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艺美术与美术的区别范文

工艺美术与美术的区别精选(九篇)

工艺美术与美术的区别

第1篇:工艺美术与美术的区别范文

范畴这个概念自古就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范畴”词条下收入了两个意义,其一是作为哲学术语的“范畴”的意义;其二是“范畴”的一般意义“类型、范围”。孔子有句名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提出的“正名”学说就是指所用的词语的语义范畴要有明确的外延和内涵,才能确保思想的准确表述和交际的有效进行。工艺美术的范畴是指其内涵和外延。工艺美术的内涵即概念的特征,是工艺美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属性。工艺美术属于美术这个大集合中的一个元素,那么工艺美术区别其他美术的特征是什么?工艺美术的外延是指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客观内容。一个明确的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反之,一个不明确的概念它的外延是模糊的。大美术本身就是一个模糊集合,身为其分支的工艺美术自然而然地也具有这种模糊性,而这种模糊性来自于概念的外延和它的内涵的模糊不清。

一、工艺美术的范畴

工艺美术是美术的一部分,是艺术与美术的复合,即美术带有工业性,工业具有美术性。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辉煌,且明显带有手工艺性,受到实际应用及物质生产的制约。而包含着工艺美术的“美术”则指的是诉诸视觉的造型艺术。欧洲10世纪使用美术这个词语时,泛指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等。我国“五四”运动前后也开始沿用,以后才逐渐以“艺术”总称,“美术”只是与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并列。

“工艺美术”一词最早出现在1920年蔡元培先生的《美术的起源》。蔡先生所译的“工艺美术”中的工艺是指手工艺,这就为以后此词概念的模糊性留下了隐患。工艺美术一词在1949年以前并不普及,解放后,工艺美术一词更多地用来专指手工艺,尤其是指50年代后专供出口的传统手工艺品。显然,这一概念与现在的工艺美术的概念是有出入的。传统工艺美术仅指手艺或手工艺。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很多产品就很难归结于工艺美术领域。在现代工艺美术中,如将现代设计都包含在其内,那么,工艺美术含括的范围是很广阔的。在各种设计领域,实用与纯艺术是兼而有之的。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外延相互融合,在现代艺术与设计领域,它们的差别是很模糊的。现代平面构成有时就象一幅现代绘画,立体构成简直就是现代雕塑。而很多现代雕塑,就是运用生活现成品。

对于工艺美术这个概念的内涵,即工艺美术区别于其它美术的特征从古至今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也就是工艺美术内涵模糊性的一个重要来源。普遍认同的观点中工艺美术的内涵是指将工艺与美完整地融合在一个过程中,而不是分成两个阶段,先美术后工艺,或是先工艺后美术;而工艺美术的外延则指的是各种手工艺。

二、工艺美术概念外延的模糊性

工艺美术是工艺与美术结合的最典型例子。手工艺的设计过程始终伴随着技术进程,每一刀一凿、一针一线,都是设计思维和创造新的美的形态的过程。这是纸面上的设计绝不可替代的。

我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解放后,由原轻工业部主管的就有十三个大行业六百四十个小类。工艺美术可大致分为日用工艺美术和欣赏用工艺美术,有偏重于应用的,如染织、陶瓷等,也有偏重于欣赏的,如玉雕、牙雕等。工艺美术区别各个小类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它的形象性,前提是使用物质材料,也就是说各个小类的差异在于所用材质的不同和精神内容的差异性。但是这点差异却在历史的推进中日渐模糊,物资材料在各大艺术门类中的使用已经更具多元,更加融合,边界更具有模糊性。材料如同媒介,是传达思想的手段,这是一个模糊集合,传统艺术以材质进行的分类仍然存在,但它们的边界已经走向模糊化了。

三、工艺美术概念内涵的模糊性

将工艺与美完整地融合在一个过程中,这就是工艺美术的内涵。与传统的造型艺术相比,当代艺术在物质材料的表现形式上更加综合化,艺术门类之间材料使用的藩篱已经被打破。在传统的造型艺术中,材料的使用在各门类中的分化是很明确的,你不曾见过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把颜料涂得象水泥一样,把雕塑弄得象我们的生活用品一样,你也没有见过在罗可可绘画上绑上金属、木材等材料的。在传统的造型艺术中,材料的使用就象音乐中的乐器,钢琴、提琴彼此都会奏出优美的曲调。现代艺术中,彼此间的界线都被模糊了。美术中物质材料的模糊性表现在材料的使用不再拘泥于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的具体门类之间。综合各种材料的艺术形式在美术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人们以具体材料区别于具体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失效。

四、工艺美术概念的边界模糊

(1)工艺美术与纯美术的界限模糊化

大美术简单地分为纯美术与工艺美术,因此它们的关系应该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许久以来却被人划分成不同的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纯美术与工艺美术两者的关系日渐模糊,纵观以往历史上的知名画家,可以发现他(她)们不但是本领域的楚翘,还是相关工艺美术领域的专家,例如达芬奇、伦勃朗、阿尔玛塔德玛、毕加索等人。其中达芬其与伦勃朗的多才多艺不必多说,阿尔玛塔德玛则除了是维多利亚时期最杰出的画家之外还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稀有古物持有人、工艺美术品的收藏者,至于毕加索对于各民族工艺品(特别是非洲木雕)的爱好与欣赏,在其绘画作品的变形及装饰性中可见一斑。

纯美术与工艺美术之间的本质划分就美学本体的角度而言从来没有存在过,艺术本身就是相通的。纯美术与工艺美术共同附着在一个叫作美感的主体上,两者就像一个多面体上的两个面。囚禁在个人世界中闭门造车企盼成为大师的画家是可笑的,而缺乏制作技能与独特个性的优秀工艺美术品也是不存在的。纯美术与工艺美术的日趋交融已经有目共睹,对于在这一融合过程需要多长的时间,最终产生的结果是完全合并、再次分化还是新事物的诞生,我们不得而知。

(2)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界限模糊化

有着悠久历史的“工艺美术”有可能是唤醒中国本土设计面向世界的重要源泉,中国不同思想、宗教、民俗、区域影响下的那些传统工艺,我们如果站在现代的角度对它进行重新发掘,将会发现其蕴含着巨大的设计文化价值,它们也会成为“世界的中国”设计的一种文化身份识别,而能为多样的世界消费方式所接受。因此,面对“工艺美术”,人们重新发现了它的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价值,在此前提下,“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不是截然分开的东西。与人民生活需要直接关联的室内环境设计、服装美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包装设计和日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现代工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工艺美术事业的主流。

第2篇:工艺美术与美术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地域工艺美术;地方艺术设计教育;价值界定

在黑龙江工艺美术地方史课题研究过程中,面对推动地域工艺美术进入地方艺术设计教育这一命题,深感厘清地域工艺美术文化之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价值尤为必要。

一、地域工艺美术的价值界定

1.基于多样化的创新价值。除却长期历史积淀的因素,目前工艺美术的多样性更多地来自于地域特征,正如我们熟知的景德镇陶瓷、北京景泰蓝,也有不太为人所熟知的绥棱黑陶、现代松江编结绣等等,其品类的区分打上鲜明的地域印记,犹如物种的多样化一样,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大。艺术设计领域同样如此,其创新的驱动力必然来自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在我对黑龙江工艺美术的研究中,有一趋势值得深思,融而大同成为潮流,很多地域工艺美术品种衰退甚至消亡,多样性的消失,意味着艺术设计的创新基因被削弱,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地域工艺美术与生俱来的多样化是当前艺术设计生态的重要基础。

2.基于差异化的识别价值。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工艺美术,根植于地方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风土人情,其意义在于地域差异化形成的高度可识别性,差异的文化符号和文化特征能保证传播过程被记忆,例如云锦之于南京,紫砂之于宜兴,在传播理论中,信息的核心价值首要就是识别,这种基于差异化的识别价值,对于文化产业,就是一种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地方工艺美术作为相对独立艺术样本,是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大到地方政治文化交流,小到人际沟通,都可从中汲取难得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建立个性化的特色和风格。

