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

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精选(九篇)

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

第1篇: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

一、自我教育动机的引发

引导自我教育的动机,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自我教育动机,是培养学生自我参与实践,获得自我认识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民主化观念,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其次要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交往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自我认识,不断增强有信心,从而萌发自我教育的动机。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参与活动:①参与拟定教学目标。比如,让学生自读课文,共同确立教学目标。②参与发问。让学生自行探索,提出问题。③参与设计活动。如:自行设计辨析题,使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矛盾心理;自行设计品德行为模拟表演;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行讨论学习方法、总结经验等等。④参与辩论,从正反两方面展开争辩。⑤参与评价与自我评价活动。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以课外延伸的形式开展某些宣传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等。

二、自我悟理能力的培养

自我悟理能力指学生对品德行为观察、分析,从而正确掌握品德和品德规范要求的能力。它是自我教育的基本能力,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自我悟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一是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自行寻找品德行为,提高识别能力;二是要抓住品德行为的细微处,分析思想品质;三是要引导学生概括品德概念和品德规范要求。培养说理、评价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评介,可深化学生品德认识,提高学生自我悟理能力。常用的说理方法:①正反说理法,即人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②多重说理法,即针对某一品德行为,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说理。③例证说理法,即从事例证明某一道理的说理方法。④追因说理法,即从某一品德现象引导学生寻找原因得出结论的说理方法。⑤条件说理法,既让学生说明要实现某一品德要求必须创造哪些条件。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辨明是非是深化品德认识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①品德概念的辨析。让学生辨析相近的品德概念,弄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②品德行为的辨析。训练学生将品德规范要求与品德行为实践相联系起来,进行品德评价。③问题情境的辨析。即创设情境,揭示学生的心理矛盾,让学生联系思想实际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作出正确的行为抉择。

三、品德情感的自我体验

品德情感的自我体验对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常用的方法:①观察中体验。这种体验能直接激发学生的情绪,产生情感共鸣。②说理中体验。学生说理实际上是在相应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说服。③氛围中体验。情感氛围感染力强,教学中应营造情感氛围。方法有: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品德情境;教师自身品德情感外露;榜样感化和学生间相互形成正确舆论等等。④表现中体验。让学生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品德情感。⑤联想中体验。让学生从某一品德行为联想到一系列与之相近的或相反的品德的品德行为,并进行比较,从而产生正确的品德情感。⑥对照中体验。让学生将自己过去的行为与品德规范要求进行对照,从而出现满足情感或不安情感。总之,品德情感的体验是多方面的,学生只有充分地“自我体验”才能有效地实现自我教育。

四、自我控制方法的指导

第2篇: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

低分辨核磁共振仪及其技术在水分分析与检测中应用尤为广泛。水分是构成食品的主要元素之一,它的迁移、变化影响着食品的品质与风味,因此,检测食品中水分对食品加工、储藏以及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食品水分检测方法采用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在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一些蛋白质变化或淀粉糊化等物理或化学变化,破坏了被检样品的完整性以及成分结构,不能反映食品中水分的物理状态的直接信息;新的技术如红外、近红外分析技术等来测定食品水分,只反映的是被检样品中水分的部分信息,其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低分辨核磁共振技术无损检测,能够有效获取水分分布的全部信息,当水与底物结合稳固时,T2值降低;当水流动性好时,T2值较高。氢核的弛豫时间会随着食品的组成成分、保存温度、储藏时间、水分流动性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个参数能够提供与水分子的结合力和移动相关的重要信息,应用于食品水分检测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利用低分辨核磁共振技术对肉质水分分析作了大量的研究。韩剑众基于低分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不同品种(中国金华猪和杜长大猪)生鲜猪肉的水分存在状态和变化规律,得到了宰后生鲜猪肉中水的存在状态及分布情况,为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评价宰后肉质的持水性能及变化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戚军等通过低分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肌肉中水T2的变化,考察了冻融过程中羊肉持水力的变化规律,指出肌肉中不易流动水的弛豫时间可以作为考察冻融后肉品质持水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快速无损检测肉类水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姜晓文也利用LF-NMR技术对猪肉持水性进行了研究,通过T2的积分面积反映宰后猪肉水分含量的变化,特别是国内注水猪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为食品安全猪肉的检测与监管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2在食品掺假鉴别中的应用

