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文化建设建议范文

社区文化建设建议精选(九篇)

社区文化建设建议

第1篇:社区文化建设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城镇社区文化 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目前,搞好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自发、自愿地组织活动的热情很高。随着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广大群众能够从工作、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的娱乐、休闲时间。同时,群众也更加渴望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知识、信息、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自身素质。再者,群众中本身就有很多有天赋,有文艺才能的人,过去由于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这种潜在的才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政府以及文体局、文化馆等管理部门的积极支持和积极倡导。政府一方面在文化建设方面,能够统筹考虑文化活动的硬件建设,如建设文化广场,筹资建设文化馆、图书馆等,同时注重专款专项用于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在以政府出面招商引资等活动时能够利用文化平台,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总体上,政府能够以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支持城镇文化活动的开展,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小城镇文化的发展。

(三)各种媒体多种文艺活动形式的广泛传播。各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等为小城镇社区文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大众媒体,如电视机的普及,使各种优秀的、受群众欢迎的文艺活动形式很快深入人心,并在模仿、推广中得到创新,许多符合群众意愿的活动形式,很快就能得到普及。

(四)比以往较为富裕的条件,为开展各种活动所需的物质手段确定了良好基础。现在即使在社区、街道内搞一项活动,人们也有能力在服装、道具、器具等方面投入资金,将活动搞得更具观赏性、娱乐性。

二、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方兴未艾,但也存在一定困难:

(一)基础建设较为薄弱。就拿杭锦后旗陕坝镇来说,由于城区范围狭小,人口相对集中,可供于文化建设的场地如公园、广场等很少。随着城镇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现在才开始起步兴建文化广场等设施。在文化硬件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就目前而言,群众性文化活动场地仍很紧张。

(二)资金紧张。尽管条件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但资金来源缺乏、筹资渠道少、办法少,有时想搞一些活动,但由于资金缺乏而作罢。

(三)文化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有待于进一步解放。观念必须转变,应由过去等待计划安排工作变为在群众中找市场、找资金,同时专业文艺人才的队伍需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分为两个统一的部分,一是文化基础建设如文化场(馆)的建设,即硬件建设部分;二是文化人才的培养、观念转变等即属于软件建设。只有二者结合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此,我认为搞好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要继续大力支持。首先应将小城镇文化建设纳入整个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的实施;在资金上要舍得投入。从长远观点、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所建的文化广场、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设施,既要符合城市审美、符合城市经济未来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文化特点、符合群众文化活动的便利、科学。在筹集资金上可以采取个人投资、股份合资等多种形式,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其次,政府应积极支持、监督文化部门组织开展多种文化活动,要象抓“菜篮子“工程那样,从细微处着眼,关心指导、积极参与每一次群众文化活动;在文化部门遇到资金等难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发挥协调职能,帮助其解决文化部门的实际情况。

二、充分发挥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能。作为文化管理建设部门如文体局、文化馆等管理部门的人员要首先改变观念,开拓思想、积极进取。坚持“双百”方针,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摈弃一谈文化就是专业文化的狭隘的文化观,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从群众的文化、文艺活动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进行提炼、升华推广。作为文化管理人才,同时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讲文艺、爱文艺、会文艺,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加强对现有文艺人才的培养。吸纳新的文艺骨干加入到专业文艺人才队伍中来,建立一支基本素质好、反映迅速、灵活的主创人员队伍、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或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献给广大人民群众。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文化,即利用多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等办文化,还要积极动员街道、社区的人员共同办文化。如杭锦后旗陕坝镇西城区办事处,在文化馆的指导下,社区文化搞得有声有色,早晨组织晨练,下午有固定的舞厅,经常组织社内区的人员编排文艺节目。在今年建党八十周年文艺汇演中该区的文艺演出活动不仅获得二等奖,还拿到了组织奖。

三、要加快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规划上要有大手笔,要下决心建设、建好小城镇的文化设施。优美、齐全的文化设施,不仅是小城镇迈向中等发达城市的重要标志,而且对小城镇改善投资环境、塑造高素质市民、早日建成文明城市大有裨益。反过来讲,没有好的文化设施、没有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等到资金足够再补课,就会贻害子孙、遗害千秋。在小城镇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还必须立法,否决长官意志个人意志的一时兴起,临时动议的短期行为,应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中、长远发展规划,要有重点、以大手笔的气魄,在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把文化设施建设蓝图描绘的更美。

第2篇:社区文化建设建议范文

近年来,我区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要求,文化阵地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发展不平衡,比较明显的是:街道文化站创建成果滑坡,一些社区文化阵地缺失。

一、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区文化的硬件建设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我区一些居民住宅区在建设时,开发商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造成了只见“店面房”不见“文化室”的“重商轻文”一边倒的现象,居民基本文化权益尚未得到较好的保障。

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国家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网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开发商有义务搞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对公共文化设施缺失的社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督促开发商通过置换等方式腾出“社区文化阵地”,如改“店面房”为“文化室”。

(二)即将实施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以各级人民政府为主导,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3篇:社区文化建设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区文化建设;读者服务;主力军

How to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Commu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FENG Chan-chan

(Library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Shandong 27101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surrounding commu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described the university library use of their advantages for the surrounding communit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services, the measures proposed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to the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noting that the library should be a community college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main force.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Reader service; Main force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生物环境与文化环境的综合体。社区建设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包括文化、教育、经济等,但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根本[1]。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充当着文化智力资源平台的角色。因此,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人才、技术优势,为社区文化建设助一臂之力,并使其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1.1 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有利于降低治安案件的发生,为平安校园建设创造条件。

1.2 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夯实社区文化建设基础。

1.3 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建设。一方面,提高了纸质型文献资源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人均使用图书馆的成本,体现了办馆效益;另一方面,社区读者对知识的渴求能反作用于在校的大学生,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

2 高校周边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及新校区的建设,校园周边的社区及人文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由于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增加,房屋承租人口增多,居民成分复杂、素质良莠不齐;其次,由于高等院校新校区的建设,校园周边建起了不少饭店、招待所、网吧、歌厅等,但公益性的文化教育设施几乎没有,这些网吧、歌厅吸引了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很多年轻人,有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再次,人口聚集、情况复杂导致治安案件频发,又危及到高校自身的安全[2]。

