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选(九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第1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

创新性思维的起点是问题,终点是问题的答案。创新性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特点是主体对知识经验的思维材料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抽象概括以期达到人类思维的高级状态,也就是说要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只要不依赖于前人的结论而自己探求的新知识就是一种创新。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在解题教学中,充分发挥习题的潜在功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观察与思考,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巧设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而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平面内有n个点,任意两点连接成一条线段,问总共能连多少条线段时,首先提出假设:假如我们毕业已10年了,现在大家又见面了,每两人之间都要握一次手,问总共握多少次手?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得出结论,然后再提出以上问题,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在新的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让学生知道要学新的知识是由于要解决新的问题的缘故,如在引入有理数时,课本从温度、海拔高度、表示相反方向等多个角度,立体化地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向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方向发展。

二、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所谓独创性思维,就是有别于常规思维方式的思维方法。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能力常常表现为能用特殊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这是形成独创性思维能力的标志,并且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越新颖,越简单,独创性思维能力就越强。因此,教师在解题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独创性思维能力。

同样在新的教材中,课本亦相当重视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新的几何教材中,就有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初步概念的实验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考中亦有类似的题目。如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只要动手比划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这对促进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三、不设标准答案,鼓励求异

求异是创新的先驱。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进行开放型问题的训练

开放型问题可能条件不够完备,结论也不唯一固定,具有开放性。进行此类题目的训练具有探索性,对学生自觉独立思考、参与科学发现有重要意义,即对培养学生创新性有重要作用。

2.多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

对于一道数学题,往往由于审视的方向不同而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在所学的知识范围内,尽可能地提出不同的新构想,求异、求新地解决方法,这将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思维批判性的特征在于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正确与否和这种思维导致的结果的合理取舍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反思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改编成错题,判断题和选择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和矫正,以增强辨别能力;例题解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题目是怎样解出来的?应用了哪些相关知识?还有没有别的解法或解法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否把这种方法或结果用于其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表达过程是否合理?等等,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改变以住一味追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做法,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目的。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在解题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是一定能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新性思维要求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沿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作为学生,一方面,要能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要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突破束缚才能有所创新。教师应从这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卞继轩.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7):12-19.

第2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这一综合素养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现代老师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树立自信。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如在《落花生》一课中,在揭示课题之后提问:“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生:许地山)教师又问:“你们知道许地山的笔名叫什么?”(生:不知道)教师继续说:“许地山的笔名叫落花生。知道作者为什么用自己的笔名来做文章的题目吗?”简短几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从而引导其自觉读书,了解课文内容。

三、尊重独特见解,启发学生求异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司马光》中的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要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田忌赛马》中的孙膑之所以能帮田忌在弱势中反败为胜,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常人,即异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四、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取

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21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语文课上进行朗读训练时,采取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们找自己的榜样,敢于向榜样挑战,让他们很好地体会课文感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第3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在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上,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发生,问题

在于,你是否敢于尝试;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全书:“题记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是尝试教学理论的精髓,能够在尝试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学效果良好的体

现。现代社会中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起因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创新是教和学的灵魂,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教学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课堂中积极探求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创造力是这个时代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反映。

创造性思维就是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及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或成果。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获得新成果、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新颖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新颖独特和灵活变通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数学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放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

进,师生共同参与解决,使学生在探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内涵和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结果开放,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样的结果;②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

③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到不同思路。

2.活动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3.探索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发现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等过程。虽然这种教学可能会用时较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整体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激发创新火花。公平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孕育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本质,是以民主、公平、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呈现出宽松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积极配合教师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去,从而发挥创造潜能。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信任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对暂时后进的学生,也必须想办法解决他们的疑惑从而获得成功感。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数学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活动或习题,在学习活动中尽量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教学创新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造因素,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课堂教学有创造性教育的内容。例如,八年级在轴对称图形教学时,提出“在学校修一个电话亭,使它到教学楼、学生宿舍所用的电缆线长度最少,如何选定这个电话亭的位置?”从而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学校实际生活中来,使教学富有实践性、科学性、现代性。

