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精选(九篇)

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

第1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2015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横山村村“两委”及驻村扶贫工作队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扣“产业扶持、就业帮扶、基础设施、精准脱贫、民生保障”等重点,强化落实扶贫责任,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一、基本村情

(一)村情概况

横山村位于瓦窑镇西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4.31平方公里,耕地1400亩,林地11263.5亩,林地覆盖率96.52%。属温凉山区,降雨量适中(年均降雨量900毫米),海拔2117米,年均气温20℃。现有泡核桃种植面积5865亩,中药材种植面积940亩,黑山羊养殖2000只。2019年末村民经济总收入1079.6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9498.72元。下设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56户635人。                      

(二)贫困现状及贫困人口脱贫情况

1. 贫困发生率情况。横山村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户438人,现已脱贫101户433人,未脱贫1户5人(其中:2014年脱贫13户62人,2015年脱贫19户82人,2016年未有脱贫户,2017年脱贫68户286人,2018脱贫2户8人,2019年返贫1户5人),目前贫困发生率为0.82%。

2. 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截至2019年底横山村建档立卡人口数为102户438人,其中:已脱贫户101户433人,未脱贫户1户5人。主要致贫原因为:缺技术、缺劳力、因学、因病。其中:缺技术61户,占59.80%;缺劳力29户,占28.43%;因学10户,占9.80%;因病2户,占1.96%。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贫困退出情况

1.贫困村出列指标完成情况

贫困发生率:横山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户438人,其中已脱贫101户433人,未脱贫1户5人,贫困发生率为0.82%。

贫困村通路:2013年,投资262万元硬化进村道路6.4公里;2017年,投资54万元实施安防设施1.8公里。2017年投资600多万元,硬化村组道路16.8公里。

贫困村通电:2014年实施农网改造项目,2015年2月全村通10千伏的动力电。

通广播电视:2012年实施村村通项目,广播电视覆盖49户。2013年,实施户户通项目,广播电视及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

通网络宽带:2016年,横山村实施光纤入户项目,网络覆盖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2017年,投资21.1万实施浦发银行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配备乡村医生1人,已投入使用。 

公共活动场所:2010年,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场所1个;2017年,实施浦发银行活动室建设项目建设活动室3个,分别位于横山、四棵树、土官山3个自然村。

2.贫困户退出指标完成情况

两不愁:截止2019年底横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438人中人均纯收入都已稳定超过3750元,有足够的口粮,有四季换洗衣服,达到不愁吃不愁穿。

住房安全有保障:截止2019年横山共实施“四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改造45户,(其中C级31户,D级14户)。2017年,完成危改42户(共中C级加固31户,D级加固3户,重建8户)。2018年,完成了2户D级重建以及1户无房户新建,现已全部入住,并通过了区级验收。

适龄青少年就学:2019年,建档立卡户中共有在校生75人,其中学前儿童12人、小学生32人、初中13人、高中6人、大专及以上12人,其中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基本医疗保障:2018年,由云南省财政帮助每人代缴180元,其余40元/人均已收齐入账。

2019年,由云南省财政帮助每人代缴180元,其余70元/人均已收齐入账。

饮水安全保障:2010年,投资16.5万元解决四棵树自然村人饮。2017年,投资193.61万元解决横山、土官山两个自然村405人的人饮,强有力保障了横山村每户村民生产生活。

(二)工作开展情况

1.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攻坚责任。横山村始终把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联动体系,压实攻坚责任,作为抓好扶贫工作的根本。一是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逐一销号。进一步明确镇挂村领导干部、村干部与工作队员各自扶贫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实现31名挂包单位干部职工到村到户结对帮扶。构建联动体系,组建区、镇、村、组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建立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做到职责明晰,形成了职责清晰的领导体系和指挥体系,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每周至少召开一次扶贫工作例会,研究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2. 强化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工作要求,我村成立了以镇挂村领导为组长,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为副组长的攻坚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办公室。多次组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学习上级下发文件,特别是对《中共瓦窑镇委员会 瓦窑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瓦窑镇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的通知》(瓦发[2019]5号),《瓦窑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瓦窑镇2019年控辍保学工作施方案的通知》(瓦发[2019]38号),《瓦窑镇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工作的通知》(瓦发[2019]63号),《中共瓦窑镇委员会 瓦窑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瓦窑镇2019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贫困退出实施方案的通知》(瓦发[2019]84号),《中共瓦窑镇委员会 瓦窑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瓦窑镇贫困退出后续帮扶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瓦发[2019]120号),《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阳区2019年脱贫攻坚政策兜底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隆政办发[2019]21号)进行了反复学习,切实提高对精谁扶贫工作的思想认识。为进一步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横山村村干部、工作队,沉下心、扑下身,扎根农村,贴近群众,积极思考全村脱贫规划,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了脱贫规划。让精准扶贫工作得到合理、有效推进。一是掌握村情民情,精准制定脱贫规划。了解基层,为真正掌握村情民情,深入各自然村小组,走访党员、群众,实地查看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和自然资源等情况,多次召开干部群众大会,充分听取党员及群众的意见及建议,制定了《2019年横山村脱贫攻坚工作计划》、《2019年横山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二是建立民情台账,精准实施接对帮扶。深入各家各户,与群众交心谈心。在前期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完善的民情走访表,走访内容涉及家庭成员结构、耕地、林地、房屋建设、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主要收入、具体困难和民生诉求等方面,切实掌握家庭实际情况,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全面分析群众致贫原因,为脱贫攻坚打下基础。

4. 强化党建引领,破解攻坚难题。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脱贫攻坚宣讲18场次,业务培训8场次,建立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领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闯出一条脱贫致富道路;把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性工作,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着力开展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培养储备基层后备力量,切实发展一批学历高,能力强,有公心,听指挥,政治清的年轻党员,为加强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3名驻村工作队员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横山村党支部。村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与瓦窑镇党委政府签订脱贫攻坚承诺书,压实责任,确保干部沉下身子,深入村组、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严格遵守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制度,认真在岗和履行工作职责。

5. 强化资源整合,聚集攻坚合力。深入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整合各级扶贫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形成脱贫攻坚合力。按照区级领导挂镇包村,部门主要领导、乡镇领导、工作队长、村党支部书记挂村包组,部门班子成员、乡镇干部、工作队员、村干部挂村包户,区直部门干部包户的“三挂四包”工作要求开展挂包工作。镇宣传委员杨建桂为挂村领导,镇干部杨林森、李红娇为挂村干部,共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3人,分别是隆阳区司法局单位派驻1人,隆阳区农业农村局单位派驻1人,大学村官1人。隆阳区司法局27名干部挂包我村82户贫困户,金六交警中队4名干部挂包我村20户贫困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挂包全覆盖,深入一线做好扶贫政策宣传、扶贫项目协调、各类帮扶措施落实,做到联系群众“面对面”,服务群众“零距离”。帮扶单位隆阳区司法局协调投入资金23万多元,一是按时走访贫困户,入户调查贫困户现状,查找是否存在影响脱贫的问题,为贫困购买生活必需品共计2万多元;二是建设墙体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图书角和法治宣传专栏约5万元;三是帮助张家后山小组拆除残垣断壁、修建土官山小组和横山小组排污沟、购买和种植行道树等提升人居环境工作出资16万元。