3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

3.1 政策支持

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章(修订)》第21条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收取适当费用。”

3.2 高校图书馆具备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实力

3.2.1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具备的软实力主要指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所在社区的知识信息中心和技术资源宝库。高校图书馆既肩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又肩负着为校园周边社区文化建设服务的任务。高校图书馆蕴藏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藏书系统完整,学科比较齐全,情报含量较高,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密切联系,针对性强,提供的情报准确性、权威性高[3]。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更加便利,它与纸质资源共存互补,使高校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保障能力。

高校图书馆有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拥有一批业务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除了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有过硬的图书情报专业技能、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外语阅读写作能力。馆员可以随时解答读者咨询,辅导读者使用中外文检索系统,对情报的收集、加工、整理等工作有一定的技术能力。

3.2.2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硬实力

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具备的硬实力主要指宽敞明亮的馆舍、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等。

目前,高校图书馆都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开展读者服务。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拥有高容量的信息存储设备、高速反应的服务器等硬件技术和在线咨询平台、无线网络技术、个人终端服务技术等软件技术,设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实现了借阅、查询的自动化管理, 可进行网上的书目检索、预约借书等便民服务; 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高校图书馆占总数的 65%, 拥有联机数据库的占30%,这些都是其他类型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

4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措施

4.1 明确角色、履行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职责

高校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是为教学、科研服务,在做好对内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社会服务的职能。高校图书馆只有明确了自身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才能更好的履行其服务社会的职责。高校图书馆应将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向社区延伸,充分发挥其资源、技术、人才优势,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转变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不断丰富和提升社区文化生活与文化品位,把社区建成书香浓郁、读书蔚然成风的学习型社区。

4.2 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随着机构的撤并、原有专业的调整,部分图书资料闲置下来,它们或许是社区居民所需要的。为了实现图书资源的再利用,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让这些闲置书籍流通起来;开展校地共建活动,向社区图书室捐赠以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经济动物养殖技术、有机食品加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民致富系列丛书和农业科技信息专刊,真正实现信息的共知、共享、共建,为建设现代农业服务。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与周边社区合作,充分利用有限的馆舍空间,为社区居民在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开辟阅览专区,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以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为依据,为社区居民办理阅览证,并收取一定的押金。在“五一、端午、中秋、十一”假期期间,将阅览室向社区读者全面开放,满足社区读者利用休假“充电”的需要。周末,利用VOD视频点播系统集中放映荣获“华表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影视作品,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以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举办社区读书活动月,公布图书借阅排行榜,评选社区读者最喜爱的图书,根据读者借阅量,评选优秀社区读者并颁发证书及纪念品,吸引更多社区读者走进高校图书馆,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4.3 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区域性、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而成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3]。高校图书馆应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为社区居民举办公益性讲座和各种培训,例如以“如何教育引导独生子女”、“下岗后如何再就业”、“家庭如何投资理财”等内容为题安排讲座,争取每次讲座都能让社区读者有所收获。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组织社区读者开展读者沙龙、读书征文、演讲比赛、学讨论、书画摄影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改变居民们的休闲方式,引导他们从物质消费向文化消费过度,使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延伸,形成高校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强大推动力。

高校每年有大量科研成果问世,其中被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到10%。农民致富、增收离不开科技成果的应用,高校图书馆应该成为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的桥梁和纽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与所在学校的相关院系合作举办新技术、新成果会和推介会,开办农业科技专题讲座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班,让急需农业科技知识的农民在第一时间获得实用技术。

4.4 做好导读工作,培养社区读者的信息能力

社区读者要学会利用高校图书馆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和能力,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鉴别、筛选、分析、预测等认知能力和对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认知和利用等应用能力。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巡回宣传、举办信息检索与利用专题讲座即每周一讲、计算机网络应用短期培训班等形式,培养社区读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其信息能力,使社区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里能准确地获取和处理信息,并掌握利用网络终端开展自我服务以及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利用与交流的方式和方法[3]。

5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应该深刻认识自身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校园周边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文化建设助一臂之力,也为学校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两者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刘满闪.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新西部,2008(12):17.

第4篇:社区文化建设建议范文

一、**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基本状况

**区**位处市区中心地段,东至四川南路,南至重庆路,西至西藏路,北至北部湾西路。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23000多人。驻有贵州省驻北海办事处、市广播电视局、广西区海事局、武警北海支队、中国银行北海分行、宝谊商厦、甲天下大酒店等50多个单位。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以及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区**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意见以及民政部"深化社区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区工作机制,落实区委、区政府社区建设"83行动规划",以建设富裕**、文化**、生态**、平安**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大投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街道办事处坚持把社区环境建设作为构筑和谐社区的物质基础来抓,正视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条件解决社区办公和服务条件较差的问题。仅20xx年一年就投入资金19万元,建设了2个"星光计划"项目,整修了社区综合办公楼。所辖5个社区建起了3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特别是贵州南路社区办公用房已达到330平方米要求,并建成了目前唯一的北海市老年大学社区分校,搭建社区平台,逐步完善社区功能,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绩。各社区治安调解工作委员会、环境卫生工作委员会、社会保障工作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健全;居民家庭和睦,人民安居乐业,各项指标达到了北海市"83行动计划"标准的要求。

二、社区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社区办公条件和服务设施欠缺。一方面,大部分社区居委会普遍存在着现有财力、物力难于承载,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存在没有经费的问题。每年下拨给每个社区居委会的经费仅够维持社区居委会的水电费、电话费、日常办公用品的开支,而居委会又没有其它经济实体,没有资金投入服务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在社会职能由单位向社区的大转换中,原先承担职能、拥有相应物力、财力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在卸掉职能的同时又没有相应让出原先职能拥有的财力、物力,而原本无多少财力、物力的社区在接过转来的社会职能后,又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财力、物力支持。在政府部门纷纷把职能任务延伸到社区的情况下,社区居委会对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又无法拒绝,这便导致社区党建在财力、物力上更加捉襟见肘。

二是社区建设机制尚未健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渠道不够畅通。尽管各社区居委会组织明确了工作职责,制订完善了工作制度,但是类似社区协商议事会议等动员全体社区居民以及社区成员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社区参与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社区事务和社区政务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也不够,社区居委会依法、民主、科学的执政能力程度不高,居民的民主自治政治热情未能很好地激发和体现。

