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精选(九篇)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1篇: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培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49

Review on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Mode

JI Ying, YANG Wenyan, XUE Ruixuan

(Yunnan University,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Center, Kunming, Yunnan 650091)

Abstract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country gradually being taken seriously, but the way the system compared to our culture there is a ga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formed. Based on relevant literature,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model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nd finally made review and summary.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cultivation; teaching model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全美上千所高校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不仅如此,批判性思维教育已纳入美国的国民教育体系,贯穿于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以至大学等教育的各阶段,成为美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①在我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学开设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程,许多人对批判性思维还不够了解,甚至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解读,比如将批判与批评等同起来,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别人的批评,是一种负面的、不好的做法。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许多学者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特征、过程、原则或者方法等方已对批判性思维进行定义。罗伯特・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②46位批判性思维学者共同研究、制定了一个“专家共识声明”报告中定义了批判性思维: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斯有目的的、有规则的判断过程,这个判断过程产生了对证据、观念、方法、标准或者语境的注解、分析、评价、推理和解释。③“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杜威(J. Dewey)认为批判性思维即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是指“根据支持它或它将倾向的某个结论的理由对信仰或知识的假定形式所进行的持之以恒的、细心的、积极的思考”。④

虽然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我国尚未形成体系,但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无论在考试中还是日常生活学习中,批判性思维的应用无处不在。北美研究生入学考试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中的“分析写作”部分就是检测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试题。GRE考试委员会的关于如何考试的正式说明书指出“考试的分析写作部分测验你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性写作的技巧。它评估你清楚表述和支持复杂观念、分析论证和保持一致的讨论的能力。”⑤在香港,通识课程中给出多方观点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时事热点来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大陆,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部分考查了考生逻辑思维中的理解、比较、演绎、综合等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查了考生能否推断语句的隐含信息,能否排除干扰因素准确地筛选信息、确定主旨。

日常学习中,我们也需要批判性思维帮助集中注意力和提高观察能力,抓住主干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提升分析综合的能力,对观点进行有力的说服,使得思考和行动更加精确。在信息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快速鉴别信息的真伪优劣不仅是每个学习者所必备的技能,而且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支持对信息的处理和决策,在思考过程中获得知识。

由此可见,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紧迫且艰巨的,而对批判性思维训练还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拟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存在的问题、培养的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2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文献研究

2.1 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逐步重视了批判性思维,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批判性思维的文献,国内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批判性思维理论和培养模式的探讨方面,而培养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教学模式,通过日常的案例来教授批判性思维;另一类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模式,将批判性思维的技巧、策略、态度等融入学科课程中。还有一种理想的模式是将上述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在学生的专业领域和领域之外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占了批判性思维研究整体大约一半的数量。而这些研究大部分基于某一门具体学科课程,停留在理论的探究方面,探讨了在该课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可能性,提出的培养策略都是从融洽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等理论性的方法。

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测评”,只搜索到了几十篇文献,而大部分文献是针对学生在某一门具体学科中批判性思维的测量,比如化学、英语、生物等课程。夏素华等人在国外的评价量表基础上,自编了针对护理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的测评问卷。该问卷将批判性思维分为从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态度和专业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别进行测量;罗清旭提出一种以模糊综合评判为基础的批判性思维测评新技术,把测评任务分为线性和非线性,并逐条细化罗列出批判性思维模糊综合评判的60项测量指标。

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教师”,大部分研究是在讨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站在学生和教学的立场上对教师角色提出要求。粟莉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中指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而不是用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2.2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如果要在课堂上培养批判性思维,就需要系统的教学设计,进一步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教学设计”,数量只有一百篇左右,可见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还没有具体深入到教学设计的层面上。钟志贤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够通过培养和训练获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以此为目标,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任务为前提,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通过高阶学习和知识建构来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发展。⑥并指出知识建构是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⑦钟志贤还从隐喻、定义、类型、构成要素、理论框架几个方面对学习环境的设计提出了框架性指导,指出学习环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阶能力发展,要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来实现。⑧张杨和张立彬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教学分为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梳理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并逐一分析了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陈卫国指出批判性思维和教学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结合: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与某种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与网络教学结合。通过一个具体的话题,教师适时提出支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根据陈卫国的研究,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网络”,MiniQuest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设计的微型在线教学模块,使学生参与到一个真实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中,从而促进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发展。⑨陈绍东提出将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这两种不可或缺的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探讨了Webquest、Miniquest、Big6三种有助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张晶和刘海燕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对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培养。⑩钟志贤指出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途径的培养方式,在知网检索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信息技术”,王海燕等人提出QICT模型,该模型基于异步在线交流系统,将批判性思维活动过程中的诸要素构成螺旋型结构,学习者在模型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得出结论再深入思考再得出新结论,这样反复对思维进行训练,最终将训练过程内化形成思维习惯。

3 反思与总结

3.1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模式模型较少

国内对于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但是如何通过建模的方式来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的还很少,像Miniquest模式、QICT模型还不成熟,没有经过实际教学效果的检验。

3.2 对批判性思维缺乏有效的测评体系

在国外对各阶段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都形成了系统的测评体系,而国内的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仅有的一些自编量表也缺乏信度和效度,也未经过大规模测试检验。没有合理的测评我们就无法衡量学生在训练前后是否提高了批判性思维,也就无法改进我们的教学。

3.3 教师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培养教师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非常少,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和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提问,教师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就很难将批判性思维与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应当加强教师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训练。

注释

① 冯艳.论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的关系[J].燕山大学学报,2012.13(4):25.

②③⑤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9.

④ John Dewey.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ew York:Coller,1938:9.

⑥ 钟志贤.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21-27.

⑦ 王觅,钟志贤.论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4):22-27.

⑧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7):35-41.

