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

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精选(九篇)

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

第1篇: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

认真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为认真开展儿童保健工作,落实对新生儿及满月后婴幼儿随访服务,加强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婴幼儿健康生存质量。妇幼科制定出具体婴幼儿保健系统管理内容:新生儿出院一周进行访视,同时建立健康档案。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进行婴幼儿健康管理,共随访8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智力发育评估,进行科学喂养(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预防伤害、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主要了解儿童是否有贫血。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行为测听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主动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儿童保健水平,提高儿童系统健康管理率,维护儿童健康,保障儿童生命质量,做好人民生命健康守门人。

第2篇: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3-35-03

Analysis of induction factors and strategies for infants'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ausing by surgery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ZHANG Ruinan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Children's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53, China

[Abstrac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s a very common complication in infants who have surgeries becaus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VAP also leads high mortality rate. Medical workers have focused on VAP for a long time to find out countemesures which can prevent or cure VAP. In this review,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details of factors which could cause VAP. Based on these, the author also discussed some strategies to avoid VAP. In consideration of infants, 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nursing staffs should lay stress on standard operation during their work, and try their best to avert VAP.

[Key words] Infan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Postoperative care

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是0.67%,其中1/3在出生后6~12个月,另有1/3虽能渡过婴幼儿期,但是会逐渐发展为中重度肺小动脉梗阻性病变,即使手术治疗,其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1]。因此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前沿。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心律不齐、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急性心包填塞以及出血等。随着呼吸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尤其是小儿呼吸机的面市与推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存活率有了显著地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指患者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2]。之前文献报道,VAP发生率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单纯肠外营养、气管切开操作、器械通气时长等具有相关性[3]。而婴幼儿由于其自身认知和免疫水平的特殊性,其感染VAP的风险较成人高,同时与之相关的护理相对成人也有较大的区别。而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发育迟缓,易疲乏体力差,并反复出现肺部炎症。这些特征都表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其并发VAP的风险和概率是非常之高的。因此,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气道护理和呼吸机管理,是监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4]。

1 VAP诱因分析

VAP的发生大体可归纳为两方面的原因:(1)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2)源于外界微生物侵染。

1.1 患者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免疫力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功能尚未完善。胎儿包括新生儿自身不能形成免疫球蛋白,其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球蛋白来源于母体血液和母乳。因此在胎儿初生以及断奶早期,婴幼儿的免疫力极低,很容易因为环境因素感染某些疾病。除此之外,针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侵入性治疗往往会对机体造成损伤,而这些损伤本身就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例如气道开放以及气管插管气囊对呼吸道黏膜挤压而损害呼吸道,使细菌易进入呼吸道,造成感染等[5]。

1.2 外源微生物侵染

第3篇: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婴幼儿;身体健康;儿童保健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79-0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健康意识逐步增强,我国儿童健康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但各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仍不均衡,尤其贫困山区儿童健康状况仍令人担忧。为响应《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要求,我院组织资深儿童保健科、儿科医师深入我县农村对0―3岁婴幼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常见疾病筛查,以及农村儿童保健工作开展情况调查,了解我县农村0―3岁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及儿童保健工作服务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分别在我县17个乡镇随机抽查0―3岁婴幼儿50-100名,共计参与体检和调查的婴幼儿925名,0―1岁组283名,1―2岁组327名,2―3岁组315名;男507名,女418名。其中参与问调查的家长或监护人共计786人。

1.2方法 分别对入选的925名0-3婴幼儿进行体重、骨骼、心肺、口腔、视力等检查及营养状况评估;疾病筛查主要为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营养性疾病和口腔检查;对786名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婴儿4个月内是否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指导、儿童营养指导、儿童定期体检即系统保健、鱼肝油补充、疫苗接种等。。

1.3内容 体重采用WHO推荐的NCHS标准,体重低于参照值2SD为体重低下,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20%以上为肥胖;贫血诊断标准参照我国小儿血液会议(1989年)制定标准(血红蛋白1―4个月时