2.参与教学活动,引发创新意识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上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可操作的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创新。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组教学时,我们设计开展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五根吸管,使它们的长度依次为3cm,10cm,6cm,9cm和14cm,用这些吸管来搭三角形,要求所搭成的三角形的三边中必须有3cm和10cm这两根木棒,先让学生想想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它们都能搭出三角形吗?学生再动手试试,并验证他们的想法。

3.应用变式培养创新能力

应用变式指改变某一数学知识的非本质属性,而不改变其本质属性,沟通知识的纵横联系。如:“某班女生和男生人数比是2∶3”,可让学生不改变题意说出:

(1)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3;

(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5倍;

(4)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5;

(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

4.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

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新的

活力。

5.培养直觉思维,点燃创新火花

爱因斯坦说:“直觉可以说是思维的洞察力,直觉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活动几乎就是直觉。”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性思维是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直觉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是自由联想在某一问题意识边缘的持续活动,它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结构为背景。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学习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要让学生初步养成数形结合思想,如何结合函数图象巧记图象性质。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注意事项

由于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数学教学不应该局限在某个知识点上,而应该根据学生特

点,拓宽数学后续活动,注意知识之间联系,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数学组别之间竞赛,让学生上台谈感受,做数学模型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要对创新给予评价,总结和反馈

教师要对学生创新课业作出正确评价,要加大创造性成分的权重,对具有创新特点的作业要给予鼓励。教师还应对其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要为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要在学生作业上附以简评,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教室展出。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参考文献:

[1]肖利民.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2).

第4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

一.巧用情境,放飞想象。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较依赖课本,创新意识淡薄,所以,有时候巧妙地应用电教媒体,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时,开头与结尾应用的渐强和渐弱,师让学生闭目聆听乐曲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让学生说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可好多同学只会说乐曲中应用了渐强和渐弱的手法,不会想象出现怎样的画面,这时候打开制作好的课件,只播放开头的画面,同学们看了就很好理解了,是小骑兵在美丽的大草原由远处跑到了近处,远处声音弱近处声音强,所以更能感受到渐强的巧妙应用,接直老师只播放结尾的音乐,让同学们感受乐曲想象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自己脑海里出现的画面,都说的特别好,同学们都在听听、看看、想想中发挥了艺术想象、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在教学中,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我在教学中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来指导学生的“学”,我们只有放下教师自己认为的那种所谓的神圣的地位,才能与学生的距离更近,才能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我不满足于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即兴创新性学习,我教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要再教,最终使学生做到无师自通,教,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

三.提倡学生大胆想象、质疑、解疑。

第5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

>> 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思维能力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思维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试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浅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方法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方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能力更是人类智力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现有的历史教学条件下,应从挖掘思维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着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历史教学提高思维能力方法“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14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印象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程。”76 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能力之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在从事历史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挖掘思维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正常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和阵地。因此深钻教材、了解学生、优化教法是直接关系到上课效果。所以挖掘教科书中含有的本质和精华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挖掘书本内在的因果关系和历史规律,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把学生带入深层思维的前提。

例如:必修一(2007人教版)《太平天国运动》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太平天国不发生内讧,太平天国运动会失败吗?会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吗?这个问题涉及历史事件本质属性,所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学生从封建势力的强大、帝国主义的镇压、特别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而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二、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要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必须首先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动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内驱力组成,即认识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118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需要创造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潜在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成为学习活动中积极的因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要学生经历一番思考,而又力所能及的问题。难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会非会”的东西,学生才会迫切的想掌握它。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熟悉教学内容,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有一定差距。这样才能很好的创造问题情境,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完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把课后的学习延伸“为什么在当时两个相隔万里,彼此隔绝文明中的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对女子轻视的看法如此接近?这个问题因为牵涉唯物史观,事物存在决定意识,学生很难理解。它与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我把该问题分解成这几个问题:1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处在什么社会?2原始氏族社会先后经历哪几个阶段?3母系氏族社会为什么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4在奴隶社会在生产方面男人或女人,谁占据主导地位?这样很好激发了学生思维兴趣,从而圆满的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人类已经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创造思维,而社会的未来发展也更离不开创造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人才培养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征。145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从以下来着手。

