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1篇: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农村信用社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其信贷管理加以强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纵观现状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发现还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体现在诸多方面。针对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潜在问题,通过构建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对信贷权限管理加以强化;落实审贷分离决策;对信贷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教育等有效策略来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问题;策略

信贷管理是农村信用社整体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加强其信贷管理,控制风险的发生,有助于推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但结合实际,却发现现状下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信贷业务操作及各项政策制度落实方面。[1]为了使农村信用社会信贷管理得到有效强化,现对“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意义重大。

一、农村信用社相关内容概述

(一)农村信用社定义

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属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之一。当中,存款为负债,而贷款则为主要的资产,此外其中间业务则为转账结算的办理。农村信用社以直接的方式参与进了存款货币创造价值的过程当中。农村信用社最为突出的是“合作”,经合作机构将个人资金筹集,实现互帮互助,并最终使其存贷业务以及贷款业务活动得到有效开展。[2]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和农村、农民经济密不可分。因农业生产是分季节性的,所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便有所差异,基于此状况,贷款的数量、规模均会受到影响,因此农民往往很难获得贷款方面的支持。但从农业发展以及农民经济生活考虑,又不得不为农民解决资金上的问题,为此农村信用社的成立及发展便对农民农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体上而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农民经济发展有着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联系性。

(二)农村信用社特点

第一,由农户及农村其他个人集资组合而成,作为一种合作式的金融组织,主要遵循“互帮互助”的原则。当中的业务经营,则是通过民主选举,进而让社员所指派的人员进行经营及管理,并且需要对社员承担相应的责任。此外,社员代表大会是农村信用社的最高权利机构。第二,基于农村信用社中,其主要资源来源于:其一,合作社成员所缴纳的股金;其二,合作社成员存留下来的公积金;其三,合作社成员所吸收到的存款。以贷款的方式,使合作社成员的资金需求得到有效解决。[3]早些时期,所发放的贷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于短期生产模式下的生活贷款,另一类则是消费贷款。此后,在我国经济逐渐复苏的状态下,使放款渠道被扩大,从而使农村信用社贷款与其他商业银行贷款并无差别。第三,因在农村信用社中,合作社成员为主要对象,所有其业务手续具备灵活、简单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农村信用社需以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以及金融政策为依据,进而对农村基金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及组织,对农村相关农业经济生产给予充分支持,例如:对于社员家庭经济以及合作经济等,便给予充分的支持,而对于高利贷等不良行为则严厉打击。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管理制度不具完善性

基于规范视角下,目前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不具完善性问题较为突出。没有及时构建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使内部管理约束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强化,同时难以与农村信用社现有的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相适应。此外,在有效的信贷管理制度缺乏的情况下,也容易引发违法、违规、违纪事件,从而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的长远发展。

(二)信贷业务在操作方面缺乏规范

就现状而言,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存在诸多类型,但在操作规范方面,则体现为缺乏统一性,且在合同文本管理方面,显得较为混乱。基于信贷业务实行过程中,存在合同文本应用错误以及相关信息填写不正确的情况,此外,在相关办理手续方面也不够完整。[4]从整体上来讲,就是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在操作方面缺乏规范。显然,这对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存在明显的不良贷款状况

对于不良贷款来说,在各大商业银行均有发生,农村信用社也不例外。主要体现为在存量清收方面工作难度加大,与此同时又潜在全新的不良贷款状况。[5]此外,因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信贷管理呈现粗放的模式,使得信贷规模在扩张方面存在盲目性,在大额贷款逐渐变多的条件下,便使得不良贷款状况逐渐加剧。显然,现状下存在的不良贷款现象将制约农村信用社的良性发展。

(四)政策制度贯彻及执行力度不足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为了农村信用社更好的发展,会颁布一些有利政策,但政策颁布之后,在贯彻及执行方面却显得明显不足,主要体现为:其一,审贷机构在运转方面不具规范性。主要体现为部分审贷小组没有对相应的责任全面履行,从而使得审贷机构职能作用大大弱化。[5]其二,权限管理在落实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存在越权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审查方面不够严格,进而出现一个客户有多头贷款的行为,并且还存在交叉贷款行为。此外,在权限管理未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还使得大额贷款的控制难度加大。其三,存在各个部门之间责任不够明确的情况,对于一些贷款负面状况相互推卸责任。显然,在责任不明的情况下,便会加大相关政策制度的贯彻及执行。[6]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

针对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进一步构建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便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一方面,需对信贷基本制度架构加以明确,同时对有关信贷工作的基本内容加以明确,进一步对信贷的经营准则、管理标准、操作以及风险监管,均制定相应的制度,在制度的制约及引导向,使信贷管理朝良性方向发展。[7]另一方面,针对信贷业务操作规程制定合理、科学的制度。在制定该项制度过程中,需确保其完整性、规范性以及实用性。明确每一种信贷业务,并在开展信贷业务前,对每一种信贷业务的操作流程加以掌控,从而使信贷业务的开展体现出标准、规范等特点,进一步确保信贷业务管理制度制定及实施的科学性。此外,针对贷后管理需制定相应的制度,该项制度当中需对贷后各部门的职责加以明确,让贷后管理朝程序化、规范化及制度化方向发展,进一步使贷后风险能够得到有效降低。

