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

听课总结与反思精选(九篇)

听课总结与反思

第1篇: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

一、集体教研,变“自我防卫”为积极对话

集体备课是教科研的主要活动之一,是为摆脱独立备课中教师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必要方法。我们从倾听教师抱怨、破解集体备课形式化的尴尬出发,进行问卷调查,征求合理化建议,寻求改进措施,确定了“创新集体备课形式,丰富集体备课内容,规范集体备课流程,加强集体备课督导评价”的工作思路,确保集体教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构建协作式教研文化。为此,我们实施了“双线四式”集体备课教研模式,即备课组、教研组集体备课线和“解析、评说、前瞻、反思”四种集体备课模式。

1.备课组、教研组集体备课线

级部备课组长根据教学需要,随时随地备课,做到三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导学案、统一达标题。

教研组集体备课线: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确定教研内容并组织活动,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时间为半天,由课程部统一调整课程表,每学科每周有半天时间无课),陆续开展“解析、评说、前瞻、反思”四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也可以针对阶段性检测进行质量分析,针对小课题研究进行总结交流,针对金点子成功案例进行学习,还可以针对课时(单元)知识树进行构建和展示……要求同学科教师和包学科领导全员到位,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发言,人人有贡献。

2.四种集体备课模式

学期初或教学某一单元、章节之前开展“解析式”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在把握课标、熟悉全书内容的前提下,分别担任各单元(章节)或某一课时的主备人,结合学情和教情,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练习、达标测试等方面进行介绍,提出困惑,共同研究举措。其他人可针对主备人的发言提出合理化建议,组长做好总结性发言。

月初开展“评说式”集体备课。教师互相审核学案,全体教师从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内容是否适量适度,环节是否科学合理,格式是否清晰美观,能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兴趣等方面对每份学案进行评论。完毕后,设计人再对学案进行修改完善。

听课活动之前开展“前瞻式”集体备课。教师在听课之前,围绕活动主题和听课内容交流研讨,各抒己见,探索最佳教学策略与方法,进一步明确听课任务,把听评课过程作为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有利时机,同课异构,努力实现听有所得、学有所获的目标。

每周开展“反思式”集体备课。按照“主题+漫谈”的方式,引导教师总结经验,勤于反思,共同改进。各教研组根据教学实际,以“头脑风暴”、“教学沙龙”等形式,对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攻关。教研组长安排专人随时填好《集体教研活动记录表》。

二、学科教研日,变消极对待为积极参与

为改变教研活动例行公事、被动应付的现状,学校开展每周交替“学科教研日”活动,将教研工作常规化,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讲课、听课、评课等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具体策略是:周一为语文教研日,周二为数学教研日,周三为英语教研日,周四为理化教研日,周五为政史地生教研日(艺体信技组根据工作需要随机安排教研活动)。示范课、研究课、展示课、名师讲堂等活动都安排在本学科的教研日。

“学科教研日”活动让“天天听评课,周周搞教研,科科齐改进”成为现实,形成了“授课前集体备课,讲课中集体参与,授课后集体评价,总结中集体改进”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向心力、凝聚力,打造了自主互助学习型高效课堂。各教研组坚持“众讲齐评有中心,深思解惑共提升”的思路,及时排查不足,梳理教学问题,探索措施方法,总结研究经验,进一步落实了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实现了整体教学水平的再提升。

三、“前伸后延”式网络教研,变互动难为真教研

为真正解决“互动难”、“假教研”问题,引导教师你评我论、集思广益、勤于反思、积极改进、共同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在校园网上创建了“教研在线”栏目,深入开展“前伸后延”式网络教研与常态化教研活动整合研究,搭建教研平台,使一线教师、分管领导随时交流研讨,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前伸”是指前瞻性集体备课,可以是完整的单元解读、教案或学案,也可以是教学建议或困惑。“后延”是指教学反思、听课体会、教后反思等,弘扬“真讲了,才反思;真反思,才改进;真想听,才前瞻;真听了,才评论”的“四真”教研风气,引导教师真正参与到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五课”活动中去,把教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四、人人有课题,变安于现状为行动研究