6. 强化查缺补漏,确保扶贫对象更精准。认真开展“回头看”、“动态管理”等工作。把精准识别作为打好脱贫攻坚翻身仗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通过组建乡镇挂村领导为队长,村党总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为副队长,村干部、挂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为成员的动态管理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信息采集、贫情分析、实地调查、信息复核等程序,对全村农村农业户籍人口进行多次排查筛查,全面摸清贫困人口现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始终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各环节、各领域和全过程。通过开展工作,截止2019年底现有建档立卡户102户438人,已脱贫户101户433人,未脱贫户1户5人。

7. 强化户户清工作,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成立项目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培训会,组建户户清工作组,严格按照项目库建设工作流程,认真开展帮扶措施分析、入户核实协商、公示核实协商结果、村级评议申报、乡镇审核汇总等工作,完成了村级施工图2018—2020年方案编制工作。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制定因人因户的具体帮扶措施,逐项梳理到户项目,做到贫困对象家底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六清”。横山村2018—2020年脱贫攻坚施工图建设涉及7个村民小组,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438人,项目入库31个,累计投入资金1229.92万元。其中:2018年1049.92万元,2019年173.8万元,2020年6.2元。

8. 强化产业扶贫,促进群众增收。根据“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思想,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充分考虑本村、贫困户实际,合理安排扶贫项目资金,确保各项措施进村到户。全村共有泡核桃面积5865亩,但近几年来,由于受气候及市场影响,泡核桃行情一直低迷,为了改变横山村产业单一现象,横山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转变方式,创新思路。一是黑山羊推动。目前全村共有黑山羊1600多只,年均出栏600多只,增收80多万元。二是林下中药材拉动。在管护好原有泡核桃面积的前提下,采用“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方式发展种植党参350亩、木香500亩、重楼30亩、白芨10亩。三是合作带动。2011年,成立了隆阳区横山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泡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几年以来,合作社带头发展泡核桃产业,实行上门收购,二次返利,吸纳村内闲置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0.43万余元。四是扶贫车间牵动。2019年,实施了就业扶贫车间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50万元,新建占地2.5亩、厂房860㎡的车间1座,并引进泡核桃烘烤设备4台及相应的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60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115万元,可壮大村集体经济15万元以上。五是资金互助促动。2011年,成立了横山村扶贫互助社。互助社目前本金38万元,主要面向本村贫困户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发放扶贫互助社贷款。村“两委”成员兼任村互助社管理人员,严格把控风险,互助社资金占用费2万元可纳入集体经济收入。

9. 强化就业扶贫,促进稳定就业。一是统一思想,上好民生课。2018年横山村共参加瓦窑镇举办的促进就业现场会2次,达成就业1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8人,并制定了《横山村促进就业精准脱贫工作方案》。二是澄清底数,建立包保责任制。2019年对全村255个贫困劳动力进行摸底。对已就业的进行跟踪,建立务工带动人,动员务工人次20人次;对未就业的制定包保责任制,将村组干部、挂村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挂包帮”单位定为责任人。省外输出21人,就近就地就业54人,公益岗就业8人。三是培训覆盖,提升就业能力。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针对需求开设技能培训班,共计培训151人次,着力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四是合作社搭台,促进就业。通过遍访区分出“居家就业”群体和劳务输出群体,合作社吸纳闲置劳动力30多人,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截至2019年11月19日,横山村贫困劳动力年龄段286人,实际贫困劳动力255人,实现户均一人就业99户207人。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123人,其中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41人,占33%,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117人,占95%。

10. 强化村庄治理,展现新风貌。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并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打基础,横山村以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充分利用好道路保洁员,确保道路时刻干净整洁,以进村公路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辐射带动全村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村组道路责任到户,制定门前“三包”责任制。人居环境提升,村干部、党员先以身作则,作表率,再从自家亲人和亲戚开始做通思想工作,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打扫门前庭院的卫生,整理好厨房卧室,处理好家禽粪便排放问题,逐渐形成村道村巷的对比,带动邻居共同参与。整治是基础,落实长效机制才是关键。成立环境卫生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树立典型,带领党员、户长到环境卫生好的农户家参观学习。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到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11. 强化流程管理,把握退出标准。认真组织开展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严格识别程序,扎实开展年度动态管理工作,对建档立卡户收入、住房、医疗、就学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锁定重点目标,确保每户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有保障。经过多次评议、层层审核、信息公示后,审定2014年脱贫13户62人,2015年脱贫19户82人,2016年未有脱贫户,,2017年脱贫68户286人,2018年脱贫2户8人,2019年返贫1户5人,现剩余未脱贫1户5人。

12. 强化宣传力度,营造攻坚氛围。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和“宣讲”主题实践活动,镇挂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讲政策讲变化讲发展,引导群众树立脱贫光荣、守贫可耻的观念,全面提升群众素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采取广播、标语海报、宣传栏、主题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营造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2017年以来,横山村和挂包帮单位制作、刷写宣传标语80多条,村组道路沿线、村委会、村民小组制作宣传栏8块,建档立档户家中张贴宣传画、海报510多张,广播刊播40多条,主题宣讲7场300多人次,政策宣传9场400多人次。积极挖掘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2018年横山村党支部评为市级脱贫攻坚红旗村、支部书记王忠林评为市级扶贫标兵, 2019年横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忠林评为省级扶贫好村官。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声势,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三、脱贫攻坚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

一是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与上级职能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农村交通路面等级和保通条件不断改善,横山村从2013年开始硬化进村公路,2017年实现公路硬化到小组,2020年1月完成公路硬化到户。

二是全力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村已经实施了人饮工程1个,架设管道1716.22米,建成小水窖7个,覆盖15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已实现全村所有农户饮水安全有保障。

三是全力推进电力、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实施农网改造项目,2015年2月全村通10千伏的动力电。2016年,横山村实施光纤入户项目,网络覆盖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2019年架设信号扩大器1个,架设在信号薄弱的地方,达到通讯覆盖全村。

(二)产业精准扶贫取得新成效。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富村”战略。全力抓好“1棵核桃树”产业,累计种植核桃树5865亩,打造“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合作社充分发挥作用。提升种植管理技术,积极邀请区林业局到村开展泡核桃扶壮培训,参训农户151人。同时印发核桃信息、技术资料300多份,大力提升农户的种植水平。实施品牌战略,2015年,成功注册了“横山”牌泡核桃商标,并推出了泡核桃干果、蜂蜜+核桃礼盒、核桃仁等产品,进行统一生产加工、统一商标品牌、统一包装销售,有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2019年,实施扶贫车间项目,对泡核桃进一步加工,计划推出核桃油产品,为全镇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典型和示范。积极找销路,合作社积极参加昆交会、广交会等,为核桃跑销路。2017年参加云南省第一届核桃博览会并获铜奖,2018年参加云南省坚果博览会获铜奖。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让地方农特产品触网出深山。2019年,泡核桃产业产值达80多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全力抓好“1棵中药材”产业,2018年投资180多万元种植重楼30亩,白芨10亩、桔梗100亩、党参350亩,2019年种植木香500亩。利用公司加基地模式,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产前,因地制宜结合农户种植需求,发放中药材种苗数量,降低种植风险和自然风险;免费为农户提供苗种、地膜和每亩一袋复合肥,真正做到让利于民。产中,管护好中药材发展,邀请保山市中药材种植协会到村进行实地指导,村干部加入协会交流群探讨种植经验,合作社聘请闲置农户定期拔草施肥,进行中耕管理。产后,积极为中药材找销路,与保山绿色畅通林农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协议,保障中药材销售有渠道。2019年中药材产值11万元,带动83户贫困户增收。全力抓好“1只黑山羊”产业,横山村气候温凉,草地丰富,适宜黑山羊养殖,目前全村共有黑山羊1600多只,年均出栏600多只,产业效益80多万元,带动20户贫困户增收。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立村”战略。全面落实天然林停伐保护、退耕还林等政策,横山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6.52%,2019年以来,聘用有劳动能力的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每户每年平均增加收入1万元。积极实施国家天然林停伐保护项目,发放补偿金5.6705万元,其中: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偿金3.1943万元。让贫困户通过获得退耕还林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护林员报酬等途径拓宽增收渠道,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融合中受益。

