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精选(九篇)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第1篇: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花生;病虫害;优良品种;种植技术;产量和质量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21

引言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再加上种植经验总结,花生产量和质量逐年增加。这对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他们的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花生种植能为人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不能忽视的是,花生在生长期间容易受病虫害侵扰,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本文结合花生种植基本情况,就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提出相应对策,希望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启示。

1 新时期花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花生种植过程中,由于受到品种、土壤、水分、种植技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导致病虫害发生,其类型多种多样,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1.1 类型

花生病虫害的类型多种多样,目前已发现的有100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不仅降低产量,还影响花生质量。花生常见的病害为根腐病、叶斑病、茎腐病、青枯病、烂果病、花生锈病等,花生虫害主要有金龟子、食叶虫等。

1.2 成因

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主要有气候条件、周围农作物的影响、土壤条件、人为因素等。例如,雨量过重,干旱,温度过高,周围农作物病害对花生的侵扰,或者在病虫害初期,种植人员未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都会引起病x害的发生。

2 新时期花生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病虫害防治是花生种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种植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其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确保花生更好生长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能为花生的生长创造条件。通常来说,如果花生的生长期间发生病虫害,往往会使叶子的颜色变黄,难以正常成长。而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能为花生有效生长创造便利。

2.2 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

通常来说,病虫害的发生,会使花生的产量下降50%~70%。而通过采取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将产量稳定在原产量的80%~95%。并且还可以杀死田间的病虫害,为花生的播种、生长、采收创造条件。不仅能保证花生的产量,还能提高花生种植的质量。

3 新时期花生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为弥补实际工作的不足,提高花生病虫害防治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防治措施。

3.1 培育优良品种

培养优良品种不仅能激发人们种植花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花生抵抗病虫害能力,使其更为有效发挥作用。要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花生品种,为花生种植创造条件。要注重高产优质品种应用,以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为目标,利用多种杂交技术,有效培养优良品种。

3.2 落实病虫害防治措施

常用物理防治和药物防治2种方法,还可以引入生物防治方法,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链,寻找虫害天敌,提高防治效果。要重视花生保护工作,避免新虫害进入。物理防治中可以对灯光诱捕方法进行优化,设置多个灯源,从而有效吸引虫类,再进行集中捕杀。药物防治方法应用时,需要考虑食品安全,不得使用违禁药物,并规范用药,合理安排药物使用时间,提高规范化水平。

3.3 提高花生种植技术水平

注重现代化农业机具的应用,提高种植技术水平,确保产量和质量,有效防治病虫害侵扰。现代农具能将种植、施肥、田间管理技术等融为一体,对防治病虫害,提高花生种植产量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种植人员应该加强学习,有效掌握现代种植技术,遵循技术规范流程和操作要求,把握每个要点。并落实植保技术,实现花生种植的科学管理,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3.4 建立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以提高花生质量和安全标准为目标,建立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从而更好约束和规范花生种植活动,确保花生种植安全。采用花生种植保护技术,构建区域性的技术规程,扩大病虫害防控面积,防治病虫害侵扰。建立规范、有效的防范机制,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危害,确保花生产量和质量。

4 结束语

整个花生种植期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本文介绍了病虫害防治措施,能为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指导。此外,还要加强花生种植全过程管理,善于总结经验,提前采取措施防治病害。进而为花生的生长创造便利,促进花生产量和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方秋瑾.花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7):186-187.

第2篇: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森林 病虫害防治工作

前言:近些年来我国林业病虫害入侵十分严重,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大有扩张之势,严重危害了我国生态平衡和国家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维持我国森林生态平衡早已成为我国林业部分的首要工作。以下笔者就我国目前所面临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做粗浅的分析,提出森林病虫的防治原则与防治对策,以此进一步有效的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1.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目前我国在森林病虫的防治工作上有很多种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在森林病虫还的防治工作中,如果单一的使用一种防治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不能达到切实有效的从根本防治的目的,还会引起一些相关联的不良生物放映。因此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目前全球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作做出相关的建议和定义,既对森林病虫害选取一种防治方案时,应该森林病虫害的整体角度出发,既要考虑到如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又要尽量避免治理方法所带来的副作用,做到生态的有机协调发展,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因此,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中,要将病虫害的治理作为一个系统的控制工程,从自然的生态学观点出发,立足于整个森林生产、栽培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有效的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是自然防治与人工防治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主管意识上提高人们对生态平衡的保护意思,大力推行加强自然生态防御能力。