3.基于文化自觉的样本价值。融通不同的艺术设计文化,首先要有一种“文化自觉”, 把握艺术设计形成的来龙去脉,强化文化的历史传承,是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共识,正如中央美术学院潘公凯先生所说的“既包括全面学习西方,强调西方理念与中国传统的‘融变’,同样要有独立于西方,对于中国本土文化‘多元化’的坚持”,对于区域工艺美术文化的认知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自觉,以地域工艺美术为研究起点和研究样本,挖掘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设计历史因源和文化特性,是我们艺术设计领域应该有所关注的。

4.基于当代性的实践价值。探究和明确地域工艺美术在当前存在的合理性,即工艺美术的当代性价值,是其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基石,地域工艺美术不能只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或一种艺术设计形式存在,更应与时俱进,实现其产业化和现实应用,成为文化创意行业的生产要素,因此对于地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传承,在其产业化和实用化的探索方面,有其现实且必要的实践价值。

二、秉持地域工艺美术价值实现,融入地方艺术设计教育

因循地域工艺美术的价值落地是准确把握其进入地方艺术设计教育关键所在。

1.地方艺术设计教育中,地域工艺美术创新价值的实现在于融变,利用其独有的工艺技巧、审美经验与系统的艺术设计理论互动,不应是简单地将地域工艺美术增加到教学大纲里,要由“学”至“思”,进而至“变”,所谓学就是增设地域工艺美术技艺课,把本土优秀的艺人请进课堂,传授技巧;所谓思就是,在设计基础理论学习中,以课堂思考和作业为手段,以地域工艺美术形式作为研究样本,有针对性探究其色彩、造型等的设计规律;所谓变就是在设计实践中,提出对地域工艺美术本身进行当代性创新和结合地域工艺美术技艺进行设计实践的双向命题,实现其创新价值。

2.地方艺术设计教育中,办学特色是评价地方院校发展水平重要的价值尺度,地域工艺美术识别价值在于通过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利用,特色师资配置,建立特色课程,形成差异化的地方艺术设计教育,构建地方艺术教育独特的品牌识别,充分利用地域工艺美术资源形成自己品牌优势和办学特色,既是对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保持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必然选项。

3.地方艺术设计教育中,地域工艺美术样本价值在于其作为教学载体的鲜活性和传承性,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突出强调艺术本源教育,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以西方艺术设计为主体,由于缺乏文化的一脉相通,对于其理解认识存在天然的障碍,对艺术设计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通过地域工艺美术为载体进行相关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其发源、发展、传承、变化,深入理解艺术设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脉络,知其所然,更知其所以然,形成独立思考和系统思考的艺术素养。

4.地方艺术设计教育中,地域工艺美术的实践价值在于推动艺术设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作为应用性学科,更应走出课堂,建立与企业的合作,课堂可以进企业,企业可以进课堂,在课程的设计上把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方向,让地方工艺美术成为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让院校成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创意基地,特色的地域工艺美术文化、特色的地方艺术设计教育、特色的设计创意产业三位一体,互为支撑。

三、两者互为依托,相生共荣

进入系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对于地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是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径,地域工艺美术的特色艺术手段和文化内涵,一方面通过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才能有其新的生命,实现其多样性的创新价值,实现更为广泛的创作实践;另一方面,对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而言,地域工艺美术独特的文化样本价值,独立的艺术史学价值,独有的创作实践价值,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向一一对应,也对各区域的艺术设计院校构建自己的教育特色,实现地域化艺术创作实践,形成坚实的文化依托。

第3篇:工艺美术与美术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20世纪早期;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罗斯金;中国;传播;影响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指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在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艺术思想影响下,主要由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倡导发展起来的一场旨在反对工业化大生产、复兴中世纪哥特式手工艺等现代设计和社会改革运动。在罗斯金和莫里斯等艺术设计思想影响下,以克莱恩(Walter Crane,1845—1915)等人为首于1887年在伦敦成立了“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Arts & Crafts Exhibition Society),并从1888年起先后在英国举办了多次工艺品展览活动。之后,该协会名声逐渐被艺术设计界熟知和认可,其他地区的艺术家、设计师也效仿该协会而成立了类似的组织。从此,艺术与手工艺运动逐渐流行开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在中国传播的文献考述

20世纪早期,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先后通过不少中国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艺术学者的著作、译著和文章等方式直接介绍到了中国。较早介绍的是李叔同,之后至1949年之前的30多年间,昔尘、黄忏华、鲁迅和陈之佛等人也直接或间接地介绍了罗斯金、莫里斯和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思想等。此选代表性的例子列表如下:

除上表中列举的文献与介绍的基本内容外,尚有刘海粟、林文铮、张道藩、徐朗西、赵世铭译、林风眠等人在著作、译文和文章中,不同程度地提到了拉斯金、拉斐尔前派。特别是刘思训译的《罗斯金的艺术论》②直接介绍了拉斯金的思想与艺术观念等,这对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起到了补充作用。

二、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影响③

第4篇:工艺美术与美术的区别范文

2014年6月4日下午,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中华艺术宫协办的“学校教育的拓展与延伸.2014上海市中小学美术学科场馆教育研讨会”在中华艺术宫的多功能厅内举行。上海市教委和教研室的领导、部分中小学校的负责人,以及上海市各区县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近20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目前,上海市有各类博物馆、美术馆100多家。早在十多年前,上海的一些中小学美术教师就开始利用上海的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积累了不少的宝贵经验。2013年,上海市教委做出了“市教委与市文广局对接‘两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文教结合工作”的批示;2014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又推出了“2014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场馆教育课程建设项目”,进一步激发了上海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热情。 本次研讨会共有17所中小学校参与。这些学校通过主题演讲和展板展示的方式(图1、图2),将各自在场馆教育中所取得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和交流。现将本次研讨会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一、利用场馆资源,形成特色课程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达14万余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书法、绘画为特色,许多学校就利用上海博物馆的这些资源开发出多种特色课程。研讨会上,黄浦区尚文中学的庄琪老师介绍了该校利用上海博物馆古代青铜馆的资源,针对四个不同年级所开发的青铜艺术系列学校特色课程。即六年级以《探索艺术根脉,认识青铜纹饰》为学习主题,使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查找资料,结合课堂学习,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过程、材质工艺、纹饰造型等方面形成初步的认识;七年级以《体悟青铜造型,创造剪纸作品》为主题,让学生体悟青铜艺术的造型与纹饰之美,并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纹饰,用剪纸形式剪出青铜纹样;八年级以《挖掘纹饰美感,制作金属浮雕》为主题,要求学生以金属薄片为材料,进行青铜纹样的浮雕制作;九年级则以《再现青铜艺术,制作陶泥器皿》为主题,让学生用陶泥模仿制作—件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作品。

徐汇区徐汇中学的陈春燕老师介绍了该校“博物馆之旅——漫游手记”的活动情况。他们利用上海博物馆古代陶瓷馆的资源,将美术教材中《亲近陶瓷艺术》单元进行拓展,组织学生对博物馆中的陶器、瓷器展品进行了“二次观摩”:第一次观摩,要求学生对陶瓷馆中展品做一个整体的浏览,并将搜集到的照片和文字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交流,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了解。第二次观摩,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观察自己感兴趣的馆藏展品,并将展品的造型、纹饰和色彩用笔进行描绘、记录,回校后,到四位美术教师组成的工作室,分别以拼贴、线描、泥塑、版画等形式进行创作。(图3至图5)

黄浦区曹光彪小学通过展板形式呈现了该校是如何利用上海博物馆的丰富馆藏资源,将语文、德育、信息、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研究开发学校特色课程《走进上海博物馆》的。该课程围绕上海博物馆十个专题展馆展开,由各班自主选择每次参观的场馆。每完成一个专题馆的学习,都要求学生整理参观笔记、撰写探究报告,并用美术形式进行表现和展示。

中华艺术宫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改建而成,宫中的“海上升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展览,是我国第一个完整展示海派艺术,并以此为中心呈现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发展脉络的长期陈列展。研讨会上,浦东新区竹园小学的朱燕凡老师,介绍了该校利用这一展览资源而开发的学校特色课程《览中西美的历程,扮未来多彩世界》。其中设计了三个主题的课程模块,分别为“走进艺术殿堂”(一、二年级)、“走近艺术大师”(三、四年级)和“探寻艺术之旅”(五年级),每个主题的课程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图6)

