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文化中大学精神培育

校园文化中大学精神培育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学精神培育存在的不足

大学校园文化以一种外在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对人的意识产生影响,而不是以固定刻板的方式进行强制的灌输。所以,面对当今社会千变万化的大环境,大学生被鱼龙混杂的信息所包围,这些信息不断地对受教育主体意识进行着侵扰和干预,使得大学文化的影响效果减弱,进而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塑造和培育促进的效果不佳问题的存在。

(一)流行文化和大学文化建设在促进大学精神

培育过程的作用存在一定偏差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行文化以其特有的性质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某种程度上,流行文化以其强有力的流行性对现代大学精神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一方面,流行文化和校园文化有积极的一面,流行文化以开放、个性的特色不断地作用于大学生的成长,促使大学生个性发展,造就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流行文化倾向于功利化、向钱看等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等都产生着消极甚至是负面的影响。这一影响与大学精神对教育主体的作用是相悖的,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冲击

当今时代,网络由于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自由性,极大地吸引着大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课外活动的重要一环。网络文化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最重要一部分,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他对校园文化具有补充作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其文化包含着各种鱼龙混杂的文化信息,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类别的文化在网络上共生共存,良莠不齐,对大学文化的主流价值取向造成强烈的冲击,进而对认识尚不完善的大学生造成一定的思想冲击,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制约优秀大学精神的形成。

(三)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融合不好影响大学精神的形成

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对青年人的道德和精神教育,既有着良好的、健康的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内涵,也有着一定的糟粕需要进行扬弃。而时代精神是一种快节奏的东西,其所追求的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等价值观念,一定程度上与传统文化有着一定抵抗和冲突,不能很好地与传统文化交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时代精神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要与传统文化进行完美的结合,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极大提高,需要克服传统思想中对中庸、奉公、集体等的过分要求,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以达到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水乳交融,极大促进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培育形成。

(四)缺乏科学表现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导致大学精神培育“形神不和”

大学文化建设要极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需要科学的表现形式,需要把死板的文化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现实中的大学尤其是一些近年来合校升本的院校,校园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是:第一,没有自己的建设思路和独特表现形式,在形式上不断地模仿知名院校,缺乏新颖感和吸引力;第二,对于文化的表现都仅仅注重单个方面,没有认真寻找科学的表现形式,没有最大化地体现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第三,某些大学文化建设为了迎合现代大学生的需求,仅仅寻求对大学生有吸引力的东西,而忽视大学文化内涵的体现。由于这几方面问题的存在,使得大学精神培育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存在“皮毛分离”现象,大学精神的培育仅仅是一种走形式。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与建设目标追求存在较大差异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效果不能较好地发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大学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在对象上,往往不重视大学生个体的意识基础和认识水平,凭空想象建造与理论相似的产品,很难得到大学生的认可。有些还仅仅停留在开展各类活动和制定各类制度的层面上,往往通过雕塑、博物馆、校史馆和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忽视了大学文化理论的针对性,缺乏理论的灵活运用,没有让理论变成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细节。

二、大学精神培育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作用的发挥

对于现代大学来说,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其核心功能之一,其他功能都紧密围绕这一核心进行,优秀大学精神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精神支持。要培育优秀的大学精神,就需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功能,进而作用于大学生这一教育主体,以促进育人质量的提高。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创新大学精神发挥作用的重要方法

大学文化是一个集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特色、学校历史沉淀和先进时代精神为一体的综合体,这是大学传承文化和培养人才与生俱来的特质,也是新时期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要培育真实的大学精神,实现传承文化和提高育人质量的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就需要创新大学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构建符合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进行精神和文化的传承,这是功利性学习教育所不重视的。新时期大学精神的培育和作用的发挥就是要通过大学文化建设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建设的推进,不断地优化育人外部环境,在制度约束和环境的感化中,逐步提高效果。

(二)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着大学精神的内涵,引导着大学人文教育的方向

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校园文化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都是为了培育能体现有各自学校精神特色和优势的高素质人才,为了传承优秀的文化,为社会主义培育优秀人才。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宏观文化,决定着学校事业发展方方面面的方向和特色,为学校教育提供方向性的指导。要确保校园文化沿着正确而科学的方向发展,就要有好的大学精神的指导。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就要扎根于优秀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之中,体现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通过形神兼备的校园文化形式体现优秀的文化和精神。

(三)校园文化很好地起到了规范限制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不仅是潜移默化地对师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现代大学文化建设也将制度建设拉入建设的范围。运用制度建设,明确地告诉大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告诉他们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对他们的行为等进行一定规范制约,对他们的偏差思想和行为进行一定的纠正和约束,为大学精神的传承提供一定的保护。同时,优秀的大学文化都会浸染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时代气息,让大学生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提前设定的情景调节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这种规范限制作用不是强制的,而是通过对学生周围环境的设置、美化,来不断达到素质的提高,进而实现大学精神的内化和传承。(四)大学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精神全面升华大学精神是一个不断传承、不断升华的精神集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其升华、传承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手段。我国新时期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大学文化,用马克思主义优秀文化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精神的品质。第二,校园文化通过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强调二者的融合与发展,在二者的融合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内化为大学精神的内容。同时,大学校园文化是通过物质、文化、精神、制度和行为等多种形式展示大学精神的,在构建过程中不断通过这几方面的建设促进大学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三、大学精神的培育需要构建多层次的优秀校园文化

(一)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

没有一流的大学精神,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文化,也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总结凝练而形成的个性鲜明的思想和理念,是一种文化的长期积淀。大学精神一般凝练在大学的校训中,经过历史的磨砺和广大师生的认可,最能体现大学的核心价值。比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浙江大学的“求是创新”,武汉大学的“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都突出反映了学校的特点和文化气质。同时,大学精神也是开放包容、不断推陈出新的一种价值追求,需要在学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科学创新和发展。

(二)建设形神兼备的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需要形似,而且需要神似。形似就是要重视做好大学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极大地体现大学文化之美。我国的校园文化设施建设要广泛借鉴西方知名大学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在实体建设方面做到与传统契合,与社会融合,与时代一致,真正体现现代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还要重视物质文化的创新,促进育人环境的美化和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神似就是要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重点突出区域文化和学校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不断与时俱进,造就齐备的、能体现大学精神文化的文化设施和精神文化。

(三)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内容的丰富和统一

优秀大学精神的培育,必须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进一步丰富文化内容,形成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第一,校园文化建设要继承优秀文化和包容时代精神。文化传承是现代大学的一个基本功能,我们需要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指导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同时,要打破封闭保守的传统,用包容的精神吸纳一切时代优秀文化,使得与历史和谐,与社会融合,与世界同步。第二,要达到现实需要和发展前瞻的统一。大学的另外一个职能就是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种现实需要。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更需要主动超越现实,引导社会文化潮流和趋势,在现实和未来统一中进行丰富发展。第三,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各要素的和谐统一。校园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要素组成的整体,需要在各个方面共同发展来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提高。

作者: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