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精选(九篇)

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

第1篇: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依恋是儿童与养育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神情的感情联结,是婴儿与母亲在相互行为交往和感情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母婴依恋的形成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婴幼儿喂养过程是一个母婴建立情感联系、婴儿对母亲产生依恋的过程[2]。喂养时母子肌肤之间的亲密接触、微笑的脸、温柔的爱抚、对视使婴儿在生理、心理上均得到满足[3]。喂养者的亲密接触和精心照管,使婴儿对母亲产生信任感和建立起依恋关系,在这基础上,进而发展起对周围世界的信任和安全感。

如不能满足婴儿对母亲爱抚及亲密接触的渴求,会使孩子学习和沟通机会受到限制,接触各种信息和刺激的机会也相对减少,不可避免的影响孩子活动和探索的兴趣,各种技能发展也会迟缓。这样的环境容易使婴幼儿表现出反应淡漠、消极或情绪不稳定[4]。因此,缺乏和忽略这种早期关系和早期经验,有可能导致胆小恐惧、焦虑、呆板迟钝、孤僻不合群、好哭闹、人际交往障碍等。

2 饮食行为与人格的形成

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的正常发育与儿童的早期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早期的亲情满足、行为发育和安全感,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的实现。

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5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5]。出生后至1岁左右为口腔期。此时婴儿的心理本能或驱力主要集中在口腔部位,通过吸 吮、咀嚼来获得心理满足。口腔期又分为两个亚期,0~8个月为“前口腔期”,嘴唇和舌为动欲带,婴儿通过吸吮和吞咽活动来获得心理满足。8个月~1岁左右为“后口腔期”,主要动欲带为牙、牙龈和咽部,他们经常从吹泡泡、咯咯发声、咀嚼东西和吞食活动中获得满足。按照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理解,相应阶段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可能导致儿童人格的发展受挫,出现固着或倒退的情况,在成年后表现出人格的异常。典型的口腔型人格特征包括苛求、无耐心、羡慕、贪婪、嫉妒、狂怒、压抑、不信任、悲观等。

3 饮食行为与认知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的认知发生发展过程是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构建、不断改进的过程[6]。触觉是婴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其认知活动和依恋关系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婴儿可以由口腔触觉建立条件反射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有研究报道[7],1个月的婴儿已能凭借口腔触觉辨别不同软硬度的乳头,4个月的婴儿则能同时辨别不同形状和软硬程度的乳头,而8~9个月婴儿对新事物用口腔活动进行探索要比用观看、用手探索的频率高。换奶期及时添加泥状食物是锻炼和促进咀嚼、吞咽功能发育的适宜刺激。咀嚼功能发育完善对语言能力(如构音、音词、短句)的发育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发展了嗅觉、味觉、触觉、温度、压力觉、大运动和精细动作。

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既受基因等内在因素的调控,又受学习训练、环境刺激等外界因素的影响[8,9]。正是婴儿的不断感知和运动,才刺激了大脑相应区域的生长,从而促进神经心理发育、提高智力[10]。

4 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促进儿童心理发育

应在重视婴幼儿营养需要的基础上,适合其神经系统等功能发育和心理社会发展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积极的喂养关系。婴幼儿进食行为的发展受感觉运动功能、神经成熟、认知能力、情绪和社会交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尤以亲子关系影响最大。亲密和谐的亲子喂养关系是喂养成功的关键;而紧张冲突的亲子关系则常为喂养困难、饮食行为偏异的诱因。因此,家长和儿童保健工作人员不但要合理搭配婴幼儿膳食营养,也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喂养关系,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Pinellij,Saigal S,Atkinson SA.Effect of breast-milk consumption on neurodevelopment outcomes at 6 and 12 months of age in VLBW infants.Adv Nepnatal Care,2003,3:76-87.

2 Rao MR,Hediger ML,Levine RJ,et al.Effect of breast feeding 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infants born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Acta Paediatr,2002,91:267-274.

3 徐海青,熊忠贵,周爱琴,等.喂养方式与婴儿智能、运动发育的关系.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71-72.

4 Thompson RA,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years of life.Future Child,2001,11(1):22.

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103-115.

6 樊利春,张静.早期教育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5,20:767-768.

