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校园文化建设培训范文

校园文化建设培训全文(5篇)

校园文化建设培训

第1篇:校园文化建设培训范文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团文化;新校区;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功能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学者们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定义不尽相同,广义来说,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狭义来看,高校的校园文化体现的是一所大学校史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是高校经过长期办学形成的特色鲜明、相对独立的文化。

(二)校园文化的基本功能校园文化涵盖了高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各个方面。就其功能来说,校园文化具有导向、教育、凝聚等多项功能,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1.导向功能。作为与现代大学制度和精神追求相一致的校园文化,其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在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将生活在其中的全体师生员工思想和行为统一起来,保证学校发展方向。2.教育功能。校园文化的作用在于教育和培养师生共同价值追求,营造和谐稳定的文化氛围,教育师生们将文化追求内化成其自身的人文素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师生的德智体等各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3.激励功能。校园文化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们都能从内心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情愫。师生们的成长与校园文化息息相关,学校只有满足全体师生员工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才能使得每个成员自觉产生为学校努力奋斗奉献的进取之心。4.凝聚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培养师生的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校园文化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它把高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

二、当前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高校兴起了多校区办学模式,一大批新校区不断涌现并逐步投入使用。高校新校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高校新校区文化建设与高校育人职能不相适应当前,许多的高校在建设新校区过程中往往注重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而相对忽略了新校区的校园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建设。许多高校加大力度扩大办学规模,却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对新进驻学生育人方面的功能。尽管一些高校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非常重视,但对校园文化的内在培育理念存在认知偏差,没有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育人职能联系在一起,因此,高校育人实效性没有得到真正实现和发挥。

(二)高校新老校区之间的距离造成文化传承上的断层大部分高校在新校区选址上,都选择离市区较远的郊区位置,新老校区的远距离让师生之间、新老生之间产生了交流的阻碍,教师疲于奔波新老校区,课后与学生在科研和学术上鲜有交流,师生情感和学术观念出现明显断层。部分高校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分别驻扎在不同校区,无论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方面还是新老生经验交流方面都得不到传承,校园文化得不到传承,学生的归属感不强。

(三)高校新校区客观因素造成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滞后新校区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学校因资金投入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用时很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因客观因素无法正常运行。同时,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没有专业老师指导,造成社团管理混乱,校园文化活动开展面临诸多困难,最终导致新校区的学生社团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相对滞后。

三、学生社团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学生社团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要想大力推进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必须理顺学生社团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要秉承校园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其沉淀的历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还要在传承原有的校园文化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气息。

(一)社团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的传承有促进作用学生社团大都基于一定的学科分类或一定的学生兴趣取向建立起来的,每个社团传承下来,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实践指导,它们以各种活动形式,诸如学科竞赛、文体活动、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活跃在校园文化的舞台上,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有着明确的活动对象、活动范围、活动形式,在传承了各种各样的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精髓与新文化相融合,对传统校园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氛围形成有推动作用社团活动,就其活动内容而言,覆盖了文史哲艺众多知识领域;就其活动形式而言,社团活动内容繁多,有学科竞赛、问题活动、主题教育、讲座论坛等多种样式;就其类型而言,社团类型有娱乐型、服务型、文艺型、科技型等。正是在这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推动下,校园文化不断形成富有本校特色校风、教风和学风。

四、学生社团推进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制定社团骨干培训机制,树立新校区主人翁意识要推进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学生社团是否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团骨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社团骨干是保证整个社团有效运转的主要力量,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社团骨干,才能保证社团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社团将走向衰败。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社团骨干培训机制,让新校区大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用心投入社团管理和建设,不断提升社团活动的影响力,才能促进社团长久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规范管理学生社团,实现社团活动项目化运作学生社团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应当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并给予专业的指导,才能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而非流于空泛。项目化管理模式是学生社团规范化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学校在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各项活动时,应当鼓励学生社团以项目形式申报,二级学院配备专业指导老师,校团委通过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统一培训、项目申报、立项批准、项目开展、成果验收等程序,实现学生社团各项活动项目化管理和运作,促进学生社团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创建品牌社团,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品牌化建设是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创新途径,当前各高校学生社团可谓种类繁多、百花齐放,但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将品牌化理念融入学生社团管理,有利于引导学生社团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构建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体系,要借助学生社团和校园媒体的力量,创建品牌学生社团,开展艺术节、学科竞赛、主题教育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才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推进学生社团网络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的网络环境随着网络化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出现了新形势、新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传统校园文化所没有的。与传统校园文化相比,学生社团的创新性和独立性更强,特别是学生社团的网络化程度,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大。因此,高校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学生社团网络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广泛开展与校园文化相关的各类网络科技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活跃高校网络校园文化生活,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加强学生社团的网络监管力度,优化校园文化的网络环境,保证校园文化建设顺利开展。

五、结语

总之,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生力军,高校的校园文化培育特别是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学生社团的推进,只有立足于新校区特点,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进一步推动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邦虎,主编.校园文化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3]王德广.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26(3).

