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

精神科护理知识精选(九篇)

精神科护理知识

第1篇: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

优质护理服务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指在务实基础护理,提高满意服务。

精神病人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出现病态表现,导致病人的社会功能和个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有的病人在病态行为支配下出现伤人,毁物行为,因此,精神病人住院大多数都是无陪护,由于疾病的影响,有些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他们的吃、喝、拉撒等都由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所以,对从事精神科护理专业的护士要求更严,服务更细,语言更真,行为更美,在工作实践中要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1有强烈的为病人服务的意愿和责任感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满足患者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不仅需要护士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责任心,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礼仪,礼貌,人文科学知识等。因此,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一定要转变服务理念,护士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通过观察,交流,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了解病人的各种需求,为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精神病人住院生活质量。从职业特点来看,感知他人情绪,理解并产生同情心,成为一个善解,善待精神病人的人,无疑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素。

2慎独精神

精神科护理工作独立性很强,对病人负有维护病人安全的责任,但护理工作同时具有连续性和具体性,因此,精神科护士要有安全护理意识。安全护理是精神疾病护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患者在思维紊乱,心理状态失常情况下,失去理智,常常会出现各种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精神科护士必须有效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主动,迅速,高效有序应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精神病人多数因精神症状和缺乏自知力而不能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护士要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和各项工作流程。做到在各种环境氛围中同一标准,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个病人的护理工作,真正体会精神科护士的慎独精神。

3尊重自身价值,运用自然影响力

从事精神科护理的护士应清楚地知道担负的职责,正视自身价值,精神科护理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睦幸福,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从而恢复身心健康,回归社会,这就是精神科护理工作意义所在。精神病人缺乏主诉,各项工作是其他专业护士所不能比拟的,其心理素质要求比一般护士更高,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更多,更丰富,因此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精神科患者是一群特殊病患群体,护士必须熟练精神专科护患沟通的技巧,改善护患关系,才能满足患者需要,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凡能在病人及家属中树立威信的护士,必是具备良好素质的人。

第2篇: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

精神科实习心得【1】 作为当代大学生,毕业前的实习是很有道理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实习,一方面让我们有机会对专业课知识进行总结,便于查缺补漏,体验理论和实践的区别;另一方面实习也是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培训,体验作为一个职工承担的责任,帮助我们将来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个人之见,实习就是学习后的总结,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培训。

一、实习学后的总结

第一阶段的医学实习地点是长清区人民医院,我在内科三病房区实习。这个阶段的实习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西医内科,了解了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以及简单的临床用药,这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西医内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书本上的记载与临床是有出入的。

第二阶段,在济南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心理学实习。我在精神科三病房、心理科及门诊都进行了实习,感触颇深。尤其是在精神科三病房区实习期,病房里有八九十个病人,病种多样。有时候主任查房时会给我介绍病人的典型症状。若当时我感觉没有把握,查完房我赶快翻看那位病人的病历,再看看课本,结合起来,使自己对这个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虽然我们没有学习过精神病学,但我们学过变态心理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感觉自己对课本里讲的症状部分掌握的不好,容易混淆。但在结合了典型的病例之后,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我还认识到以后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踏踏实实,结合实际,一步一个脚印的打牢基础,不至于走上工作岗位后束手无策。

二、实习岗前的培训

虽然实习岗位和工作岗位可能不一致,但是我认为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遵守规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只有每个职工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首先作息时间方面,两个阶段的实习都是在医院进行的。医院里每天早晨都要交班,一般在八点,这就要求医生和护士八点前到医院,而且不能无故提前下班,擅自离岗。当然作为实习生,我也不例外。其次服装要求,在医院里当然穿隔离衣。我们专业没有发,我借了一件很厚的长袖。五月份,天气很热,但还是坚持穿,而且带实习卡,因为这是我们的标志。这也告诉别人,我们是新来实习的,请多包涵。

(二)遵守职业道德

人有社会性,是讲道德的。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即将从事自己的职业,职业道德也是我们每个职工都应该遵守的。在医院里,我们要对病人负责,关心病人,不歧视病人,真诚地为病人答疑解惑。

(三)学会保护自己

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先保护好自己。不论是在精神科还是内科,医生都很重视病历的书写,因为这是解决医患纠纷的证据,是保护医生的法宝。二者不同的一点是在精神科,更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因为精神病人伤人是不负法律责任的。我在精神科病房实习的第一天,卢主任就提醒我,当病人走向你时,注意他的眼神不对就赶紧跑。曾经就有一个实习生被精神病人打得头破血流。其实,不只是医生,其他职业也如此。只有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搞好工作。

(四)搞好人际关系

当今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完成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医院,医生和护士需要配合,医生下医嘱,护士负责执行,当有问题时赶紧向医生询问,共同为病人治疗疾病。医生和医生之间也是需要沟通的。对一种疾病没有把握时就要和其他医生探讨,或是请其他科室医生会诊,当然这也是本着为病人负责的态度。除此之外,还有上下级关系,和其他单位的关系等。有一个广泛的交际圈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工作所需,而且是生存所需。

