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范文

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精选(九篇)

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第1篇: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范文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针对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而提出来的。通常是指教师或他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种渠道,并增加了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因而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实践性、主体性、综合性、创造性等特点。笔者认为,可作如下界定:“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创设某种实际情境、学生的主体性研究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目前,初中化学新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根据研究活动的主要形式和方法,一般属于实验型、实践型和调查考察型等类型。

二、“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与确定,通常反映了学生的生活兴趣和人文背景,只要能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均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定上,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择;还可以由师生合作共同确定。

1.重视课题的基础性

学生的研究能力是在长期的探究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初中化学是启蒙教学,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化学研究一无所知,因此,在选取课题时要起点低,要从容易研究的课题上着手,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等课题。

2.考虑课题的层次性

初三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个体能力的差异性。因此,学生选取研究性学习课题时要有所侧重。对一些思维迟缓、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应选容易研究的课题。如:“当地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研究”等课题。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其内容的选定,要体现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和学术性。如:“当地农村常用化肥的施用对土壤的影响?等课题。

3.注意课题的开放性

课题的开放性具有二个层面:(1)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既属于单学科的教学内容,又属于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一部分,既有多学科综合交互,又偏重于生活与社会实践。如:“环太湖水源保护研究”等课题。(2)研究视角的开放性,化学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研究方案的设计、探究方法的运用,均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这就给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如:“环太湖水源保护研究”课题可分成“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的保护研究”、“环太湖污染的防治研究”等子课题。

4.注重课题的问题性

化学课题的选定,教师不能简单地提供一些材料和做法,让学生“依样仿画”来选择,而是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问题。为此,教师可展示案例,创设情景或让学生直接提出问题。

三、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定

1.从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选题研究性学习重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选题。为培养学生关心自然事物和现象并产生兴趣,就应从身边的事物和现实中选题。人们每天都要喝水、用水,学生十分熟悉,但是却不了解我国的水资源和水污染的情况,更不会去保护水。新教材设立的这个研究性课题就是要学生从身边最近处切入,使其体验到“处处有化学”的实感。

2.从学生生活实际环境选题南京炼油厂的水源有无污染,其污染的主要来源及防治情况应引起学生关注。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环境,我们确定调查研究型课题为《调查南京炼油厂水源污染情况及原因》。此课题调动了学生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探索学习。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科学的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

四、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

1.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现代科学观点认为:科学应包含着科学知识和认识科学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因此,化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已经获得过的系统知识,还要有效地传授用来探索及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否则,就不能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就无法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全貌。所以,现代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更要对学生进行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进行训练。

2.知识再生产的理论基础

科学研究过程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科学教学过程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过程。科学知识的认识,相对人类而言是已知的,对学生却是未知的,因此,学生要想获得科学知识,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认识过程,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事物和探究事物。

第2篇: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38-01

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指学生在数学及相关学科教师的群体性指导下,运用类似于数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课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 让学生改变长期以来一直格守的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 即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学习方式, 在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的同时, 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更有效地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2.1 探究性。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指出,数学探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总之,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或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2.3 自主性。 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后,在一定时间内,他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研究性学习任务目标的完成负有主要责任,学生被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主观积极性将得到极大的调动。

3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载体是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 也是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3.1 以课本知识为选题内容。 针对教材内容, 把一些知识形成过程的典型材料设计为研究性课题。这些材料可以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和规律的概括过程等。教师把这些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3.2 以数学知识的间接应用为选题内容。 如可以根据教材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已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的测量收集结合向量的知识进行力的研究。又如,立体几何的多面体学习中,通过教具模型和动手折纸让学生总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种类。

3.3 以数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选题内容。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书籍、访问、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较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例如,结合“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让学生研究“家庭购房是分期付款好还是一次性付款好”等问题。

4 成果运用分析

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性成果运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 无疑会大大提高自身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增长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例1:设x+y-z=3,求证x3+y3-z3≤27。

分析:上述需要证明的左边是3次方,右边是0次方,依统一的策略,左右两边应同为3次方,所以,有下面的思路:

欲证上述,只需证明x3+y3-z3≤(x+y-z)3即可。显然第二步的思维跳跃依统一的策略是自然的,而反之舍弃统一的策略则是难以理解的。

例2:已知:1≤a-b≤2且2≤a+b≤4,求4a-2b的范围。

解法1:令a+b=m,由a+b=m,a-b=n。解得a=(m+n)/2;b=(m–n)/2。所以4a-2b=m+3n,又因2≤m≤4,3≤3n≤6,则5≤m+3n≤10,所以得出5≤4a-2b≤10。

