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讯技术培训范文

通讯技术培训精选(九篇)

通讯技术培训

第1篇:通讯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应用型 培养模式 通信工程

近几年,独立院校为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在高等教育中“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在职业教育中“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联合高校与企业,整合教育和产业资源,构建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已成为高校与地方亟需解决的课题。下面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探讨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1依托中兴通讯公司,互利共赢,共建中兴通讯实训中心,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

中国的通信产业经30多年的超常规发展,已经由技术驱动,资源驱动过渡到了业务驱动,运营商以及制造商需要大量的网络规划、工程技术、研发、维护、行业销售、业务销售、后台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人才,但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学环境及课程却不能完全满足业内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行业与技术、技术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相当严重,不能适应产业升级对国内工程人才的需求。

针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我校与优秀通信企业中兴通讯合作,共同建设中兴通讯实训中心(图1)。借鉴中兴通讯的人才培养经验,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方式,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的内容;以就业为目标,改进教育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结合企业成熟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共同培养符合通信领域新技术人才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实训中心教师均由信息工程学院选派优秀教师赴中兴通讯企业接受系统专业培训,并取得中兴通讯培训教师资格认证的教师担任;学生在实训中心通过系统的专业实训,学习中国电信网络现网运行的程控交换、光传输、接入、数据网络等电信网络的基本组成、电信网络的基本机构以及电信网络的基本信令流程等一系列电信基础知识以及电信基础技术原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社会应用实现同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通信网络方案规划,网络通信自我设计,通信网络产品自我选用,通信网络环境自我配置与调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思想意识,锻炼学生进入科研与工程实践的能力,系统地培养学生做通信工程网络调试能力。

2共建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具有知识更新快、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融合企业培养模式,细化学生专业能力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专业职业技能(图2)。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发挥企业特点和优势,积极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尤其是实践教学、实训实习: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训教材建设等。理论课程方面:专业必修课中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现代程控交换技术、现代光纤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网基础等四门课程均采用中兴通讯培训教材;专业实践课程方面引入中兴通讯企业实训教程,如:通信设计实践、企业局域网组建、光接入网络实训、移动基站建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充分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前进行了通讯企业工程师培训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储备,同时又具备毕业后立即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技术能力。同时不定期并邀请优秀的企业工程师来校讲座,促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共同提高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

3以“项目+平台”和“实习+就业”共建校企育人模式

针对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3”即为学生在校进行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以及必要的专业实验和实践,期间利用寒暑假到合作企业进行短期实践,并且有一个学期依托校内中兴通讯工程实践中心,进行“项目+平台”校企合作育人培养,在实训平台上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方式,实现教学和企业实训的统一,有利于师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1”为大四到合作企业和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采取“实习+就业”校企育人模式培养。企业实践岗位面向学生岗位要求和待遇等信息进行招聘,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学生通过面试等环节竞争上岗,再进入企I进行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学生带着企业问题完成科技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学生管理实行双导师制、绩效由双方考评。企业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并优先聘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学生就业,目前广西英伦、桂林优利特、广西超讯都与我校共同建立了“实习+就业”模式的实习实训基地。

近三年,协同育人模式先后培养了近200名本科毕业生,平均年就业率在92%以上。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用人单位如广西联通、广西广电、桂林优利特、广西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英伦等,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综合素质方面满意度评价很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第2篇:通讯技术培训范文

通讯分场交换机班管辖的交换机、小光端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技术含量很高,是全厂通讯系统的“心脏”。这个班13名员工中,仅有1名男同志,如何发挥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维护好交换机以至全厂通讯畅通的关键,班组技术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认真抓好班组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并配合班长积极作好女工的思想工作,树立了通讯分场这个“窗口”单位中的“窗口”班组形象。

交换机终端管理是通讯技术前沿,比较难于掌握,对于44岁的班组技术员李玉学来说,这个年龄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可以说不是很容易的事了。爱人工作繁忙,她要照顾孩子上学,写作业,做家务,身患腰间盘突出,带病坚持工作。可她就是凭借一股坚强韧不拔的精神,与班长和全班人员一起把整个交换机硬件、软件系统维护得畅通无阻,连续多年设备运行率达到100%,超过省调度局标准。多次获得省局“红旗通信站”、厂文明班组、安全生产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

~年11月17日下午,我厂交换网络突然出现阻塞,导致120路中继线相继出现掉线现象,给用户带来不便。她多方查找原因,排除了两台交换机硬件故障的可能,也排除了通道障碍等原因。考虑到是否软件故障引起,于是从管理终端查找各种软件,显示7号信令系统不工作,在与厂家技术人员多次沟通后,修补了支持软件,并进行了系统复位,故障终于排除了,这时时针已经指向晚上7点,才想到家中只有不大的孩子在家……。类似忘我工作的事情对她来说是常事。

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她多次参加系统内培训班并到厂家进行实地培训,努力钻研掌握新技术。特别是我公司归属华电公司后,通讯设施的检修维护完全由我们自行承担,为了肩负起这重要的责任,技术员李玉学在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配合班长加强了对职工,对设备的检修维护培训,并严格保证学习时间,班员培训时间全部达到54学时,培训率达到100%。选派出选手参加省电网通讯知识竞赛,取得了优胜奖。

***还发挥大姐的作用,努力做好班员的思想工作,增强班员的责任心。与班长一起把《电力系统通讯行业服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树立“窗口”单位的形象行业服务标准为准绳,开展了话务员文明用语活动、设立了170话费查询台等,受到了全厂职工的好评,树立了“窗口”单位的形象。

第3篇:通讯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科大讯飞班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294-04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链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贯彻落实教高[2006]16号文件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精神,为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率先迈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新步伐,与安徽省著名上市企业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大讯飞)紧密合作,以软件技术专业为试点,合作成立了“科大讯飞班”,实行“双主体”(学校、企业两个主体)办学。并根据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研发出了一套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优秀软件人才,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与成效的道路。

1 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

1.1校企双主体的提出

校企双主体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作为办学主体,突破了一般校企合作中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局限,是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的结果。

校企双主体由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科大讯飞于2011年成立“科大讯飞班”时首次共同提出。它以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文化共融为切入,以师资共建为核心,以课程共设、教学共管、基地共建为依托,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遵循共同规划、共同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原则。

1.2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模式与优势

“科大讯飞班”实行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采用“1.5 + 1.5”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学生入学后,前1.5年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与实训;后1.5年进入科大讯飞完成其他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与实训、综合项目实训、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在整个三年的学习中,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与科大讯飞工程师都全程参与。

“科大讯飞班”一经成立,就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带给学生全方位的提升,特别是技能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科大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得到全国一流企业里一流工程师的言传身教,提升的不单是技术能力,更能学到一流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学生最需要的职业素养,为其成为真正的职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可以在科大讯飞提供的实习实训项目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只有给了学生最想要的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不同岗位间的学生可以进行心得交流,使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内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化,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链接。

2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传统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多年来坚持教学改革,形成了一套适合本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这套实训教学模式所展现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专注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忽略软件行业其他岗位能力培养

软件技术专业有软件模块开发、软件产品测试、软件技术支持等多个职业岗位,而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只注重软件模块开发岗位的岗位能力,而忽视了其他岗位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而无法胜任其他职业岗位。

