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家庭教育的内涵精选(九篇)

家庭教育的内涵

第1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 家庭环境 城乡幼儿 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说到家庭教育时说:“家庭集体的完整和团结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①家庭生活本身时时刻刻都在教育着儿童。在现代社会,生日是每个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日到底对城乡幼儿有怎样的影响,下面进行案例分析。

1 小涵涵案例简述

小涵涵,三岁,生活在一个中级城市。三岁的他很招家人和邻居的喜爱,今天涵涵起得特别早,因为今天是他三岁的生日。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在涵涵过生日前,细心的妈妈抓住孩子渴望过生日的心理,利用自己的生日和孩子生日的差额教会了涵涵数数;妈妈还特地回了农村老家,带了包西红柿种子,手把手教教孩子种下西红柿,再把李绅的《悯农》教给了孩子;在每次去给西红柿浇水施肥时,留心给孩子拍上照片,准备让他在生日那天将照片展示给小朋友,带给孩子们吃自己亲手种的西红柿,以此提升了孩子的自豪感。

今天在班上,涵涵很自豪地给小朋友分发了自己亲手种植的西红柿,展示了种西红柿时候的照片,还在讲台当众背诵了《悯农》。经过一系列的精心教育,妈妈成功地锻炼了孩子的胆量,提高了孩子在同学中的地位,让孩子明白自己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孩子积极性,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晚上涵涵得到了爸爸准备的一个大蛋糕,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唱生日快乐歌,中间妈妈用英文唱了一次生日快乐歌,成功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妈妈趁此机会把英文引导给了孩子,让孩子和英语有了第一次接触,为以后教育孩子学习英语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在切蛋糕的时候,妈妈让孩子亲手去切蛋糕、分蛋糕,适时地给涵涵讲了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导孩子要敬老。

“教育幼儿是由家庭负责,或者也可以说,由父母负责。”②教育孩子,要真正把握好每一个机会,抓住孩子的天性和心理引导他们,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去掌握知识。城市的大环境,家庭的小环境让涵涵的成长有着良好的成长条件,父母的适当式的教育方式,也是孩子后天的聪明才智成长的必要的辅导。

2 小龙龙案例简述

小龙龙,四岁,是个出身农村的孩子,但也是受到家人和亲戚们的疼爱与呵护。他从小非常聪明,有时候说话都会带点大人模样,但是随着年龄慢慢增长以及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与城市小孩有了不小的差距。

在农村每个节日都有浓厚的风俗气息,就连人们的生日,也会因地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农村的孩子也是非常期待自己的生日的,因为当他们看到别的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受到种种宠爱,也渴望自己是那个人人眼中的“小皇帝”。

龙龙今年的生日正好在周末,今天他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不过就算他醒了,也是不能下床的,这和我们家乡的一个习俗有关(在孩子八岁前,孩子过生日,早晨起床前,必须要让父母用熟鸡蛋从孩子的头上滚到脚下,孩子几岁就要滚几次,这样可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在给孩子剥好鸡蛋后,父母就不会再给孩子做什么了,但是一般今天孩子对爸爸妈妈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会得到实现。比如今天的龙龙,就要求妈妈让他看一天的《熊出没》,平常很严厉的妈妈,今天就额外开恩。

接近中午的时候,龙龙被爸爸从电视前拉起,一起去请同族的爷爷奶奶,来为他的生日祝福,在村子里能够在生日当天得到老人的祝福,是被认为很吉祥的事情,小小的年纪,龙龙便被打上深深的成人化的烙印。

在午饭之前,家里还要放一串鞭炮,以来庆祝龙龙四岁的生日,村里人认为放鞭炮可以为孩子驱走瘟神,让孩子这一年不会得病。龙龙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封建迷信的影响。当村里孩子听到鞭炮声的时候,就会跑来讨要糖果,无论是龙龙的伙伴还是龙龙的“小仇人”都可以得到。龙龙今天因为看到自己的小仇人来讨要糖果,很气恼,就准备和他打架,结果却被妈妈狠狠地批了一顿。

妈妈没有给龙龙讲解为什么会受到批评,母亲是孩子最优秀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给孩子不断的指引,让孩子在成长明白一个个道理,只要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从真善美的角度出发,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灵,一定会得到母亲很好的教导。

龙龙的生日就在农村这种浓厚的风俗习惯中度过了,龙龙没有感觉到自己像小皇帝,反而一天的种种忌讳和教条规矩让小龙龙很是疲惫,还没有吃晚饭,就趴在沙发上睡着了,也许梦中会梦到自己想要的那个生日吧。

3 对城乡幼儿案例存在差异的认识

一样的生日,不一样的成长,通过城乡幼儿生日这个微观角度可以剖析出:家庭环境的行为效果和价值,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行为、孩子的个性和具体内容。③

生活在城市里的家长,由于工作竞争的压力,深深地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所以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会想方设法地为孩子的未来打基础,不放过每一个能让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

而在农村中,大人们还是比较重视村里的风俗习惯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这种风俗去做,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这样不仅会让父母丧失一个和孩子交流的好机会,还让孩子过早地受到了成人化的教育,以及封建迷信的影响。

注释

①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2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榜样,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就十分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当然并不是单单的教会孩子背几首唐诗,读几首儿歌,认识几个汉字,而是教育孩子为人处事的道理,教会孩子生活的技能,使孩子养成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当然,对于只有两岁多的幼儿来说,空泛讲授深奥的道理并不能使他明白其中的含义,孩子自然就不会理解,所以具体的还是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一)首先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我。如果缺少家庭的关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看到过许多的案例,孩子的堕落,麻木等等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缺少爱,试想一个孩子连自我的父母和家人都不爱,他还会去关心体贴陌生人吗?所以,必须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快乐无忧的生活。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巨大的影响。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礼貌尊重他人的时候,能够想想自我是不是这样做到了呢?记得有一次,涵涵犯了错,我狠狠的训斥了他,还说了一些重话,说你再这样我就打你了。本来没觉出问题,但是之后他居然学会了这句话,动不动就说我打你。这让我很后悔,也很悲哀,后悔以前不该对孩子这样说话,悲哀的是孩子对妈妈说这样的话,所以趁孩子还能纠正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必须要谨言慎行,对自我的一举一动都要三思而行,不管你是在多么生气的状况下都要想到我这样做这样说会对我的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奖罚有度实事求是孩子发脾气冷处理