三是社区公益和产业服务网络尚未形成。社区事务社会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不够健全,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机制尚未成为建设社区的强大力量,未能在沟通社区资源、提供专业化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社区文体活动好文化生活较为单调,市民整体思想素质有待提高。

四是社区建设干部文化、专业素质整体水平不高,队伍不够强大。随着形势的发展,一方面,社区工作范围扩大,内容增多,任务加重,社区居委会干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党务工作者",而是行政、党务"一肩挑"的主要管理者,做好社区居委会各项工作,已成为社区建设工作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加上离退休党员和企业下岗失业党员社会化管理后大批转入居住地社区,社区党员数量激增,给这些功能尚未发育健全的社区居委会带来较大的压力。当前,社区"满足于应付、流之于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责、权、利"的平衡木出现了严重的倾斜,"责"重而"权"少,社区工作内容和任务的不断增加,确已突破了社区居委会现有职责难能承受的范围和底线,社区干部队伍难以适应形势和社区建设发展需要。

三、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社区平台,夯实社区建设物质基础

社区设施是开展社区服务最基本、最必备的物质条件。为确保社区建设工作的正常、高效运作,各级财政必须加大扶持的力度,尤其要从年初的预算上予以安排,保证社区党建的活动经费。另外,各社区也可以挖掘本社区内的社会资源,增加社区党建的发展基金。必须从人力、物力上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投入,解决目前比较突出的社区党建活动经费紧张、人力投入不足问题,配套好社区学校、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档案室、警务室、居民活动室等"五室、四站、两栏、一校、一场所",布设社区一站式为民便民服务台,添置计算机、电视机、vcd机等,完善党务、居务公开栏,为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要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凝聚社区力量,培育社区自主发展能力

要依靠居民自治实现社区建设,就要推进社区建设中保障居民的选举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扩大社区民主,培养社区自主发展能力。

一是要依法组织换届选举,培养居民参与意识,保障居民选举权。社区民主自治的重要标志就是社区居民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举领导者和领导机构。

二是要发展社区自治组织,充实社区建设力量,保障居民的参与权。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社区成员单位及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社区协商议事会、社区党建联络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组建包括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在内的社区各类组织机构。不断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并通过这些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的社区活动,在沟通社区资源、提供专业化服务方面发挥作用。

三是要健全社区议事规则,发展社区民主政治,保障居民的决策权。要以社区居民为主体,指导社区完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听证会制度等各种工作制度等民主决策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实行《社区居民公约》,将社区事务交由社区居民自主决定、自我管理,特别是关系社区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广泛听取和尊重居民群众的意见。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推动居民自治,充分发挥他们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在社区建设大政问题上,要坚持"协调、合作、共建"原则,广泛地吸收不同群体的代表和社区成员单位参加,根据实际召开社区协商议事会议,讨论社区的重大问题,协商社区涉及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的社区事务,保障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事务的决策权,社区居民以及社区成员单位对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内其它工作机构以及政府各部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和监督,规范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民主程度。

四是要实行党务居务公开,增强社区政务透明,保障居民的监督权。各社区要设立党务居务公开栏,将支委和社区居委会成员职责分工、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来信来访处理和办事程序、社区服务热线、计生、低保、救实救济、财务收支、干部年度评议以及社区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的处理情况等,通过制作上墙、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或召开会议形式定期不定期向党员居民群众公开。同时,建立党务居务公开监督小组,聘请退休干部和党员群众作为监督员监督党务居务公开工作,增加党的工作、党内事务和社区政务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扩大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提高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依法、民主、科学的执政能力。

(三)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开展社区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社区服务功能是否完善、服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社区建设的重要标尺。在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质量方面,建议:

一是建立共建机制。要形成建设社区的强大力量,仅靠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几个干部是远远不够的。**区和街道办事处党组织要指导和帮助各社区党支部与驻区社区成员单位与社区居委会签订社区共建协议,开展"组织联创、行业联合、干群联结"的 社区党建"互联网"工程,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的"共驻共建"机制。

二是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共驻共建"机制、搭建社区建设的大舞台,促进社会和社区资源的整合,较好发挥社区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优势,从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共建社区力量。逐步实施"数字街道、数字社区"工程,开设街道信息网,及时招商、用工、卫生、文化等各类信息,满足群众的各种需求。

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要在各社区健全社区服务站、社区社会救助站、社区科普工作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保障工作站,社区居民教育学校、补充健身器械、台球桌等公益服务设施,归拢便民服务产业网点,开通居民应急服务电话热线。培育和发展组建社区义务巡逻队、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各类文体艺术团、"社区志愿者行动"组织、"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各种团体组织,并通过这些组织承接与居民相关的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和公益事业,在基层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了社区公益和产业服务网络。积极发挥他们在社区管理中"反映诉求,调节矛盾、参与管理、规范行为、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化管理,提升社区事务社会化管理水平。

三是开展社区服务。**区和街道办事处党组织要指导各社区依托已经健全起来的服务组织以及文化广场、活动室等场所,开展社会保障、人民调解、帮困救助、文化体育、环境卫生、科普法律、卫生清洁、环境绿化、就业咨询等公益性社区服务以及医疗保健、家政等产业服务;开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培训课堂等;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读书活动和参加社区卫生清洁等社会实践活动,老年人健身、娱乐活动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力推广"无围墙敬老院"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对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促进志愿者服务活动逐步走向制度化、经常化,发挥"社区志愿者行动"组织的各个行动小组的作用,开展公益性社区服务。

(四)要加强教育培养,抓好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要重视选配社区居委会"两委"班子,在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两委"换届选举中逐步推行直选。其次,通过岗前培训、专业培训和鼓励促进学历进修等抓好社区"两委"干部的理论和业务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求我们的社区干部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时具有说懂、说通、说服的能力,让群众了社区干部所做的工作,所做事情的目的,打消可能有的顾虑,认同和接受社区干部所采取的行动和提供的帮助。再次是实行社区居民代表评议社区干部,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有效监督。不断完善自我,为更好更快地提高工作能力和适应新时期对社区工作提出的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要多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凝聚人心,形成健康人文环境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社区建设的精神支撑和有效载体,先进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起到无形的引领作用。要以文化为魂,树立以社区文化推动社区发展的观念,指导各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社区生活,提高市民整体思想文化素质,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人文环境。