2)实训教学内容单一,不符合专业职业岗位需求

软件技术专业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主要有课程单元实训、课程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每个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之前,都需要完成所有的课程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本专业的职业岗位不止一个,并且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一般的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的课程实训感兴趣。这种让所有学生完成同一实训内容的做法,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培养真正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人。

2.2 构建符合软件技术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实训教学模式

通过走访软件行业协会、深入软件企业调查、召开专家委员会议等多种形式,软件技术专业共确定了软件模块开发、软件产品测试、软件技术支持、软件产品销售、技术文员、物料采购等六个典型职业岗位。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及“科大讯飞班”的“1.5 + 1.5”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科大讯飞经过深入研究,共同构建了一套适合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该实训教学模式共包括六个层次,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职业岗位认知实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单元实训与综合实训、职业能力课程的单元实训与综合实训、综合项目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其中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部分课程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完成,第三层的剩余课程和其他各层在科大讯飞完成。这六个层次的实习实训内容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递进式的加深训练,每个层次的实训内容、组织形式、过程管理与评估方式均不相同。各层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层 职业岗位认知实习

职业岗位认知实习于新生入学后一周内在校企合作企业(科大讯飞)进行,主要以参观考察为主,包括听取行业、职业岗位等相关讲座。本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软件技术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软件行业需求,了解软件企业的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为学生学好本专业、选择职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层 专业基础课程的单元实训与综合实训

本层次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经历的环节。其中课程单元实训是在课程某一单元的教学完成后进行的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在该单元中所应具有的基本技能;课程综合实训是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全部完成后进行的实训,一般用1~2周时间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课程内容综合运用能力。

所有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实训完成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自身特长,引导学生选择以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每个学生只允许选择一个职业岗位),后续的实习实训只针对所选择的职业岗位进行。

第三层 职业能力课程的单元实训与综合实训

从本层次开始所进行的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都是基于职业岗位的。不同的职业岗位所设置的职业能力课程不一样。例如,软件模块开发岗位设置的主要职业能力课程有软件架构及原型设计工具、桌面应用程序开发、Web应用程序开发、Android软件开发等;软件产品测试岗位设置的主要职业能力课程有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和实践、QTP自动化测试、软件质量管理等。每个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课程都需要进行课程单元实训与综合实训,具体实训方式和所培养的能力与第二层实训相同。

第四层 综合项目实训

综合项目实训是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使用科大讯飞真实项目,在8~12周内,按照软件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使学生采用分组方式进行实训。本层次实训一般使用多个实训项目,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多门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软件产品测试岗位使用的综合实训项目有ATMS假勤系统、门户网站系统等,其中ATMS假勤系统培养学生对软件质量管理、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和实践、缺陷管理及工具Bugzilla等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其他技能。

第五层 生产性实训

经过综合项目实训,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与素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岗位适应能力与职业素质,本层次安排了生产性实训。在本层次中,学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使用5~8周时间,在科大讯飞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生产出一定的“产品”。生产性实训的整个过程与实际的工作过程完全一致。

第六层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能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是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的最好方式。顶岗实习一般至少需要半年时间。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基本熟悉了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具有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各种技能与素质。

3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管理

要使基于校企双主体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科学的实训教学过程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实训教学过程管理应包括三个部分:质量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

3.1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整个实训教学过程管理的重点,质量评测体系可以较好地量化、评估学生当前状态以及与目标偏差情况,以确保实训教学严格按计划、按目标方向进行。质量管理方案如图2所示。

3.2 教学管理

校企双方应成立专门的教学管理团队,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教学管理团队实施对实训教学的管理与监督,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顺利完成实训教学任务。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 教学总结制度

教学总结制度要求实训指导老师根据阶段教学情况给出教学总结,并上交教学管理团队。教学管理团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2) 教学督导制度

教学督导制度要求教学管理团队经常性地安排人员实施教学督导。

3) 学生推荐制度

学生推荐制度要求实训指导老师在学期末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提供社会实践推荐信等。

3.3 学生管理

对学生正确的管理和监督是整个实训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因此,在加强教学和质量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生管理的基本内容如下:

1)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包括学生的日常考勤管理、生活和心理疏导等,由实训班级辅导员负责实施。除此之外,每个学期末实训班级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学期评估。

2) 日报/周报制度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校企双方应共同开发实训教学平台,提供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学习和在线教学管理等功能。应要求学生及时通过实训教学平台填写日报和周报。实训班级辅导员应及时收集并统计学生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团队。

3) 调查反馈

教学管理团队通过实训教学平台教学调查,学生应在平台中认真填写并提交。

4 结束语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是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科大讯飞深度合作的成果。该实训教学模式在“科大讯飞班”实施虽然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却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绩。在2012年3月全国计算机二级C语言等级考试中,“科大讯飞班”中一个只有35人的班级,就有21人获得了证书,考试通过率高达60%。在2012年10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科大讯飞班”学生参加了C语言程序设计比赛,获得了安徽省高职院校中的最好成绩;在2013年5月和7月举办的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中,“科大讯飞班”13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3项、省级奖13项,为此我校被评为本届大赛的优胜学校;在2013年9月举办的“科大讯飞班”实训成果汇报会中,各个职业岗位的学生代表分别展示了他们的实训成果,并赢得了台下师生的一阵阵掌声。与会的苏传芳院长在总结发言时用“惊讶”、“完美”等词语来表扬学生们取得的成功。

实施的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岗位技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这充分说明了基于校企双主体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是正确有效的,为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实训教学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曹晓明.浅谈校企合作班学生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0(9):152-153.

[2] 肖细梅.创新实训教学模式 提升人才培养层次[J].成人教育,2011(5):92-93.

[3] 钱雨烨.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研究与探索[J].科技资讯, 2012(34):240.

第4篇:通讯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动模实训系统 主站―子站―终端的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智能配电网是配电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一个集成系统,完成对变电站、馈线、用户组成的配电网的信息搜集、传递、存储并经过处理作出决策和控制的自动化管理。目前,智能配电网建设工作为国家电网工作重点,各种配电网智能化设备也挂网试运行,智能配电网的试点工作也在各地区开展起来,为提高电力企业对从事智能配电网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需求,我院规划建设智能配电网实训室,该实训室建成之后将用于培训配电网运行管理人员及电力类专业学生的的安装、调试、运维等各项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员如何应用智能系统正确判断和处理配电网故障的能力。

1 实训室学习情境总体建设规划

实训室要能够实现对真实运行的配电网建立动模,规划建设分三部分:一次动模实训系统、智能系统建设、培训系统建设。借助培训基地配置的一、二次设备及模拟负荷设备,计划同步建设配电网动模实训系统,通过实际等值系统,来模拟实际电力系统的各种运行工况及故障状态,对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功能及性能进行考核。配电网智能系统采用由配电主站、通信网络、智能化终端设备组成的主站―子站―终端的模式,配电主站系统安装在培训中心室,实现整个配电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监视控制。

2 实训室建设方案

2.1 一次动模实训系统

采用4台变压器分别模拟2台与架空线路连接的10KV室外配电变压器,2台与电缆线路连接的箱变。在实验室内架设模拟配电线路,包含常用的架空线路、电缆线路以及与这相关杆塔、金具等设备。10KV配电线路包括一条10KV架空线路和一条电缆线路构成 “手拉手”环网。配电开关设备在本实训室中主要用接触器模拟或微型断路器替代柱上开关及环网柜。