只有经过实习,我们才知道前段时间的学习还有什么不足,那些地方还需要更加努力。只有经过实习,我们才能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为将来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因此,我认为,实习就是学习后的总结,岗位前的培训。

精神科实习心得【2】 1 保护性约束和隔离问题

《条例》第32条第3款规定因医疗需要或者为防止发生意外必须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暂时采取保护性安全措施的,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决定,并在病程记录内记载和说明理由。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当解除有关措施。精神科护士对有严重伤害、破坏或自杀行为的患者绝不能放任不管,其后果将非常严重,采取约束和隔离措施是必须的,迫不得已的。但必须取得患者监护人的同意和委托。临时去获取这种知情同意显然不可行,应在患者入院时给患者监护人讲明理由,签订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和隔离措施的知情同意委托书。《条例》规定保护性安全措施应当由执业医师决定。护士应近医嘱执行,不得越权任意施行。在采取安全措施时要给患者说明理由,尽可能争取患者的理解和合作。同时要按保护性约束和隔离的护理操作规程正确实施,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患者病情一旦稳定,立即解除约束和隔离。事后在护理记录和交班报告中记录实施经过,充分反映采取这种强制性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必须明白,保护性安全措施尽管是医疗和安全所必须,但毕竟侵犯了患者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对患者的心灵伤害甚大,很多患者长久耿耿于怀,甚至引发患者的报复。所以,这种安全措施要依法施行,慎之又慎。

2 意外伤害事件

精神病患者的住院过程中发生自杀、自伤、攻击、毁损事件不可完全避免,不少患者是防不胜防。关键是这种意外事件医院管理有无过错,医护人员是否尽职尽责。《民法通测》第160条规定: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2]新刑法第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处三年有期徒刑或拘役。[3]既往这类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通过医患双方协商或患者单位调解都能得到通情达理的解决,极少牵涉法律问题。医患关系的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现在面临的是依法执业,依法医疗。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有过错,没有尽到职责,使患者受到了伤害,造成了不良后果,轻者要给予经济赔偿,重者要受到刑事处罚。有时患者受了伤害,医护人员并无过错,也会长久陷入医疗纠纷之中。在临床护理中,要不断提高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及早识别患者自杀自伤、攻击伤害行为的征兆,及早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防范于未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克尽职守提高到法律层面去认识和践行。

精神科实习心得【3】 目前我们在对护士培养方面都是以全科护理为方向,大多护生毕业后的去向是综合性医院。在学校中也比较重视对护生基础护理及内外科常见疾病等知识的教育,护生很少能接触到精神科专科知识,同时又缺乏精神科的临床实践机会。而精神科工作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果一名新护士进入一家精神科医院工作,试想以她以往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是很难胜任精神科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带教老师言传身教的进行专科知识技能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神科护士。现将我的一些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 精神科护士需具备的素质

1.1 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住院精神病人急性期一般都无自知力,在临床工作中病人由于精神因素所致出现各种异常行为举止,特别是突发性冲动,暴力行为时有发生,在与其接触中,护理人员难免会受到病人的谩骂,甚至身体的伤害。我们作为专业的精神科护理人员,一定要表示忍耐、克制、理解、同情。不能嘲弄、取笑,侮辱漫骂,更不能伺机打击报复,要充分体现一名专业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体现精神科护士的美德。

1.2 具有丰富的基础及专科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

精神科医院专业性比较强,比起综合性医院,平时接触到的操作又少,长此以往,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会逐渐下降。精神科病人一般都以长期住院病人居多,随着药物、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病人发生躯体疾病变化的机率大大增多。同时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患者常主诉不清,很容易漏诊,误诊,导致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精神科病人自杀较常见,如何及时了解情况,防范自杀发生。都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及丰富的基础专科知识。

1.3 较强的语言沟通技巧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重视的是与患者的沟通,通过沟通能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也能够观察到某些不易察觉的精神症状。有时精神病人常隐瞒病情,在与病人沟通时,要做到仔细,耐心,在了解各种疾病,各种精神症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同时为医生提供疾病的动态信息,有利于更科学的制定治疗方案。另一方面通过沟通能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精神科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是对患者实施护理

的前提,因此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制定了护士日常规范用语,如:入院宣教用语,健康教育用语,操作用语等。

1.4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精神病人有很多情况没有主动述说病情的能力,这就要求精神科护士认真的观察患者,通过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心理动态等了解到患者的一些疾病变化及治疗效果。在护理过程中,若观察病情时粗心大意,病人的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都可能对病人的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各种意外事件发生。而要想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

2 新护士的特点

2.1 陌生及恐惧心理

由于精神科新护士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精神科特殊的布局,到处都是铁窗铁门,随手关门等严谨制度,精神科新护士一般之前又很少能接触到精神病人,当看到病人由于精神因素支配出现的很多怪异的精神症状,便让其出现胆怯,不敢接触病人。