2.对森林病虫害施行综合治理的战略角度

2.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对森林病虫害施行综合治理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森林、病虫、天敌三者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当他们处于同一生活环境中时,他们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重要生态链关系,构成了一个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的生态系统。因此,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其实际就是对植物进行养护、管理有针对性的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的过程,为植物以及病虫害天敌,创造一个可生活环境,从而降低活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滋生。

2.2 从安全角度出发,对森林病虫害实施综合治理

针对森林生态链此消彼长、相互依存的运动规律,针对不同情况的病虫害应该采用不同的手段。在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阶段主要从生态安全角度出发,考虑生态系统的灵活性与协调性,使用病虫天敌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制剂喷洒等有效手段和方法,相互辅佐,以此达到最大的防治效果,既控制了病虫危害,有保护了人和植物的安全。

2.3 从保护环境角度出发,对森林病虫害实施综合治理

保护环境既是促进生态协调、稳定、平衡发展。因此,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高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自然控制,配合使用化学生态制剂,保证森林、病虫、天敌三者自然关系的前提下,科学的使用各种控制手段,以此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加强森林自控能力。

3.对森林病虫害施行综合治理的战略措施

做好城市森林种植规划策略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应该做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在城市森林植物栽植中,不仅要考虑到城市绿化、美化,还应该注意解决长远的病虫害治理工作。特别是针对本地区频发出现的病虫害种类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植物栽植过程中减少其喜食的植物,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害能力强、耐性强的植物,以此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严格控制外来病虫害的入侵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与国外贸易日益频繁,以至于带来许多外来病虫害生物入侵我国林业。而这些外来病虫害由于缺乏有效的天敌,生长繁殖迅猛,给我国林业资源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尤其是在我国天津、辽宁、河北等地方出现的美国白蛾事件,对我区林业造成了毁灭性的威胁。因此,对外来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我国各有关部门,如海关、森检、商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同时,我国林业相关部门也应该坚持有计划的定期疫情普法,开展专项外来病虫害调查工作,做到及时上报送检,以此降低病虫害的大面积滋生。

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

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是有效治理、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因此,往往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其危机程度与植物的生长势头有很大的联系。在植物生长势头差时,及时进行施肥、松土、锄草、浇水等养护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植物的生长趋势。同时,解决植物季节变换,进行秋冬季修剪,出去染病纸条,不仅可以给植物以充足的养分,增强森林植物的通风、透光,强化森林植物的生长趋势,还能够有效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以此自然调节手段,做到森林病虫防治工作,保护生态平衡。3.4 保护天敌合理使用化学制剂

在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中,合理的引进病虫害天敌并为病虫害天敌营造有利的生存空间,与使用农药制剂相比,具有环境污染小,控制效果持久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对森林病虫害实施综合治理是,应该尽量从生态链相互控制、相互制约的角度保护病虫害天敌,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维护我国森林生态平衡,保证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环节,早已成为我国相关林业部门的首要工作之一。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发展迅速,森林病虫害日益频发,严重遏制了我国林业建设。加强我国森林病虫害治理工作,提高病虫害方式手段,切实有效的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重要性;任务;种类;防治技术

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任务

1.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病虫害,影响植物的美观与实用价值,还会威胁植物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危及到其他物种的生存安全。比如松材萎蔫线材病自1982年在我国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以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到安徽、广东、浙江等省局部地区并流行成灾,导致大量松树枯死,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且有继续扩展蔓延之势。

1.2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任务

目前,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任务是,充分认识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熟悉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原因及诊治,充分发挥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把其运用到防治工作中,大力推广防治措施,提升防治水平。同时加强研究目前发生规律尚不清楚的病虫,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及时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园林植物生长健壮、优质、高产。