由于核磁共振技术无损检测的特点,使得其在食品掺假识别、鉴定中得到应用。牛乳的掺假、掺杂现象成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LF-NMR通过对乳制品中脂固液比、脂肪结晶温度、持水量、水分结合状态、蛋白质变性、蛋白质聚集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测试,能达到鉴别真伪的效果。姜潮等人以掺假牛乳样品(掺入水、食盐、尿素、豆浆等)复原乳以及纯牛乳样品为低场核磁共振检测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处理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序列的检测数据,在主成分得分图上很好地区分出纯牛乳和掺入不同物质的掺假牛乳,纯牛乳、复原乳及其混合乳也得到有效的辨识,同时各种掺假牛乳样品随掺假物质的掺加比例在图中呈规律性分布,通过低分辨核磁共振结合PCA法得到一种快速检测与监控牛乳品质的有效分析方法。低分辨核磁共振技术另具吸引力的一点是它能够进行油品中的油份进行检测。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能够检测到食用油脂(肉、黄油、棕榈油、牛奶、巧克力等)中固体脂肪的含量,因此,LF-NMR还可以用于鉴定食用油的掺伪。王永巍等应用低分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了煎炸油分别掺有3种食用植物油(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油样的横向弛豫时间T2弛豫图谱,发现煎炸油在10ms处出现了一个特征峰,而其他三种纯品油中并未检出。随着掺伪量的增加,该峰的峰面积比例逐渐增大,而峰开始时间则逐渐缩短。通过测定该特征峰面积比例和峰开始时间可定量测出煎炸油,提供了一种煎炸油掺伪食用植物油的快速鉴别方法。ZhangQing等通过LFNMR分析玉米油、花生油、油菜籽油、和大豆油与两种煎炸油的T2峰值,建立了线性方程用以检测掺假食用油。其实,鉴别油品的研究在很早就开始了,钦理力[30]用脉冲核磁共振鉴别法检测餐饮废油脂中的地沟油、泔水油及三种食用油在10℃和0℃下的SFC值,实验结果表明地沟油和泔水油的固体脂肪含量远远大于食用油,在0℃下固脂含量为0的食用油,只要其掺伪了1%以上的餐饮废油脂,就可以鉴别出来。花生油在10℃下SFC值虽达到了1.52%,但当其仅仅掺入1%的地沟油或泔水油时,SFC值明显变高,可认为只要花生油中掺入了1%以上的餐饮废油脂,即可检测出来。此外,如果煎炸老油曾煎炸过动物食品,也可用本法检出。此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用任何化学药品,只要稍加指导一般工作人员即可完成。另外,有研究表明,正常食用油脂与地沟油的弛豫反演谱有显著区别,有明显的特征峰出现。而且这种区别稳定性很高,对于同一种地沟油,这种明显特征不会随着地沟油的过滤、脱胶、脱嗅、脱色等加工过程而消失。低分辨核磁共振技术在食用油掺假鉴别检测中表现出了突出的技术优势,卫生部公布核磁共振技术成为食用油掺假识假检测的四种仪器方法之一。

3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低分辨核磁共振技术在检测微生物方面也崭露头角。食品微生物检测是食品检测中常规、必检项目。针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如寄生虫),传统而有效的检测方法为分离培养法。分离培养需要增菌、生化鉴定或血清学鉴定,整个过程需要2~3d甚至5~6d的时间才能完成,劳动强度大,耗时,不能及时、快速评价食品中微生物的安全性。目前,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有纸片法、胶体金检测法、微孔滤膜法、光电检测法、酶底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层析法、PCR法、分子杂交法等,各种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快速筛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低分辨核磁共振技术以其独特的检测原理被作为一项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得到研究。J.ManuelPere等人通过将抗疱疹病毒多克隆抗体与直径为46nm左右的Fe3O4纳米磁珠连接制成纳米传感器,然后与病毒分子孵育,在1.5T(60MHz)核磁共振仪上检测到了病毒颗粒,检测限为5个病毒颗粒/10μL。该方法不需要生化鉴定或血清学鉴定,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便捷,磁性Fe3O4纳米晶体在磁场中影响周围水分子中氢原子的弛豫时间,核磁共振技术能非常精确地记录水分子中氢原子内的原子核的行动,病原菌造成水量的1%的变动,都能被核磁共振检测到。基于相同的技术原理,建立了牛奶中分支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检测限达15.5CFUs,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微生物不需要增菌,整个检测时间不到1h,快速、灵敏,方法新颖,在病原微生物分析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4展望

第3篇: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

面对丰富多彩、个性独特的小说文本,以文体意识关照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依据文体确定小说教学内容的落实首先依赖于特定小说文本的文体特征的确定,然而特定小说文本文体特征的确定在实践操作中面临重重困难,而且目前无论是学者还是一线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少之又少。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实践操作的方法研究。 有感于此,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在此尝试探讨以文体意识关照小说阅读教学的实际操作。

郑桂华老师认为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以通过“辨体――识人――断文――定点” 四步骤来完成,首先是认识散文文本的文体特征,其次是了解这个作家的散文特点,然后是分析这篇散文的特点,最后是确定教学内容。这一模式凸显了郑桂华老师对依据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的理念的高度认同,从根本上保证了语文教学的语文本体性特征。但郑老师提出的这一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她将“辨体”摆在首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第一,认识散文文本的文体特征,需要前期大量积累,而在教育实际中就转化成为对教师文学素养的考验;第二,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首要条件是散文文体的确定性,然而学界对散文文体特征的研究仍有较大空白,理论并不成熟,并且随着创作的发展,散文文体特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将“辨体”放在确定阅读教学内容备课思考的首位,是理想而不现实的。另外,郑老师提出的“辨体”、“识人”、“断文”这三个概念在范畴上存在重合之处: “断文”应属于“辨体”的范畴,因为对文本的判断分析,即是把握文本文体特征的过程。依据童庆炳老师对文体内涵的界定,借鉴郑桂华老师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操作模式,笔者在此提出一套依据文体确定小说教学内容的操作模式:初识文本、辨别文类――了解作家风格――把握文本文体特征――初定教学点――以体审点――确定教学点,具体理由阐述如下。