(二)强化信贷权限管理

就现状而言,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权限管理在授权方面分为三级,即市级、县级以及区级。对于其中的市级及县级联社来说,需基于区联社授权的范围以内,其授权既需要能够促进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发展,有需要对其资金计划加以考虑,进而使信贷风险的发生得到有效降低。结合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现状,要想对信贷全新管理加以强化,便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对决策程序制约加以强化。对于各项信贷业务,相关信贷工作人员需负责到底,并做好相关调查、审查等工作。[8]另一方面,针对超权限信贷业务,经营主体需以部门相互制约为准则,进而做好贷前的调查工作,通过审贷小组机构审议之后,明确是否可以获得批准。此外,对于超出联社权限范围的信贷业务,需在通过审查之后,根据相关程序向及时地报告上级,以此确保超权限信贷业务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三)落实审贷分离决策

为了使农村信用社传统的信贷管理理念得到有效转化,落实审贷分离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在落实审贷分离决策的基础上,能够使信贷经营管理得到有效强化,同时使信贷制度及管理制度实现创新。[9]在明确落实审贷分离决策的情况下,需要对审查、审议及审批之间的联系性梳理清楚,对各方责任加以明确,确保信贷业务开展的顺利。对于处于经营社权限范围内的信贷业务来说,需充分落实岗位分离决策,其中信贷工作人员主要对调查岗责任加以承担,而主任则对审查岗以及审批岗责任加以承担。此外,在落实审贷分离决策后,还需要对调查人员的工作内容及性质加以明确,主要体现为调查工作能够人员需确保调查业务的真实性以及全面性,并对此负责。从整体层面而言,在落实审贷分离的情况下,会使决策的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基于规范管理角度而言,审贷分离的落实,能够使信贷业务的管理得到有效强化,从而在整体上使信贷业务的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因此,落实审贷分离具备可行性及科学性。

(四)对信贷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教育

在农村信用社中,其信贷管理工作离不开信贷工作人员,因此对信贷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教育,使他们能够完全胜任这份工作便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首先需要对信贷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在实施岗位业务培训的基础上,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信贷业务情况、涉及的制度以及政策等,从而使信贷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其次,需要对信贷工作人员加强教育,可以通过内部开展座谈会以及交流经验等活动,使信贷工作人员认清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从而从自身做起,明确自身责任,进而全身心投入到日常工作当中。[10]此外,还需要加强人才的引进,通过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使信贷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作者:荣健智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柳州办事处

参考文献:

[1]李向.郝建飞.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统计,2012(1):56-58.

[2]龙曜檀.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12(6):141-146.

[3]黄玉娟.浅谈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问题及措施[J].商,2011(5):133.

[4]秦强妮.农村信用社信贷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研究[J].中国外资,2011(6):47+49.

[5]李幼娟.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3):93.

[7]刘春龙.试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4):22.

第2篇: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村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场所,自古以来,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注与重视。“三农”口号提出之后,农村、农业、农民成为了发展的重点,农业经济问题也备受关注,尤其是党中央提出“一免三补”政策之后,我国农村经济成为了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着重分析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制度的制约与影响,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仍旧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另外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没有被人们所认识,甚至有很多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认为土地承包制度的完善对经济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在农村经济管理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处理事情多为应付。此外,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像农村财务、农民负担等,这些工作在开展的时候需要国家的政策,但是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少,导致诸多土地承包合同所引起的纠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阻碍整个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农村债务比较沉重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最为现实的问题便是债务沉重,如果农村债务则会对整个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产生影响。由于受到诸多外界因素与内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村财政收入比较低,甚至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或者很多农村基层单位还出现新债与借债的现象。各种类型的债务活动致使整个村级管理部门的经费比较紧张,无法将农村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热情进行充分发挥,这种情况则会对农村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三)农村土地规模过小,农民收益过低

在当前农村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便是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比如像部分丘陵地区,如今所采取的经营国民以零散为主,这种地区无法利用大型机械进行作业,从而出现劳动强度大,劳动收益小的现象,这不仅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还会影响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在近几年我国扶农、支农口号的提出之后,农民都不愿意将土地转让给承包者,这样一来,则无法扩大农村经营的规模,并且也会逐渐形成“农业大国、经济小市”的发展局面,导致农民受益过低。

二、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近几年,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中,各种农村政策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且这一类政策呈现出经常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领导人员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加强当代农业领导人员的认识,要让农村领导人员清楚的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另外,还要积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执法责任制度,或者针对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从而保证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对农村债务进行合理处理

为进一步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利用精简机构、费用包干等方法减少农村资金的指出。为了避免出现新的经费或者债务,还要实现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还需要针对发展需求建设工程,保证管理费用的具体化以及精细化,还要对农村经费支出进行预算与评估,避免出现浪费现象,还能节约公共管理经费。此外,还要采取激励政策,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制定一个科学的激励机制,实现考核工作,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建设农村经济管理队伍

要想真正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建设农村经济管理队伍,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道德素养,对这一类人群进行培训与教育,将工作中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行解决。另外,还要积极建立完整的工作体系,对在职人员进行合理编排,提高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权威性以及全面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争取让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之中发挥出自己的热情,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的越来越好。

(四)积极增加资金投入

在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以高标准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加以重视,我国政府部门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给予经费的补贴。比如像偏远贫困地区,需要给予资金、设备上的支持,鼓励大型机械产品进行作业,将传统格局下农业收益少的局面进行打破,还要给予当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制定特殊的工作要求,争取以经济管理工作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保障农村经济活动的基础,并且也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因素。积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多个角度探析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其中要组建一批高素质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从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等多个方面出发,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只有如此,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作者:徐之坤 单位: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陆洪彩.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3,14:156-157