一是依托社区文化广场,在"三八"妇女节、"八一"建军节、"九九"重阳节等节庆假日时多举办联谊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和文艺演出,孵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文化团队,吸引了社区爱好者的广泛参与,有效地发挥先进文化满足人们精神需求、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的良好功能,促使不同群体的社区居民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得到共鸣,社区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大大增强。

第5篇:社区文化建设建议范文

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社区工作的主要标准,年终按工资总额20%的标准兑现奖惩。

探索“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有偿服务、共享共建等多元化筹集资金的路子,提升社区自我“造血”功能。

突出社区服务内涵,增加行政职能,丰富公共功能,拓展社会化服务范围。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阵地。承德市把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综合载体,通过建设温馨和谐社区,夯实城市基层基础。

优化队伍结构,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推进社区建设,“人”是关键。针对社区工作人员偏少、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实际,通过居民自主选一批,公开招录大学生增一批,下派干部补一批,公益岗位聘一批的办法,先后调整充实了750多人到社区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采取普遍培训、短班轮训、专家讲座、外出考察等形式,增强社区工作人员与群众打交道、为群众服好务的真本领。建立生活补贴动态增长机制,将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和保险纳入财政预算,由市级财政分类分档予以定额补助,使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达到或超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社区工作的主要标准,根据考核结果,年终按工资总额20%的标准兑现奖惩,先后辞退了9名不合格人员,提拔了12名工作出色的后备干部。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始终坚持“抓社区建设就是抓民生,投入社区就是投入民生”的理念,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向社区倾斜。一方面,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舍得向社区投入,凡是属于政府应该承担的事项,市财政通过基数调整或转移支付予以支持。另一方面,以其他渠道为补充。制定了市、县区直属部门和驻市单位联系帮扶社区办法,出台了水、电、暖等费用一律按民用价格收取的优惠政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社区建设。积极探索“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有偿服务、共享共建等多元化筹集资金的路子,建立社区财富积累机制,提升社区自我“造血”功能。

第6篇:社区文化建设建议范文

关于**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20190161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区委组织部:

民进**市委会提出的《关于优化社区服务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提案》收悉,现结合我街道实际,提出会办意见如下,供贵单位参考。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重要部署,进一步加强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强化社区党委的核心领导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化整为零,充分发挥社区工作站、居委会、股份合作公司、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同作用,建立下沉人员队伍的联动协同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动互助,合力做强社区治理工作。目前部分社区普遍仍存在人手少、任务重,服务项目单一、与群众需求有差距,政策理解和执行不到位、片面强调标准化建设忽视品牌打造等问题。而参与社会管理的社会组织数量偏少,种类不够广泛,大多以老年人协会及慈善帮扶协会等社会团体为主,由民间自发登记成立的公益服务、文体类社会组织数量较少,难以承担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

二、意见建议落实情况

(一)针对“树立社区党组织的共建共治共享意识,构建社区共治共建共享领导和工作机制”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的要求,**街道强化以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党组织为战斗堡垒、党员干部为基本力量的社区治理架构,进一步强化社区党委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保障和做实社区党委“四项权力”,推动履行“统筹、联动、管理、服务”四项职能和90项职责清单。将去年10月100%达标的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载体,结合“党建引领,多元参予、深化合作、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项目价值,着力打造基层党群服务项目,强化服务功能,全方位多角度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接下来,计划指导社区党委对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群众需求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党群联系会议、居民议事会和社区股份分红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健全以居委会为主导的社区居民议事会机制,发挥居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管理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居务监督,深入开展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二)针对“加强基层民主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制度体系”的建议。

为发挥基层民主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的优势,**街道罗田社区党委率先探索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自治+共治"的思路,推进党建“大群团”治理模式。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两委”班子任成员,将各自为战的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统筹整合起来,参与到宣传倡导、公共服务、社会协调、联系群众工作当中,各类团体发挥党员传帮带效应,广泛动员、组织、宣传,服务居民,充分调动党员、热心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既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又进一步增强社区发展活力。其次,社区党委在群团经费保障方面,通过各团体根据实际情况,以项目的方式申报,并通过组织召开会议进行讨论,让经费使用和申报手续既符合街道财务制度又能用到实处,着重把影响面广、牵动全局的重点活动做大做强,着力构建“政通人和、安全有序、共享幸福”社区。

(三)针对“培育共建共治力量,优化参与渠道,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的建议。

为推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提供社区服务、实施社区治理、活跃社区文化,发挥社会组织承接社会服务项目功能,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社区服务站、公办学校、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共资源,为基层社会组织提供活动场地、办公设施、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支持,按照“街道主导推动,社区多方参与,组织自主运作”的基本思路,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我街道于1月25日正式颁发深宝燕街办〔2019〕16号《**街道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培育的工作方案》,通过搜集、汇总、分析社会组织的公益服务信息、公益资源以及群众的需求信息,搭建信息桥梁,使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功能与社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帮助社会组织建立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团体的联系,搭建公益服务项目平台,更好地服务社区建设。积极引导各企业、单位参与到基金会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创立冠名基金。截至2019年3月初,**街道辖区内社会组织数量共计17家。其中,社会团体1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家,社区基金会1家,目前正在推进建设第二家社区基金会。

三、下一步工作

立足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和传统文化发展,全力打造“一社区一品牌、一亮点一特色”。构建街道党建工作新载体,实现从典型引路向标准引领的转变,为基层党建工作开辟出一条新路,构建出基层治理服务新格局。融合洪桥头社区洪佛拳、山门社区七星醒狮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塘下涌社区“比麟堂”等文化品牌,同时充分发挥燕川社区中共**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和东宝抗日行政督导处两个纪念馆的品牌效应,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推动纪念馆扩建为能全面展现**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推动周边一体化改造,建设红色文化小镇。同时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培育和规范管理,重点扶持教育卫生、经济服务、文化体育领域的组织发展,年度新增3至5家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增强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能力,全面促进社会慈善、扶贫救助、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社会信用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把党建力量和社会组织凝聚在一起,发挥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夯实了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根基,让**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更生动鲜活的时代风采。