解法2:设4a-2b=m(a-b)+n(a+b)=(m+n)a+(n-m)b,所以m+n=4。m-n=-2解得m=3,n=1。因为1≤a-b≤2,所以3≤3(a-b)≤6;又因为2≤a+b≤4,所以5≤3(a+b)+(a+b)≤10。即5≤4a-2b≤10。

5结语

综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优秀的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整合运用好研究性学习和传统教学二者的优势。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肖精: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 张复员: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中小学教材教学》;

第3篇: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对策

研究性学习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加强学生的创造力。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产生自主的学习意识,更能符合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了独立自主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沟通交流。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研究性学习这个概念起源与20世纪60年代,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发现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会了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也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其次,研究性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实践性较强,同时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也是围绕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来展开的,提高了学生利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研究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探讨、合作,提高了学习效果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对策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研究性学习内容

研究性学习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虽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并非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制定。一定要把握好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要学会在概念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的教材中概念性的知识特别多,如果直接将一些数学概念交给学生,那么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些费力,也不容易掌握。而老师在讲解概念的过程中引用相应的实例,便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更易于理解,进而将概念熟记于心。比如关于函数概念的学习,老师就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发现函数中的变量关系及表达方式,像针对某一天的气温变化的曲线揭示的气温和时刻等。学生便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唯一确定一个值。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这一理论,学生在这样的反复研究过程中,掌握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函数概念有了深入的了解。

2.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任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都应该是起引导作用的,而不是将课堂占为己有;老师要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应该如此,数学的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如果利用合理教学情境,便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所以,老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的大部分理论知识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相符的实例,结合实际创设情境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关于“平方根”的学习,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大象和蚂蚁为何一样重?可以这样解答此题:设蚂蚁的体重为x克,大象的体重为y克,它们的体重之和为2m克,则x+y=2m,两边同乘以(x-y),得(x+y)(x-y)=2m(x-y),即x2-y2=2mx-2my,变形得:x2-2mx=y2-2my,两边都加上m2,得:(x-m)2=(y-m)2,所以,x-m=y-m,即x=y。这样,蚂蚁和大象就一样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奇怪的结论呢?学生们一定都非常好奇,然后组织学生开始讨论,但大多数同学还是未能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这与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有关。学生便会利用老师所指的知识进行论证,深入研究这一过程,这样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求知的欲望也特别强烈。

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引入研究性学习

由于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数学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开拓了思维,也拓宽了知识面。比如,我们每天都要接处的通讯工具--手机,不同的通讯公司根据不同客户需要推出不同的消费套餐,老师便可将学生分成五组进行市场调查,收集每一家通讯公司的消费套餐情况,并制作成一个表格。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和深入了解,并且亲身参与其中,获得了相应的资料,通过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和理性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奥妙。

结束语

初中数学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了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强子.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3(04)

第4篇: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字】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施;评价

一、引言

高中化学主要研究的是物质,通过研究其组成以及结构,逐步掌握这种物质所具有的特性,了解它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本篇文章将以高中化学的研究性学习为探索对象,通过论述其实施和评价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明确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

二、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慎重选择研究课题

一般来讲,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过程当中可以选择的课题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化学本身就和生活生产以及社会科学密不可分,对于化学的研究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面临的各种问题,从实际的研究内容入手,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条件,也能够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具有研究意义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经过研究总结概括结果的能力。一般都是只有课题的具体要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独立进行原理、仪器、方案以及结论所有过程的确立。整个实验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团结合作以及谨慎沉着的精神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对于学科中的重难点部分进行专项的探究。在高中化学的课程教学当中,有一部分内容被列为重难点考察内容,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专项地探索研究,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氯碱工业”这个课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专项研究——通过实际工厂的参观学习,相关工作人员的讲解介绍以及网上资料的多方位查找,让学生发现问题;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于实验原理的深层次理解;最后,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动画设计和制作,激发学生对于电解饱和食盐水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思考以及对于氯气这种化学物质的特性的探讨。

第四,多门学科相互结合的综合性课题的研究。研究学科之间的整体性以及综合性成为近些年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包括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生命化学以及能源化学等等,所以,把多门学科相互结合的综合性课题作为研究对象,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合理安排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性质来看,高中化学的研究性学习的进行不会有固定的教学程序可以遵循,人们往往选择的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一种教学的具体思路。确定了教学的思路之后,通过实际的教学应用,对教学的具体过程进行逐步的改进与完善,最终得到最优的教学方案。