孩子做对了,我们要用心的夸奖,孩子做错了,我们也要及时的纠正。奖励和惩罚都要有度,适可而止。虽然此刻教育专家都提倡多称赞孩子赞美孩子,但是我觉得这还要分什么事情,因为我这是有切身体会的。在涵涵还是一岁多小孩的时候,他玩积木,本来是搭错了,但是我想他第一次玩就给了他称赞鼓励,本想能促进他进步,结果却恰恰相反,反而使他每次搭都出错,而且变得还个性固执,我再怎样说他还是不听不理解,这就让我想到,如果在他第一次搭的时候,我就给他纠正,也许就不会出现此刻这种状况了。所以我坚持家长在称赞孩子方面还是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味的盲目的夸奖称赞。当然批评就更要有度,如果批评过度,甚至打孩子,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反叛,当孩子做错的时候还是坚持以道理说服,而且就事说事,不能翻旧账,最重要的是你说的话能让孩子听懂听进去。以前涵涵做错的时候我都会跟他说一大堆的道理,结果他还是我行我素,之后听了专家的推荐是让你说的话孩子更能理解,不要说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发脾气的时候,你说任何道理他都不会听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冷处理,让孩子自我去闹,家长能够做个冷眼旁观,等孩子觉得哭闹也没有意思,冷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在去跟他说道理,这样反而更能让他理解,如果在他发脾气的时候还去跟他说这说那,只会加重事态的发展。如果哭闹继续不止,那我们只能迅速把他抱离现场,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做也许效果会更好。

(四)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首先父母就要先学会尊重孩子,这是我一贯的坚持。在涵涵还很小的时候,我就能蹲下来听他的意见。有人会说,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意见,其实不然,虽然孩子小,可还是一个个体的人,他也有思想,所以我们更要尊重他。例如,涵涵每次出门都会带玩具,刚开始孩子的爷爷总是阻止他带玩具,但是这样就会闹好久才能出门,虽然玩具是放下了,但是会哭好久,此刻想想,那时的哭也许就是对大人的不尊重而感到不满。之后,我就跟涵涵商量,刚开始的时候是跟他商量出门要带什么玩具,渐渐地就变成他主动跟我商量,而且变得更听话了。即使在外面,涵涵和小朋友相处的时候,我也会教他学会尊重他人,比如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自我想玩的时候,我就会教他你跟小朋友商量,“等你不玩的时候能够把玩具给我玩一会,好吗?”当别的小朋友想要他的玩具的时候,我就会教他:“把玩具给这个小朋友玩一会,好吗?”一切都是看孩子自我的意愿,不能强加大人的意愿。以前我就以前犯过这样的错误,和朋友的小孩一齐玩的时候,看到朋友的小孩哭闹着向涵涵要玩具的时候,我总是不假思索的把涵涵玩具抢过来给别的小孩,所以之后涵涵就养成了抱住玩具不撒手的习惯,即使睡觉的时候一拿下来就哭,我想就是那个时候我伤害了他的自尊,我对他的不尊重对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虽然此刻经过时光的冲淡,涵涵已经慢慢好了,但是对我的冲击还是挺大的,让我自省了很久。

(五)及早让孩子学会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在涵涵刚会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他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齐吃饭,虽然那个时候他还不能自我吃,但是我们坚持让他看我们大人是怎样用餐的,所以慢慢的涵涵自我就学会吃了,而且是很早就学会拿筷子吃饭,家里只要能让他做的事情,都是坚持让他自我做,比如扫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能干什么呀,还不是越帮越忙,其实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只要他参与就好,如果你总是阻止他干活,他就会觉得妈妈不需要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愿意干了。而且劳动习惯的培养会让他更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比如说自我玩的玩具不要乱放,垃圾不乱丢等等。

(六)营造孩子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有一段时光家里人看电视看的多点,涵涵也跟着看电视看多了,之后觉得不能再这样,所以此刻家里人都学会看书,即使不看书也会看报纸,这样涵涵也跟着学会了阅读,虽然时光坚持不了多久,但是习惯是慢慢培养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就会好的。俗话说,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所以只要有时光还是会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更能让孩子理解。虽然教育专家都不推荐孩子那么小就学唐诗古词之类的,但是我觉得虽然孩子还不懂,但是多读点这类的诗词能培养孩子的美感和节奏感。至于儿歌音乐之类的,多读多听肯定是有好处的,关键是涵涵很喜欢这些,我觉得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

(七)培养孩子的男子汉气概不溺爱孩子

涵涵的爸爸经常在外地,涵涵一年也见不着几回爸爸,所以我这个做妈妈的既要做好妈妈的职责也要当好爸爸的主角。所以我总是有意无意的想培养涵涵的男子汉气概,但是分的宠他溺爱他。例如,当涵涵摔倒的时候,我从来都不扶他起来,总是鼓励他自我跌倒自我爬起来,然后拍干净身上的土。如果摔破了,即使心里心疼,也不会表现出来,只对他说没事。所以此刻涵涵摔倒了,只要不是很严重,基本上不哭,反而安慰我说:“妈妈,我没事!”虽然看似我冷血,但是我自我觉得我做的没错,尤其是对一个男孩子,必须要培养他坚强的性格,不能懦弱。

以上就是我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还是那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独特的人格,没有万能的教育,只能是每个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断的摸索实践,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就让我们和孩子一齐长大吧!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好处,下方是一位家长就此谈到的几点体会。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此刻教育自我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向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就应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我的勤奋努力去走自我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我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理解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缔造者,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对于我来讲体会很深,我的孩子处在单亲家庭中,尊师敬亲的感情较薄弱,学业基础不够稳定,但是他的老师注入了超多的真诚爱心,以强烈的职责感和事业心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强化学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弥补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的老师倍受我、孩子和社会的尊敬,那么这样的“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无疑会更加鲜艳。

今后,我决心用心配合学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3首先很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精心安排的这次家庭教育讲座。