2.2 安全意识及责任心的缺乏

新护士由于经历的事情比较少,在熟悉了三班的基本工作流程后,容易麻痹大意,特别是在临晨,交接班等特殊时段,由于工作人员疲劳及一时疏忽,最易发生患者的自杀,造成病人的痛苦是无法弥补的。现在的新护士又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的物质条件相对比较优越,在家中倍受呵护,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大会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责任感等特质。

2.3 处事能力差.及缺乏观察能力

新护士大多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工作热情度较高,但是由于其缺乏相应的精神科专业知识技能,对精神科病人的常见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病人的常规护理等不能正确认识。对一些规章制度,特别是保护护理制度、危险品清点保管制度、夜间巡视制度及各种突发事件防范预案也未能全面掌握,对精神科意外事件(如噎食、自伤自杀等)出现时反应慢,常会手足无措处理不及时,缺乏应急应变能力。精神病人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可以反映出一个病人的精神症状,新护士由于缺乏经验很难去发现,而经验老道的护士就可以从中发现问题,预防各种意外事件发生。

2.4 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

新护士因在校期间未系统学习精神科的理论知识或对精神科护理学没有加以重视,实习期间也没有精神科医院的相关实习。因此刚进入精神科病房工作时很难适应。

3 针对性带教措施

3.1 掌握接触病人的方法原则,消除恐惧心理

精神科对于一名新护士来说无论环境或病人都会带来陌生,紧张,害怕的情绪。带教老师应该认真介绍环境,特别是病房布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讲解一些精神科专科知识,让其了解不同病人的接触方式。如碰到冲动激惹的病人,应避免与患者正面冲突,避免刺激性的语言。对有幻听吸引其注意力,不愿进食的患者,可在耳边以较大的声音劝导提醒,以干扰幻听促进进食。对于违拗的病人,在接触时不能与病人对着干,要表示理解,适当顺从病人的意愿。在一开始与病人的接触中可以采取由带教老师陪同下,老师先做示范,经过一段时间后,鼓励新护士与病人接触沟通,逐步克服紧张情绪,直至能胜任精神科工作。

3.2 强化安全教育,增强责任心

精神科护理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即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首要责任。精神病是大脑机能 发生紊乱而引起的精神障碍,有的病人思维内容离奇或思维内容不暴露,病人往往发生自杀、伤人、自伤、出走等意外事件。护士既要确保病人的安全,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这无疑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加之精神病人绝大多数无陪护,护士担负着护理和监护的双重角色。入科时给予做好详细的安全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妥善保管好钥匙,做到随手关门,钥匙一旦遗失立即寻找汇报。在交接班时做好危险品及病人的清点工作。加强安全检查,严防将危险品带入病房。每周做一次彻底的安全大检查,设施有损坏应立即报修,责任到人,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对于保护病人严格按照保护护理制度进行护理,避免保护与非保护患者同处一室。平时带教老师还应该讲解一些案例事件,以引起重视,吸取教训。

3.3 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

平时以业务讲课、指导实践、护理查房等多种形式进行精神科知识的宣教,使其逐步掌握精神科知识。在工作中,不背对病人坐或站立,与病人交谈时,注意周围环境和防范;对手持物品、有伤人企图的病人劝导时要大胆、镇静。选择病人最信服的人进行说服诱导,或由一 名护士与其谈话,另一人从背面或侧面阻止病人,切不可强行夺取。

3.4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第3篇: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

1 精神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1.1 专业特点对规范化培训的要求:由于精神疾病的特点,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以及具有一定的精神科专业知识,精通有关业务技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沟通能力.

1.2 要求精神科护士具备精神疾病相关知识:除掌握内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精神科护士掌握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掌握精神病人的特点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

1.3 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精神病人常常因受症状的影响,往往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病人有自杀、自伤、伤人或暴力等侵犯行为,甚至在大庭广众面前做出失态、幼稚的行为,任意大小便,或出现突发性攻击行为等。遇到此类事件时,要求护理人员了解病人行为的真正意义,是病态的表现,是属于疾病的一部分,而不应以社会规范中道德标准来衡量病人的一切表现,避免造成病人过分依赖或退缩。当病人行为失控时,护理人员应以冷静、沉着的态度处理,为病员提供必要的保护或适当的限制措施。但必须向病人说明执行制约的目的原因,同时,态度要真诚、坚定,使病人能够感受到护士确实是在帮助他,而不是报复或者惩罚。

2 培训内容

2.1 医德医风教育:从优质服务入手,将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为病人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入院接待、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各个环节都制定标准化服务程序和具体要求,并要求护士熟记在心。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独特性,要求护士从基础护理做起,诚心对待病人及家属。

2.2 岗位职责教育:对护士岗位职责进行每日工作职责及阶段工作职责教育。每日职责按工作时间分段为:晨间护理、治疗巡视、午间护理、健康教育、晚间护理等,阶段工作职责教育分段为:每月以科室为单位,根据病种特点制定特色职责教育。

2.3 专科知识和护理技术操作:精神科护理学和三级理论以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每月都有计划要求,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学习内容,护理部、科室实行逐级考核,理论成绩达到80分,操作考核须达到85分。