[4]岳瑞凤.多校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想[J].中州大学学报,2006(2).

第2篇:校园文化建设培训范文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塑造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过千百年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人文伦理型文化,强调塑造“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身之道路,以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为学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信仰和价值观,会对独立学院文化核心价值的塑造与学生自身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正面作用。

(二)有利于校园物质文化的创建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样。独立学院大多办学时间较短,一般来讲,新校区较多。可以在办学伊始就通过环境设计和布置等具体工作,以历史文化名人塑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词句、谚语、格言作为校训、校园警句等等,通过良好的物化方式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充分表现出来,以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学生高雅情操的培育,以及情感的熏陶、意志的锻造,强化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文底蕴,使学生开拓文化视野,完善文化品格,提高自身素质。

(三)有利于校园行为文化的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格的修养,尤其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注重“修身”,强调道德伦理观念,老庄哲学中的博大包容、自爱爱人等思想,对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构建大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帮助并指导大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增强互助合作意识,解决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迷茫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二、当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校园文化,特别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目前尚处在一个较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的倾向,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特征还不明显,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等等。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目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校园文化设计者、建设者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二是大学生自身由于专注于学业和就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于己没有太大帮助,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自觉意识不足;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以及市场经济中一些世俗化、功利化价值取向的影响。

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好推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一)切实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要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重要论断。坚持文化自信,认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结合的有效途径,探索用现代语言、现念诠译好中国传统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抓好顶层设计,精心组织实施

要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对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有综合和全面的思考,确定不同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特别是要根据自身的办学要求和实际情况,找准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抓好结合点,真正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三)以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建设为重点,做好校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创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为载体,通过校园建筑、标识设计,开设国学课,开展专题讲座、培训等方式,通过在校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要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等措施,加大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渗透到学校整体的人文环境之中,努力在校园培养并形成见贤思齐的文化氛围、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引导大学生养成讲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强化道德修养,规范道德行为,培育并形成良好道德情操,夯实在校大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

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学科专业特点,充分依托好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这一平台,注重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通过显性与隐性的文化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并努力打造一些精品活动。如举办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文化沙龙、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开办道德讲坛,向中国古代优秀先贤人物学习等方式,让大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接受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将人文素养转化成学习、工作、生活中不竭的精神力量。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骨干力量的培养

第3篇:校园文化建设培训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就职业院校来说,校园文化不仅仅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职业院校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合格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促使学生从各方面提升完善自己,这样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以及个人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培养。

1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简单来说,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目前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以人文学科教学内容为主。但是,除了注重文化知识的讲解传播之外,职业院校还应该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内化,内化对于教育工作有着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职业院校中的素质教育主要具有趣味性、实践性、情感性、启迪性以及创造性等特征[1]。趣味性,主要是指通过快乐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促进其各方面得到发展的目的;实践性与情感性,是教师通过情感激发,让学生的情感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启迪性,是教师通过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性,指在教学中通过全新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知欲望,并在此基础之上,提高其创新意识。

2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主要内容简析

2.1学生职业技能教育

职业院校办学目的之一是通过运用教育途径,从各方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个人综合素养。所以,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首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念,其次,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时间管理以及高效沟通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形成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内在特色。

2.2学生心理教育

一直以来,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状况是院校教师重点关注问题之一。因此,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能够让学生具有正确的健康意识。另外,除了预防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危机之外,还应该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构建,所以,职业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普及推广心理健康理念[2]。

2.3美学教育

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行培养。为了增强学生美感体验,职业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美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将美学理论渗入到学生的审美心理以及审美意识当中,教学方式可以是开设专题讲座,或是开设音乐赏析课程等,值得一提的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也能令其创造力得到有效提升和培养。

