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精选(九篇)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

第1篇: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中医;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大多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并发症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结局,且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其病死率可达15%,病残率极高,是导致老年患者残疾的主要因素[1]。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使骨质疏松性胸腰椎行压缩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2]。行传统手术治疗的创伤大,且手术费用较高,大多数患者患者难以耐受,且需要长期卧床,极易导致患者创伤加重,甚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骨折处难以愈合,形成恶性循环,使患者救治率下降。行药物保守治疗起效慢,周期长,预后较差。在本组研究中,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形成术联合中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63-83岁,平均年龄(66.7±4.5)岁,符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排除椎管狭窄患者,具有手术禁忌症患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及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其他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椎体成形术治疗:C臂机X线透视下定位伤椎,分别于两侧在透视下同时由后上向前下穿刺,于椎弓根影外上缘进针,右侧2点钟/左侧10点钟方向,进入椎体后缘骨皮质前方约2mm,精细钻钻头正位到达棘突影,侧位到达椎体前部。拔出精细钻将可扩张球囊置入,球囊到达理想位置后将球囊扩张,同时调配骨水泥推注管中备用。退出球囊,双侧同时将骨水泥推注进入椎体,注入适量并无渗漏后取出手术套管,消毒切口并覆盖无菌敷料。

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治疗,方药:白术、龙骨、刺五加及淫羊藿各5g,巴戟天、黄芪、紫河车各8g,山药、丹参及牡蛎各12g,水煎服,1剂/d,2次/d,30d为以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1d、3个月、6个月VAS评分,作对比分析。

1.4疗效判定

治疗效果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判定,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疼痛基本消除,活动受限基本消失;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受限减轻;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两组患者术后1d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各阶段VAS评分情况对比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因骨吸收作用增强,而骨量丢失减少,骨脆性增加而形成骨质疏松,骨微细结构受到破坏,轻微的外力均会引发的骨折,其致残率极高,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4]。特别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并发症。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术中失血量较大,置入螺钉,因骨质疏松而握持力较差,注入骨水泥作复位固定。大多数为老年患者,自身体质较差,难以耐受长手术,因此大多数选择非手术治疗,但是见效慢,加重骨质疏松,出现许多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结局[5]。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新型手术方案,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广泛应用,其固定快速、创伤小、操作简单,止痛效果好,备受患者青睐。已经有报道显示[6],经皮椎体成形术实施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可达75%以上。因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病变椎体较多,大多呈叩痛、压痛症状,经MRI可判断责任椎体,避免手术损伤过大。对于多个椎体病变者,可行多次手术治疗,预防骨水泥引发肺栓塞或心血管毒性症状。

中医将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归属于“骨痹”、“骨痿”的范畴,中医认为[7],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因骨骼失养、骨髓失充、肾气、肾精不足,导致骨脆弱无力,可见,肾与骨呈密切相关性。骨折后极易导致局部瘀血,使气血不通。临床治疗病机为血瘀、肾虚,中医应行补肾、益气、壮骨、活血治疗方案。术后需给予分阶段辩证施治,使用补肾益骨方剂,起到调节机体内分泌的作用,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化率,增加骨密度,减少骨量流失效果。方中,淫羊藿能强筋壮骨,祛风除湿、补肾助阳;丹参可祛瘀止痛、凉血活血;黄芪与白术能益气健脾,起到改善消化系统机能的效果;山药与黄精、生地黄可强骨、补肾精,共奏能起活血化瘀、补肾益精、行气活血、止痛壮骨之效[8]。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后VAS评分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9]。

综合上述,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中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进行治疗,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机体能够恢复,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彦,杨进顺,廖壮文等.Orbic-3D导航引导经皮微创椎弓根钉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294-3296.

[2] 靳丹,余进伟,封琳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130例[J].山东医药,2013,53(35):69-70.

[3] 唐扬伟,黄梅军,梁志建等.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304-1305.

[4] 何升华,马笃军,余伟吉等.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4,26(3):25-29.

[5] 周明旺,李盛华,柳海平等.单、双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5):488-490,508.

[6] 张慰.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990-991,994.

[7] 江平频,张新武,黎细平等.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18):73,75.

第2篇: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191-02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引起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比较慢,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并且保守治疗的效果一般不是很理想,目前,临床采取椎体成形术治疗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比较理想[1]。本文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进行经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32例,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32例,其中,女性23例,男性9例;年龄最小54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为(69.24±0.12)岁。手术前经X线片、CT检查显示均为胸腰椎压缩性的骨折,并在手术前均进行磁共振检查,明确病椎位置,其中,腰椎压缩性骨折19例,胸椎压缩性骨折13例。所有患者的椎管容积均正常,脊髓无受压,临床主要表现为存在不同区域的腰背部疼痛,并且双下肢无神经压迫的症状。

1.2 方法

32例患者全部给予局部浸润的麻醉方式,对其中2例75岁以上高龄,并伴有心脏疾病的患者给予侧卧位的穿刺方法,对其余30例患者给予俯卧位的穿刺方法。使用C臂的X线机进行手术监控,在X线机辅助下进行操作,经患者椎弓根外穿刺进入到伤椎部位,调整好C臂X线机的位置,让X线和患者的椎体终板方向保持平衡,使终板为一线影,将正位显示患者两侧的椎弓根形状保持对称,并且棘突为等距。然后常规进行手术消毒、铺巾,将穿刺针的针尖位于患者椎弓根影的外上方,在左侧采用十点钟方向,在右侧则采用二点钟的方向进入,同时在X线机辅助透视之下,向患者椎弓根的内下缘方向进行穿刺。在侧位方向显示穿刺的针尖位于患者的椎体后缘位置,使正针尖位于患者椎弓根影内侧缘位置,这样表示进针方向是正确的。再继续进行穿刺,进入到患者椎体前方1/3处,然后抽出针芯,再注入好造影剂,仔细观察造影剂在患者椎体内弥散的情况,在确认好没有椎体静脉的反流以及椎旁的渗漏之后[2],在X线机的透视下,将已经调配好的手术用含钡骨水泥使用压力注射器进行缓慢的注入。手术位置为胸椎的最大注入量约为5 mL,最小的注入量约为3 mL;手术位置为腰椎的最大注入量约为6 mL,最小的注入量约为3 mL。等待骨水泥在凝固之后,取出穿刺针,最后再进行脊柱的正侧位X线片检查,确认手术无误。

2 结果

所有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28.39±10.25) min,经过短暂的卧床休息后,患者均可以正常的活动,经住院观察(3.22±2.01) d 。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的严重并发症产生,术后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手术加固椎体,明显增加了病变椎体的抗压缩性以及脊柱稳定性,有效避免了椎体塌陷的产生。