2.2 配电网智能系统

智能系统由主站、配电自动化终端和通讯网络三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2.2.1 配电智能化主站层

主站系统是配电智能化的核心部分,主要实现对配电网的数据采集、监控、分析及实现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为配电网的调度指挥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方案为培训学习的模拟操作、图形显示、系统维护、设备管理、考核、报表打印等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包括:

(1)服务器:主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GIS WEB服务器以及前置机服务器,完成数据采集、处理、数据的网络和共享以及将很多终端连接到主机系统。系统前置通道部分根据设计仿真培训规模,配置16路数字通道。

(2)工作站:配网调度工作站、配电管理工作站、维护及报表工作站 、GIS工作站。

(3)软件:主站系统软件主要包括:①系统平台软件(操作系统平台软件、数据库平台软件、配电智能化主站平台软件);②应用功能软件(通讯管理软件、SCADA功能软件、DA功能软件、与其它系统的接口功能软件、远程维护软件、自动抄表功能软件、分布式能源接入管理软件。

2.2.2 配网智能化通信网络

(1)构建自愈型光纤通信网络,用于传输配电终端采集的数据和配电主站遥控命令的下发,选择EPON光纤环网通信方式实现终端与主站之间、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包括10KV环网,配电终端经配电智能化子站与主站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除满足配电终端主站的通讯功能的通讯接口预留外,光MODEM或EPON设备还要为视频监控预留通讯通道。(2)构建CDMA或GPRS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主站与智能电表之间的通信完成远程集中自动抄表功能。选择短距离无线射频通信方式,完成单相表与主站之间的通信,实现集中抄表功能。(3)建立电力载波通信系统,实现主站与智能电表之间的通信完成远程抄表功能。本方案采用电力载波通信实现主站与三相表之间的通信,实现集中抄表功能。

2.2.3 配电网终端

配电网智能化系统的最底层,完成各种现场信息的采集、监控并执行上级下发的控制命令的功能;并在通信中断时执行本身赋予的网络重构中的就地智能化功能。

本方案使用继电器组加测量标准源的组合形式模拟实际一次配网负荷开关及断路器。配电终端设备直接与一次开关模拟装置组柜,简化了设备复杂程度,机柜面板提供开关状态、开关闭锁、开关操作等的指示及操作按钮,并可提供通讯终端的电源。

开关模拟装置可模拟实际的一次负荷开关的遥控、遥信及开关闭锁等动作,使用标准源加到模拟装置的对应的继电器触点,模拟一次断路器开断/接通负荷电流或故障电流的能力。

(1)配电开关监控终端 FTU完成遥测、遥控、遥信,故障检测功能,并与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提供配电系统运行情况和各种参数即监测控制所需信息,包括开关状态、电气参数、故障时的参数,并执行配电主站下发的命令,对配电设备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快速恢复供电功能。

(2)开闭所及用户监控终端DTU与主站进行通信,完成对开关设备的位置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等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实现对馈线开关的故障识别、隔离和对非故障区间的恢复供电。

(3)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TTU监测并记录配电变压器运行工况,根据低压侧三相电压、电流采样值,每隔一定时间计算一次电压、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无功电能等运行参数,记录并保存一段时间和典型日上述数组的整点值,电压、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时间,供电中断时间及恢复时间,记录数据保存在装置的内存中,在装置断电时记录内容不丢失。与主站通信定时读取测量值及历史记录,及时发现变压器过负荷及停电等运行问题,根据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特性,并为负荷预测、配电网规划及事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接受主站命令完成对变压器的分接开关的控制。

(4)安装于模拟架空线路上故障指示器 ,用于电力线路中指示故障区段和地点,能够检测短路和接地故障。

(5)安装于负载箱采集器及单相及三相智能电表 ,完成对方案中配网的电能计量,采集器终端应该可根据主站命令,实时抄录电能表数据,如电量(有功电量、无功电量及发生时间)等。定时抄表:终端可根据使用要求,轮询各电能表当前电量、当前电压、当前电流等变量。预约抄表(定时回传):终端可根据主站需求,在指定时间抄录电能表数据,并主动上传给主站。提供两路控制继电器信号输出;可闭/合方式,亦可脉冲触发方式控制高压断路器和低压接触器,用于预付费管理、配电自动化负荷调控。

2.2.4 其它辅助设备

包含模拟负载箱、安装金具及材料,各种仪器仪表。其中模拟负载箱能够模拟阻性负载、感性负载等负载,并且能够支持产生持续大电流的能力,支持三相不平衡控制。

2.3 培训系统方案

通过开放相应的培训软件实现配网调度培训、配网智能化终端培训、配网智能化通讯网络培训等。

2.3.1 配电网调度培训内容

(1)培训对配电网的监视:实时或置入的遥测量、遥信状态量(开关、刀闸状态,保护信号、变压器档位信号等)、计算处理量(功率总加,功率因数等)、电度量、时间、设备信息、统计信息、事项记录、潮流变化等;微机保护动作信息,保护定值,保护故障信息,保护自诊断信息等。让学员通过功能软件完成对配网的基本数据的监视。

(2)培训对配电网网络拓扑分析以及动态着色的判断分析。

(3)培训在配网仿真监控界面的操作:包括置入、音响解除,信号复归、查询等。

(4)培训智能部分的操作:对已经实现智能化的线路,具有遥控、升降功能,对满足互联闭锁约束条件并允许遥控的开关、刀闸进行遥控,对主变分接头进行升降操作。并生成操作过程的全部记录(操作人员、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所有遥控闭锁条件自动判定。

(5)培训非智能部分的操作:对没有实现自动化的线路,系统能够识别,并禁止遥控操作,但允许置入和挂牌等操作。

(6)培训故障处理:进行常见典型故障的判断分析处理、能配合上级调度制定电网启动方案。典型故障包括:线路故障、变电站母线故障、开闭所母线故障、环网柜母线故障、负荷故障。

(7)反事故演习:及时准确向调度汇报,并在统一指挥下协调地进行事故处理;及时并正确下达或执行调度命令;按正确的步骤进行事故处理;正确进行运行方式、保护装置的变更和调整。(应急预案)

2.3.2 配网终端培训

(1)采用交互式课件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FTU/TTU设备遥测、遥控、遥信接线及终端设备供电电源接线进行各类 接口的安装、接线、调试培训;(2)利用试验仪表进行遥测精度测试、遥信信号的连动实验、遥控实验培训;(3)FTU/TTU设备面板的各种开关、按钮、显示器、指示灯等的使用,主要参数(各种运行参数,故障门限参数整定等)设置,FTU/TTU维护软件的使用,常见典型故障及排除等现场的维护技能的培训。

2.3.3 配网通讯培训

对光纤、双绞线、GPRS等通信方式接口进行模拟和实际安装、接线、调试等培训。

(1)采用交互式课件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用光MMODEM组成双环、双链、单链等自愈光纤通讯网,光MODEM通讯终端与不同FTU/TTU设备的通讯连接,并能进行数据传输、故障定位及排除;

(2)培训使用光纤交换机组双环自愈光纤通讯网,练习光纤交换机通讯终端与不同FTU/TTU设备的网络通讯连接,并能传输数据到主站前置通道;在不同组网方式下对故障定位及排除;

(3)培训使用RS-485双绞线通讯网,并能进行数据传输;练习FTU/TTU设备的RS-485通讯连接,并能传输数据到主站前置通道;在RS-485组网方式下对不同故障定位及排除;