第2篇: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教学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和不可忽视的一环,它是创新教育的需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在讨论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其中一个模块即商务知识与技能时,明确指出在系统掌握普通和专业商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1]LorinAnderson(1990)改进了Ben⁃jaminBloom的认知能力分类,提出了一个6级认知能力模型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2]但是反思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其大量的技能课训练和少有的专业知识课程往往只停留在“识记”和“理解”这两个最下面层面上。[2]批判性思维是分析和评价,是创新教育的需求。目前,极具专业特定性的商务英语专业迅猛发展,研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显得愈发必要。本文综述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理论,在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进而探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论综述

(一)起源和发展

西方术语CriticalThinking在国内主要翻译为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评判性思维、批判性思考、高层次思维。二十世纪初,批判性思维始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把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其研究趋于完善,并且在教学中得到实际运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教育学与逻辑学领域引进批判性思维研究。而20世纪末期,随着“思辨缺席症”的提出,我国外语界开始关注批判性思维研究,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商务英语专业是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批准的新兴专业,与传统的英语专业并列。接着便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状况,例如,2012年集美大学的饶妙老师调查了该校包括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内的商务类学科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学生批判性思维偏弱,学生的思维能力迫切需要得到提高。先鹏和王关富从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所具有的优势,并探讨了其会面临的挑战。[3]

(二)界定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学者们仍存在争论。学者对批判必思维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美国罗伯特•恩尼斯(1991)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一种思维”,包括认知技能(或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情感意向(或批判性精神)两个方面。[4]但其中,以彼得•法乔恩所给出的定义最为典型,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而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5]国内学者文秋芳教授将CriticalThinking译为“思辨能力”,认为思辨能力指思考与辨析,是一种穿透事物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做出逻辑理智的判断,包括思维、论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认知与人格特质的统一。前者包括分析、阐释、评价、推理、揭示、自我调控,而后者则包括好奇、开放、正直、自信、坚持。[6]

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分析

作为新兴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自身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商务英语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经济领域的英语应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该专业不仅开设了英语课程还开设了与经济、商务相关的课程,丰富多元的课程设置以及商务知识和英语结合的逻辑和内容,都有利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和社会商务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得学生在实习实践中评价学习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3]尽管较之于传统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自身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亦是任重道远。以下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探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育因素。

(一)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匮乏且批判性思维能力缺席

全国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仍然没有足够的既拥有良好的英语语言水平又具备商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教师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但却缺乏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队伍的严峻形势,成为限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的瓶颈,导致高校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问题难度加大。而且,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匮乏这一问题在短时期内难以解决。此外,“思辨缺席症”既指“外语系的学生”思辨缺席,也指“外语系教师”思辨缺席,通指“学外语出身的人”思辨缺席。[7]教师自身的思辨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养成。

(二)商务英语专业缺乏合理有效的评测方法

传统的英语专业的主要靠TEM4和TEM8测评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新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应重新制定符合当下需求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商务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这三种能力的考察有机结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照搬沿袭过去的评价内容和模式,需要科学分配考察学生英语知识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比重,使得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既学习了英语知识,又提升了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而,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尚未研究出测试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商务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标准。就全国范围来看,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四、八级考试仍在测试阶段,尚未在全国运行。

(三)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现状

在教学方式方面,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么照章办事,要么机械模仿,要么根据经验,虽认真备课,但忽略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拘泥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注重知识与信息的单向传输,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英语知识点。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因未及时获取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最新研究成果,无法正确认识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也不了解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不清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模式和设计方案,不具备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及策略,因此并不能为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创设有利环境,无法满足他们的批判欲望,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批判需求。当然,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也会在课堂上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讨论,和学生进行互动,但大多数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流于形式,在激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学习兴趣的实效性方面不显著、收效甚微。此外,在教学内容和实践方面,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教授商务知识的原理内容、相关定义或者概念时,忽略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这些原理内容、定义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关性之间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把商务知识课程的学习变成学生“囫囵吞枣”,靠机械性的背诵、记忆取得成绩的过程。[3]然而,商务英语专业虽然是语言专业,但就其课程体系中的商务知识课程来说,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仅仅就要传授具体的商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学生拥有商务思维能力,换言之,帮助学生学会从商务学科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三、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具体思路

上文提到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合理有效的评测方法和教学的模式、内容和实践对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也依次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

(一)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批判性教学的能力

要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批判性教学的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批判思考教学的信仰和具备批判的教学态度,意识到思考的必要性,有创意地使用教材,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并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等。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开放的心胸,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心理自由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还应具有多元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批判思考教学的专业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8]只有教师自身首先对批判性思维的原理和方法有个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了解,拥有较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把这种能力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运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转变教学方法和模式

要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解除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把学生从束缚的思维中解放出来,获得思维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还要从教师的角度改变教师的权威观念,树立起批判思考教学的信仰,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多问多思,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其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需要变革其教学方法,将教师“启发式教学”与学生“参与式学习”紧密结合。[8]学生的参与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极为重要,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敢于各抒己见并增强辩论、批驳意识,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也才能为其学生提供一个提升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平台。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渗透,精心设计与本节课有关的课堂讨论或者小组活动,形成生生、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最后,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建立对话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摒弃“满堂灌式”“记忆式”或“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展开平等、开发的谈论和对话。但首先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设计出能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然后逐步鼓励学生提问。这种民主平等、双向交流的对话式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造性。

(三)改革测试评价制度

尽管传统的标准化考核方式可以有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测试评价环节中不能照搬此种考核方式,而应该注重考核学生的创造性内容和主观思想。在具体的课程考核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个人展示、个人调查、小组展示、小组讨论、读书笔记等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测试形式,并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将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等多元考核形式。此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的各个环节,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将师生共评同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鉴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重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综述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揭示了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旨在探索一条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胡月月 张媛 单位:滁州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6(4).

[2]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

[3]先鹏,王关富.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优势与挑战[J].外国语文,2014,30(4).

[5]黄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一项基于商务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1-177.

[6]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28.

第3篇: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环境

尽管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累计培养了200多万名硕、博士毕业生,但研究生群体创新能力整体不强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在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还是在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毕业生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其中,批判性思维培养不足而导致的批判精神弱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 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

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了一场批判性思维的运动。现代批判性思维理论最早出现在1910年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杜威把批判性思维称为反省思维,并加以系统地论述。之后,格拉泽在《批判性思维发展实验研究》中指出,批判性思维是由态度、知识和技能组成的,应包括知识成分的思想。恩尼斯提出批判性思维是“集中于决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理性的反省思维”。霍尔普恩的批判性思维是指“为了提高获得期许结果的可能性而对认知技能的运用”,认为批判性思维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倾向和态度、技能、指导与评价思维的元认知。

国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以往多集中在大、中学生群体,研究内容也主要在逻辑学、哲学、医学护理等领域。研究方法上多以思辨性为主。近年,我国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关注程度增加,但多数集中于批判性思维概念以及对国外所做研究的综述方面。

总之,国外较为重视对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国内却较为偏向理论方面,且大多在批判性思维和学科之间,尤其集中在医学护理和高中教学方面,而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虽然在创新人才、批判性思维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但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方面的研究还不多,系统性的研究更少。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校园文化环境的关系