黄浦区董家渡路第二小学的季蓓蕾老师,介绍了该校利用中华艺术宫中的“上海美术电影展”资源所开发的学校特色课程《走进中国动画片》。该校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展厅中电影作品的年代、表现形式和内容,制作完成了《上海美术电影展作品一览表》,并结合美术课设计制作了《上海美术电影展手绘导览图》。

上海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除市级层面以外,在一些区县也都建有各类博物馆和美术馆。为此,一些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各类场馆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如黄浦区七色花小学,通过展板形式介绍了该校利用学校附近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旧居“日月楼”资源,开发了学校特色课程《走近丰子恺儿童漫画》。该校邀请了丰子恺的外孙宋雪君教授来校做有关丰子恺的生平及其艺术特点的专题讲座,还多次举办丰子恺漫画展览,形成了这所学校赏漫画、画漫画的美术教育特色。 毗邻上海邮政博物馆的虹口区崇明路小学,在研讨会上,以展板形式介绍了该校利用上海邮政博物馆的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了解邮政历史、邮票来历及种类,并开发了校本课程《漫游方寸之间》,让学生在美术课上用绘画、剪贴、电脑等手段设计、制作邮票,形成了该校的美术特色课程。

杨浦区中原路小学的沈佳芸老师介绍了该校利用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资源开发了学校特色课程《儿童扎染》。该课程分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传统工艺了不起”,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中国纺织印染历史资料,初步了解中国印染工艺的悠久历史;第二模块“探寻纺织与扎染”,带领学生走进纺织博物馆,通过聆听讲解、动手体验等形式,从中感受中国传统印染工艺的特点;第三模块“我是扎染小当家”,通过在学校中建立“儿童扎染创意工坊”,为学生学习扎染技术提供了专门场所。

地处七宝古镇的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在皮影老艺人的帮助下,开发了学校特色课程《七宝娃玩皮影》。该校的陈萍老师详细介绍了他们利用古镇的皮影馆资源,编写了校本教材《七宝皮影进课堂》,将七宝皮影艺术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学习和比较,系统地了解七宝皮影的历史、造型特色和表演方式。该课程还通过“皮影探秘…‘玩玩小皮影”“皮影设计师”“上演皮影戏”“皮影也创新”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皮影绘制方法,学习编剧、角色分配与皮影表演技术,并将皮影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新的皮影表现形式。(图7至图9)

远离上海市中心的青浦区重固小学,利用当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泉山遗址”的资源,形成了与版画教学相结合的学校特色课程《走进福泉山》,让学生通过对“福泉山遗址”的实地考察,了解福泉山出土的古代陶器的名称、造型特点和图案特征,感受福泉山古陶器的艺术之美;在课堂教学中,将现代陶器作品与福泉山古陶器作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修补陶器”的小游戏,用自己的双手还原福泉山古陶器之美,体验创作的乐趣。

青浦区崧泽学校的杨卫新老师,介绍了该校创建的“江南民俗苑”小型博物馆,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到传统民间劳动工具的特点,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并在美术课上以“再现百姓生活”“再现百姓生产”的版画创作,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图10)

长宁区虹桥中学和闸北区第八中学,也通过展板形式,分别介绍了各自利用学校周边美术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

二、依托场馆资源,开展民族文化教育

研讨会上,许多学校都介绍了如何利用博物馆与美术馆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经验。如黄浦区董家渡路第二小学的美术教师,利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电影展”中展示的《孙悟空大闹天空》《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将军》《九色鹿》和《葫芦娃》等经典国产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动漫艺术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杨浦区中原路小学,通过学一学、看一看、做一做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扎染工艺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

徐汇区徐汇中学利用上海博物馆古代陶瓷馆的资源,以“漫游手记”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样式的演变、制作工艺和发展过程;以“陶瓷艺术”为主题,运用多样的艺术材料和艺术手法,加深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美的了解。

黄浦区尚文中学则利用上海博物馆古代青铜馆的资源,在初中各年级的美术教学中,通过实地观察、师生交流、自主设计、欣赏评议等系列活动,了解青铜器的用途、造型和纹饰种类,感受青铜器作为实用器具和礼器所承载的文化积淀和艺术魅力。

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利用皮影馆资源,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民间皮影艺术的内涵,在了解家乡民族文化的历程中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普陀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利用“善缘·唐卡秘境艺术中心”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唐卡艺术了解西藏文化,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三、活用场馆资源,创新参观形式

在本次研讨会中,许多学校还介绍了多种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形式。如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的汤春妹老师,介绍了学校通过“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中华艺术宫的情况。所谓“虚拟”,就是利用“数字美术馆”等网络平台,先上网浏览、搜索资料,了解中华艺术宫的基本情况和展品特点;而所谓“现实”,就是去中华艺术宫实地参观,感悟原作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浦东新区进才小学的陆瑛老师,则介绍了该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的场馆教育活动。该校与浦东喜玛拉雅美术馆签约合作,开展了“场馆艺术进校园——流动美术馆项目”主题活动。通过将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不定期地“请进来”,在校内做各种艺术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与喜玛拉雅美术馆以及学校所在社区联合,让学生创作的“智慧树”系列装置作品“走出去”,以流动美术馆的形式,到所在社区进行展示,以此发挥学校与场馆、社区合作的教育功能。(图11至图13)

四、借助参观活动,培养多种能力

研讨会上,许多教师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触:利用博物馆、美术馆进行教育活动,不仅仅是进行美术学习,更主要是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闸北区实验中学的虞胜莉老师,介绍了该校在组织学生参观中华艺术宫活动前,针对参观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文明现象,设计了“大家来找碴”活动,让学生通过发现并指出不文明的参观行为,对参观中华艺术宫时的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图14至图16)

长宁区虹桥中学在每次带领学生外出参观时,都要预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搜集资料,引导学生筛选信息,获取有用的信息;在交流汇报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概括、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交流,从而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

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在参观时,还设计了“学习单”。学生们依据“学习单”的要求,带着问题参观,使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独立判断、独立选择,这有助于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

徐汇区徐汇中学试图通过两次参观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性的探究和学习。

第5篇:工艺美术与美术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传统工艺美术;货物包装设计;应用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民族的文化精髓,通过其精湛的艺术构造、多样的表现形式、鲜明的民族特点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髓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商品的包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反映出国泰民安、平安吉祥等美好寓意及祈求与愿望内容,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激人奋进的精神理念,这一点在对外贸易包装设计中的体现更为明显,能够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通过商品的外包装感受到鲜明的中华文化内容。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四美

(一)工艺美术的材料美

工艺美术外观美的呈现需要精美材料和合适色彩的结合。材料是工艺美术的物质基础,实现对工艺美术材料美的运用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材料个性美的认识、鉴别。材料的贵贱不是评价工艺品艺术价值的标准,只要将材料合理利用,不管是什么样的材料都能充分发挥其恰如其分的作用。为此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材料独具特色美的认识和鉴别。第二,对材料美进行加工。工艺美术的呈现是一种视觉形象,通过对某些物质材料的艺术性加工形成完整化的物质产品。在对工艺美术加工的过程中会影响工艺美术材料美的实现,为此,需要有关设计师要对工艺美术材料因材施教,在了解工艺美术材料的基础上对工艺美术材料进行加工。

(二)工艺美术的色彩美

工艺美术材料的色彩美注重自然、古朴特点。很多工艺品都是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会添加天然之外的任何东西。工艺美术的这种自然魅力在色彩上要求追求事物本来的颜色,将其应用在产品包装上要注重颜色的选择和产品外包装的协调。

(三)工艺美术的造型美

工艺美术的造型是艺术设计人员最终呈现的具体设计形象,工艺美术造型美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决定形式。工艺美术造型美的体现要能够充分展现事物本身的特点,比如对于外包装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要能够充分显示出产品的功能和用途,并要根据事物的应用和保存特点选择不同的工艺美术造型,比如对于酒这种液体的外包装,可以应用稳定性好的三角形图形。第二,造型美风格类型多样。工艺美术造型设计手法的风格特点会对产品造型产生影响,通过设计呈现出不同格调和形态的造型。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应用的工艺造型手法有简单洗练、纷繁复杂两种,这两种造型在工艺美术设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四)传统工艺美术的意象美