[2]管明旺.试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4,05:37-38+41

[3]张凤岐.简议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78+180

第3篇: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纠防结合、注重预防的方针和全面检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以检查农村土地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为重点,紧紧抓住“教育、自纠、规范、查处”四个关键环节,通过扎实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全面了解掌握我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切实解决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规范和完善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管机制,促进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

二、自查内容

自查近几年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强农惠农政策情况。重点检查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情况和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情况。重点自查农民土地承包、流转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关于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自查下列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1、扶贫开发资金;2、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3、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4、新农村建设点直接统筹资金;5、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7、农村卫生体系建设专项资金;8、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9、、水稻良种和油菜种植补贴资金;10、能繁母猪饲养补贴;1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12、农村沼气项目资金;13、农村文化专项资金;1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15、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6、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7、退耕还林资金;18、自然灾害救助资金;19、乡镇“三院”建设资金;20、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资金等。

三、自查方法步骤

自查工作从年4月上旬开始至7月上旬结束。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上旬)

召开动员大会,对工作进行部署。成立全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自查工作领导小组: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中旬前)

在土地政策落实方面,主要看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落实,具体看重新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工作是否按县政府的要求落实到户,承包合同签定是否规范;是否存在随意调整和回收农民承包的问题;是否存在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地或截留农民流转收益的问题;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抵扣农民征地补偿安置款或补偿不到位的问题。在强农惠农资金管理方面,主要看是否有挤占、挪用问题;是否有套取、截留问题、是否有抵扣、代扣其他款项问题;是否有贪污、私分问题;是否按照规定程序拨付、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有救灾资金和其他经费混帐管理、公款私存和个人保管等问题;各项惠农资金发放的时间、对象、标准、范围、方式是否符合规定,等等。

(三)整改阶段(6月上旬前)

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认真提出处理意见,对一般性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限期整改到位;对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贪污、私分强农惠农资金以及其他违纪违法问题要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对顶风违纪的、查出问题不及时纠正和弄虚作假的一律依纪依法从重处理。

第4篇: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89

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集体资金形式更加的趋向于多元化、多样化、产业化模式,这也使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更加井然有序。因此,就当代农村建设来讲,三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农村政府及群众所最关注关心的问题。

1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规范问题

在农村三资管理中,没有1个完善的档案管理规范制度,使资金在日常进出流量中存在着诸多的随意性,严重地影响着资金管理的真实性。虽然目前许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应国家的号召加设了诸多的软件设施,但也只是流于形式,甚至许多农村出现了资金管理的配备设施无人会用的现象。由于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人员态度问题所产生的错账、坏账现象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无法正常实施的最关键的因素,同时由于政府相关人员问题,使许多应发放的惠农、强民补贴无法及时落实。

1.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违规问题

某些农村政府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在没有确定资金准确来源的时候就急于动工建设,从而使自身很容易陷入负债的状态中;农村工程建设中,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涉较多,从而影响了集体三资的正常出入账情况;在工程建设中,人情工程较多,使农村集体三资账务混乱不清,无法得以正常管理;农村政府在监管工程建设时存在严重违规和疏忽,使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制约了三资的管理。

1.3 集体三资只限于资金管理问题

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最大的缺陷就在于管理中只限于对资金的管理,使集体三资管理中缺少准确的资产依据,严重者直接影响着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某些农村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之便获取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许多农村政府工作员在将土地租或承包给经营者时,没有签订正规的书面合同,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给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带来诸多的风险。

2 引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总体的原因

很大一部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存在着诸多的错误观念。如:农村税费改革是国家对农村群众开设的一项惠民政策,但由于农村政府工作人员的错误认知,使这种政策出现了农村收入少、负债多的问题,从而使集体三资管理偏离了原始的初衷。另外,诸多农村政府工作人员认为新农村建设后农民的集体收入政府不必再多加干涉,从而造成了集体三资账务混淆不清的现象。

农村政府部门监管力度薄弱所引起的问题也是十分普遍的。目前农村集体三资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将集体三资管理划分到经济发展建设中去或是单纯的财务管理中,而政府对集体三资缺乏一定的监督力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集体三资‘无事没人管,人事互推责任’的现象。

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足也是影响农村三资管理有效性的因素之一。由于政府的制约及控制,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群众的监管力度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3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3.1 成立专门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

成立专门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是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合理有效利用的基础,也是保障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因此,农村政府要在集体三资管理人员中与农村群众中推选出专业水平及自身作风都较高的人员组成集体三资监管小组,对农村日常的集体三资管理进行监督。

3.2 建立健全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要将农村现有的资金、资源及资产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在记录中分析总结出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资金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日常工作中去,严格按照国家所下发的管理制度约束日常的管理行为规范,以最大限度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准确性。

3.3 加强培训,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人员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政府要定期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要加强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及工作态度的提高。

4 结 语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在进行集体三资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并结合自身发展需求进行管理,以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效力,从而为新农村快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7):141-142.