2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

2.1按园林植物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划分

园林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病虫害的种类也不同,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苗期病虫害,一类是成年期病虫害。前者主要表现为立枯病、根癌病、猝倒病;引发此病的虫类主要有各种鸟类、兔、鼠等。后者主要表现为白粉病、锈病、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灰霉病类、花卉藻斑病、叶畸形类、花木煤污病、腐烂病、溃疡病类、枯萎病类、丛枝病类;刺蛾类、蓑蛾类、夜蛾类、舟蛾类、毒蛾类、螟蛾类、尺蛾类、枯叶蛾类、斑蛾类;蚧壳虫类、蚜虫类、粉虱类、叶蝉类、螨类;天牛类、小蠹虫类、木蠹蛾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2.2按园林植物病虫害危害的部位划分

依据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部位还可以划分为:叶、花、果病虫害、茎病虫害、根病虫害。叶、花、果的病虫害疾病主要有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灰霉病类、花卉藻斑病、叶畸形类、花木煤污病、腐烂病、溃疡病类、枯萎病类、丛枝病类;刺蛾类、蓑蛾类、夜蛾类、舟蛾类、毒蛾类、螟蛾类、尺蛾类、枯叶蛾类、斑蛾类;蚧壳虫类、蚜虫类、粉虱类、叶蝉类、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园林植物茎杆病虫害主要有天牛类、小蠹虫类、木蠹蛾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园林植物根部病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鼠、兔等。

3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3.1园林植物检疫

3.1.1科学划分病虫害植物。根据相关规定,一切能够引发局部病虫害危险的植物都应该视为病虫害植物。

3.1.2疫区的划分范围。通常情况下,一个已经发生疫病的地区就应该划分为疫区。需隔离、消灭疫区内的病虫害,防止其外出传染其他健康植物。

3.1.3控制病虫害的对外传播。早在1996年,我国林业部门就已经更新了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处理方法,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消毒、隔离、消灭病虫害。

3.2园林技术

首先是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物种。不同的园林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不同。物种的合理选取可从根本上预防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也是既简单又经济的一种方法。其次是创建无病虫杂草种苗基地。不少病虫杂草是依靠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传播侵染的。因此,建立无病虫杂草留种区或留种田,是杜绝种苗传播病虫杂草的重要措施。三是合理选择园林树种和密度。依据当地土壤、施肥水平、水利条件、管理耕作方式等条件确定合适的树种和适当的密度。四是采用混交园林,避免单一树种。五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防治效果。适时播种、适时中耕、清除杂草,合理施肥灌水。

3.3生物防治

还可引入有益于防治园林病虫害的生物,比如病虫害的天敌昆虫、一些微生物等来防治病虫害。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危害人和动植物的安全,并且经济环保。操作起来较为简单,可以直接引入或人工培育。一是利用天敌防治;二是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三是利用其他有益动物防治;四是利用昆虫激素防治。

3.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运用化学制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也叫植物化学保护。这种方法最明显的优势是简单、适应性强、效率高。当然还存在一定的劣势:首先农药本身的毒性较大,且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其次是易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造成某些害虫更加猖獗危害。三是反复使用1种农药防治某种病虫害易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

第4篇: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97

睢宁县现有杨树面积5.33多万hm2,而害虫发生面积每年都有几万亩,重点发生年份发生面积在0.667多万hm2,但由于杨树的病虫害的种类较多,溃疡病、锈病,美国白蛾等杨树食叶害虫等多种病虫害影响着杨树生长,搞好杨树病虫害的防治,对全县生态保护、提高杨树木材的品质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主要病虫害发生及特点

1.1 杨树溃疡病

杨树的溃疡病多由真菌引起,在每年的5月下旬―6月为高峰期。在杨树溃疡病初期时,在杨树的树干皮孔附近会流出水泡,水泡破裂后皮层会因腐烂死亡,溃疡病多发生在树干的中下部,严重情况下会蔓延至杨树主干上部及枝条附近。溃疡病容易导致杨树失水严重,树势减弱。幼树受溃疡病的影响较大,健壮的杨树树干上若有发病的病斑,经过几年也会愈合。