问题就是课题,方法便是成果。教师要结合学校教科研工作重点和本学科特点和现状,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将问题分解,化大为小,深入探索影响学生“认知线、情感线”和“学习动力”的因素;并经过实践、完善、提升和再实践、再完善、再提升的过程,才能揭示出内在发展规律,从而提炼出真正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教研组长根据学校的主课题,结合本学科特点,确定3,5个互相关联的子课题,再根据所选子课题,针对教学中的细节性问题用心设计课题,供本组教师选择,形成系统的课题研究体系,研究时间一般为一学期。开学初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期间进行实践和深入探索,积累和丰富过程性材料。学期末撰写富含经验性和成果性的课题研究报告,为撰写高质量的论必要的准备。在整个课题研究中,要坚持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五、科学完善的评价制度,

为教研工作保驾护航

学校注重教研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定期修订《教研组、备课组管理评价细则》、《教科研评价标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集体教研制度》、《研究课、公开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培训学习制度》等,不断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共同搭建广泛交流、深入实践、展现个性的研究平台,营造积极协作的研究氛围。

本着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方式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原则,学校从课堂教学、培训学习、项目研究、教研成果四方面,每学期对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地量化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根据考核成绩评选教科研先进个人、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等,努力做到教科研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总结、有评价、有反馈,善始善终。

完善的教科研管理和评价制度为协作式教研文化建设做了必要准备,使教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条理化。各项活动的开展、各种评价的实施,又使研究工作更加务实、公开、公正、明晰。

第2篇: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六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六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六年级学生要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六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六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第3篇: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方法;指导;课前;课后;课上;定义;定理;概念

步入了初中,数学内容进一步拓宽、知识更一步深化,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要求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发生根本变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方面具体谈谈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课前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1.课前预习的方法

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

一看:先粗略浏览教材,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认真思考,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标记,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

三做:在对预习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要求学生练习包括至少三种不同的题型。

2.明确数学学习要求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大量的概念、定理和公式,一般应从以下方面去理解掌握。

(1)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定义方式有描述性的,有指明外延的.下面归纳出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①读概论,记住名称或符号;

②理解定义,掌握特性;

③举出正反实例,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

④进行练习,准确地判断;

⑤与其它概念进行比较,弄清概念间的关系。

(2)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

公式具有抽象性,公式中的字母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无穷多个数.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公式的时候就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①正确书写公式,记住公式中字母间的关系;

②懂得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推导过程;

③用数字验算公式,在公式具体化过程中体会公式中反映的规律;

④将公式进行各种变换,了解其不同的变化形式;

⑤变化公式中的字母所蕴含的内容,达到自如地应用公式。

(3)数学定理的学习方法.

①背诵定理.

②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③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

④应用定理证明有关问题;

⑤体会定理与有关定理和概念的内在关系。

二、课上数学学习的方法

课上数学学习主要是“听课”方法的指导.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看”、“听”、“思”、“记”的关系。

1.“看”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观察教师的板书的过程、内容、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2.“听”是学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

(1)听新知识的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

(2)理解教师对新课的重点、难点的剖析

3.“思”是指学生思考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学生不仅仅只是会做,而且要经常思考;在思考方法指导时,要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4.“记”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

(1)要结合教材来记,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易错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老师所补充的内容;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三、课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课后学习是数学知识应用和深化的关键过程,是学习的继续和深入.重视课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可以达到知识结构严密化、记忆牢固、思维灵活多样、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易产生新的联想等作用。

1.完成作业的方法

初中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起不到作业的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那么就要求学生每天先浏览教材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及笔记,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熟记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地进行一题多解,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2.课后复习巩固的方法

(1)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我们都知道,要想学好数学,做一定量的题目是必需的,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解题时做到精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2)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细心一点(由观察特例入手),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都能够应用自如).