第一,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过程包括:慎重选择课题,合理确定实施方案,信息收集与整理,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最终成效的确定和评定。

第二,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过程包括:慎重选择课题,合理确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际的调查学习,所获得信息的处理,最终研究成果的展现和评定。

三、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评价的具体内容

第一,学生在进行具体实践过程当中的态度。具体包括:参加课题研究过程当中的参与性;个人任务的完成性;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的效果性;进行研究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和他人的团结协作性。

第二,最终收到的学习成效。具体包括:研究课题的具体方案;具有的研究价值;最终论文的编写;附带的调查报告,读书笔记以及模型课件的制作。

2.评价的具体程序

不论是开题和课题进行过程当中,还是最终的结题,都必须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开题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期评价针对的是研究学习进行的状况,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难题的克服以及学生之间写作精神的体现;结题评价针对的是学生在进行课题的整个过程当中的表现,从资料收集到结题的整个过程,最终成果的展现尤为关键。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于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这为化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平台。只有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放在中心位置,从教学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出发,才能为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施与评价确定出最优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穆维泰.利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考试周刊[J],2011(64).

第5篇: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探索;实践

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首先要更新挂念,随着“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教研课题的深入研究,教师认识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认识到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除了要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还要重新学习很多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

第一,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使“素质教育进课堂”可望有新的突破,将着眼于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第二,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针对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研究的内容往往是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内容学生占有的资料甚至比教师要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为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指导能力而继续进修,有利于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

第三,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课题的参与者,指导课题研究的合作者,他们要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知识的过程。一方面,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可自行选题,自主研究;另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路,然后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又不要介入过多。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使师生真正处于一种平等互助的地位。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分工,具体做法如下:

一、 实施流程

班级动员与任务划分

辅导老师的确定

小组及组长的划分与确定

小组选题

制定研究计划与方案等

分组进行活动与辅导老师辅导

形成活动报告与小组总结

辅导老师评价与小组修改

形成论文

各组交流与探讨

二、具体实施

(一)集体辅导: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分期向全体高中学生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辅导报告,报告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与确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期集中辅导,使学生初步学会类似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课题的申报和课题组的成立

课题的申报可以采取教师提供课题和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相结合的方法。在申报过程中,我们先请每个学科辅导老师拟定若干个备选课题供学生选择,课题既结合学科知识又结合校本实际,内容涵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文学艺术、乡土文化、周边环境、校园文化等,学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课题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拟研究课题。课题经小组长汇集上报后,学校辅导老师针对学生每次选择的上百个课题进行可行性审核、分类。然后把交由各小组长选择。

(三)课题活动的管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可以编制《研究性学习课记录簿》,内容有课题名称,课题立项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课题研究计划,成员分工,工作记载和讨论记录,材料整理,预期成果等栏目,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起了引导作用,使学生的活动有的放矢,科学严谨。

在“研究性学习”中,从空间上看学生已离开了课堂,走向社会进行学习;从时间上看转向更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从方式上看由单体学习转向了团队协作学习;从内容上讲由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了综合利用学科知识去分析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学习。然而,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思维尚未成熟,容易受非课题研究因素干扰,在课题研究的时间段里游玩。为了克服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求课题研究小组在每星期的第一节活动课,先在学校指定的集中地点集中讨论,向指导老师汇报上星期的活动情况,研究进展以及本周的活动计划,把研究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与指导教师一起研究解决。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坚持“指导到位,参谋到点,检查到时”的原则,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分工到位,提示学生相关的资料和线索,及时点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随时指导学生设计和修改研究计划、问卷调查、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制定下一阶段的活动计划,了解学生的活动步骤。

第6篇: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生综合能力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50-02

本研究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出发,结合中学教育的实际,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构件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已持续一段时间,在其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三大优势,以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

1、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性”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性”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和亲历问题的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兴趣和欲望,并且在这种快乐的感悟和体验的激励下,逐步形成稳固的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中获取新知识的心理素质。