7 闵丽华,杨俊华,尹琼英,等.新生儿吸乳行为对母亲的影响研究.现代护理,2006,12(1):11-12.

8 Pascura R,Figueroa H.Effect of preweaning sensoringotor stimulation on behavioral and neuronal development in motor and visual of the rat.Biol Neonate,1996,69:399-404.

第2篇: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 婴幼儿 辅食 健康教育 语言发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45

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而语言能力又是其日后智力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适应能力及交往能力发展程度的体现,且对人一生的心理发展有深远影响。为了探讨合理指导家长给婴幼儿添加辅食与语言发育的关系,我们对400例足月剖宫产正常婴儿语言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我院行剖宫产出生的足月正常儿400例为研究对象,男200例,女200例。孕母无妊娠合并症,新生儿无窒息史,母亲均为城市居民,且都是高中以上学历,家庭教育相似。小儿经检测听力正常,发音器官结构和形态无异常,智能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

方法:根据母亲的意愿将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生后母乳喂养,在婴儿4个月时开始由医护人员指导家长,特别是对母亲的指导,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对照组:生后母乳喂养,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用自制调查表向家长询问谁为主要抚养人,了解断乳期饮食添加时间及添加质量,指导家长详细观察并分别记录婴儿能听懂自己名字、能听懂家长指令、能说出单词、能模仿家长回答的时间。并比较两组婴幼儿语言发育时间的早晚。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S表示。

结 果

两组婴幼儿时期添加断乳期饮食时间比较:试验组添加断乳期饮食平均为4.36±0.64个月;对照组添加断乳期饮食平均为8.6±1.4个月。两组有显著差异(P

试验组的t1、t2、t4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讨 论

第3篇: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认真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为认真开展儿童保健工作,落实对新生儿及满月后婴幼儿随访服务,加强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婴幼儿健康生存质量。妇幼科制定出具体婴幼儿保健系统管理内容:新生儿出院一周进行访视,同时建立健康档案。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进行婴幼儿健康管理,共随访8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智力发育评估,进行科学喂养(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预防伤害、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主要了解儿童是否有贫血。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行为测听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主动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儿童保健水平,提高儿童系统健康管理率,维护儿童健康,保障儿童生命质量,做好人民生命健康守门人。

第4篇: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婴幼儿;身体健康;儿童保健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79-0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健康意识逐步增强,我国儿童健康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但各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仍不均衡,尤其贫困山区儿童健康状况仍令人担忧。为响应《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要求,我院组织资深儿童保健科、儿科医师深入我县农村对0―3岁婴幼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常见疾病筛查,以及农村儿童保健工作开展情况调查,了解我县农村0―3岁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及儿童保健工作服务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分别在我县17个乡镇随机抽查0―3岁婴幼儿50-100名,共计参与体检和调查的婴幼儿925名,0―1岁组283名,1―2岁组327名,2―3岁组315名;男507名,女418名。其中参与问调查的家长或监护人共计786人。

1.2方法 分别对入选的925名0-3婴幼儿进行体重、骨骼、心肺、口腔、视力等检查及营养状况评估;疾病筛查主要为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营养性疾病和口腔检查;对786名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婴儿4个月内是否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指导、儿童营养指导、儿童定期体检即系统保健、鱼肝油补充、疫苗接种等。。

1.3内容 体重采用WHO推荐的NCHS标准,体重低于参照值2SD为体重低下,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20%以上为肥胖;贫血诊断标准参照我国小儿血液会议(1989年)制定标准(血红蛋白1―4个月时

2 结果

2.1 营养性疾病检出率较高

2.1.1营养不良及肥胖的发病率 参与体检的925名婴幼儿体重正常者为799例,占86.4%;营养不良者118例,发生率为12.7%,其中以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居多,消瘦者仅5例,发生率为0.5%;肥胖者8例,发生率为 0.8%。

2.1.2贫血的发病率 925名参检婴幼儿中共检出贫血患儿156例,发病率16.8%。其中男性患儿81人,女性患儿72名,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0-1岁组参检婴儿283名检出贫血者56例,患病率为19.8%;1―2岁组327名,检出贫血患儿55例,患病率为16.9%;2―3岁组315名中检出贫血患儿45例,患病率为14.6%。0―1岁组发病率最高。