3 讨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老年骨质疏松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临床上传统的保守治疗是让患者行卧床休息,服用止痛药以及佩带一些矫形的支具,但是进临床实践发现,保守治疗因为患者要进行长期的卧床,很容易引起患者相应机体功能发生障碍,进而会加速骨质的丢失,并且会导致肺炎、肺不张等深静脉血栓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造成严重恶性循环[4-5]。目前,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大多采用微创治疗的技术,也就是椎体成形术来治疗,通过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稳定其骨折的椎体。 所有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28.39±10.25) min,经过短暂的卧床休息后,患者均可以正常的活动,经住院观察(3.22±2.01) d。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的严重并发症产生,术后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手术加固椎体,明显增加了病变椎体的抗压缩性以及脊柱稳定性,有效避免了椎体塌陷的产生[6]。

经椎体成形术进行准确的定位为手术穿刺成功的重要前提。本组手术在C臂X线机的监控下进行操作,在正位需要清晰的显示椎弓根的“牛眼征”,患者两侧椎弓根的形状要保持对称,并且和棘突等距[7]。在侧位需要使X线和患者椎体的终板方向保持平衡,其终板为一线影,这样表示为标准正侧位。手术使用的穿刺针在患者椎弓根后缘进针点的位置在C臂的透视下,患者椎弓根影外上方的左侧十点,在右侧二点位置,其外倾角为10°~15°,向患者的椎弓根内下缘方向进行穿刺。要注意,如果进针点的位置正好在患者椎弓根投影上时,在透视定位时会难以分清手术的针尖、针尾,手术穿刺到患者椎弓根的后缘时常常会偏内。所以要将皮肤的穿刺点位于椎弓根的投影点外上方,适当调整外倾角向前内方进行穿刺[8-9]。

综上所述,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宋仁革.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B):131-132.

[2] 艾春华,卞传华,陈阳. 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防治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6(29):1587-1589.

[3] 孙钢,丛永健,张康莉,等. 应用国产药械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8):540-542.

[4] 施巧宜.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折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J]. 护理学报,2006,13(2):37.

[5] 王开化. PKP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比较[J]. 山东医药,2011,51(35):64-65.

[6] 黄刚,陈海云,刘卓勋,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2):2729-2732.

[7] 韦兆祥,丁文鸽,民,等. 椎体成形术辅助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 江苏医药,2011,37(7):848-849.

[8] 李士春,云才,刘峰,等.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及综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11):817-819,796.

第3篇: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休成形术 骨代用品

PVP是采用经皮穿刺经椎弓根途径的方法将骨水泥直接注射到病变椎体内,利用骨水泥重塑椎体形态,增强椎体的强度,使病变椎体维持或恢复稳定性,重塑椎体的生理功能。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在影像引导下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近年来逐渐开展该项技术。本组回顾性研究16例患者23个椎体临床资料,探讨PVP骨水泥注入对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

本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63~85岁,平均72.5岁,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6例。2004年7月~2007年12月对16例23个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施行了经椎弓根途径骨水泥注入治疗。本组单椎体压缩性骨折11例,2个椎体压缩性骨折3例,3个椎体压缩性骨折2例;所有患者均为顽固性胸、背痛,活动受限,无神经损伤症状。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X线摄片和CT检查,均为单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压缩程度<1/3 6例,压缩程度在1/3~2/3 8例,压缩程度>2/3 2例。

手术方法:采用局麻,患者俯卧位于可透视手术台,经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调整病椎无“双边影”即椎体终板与X线完全平行,两侧椎弓根形状对称,并与棘突的间距相同。常规消毒铺巾后距棘突旁开2~3cm处,用1%的利多卡因作全层浸润麻醉,穿刺针与矢状面成15°~20°角,正位透视下将穿刺针针尖自椎弓根影的外上缘穿刺进入椎弓根,当穿刺针位于椎弓根影的中线处时,进行侧位透视,此时穿刺针针尖应位于椎弓根的1/2处,继续穿刺,当侧位显示穿刺针到达椎体板前1/3处时,正位显示穿刺针尖应靠近棘突(如针尖位置超过棘突,则应调整角度,重新穿刺),抽出穿刺针芯,以碘海醇进行造影,观察造影剂渗漏情况,决定是否向病椎注入骨水泥。若想为使骨水泥在透视下显影,可在骨水泥中混入静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国产骨水泥(PMMA)加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混合按粉(g)/液(ml)/造影剂(ml)比例3:2:1配制[1]。注入量为4~8ml,平均5ml,骨水泥填充至椎体的15%,即可恢复椎体损伤前的硬度水平[1]。退出针芯,缝合皮肤1针,观察10分钟,生命体征平稳,结束手术。

结 果

本组所有患者的椎体穿刺均获成功,其中19个椎体1次穿刺成功,4个椎体2次穿刺成功。手术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血压下降,未发生肺血管栓塞病例。手术前疼痛剧烈,部分需要服用药物才能平卧的患者,PVP术后当晚可以停用止痛药物,甚至下床活动。所有患者3天内能下床活动。2例病人术后疼痛缓解不满意,后考虑为合并有腰背筋膜炎,给予对症局部封闭及药物治疗后效果满意。其余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不需服用止痛药物。术后X线或CT检查显示骨水泥在椎体内充填满意,随访2~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好转无反复,脊柱生理曲线无变化。患者的饮食、睡眠及日常活动基本恢复,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轻微的外伤即可诱发椎体压缩性骨折,也可自发产生压缩性骨折,常常伴有局部疼痛,使病人活动受限。目前常规治疗包括止痛与与卧床休息,病人的活动受限可导致骨质疏松加重并可诱发褥疮等并发症。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在传统的开放手术中有相对禁忌的一面,这是因为椎弓根皮质变薄及椎体骨小梁减少,内固定物易发生松动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好方法。自1987年Galibert采用PVP技术治疗椎体血管瘤取得成功后,PVP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椎体血管瘤和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技术的疼痛缓解率有报道为80%~95%[2],经数年的随访,治疗后的患者疼痛好转无复发。本组资料疼痛缓解率达93%,随访平均5个月没有疼痛复发。对于PVP术后效果与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椎体是单侧还是双侧穿刺是否有关尚有争议。作者认为如单侧穿刺注射PMMP时,若PMMP能充盈对侧,则无需双侧注射。同时在施行单侧PVP技术时,尽可能使穿刺针靠近中线。有报道骨水泥填充至椎体的15%,即可恢复椎体损伤前的硬度水平[1]。