(三)社会民生保障翻开新篇章。

一是在教育扶贫方面。全面落实教育惠农、两免一补等各项政策,坚决不让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做好困难学生帮扶工作,2019年为贫困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4人3万元,实施“雨露计划”扶贫助学工程,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17人2.75万元,实施困难大学生资助项目,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1人1.5万元。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协调挂包单位改善学校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资助学生学习、生活物资。落实控辍保学“四包”管理制度,实行镇、村、组、学校四级包保,2019年全村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 %。

二是在医疗救助扶贫方面。落实医疗保障各项措施,完成贫困户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缴纳、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构筑起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三道防线,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覆盖。为建档立卡户438人进行个人缴费财政定额补贴7.884万元,对患有9类29种大病的3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救助政策,大病专项救治率100%。医疗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建有横山村标准化卫生室,群众看病难、负担重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在农村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方面。制定了横山村精准推进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等,成立領导小组,全力推进贫困劳动力培训工作。2019年,召开了两场培训会共培训16天,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115人,通过培训53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

四是在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方面。坚持把住房安全稳固作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性条件,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补齐精准脱贫的最大短板。2017年至2019年实施了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四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改造46户,累计投入资金131.24万元,2019年摸排出四类对象结构性住房5户,四类对象厢房石棉瓦8户,四类对象住房需提升16 户,四类对象危房2户,非四类对象住房需提升1户,通过实施扶贫安居房建设,全村102户建档立卡户住房全部达标,完成了危房改造任务。

五是在社会兜底保障方面。全面推进低保线、贫困线“两线合一”,对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农村低保对象给予政策扶持,已有建档立卡户37户70人享受低保政策。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及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重点户,实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四)提升人居环境建立新村庄。

通过实施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拆零整乱等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硬化了入户道路21户,建成了排污沟3条,建立了垃圾焚烧炉9座,拆除了张家后山小组断壁残垣,建盖了公厕2个,文化活动室3个,文化墙1面等,解决了村组的脏、乱、差的问题,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美丽农村逐步形成。

(五)减贫成效取得新成绩。

通过实施危房改造、产业带动、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生态扶持等帮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截至2019年底累计脱贫101户43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68.98%下降至2019年0.82%,如期完成了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

(六)激发内生动力展现群众新风貌。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调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合挂包单位、驻村工作队等工作一切力量参与帮扶工作。通过组织开展“自强、诚信、感恩”系列主题教育,入户宣传政策,扶持发展等行动。群众收入增加,感到“日子有盼头、生活有奔头”,增强他们“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志气和自信,强化“小康是干出来的,劳动最光荣,脱贫最光荣”的意识,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实现,群众的普惠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普遍增强。

四、脱贫攻坚主要经验

(一)强班子、明责任、促引领。横山村始终把党建与扶贫工作紧紧抓在手上,牢牢扛在肩上,成立了村脱贫攻坚指挥部,由挂村领导瓦窑镇宣传委员杨建桂任指挥长,横山村支部书记王忠林、驻村工作队队长徐国卿任副指挥长,负责全面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所有村干部、工作队员负责具体落实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的责任。注重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加强培养、把握政策,确保村级两委班子能履职、会履职、履好职,能够综合研判每户农户的不同情况,因户施策,不等不靠,及时敲定方案,及时跟上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二)严标准、找问题、夯基础。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地毯式排查村内群众存在的问题,逐户对照,脱贫户看是否存在错退,卡外户看是否存在漏评。挂村领导、支部书记和工作队长遍访本村所有农户,找准影响脱贫退出的问题症结。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兜底保障、民政救助、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扶持政策,针对村内所有群众存在的短板,对应完善农户政策支撑;充分利用好挂包帮单位资源、人才、资金等优势力量,针对贫困户的弱项进行补强,确保退出达标;充分利用挂包人员力量,针对户内缺项开具短板清单,明确帮扶事项,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重氛围、强引导、促动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广泛树立先进典型,激励群众比学赶超;通过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鼓励群众树牢用双手勤劳致富的观念,增强劳动技能,强化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凝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分类处理、属地负责、快办快结,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赢得群众的信赖、认可和支持,形成万众一心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五、问题整改情况

横山村各级反馈及自查发现问题78个,其中云师大专项调研1个,市委督导6个,区委巡察9个,区级遍访18个,自查发现44个,现已全部整改结束。横山村针对问题整改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每一个问题横山村都制定详细的解决措施,都有相应的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按照村组认领一批、瓦窑镇党委、政府认领一批、区级主责部门认领一批、挂包单位和帮扶干部认领一批、多头整合资金认领一批、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一批分级认领销号。从6月开始,挂包单位领导干部、镇挂村领导干部驻村开展工作,扎实开展遍访及问题整改,全面发现问题,切实研究解决销号。

五、存在问题及后续帮扶巩固提升工作计划

横山村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镇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与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水平还需提升,人居环境还需加强,部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足。

下一步工作中,横山村将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按照省、市、区、镇的安排部署,持续开展后续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成效。根据1户5人未脱贫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和家庭情况精准制帮扶计划,把帮扶责任和具体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确保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                                                                (一)进一步抓实产业发展。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硬仗”,充分发挥我村原有的产业优势,坚持创品牌、带农户,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产销衔接。对标现代农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利用好扶贫车间,对泡核桃进行深加工压榨成核桃油。全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现培育重楼苗200万株,计划户均免费发放1万株种植,可产生1000万元左右的价值;与广东汉麻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工业大麻种植合同,计划2020年以横山村张家后山小组为试点种植工业大麻500亩,每亩产值4000元左右;隆阳区水务局投资300多万元建设小水网工程,覆盖1500亩的中药材种植地,解决了中药材种植灌溉难的问题,预计2020年5月底完工。进一步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二)进一步做好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一是将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常态化,纳入村规民约管理,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二是树立榜样,每周在村内进行卫生文明户的评选,对评优的农户年底给予资金奖励,以点带面,带动全村在提升人居环境工作中行动起来;三是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做好环境卫生政策知识宣讲工作,让农户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转变并行动起来。

(三)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宣讲农村农业各项惠农政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引导广大村民移风易俗、改变陋习,提高村级治理水平。做好脱贫典型的选树和宣传,让贫困群众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真正从思想上生活上同步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

总之,横山村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实干。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昂扬斗志的作风,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合力攻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共横山村支部委员会

横山村民委员会

横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

第2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开发区党工委的悉心指导下,******乡镇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基本情况    