2 结果

2.1 营养性疾病检出率较高

2.1.1营养不良及肥胖的发病率 参与体检的925名婴幼儿体重正常者为799例,占86.4%;营养不良者118例,发生率为12.7%,其中以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居多,消瘦者仅5例,发生率为0.5%;肥胖者8例,发生率为 0.8%。

2.1.2贫血的发病率 925名参检婴幼儿中共检出贫血患儿156例,发病率16.8%。其中男性患儿81人,女性患儿72名,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0-1岁组参检婴儿283名检出贫血者56例,患病率为19.8%;1―2岁组327名,检出贫血患儿55例,患病率为16.9%;2―3岁组315名中检出贫血患儿45例,患病率为14.6%。0―1岁组发病率最高。

2.1.3佝偻病检出率 925名共检出佝偻病患儿306例,患病率达31.4%,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其中0-1岁组检出112例,发病率为39.5%;1―2岁组检出113例,发病率为34.5%;2―3岁组检出66例,发病率21%。0―1岁组发病率最高。共检出鸡胸、漏斗胸等明显骨骼后遗症5例,占0.5%。

2.2参检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问卷调查结果

2.2.1儿童计划免疫普及较好,达93.5%,仅个别非常住或留守儿童未接受基础免疫。

2.2.2儿童系统保健工作在逐步开展,各乡镇开展情况参差不齐,但总体比较滞后。786名参检儿童家长几乎都认可孩子建有保健手册,但能按要求进行系统管理的仅277例,仅占35.2%,家长对系统保健的认知度普遍不高,大多家长认为孩子身体挺好不用检查,少数家长不认可乡、村级儿童保健服务水平;4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528例,占67.1%,非纯母乳喂养者以混合喂养居多,占23.2%,人工喂养者占9.7%;家长接受过喂养指导者422例,占53.6%,大多家长对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相关知识知晓度远远不够,参检婴儿中相当数量8―9个月仍未添加辅食;参加调查家长对小儿营养性疾病认知度很低,既往做过贫血相关检查者占25.1%,且大多是孩子生病后在医疗机构接受的检查,预防佝偻病鱼肝油补充仅141例,占17.9%。

3 讨论

3.1婴幼儿营养性疾病检出率高与当地儿童保健服务开展状况密切相关。0-3岁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此期不仅体格生长最迅速,也是大脑、智能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此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主要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其他微量元素缺乏。而这类疾病是可以防治的。预防婴幼儿营养性疾病根本的就是合理科学的喂养。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切实开展好基层儿童基础保健服务,按系统管理要求进行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估、喂养指导,遵循“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正常提高”的原则,最大程度地改善我县农村婴幼儿健康状况。

3.2基层儿童保健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必要性日渐凸显,各地区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取得一定成效。但发达地区与贫困山区之间、城镇与农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受地域条件、地方经济文化水平、地方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儿童保健任重而道远。一要加强三级保健网的建设,加强县、乡、村儿童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供必需的设备、人员保障;二要拓宽儿童保健服务内涵,不仅仅停留在称体重、打防疫针的层面上,更要注重体格智能发育评估、异常情况的识别和干预、儿童营养喂养指导、卫生指导、营养性疾病的检测与防治等;三要多渠道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认知度,认识其重要性,促使更多家长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儿童保健服务;并且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做好儿童健康促进。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主编 《儿童保健学》(第四版);

第4篇: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引起婴幼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多发生在两岁以下,尤以6~8个月的男婴为最多,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80%以上的肠套叠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由于连同附着的肠系膜一起套入,肠系膜血管受压使套入的肠管容易发生绞窄,绞窄时间过长便可发生肠坏死。我科于2009年4月20日对1例肠套叠患儿进行钡剂灌肠未复位,再进行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措施

1.1 术前护理[1] (1)行钡灌肠的护理:①复位前遵医嘱给小儿肌注适量的镇静剂和解痉剂,备用氧气袋及有关急救用品;②行钡剂灌肠,肠复位成功后,观察钡剂的排出,表示肠套叠已整复;③如钡灌肠后,患儿仍然有哭闹不安,呕吐或血便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④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如果有呼吸加快、脉速、面色苍白、腹胀和腹肌紧张应高度怀疑肠穿孔,应迅速通知医生,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行紧急手术。(2)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取得家长的信任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3)术前嘱患儿禁食水,并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防止呕吐。(4)应早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必要时应加入抗生素。(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