经皮椎体成形术并不能增加病椎的高度和改善后凸角度,但是可以加强病椎的耐压强度,以及稳定病椎骨折的微动,以减少疼痛症状。

文献报道较多的PVP并发症为骨水泥外渗引起的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术中发生肺栓塞等,偶有报道肋骨骨折的病例,多见于重度骨质疏松的患者。本组16例患者术后作CT检查,6个椎体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水泥外渗,但没有发生神经损伤症状。作者认为,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需做到:①患者的正确选择,术前常规行CT检查,观察椎体后壁是否损伤;②正确的穿刺技术;③术中造影观察椎静脉回流;④骨水泥不能过于稀薄,注射速度不能过快;椎体注射量在5ml左右为宜。在注射骨水泥前,常规静脉应用10mg的地塞米松,对减轻骨水泥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第4篇: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3-0159-02

doi:10.14033/ki.cfmr.2015.23.088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因患者机体中的脊柱松质骨相对丰富,所以,在轻微暴力作用下均会导致压缩性骨折的发生。传统临床中主要采用直通、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方式,但是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增加患者死亡率。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脊柱外科临床技术的进步,微创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首次于1984年被Galibert等进行研究和报道,随后被外科医生发现其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在临床中逐渐开展[1]。笔者针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行分析和综合,并结合文献研究情况作一综述,具体如下。

1 适应证和禁忌证

1.1 适应证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方式,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经皮椎体成形术在临床中具有适应证,主要表现为:(1)椎体压缩骨折低于3个月,经非手术方式治疗无效;(2)椎体压缩骨折3个月以上,且存在骨折不愈合情况;(3)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呈现明显进行性发展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在20°以上[2]。

1.2 禁忌证

目前临床中认为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禁忌证主要有以下几点:(1)其他疾病引起的伤椎部位疼痛;(2)甲状腺激素、肿瘤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病理性骨折;(3)存在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4)存在痴呆、中风症状无法配合手术的患者;(5)脊柱局部感染患者和全身性感染患者;(6)不能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和止血的患者;(7)不能进行椎管减压急诊手术治疗者;(8)伤椎椎体关闭不完整的患者;(9)压迫神经或伴随脊髓损伤[3-4]。

传统临床认为,伤椎椎体后壁不完全增加了骨水泥渗漏的危险性,增加脊髓损伤发生的可能,所以不建议该类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但是,有文献中对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取得明显的疗效,这说明禁忌证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主要看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以及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5]。

2 骨水泥注入量

目前,临床中关于骨水泥的注入量尚无确切的数据,主要依赖医师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具体疾病决定。Wilcox在文献研究中曾指出在临床治疗中注入过多骨水泥会引起椎体骨折的发生,所以在临床治疗中注入适量的骨水泥对保证其安全性十分重要[6]。另有研究认为,骨水泥注入的多少与临床治疗效果之间无明显的关系,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反而会增加其渗漏的危险性,所以在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时应注意给予小剂量骨水泥注入治疗[7]。

3 并发症及预防

在目前临床治疗中,多数医师比较倾向于骨水泥拔丝期注入,以达到减少骨水泥渗漏的目的。文献研究证实,在骨水泥呈牙膏状、面团状时进行骨水泥注入治疗,无骨水泥渗漏病例发生,并且研究指出治疗中注入的骨水泥剂量越大就会增加其渗漏的风险,对腰椎椎体、胸椎椎体进行骨水泥注入的剂量应分别控制在7~9 ml、5~6 ml的范围内[8]。而理论研究显示更加稀薄的骨水泥在进入至椎体后会发生更大的弥散范围,具有更明显的生物力学效果,但是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所以不能单纯因强调椎体生物力学情况而增加骨水泥的注入量[9]。尽管临床中存在骨水泥向椎管渗漏的可能性,但是也有研究证实椎管内渗漏发生的可能性不大,这可能与手术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有关,但是不能成为手术治疗的成功标志。

临床中一旦发生骨水泥渗漏,可能在注入压力的作用下进入至椎体中央静脉,并弥散至邻近血管,导致椎旁静脉丛栓塞,通常大多数的椎旁静脉丛栓塞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当栓塞较大时将会引起神经根或脊髓灼伤和椎体缺血坏死[10]。椎体后壁的静脉孔是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一个主要通道,并因此进入周围静脉,导致肺栓塞的发生,为降低骨水泥栓塞的发生率,有研究报道在临床中椎体速度控制为≤3的水平[11]。虽然骨水泥导致肺栓塞的可能性不大,但临床报道仍然较多,故临床应加强重视。

虽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但是也可能发生术后原骨折部位再次疼痛情况,经X线检查可发现原伤椎或邻近椎体发生再次骨折。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骨水泥填充材料:不同骨水泥的刚度和强度不同,会使相应生物力学不同导致骨折的发生;(2)骨水泥渗漏:特别是椎间盘骨水泥渗漏会破坏正常的椎间盘组织,增加椎间盘蜕变和椎体间压力,同时,早期椎间盘骨水泥渗漏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所以经常被忽视,容易导致骨折的发生;(3)骨水泥注入量: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后会引起椎体受力不均,导致骨折的发生;(4)骨水泥注入椎体的部位:椎体前柱是椎体受力的主要部位,一但骨水泥注入后不能够达至该部位就会导致椎体应力变化,容易发生骨折;(5)术前椎体压缩程度:一般情况下,手术治疗前患者椎体骨折的比值越大,其椎体上下终板越容易损伤,增加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同时,椎体骨折比值越大,就会增加骨水泥的注入量,增加椎体承受应力和发生骨折的风险;(6)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会降低椎体的刚度和强度,然而治疗中注入的骨水泥刚度、强度未发生降低,所以会引起原伤椎骨再骨折或增加邻近椎体骨折的可能性[12]。笔者认为,继续进展的骨质疏松是导致经皮椎体成形术发生椎体骨折的主要因素。

4 临床应用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措施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其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具有止痛迅速、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和下床活动时间短的特点[13]。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1)缓解疼痛: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疾病症状主要为伤椎部位疼痛,经手术治疗后能够迅速改善其疼痛情况,主要是由于进入椎体中的骨水泥产生的热效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引起周围组织神经末梢坏死,缓解患者敏感性[14]。骨水泥的注入能够增加椎体内压力,促进对局部组织的压迫,进而发生缺血坏死;另外,骨水泥自身具有一定化学毒性,会致使神经敏感性减弱和局部组织坏死的发生[15]。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后能够迅速凝固,增强椎体稳定性,显著提高椎体的强度和刚度[16]。(2)恢复椎体高度: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临床中主要是俯卧位治疗,患者俯卧位过伸时可以凭借前后纵韧带舒张和收缩进行,部分患者能够恢复其椎体高度[17]。将骨水泥注入伤椎后冷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椎体高度,特别是在注入治疗的过程中适当给予压力,使得骨水泥在伤椎中得到更充分的弥散,以更好的恢复伤椎椎体高度[18-22]。

综上所述,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方式,但因非手术治疗不能够在短期内增强患者的椎体稳定性,故手术治疗成为其重要的治疗措施。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应注意患者的禁忌证,术中注意骨水泥填充的剂量和技巧,以免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振华,张亮,高梁斌,等.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3):253-257.

[2] Krüger A,Baroud G,Noriega D,et al.Height restoration and maintenance after treating unstabl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by cement augmenta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cement volume used[J].Clinical biomechanics,2013,28(7):725-730.

[3]陆继业,蒋国强,卢斌,等.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分型治疗[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11):1194-1197.