2.1.3佝偻病检出率 925名共检出佝偻病患儿306例,患病率达31.4%,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其中0-1岁组检出112例,发病率为39.5%;1―2岁组检出113例,发病率为34.5%;2―3岁组检出66例,发病率21%。0―1岁组发病率最高。共检出鸡胸、漏斗胸等明显骨骼后遗症5例,占0.5%。

2.2参检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问卷调查结果

2.2.1儿童计划免疫普及较好,达93.5%,仅个别非常住或留守儿童未接受基础免疫。

2.2.2儿童系统保健工作在逐步开展,各乡镇开展情况参差不齐,但总体比较滞后。786名参检儿童家长几乎都认可孩子建有保健手册,但能按要求进行系统管理的仅277例,仅占35.2%,家长对系统保健的认知度普遍不高,大多家长认为孩子身体挺好不用检查,少数家长不认可乡、村级儿童保健服务水平;4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528例,占67.1%,非纯母乳喂养者以混合喂养居多,占23.2%,人工喂养者占9.7%;家长接受过喂养指导者422例,占53.6%,大多家长对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相关知识知晓度远远不够,参检婴儿中相当数量8―9个月仍未添加辅食;参加调查家长对小儿营养性疾病认知度很低,既往做过贫血相关检查者占25.1%,且大多是孩子生病后在医疗机构接受的检查,预防佝偻病鱼肝油补充仅141例,占17.9%。

3 讨论

3.1婴幼儿营养性疾病检出率高与当地儿童保健服务开展状况密切相关。0-3岁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此期不仅体格生长最迅速,也是大脑、智能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此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主要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其他微量元素缺乏。而这类疾病是可以防治的。预防婴幼儿营养性疾病根本的就是合理科学的喂养。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切实开展好基层儿童基础保健服务,按系统管理要求进行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估、喂养指导,遵循“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正常提高”的原则,最大程度地改善我县农村婴幼儿健康状况。

3.2基层儿童保健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必要性日渐凸显,各地区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取得一定成效。但发达地区与贫困山区之间、城镇与农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受地域条件、地方经济文化水平、地方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儿童保健任重而道远。一要加强三级保健网的建设,加强县、乡、村儿童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供必需的设备、人员保障;二要拓宽儿童保健服务内涵,不仅仅停留在称体重、打防疫针的层面上,更要注重体格智能发育评估、异常情况的识别和干预、儿童营养喂养指导、卫生指导、营养性疾病的检测与防治等;三要多渠道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认知度,认识其重要性,促使更多家长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儿童保健服务;并且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做好儿童健康促进。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主编 《儿童保健学》(第四版);

第5篇: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托幼园所;儿童;口腔保健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79-01

儿童口腔保健情况与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密切相关【1】,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乳牙龋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为了解海淀区在园儿童口腔保健状况,现对口腔保健年报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口腔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2012年海淀区托幼园所大体检年报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 口腔检查方法 由口腔医生使用统一的口腔检查器械进行检查。按照国家龋病的统一标准规定:凡是牙齿表面或齿沟处有色、形和质三方面改变的即诊断为龋齿【2】,并记录在《儿童口腔保健手册》上。

1.2.2资料收集方法 幼儿口腔检查结果由幼儿园保健医按儿童户籍和年龄分类统计,填写在幼儿园体检年报上,上报到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1.2.3质量控制 海淀妇幼保健院口腔科组织参与口腔患龋情况检查的医生技术培训,并进行一致性的检验后方下园检查。7-8月对幼儿园口腔收集结果进行30%抽查质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4 资料统计 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为0.05。

2 结果

2.1 全区口腔保健覆盖及龋患情况

2012年全区在园儿童口腔检查率98.38%,龋齿患病率为52.53%,新龋率为32.81%。本市户籍在园儿童口腔保健覆盖、患龋及新龋情况好于外地户籍在园儿童,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

3 讨论

3.1 海淀区在园儿童口腔保健状况良好

海淀区一直将儿童口腔龋齿防治作为学龄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口腔医生每年到幼儿园开展2次口腔检查、鼓励保健医生针对家长和儿童开展口腔健康讲座, 开展餐后刷牙【3】和氟化泡沫预防龋齿工作。2012年海淀区在园学龄前儿童口腔龋齿检查率达98.38%,矫治率为61.13%,说明海淀区儿童的口腔保健情况良好,3-6岁儿童患龋率为52.53%也远远低于全国调查的城市乳牙患龋率79.53%水平【4】。