首先,依据文体确定小说教学内容的第一步应是“初识文本、辨别文类”。 “辨体”在散文文体中存在困难,小说文体中亦是如此,因而笔者觉得在这里将“辨体”转化为“辨别文体类别”,有其现实意义。第一,依据童庆炳老师对文体内涵的界定,我们明确了考虑文体特征应从系统的文体观出发,从体裁、语体、风格等方面进行把握的理念。这三者中,体裁(文类)是文本最基本的文体特征,我们反对同类同法的教学处理模式,但对小说文本文体特征的把握还是应从辨别该小说文本的文类范畴做起,因为将文本进行文体分类,有益于抓住文本最为突出的文体特征,抓住文本最为独特的艺术特色。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中国古典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的节选内容,其在文体上的一大突出特点即为叙事的功力,表现为情节结构上注重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情节细节处理上重视悬念与伏笔的设置及对草蛇灰线的传统叙事手法的圆熟运用;《边城 》是沈从文在小说上的一次另辟蹊径,其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就在于他将诗歌的写法融入到了小说中。辨别某一小说文本在小说这一文体下的文体分类,进而快速准确把握该小说文本的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是现实可行而又高效的。第二,相对认识文体特征――对“辨体”而言,“辨别文体类别”其思考范围缩小,指向性更为明确,具有操作的现实性。从小说的文体特征来看,其涵盖范围十分广泛,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传统小说文体分析,到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从结构主义、解释学、新批评主义、对话论、叙事学等角度对小说文体特征的研究,小说的文体特征呈现出愈加丰富多彩的特征,但过于丰富的文体特点也让人目不暇接,专业学者尚无力一一理清,更不要说一线语文教师了。而对小说文本进行文体分类,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归入中国古典英雄传奇小说类,把握中国古典英雄传奇小说的文体特点来关照课文的教学内容;将《边城》归入诗化小说,以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来关照《边城》的教学内容;将《墙上的斑点》归入现代派意识流小说,以现代派意识流小说的文体特征来关照本文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工作则是一线教师力所能及的了。

其次,郑桂华老师所提出的通过“识人”来确定教学内容这一方法,个人十分赞赏。通过了解作家的作品风格来了解作家的某一文本的文体特点,这一做法正是间接的“辨体”,将帮助一线教师准确、有效地抓住文本的文体特征。中学教材中选录的小说文本其作者基本上都是名家,对于名家作品的整体风格,或者是他的某类文体的突出风格,学界的研究都十分详实,且有定论。抓住作家风格来了解教材中的小说文本的突出特点,也要比无的放矢的“辨体”要好得多。所以笔者建议一线教师在了解文本的文体特征之时应借助“辨别文类”、“了解作家风格”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快速高效地抓住文本的文体特征,进而确定教学内容。

再次,文类及作家风格的确定切不可替代“把握文本文体特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文体之下的文本独特性。第一,教材中选录的文本大多是体现文类及作家文体特征的范文,但文类之下的文本以及作家文体风格却都存在多样化的特征。语文课堂应教授的是这篇文本最突出的文体特征,因而把握文本的文体特征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一大关键;第二,中学教材中选录的小说常是作家长篇小说的节选,若以辨别文类、把握作家的文体风格来替代节选文本的文体特征,常会出现错误或是偏差。我们应在辨别文类、把握作家风格的同时把握文本的文体特征。

最后,相较于郑桂华老师将辨体置于首位后再不顾及的做法,笔者认为在现实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在“初定教学点”后“以体审点”。“初定教学点”后还应以这篇小说在文体特征上区别于其他小说的最为突出的文体特征来审视“初定的教学点”,教学内容的设定应不可面面俱到,做到重点突出,以保证所设定的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第4篇: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书画;文物鉴定;注意方法;问题

1.书画文物辨伪的基本方法

1.1依据书画作品的风格特征辨别真伪

风格特征的形成与特定的书画方式、工具材料、思想文化、艺术祟尚等有关,它主要表现在笔墨技法、形象和字体、构图和章法、神韵气息等方面,而具体的辨识则可从时代共性和作者个性上着手。

笔墨是中国书画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此也是辨别真伪的首要依据。笔墨技法在历史上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虽有粗、细、方、圆、干、湿、浓、淡等无穷的变化,但在每个时代总是会形成一些基本的特点。物体形象和字形、体势对辨别真伪也有重要作用。构图和章法的风格特征也是不可忽视的。南宋马远、夏圭等人习用的“一角”、“半边”的局部取景法当然不可能出现在北宋山水画中,明清时形同布算的馆阁体章法也不可能见于宋元人的书法作品中(碑版、墓志除外)。

所谓“神韵气息”是指书画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内在精神。这种气息既有时代性的,也有作者个性的。有些高明的作伪者在模仿某家书画作品的形式特征上可达到乱真的程度,但却绝不可能复制出他人的内在精神。

1.2与书画作品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对真伪实施辨别

作为辨别真伪的重要依据,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和绘画作品的形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书画作品都是在特定历史和时期内形成的书画家的艺术创作,所以能够将一些历史和作何本人的事实得到反映出来。在该状况下,我们可以采用考证的方法事实判断,了解作品中的东西是否符合现代和作者本人的实际情况,并依此开展真伪的判定。

书法作品可以从避讳、字句及具体内容等方面加以考证。所谓“避讳”是指人们在说话作文时遇到与某些人物名字相同的字必须避开或改写。这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它源于周代,秦汉以后,其制日臻完备,讳禁也越来越严。避讳的种类主要有“国讳”、“家讳”、“圣人讳”三种。

1.3与作者的款题、印章相结合对真伪实施辨别

作为书画真伪辨别的另一重要方面,作者的名款、印章和题跋应被重点关注。通常情况下,与绘画相比,书画更难开展真伪的辨别,多数赝品辉在款题上显露出来,所以,不少鉴定家通过看款的方式进行书画真伪的辨别。看款题与看书法作品一样,都是将风格特点作为主要依据实施辨识的。