[4]刘志斌,葛郁龙,贺永进,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8):146-147.

[5]黄浩,王黎明,郑圣鼐,等.PKP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方面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5):2887-2890.

[6]胡优威,韩莹松,谭益云,等.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0):5888-5891.

[7]聂克,熊元,陈发益,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并发症的预后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5):6882-6885.

[8]张英剑.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进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1):43-45.

[9]薛飞,黄异飞,李建江,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新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32-134.

[10]赵国权.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106-109.

[11]贾璞,唐海.骨水泥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6(1):83-88.

[12]张东洋,尹宏,钱卫庆,等.椎体成形术中影响手术椎体生物力学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0):1138-1140.

[13] Nieuwenhuijse M J,Van Rijswijk C S P,VanErkel A R,et al.The intravertebral cleft in painful long-standing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Diagnostic assessmen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J].Spine,2012,37(11):974-981.

[14]余博臣,张亮,高梁斌,等.PVP/PK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2):183-185.

[15]马海强,卢俊范,谭磊,等.椎体成形术研究最新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8):1841-1843.

[16]楼慧玲.骨质疏松影像学检查的现况及进展[J].广州医药,2013,44(1):47-50.

[17]文刚.椎体压缩骨折治疗现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10):946-948.

[18]潘俊,杨惠林,孟斌,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81-84.

[19]徐昕,云雄,邓迎生,等.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骨折改善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3):258-260.

[20]陆继业,蒋国强,卢斌,等.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分型治疗[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11):1194-1197.

[21]徐超,・托合提,李国华,等.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10):900-905.

第5篇: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hort term efficacy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c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 using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and observed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through 80 patients’ clinical data in our hospital.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Key words: osteoporosis;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131-01

0引言

椎体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的发生部位,在5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中发生率大约为35%~50%。椎体压缩骨折发生隐匿,极易被漏诊、误诊,从而延误病情,极大的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存寿命。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通过向压缩椎体内穿刺并注入硬化剂,从而达到稳定椎体,缓解疼痛,恢复椎体力学强度,使患者能够早期恢复正常活动的目的。PVP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的应用仅10余年,争议颇多。本研究系统观察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情况,并初步探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

1研究对象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行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伴有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人。

2病例情况

80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65例,男女比例为0.23:1,年龄43~87岁,平均70.4 ± 7.6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病程从7小时到20年不等,其中急性疼痛(1年),常规保守治疗不满意。181个骨折椎体行椎体成形术,椎体压缩程度为20%~80%,手术椎体部位为T4~L5。单个椎体25例(31.3%),两个椎体34例(42.5%),多椎体21例(26.3%),其中T12 椎体36个(20%),L1椎体32个(18%)。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约2~5ml,平均3.5ml。穿刺过程中无明显出血或器官损伤。术后即刻行影像学检查(X线透视或CT)示椎旁硬膜外骨水泥渗漏3例,均为局部渗漏。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伤口出血、感染、不愈合等情况。

3疼痛程度评分(VAS)

本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平均为8.7+1.5分,术后3天为3.4+1.1分,术后三天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t=36.9,P=0.000)。术后六个月随访时为1.6+1.5分,与术后三天相比仍有显著下降(t =12.3,P=0.000)。

4活动能力评分

术前活动能力评分平均为2.6±1.1分,术后三天为1.3±0.5分,术后三天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t=14.7,P=0.000)。术后六个月随访时为1.2±0.4分,与术后三天相比仍有显著下降(t=3.6,P=0.001)。

5止痛药物使用评分

术前止痛药物使用评分平均为1.8±1.5分,术后3天为0.4±0.7分,术后三天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t=10.6,P=0.000)。术后六个月随访时为0.2±0.5分,与术后三天相比仍有显著下降(t=4.5,P=0.000)。

6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龄化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骨质疏松性骨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疼痛、活动障碍、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医疗费用增高等,给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造成很大影响。椎体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的发生部位,其中2/3 的OVCFs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但仍有1/3 的骨折会合并疼痛、后凸畸形、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20%的患者在一年之内继发其他部位骨折。Kado和Jalava 报道OVCF 患者5 年内病死率为23%~34%,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据估计,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及其相关的椎体、髋部等骨折患者数目,在未来50年将增加4倍。传统上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措施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口服止痛药物和佩带矫形支具等,由于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褥疮,呼吸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锻炼,骨量进一步丢失,骨质疏松将进一步加重,又易发生再骨折, 形成恶性循环。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大,而且因为骨质疏松本身的特点,内固定物极易发生松动,且此类患者年龄较大,手术耐受性差,并不主张其为患者首选。PVP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向压缩椎体内穿刺并注入硬化剂,从而达到稳定椎体,缓解疼痛,恢复椎体力学强度,使患者能够早期恢复正常活动的目的。该技术在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面临床效果显著, 60%~100%患者能在6~72h (平均36h) 内快速止痛,有效率多在90%以上,活动能力的改善程度从29%~100%不等,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率34%~91%。Hadjipavlou 等对38 项PVP 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表明,PVP 对OVCF 的疼痛缓解率达86.1%~92.8%,平均为90%,说明PVP对OVCF的疼痛缓解效果是肯定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PVP逐步在国内部分医院开展,但文献报道多为回顾性研究,且病例数较少,前瞻性研究PVP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文献较少。本研究系统分析发现,术后患者疼痛、活动能力、止痛药物使用都有明显改善,且疗效持久,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文献报道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3%,包括穿刺部位出血,局部感染,骨水泥渗漏等。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主要与椎体后壁的完整性、骨水泥填充量、手术操作技巧有很大关系。一般情况下,少量的骨水泥渗漏并不引起患者严重临床症状,不需临床处理。若骨水泥渗漏到椎管并伴有神经症状时,需紧急外科手术减压。本组病人仅有3例(3/181)出现骨水泥渗漏到椎旁硬膜外,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进一步处理,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对患者造成不适影响。作为一种微创技术,PVP创伤小、见效快,能迅速缓解疼痛症状,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尽快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减少因长时间卧床引发的并发症,近期临床疗效显著,也有益于骨质疏松症的后续治疗,可作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的首要选择,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

第6篇: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相关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193-02

骨质疏松症属于常见的骨折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其主要分为两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与继发性骨质疏松,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相对较高。骨质疏松发病因素主要有绝经期、老龄化、家族病史、体重过低、长期酗酒、运动量少、营养缺乏、吸烟习惯等,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腰椎疼痛、骨折脆性大、脊椎变性或骨折等,其中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严重性症状,因此受到医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性的研究成果。