2.4社会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都应遵循的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应该传承传统道德,正确认识并遵守社会民主和法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劳动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之一,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职业院校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

3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虽然我国多数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规划当中,但是,就我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目前的状况来说,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1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轻视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同时也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环境以及设施的文化建设。但是,在我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多数院校将建设重点放在了学校建筑、卫生、纪律等表层文化方面,而忽略了精神、理念、文化素质方面的建设。这不仅违背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以及校风的精神文化,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理念与信念,更不利于学生道德、思想、情操方面的培养[3]。

3.2过度重视技能培养,轻视人文教育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更加重视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相比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在人文教育方面并没有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很大程度上也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造成了一定阻碍。虽然说,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或就业教育,能让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优秀文化的传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单一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所以,职业院校如若还过度重视技能培养,轻视人文教育,势必会对学生综合素养及校园文化建设也带来不良影响。

3.3过度重视制度管理

有部分职业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时,会过度强化制度管理。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氛围压抑、沉闷。职业院校没有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影响,会导致学生缺少人文关怀和文化关注。简单来说,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如果过度重视制度管理,不仅达不到原有的效果,反而会令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3.4注重形式,忽视效果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与其他日常管理工作相比,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但我国多数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功利思想及形式主义。校园文化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丰富学生在校文化生活。但实际上,多数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与校园文化的娱乐性挂钩,多数校园活动具有十分明显的娱乐性和商业性。这种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根本没有办法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目的表现出来。

4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措施

4.1认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下,师生的思想观念受其影响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职业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挑战。因此,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规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之上,强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职业院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来说,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各类新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我国国情、社会现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4]。

4.2明确校园文化建设任务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偏向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只有少部分学校将这类文化活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规划与方案当中。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任务主要是以优良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以,职业院校应明确校园文化建设,是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职业理论与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让理论知识与人文精神进行有效融合,进而实现科学和人文的结合。另外,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突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有利于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4.3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制度保障

健全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设校园文化制度,不仅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且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建设能让师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5]。

4.4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职业院校除了认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校园文化建设任务,以及建立完善的文化制度保障之外,还应该为师生营造一个丰富健康的校园人文氛围,以及逐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设备及场所。另外,职业院校可充分发挥传播媒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媒体设备,加强院校的网站宣传。值得注意的是,网站内容应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合。在此基础上,可以创建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特色专栏。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也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4.5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单单依靠部分群体或院校个别部门,相反,职业院校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6]。特别是当下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发展趋势呈多元化、多样化、多渠道化的形式下,全院师生更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这一方面能够有利于扩大校园文化的覆盖面积,另一方面,能让校园文化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与管理活动当中,进而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

5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和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工作部门的关注与支持,更需要校方的整体规划、师生的团结合作。只有院校全员参与其中,才能够逐步实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并通过不断的积累,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职业院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艳萍.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36.

[2]金银琴.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369-371.

[3]魏玉梅,王峥业.从三种文化类型谈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8):8-10.

[4]李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8,(35):92-93.

[5]高莉.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J].山西青年,2020,(10):45-46.

第4篇:校园文化建设培训范文

一、一些主要的高校校园建设问题

1.1高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权威机构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很重视,并没有把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位,没有把该项目列入校园党政工作的第一位,不管是在人力还是物力方面的投入都非常不足;并没有很好的规划和管理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得整个建设看起来凌乱不堪没有条理性;此外,高校过于注重物质文化的发展而轻视了精神文化的发展建设,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学校的育人功能显得弱不禁风。

1.2缺乏大众化是校园文化的又一问题

某些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缺乏大众化,一些高校安排的项目和内容只考虑到优等生,而把大多数的中等生及相对劣势的差生忽视了,要知道中等生和差生才是一所学校最庞大的阵容,所以说学校举办的活动只考虑有特长的同学参与是相当不科学的。相反的,学校应该举办一些丰富的、适合大多数同学的、大众化一些的活动,这样就使得参加人数增多,从而加快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1.3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不突出