为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性”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教师的指导应更多地体现在材料的提供,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一方面,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直接地指导应减少,即使当学生的探索不成功时,教师也要尽量避免直接干预。因为对学生来说,探索中成功和失败的体验都是有价值的,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这对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韧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另一方面,教师应更多地注重探索活动过程,而不苛求探索活动的结果。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归纳、分析、联想、模拟、类比、先猜后证等探索方法,让学生整个身心参与学习活动,通过亲自“咀嚼”、“品尝”得到丰富的情感经验,或喜悦,或怀疑,或惊讶,或感叹,进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中,体会到无穷乐趣,产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推动探索活动不断深化。例如:在教“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当一个园”时,教师先发给每一个学生一张破碎了的圆形硬纸片,并且说“机器上的皮带轮碎了,为了再制造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请你设法画出皮带轮对应的圆形”。接着让学生用圆规,直尺,量角器比比画画,进行实验探索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镜: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几个圆?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2、发挥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发性。研究性学习的开发性使课堂成为了“快乐的场所”,它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快、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质疑,可以猜想、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在这种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有效地参与教学,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他们思维异常活跃,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建立适应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观念。只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课堂上“乱一点”儿又有何妨?学生答非所问又有何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再现能力和想象能力,尤其应当大力表现那些突出奇想,专提怪问题的同学,只有让他们去说,让他们去做,学生才能人人有感受,个个有收获,才能在活动中张开创新的翅膀。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创设有针对性的、开放性的课堂训练项目,教学的“训练”应在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既能进行知识训练,又包含创新成分的作业题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在训练中扩大想象,在训练中巩固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时,可选用以研究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知:D、E是三角形ABC中BC边上的两点,要证明ABE≌ACD,还应补充一个什么条件?

3.发挥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为此,研究性学习必须发展其“实践性”的优势,一方面,必须强调学生将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离开了实践经验,书本知识就难以消化。如果要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必须使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另一方面,必须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融探索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实践为一体,在“做”、“考察”、“实验”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其综合实践能力。

如针对我学校颁布了节约用水、用电的若干规定,本人观察到住校生洗衣服时存在着很多同学一直放着水漂洗衣服的现象,为此提出“研究漂洗衣服合理用水的问题”。

洗衣服是我们日常生活最平常的事情,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思考,合理假设,提出猜想,数学论证,探究问题的解决,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增强保护意识。这比颁发几个规定更能起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自觉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是“研究性课题”(突出探究性),也可以是实习作业或项目设计(突出实践性),九年级学习过“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后,可请课题小组从下面的两个问题任选一题,设计方案,实地测量并写出实习报告。

①测量某河对岸两地间的距离;

第7篇: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中学化学;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在一生中,从小学到大学虽有16年的在校学习时间,但知识的增长却是以几何级数递增。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办法就是改革旧有的教学体制,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受用终生。

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

1.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将这二者完美地结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自由飞翔,放开他们的手脚,敢想敢干。其次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空间,创造良好的氛围。最后在学生的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尚未成熟,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2.研究性学习内容应具有现实意义与时代同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应为当下生活服务;生活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人要适应环境就要不断地改组改造经验;学习应在生活中学,在问题中学”。因此不注重与社会、政治生活相联系的教育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积极因素。学生只有将研究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充分认识到研究的意义,使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化学研究性学习模式

现有的较成熟的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主要有:

a)基于学生实验的研究性学习。

b)基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研究性学习。

c)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

(引自《化学教学》2001年10期“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四、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中的尝试与探索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a”模式主要适用于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课题,如“胃舒平中主要成分的测量”的研究,就是源于Al(OH)3性质教学。但它又高于教材,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这正符合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b“模式适合于学科课堂外的课题,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分类回收的可行性研究”,就要求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结论。“c”模式主要适用于综述类的研究,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可跨时空、跨地域地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如“纳米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同学们难以进行实地考察。但同学们却可通过互联网了解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沿及其应用领域。当然,更多课题需要多种模式相互交织、综合运用。既需要实验,又需要调查、走访和资料检索,而且是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性学习。如我们所开展的“室内污染物——有关甲醛危害的研究”。

案例:“室内污染物——有关甲醛危害的研究”。

1.提出问题。许多同学搬进新家后都有头痛、流眼泪、咽喉痛等症状。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又通过进一步上网、查资料同学们发现在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装修导致的污染,甚至有人因此而丧命。究竟是何物质如此利害?从老师和资料中得知装修污染物有很多,其中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且污染较严重的就是甲醛。甲醛会产生怎样的污染呢?室内空气甲醛含量是多少?