2.4 整体护理知识:包括护理程序、健康教育等内容。目的是让护士掌握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能熟练地对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5 医疗法律法规及各科规章制度: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执业管理办法》、《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精神科护理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及管理制度》等。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各条款,提高法律意识,建立依法施护的观念,严格遵章守法,在工作环境中避免医疗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

3 培训与考核方法

3.1 专人负责制:科室选派1名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专业知识全面的高年资护士专门负责护士的培训考核,协同护士长做好护士的知识评估,做好培训计划,按计划内容进行授课、检查、考核,将护士考核情况汇总存档并反馈,做出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报护士长。

3.2 制定计划:对所有护士实行月考核,年度综合考评,每年制定培训月计划,以及学分制。

3.3 落实计划:实行以自学为主,科室安排授课为辅。授课内容严格按计划实施,保证学员学习时间,并做好学分记录管理制。带教老师、护士长定期抽查学习情况。

3.4 考核方法:实行分层考核。护士长负责本科护士考核,护理部不定时抽查考核。考核结果实行奖惩责任连带与科室挂钩。

3.4.1 护士长考核:考核护士在临床中运用情况、岗位工作质量、本人意见反馈等。采用晨会提问、病例分析、健康教育、各班工作质量、病人意见反馈、护理文书书写、意外事件防范能力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实行百分制记分,记录存入个人档案,上报护理部。作为护士续聘、转正、奖惩的参考依据。

3.4.2 护理部考核:护士在1年内,每月由护理部考核1次,不定时考核。以业务知识、工作能力、责任心、医护患满意度考核为主。采用座谈、项目抽考等形式进行。将考核结果与科室进行综合评定。作为护士续聘、转正、奖惩的重要依据。

4 效果评价

第4篇: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

1精神科护理学总体框架的授课安排

课程安排总共26节课,理论课占18节,所占比例为百分之69.23,实践课占8节,所占比例为百分之30.77。在以上的课时计划中,有效的将精神科护理学中的理论知识教授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学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之后,能快速的在实践中积累临床护理经验,更深刻的掌握相关护理知识。最后安排的三节见习科目,能较好的检验考核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能更好的考察学生如何在临床中合理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最后在见习反馈课上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把在见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加以小组讨论和解决,最后进行概括总结,本门课程就可以圆满结课了。

2针对不同性质和特点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实施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2.1确立切实可行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课堂教学目标,给教学目标科学的定位

在精神科护理学的课堂上,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学会专业护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渗透护理工作情感教育,这些内容都要事先精心设计好。这些目标还必须科学有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落实。

2.2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知识规律性

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进行合作、质疑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包括识记、理解、运用的具体方法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具体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做到“授之以渔”,这样一来,学生在每节课上的收获在今后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才会有延续性的学习效果,使他们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理论课时注重多种教学法的灵活运用,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引入大量临床图片、临床实例及相关的影像资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讲精神障碍病状学时,先采用情景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再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方法将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主要内容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护理等内容则以实例导入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等把临床常见病的病因、病状、护理及预防等问题阐述清楚。

3总结

第5篇: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

从事精神科工作十年有余,带教已成为我护理工作的主要部分,也是我感悟最深的一部分,带教工作不仅因人而异且已被带教者工作时间长短及各阶段有着较大的关系,带教工作要取得长足进展,尚需要带教者对各阶段护士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给以正确的指导,现将我的带教体会阐述如下:

第一阶段:正确认识新护士。目前,我院招聘的新护士,大多是大专生,甚至是大学本科,尽管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设及精神科方面的知识少之又少,这期的护士有以下特点:①工作兴趣强,爱好广泛,精力旺盛,学习主动性强。②责任心差,依赖性强,护理操作系统性乱,对老年精神病人认识不够高,沟通能力差,认识了以上几点后,带教工作应从以下开展:

(1)充分认识老年精神病人,从躯体方面和精神疾病方面进行认识,针对目前聘任的新护士情况,加强后者知识的灌输尤为重要,故在带教中,应加强老年精神病知识及精神科护理的讲解,最好而且有效的方法是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边操作边讲解,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讲解相应的精神科理论远远比单独的干巴巴的讲解理论知识有效得多,而且容易记住。

(2)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新护士往往对老年精神病人涉及的问题感到不可理喻,这仍是缺乏精神疾病知识所致的,故只有充分的掌握这些知识及其相应的临床表现,新护士才能正确的被指导,才能与病人有效的沟通,也才能正确的处理和预防沟通中的突发事件,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新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还有助于病去人对护士的责任感。

(3)培养其工作的独立性。新参加工作的护士依赖性比较强,在各项护理操作中,要边操作边讲解,让其独立操作后给以指导。加强责任心的培养,老年精神病人是精神病患者中的特殊群体,独立生活能力差,这就需要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预见性,如防跌伤,压疮等,还应给以相应的心理护理。

(4)正确书写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应准确及时,客观的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抛开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宜将自己的主观加强给别人。

第二阶段:独立值班阶段。这期护士更容易出错,工作中易有疏忽的地方,工作系统性差,带教重点: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合理的将统筹方法应有于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对病房的应急事件进行前期预测,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如三查八对,医嘱执行制度,无菌操作等。