******乡镇成立于2012年11月28日,前身为石桥片区办事处,总面积约25.9平方公里,辖白泥、石桥2个居委会(其中:石桥12平方公里、白泥13.9平方公里),26个居民小组(白泥社区12个,石桥社区14个);户籍人口7651人。

******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104户312人,已脱贫72户256人,其中2015年脱贫人数54户195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9户29人;2017年脱贫9户32人。现有贫困户32户56人(一般贫困户9户24人,政策兜底户23户32人),两无户23户32人,两因户1户1人,两缺户8户23人。贫困发生率为0.73%。建档立卡在校学生30户56人,享受教育扶贫资助16户23人,其中未脱贫贫困户6户9人,已经全部获得教育扶贫资金;建档立卡劳动力63户156人,实现就业63户77人。

(二)取得的成效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了由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市、开发区关于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先后制定了《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乡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乡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乡镇2018年度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乡镇夏秋攻势行动方案》、《******乡镇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方案》、《******乡镇2018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入户动员、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政策,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2、规范程序、精准识别、精准脱贫,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完成7个专项治理工作。

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七个方案的通知》(六盘水扶领办发〔2018〕24号)文件要求,完成7个专项治理工作,严格遵循“五定五看”统一标准、全面调查、精准识别;坚持做好“四访”,采取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调查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各户收入情况,逐户计算人均纯收入,把收入低于收入标准以下的农户拟定为贫困户。我们坚持“六个到村到户”,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告”,完善贫困户“一户一档”建档立卡相关资料,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台帐实。

    3、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1)产业扶贫成效明显。春风行动开展以来,******乡镇始终坚持“六个引领”,牢牢把握好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一是以“三变”1+N为引领,采取“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成立合作社5家,先后实施种植红豆杉、刺五加、白芨、草莓和培育羊肚菌、人参育苗等项目,流转土地1139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2人,实现脱贫72户256人,脱贫率达到82.5%。二是以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167.86亩,涉及260户,发放产业结构调整资金350358元;完成退耕还林1692.37亩,发放退耕还林资金846185元,新增退耕还林面积1100余亩。

(2)“组组通”项目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乡镇始终把“组组通”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建设“脱贫攻坚致富路”为目标,全力打好公路脱贫攻坚战。******乡镇涉及“组组通”公路5条约16.38公里,主要涉及辖区海坝组、罗家寨组、石桥八组、十三组、十四组,目前均已完工投入使用4条12公里,未完工的1条已经完成工程总量的90%,预计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3)易扶搬迁动员效果显著。******乡镇2017、2018年易扶搬迁总人口125户640人(贫困户30户118人)。其中2017年易扶搬迁总人口45户197人(贫困户30户118人、非贫困户15户79人);2018年易扶搬迁总人口80户443人(贫困户0户0人、非贫困户80户443人)。工作开展以来,组织召开易扶搬迁培训动员会、群众院坝会累计50余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明白卡200余张,出动宣传人员120余人次,宣传覆盖群众累计1000余人次。

截至目前,2017年易扶搬迁总人口中已签订搬迁合同41户185人(贫困人口29户116人);已搬迁入住42户191人(贫困人口28户114人),完成率是91%;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16户2456平方米,拆除率35%,预计12月底达60%。

(4)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全面落实。******乡镇始终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支持力度,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得到全面落实。一是按照应助尽助原则,争取教育帮扶贫困学生9人,获取补助资金5530元。二是减免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2人合作医疗参合资金37200元,申请临时救5000元帮助贫困户解决医疗救助问题。三是将住房困难群众125户640人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通过异地扶贫搬迁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4、多措并举,建立脱贫帮扶长效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特惠贷”优惠政策,采取“贫困户+政府公司”的运作模式,贫困户人均可贷款5万元,资金由政府开发投资公司统筹运作,贫困户不承担风险,资金收益有保障,投资收益分配暂定3年,收益为投资金额的3%,目前完成特惠贷任务28户72人,贫困户年末可分红达10.8万元。二是通过上门服务企业,向企业汇报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企业形成扶贫联动,计划争取企业帮助解决就业18户39人,目前已经解决就业16户30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三是按照“五级包保”的帮扶原则,结对帮扶104户312人。户均制定帮扶计划3个,落实帮扶措施3条,协调投入帮扶资金达50万元。四是统筹实施低保兜底政策。完成低保兜底23户32人。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和低保扶助两项制度衔接。五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实现生态效益、贫困户及低收入群众增收“双赢”,力争在2018年年底退耕还林3000亩。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存在问题:一是部分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导致易扶工作推进缓慢。二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项目扶持、资金帮扶管理等有待加强。三是贫困户就业困难,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40岁至60岁的劳动力占比超过50%以上,就业非常困难。四是三块地盘活方面的问题。群众担心不能及时获得退耕还林补偿资金,担心得不到第九年以后的占股比分红资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扶贫先扶志的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帮扶措施,不断加大“三变”改革力度,集中力量搞好贫困户脱贫规划,重点完成“五个三”中的盘活“三块地”、落实“三个保”、确保“三个就”,集中火力打好退耕还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1户1就业工作硬仗。让贫困户逐步靠勤劳致富,最终实现全面脱贫致富。

一是进一步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

二是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落实农村“三变”改革要求,同时探索发展城市“三变”,保证一村至少发展一个良好的“三变经营主体”,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

三是充分利用开发区吸纳就业的优势,充分挖掘对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不高的工种,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巩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成果。

四是实现脱贫攻坚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把退耕还林工作与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相结合,形成脱贫攻坚长效发展机制。退耕还林打造万亩红豆产业园,前期推进青山红豆杉生态养生园旅游综合体农旅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山地旅游与休闲度假、农业生态观光、民风民俗体验融合发展,形成脱贫规划长效发展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和农户持续增收。

二、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工作

根据《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文件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实施方案。我社区积极对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的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现就整改情况分项汇报如下:

    (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搬迁贫困户的就业、就医、孩子读书等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2017年度有易地扶贫搬迁人口45户197人(贫困人口30户118人),目前已完成搬迁合同签订41户185人,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的贫困户中,已完成引导就业22户,其中有3户贫困户因年事较高无劳动力,已督促子女进行赡养,其中有1户贫困户全为在校学生,已于2016年纳入低保户进行政策兜底,现在正在落实低保兜底政策,目前剩余4户搬迁贫困户正在积极引导就业。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搬迁的贫困户因各种原因暂未完成引导就业。

    3、整改情况。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石桥社区将继续注重引导该4户贫困户进行就业,以帮助搬迁贫困户能够安居乐业。同时,2017年度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贫困户于2018初由开发区代缴新农合医疗保险,目前,参加搬迁的贫困户的基本医疗全部保障到位。对于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石桥社区服务中于2018年6月完成搬迁户孩子就学意愿的统计工作,并将统计结果上交开发区社事局,目前,上级部门正在对接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

(二)贫困户脱贫存在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目前,******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104户312人,其中2015年脱贫人数54户195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9户29人;2017年脱贫9户32人。现有贫困户32户56人(一般贫困户9户24人,政策兜底户23户32人),两无户23户32人,两因户1户1人,两缺户8户23人。贫困发生率为0.73%。

石桥社区所有脱贫的贫困户均在满足“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条件以及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标时才进行脱贫,未发现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

2、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贫困户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居住石桥社区山上的六个组的少量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