1.2 术后护理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2] (1)由于患儿手术时多采用全身麻醉,且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手术后易发生呼吸困难,如不注意观察甚至会发生窒息,所以患儿术毕返回病房,应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小时,床旁备好吸痰装置以备必要时需要,给予氧气吸入0.5~1升/分,保持吸氧管通畅,在麻醉未清醒前要专人观察和护理。(2)雾化吸入 因患儿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加之胃管刺激咽喉和腹部切口疼痛,使患儿不敢咳嗽排痰,可采用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1.2.2 生命体征观察[3] 婴幼儿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术后2天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氧饱和度及每日监测体温6次,若是3天后出现发热或体温持续不退,提示伤口有可能感染,应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和退热药,并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或50%的酒精擦浴,必要时可给予皮质激素应用。术后最初几日,患儿大便次数常会较平常增加,并伴有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肠内容物排出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注意大便性。如大便次数过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1.2.3 持续胃肠减压 由于手术刺激及麻醉影响,胃肠道处于麻痹状态,术后应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待胃肠功能恢复,方可拔除胃管。减压期间应每班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一次,防止胃管堵塞,并准确记录胃液量、颜色及性质,如有鲜红色胃液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伤口腹腔张力,减轻腹胀,防止吻合口漏。

1.2.4 口腔护理 由于胃管对咽部长期摩擦和刺激会导致咽喉部的炎症和溃疡,患儿又禁食水,容易造成口干、口渴,应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0.9%的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2次。

1.2.5 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给予半卧位,减轻缝线张力,可用镇静剂,避免患儿术后哭闹不安,使腹压增加造成伤口裂开,当发现腹胀及伤口有浅红色液体渗出时,提示有切口裂开的可能或患儿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降低、腹胀、腹痛的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行肠造口手术后要保持肠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防止造口周围皮肤病、腹壁感染等并发症。还要保持造口通畅,观察排出液情况,常进行扩肛,若近端肠管发生脱出须及时还纳,以免水肿嵌顿。

1.2.6 静脉营养补充 术后患儿的营养和水分的摄取非常重要,主要由静脉输液来补充,要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便计算每日输入量,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可输入白蛋白、血浆来增加机体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

1.3 健康宣教 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产气的食物,并且向家长强调此病有复发的可能,如有类似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 体 会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中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加上患儿年龄小,不能用语言主诉病史,并且不能很好地配合体检和治疗,若延误治疗时间,会危机患儿生命,因此在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同情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要有坚实的护理理论知识,才能提高治愈率,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 林素音,梁沛然.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135例临床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A):800~801.

第5篇: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24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68-01

小儿五官科疾病有一部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则离不开麻醉。麻醉方法总体上可分为全身麻醉和部位麻醉。对小儿全麻具有镇痛完全,意识丧失便于消除伤患儿的恐惧和紧张情绪,肌肉松驰便于五官科医生操作,麻醉后不良并发症少,发生意外便于紧急处理等优点。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麻术后恢复早期是患儿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可以降低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我科共为32例8岁以下患儿施行全麻手术,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2月龄以下婴儿3例,2-4岁的幼儿12例,5-8岁的儿童17例。在护理32例全麻术后患儿时,我们除了按常规进行护理外,还根据患儿生理、心理特点及麻醉方法有的放矢地认真严密地观察病情变化和精心护理,32例患儿无一发生意外和并发症。

2 临床护理

2.1 新入院的患儿,由于环境的改变,对各方面不熟悉,常伴有哭闹,对治疗不合作,所以我们更多的深入病房,深入到患儿中间,了解患儿的性格,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了解患儿的心理活动,再一方面是观察体温,呼吸的改变,做好术前的常规护理及生活护理,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根据患儿的生理特点细致观察护理

2.2.1 因婴幼儿各方面发育还不健全,鼻孔小,淋巴组织丰富,易出现上呼吸道阻塞,术后应使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入气管,在肩部至颈部间垫一棉垫,使声门,气管居于最高位,咽后壁在最低位,如遇有少量血液或分泌物时便于吸出。

