激烈的设计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为业主提供优质的设计产品,提高设计产品的经济性,已成为每一个设计单位努力追求的目标。由于在建筑产品中结构造价所占的比重很大,通过对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度,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从而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当建筑方案产生后,结构从选型和布置开始就存在优化与否的问题,再加上后续每一道工序的精心设计、准确计算、合理选用等全过程的优化设计才能产生优化的结构。下面就结构设计优化的一些途径,谈一下笔者的一点看法,以期与广大结构设计人员共勉。

1.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

在建筑设计方案确定后,对于同一个建筑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不同的结构方案会使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产生很大的差别,所以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才能实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设计目标。也只有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才能真正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在结构方案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的一些基本原则:

(1)要用整体的概念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构思,处理好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充分利用和发挥整体结构和构件的最佳受力状态,使结构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良好延性的同时造价最低。

(2)尽可能使结构的受力与传力途径简单、直接、明确。传力途径复杂会出现多次转换的结构构件,这样会导致造价的提高,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产生安全问题。采用最简单、直接的传力途径,可以省去中间传递的结构构件,减少结构的安全风险,使结构受力更加明确,其造价也相对经济。

(3)保持整个结构安全可靠度的一致性。应通盘考虑整体结构的每一个构件,使结构构件能够同时发挥其最大效能,确保达到规范规定的设计目标水准,实现结构既经济又安全的目标。

(4)使结构平面布置的抗侧力刚度中心与建筑物的外力作用中心或质量重心尽量接近或重合,以避免或减小外力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因为抵抗结构的扭转所需增加的材料用量是很大的,可以说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既不经济又不安全。

(5)加强与建筑师的沟通与协调。一个设计精品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创造性合作的共同成果,在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和建筑师创意的前提下,结构工程师有责任对建筑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筑师一起构思最佳的结构体系。结构工程师只有加强结构概念的培养,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并综合运用其掌握的结构概念,通过反复试算、反馈和优化,选择效果最好、造价最低的结构方案。

2.进行正确的结构计算

一体化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的不断完善和全面应用,使结构工程师从繁重复杂的结构计算中解脱出来。过去对一些复杂结构的设计完全依靠概念、经验和估算来完成,为保证结构安全,结构设计的安全度往往富余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在工程师可以在概念、经验和估算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进行可靠的分析计算,并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结构的薄弱部位和设计的不足之处,对结构体系以及结构构件的合理尺寸做出相应的调整,经过多次计算比较和调整,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和经济。在利用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进行结构计算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能盲目的依赖计算机。因计算软件的缺陷和设计人员不加分析的盲从而导致设计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对用于结构设计的计算程序的基本理论假定、应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以及程序与规范的结合一定要搞清楚。

(2)对于输入的几何图形、构件尺寸、荷载数据等应认真核对、力求准确无误。避免因数据输入错误造成计算分析结果的错误或较大的误差。比如,高层建筑标准层荷载数据的输入出现错误,其累加后对结构计算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将导致计算结果要么不安全、要么不经济。

(3)对计算参数的选取要正确合理。选取不同的计算参数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计算结果,要根据实际结构的具体情况和计算程序的功能要求合理选取。比如,框架结构计算中,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要根据实际工程中框架填充墙的材料和数量,选取恰当的数值对计算周期进行折减,若折减系数选取偏大,会使计算地震力小于实际的地震力,造成结构分析偏于不安全,反之则不经济。

(4)注意实际结构与计算模型的差异。所有的计算理论和设计程序都是建立在一些假定和理想的计算模型之上的,而实际结构的受力状态又是千差万别的,一味地依赖电脑或计算手册的计算结果进行结构设计会给结构留下较多的隐患,所以任何构件的计算都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结构的约束关系,并利用结构概念、工程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判断其是否合理,以确保最终结构设计的正确。