3、整改情况。针对部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的问题,******乡镇已多次向发区社事局写报告,寻求帮助,目前,正在协调处理中。接下来,我社区将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及基础生活设施改进工作,不断改善辖区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三)“三变”改革及产业扶贫工作抓得不够认真,抓得不实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石桥社区以农村经济组织推动“三变”改革工作,目前在石桥辖区两个村参与“三变”改革的经济组织共有5个,包含3家合作社和两家企业,5个经济组织共计流转农户土地约1100亩,包含贫困户土地约200亩,目前完成红豆杉种植约630亩,草莓种植约50亩,刺五加等中药材种植约340亩,独角莲等中药材种植约70亩,支付土地流转金约53万元,包含贫困户土地流转金约10万元,引导农户到“三变”改革经济组织务工约110户120人,包含贫困户约20户20人,发放工资约30万元,包含贫困户务工工资约6万元。引导参与“特惠贷”贫困户28户72人,共计贷款360万元,2017年底发放该28户贫困户“特惠贷”分红金10.8万元,人均分红1500元。辖区两村的“三资”清理工作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已与2018年1月开始开展,目前完成1个村的“三资”清理并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约2500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石桥社区参与“三变”改革的产业发展周期长,短期很难产生效益。如红豆杉种植产业前期投入大,种植周期长,需生长多年才可用于发展红豆杉附加产品。二是对“三变”改革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对“三变”改革工作不理解,仅同意将土地流转于合作社或者企业,不愿意将土地入股承担风险,导致“三变”改革扶贫项目对群众的覆盖面不广。三是自然条件限制。石桥辖区属于开发区统一规划开发区域,大部分土地用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剩下的土地较为贫瘠,不利于种养殖产业开发,同时,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导致现有的“三变”改革产业发展不理想,目前仅有白泥村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草莓种植销售额达到15万元左右,其余项目,暂未出产品。

    3、整改情况。加强“三变”改革工作政策宣传,让群众加深对“三变”改革工作的理解,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三变”改革工作中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监管,督促辖区经济组织良性发展,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寻求技术指导,对辖区闲置土地进行同意规划使用,项目规划时进行严格技术测试,确保“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成功实施。

   (四)驻村结对帮扶不扎实、流于形式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办公地点位于辖区白泥居委会及石桥居委会交界位置,同时和两个居委会联合办公,离群众较为接近,能达到驻村的效果。目前辖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4人,该104户贫困户共有结对帮扶责任人125人,包含开发区级结对帮扶责任人55人,涉及8家单位,在帮扶单位中仅有一家单位为学校(钟山区职业技术学校),涉及帮扶责任人7人,该7人帮扶的贫困户均已脱贫,目前正在稳固脱贫效果,未对该7名教师造成较大压力。社区在帮扶过程中力求“扶贫扶志”的效果,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劳动改善生活,同时对于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积极引导参与“特惠贷”等国家优惠政策,并将上级针对贫困户的政策积极落实到位,并为贫困户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目前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88户245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帮扶责任人思想意识不到位,对帮扶公共还在流于形式,未对贫困户采取具体帮扶措施,同时部分帮扶责任人自身业务能力不强,对精准扶贫政策学习不够,导致帮扶结果不理想。

    3、整改情况。在以后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我社区将会加强各帮扶责任人的思想意识教育,提高帮扶责任人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同时加强帮扶责任人的业务培训,针对不同贫困原因贫困户制定合理帮扶措施,努力提升帮扶效果。

(五)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石桥社区所有贫困对象在纳入贫困时均是按照“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族评议、一公告、两公示”等程序进行评定,再将结果进行上报,在评定贫困户过程中,因社区权限有限不能精确查询贫困中的“四有”人员,仅能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核查贫困生产生活状况。同时社区对贫困户的管理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进行动态管理,对贫困户人口情况等信息积极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动态更新。

第3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随着“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号角的全面吹响,六盘水市钟山经济开发区结合实际,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思路,通过到贫困乡村蹲点调研,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回访等,集众智聚群力谋好脱贫策、集中力量加大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力争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蹲点调研找“病因”

36岁的龙忠琴,是钟山经济开发区红山社区付家营村的村民,丈夫在多年前去世,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生活的重担压到她一个人的身上。为了生活,龙忠琴到贵阳的一家工地务工,因为牵挂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在工地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又返回家中务农,但收入远不够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于是,龙忠琴只能来到水城县老鹰山街道,靠捡拾垃圾为生。

红山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时,了解到龙忠琴家的情况后,积极联系辖区企业,帮她在离家不远的一家企业找了一份清洁的工作,月工资3000元,每个周末都能休息。龙忠琴开心得合不拢嘴:“工作很轻松,而且工资又稳定,不但方便每天回家照顾家人,还让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心里踏实多了,相信以后一家人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在钟山经济开发区,像龙忠琴一样得到帮助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开发区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通过蹲点调研,实地调查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查找制约贫困户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理清l展思路、落实帮扶方式。通过建档立卡施行精准扶贫,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同时,组织人事部、社会事务局、各社区服务中心、职校等部门联合举办2017年第一期创业就业培训班。对50多名贫困户学员进行电脑、电子等开发区企业急需的技能进行系统培训,一方面满足辖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让贫困对象能够顺利实现就业,早日脱贫致富。

精准帮扶开“良方”

石桥社区,位于钟山经济开发区中部,辖白泥、石桥2个居委会26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2712户8300人。通过近年来对贫困户的不断帮扶,石桥社区服务中心贫困人口从建档立卡初期的108户309人,逐渐减少到目前只有贫困户40户80人。

通过前期的蹲点调研,石桥社区认真研究制定了《石桥社区服务中心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普遍核查工作方案》。结合“三变”,扶贫“l+N”等模式,精准施策,持续带动群众增产增收。以集体及农户土地入股方式与六盘水盘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着力打造集观光、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世界最大规模的3万亩红豆杉产业园,以红豆杉提取紫杉醇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带动贫困户、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目前,石桥社区共完成流转村级集体荒山400亩,农户土地500亩。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投资4000万元,建成种植面积900亩的“白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带动15户17人就业,人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预计两年后实现贫困户年均保底分红4万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按照“五级包保”的帮扶原则,石桥社区结对帮扶18户67人,争取企业帮助解决就业17户28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人”的既定目标;民政兜底33户46人;易地扶贫搬迁55户236人。集合实施退耕还林,实现生态效益、贫困户及低收入群众增收“双赢”。

产业带动助脱贫

依托“三变”改革增强发展活力,钟山经济开发区一直在探索更好更快更有效的脱贫路径。2015年以来,双龙社区石龙村积极响应“三变”改革政策的号召,抢抓“三变”改革机遇,成立了“三变”改革经营主体――六盘水市石龙鼎盛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石龙村石龙三组33户农户将188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每年每亩保底分红500元。

“我把14亩土地、1527棵林木通过合作社交给公司,每年能保底得到5000多元的分红,按照规定分红五年递增一次,递增后每年将近可以拿到7000多元的分红。”石龙村村民徐吉文拿着自家的“三变”改革股权证和签订的《合作协议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第4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一、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和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继续加大实施“突破西山战略”力度,带动南部秦岭山区、西部关山地区、北部乔山地区板块扶贫,突出、西部山区、渭北旱塬三大重点地带,把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贫困村为平台,以低收入贫困户为对象,实施特困户安居工程和外资扶贫项目,抓好贫困地区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开展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扶贫到村到户,实行分类指导,按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完善发展机制,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目标任务