第7篇:社区文化建设建议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十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省纪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解决“五个不”要求,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推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及时纠正、认真处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建立完善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为主要形式的居民自治制度,以党务公开、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增强社区工作人员勤政、廉政和为居民服务意识,在社区内形成崇廉尚洁、文明健康、平安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建设和谐稳定社区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工作措施和保障制度

(一)工作措施

1、制定廉政活动规划。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做到资料齐全、管理规范。

2、建设固定的廉政文化阵地和丰富的宣传载体。充分利用社区室内外活动场地及社区资源,开辟廉政文化园地,增加廉政文化建设内容。搭建完善窗栏文化载体、楼宇文化载体、阅览室载体、党员电教室载体、网络文化载体。通过各种载体的建设和完善,增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

3、开展经常性的社区党风廉政文化活动。定期举办以反腐倡廉为主要内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放映廉政影片,设立廉政论坛,组织开展以廉政为内容的书法、绘画、摄影比赛等活动。

4、培养一批廉政文化活动骨干。社区党组织要积极培养一批廉政守法、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员、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组成党风廉政文化骨干队伍。引导社区广大党员群众积极主动投入社区党风廉政文化活动中。在社区形成崇廉尚洁、文明健康、平安和谐的良好社区风尚。

(二)保障制度

1、健全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决定或办理与社区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时,应充分听取社区党员和社区居民的意见,有必要时要召集居民议事会、事务听证会、民情恳谈会、矛盾协调会、成效评议会。涉及居民利益的事项,原则上遵循以下民主决策程序:有十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居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居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由社区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并召集社区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社区居委会召集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居民民主决策事项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组织实施。并接受居务监督小组的监督。对提交居民代表会讨论决定的事项,会前要向社区居民和居民代表公告,广泛征求意见;会后要及时公布表决结果;对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要及时公布,自觉接受社区党员、居民的监督。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照决策程序提交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切实保障社区党员、居民的民主决策权益。

2、健全完善居务公开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把居务公开内容的资料由居务公开监督小组进行审核后,在居务公开栏公开。居务公开分长期公开、定期公开、即时公开三种类型。长期公开的包括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年度工作安排、发展计划;社区工作人员照片、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电话等情况。定期公开的包括经社区居委会办理享受低保、特困等困难居民的救助情况;政府部门拨付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收支等财务情况。即时公开的包括岗位需求等社会服务信息、优待抚恤补助、救灾救济款物收支、发放情况,社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情况,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及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事项。定期公开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公开日期应在每月的月初或月末公示。即时公开的内容应当在此项工作开始或结束时公开,公开期限应当不少7天。社区党员居民对公开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处理,及时做好整改和解释工作,自觉接受社区党员、居民的监督。切实保障社区党员、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健全完善民主评议制度。一般每年两次进行民主评议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社区工作人员活动。进行民主评议活动应当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政府负责组织召开,居务监督小组主持。民主评议的内容主要是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履行职责情况,具体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情况;年度工作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按照职责分工所负责的专项工作完成情况,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办理情况等。民主评议程序一般是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做述职报告,社区党员、社区居民代表根据述职情况和平时勤政,廉政情况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划分,并填写测评票、测评结票经汇总后向社区党员、社区居民进行公示。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政府根据民主评议情况,对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诫勉谈话或撤免。切实保障社区党员、居民的民主管理权益。

4、建立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监督管理工作,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要定期汇报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政府要加强检查指导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和谐稳定的社区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工作要求

第8篇:社区文化建设建议范文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甘发〔2019〕35号)、市委《关于推动街道、驻区单位、行业领域党组织融合共建的意见》(兰组办字〔2020〕16号)、区委《关于做好共驻共建相关工作的通知》(城组发〔2020〕62号)开展融合共建的要求,全面落实省、市、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安排,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区域化大党建为主线,以“夯实基层、增强活力、服务群众、互联共建”为目的,以深化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为重点,以纪律作风建设为保障,通过上下互联、结对共建、资源共用、活动共搞、党员共管、成果共享等方式,推动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社区发挥作用。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切实增强社区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态势,不断提升街道社区服务功能,推动街道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全面发展。

三、职责任务

(一)单位党组织职责任务。部门(单位)党组织要把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共驻共建要求,组织本单位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重点做好:(1)建立日常联系机制,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要按照要求参加街道每季度的“大工委”会议,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要按要求参加每月社区的“大党委”会议,对街道社区反映最集中、最普遍、最迫切的事项进行协商讨论。(2)加强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沟通衔接,每年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做实做细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着眼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文明创建、扫黑除恶、综治维稳、文化培育、环境整治、城市管理、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共同协商确定年度共驻共建项目清单,明确责任、列出时限。(3)发挥单位优势,主动向社区党组织提供信息、资源、活动场所等支持,参与社区治理,促进区域发展,机关党组织每年深入社区开展帮扶工作不少于2次,为社区解决1-2个实际问题。(4)引导在职党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特长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积极加入社区“一家人”爱心联盟和“红色长城”护卫队、“家园携手”帮扶队等基层志愿服务队伍,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

(二)基层党组织职责任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为共驻共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重点做好:(1)建立工作台账。及时掌握共驻共建单位资源优势、职业特长、服务意愿等基本情况。(2)按需设岗定责。根据社区需要和居民需求,按照区域和共驻共建单位优势,分类设置若干服务项目及服务岗位,将在职党员编入相应的网格服务团队或志愿服务团队。(3)经常开展活动。推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及时收集群众“微心愿”,组织党员及时认领,开展志愿服务。利用“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搭建平台。(4)要全面建立共驻共建关系,进一步拓展社区党建联席会成员范围,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建立双向沟通服务机制,引导各级党组织主动加强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联系。把建立党组织的单位作为党建联系会议参会单位,把未建立党组织关系的单位作为党建联系会议与会单位,全部签订共建协议,深入推进共驻共建。

(三)在职党员职责任务。在职党员要主动到指定社区或居住地社区报到,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点做好:(1)根据个人所长或社区统筹安排,积极认领服务项目或服务岗位,至少认领1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岗位或群众“微心愿”。(2)认真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和志愿服务,每半年至少参加一次社区服务。在社区工作期间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3)主动了解社情民意,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向社区党组织反映群众诉求。(4)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户送政策、送经验、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适时对社区困难党员、老党员、因公牺牲党员干部家属、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开展入户走访慰问。