众所周知,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历程、建校时间和文化底蕴,甚至是有不一样的培养人才的方案,所以说,不同的高校建设校园文化一定要有鲜明的特征,体现出不同的个性。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就目前高校开展的校园活动来看,很多的高校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高校特有的个性,没有体现出高校自身的特点。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就目前我国高校校园建设的问题来探讨,已经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工作,更别说是文化建设的深广度的问题,高校的育人功能想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2.1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始终都作为我国文化建设主要营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高校就得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党政工作,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用社会主义的思想来引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同时也要注重全校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培育师生遵纪守法、勤俭节约、追求真理的民族精神。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执政工作,要求对全校师生进行全面性的积极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在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中重要作用。2.2在校园文化建设时注重整体规划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短时期就可以实现的任务,相反的,它是一项艰巨、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长期发展的产物。一方面,高校要建立专门的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机构,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行整体规划,使高校各方面的文化和精神面貌有极大的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另一方面,明确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投入足够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并加以正确的管理,同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

2.3校园文化彰显个性的同时突出大众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就是既彰显个性又能突出重点,把各自高校的文化底蕴、历史变迁、建校时间及背景都着重突出强调,同时也要把各自高校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显示出来。只有把各自高校的特点搬出来,才能更加吸引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才能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另外,在加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同时着重突出大众化,争取让学校各个年龄段、各种兴趣爱好的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在安排校园活动的时候让活动更加贴切、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2.4着重强调精神文化的建设

精神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所在,没有灵魂的人只是一个躯壳,相同的,一所学校没有灵魂也就成了空壳,所以说精神文化建设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它在教育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他也能教育学校教职工更加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从而更好的教书育人。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仅能增强校风和学风,更能促进师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进步,为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做贡献。

最后,学校要明确知道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学生,所以要倡导同学们积极参与,倡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不同的文化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也可以在新生入学典礼上进行优良学风的入学教育。对教师也同样不能松懈,也可以对新教师进行严格训练、岗前培训等。只用统筹兼顾、上下一心,高校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

作者:董春岩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一、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单一

学生无疑是校园中最具活力的能动因素,在数量上也占据绝对大的比例,往往让人直观地将校园文化的主要创设者限定在学生层面。事实上校园文化的主体包含营造和参与校园文化的所有校园人,包括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等,校园文化的缔造也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全方位过程[2],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无法完全在课堂上完成,课堂知识讲授之外的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教学相长的进步过程等都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管理人员与后勤人员虽然不直接参与课程教学活动,但是通过各种制度、规范的制定执行,保障了校园各项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为校园基础设施的完备、环境的整洁和校园安全做出了保障。学术界虽然对“校园文化”有多种不同的界定,但总体上都认同校园文化应当是由多个群体共同构建的,也不局限于精神文化层面,还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在成人高校之中,学制灵活多样,除了全日制教学活动,还有业余、函授、短期培训等形式,人员流动量大,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起到对教育质量的把关作用,是一所成人高校的办学立足的招牌。对比普通高校的学习者,不难发现成人高校的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更高,以应试为主要学习目的,期望教师“划重点”;学习方式更为刻板,以强行记忆为主而非理解性记忆。所以不应忽视教职工群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他们在成人高校中起到引领良好教风、学风、校风的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片面

部分成人高校建设校园文化易走极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过于强调社团活动的开展,把校园文化简单等同为文娱活动。社团文娱活动确实是培养学生兴趣,充实学生课余生活的好方法,但浅层次的娱乐性质过多,主要还是部分学生小范围内的活动,教师参与度不高。第二,过于强调教师和管理层群体的科研活动、制度规章建设而缺少对物质文化建设和学生心理的关注。物质基础是精神文化的载体,物质文化建设的缺失将影响到师生从事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积极性[3]。成人高校内的学习者不少是抱着“混个文凭”的态度入学,倘若仅仅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以显示学风或许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更为厌学,需要教师和管理人员找准其兴趣点,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才能造就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健康的教学氛围。第三,文化活动与学科专业、社区生活生产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体现成人高校特色的文化建设项目。比起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与社会生活更加贴近,学科专业也更加注重实用技能的培训。许多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有所成就,但论及其与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融通则尚显不足,还没有很好地切合成人教育开放、服务的理念。