全市“十万贫困户增收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用5年时间,为贫困地区投入项目资金4.7亿元,改善基础设施和贫困群众居住条件,扶持特色产业和增收项目,力争使10万贫困户收入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逐步缩小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到年,十万贫困户收入比年增加11.22亿元,人均增收2805元,达到4300元。

主要任务:通过加强贫困地区产业基础建设,利用小额信贷扶贫、贫困村互助资金以及外资等多渠道投入,加强对贫困户增收项目和龙头企业扶持,加大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建立和完善贫困户增收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增收项目,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大幅增收,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三、行动计划

5年内,在全市贫困地区开展“十大增收行动计划”,扶持十万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实现贫困村“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具体安排是:

(一)十万贫困户小额信贷行动。通过财政扶贫资金贴息引导信贷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户种养业的投入力度,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计划每年投入财政贴息资金500万元,吸纳小额贷款1亿元,按照户均5000元的标准,五年共贴息2500万元,利用5亿元信贷资金扶持十万贫困户,年比年增加收入2.2亿元,并建立起小额信贷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二)百村互助组织行动。在贫困村建立推行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安排财政扶贫资金以股本金注入,引导贫困村群众入股,按照“周转使用、互助发展”的原则,支持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计划投入1665万元,按照每村平均不低于15万元的标准,在全市111个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组织2万贫困户入股,累计投入1.332亿元,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农村贫困地区金融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产品区域经济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经营水平,年比年增加收入2亿元,实现财政扶贫资金滚动发展,贫困群众长期收益。

(三)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行动。围绕贫困户特色产业,扶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发展。建立稳定扶持机制,促使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贫困户种养业发展。五年计划投入125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吸纳项目信贷扶贫资金2.5亿元,扶持扶贫龙头企业30个(次),覆盖贫困户5万户,年比年增加收入1亿元。

(四)贫困户“雨露计划”培训行动。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的原则,积极开展贫困户子女专业技能培训。计划每年投入8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5年投入4000万元,完成“雨露计划”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安置农村贫困户子女2万人,加大贫困户转移就业创业力度,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使年比年增加收入2亿元。

(五)贫困户科技扶贫行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能工巧匠手工艺培训等,在贫困村建设信息路项目,全面提高贫困群众科技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5年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00万元,培训30万贫困户劳动力实用技术,每户有1—2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使年比年增加收入3000万元。

(六)贫困户移民扶贫行动。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统一规划、有土(业)安置”的思路,继续执行“1+5”的移民扶贫建房补助标准,市、县给予政策配套,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的生存与发展环境。5年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500万元,完成3万贫困人口的扶贫移民搬迁任务,每人增加转移性收入2000元,使年比年增加收入4200万元。

(七)贫困户外资项目扶持行动。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吸引国外资金,依靠项目带动促进贫困户增收。在陈仓区西部山区、陇县实施世行五期扶贫项目,覆盖两县区13个乡镇60个村,5年项目总投资1200万美元。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贫困户增收产业发展基金,带动60个贫困村1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使年比年增加收入4800万元。

(八)“西山扶贫特区”集中连片开发行动。巩固“西山扶贫特区”三年建设成果,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存环境,提升开发目标,把重点转向特色产业开发、扩大增收项目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上,计划五年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扩大苹果、肉牛、花椒、核桃特色产业规模,建立示范园100个,人均果园面积达到3亩以上,带动1万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使年比年增加收入3000万元。

(九)贫困户增收基础行动。继续搞好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加快改善贫困户基本生存与发展环境,全面完成扶贫重点村规划建设任务,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五年计划投入40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提升发展200个整村推进扶贫重点示范村,推动贫困村晋星升等建设,加快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使年比年增加收入1.5亿元。

(十)农业综合开发强基增效行动。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积极实施渭北旱塬、关山山区和台塬区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总体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增效,加快项目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五年计划投入资金1.8亿元,改造中低产田36.3万亩,使年比年增加收入1.08亿元。

四、工作措施

(一)制定行动方案,扶持到村到户。进一步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县区要根据区域产业分布和每村每户增收项目,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指导乡村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要求做出规划,逐村逐户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明确产业项目、帮扶单位、资金来源、工作责任和增收目标,确保增收行动计划真正扶持到贫困村、贫困户。

(二)实施大扶贫战略,集中板块开发。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原则,实施大扶贫战略,围绕扶贫产业带建设,按照全市秦岭、关山、乔山板块式集中连片三大区域扶贫开发和、西部山区、渭北旱塬三大重点地带特点分类指导。秦岭及重点发展猕猴桃、无公害蔬菜、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60万亩优质猕猴桃产业带;关山及西部山区重点发展花椒、核桃、板栗等干鲜杂果和肉牛、肉羊、土鸡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百万亩花椒、百万亩核桃。乔山及渭北旱塬重点发展苹果、奶畜、肉畜、烤烟、蚕桑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渭北塬区百万亩优质苹果带。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组织引导各级帮扶单位加大投入,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投入机制,加大增收工程行动计划的投入力度。

(三)加大地方投入,创新工作机制。各县区要认真落实省、市确定的每年新增财力5%用于扶贫开发的政策,加大扶贫投入;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除省市贴息5厘外,各县区财政力争给予全额贴息,降低贫困户生产成本;互助资金组织除省市投入外,县区要落实配套资金,政府给每村配套5万元,其余县每村配套3万元;农民安居工程中的安居重建每户补助2万元;移民扶贫严格执行省上“1+5”建房补助政策外,市、县区财政每人各配套500元,并开展移民扶贫搬迁示范村建设。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在有条件地方积极探索小村并大村移民扶贫搬迁的新路子和扶贫信贷资金到户新机制,搞好“互助资金”、“奖补资金”试点;外资扶贫项目区的60个村建立社区发展基金,滚动发展、循环利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稳妥推进贫困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种田能手和产业化方向集中,搞好农民宅基地和山林承包地的确权发证,鼓励贫困地区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增加收入。

第5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2019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六个扶贫日,按照《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济南市2019年国家扶贫日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扶贫日”教育扶贫系列活动。

一、活动主题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讲好济南扶贫故事,努力为贫困群众、贫困村办实事,做好事,使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二、活动内容

各级教育部门、直属各学校,要围绕“扶贫日”活动主题,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深入开展以下活动:

(一)开展扶贫走访调研。市、区县教育部门认真调研困难学生资助、薄弱学校改造、职业教育扶贫、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教育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深入研判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矛盾和差距,并针对上级核查、指导反馈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健全工作措施,补齐工作短板,全面推进年度教育扶贫各项工作落实。定点帮扶单位要紧密结合乡村振兴计划及美丽乡村建设,主动与帮扶对象一起研究扶贫新思路、新路径,着力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二)开展脱贫攻坚宣传。落实开展好10月份扶贫攻坚宣传月活动,依托省市主流媒体和市教育电视台等,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攻坚政策、基本方略、方法措施,全方位、多角度总结推广教育系统先进典型和做法,弘扬正能量。10月17日通过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客户端、微信等新媒体集中开展扶贫日宣传,着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的浓厚氛围。

(三)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各级教育机关持续深化“聚焦脱贫攻坚,机关勇当先锋”活动。扶贫日前夕,集中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帮扶村、帮扶户送温暖。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引导市属高等院校、中小学与贫困村特色农产品供给信息精准对接,鼓励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村特色农产品,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促进产销对接。