听了张某某局长的讲座,受益匪浅。张局长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家长传授了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让我感慨颇深,深刻领悟到了言传身教,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家长所承载的责任与重要意义。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养成好习惯、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增加阅读方法等几个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中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和睦、浓郁的亲情氛围等都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客观条件。从小让就孩子树立独立的人格,其次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虽然很小,但却有着强烈地自尊心,大人的言行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特别是当着外人的面不留情面的指责或是埋怨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通过收听这次讲座,还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要有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在思维上习惯,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则精神上就会有叛逆,我们就要从孩子小时候起,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以纠正和引导;对孩子生活中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成为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的陪伴下学习、生活。

二、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易。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不仅使孩子更乐意向您倾诉,也可以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家长如果总是高高在上,就很难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沟通。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谈话时,要以孩子的心态和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

三,要培养孩子大量的阅读。读书是开阔孩子的视野,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所以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使阅读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认为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在家里,每天晚上总是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去看书,不管是何种书籍,给他带一个头,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慢慢地,孩子也就喜欢了上阅读,阅读不仅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而且它也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

通过聆听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深刻领会到了教育孩子这个大课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孩子性格上的培养,做的很不到位,在家里,控制孩子的行为,每做一件事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或认可才敢放心去做,严重地阻了他思维的想像力。再者就是脾气的急躁,因为脾气的急躁、没有足够的耐心,不仅一次又一次对孩子恶言相向,更甚是动手打他,当看到孩子那双无助委屈的眼神时,才回过神来,他也只是,仅仅只是一个孩子。专家说得真好:一朝为父母,终身为老师,所以,从此刻起,从自身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让孩子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一个良好的习惯,与孩子公平地交流,让他快乐、健康的成长,让他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4聆听武校长的家庭教育讲座,我颇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个事例,尤其令我感触深刻。

武校长讲到,电力工程队在深山中架设电缆时,由于沟深壑险,把电缆线从一座山梁扯到对面的山梁上去,极为不便。聪明的施工人员是这样操作的:首先放飞风筝,让风筝落在对面山梁上。然后,把“风筝线”逐渐变得粗起来。当“风筝线”粗到足以承受电缆的重量时,最后顺利地把电缆牵引过去。

这个聪明办法令人拍案称奇,其过程更是耐人寻味。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风筝线’逐渐变粗”的巧妙过程,细细的风筝线能成功地牵引电缆吗?地球人都知道,当然不能!

可是,在教育孩子,特别是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家长恰恰忽略了那个让“‘风筝线’逐渐变粗”的巧妙过程,急功近利,简单粗暴,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

由这件我联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

初接班这个时,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一多半男生长期不交作业……我从每天早晨组织学生搞接力赛跑做起,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意识。这种意识,迁移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班风班貌渐渐好转。鉴于学生不爱学习,我就从读故事书抓起,让学生爱上读书,爱上学习……

总之,办法总会比困难多。前提嘛,是付出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进入小学,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孩子的受教育过程,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其中,家庭教育在其一生的成长中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引导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让孩子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父母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在家里,孩子学习和作业的时间,我们就不会看电视、玩电脑。在其他的闲暇之余,也尽可能和孩子一起看些书,历史文学什么都有,慢慢地孩子对书产生了兴趣,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孩子的知识。

其次,要引导孩子对学习有个正确的态度,不能因喜好而偏科。现在,他们就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主课,不能因为孩子爱学语文就放松数学和英语,或是爱好数学、英语而放松语文。作为家长,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如果从小对学科有了好恶,那往后的学习就会出现偏差,单科成绩不好不说,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像赵艺樯,刚开始对学习英语很没兴趣,还说中国人为什么要学外国话。针对她的这种情况,我从她想当科学家引导她:我们国家现在的科学家,你看有谁不懂外语呢?你现在不学好英语,以后怎么看外国的科研资料,怎么出国留学或者和国外的科学家交流?英语可是当今世界好多国家通用的语言。通过这样的对话,使她懂得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慢慢地她对英语也不再排斥,成绩也有所提高。

第3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Filial Piety in Singapo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

GU Danying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 The Chinese nation has great history, culture and national traditions, including "filial pie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 culture. Improve education for carrying forward the fine Chinese filial piety is very traditional culture to achiev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Singapore filial, to learn advanced ideas and methods of education in Singapore piet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ucational experience, so as to enhance the depth of filial piety education educational, spiritu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achieve universal moral culture upgrade.

Key words filial piety in Singapor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1 孝道教育的现实意义

孝道是伴随着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而延续下来的精神文化力量,孝道教育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表现。孝道教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实内涵。无论是从社会的和谐发展层面,还是从个人发展的层面上,一个人的行为都是这个社会文明的反应。孝道教育的现实意义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中,也将伴随着个人的发展延续下去。以小见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中,孝道体现的现实意义总是以其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着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建立。

1.1 孝道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建立。孝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只看他在社会上取得了多大的成绩,而是应该看到其精神道德的高度。孝道教育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那么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就会存在一定的欠缺,发展就是不完善不全面的。孝道教育是从家庭出发,在家庭范围内进行的道德素质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对孩子的启蒙,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孩子产生影响,让孩子在潜意识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从而走向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合力,开展对青少年的孝道的教育。

1.2 孝道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加深,但是多元化的价值观影响下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规范和负面的价值取向也产生了。尤其是在青年人当中,月光族、啃老族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产生一些“我爸是李刚”等负面的新闻。这些都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产物,家长对于孩子过分的溺爱,有求必应,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对孩子给予过度的财力支持,让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对社会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这些负面案例给青年人带来了反面的形象,青年人愤世嫉俗的情绪就会随之产生。这些都是严重影响到社会安定和谐的不良因素,青年人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对于家庭和社会应该有一定的责任,所有的行为都应该在内心形成价值考量。社会的和谐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社会行为是社会总体精神面貌的一个展现,以孝为先,孝顺父母,懂得感恩,在内心树立起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家庭观念,从家庭的和谐到社会的和谐,让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1.3 孝道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撑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想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注重精神层面的个人发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孝则是首要的核心文化精神和规范。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①孝道包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孝道的体现展现了一个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道德责任感。孝道包含着奉献、感恩、礼节等非常丰富的内容,这些都是个人实现发展的精神支柱。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丰硕的建设成果,人们感受到了物质财富所带来的生活的便捷和改变,人们通过努力合作融入到社会当中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非常巨大的努力,但是这些不足以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精神层面的丰富是人得以长远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