1.2 杨树黑斑病

杨树的黑斑病主要发病在杨树的叶部,如叶片的内稍。黑斑病发生时杨树叶的正面会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整个树叶都是黑色的。而且,黑斑病的发生与季节关系密切,雨水较多黑斑病的发病率较高,雨水较少发病率有所降低。而且,幼苗、幼树感染黑斑病的概率更大。

1.3 美国白蛾

2010年入侵江苏苏北,成为苏北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杨树食叶害虫。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该虫在苏北1a发生3代。每年4月上中旬―5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和产卵期,危害期为5月下旬―10月上中旬,成虫趋光性较强。1~4龄幼虫多结网为害,5龄后开始暴食,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农林生产和景观效果,6龄幼虫开始成群转移,此时最容易造成群众居住环境的破坏,并引发公共事件。

1.4 杨小舟蛾

苏北杨树主要食叶害虫。幼虫群集暴食,常在短期内将成片的杨树树叶吃光。每年发生5~6代,危害期为5月上旬―9月下旬, 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的第3~4代幼虫危害最盛。以蛹越冬,来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第1代幼虫开始出现,以后6―9月每月1代,林间从第3代开始出现世代交替。

2 防治技术探析

杨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要突出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强调提高防治技术的“安全、经济、有效”水平;要从生产的全局和总体出发,即从生态系统出发,强调营林技术措施;合理使用各种防治手段,做到互相协调,互为补充,互不排斥。强调减少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避免污染环境。成功造林,选择抗病虫的杨树品种至关重要,加强造林用苗检疫,进行科学的栽植,对营造林进行抚育管理等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都需要科W的理论指导和规范的操作。在防治工作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在种苗前期科学育苗,造林之后加强抚育管理等。

2.1 优化栽植模式,推行健身栽培

采取树种混交和栽植密度上有所区别。除适地适树外,可以通过对改变营造林的种植结构等来防治虫害。例如要防止杨树与桑树混合种植,以免杨树发生桑天牛虫害。另外,可以通过人为采伐病虫害严重的树木,及时进行除虫处理以保证杨树的健康成长。在土壤贫瘠的地块,可适当降低栽植密度,土壤肥沃水资源较好则提高栽植密度。

2.2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多种方法除治

建立科学合理的智能化预警系统,对杨树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并对病虫害监测数据进行细致分析,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防控水平。提倡进行多种防治方法进行科学防控。化学防治,人工喷药、飞机喷药、树干涂刷药环等方法;物理除治,采取人工捕捉、剪除网幕、扎草诱蛹,逐步扩大杀虫灯和性信息素的使用范围和面积;生物防控。释放周氏啮小蜂等生物天敌,重点控制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杨树食叶害虫的种群数量。加强营林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杨树防治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和防治水平。

2.3 建立有效监管制度,落实防控措施

在营造林建设过程中,制定详细的检查考核制度,对杨树病虫害防范措施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加强防护;加强杨树营造林病虫害防控的宣传工作,通过示范、实验等方式给工作者提供科学实用的技术支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在管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以促进防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5篇: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营林技术;植物多样性;植物保护

森林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是植物的良好生存场所和能量基地。森林植物多样性对人类环境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长,使森林的生存条件日益恶化,加之外来生物的入侵和气候失常,全球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森林多样性逐渐消失。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植物多样性如果消失将会对人类带来严重危害。可见,研究出有效的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营林技术势在必行。

1 植物多样性概述

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营林技术,指的是在营林技术以及传统的林业技术等项目的基础之上,充分的结合植物多样性研究的科学现状和现有的技术基础,以及技术和理论的结合,并且通过相关科学化手段的应用,促进植物的多样性发展,以人为的方式控制植物的生长,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当前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了林业工作之中的重点环节,而在实践操作之中营林技术是最为核心的手段之一,可以全面的实现林业生产以及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协调及共同发展,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建设。在相关工作当中还需要加强指导意义的分析,明确构建起植物生态群落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且营造混交林木,促进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营林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植物病虫害是指对植物健康成长和发育产生影响,给林业带来严重灾害的虫害或者病害。这些植物病害或者虫害会损伤林业树种的品质,对森林的多样性带来极大的危害性。要使植物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必须采取积极合理的营林技术和管理。