在我国创新人才的成长中,普遍存在缺乏良好环境的现象。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除了有创新思维、知识结构、创新意识、人格特征等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尤其是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一般是指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在人才培养与环境关系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心理学家库尔特・温勒的心理场理论、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和艾曼贝尔的创造性社会心理学理论。温勒将人的心理和行为视为一种场的现象,强调把人的思想行为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他的理论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所处环境的关注,这种关注在个体经历了基础教育之后,进一步培养其创新素质方面更为重要。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强调力图从整体上把握社会行动的规律,他给我们的借鉴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被动适应环境过程,应该主动构建教育环境,实现从不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向有利于创新教育环境的转化。艾曼贝尔的创造性社会心理学理论则研究了影响创造性的社会因素,他认为任何人的创造活动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社会环境因素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如示范作用、教育环境、工作环境等。以上这些理论,为深入理解创新人才批判性思维培养与环境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创新人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环境均会产生影响。但一项对高素质创新人才成长轨迹的研究表明,他们大多接受的是全日制高等教育,而且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以大学的课程学习作为基础,大学校园的文化环境亦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气氛、一种气候、一种精神状态。高校是人类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集聚地,具有创新特质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激活批判性思维、启迪独立思考、发展创新能力、培育创新人格,让个体、团队或组织拥有渴望已久的快速创新能力,并且能够为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提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力量。

三、影响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校园文化因素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学生在接受本科教育之后,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并无明显提高。深入研究发现,在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发展过程中,校园文化环境的状况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原因在于批判性思维的衡量标准中包含着对事物的判断,而成熟的决断依据则来自知识的积累与环境的熏陶。但在现实中,校园中仍存在诸多不利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

1.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文化基础缺乏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生应具有敢于怀疑、坚持真理的精神,而我国传统应试、注重等级和权威的思想,造就了学生们谨慎、保守的性格特征,使研究生教育中不鼓励创新、不欣赏个性、屈从权威的现象大量存在。部分学生唯书唯上,人云亦云,迷信权威,不敢怀疑,不敢批判;不少学生把从教科书、 报刊、 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中看到的东西当作确切无疑的事实:这些思想与习惯导致了众多学子批判精神的淡化。

2.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育氛围不够浓郁

虽然研究生已有多年的知识积累和社会认知度,并且心理已趋近成熟,并形成了相对客观的判断准则,但在微博、微信、网页等信息随时随地都可及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正在减弱。

在高校教育实践中,教师本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不够高的现状,使得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精神的培养。部分教师惯于应试教育,疏于能力培养,轻于思维启发,重于知识传授,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还很普遍。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学生毫无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一种思维惰性,不积极主动思考,遇到问题只知道问教师或从网络上寻找答案,而不愿自己去独立、主动地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这些都影响着研究生群体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不利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评价体系

在国外,对批判性思维的测评工具有近20种,但国内对批判性思维的测量工具还较少。目前我国研究生能力评价中存在着评价对象模糊、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原则僵化等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效果。在评价主体方面,一直是以高校为主,评价研究生学习成绩、的水平、学位论文的质量、科研成果等方面。随着研究生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凸显,培养单位制定的评价体系不能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在评价方式上,目前主要是以过程式评价和成就式评价为主,但更注重成就式评价。不少高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评审等环节上把关不严,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中,时常出现选题前缺少引导、开题报告环节走过场、中期检查流于形式等敷衍塞责现象。论文抄袭、做学问浮躁、学术平庸而缺乏创新的现象日益严重。

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环境

1.破除传统思想束缚,树立科学的批判意识

马克思指出:“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而是激情的头脑。”批判性思维,是认识主体面对认识对象做出的辩证否定即扬弃,是理性与激情相统一的创造过程。离开了批判性思维,所谓的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个不敢对传统的观点和前人权威结论勇敢地反思、大胆地质疑甚至颠覆它们的人,绝不可能产生崭新的观点,更不可能产生创新成果。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冲破等级和权威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平等观念,增强批判创新教育意识,营造一种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氛围。同时,批判意识的树立,不仅仅是研究生单方面的事情,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等各个层面的参与者都需要树立创新意识。

2.创新文化教育氛围,培育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还是一种思维倾向和能力、一种精神品质。但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学校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应积极营造学术自由、学术平等宽松的批判环境,强化以创新为荣的价值导向,建立健全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和奖励研究生中的创新典范,形成包容失败的舆论和机制。学校还应创造条件设立跨学科的教学,因为跨学科的知识背景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帮助学生超越既有知识范式去思考。教师应在提高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批判性思维态度,构建批判性思维课堂。批判性思维理论家西格尔指出,批判性思维与教育之间的最重要的联系在于教师应示范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倡导辩论争鸣,引导学习者质疑、思考、讨论、探究,鼓励发表不同观点,提出不同见解,并肯定其所做出的各种思维努力,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帮助学习者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之外,研究生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术讲座、研讨会等课外活动,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信息量,增进自身思维的批判性发展。

3.完善培养评价标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研究生教育应当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育目标的评价标准,强化对批判精神培养进行考核的内容,建立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

首先,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评价主体应该由传统的培养单位向更多利益相关者扩展,包括高校、用人单位、业内同行、政府以及民间机构,形成多元化评价主体,以保证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符合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其次,坚持导师遴选标准,实现教师与研究生的联动创新。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的情形下,导师队伍水平的高低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劣息息相关。要严格导师遴选标准,让那些思想素质好、道德品质优、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授课过程中,应当思考教师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挑战,是否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持续的学习和探索欲望,是否使他们具有了生机勃勃的学习动力和生命力,注重训练并培养研究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进而发展知识的能力。研究表明,课堂氛围自由,参与讨论式教育方式的学生,其批判性思维水平略高;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显著高于非自由课堂氛围下的学生。在研究生考试中,应该有一些题目具有开放性答案,鼓励学生发现和阐释一些对于教师而言新的观点,并找到材料支持自己的论点。

再次,严格学术标准,提升学位论文创新质量。众所周知,严格而合理的学位论文管理是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环节,鼓励他们在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意义的领域潜心研究;加强对学位论文进展的中期检查,对论文撰写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在学位论文答辩验收时,对创新内容在学位论文中所占比例有明确的要求,以提高学位论文的创新程度。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傅进军,赵祖地,吴小英等.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建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刘儒德.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师范教育研究,1996,(4).

[4]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

[5]荣艳红,张丽芳.在高等教育中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河北学刊,2013,(3).