第5篇: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集体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对策;福建松溪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51-02

1 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收支票据不及时入账,规避财务监管;二是有的村现金管理违反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规定(一般不超过3 000元),超限额保管库存现金,个别村还存在公款私存现象,为私借乱领集体资金提供了方便。

1.2 集体资产处置不规范

目前农村集体资产存在集体资产家底不清、产权不明,特别在资产的管理、使用、处置等方面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如在山林、滩涂、店面房产、集体企业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整、上交承包费用不及时等现象[1-2]。

1.3 个别村集体家底不清

一是村级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松散,坐收坐支或账外结算的问题突出,资金核算不完整;二是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如国家政策性补助形成的公益性资产,未进行权属划分,造成权属虚置;三是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未进行完整详细的登记管理,损害集体利益;四是债权债务不清;由于历史原因,村级债权债务形成非常复杂,一些债权债务长时间未纳入账面核算,一些已纳入账务核算的债权债务,很多已通过村干部进行了账外抵减结算,未纳入账务冲账处理,形成呆账、死账[3]。

1.4 人员配备不齐,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各乡(镇、街道)经管机构和会计服务中心人员缺乏,现有的人员在时间和精力上往往忙于应付记帐需要,突显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审计、办公等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2 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缺乏思想认识

错误地认为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乡镇对农村“三资”无权管、也无法管,致使监管工作停留在形式上。

2.2 执行制度力度不够

目前法律法规对小额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小额工程项目成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滋生腐败的土壤[4]。在集体资产处置方面,从资产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到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存在因无具体可依照的配套制度,而造成集体资产的严重流失现象。

2.3 监督管理乏力

近些年来,各级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但这些制约措施并未彻底发挥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如在村务公开方面,公开的内容、程序不规范,甚至隐瞒真实情况、应付上级检查、搞假公开等。有的村理财小组成员碍于情面,或怕得罪村干部,未能履行职责,造成监督乏力[5-6]。

3 对策

3.1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要各级重视,思想统一。各级领导的重视是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首要问题,通过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层层深入,人人知晓,统一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二是要广泛宣传,消除顾虑。通过会议,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渠道,宣传“三资”的目的、意义,明确各项原则,消除党员干部怕丢权,群众怕丢财的思想顾虑;三是要加强农村经管队伍建设[7]。农村“三资”服务工作的开展,时间紧、项目多、任务重,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稳定与农村增收大事,对此,一定要建设好乡村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及时解决当前乡镇经管机构不明,经管人员不足,工作手段滞后,工作力度不强和无工作经费等系列问题。

3.2 群众参与,公开透明

实施农村“三资”服务工作,要坚持以民为本,依制度办事,按程序运作,请群众参与,严责任追究。一是要依制度办事,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杜绝土政策,一言堂、一支笔;二是按程序运行。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方便群众的“三资”运行程序,严格审批、阳光运作,杜绝暗箱操作;三是要请群众参与。凡涉及“三资”管理的重要事项,要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听证会,论证会等,于听民声,广纳民意;四是要严格责任追究。要定期定点全程检查“三资”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严明纪律,严肃追究。

3.3 建立法纪惩处机制

一要建立警示诫勉谈话机制。通过推行村干部述廉考廉、民主评议、廉政谈话、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及时掌握农村村干部廉政情况,对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警示谈话;对有轻微违纪行为的,进行诫勉谈话,有针对性地督促其加强防范,纠正存在的问题。二要加强基层案件查办工作。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进行严肃查处[8]。三要在查处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农村干部违法乱纪典型案件后,及时发出警示通报,以案释纪,以案促教,增强教育效果。

3.4 持之以恒,深入推进

一是以规范“三资”管理为契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村官决策村民审,村管用钱村民知”的新局面,有力遏制农村干部,欺民损民行为的发生,树立党员干部威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维护基层稳定。要扩大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破解以“三资”为焦点的农村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三是巩固执政基础。通过实行“三资”服务,切实按照群众的要求来开展和提升“三资”工作;为民理财、谋利、办事、造福,不断聚民心,厚民基,为此,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断探索。

4 参考文献

[1] 周亚玲.对当前农村“三资”财产监管存在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10):122-123.

[2] 王秀文.浅析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19):59-60.

[3] 邹素玲.浅谈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8):35-36.

[4] 张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必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1(22):13.

[5] 黄健.浅议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J].福建农业,2012(5):5.

[6] 吕伟.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3(4):28-29.

第6篇: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这次会议是经市政府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去年对种粮农民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切实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尝试和探索。几年来,全市财政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做到“两加快”、“四公开”、“一监督”,切实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确保了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年,我市共发放补贴资金22162万元(其中:粮食直补6434万元,综合直补15728万元),补贴面积667万亩,受益农户109万户,受益农民383万人。各县(市)区及时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落实到农民手中,广大农民比较满意,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对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工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艰苦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财政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补贴兑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农民群众反映和市直补办调研情况看,各地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麻痹思想,工作有所松懈;一些地方利用发放补贴之机扣缴各类款项等问题时有发生;个别地方对补贴政策理解不透彻,执行中有偏差,对一些问题处理不细致、不规范,引发了农民上访,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全面推行“一卡通”或“一折通”有畏难情绪,进展较慢。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四个: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对发放农民种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对农民进行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还不如把这部分资金集中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或公益事业建设。还有一些认为给农民办事就应该农民出钱,从发给农民的粮食直补款中扣款或扣还欠款也是合情合理的,政治和政策观念不强。这是直接导致个别截留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的原因。