(一)在历史教学中传授学生创造学习方法

根据一些实验学校的经验,我们一般从三方面着手:1、是在历史教学中的纵向联系。引导学生把前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学习必修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将它与前三课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我国的中央集权是怎样发展、怎样一步一步强化的。2、是中外历史联系起来,从而加强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例如:当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时联系当时我国正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时。这样也为后来讲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被压迫作铺垫。3、是课内外联系。课内知识理论性、系统性强,要和我们课外的实际结合才可以很好的把握。例如:在讲授经济全球化时与实际结合就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这样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第6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

关键词:会计;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著名政治家俞可平教授认为,所谓创新即抛弃墨守成规的观念和方法,将新的思想和方法付诸实践中,创造出新奇、不同于现实存在的事物的新东西,从而改善事物的现状[1]。一个不经创新改造的事物随着社会的进步终会被淘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则很难屹立于世界先进的国家之林。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会计技术也要适应世界的要求走向国际化,然而如何使会计与国际接轨?如何提高会计技术?这些都是会计行业中所要面临的迫切的问题,这就要求会计专业人才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要求教师在会计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变化。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经济逐渐面向国际快速发展,也促使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2]。然而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则应充分考虑到自身应如何发展,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无论是企业中的人事管理还是财务管理等方面都具备创新精神。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国家具有了创新精神才能学会如何创新思维、如何进行创新实践以及如何利用创新技术等解决生活实际中的困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拥有创新人才的多少以及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了一个民族发展程度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育目标的要求。1983年邓小平在教育方面提出了“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而捋清了教育的路线以及目标,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创新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我国教育的方针必须重点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3]。相关研究证明,传统的教育体制显然已经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有碍于建设富强、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应改变原先的继承为主、传授知识为主以及标准化训练为主的教育方式,应着重强调教育职能向创新为主、开发创造力为主和培养多样化的个性为主的转变。

二、会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1)通过对学生好奇心的利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众所周知,大部分科学家的创作发明都源自于其自身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新事物得以创造发明的关键性因素,是创造型人才主要特征之一。然而,对于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是他们的天性,有好奇心才有对新知识不断追求的欲望,才有与众不同、独特、新颖的思维方式,才会有独特新奇的创造发明。由此可知,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难能可贵的好奇心正是学生得以激发创新精神的主要条件之一。在会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依据教材的内容创设新颖生动的情境,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从而突出教材的重点,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触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当教师讲授到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等知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调查并选择假如自己创业时有关于资金筹备的途径等[4]。

(2)诱导设疑,激发创新思维。基础会计与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职业性较强,学生工作时应按照会计制度的“钢性”原理而进行操作,然而现实具有较为复杂多变的特性,因此有时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少向教师提出有关于课程内容的疑虑和观点等,束缚了自身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内心的想法和对相关课程内容的质疑,使学生有施展天赋和才能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师讲“借贷记账法”时,应先要求学生预先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记下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待进行课文教学时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则耐心引导学生,使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创设各类会计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会计实践活动。会计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5]。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校外社会调查、实地调查,举办智力竞赛、技能竞赛、专题讲座等,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自主能力等得到自由发挥。教师还可分阶段、分课程地组织学生进行仿真模拟实践,把学生所学过的散乱、复杂的会计知识系统化、生活化,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并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自主地、科学地解决实践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自主的能力。此外,学生还应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参加校外会计协会的实践活动,到工厂或者其他单位亲身感受其会计工作的环境、氛围,且亲身进行难度适中的会计工作,感受会计职业的重要性及其乐趣,从而全方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通过使学生参与各类会计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巩固学生会计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以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为主,黑板教学为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黑板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以及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黑板教学逐渐被多媒体教学所替代,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环境使学生适应各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并在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下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在讲到“会计账簿以及会计凭证”时,如果教师手边没有真实存在的账簿以及凭证,教师可借助互联网进行搜索、搜集资料,利用多媒体屏幕影像等显示所要讲述的内容,丰富学生视听感知,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课程内容变得更为直观易懂,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7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