1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症主要是人体骨量有所降低,骨头微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增加了骨头脆性,引发全身性骨折疾病,尤其是椎体骨折,严重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当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状时,不仅会丢失骨质,降低骨矿物含量,同时会导致骨骼受损、骨头难以修复、骨小梁中断,骨微结构被损坏,骨头强度大大降低,从而引发椎体骨折症状[1]。通常情况下,当女性患者处于绝经期时,其骨量会明显降低,每年丢失的骨量大约有0.5%~10%,主要是患者绝经之后,雌激素有所降低,而骨吸收功能有所增强,导致骨量快速丢失,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状。相关研究表明[2],与年轻女性相比,超过60岁女性患者骨小梁间的空隙明显扩大,甚至出现骨小梁丢失现象,使得椎体骨折发生率大大提高,发病率达到了16%~30%。

2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治疗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患者骨不连症状得到改善,骨折部位得到愈合,同时减少临床并发症状,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椎体再次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方法有两种,即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2.1 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药物主要有利塞膦酸盐、阿仑膦酸盐、降钙素、氟制剂、SERM等。相关研究表明[3],利塞膦酸盐、阿仑膦酸盐能够对骨吸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使椎体骨折发生率有所降低,而降钙素中,鲑鱼降钙素应用较为广泛,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而引发的高钙血症、骨痛等疾病中也具有显著性的治疗效果。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治疗中,给予常规钙剂,并加以鲑鱼降钙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与临床症状,使患者椎体活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而骨关节与腰椎疼痛感也得到有效改善,骨密度在治疗后也明显提高[4]。为了使患者骨密度得到有效提高,临床上主张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如雌激素与阿伦磷酸盐联合使用,能够使患者骨密度得到显著性提高。又如,阿仑膦酸钠与鲑鱼降钙素联合使用,能够使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是联合用药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导致其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国外医学研究者则表明[5],联合用药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抑制骨形成,且疗程较长,治疗费用较高,并发症较多,难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医学研究者们开始对中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给予患者常规钙剂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全断板龟丹芪胶囊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增加腰椎部位的骨量,同时使脊柱部位的骨密度大大提高,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防治中具有显著性疗效[3]。

2.2 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2.2.1 AF内固定术 临床研究认为,若患者骨质疏松症状较为轻微,且存在脊髓压迫、椎体失稳等症状,则可给予AF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手术操作要点如下:①置入螺钉。颈腰椎后路将椎体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出来,以明确螺钉置入点与置入深度,利用平头钻进行钻孔,无需进行攻丝,以避免患者骨量丢失。同时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本身的椎弓根高度与正常人相比较高,而宽度与正常人相比较大,所以在进行内固定手术时,要确保螺钉钻孔的有效性[6]。②椎体复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量有所减少,而骨高度也会有所丧失,这时可通过AF内固定术进行纵向牵拉,以使椎体恢复到原有的高度。如果患者骨高度严重丧失,则必须在骨折椎体处植入适量的骨粒进行填充,使其椎体高度得到有效恢复。如果患者椎体骨折爆裂,在置入适宜的螺钉之后,可于骨折椎体椎板位置,将椎弓根处的孔道拨开,使其后缘骨块得到有效恢复,然后在进行内固定手术[7]。③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束后,可在关节横突与关节突间隙中植入自体骨进行融合,并依据患者椎体骨折情况,对植骨量进行有效控制。术后应给予夹板、石膏等外固定措施,并鼓励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但是AF内固定术创伤性较大,容易出现螺钉松动现象,严重影响到骨折部位的愈合效果,同时要求患者必须有较强的手术耐受性。

2.2.2 PVP手术与PKP手术 PVP与PKP手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椎体强度功能恢复良好、骨折部位稳定性高,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等应用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5]。PVP与PKP手术操作要点主要表现在:①手术适应证。骨折疏松性骨折患者存在显著性疼痛感、脊椎活动功能受到限制,但是未存在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椎体部位并发有血管瘤、骨髓瘤、转移瘤、骨肿瘤等病症;脊椎骨折复发,脊椎后凸骨折、脊椎畸形骨折等[8]。②手术禁忌证。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性内科疾病、耐受性较差等患者;爆裂性椎体骨折伴发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脊椎骨折穿刺并发感染症状患者;有过高脂血症、下肢静脉血栓、全身性静脉血栓等病史患者;椎体压缩较为严重,无法进行穿刺患者[9]。③围术期处理。患者在手术前必须进行各项常规检查,以查看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肾脏功能不全及穿刺感染等情况,同时将患者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而收缩压控制在160 mmHg以下。对患者外伤病史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给予磁共振、X线、CT等检查措施,利用MRI区分旧椎体骨折与新椎体骨折。④PVP手术操作。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在手术时应呈仰卧,并将颈椎前部及椎弓根等部位作为手术入路。术前通过X线、CT、MRI等检查措施,以明确椎体骨折位置、手术穿刺点、穿刺深度、穿刺角度,然后利用克氏针进行手术定位,同时在患者体表标注记号。铺上消毒巾后,注射适量的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在C型臂观察下,将穿刺针置入到骨膜处进行定位,而针尖则在椎弓根象限上,同时在C型臂辅助下,顺着椎弓根进针,直到针尖转移到椎体后缘部位,通过投影可发现针尖处于“牛眼征”范围内,继而再将针转移到椎体骨折部位,这时针尖不能进入到椎体前部不超过1/3。骨水泥呈黏稠状或者牙膏状时,利用注射器将骨水泥缓缓推入,在骨水泥基本成型且能够弯曲时,需及时利用穿刺针将其注入到椎体骨折部位,并利用透视影像进行观察,若骨水泥未出现任何渗漏现象,可继续注入[10]。在骨水泥完成硬化成型后,可将穿刺针旋转取出,并对局部进行压迫。⑤PKP手术操作。在透视影像辅助下,顺着椎体方向植入穿刺针,直到椎体前部不超过1/3处,然后将针芯取出,留下针外管,然后再置入扩张器进行扩张,当扩张结束后,应及时将扩张器取出,并在外鞘设置T型通道。利用骨钻对骨质通道进行有效疏通,如果通道内有大量骨碎屑,应利用钻头将其从骨质通道内清除出来[11]。球囊后缘处设置造影注射仪器,首先让球囊呈真空状态,然后顺着骨质通道将其植入到椎体前部不超过1/3处,并在透视影像辅助下将球囊扩张。依据透视影像或者球囊压力下降情况,可对椎体骨折部位康复情况进行准确判断,然后将球囊取出,注入适量的骨水泥。⑥临床疗效。临床研究表明,PVP手术与PKP手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中具有显著性的治疗效果,术后24 h患者椎体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而与PVP手术相比,PKP手术在椎体康复及高度恢复上的效果更为显著,同时能够避免椎体出现后凸或畸形等症状[12]。两种手术方式都具有良好的疼痛缓解效果,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在椎体骨折处注入适量的骨水泥,使得骨折部位得到有效固定,而脊椎稳定性也得到提高,同时穿刺结束后,椎体内部压力明显降低,所以患者椎体疼痛感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3 结语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严重性并发症,常见于老年群体,对老年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求医学研究着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减少椎体骨折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但是由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多为原发性疾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在采取药物治疗措施时,疗程相对较长,治疗费用较高,预后效果不理想。而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PVP、PKP等微创手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椎体骨折部位进行重建和固定,能够纠正患者椎体畸形政治,促进骨折部位愈合,恢复患者站立功能及行走功能,同时在椎体再次骨折预防上也具有显著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尹利军,许建文.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相关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4):176-177.