(4)培训使用TCP/IP双绞线通讯网,并能进行数据传输;连接FTU/TTU设备的TCP/IP通讯,并能传输数据到主站前置通道;在TCP/IP组网方式下,故障定位及排除;

(5)培训使用无线传输(CDMA/GPRS)双绞线通讯网,并能进行数据传输;连接FTU/TTU设备的无线传输(CDMA/GPRS)通讯,并能传输数据到主站前置通道;在无线传输(CDMA/GPRS)组网方式下,故障定位及排除。

3 结束语

本方案规划的建立动模部分包含电缆、环网,虚拟开关站及虚拟变电站,接线方式是目前主流的配网接线方式,并配备模拟负荷单元。考虑操作的安全性,一次系统的电压等级不超过10KV。培训系统所用通信方式包含现在电业局常用的几种通信方式,采用当前福建地区各电业局所使用的通信规约,并考虑将来转换及升级的可能性;智能终端是目前常用的几种智能终端,考虑今后的扩展,考虑将来接入微电网,考虑软硬件的升级改造。

参考文献

[1] 郭谋发.配电自动化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3.

[2] 陈奂.配电网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214-215.

[3] 张锦萍,石慧利.35KV/6KV综合自动化仿真变电站培训系统及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8(5):16-18.

第5篇:通讯技术培训范文

摘要:以通信技术专业教学企业“现代通信技术培训中心”为例介绍了通信类教学企业构建方式,对教学企业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对教学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教学企业通信专业运行机制

1 教学企业的内涵

“教学企业”的概念源于新加坡的“教学工厂”,但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学企业”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或学校投资为主、或企业投资为主),融合双方优势资源和育人环境,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集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生产运营、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并按市场机制运营的经营实体。“教学企业”具有以下特点:学校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任务共担;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共融。

2 高职通信类专业建设教学企业的重要意义

高职通信类专业主要为通信行业培养一线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通信专业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以解决仅依靠学校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局限性。譬如: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缺乏行业企业经验,社会服务能力薄弱;课程体系还有学科体系的痕迹,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存在差距;实训条件不足,有些还停留在验证和仿真层面,有些实训设备经过几年已经落伍。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都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并采取了各种尝试,如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师下企业锻炼、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但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缺乏共同平台和内在驱动力,效果不是很理想。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难题,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教学企业是一个有效的举措,教学企业是“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和利益共同体。依托教学企业这个平台,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的充分融合才能落到实处,如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建设教学实习实训平台、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师资互聘共培,合作开展技术服务等。

3 通信类教学企业的组建方式

通信类教学企业组建有些独有的特点,教学企业组建的难度较大。首先,通信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要搭建一个能承载多种业务的通信网络投入十分庞大,一般的高职院校难以承受。其次,通信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很快,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技能体系、教学实训设备快速更新。

再次,很多通信岗位不同于电子类岗位,工作地点不固定,经常出差,这对在校生来说也是很难做到的,这也给通信教学企业组建提出了新的问题。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秉承“工学融合,践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培养社会真欢迎一线高端人才”的办学理念,在立项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进程中,以组建教学企业作为特色和亮点。如我校机电学院通信专业与中兴通讯学院、珠海移动分公司深度合作,采取“设备共投、人员互聘、过程共管、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模式,构建了校内教学企业———现代通信技术培训中心(3G 教学企业)。

3G 教学企业的硬件投入如图1 所示,合作三方累计投入600 多万元,采用通信现网的商用设备,构建了“全程全网”的综合通信综合实训平台。学校提供500 平方米的教学企业经营和实训场地,并投入固网设备(含数据通信、程控交换、SDH 光传输、PTN、EPON、DSLAM、融合通信平台)和TD-SCDMA 无线侧设备(RNC 和NodeB)。中兴通讯投入TD-SCDMA 核心网电路域设备(MGW、MSC-S、HLR)。珠海移动投入2G、3G、4G 运营基站构建教学企业真实业务运营区,同时投入下架的2G 基站(BTS)和基站控制器(BSC)构建岗前技能实训区,此外,在校园内设立移动营业厅来推广和办理移动业务。

在教学企业组织管理方面,由我校机电学院、中兴通讯和珠海移动主要负责人组成教学企业理事会,负责3G教学企业重大问题的协调;教学企业设总经理一名(由学院委派),副总经理两名(由两个合作企业委派),教学企业员工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混编而成,具体负责教学实训部、技能(培训)认证部、科技服务(项目开发)部、业务办理部的工作,3G 教学企业组织架构如图2 所示。

4 3G 教学企业内在运行机制分析

中兴通讯是知名通信设备研发制造商,固网和移动的通信设备非常齐全,同时教学资源也非常丰富;中兴通讯学院和NC 认证教育管理中心,专门负责中兴员工、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和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学生技能培训和认证。移动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其3G(TD-SCDMA)和4G(LTE)的设备大多是采用中兴公司的产品并组网运营。我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已经树立良好的职业教育品牌。同时我校师生员工2 万多人,有着很大的通信需求。通过处在不同产业链上的三个单位的合作,组建的教学企业的功能比较全面,开展的业务类型包括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社会服务、移动业务办理和新业务推广,因此教学企业有很好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生命力。

我校的主要优势资源是注重内涵建设,发展势头良好,生源充足,规模效应明显;主要合作需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中兴通讯学院主要优势资源是技能培训、认证和课程开发;其主要的合作需求是设备销售和合作办学。珠海移动及外包公司的主要优势资源是不断更新的现网运营设备、实习实训教学;其主要的合作需求是校园建站、占领校园用户市场、员工招聘与培训。尽管合作三方都有各自的优势资源和利益需求,但通过教学企业这个平台,能实现三方共赢。

对学校而言,通过教学企业不但融合了中兴通讯和珠海移动投入的硬件设备,而且引入了中兴通讯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混编师资团队授课、开展技能培训认证、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可以做到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行业同步更新;珠海移动从提供新业务和降低维护成本方面考虑将对运营通信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引入珠海移动的工程案例,可以实现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同时通过组建混编的师资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服务,学校教师的工程素质得到锻炼,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对中兴通讯而言,随着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通信专业每年也都要添置一些新设备。此外依托教学企业与中兴合作开展NC 助理光传输助理工程师、TD-SCDMA 助理工程师等培训认证,也可以收取一定的培训认证费用。

对珠海移动而言,我校校园面积2000 多亩,有师生员工2 万多人,是三大运营商业务竞争的热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集团客户,因此运营商有进驻校园的需求。依托教学企业建站及进行业务推广是运营商的最佳选择。同时,依托教学企业的实训平台,可以为运营商和第三方(代维公司)开展员工培训和技能认证。

5 通信类教学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3G 教学企业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但也应该看到有些利益驱动因素是暂时性的,如设备销售、基站进驻是一次性的,因此不能以此作为长期合作的基础,必须寻求长期的利益结合点,才能保证教学企业的活力。为此,需要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①规章建制,明确责权利。在教学企业组建时,合作三方需要签订合作协议,一起制定教学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教学企业职能,规范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合作协议的签订既要考虑到教学企业的有序稳定运行,也要预防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每个年度都要对各方责任履行情况做出相应的考核,并与收益挂钩。