孝道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我国的孝道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需要不断的提升教育的内涵,通过丰富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来实现孝道教育的全面开展。

2 新加坡孝道教育的现状

新加坡将孝道教育作为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教育特色,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新加坡的孝道教育进行深入的解读和了解,从而指导我国孝道教育的顺利开展。

2.1 新加坡孝道教育的教育特色

国家参与是新加坡孝道教育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在社会范围内,孝道教育得到了领导人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重视,将尊老爱幼、互帮互助作为道德规范的内容,让全社会的青年人都能够自觉的遵守孝道,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并且注重礼仪的教育,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宣传爱老、敬老的社会会风尚。给予老人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经常深入到老年人的家庭当中,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社会关怀。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没有履行子女赡养职责的儿女进行法律制裁和罚款。不仅在法律上进行了规范,也通过舆论手段,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通过舆论和法律多重的手段对遗弃父母的不道德社会行为进行谴责。

2.2 新加坡孝道教育的教育原则

新加坡孝道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是与其国情息息相关的,在孝道教育过程中新加坡讲求一定的原则性,这些原则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首先是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对于孝道教育不受到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进行孝道教育,让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受到孝道教育的影响。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很好的社会氛围,将孝道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经常性的举行以孝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社会实践的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家人的辛苦,亲情的可贵。

其次,注重求同存异的原则。新加坡的孝道教育具有灵活多样性的特点。善于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从而结合本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孝道教育和孝道实践。尊重各自的文化信仰,将道德作为一种力量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中,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最后,坚持具体群体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阶层的对象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为不同的实践对象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发展的特点。孝道问题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都是应该值得关注和重视。不同的家庭面临着不同点的问题,从而形成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如果采取统一的方式进行教育,实践的效果就会存在一定的偏差。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孝道教育能够很好的进行经验总结,从而达到长久的效果。

3 新加坡孝道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新加坡孝道教育的经验总结,结合我国发展的具体国情。有传承性和创新性的探寻出适合我国孝道教育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孝道教育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3.1 丰富孝道教育的内容,体现教育特色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孝道教育体现的是一种继承和创新,对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加以现代化的加工和实践。随着文化的发展繁荣,人们的价值理念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对于道德的力量我们应该积极的引导,实现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教育的特色就体现在创新性,结合时展的新状况、结合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不断的丰富孝道教育的内容。

3.2 完善教育方法,实现教育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方法。走出课堂的教学,将教学活动带入家庭和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将家庭作为教育的一个阵地,通过青少年与家长的互动实现孝道的实践感悟。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感受到父母为子女的付出,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学会感恩、懂得责任。将理论成果的学习转化成精神力量,从而指引青少年进行社会实践。

3.3 调动多种教育力量,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

孝道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的教育过程中,孝道教育应该渗透到其中,充分体现精神力量的作用,用孝道教育来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而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需要各方教育力量的共同努力。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对自身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从而影响孩子的行为,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孝道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将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在社会范围内,通过政府的监督、政策规范和法律的约束实现社会监督。对以孝道为首的道德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引,有重点有步骤的进行孝道教育。

4 结论

孝道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塑造都有着不可替代地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孝道教育应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赋予孝道教育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文化内涵,挖掘孝道教育的时代价值,促进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第4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 教育的前提;调查问卷;分析;家庭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新时期德育应该包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而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德育启蒙不能是枯燥无味的说教,也不能是简单的走形式,更不能严厉地制止孩子不能这样或不能那样。那么如何通过家庭开展幼儿教育?

一、调查的目的

为了全面掌握我园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笔者通过《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回收的问卷认真的统计、分析、总结,希望通过分析,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寻找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为依据,让教师更科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二、调查的情况

调查时间:2011年3月调查对象:幼儿园的家长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样卷:125份(有效问卷121份)调查内容:《幼儿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被调查者文化程度:从初中到本科不等问卷的编制与处理:问卷共有25题.其中选择题有23题,主观题有2题。问卷处理是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统计,统计每题相同答案的份数、以及占所有问卷的百分比.最后绘制成《幼儿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统计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分析

1.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方面存在共识。例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哪个对孩子更重要”的选项中,认为“一样重要的”占96%:“家庭教育中哪种教育角色起的作用最大”的选项中.选择“父母”的占94.4%:“您认为家长与孩子应是什么关系?”选择“朋友的关系”的占84.6%。

2.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偏差、教育方法也有分歧。例如。“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最让你烦恼的是什么”的选项中,选择“任性、不讲道理”占32.17%,选择“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占40.24%。

选择“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占21.22%,选择“没有责任心”和“动手能力差”的占4.25%,选择“自卑不擅长交往”和“家长缺乏耐心”的占2.12%;又如。“你主要采取哪些措施培养孩子”的选项中,选择“给孩子讲故事、讲道理”的占45%.选择“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教育活动”的占18.33%.选择“给孩子看有关音像、书”的占21.66%.选择“让孩子参加特长班”的占7.35%.选择“其他”的7.66%。

(二)问题分析

1.家长对家庭教育只是思想重视,而行动忽视。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到成长因素、工作等各种主观、客观原因的限制,没有真真正正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也没有完全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

2.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期望过高。家长对幼儿期望过高,是调查数据反映出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四、如何展开家庭幼儿教育

1、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

良好的个性品质可以推动幼儿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交往,有利于幼儿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应密切观察孩子们的日常活动,对于幼儿的诚实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发现孩子的勇敢举动,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对于某种活动失去信心时,教师应循循善诱地耐心指导,使他们提高自信心,独立完成活动任务。当孩子心情郁闷时,要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克服心理障碍,重现往日活泼开朗的阳光笑脸;当孩子自私任性时,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分析现状,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教育他们要与同伴一起活动,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使他们懂得凡事不能只顾自己,要多想一想别人。