2.2.2 婴幼儿的循环功能与呼吸功能相对较强,心肌功能良好,患儿于麻醉后心率可增快至130-150次/分,特别是用阿托品或氯胺酮麻醉后增快更为显著,婴儿可高达170-200次/分,此时应将中儿心电动态监护放在患儿心前区,如术后患儿心律明显减慢常是严重缺氧,应立即备好氧气,进行小量间断吸氧,必要时查明原因并及时给予纠正。

2.2.3 婴幼儿体温中枢发育较差,体表面积又相对较大,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升降,根据患儿的特点,术后观察32例中,12月龄以下婴儿3例术后体温高达38.7-39.3℃,2-4岁的幼儿12例术后体温达38.2-38.5℃,5-8岁的儿童17例术后体温为38-38.3℃,均立即给予输液,体温才慢慢恢复正常。考虑该现象是患儿术手禁食、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体温增高,非病理现象。

2.3 根据患儿术后用药及麻醉方法的不同在护理上有所侧重

2.3.1 患儿全麻危险性很大,对婴幼儿自身健康状况要求严格,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鲁米那钠,麻醉用药氯胺酮,所以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很高,出现后应立即处理,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内。

第6篇: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 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平阳霉素;普萘洛尔

血管瘤是血管病变的良性肿瘤, 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在头面部多见, 严重影响到患儿身心健康发育和患儿家庭生活。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在临床应用较多, 普萘洛尔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也有应用。为了寻找治疗血管瘤的较好治疗措施, 本文选择本院头面部血管瘤患儿, 观察平阳霉素和普萘洛尔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所选的70例头面部血管瘤婴幼儿均为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病例, 上述患儿均为首次接受治疗,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 男16例, 女19例;年龄最小6个月, 最大11.5岁, 平均年龄(6.1±1.0)岁;血管瘤病变类型分别情况:草莓状血管瘤患儿18例、海绵状血管瘤患儿11例、混合性血管瘤患儿6例;均分布在头面部;其中单发24例, 多发11例。对照组35例, 男15例, 女20例;年龄最小6.5个月, 最大12岁, 平均年龄(6.0±1.2)岁;血管瘤病变类型分别情况:草莓状血管瘤患儿19例、海绵状血管瘤患儿10例、混合性血管瘤患儿6例;均分布在头面部;其中单发23例, 多发1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平阳霉素注射, 平阳霉素、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三者配成溶液, 其中平阳霉素浓度为0.5 mg/ml、利多卡因浓度为1%。平阳霉素注射剂量0.2 mg/kg和注射次数要依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具体的病变部位及血管瘤大小而定, 每次注射总量≤4 mg。注射方式为浸润型注射, 可1点或多点注射, 注射过程中观察瘤体表面改变情况, 瘤体表明显示苍白肿胀为度。每1~2周注射1次, 但总次数

1. 3 疗效评定 患儿在复诊时, 观察血管瘤的大小是否改变、观察血管瘤颜色和质地改变情况, 瘤体较治疗前缩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继续治疗, 平阳霉素注射后出现肿胀疼痛反应, 3 d后自行缓解。观察组不良反应(4例心率减慢, 1例低热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不良反应(1例现睡眠改变, 2例低热)发生率为8.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Ⅱ级和Ⅳ级患儿所占比例为68.6%, 对照组治疗后Ⅱ级和Ⅳ级患儿所占比例为40.0%, 前者高于后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给予干扰素、激素类药物、注射液硬化剂等疗法, 手术可影响到瘤体周围组织, 术后容易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容易留下疤痕而影响面部美观。干扰素和激素类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 但容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能够抑制细胞DNA合成, 能够较快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导致内皮细胞增生障碍, 从而缩小血管瘤瘤体, 直到瘤体萎缩硬化, 而且注射后无瘢痕形成[1]。普萘洛尔属于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断药, 能够引起血管瘤的瘤体内血管发生收缩, 引起瘤体结构质地变软, 还可以调节相关酶类而促使毛细血管细胞发生凋亡, 引起瘤体消退[2, 3]。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联合应用平阳霉素和普萘洛尔治疗, 观察组的疗效评定结果优于对照组, 结果提示, 平阳霉素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国林,闫威,陈勇.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 6(3): 669-671, 678.