3.2 外地户籍儿童患龋情况不容乐观

从表1可以得出,海淀区本市儿童口腔保健享有水平高,其患龋率、新龋率明显低于外地户籍在园儿童。分析原因为:本地户籍儿童从婴幼儿开始就接受社区保健科医生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从小就注意儿童良好口腔习惯的养成。外地户籍儿童大部分为中途从外地随家长入京,就近入园,家长更多地忙于生计,得不到及时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对儿童口腔习惯的培养意识与行动。也从侧面说明外地户籍儿童的家长是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3.3 本市儿童家长更重视龋齿的矫治工作

从表2可以得出,海淀区本市儿童在龋齿矫治和龋齿充填方面却明显高于外地户籍儿童。分析原因为:本地户籍儿童对儿童龋齿对儿童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更加重视,外地户籍儿童家长多认为乳牙龋齿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待乳牙脱落后恒牙更重要。在医疗保健方面本地户籍儿童的龋齿矫治费用可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外地户籍儿童尚不能解决此问题,导也是致其龋齿矫治低于本地户籍儿童的重要原因。

3.4 建议:

1)加强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其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决定儿童龋齿的防治工作。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手册,宣传栏张贴预防龋齿的重要性及龋齿危害等,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2)重视外地户籍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外地户籍儿童家长,应在健丰富康教育形式,多开展家长能参与的互动活动,有重点开展约谈,更具效果。3)外地户籍儿童是预防龋齿的重点人群。注重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 唐爱萍,杜继鹏.青岛市崂山区3-6岁幼儿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8):763-764.

[2] 王瑞,程敏,刘东玲.吉林省5岁儿童患龋情况抽样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12(23):5015-5017.

[3] 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妇幼保健院.北京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常规,北京,2002:61-63.

[4]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初步社,2008:60-112.

第6篇: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 儿童;系统化;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儿童保健的要求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提上了一个新台阶,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做、怎样做好儿童系统保健工作方面,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对此有了明确的要求。

儿童早期是儿童体格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容易发生各种营养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儿童心理行为的问题也往往在这个时期种下根源。营养性疾病如近年来的肥胖儿童的增多,其中城市儿童肥胖高于农村,尤其对幼儿园儿童体检时表现的更为突出。另外,儿童口腔龋齿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都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等心理问题与有直接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向“社会形态-心理-生物医学标准样式”的转变,儿童保健也应在三个水平上进行。①增进性措施,也称一级或基础预防;②防病于未发之前,称二级预防,如新生儿缺陷病的筛查;③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及时彻底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称三级预防。要做到以上三个水平的保健,要求我们做好儿童系统化保健管理。

1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进行0-6岁儿童的系统化保健管理

1.1 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生后,医院为新生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出院后1周内,村级保健人员到产妇家中进行访视新生儿。了解出生时的基本情况、是否进行预防接种,是否进行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观察产妇居住条件,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大小便情况、睡眠情况、是否出现黄疸、脐部是否感染、口腔发育是否正常等。同时为新生儿测量体温、测量体重、身长,检查囟门大小,听诊心肺是否正常等体格检查,根据新生儿的具体发育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护理知识和常见新生儿疾病预防和指导。查验新生儿疾病筛查证明和听力筛查证明,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告知家长到儿童出生的医院做这两项筛查。对于异常情况的儿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1.2 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月后,村级保健人员到产妇家中进行随访。测量体重、身长,进行发育评价,观察新生儿的喂养情况、睡眠情况、大小便情况、黄疸、囟门大小等情况,同时进行发育评估。

1.3 婴幼儿健康管理 村级保健员分别在儿童3、6、8、12、18、24、30、36月龄时到儿童家中随访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测量体重、身长,进行发育评价,同时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的添加时间和种类、心理行为发育,疾病预防、口腔保健与龋齿预防、及常见疾病的健康指导。同时建议儿童家长带儿童去附近医院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8个月时进行儿童DDST检查一次。