(3)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当学生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学生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

(4)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一旦学生开始收集典型错误题,学生就会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错误反复在出现;过去他们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那么就要求学生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宝贵的金子,只有挖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3.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教师可以在课上先结合习题给以指导,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逐渐地,学生上完课后能够会反思了,也有了些主动性。

4.加强小结或总结的方法

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

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

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

三做: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归: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

第4篇: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

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1.研究授课内容

对授课内容要有一定的研究。除了熟悉教学的基本内容外,还要自己设计一个预案,进而确立听课的研究课题。虽然听课的研究课题范围相当宽泛,但应该围绕换位(假设自己是执教者)角度来确立研究课题,比如这课常规教学最易碰到的问题是什么,教学中棘手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突破重难内容,突破重难点问题是否有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如王勃《滕王阁序》这么优美的骈文,课文注释字句清楚详细,怎样处理疏通文意这环节?如果跳过疏通文意这环节而直接进入课文思想内容分析行不行?……总之,课前要有选择、针对性确定听课课题。如果课前做了这些准备,那么,听课就有了明确的方向,预案则使研究有了参照,这对于分析评价执教者的优劣得失,借鉴他人的教法都是大有裨益的。只有这样,听评课才是有效的,而那些随意、盲目的听课都会大大降低听课的收效,课后的评课也往往是缺乏针对性、深度或者是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谈,这种听评课是无效的,至少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

2.准确的学情分析

除了课前充分准备的研究预案外,还要对所授课班级学生学情有大致的了解研究。只有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通过学生课堂反应及师生互动情况来观照分析评判执教者对教材把握的尺度,从而评判执教者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广度是否适合,是否做到因材施教。如教学对象是处于什么年龄阶段,这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其能力及该科目的基础如何?对这些问题都应该了如指掌,准确地把握。如拿《诗经·氓》去教初中生,如果去大谈人生爱恨情仇的情感体验就离谱了。因为初中生无论是年龄阶段还是知识认识,都是无法理解这样抽象的情感体验的。魏书生曾说过:“讲课时,教师尽可能把自己假设为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哪些知识是可以接受的,哪些知识是考试用的;哪些是有长期储存价值的……这样一来,要讲的内容就少了。”这里的“少”就是简明扼要,要言不烦,命中问题要害的精讲。这也只有在准确的学情分析基础上才能做到的。

二、以两种身份参与听课

1.学生身份

在特定课堂情境氛围下,如果有意识把自己当做学生参与听课,就更容易分辨教学思路是清晰还是模糊,更可贵的是你的思维行进是与学生同步的,因而更容易辨别课堂的“真假”。时下,不少的公开课,优质竞赛课无形中演绎成表演课、作秀课,有些教师为了使“表演”收到最佳效果,课前进行多次的操练,把问题及答案预先告知学生,甚至安排好“内线”作答。下课的时间准确到以秒钟来计算,这种课堂往往是“假课堂”。如果以学生身份参与听课,就易于甄别课堂的真伪,从而为评价和借鉴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2.评判者身份

只有以评判者的身份参与听课,才能跳出执教者所设计的教学思路框架,才会有“旁观者清”的优势,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审视执教者的教学,更容易发现执教者教学的优劣得失。

三、听课过程的全实录与细节并重

听课中不但做好课堂的全实录,而且要注重课堂细节的记录。听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记录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教师引入新课手法,师生的互动过程效果,教学中媒体的使用,知识点的过渡,练习难易的梯度,各个环节时间的分配等等。

同时,更要注重细节的记录。在执教者有条理地授课过程中,听者偶尔的灵感思维火花会不时闪现,而时过境迁之后,这些思维火花又难以捕捉、再现。因而,在点评一栏内及时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的教学机智艺术常常体现于令人叹服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之中,可能是一个巧妙的设问;也可能是抛砖引玉的问答;还可能是画龙点睛式的总结……总之,把这些细节实录下来,这使课后深入思考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也是学知识、长经验的有效途径。那些只有静态的大框架大环节的反映,并且表述语言大都是放之任何一门学科都可说的“骑墙派”语言,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分析透彻、善于引导、教态自然等等,这样既大而虚又缺乏针对性的课堂实录意义是不大的。