②确保教学企业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教学企业的生命,因此要结合市场情况和各自的优势精心谋划。现代通信培训中心(3G 教学企业)依托我校规模优势、中兴通讯和珠海移动的品牌优势,将主营业务确定为技能培训和鉴定、移动业务开通办理和推广、科技服务。教学企业的实训教学要配合企业经营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并保持一定的弹性。

③充分挖掘各方的可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合作三方各自有优势资源,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这些隐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譬如,中兴通讯和珠海移动有很多外包的工程公司,在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推荐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④制定教学企业的激励机制。教学企业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为了保持教学企业的活力,促进更好更快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激励措施。不但要让合作三方共赢,也需要充分调动学校教师、企方工作人员和学生参与教学企业的积极性。要有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根据工作绩效来实施奖励。

⑤提升教师水平是关键。在教学企业运行过程中,校方一般会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但从长远来看,师资是教育教学诸多要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就培养不出高技能水平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企业运行初期,学校应将教学企业对师资培养的贡献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6 结语

我校与中兴通讯学院、珠海移动分公司深度合作,建立的校内教学企业“现代通信技术培训中心”是一个典型案例。本文深入分析了通信类教学企业内在运行机制,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可以作为同类专业构建教学企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赖兴余,詹春毅,许海华.基于校企双主体的“教学企业”构建[J].职教论坛,2013(27):22-25.

[2]段长虹,陈斗雪,陈诗伟.校内外“教学企业”管理运行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9):111-113.

[3]杨兴.校企“双主体”教学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构建[J].现代企业,2012(11):55-56.

[4]黄博,孙鹏娇.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0):223.

[5]郑克俊,朱海鹏.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对高职院校构建“教学企业”的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307-308.

基金项目: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重点科研项目,项目名称院3G教学企业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探索与研究,编号:XJZD201313。

作者简介:

第6篇:通讯技术培训范文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当前校企合作存在深广度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校企协同育人、资源共建共享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通信学院为例,校企共建“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信雅达企业培训园”等4个各具特色的基于利益捆绑的校企“资源协同体”案例,提出了联合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长效合作新模式,并从学院和企业两个方面分析了通过资源植入、资源互换,校企协同育人所产生的效益,探索了基于利益捆绑的深度校企合作平台和长效机制建设,对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前景作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资源协同体;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重点课题“以共建平台为载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基于南信院的多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13JSJG088);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ZYLX2011124)

作者简介:杨前华,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5-0007-03

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长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是当前困扰高职院校的一个难题,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推动和有效的体制机制创新,此外合作未能直接给企业创造价值,亦导致企业缺乏参与合作的热情。针对以上现状,2007年以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通信学院为试点对象,校企陆续共建“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信雅达企业培训园”等5个各具特色的基于利益捆绑的校企“资源协同体”,从校企合作模式、动力机制、资源协同机制、合作有效性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持续的研究与实践。

一、资源协同体基本概念

“资源协同体”[1]即指有共同价值取向的院校与企业,以“协同增值、利益共享”为目标,通过植入、互换、共用等协同方式,组成的兼具教育、培训、研发等功能的有机整体。“资源协同体”是校企协同增值的载体、沟通产业的桥梁、人才共育的平台。[2]“资源协同体”的建立是基于校企合作,不仅是一种教育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判断,它使校企合作从单向需求型转变为资源协同型,以利益捆绑,建立起动力机制,达成持久、稳固、有效的合作,破解可持续发展的难题。[3,4]

二、校企“资源协同体”案例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的“资源协同体”就是整合双方资源,以资源换资源,以服务换资源。

(一)职业技能鉴定协同体

学院与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共建职业技能鉴定协同体,双方合作成立“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依托“职业技能鉴定协同体”的运作,校企通过协同职业技能鉴定资源,校企共同制定行业技能标准、开发鉴定工种和培训教材、开展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并将相关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将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解决专业“双证书”的有效性问题。

(二)业务和设备资源协同体

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江苏分公司共建业务和设备资源协同体,分别成立“中兴通讯客户培训中心”、“江苏联通宽带接入技术培训基地”,共同打造企业级实训环境,承担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老员工技能提升和客户培训。依托“业务和设备资源协同体”的运作,协同业务和设备资源,解决专业实训设备与企业在网设备同步更新问题。

(三)课程资源协同体

学院与中兴通讯学院(企业大学)共建课程资源协同体,成立“中兴电信学院”,承担通信行业实用人才的学历教育,开展人才需求研究,开发专业新方向,优化岗位课程资源。依托“课程资源协同体”的运作,协同专业教育资源,解决专业和岗位课程动态调优问题。

(四)人力资源协同体

整合上述协同体的资源,建成“信雅达企业培训园”,通过“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对外运营。并协同校企人力资源,共组“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团队的每位成员都集教师、培训师、工程师为一体,每年服务工程现场的时间不低于3个月。团队实施企业化管理,校企人员按同一标准进行培养、考核和分配,共同承担工程实施、客户培训和专业教学任务。藉此,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企业工程师同步提高,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专业教学。依托“人力资源协同体”的运作,协同人力资源,组建混编师资团队,解决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保鲜”和兼职教师教学参与度问题。这一创新,为高职院校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三、校企“资源协同体”体制机制建设

(一)形成合作策略

通过与行业主管部门及领军企业的合作,保障“资源协同体”的认可度;通过项目依托,保障其稳定性;通过与企业大学合作,保障“资源协同体”与专业教育的关联度。

(二)建立管理架构

各“资源协同体”成立管理办公室等机构,按企业化运作管理;同时,校企联合成立“信雅达理事会”,对各协同体的建设进行指导统筹和监督管理;成立“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对外的业务运营,下设行政部负责日常运行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部负责对外经营,教学部负责培训和教学业务的执行。

(三)建立校企利益捆绑机制

制定《信雅达理事会章程》《资源协同体资源投入和收益分配的指导性意见》《关于开展资源协同体绩效评价的原则性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确定协同体“资源互补、协同增值”原则、“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绩效评估和风险控制规范等。各“资源协同体”根据各自的类型、功能、特点,签订合作协议,规约各方的资源投入、权利义务、利益分配等行为;制定相关的管理细则,规范在日常运行、专业教学、业务开展等实施层面的具体合作行为。

(四)建立校企人力资源共享机制

出台《校企“混编师资团队”的建设指导意见》,将“资源协同体”中的校企共组的业务团队以“混编师资团队”这一形式加以规范,固化其在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上的创新;并制定《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管理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讲师日常考评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金银铜牌讲师评定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课时费发放办法》《信雅达“混编师资团队”岗位绩效考核及评价》等文件,明确混编师资团队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实施层面的具体合作制度。

四、建设成效

(一)学院层面

1.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动态对接。依托“资源协同体”,从产业发展要求、行业技术规范、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课程等方面入手,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与规格,系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动态构建课程体系,及时适应区域通信行业调整和变化所带来的“新企业”、“新技能”、“新岗位”,满足企业的最新需求。

2.实现了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融合互促,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混编师资团队”是校企人力资源协同的新模式,混编师资团队的每位员工集教师、培训师、工程师为一体,可以独立承担学历教育、客户培训、工程项目实施等公司业务,每年服务工程现场的时间不低于3个月,并可在学院和实体之间自由流动。混编师资团队模式有效破解了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和保鲜难题,为高职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

