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区视角下的高校社区管理建设思路

社区视角下的高校社区管理建设思路

高校社区是一个物质化的空间领域,它反映的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人群关系,是整体和个体的共存空间。高校社区管理以教育、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目标,以教学教研、学术研究、学生成长生活为主要内容,包括了住宿、餐饮、运动、教学、休闲等多个空间区域,在高校社区中的所有成员一般具有共同意识、共同利益和关系交往。近年来高校社区管理开始大力提倡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模式的培养和锻炼,由此高校社会管理专业建设也将从传统的主导式管理向服务型社区管理转变。蒋奇编写的21世纪全国高校民政类规划教材《社区建设与管理》一书是当前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权威书籍,引进了国内外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是一本实务性书籍,它对于各类型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思想、主要内容和有效路径进行了系统化的探索,对高校服务型社区的管理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社区建设与管理》全书可以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社区”的概念分析,以及社区建设原则和意义的阐述;第二部分是社区建设与管理中的法治、政权、管理体制、组织体系、队伍建设、民主政治等方面的理论指导;第三部分对社区建设内容的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第四部分是物业管理的知识;第五部分介绍了社区工作的实际操作方法。基于服务型社区的视角来看待当前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笔者认为该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为高校社区管理提供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认知系统、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导,其中在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科学管理和创新服务三个方面上的突破更是为当前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新思路。

一、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是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在高校社区内,我们应当致力于打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由此形成教师与学生对高校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高校社区管理水平。和其它生活社区和商业社区不同,高校社区的主要面向群体是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快,因此为了避免高校社区文化变得分散、庸俗和弱化,高校社区建设和管理应从学生的自主需求出发来营造高校社区的独特文化,施以必要的文化引导和约束,凝聚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意识。为此,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种方法。其一是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校园内部形成民主风气,更好地加强学生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大力支持高校兴趣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共同的文化志趣和文化认同将学生聚集在高校社区的聚落中,以学院、班级、社区等各种形式强化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建设团结友爱的社区核心文化观;其三是通过高校公共服务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来加强社区文化功能管理的服务水平,在精神文化引导、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规范和环境文化创设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科学管理

在当前的高校社区建设管理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各自为营,行政管理为主,学生参与度不足,高校各类服务项目不为学生所熟知;二是高校社区管理引入第三方管理团队,专业化程度、管理水平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此,我们要想实现高校社区管理的专业建设,就应当积极实现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科学管理,一方面是推进管理体制的科学变革,从基础设施、组织体系、学生参与、服务升级等角度来不断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是强化管理团队的素质培养,从社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管理团队的素质,打造人文服务,让学生既能够从高校社区管理中获得高质量的服务,也能够从体验上和情感上感受到社区管理的温情。

三、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创新服务

高校社区是科学技术和科学理念的前沿阵地,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社区管理也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高校社区服务的科技含量、能力水平,引入信息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服务设备,让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更高效率、更高水平。从创新服务这个维度来说,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要注意三个创新:一是技术创新,创建更高效的技术体系覆盖高校社区,让高校社区提供更智能、更多元、更丰富的服务类型,营造创新型服务社区;二是理念创新,不断引入新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社区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模式,打破旧规则,引入新理念,引导高校社区朝着更现代化的趋势发展;三是实践创新,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去,将社区的服务落实到行动中,并从实践中进行总结和反馈,形成良性循环。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21世纪全国高校民政类规划教材《社区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对服务型视角下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的三点想法。高校社区管理体系庞大,建设、管理和服务应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所以高校要以育人为先,以学生为主体,从文化建设、科学管理和创新服务的角度来打造更全方位的、更科学合理的、更人性化的高校社区管理专业建设新模式。

作者:李喜梅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