四、课后对比反思互评借鉴

1.课后对比反思

听完课后,听者要及时做好对比反思。能否做好对比反思,这与课前是否充分准备有关。当你把课堂实录与自己的听课预案进行对比反思时,就不难发现别人和自己教学的优劣得失。这对于自觉整改自己的教学和有理有据评教都是大有益处的。对比反思必须观照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执教者是否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因为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它必将贯穿整个教学中;二是是否有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因为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三是是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因为培养学生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正如叶圣陶所言“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这个道理。

2.课后互评借鉴

相对而言,课前预案、课堂实录及课后对比反思是一种较为间接的信息,要真正了解执教者意图,还要近距离的交流。听完课后,要趁热打铁进行评教活动,因为此时课堂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欲言之辞,欲解之难,特别是课堂细节处理艺术仍然浮现于眼前,此时的评课所获得的信息应该丰富全面、真实有效,这对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互相借鉴教学闪光点,避免以后在教学中出现类似纰漏都是大有好处的。如果时过境迁之后才来评课将会大打折扣。值得注意的是,在评教中,要本着互相学习的原则,要有尊重科学的精神和敢于说真话的勇气,体现教研宗旨和还原教研本质;反之,争做老好人,在客气虚假的赞美声中评教,对人对己都是毫无意义的。

五、撰写教学反思

评教过后要及时把别人的经验教训及自己感受收获记录下来,进入个人反思层面,这环节平时常常被忽视,许多人认为评完课后就大事完结。实际上这环节恰是听评课关键性环节之一,因为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可以促进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这些宝贵经验的积累,对于自觉改进完善教学方法,探索新思路,提高教学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5篇: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反思;问题;举措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经常开展教师间的合作与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业务素质。美国学者波斯纳也曾经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随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怎样才能有效的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呢?难道仅仅限于教师反思吗?教学是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中心,要想提高教学效率,离不开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参与。教师的教学反思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反思。高中英语新课程目标6-8级指出:学生须对自己学习过程和结果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因此,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机结合一定有助于师生共同进步。笔者最近组织的一次阶段总结让我真正感悟到反思的重要性。

作为英语教研组长,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把反思作为本组一个研究性课题,我给全校高中学生布置写英语学习阶段反思总结。内容涵盖学习英语存在的困难;对教师的看法(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在一周内以书面的形式交由老师审阅。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学生反思总结中存在的问题,让我感慨本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教学的教师和看似踏实认真学习的学生却会有如此之多需要反思。概括起来,主要在师生两方面:

1.学生反思学习英语存在的问题:

1.1 无目的型:表现在学习态度不端正。摘语:“基础差,只好破罐子破摔” “学英语没有用,我将来又不会用英语” “初中就没认真学,高中没法学”…

1.2 缺兴趣型: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心理上排斥学习英语。摘语:“最不想上的课是英语” “上英语课就像听天书、想睡觉”…

1.3 失信心型:随着学习难度加大,词汇过多、课文过长,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记不牢,意志薄弱的只好放弃。摘语:“学英语记单词太痛苦了” “记的东西太多了,简直没法学”…

1.4 少方法型:自学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摘语:“我上课从不做笔记,也不知道记什么” “没有预习、复习和总结的习惯”“我很少向老师提问” “早读和上课学点英语,课余除了做作业,投入时间少”等等。

2.学生对教师教学反馈的问题:

2.1 重教材:从备课、上课及课后作业,日复一日都围绕教科书上出现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灌,不管教材内容符不符合学生学习实际,也不顾枯燥与乏味,只顾照本宣科。

2.2 满堂灌:整堂课40分钟都在讲,有时甚至拖堂还要讲,没有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消化和思考。

2.3 搞题海:英语作业布置很多,除了书上和资料,有时还要加上口头诸如背诵等作业,没有精选精练。学生做作业只好应付,甚至抄袭他人作业。

2.4 爱优生:课内课外注意力集中在班上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缺少来自老师的鼓励。