(四)开展专项扶贫行动。做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2019年度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报名及生活资助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子女都能享受到资助。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各中小学通过爱心义卖、捐赠“爱心美术包”等形式,积极为贫困山村学生奉献爱心。市区学校分别结合驻村扶贫、对口帮扶等工作,组织优秀教师到各乡镇为贫困地区学生上一堂以“启蒙教育”为主题的励志课,激励贫困地区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用知识改变命运。着眼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把文化扶贫融入“快乐星期天”活动。面向协作地区贫困学生,实时对接湘西州和重庆武隆区,实现市优质教育资源网上课程免费开放。

三、活动要求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各单位要周密部署“扶贫日”主题活动,统一安排,集中行动,确保各项活动高效开展,取得成效,在系统上下形成群策群力推进教育扶贫的联动效应。

第6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通过对老区自然村的调查,市老促会发现新一轮重点帮扶的56条老区村和未纳入帮扶的老区自然村,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老区贫困面较大、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有待加强等四个方面。通过学习讨论,对加强新一轮扶贫老区重点村的帮扶工作,市老促会准备向政府部门提交如下建议:

制定加快老区重点帮扶村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省、市扶贫会议的有关精神,建议各级政府专门制定加快56个老区重点帮扶村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把扶持老区重点帮扶村作为近三年云浮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难点来抓,从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战略高度统筹考虑,一是增加对贫困老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二是对老区建设项目减免或缓收有关规费,取消地方配套资金;三加强金融信贷方面的支持,切实解决老区贫困户缺乏发展起步资金的难题;四是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到贫困老区参加建设,对自愿到老区工作的大学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要制定特殊优惠政策,放宽条件,提高工资标准,给予重点安排和使用。整合上级各有关部门补助资金,优先安排给老区村。在2013-2015年,建议市财政除了每年每村安排1万元给56个老区重点帮扶村外,追加到每年每村安排5万元。

提高老区重点帮扶村道路建设补助标准。老区山区分散和边远村道建设难度大,省对山区村道建设每公里补助15万元标准过低。建议市财政对这些老区村道建设每公里补助5万元。

加大对老区重点帮扶村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目前老区重点帮扶村由于资金缺乏,农村产业难以发展,建议市政府适当对有发展前途的老区农村产业给以特殊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扶持。

第7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西北、源头,与区隔河相望,近郊,距县城仅20公里,是一个集丘陵、平畈、山区于一体的乡镇,镇域面积6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324个村民组,8930户,3.5万人。全镇现有贫困村3个,经2014年建档立卡、2015年回头看、2016年精准核查月和动态调整,2017年动态调整,2018年动态管理,2019年动态调整,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98户,3345人。经过五年的脱贫攻坚,已脱贫1281户、3323人,尚有17户、22名贫困人口未脱贫。2020年预脱贫17户,22人。

二、2020年度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1、产业扶贫。完成了2020年第一批产业到户扶持项目的验收、申报、请求上级核查、资金打卡工作。其中2019年第一批产业到户扶持项目申报350户,补助资金619770元;申报投资247万元建设产业到村项目4个,其中投资100万元新建杭白菊加工厂房一座,新建31亩蔬果塑料大棚,带动贫困户139户342人受益。

2、光伏扶贫。全镇已建成光伏电站5726KW,其中镇集体4517KW,贫困村集体360KW、每个贫困村每年受益7万元,贫困户273户849KW,贫困户每户受益2000元,207户贫困户从事光伏公益岗劳动,每户受益1800元。

3、就业扶贫。在全镇贫困人口中选聘113名生态护林员,每年每人补助费6070元(含200元保险费)。开发2020年公益岗10个,办理2020年公益岗就业失业登记证35人,发放2019年公益岗补贴10人合计12000元。

4、危房改造。2020年共落实13户危改指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低保户5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户、贫困残疾人家庭3户,新建翻建6户、修缮加固7户。目前13户危改户全部通过县级验收,发放财政补助资金18.8万元。

5、健康扶贫。积极宣传“351”、“180”“2579”等健康扶贫政策,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兑现到位。创建“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示范乡镇”,确保贫困人口应签尽签,真实履约服务到位。

6、教育扶贫。2020年上半年申报“雨露计划”77人申报补助115500元,幼儿至高中教育阶段享受教育资助396人补助215565元。

7、金融扶贫。对全镇金融扶贫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对25户超龄贷款已落实贫困户家庭成员签订共同还款承诺书。上半年新增贷款15户20.6万元。

8、基础设施扶贫。投资933.7万元,落实15条道路,2座桥梁建设。投资360万元,落实5处杭淠分干渠除险加固。投资231万元,落实7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9、中央巡视整改回头看。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站所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2020年4月2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征求意见稿)》,落实整改任务和整改责任,4月3日召开召开全体镇村干部整改动员部署会,4月16日召开整改责任单位推进会,4月20日、4月30日召开整改调度会。2020年4月30日镇党委、镇政府联合正式下发《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认领整改任务25个。制定整改措施79条。1、认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8个,制定整改措施25条;2、认领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11个,制定整改措施34条;3、认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3个,制定整改措施13条;4、市县级暗访督查反馈问题2个,制定整改措施5条;5、2019年自查发现问题1个,制定整改措施2条。

三、下步打算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全镇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归根到底还是要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拔除穷根。为此,我们计划继续按照“育强工业、激活商贸、发展生态”的发展思路,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一是广泛宣传推介,唱好优势主旋律。通过对境内相关重点资源的普查、调查,我镇资源具有其独特之处。下一步,计划通过省侨联、侨资侨属企业以及各种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的优势资源,弥补由于区位、交通等方面因素的造成的不利影响。比如:宣传推介在绿色产业打造方面,我镇符合县委、县政府的“绿三角”产业布局规划,是部级生态镇,、都属于我县境内的名山,2015年通过招商引进的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生态园已经初具规模;孟潜山(现名)更是远近闻名,三国名将周瑜曾屯兵于此,县内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旧址——白果村稻场岗、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高敬亭剿匪旧址——天龙庵均位于东麓,近年来车厢沟樱桃更是吸引了八方来客,采摘期间日接待游客300余人。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将军山渡槽作为淠史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连接长江与淮河水系的水利工程,是元帅给予该工程“革命精神,科学态度”评价的集中代表,因此,把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包装、宣传和打造符合市委提出的弘扬淠史杭精神的号召,也有利于串联大华山、悠然南山等景点,为万旅游西线增色。

二是发挥区位优势,做好“生态+旅游”新文章。我镇地处县境西北位置,与5A级风景区——毗邻,仅有10公里路程,又与区镇、镇接壤,处于万的正北方,可谓北大门,是来自、武汉方向去万旅游的最优捷径,加之境内的大华山颇具影响,具备了整合沿线旅游资源,连点成线的条件。下一步,我们计划充分挖掘和推介我镇境内的“两山一渡槽”(、、)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一方面引进有实力的投资商进驻开发,另一方面立足服务万,引导本土居民和新型经营主体错位发展采摘体验、民居民俗、登山野营等乡村旅游。

第8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2017年将支持老、少、边等深度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对、四川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凉山、怒江等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深入实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兴边富民工程和片区发展规划。