第三阶段:加强交流,经过全面两个阶段后,护士将成熟起来,这时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是很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以后的带教工作,还为新护士以后的带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6篇: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    职业风险    防护措施

        1 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安全现状

        为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对护士造成侵害的程度,采用自制《职业危险调查表》对本院的护士进行了调查。

        对象:抽取2010年8月泉州市第三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10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其中女97名,男3名;年龄21~51a,平均28.15±8.46a;护龄1~35a,平均9.58±6.84年;职称:副主任护师6名,主管护师30名,护师31名,护士33名。本科生:8名,大专生:73名,19名中专生

        职业危险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危险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遭受  未遭受

是否受过不同原因的伤害 98.0%  2.0%

是否曾遭受过暴力袭击  67.7%  32.3%

是否遭病人或家属唾骂  96.8%  3.2%

是否经历突发危险事件  15.0%  85.0%

是否经受护患纠纷  0.2%  99.8%

        职业防护的调查结果(见表2):80.4%的护士能正确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37.2%不知道或部分知道针剌伤后伤口的正确处理程序;45.3%不知道或部分知道针刺伤后应采取的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62.5%的精神科护士认为服务对象是精神病人,传染疾病的机会非常小。

        表2  职业防护调查结果    

类别    正确处理 不正确处理

能否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 80.4%  19.6%

是否知道伤口的正确处理程序 62.8%  37.2%

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 54.7%  45.3%

传染疾病的机会   37.5%  62.5%

        2  影响精神科护士职业安全的因素

        2.1生物性危害

        精神病人与普通病人一样,可能携带或患有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为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在精神科的治疗护理中,护士同样也会进行一些侵入性操作,护士若不注意个人防护,会造成自身感染。但是调查显示护士有62.5%的精神科护士认为精神病人传染疾病的机会非常小,这种防护意识的薄弱会增加他们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几率。

        2.2物理性危害

        噪音

        精神科护士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普通护士高,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常常遭受噪音的危害。精神病人的某些症状如兴奋、烦躁等会表现莫名大声叫喊或大声叫骂,约束在床患者的叫骂声及用脚踢床板的击打声,使我们的工作环境非常嘈杂。相关研究表明,噪声引起人们最重要的反应是厌烦,因为噪声能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使抑制和兴奋过程平衡失调,出现头昏、失眠、易疲倦等神经衰弱表现。长期在厌烦的心理状态下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尤其是引起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2.3潜在的人身损害

        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常受到暴力攻击的伤害,精神障碍患者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随时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患者突发冲动攻击:精神病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会将护士作为攻击对象;不安心住院,想离开医院;提出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有时为达目的,在值班人员少时突然攻击护士,甚至几个患者联合采取行动。护士在制止患者冲动行为时未注意自身防护或患者过度反抗;或几个人在制止极度兴奋躁动的病人时配合不好,护士在督促患者服药时,均会受到患者的人身伤害。

        攻击行为是精神科中最常见的致伤致残因素之一。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约为一般人的10倍,陆爱益等调查发现[1],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总发生率28.9%。患者精神症状出现的时间不确定,因此伤人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强等特点。在这样的高危人群集中的地方,杜绝意外事件是极为困难的,给医护人员会造成严重威胁。根据调查,精神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受到病人的暴力攻击时有发生,约为67.7%。

        除此之外,这种威胁还常常来自于病人家属。发生纠纷后,“家属”对医护人员地进行人身攻击,是精神科护士面临的重大威胁。

        2.4心理性危害

        2.4.1 精神和体力的疲溃

        精神科科护士与其他专科的护士一样,需要轮换不同的班次,饮食起居不规律。而且,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容易使护士产生烦躁、易怒、焦虑、抑郁,对工作产生疲溃感等心理问题。另外,精神科护士还要承受意外伤害的威胁带来的压力。蔡壮等研究表明,遭受过精神病病人暴力行为攻击的临床医护人员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倾向[5]。

        2.4.2 消极悲观的心理

        精神病医院内部重医轻护,护士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较少。因此造成护士的心理不平衡,觉得前途渺茫,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

        个人的应对能力差,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要求过高等均会使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增高,产生不良的应激反应,高强度的压力可使其产生工作疲溃感,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 

        2.5 护患、医务过失纠纷

        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公民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医疗纠纷问题越来越多。精神科的护理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如必要时应对病人进行约束的强势措施,常会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从而引起护理投诉,进而导致医疗纠纷事件。

        此外,精神科病人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也较容易发生意外,而病人家属常常将这些意外的发生归咎于医护人员。据沈均等的调查显示[2],住院精神病人因自伤、自杀等引起的问题,86%的精神病人家属认为医院应该负全部责任。这些医疗纠纷常会给护士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6社会性危害

        由于社会对精神卫生的认识不足,人们对精神病人普遍存在恐惧和排斥的心理,甚至对精神卫生工作者产生偏见,尤其是精神科护士,导致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低,被人另眼相看,病人及家属对精神科护士的要求也较苛刻,护士的工作常不被认可,护士的自我价值得不到的肯定与尊重,从而产生自卑、无助的心理。而有些精神病人由于治疗效果差、易反复发作,常不易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理解,护士工作缺乏成就感。