第4篇: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和提升途径

1 问题的提出

笔者于《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Vol.28No.20发表了题为《影响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因素探析》一文,此文的主旨是探讨影响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因素,认为,影响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因素除了教学理念、教学氛围、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外,可能还与医学生基础阶段课堂教学学习所要接受的信息总量、与医学学科的特殊性、与医学生临床阶段所展示的职业特点、与中国民众长期养成的尊崇权威和顺从既成的社会心理以及与我国学术界对批判性思维学术研究的滞后和教育界对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缺乏训练等有关。

当然,影响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因素远远不止此文所列举的这些,还有更多的因素有待我们去挖掘。然而,在进一步挖掘影响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诸多因素的同时,着手探索培养和提升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途径,对于医学生的成长来说,尤为重要。本着这一目的,本文试图对如何有效培养和提升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途径作一初步探索。

2 相关研究成果评估以及对今后一个阶段研究方向的判断

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发现,我国目前出版发行的有关批判性思维的专著(包括教材)没有超过5种,有关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的专著(包括教材)阙如。有关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的较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不超过20篇。这些数据表明:①我国有关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已经起步且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②但这些研究成果涉及的广度比较狭窄,深度比较薄浅,系统性比较零乱,理论性层次比较低(大多是经验性的研究材料),可操作性比较差;③基于这两个特点,笔者做出初步结论: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尚处于横向拓展阶段,还没有进入或达到纵向系统性、理论性的归纳总结阶段。由此,笔者得出判断:我国学术界对于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将是在广度上的拓展。在研究广度不断拓展以及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逐渐把这项研究引向深入和系统。

3 讨论与分析

根据以上对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状况所做的评估以及对今后一个阶段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主要方向的判断,基于本文设定的探讨培养和提升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途径的目的,笔者选择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对如何有效培养和提升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做一拓展性的探索。

3.1“认识你自己”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第一步。什么是人?或者说什么是人的本性?对于这个问题只要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出回答:人是运用语言思维的动物,人是具有天生的创造力制作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人在远古时代尽管天天都在劳动、都在创造,但他们是否在理性自觉上能够自己知道自己是具有天然创造力的动物呢?回答是否定的。人在远古时期自己是不能认识自己的,人能够反身自知自觉,是人发展、进化到高级文明阶段才发生的事。作为思维以思维自身以及思维外部自然和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的理智发育达到了成熟阶段。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入口处刻着“认识你自己”的格言,就是人的理智发育达到成熟的标志。

远古的人很难自知自觉。然而,作为今人,在没有受到相关教育和启示的情况下,是否就能做到自知自觉或“认识你自己”了呢?或者说,在没有受到适当的教育和启示的情况下,今人是否能够自知自觉自己天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或创造力呢?回答也是否定的。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在人类群体中存在一些能够自觉自省的人。但人类群体中能够自觉自省、自育自启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因此,绝大多数人还是需要接受教育和启示。

为此,对于医学生来说,他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以学习和掌握一门医学技艺为职业的学生,也就是说,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首先应该把他当作人来培养,其次才是把他作为学习和掌握一门医学技艺的人来培养。所以,认识你自己、通过教育和启示认识你自己天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尝试运用这一能力,是每个医学生有效提升自己批判性思维能力或创造力的第一步。

3.2为了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医学生努力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责无旁贷。作为现代人,人的生存离不开国家。在国家消亡、人类尚未进入大同境域之前,国家是人生存和活动的重要共同体。尽管科学技术没有国界,但科学技术在造福于人时,要受到国家界别的影响和限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民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科技创新型国家的愿望十分强烈,而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首先依托的是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而要使整个民族和个人富有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整个民族和个人富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富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民族和个人,才会富有创新力和创造力,才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国家。医学是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医学创新是整个国家创新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医学生在明晰了医学创新与国家创新关系、明晰了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系之后,努力谋求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责无旁贷。

3.3《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对一个合格的医学生的基本素质列举了7项指标。其中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项又具体开列了6项内容。笔者认为,仅就按照《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来培养合格的医学生而言,努力提升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亦在情理之中。

3.4医科大学教学管理部门要明确教师在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什么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有什么区别?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由老师来教授相关学科知识、学生在老师的直接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毋庸置疑,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起显著的主导作用。因此,就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而言,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可低估。然而,老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去引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呢?在现实的教学过长中,事实往往是,教师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动力不足。为此,这就需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从外部给教师施加作用力。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教师在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3.5医学生在获取和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过程中居主体地位。学生是学校教育过程的主体,这一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共识。据此推之,医学生是医学教育、教学的主体,这个道理不证自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体地位的确立,一方面要靠自己的自觉自省,另一方面要靠老师的指导、训练和启示。就批判性思维而言,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每个学生天生就具有的,但如何获取、培养、提升这个能力,最终还是要由医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来实现、来完成。因此,医学生自己在获取和提升自己批判性思维能力过程中所应发挥的主体作用无可取代。

3.6用伟大医学专家的成功范例来激发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由潜在变为显在。一个名声遐迩、光彩夺目的医科专家为什么会成功?除了勤奋和敬业以外还靠什么?或者说,如果一个医科职业从业者一辈子墨守陈规、人云亦云,尽管他(她)十分爱岗敬业、勤奋专一,他(她)是否就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医学专家呢?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大家都会同意这个观点: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医学专家,仅靠敬业勤奋、承继前人是不够的,他(她)还必须具有杰出、敏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具备了杰出、敏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他(她)才能在他(她)的医学职业生涯中去创造、去创新。只有超过前人的善于创造和创新的医学从业者,才有可能成为一代医学大家。因此,可以说,如果一个医学生在他(她)终生职业生涯中立志要成为一个光芒四射的医学专家,那么,挖掘和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有了某种内在驱动力。

3.7通过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来培养和提升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包括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当今许多发达国家采用的方式大多是,给在校学生专门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国家的状况就相差甚远了。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若要有效培养、挖掘和提升我国大学生(包括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给在读学生开设专门批判性思维课程,势在必行。

3.8采用讨论班的方式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讨论班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目前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的教学方式。讨论班的教学方式是最现代的也是最古老的教学方式。古代中国孔子收徒讲学、古代希腊柏拉图及其学生亚里士多德收徒讲学均采用的是讨论班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群英荟萃、英才辈出。然而,我们国家目前实行的大班式教学,使得这种富有成效的讨论班教学方式很难实施。

第5篇: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学;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01-02