1.4依据他人题识和鉴藏印辨别真伪

他人题识是指作者的同时人或后人在作品本幅或作品前后所题的诗文题跋、标题、引首、观款等。其内容包括对作品的评论、说明作者或作品内容、鉴定真伪和年代、阐述创作过程和收藏关系、记载观赏的时间等等。此类题识对辨别书画真伪也有一定作用,因此旧时古玩业习称之为“帮手”。

鉴藏印指历代鉴赏家、收藏家在他们观赏或收藏过的书画作品上所铃的印章。旧时,人们在使用鉴藏印时态度一般是严肃的,因此我们也可将其作为辨别真伪的一种依据。

1.5依据纸、绢等书画材料辨别真伪

书法和绘画的主要材料是纸和绢,而纸绢的使用又与其制作工艺的发展和书画家的个人爱好有关,这就使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因此辨纸绢也是书画辨伪下.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1.6依据幅式和装潢辨别真伪

书画作品的幅式和装潢也有其时代特征。

书画的幅式主要有卷、轴、屏条、册页、团扇、折扇、对联等。装潢有时也可作为辨伪的有力佐证。用于装裱的绫、锦,各代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而装裱的式样也多有出入,如果出现明显的反常情况,就应提出疑问了。

1.7依据文献记载辨别真伪

在鉴别书画的过程中,有关书画家和书画作品的文献记载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有时甚至是一种很重要的依据。与书画关系最密切的历代文献大体有书画著录书、书画家传记、书画家本人及其好友的诗文集、记述书画的笔记和杂录等。

1.8辨伪方法的综合运用在上述各种辨伪方法中,依据书画作品本身的艺术形式和具体内容是主要的,其余则是次要的

但是,针对某一具体作品,辨伪者在明确这种主次关系的前提下,还要善于掌握各种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古书画的情况是复杂的,作伪者的手法又是无奇不有的,因此只有运用各种方法,从各个角度加以验证,然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在多数情况下,鉴别一件作品应首先看其时代的和个人的风格特征及其具体内容,其次看作者的款题和印章,然后再依次验证后人的各种题识、鉴藏印及纸绢、幅式、装潢、文献记载等。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如鉴别某一书画家仅存的作品时,因无法通过比较其他作品来确认其个人风格,就应当从时代风格、文献记载等方面着手,再辅之以其他手段。鉴别某件无作者款印的作品时,如果本幅上有当时人的题跋,它就成为相当重要的依据。

2.书画鉴定应注意的问题

(1)在进行书画鉴定时要防止主观片面性或个人的偏爱喜好。我们做鉴定工作是为全国人民保护古代文物服务,决不能有一丝一毫个人的偏爱观念。有了偏爱观念,鉴定时必然犯主观主义的毛病,不能正确的鉴别真伪。

(2)有些人对书画鉴定采取高标准,看一件书画必须要十全十美、毫无疑问时才认为是真迹,如果稍有变异不同,就认为是伪品。这种高标准往往容易将真迹看作是伪品。还有些人采取低标准,看一件作品,如果时代气息大体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就认为是真迹。这种低标准往往容易将伪作当成真迹。我们说,这两种标准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严肃认真地进行鉴定,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决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有些作品情况复杂,证据不够充分,一时还难以捉摸清楚,大家难以取得一致意见,这时,不妨暂不下结论,等以后发现了更多的材料时再作结论。

(3)无款的书画只有鉴定时代的问题,过去开展书画鉴定的收藏家,总是将时代晚的定为时代早的,无款的标为大名家款。对于该问题应采用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若时代较早且流传有序,则可对原说进行维持,若时代有较远差距且流传无须可查时,则必须开展纠正工作。

(4)有些书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多,对新收他们的作品,要求不妨稍高一点,还有些书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和,对新收的作品,尽管浊代表作,也应特别注意收集保管。故宫博物院就是因为这种原因而将明代高廷礼《云思图》卷收集入藏起来的。高廷札在画史上比较著名,但我产一直未见过他的绘画作品,所以尽管《云思图》卷艺术水平并不太高,还是将它收集入藏了,因为作为研究这一画家的有关材料,它还是极为重要的。

(5)某些原有的旧装潢,是研究古代装潢形制的好资料。目前,宋元原裱的书画轴已经不太多了,但宋元原裱的手卷还能经常遇到。那些旧装潢上用的包首、缂丝、织绵、藏经纸引首、尾纸、轴头等等,也应作为重要文物保管起来。

3.结语

综上所述,书画鉴赏应有较为深厚的基本功,不仅需要对历史断代年号和文化大事进行把握,熟记历代著名画家的生平、名字号以及艺术风格等。而且还应对鉴定书画的基本要领实施把握,使观察做到专心细致。不可将风格、印章、装裱、墨色、款识、题跋、用料等任一因素产生忽略。只有做到观察的全面、综合思考,才能实现泾渭分明,使书画作品得到准确识别。

【参考文献】

[1]启功.启功丛稿・题跋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9.