3.保证了实践性教学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的同步更新,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区域高校辐射度。通过“资源协同体”的建设,中兴通讯、江苏联通等企业投入学院的设备总值达1.2亿元,并保持及时更新;校企共建企业级实训室12个,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和配套软件200余个,建成“网络与通讯工程”部级实训基地。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技能证书取证率均达到92.7%,受到对口企业的广泛欢迎,一次性就业率达96%。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麦可思公司共同的数据显示,该专业群毕业生的就业率、对口率、月薪、自主创业、职业期待吻合度等指标均位于江苏省高职同类专业前列。至2012年底,学院分别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淮阴工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宿迁应用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承担了以上院校的专业课程和实训类课程。

(二)企业层面

1.经济效益。典型规模企业及其产业链上的系列培训普遍带有垄断性,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依靠中兴通讯学院整合了客户、供应商、工程服务外包企业等资源,整个产业链的培训体系和人才供给全部依托中兴通讯学院来实施。企业考虑到培训成本、区域分布及培训需求等因素也希望与高校合作成立授权培训中心,来承担某一类产品方向的培训工作,从而节约场地、人力资源成本投入。依托校企“资源协同体”的运作,校企联合开发企业培训课程、培训包,面向行业开设各类技术培训班,在节省企业成本投入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益。

2.人才储备。依托教育实体,校企协同育人,学生不仅学习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训练了专业技能,更在敬业精神、职业意识、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软素质”方面有了提升,使职场能力更接近企业的需求,毕业后也能够顺利的实现从“学校人”向“企业人”的转变,从而为企业及其产业链提供能立即上岗的人才储备。

3.提高企业知名度。世界五百强中70%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大学,建立企业大学既是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建学习型组织方面的迫切需求,也是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服务企业的业务需求,提升企业知名度和辐射度,帮助合作伙伴与自己的企业共同成长。当前,很多企业大学已将服务对象扩展到企业之外,协助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资源,提高知名度,扩大辐射范围,从而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快速发展。

五、创新点

(一)构建基于利益捆绑的“资源协同体”,创新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不仅是教育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必须找到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建立起动力机制,方能达成持久、稳固、有效的校企合作,这一思路,可以为高职院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提供借鉴。

(二)基于“资源协同体”进行的合作办学实践,丰富了高职校企合作的内涵

通过“资源协同体”的深入实践,在校企资源融合、岗位与课程、教学过程、技能训练与就业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在组织、制度和运行等方面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体系,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三)植入人力资源要素,提升了高职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

以业务项目为依托、以认证为门槛、以公司化管理为手段,组建“混编师资团队”,实现了专兼职教师的融合,保障了校企资源协同的深度和有效性。

六、校企协同育人的展望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共建“资源协同体”,对校企联合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获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随着实践的深入,将资源协同拓展到产品应用研发领域,在高职领域将全面启动以应用型科研创新促进专业内涵建设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戚湧.基于博弈理论的协同创新主体资源共享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149-154.

[2]陈劲.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技术经济,2012(8):6-12.

[3]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16-21.

第7篇:通讯技术培训范文

【本刊讯】日前,江苏省东台市首期电商网络创业培训班开班,来自东台市安丰镇的100多名农民和商户通过系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和自主创业流程,掌握必备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实现网络创业打好基础。

该培训班邀请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人社部门创业培训教师以及企业专家等进行辅导授课,让大家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增加实战经验。此次培训班由东台市人社局会同市财政局主办,所需经费由政府全额负担。据了解,今后,该市人社、财政部门将定期组织有电商创业意愿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并针对各镇(区)电商产业的不同发展特色,建立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打造电商产业集聚区,全面提高农民应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的能力。

(通讯员 夏斐 虞忠辉 田均)

湖北省咸宁市:召开社区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

【本刊讯】近日,为深入推进湖北省咸宁市人社系统履职尽责迎检工作,切实改进政风行风,湖北省咸宁市就业局牵头组织召开社区代表座谈会征求履职尽责意见建议。

此次社区征求意见座谈会内容涉及严格依法行政、服务改善民生、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收集和解决问题五个方面的内容。会上,咸宁市就业局局长郭铁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对新政策特别是惠及民生的政策,通过网络、媒体、发放政策宣传册等各种渠道及时宣传到社区,由社区传达给每一位居民,并加大政策落实,让群众确实享受到政策实惠;二是做好服务保障,提升窗口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特别是一些社区能办理的工作尽量给予社区办理权限,方便群众办事;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尽最大努力支持社区工作建设,加大对社区硬件设施、设备投入,2015年为每个社区配备一台多功能查询一体机,及时为社区更新更换老旧的办公设备,并积极向市人社局协调解决社保网络服务系统升级改造,服务广大群众;四是加强业务指导,多去社区调研、走访,听民声、会民意、解民忧,积极组织业务骨干到社区指导工作,同时利用人社部门的资源优势,加大对社区业务知识培训力度。 (通讯员 冯国瑞 王智斌)

江苏省句容市: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

【本报讯】近日,江苏省句容市结合本地产业特色,积极开展被征地农民及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预计今年将组织各类培训机构培训约1700人,为被征地农民及失业人员就业提供实用的技能保障。针对被征地农民群体中大部分人员学历偏低、年纪偏大且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该市结合“一村一品”政策,采取了“实用为先、灵活办班”的原则进行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失业人员的实际,举办了汽车驾驶培训、插花培训、电工培训、计算机培训等系列实用性很强的培训,并由过去的只求数量向如今的量质并重转变,调动了失地农民及失业人员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就业机会,受到了广泛好评。 (通讯员 袁建东 孙华强)

湖北省枣阳市:人才中心走访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本刊讯】近日,湖北省枣阳市人社局分管领导佘辉齐带领人才中心主任金邦才一行对枣阳市中兴公司、阳光教育集团、汉城文化产业园等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进行了督查走访,进一步强化对见习单位的监督管理。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是今年新增的就业促进民生工程之一,人才中心在稳步推进实施的同时,高度重视见习管理工作。在督查走访中,人社局分管领导详细查看了各见习单位的《就业见习管理制度》、见习人员台账等基础资料;督查人员深入到见习工作一线,同见学生们面对面沟通,仔细核实了目前正在见习的高校毕业生信息和见习工资发放情况,实地了解他们在见习单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下一步,人才中心将建立完善就业见习检查评估长效机制,对见习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实行动态管理,切实落实各项就业见习政策,把这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民生工程好事办好、实事做实。

(通讯员 张永锋 余泽霞 雷刚)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结合“三严三实”,推进“三抓三促”

【本刊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就业训练中心在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中,时刻牢记的“三严三实”重要指示,深入实践做到“三抓三促”,推进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抓队伍建设,促规范发展。为了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和全社会创业热潮的兴起,训练中心今年加强创业培训师资力量建设,增加了两名专职创业培训教师,并指派一名培训管理人员对创业培训开展专职管理,做到专人专职管理、专业专职教学,从而扩大了创业培训规模,提高了培训管理质量。

二是抓专业设置,促规模扩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大众创业的首选。为此,中心增设电子商务为今年的主打培训专业,结合创业培训,依托创业孵化基地,将“人人开网店,个个做微商”作为培训的终极目标。