2.设计研究方案并成立课题小组。根据课题的特点同学们共同讨论、分析从哪些方面入手研究,如何研究,理出了一个基本的研究思路:(1)调查室内污染现状。(2)以家兔为研究对象,观察定量甲醛对家兔的影响。(3)解剖正常兔和中毒兔,对比观察各器官的色态。(4)得出初步的结论并提出预防室内污染的建议。然后根据同学们的特长爱好,同学们自由组合成组,自行分工,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各组讨论具体的研究方案,并确定具体项目的负责人。

3.社会实践和调查。调查1:到医院门诊部、住院部进行调查。通过与医生、护士的交谈,同学们了解到:城镇居民因室内污染而引发疾病到医院就诊的较少,而装修工人却有较多深受其害,他们在装修中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至出现气紧、咳嗽等症状。调查2:调查室内污染现状。30户家庭,多数都在装修后1~2月搬入新居,这时候室内仍有异味,家具打开后多有刺激性气味。

4.实验设计。实验1: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为获得更真实、客观的数据,同学们采取实验的方法来测定甲醛的含量。实验方案参考张小林等“室内空气中甲醛气体简易测定法”《化学教学》2001-10)实验结果:客厅超标3家,卧室超标10家,书房超标12家。从实验结果来看,室内空气质量情况是不容乐观的,许多接受实验的家中卧室和书房甲醛含量超标,而这恰是居住者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人有哪些危害呢?为此,同学们又设计实验,观察甲醛对生物的影响,同学们选择了一对孪生小白兔作为研究对象,一只吸入一定量的甲醛,另一只作对照。希望通过这一实验来外推甲醛对人的危害。

实验2:定量甲醛对家兔影响。

实验3:甲醛对家兔影响的解剖实验。

5.信息处理。实验完成后,研究小组分析研究得到的数据、图片、表格等资料,得出初步结论:室内空气质量情况不容乐观;当甲醛浓度≥50mg/m3时人才有明显的感觉;甲醛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主要影响部位是人体的肝脏,同时对人的心、肺、气管等部位也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同学们根据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尽量选择绿色环保材料;住房装修好后,应晾几个月后搬入居住;务必保证住房通风良好;多栽些可吸毒气体的盆栽等等。

6.成果展示和评价。阶段性成果汇报课:包括研究的过程、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以及展示照片、录像、标本等。课后以答辩的形式回答教师、同学的问题。最后师生共同对这一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论,教师对同学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通过与学生的交往,对学生的指导,亲自与同学探讨、实验、调查……我确实感受到了研究性学习的乐趣和它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如同学们对与陌生人交往再也没有那么胆怯了,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等。当然,实践中我们还是面临许多问题。同学们在活动的前期表现出相当高的积极性,但随着功课的增多和活动难度的增加,便产生了退缩情绪,认为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影响考试成绩。之所以产生这种情绪,一方面因为研究性学习给学生的帮助虽然是持久的,但也是隐性的。通过老师的帮助,同学们能认识到这一点。但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孝凤,等.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J].化学教学,2001,(10).

第8篇: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三个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地理学科文理兼备,本身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其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依据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形式不同,可以分为课堂探究、课外或野外探究,而课堂是学生的地理知识的重要阵地,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课堂探究的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将研究性学习中的方法渗透到课堂中,使学生自主探究、总结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去获取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学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知识掌握不重知识应用的现象,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原则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需体现三个原则,即“共同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原则,教师尽可能多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背景和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接触实际、接触社会中,扩大视野,摆脱思维定势,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共同性原则”。指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而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教师规定好的思路进行思考,最后得出教师规定好的答案;也不仅仅是把原本由教师讲授的内容改为学生讲述。而是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做到师生平等,对问题共同进行分析、探究。探究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得出结果,而是重在探究的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2.“开放性原则”。指对于某一问题,可以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对于“宇宙的范围内到底包括多少天体系统”这样一类问题,人类由于受到观测手段的限制,还没有非常准确的答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间探测手段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将会不断扩大和深入。再如,关于“新疆目前后备耕地面积比较多,能否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提高农业总产量?”这一论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可以,理由是新疆后备耕地面积广大,且地面较平坦,夏季热量条件较高;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可以,理由是新疆当地缺水地多,土质较差。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分析,发现这些回答都言之有理,都可认为正确。如果任何问题都用“唯一”思维定式进行思考,不仅违背实际、违背科学,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不利的,还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对于一些问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3.“实践性原则”。指在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社会现实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案例”教学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的分析、探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的好途径。“案例”教学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信息,整合相关知识,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如在学习“季风水田农业”这节内容时,让学生先阅读世界水稻分布图,了解世界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然后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的问题。接下来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后,得出东亚、东南亚、南亚夏季或终年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很适合喜温喜湿高产的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从人口、市场、饮食偏好、历史经验等方面分析东亚、东南亚、南亚适宜种植水稻的社会经济原因。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引导学生得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案例”教学的实施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果,一方面学生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性学习中要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找出不少受人关注、有现实意义(如环保、生态等方面)的课题,有些课题很多是跨学科、综合性比较强的,如“绿色食品”、“农民工现象”等课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时,必须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因为在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不可能局限于某一学科,而且地理学科不仅与现实联系密切,而且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有着知识的交叉和联系。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注重各学科的横向综合联系,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身的综合能力则会有很大的提高。