第5篇: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爆炸 火灾 化学危险品 临界量

[中图分类号] TU19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42-2

0引言

目前各领域对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定义比较混乱,为了在防雷检测中能快速准确的界定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正确按《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执行定期检测制度,本文将根据最新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进行界定。

1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界定现状

目前各部门对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定义比较混乱,特别是政府各部门出台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不统一,也导致防雷检测机构开展法定检测工作中,经常与被检单位在“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检测周期”等方面产生意见分歧,给正常的防雷检测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导致雷电灾害隐患无法得到消除。

例如气象部门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爆炸和火灾环境分区确定建筑物防雷设计类别,《防雷减灾管理办法》规定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安监部门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如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及临界量确定爆炸或火灾危险场所,发放危险品生产或储存许可证,许可证有效期2~3年;质监部门根据产品物理或化学特性确定爆炸或火灾危险场所,如压力容器/管道、锅炉等爆炸场所,每年实行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公安消防部门根据《消防法》火灾危险场所范围更广包含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场所、酒店、商场、歌厅等场所,强调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做好安全检查制度,由辖区消防员负责监督检查。

2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界定依据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顾名思义就是可能发生爆炸和火灾的场所,气象防雷服务中普遍是参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规定的“爆炸和火灾环境分区”来判定。由于爆炸和火灾环境分区主要体现爆炸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危险程度和持续时间/物质状态,防雷检测中无法作出判断。当前安监部门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等发放危险品生产或存储许可证,也把这类企业作为危险场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象。本文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来阐述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界定。

3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界定

3.1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定义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危险化学品定义: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和侵害的化学品叫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化学危险品重大危险源定义: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因此,根据危险化学品定义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义,可以得爆炸和火灾的危险化学品场所的定义。即,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且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为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场所。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场所的分类根据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特性的化学品的分类及数量确定。存在多品种危险物质时,临界量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场所:

(引自:《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式中:q1,q2 ……qn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 ……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3.2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场所界定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将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分为四大类即:

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易燃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其它低燃点、自燃点、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等。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及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可以将当储存或生产爆炸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分为如下四类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即: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危险场所(见表1);第二类:易燃液体爆炸危险场所(见表2);第三类:液化气体爆炸危险场所(见表3);第四类:易于自然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等(见表4)。

防雷检测中根据以上四大类爆炸和火灾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和临界量,对照委托定位提供的存储化学品名称及存储量,能快速界定是否为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

4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界定意义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来判定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与安监部门给企业发放化学危险品许可证依据一致。防雷检测机构可以根据安监部门公布的取得化学危险品许可证的企业,落实开展防雷检测。防雷检测机构开展法定检测工作中,不会再存在与被检单位在“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检测周期”等方面产生意见分歧。

参考文献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

第6篇: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注需求、思辨内容与价值观念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帮助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知、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会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并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实现价值澄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创造社会,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教学前,教师应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有所了解,并通过观察、聊天等方式调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提取思辨内容,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及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评析中逐渐厘清价值观念,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生活的认识,并逐渐形成符合个体发展规律及时展要求的价值观念。

比如学习用品是学生购物的主要部分,可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不少学生购买的学习用品往往花俏而不实用。根据这一发现,笔者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选购学习用品时只追求色泽、形状等外观,对于学习用品的功效、作用等购买要点反而忽视了。有些学生还借购物为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玩具”,如装有迷宫游戏的尺、能揉捏变形的橡皮、带有夸张饰物的笔等等,方便自己随时把玩。

那什么样的学习用品才是真正的学习助手呢?围绕这一话题,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逛商场》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思辨。活动开始前,笔者先请几位学生进行了模拟购物,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思辨:“你觉得他(她)的选择合理吗?为什么?”“你觉得该如何选择学习用品才是明智的?”这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由浅表认识走向深层思考。通过学生的体验、观察、辩论、评析等系列活动,最终得出了“购买学习用品要安全、实用、经济”这一结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实践、思考、辩论,完成了由价值呈现到价值冲突再到价值选择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一价值澄清的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科学判断的能力和习惯,才能使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真正实现课程目标。

价值澄清学派的经典著作《价值与教学》开篇就指出:“价值澄清要澄清个体的价值,必然要借助与个体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必须借助个体真切的经历和经验。”教学只有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价值澄清的有效过程。

组织思辨内容,完备价值观念

正如马克思所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学校教育承载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而品德教学是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品德与社会》课程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念,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在《品德与社会》中,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科学组织思辨内容,有助于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进一步完备价值观念。

比如说现在不少父母由于生存压力较大,与孩子生活疏远,再加上彼此间精神交流的缺乏、方式的单一,以及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等种种原因,使他们与孩子间慢慢产生了隔阂。这种隔阂不仅会让孩子渐渐对父母关闭心门,变得对亲情淡漠,还会让父母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孩子的思想现状、生活状态,给予成长中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近年来,因为这一原因,在我们周围也频频发生着惨剧。

那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综合地看待问题,客观分析自己和父母之间存在隔阂的原因,从而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打破隔阂,建立起民主、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呢?在教学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时,笔者就围绕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了思辨:“你觉得爸爸妈妈平时对你理解吗?请举例。”结果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列举的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且从学生的讲述中不难发现,他们大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很少会顾及父母的想法。“了解沟通是相互的,那你们对父母了解吗?”当笔者出示有关父母的爱好、生日、工作等内容的小调查时,学生沉默了。他们惊讶地发现了自己对父母并不了解,这一发现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狭隘与自私。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真切感受能引发学生心灵层面的变化,促使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此时,再引导学生来思考、交流该如何打破与父母间的隔阂时,他们就能客观、辩证地思考、分析问题,寻求可行的解决之法了。