鉴于师生存在如此多的问题,教师该如何调整教学呢?经过总结与反思,笔者做出如下举措:

1.教师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学识与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

作为教师,应该终生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深研课标并树立新的教材观,不犯“经验主义”错误。《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科学地使用教材,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面对新教材、新内容、新编排和新教法,我们教师应该活用教材,增删结合,优化教学,绝不照本宣科,真正做到“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变“满堂灌”为“启发式”。

教师主导地位应该充分发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调到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满堂灌,虽然在传授知识,但却没让学生消化。更别说整理典型练习,建立错题档案,查漏补缺,也当然不能对教师讲的东西真正领悟,也更谈不上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师,应该做到认真备课,做到哪些该讲不该讲,而且要精讲,有选择的讲。精讲做到让学生用英语时能举一反三,教师的教学就事半功倍了。

3.跳出题海,减负增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

虽然通过做大量的习题,可以增强实践经验,熟能生巧,能做出规律,做出语感来。但为什么很多学生还是叫苦呢。因为学生全天不仅仅在学习英语,还要学其他课程,也要做作业。以前,笔者有时布置作业不加选择归类,找出适合学生水平并且有价值和代表性的题,有时批改时竟发现题目过多、过偏,但为时已晚。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生的精练是关键,要做到精练:一是教师尽量选用针对性强的重点、难点练习。二是练后帮助学生归纳易混点、易考点、易错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能,学生也不至于疲于应付作业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

4.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差生,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和自信。

作为教师应该公正评价差生,严格要求并合理期待他们转化,让差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高中阶段学生心智趋于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逐步形成,对老师的评价特别在乎。因此,在学生面前不要太过看重优生而忽略差生,甚至连他们的闪光点也不屑一顾,差生会倍感失落,从而自暴自弃。教师应该“眼中无差生,心中有差生”,对待差生应该不离不弃、因材施教、查漏补缺、多表扬、少批评、尽善尽美地转化他们。使他们也能与优等生"比翼齐飞"。

5.重视学法的研究,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英语。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把学生教懂,而是要把学生教会怎样自己去获取英语知识,真正实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该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英语呢?结合学生的反思,笔者认为应该教会学生课内“五到”和课外“五勤”。

5.1 课内“五到”有助于学生上课全神贯注。

5.1.1 “眼到”:引导学生眼睛要看课本和板书,也要注视老师一言一行。老师的言行举止都在传递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上课不能让学生低着头听课,否则就很容易犯困,老师的讲课就成了催眠曲。

5.1.2 “耳到”:教会学生要仔细听老师讲课、分析、归纳总结所学英语知识及技能。另外,还要听老师与同学如何用英语进行交流和答疑,锻炼听力的同时,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5.1.3 “口到”:英语是一门语言,只有经常动流,才能改善口语表达。课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积极主动用英语参与交流、回答或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集中注意力,还能加强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如果总是闷着头听,就很容易走神。

5.1.4 “手到”: 常言道,“好脑筋不如烂笔头”。因此,引领学生简明扼要记好课堂笔记,记老师讲的重难点和最有启发的部分,课后及时复习就尤为重要。

5.1.5 “心到”:督促学生把全部注意力投入课堂中,心随老师走,用心领悟老师讲的字词句,分析本堂课老师讲的重难点,做到思维活跃且开阔。

当然,“五到” 是相互联系、依赖、支持和促进的。学生只要在学习中灵活运用“五到”,才会上课聚精会神学习英语。

5.2 课外“五勤” 有益于学生课后勤能补拙。

5.2.1 勤朗诵。《三国志・魏书》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诵课文不仅能体会英语的语气、语境,还能增强语感。积极朗诵和记忆课标词汇所有不带符号的生词及词组,尤其黑体部分的单元重点词汇和短语。这也许枯燥乏味,但少了他们,学习英语就寸步难行。如果扩大朗诵面,如原汁原味的英语报刊杂志,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开阔视野,拓展词汇,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但须持之以恒。