二是对有关政策和工作理解不透、措施不力。从上访情况看,发生问题较多地方的政府包括财政部门没有认真研究补贴资金兑付的方法、步骤和程序,有的对补贴政策理解不够透彻,执行中出现简化程序和做法。对农民上访反映的问题重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予以解决,致使农民上访至省厅和财政部,这既缺少起码的正确的工作态度,也缺少对农民应有的感情。

三是个别农信社营业网点和乡镇财政所人员法治、政策意识淡簿。个别乡镇农信社营业网点违反储蓄管理法规和直补工作纪律,擅自向享受补贴农户以外的集体或个人支付补贴资金。个别乡镇财政所擅自将农民补贴存款折交由村干部发放,甚至参与和协助乡村滞留农户补贴存款折或支取补贴存款资金。

四是财政部门与农村金融机构缺少沟通。根据《*市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经费管理办法》,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经费的内容,包括实施农民种粮补贴及农户种粮等相关信息统计、推进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实行农民补贴“一折通”、补贴资金兑付等相关工作经费。因此,每年市下拨各地的粮食直补工作经费,各县(区)应拿出一部分用于“一折通”方面开支。但有些县(区)财政部门不愿为金融机构支付任何费用,影响了“一折通”发放工作。另外,个别农信社营业网点积极性不高,我们工作没有做到位,也是导致以“一卡通”形式直接兑付农民补贴实施结果不理想的一个原因。

行百里者半九十。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工作越顺利,越要看到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对此,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克服松劲和麻痹思想,要把政策吃得更透彻一些,问题想得更复杂一些,方案做得更周全一些,措施订得更得力一些,努力做到补贴兑付一分(钱)也不能少,一天也不能晚,一户也不能漏,程序不能少,工作不怕繁,服务热情不能减。财政部门作为落实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的主要责任部门,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真正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以农民群众利益为重,以农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细致的工作、扎实的作风,尽职尽责完成补贴兑付任务,让党和政府的关心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广大农民身上。

二、20*年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20*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强化惠农补贴政策,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今年中央财政在去年276亿元补贴规模的基础上,新增20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新增补贴资金后,20*年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达到48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加上从粮食风险基金中预计列支的151亿元粮食直补资金,20*年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的两项直接补贴资金规模达到633亿元,全国平均每亩补贴达到41元。根据中央、省统一部署和要求,市政府决定,20*年我市对种粮农民继续实施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两项补贴一并发放。今年的补贴工作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补贴标准大幅度提高。今年我市共安排两项补贴资金32781万元,比上年增加10619万元,增长48%。其中,粮食直补6512万元,比上年增长78万元;农资综合直补26269万元,比上年增加10541万元,增长67%。按上年补贴面积667万亩计算,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亩均补贴标准为49.15元,比上年增加15.92元。其中,粮食直补亩均补贴9.76元,比上年增加0.12元;农资综合直补亩均补贴39.39元,比上年增加15.8元。补贴标准大幅提高,资金提前下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基础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关怀,有利于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对种粮增支的影响,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

二是兑付补贴时间提前。3月中旬省财政厅就将两项补贴资金及时下拨,并统筹兼顾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预计增支的影响,加大了农资综合直补力度。市委、市政府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20*年工作核心来抓,要求将中发1号文件中提出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并对资金拨付和兑付的时间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区)要在4月底之前全部兑付到每个农户,促进农民抓好春耕春播生产。可以说,今年是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规模最大的一年,也是资金发放最早、最快的一年。

三是补贴兑付办法更加简化。经过各地两年来的努力,我市已有相当数量的县乡(镇)在资金发放上实行了“一折通”和“一卡通”,加上农民补贴网络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补贴兑付程序,提高了兑付效率,农民领取补贴更加方便快捷,补贴资金运行更加安全,政府落实惠农补贴的成本大大降低。今年,要继续完善各项制度和方法,乡镇财政所要在对每个农户补贴面积、补贴金额进一步核实并张榜公示无异议后,及时将补贴资金存入农民补贴专用账户,将直补通知单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通知其到当地承办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办理存取补贴资金手续。

三、准确把握政策,严肃补贴纪律

根据省财政厅和市政府要求,落实今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要做到四个公开、把握四个重点:

首先要做到四个公开。要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规范操作程序,实行阳光操作,做到全过程公开,给广大农民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农民满意。一要公开补贴方案。各地要将实施方案广贴公告到村,发放明白卡(纸)到户,把补贴政策和补贴标准告之农民,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是要向农民讲清楚国家已对20*年全年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预计增支给予了补贴。二要公开补贴结果,张榜公示。实践证明,张榜公示,政策透明,是做好补贴兑付工作的基础。因此,各乡镇财政所要按统一要求,以村组为单位对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进行张榜公示,合并发放给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粮食直补资金要在补贴通知中单独列示。并及时通知农户查看,使其对补贴情况充分了解,对农户反映的问题要实事求是予以处理和解决。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三要公开发放过程,及时发放补贴通知书。兑付直补资金要由乡镇领导带队,送钱(银行卡或存折、存单)到村。兑付补贴实行“一折通”或“一卡通”的地区,在农户补贴金额公示无异议后,由承办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直接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存入农户补贴专用账户,同时乡镇财政所向每个农户发放领取补贴通知书。农民携带通知书、补贴存款折(或银行卡)和有关证件到当地承办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办理补贴资金存取手续。需要强调的是,各乡镇财政所必须把通知书发放到每个农户,县(区)级财政部门要通过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通知,告诉农户按规定的时间到金融机构办理补贴存取手续,做到一户不漏。各村要建立由村干部、群众代表和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参加的直补小组,向农民公开兑付补贴资金。对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群众意见比较大的村,县乡要派出工作组,帮助做好兑付工作。四要公开举报电话。各县(区)要设立并向社会公开粮食直补工作举报电话,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严肃对待,及时处理,给群众以满意的答复。这里特别要强调一点,对目前群众多次上访,但尚未解决的问题,请有关县(区)财政部门切实清查核实一下,按政策、依据事实提出解决意见,限时解决,并及时向市局报告。今后对农民上访问题,要坚持依据职责、依法处理、责任自负。依据职责就是属于哪级职责范围内的事,就由哪级负责核实、处理,并出具正式处理意见;依法处理就是要严格办事程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后,若群众不满意,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有关机关要依法进行复议,每一个环节都要依法办理,不能仅靠电话督导;责任自负就是谁办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谁负责,不能责任不清不楚,上下推来推去,谁有责任就处罚谁。这不是谁推卸责任的问题,这是关系如何维护群众利益的问题,关系政府诚信建设的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上访机制的问题。