这一教学片段中,笔者并没有进行道德说教,而是通过两次思辨唤醒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在反思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能主动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驱力的指引下,学生愿意学习辩证地思考问题,勇敢地面对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实现道德成长、个性发展。特级教师胡云婉指出:“有魂、有神、有序、有生、有色、有效是衡量一节品德课是不是优质课的标准。”其中,“有魂”就是指品德课上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正确,能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这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灵魂”所在,也是指引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检验自己行为,完善价值观念的航标。

在生活中发展价值观念

当今社会,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鲜活的现实、活跃的媒介不断推动着学生认知方式的转变,传统的、主流的思想意识及其教育影响日渐减弱,甚至出现了道德滑坡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正处于道德关键期的青少年。当学生的道德认知和社会事件发生冲突时,《品德与社会》课程就可以通过连接社会生活,甄选思辨内容,引导学生对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并在思辨中学会理性思考,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引领自己的行为。

比如说走在城市的街头,大家总会看到有那么一群残疾人在繁华的街道、天桥、通道等地方进行乞讨。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以这种方式生存?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中部分是确有生存困难,部分是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理不劳而获,还有部分为非法组织操纵,是犯罪分子敛财的工具。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人、关心人,特别是关心帮助残疾人,搞好残疾人事业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学校教育一直致力于从小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具有同情心与爱心。然而,面对社会上形形的残疾人,面对各式各样的讨要,是否该不加辨别地一律给予“关爱”与“帮助”呢?这无疑是不当的。那在新形势下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分析、理性思考,作出合乎道德的判断与行为呢?在教学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时,笔者就链接了这一社会现象,组织学生进行思辨:“你遇到过残疾乞讨者吗?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你如何看待残疾人乞讨这一社会现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摆事实、举例子、做辩论等方式展示观点、交换思想。他们认为,面对残疾乞讨者不能无原则地泛滥同情心,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被强迫施舍等,这样反而会助长社会不良风气。对于惯于乞讨的残疾人,要衡量他们背后是否有不法组织的操控,可以借助福利院等政府部门对他们实施帮助。平时,可以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通过这些途径对弱势群体给予关爱,尤其是对身边的残疾人,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积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尊重与关爱。

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价值观问题很多,只有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才能让他们在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形成一般来说要经过掌握道德知识、学会道德判断、进行道德选择、付诸道德实践等几个阶段,这也正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

结束语

第7篇: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养生方法?怎样才能正确运用补益药调补身体呢?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黄帝内经》在养生方面有句名言:“虚则补之”。明确告诉我们,身体虚弱,才能用补法。围绕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虚证,虚证表现有哪些形式,怎样进行辨别,怎样根据人的个体特点进行“辨证施补”,调补才能奏效。

什么是虚证

中医认为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的证候,具体表现为一组具有相互关联性的症状体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虚证的本质,一般是指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生理机能衰退或衰竭而出现的病理状态,或出现病理性产物。

产生虚证的原因,一般情况分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和疾病耗损等因素。先天方面与孕育不足和遗传有关;后天方面劳累过度,如五劳:久视、久行、久立、久卧;七伤:大饱(油腻、饮酒、吸烟、辛辣过多)、大怒、忧愁思虑、惊恐不节、形寒饮冷、强力举重(过度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运动过少等。

虚证的种类繁多,表现极不一致,很难全面概括。一般为面色不华,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声低懒言,自汗盗汗,畏寒肢冷,饮食减少,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脉沉迟或虚细无力等表现。

但仅此表现就认为是虚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虚证是个很笼统的诊断,要准确地辨明性质,通常要从气、血、阴、阳四个方面来分辨。

气虚证:元气虚弱,脏腑功能低下。症状表现为少气短气,声低懒言,精神萎靡,身体软弱,疲倦乏力,自汗,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血虚证:精血亏少,充养不足,脏腑经脉失荣。症状表现为面色淡白或痿黄,睑甲苍白,唇舌色淡(面色、眼睑、口唇、爪甲、舌质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苔白舌淡,脉细。

阴虚证:阴津亏损,虚热内生,脏腑虚性亢进,症状表现为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颧红,消瘦盗汗,尿黄便干,舌红苔少或无、乏津,脉细数。

阳虚证:阴寒内盛,虚寒内生,脏腑功能衰退,症状为面色苍白,畏冷喜暖,手足厥冷,痰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而无力。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一个严谨的过程

中医辨别虚证不单是以病人症状出现的有无为依据,而且涉及到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可是大多数民众自觉身体虚弱时,总喜欢把自身的症状与从某些养生专家的说法,进行对号入座,而做出自我判断。有些人或许受益,但往往更多时候则是容易发生误判;还有甚者,不辨是否虚实,也不辨证候类型,就盲目跟风,乱买保健补养品服用。

其实,虚证表现是中医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从众多的病例中总结出有关虚证的共性规律,对简单和典型的病证具有指导意义,但稍为复杂及疑难病证则难以获效。中医师诊病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望闻问切,对每一个症状体征进行病机分析,去伪存真,结合病人体质、时间、环境、气候、治疗经过,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才做出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

比如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多数认为,是因为实热火重,此乃共性规律。但也有脾肾阳虚,阴寒盛于下,虚火浮于上所致;前者属实属热,后者属虚属寒,。此两者性质完全相反,要通过对病人全身总体症状的综合分析,才能辨别症状的真假。