孩子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还应贯穿在日常教学和各项游戏活动之中。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做有心人,发现孩子们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例如图书角内有人喊:“谁把新书撕烂了?”“是子涵吗?是阳阳吗?到底是谁?”孩子们在互相猜测的过程中,产生了纠纷与争执。教师问明情况之后,自言自语道:“多可爱的书呀!谁把你弄伤的?也许是小朋友不小心碰伤你的,你能原谅他吗?”然后,教师告诉孩子们,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能教给人类好多知识和本领。书里还讲了诚实的孩子大家都喜欢,只要做错了事情勇敢地承认,大家就会原谅他,还会与他交朋友。这样吧!是谁把书弄坏的,就来和老师一起把它修好吧!这时,子涵小心翼翼地来到老师面前:“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撕坏书的,我不敢说,怕小朋友不和我玩了。”我高兴地说:“没关系!你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就是好孩子,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原谅你的。以后看书一定要小心,一定要爱惜图书呀。来!我们一起把书粘好吧。”通过这件事情,不仅使子涵一人受到了教育,全班小朋友也深受教育。我想:从此以后,不会再有人不敢去承认错误了,他们一定会做一个诚实、勇敢的好孩子。

2、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普遍家长都认为家庭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补充,作用在于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第5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家庭;家庭成员;家庭生活;家庭体育;最临近的群体归属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6-0009-04

A New Interpretation to “Family Sports”

ZHANG Yongbao1,TIAN Yupu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West Anhui University,Li u’an 237012,Anhui 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Norm 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Jiangsu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theoretical analysis,theory of sociology,athle tics and logics,the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connotations of family sports. Wit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meaning of fami ly,the paper combines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modern family and family life a 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some definitions of f amily sports. The connotations of family sports here are defined as an educatio nal course and cultural activity taken by one or more family members. They arra nge or voluntarily participate in the exercises. The basic approach is physical exercises. And the goals are acquiring sport techniques,meet the demand of ho bbies,enrich the family life,recreation,fitness and facilitating family harmo ny. Then,the paper give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to the definitions

Key words: family; family members; family life; family sports; the close st group belonging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构成整个社会的“细胞”,同时,家庭也是个人在其中生活 最长久的单位。因此,家庭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不仅涉及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且 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1]。家庭体育是社会和体育发展到 一定阶 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家庭体育已成为社会体育的基本 单位,是开展全民健身的新领域,是贯彻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系列工程的新生点 [2]。家庭体育的研究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目前, 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家庭体育的内涵、家庭体育的多方位功能、家庭体育开展的现状、 影响家庭体育的因素和发展对策等诸多方面[3]。统计分析发现,在众多专家学者 的研究成 果中,对家庭体育内涵的界定存在“定义不一”和“要义不准”之处,即众多专家学者对家 庭体育内涵理解的意见不统一,且存在有悖社会学家庭理论和不符合家庭生活实际等现象。 研究认为,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学术思想的统一和人们对家庭体育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也 不利于学术界对家庭体育的深入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甚至会影响政府的相关决策及职能部门相应的组织和管理,进而制约了家庭体育良性发展和 全民健身进一步推进。本文运用社会学、体育学和逻辑学相关理论,并联系家庭和社会的发 展现状,试图对家庭体育内涵给予新的界定。

1 家庭的内涵与外延

迄今为止,社会学中有关家庭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但释义大同小异[1]。家庭是 “社 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组织形式中一种最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4]。传统的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以、母爱、父 爱等特殊情感关系为纽带,以持续的共同居住和共同经济生活为特征的社会群体[1]。所谓社会群体 ,简单地说,就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人的合成体。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 持久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身份、意识以及有一定的群体边界等基本特征,且在规模上可分为小群体和大群体[4]。当然,这种规模上的大与小是相对的。就整个社会而言,家庭属于小 群体,机关单位和学校属于较大的群体,而社区、城市就是更大的群体了。就一个人而言, 可以归属于不同规模的社会群体,即既是一个家庭的成员,也是一个社区或单位的成员,也 是一个城市的市民,等等。

社会学中通常以家庭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结构特点为划分标准,将传统的家庭分为核心 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等类型。核心家庭根据家庭成员的完整性可分为完整核心家庭、 夫妇家庭、残缺家庭和空巢家庭,主干家庭根据家庭成员的完整性可分为完整主干家庭、配 偶主干家庭、单亲主干家庭和断代主干家庭,联合家庭主要是指有父母和几个已婚子女以及 孙子女组成的家庭[1,4]。另外,由于近几十年来两性关系和家庭价值观发生很大 的变化, 家庭形态出现了异化并派生出了一些变异家庭,如单亲家庭、单身家庭、非婚同居家庭和同 性恋家庭等。单亲家庭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最为常见的残缺核心家庭,单 身家庭是指丧偶(或离异)且又无子女或子女已婚公立门户以及终身未婚而独身生活的单身 户,非婚同居家庭和同性恋家庭在国内外也较为常见[1]。总体看来,就我国社会 发展的实 际情况而言,核心家庭是主流,主干家庭也较为常见,联合家庭现今极为少见,单亲家庭和 单身家庭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现象之一。

2 家庭体育定义的岐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体育研究进入我国体育界部分专家学者的视野,对家庭体育 内涵的界定也有多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观点一: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 ,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时间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 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2,5]。该定义没有限定参与 人数,但指出活动场所以“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且“根据居室环境条件”。

观点二: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主体,为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的体育需求,以两 人或两人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而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体育活动,不介意其体育活动的地点是 否在家庭内[6]。该定义明确了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参与,也“不介意是否在家 庭内”开展,但将参与人数限定在“两人或两人以上”。

观点三:家庭体育是家庭生活中的体育活动,是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基本 单位。也是家庭成员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家庭体育不仅是对 每个家庭成员个人的身体健康、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作用,也与社会的稳 定、进步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家庭体育的任务是,强身健体,防治疾病,陶冶情操,和睦 家庭,丰富和调节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延年益寿等[7]。该释义主要是对家庭体育 的属性 、作用和任务等进行了阐述,没有给予逻辑学意义的内涵界定,但明确了家庭体育是家庭生 活中的体育活动,是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社区体育的基本单位。

观点四: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体,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家庭成员为单位,根据成 员的需要与爱好进行体育活动,以达到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3]。 该观点主要是将观点一和观点二相集合进行表述,并依然将参与人数限定在“两人或两人以 上”。

观点五:家庭体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家庭成员活动为基本形态的活动,是家庭成员 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按照一定的体育要求所进行的以增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养成良 好的健身习惯为目的的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形式的总和。它包括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里对儿 童和青少年进行的体育教育,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环境中的体育活动[8,9]。该观 点没有 限定参与人数和活动地点,但明确了家庭体育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活动,也指出了家 庭体育包括家庭体育教育和家庭体育活动,并强调了家庭体育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 家里”实施,家庭体育活动是“在家庭生活环境中”进行。