5.2.2 勤听说。听说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综合语言技能,二者相辅相成。课余坚持听磁带、英语广播、参加口语角或英语沙龙等。勤听多说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在听说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加深记忆,提高辨析力和判断力,增强语感,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5.2.3 勤精炼。虽然“题海”战术不可取,但适当精炼,尤其是针对自己不足之处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这种难度较大、不仅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也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谋篇结构,平时就应对各种题材精炼一些。做完后,认真体会总结出题者的意图、考查什么知识与技能等等。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体会与总结,英语阅读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5.2.4 勤总结。对比其他学科,英语的知识点相当零碎,学生一定要在平时收集、整理、总结上下功夫。准备一个总结本,平时从老师课堂学到或是在资料书上看到的一些零碎的小知识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定期复习,及时消化。例如英语写作,学生就应该积累英语写作中常见的词汇短语、过度语、句式、文体格式等,以便写作时顺手拈来。

5.2.5 勤提问。高中英语新课程更注重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生就应该在英语学习中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改善自己英语学习。例如早晚自习课和课间10分钟,学生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去向老师解决课内课外发现的疑难问题。

总之,通过这次阶段反思总结让我真正意识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随时随地进行总结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也才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真正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6篇: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

一、认真预习,提前入戏

数学课的预习非常重要,通常放在前一天晚上进行,针对老师布置的预习题或自主预习,要求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是熟悉一下老师明天的教学内容,搞清要学习的知识点,看懂例题,尝试做好课内练习题。二是对预习中碰到的问题,先划下来,明天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有的放矢的听课。预习时间在15分钟左右。预习有两大好处:一是能清楚老师的重点教学内容,提前入戏,轻松的驾驭课堂,二是能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有助我们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认真听课,适当笔记

有人说,预习了,就不要认真听课了,听听重点就行了。这话看似有理,其实不然。因为同学们对数学的认识还比较浮浅,与老师的理解、与书本的要求、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仍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听课。听课时要听清这一节课知识的形成过程;听清本课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横向联系;听清本课老师补充的知识点及例题和习题;听清老师对知识点的拓展和总结归纳。对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例题、习题及知识归纳应该适当做做笔记以便加深理解和记忆。反之,如果上课走神、开小差甚至“梦游”,就会错过许多精彩和巧妙,这是十分有害的。

三、大胆质疑,积极互动

对老师设计的课内提问,要认真思考,积极配合,努力争取发言的机会,认真作答,不要害怕出错。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可以锤炼我们的口才。对听课出现的问题和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质疑,及时提问,与老师同学形成新的互动,汲取老师和同学对你所提问题的的理解和补充。对课后产生的新的问题应及时与同学或老师研究,直到解决为止。这样既能培养我们研究问题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能培养我们知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

四、勤于思考、当堂反馈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老师每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同学们做针对训练或拓展训练。对课内老师布置的训练题要勤于思考,寻求最佳解法,认真解答,按时完成。对老师安排的板演要求能完整全面的作出解答。还要及时关注老师的讲评和其他同学黑板上板演的方法。因为老师的方法往往更有代表性、更为合理或简便,别人好的方法也可以借鉴,正所谓“博取众家之长”。对于老师安排的板演不要认为是件倒霉的事,因为你在黑板上出现的错误或书写不规范的地方经老师点评纠正以后,印象会特别深刻。所以板演也是锤炼自己的极好机会,要主动争取。

五、认真复习,巩固提高

学习一节课的完整环节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再作业。课外作业是对课内知识的巩固和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巩固提高的重要环节。每天课后老师都应留下40分钟左右的课外作业,巩固当天的所学内容,那么怎样完成作业才能达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呢?首先要认真复习当天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所谓“温故而知新”,适当作小结和笔记,在此基础上做好作业。对作业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要结合学过的内容,有机的思考,也可以与同学和老师讨论,激发思维的火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切实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课堂学习固然十分重要,但课后的一些细节上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巩固学习的成果,不断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取得事半功倍的收效。