近几十年来,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学科和教学方式出现,已成为北美和欧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1,2]。如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其教育改革运动以批判性为焦点,80年代后,批判性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一门培养学生素质的课程,并贯彻到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去[3]。在现有的研究中对批判性的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一些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力。一些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熟练地解析、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无论是能力还是过程,批判性思维均需要我们对判断和论证进行批判性的反思[4,5]。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体未来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6-8]。国内外对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南敬实[9]分析了批判性思维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以及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措施。吴彦茹[10]研究了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线学习、学术对话等学习方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作用,混合式学习对发展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著促进作用。吴亚婕[11]研究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进行混合式教学在传统高等院校中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优势,主题的选择、活动内容的安排和活动时间的安排都影响批判性思维的整体培养。总结国内外文献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首先需要营造好的师生交流氛围。有别于传统中小学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大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其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一种互动式教学氛围,而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尝试。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考虑理论与知识的运用,以及课后学生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核心在于教师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而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讨论。因此,如何设计教学内容,营造互动式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批评性思考,是我们青年教师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以《材料工程基础》为例子,这是一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英文原版教材且主要采用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以及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其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就具有很大的挑战。首先是要求老师有好的教案设计,针对这门课程与实际应用关系紧密的特点,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我们提供了很多实际应用的例子。同时在教学形式上,我们采用了多种手段,如提供了很多视频内容。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解知识要点时,重点讲解其过程。在这中间,我们对其原理及定律的思想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原理及定律存在的一些误解,让同学们分析,提出自己见解。一个同学的观点,引出其他同学的讨论,作为教师在关键时候给予点拨评价。这是在理论教学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激发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方式之一。

在涉及到应用性实际问题时,我们引导学生基于所学理论,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如在设计某种零件时的选材问题,其需要选择一种金属材料在既满足设计时提出的材料性能要求,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其经济性价比。因此,我们将学生分成几组,通过讨论并分工,最后给出各自的方案。每组在课堂上进行陈述,老师针对其设计方案,引导同学从材料特性、加工工艺、经济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具体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环节,提出其热处理温度的设计理由、合理性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改变参数,那结果将是怎么样的?改变保温时间,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没有其他的处理方式降低成本?等等,通过一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让同学学会深入学习知识,提高其思考的深度,达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求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参与其中,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实际生产案例,让同学感受到所学知识与以后工作密切相关。

互动式教学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投入精力进行学习、思考。如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布置作业时,既有理论知识要点分析的题目,又有团队设计类型题目。同学生在课后组成学习小组对所需理论知识自己进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同时对于设计题目,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将课堂所学的分析方法用于具体事例分析,逐渐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一些特定的问题,在答疑和辅导环节,和学生以平等的方式探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考问题方式。此外,教师收集一些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将其中与《材料工程基础》相关内容提取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所涉及到的材料性能、加工工艺等专业知识,思考方案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可以改善。

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上的培养,也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后运用批判性思维学习分析问题。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中,美国著名教育研究学者肯・贝恩写到,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一种深度学习的教育,通过教育改变学生对传统观念的认识,进而影响其人生。而在这背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大学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形成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逆向思考,逐渐培养其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教师特别是新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在互动式教学氛围的营造方面,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就需要青年教师在教学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不仅需要熟知专业知识,还得结合生产实际,增加实际案例,丰富课堂知识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条式的知识点,变成了与理论密切相结合的实用性知识。学生在充分参与的条件下学习,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其次,在互动课堂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对专业知识深入的理解,同时需要不断增加自身知识面。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熟悉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还有助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表达问题、理清核心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有助于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增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会学术沟通方法及技巧。互动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W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清加.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2-85.

[2]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走向新的认识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朱新坪.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06,(3):123-126.

[4]罗仕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紧迫性和途径[J].外语教学,2002,(5):61-64.

[5]黄朝阳.我国高校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报告[D].厦门大学,2008.

[6]武宏志,周建武.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张文兰,刘斌.信息技术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5-35.

[8]彭美慈,汪国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息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9):644-647.

[9]南策实.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29):95-98.

第6篇: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高中 历史课 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in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YANG Xiaoli

(Jian'ge Middle School, Guangyuan, Sichuan 628300)

Abstract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s quality, tasks, and reform which has determined the train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eachers need to change the teaching ideas, create a democratic and harmonious teaching atmosphere, adopting the strategy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Key words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著名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说到:“教育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①高中历史课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上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何价值?如何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本文将对此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1 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与众多的概念术语一样,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关于批判性思维,学者们提出了众多的定义。如美国学者恩尼斯提出:“批判性思维是集中于决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理性的反省思维。”②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主席保罗提出:“批判性思维,简言之,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熟练地解析、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通过观察、实验、反省、推理或沟通收集或产生。”③我国学者林崇德认为:“批判思维是指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④王习胜认为:人们为了达到对世界的理性把握而主动地对他人或自己思想的合理性进行反思性审查, 以求得出理智性的判断。概括地说,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自觉地对某种信念和行为进行合理性评判的思维。⑤

从构词法看,它是由“批判性”与“思维”构成的合成词,要理解批判性思维,关键是要明确“批判性”的含义。从词源上说,“批判性”(Critical)源自两个希腊词:一是kritikos(意为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二是kriterion(标准)。因此,“批判性思维”意指“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批判性思维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批判性精神;二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所谓批判性精神是指有意识进行评判的心理准备状态、意愿和个性倾向,如寻求真理、独立性、责任感等;所谓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进行批判的一般技能,如分析、综合、概念、判断、推理等。

总体上说,批判性思维是对“旧”的扬弃,对“新”的建构。它具有三大特征:一是质疑与创新,即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进行质疑,找出、发现和扬弃不合理的因素、构建新的因素;二是证伪与求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真理性进行证伪,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求真;三是自由与民主,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我行我素,而是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下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历史事实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分析、综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历史事实、观点、规律等作出正误判断的个性心理倾向与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2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既是高中历史课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也是高中历史课适应创新教育需要,更是高中历史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首先,是高中历史课性质和任务的自身要求。尽管2003年教育部颁布《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标准)中没有明确提出“批判性思维”的目标,但《标准》在课程性质、理念、目标中都渗透了批判性思维的因素。在课程性质中,《标准》提出:“高中历史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理念上提出:要“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目标上提出:“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可见,这些表述已然表明高中历史课教学并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现成的历史知识,而且要把历史课当作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正是其中应有之义。

其次,是历史课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创新教育是2l世纪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也就是要以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为旨归。创造即是破旧立新,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是创造性的前提与基础。历史学科的属性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是确定的,无法更改的;另一方面,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者却具有主观性,由于受制于自己世界观、学术修养及所占有历史材料的多寡,教材对一定历史现象的阐述,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评价上不可避免会存在片面性,甚至出现谬误;第三,在大众传媒时代,形形的媒体通过历史题材的小说、影视等信息向学生传播所谓的“影像历史”、“民间历史”等,而这些“历史”与真实的历史大相径庭。凡此种种,都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鉴别真伪、去伪存真,了解真实的历史。