再如大便干燥硬结,大多数人认为是大肠燥热引起,虽然此乃共性,但不少中老年人,习惯性便秘者,可因脾胃气虚,推动无力,肠道濡动缓慢所致,辨证属气虚;还可因脾肾阳虚,寒凝冰结,水冻舟停引起,辨证属阳虚。

由此可知,中医辨证是一个极其严谨的分析过程,没有经过严格的辨证训练,最好不要盲从。所以,普通民众,听听养生讲座,普及一些中医知识,提高自我养生意识,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但当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时,应积极寻求有临床经验的中医医师进行辨证施治,以免耽误病情。

慢性疲劳综合症与脾肾阳虚有关

到了冬季,有些人常会感到恶寒怕冷,手足冰凉,睡到半夜还感觉手足如冰,必须要用电热毯才能有所缓解。平时经常感到疲惫,说话有气无力,面容无血色。现代医学找不出其中的原因,把它归为慢性疲劳综合症。

而关于这类症状,中医认为主要与脾肾阳虚有关。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劳动消耗的能量,需要大量营养补充,营养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脾胃弱则供能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为元气生化之根。而人的元气需要肾气的激发和推动,长期劳累过度的人则易耗伤肾气。阴冷潮湿的环境,过食生冷寒凉冷冻之品,不喜欢运动锻炼,生活不规则、熬夜,房室过度,思虑过度;久病重病,过服或误服性质寒凉的清热解毒中药,长期服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等西药。上述情况都是造成脾肾阳虚的原因。

那么脾肾阳虚用中医调理的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饮食调养,宜吃温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不宜吃寒凉食物,如鸭肉、苦瓜、芹菜、冬瓜、香蕉等。忌吃各种冷饮,忌吃各种生冷瓜果。

第二,精神调养,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第三,生活调摄,开展适宜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内养操、工间操、球类和各种舞蹈活动等,亦可常作日光裕、空气浴,严防久坐、熬夜、过度疲劳,保正充足的睡眠。冬季注意保暖,夏季严防贪凉饮冷。

第8篇: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形象;声乐教师形象;魅力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04-02

形象,通常是指人或物的相貌、姿态、形状、模样等。形象具有它的针对性与差异性,对于不同的事物有其不同的概念界定,比如对于物的形象来说,我们通常会侧重从它的外在形状特征去界定;而对于人的形象来说,除了对一个人的外显性特征界定外,我们还会从一个人内在品质特征去界定。然而内在与外在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反映人的思想境界。形象对培养人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首先要接触人,面对人,人们往往是先看到形象。同样教师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提升教师形象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有魅力的声乐教师形象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在形象

(一)广博的知识

俗话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具备一桶水。一个优秀的声乐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此外应具备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

1、专业知识

声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两个方面。笔者认为专业技能是指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并利用一定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来引导学生演唱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作为一名有魅力的声乐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因为通常声乐教学是一对一教学,而且声乐具有它的抽象性,歌唱状态主要靠感觉去获得,这一点十分需要教师的示范。试想一个声乐教师如果自己都不会唱,唱不好,是无法教出好学生的。所以,作为一名声乐老师必须具备演唱实践能力,能掌握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能掌握各种风格的作品,以及丰富的舞台演唱经验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才能对学生起到模仿作用。同样教学相长,教师从中也能得到学习和锻炼。

其次,要具备钢琴伴奏能力。教师具备好的弹奏能力,能烘托课堂气氛,能创造情境教学,给学生以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唱歌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钢琴伴奏来掌握调性、和声及唱歌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同样钢琴伴奏可以调整学生的呼吸和音准,并带动课堂表演气氛,加强在演唱和表演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学习的价值,进而提高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表现能力和领会能力。试想如果有一个声乐老师不会钢琴伴奏,肯定会影响到学生的唱歌情绪,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演唱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一个有魅力的声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钢琴伴奏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此外专业理论方面是基础,它包括声乐教学法、古代声乐艺术、视唱、练耳、乐理、钢琴教学法、曲式、和声、中外作品分析,教育学,心理学,中外音乐史,合唱指挥等等。以上这些是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必须具备音乐基础知识。

2、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

一个有魅力的声乐教师除了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外,必须具备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声乐就是融音乐,诗歌语言,歌唱技巧,情感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关于声乐的诗歌语言咬字,我们必须要有较强的文学修养,关于声乐的歌唱技巧,我们必须要了解物理学和生理解剖学等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对发声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此外关于歌唱的情感,我们就要去了解分析作品,了解主人翁的心理,了解一些历史时代文化背景,这些就设及到历史,心理学,曲式,音乐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只有懂这些我们才能作到更好的诠释作品,才能真正的做到以情带声。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去了解相邻和相关的一些学科,去接触不同的领域,才会融会贯通,才会有所创新与突破。

(二)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

1、正确的声音概念

心理学上讲,意识是产生行动的初级阶段,由此可见意识对行动的影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很好的引导事物的发展,反之。因此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应该具备科学、正确的声音概念。有了正确的理念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既然正确的声音概念如此重要,那又是怎么样才能获得与提升呢?声乐教师一定要开阔自己的视野,有机会可以去北京上海一些声乐发展前沿的城市去进修,做到与时俱进。也可以通过自己参加比赛,或观摩一些大型的比赛和音乐会,比如金钟奖和青歌赛等等,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通过听一些来自全国的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能增长自己的见识从中得到启发,并能提高自己对声音的辨别能力,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同样声乐教师要在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善于思考,反思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去完善,从而建立正确科学的声音概念。