其次是把握四个重点。一是继续按照“全市范围统一分配与对产粮大县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分配补贴资金。全市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32781万元,其中的26628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分配,6153万元用于补助中央确定的产粮大县(区)。二是稳定补贴面积。农户补贴面积以农村税费改革时核定的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为基础,据实核减退耕还林、基本建设和国家合法征占等不种植粮食的面积,再加上新增耕地的实际种植粮食面积后核定。继续将承租(包)地纳入粮食直补面积范围。农户承包集体机动地和农户承包地转租转包的,原则上对承租(包)者进行补贴。原承租(包)合同有约定的,尊重农民意愿,按承租(包)合同的约定补贴。三是统一补贴标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继续实行县级行政区域内统一补贴标准,补贴标准按亩计算。四是严格执行“七不准”。即不准降低补贴标准;不准由村组干部代领存款折(银行卡);不准在发存款折(银行卡)时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不准借机用补贴款抵扣各种集资、收费和债务;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违规向享受补贴农户以外的个人或集体支付补贴资金;不准拖延补贴兑付时间。要确保全市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兑付工作4月底基本结束。

四、认真履行财政职责,确保补贴兑付到户

当前,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政策已经明确,关键是扎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努力通过“五加强”,确保兑付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实践表明,领导重视,工作到位,补贴兑付就比较顺利;反之则容易出现问题。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补贴兑付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充分估计把3亿多元的补贴及时兑付到户的难度,克服松懈和麻痹思想,把落实直补政策作为当前财政的一项中心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精干人员,细化措施,明确责任,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全力做好补贴兑付工作。

二是加强政策研究。对粮食直补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要认真研究政策,改进工作方法,带着感情去做粮食直补工作。对农民反映集中的问题尤其是补贴面积问题,各地要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实事求是地进行处理,该增加的增加,该取消的取消,努力做到规范统一、公平合理。各乡(镇)财政所一定要将补贴亲自发放到应享受补贴的农民手中,保证补贴政策不走样。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在补贴兑付的各个阶段,市局将组织督导组,对17个县(区)落实粮食直补工作进行全程督导检查,并走访部分农民群众。各县(区)财政部门也要派出督导组,进村入户,明察暗访。县(区)级财政部门要逐乡镇派驻补贴资金兑付监督员,全程进行监督。对督导中发现的各种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和问题,要及时纠正,严肃处理,确保补贴资金兑付到户。

四是加强处理。县(区)财政部门都要对外公布政策咨询电话,继续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对群众反映问题要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同时,继续采取设立农民电话联系点和组织暗访组等办法,变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直接向农民了解政策落实情况,把矛盾和问题及时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事态扩大,维护社会稳定。

五是加强落实考核。各县(区)要严格按照《河北市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考核办法》中各项考核内容,增强责任感,做细、做实、做深每一环节,切实将中央和市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落实到农民手中。今年市局将对各县(区)直补发放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全系统公布,对粮食直补工作先进地区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7篇: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同样愈发提高,农业机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推动农业不断发展,使农民不断增收。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机管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法律监管不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机作用的发挥。由于这一个方面的原因,本文探讨了农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能够与业界同仁一起分享自己的意见建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现阶段我国农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农机观念,宣传不到位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大量传统思想存在,所以根本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机化问题,无法顺利接受且推广。同时,中国土地不集中,大量农户掌握,并且各种债务的剩余期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一直无法实现规模化的农机经营。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相关技术的普及。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部队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然而,同时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在管理方面对农机的新技术产生一些误区。

(二)具有大量安全隐患

首先,现实中具有许多无牌证农机。一些农机根本没有根据有关要求接受年检,根本没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与驾驶技能,往往存在非常普遍的违章现象。其次,一些操作员安全观念非常薄弱,存在非常普遍的违章载人、超载等问题,对于相关法律置之不理,留下大量安全隐患,导致许多事故发生。现阶段,农机超载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那些搞运输的农机具,一味的追求收益,私自改装机械,大幅提升载重,导致非常严重的磨损,极其容易引发事故。同时,还存在严重的违章载人问题,特别是在那些位置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往往将手扶拖拉机等当做交通工具,一般将搭载着五六个人人,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法律监管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在农机管理领域仍然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机制,对农机机构与农机主等均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执法活动的进行。所以,一些人没有正确认识农机管理这一项工作,在他们看来,拖拉机只是在田间运行,不会跑到公路上工作,根本没有必要挂牌等的。各种不正确的认识,常常将留下相应的安全隐患,尽管农机管理机构已经通过相应的策略加强治理,然而,根本没有营造一个法律环境,同时缺少具体的条款,因此,很难取得有效的管理效果。