装饰艺术造型讲究“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理想化和象征性,在内容上的意向美,体现在象征寓意上;在形式上的意象美,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客观事实,用非逻辑的时空观念去构造画面;可以自由地修饰、美化事物,根据主观需要充分表现意象化特征。

二、对外经济贸易中传统工艺美术包装设计的应用

(一)在对外贸易货物包装材料选择上体现传统文化

自然化的原生材料和再生材料在对外贸易货物包装设计的材料选择上有充分的体现,比如产生于自然和生活的原生化材料、再生材料等在对外贸易货物包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在酒品对外销售的过程中,最早的包装设计是应用坛子盛酒、应用草纸封住酒口。通过这种包装能够让国外的人了解中华民族文化。

(二)在对外贸易货物包装图形中体现中国民间艺术特点

对外贸易货物包装外形中采用传统工艺美术吉祥图形,能够向不同国家的人们传达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对外货物外包装能够感受到喜庆吉祥的信息。比如对外贸易出口的金六福酒的外包装纸盒上是以民间剪纸作为工艺美术装饰图案,在图案中充分结合了传统和民间元素,加上大红彩的运用,让出口外贸的金六福就具有了浓郁的民间文化色彩,体现了浓厚的乡土文化信息。

(三)在对外贸易货物包装设计中体现中国书法、京剧、陶艺等国粹精华

汉字作为文化符号的一种,在经过加工之后会变成视觉造型艺术。汉字在几千年的变化发展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理念的结晶。汉字的造型是一种抽象化的表现符号,凝聚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思维理念和审美特点。为此,在对外贸易的货物包装上要充分体现中国书法特点,比如出口的泸州老窖包装上的商品名是用钢笔书写的,并辅助以中国画的图形体现,在酒的传统工艺外包装设计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特色。

(四)在对外贸易货物外包装设计中体现中华民族情结

包装是对外贸易商品的附加物,通过包装传达的信息能够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商品。对外贸易货物外包装要能够充分显示出事物的属性,即中国化的属性。对外贸易货物外包装通过色彩、图形、文字等视觉性的语言对货物的陈列、表达理念等进行展现。对外货物外包装在某种程度上要能够反映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对外货物外包装的设计理念得当能够实现货物的升值,进而促进消费者对出口货物的认可和购买。

(五)在对外贸易货物包装设计中注重色彩的使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受不同环境及文化的影响对色彩的喜好也不相同,对外贸易包装设计中应充分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色彩的喜好,能够为对外贸易发展趋利避害。比如,受基督教的影响,西方人就特别忌讳黄色,美洲国家对图案色彩的喜好体现如下:纯色系色彩比较受美国人的喜爱,像如象牙色、浅绿色、浅蓝色、黄色、粉红色、浅黄褐色。墨西哥人认为紫色是不吉利的棺材色,应避免使用。在墨西哥,黄色花表示死亡,红色表示符咒。委内瑞拉:按国旗流行色的顺序,即黄、蓝、红是禁止使用的。哥伦比亚人喜爱红、蓝、黄色,禁忌浅色。欧洲国家对色彩喜好体现如下:意大利人喜欢绿色和灰色;希腊人在颜色方面,喜爱蓝和白相配,及鲜明色彩。亚洲国家(地区)对色彩的喜好体现如下:中国香港地区白、黑、灰色不大受欢迎,红黄和鲜艳的色彩则很受欢迎;泰国人喜爱红、黄色,禁忌褐色;新加坡对红、绿、蓝色很受欢迎,禁忌黑色。综上所述,对外贸易中,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包装设计应该尊重每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所好。

三、结语

为了从包装设计上更好地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当代包装设计师立足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内容,在借鉴工艺美术艺术精华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进行对外贸易货物外包装的设计,从而将对外贸易货物包装设计的区域性、民族性、传统性等特征呈现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带动对外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石涌.传统工艺美术“三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咸宁学院学报,2010(5).

[2]凌婕.广西壮锦图形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第6篇:工艺美术与美术的区别范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区,在这块土地上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民族。自从丝绸之路开辟以来,新疆地区就成了中原地区与西亚各国往来的必经之地,所以新疆的文化艺术既有本地区的传统风格,还兼具中原和西域甚至欧洲的风格。新疆工艺美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传承与发展是历史赋予新疆人恒久不变的使命,因此,回顾新疆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对于研究当前我国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状况和展望未来,都很有益处。

二、新疆工艺美术教育在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1.20世纪初的新疆工艺美术教育

工艺美术教育思想萌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20世纪包豪斯学校的成立及其教育思想的确立,标志着工艺美术教育思想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成熟。我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工艺文化,但世世代代却是靠师徒相传的方式来继承这份珍贵的民族遗产的,工艺文化从未被纳入教育范畴。经由清末的“新学”和“教育救国”论者的提倡,我国创立了民间工艺传习学校,在20世纪20、30年代归国留学生的努力下,以及在外国商人和教会经营的工艺传习机构的影响下,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慢慢萌生了。

20世纪初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的开设,开启了近代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之路。20世纪初,当国外工艺美术教育思想在中国中东部萌发并迅猛发展时,1906年,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建立,并成立了乌鲁木齐第一师范美术教研室(今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这是对工艺美术教育进行规范化的开始,也是接收新思想、新方法的窗口。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此时新疆能接受系统工艺美术教育的人并不多。新疆地区的工艺美术教育绝大部分仍然是仅靠常年生产实践积累起来的感性认识,以师徒传授的方式教授工艺美术。虽说经验也是一种理论,但它的描述并不完全意味着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很难发展成为科学理论,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工艺美术教育在新疆并没有像在中东部一样得到迅猛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疆工艺美术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民间工艺,多次提出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开设了染织美术、陶瓷美术和装潢美术、工业美术等专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新开端。同时期,国内综合性的美术院校也纷纷成立工艺美术专业。对于新疆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疆文盲占80%。国家虽然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援,但是旧有的教育体制千疮百孔,美术教育的地位不高,加之师资匮乏,新疆工艺美术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举步维艰。直到1950年,乌鲁木齐第一师范才开设了体音美专业班,并在1950至1954年间招收了三届专业班学生,开创了专业教育的先河。1954年,新疆学院(后升为新疆大学)开设艺术系。1958年,新疆艺术学校(后升为新疆艺术学院)从新疆学院艺术系独立出来,成为新疆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艺术类学校。尔后在1958年至1962年间,新疆高等教育发展迅速:1958年塔里木农垦大学(即今塔里木大学)成立;1960年新疆艺术学院成立;1962年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后升为喀什师范学院)成立。工艺美术教育在中等院校中茁壮成长。

1978年,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与新疆教师培训部合并成立新疆师范大学;同年,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在原乌鲁木齐第一师范美术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另外,喀什师范学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也相继成立。在这些高等学校相关美术专业的带动下,新疆工艺美术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

3.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疆工艺美术教育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在工艺美术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设计艺术教育逐渐成为主流。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高等学校工艺美术各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增设“设计艺术学”,本科用“艺术设计”取代“工艺美术”,这标志着我国工艺美术教育正在走向成熟。

第7篇:工艺美术与美术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理论;产品线理论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c)-132-041

1 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表面问题

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表面问题工艺美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莆田市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丰富、技艺精湛,向来以“精微透雕”著称,经过长期以来的传承和发展,已逐渐形成具有莆田地方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

1.1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在党和政府实行的“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推动下,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规模以上产值增长2.30倍,已发展成为莆田市第二大产业集群,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目前,莆田全市共有工艺美术产业7000多家,从事人员近30万人,形成了木雕、玉雕、铜雕、古典工艺家具、金银首饰等十大门类,1000多个品种。2015年,实现总产值近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89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超378.70亿元,比增16.1%,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4.63%,已发展成为我市第二大产业集群,占全省工艺美术产业规模工业产值33.2%,是福建省工艺美术重点产区。