综观众多观点,专家学者的共识之处是,参与者的身份必须是家庭成员,活动目的比较 认同满足爱好需求、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家庭生活和促进家庭和睦。“定义不一”点集中体 现在:有认为“可个别或全家”参与,有认为应“两人或两人以上”参与;有“不介意活动 地点是否在家庭内”,有指出在“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或“在家里”及“在家庭生活环 境中”;有强调是“家庭生活中”的体育活动,有将家庭体育教育纳入其中,有将“临近的 属概念”表述为“体育活动”,但也有对这些问题未能提及或明确的。而“要义不准”处主 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 活动地点家庭环境说。将家庭体育活动地点限定在“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或 “在家里”及“在家庭生活环境中”,存在将家庭这一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 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狭义地理解为“家里”和“家庭居室”等家庭生活的具体环境之倾向。 让人把举家或部分成员外出参与体育活动,甚至是远足进行体育旅游,以及家长送孩子在社 会培训机构接受体育教育等理解为不属于家庭体育,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笔者比较赞同家庭 体育是“家庭生活中的体育活动”这一观点,只要活动属于家庭生活安排,不管何地,均应 归是家庭体育范畴。

2) 活动形式多人参与说。将家庭体育的参与人数限定在“两人或两人以上”,一是 把单身家庭成员进行的体育活动排斥在家庭体育之外,有悖社会学中现代的家庭观点;二是 多成员家庭的某一个成员在家庭生活中进行体育活动也不能纳入家庭体育范畴,不合乎常理 和家庭生活实际。研究认为,即使是一个家庭中某一个成员的体育活动,只要属于他的家庭 生活安排,就应该属于家庭体育范畴。

3) 体育教育家庭实施说。家庭体育中存在家庭体育教育这是不容置疑的,部分观点 中未能提及实属缺憾。但家庭体育教育是否一定要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里”实施呢? 笔者认为,判定对孩子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是否属于家庭体育教育范畴,其核心是看该过程 是否属于家庭主观行为。家长利用寒暑假或周末等空闲时间将孩子送往社会培训机构接受体 育教育,让孩子获得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并得到强身健身和丰富生活等目的。虽说不是由 “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里”实施,但这个过程是家庭主观行为,也是家庭体育教育一种重 要途径,应属于家庭体育教育范畴。

4) 看活动目的的表述。首先,家庭体育中教育活动目的还应包含获得体育知识技能 ,众释义中均未涉及;其次,从个人的生活需求和体育功能考虑,“休闲娱乐”应是家庭体 育动机之一,文献中也未能提及;再次,开展家庭体育活动的确具有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发展”,但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界定为家庭生活中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显得有点“夸 大其辞”;再有,对家庭体育目的文字表述应尽可能简洁,“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 寿”等仅用“强身健体”一词表达即可。

5) 再看临近的属概念。家庭体育属于社会体育的一种形式,属于体育范畴。用类似 “体育活动”之词来表示家庭体育的临近属概念,存在“循环定义”之嫌疑。研究认为,家 庭体育的“临近的属概念”应与“体育”的“临近的属概念”相一致。当前,对体育临近属 概念较为统一或新的表述有,“体育是一种社会活动”[10]、“广义的体育是一种 社会文 化活动,狭义的体育是教育过程”[7]、“体育是社会实践活动”[11]、 “体育是教育 过程和文化活动”[5]和“体育是教育活动或其他文化活动”[12]等。为 了避免“社会 活动”或“社会文化活动”所带来的理解偏差,笔者认为,用“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作为 家庭体育的临近属概念更为贴切。

3 “家庭体育”内涵新界定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采用逻辑学中较为常见的“属+种差”定义方法,将家庭体育定义 的种差限定为“一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以身体练习为基 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 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将家庭体育的临近属概念确定为“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 。分析认为,这不仅能够较为准确地与社会学、体育学和逻辑学等观点相吻合,同时也较能 符合家庭生活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以及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

1) 把参与人数限定为“一人或多人”。首先,将“单身户”在家庭生活中从事的体 育活动也纳入其中,与社会学意义上家庭的外延保持一致。其次,也把多人口家庭中一人、 多人甚至是全部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参与的体育活动包括在家庭体育范围之内,与不同家庭成 员的家庭生活安排可能不同以及家庭生活中安排的一些活动也不一定是全体成员都参加这一 实际情况相吻合。

2) 将活动性质界定为“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这是区分家庭 体育与其他形式社会体育之间不同之处的关键所在。

首先,看“家庭生活中安排的”。它要求参与者从事的体育活动是其家庭生活的具体安 排,即是家庭生活中安排的体育活动。那么,对于个人而言,什么样的活动才应属于家庭生 活中安排的呢?研究认为,这要看这个人在从事该项活动过程中的群体归属是不是自己的家 庭。如果是,那么这项活动则属于家庭生活中安排的。通常情况下,个体在不同的场合下, 会因其群体归属而有不同的身份属性。如一个成年人,下班回到家里,是一个家庭成员,而 上班在单位里,是单位的一个职员;一个孩子,放学回到家中,是家庭子女,而上学来到学 校,是学校的一名学生。当然,成年人也好,孩子也罢,即使是回到家庭,也不能改变自己 是一个单位职员和一个学校学生的身份。因此,这里所说的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群体归属 ”是指最临近的群体归属,即在该活动过程中最能代表个体身份的社会群体。同时,个体在 不同的场合下参与的活动,会因其不同场合下的群体归属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成年人在单位 工作时,最能代表自己身份的社会群体是单位,因此,以单位职员的名义参与体育活动就属 于职工(或单位)体育,而回到家里时,最能够代表自己身份的社会群体就是自己的家庭,自 己在家庭生活中参加的体育活动则属于家庭体育。同样,孩子在学校上学时,最能代表他身 份的社会群体就是学校,所以,他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就属于学校体育;而放学或寒暑假回 到家中时,最能代表他身份的社会群体也就是自己的家庭,此时在家庭或周边环境进行有关 体育活动以及被家长送往社会培训机构接受体育教育就属于家庭体育。值得阐明的是,成人 或孩子下班或放学回家后,包括各种节假日,也有可能在空闲时间中到自己单位或学校的体 育活动场所从事体育活动,这应有别于他们在单位或学校参加的有组织性的单位体育或学校 体育。因为,既然已是下班或放学甚至是放假回到家中,家庭就是他们“最临近的群体归属 ”,虽说是在自己的单位或学校中进行体育活动,但并非单位或学校组织开展的,而是家庭 生活中的一次体育活动安排,这与其他非单位人员或学校学生来这里参加体育活动没有性质 区别。因此,这种性质的体育活动属于家庭体育范畴。