2.1 首先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主动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植物多样性被破坏。林业部门及营林工作者,必须树立“健康森林”的全新营林价值理念,把预防病虫害作为重点工作开展,改变传统营林工作的重视对病虫害的清除和治理;传统病虫害治理工作关注治标,应该更加注重标本兼治;传统反制手段主要是化学方法,应该引进生物防治方法,才有利于森林物种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病虫害防治应该在科学的防治思想指导下,将合理、先进的营林技术积极推广。

2.2 做好植物的检疫与监控工作,力争尽早发现病虫害的苗头,避免发生灾害后再治理,尽量降低防治成本。我国的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对发生植物疫情的林区及时封锁,避免疫情扩散。此外,要加强对幼苗和其它繁殖植物运调过程的监管,真正将病虫害概率降到最低。

3 营造混交林,构建良好的植物生态群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营林技术相关手段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之中的应用,可以明确保护植物多样性的工作之中相关技术的重要性和基本的意义。而为了更好的营造混交林,还应当构建起科学化的、和谐的植物生态群,在当前保护植物多样性的工作之中,不仅仅需要合理的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为了充分保障植物的多样性,不仅要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还要从平衡植物结构的角度出发,营造混交林,构建良好的植物生态群,促进各种植物的良性生产和更替。

3.1 林业产区要提倡多树种科学配置,比如喜阴植物与喜阳植物混合种植,使林业结构趋于合理和稳定,从而促进植物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2 对人工造林进行必要混交,因为混交林内的枯枝落叶层能够形成比较容易分解的腐殖层,可以使林区土壤变得肥沃,易于植物生长,保护植物多样性。同时混交人工造林,可以使得部分害虫由于失去了树木寄托而无法作祟,从而能够形成良好的森林环境。

3.3 还要注意苗圃建设,幼苗虽小,但是也可能潜藏一定的病原体和害虫,所以在育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这样才能保障出苗率,还要定期施肥、除草和抚育,以保障植物成活率。

4 坚种良种壮苗,克服条件不佳的弊端

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比如酸雨、雾霾、化学污染等,导致森林的土壤条件大不如前,林业生产人员普遍反映种树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土地贫瘠、水土流失等问题更显严重。为了保护植物多样性,就必须坚种良种壮苗,克服条件不佳的弊端。

4.1 合理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不同树种所需要的生长环境不一样,它们的抗病虫害能力也不尽相同,将这些树种合理搭配起来种植,可以实现强势带动弱势,处于一个平衡的生长系统中。

4.2 由于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间具备不一样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林业生产工作者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物种,采取各种选育措施。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少量引入外来树种。在混交树种方面,可以采取针叶与针叶、针叶与阔叶、灌木与灌木、乔木与灌木的混交方式,保证植物的多样性。

4.3 为了保障良种壮苗的充分生长,林区生产者还要定期对其施肥、抚育,在其周围安装监控摄像头,通过电脑及时了解这些壮苗的生长、发育情况,促使其显示出卓越的生命力。

5 实施封山育林,保障植物持续生长

封山育林“是保护和塑造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有助于尽可能地减少人类和牲畜对植被的破坏;能够使植物的持续生长得到有效的促进,此外这一手段还有助于逐步变单纯林为混交林。将过去稀疏的森林变成浓密的森林,从而使得多样性的森林体系逐渐形成。

5.1 采取封禁的手段。进行封闭式造林,尤其是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尽可能地阻止一切人为因素,禁止行人上山以杜绝破坏植物现象发生。

5.2 防止家畜的破坏。一般林区周围都会有一些家畜,林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一些围栏的设置来阻挡这些动物的入侵,以防它们在觅食的过程中乱啃植物、践踏植物。

5.3 保护益鸟。一些捕食性昆虫和益鸟生存于森林之中,它们以害虫为食,因此林区要积极采取保护措施来使这些有益生物也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这些森林的朋友是我们保护植物多样性可以借助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保护植物多样性对人类有着重要意义,已经被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如果植物群落失去了多样性,会给人类的空气和绿色生态建设带来破坏。我们林业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支持,营林技术人员应该不断改进技术、汲取先进的管理经验,用科学、合理的营林技术保护植物多样性,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第6篇: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63-1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中,防治方法有很多,但往往需要考虑各种病虫害的特征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一般来讲,病虫害防治方案要坚持“安全、有效、经济、简单”的原则,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对人、畜、天敌、园林植物等无毒副作用,对环境无污染;另一方面,又要达到防治效果最大化,确保投入少、回报高,且简单易行。