二、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路径

(一)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和人才培养专长,正确定位校园文化发展方向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各成人高校专业建设逐渐趋同,工、商、文、理多项学科综合发展,高校之间的学科项目建设大同小异,在人才培养上难以凸显自身特色专长[4]。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无法脱离学科专业而独立存在,反而须与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规格相互辉映。如此,校园文化便被赋予实际应用价值而非凌驾于教学生活实践之上的“空中楼阁”,才能历久弥新并引领广大师生的精神生活。成人高校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并为之服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发展趋势是建设校园文化行之有效的路径。如萧山区内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许多农民转而从事商品农业(如花卉苗木种植销售、水产养殖等)或餐饮服务业,成为新时代的“新农民”,对技术知识的需求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要求都高于从前。萧山学院以此形势为依据,开发了一系列实用、贴近农民百姓日常劳作生活的培训课程,如茶树种植养护、茶叶采炒包装技术和营销策略、新农民日常礼仪、园艺花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等,形成了富有当地文化气息的“新农民教育”,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成为萧山学院的一大教学文化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考虑学校已有的文化基调和周围社会大环境,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分析、定位发展方向,强行嫁接的文化犹如无本之木难以长久。

(二)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良好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良好的物质文化能促进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养成。物质文化不仅指校舍建筑规模,也包括校园布局、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载体,如校内绿化造景、标志性建筑、主题雕塑、校牌校徽、历史古迹以及体育场、图书馆、实验室等硬件设施[5]。一些高校片面追求校园规模,求大求豪华现代而轻视了其中的人文意蕴。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通常能在校园人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易于陶冶情操,唤起学生及教职员工对学校的依恋之情;寓意深刻历史悠久的校园建筑则能起到彰显学校信念和价值追求,凝聚起校园人的向心力的作用。如美国龟山社区学院的建筑深刻地体现了当地齐佩瓦人的土著文化,校园入口伫立的七根圆柱上分别写着齐佩瓦地区的传统价值:智慧、爱、尊重、勇敢、诚实、谦虚、真理[6]。萧山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努力实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四化”:校园园林化,力求清洁卫生,花木栽培得宜;设施现代化,校内餐厅、运动场馆、宿舍大楼、卫生保健等设施齐全,并确保学生和教师都能享受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高速化的网络;多样化的资源。

(三)塑造传统文化活动,传递本校文化事迹

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文化活动,如定期的学术集会、讲座、科研探讨活动,毕业证书颁发和学位授予仪式等;发扬学校创始人、校长、杰出校友等的先进精神和事迹,有助于校园精神的提炼和传承。学校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精神能体现出学校的真实风貌,尤其是校长和教师需要做出表率。校长不仅是学校行政管理事务的决策者,也是学校的形象代表,更应当是全校师生中的精神领袖、伦理道德的楷模。举凡世界名校,校园杰出人物的精神都广为人们称颂,在学校内代代相传,有些还演化为学校校训、办学理念。这也适用于成人高校,以真实人物为榜样更能在心理上贴近学校师生,使之易于接受并深入人心。

(四)以制度建设促进文化建设

规章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所必需的,但学校内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考虑更多人性因素,顾及师生需求和感受。恰当的制度并不是硬性限定师生应当做什么或怎么做,而是能起到对人的价值标准进行引导的作用;有效的制度也不一定是严苛的制度,而是能赢得师生心理上认可的制度,能引导教师明确教师职责权限,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教师自由履行其职责、行使其权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是非对错之事提供评判的标准。不妨给学生和教职员工以参与规则或个人规范制定的权利,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道德、价值选择,看到他们个人的选择对校园共同生活质量的影响[7],以此增强他们对制度的认同感。

(五)不忘教育之根本,关心全体成员成长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人高校的教育亦不例外,而现代教育经济价值的凸显时常让人们看待教育的眼光更加功利化,从而忽视了教育的深刻本质。学校的教育活动应当重新重视教育人性关怀和人文情怀的发扬,注重帮助学生深化思想、开阔眼界,帮助他们理解幸福生活的真谛而不仅仅是获取一纸文凭而已。虽然成人高校的人员层次复杂(纵向上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教育;横向上有学历教育和各种非学历教育、培训),价值观念多样,但出于“人是可教的”前提假设,有理由相信关心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而学校对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关怀都将在不同程度上被接受,并形成一定的反馈循环,最终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和相互关心、感恩的文化氛围。

三、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展望

第5篇:校园文化建设培训范文

关键词:体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问题;对策

一当前体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建校历史相对较短,校园文化不成熟

我国体育高职院校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都尚未形成成熟的校园文化。大部分体育高职院校将办学的重点放在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招生就业工作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关注较少,即使有关注,也是着力于学生宿舍、体育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投入较少,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呈现形式化并停留于表面的现象[1]。