四、运行方式

(一)组织共建、党员联动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围绕重大节日、重要节点、重要讲话、重要主题、重要会议精神开展组织共建、党员联动,共过主题党日、共学党建知识、共听优秀党课、共看红色影视、共谈入党感悟等,让各领域党员互相对标,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通过实践历练、知识讲座、个别辅导、交流研讨,全面提升干部能力水平。

(二)要事共商、发展联促

各成员单位之间采取平等自愿、互助合作的原则,通过平等协商、民主讨论、集思广益的办法,对街道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区域治理等方面建言献策。成员单位每年与街道党工委签订共建目标责任书,努力形成区域党联席会议研究达成的决议和意见,各成员单位应主动作为,认真执行,每次联席会议结束后及时起草形成会议纪要,并印发各成员单位。

(三)活动共办、服务联创

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共驻共建单位要联合街道社区开展内容丰富,主题多样的活动,要积极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配合街道定期参加社区美化、扶贫帮困、维护社会治安等活动,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党员作表率、干部勇担当、群众得实惠的良好局面4452。结合“双报到”工作,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认领服务项目、岗位或群众“微心愿”,推进社区志愿服务。

(四)资源共享、契约联结

坚持资源共享、双向开放、集约利用的原则,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深入开展“契约化”共建,用好用活成员单位党建、教育、文化、体育等场所阵地、活动设施、创新成果,注重发挥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作用,有效实现互联互动、共建共享,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街道共驻共建作为一项长期行任务,成立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方案,在务实求效上下功夫。

(二)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社区是我家,情系你我他,建设靠大家”的社区建设理念,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居民的参与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共驻共建氛围。

(三)健全共建机制,按时召开街道共驻共建工作会议,落实工作任务,同驻区单位经常性的沟通与联系,共同研究加强社区建设和街道党建工作,合力推进街道建设与发展。

社区共驻共建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活动及县委组织部关于《阿瓦提县特色品牌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胜利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工作在城镇管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动员驻区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共创共建工作,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的良性互动。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牢固树立区域性大党建理念,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健全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以双向服务、双向促进为目标,以建立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同发展的共建机制,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切实增强驻区各共建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及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态势,不断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全面发展。

三、领导机构

社区必须把共驻共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各职能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机构,专职办公室设在社区党建办公室,对共驻共建日常工作及相关计划、统筹等负全责。

四、主要任务

胜利社区共驻共建工作以“三级协调机构”为载体,以搞好社区服务为主题,以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共驻共建,努力构建“和谐生态社区”。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实行党建工作共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物质条件、政治思想、工作制度、工作水平、工作方法上与共驻共建党组织开展工作。指导确定人员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召开帮扶贫困家庭对接会;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给党员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活动环境,达到学中有乐、乐在其中的效果;根据在职党员职业、特长及居住情况,设岗定责,以此进一步激发在职党员居住在社区、奉献在社区、回报在社区的热情,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实行思想工作共做。以提高居民素质为重点,紧扣“争当文明居民,共创文明社区”这一主题,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健康向上、文明进步、团结协作的社区教育氛围;定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立足社区和各单位实际,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共同培植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和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共同对社区干部职工、家属子女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三德”教育,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实行社区服务共办。在社区党组织牵头下,共同开展帮困助学、扶贫救弱、便民服务等活动,向弱势群体和困难职工献爱心,使“五保”对象、残疾人、贫困户和下岗职工的生活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帮,积极帮助困难群众;扩大社区“爱心超市”捐助范围,解决物品短缺的困难,积极联系辖区单位党组织向贫困居民献爱心。

(四)实行社区治安共防。以共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和谐”的新型社区为目标,相互协作,整体联动,共同解决社区内治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安全楼院”、“安全文明小区”、“安全单位”等系列创建活动;积极参与治安大巡防活动,消除不安定因素;健全义务巡逻队、帮教小组,健全群防群治等责任制,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建立信息员定向联系、定期走访、慰问表彰奖励制度,重要社情民意限时报送、并与政法、公安等部门建立了信息直报制度,进一步拓宽了信息收集渠道;开展“邻里守望”活动,号召居民建立起相互关心、互相照应的和谐邻里关系,人人都是安防员,及时发现街头巷尾的不安定因素,共同维护社区治安。

(五)实行环境卫生共抓。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契机,以社区环境绿化、净化、美化、硬化为目标,组织干部、职工、居民共同参与,积极争创园林式单位和花园式小区;共同对社区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做到无乱堆乱倒、乱搭乱建,无卫生“死角”;共同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六)实行文体活动共联。社区党总支依托辖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力量共同担负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职责,积极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兴办社区文化事业,组建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队伍;以楼院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等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活动,共育社区文化、共建社区的观念逐渐地深入人心,倡导文明健康的社区新风尚。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区全体人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社区共驻共建作为一项长期性政治任务,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党建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第9篇:社区文化建设建议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闪闪”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学习借鉴农村社区治理先进经验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7年,民政部决定开展“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工作,广东省江门市高新区(江海区,2013年江海区与高新区合署办公,以下简称“江海区”)列入了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自2017年以来,作为全省唯一列入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的县(区),江海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农村社区治理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不少的好经验、好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思考。本人利用在江海区挂职锻炼的机会,通过查阅有关文件资料、深入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江海区农村社区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供各级各部门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

江海区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辖外海、礼乐、江南3个街道,36个村民委员会,27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36.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7.6万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加快、社会结构变迁,农村社区治理呈现出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空间复杂化等特征,存在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各类治理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基层群众自治的内容和载体相对单一等问题。为此,江海区以全国首批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围绕完善“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机制建设”主题,完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定《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以党建引领“三社联动”为主线,积极探索创新,逐步构建起“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及“覆盖广泛、专业支撑、服务精准”的社会服务体系,高标准打造了英南村、直冲村、江翠社区、金溪社区、沙津横社区等一批示范村(社区),呈现出“一村(社区)一品”的特色治理模式,形成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

一是党建引领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基础。火车炮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事关农村社区治理的成效。近年来,江海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体制机制,聚焦解决群众身边事,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建强班子,带动党员,一大批农村、社区、企业党建示范点获得省、市充分肯定,连续三年基层党建考核在全市排名前列,获“优秀”等次。