通常,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包括植物检疫、园林技术措施、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措施。本文主要研究化学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措施。

1 农药的种类

化学防治是指用农药来防治害虫、病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化学防治措施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效率高等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普遍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有效防治的同时如果使用不慎或不按规定使用,则可能对人、畜、植物产生药害。

在生产中,使用的农药种类繁多,需要对其具有清楚的认识,以确保正确使用。一般来说,按防治对象来讲,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等。按照化学组成来讲,通常分为无机农药、有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常见的无机农药包括砷素剂、氟素剂等,因其部分产品药效低、易残留且对环境影响大而受到限用或禁用;常见的有机农药包括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等,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杀虫剂。而微生物农药往往具有专门的杀灭效果而广泛用于某些病虫害的防治,如白僵菌、青虫菌、BT乳剂、杀蚜素等。

而从农药的生产方式来讲,从使用方便的角度一般会将农药加工成不同的剂型,一般为粉剂、可湿性粉剂、浮油、颗粒剂和烟剂等。每种不同剂型的农药都需要不同的使用方法,在防治时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粉剂一般不溶于水,所以通常用于喷粉、撒粉、拌种或用来制成毒饵。需要注意的是,粉剂不能用来喷雾,否则易产生药害。可湿性粉剂通常在用水稀释后作喷雾用。乳油如敌敌畏乳油、甲胺磷乳油等通常需要经过加水稀释后进行喷雾。使用乳油防治害虫的效果一般比其他剂型好,触杀效果高,残效期长。颗粒剂主要用于土壤处理,具有药效长的优点。烟剂可以燃烧,使原药受热在空气中结成飘浮状的微粒,适用于防治高大林木的害虫或温室中害虫。

2 农药的使用方法

农药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在生产实践中需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和使用的药剂进行选择。

喷雾是化学防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喷雾是将乳油、水剂、可湿性粉剂,按所需的浓度加水稀释后,用喷雾器进行喷洒。喷雾时要尽量做到喷施均匀、周到,使植物表面充分湿润,但基本不滴水。喷雾时要顺风或垂直于风向操作,严禁逆风喷雾,以免引起人员中毒。拌种是种植前进行的防治措施,即将农药、细土和种子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的用药方法,常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毒饵是将农药与饵料混合在一起的用药方法,常用来诱杀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熏蒸通常用于保护地种植这样的密闭空间,可以有效杀灭害虫和防治病害,通常也用于仓库杀虫。

此外,还有防治园林树木体内害虫如天牛等的注射法、地下根施农药、喷粉、毒笔、毒绳、毒签等方法。

3 化学防治的注意事项

由于农药使用不当会造成对园林植物的毒害作用也就是药害,加之许多园林植物比较娇嫩,如幼苗、花卉等极易产生药害,所以,用药时必须科学、合理施用,以确保生产安全。

一是要避免产生药害。药害的产生通常是由于使用农药的剂量过大或药物浓度过高引起的;施药时的天气也是产生药害的因素之一,一般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用药,容易产生药害。此外,园林植物在细苗期、开花期等时期也更容易遭受药害。

要避免药害的产生,必须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书》用药,控制用药浓度,不得任意加大使用浓度,不得随意混合使用农药。同时,在施药时间上应选择在早上露水干后及11点前,或下午3点后用药,避免在中午前后高温或潮湿的恶劣天气下用药,以免产生药害。由于园林生产具有场地的固定性和生产的长期性,所以还要避免长期单一地使用一种农药进行防治,因为这样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而降低药效,应注意在不同的年份或季节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二是正确选择农药。农药的选择应该经过综合的考量,如对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农药的性能等因素进行了解后,进一步选用正确的品种和用药量。还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已经广泛应用,应尽量选择此类药剂。

三是正确混合使用农药。混合使用农药可以同时防治多种病虫害,且可以减少农药喷施的次数,提高农药的使用率,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正确混合使用农药对于一般人员来说是个难题,需要进行学习以掌握科学的使用方法。在生产中,要避免将易产生化学反应的农药混合使用。如酸性农药不能与碱性化学物质混合使用,因为两者会产生分解从而导致农药失效。其次,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农药混合使用,不能将属于同一类型农药中的不同品种混合使用,以免导致交互抗性的产生。

总之,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广大园林生产者应当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以保障园林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英玲,韦春义.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广西林业,2004-01.