第7篇: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 课堂 方法 策略 质量

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地指导,尤此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预习方法指导,做到有章可循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到什么作用,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1)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2)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地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预习提纲:(1)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2)正方形的棱长为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3)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半个小时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8个小时,1个这种细菌可以繁殖成多少个?(4)培育某种农作物新品种,得到100粒第一代种子,如果每粒种子又可以培育100粒第二代种子……如此培育下去,到第四代时共可得到多少粒种子?(5)归纳出乘方运算的定义、符号。(6)说出底数、指数和幂的有关概念,并说出它们的意义。然后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逐步探讨解决,并交流学习方法。

二、听课方法指导,进行灵活学习

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做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的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复习巩固指导,掌握学习习惯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我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记忆概念、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进行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在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3)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设计问题:计算(-23)+(+58)+(-17)。

引导学生分析以后教师板书:

解:(-23)+(+58)+(-17)

=[(-23)+(-17)]+(+58)

=(-40)+(+58)

=+(58-40)

=18

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指导学会总结,培养综合能力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教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编题训练: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模仿所学内容编一些题目进行训练。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结束时,设计这样的复习提纲(以后给学生模仿):

1.本章知识点(知识网络图)

2.你能说出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吗?

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是什么?

4.你能说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与小学里的运算有什么不同吗?它们与小学里的运算有共同之处吗?

5.你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吗?

6.在本章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得出哪一个法则的过程?

7.请你选出1―15个题目代表本章知识点。

8.根据所学内容自编1―8个题目。

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七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燕鹏,谢元生.建构式教学方法.武汉:数学通讯,2004.

[2][美]詹姆斯・杜布森.让孩子自信过一生.新华出版社,2003.

第8篇: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 课后反思 专业成长 反思内容 反思案例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改革。教育改革强调教师对其教学实践的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一种反省,一种自我监督、检查和提高,是对备课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后反思就是在上完一节课后对教案进行加工、调整、修改的过程,是对教学实践进行回顾、总结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课后反思在优化课堂结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课后反思的功能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提高的过程。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对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反馈。它有以下几种功能:

1.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也是教师自己不断提高与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写课后反思,透过学生的“学情”,教师既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又看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迅速克服缺点,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使自己走向成熟。我们要不断纠正、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不懈的钻研中达到“常教常新”的境地。

2.课后反思可以实事求是地评价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因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时间都在课堂上度过。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能做到精心备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而往往忽视课堂教学的“善后”工作,即书写课后反思。一堂课会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只有认真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课后反思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方面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可以在课后课堂反馈、总结时进行记录,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逐条分析,总结规律。

二、课后反思的内容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任何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听课效果的相关内容都是值得记录的。

1.记得失: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写成的教案,不管怎样精心设计,都是用文字绘写的教学蓝图,拿到课堂上付诸实施必然会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是“得”是“失”,还是“得”“失”兼而有之,都可作为改进今后教学工作的总结。

(1)记成功之处:就是记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在教学句型What’s ... plus/minus ...? It’s ...时,我设计了一项小组间的造句比赛,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根据这个得数说出不同的算式,学生争先恐后,在竞赛中学习、巩固新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就把这段反思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失败之处:即使是再完美的课堂教学设计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如在时间的分配、游戏的组织方面等,把这些教学中的“败笔”记录下来,进行回顾,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及时吸取教训。如在教学Shopping一课时,在巩固练习中笔者设计学生分散到各个点购物这一活动,课前,笔者自认为这个活动设计得很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课堂一片混乱,学生兴奋得以至于忘形,大家都往玩具店去买东西,而冷落其余购物点,口语操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课后笔者反思,主要原因是笔者没有考虑学生的喜好,也没有强调好活动的秩序。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变教训为经验,相信今后再有这样的活动,笔者会组织得有条不紊。

2.记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灵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时不时会迸发出瞬时智慧火花、点滴感受,如巧妙、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妙想,引起学生的共鸣,不同的见解等,课后教师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灵感往往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并非备课所能备出的,具有生成性。突发的灵感是瞬间的,这是课堂教学实践中难得的宝贵财富,需要及时做好记录。