二是以人为本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理念。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江海区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了全区养老助残服务、儿童福利服务、专业社工服务、慈善公益服务、城乡志愿服务“五个全覆盖”,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民众参与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各村(社区)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岗制度和村民居分制等,推动“党员带群众、干部带居民”,带动和辐射更多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此外,通过建立村民议事会、志愿者服务委员会、党员积分制、村民积分实施细则、街长制、志愿楼长、党员义工、“社工+党员志愿者”、“社工+志愿者+义工”、五彩亲子自愿服务队、长者生日会、长者饭堂、乡贤馆等载体,开展“最美家庭”、“最美村民”等评选活动,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四是制度建设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保障。江海区在探索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完善言简意赅或顺口溜的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制度、党员责任岗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村规民约积分管理细则等,推动了农村社区治理各项措施扎实有效落实。

五是“三治”融合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江海区通过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共治共享的基层民主法治新形式、引导群众树立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等抓手,加强群众自我管理,推进自治、法治与德治相融合,构建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实现了村(居)民的自我管理。

六是社工组织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补充。江海区通过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区、街道、村级各出一点资金,通过区委政法委牵头和区民政局牵头两种渠道,分别引入公益创投社工(政府为完成一些面上工作,购买专业社工机构服务)和“双百”社工(区级层面统筹,按每人每年不少于7万元的总收入,给予每个街道聘请2个事务岗、每个村聘请1个服务岗的职数),这些社工组织经过专门针对性培训,通过与街道、村(居)签订有偿服务协议,深度参与接待群众办理事项、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积分制管理、村(居)务管理等事项,并且有一套比较完整规范的制度和工作范本,给村(社区)“两委”成员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抓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其工作成效得到广泛认可。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以党建引领“三社联动”,筑牢社区治理强大根基

一是强队伍,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全区63个村(社区)派驻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全覆盖,带动带强村(居)“两委”队伍;顺利完成2021年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村(居)委会成员党员比例达96%,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打造过硬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党员责任岗制度在63个村(社区)落地执行,设立“政策宣传岗”“环境整治岗”等党员义务岗位,并推行党员积分制,积分结果与兑换实物奖励、评优评先、纳入村(社区)“两委”后备人选等相挂钩,80%以上的无职党员上岗履职,推动“党员带群众、干部带居民”,带动和辐射更多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如礼乐街道英南村通过实施“党员责任岗”和“报告工作”等制度,持续提高党组织的话语权。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推行村民积分制、村民议事会制度,以“多元共治”推动“区域自治”,从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成为人气火爆的“网红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村党总支于2021年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是筑阵地,为“三社联动”搭建新平台。各街道分别组建党建共同体(外海街道火炬大厦党建共同体、礼乐街道基层治理党建共同体、江南街道城市商圈党建共同体),整合区域内社区、企业、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4类单位的基层党组织49个、党员624名;成立火炬大厦片区党委、文昌新民片区党委等15个社区大党委,高标准打造党建共同体体验馆等活动阵地。成立江海区社会组织党委,建设区、街道两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现社会组织发展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联动村(社区)、专业社工自下而上推出“创文先锋积分项目”“联创善治”“党建引领文化传承”等多个社区“微治理”项目,有效破解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如礼乐街道乌纱村以党建工作为引领,运用好“四张清单”,近年来村“两委”干部积极带动党员群众5600多人次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园越来越多、越来越美,水也越来越清澈,环境越来越整洁,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地处外海街道腹地的直冲村探索“街道+村+园区”的“三位一体”园区党建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共建机制,创造了党建促经济、党建促和谐的“村级样本”。2016年直冲村建立了工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把党建阵地由室内拓展至室外,配套了村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平台,能够满足村民群众一站式办事需求,从而有效激活组织管理的“神经末梢”,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坐拥30万平方米、年产值10多亿元工业园区,村民分红连年上升,2020年直冲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00多万元。

(二)以“三治融合”为着力点,构建社区治理现代化体系

一是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创新村(居)民议事会制度,共26个村(社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了村(居)民议事会,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社会组织(企业)等协商主体纷纷参与社区议事,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议事格局。礼乐街道英南村在农民公寓抽签分配过程中,多次通过村民议事会召集村民讨论抽签方案,并通过村委会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实施,在房少人多需求大的情况下平稳有效地化解潜在矛盾,为村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径。

二是创新共治共享的基层民主法治新形式。江海区是全省首个部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全面实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派驻驻村律师,开展法律速递、430学堂、法治公园建设等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以合法合规、发扬民主、价值引领为原则广泛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实现村规民约修订率100%。在全市率先推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分管理制度,研发积分管理微信小程序,对维护社会公德、爱护环境、邻里和谐等村规民约条款进行量化评分并给予奖励,确立起合理合法的村民日常行为规范,助推农村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金溪社区2020年6月制定《积分管理规则》,仅用3个多月时间,主动参与积分管理的居民户数由100多户到提升至500多户,部分非户籍常住人员也积极参与进来,居民群众从被动接受社区服务到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促使社区风貌实现了再提升。

三是引导群众树立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积极开展“身边乡贤”发现行动,梳理出古代近代先贤、现代名人名士、优秀军人等先进典型100多人,制作《乡贤与地名故事—直冲、沙津横篇》,记录村情村史和乡贤故事。建设20个村(社区)乡贤馆,统一“同心圆驿站”标识,展示华侨乡贤名人事迹,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美德故事、道德理念、道德模范事例在老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促进居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如礼乐街道英南村联结本土资源,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观念,以建设慈善联谊会为纽带,汇聚乡情力量,出资建设乡贤馆、重建老人幸福院、资助举行重阳节长者团拜会、联合社工举办长者生日会、慰问困难村民、发放高考本科奖学金等,受到村民的广泛认同,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出乡贤和村民参与其中,传递孝悌和睦家风与文明和谐乡风。