        3  职业防护措施

        3.1  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培训

        加强管理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定期对护士进行多种形式医院感染和专科职业风险知识培训,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及时收集现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

        3.2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 

        对严重兴奋吵闹的患者应及时地隔离,住易观察的小病室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

        3.3 提高职业防护技能,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评估,重视行为干预

        3.3.1  提高防护技能。应针对精神科护理人员意外损伤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护士安全教育,定期进行专业防卫技能训练,灵活运用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护士的防护技能。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及适当的应对措施,主动与患者沟通,尊重、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与同事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做到既保护患者,又不伤害到自己。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精神卫生知识。

        3.3.2  对入院时不同症状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等,应重点观察,加强安全检查,必要时隔离病房观察,尽快调整药物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精神刺激,最大限度地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减少安全隐患。而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患者的安全隐患措施应建议有专人陪护,防止其自杀、自伤、自残行为的发生。对极度兴奋躁动,发生伤人、自伤的患者,给予适当的约束,但约束时要严格执行约束带使用的护理操作规程。

        3.3.3 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攻击行为的关键[3]。30%的病人是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发生攻击行为[4],护士应及时给医生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以便正确调整药物,尽快控制病情。

        3.3.4 重视行为干预。引导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工娱疗活动,如下棋、打扑克、听音乐、整理卫生等,既能丰富住院生活,又能分散其注意力,消耗旺盛的精力,从而减少或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3.3.5 病人家属危害因素的防护:定期做好健康宣教。家属因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对病人的某些治疗、护理往往不能理解。利用讲座、工休座谈的形式给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治疗和护理,以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3.4 科学安排工作,改善护士工作环境

        3.4.1 科学安排工作。合理安排护士休假、进修、学习、工作等。适当调整责任护士的人数,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安排夜班和休息要合理,在上完夜班后应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促进其体力和精神的恢复。学会自我调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及时调整心态,稳定情绪,保持健康的心身和平静的情绪。

        3.4.2 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关心维护护士身心健康。医院尽量为护士提供空气清新、较舒适的工作环境;根据本科室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结合各个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情况。机动地调节人员结构,灵活安排班次,使人力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同时注重护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鼓励护士参加积极有益的文娱、休闲活动,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牛活,调节自己的身心。

        3.4.3  医院领导要支持护理工作。为护士提供多元发展机会,要建立激励机制,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护士外出进修机会较少,应尽量向院领导争取学习机会。

        3.5 积极拓展知识领域,增强法律观念 

        3.5.1 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经常分析不安全因素,对可能引起的护理纠纷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安全隐患,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5.2 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经常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隐患安全,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3.6 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努力提高精神科护士社会地位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精神卫生知识,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各界对精神工作者的关注、理解、支持、尊重护士;医院管理者应实行人性化的管理,重视精神科护士的心理需求,征求护士的意见,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减少管理源性的身心疾病,并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与患者家属多沟通,取得家属理解。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士不仅要与其他专科护士一样面对工作强度的压力和职业暴露的威胁,还需要承受更多的来自于生物、物理、意外伤害和社会性的危害,需要护理工作者及其管理者通过培训,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评估,及时发现及处理病人的暴力倾向,同时加强对社会的宣传,提高大众对精神科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缓解其心理压力。护士在平时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工自律、谨慎,才能降低职业性危害对自己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陆爱益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j].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27期.

[2]罗小年.关于住院精神病人损害事件责任讨论的几个问题[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3):223.

[3]张月香,刘桂霞.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2):112.

第7篇: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

太原市精神病医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45

【摘 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以风险管理为主要手段,对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护理风险制定管理办法和规避策略,强化安全护理。结果:风险管理的实施提高了精神科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精神科护理的满意度。结论: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不仅能预防和控制护理风险,而且能提高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风险规避;护患纠纷

精神科护理工作在临床中要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进行。特别是当前的医学模式转变,更多的立法倾向于患者,保护精神科患者的权益日益被社会重视,面对护理工作的合法权益保护逐渐弱化,甚至被忽视,导致在精神科的临床护理中,各种护患纠纷不断发生。因此,深入分析精神科护理风险的诱因。掌握其实则性的规律,有效规避风险,保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是目前当引起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所在病区2011 年以来,重新识别了和确认了护理风险,科学的分析了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通过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强化风险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区现有护士8 名,年龄20-38 岁,工作年限均在12 年以上,职称副主任护师1 名,主管护师2 名,护师1 名,护士 4 名. 设有床位35 张,2011 年以来,收治患者255例,实行无陪护封闭式管理。

2 方法

2.1 风险识别与评估

2.1.1 患者因素

精神病患者长期饱受病痛折磨,精神、思维、情感等方面都一场,经常受到症状的支配,会出现自虐、自杀以及伤人等现象。很多患者自知能力,拒绝配合医院治疗或者出现反抗。还有的患者思想顾虑过多,病程较长,愈合较慢,患者与家庭的关系时好时坏,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再有是患者长期的病痛折磨,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图,自我防范和自己护理能力下降,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最后是要务的副作用,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以及低血性摔倒,吞咽食物困难等现象。