3.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分析其原因,设法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突破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应及时纠正和总结,对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解题时所提出的新见解,比如:对同一问题能做出不同解法,对同一现象给予不同解释,对同一原理的不同运用,我们都应该认真总结。教师将教学中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记录在自己的课后反思中,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使其专业能力日臻完善。

三、课后反思的案例

下面以四年级的一节关于问候他人英语课为例,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课后反思。

设计的教学步骤是这样的:(1)学生听录音,感知课文;(2)听音,识图;(3)听音,重复课文;(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上完课笔者发现学生非常的听话,总是被笔者牵着走。老师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中,可是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教案做了重新调整,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热身复习之后,笔者交代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多学一些礼貌用语。我们要开展评比“礼貌星”的活动,看谁能获胜。任务的明确,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有明确的目标,他们的积极性就高了。

当笔者组织学生参加“找朋友并问候你的朋友”的活动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他们拍着手,兴致勃勃地去交朋友,用英语问候朋友。学生除了问:“Good morning/afternoon”、“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等,还谈论到“colour、hobby、family、schoolwork”等,范围较广,联系实际,效果较好。这种活动的设计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在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环节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如: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鼓励学生平日里多说英语,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更好地突出语言教学的语用性和交际性。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他从收集事实、分析事实、研究事实,到最后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创造性地研究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课后反思既能促使教师在教学艺术上“常教常新”,教学水平方面逐步提高,又能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使教师在专业上更快成长。

参考文献:

第9篇: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杜郎口;教学;实施

新课改已经在我省实施多年,许多理念已被许多教师广为熟悉,但实际效果不佳。最近,有幸接触到杜郎口教学模式,观看了他们的教学视频,听他们的讲座,感触颇深。回头想想自己的教学行为,深感惭愧。在这次学习中深受震撼,也受到很大的启发。

一、教师转变观念后应付诸行动

高中新课改在我省也实施三年了,每次培训都会讲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但总是听起来心头一热,回头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到教学实际当中。先从小处着眼,一点一点改变。比如,先鼓励学生敢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论回答正确与否,都应予以鼓励。这样,才会带动更多学生都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新课改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张开嘴巴,打开他们的思维,新课程才能更好地实施下去。

二、注重备课

我们在观看视频时,发现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高效课堂模式”,教师讲得很少。听过汇报后,我们才知道,教师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加大了,这个工作主要集中在备课上。我们在视频上看到学生预习时,用到的导学案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作编撰的。这就要求教师专业功底非常深厚,并且熟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要求教师的知识整合能力要特别强。通过认真备课,规划课堂,在课堂展示的环节,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给学生适度点拨,及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强化预习

要让学生能够更完美地展示,必须留出时间预习教材及相关知识。在平时,我们总抱怨课堂效率低下,试想我们到底给学生留出多少时间自学。课堂上,我们在讲,自习课上,我们不放心还在讲。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时间,难怪我们课堂效率低下。杜郎口中学有个理念是“学生不预习的课不上,学习预习不好的课也不上”,只有学生通过自学,才能掌握知识,提出疑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改正这种顽疾,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掌握一些知识。课堂上只攻克重难点,学生相互交流,教师予以点拨,学生便可及时地掌握。

四、教师应不断反思

教师裹足不前会害人害己,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会持续进步。杜郎口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之大成效,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师不断思索,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比如,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每周除上好自己的课外,至少还要听取同事三节课。更为严格的是,每天上完课后,教师要在一起开个简短的交流会,听同事的课要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还要将今天所上的课进行反思,将反思结果挂在校园内。正是这种鞭策,使杜郎口的每位老师都是名师。今后,自己要邀请同事到自己的课堂,自己也要深入他人的课堂,不断反思,总结成败,争取早日成为符合时代潮流的老师。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感触颇深。今后要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尽快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老师。

参考文献:

[1]王博艳.《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与反思:杜郎口教学模式探索.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