[2] 孙桦梁,席善龙,魏景健. 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血管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4(1):334-338.

第7篇: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把龋齿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导致龋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防治该病也要从病因的各个方面着手,采用综合防龋措施预防龋齿的发生。

龋齿是牙体组织脱钙、有机质分解、牙体解剖形态溶解破坏引起的口腔常见疾病。体内外多种因素可以导致龋齿。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龋齿的发病率日见增高,严重的影响着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1 龋齿的发病原因及分析

1.1 龋齿的主要发病机制 龋齿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发生因素很复杂。龋病是在微生物、食物和宿主等三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即:①致龋的细菌;②致龋的饮食与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③易感的牙齿(指发育上有缺陷的牙齿或牙齿上有薄弱的地方)。龋齿发生的主要过程是由变形链球菌、某些乳杆菌和放射菌属在口腔中遇到糖,使糖发酵产生酸,酸腐蚀牙齿形成龋齿。在正常情况下,人口腔里的牙菌斑的酸碱度呈中性或接近中性,而在进食糖后5~10 min牙菌斑酸碱度便迅速下降,然后缓慢回升,约在40 min左右恢复到接近中性,在牙菌斑的酸碱度下降到5.5以下时,牙齿会轻度脱矿,而当牙菌斑的酸碱度恢复到正常水平时,牙齿能够再度矿化。脱矿和再矿化如果能保持平衡牙齿就可维持健康状态。

1.2 唾液对龋齿发病的影响 目前有资料显示,唾液成分与龋齿发病率有关,尤其与口腔中唾液流量、流速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流速快有助于冲洗牙菌斑和食物残渣,稀释牙面上的酸性产物,减少龋齿的发生。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有效的抗龋因子。另外,对婴幼儿来说,喂养方式也与乳牙患病率有关。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者乳牙患龋率、患龋者均较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发病率低,纯母乳喂养对婴幼儿预防乳牙龋齿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1.3 牙菌斑对龋齿发病的影响 龋齿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发展过程是由浅层向深层扩展。牙齿萌出后,表面就很快有牙菌斑黏附。牙菌斑是一种稠密的、不定型的、牢固地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薄膜,而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能将食物中糖和淀粉发酵产生有机酸,有机酸长期作用牙齿,使牙齿脱矿而形成龋齿。这个龋患的基本过程缓慢而持久。大量资料显示,牙齿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病,出生后6个月的幼儿,上领乳前牙即可患龋。第一恒磨牙从7岁左右即可开始患龋,因此龋齿是从幼儿期就必须抓紧预防的一种疾病。

1.4 龋齿的发病过程分析 在龋齿开始形成时,患者没有疼痛和其他不适感,当龋病发展到出现明显的龋洞时,患者对冷、热、酸、甜等刺激就较为敏感,有酸疼感。当龋洞扩展接近牙髓时,患者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感到明显疼痛。如果食物进入洞内,也可因食物的压迫而产生明显的疼痛。患了龋病以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往往细菌就会侵入牙髓而发展成牙髓炎。细菌进入牙根周围组织时,会引起牙槽脓肿,急性牙槽脓肿可引起面部肿胀,这些都是最常见的龋齿的并发症。随着牙体硬组织的不断破坏,逐渐造成牙冠缺损,形成残根,甚至牙缺失,不仅影响消化功能,甚至使健康素质下降,因此,龋齿是严重影响人类心身健康的一种疾病。

2 龋齿防治

2.1 口腔清洁维护 科学地刷牙可以清除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儿童应养成少吃甜食和零食,尤其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家长随时对婴幼口腔卫生及牙齿发育生长情况进行监护,尤其是父母亲有龋齿者更应该加强防护,避免唾液交叉传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2 氟化物的应用 氟可以增强牙齿和骨骼的结构,还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可以起到防龋的作用。使用含氟牙膏是比较经济实惠的方法。另外还可倩氟化水、含氟漱口液等。