(二)校园文化追求竞技性,人文教育基础薄弱

体育高职院校根植于竞技体育土壤中,特有的建校土壤孕育了他们的体育校园文化。多年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给学生渗透的大多是“金牌战略”理念,所传授给学生的体育文化就是体育理论和运动技能,而缺少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授。再加上体育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功底本身就比较弱,久而久之,则就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出现不平衡状况,极大地影响了体育人才的培养。

(三)校园文化建设同体育高职培养目标相脱节

高职院校与其他院校的不同就在于它的“职业性”,它们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最高目标。比如,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就自觉地肩负起为广西乃至全国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历史使命,先后培养培训了10万余名体育专业人才,涌现出李宁、吴数德等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被誉为“八桂体育人才的摇篮”。调研结果表明,不少体育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其体育本身的特性不相符,或者融合度不够。一些体育高职院校复制其他高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没有凸显自己体育校园的特色;千篇一律的呈现出“过度娱乐内容、过多社团”等现象,看似非常丰富的校园文化,实则缺乏针对性,缺乏与就业挂钩的实效性[2]。

二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文化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兼具教育性与体育性。学校始建于1956年6月,其前身为广西体育干部学校。办学以来,学校虽历经坎坷、几次更名,但始终未改变其作为学校的属性。与此同时,学校一直立足于体育特色办学,致力于为广西乃至全国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目前,学校的管理体制为广西体育局和广西教育厅共同管理。由此看来,学校的自身属性和管理体制决定了其校园文化必然兼具教育性与体育性的特征。二是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学校于1959年更名为广西体育专科学校,从此就开始举办专科层次的教育;1960年2月,还曾升格为广西体育学院,也曾举办过本科层次的教育。当前,学校正以“相思湖新校区建设”和“升本建院”为工作重点,努力开创“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新局面,朝着办学特色鲜明、区内外和东南亚有影响,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广西体育学院目标奋力迈进。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软实力”之一,校园文化建设自然要与其“专科层次学校”的身份相匹配,表现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高等性。学校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在校园文化领域中表现出职业性的特点[3]。三是兼具创新性和地域性。经过60多年的艰苦办学,学校不断创新和体念校园文化,形成“勤于实践、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学校精神;形成“明德至诚,健行致远”的校训;形成了“和衷共济、争创一流”的校风;形成“立德树人、博学求精”的教风;形成“笃学好问、知行合一”的学风。而作为一所地方体育院校,学校立足于地方办学,努力广西经济建设、特别是广西体育与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比如,依托自身在专业、师资等方面资源优势,学校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使命;开设在全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先后承办广西中小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教师培训班、广西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培训班等民族体育活动等等。

三基于行业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育人为本,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是学校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但是,由于体育高职院校对专业培养进行了细化,给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有鉴于此,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应在保留体育特色的基础上,将更多的人文素养内容融合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根据时代和社会需要不断进行资源整合,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例如: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会、“主题日”教育实践活动、“红五月”等系列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或者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欣赏”等课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4]。

(二)特色办学,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前提条件,又是承载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物质文化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校园文化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在体育类高职院校,如广西体育高等专科的综合训练馆、运动场以及其他的体育硬件设备,如果建设好其实就是学校的一张很好的宣传名片。所以,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也要注重加强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

(三)强化管理,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其一是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强化,其二则是通过文化来进行内化。只有先运用具有规范性、约束性的制度来建设文化,校园的和谐文化才能得以形成。对于制度文化的建设,学校要本着对学生“高技能、应用型”的目的来健全各项制度,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做到用制度规范自身,用行为展现自我。要在系统的、全面的制度下,形成浓郁的制度文化,以此感染在校师生的一言一行[5]。

(四)校企合作,拓宽职业文化渠道

要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打造一个具有鲜明职业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为学生创设更多了解企业、了解社会文化的机会,以达到在职业实践中激发学生工作兴趣、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目的。比如,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定期举办师生教学技能大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依托设在学校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运动员职业培训基地、广西教练员岗位培训中心、广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资格培训基地、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等10多个机构,学校通过邀请合作企业来校讲授企业文化,以此达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连接,增加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宽广的平台,进一步拓宽了职业文化的渠道。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着重阐述了当前体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行业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笔者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各体育高职院校要充分地认识到当前体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要充分结合自身特点,从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真正构建兼具体育和职业特色、又具有深厚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凌海波.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02):69-71.

[2]杜卉.高职校园文化影响力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13):34-36.

[3]桂剑萍,钟汉华.对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26-28.

[4]顾志平.浅析体育运动对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