三是抓科学管理,促质量提升。培训管理工作是决定培训质量好坏的关键一环,中心在培训管理上紧扣“三严三实”宗旨,在态度上求“严”,步骤上求“实”,方法上求“效”。严教学,重考核。开展多项培训教学评比:专业技能比武、优秀教案展评、教学测评、课件制作竞赛、学习笔记展评、最佳一堂课比赛”等活动,大力推进精品培训课程建设,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术氛围。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培训规范流程和组织秩序。明确培训纪律要求,做到教师、授课、内容、考勤、结业“五落实”,做好各个环节的衔接,对参培学员进行全程跟踪回访,确保培训学员的结业率和就业率。 (通讯员 杨云飞 阮亚芳)

河南省鹤壁市:海归博士创业专项大赛夺冠

【本刊讯】近日,由中国就业促进会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创业专项大赛总决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落幕。带领博士团队回乡创业的河南省鹤壁籍海归博士、河南省鹤壁市国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甫,凭借智能LED照明及控制研发项目荣获大赛一等奖,获得奖金10万元。河南省鹤壁市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对此作了专门报道。

全国创业专项大赛于2014年7月启动,大赛历时10个月。总决赛以现场竞赛的方式,设置了项目展示、现场答辩和案例分析3个环节,邀请创业指导专家、知名风险投资高管为评委,对选手进行综合考察。决赛中,朱明甫将鹤壁国力光电的产品、项目、创业经历、团队分别进行了展示;在答辩过程中,他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应变得当。最终,朱明甫及其智能LED照明及控制研发项目夺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信长星,人社部、中国就业促进会及河北省相关领导出席并颁奖。评委对河南省鹤壁市国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朱明甫及9个博士团队的回乡创业、报效家乡的创业精神给予赞扬。 (通讯员 何敏 )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财政助力创建高水平现代化职校

【本刊讯】2014年以来,江苏省泗洪县职业教育在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中,获得了省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2014年省财政给予了300万的补助资金。作为当地职业教育的“中心”,去年江苏省泗洪中等专业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省专家组验收,获得省财政厅专项建设补助350万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获财政厅专项建设补助20万元;计算机及应用实训基地获得2014年中央财政“以奖代补”资金200万元。泗洪县地方财政也给予了资金上的足额配套支持。在资金的充足保障下,学校办学质量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通讯员 潘和平)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与江苏泰州市签订跨区域劳务合作协议

【本刊讯】近日,江苏省泰州市人社局、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就跨区域劳务合作,建立人力资源交流机制等合作事宜来谷城县调研商谈。谷城县是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0万人,“建筑鄂军”“谷城家政”“谷城机械加工”等劳务品牌享誉全国。调研中,两地分别介绍了各自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就业状况等,并就加强跨区域劳务合作签订了协议。 (通讯员 陈h 程林)

台湾:五年缺电子商务人才15万~20万

第8篇:通讯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龙头企业

1. 引言

通信技术产业作为信息产业之集大成者,每年为我国创造数以万亿计的产值,其产业链更是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名副其实的高端产业。中兴通讯作为世界级的通信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更是行业龙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65年,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开始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国航空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士官直招试点学校”,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始终坚持服务航空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的办学定位,秉承“航空报国、质量第一”的办学传统,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集质量、特色、效益为一体的高职教育科学发展之路。在学生培养、校企合作、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我院通信技术专业于2007年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创立,自开办以来,坚持以“服务航空军工,服务地方经济”为特色,坚持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充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经过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数年的深度合作,以成都航院-中兴通讯NC学院的成立为契机,结合我院航空特色,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及能力要求,经过数年的研究探索与发展,基本摸索出了一套军地结合、校企结合、紧扣行业发展,符合企业要求的路子,每年毕业生供不应求。

中兴通讯与成都航院的强强联手,采取校企深度融合方式共建,发挥企业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产业及科研优势和高校在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内涵建设,提高科研及技术服务能力。

2. 组织机构保障

基地定位:

行业创新基地是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建设、管理和独立运营的行业应用方案创新基地。

基地功能:

行业创新基地的运行宗旨是服务于国家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大力发展的规划;服务于ICT行业应用方案创新开发的需要;服务于基于中兴通讯产品的行业应用方案创新;服务于ICT行业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于学院面向行业应用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服务于学院面向ICT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

组织架构:

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和企业专员为副组长的行业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成行业创新基地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以加强行业创新基地建设、行业创新人才培养和基于企业级通讯产品的行业应用方案创新开发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委员会统筹基地建设工作,并负责创新方案的确定、创新资源的开发和创新项目评价,确保创新方案的质量。

下设行业创新基地建设办公室,办公室由行业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建设项目管理、对外合作与运作协调、创新开发项目组织,推进行业创新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

学院积极鼓励广大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提升学校对外的学术地位,结合学院实际,相继制定了《成都航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成都航院纵向科研管理办法》、《成都航院横向科研管理办法》、《成都航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科研管理政策和制度。这些鼓励政策或措施都广大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起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和精神上的激励作用。

特别是在科研政策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方面,学院制定了《科研工作量计算与科研津贴发放办法》、《科研工作年度考核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经费配套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专利等知识产权奖励,管理办法等》等管理政策和制度,有效保障和激励了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在科研基地、团队建设等方面,学院一直高度重视、秉承“重点照顾、适度倾斜”的原则,先后立项并建立了多个校内科研基地,并通过和行业企业协作运营,内引外联科研项目的方式,锤炼并打造了一支精干强悍,科研能力强的队伍。

3. 校企合作模式

1)结合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联合申报符合未来行业发展的新专业;本专业一直希望拓展并细化专业方向,而不再局限于笼统的“通信技术”专业,但一直苦于无法找到抓手,希望能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与企业方一起找到一个突破口。

2)联合建设学生实训基地,希望在该项目落实后,将其建成我院相关专业学生实训中心,并承担为其他兄弟院校学生的实训培训任务。

3)联合建设面向社会的培训基地,希望能借助中兴在业内的号召力,将本基地建设成为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的培训基地,开展面向各高校通信相关专业教师培训,运营商工程师培训等多种相关资质培训业务。

4) 联合建设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培育优质行业企业就业池;希望借助中兴的号召力,和ICT行业培训中心在业内稳步成长的影响力,打造一个稳定的学生就业渠道,吸引大批行业内优秀企业,并不断做大做强,补充到我们的行业企业就业池中来。

5)联合申报教育、工信、科技、卫生、商务等部委厅局的科技项目;联合申报教育部、财政部有关教育专项资金的项目;联合申报重点实验室、研究所。

6)整合资源,共建第三方合作平台(产教联盟);继续深化项目联合申报领域合作;面向企业,拓展ITO、BPO、HR领域服务;面向院校,拓展培训、就业、教育咨询领域服务;面向政府及行业协会,拓展项目承揽、数据分析、政策咨询领域服务。

7)提供行业研究与咨询,进一步整合资源,面向地方区域经济,进行行业研究,报告,提供咨询服务。

4. 科研创新与专业发展的协同方式

按照专款专用,优先发展的原则,根据我院预算管理相关规定,本合作项目产生的经济成果统一纳入学院账目统一管理,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按70:30(待商榷)的比例,依据专款专用的原则,反哺通信技术专业发展,资金的使用过程严格按照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财务规定,并接受学院和上级主管部门审计监管。除基地自身盈利以外,学院还会在每年的相关财务预算中,安排专门经费用于基地的日常运行及相关开支。