2.3 窝沟封闭剂的应用 双尖牙和磨牙的咀嚼面有许多微细的窝沟,窝沟内部有微生物和食物残屑。由于窝沟太细,牙刷不能达到窝沟底部,因此窝沟易发生龋齿。窝沟封闭是一种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可以防止微生物和食物残屑在窝沟内堆积,从而可以预防窝沟龋的发生。一些医疗单位采取窝沟封闭防龋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2.4 免疫制剂的应用 经过多年来的研发及探索,以及对口腔免疫系统的进一步认识,具有高效免疫活性的抗致龋菌鸡卵黄免疫球蛋白和防龋疫苗将逐渐走向临床。免疫制剂的应用大大加强了抑制口腔致病菌,增强机体防龋的能力。

2.5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合理应用与补充 如果在牙齿生长发育期合理的补充钙,铁、磷、氟及维生素D等对牙齿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会防止牙齿钙化不全,牙质受损,增强牙齿硬度和韧度。

世界卫生组织把龋齿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所以防治龋齿刻不容缓,龋齿的预防要从各个致病因素着手。从牙胚在胚胎期生成就开始加强孕妇的孕期卫生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哺乳期科学喂养,注意口腔护理,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提高牙齿抗病能力。牙齿萌出后要随时检查,采用综合防龋措施预防龋齿的发生,发现问题早治早防。

参 考 文 献

[1] 季成叶.1995年中国学生龋患流行病学研究系列报告.中国公共卫生,1995,15(2).

[2] 董德慧,王东川,杨芳,等.医科大学学生常见牙病调查与分析.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8,19(1).

[3] 刘忠岐,侯铁舟,阮建平,等.陕西省6岁和12岁儿童患龋情况调查分析.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9,20(1).

[4] 石炜,时清,郝世雄,等.儿童唾液成分与龋齿关系的分析.北京口腔医学,1998,6(2).

第8篇: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

医院现有腹腔镜、宫腔镜、钼靶X光机、四维彩超、婴儿高压氧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微量元素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等设备100余台(件)。近几年来,在医疗技术方面,开展了以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带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为代表的23项新技术达到了省级水平。妇科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宫腔镜、腹腔镜等微创诊疗技术,擅长多种妇科疑难手术,每年救治宫外孕、绒癌等急危重症千余例。产科在全市首家实施了先进的腹膜外剖宫产术,开展了新生儿人工断脐技术,还开设了全市第一家孕妇学校,提供专业月嫂,按摩等特需服务。儿科拥有新生儿NACU抢救中心。能成功抢救新生儿多种疑难危重病症,并在全市首家开展了新生儿、小儿静脉留置针和小儿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的应用。鹤岗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女工体检中心,每年可接待1万多名女职工体检。

在妇幼保健方面,妇保科开展了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管理、妇女营养监测、产后康复、妇女健康体检等项目。儿保科开展了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听力保健、口腔保健、儿童早期教育等业务。

妇科、产科、儿科、乳腺外科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儿保、妇保、儿童早教中心位居同行业榜首。

半个多世纪以来医院实现着“为百姓创造安全、放心的现代文明医院”的社会承诺,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文化建设服务体系。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推出了实实在在的20多项质量监控保障措施,建立了病人的“绿色通道”和两条龙的服务网络,实行了双联处方,随到随查,预约挂号,药品手术价格公示,开设了假日医疗,每天门诊都有专家出诊,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在医院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以微笑服务、站立服务、健康教育服务和贴心医生、明星护士为主题的形象工程活动,实现行风建设全程监控网络,医院每年都要利用节假日拿出价值上万元的药品无偿送给市民、送给矿区、送给采掘一线的百万名矿工,“真情奉献社会、优质赢得人心”,妇婴医院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高尚的医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每年都收到患者锦旗30余面,表扬信近50封,患者满意度一直在95%以上。