[2] 刘东光,周辉,金永明,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3(12):87-88.

[3] Moore JM,Poonnoose S,McDonald M.Kyphoplasty as a usefultechnique for complicated haemangiomas[J]. Clin Neurosci,2012,19(9):129-130.

[4] 申勇,刘法敬,张英泽,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0,9(12):184-185.

[5] 江红卫,崔学文,黄永辉,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12(23):90-92.

[6] 柴仪,刘法敬,申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7(18):86-88.

[7] Marco RA,Meyer BC,Kushwaha VP.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treated with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supplemented with balloon―assisted vertebroplasty andcalcium phosphate reconstruction Surgicaltechniquel[J]. BoneJoint Surg Am,2010, 2(1):68-70.

[8] 魏玉锋,刘志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7(16):138-139.

[9] 张毅,黄象望,沈雄杰,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特点与对策[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7(26):165-166.

[10] 赵玉波.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进展[J].医学综述,2013,22(17):87-88.

[11] Chew C,Craig L,Edwards R,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percutaneons vertebroplasty in malignancya systematic review [J].ClinRadiol,201l,66(1):78-80.

第7篇: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

人在25岁以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是,30岁以后,骨钙每年以0.1%-0.5%的速度减少,进入自然老化过程。人一过青春期后,骨骼就不再生长,骨质中的钙吸收和流失处于平衡状态,补钙也只起维持和巩固骨质的作用。到60岁时会有50%的骨钙减少,此时极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可称之为隐形杀手,谋财害命。

据《健康之友》

1.什么是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

目前认为,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象。当具备上述现象,患者又伴发有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腰背疼痛时,称为骨质疏松症。

2.骨质疏松症分为儿火类

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此类又分为两型,即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这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妇女绝经后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和目前防治的重点。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当诱因消除后,骨质疏松症可以明显改善。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这类患者多伴有家族遗传史,女性多于男性,也有人把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症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范围。

3.骨质疏松症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骨折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当骨骼发生骨质疏松时,虽然其骨骼的外形与正常骨从外表上看来没有什么区别,但骨显微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已发生变化。随着骨骼中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的丢失,原本密实的骨小梁中形成了许多孔隙,骨小梁也变细、变薄甚至断裂,导致骨骼承受各种负荷的能力(骨的强度)下降。在同样外力的作用下,疏松的骨骼发生骨折的机会自然就增加了。(2)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丢失以骨基质为主。骨基质是维持骨韧性的重要物质,骨基质的丢失可以造成骨的脆性增加而韧性降低。在外力作用下,骨骼缺乏对外力的耐受性(抗外力降低)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率升高的原因。(3)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机体逐渐衰老的原因,老年人肌肉组织弹性降低,失去对骨的保护与协调作用,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较差。

4.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有下面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做骨密度检测:

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上,即使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也应去医院检查。

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下,有以下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1)有脆性骨折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

成人。

(2)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

成人。

(3)体形瘦小、过早绝经、育龄期闭经或月经稀少的人。

(4)长期素食、蛋白质摄入不够或过多、奶制品或含钙食物摄入不足、吃盐过多,以及维生素D、C、K摄入不足的人。

(5)生活习惯不良者。如长期大量吸烟或饮酒、长期饮用过多含咖啡因或碳酸饮料者。

(6)缺乏运动者。如长期卧床或肢体瘫痪者、发生骨折后的病人以及长期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等。

(7)有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

(8)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9)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激素、利尿剂、抗生素、抗血液凝固剂以及接受化学治疗等,都易导致骨密度下降。

5.为什么绝经后的妇女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的妇女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的缺乏有关。其作用机制,简单地讲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的(1)雌激素有促进降钙素分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功能。雌激素缺乏时,降钙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可导致骨吸收增加,引发骨质疏松症。(2)雌激素缺乏时,抑制了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由于甲状旁腺激素是肾脏将无活性维生素D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的催化剂,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时,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骨生成原料不足导致骨质疏松症。

据《卫生与生活》

骨质疏松曲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

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高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

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吴润寰

误区一

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规范治疗。

误区二

喝骨头汤能够预防骨质疏松――骨头汤中的钙含量有待确定,同时骨头汤里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含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三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就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大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四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变化。

误区五

骨质疏松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误区六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须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误区七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宙静不宜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误区八

骨折于术后,骨骼就正常了――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据《健康博览》

预防骨质疏松:补钙、治疗和运动

延缓骨量丢失和防止骨折是防治骨质疏松最好的方法和原则。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有人将之列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范畴,实际上有其特有的因素(如遗传、妊娠、哺乳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所致,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骨质疏松症,其治疗、预防的原则应是共性的。

1.对症处坪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有疼痛、驼背、骨折等,根据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处理。

2.延缓骨量丢失或增加骨量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别强调年龄段,女性35岁以前为骨量增长期,此后逐渐丢失,50岁以后呈快速丢失。在骨量增长年龄段我们尽量使骨峰值加大,并使骨峰值维持较长时间,在骨量丢失年龄段(女性绝经前),应延缓其骨量丢失,在女性绝经后快速丢失时应采用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雌激素替代疗法)。骨量丢失年龄段,女35岁以后,男40岁以后,应想尽办法延缓其骨量丢失,特别注意的是70岁以后的老年人要想通过治疗未延缓骨量丢失很不容易。

3.预防骨折的发生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所以预防骨折的发生是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中最重要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使骨峰值达到最大,延缓骨量丢失,这是预防骨折的发生最有效的步骤。在摔倒的几率中视力是非常重要的,强调保护视力,使其减少摔倒的机会。

警惕冬季骨质疏松症

冬季寒冷的天气为行人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行动迟缓的老人更容易发生骨折事故。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冬季骨折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4%,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有椎体股骨颈、桡骨远端、肱骨髓端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维生素D的浓度在冬季显得特别!低,而影响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使骨的一个单位容积内骨组织总量减少,稍小的外力作用即可导致骨折。同时,骨质疏松症也是导致老人摔倒易骨折的直接原因。

三个年龄段最需要补钙/曹文平

1.婴幼儿、儿章与青少年时期这是骨骼需要成长的时期。婴儿由于母乳喂养与牛乳喂养不同,钙的吸收有所不同。母乳中钙的吸收率可达55%~60%,而牛乳喂养的,不论是普通牛乳或配方乳,吸收率都只有40%左右,因此单用牛乳喂养的婴儿必须补充钙。1-10岁儿童每天适当补钙就够了,而女性从12岁起就需要增加钙的摄入量。

2.青壮年期

这一时期,需要将骨密度维持到最高点,骨密度越高,到老年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一般骨密度最高的峰值发生在20岁以后一直到30多岁,每日可以补充钙1200-1500毫克。