其次,看“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家庭体育是家庭生活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这不难 理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很多社会群体在组织文化活动时 也将家庭这一初级社会群体给吸收进去,要求以家庭为单位形式自愿报名参与,如“全家总 动员”和“宝贝2+1”等电视节目活动。就体育活动而言,在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和实施阳光 体育运动的新形势下,一些学校甚至是机关单位和社区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常设立一些要求以 “家庭名义”自愿报名参与的比赛项目,如很多小学举办运动会时设立的要求父母和孩子即 “一家三口”自愿报名参与的“亲子项目”。就学校而言,运动会设立“亲子项目”及整个 活动的比赛过程,无疑属于学校体育范畴,但对于参与这个项目比赛的“一家三口”而言, 则是自愿以家庭名义报名参加的。从自愿报名到参加比赛,这“一家三口”中每个人都代表 自己的家庭,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家庭是这“一家三口”最临近的群体归属。对于“一家三 口”参与这次比赛而言,它体现的是这个家庭的体育参与意识,反映的是这个家庭的运动能 力和水平,展现的是这个家庭的精神面貌,应该归属于这个家庭的一次体育生活安排。研究 认为,这不仅属于家庭体育范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体育已渗入学校体育和其他形 式的社会体育中,并逐步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互动发展的趋势。这是时下家庭体育的一种 新形式,也是发展家庭体育的一种新途径,更是推进“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 化”[13]发展和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的一种新思路。

第三,没有对家庭体育的活动地点加以限制,这主要是与现实社会中的家庭体育的实际 情况相吻合。一个家庭的单个、部分或全体成员在安排家庭体育活动或体育教育时,可能在 家里或户外以及周边环境,可能进入离家较远的某一公共性或经营性体育活动场所或培训机 构,也可能举家外出进行体育旅游,还可能是举家参加有组织性的体育活动。不论是在家里 的、户外的、社会上的和出远门的,还是参加学校、机关单位和其他部门组织的,只要属于 这个家庭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体育活动,均属于家庭体育 范畴,打破了“活动地点家庭环境说”的局限性。

第四,将参与家庭体育的目的表述为“以获得体育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 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既包括了家庭生活中安排的体育教 育动机,也较全面地包含了家庭生活中安排或自愿参与的其他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目的,同 时文字上也力求简洁并尽可能地避免“夸大其辞”。

第五,从“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这个家庭体育的临近属概念看,家庭体育包括家庭体 育文化活动和家庭体育教育。不论在“临近的属概念”上,还是在“广义和狭义之说上”, 均与体育概念保持一致。另外,就“安排”和“参与”而言,既可以是参加打篮球、跑步等 体育运动,也可以是观看体育比赛、体育新闻等一些与体育关系密切的其他文化活动。从体 育的社会分层意义上说,这是参与方式及参与程度分层,前者是直接参与,后者是间接参与 [14]。

综上所述,家庭体育是“一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以 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 、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从活动内容看,包括家 庭体育文化活动和家庭体育教育;从活动性质看,可以是家庭生活中安排的,还可以是自愿 以家庭名义参与的其他社会群体组织的;从参与人数看,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或全体 家庭成员;从参与形式看,可分为直接参与体育运动和接受体育教育,也可以是间接参与其 他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从活动目的看,主要是满足获得知识技能、体育兴趣爱好、丰富家 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等方面的家庭生活需求;从活动范围 看,已突破家庭生活环境而融入社会,与学校体育和其他形式的社会体育互动发展,并将逐 步形成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发展趋势。

在社会体育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家 庭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首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升了人们的体育观念, 改善了社区的体育环境,为体育进入家庭生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打 破了“单位体育”局限,使家庭体育快速兴起成为必然;同时,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社 会和家庭对独生子女健康的特别关心,家庭体育教育倍受重视;另外,5天工作日制和各种 节假日的增多,家庭及个人获得的较多支配时间,为开展家庭体育活动创造了更多的便利; 再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不良生活习惯也给很多人带来了更多的健康忧患,人们对 健康、科学和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别是家庭体育生活方式的追求欲望日益增强;再有,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根深蒂固,家庭体育活动对维系和巩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促进家 庭和谐稳定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家庭体育教育还是发现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摇 篮。总之,家庭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基本形式,是学校体育的基础,是终身体育的起宿点, 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发祥地,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的落脚 点。

参考文献:

[1] 陈成文.社会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6-87,90-92.

[2] 叶展红.关于开展家庭体育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9(2):45-48.

[3] 郭戈,刘静霞,等.我国家庭体育及其研究进展[J].体育学刊,2005,12(5):13 9-141.

[4]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5,94,106- 107.

[5] 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6,15.

[6] 蔡传明,黄衍存.现代家庭体育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1,20(6):1-3 ,10.

[7]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9,266.

[8] 王则珊,杨一庄.家庭保健体育实用手册[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0:12.

[9] 吴玉华.我国家庭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1):69-71.

[10]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16.