[2] 吴国新,姚方,张蕊,杨娟.园林植物生长的生物环境调控.经济研究导刊,2011-05.

第7篇: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

生态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它是指在不损害环境和不影响生态发展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经验,融合生态学等理论知识,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植物保护技术需要进行一定的发展创新,以达到有效防止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提高农业质量,实现传统农业向绿色、无公害、可持续的方向上发展。

作为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条件,植物保护技术运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植物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植物保护手段。在传统的植物保护方式中,为了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害,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手段来杀菌,而化学农药含有有害物质,存在污染,影响农业生产质量,而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创新应用则避免了传统植物保护方式的弊端。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同时技术本身也对生态环境没有过多的负面影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农业成本,提高了农业发展质量,降低了病虫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 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

2.1 “三诱技术”的运用

所谓的“三诱技术”,具体就是指频振式杀虫灯、黄板和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属于一种物理方法,诱杀害虫时主要使用到了光、波、色、味4种方式。该项技术的效果目前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杀虫范围和杀虫量都极大,同时还具有无污染,无毒害等优势,安全性好,有利于降低虫害所带来的威胁,综合效益好,可以在生态农业中推广应用;黄板诱杀技术是一项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害虫趋黄性特点来对趋黄害虫进行诱杀。在传统的叶茎类植物防治中,农药药性大,不符合生态农业理念,而黄板技术的应用则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等优势,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性诱剂是当前植物保护技术中的一项新型绿色防控技术。

2.2 防虫网阻隔技术的运用

防虫网阻隔技术属于物理手段,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防虫网对害虫进行阻隔,防止其进一步危害和繁殖。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22目防虫网即可。通过在生态农业中运用防虫网阻隔技术,其价值意义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可以有效阻隔害虫繁殖,达到植物保护的目的;可以适当调节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对炭疽病、软腐病等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因此综合来看,防虫网阻隔技术的运用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

2.3 其它植物保护新技术的运用

随着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植物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进步,各种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也开始被广泛应用。实际上在实施植物保护过程中,不能单一依靠某一项防治技术,要想提高防治效果,需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多种手段,确保植物保护的效果。

要加强对生态农业和植物保护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农业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具体手段有充分了解,为植物保护工作打好基础。各地可以考虑建立病虫害测报系统和监测点,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植物保护预防工作做好。各地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植物保护工作队,向农民普及介绍相关技术,提供专业服务,打造科学防治体系。

第8篇: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森林  病虫害  综合防治方法   

    0 引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 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 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2 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2.3 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2.4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第9篇: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绿色植保;公共植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江苏盐城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127-02

盐城市是农业大市,土地面积为1.7万km2,全市耕地约77.33万hm2,人口8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6万人。近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33.33万hm2左右,粮食产量连续9年增长,2012年超过66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随着种植制度、气候条件和品种布局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有了很大变化,新的有害生物入侵加快,加强病虫害预警监测,能有效阻截有害生物入侵,科学防控病虫害,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降低农药化学品的投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城乡居民吃上放心农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现代植保体系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化的客观需要,更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加快推进传统植保向现代植保的跨越式发展。

1 树立并强化“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

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指导下,要树立并强化“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以控制病虫危害为前提,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出发,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树立控害、保质的意识,既要控制病虫害危害,又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1]。农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农产品质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在农产品进口方面设置技术壁垒,提高技术门槛,因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影响出口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件屡见不鲜。