二、做好农机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积极更新农机观念,加大资金支持和宣传力度

通过分析现阶段农机化进展可以发现,过去的观念已经无法迎合农业生产的不断前进,所以,如果想推动农业不断发展,一定要更新观念。另外,应当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财政支持,获得相应的管理经费,充分确保农机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应当寻求政策上的倾斜,从而能够推动该项工作不断前进。

当前,一方面应当从观念的层面进行转变,另一方面也应当切实强化对农机的宣传。特别是应当积极宣传相关技术及其重要性,利用各种媒介渠道,以一个个鲜活的农机案例来进行报道,进一步提高宣传的力度。除此之外,宣传相关技术优势的过程中,应当引起政府与广大民众的关注,为推动农机化健康持续前进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第一,应当按照具体状况实施分类指导,严格管理没有牌证的现象,例如,惩处无牌证违章行为,加大对操作者的培训教育,通过地方政府牵头,开展相应的整治活动,尽可能的从关口上防止违章使用问题。除此之外,还应当大力整治超载和载人等不良问题,尽快将各种违章行为纠正,尽可能的减小安全隐患,从而使其安全程度不断提升。此外,需要构建管理长效机制,具体通过相应的农机管理机构负责开展管理活动,或者能够利用保险的方式减小相关事故的损失。

(三)构建相应的法律监管机制

长远来看,如果想推动农机化不断前进,那么一定要切实强化法律监管,通过法律武器来为该项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第一,当地政府能够按照开展该项工作的时候发生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法规,有依据的开展工作,推动该项工作沿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第二,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网络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使相关机构及其工作者的法律意识不断提升。

第8篇: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基层农机推广 存在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19-01

1 前言

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产业机构的不断调整,促进农机化产业逐渐转化为多产业的全程机械化发展。机械化操作手段的多样,农业生产科技的创新和进步,为当前农机推广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从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在推广基层农机工作的时候,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积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和解决,提升基层农机推广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2 基层农机推广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

2.1 基层政府中农业生产的地位有所下降

基层政府中农业生产的地位下降,主要体现在了:没有试验的示范基地,当前粮田面积在不断的减少当中,工业和经济产业被放在了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没有相应的研制推广基金,地方财政本身较为紧张,而对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视程度,导致相应对于农业生产中所投入的研制基金在逐渐的下降当中。

2.2 推广体制和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够同步

基层农机推广进行当中,所使用的推广体制还较为传统,和当前经济发展的脚步不够同步,影响到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实际进展效果。以往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将各级农机推广部门作为了重要的主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随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本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时候,仅仅依靠农机推广部门开展各项工作不能够起到良好作用。

3 针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有效建议

基层农机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积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式和策略加以应对,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为例,提出一些实用有效的建议和策略。

3.1 提升政府对于农机化工作的各项支持度

农业生产,始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增长,促进当前一些基层政府对于农业生产所给予的关注度不够高,过于重视第三产业和工业生产。在开展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取得政府关于农机化工作的支持。政府需要从农民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采用有效的农机推广手段,全面收集农民的需求信息,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各项设备的使用效率。政府还需要积极利用当地地区的农业生产优势,针对农业机械进行全面的研制和推广,保证这方面的资金能够充足使用[1]。

3.2 建立基层农机推广的规章制度

想要提升基层农机推广的实际效果,需要积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基层农机推广的规章制度,需要全面包含农机推广人员的考核情况、r业机械的研发工作情况、农业机械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包含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等方面。针对基层农机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2]。

3.3 健全基层农机推广的信息网络

针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观念进行不断的更新,是提升该项工作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不断健全基层农机推广过程中的信息网络,主要是针对市级、县级、乡镇级以及村级方面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整合和共享[3]。

4 结束语

基层农机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基层政府中农业生产的地位有所下降,推广体制和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够同步。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方式和策略加以应对,通常提升政府对于农机化工作的各项支持度,建立基层农机推广的规章制度,以及健全基层农机推广的信息网络,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京坤. 新时期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 河北农机, 2013(4):46-47.

第9篇: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

一、我国近几年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效应分析

2004 年以来,国家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财政政策。

这些财政政策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少取”为特征的税收政策,即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二是以“多予”为特征的支出政策,即出台了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汽车、家电下乡补贴等支农工程为主的支出政策,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2002~2009 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的年均增幅超过了 20%。 2008 年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 1027.7 亿元,增长了 107.7%。 拨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 104亿元,累计拉动消费 9200 亿元,激活了农民购买能力、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2009 年 “三农 ”发展的中心任务被确定为稳粮 、增收 、强基础、重民生,财政支农资金将紧紧围绕着该中心任务“保量”“保质”地被配置到每个必需的环节。 在 2009 年 10 月 12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温总理表示政府将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并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 会议提出 2010 年白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将同比提高 3%,红麦和混合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同比各提高 4%。 会议还强调落实增加农民补贴,鼓励小麦、油菜和马铃薯的种植及购置农机具。 可以看到,国家连续多年实施的支农惠农政策已初见成效,我国“三农”将继续朝着健康、稳定、积极的方向发展 。 然而,当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仍不完善,政府在财政支农补贴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偏少、结构不尽合理、方式落后、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甚理想、支农政策缺乏监督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国家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能力,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展。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我国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因此, 应重视当前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 对其加以研究分析。