第三,是高中历史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高中阶段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应试教育”的驱动。具体到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正确的”历史知识;学生的作用在于接受这些“正确的”历史知识;双方的目的是争取历史这一科在高考时取得高分。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并不十分关心所教知识的真实性与价值,他们关注的是“分数”,没有把历史课当作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基础和载体。这种现状与素质教育的方向背道而驰。教育的目的是解放人的潜能,促进人自由本质的实现,以面对迅速变化着的世界。因此,需要改革历史课教学“灌输式”传统的方法,在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传统的精神,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顺应这一趋势,就需要在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3 在高中历史课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即敢于质疑,能独立思考;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技能,即具有较高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因此,要真正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尝试采用以下策略:

一是在观念能力上教师必须符合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思想基础,并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容器,只是单纯地接受教师与教材上面的现成知识,相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其积极地探寻和评价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历史课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提倡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此外,教师本身要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素养。要敢于与学生对话、讨论,教师本人要敢于批判性地看待历史课本,反思教学过程,公开质疑自己的观点和假设,身体力行地倡导批判性思维,要注重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批判性思维的魅力。

二是在教学氛围上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民主与和谐的课堂环境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是平等的主体,大家以问题为中心,以学习知识为目的,在课堂上展开平等的交流与对话。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破除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地位,不容许学生对教师与课本有任何的怀疑,需要变这种单向“灌输”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对话。二是要宽容错误,不论是教师的错误还是学生的错误,每一次的错误都是走向真理的基石。不仅应允许师生犯错误,而且要欢迎大家指正错误,只有如此,才能在相互的批评指正中教学相长。三是要提倡质疑精神。质疑是批判的前提,“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让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把历史课堂真正变为解决问题的场所。

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长期以来,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问得少;现成的结论多,自己的结论少。探究式教学法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为现成的结论所牵绊,通过收集史料及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大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注释

①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5.

②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38.

③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8.

第7篇: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批判性思维包括为了得到肯定的判断所进行的可能为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思维反应过程。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发展的必备能力。西方发达国家已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日益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批判性思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批判性思维倾向;二是批判性思维技能。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批判性思维倾向是个体对批判性思维所具有的一种思维习惯,而批判性思维技能只在进行批判性思维过程中被使用,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技能是批判性思维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但是批判性思维过程受个人批判性思维倾向的总指导,所以了解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也就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方面进行调查并加以研究。

一、调查的基本问题

本研究主要针对该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方面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该校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总体情况;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情况;不同专业分别在寻求真理性、思想开放性、分析性、系统性、自信性、好奇性、成熟性7个维度方面的得分情况;不同性别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得分情况。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经济学和电子商务四个专业的学生,调查范围涉及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850份,问卷收回率为85%,除去其中无效问卷34份,最终有效问卷为816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6%。在参与调查的816人中,男生339人,占总人数的42%,女生477人,占总人数的58%。各专业分布和各年级分布分别参见表1和表2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参考CCTDI中文版。CCTDI专用于批判性思维倾向的测量,其研究较为成熟,并受广泛认可,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分为七个维度(寻求真理性、思想开放性、分析性、系统性、自信性,好奇性、成熟性)进行调查,一个维度包括10个测试题目,共计70个测试题目。各个测试题目分别有非常赞同、相当赞同、比较赞同、一般赞同、相当不赞同、非常不赞同六个选项,分别记1-6分。全卷完成大约耗时20分钟,其中共有40个反向题目,30个正向题目。正向题目反向计分,反向题目正向计分。

(1)各量表得分及评价方法。分量表的得分范围为10-60分。对于每一个分量表,我们以40分作为认可具有批判性思维倾向的最小值。量表得分高于50分,说明被测试者的批判性思维倾向较强;得分低于40分,说明被测试者批判性思维倾向较弱;得分低于30分,说明被测试者不具有相应的批判性思维倾向。

(2)总得分及评价方法。总分的可能得分区间为70-420分。总分在210-280之间,表明批判性思维倾向气质为中性;低于210分,表明被测试者的倾向气质与批判性思维相对立;达到或高于350分者,表明被测试者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气质强。

2.数理统计法

将得到的数据录入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众数、中数、最大值、最小值及全距进行分析。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多重比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各年级、各专业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三、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年级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得分

将该校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总分按年级分类,结果见表3

表3显示了不同年级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总分状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总分最高为一年级学生,平均分数为291.99;总分最低是四年级学生,平均分数为284.74。由于大四学生数据样本有限,最终结果可能存在偏差。根据《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问卷手册》的说明:总分在210-280之间,表明批判性思维倾向气质为中性;低于210表明与批判性思维倾向气质明显相抵触;高于350分表明批判性思维倾向气质强。从表1可以看到,各年级之间学生的平均得分跨度为284.74-291.99分。因此表明每个年级学生虽然没有显示出与批判性思维倾向气质明显相抵触,但是平均分数仅仅略大于批判性思维的中性值,与表明批判性思维倾向气质强的分值相差甚远,综上说明,该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较弱。

从表中还可看出全体学生中,最低的分数为205,最高的分数为401。其中,分数低于210分的有2人,占总数的0.25%;分数在210-280之间的有338人,占总数的41.41%;分数在280-350之间的学生有437人,占总数的53.56%;分数高于350分的学生有39人,占总数的4.78%。

(二)不同专业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得分

将该校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总分按专业分类,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总分最高的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平均分数为291.33,总分最低的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平均分数为282.66。各专业分数相差较小。

(三)全体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得分

将所有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按照7个维度进行统计,结果见表5。

表中说明,若每一量表得分在10-30之间,则表明批判性思维倾向气质较差;在一个分量表上得分高于50分者,表明高气质方面为强。从总体情况来看,全体学生的7个维度的平均分均高于表明批判性思维倾向气质较差的分值;但各维度平均分均低于50,在35-45之间。因此可以分析出,该校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气质偏中性较弱。

(四)不同专业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得分

将不同专业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按照7个维度进行统计,结果见表6。

如表6所示,将四个专业学生的不同维度的得分情况分别列出。从表中可以看出,总分最高的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分数为291.33;最低为电子商务专业,分数为282.66。中间依次为经济学和贸易经济专业。其中,在寻求真理性、系统性方面,经济学专业得分最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思想开放性、分析性、自信性、好奇性四个方面得分都最高;在成熟性方面,贸易经济专业得分最高。

(五)不同年级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得分

表7将各年级的得分按照不同维度进行划分。从表中可以得出,各年级个维度得分都在35.00-45.00之间,根据量表的指标可以看出,各年级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倾向上表现为中性。在自信性方面各年级学生得分普遍偏低;在系统性方面,研究生学生得分普遍高于本科学生得分;在好奇性与成熟性方面,各年级学生得分普遍偏高。