3.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结构设计的目的便是花尽可能少的钱,做最安全、适用的建筑,这就要求结构设计时对材料的选用要合理,利用要充分。要根据结构构件的不同受力特点、工作环境和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以受压为主的柱子,就要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中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特点,尽可能采用高标号混凝土,不但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增加使用空间,还能减轻结构自重。梁板以受弯为主,可采用高强度钢筋,以充分发挥钢筋的抗拉性能,减少钢筋用量,同时要注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强度的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的性能。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和受力复杂的结点部位以及大跨度结构,可采用型钢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结构等,以达到适用、安全、经济的目的。实际工程中,因材料选择不当造成浪费的情况很多。比如,经常出现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中混凝土标号过高的现象,不仅高标号的混凝土不能充分发挥其强度作用,而且为抵抗高强混凝土较大的收缩变形和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板中钢筋的配筋量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工程造价的提高。

4.正确理解运用《规范》

《规范》是我们在设计中必须遵循的“最低”标准,是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科技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全面理解规范条文的概念、定义、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是正确运用《规范》的前提和基础,盲目的照搬规范的具体条文会导致设计失误,造成质量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一方面必须熟悉、理解和吃透规范条文的真实含义,另一方面必须客观理性地正确对待规范。对《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要不折不扣的执行,而对《规范》中的“非强制性条文”工程师可以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概念和实践经验,在《规范》条文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设计对象、环境和使用条件,以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目标,创造性地灵活选用规范中的数据。盲目照搬硬套不但会限制创新成果、影响设计创作,阻碍工程技术的进步,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即使规范再详细,也不可能包罗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对《规范》中的构造措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程中,一些设计人员过分依赖结构计算分析结果,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结构构造措施的问题。以抗震设计为例,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很复杂的自然现象,我们对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破坏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对地震的破坏现象也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建筑物抗震计算的原理也只是一种近似方法。建筑抗震设计是建立在对震害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概念设计、结构计算和构造措施三部分来实现的。所以,我们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不但要遵循《规范》提出的抗震设计原则和抗震计算方法,同时还要重视抗震构造措施。

5.树立精品意识

第8篇:计算机平面设计前途范文

关键词:交通一卡通;清分结算;入网机构

中图分类号:F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08-0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广普及交通一卡通,逐步实现跨区(市)域、跨交通方式互联互通,交通运输部于2015年4月30日《关于促进交通一卡通健康发展加快实现互联互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各大城市群跨市域、跨省域的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跨域一卡通互联互通涉及多个城市一卡通之间密钥、系统、交易、资金等数据信息的交换共享,而在交通部统一密钥的前提下,一卡通清分结算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因此,交通运输部组织行业力量共同参与全国交通一卡通清分结算平台建设和管理,建立分级管理的清分结算体系,承担跨地区和跨行业的清分结算业务,为省、区域、城市及一卡通运营单位提供清分结算数据和相关信息服务。各省、区域、城市也可在符合交通部标准的前提下自行建设清分结算平台,并与全国交通一卡通清分结算平台的实现数据交换。

一、现状分析

2015年9月28日,交通运输部公办厅下发《全国交通一卡通清分结算业务规则(试行)》《全国交通一卡通清分结算差错处理办法(试行)》《全国交通一卡通清分结算争议处理办法(试行)》《全国交通一卡通清分结算业务收费标准(试行)》《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业务实施指南(试行)》等文件(以下统称《规则及办法》)。在政策支持下,按照交通运输部标准进行交通一卡通互通项目建设的城市已超33个,2016年预计达100个。北京、天津、福建、江苏、河北、重庆、云南、陕西、广东等9个省(市)交通运输厅(委)及18个城市人民政府已申领了交通一卡通密钥。交通运输部已初步建成了部级清分结算平台,京津冀、江苏省、福建省等作为全国交通一卡通首批试点地区,已发行“交通联合”标志的全国交通一卡通,并与全国清结算平台体系对接进行数据清分结算。

二、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部印发的《规则和办法》,对全国交通一卡通清分结算业务规则、差错处理办法、争议处理办法以及收费标准等都做了明确约定,对于推动和指导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清算中心对入网机构的定位模糊。入网机构包括区域中心、省级中心、城市机构及特许法人机构,区域中心和省级中心在城市与清算中心间扮演二级清分结算角色,各城市一卡通运营主体承担具体的业务落地实施及与商户的清分结算,但区域中心和省级中心在城市与清算中心之间的职能和地位比较模糊,区域中心和省级中心与其辖内城市的二级清分结算并未细化说明。