第9篇:婴幼儿口腔健康管理范文

婴幼儿因免疫功能未完全建立,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极差,易感染结核病。以5岁以下儿童接触者感染与结核病病人排菌关系报告中,痰浓缩排菌病人感染率为68%,痰浓缩阴性病人感染率为18%,家内无结核病人感染率为16%[1]。以上数字表明,结核的预防和护理,应引起高度重视,极早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正确的健康护理指导,降低儿童结核的发病率。

1预防

1.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意见和我国政府的统一规定

(1)对健康母亲出生后1月内的新生婴儿是接种卡介苗(BCG)的对象[2];(2)接种BCG后3~6个月复查,如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继续接种BCG。

1.2母亲患无传染性肺结核(痰菌阴性)所生婴儿

(1)母亲应正规抗结核治疗,母亲与婴儿不必隔离,可以哺乳。(2)婴儿应作结核菌素实验和胸部X线检查,两项结果检查阴性,婴儿应接种BCG。(3)两项为阳性,应按胎儿结核病正规治疗。(4)仅PPD试验阳性,应按儿童隐性原发形结核治疗。

1.3母亲患传染性肺结核(疫菌阳性)

母亲与婴儿应当隔离至传染性消失为止不宜哺乳。

1.4母亲患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母亲和婴儿应隔离到无传染性为止。母亲应接受正规治疗,婴儿同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与PPD试验,如诊断无传染性肺结核,应按正规治疗,其无阳性发现,婴儿应服异烟肼(INH)治6个月时再作PPD试验,若为阳性,INH继续服满10个月。

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1)新诊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PPD试验阳性幼儿和青壮年。(2)未接种BCG5岁以下儿童PPD试验阳性者,单用INH8~10mg/kg,每日≤3000mg,服用6~12个月。

2护理

2.1首先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

(1)介绍病区环境和病室情况。(2)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护理指导和医生的治疗。(3)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1)高热时除物理降温外,多饮水。纳差、汗液丢失所致的电解质紊乱要及时纠正。(2)结核合并感染或胸腔积液时所致的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予以吸氧及胸膜腔穿刺抽液。(3)胸痛时改变。

2.3控制活动量,防止大咯血

(1)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安静、通风。(2)解除患儿的烦恼及顾虑,讲故事,必要时给予镇静剂。(3)留陪伴,若病情发生变化及时告诉医生配合治疗。

2.4防止感染

(1)每日清洁口腔1~2次;(2)分泌物潴留,分泌物不易清除,常发生在体内肺功能差的患者。有学者报道发生分泌物潴留高达40%~50%,笔者强调防止分泌物潴留为护理的重点。(3)病情允许可雾化吸入局部给药帮助祛痰。

2.5健康教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2)碗筷要消毒煮沸,被褥、衣服需阳光曝晒。(3)生活要有规律,不偏食,给予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丰富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4)参加集体活动,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5)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发现问题立即就医及处理。(6)避免受凉,预防外感,增强免疫功能。

3讨论

以上就儿童结核预防和护理,提出了回顾性总结和工作的体会。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发病自身特征,BCG作为结核病免疫预防的效果比其他计划免疫苗有差距,尽管如此,自从大规模开展BCG接种以来,儿童结核病,特别严重类型结核病已有明显下降,因此婴幼儿BCG接种方针在我国尚需继续坚持[3]。希望新疫苗的开发具有BCG更大的抗结核能力,没有或减少BCG接种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发生,加快结核病控制进程。

INH预防性治疗效果和方法,INH预防性治疗效果初步是:从观察报道中显示,减少结核病发生率50%以上,大多数超过60%,少数报道超过80%[4]。5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就结核药物预防研究组对1394原发结核儿童给予INH4~6mg/kg服药1年,相同数同样作对照,结果INH未发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型肺结核,对照组发生结核性脑膜炎8例,粟粒型肺结核2例,大多数药物预防成人300mg,儿童每日5~10mg/kg。

结核病治疗时间长,患儿易发生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心理障碍会影响身心,使其失去战胜疾病信心,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年龄,予以健康心理护理指导,仔细观察每位患儿的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消除其对疾病的治疗方案不正确认识,或药物副反应的误导,鼓励增强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忠仁.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01.

2卫生部.全国第四次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2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