(六)不同性别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得分

从表8、表9中可以看出,女生的总分高于男生。女生的平均得分为287.79,男生平均得分为289.51。在寻求真理性、思想开放性、分析性、成熟性方面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系统性、自信性、好奇性方面,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四、问卷调查研究的基本结论、分析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通过对该校816名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该校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倾向,其中好奇性方面得分最高,自信性方面得分最低,中间依次为思想开放性、分析性、成熟性、寻求真理性、系统性;不同专业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倾向上具有差异;相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上也具有差异。研究生得分普遍高于本科生,不同年级该倾向呈现差异;不同性别学生在各维度得分上呈现差异,女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总体高于男生,在寻求真理性、思想开放性、分析性、成熟性方面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系统性、自信性、好奇性方面,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二)对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总体较弱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该校大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批判性思维体系。虽然自从我国教育改革以来在教育方式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授课、数字媒体教学等方兴未艾,但是我国教育中还是缺少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但是,各层次教育的本质并没有根本的改观。教师在讲授课程中大多采用“灌输”知识体系的教学方式,无论是“教”与“学”都缺乏理论与实践有效契合的理念与手段,这对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2.批判性思维各维度发展不均衡

从分析得出的数据来看,批判性思维各维度得分不均衡;全体学生的7个维度的平均分均高于表明批判性思维倾向气质较差的分值;但各维度平均分均低于50,在35-45之间,因此得出,该校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气质偏中性较弱,各维度发展不均衡。其中相对较弱的是自信性。

3.不同专业批判性思维倾向有差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专业不同,各个维度得分情况和总分方面都有所差异,这说明批判性思维倾向会受不同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影响,这也说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有一定的可塑性。

(三)提升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建议

高等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理念是通过课程得以实现的,要做到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这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参与和互动。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引导缺一不可。因此,构建以课程为载体的双轮驱动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将成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主要途径。

1.双轮驱动之一――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

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过程中,学生自身要主动学习,自律学习例如构建主动学习,自律学习等。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互助合作以及个人协作等方式实施主动学习策略。

2.双轮驱动之二――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设计

教师应转变观念,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课程建设的首位,为学生们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加强信心、氛围融洽的学习环境;在经济学课程中开展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目的教学课程设计。首先,优化课堂教学,这其中包括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材料;其次,构建互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引导,通过设计适宜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思考。允许学生自主探究,容纳学生中各种不同的意见。通过小组讨论,个人书写书面报告等方式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创建一套具有统一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特征的新型课程考核制度,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考核目标,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随着课程范式改革而得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刘义,赵炬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现状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2]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J].华中科技大学,2010

[3]欧阳康.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性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2

[4]高瑛,徐莹.西方批判性思维研究:回顾与反思[J].外语学刊,2014(5)

[5]田莉莉.近十年来国内批判性思维研究及其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2015

[6]黄朝阳.批判性思维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J].现代大学教育,2013(2)

[7]杨武金.逻辑和批判性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第8篇: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精神伴随在我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做出恰当的决策的过程中,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批判性思维也是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必备条件。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贯彻培养学生具有灵活性和灵活的批判性思维,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当今时代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海量的知识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增加。“知识经济”业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正在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世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良好知识基础又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强盛的有力保证。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使得学生在抓住知识要领的基础上,敢于和善于质疑辨析,在事实和逻辑的基础上理性思考,合理推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性质疑和科学判断力。很多人不敢质疑,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不会质疑,不知道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思维,不论对问题的怀疑还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都是建立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所怀疑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推理,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对自己提出问题全盘否定,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我们在讲解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过程中,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上时,一些学生就结合有些报道说发现超光速的物体进而提出问题,提出超光速真的存在的话,现有的以光速为极限的理论是不是都得坍塌?甚至一些学生在学习了狭义相对论后,武断地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就被淘汰了。这说明学生也提出了问题,但是缺乏合理质疑和对科学的判断。这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理性的批判思维思考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就是不要根据直观的感觉接受已有的知识或者结论,不受外部环境的暗示干扰,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不断分析解决问题的依据,反复检查已拟定的假设、计划和方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明辩事非曲直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合理推断和科学的批判精神。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和创新能力。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在人类知识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条固有知识都可以被质疑,没有任何一个理论能够成为知识向前发展的不可动摇的基石。知识的新旧更替过程绝不是新知识的简单叠加在旧知识之上,而是伴随着对旧知识进行合理修正和扬弃的过程,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知识创新过程就是运用批判性思维在旧知识基础上推陈出新的过程。例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一些学生发现了书本上有些知识的不足之处,却不能提出解决或者进一步完善的方法,就不利于推进知识的进步。而批判性思维就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旧知识提出合理的质疑,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理性探究,最终找到可靠的知识和真理。这一过程必然伴随有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质疑前人的学说,提出合理的假设和推断。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必然有助于提高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

二、大学物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途径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发展和变革时期,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这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工作者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在我国一些大学的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成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物理学是在人类对自然界的规律的认识和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利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精神理所当然地充当重要的角色。我们认为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在以下方面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

1.必须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授学生学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反思自己思维的不足之处进而更好地获取知识。例如讲解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假说的时候,很多学生对此概念的提出要么就不去想物理本质,要么简单地从字面上把它和传统的传导电流混为一谈。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安培环路定理在非恒定电流情形下遇到的矛盾,面对这样的困难,提出我们是否存在对一些物理概念理解的误区或者不足。然后讲解麦克斯韦为了解决这个困局,并且利用电流的连续原理和高斯定理导出了非恒定情形下的安培环路定理,认为变化的电场也产生磁场,提出了“位移电流”概念,并且进行了有效论证。这样使学生明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批判性思考的巨大价值,启发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

2.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特别是在讲解物理历史中一个新理论产生的过程时,教师要注重向学生展现这些大物理学家们在遇到问题时所突现出来的敢于突破固有观念束缚的批判性精神,引导激励学生尝试去建立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例如讲解量子论的诞生过程的时候,首先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与经典物理给出的结果的矛盾展现出来,陈述很多物理学家在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上做了相当大的努力但遭到失败的事实。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评判,然后讲解普朗克是如何批判性地提出与经典物理学概念格格不入的能量量子化假设而使得问题得以解决,能量量子化概念冲破了经典物理框架的束缚破茧而出。这样彰显了勇于向传统理论提出质疑的批判性精神的重要性。

3.教师要注重培养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愿和技巧。有的学生善于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思考物理问题,但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技巧,相反有的学生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却没有运用批判性思维的主观能动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老师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培养起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意愿和技巧,因为二者的相互促进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例如讲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运动的个性和共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讲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是在光的二象性的启发下提出的,他是以科学类比的方式提出一个科学命题,并对此命题展具体论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类比等方法思考问题,逐步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技巧。

三、结论

第9篇: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文科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生活世界;意义世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25-02