2.1.2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缺乏专业的知识 ;第二是责任意识不强 ;第三是缺乏良好的职业

道德

2.1.3 家属因素

医学家属缺乏必要的病理知识,对病区的安全管理不理解,不配合,对于与医院的规章制度不接受,导致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纠纷,而且家属对一些采取的安全措施认识不到位,从而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

2.1.4 环境因素

封闭式的管理是精神科患者的一大特点,各种患者在一起,难免会差生一些生活单调和病态支配下的互殴纠纷,还有的患者难以接受临床环境选择了外逃行为;第二,病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如地面湿滑,无扶手等等。

2.2 精神科护理工作风险管理措施与评价2.2.1 精神科护理工作风险管理措施一是要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二是要完善管理制度 ;三是强化职业培训 ;四是掌握病情,严密观察。

3 结果

我院精神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以来,无护理投诉,护患纠纷发生。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各项工作得到了明显提高。各项指标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见表1。

4 讨论

4.1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开展风险管理的核心护理工作人员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要面对一群特殊的被护理群体,护理人员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沟通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面,能够应对在护理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在面风险实,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提高护理的质量。

4.2 成功实施风险管理是风险规避的主要途径

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是要通过多种管理活动,与患者之间进行互动,要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还要通过心理沟通,情感护理等手法弥补患者的归属感,有效融洽护患关系。因此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活动是规避精神科护理工作风险的主要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月芳, 刘晓君, 张平. 精神科危重患者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J]. 中国民康医学,2011(16).

第8篇: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精神科病房;护理质量;家属满意度

随着人们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及保健意识也不断提高。患者就医过程中不仅希望获得更好的医疗技术,同时也渴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1]。与成人病房相比,精神科病房由于患者年龄小,生活物品较多,加之患者配合度及自理能力差,从而增加了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量及护理难度[2]。此外,部分家属由于过度担心孩子的病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不配合护理工作,容易出现护患矛盾及纠纷[3]。研究认为,对日常护理工作加以规范化、人性化及精细化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率及护患纠纷。本研究将对精神科病房实施精细化管理,并探讨其对精神科病房护理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护理部神经内科拥有26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8.2±3.8)岁。工作年限1~32年,平均工作年限(6.3±1.4)年,学历:本科4名,大专22名。职务: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23名。所有护理人员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保证全程配合。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对护理部神经内科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在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神经内科收治的200名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两阶段抽取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对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本院精神科病房实施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做好本职工作,注重精细化管理。护理人员在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应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了解患者病况及患者身心需求,及时为其提供指导及帮助。此外,护理人员应及时分析及总结日常工作中的不足,避免失误。②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明确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本人,护理过程中应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应对情绪低落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增加护患间的交流,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及了解,提高护理效果。③积极主动地完成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重精细化管理,完善护理工作中各项流程及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④护理服务精细化、程序化。根据患者年龄及疾病种类,采用不同的护理服务方式,让护理服务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在护理工作中应注重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日常护理。此外,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家属心理波动及变化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以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⑤建立奖惩机制。明确奖惩机制,合理建立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强化护理管理工作流程,将精神科管理规章制度及奖惩制度进行精细化、量化管理,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形象及工作习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率分析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

3 讨论

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提高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但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应更为广泛,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更多的新方法及知识,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并将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促进精神科护理工作更好地发展。精细化管理强调护理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及对日常护理工作的精细化化、程序化、规范化,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患者为服务中心,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心理及生理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中精细化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

参考文献

[1]李金惠,张露莹,姚晚侠,等.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9):3281-3282.

第9篇: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69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维权意识的增强,精神科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精神病患者可出现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意外事件时有发生。笔者对近年来精神病院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并从护理方面提出防范措施,旨在为《精神卫生法》已颁布实施的情况下,如何做好精神科医疗纠纷的防范、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供参考。

1精神科医疗纠纷的常见类型及原因分析

1.1与出入院相关的纠纷这类纠纷主要涉及非自愿住院和出院问题,为精神科所特有。在《精神卫生法》出台前,对于自杀、自伤和伤人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一些有自杀行为的门诊就诊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患者及家属拒绝住院治疗,而医务人员的告知和门诊记录不充分,导致患者在家中、院外自杀引发纠纷;一些根本没有精神病的正常人或者不需要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被强制住院,侵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事后被强制治疗者可能起诉医院侵害其人权。

1.2与诊疗相关的纠纷社会上有相当多的人对精神疾病有一种不正确的观点,认为精神病是一种不光彩的病[2],患者学习、就业、婚姻等方面因此而受影响,要求医院纠正诊断而发生纠纷。精神科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由于精神病患者往往缺乏主诉,加上患者的个体差异及对药物敏感性的不同[3],治疗中可能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恶性症状群、体位性低血压等严重的毒副作用;目前临床仍沿用的胰岛素休克治疗、电休克治疗及药物快速治疗等一些传统的疗法,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精神外科疗法可能产生并发症或后遗症;治疗前如医院与患者或家属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容易引发纠纷。