二、当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目前我国财政涉农资金在分配、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2008 年审计署对黑龙江、陕西、内蒙古 10 个省区市 2006 至 2007 年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以及相关涉农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 调查发现 10 省区市财政和有关主管部门违规使用资金 26.93 亿元 (其中用于建造房屋购买车 5837.4 万元),不规范管理资金 45.75 亿元, 配套资金不到位 65.97 亿元。 审计重点抽查的 30 个县在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审计抽查的 10省区市应于 2007 年底完成的 86 个财政支农项目中, 有 32个未达到设计要求和预期目标, 占抽查项目总数的 37%, 致使已到位的 8.24 亿元支农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效益。 如内蒙古自治区应于 2007 年完工而未完工的支农项目总投资超过4.87 亿元;重庆市林业局所属重庆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投资建设的昆虫博览园项目, 因决策失误造成投资失败, 其项目所有资产被法院拍卖用于抵偿债务,致使财政支农资金和国有土地增值收益 1444 万元全部损失。

(二)财政支农资金配套制度引发新的乡镇债务问题国家设计配套资金制度的目的是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 当一个相关项目立项后,上级政府会事先承诺对超额或优先完成配套资金任务的基层政府予以奖励,但出现了基层政府不顾自己财力举债凑齐配套资金的情况后,上级政府的奖励就成了空头支票,出现的空缺负担只能由基层自己来背, 这给基层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负债风险。 而且,上级政府在配套资金制度设计时存在“地区一刀切”和“项目一刀切”现象,这给一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以及东部较贫穷地区的乡镇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直接增加了其负债。 而处于行政底层的基层政府,财权不够, 事权过多过重, 争取配套资金就成了它们完成任务、提升政绩的“救命稻草”,但是通过负债来获得配套资金,不但没有在获得配套资金后使负债减轻,还使基层政府面临难以化解的危机和风险。 这种配套资金制度造成长期的恶性循环,已引发新的乡镇债务问题。

(三)财政支农政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 目前,财政支农政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问题比较严重,支农资金中的寻租等问题越来越多。 如违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规定,在申报财政支农资金时弄虚作假骗取资金;贪污、挪用支农资金,支农资金被随意进行再分配、再调整, 导致存在补贴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检查验收中为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情况等等。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对各部门财政支农投资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没有科学完善的监控评价体系,法律责任追究制度没有落实。追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当前在国家政策制定施行过程中,很少甚至还没有把人民监督作为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支农政策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政策同样存在透明度不够、老百姓没有知情权等问题。

三、健全和完善我国支持新农村建设财政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1.要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不断规范各级政府在财政支农资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要通过財政涉农转移支付,将财政涉农资金直接转移给基层政府,尽可能将上级政府安排的各种涉农专项资金进行整合,由基层政府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支出,同时反馈使用情况。 取消省以上政府和各行政管理部门都可以安排涉农专项资金的做法,由农业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各级农业部门应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农业补贴的机构,整合财政补贴资金,彻底解决目前农业补贴多头管理的现象。

2.要努力整合现有的城乡一体化财政支持资金 ,对重要领域和重要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要积极推进财政资金管理体系改革,减少职能交叉,多级次、多部门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着力解决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的问题。 要建立项目库制度,合理安排各项支农资金,着力解决无序申报、重复申报、随意向上争取资金等问题。

(二)解决配套资金制度引发的乡镇负债问题

1.坚持基层本位和农民本位原则 ,进一步调整配套资金制度,既考虑上级政府的政策导向,又考虑基层政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 每年初,区(县)要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测算好所需配套资金由下至上地制定中央的建设计划和补助政策。

2.严格手续,使配套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强化财政支农项目立项审批工作,对一些 区(县)、乡(镇)一味地申报项目,以套取上级财政“启动资金”,但自筹的配套资金又难以到位的做法要予以制止。 要按照部门分块组织上报、专家审核评定、财政综合平衡、领导集体确定的要求进行项目的审批工作,确保支农项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此外,上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关注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对违规操作者将追究责任。

3.在 201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投入,取消县及县以下相关资金配套要求。政府应继续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断降低乃至取消不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层政府的配套资金负担,努力提高中央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监督机制

1.上级政府要进一步简化项目申报和审批手续 ,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涉农行政管理部门的整合与改革上。 要致力研究制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不同时期政府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因此,要转变上级政府涉农部门工作职责,使其从过去主要批项目、分资金转变到加强对支农政策的监督管理上来, 不断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人大全程管理监督、社会公开监督、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联合监督支付制度、实行严格的审计和责任追究等制约机制及绩效评估机制,确保支农政策有效的实施。

2.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 要建立资金动态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 政府采购、县级报账管理等制度和措施;以“金财工程”等现代技术为手段,建立财政支农补贴直通车制度,确保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要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采用重点抽查、专项检查、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检查以及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检查等方式,对财政支农资金加强管理和监督。 还要把财政资金的有效性监督摆在突出位置,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各支农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控制。 积极研究建立财政支农资金奖优惩劣制度,对效果好的项目和效果差或者达不到效果的项目, 区别对待, 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