研究生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疏离,使其思维长期固化于理论层面,受传统思维方法定式影响,难以形成批判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识记、模仿、背诵,题海战术为主,这样填鸭式学习和大量的题海战术显然不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1]根据恩尼斯的定义,“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指在确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主要包括批判精神和批判技能。批判精神体现为习惯性质疑,善于反思,具有创造性,善于联想,评价观点客观、公正等思维习惯;批判技能则包括分析推理、解释、归纳、演绎、评价和自我调控等。批判精神表现在“勇于批判”――一种质疑一切的反思精神;批判技能表现在“善于批判”――一种可以质疑的工作能力。二者必须合二为一才能共同在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2]。研究生的“生活世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动态适应和发展”;研究生的“意义世界”是指“基于对自身和环境的把握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由此形成的超越日常生活世界的价值理念系统,是支撑其日常生活的精神家园”[3]。“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偏颇,使得研究生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长期疏离,只有客观审视两个世界之间彼此联结的内在张力结构,保持两者恰当的和谐,才能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3],帮助研究生从“生活世界”提升到“意义世界”,真正培养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文科硕士生缺少批判性思维的主要表现

研究上缺乏发散性思维。太书本化、太专业化、视域狭窄、分析不深、理论与实践脱轨是研究生当前研究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致力于自己的专业研究时,研究生往往停留在专业层面,封闭了跨学科研究的视野。不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合理接轨,从生活世界层面上升到意义世界层面,因此在把握重要的研究领域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对现实问题缺乏深刻分析和实质性探索。绝大多数的研究生都比较关心政治热点问题,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重大事件,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刻的,欠缺深入分析能力,面对一系列热点问题时,不能从更多的理论层面来分析解读。

三、文科硕士生缺少批判性思维的主要原因

知识本位教学理念。我国传统教育思想重知识传授,即“传道、授业、解惑”。受传统思想影响,长期以来,高校课程教学范式沿袭了传统的“知识本位”理念,只注重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灌输。教师与学生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形成了对现有知识不可置疑性和相对真理性理念,这既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由发挥和自我见解的传达,又压抑了课堂氛围。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对课本负责无需对学生负责,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授课成为主要任务即可。

“记忆型教学文化”即以“灌输式”为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是单方面向学生灌输信息,研究生被动接受和存储信息,并按照这些信息指导行动,不能及时反馈,无法形成双向对接系统。教师在课堂上忽视将理论与生活实际接轨,使学校教育日益与现实生活世界偏离,难以取得预想的教育效果,理论式课堂学术讨论氛围微薄,气氛低沉,缺乏实践互动,最终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批判性思维。

单一式课程设置。传统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之间的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课程设置过于单一,重视基础课程设置,而不注重本学科方法论的课程,难以形成研究生的个性化知识结构。在西方国家,波士顿马萨诸塞大学关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研究生课程方面,规定学员完成30个学分批判性思维课程,其中包括《批判思维》《创造思维》等10门课程。而中国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的高校至今寥寥无几,并且也仅局限于相关哲学专业开设;在教材方面,也只是侧重于推理演绎和逻辑论证,对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知识涉及不多。这种情况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造成了极大限制。

刻板式的教学环境。以老师讲授为中心是当前研究生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教师的教学目标仅是传授知识给研究生,研究生的学习目的就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并不与实践生活相联系。刻板式教学环境导致研究生缺乏批判意识与创构能力,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善对“事实”追寻、“现状”反思、“真理”质疑、“权威”挑战,而是盲目承认“事实”、屈从“现状”、肯定“真理”、维护“权威”。这对研究生的批判意识造成极大的影响。

四、基于“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视域融合角度培养文科硕士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培养生成性思维教学模式

生成性思维教学开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教学源于生活世界,缔结意义世界”的主张,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超越传统思维定式,从“知识中心”转移到以人(学生)为中心是生成性思维的根本主张。要求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发展性和反思性。生成性思维教学模式强调超脱理论,敢于批判,有自己的见解主张。不把教学过程作为“理论事实”来看待,而要作为意义价值来实现。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生成特定认识的批判性思维。要求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研究的思维方式,增强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性,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的反作用性,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杜绝静止的、单一的、机械的思维方式。

新型“教学文化”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对各种文化的适应是研究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大环境下,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已不符合时展潮流,一种新型的“生成性思维型教学文化”应运而生,教师不再是研究生的权威,教材上的东西也不是绝对的真理,教师和教材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起到引导、促进和帮扶的作用。在学习研讨中,教师要鼓励研究生不盲从权威和教材,敢于怀疑批判,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并深入进行分析,系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中,意义世界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意识就要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批判,与实践相结合,淡化书本和教师的权威,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可以采用CDIO教育模式,让研究生在“用中学”“练中学”和“做中学”中体验批判性思维和感悟创新思维的精髓。采用“问题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研究教学法”激发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研讨式、师生平等对话式教学模式,研究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教师之间互相提问、相互质疑,从而激励他们去探索与创新。

2.双轨式课程设置

双轨式课程设置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理论创新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就是将“生活世界知识本位”与“意义世界实践本位”相结合。重塑研究生在课堂情景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调动研究生积极主动思维能力,形成教师与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互相倾听、积极互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夯实研究生的基本理论基础,利用课堂内外的资源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与协调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多元开放式教学环境

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习共同体和创新团队。创新团队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目标,以科研创新为途径,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学术交流为纽带,以学校各类理论知识为依托的研究型群体。以研究生为中心,按照其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培养方向,形成兴趣驱动型、平台驱动型、导师驱动型、项目驱动型的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形成后,开展批判性思维主题式论坛、论辩与批判性思维式演讲、学习共同体式工作坊以及建设创新团队式网站等;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质疑彼此的见解与成果;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与研究项目。在交流与协作的过程中促进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提高,锻炼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科学素养,为促进研究生更好地自主创新性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

提倡“走出去”教学环境。所谓“走出去”,就是打破学校原有制度的封闭性,为学生提供开放渠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去,选择生活与体验生活。通过课外活动与生活实践锻炼研究生的自信心、开放性、思维独立性以及批判性创新等品质。在合作共进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之间,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研究生生活实践中体验自身的价值、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归属感,进而树立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于研究型课程培养方法,建立纵向为本人自评与同学互评,横向为学校教师与家长参评的一个评价网络体系。对于那些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和见解,向权威挑战,甚至观点“怪诞”等,社会及校方要给予激励性肯定与评价。

总之,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将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在课程建设中有意识地融入和渗透有助于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素材,将批判性思维的知识技能融入日常研究生教学实践之中,才能真正达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才能为国家的持续发展和创造力提供宝贵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