1.2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优势分析

(1)人才的优势。拥有一支由高、中、初级人才组成的技术骨干队伍,技术力量雄厚。全市共有工艺美术从业人员近30万人,技术人员5000多人,其中部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38人。(2)品牌的优势。莆田是中国荣获部级区域品牌最多的城市,已拥有“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银饰之都”“、中国珠宝玉石产业基地“”中国古典家具收藏文化名城”、“中华佛教艺术品之都”等14个国字号品牌。同时还拥有莆田木雕、莆田留青竹刻、错金银、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等4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拥有6件中国驰名商标、67件福建省著名商标、109件莆田市知名商标、57项福建省名牌产品。(3)区位的优势。莆田市地处闽东南中部沿海地区,与台湾隔海相望。向莆铁路、福厦铁路贯通境内,陆海交通便捷。尤其是位于福厦高速公路黄石出口处黄金地段的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这一集约性市场的建设,为我市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窗口。(4)产业集聚已具规模“。仙游坝下木雕、古典工艺家具产业集聚区”“、荔城迎宾路木雕产业集聚区”“、荔城黄石青石雕、玉雕产业集聚区”“、仙游度尾木雕产业集聚区”“、仙游东桥铜雕产业集聚区”“、秀屿上塘银饰产业集聚区”“、秀屿下郑草竹编产业集聚区”等已形成了一定的集聚规模,并初步形成了海内外市场销售网络。(5)发展基础较为扎实。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基础如下。一是木雕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众多,雕功精湛,精细圆雕产能居中国第一。二是中国名贵古典工艺家具企业数量最多、产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批发中心,占高端红木家具市场70%。三是中国最大的银饰生产基地和第三大交易中心,莆田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珠宝企业,约占据全国金银珠宝首饰销售市场30%。四是全国三大油画生产基地之一,莆田的油画画家、画师,超过2万人,油画产量占到全球的30%。五是中国油画框、画布最大的生产基地。六是全球最大的宗教(佛教为主)艺术用品生产基地。

1.3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表面问题

(1)产业集聚程度低,企业规模偏小。依靠师徒传承、家庭作坊式生产的莆田工艺美术产业,90%企业为中小微企业,人才、技术、信息等现代意义上的产业要素集聚程度不高,集聚区内上规模的企业数量偏少。(2)产业化程度不高,粗放经营突出。多数企业仍处于零星分散的粗放经营状态;机械化批量生产不多;较大程度存在“材贵艺不精、粗制滥造”等的现象;远未形成按材质、工艺、艺术价值和供求等特性进行合理分工协作、采用不同生产经营方式的产业化发展格局。(3)品种相对较单调,档次不高花色少。尤为突出的问题是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现代原创高艺术附加值的产品偏少,普遍存在仿造名企名品的现象,同质化严重,缺乏开拓海内外新市场、开发高端产品或高附加值产品的意愿和能力。(4)配套能力不够强,发展稳定性不强。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生产终端产品的加工型企业占绝大多数,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产业发展的服务型企业匮乏,缺乏完整的产品设计研发、技术培训、市场营销、信息咨询、物流储运、投融资等现代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所必需的配套服务体系,产业链发育尚未形成高中低端完全的闭合。(5)人才结构不合理,技工存在流失现象。目前莆田工艺美术行业的从业技师、技工比重较低,与产业发展的规模不相适应。因职称评定机制和行业恶性竞争等原因,导致技师、技工等人才持续流失,造成企业技术流失等一系列问题。

2基于价值链、产品线理论的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深度分析

2.1价值链理论及相关分析

按照价值链理论分析,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从企业的价值链(或称内部价值链)看,不外乎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持续不断的过程中”进行种种选择;另一方面,从产业链看,就是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或者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不断寻求和促成“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的发展。依据价值链理论的基本逻辑,莆田市每个工艺美术企业都处在工艺美术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上,而这些企业要持续发展或赢得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这些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连接。因此,要发展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就得必须注意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的几个基本特征或规律。(1)构成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增值性是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的另一个主要特征。(3)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具有循环性的特点。(4)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之间的技术关联性日趋增强。(5)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存在着增加值与盈利水平的差异性。(6)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对要素条件的需求存在差异性。(7)工艺美术产业价值链对区域工艺美术产业的结构和关联度有直接的影响。(8)工艺美术产业的价值链具有集群(积聚)效应。(9)工艺美术产业的价值链具有链式效应。

2.2产品线理论及相关分析

产品是产业的基础构成要素,产品线则是分析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按照产品线理论,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必须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与工艺美术产品线的内涵直接关联(实际上也是与工艺美术产品的市场营销关联)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产品的类别、功能、销售、渠道、价格、客户群等;另一方面,就是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产品线的几个基本指标,包括产品组合、产品线宽度、产品线长度、产品线深度和产品线关联度。以上两方面的内容为确定莆田市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如今,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已发展到十大门类,包括木雕、古典工艺家具、玉雕、宗教雕塑、金银首饰、石雕(含寿山石雕)、油画框业、工艺编织、铜雕、漆器。其中,每个门类又可按照工艺、材质、造型、款式、花色、品种、规格等划分出种类繁多的细分产品。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品线,无论是从整体还是从个体视角考察,其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度等都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在全国同类行业中也属罕见。虽说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品线组合度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已经具有较为领先的优势或较高的发展程度。但是,进一步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品线依然存在隐忧和不足。首先,任何产业的产品线并非越长、越宽和越深就越好,而是应该依据产品的产供销、市场需求和竞争的实际状况合理确定产品线的最佳长度,如此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和最佳的效益。其次,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品组合度和产品线的关联度还远没有发展到能够不依赖外部而独立支撑整个产业发展的程度。

3发展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在莆田市“十三五”规划中,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336工程,打造工艺美术千亿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契机,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激发改革新动力,立足产业优势,积极推进莆田工艺美术三大支柱产业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

3.1资金支撑体系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贯穿企业采购、生产、营销的方方面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要多渠道全方位解决工艺美术企业的融资需求。(1)支持工艺美术企业的信贷需求。鼓励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由政府提供一定量的过桥转贷资金,帮助工艺美术企业化解融资难题。一是按照一个协会一个资金池的办法,鼓励油画、木雕、家具等协会,设立资金池;二是加强对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建设,引导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方式。(2)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更多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担保机构,做大做强现有担保公司;建立工艺美术产业资金互助组织,运用行业协会资金互助组织的资金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3)成立“原材料银行”。设立“原材料银行”,先期由创意投资基金将原材料收购,生产企业在与采购商签订购销合同后,即可到“原材料银行”领取生产原料,在企业将成品销售后再将资金归还投资基金,并支付一定息金。

3.2人才支撑体系

产业兴衰,人才为本。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有创意、有技能的人才,大力提倡和培养“工匠精神”。(1)建立健全工艺技术人才库建设。做好莆田市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名人的评选和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建立健全莆田市工艺美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数据库。促进莆田学院与工美智创战略合作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更有效地构建可持续的工艺美术生态经济圈。(2)大力实施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培养计划。深入工艺美术企业了解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建议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业内核心企业、政府劳动部门联合创办新模式职业教培基地,实验实习基地设在各类大型企业的工厂车间和院校实训基地。 (3)大胆吸收引进外地人才。对高级管理人才、工艺美术大师其引进形式可更灵活多样,既可通过就业或调动方式落户,也可通过兼职、合作形式等到莆田从事短期性工作。鼓励通过技术入股或承包、创办、联办企业等形式到莆田工作;工艺美术大师给予独立的工作室,给予科研启动经费。3.3政策支撑体系优惠的财税政策是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要进一步加大对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1)优先列入政府采购范围。充分发挥“中国政务商务礼品产业基地”作用,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列入各级政府采购目录。在同质、同价前提下,本级政府采购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要优先选用本地产品、优先采购工艺美术企业优质产品和列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2)发挥财政政策扶持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生产要素向红木家具产传统产业投入。一是政府可通过税收、财政贴息等政策,鼓励和限制资金、劳动、人才等要素向工艺美术产业流动,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政府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刺激产业的需求和产出,加快产业的成长,促进产业升级,优化整个产业结构。(3)营造区域总部经济。积极引导国内外企业在我市设立企业总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质量。近期目标是以吸引外在的莆田籍贯的企业、人才、资本和技术等产业要素的回归为重点,营造总部经济氛围。远期目标是力争5内使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区域总部经济基本形成规模。