2.风险基金的用途及财务核算。风险基金按照跨机构交易金额缴纳,且不予退还,当前的规则和办法对于风险基金的具体用途界定不清,清算中心对风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核算等问题有待探讨。

3.清算交易本金和手续费轧差结算。一卡通互联互通清结算业务需正确管理备付金和自有资金,清算交易本金作为各入网机构的备付金,应按照相关规定纳入备付金统一监管;交易手续费属于入网机构应付的成本或应收的收入,需研究其能否合理避税,还需研究每笔清分结算与汇总清分结算出现因四舍五入导致的小数点差异问题。

4.风险等级的评价指标选择。当前,规则和办法选取一般销售企业的财务指标,如速动比例、销售净利率、预计负债等反映入网机构的风险等级,未考虑公共交通卡支付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其对风险等级水平的评价可靠性值得商榷。

5.清分结算差错及争议。清分结算中出现异常交易验证、贷记调整、退单等业务需要提交差错处理,并支付相应的费用。收单机构对确认的长款向发卡机构主动提出退款,在交通一卡通跨机构交易中,转入机构对确认的长款向转出机构做退款处理,出现的贷记调整,由长款方支付相应的费用,这就造成在实际操作中长款方对于差错处理的机会主义行为。

6.备付金的管理。全国交通一卡通卡跨交通、消费等行业应用时,其备付金管理可能出现多个监管主体,已经取得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牌照的入网机构,难以区分其备付金使用领域,入网机构面临中国人民银行和交通主管部门双重管理局面。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直联入网机构管理。首先,直接与清算中心对接的城市、省级中心和区域中心等直联入网机构,由清算中心直接管理,包括清算备付金的汇算清缴、系统对接、数据清算、结算、差错及争议处理等。其次,通过省级中心加入全国互联互通的城市,应由省级中心直接管理,系统对接、数据清分结算、差错及争议处理等也应先通过省级中心,再由省级中心与清算中心对接协调,间接入网城市不直接与清算中心发生业务往来。为保障城市之间业务的正常开展与清算结算,清算中心需拟定相关的规则以规范各级入网机构的业务操作。

2.明确风险基金的用途。风险基金是各入网机构按照跨机构交易金额的不同规模来缴纳的不同额度的资金,类似于会计计提的坏账损失,但风险基金的用途尚不明确的前提下,各入网机构资金该如何入账,如果税前列支,不符合会计核算的原则,如果通过往来账形式核算,则该笔资金将不予退还,不符合会计处理原则。建议确定风险基金的用途,向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以便各入网机构税前列支。

3.独立结算清算交易本金和手续费。清算备付金属于客户备付金,应专款专用,单独存放,手续费属于入网机构的收入与成本,应通过自有资金核算。建议交易本金和手续费分开结算,以便入网机构正确核算其备付金及各项业务收支。同时需明确每笔手续费计算的规则,双方系统做好对接,出具准确的结算报表,避免会计核算时出现小数点差异调账。

4.合理选取风险等级评定指标。建议结合一卡通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选取合理的风险等级评定指标,以便正确评估风险。如选取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预计负债等财务指标,结合股东构成、备付金与注册资本金的比例、刷卡量增长率、客户备付金权益保障方案等多业务指标,综合权衡评定入网机构风险等级。

第9篇:计算机平面设计前途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改革

1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发展现状

在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发展成为可以代替人类某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工具,它提升了人类的工作效率,使人类取得更加精准的工作效果。我们从全球的视野来看,计算机的发展更是十分广泛,而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也紧密结合设备实践中的广泛化和专业化,综合工业、农业、科技等各行业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进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也要注重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丰富教学内涵,创新教学形式,推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模式,培养一批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人才,不断缩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笔者通过多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发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些特点,这一专业的学生学习并不适应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方法,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不强,相关理论学习能力也有待提升,只是在动手实践方面较强,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和交流,因此计算应用基础课程要在教学内容上加紧改革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有所创新,逐渐适应当前信息时代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新要求,成为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试点。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转型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建立以培养能力、师生互动的教学相长的教育结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了解并尊重学生们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加入课堂中,老师也做好引导,形成一个师生共同探讨,一起进步的教学模式。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会面临一个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弊端,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为他们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从而让每一个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学习,这是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的又一个工作重点。