五、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地位、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不再是权威,在活动中只是一个特殊的“成员”,和学生地位平等;在研究性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单靠教师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无法解决,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1.教师要重视学习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当代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变革,它涉及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三个层面。根据桶水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但如果这一桶水是已经过了期的水,即便是一池水,也没有必要再给学生。知识也一样,学生要的是新知识、新东西。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以新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素养随时代的前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这也是将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关键。因此广大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构建专业素养,并将先进的教育观念付诸行动。

2.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在研究性学习中,有些内容可能会超出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回答好学生的问题,就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要广泛涉猎与本学科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拓宽视野、跟踪热点、提高能力,要多观察,勤思考,注重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3.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研究性学习,面向的是开放的现实生活,有些问题会因为学生的不同、时间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教师就会不断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新东西,实际上教师是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引导学主生动参与教学过程,依据情境和素材,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发散性,加强地理课堂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范文

关键词:高师音乐;研究性学习;可行性探索;实践性探索

所谓音乐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所要研究的音乐素材(可以是音乐作品也可以是一种艺术形式)为研究专题,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究、亲身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方法。在此,作者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高师音乐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在研究过程中了解音乐的相关文化。

《课标》中阐述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觉。在学生共同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仅在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还能不自觉地获取许多音乐知识。

2.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师生和谐互动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不仅是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还有师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的互动的民主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双方始终是保持平等民主的关系,师生双方的活动都统一在共同体验探索音乐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科学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多种学习方法,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在研究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研究学习的全过程中,创新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中,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学习本不是单纯为解决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存在的,它建构在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侧重与学生进行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对每个学生的鼓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终身喜好音乐。

二、高师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探索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调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高师音乐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可行性与否,个人认为教学环境起决定性作用。

将教学环境客观地分为心理环境及物质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大量的、丰富的、围绕某个知识主题的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储量总体上是要多于学生的,因而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应该积极地给予学生教学材料上的支持。在这种和谐氛围的构建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优势。

三、高师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探索

1.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研究的问题情景

现代教育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情景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气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可伴随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研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设计问题情境,力求体现“五性”:(1)障碍性:引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2)趣味性:富有趣味,引发学生积极思维。(3)开放性:解题思路灵活多样,答案不一定唯一。(4)差异性: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入深作出回答。(5)实践性:以个人或小组的探究实践活动,寻求方法。

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操作与创作活动

高师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时,需要进行一定的操作与创作,这一方面是手、眼、脑协同活动,对数学材料的动态感知,另一方面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开展操作与创作活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根据高师音乐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年龄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操作与创作活动,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现实性原则。高师音乐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把音乐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音乐化,让学生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3)动态性原则。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所学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条件设计活动,通过动手做、动嘴说、动脑想等使操作与创作动态化。

(4)开放性原则。就是创建的操作与创作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答案不唯一。

(5)自主性原则。在整个操作与创作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方法方式,自主独立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积极性。

3.巧置空白,让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指出: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坚强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竞争意识,通过努力都会获得成功。在研究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上留出“空白”,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留“空白”;提问题后留“空白”;当学生对知识认知模糊时留“空白”;在概括结论之前留“空白”;出现难题时留“空白”。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信心,给他们空间挖掘他们的潜力,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潜能才真正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才真正得以充分释放。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呈现形式新颖丰富,内容切近生活,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要不受教材的限制,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必须遵循程序性。学生的研究活动始于问题,而问题产生于学生对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仔细观察。总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培养,研究性学习遵循着观察问题情境,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整理分析围绕探究问题的教学资料得出结论,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评价结论做出总结这样一个一般过程。

参考文献

[1]课题组.怎样才能使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来自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的报告.教育发展研究,2001,(5);22.

[2]南纪稳.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地位的三维思考.教育究.2001.

[3]南师大教育系.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9

[4]郑金洲 教育通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