2 大力推广植保绿色防控技术

2.1 健全测报队伍,提高测报水平

病虫预报不准就会乱打药、多打药,造成农药累积残留,因此,要建立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病虫测报队伍,加强学习,努力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准确预报,提高病虫防治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2.2 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的科学与否,决定防治水平的高低和化学投入品的多少,因此要制定科学的病虫防治策略,如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采取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烟粉虱的防治采取大棚防扩散保田外,稻飞虱的防治采取治上压下的防治策略等。科学的防治策略可以减轻农作物后期病虫防治的压力,减少农药的用量。

2.3 协调应用各项措施控制病虫害

化学防治在突发性、暴发性病虫控制上功不可没,但化学防治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在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上,要充分协调其他非化防措施的应用。一是大力推广农业措施,压制病虫发生基数。选用优质的抗耐病虫品种,如抗耐条纹叶枯病品种控制条纹叶枯病、转基因棉花抗棉铃虫等咀嚼式口器害虫等在控制病虫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许多农艺措施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水稻、玉米适期播种预防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粗缩病,大棚高温闷棚预防土传病害,大棚无滴膜、暗灌技术减轻大棚病害的发生等,要把农艺措施与病虫控制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充分协调应用物理措施防治病虫。一般是指使用性、光、色来刺激、吸引害虫的“三诱技术”杀虫,控制病害发生,杀死、驱避或隔离害虫,可以不用或少用农药,在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的同时,让农作物避免农药伤害,还能让生态环境避免农药污染,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放心食用没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比如蔬菜和水稻秧田推广防虫网,物理阻隔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农药用量,在山东省蔬菜生产推广的灯诱、、性诱面积很大,黑光灯、高压汞、双波灯诱杀害虫成虫,用黄板、蓝板诱杀烟粉虱、斑潜蝇、蚜虫,用昆虫性诱剂诱杀成虫均有很好效果,可以大力推广应用[2-3]。

2.4 积极推广优先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农作物杀虫除病的理想选择。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极易被日光、植物或各种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来于自然、归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方式。因此,生物农药对自然生态环境来说,安全、无污染,将逐步替代污染严重的化学农药,阻止化学农药对环境、水源、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对农产品及其生态绿色食品的安全意义重大。在使用农药时,首先选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目前,生物农药品种越来越多,有的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Bt、病毒制剂等的防效并不比化学农药差,有的生物农药毒性很低,如壳聚糖、寡聚糖等。其次选用仿生及作用机理独特的农药,如昆虫生长调节剂、新烟碱类杀虫剂、鱼尼丁受体类杀虫剂等,这些品种活性高,对环境污染小,且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目前,许多省市已经采取了对使用纯生物农药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补贴。盐城市在这方面要进一步做工作,加大力度,争取政府出台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政策,提高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的应用比例。

2.5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重视安全间隔期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既能控制病虫害的危害,又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要加强轮换用药,延缓病虫产生抗性。二要推广新型低毒、高效农药,对环境友好,持效性好,推广农药增效助剂,减少农药用量。但是只注意化学农药的效果和使用技术,忽视了每种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这往往是造成农产品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要重视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在安全间隔期内用药。

3 创新植保推广方式

3.1 大力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

近几年,国家和省十分重视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在政策、资金、物资上予以扶持,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展多形式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壮大防治组织的实力,扩大防治组织的服务能力。截至2012年,盐城市登记注册的服务组织达到347个,全市统防统治面积逾33.33万hm2,开展全程病虫防治服务的面积超过3.17万hm2,水稻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0%以上,高产示范片达100%。

3.2 加强植保信息服务

广播、电视、网络、电话已经入村进组到户,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的强大宣传能力,积极开展植保可视化服务,以农民能理解的图文、能学会的方法、能看懂的现场,宣传绿色防控技术,只有让绿色防控技术被广大农民所认识、接受和掌握,才能保证农产品生产的安全[4]。

3.3 积极开展植保专家挂钩和坐诊服务

将植保专家挂钩到农业示范区、生产基地等大范围的种植区,全程负责植保技术指导服务,开展网络专家咨询服务,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解决农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 张政兵,欧高财,王继东,等.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9(9):1163-1165.

[2] 郝伟,任兰花,赵平厚.加强基层植保工作 促进植保可持续发展—郓城县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做好基层植保工作的路子[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3):34-3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