2.数学教师的角色与新课程 杨发武

3.也谈中学班主任工作 李国江

4.中职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浅析 张丽

5.浅谈高中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 王为民

6.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路 何主琴

7.学习《新课程下的评价观与评价策略》心得体会 张海芳

8.明确课程理念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刘显慧

9.浅谈小学语文课的走向 王志峰

10.如何有效地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李小想

11.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陈晓红

12.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的新领域 李利

13.浅谈小学美术作品欣赏教学 陈建华

14.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蒋廷禄

15.谈谈基础会计与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高长虹

16.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程梅

17.上好物理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于芳菊

18.求解滑动摩擦力问题的几个误区分析 尹军

19.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赵小花

20.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马占菊

21.问题情境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 巴图

22.如何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郭君勉

23.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 侯挂民

24.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活"起来 许淑英

25.让你的课堂生动起来 张建玲

26.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之我见 贾芳敏

27.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庞月妙

28.篮球运球中的趣味教学法 马振琪

29.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蔺金峰

30.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刘金奎

31.美术教学方法新探 王蕾,徐宗亮,王焕芹

32.批改、评讲作文宜用"评优法" 崔海玉

33.巧设物理问题创建高效课堂——问题教学法与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孙宝洋

34.试谈如何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张家军

35.浅谈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依据和原则 冯彩英

36.强化政治课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赵晓慧

37.浅谈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高建彬

38.浅谈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郭红娟

39.浅谈体验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 梅丽婷

40.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 黄生其

41.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之我见 张美琴

42.特殊问题情境用特殊化的方法去解决 仇明和

43.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丁铁钢

44.小学生语文课堂评价方法案例 石生惠

45.妙用整体法解题 于三江

46.浅析如何培养学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张士梅

47.批改数学作业时评语的巧妙使用 曹俊

48.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阅读 李俊英

49.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探微 王春林

50.如何客观评价语文教材中的历史人物 宇晓慧

51.英语词典的使用与英语学习 刘红粉

52.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吴银邦

53.谈谈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育 王海彦

54.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邢红梅

55.体育游戏的特点、作用及注意事项 高仕兵

56.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 郭瑞雪

57.激情引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刘玉军

58.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 王翠平

59.网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刘涛

1.小学校长管理策略的研究 王学志

2.做个细心的班主任 杨林平

3.面对新课程,教师怎样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陶庆章

4.安全是班级管理的保障 刘瑞涛

5.走向自然,学习知识,培养兴趣 李建邦

6.给孩子终身的财富——让好的行为习惯陪伴孩子 瞿春芳

7.优化课堂教学从导入开始 贺晓琼

8.减轻初中数学课业负担之我见 韦永健

9.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杠杆 郭树全

10.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王盼想

1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刘采月

12.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小主人 林春英

1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卢艳芳

14.探析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张红玲

15.新课程教学实践留给我的思索 齐玉彩

16.享受美的乐趣体验美的魅力——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美 孙宝洋

17.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潘翠霞

18.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 徐慧

19.浅谈中学生阅读与语文教学人文性 羲雪莉

20.怎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于振涛

21.也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搞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段丽蕊

22.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 李青

2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刘娟

24.浅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丁光东

25.让你的文思飞扬 崔爱杰

26.立足农村资源激发创作灵感 陈建校

27.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袁美富

28.决胜二"摩"——浅谈高中学生如何学好摩擦力 胡志梅

29.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邱庆辉

30.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几点做法 高文波

31.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孙海忠

3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刘建中

33.新课标新视角 张建玲

3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徐伟元

35.中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思索 付琼

36.细"筛""芙蓉"出——谈现代文阅读"归纳,概括" 蒋廷禄

37.语文教学中要强化对语言文字功夫的锤炼 王素平

38.《识字4》教学设计 宋海莲

39.如何让期末复习更有效 刘爱娣

40.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梁清洁

41.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徐宗亮,王焕芹,王蕾

42.浅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认识 刘红梅

43.化学解题中"活用"审题 张家军

44.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韩萍

45.关于《陋室铭》的主题思想 杨润瑞

46.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任秀萍

47.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李敏

48.作文教学之我见 王吉星

49.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的注意规律 陈正香

50.浅议备课的要素结构 马永祥

51.放飞学生个性激活语文教学 高春艳

52.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刘静

53.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郭建华

54.浅谈小学英语趣味性课堂教学 顾邵晶

5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 董有青

56.多媒体在说明文教学中的应用 吴秀珍

57.多媒体辅助下创造性课堂的有效生成 张士梅

58.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苏振娥

59.小学生节奏训练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刘桂巍

第8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

创造就是应用创新思维,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分析,最后组合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这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此,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是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偏重于传授学科中固有的知识,而对这些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往往形成从不过问或无力过问的习惯,所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利用化学的发展、发明,科学家的事迹和有关资料的介绍,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有全面地、深刻地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激励他们树立为国家和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利用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 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切实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掌握科学方法。