3.4品牌支撑体系

工艺美术品的消费特性决定其对消费者的识别功能、导购功能,降低购买风险功能,大力打造名牌,可以充分发挥品牌的聚合效应、磁场效应、宣传效应和带动效应。(1)打造工艺美术产业区域品牌。要充分发挥行业的“国字号”区域品牌、中国驰名商标、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响力,加快“仙作”“、陈桥”等集体商标的创建工作,通过整合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牌和工艺附加值。(2)支持龙头企业制定行业标准。要在国家权威部门的指导下,就核心工艺美术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质量等进行系统论证,牵头制定莆田市工艺美术产品生产的行业标准,然后逐步垄断国内工艺品生产的行业标准,以谋求在更高层次确立优势,保持在国内同行业中的领先位置,逐步发展为中国工艺品生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知名企业。(3)鼓励工艺美术企业创品牌。新增名牌产品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分别一次性奖励。工艺美术企业要从产品的设计、包装、质量、商标、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开发;要探讨开发符合国际惯例的工艺品商标、品牌和包装,促进企业产品进军国际市场。

3.5营销支撑体系

营销是产品市场实现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产品的生产,多渠道全方位开拓市场。(1)推广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把握莆田市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契机,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将传统的品牌门店营销与在线运营结合起来,促进工艺行业市场拓展。(2)大力开展国际营销。要进一步巩固扩大日本、韩国、东南亚、俄罗斯远东部分及港澳台地区等主要销售市场的份额,同时积极发展欧美、非洲等新兴市场。(3)努力拓展国内市场。要进一步巩固沿海开放省市、内地省会城市等重要市场。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依托龙头企业,建立有实体的产品内销批发机构。选择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设立若干办事机构,以别墅、星级酒店及欣赏类建筑为主要对象,建立营销窗口和销售网络。

3.6平台支撑体系

为工艺美术行业架起信息交流产品展示和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从而有效带动莆田市工艺美术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1)构筑健全有效的质量检测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在我市建立“福建省贵重金属及珠宝玉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福建省木雕、古典工艺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从源头为生产企业把住原材料进货质量关、产品出厂质量关,并积极筹建“国家珠宝玉石质检中心莆田研发基地”和“国家木雕古典家具质检中心”,为“莆田制造”构筑健全有效的质量检测保障体系。(2)办好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通过艺博会、红博会等展会平台,将国内外专业客商“请进来”,宣传推介我市工艺美术品牌。在增强展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强化各工艺美术产业园区的招商力度,力促工艺美术产业突围发展,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助力。(3)建设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现代化的物流加工园区。建设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现代化的物流加工园区,实现全国领先的物流配送优势,助力莆田成为中国工艺礼品展示交易中心,国内最大的工艺礼品展示基地、交易基地、出口基地、物流基地。

3.7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灵魂”,随着高科技在工艺美术产业渗透,使得企业工艺品生产的技术含量大大增加,对工艺美术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1)推进技术及设计理念创新。围绕“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理念,让艺术和生活不断贴近,进行跨行业、跨门类的构思与设计,如在莆田市大力开发妈祖特色文化的大背景下,结合有关地方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等资源开发、设计、加工相关旅游工艺品。(2)推进新材料或新材料组合应用创新。将精湛的工艺美术技术在木雕、古典家具、石雕、玉雕等领域相互渗透;由单一材质运用转向复合材质运用,运用合金材料,将金属、玉石、实木等材料结合运用,并不断向新的材料领域拓展。(3)创建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快十大门类行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工艺美术科研项目技术水平,推动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2]郭碧仙,黄海声.工艺美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莆田市政协特色文化产业专题调研侧记[J].政协天地,2012(05).

第8篇:工艺美术与美术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工艺美术;创新;产学研

甘肃省是拥有丰富资源的文化省份,由于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传统工艺美术名师荟萃,巧匠云集,以历史悠久、本土特色浓郁、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多民族风格而享誉中外。甘肃工艺美术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民族工艺的优秀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特色瑰宝和骄傲。

1 甘肃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特色

甘肃省工艺美术产业的标志性特点是以区域性发展为主。经过长期的发展,省内已逐步形成七个特色产业区域。产区分别是以兰州市为主的刻葫芦产区;以庆阳市为主的各县区民间工艺品产区;以卓尼县为主的洮砚产区;以酒泉市和天水市武山县为主的夜光杯、鸳鸯玉雕产区;以敦煌市为主的以敦煌莫高窟壁画、彩塑复制品,丝绸之路文化、大漠文化产区;以临夏市为主的临夏砖雕、临夏刻葫芦、保安族腰刀、手工羊毛地毯产区;以天水市为主的漆器、丝毯、地毯、美术陶产区。

1.2 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工艺美术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二零零六年全省工艺美术行业产品情况统计:全省现有各类工艺美术产品十一大类;产品生产主要分布在全省十四个市、州的城镇和乡村;生产方式,大部分产品以手工生产为主;生产组织形式,以中小企业、私营作坊、个人工作室为主。

全省工艺美术产品十一大类分别是:第一雕塑工艺品,主要包括洮砚、嘉峪砚、黄河卵石雕、石雕、木雕、根雕、竹雕、砖雕、玉雕、核雕、泥塑、酥油花、彩塑、树脂雕塑、石膏雕塑、城市景观雕塑等品种;第二金属工艺品,主要包括武威铜奔马、保安腰刀、擦擦佛、铜工艺品等品种;第三漆器工艺品,主要包括牙玉石镶嵌漆器、彩绘漆器、雕填漆器、螺钿镶嵌漆器、漆画等品种;第四花画工艺品,主要包括烙画、裕固族皮雕画、甘南唐卡、平凉纸织画、美术瓷版画、岷县木板窗花年画、驼绒画、嘉峪关大漠风雨石雕画、仿敦煌壁画、麦秆画、堆绣工艺品等品种;第五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主要包括玉米皮编织工艺品、草编工艺品、藤编工艺品、竹编、麻编工艺品等品种;第六抽纱刺绣工艺,主要包括舟曲织锦带、艺术刺绣、民间刺绣、机绣等品种;第七地毯和挂毯工艺品,主要包括手工打结真丝地毯、挂毯,手工打结羊毛地毯、挂毯,簇绒化纤地毯,手工簇绒羊毛地毯,无纺织针刺化纤地毯,手工打结羊毛藏式地毯,手工打结天然彩棉地毯等品种;第八珠宝首饰工艺品,主要包括少数民族首饰;第九民间工艺品,主要包括皮影、剪纸、荷包、蛋雕、刻葫芦、绢人、脸谱、傩面具、奇石、少数民族藏族摆件、布艺等品种;第十美术陶瓷工艺品,主要包括天水陶艺制品、临夏仿古陶罐、临洮仿古陶罐、红古仿古陶罐、秦安仿古陶罐、兰州黑陶、安口陶瓷、两当陶瓷、靖远陶瓷等品种;第十一烟花爆竹工艺品,主要包括甘肃爆竹类、烟花类等品种。甘肃工艺美术产业,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发展区域特色,利用当地原材料资源、传统技艺技术和习俗,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3 产业发展趋向

工艺美术的发展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进一步发掘传统工艺美术的表现手法,做好对传统精髓的继承。传承,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发展的根本。世界各国的工艺美术异彩纷呈,各具优势。借鉴世界上各种文化的优秀部分,吸收先进技术,传统工艺美术才能有新的发展。借鉴,是甘肃工艺美术发展的途径。艺术不应该仅仅是美术馆的展示,而应该用来装点人们的生活。工艺美术的起源就是日常生活器物。以前皇家专用的贵重器具现在也可以成为普通百姓的家居装饰。亲民,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发展的重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中国文化不竭的动力。工艺美术大师们在求异引导的前提下,发现艺术发展的规律,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通过对当代生活及社会活动的深度观察与慎密思考,创作出新的工艺美术作品。创新,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支撑和引领创新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保证。