1.4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村级保健员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保健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的测量,视力筛查,口腔检查,心肺检查,腹部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同时对儿童的膳食情况、患病情况等进行询问和指导。建议儿童家长带儿童去附近医院每年血常规检测和肝功能检查。

1.5 健康问题处理 村级保健人员对在儿童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给出科学的建议。

2 对村级保健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1 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村级保健人员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2.2 从事儿童健康管理的村级保健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乡村医生证),并接受县级妇幼保健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同时要有责任心和耐心,按照国家儿童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儿童健康管理。

2.3 从事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村级保健人员应通过妇幼卫生网络、预防接种,村妇联等多种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做好儿童的健康管理。

2.4 加强宣传,向儿童父母告知具体的服务内容,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儿童健康服务。

2.5 每次服务后及时做好记录,纳入儿童健康档案管理。

第7篇: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传染病由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给他人,从而使受传染者患病。

患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是通过空气传染的,其病原体生长繁殖在呼吸道里。当病人讲话、咳嗽、喷嚏、呼吸时,病原体随着唾沫飞散在空气中,健康人吸进被污染的空气就可能被传染患病。婴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麻疹、百日咳、白喉、水痘、猩红热、腮腺炎、流脑、风疹、幼儿急疹等。

(1)病因

麻疹俗称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儿的眼、口、鼻、咽、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中。当病儿咳嗽、喷嚏、说话、哭叫时,病毒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因此病儿是惟一的传染源。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受预防接种的婴幼儿均为易感儿。

麻疹是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的传染病,以冬末春初时发病为多,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就连6个月以下的婴儿也会患麻疹。每个人出过一次麻疹后可获终身免疫。

(2)症状

麻疹的症状及发病的过程要经过四个时期:

1潜伏期:为11天~12天。此时期没有任何症状,若是用血清被动免疫后,可延长到3周~4周。

2前驱期:一般为3天~4天。主要症状是发热、流涕、咳嗽、流泪、畏光、结膜充血、食欲减退。初期症状与重感冒相似。发热时,体温可高达39℃~40℃。发热的第2天~3天,口腔内靠近磨牙的两颊内黏膜上可看见白色小点,称为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征。此斑在皮疹出现1天~2天后即自行消失。

3出疹期:为2天~5天不等。病儿发热第4天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开始从耳后和颈部先出,接着蔓延到面部、躯干、四肢直至手心、足底。3天~5天左右皮疹出齐,由稀疏逐渐加密,融合成片状,颜色加深呈暗红色。发疹高潮时,全身症状加重,热度升高,咳嗽频繁,两眼畏光,分泌物增多,咽部红肿疼痛,声音嘶哑,烦躁不安,嗜睡,也有时出现呕吐、腹泻等,并且精神委靡。

4恢复期:为10天~14天。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于2天~3天内逐渐消退,体温下降,逐渐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消失,精神食欲好转。

(3)并发症

麻疹病儿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并发症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肺炎:多发于出疹期;

2喉炎:多发于出疹后;

3脑炎:继发于出疹期和恢复期;

4其他疾病:如口腔炎、中耳炎、肠炎、化脓性结膜炎等。

(4)护理

麻疹病儿无须特效治疗,主要是细心护理。良好的护理可以避免发生并发症,使麻疹病儿早日康复。在护理时应该做到:

1居室应空气新鲜,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病儿忽冷忽热或直接吹风,尤其是冬天,因吹风后体温突降,易使疹子隐退而出不透。也不要为了疹子出透而采取“捂痧子”的老办法。因为捂得过热,会因热度过高而抽搐。尤其是夏天,过热会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而中暑。所以,过冷过热都容易引起并发症。

2注意眼、鼻、口腔的清洁卫生。每日用温开水洗眼,用消毒棉球擦去分泌物或痂皮,以免将眼封住而睁不开。用消毒棉签轻扌卷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鼻腔清洁畅通。婴儿太小不会漱口,可喝温开水清洁口腔。

3饮食应保证营养: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如母乳或牛奶、豆浆、粥、烂面条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热度退后,可增加蒸蛋、豆制品及蔬菜。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恢复平日的饮食。孩子出麻疹,一般不要忌嘴。此外还应多饮水或喝热汤,既可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易于发透,又有利于消除体内毒素。