3. 加强对学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由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概念、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和阅读的能力等等。

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才可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产生创新欲望。启发式教学就是创设各种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创造过程。如在进行“H2S的还原性”的教学时,可以开门见山地提问:“浓H2SO4为什么不能干燥酸性物质H2S?H2S和浓H2SO4发生的是什么类型的反应?H2S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学生总以为酸性气体可以用酸性干燥剂来干燥且酸与酸是不起反应的,在这种设问下,一下子就会把学生探求的热情激发起来。

三、精心设置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忽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重要性,只是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优化课堂教学,变演示实验为探索实验、创新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地参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如在《钠的性质》一节中,可采用边讲边演示的方法,通过做钠和水反应的实验,让学生看到实验产生奇妙的现象,立即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然后因势利导,提出如下问题:“金属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且熔成闪亮的小球?小球为何会在水面上不停地游动并发出咝咝声响?水溶液为何变红?”由于学生急于弄懂各种现象的原因,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学生的思维,最后总结出: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备和存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又如在原电池原理一节中,可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第一步,将连有小灯泡的Cu片和Zn片与一节电池相连。第二步,将电池用一个西红柿代替,把Cu片和Zn片分别插入西红柿中。当完成第一步时,学生看到灯泡发亮觉得在预料之中,但当完成第二步后,学生们一定会惊讶西红柿竟然可以代替原电池使灯泡发亮?浓厚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高涨起来。实验创新训练了学生灵活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同时又促进了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进行创新,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

第9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

论文关键词: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思维,观察实验,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今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尤为迫切。作为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自然科学之一——化学,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观察就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那么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呢?

观察态度要端正。“态度决定一切!”观察时要认真细心,不能走马观花,否则容易丧失新发现的良机。教给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教学时,教给学生观察的程序,让学生全面系统并且主次分明地观察思考,提高观察效率,激发创新灵感。课堂教学注重实验观察。每次演示实验,都要尽力做到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精炼,以此让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培养观察力。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不先讲氧气的鉴别方法,先做一个实验:用一个带有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这样兴趣盎然的观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这样,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才有可能随时有新的发现。

二、培养实验能力,夯实创新基础

化学实验是一项动手、动脑的创造性活动,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初中阶段,首先要注重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上探索性实验不多,在教学中也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可以按照“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顺序去进行,激发学生探索化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例如:在卤族元素的性质实验时,同学发现在用淀粉化钾试纸检验氯水时,会在试纸中央出现白色,许多同学认为是氯水的漂白作用造成的。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可以把生成的I氧化成IO,故不出现蓝色。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将新制氯水逐滴滴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观察到先变蓝再褪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结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培养思维能力,抓住创新本质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释疑解难、乐于析疑拓展,教育学生要会学习,会探索、会创新,并不断去探究、发现和发展,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进行探索,揭示矛盾;重视研讨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善于找出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不盲目地迷信书本和前人,敢于善于设想,发表创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阐述观点、不盲从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初中化学《空气》一节中,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提问学生:(1)要保证此实验的成功对实验装置应作何要求?(2)用什么物质燃烧,药品用量上应作何要求?(3)实验的燃烧药品改用木炭为什么不可以?若要用木炭实验应当怎样改进?(4)如果实验室内没有适用的玻璃钟罩,还可以改用怎样的实验装置来完成?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做,就能开拓思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培养他们探索问题的意识,就能促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增知识,学得生动活泼;就能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和创新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课外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有益的。因此,我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验条件,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成立了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班,利用每周四下午的第八节活动课开设了化学实验课外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