2 甘肃高校工艺美术发展

2.1 高校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

我国高校早期就建立了以工艺美术为主的教学研方向。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中央美术学院的图案系中独立出来,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所工艺美术最高学府的成立,并成为全国第一所综合性、多专业的工艺美术本科院校。随后,全国地方性艺术院校纷纷相继设立了工艺美术系科或专业,同时我国还相继建立了一批中等工艺美术专科和技工学校,形成了高等美术院校教育、中等工艺美术学校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工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具体专业方向有陶瓷、染织、漆艺、装潢等等。而艺术设计专业是在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首次出现了“艺术设计学”的称谓,这期间全国艺术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在教学思想上开始向“艺术设计”靠拢,并纷纷将学科更名为艺术设计。

甘肃省各大专院校中有几十所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工艺美术发展现状

2.2.1 工艺美术与教学

在教学方面,高校中开设工艺美术相关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民间美术、装饰美工、图案、漆画、染织、壁毯编制、雕塑、篆刻、堆绣与壁画、陶艺等,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唐卡)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透视学、艺术概论、藏族宗教发展史、藏族美术史、艺术解剖学、藏族民俗、藏族历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藏族图案、工笔重彩人物、工笔花鸟、唐卡线描、唐卡构图学、藏画色彩、堆绣与壁画、藏传佛教神像体系。学生系统地学习藏族绘画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正确认识和理解藏传绘画的优秀传统,掌握唐卡艺术特有的造型规律、审美特点、表现技法,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手段,较熟练地运用藏传绘画的艺术形式进行创造,具备本专业创作与设计的基本素质。为甘肃省以及周边藏传佛教地区的绘画、工艺美术的发展培养了高素质的后备力量。

2.2.2 工艺美术与科研

近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高校科研成果的获奖数量再次表明:高校的科研力量已经占据了国内科研领域的半壁江山,在工艺美术研究方面也是如此。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对艺术类专项基金资助下,甘肃省各高校在工艺美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如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田卫戈主持完成的甘肃省社科项目“甘肃民俗艺术资源及发展项目评估体系研究”;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管兰生主持完成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民俗艺术素质教育研究”;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玲主持完成的甘肃省社科项目“甘肃区域美术资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专项研究,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和高校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报告分析、研究成果转化等高层次的专业指导。

近年来甘肃省各类艺术设计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如火如荼,大力开展工作室教学已成为艺术设计类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许多院校改革的步伐很大,并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学院教学系统建制以系部为单位,下设教学工作室。一般分为准工作室制、完全工作室制、模拟工作室制三种。准工作室制是指,在大学一、二年级时,由各专业系部统一安排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从大三后开始进入工作室,由工作室组织专业设计教学,直至毕业。完全工作室制是指,学生入校后,大一的基础教育即开始选课学习,从大二选择进入一个工作室,直至毕业。学生进入工作室,实行工作室主持人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模拟工作室制是指,学院的所有教室都赋予工作室的概念。将课堂模拟成为设计工作室,大量使用模拟项目教学法,课堂上的教师不再只是讲授理论,而是与学生进行讨论式的教学和研究。以兰州交通大学艺术学院扎染艺术工作室为例。工作室负责人管兰生,专业从事民间美术理论研究、扎染艺术研究与制作。工作室由教师牵头参与实际的创作活动,为学生创造与社会接轨的机会,使学生能尽快的适应社会,也可以使教学和社会活动联系起来,为学校、社会带来效益。

2.2.3 工艺美术与专业竞赛

高校教学实践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参加专业技能竞赛。通过参与比赛,激发教师、学生的兴趣,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师生的创作与创新能力。参加专业竞赛,师生在方案论证、系统设计、新材料应用、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参与竞赛对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比赛,将师生的创意、创新点融入到工艺美术的创作中,对其影响主要体现在造型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甚至在图案纹样、图形创意等很多细节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2.3 发展趋势

进一步提升甘肃省高校工艺美术的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工艺美术发展和高等教育;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用科研实践培养拔尖工艺美术创新人才;加强分类指导和有组织创新,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高校在国家工艺美术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实现高校科技协调持续发展。高校工艺美术研究要面向产业建设主战场、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这根红线一脉相承,贯穿始终。战略重点和中心任务,随着国内外工艺美术发展的需求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提高甘肃省工艺美术产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3 甘肃高校工艺美术创新能力

3.1 创新团队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是根据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技术专长等有利于创新成果产生的各项因素,以学术带头人为领导,以科研创新为目的,以研发科学技术为内容的学术组织。甘肃各大专院校中,以建立健全产学研团队作为发展核心。以兰州交通大学为例,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拥有较强实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包括教授五名、副教授八名、讲师三十二名、高级工程师以名、博士两名、硕士三十一名、在读博士两名、在读硕士七名,平均年龄不足40岁,是一个活力充沛的教学科研团队。坚实的学术背景、浓厚的科研气氛,使得团队在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团队成员教师,在科技创新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和原动力。学院成立以管兰生教授为带头人的专项教学与科研团队,研究传统艺术与创新。其中管兰生负责民间美术以扎染艺术和民间手工艺为主要研究和创作方向;成员梁艳负责工艺美术以掐丝漆艺葫芦工艺品为主要研究和创新方向等。研究成果以学术专著、学术论文、社科项目申报、调研报告、专业竞赛、作品展览等多种形式呈现,将研究成果直接面向社会,对甘肃省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

3.2 创新平台

开放和交流是师生及时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和信息的重要平台。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鼓励师生参与国内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工艺美术大师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建立起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合作研究的运作机制,拓宽教学研的学术平台。创新人才培养,要建立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并通过引进科研创新人员,建立健全团队专业组成,提高团队整体教学研素质。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学院近年来先后邀请中央美院靳尚谊教授、俄罗斯列德涅夫・瓦教授和瓦西里耶娃・阿博士、美国玛斯金格姆大学孙焱和罗伯特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奚传绩教授、《中国美术教育》副主编崔卫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大恺教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黄宗贤院长、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吉晓民院长、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崔毅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沈尧伊教授、香港职专设计学院考察团等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来学院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还是《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甘肃省美学研究会、甘肃省文史馆等多个国内学术机构和组织的重要成员单位和理事单位,为学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交流和沟通平台。

3.3 创新环境

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环境的硬件设施,是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撑点。甘肃省高校近几年在优化配置利于教学研衔接、配置效率优先、服务同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逐步建立起科技创新良性循环。科技创新新政策、新机制等是科技创新环境的软件条件,是发挥支撑创新能力的各种资源运行效率的保证。甘肃省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已逐步搭建起创新合作、创新协作平台,实现创新共赢,为甘肃省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甘肃省是我国工艺美术与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省份之一,资源利用和科技创新将是影响甘肃工艺美术发展的核心因素。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对高校工艺美术创新能力进行全面、客观、深入地分析与评价,对甘肃省工艺美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甘肃省高校拥有较强实力的工艺美术创新能力,整体态势发展良好。科研团队结构合理、研发潜能巨大;创新学术人才后备力量充足;拥有合理优化的工艺美术平台和教学研的创新环境。在高校有力地创新能力推动下,甘肃省工艺美术发展必将开创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编著.科技进步与工艺美术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曾卫明.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

第9篇:工艺美术与美术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黑龙江工艺美术;艺术设计教育;演进

“工艺美术”是涵盖“工艺”和“美术”两个单词的复合词。工艺美术作为专用名词,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物化现象,而是人类为了获得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即 “艺术质的造物”。工艺美术是一种既具审美功能,又具实用功能的造型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门类不同的是,其在具有自然属性和艺术属性的同时,工艺美术又是一种边缘性的文化科学,与艺术学、美学、材料学、工艺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有着与生俱来的关联,并间接承载相应历史时期的美学标准、科学技术、经济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等多重属性。

在东方文明源远流长、浩繁丰富的史迹珍异中,中国工艺美术伴随着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进化、演变以及社会的繁荣发展而萌生勃兴,以其古老而宏博精深的民族精魂与华彩缤纷的装饰审美特性和巧夺天工的卓越工艺技能惊叹世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瑰宝。在炎黄先祖智慧与力量的熔铸中,中国工艺美术蕴藏着中华民族卓越超凡、无穷无尽的工艺文明和才智迥异、流光溢彩的审美创造力。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审美与实用功能统而合一的辉煌灿烂的历史。黑龙江工艺美术作为中国工艺文明中的一支独特的奇葩同样具有深邃的人文文明和博广的工艺文明的历史。