(三)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提升便民服务供给

江海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着力构建“覆盖广泛、专业支撑、服务精准”的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全面完成63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配套完善会议室、办事大厅等功能室,并以“简政、惠民、便民”为目标,提供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共103项,建立起15分钟便民生活圈;逐步推动有条件的村(社区)因地制宜打造集教育、生活、休闲于一体的党建文化公园。深化社会服务,在全市率先建成1个区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个村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站点,与3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5个长者饭堂共同建立起10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建设区级儿童服务指导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个村(社区)儿童之家,以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为全区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帮扶服务,实现儿童福利服务全覆盖。江海区困境儿童服务方式写进全国儿童服务体系相关制度,工作经验在全国普惠儿童工作会议上交流分享。各街道覆盖广东“双百”工程社工服务站及“1+6”公益创投服务站,专业社工为各类群体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四)以慈善联谊会为抓手,打造江海慈善服务品牌

以村级慈善联谊会建设为抓手,凝聚乡贤能人、社会热心人士、海内外华侨的力量,在农村广泛开展助学、助困、助残、敬老等慈善公益活动。目前,江海区已有80%的村(社区)建立了村级慈善联谊会,并与区慈善会、街道慈善会形成了互联互补、广泛覆盖的“三级慈善救助网络”。在疫情防控期间,村级慈善联谊会募集了200多万元款物,为防控一线和困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援助。在各级慈善组织的发动下,江海区“共建一个家”项目整合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力量,筹集资金资源100多万元,为12户困境儿童及其他困难家庭重建或修缮住房,工作做法得到省委第九巡视组的充分肯定。

(五)以专业力量为支撑,社会工作者深度参与社区治理

支持各街道、村(社区)购买专业社工服务,以实施积分管理制度、村民议事会制度为切入点,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实现专业社工服务全覆盖。党委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共同打造了“创文先锋积分项目”“联创善治”“党建引领、文化传承”等“微治理”品牌项目。礼乐街道文昌沙社区将“创文”工作与社区积分管理有机结合,委托专业社工启动“创文先锋积分项目”,参加者通过参与社区服务进行“量化积分”,所得积分可兑换实物奖励,激励了众多居民、商铺、单位共同参与创文行动,营造全民共创文明城市的氛围。

(六)以“1+2+N”创新模式,形成社区治理强大合力

一是着力打造“1”个党群服务综合体。党群服务综合体整合了社区党群服务、行政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及其他服务设施,提升了村(社区)服务居民的综合能力,群众在党群服务窗口就可实现一窗口办理服务事项。

二是成立议事委员会和志愿服务委员会。制定《议事委员会章程》,依章程选出议事委员会组成人员,议事委员会充分发挥“大脑”功能和沟通村民、整合意见、联系村委会等作用,给予村民表达想法并付诸实践的平台,通过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召开议事会,快速高效地提出解决办法或向上级提交建议,为社区居民“发声”,村民参与村务治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志愿服务委员会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各类公益力量,推动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培育居民公益服务意识和能力,为社区居民“干实事”,城乡志愿服务实现了全覆盖。

三是增创“N项”特色服务项目。如江南街道江翠社区作为全省社区级基层立法联络单位,在创新推行“1+2”的基础上还增设“街长制”、党员义工、志愿楼长等涵盖新型社区发展需求的“N项”特色服务项目,建立起群众点菜、社区搭台、组织参与、群众自治的运行模式,把社区居民需求落细、落实。

三、几点工作建议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行政区域面积274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9万人,下辖9个乡、5个镇、1个华侨经济管理区和147个村(社区),大多数村(社区)年集体经济收入为几万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旅游大县,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8亿元。而广东江门市江海区下辖仅3个街道63个村(社区),行政区域面积仅109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县(区),每个村(社区)年集体经济收入为几十万元至几千万元不等,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29亿元。两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距不小。为此,本人就江海区可供大新县学习借鉴的农村社区治理先进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一)坚持强基固本,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继续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或五年行动计划,常态化推行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社区)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全覆盖和开展“两委”班子、屯组干部全员轮训,将基层党组织真正打造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通过抓点带面,示范先行,探索推行党员责任岗、党员积分制,将村规民约分解为若干责任岗,考评结果每月或每季度定期公示,并与兑换实物、评先评优、列入村(村区)“两委”班子后备人选等相挂钩,让无职党员主动认领责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辐射和带动更多的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农村事务管理治理。

(二)完善机制建设,推行“1+2+N”模式。一是着力打造“1”个党群服务综合体。加强部门联动,统筹整合,从便民利民和一窗口办理为出发点,整合社区党群服务、行政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及其他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改造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完善服务大厅设施设备及人员,提升整体服务功能,让群众少跑腿、一窗口办成事。二是成立议事委员会和志愿服务委员会。制定《议事委员会章程》,依章程将村里有较高威望能人、退休老干部、乡贤、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选入议事委员会,日常工作生活中广泛沟通村民、整合意见,及时召开议事会,快速高效地提出解决办法或向上级提交建议,办理结果进行公示公告,接受群众监督。志愿服务委员会要充分整合德天益工、山歌队、舞蹈队、篮球队、村医、党员义工、亲子义工队等各类志愿服务力量,实施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壮大村(社区)志愿服务力量,有效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村居、奉献多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模式,工作开展情况形成积分,可兑换相应实物、服务、洗车卷、早餐卷等,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三是增创“N项”特色服务项目。在“1+2”的基础上可增设“街长制”、志愿楼长、夏令营、农民夜校等“N项”特色服务项目,不断满足村(居)民的日常需求。

(三)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文明和谐乡风。积极梳理出本村(社区)历代先贤、名人名士、优秀军人等先进典型开展多形式宣传,有条件的可依托老旧房屋等修缮打造村情村史馆,讲好先贤故事、先进典型故事,凝聚村民感情。经常性组织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道德之花在老百姓心间常开常盛。大新县山歌、侬垌等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可充分借助这一传承载体,积极转变侬垌节大吃大喝、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严重变味方式,引导其回归组织开展山歌对唱、斗鸡比赛、篮球比赛、抢花炮、举办文艺演出等传统习俗,以文化体育活动搭台,增进情感和文化交流,营造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积极倡导和实践尊老爱幼、扶贫济困优良传统,以建设慈善联谊会为纽带,凝聚乡贤能人、社会热心人士等力量,组织开展长者集体生日会、慰问困境儿童、慰问困难群众、资助贫困子女上学等系列爱心公益活动,让爱充满村间、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