作者单位:350800福州市福建省闽清精神病防治院三病区

吴小云:女,大专,主管护师

1.3与保护性医疗措施相关的纠纷精神病患者入院时,按照精神科护理常规,护士需对患者进行全身安全检查,对于这些精神科相关的护理知识,患者及家属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引起争议。住院过程中,有的患者可能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等行为,为控制病情,医护人员需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这种特殊医疗措施违背了患者本人意愿,且家属担心患者会因此受到心理刺激而加重病情[4],患者和家属难以接受;有的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必要时须采取强制性注射、服药,因其缺乏自知力、不配合,无法做到知情同意[5],如医护人员未及时告知家属或在紧急情况下无法与家属及时取得联系,容易引起家属的误解而产生纠纷。

1.4与伤害行为相关的纠纷这类纠纷的后果较为严重,主要由于精神病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常可发生冲动伤人、自伤、自杀、潜逃等不良行为[6],其发生时间及方式无法预测。住院患者的伤害行为主要包括患者对自身的伤害和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有一定的突发性和难以预料[7],患者的精神症状可呈不稳定状态。即使某些病情稳定的患者,有时也可能突然出现某些精神症状而发生伤害行为,产生的后果令家属难以理解和接受。精神病患者的某些冲动性行为,具有实施方式的便利性、无特殊条件性和实施的突然性等特点,往往难以防范其发生。

1.5与意外事件相关的纠纷主要包括两类情况,一是患者在进食时突然出现噎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8];二是患者自病床跌落、行走或如厕时突然跌倒,致软组织受伤、骨折,甚至严重颅脑损伤而死亡,其发生是患者生理、病理、药物、心理、环境、文化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9]。由于事件发生突然,医务人员往往来不及告知患者家属,而家属对意外事件又缺乏了解和应有的心理准备,引发家属不满情绪而发生纠纷。

1.6与患者猝死相关的纠纷在精神科患者住院过程中,猝死情况时有发生,明显高于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中的猝死率[10],精神科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躯体疾病,其次是自杀,第三即为猝死。对于患者猝死的原因,医护人员无法详细加以解释,而家属又缺乏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故患者猝死经常引发家属与医院之间的纠纷。

1.7其他纠纷主要包括由服务态度、医疗费用问题等引起的纠纷;患者在请假出院期间病情突变致自杀身亡;住院患者从精神病院强行潜逃后走失、自杀或受到他人伤害甚至死亡;其他各种纠纷等。

2医疗纠纷的护理防范措施

2.1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日前,《精神卫生法》已颁布实施,该法已对患者的出入院程序、保护性约束、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等都做了详细的程序化规定,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该法及其他医疗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并按照法律规定相关的程序操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做到依法执业、依法行医。

2.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水平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训练专业技能和操作[11],以适应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三防”患者,加强新上岗护士的岗前培训,熟练掌握急救技术,一旦发生意外,能够沉着冷静、迅速有效地投入抢救。

2.3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高尚的情操、严谨的作风,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改善服务态度,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理解患者,提供温馨、细心、耐心、周到的服务,经常与家属沟通交流,让他们及时了解患者的住院情况,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

2.4加强护患沟通,做好知情同意工作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对出入院程序、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方案、药物的副作用、保护性约束、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等要及时、充分告知并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避免误解而发生医疗纠纷。

2.5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加强对公众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使之了解精神卫生知识,唤起公众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支持,正确理解精神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发生的不可预见性[12],从而正确看待和处理精神科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

2.6规范文书书写,提高护理质量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及医院评价、等级评审活动,规范护理文书和知情同意书等文书的书写,做好记录。完整、准确、及时、规范的护理文书在纠纷发生后的举证责任倒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

2.7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医院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完善硬件设施;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的落实,做好护理质量的管理和安全的监督检查,对各项护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建立非责罚性制度[14];激励上报不良事件,及时查找安全隐患,即时整改,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伍春香,李丽萍.精神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院,2010,10(10):106.

[2]谢飞,刘寒,谢斌.上海某精神专科医院958例投诉性信访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9):134-136.

[3]王月燕.精神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27.

[4]杨宝利,侯安营,郭艳峤.对精神疾病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的伦理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71-72.

[5]赵志耘.精神科病房保护性约束存在的伦理冲突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1,25(1B):119-120.

[6]梁春明.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生冲动的原因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B):133.

[7]邓秋雁,梁艳,谢仲英,等.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10):34-35.

[8]孙振华,赵攸文.精神病患者噎食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3):210-211.

[9]陈迎,曹静捷.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件分析与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12,20(2):98.

[10]高昕,毛富强,田丽.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相关因素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6,12(3):468.

[11]隗丽霞.加强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J].吉林医学,2012,33(28):6220.

[12]周芙蓉.精神科护理潜在的法律问题[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6-67.

[13]周小英.精神科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6):208.

[14]孙晓,田梅梅,施雁.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2,27(8):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