1949年,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政治经济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党和政府的重点扶持建设下,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工艺美术的格局和风尚与此阶段前既有其无法割舍的血脉关系,又在承袭和创造的基础上风格迥异。工艺美术具有其自然和艺术的双重属性,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因而更加明晰而直接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下半叶黑龙江省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与之对应呈现为社会主义的恢复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十年”时期、恢复发展时期、全面开放和改革发展时期的五个阶段的工艺文化现象。

1.恢复时期黑龙江工艺美术(1949年―1956年)

社会主义恢复时期,黑龙江工艺美术以手工艺生产体系的恢复和发展为基础,得以重获新生。社会主义恢复时期的黑龙江工艺美术有了新的人才组织和创新发展的机制,产品风格基本沿袭解放前夕传统工艺形式。至1958年,由于受盲目的“”和“一大二公”运动的影响,黑龙江手工业集体经济中掀起“转厂过渡”的浪潮,一时间造成工艺美术合作社组织四分五裂、管理混乱的局面。恶风狂浪之后,原来不少的企业背离开传统工艺的手工生产特点,一味强调生产集中,盲目扩大企业生产和进行改产转向,致使黑龙江工艺美术生产严重受阻,产品锐减。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黑龙江工艺美术(1956年―1966年)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黑龙江工艺美术在人才引进、培养,专业研究、行业管理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生产和销售形成完整的体系,步入专业化、产业化的轨道。在外来的众多艺术精英和本地老艺人的共同努力下,黑龙江建立本省第一个艺术院校――哈尔滨艺术学院,培养大批骨干人才;同时秉承“外学内创”的原则结合“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300多名艺人,黑龙江真正形成了第一批专业工艺美术工作者;成立了哈尔滨工艺美术研究所,专业化和行业管理进程加快,人才培养和专业学术研究日渐成熟。

3.“十年”时期的黑龙江工艺美术(1966年―1976年)

“十年”时期,黑龙江工艺美术在遭受破坏、退步、前进中徘徊前行,工艺美术的发展上烙印上极其明显的政治特征。初期,黑龙江工艺美术行业,大多数被迫转产、停产,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在70年代初期,情况有所改观,在特定的限制下,部分工艺美术创作一定程度得以恢复,众多独具魅力和政治色彩的作品风格独具,特别是牛角画为代表的工艺美术画进一步发展。1973年成立黑龙江工艺美术公司,黑龙江工艺美术回归其专业化的轨道。其后,由于政治原因,工艺美术历经波折,创作局限很大,题材单一,但在国家领导和政策的支持下,仍得以发展,并先后举办两届哈尔滨工艺美术展览会。“十年”时期黑龙江工艺美术虽然发展曲折,但在艺术的角度和工艺美术自身,仍有其不应磨灭的见证意义,仍承载着黑龙江工艺美术发展历程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4.恢复发展时期的黑龙江工艺美术(1976年―1989年)

恢复发展时期,黑龙江工艺美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发展,产业化进程加快,轻工、外贸、商业、供销统筹规划,生产规模和能力明显提高。其间,成立了黑龙江工艺品出口公司,标志着黑龙江工艺美术品逐步进入自营业务的阶段;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成立,在全国工艺美术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同时,在哈尔滨举行了“黑龙江第一届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和工艺美术展览”,在会期间成立了黑龙江工艺美术学会。至80年代末,黑龙江工艺美术行业规模大幅提高,特别是工艺技术和科技水平已达到同期国内外先进水平,各项传统工艺美术稳定发展。

5.全面开放和改革发展时期的黑龙江工艺美术(1989―1999年)

全面开放和改革发展时期,黑龙江工艺美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行业体制的变革,形成其该阶段独特的一面,集体经济体制、私有经济多元发展,另一方面在社会剧烈变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工艺美术逐渐呈现不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现象,黑龙江传统的工艺美术行业中人才和创作步入衰退,一部分植根于传统工艺美术,吸收现代科技、新的艺术理念,力求创新;另一部分蜕变为新的概念――艺术设计,在吸收传统工艺美术和西方近代设计文化的前提下,萌发了蓬勃生机,黑龙江工艺美术步入裂变和新的发展时期,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探索黑龙江区域文化特色,推进黑龙江艺术设计的发展,成为黑龙江工艺美术发展新的课题。

20世纪90年代初,黑龙江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的磨合作用下,裂变成为“现代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两种形式以后,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步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其发展状况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秉承传统,发展黑龙江现代工艺美术(1999―2009年)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只要是发展的,就会存在传统与创新的问题。黑龙江省手工艺事业也是如此,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艺并不矛盾,发展黑龙江本土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既要传承传统,又要全面吸收先进的思想、文化、科技、坚持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对本地区的工艺美术秉承传统风格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改革。另外,工艺美术不仅是一门造型艺术,一门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物化形式,其创新的首要条件是必须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同时,现代社会里它又是一个产业,深度开发黑龙江省旅游纪念手工艺品,挖掘本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结合现代先进技术,提高现有的黑龙江民俗旅游产品的品位,培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才,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传承和发展黑龙江传统手工艺奠定基础条件。

每一件作品的创新,也可以称之为产品的创新,都应该有正确的前瞻性和准确的市场定位,省内省外、国内国外、布衣平民、知识分子、业界儒商、青幼年、青壮年、中老年等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相应于不同品味、风格、档次、价位、门类的工艺美术陈设欣赏品和实用功能品,工艺美术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不仅具有有形价值,还具有潜在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黑龙江省应秉承传统,立足本土,发展现代工艺美术,使黑龙江现代工艺美术成为艺术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适应时代,发展黑龙江艺术设计领域

“艺术设计”是一个包含“艺术”和“设计”两个单词的复合词。就“艺术”而言,以引起美感的方式,有意识地生产或排列声音,颜色,形状,动作或其他成分的产物。早在三千多年以前,中国便出现了“艺”的概念,并以“六艺”成为“士”的必修科目。罗马修辞学家昆提连(Quintilian)在公元1世纪时曾把艺术分为三大类,即理论的艺术、行动的艺术、产品的艺术。其中第三类“产品的艺术”大概说的就是我们当今世界的艺术设计领域。

无论是“工艺美术”还是“艺术设计”都是西方近代设计文化和思潮结合我国手工艺文明的历史,而派生出来的标记和概念。把这两个语义符号与其产生的语境背景联系起来思考,才是一种全面系统和契合客观实际的思考方法。如果我们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即衣、食、住、行、用相对应的物质载体,会发现传统手工艺品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出现的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为一体的工艺美术的物化现象,实质上就是艺术设计学专业对应的研究对象。“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本属同源,是传统与现代的区别,是两个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两个不同姓氏的有机体,同样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和实用需求为目的,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艺术设计领域和与其相关的领域是当今社会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地区应该适应时代,适应形式,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特点抓住时代契机,大力发展艺术设计领域,这是新时代黑龙江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1)从手工业向大工业的过渡,推进黑龙江艺术设计领域的多方位发展。

(2)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推进黑龙江艺术设计领域的多方位发展。

(3)重视艺术设计文化教育,为黑龙江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了千百余年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精髓,积淀了黑龙江流域多民族的宝贵财富,这需要我们当代人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发展现代工艺文明。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兄弟民族的艺术设计教学思想,在高校的学术交流中不断为我所用,从而加快黑龙江省艺术教育体系与国内外先进科教接轨。黑龙江省各大艺术院校,艺术设计的基础课训练,应该打破以往的单调模式,针对各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特点将基础教学直接运用到现代化的艺术设计课程之中。逐渐重视材料应用的工艺训练手段和创意思维以及制作、表现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快建立适合黑龙江省情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一种更宽泛、更合理的黑龙江省工艺美术体系将日趋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1]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 山东教育

出版社,2002.

[2]庞薰琴.论工艺美术[M].轻工业出版社,

1987.

[3]田自秉.工艺美术概论[M].上海知识出

版社,1991.

[4]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 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1999.

[5]张道一.工艺美术论集[C]. 山西人民美

术出版社,1986.

[6]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潮[M].北岳文艺

出版社,1994.

[7]田卫平.装饰[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5.

[8]黑龙江省志编纂委员会. 黑龙江省志・

总述[J]. 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1999.

[9]尚刚.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M].人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