4防止并发症:在护理麻疹病儿的过程中,不要接触患呼吸道感染的人,以免加重病情,引起并发症。若是发现肺炎、喉炎、脑炎以及其他并发症时,均需及时送医院治疗。

(5)预防

麻疹是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但必须做到:

1麻疹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不接触麻疹病儿,以杜绝传播源。

2对8个月以上的婴儿,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自动免疫。这是最积极的预防措施。

第8篇: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心力衰竭;重症肺炎;婴幼儿;护理

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中威胁生命的疾病之一,在儿童死亡疾病中病例排在第1位,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随时有生命危险。由于婴幼儿屏障功能不足,以及其特有的解剖生理特点,部分轻症肺炎可发展为重症肺炎且可以合并有心力衰竭[1]。因此,及时发现和加强对婴幼儿重症肺炎且合并有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是提高儿科住院患儿治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童监护室住院的96例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6例,男60例,女36例,男女之比1.67:1,年龄1个月~3岁,平均1.3岁。96例均具有婴幼儿重症肺炎,且有合并心力衰竭的表现,诊断均符合1985年全国儿科会议修订后的《关于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主要表现:全身反应差,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口周紫绀,烦躁不安,憋喘明显,三凹征明显,呼吸>60次/min,心率>160次/min,双肺可闻及固定的中小水泡音或哮鸣音,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少尿或无尿。均经抗感染、镇静、吸氧、雾化、强心、扩血管、利尿等治疗。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用药6~12h咳喘缓解,心衰纠正;②有效:用药12~24h上述症状、体征明显改善;③无效:用药24h以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2]。

结果:96例患儿中显效60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95.8%。有4例患儿因抢救48h仍无明显缓解,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正确、舒适和足够的休息时间,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温度20℃~22℃,湿度55%~65%。取半坐卧位(小婴儿取15°~30°斜坡卧位),使横隔下降,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呼吸运动。对烦躁不安、哭闹患儿予以必要护理措施,使其安静,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哭闹严重时时给予镇静剂,令其入睡,减少搬动和刺激患儿,各种治疗和护理集中完成,保证患儿充分休息。

2.2严密观察病情 ①仔细观察体温、脉搏,每2~4h测试1次,病情需要时随时测量。保持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②经常变换,防止肺部淤血。及时清除口腔、鼻、咽部分泌物,观察记录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凡有呼吸困难、紫绀、面色青紫等情况,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用面罩给氧3~5L/min,也可用鼻导管给氧0.5~1L/min,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时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使其易于咳出,或遵医嘱予吸引器行负压吸引,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准确,时间不超过5min,防止损伤粘膜及加重患儿的恐惧感;③观察记录患儿精神状态、心率、心律,若发现患儿突然极度烦躁不安,突然心率>180次/min,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脏迅速扩大,即可诊断心力衰竭[3],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准备抢救物品和药品积极配合抢救,防止病情恶化。同时要记录24h的尿量及使用强心、利尿药物后的疗效。

2.3准确及时遵医嘱合理用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

2.3.1抗生素 遵医嘱准确、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并维持最佳血药浓度,采用留置针穿刺静脉,便于随时用药,必要时建立2条静脉通道,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治疗中严格控制液体总量,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15~25ml/h为宜,以免增加心脏负荷。

2.3.2洋地黄制剂 严格按时、按剂量给药。用药前测心率,一般婴儿

2.3.3血管活性药 常用活性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为保证药物剂量的精确和用药安全,选用微量泵静脉给药,常间隔4~8h重复用药[4]。活性药单独配置,现配现用,以免搁置时间过长加重毒副作用。

2.3.4利尿剂 掌握用药时间,根据利尿剂的利尿作用合理安排给药,并尽量安排在早晨及上午给药,避免夜间使用,因排尿过多影响休息。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尤其是尿量,保证尿量20ml/h,用药期间注意监测患儿血电解质,防止电解质失调。

2.4合理喂养 给予患儿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尽量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哺乳时,抬高头部及上身,耐心、细致喂入,对6个月内的婴儿,要防止吃奶呛咳引起窒息,病情危重时,用滴管或鼻饲喂养或暂禁食,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物质。