关于学院在参研师资在科研与教学之间平衡的问题,学院将依照我院科研工作相关规定及办法,遵循向重大项目倾斜的原则,重点保障参研教师团队在ICT项目基地的科研工作,拟为本ICT实验基地专门配备1-2名管理人员,并按照学期轮换及项目牵引的方式,按照我院通信技术专业任课教师到基地参加科研工作,参研期间视项目需求适度减少其课时量,如项目急需,经任课教师本人申请同意,可暂停其教学任务,使其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第9篇:通讯技术培训范文

侦查初讯在实践中的作用除了在前文中的程序和证明作用外,还具有案件审理的具体作用。择其要者有三:首先,侦查初讯是在犯罪嫌疑人刚刚被抓捕归案和处于羁押状态下,心理防范和心理活动处于薄弱阶段,往往会供述许多真实的案件事实。一般称为“原始口供”,可信程度高。其次,成功的侦查初讯内容真实地提供了案件证据收集的线索、范围和方向;有助于提高侦查人员审理案件的效率和质量,使得办案少走弯路,降低办案成本。再次,通过成功的侦查初讯,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和个体特征,有利于掌握、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和防卸、对抗的情况,为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提供依据。

2教学侦查初讯存在的问题

2.1案情和材料极难准备充分

由于刑事侦查的特点决定了案件的情况是复杂多样的,涉及的讯问对象也是千人千面,各不相同,影响的因素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自然和人文的总合。如大家最熟悉的盗窃案件,从案件类型、犯罪主体、主观动机和目的、受害人员情况、侵害的客体、客观行为特征、案件发生时间,作案持续过程、作案次数、发案前后的种种相关事件等等,就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典型,案情和材料的数量非常多。就是选出一个类型的所有资料,欲用传统的纸质资料达到准备充分也是很困难的事情。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初讯的实践教学活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会导致必要的研究无法深入进行。

2.2模拟人员情境、心理不真实

在侦查初讯的模拟教学实践中,经过调研和整理后的教学材料和安排,虽然案情和材料的准备存在的问题对初讯的影响很大,但是与模拟被讯问人员的问题相比较还是可以接受的,最大限度地缩减和典型化案件情况和材料,进行单一项目的训练也是可以达到最低限度的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提高的目的的。只是其中被讯问人员的模拟是进行侦查初讯的关键人物,由于涉及法律和案件审理的方方面面,教学难以、也不可能轻易地从实践中调用真实的案犯进行训练,只能由模拟者担当被讯问的角色。犯罪心理和犯罪情境是不可能在模拟人的思维中具有深刻烙印的,即使是演员也要经过训练和多次排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真实的再现犯罪心理和犯罪情境,这在教学中显然是难以办到的。

2.3场景变换难度极大

实践中侦查初讯的情况比较复杂,按照法律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规定,一般情况下是在采取了强制措施后,在看守所内进行。前文提到,侦查初讯的情况具有多样性,因此,讯问场景的安排与变换在传统教学和模拟过程中具有极大的难度。现实的场景经过分类可以有诸多类型。如,规定在看守所内的审讯室;在实施抓捕过程中、押送过程中;民居、旅店、办公场所、车船飞机客舱内等等。以讯问场景为例,这些真实场景是实际开展模拟训练教学中不可能实现的内容。

2.4远程和多人组同步训练、考核困难

传统的侦查初讯教学训练要准备专门的场地和模拟人员,由于教学条件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有进行分组安排,集中面授培训。由于人的主观原因和场地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训练内容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带来考核不规范、考核困难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与训练模式亟待改变,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3计算机技术引入侦查初讯技能训练教学的研究

3.1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模拟训练的可行性

引入计算机技术来实现仿真训练的环境,虚拟对话人物,以及各种案件的流程等,可以大大降低模拟训练的成本.目前计算机技术的仿真程序设计相对价格不高,相关技术已经很成熟。完全可以比照目前流行的2D\3D类软件,比如大型的模拟类游戏,虚拟场景解密游戏。即时策略对战类游戏等来设计训练的场景,人物,流程等。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来实现案件的逐步深入。运用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运用合理的程序开发技术,可以有效可行的解决问题。

3.2计算机技术实现的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如何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实现第三方角色,场景,流程的问题。模拟训练案件的编辑已经提前有相关专业的人员组织好,包括案件发生的地点,环境,案件相关的痕迹物证。现场各种人员,比如目击者,嫌疑人,群众等。计算机技术要实现的就是虚拟场景的设计,基本可以运用2D\3D类开发软件来实现。人物可以采用2D贴图实现人物效果,运用NPC技术实现剧情发展。NPC是“非玩家控制角色”Non-Player-ControlledCharacter的缩写,在各种游戏进程中十分常见,是拥有独立人格、玩家能够与之对话、获得服务或者进行战斗的游戏角色。比如在买卖物品的商人、还有做任务时需要对话的人物等都属于NPC,NPC分为剧情NPC和功能性NPC。其中剧情NPC,是游戏剧情故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用于推动整个剧情情节的发展。

3.3计算机实现虚拟场景等的数字过程

计算机技术中的建模可以用在场景、物品、人物的设计上,按照案件发生的真实场景,建造一个真实的虚拟化侦查初讯的环境,场景建模所用主要是3DMAX系统。场景仿真主要用到VR场景仿真软件有Converse3D、multisim、EONStudio等。其中EONStudio是一种依据图形使用者接口,主要设计实景程序,常在教育训练、数字旅游、建筑空间等领域应用。研发各种输入3D对象,通常这些对象会先由3D绘图软件或者CAD应用软件完成,如3DStudioMAX、Lightwave、ArchiCAD、ProENGINEER、AutoCAD等。最后EON程序档案可以经由网络或封包展示,也可以与其它支持微软ActiveX组件的工具进行互动,(Powerpoint、Word、Macormedia、Authorware、Direc-tor、Shockwave、VisualBasic等等)。

3.4相关技术的理论支撑和可以参照的模式

完成侦查初讯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需要有很好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支撑,并且需要具备大量的实验实训资源。目前我院有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软硬件环境比较好,能紧跟当前的社会需要。参与项目的教师都是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其中有计算机方面的专家的和公安预审学方面的专业教师,以上这些人员在平时的授课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能为项目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撑和实验技术方面的支持。很多互相网游戏软件、模拟类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模式,比如3D游戏,模拟经营,模拟冒险,密室逃脱,即时策略攻防游戏等。

4引入计算机技术后预计达到的效果

1)案情和材料可以储备充分,想到即得到。初训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模拟环境,场景、人物、案情等,可以提前将案件和材料准备充分,分门别类的划分开,在开放软件的过程中,依据类型开发出几类场景人物等,然后只改变人物外部特征,案件索引等基本数据,就可以变换案例,变换剧情,使初训模拟训练的变化更多样化,效果好的话完全可以实现案件想到既可以得到。2)模拟设计可以达到客观再现,消除主观干扰。模拟讯问是当今公安院校侦查讯问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员模拟实战的一种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可以解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问题,可以实质性地贴近现实生活,排除存在的主观干扰,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取代模拟讯问中学生扮演的一系列角色,学生更专心关顾案件本身而不是各类虚拟人物的实现,利于在讯问过程中掌握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和技巧。3)可以使用微机模拟技术解决场景变换等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实现场景,人物变化等完全是纯技术工作,所以投入资源相对改变实际的场景,道具等要少很多,节省了更多的物力资源。在实际训练中,场景换换也转换快,使得模拟训练的时间更充足,不用刻意追求办案的时效性。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