2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途径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常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课程改革中,各个学院的创新节奏不同步。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因此,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具有驾驭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能力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关的发展策略,帮助学院扶植教师创新者,然后给其他教师展示创新帮扶作用,不断激发和更多教师的教学创新好奇心,教会他们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技能。此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教师要加强学习、教育与设计实验室方面的自我提高,主要是关注教学技术和数字媒体如何用于教与学领域,关注数字教育与创新,主要为了制作数字课程,开发开源性教育资源,关注用于学生学习的软件开发。随着计算机专业各类办公室关注的领域越来越多样化,办公室的组织结构也从实验室转为小组。笔者认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创新中,学术创新办公室的运作模式从短期项目转为长期,教师不断尝试和不同学科建立各种不同的教学联系,并且将对特定学习创新感兴趣的教师聚到一起,形成脑风暴,不断促进创新的发展。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此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应当在教与学的技术学习中,对过往的教学创新主题,包括人工智能、学习空间打造、3D打印、浸入式学习体验等有所了解和把握。此外,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当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尊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本位的课堂中,教学过程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教一个学,而是平等的,是在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民主合作也会更加频繁,这使得课堂更自由开放,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创造性会更加鲜明。除此之外,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课堂设计的生动,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主角。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适应教师的各种学习方法,在多种途径的综合作用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锐意创新,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知识系统性的把握,和自己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彰显,表现出对计算机应用相关课程的极大把控,促进知识的吸收,同时真正落实当前教育改革中“人的发展”“个性”的改革内涵,也激励专业教师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主动地、自由地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技能的提升贡献自己的能力。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也要充分认识“教”和“学”的关系,进一步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最后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注重竞争的作用,让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学习中释放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在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中要注重给学生创造竞争的机会,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单元,开设学习战场,在一种竞争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动性不断提高。

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途径创新的意义

信息时代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对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课来说不只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立足课堂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反思、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入手,通过不断地对教学设计的改进,以及对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对学生素养进行培育的同时,也使得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以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就要求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要加快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服务方式,实现教育全面提速升级,早日实现教育强国之路。从全球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创新也是在不断适应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表现,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内,重大的科技创新会激发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诞生,进而引领社会变革,当前新技术正不断发展,对教育形态有良好的重塑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对知识的获取和传授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教育创新,尤其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创新,会使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学生参与面得到拓宽了,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存在的学习的学习困惑给予最大限度的关怀,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增强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此外,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途径的创新中,要不断围绕学校的教学转变策略、教与学中心发展等方面座谈,同给更多高校设立类似的教师创新支持机构提供参考,重视与计算机相关的交叉学科的崛起与发展,进一步打破教学创新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比如计算机教学课程设计、专业重构、数字学习分析等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在计算机专业老师在学术方面表现出众,进一步建立起与院系的联系、展示教学创新的价值。

4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每一个学习步骤可以设置多重信息沟通源,层层递进,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灵活的思考课题,对于教材语言也结合网络流行等大学生关注的内容进行调整,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中可以找到不一样的答案,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在当前信息时代大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师通过立足课堂教学,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实现对教学设计的改进,对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改进,对教学结构和模式进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应对信息时代各种挑战的能力。同时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改革,让学生释放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相关问题的兴趣程度和积极程度,不畏艰难、主动学习,不断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给学生创造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和更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计算机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来带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实现计算机领域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宏观理论构建和围观动态调整,为计算机有关的各个行业发展奠基,为国家经济建设献力献劳。

参考文献:

[1]梁玉环,李村合,索红光.基于JSP的网站访问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4):166-167.

[2]熊皓,杨月英.JSP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21(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