2.5健康教育

2.5.1对家长心理指导 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病情危重、病程长,随时有生命危险,家属难免出现心理紧张,加上抢救治疗用药费用相对较大,造成部分家属经济负担压力大,因而对患儿疾病产生了消极、悲观、绝望心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多与家属沟通,及时了解家属的思想情况,指导其正确对待婴儿疾病,了解疾病的知识及治疗转归,争取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家属的沟通要态度和蔼,耐心回答,多给家属鼓励和心理上的支持,增强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2.5.2出院指导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预防感冒,在冬春季避免去人群流动大的地方。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一旦有上感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及时去医院治疗,病情恢复后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预防佝偻病。加强营养,及时添加辅食,多食含钙、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防偏食。定期做好预防接种。

3 体会

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病情重且复杂,病程较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的判断能力,快捷的反应能力及深切的同情心,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详细地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准确准时给药,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浓度、速度,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并及时处理,合理喂养,耐心做好健康教育,使患儿早日康复。

总之,我国目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最常见的疾病。肺炎在儿科疾病中仍占"五个一"的位置[5],即在门诊就诊患儿中占第1位,住院患儿中占第1位,危重患儿中占第1位,危重患儿引起心力衰竭中占第1位,死亡患儿中占第1位。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重症肺炎最常见的类型,是儿科危重急症,因此,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黄绍良,陈述牧,何政贤.小儿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1.

[2]李春霞.小剂量酚妥拉明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6(1):37.

[3]胡亚美,江载芳.褚福堂实用儿科学(上册)[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4.

第9篇: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 产后访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05-02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健康教育在产后访视中的重要性作一阐述

1 产后访视

产后访视是指在产妇分娩后的第7、14、28天医生到产妇家中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访视。

2 产后访视主要内容

母亲检查: (1) 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如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自觉不适及情绪状态;(2) 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如发现异常,应寻找原因并予以处理;(3) 检查及情况,注意的胀满程度、乳量多少、有无红肿、有无皲裂;(4) 检查子宫底下降程度、有无压痛及恶露量、颜色及气味,检查外阴有无红肿切口或腹部伤口的愈合情况。婴儿检查: (1) 询问新生儿哺乳、睡眠及大小便等一般情况;(2) 观察皮肤颜色、精神状况、呼吸及测体温;(3) 检查脐带是否脱落,脐周有无红肿及分泌物;(4) 检查口腔黏膜有无霉菌感染,臀部有无红肿, 如发现臀红皮疹, 及时用紫草油涂擦并给予知识指导,观察大便次数及性状;(5) 测体重、了解营养和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留热线电话, 随时提供健康咨询和就医指导。

3 健康教育

实施健康教育因人而异[1]。因产妇文化背景, 风俗习惯及经济条件, 年龄职业不同, 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合理喂养、婴儿护理保健、产褥保健指导、计划生育指导和计划免疫指导等。①合理喂养: 婴儿以母乳喂养为佳, 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因母乳具有广泛的抗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抗体活性”[2],给予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指导产妇正确授乳方法和技巧,按需哺乳, 正确喂养。②婴儿护理保健: 初产妇因缺乏科学育儿经验,产褥期指导产妇及家属对婴儿的脐部、皮肤、日常护理, 常见症状的观察和护理等。有条件的家庭指导婴儿沐浴、游泳、新生儿抚触等。③产褥保健指导: A. 心理支持: 保持心情舒畅,鼓励与亲友沟通、交流经验、宣泄情绪。协助产妇与婴儿建立亲子依附关系;讲解母婴同室的重要性;B. 饮食调理, 合理营养。进食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如鱼、蛋、禽等以利产妇身体恢复, 乳汁化生,增强抗病能力,忌生冷硬固辛酸辣味。 C.保持大便通畅, 多食新鲜蔬菜预防便秘。D. 卫生宣教及计划生育指导。适当运动, 充分休息, 注意会卫生和护理知识指导。避免受热受冷, 注意腹部保暖防外邪入机。产褥期禁、盆浴以免毒邪入侵感染。指导产妇42 天开始正确避孕。发放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建立预防接种证, 按时接种。

4 结论

产后访视实施健康教育, 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健康服务,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有助于产妇顺度过产褥期, 预防疾病,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