3.老年时期

这一时期,骨骼中的钙容易丢失。四五十岁以后骨骼中的钙输出大于输入,因此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对钙的摄取应该提高到1000毫克。

日常生活中,可多食用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水产品如鱼、虾皮、虾米、海带、紫菜等,含钙量高且易被人体吸收:豆制品为上好的补钙食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等,是小儿摄取钙质的优良食物:另外蔬菜也是钙质来源之一,如金针菜、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等。

六类预防阽质疏松

1.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有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D(也叫骨化醇、钙化醇)胶丸,每粒含维生素D:为1万国际单位,每次服1~2粒,每日2~3次;另一种为维生素Dz针剂,每支40万国际单位,每周注射1~2次,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应用。

2.摄入钙制剂钙的缺乏是产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成年人钙的吸收量与排出量大致相等,一般不会出现缺钙现象,而老年人由于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加之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因而容易出现缺钙现象,应注意补充,日常膳食是摄取钙的最佳途径。常用的补钙及钙调节剂产品有碳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活性钙、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等。

3.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A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常用药,常与维生素D合用。维生素A除了具有维持上皮细胞的功能完整及参与细胞代谢外,还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当体内维生素A缺乏时,骨组织就会变性,软骨内骨化过程就

会变慢,但骨膜的骨化过程仍在进行,从而造成骨骼畸形。维生素A缺乏还可造成肾小管损伤,影响钙的重吸收。日常膳食中动物肝、动物乳中含有大量维生素A。药物补充维生素A可选用鱼肝油胶丸,一般每次1粒,每日2~3次。

4.服川维生素c维生素c是骨骼代谢的重要物质。当机体缺乏维生素c时,骨骼内的蛋白质、多糖类物质的代谢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使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减少,而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是骨骼中骨基质的基本成分,骨基质生成减少,骨骼的发育和生长自然会受影响,从而产生骨质疏松。维生素C在肠道内还可与钙离子结合,有利于钙离子的吸收。药物补充维生素c可选用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2-3次。

5.使Ⅲ性激素老年性骨质疏松与血液中的激素,特别是性激素失调有直接关系,所以,使用性激素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性激素有雌激素类、雄激素类、雄激素衍生物等,可在医师指导下单独使用或联合应用。

6.选用补肾类中药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因此,服用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及中成药,如黄精、刺五加、菟丝子、天冬、麦冬、枸杞子、山药、地黄及剌五加片、六味地黄丸等,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据《医药养生保健报》

几种适合骨质疏松速者的运动

1.踏步和步行研究证明,骨骼纵向的压力对于减少骨钙的丢失最为重要,因此运动疗法的设计首先要在纵向为骨骼施加压力。也就是说,外界压力的传导方向和骨骼的轴线一致。例如,下肢的骨骼一般与地面垂直,因此运动产生的力量传导方向最好也与地面垂直,这样疗效最佳。根据此原理,原地踏步运动和步行运动是骨质疏松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因此无论是原地踏步还是步行前进,人身体的受力都与地面垂直并沿下肢骨骼传导。由于下肢骨骼受到来自垂直方向力量的刺激,可以缓解骨质的丢失。

2.跳跃运动跳跃时人的体重沿脊柱及双下肢向下传导,使骨骼受力,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跳跃的时间及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强求一致。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的患者,跳跃时可以扶墙、扶家具、扶树木等,防止摔倒。

3.踮足运动踮足运动有利于脊柱和下肢骨骼上压力的增加,有利于减少骨钙的丢失,尤其对骨质疏松症造成脊柱弯曲(俗称驼背畸形)的老年患者,通过踮足运动,增加了脊椎椎体上骨小梁的密度,加强了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起到稳定脊柱、减少椎体变形的作用。

运动方法:患者站立位(必要时可以扶墙、扶树等,以稳定身体),深吸气后,慢慢将足跟抬起,用足前掌支撑地面,维持3-5秒钟后放下足跟并呼气,反复进行10-30次。经过上述练习可逐渐增强踮足的频率和维持时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双手提起数公斤的重物踮足运动,每日做1~3次。

第8篇: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型术;腰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88-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越来越常见,传统保守疗法用于此种骨折治疗效果一般,且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1]。经皮椎体成型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骨质疏松性肢体压缩骨折有效疗法,本次研究尝试采用此种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肢体压缩骨折,效果确切,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男7例,女13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1.9±7.1)岁;单椎体骨折患者15例,双锥体骨折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存在不同程度腰背疼痛,均在术前经CT、X线检查排除肿瘤、结核等基本疾病可能,血常规、凝血机制、碘过敏检查实验证实无手术禁忌症。

1.2 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过伸拉复位压缩骨折,使用C臂机监测辅助手术操作,在患者体表处行椎弓根、病椎定位,消毒、铺巾,使用1%盐酸利多卡因局麻处理,皮肤切开5mm大小,从软组织插入穿刺针直达关节突,C臂机透视下查看针头位置,从椎弓根部位穿刺至椎体前缘部分,穿刺针尖要超过椎体正中线,C臂机侧位透视引导穿刺针进入1/3椎体前部分,穿刺操作完毕后,在螺旋推进器内放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臂机辅助椎体灌注操作,同时侧位透视了解骨折复位效果,随后填充骨水泥、停止灌注。注意观察骨水泥是否渗漏,若骨水泥渗漏则立即中断注射操作,骨水泥凝固后将套管拔出、缝合切口,压迫穿刺针并包扎创口[2]。

手术结束之后,患者俯卧位在手术床上停留半小时,密切关注下肢运动感觉、腰部疼痛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病情稳定的患者护送至病房休息。回到病房后,卧床24h,不可下床活动,抗生素静滴3d对抗感染,视病情及手术效果指导腰背肌康复锻炼;术后第2d为患者佩戴腰围,专人看护下床活动,术后3-5d可出院。患者出院后需持续使用药物抗骨质疏松[3]。

1.3 疗效评价 记录并对比术前与术后疼痛情况,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各阶段疼痛情况;通过X线片检查了解骨折复位效果,测量Cobb角[4]。

1.4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疼痛恢复及骨折复位情况 本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Cobb角分别为(7.2±1.8)分、(24.8±2.9)度,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Cobb角分别为(2.0±0.7)分、(12.9±2.1)度,疼痛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骨折复位效果良好(P

2.2 临床疗效 本组患者均在术后24h以后下床活动,术后3-5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4±0.7)d,术后均未见并发症。