2、敏锐的听觉

声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声乐的教学主要通过听学生唱,然后作出辨别与判断,并给学生及时反馈信息,就是这样一个听辨的过程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试想假如一个教师有着在好的演唱技巧与实践能力,以及再好的教学方法等如果没有一个敏锐的听觉也是不能教好学生,就相当与一个医生他不能辨别患者的病情是无法医治好病人,有时甚至会会使病人的病变本加厉。由此可见声乐教学中教师是否具备敏锐的听觉是很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听觉以及丰富的听觉经验来准备辨别学生声音发声是否科学与规范,以及对音准,节奏,咬字,声音的位置,共鸣的腔体,气息运动等方面是否正确做出判断。同样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问题有目标性与阶段性的帮学生解决。

第9篇:辨别化学品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建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防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逐渐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目前,建筑行业在每年因为安全问题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力伤亡都非常重大,这不仅影响到了建筑施工工程,影响了行业形象,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再加上,近些年来建筑物的立面造型、构造形式逐渐走向多样化,同时,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的不断涌现,也对城建工程施工安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由此可见,辨识和处理重大危险源已经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城建工程施工问题。

1城建施工中辨识重大危险源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建工程施工问题也非常突出,特别辨识施工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对于城建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城建工程施工具有工期长而复杂多变的特点,施工领域也很广,程度不同的施工作业模式会存在不同的危险源,同时,城建工程施工的复杂多变特点,也决定了施工过程需要大规模的施工团队,多工种结合的施工环境,更是增加了施工不确定危险因素,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系数。在城建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是否能够构建一个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而现代城建工程过程中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大多是基于城建工程施工前期,对于工程施工工艺要求、施工环境、工程构造等因素进行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并在城建工程关键点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全面进行实时监控,以避免发生危险事故。而在城建工程施工之前做好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工作,能够有效、科学地减少施工危险系数,进而保证城建工程的施工环境,减小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 危险源的辨识

2.1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有直接经验法,可以根据有关标准、法规和安全检查表,也可以依靠技术人员的分析能力,他们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评价对象危险性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经验法简便、易行,被广泛应用在辨识中,但是由于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资料的限制,辨识疏漏是难以避免的。专家集体开会讨论,交换个人意见,头脑风暴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从而使辨识更加细致、具体。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一般应用于复杂系统或新开发系统,此种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

2.2重大危险源辨识类别

施工现场的特点决定了危险源的类型,根据危险源造成的事故将危险源分为以下类别:建筑物坍塌、物体坠落撞击、大型机械伤害、高空坠落、触电、爆炸、中毒、火灾、粉尘伤害、噪声污染、车辆伤害等。将活动、产品、服务项目可分为:基础工程、脚手架工程、临边工程、消防管理、模板工程、钢筋作业、混凝土作业、装饰装修、油料存放、回访维修、施工用电作业、物料提升机安装、拆除及作业、施工电梯、塔吊安装、拆除及作业、电气焊作业、手持电动工具作业、起重吊装作业、办公区域、木工机械作业、打桩作业、生活区域管理、管道安装等。危险源及风险的辨识更新如遇到以下四种情况: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较大变更,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发生较大变化,发生重大事故,公司健康安全方针有所改变。相关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辨识新的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和策划风险控制。

2.3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建筑施工中的有些危险是固有的,对这些危险进行分析,可把建筑施工风险来源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高空作业、地基方面、环境条件、设备与成品材料、其它物质等六方面;从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来看,应结合施工中的固有风险和施工城市工程项目环境相结合,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登记。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建筑物坍塌、支架倒塌、高处坠落重物、火灾危害、危险物爆炸等。

3 建筑施工中危险源的防治措施

3.1 强化城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在进行陈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有关人员要全面落实国家有关的法律规范,以确保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到责任到人,以明确的权责制度来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此外,城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也涉及到工程施工中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全面,并设置科学的管理机构,以协调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进而使城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的规避。

3.2 改进城建工程施工技术

在城建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的出现在很大程上要源于施工技术问题。因此,施工单位要改进现有的施工技术,以新型的施工工艺,进行城建工程施工建设,从而减少由于错误施工或经验施工而出现的各类重大危险源。同时,在城建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提高施工技术标准,此外,改进施工技术还需要强化城建工程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以提高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从而能够高效地规避很多由于人工因素所产生的重大危险源。

3.3 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监控系统

由于城建工程施工过程具有高险性,这也就说明了建立完善监控系统的重要性。目前,虽然各市都会设置城建工程安全监控机构,但是在监控机构的经费、人员专业性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在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监控系统的过程中,还要落实监控机构的建立工作,强化监控机构的专业性,以便于监控人员能以正确的工作态度以及职业规范,对城建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科学的监督控制,进而能更好地规避城建工程施工过程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4结束语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必然要求,为了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做好重大危险源的防治和监督工作成了企业需承担的主要责任,建筑业作为三大事故多发行业之一,科学的、有效的做好重大危险源的长期监督和控制工作成为企业需要落实行动的重中之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安全生产工作逐步的并真正转移到预防上来,最终实现降低事故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铮,孙俊,邵剑龙.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库研究[[J].施工技术,2014,33.

[2]易光旺.浅析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危险物质临界量的差异[[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 , 3.

[3]师立晨,魏利军,罗艾民.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存在问题探讨[fJl.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 , 8.

[4] 浦天洋,陈愉,蒲云霞,杨浩然,汪雪娇. 浅论城市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辨识与防治[J]. 中华民居,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