据了解,2016年,贵州省安排173亿元脱贫攻坚基金,聚焦20个极贫乡镇进行集中攻坚,坚决啃下“硬骨头”。四川省深入实施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持续推进“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和支持彝区发展17条特殊政策。吉林省加大对全省10个边境县(市)的支持力度,省财政单独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边境地区脱贫。

让贫困户尽快住上安全的房子

加快贫困户危房改造进度。中央财政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提高户均补助标准。鼓励各地探索建设农村集体公租房、利用闲置农房和集体公房置换、提高补助金额等办法,兜底解决特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据了解,我国已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造资金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中央补助标准从户均5000元提高到7500元,对贫困地区再增加1000元,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住房安全。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安排1556.7亿元支持1997.4万户贫困农户改造危房。

2016年,全国共完成15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吉林省在国家补助1.5万元基础上,每户再增加补助1万元。

让贫困群众脱贫“有路子”

(一)产业扶贫。2017年重点建立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强化组织动员和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

目前,部分贫困地区已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牧业、乡村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探索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增收的新模式。例如,青海省每县建一个产业扶贫园、每村投入50万元发展产业增加集体经济。四川省建立贫困村扶持基金26.8亿元,支持发展集体经济。甘肃省陇南市在贫困村开办网店800多家,带动贫困户15万余人,销售总额达到3.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7万个。

(二)易地扶贫搬迁。2017年完成约34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三)劳务协作扶贫。2017年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努力做到精准对接、稳定就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村级扶贫车间,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目前已有部分省份推进了相关工作,例如,云南省设立18个“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点”,与6个省建立了劳务输出对接机制。

贫困人口跨省务工有交通补贴

人社部提出,输出地要摸清底数,因人因需提供就业服务,有组织输出劳务,对跨省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交通补贴。输入地要动员企业参与,积极组织技能培训,实现人岗对接,加强人文关怀,帮助其稳定就业。对转岗、失业或返乡的贫困劳动力,输入地与输出地要为其及时提供转岗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四)教育扶贫。2017年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举措,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到高校的各阶段教育,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经实现对贫困地区的全覆盖。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开始全部免除。

贫困家庭学生读技校,每年每人补3000元

人社部提出,落实《关于加强雨露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见》,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的,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标准给予补助,所需资金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列支。鼓励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帮扶省市加大对受帮扶省市贫困家庭就读技工院校的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所需经费可由帮扶省市从财政援助资金中列支。

(五)健康扶贫。2017年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举措,降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医疗支出负担。对已经核准的553万因病致贫返贫户、734万贫困人口,按照大病、慢性病等分类施策。

9种大病的农村贫困患者纳入专项救治

国家卫计委表示,纳入专项救治的9种大病为:罹患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

救治对象:2016年~2018年,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核实核准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以及经民政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等贫困人口。

救治地区:在贵州、四川、山西、陕西、安徽、河南、江西和宁夏8省(区)先行启动,逐步扩大实施地区。

另外,从国家的层面来讲,也会通过新农合、大病保险等制度,保障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新农合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补助的标准在2015年的基础上,2016年又提高40元,达到了420元,这是财政补贴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缴费的部分,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可以达到50%和75%。

根据医保制度,2016年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中央财政2016年新增加的40元中,有10元专门用于贫困人口,通过实施倾斜性的支付政策,提高贫困人口收益水平。按规定,新农合报销以后,通过大病保险还可以再报销10~15个百分点。

(六)生态保护扶贫。2017年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新增退耕还林任务80%安排到贫困县,优先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探索在荒漠化、石漠化等地区开展生态农业扶贫试点。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方案》,推动资源开发成果更多惠及贫困人口。全国安排护林员20多万人,帮助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为了扶贫,国家财政投入力度空前

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中央为667亿元,同比增长43.4%;省级超过400亿元,同比增L50%以上。

贵州、广东、湖北、云南4省总量在30亿元以上,湖南、广西、河北3省(区)总量在20亿元以上,广西、广东、吉林、湖南、云南、河北增幅在1倍以上。下放资金使用管理权和项目审批权,到县比例从上年的75%提高到95%。

刘永富表示,2017年还要加大脱贫攻坚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预算将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加,各地也要结合实际相应增加;整合用好资金,全面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

第9篇:资助山区贫困学生方案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峨眉山市委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惠民行动”的意见》(峨委发[2007]2号),推进“和谐峨眉”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决定在全市实施“教育惠民行动”。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体现惠民”的原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开展“爱心助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惠民行动。通过惠民行动的实施,让广大家庭得到更多的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引导愈来愈多的群众自觉转变观念,为我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行动目标和主要内容

行动目标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保无一人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

主要内容有:1、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继续对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补助;2、深入开展“爱心助学”行动,坚持“1+1”结对助学和对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实施定额救助;3、深入推进“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4、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大为镇小、黄湾中心校和龙池镇中学、龙池镇小学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完成龙门中小学学生宿舍扫尾工程;5、提高山区教师津贴,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三、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教育惠民行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确保“教育惠民行动”的顺利实施,市教育局成立以局长刘能远为组长,副局长方晓、卓婷、胡杰为副组长,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峨眉山市教育局‘教育惠民行动’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

2、加强协调,突出重点。“爱心助学”是2007年“教育惠民行动”的重点。围绕重点工作,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纵向结合。市教育局、镇(乡)中心校、村小层层结合,上下联动;二是横向结合。下属各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实施方案,把目标任务具体化,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资金的支持,形成社会合力;三是内部结合。下属各校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到任务明确,思路清楚,行动一致,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3、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广泛宣传“爱心助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惠民行动”。通过消夏晚会、文艺调演、集市宣传、知识竞赛等多形式、多层面、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爱心助学”宣传活动。教育局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与财政、民政、妇联、团委、公安、卫生、广电等部门密切合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实“峨眉山市教育基金会”,有计划地帮扶、资助一定数量的困难家庭学生,在全社会逐步形成“爱心助学”的热潮。充分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和因素,扎实推进在校学生、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4、创造条件,保障投入。财力投入是实施“教育惠民行动”的重要保障。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资金的支持,为“教育惠民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6、检查指导,强化考核。“教育惠民行动”意在惠民,重在行动。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收到实效,市教育局将此项活动作为下属各校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市教育局“教育惠民行动”领导小组将采取日常抽查督导与集中检查验收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资金预算及增加量

(一)实施“教育惠民行动”资金预算总计2231万元:

1、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继续对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学杂费935万元(43510人),免费提供教科书25万元(1898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40万元(1200人),计1000万元。

2、深入开展“爱心助学”行动,坚持“1+1”结对助学和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实施定额救助:资助贫困家庭普高生4万元(100人),资助贫困家庭职高生30万元(300人),资助贫困家庭大学新生25万元(90人),计59万元。

3、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山区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实施大为镇小学生宿舍(150万元)、黄湾中心校学生宿舍(100万元)和龙池镇小学学生宿舍(350万元)建设,完成龙门中小学学生宿舍扫尾工程(132万元),计732万元。

4、提高山区教师津贴90万元(往年37万)。

5、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350万元。

(二)实施“教育惠民行动”资金增加量1135万元:

1、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山区学校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实施大为镇小学生宿舍(150万元)、黄湾中心校学生宿舍(100万元)和龙池镇小学学生宿舍(350万元)建设,完成龙门中小学学生宿舍扫尾工程(132万元),计732万元。

2、提高山区教师津贴需增加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