3 讨 论

3.1 本次研究成果及意义 本次研究在充分认识传统保守疗法用于骨质疏松性肢体压缩骨折临床治疗中的种种弊端的基础上,采用PVP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肢体压缩骨折,使用C臂机透视全程辅助经皮椎体内穿刺及骨水泥注入操作,有效提升手术操作准确性和安全性,本组患者手术后的VAS疼痛评分、Cobb角分别为(2.0±0.7)分、(12.9±2.1)度,疼痛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骨折复位效果良好,证实PVP手术疗法复位及止痛效果确切,另外,本组患者均在术后24h以后下床活动,术后3-5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4±0.7)d,术后均未见并发症进一步证实了PVP手术疗法用于骨质疏松性肢体压缩骨折临床治疗安全性高,恢复速度快,利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并重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2 相关研究分析对比 国内外常见的PVP手术方案是双侧椎弓根穿刺,此种方式穿刺可确保充填的材料均匀分布于椎体之内,国外学者则认为此种穿刺方式与单侧穿刺方式均可促进椎体力学功能稳定[5]。本次研究首选明显压缩一侧椎体穿刺充填,当单侧充填不足时立即选择双侧椎弓根骨水泥注入方案,与国内外研究和报道基本一致,效果良好。

关于PVP疗法疼痛缓解效果的临床研究表明,骨水泥注入后会发生反应,产生的热效应可促使椎体温度升高至70℃,局部温度的上升会引发椎体内外神经组织变性坏死,神经末梢也会受到功能影响,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骨水泥注入后可稳定支撑椎体,固定微骨折部分,减轻和消除骨折挤压摩擦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缓解疼痛;PVP手术疗法可有效避免继发性后凸畸形,避免脊髓和神经根刺激,从而缓解和消除疼痛[6]。本次研究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效果良好,与相关研究一致。

3.3 PVP治疗体会 手术开始前一段时间,要再次通过体格检查和临床资料分析了解患者身体状况、预测手术效果。本次研究在术前通过MRI检查、CT检查及CR检查充分了解了所有患者的身体状况,着重分析了患者MRI脂肪抑制像,判断责任椎。术前MRI检查时,T1W1像呈低信号、T2W1像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即可判断责任椎,不能接受MRI检查的患者,可将ECT检查呈核素浓聚现象判定为责任椎。

手术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手术操作要根据前期CT检查、MRI检查及CR检查了解到的椎体解剖特点,结合置椎弓根螺钉技术本身情况,分析缓和是否存在椎体、椎弓根解剖异常,是否出现椎弓根断裂及椎体前后壁骨折、椎体后壁缺失,以免手术操作中出现骨水泥进入椎管的意外。本次研究手术操作发现,若患者有椎弓根先天畸形问题,手术操作中便很难准确置入手术器械,骨水泥渗漏几率更高。②本次研究手术全程都有C臂机的透视监测,手术准确率及安全性高,影响监控辅助手术操作可帮助术者随时掌握穿刺针所在具置,确保针头在椎体前1/3部分,针尖在椎体上下部,避免刺激椎体静脉丛、尽量一次穿刺成功。③有明显椎体压缩一侧应作为首选椎弓根穿刺目标区域,单侧充填不足时考虑双侧椎弓根骨水泥注入。骨水泥渗漏可引发多种术后并发症,要强化骨水泥渗漏预防[7]。

参考文献

[1] 高万旭,宓士军,高景春,等.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4):288-290.

[2] 刘伯昊,黎泽森,李美军,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357-358,361.

[3] 陈鹏,周敦.经皮椎体成型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9):35-36.

[4] 苏丽.经皮锥体成型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锥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与临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7):44-46.

[5] 曾广轩.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139-139,143.

第9篇: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范文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常http://见并发症。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生后,轻者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而往往没引起重视,重者可出现腰背部肌肉痉挛、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翻身困难等。我科根据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特点,制订了一系统的护理方案,经对2009至2011年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运用,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至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24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其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64例,入院后全部均行腰椎正侧位片检查及ct检查确诊。症状稳定后都做了骨密度检查,全部病例报告显示:骨量减低(bmd>1sd—<2.5sd)。

2 护理方法

2.1 情志护理。由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很突然,病人没有心理准备,患者入院后表现为迷茫,恐惧,紧张,情绪低落、悲观,除疾病本身造成的痛苦外,大多担心预后。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思想状况,帮助其解决困难,给予精神安慰[1]。及时消除其紧张情绪及思想顾虑,定期与患者沟通,鼓励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热情劝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

2.2 早期垫枕。原理:利用腰背肌的强大肌力及背伸的姿势保持脊柱过伸使压缩的椎体逐渐复位。受伤当日即可垫枕,指导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骨折处用毛毯或棉垫折叠多层,形成塔形垫枕,患者身体上下平行均匀托起,把塔形垫枕横行放置腰背部使其突高1-2cm,一周内逐渐达到10-15cm,持续垫枕四周即可。垫枕处衣服应拉平,防止皱褶,定时巡视,防止压疮发生[3]。

2.3 功能锻炼。骨折早期,指导病人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取仰卧位。帮助病人2-4h以轴式法翻身,防止脊柱扭曲。于伤后2~3天即可用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即让患者仰卧硬板床上,用头部、双肘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禁止弯腰动作。骨折中期,加强功能锻炼,此时可采用三点支撑法进行锻炼:即让患者双手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骨折后期,在配戴腰围保护下适时下床活动,指导病人双手撑腰挺胸直立行走,避免向前弯腰和负重。卧床时做飞燕式功能锻炼:患者俯卧,上肢后伸,头与背部尽力后仰,下肢伸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

2.4 饮食护理。骨折早期(伤后1-2周)饮食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淡通便为主。宜食低脂肪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消化,不产气,有利于排便的食物,如鱼片粥,胡萝卜,青菜,黑木耳,瘦肉汤等。骨折中期(伤后3-4周)宜选用调和营血,健脾胃,接骨续筋的饮食。病员此期腹胀症状有所缓解后,可以进食营养丰富食物如菜干骨头汤,续断猪脚汤,白鸽汤等。骨折后期(伤后5周以上)以补气养血,壮筋骨调和肝肾,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如杜仲煲猪脊骨烫,枸杞猪腰烫,花生煲猪脚筋。

2.5 并发症的护理。本病早期因郁血内聚,热炽伤津、加之需长期卧床,病人不习惯在床上解大小便,故很容易引起腹胀、便秘。此时训练病人床上排便,放松紧张情绪,使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病

转贴于 http://

人长期卧床,患部疼痛,分泌物不易咳出,指导患者多饮水,做深呼吸及扩胸运动,主动咳嗽,把分泌物咳出。对于尿储留问题,指导患者放松紧张的心情,帮助患者按摩膀胱区,或用艾灸热敷关元、气海穴,促进排尿。并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勤换内裤,预防尿路感染。注意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无皱褶,协助患者以轴式法翻身,并按摩皮肤受压处,预防褥疮形成。

2.6 健康教育。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和绝经后的妇女,其骨皮质变薄,骨质变脆容易引起骨折,故骨质疏松是引起绝经后妇女高发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所以预防骨质疏松尤为重要。患者通过调理饮食、晒太阳增加体内钙质含量,减少体内钙质流失。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替代疗法,以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5]。

3 结果http://

全部患者都能生活自理好转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