[11] 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

[12] 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

第6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家风 党风廉政建设 税务系统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指出:“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内纪律规矩的方式,首次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必将开创党风、政风、社风建设的崭新局面。近年来,广州国税也在全系统开展了以“家风”为主要内容的助廉教育。如何发挥“家庭”的力量,以培育和弘扬良好“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家风的内涵

“家风”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传统美德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家庭文化,具有传承性、社会性、时代性和多样性。表现不一,但其内涵基本在于:

(一)家风是上行下效的家族传统、规范和习俗

有的家风是形成文字的,如《弟子规》就是很好的家风读本,教会人们做人、做事、共处和学习的道理。很多名人的家训凸显整个家族的文化渊源、道德理想与生存智慧,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傅雷的家书家信等,都堪称家风家教的典范。这些朴实的治家箴言,既折射了对真善美的尊崇,也成为先人为官入仕的信条,弥漫在整个家族的上行下效之中。

(二)家风是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精神给养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大多数家庭都没有成文的家规,家风就是一种朴实的待人接物之道,是家里长辈的言传身教,是潜移默化的自然养成。每个家庭的“家风”难以统一,但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大都推崇正直、守法、勤俭、廉洁、孝顺、诚信、友善、上进等正能量“元素”。家风,对于家庭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无形而又巨大的影响,甚至左右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

(三)家风是抵御腐败的坚固屏障和重要防线

在中国历史上,“清白”一直是重要的家训族规。南宋词人张道洽有诗赞誉清白传世家风:“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有个裴氏家族,从秦汉至明初,这个家族先后出了59位宰相,七品以上的官员多达3000余人。裴氏曾有家规:有劣迹的官员死了不能进祖坟。在家规引领下,裴氏家族力行清廉为官,在这3000多名官员中,没有出现过一个贪官污吏。为此,人们将裴柏村誉为“中国名人第一村”、“中国宰相村”。

二、为何要重拾“家风”

“家风”是一个传统而久远的话题,举国上下讨论“家风”,主流媒体热议“家风”,中纪委网站开辟“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话“家风”,引发越来越多人的情感共鸣和深层思考。

(一)好家风涵养好作风,是推进反腐倡廉的必然选择

在2015年中央纪委的34份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中,违纪违法涉及亲属、家属的比例高达61%。“父子兵”“夫妻档”等家族式窝案、家族式腐败的背后往往是家风不正、家风不严,家庭是反腐倡廉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成长于知礼仪、懂廉耻、重美德、讲规矩的家风环境中,自然会有秉公用权的自觉、遵纪守法的主动,并对亲属、子女及身边人产生示范导向作用,从而形成清正廉洁的家庭文化。

(二)好家风引领好政风,两者一脉相承

《孟子》里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关系到廉洁底线能否守住,连接着党风政风,维系着民生民心。领导干部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管好“家里的人”,办好“大家的事”,才能赢得人心,进而带动政风纯洁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好家风构建新文化,是对核心价值观的新塑造

在全民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重拾家风正当其时。正是不断传承的家风,滋养着人们的家国情怀,让人们能够在实际行动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家风为切入点,从家风培育做起,实为明智之举。

三、当前税务系统“家风”建设问题分析

2005年,广州国税系统紧密围绕中央和省局的指示精神,联合市、区(县)、街(镇)三级启动税务廉政文化建设项目,出台《关于加强我局廉政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税国税组[2005]30号),提出要在税务廉政文化建设中采取机关、家庭、纳税人“三位一体”的廉政文化。近年来,广州国税系统开展了“廉政文化进家庭”“亲情助廉”“廉政品牌”等项目,逐渐形成广州国税廉政三大特色品牌之一,为当前加强家风建设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培育良好家风共识不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传统家庭价值观念受到影响,弱化了家风的传承。当前税务系统内尚未形成重视家风建设的浓厚氛围,甚至存在个别党员干部忽视家风建设,纵容亲属子女和身边人搞特权,利用领导干部的职务便利谋取私利,败坏家风,污染党风政风。

(二)弘扬良好家风力度不够

各基层单位在家风建设方面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活动开展总体上缺乏特色,尚未树立影响大、效果广、作用持久的家风建设品牌,需进一步丰富弘扬良好家风的活动载体、形式和内容,拓宽家风建设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建立健全良好家风教育和宣传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家风建设制度不全

目前税务系统在家风建设方面,与妇联、教育、宣传等部门之间的联动不够密切,缺乏良好的沟通联动机制,同时相关的教育、预防、监督、激励机制尚未完善,需进一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较少教育成本,完善家风建设的相关机制和制度,增强家风建设的合力和动力。

四、构建良好“家风”的方法

实践证明,把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能滋养好的作风、政风与民风,促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国税系统的每一份子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树立好的家风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守住家庭廉洁堤防,建设家庭幸福港湾。

(一)树家风,涵养崇德向善的家风文化

一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乏诸如《曾国藩家书》、《孝友堂家规》等优秀的家训家规,也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值得传颂的家风故事,凝聚着古人先辈家风文化的精髓。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倡导“学”家训家规名篇佳作、“听”经典家风故事、“悟”传统家风精神,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本质内化为现代家风文化的核心,夯实家风文化的根基。二是弘扬新时代精神。家风文化的涵养不是一味地继承传统文化,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家风家教,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提倡家风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培育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家风文化。三是融合本土特色文化。挖掘整理具有本土特色的家风家训,征集提炼税务干部优秀的家风家训和家风故事,丰富家风文化内涵,汇聚和传播家风正能量,让家风文化接地气,形成国税系统独具特色的家风文化。

(二)扬家风,搭建优良家风的宣传平台

一是建立教育机制,深化共识。将传扬家风家训和廉政教育结合起来,以优良的家训家规加强干部及其家属的思想教育,引导干部家属自觉传承崇德向善的好家风,让家庭成为拒腐防变的坚固阵地;结合当前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主动端正家风,涵养崇尚廉洁、遵纪守法的家风文化。二是创新宣传载体,营造氛围。开展特色鲜明、形式丰富的家风主题实践活动,如开辟家风专栏、举办家风主题演讲或摄影比赛、家风故事征文活动等,以干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扩大良好家风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依托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税务网站、微信微博、宣传栏等传播媒介宣传良好家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展“最美税务干部家庭”等评选活动,挖掘推选一批干部认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美家庭典型,树立鲜活生动的标杆模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增强合力。与妇联、宣传、党校等部门加强联动协作,联合党工团,建立家风宣传的长效联动机制,整合资源,协同开展家风建设系列活动,提高家风宣传的辐射力和渗透性。

第7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颜氏家训》;基础课;可行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国家主席指出:“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家训传承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华,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认同和相关教育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通过探讨《颜氏家训》相关内容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路径选择,增强“基础”课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促进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目、入脑、入心。

一、《颜氏家训》融入“基础”课的意义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所著,在我国德育发展过程中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①《颜氏家训》融入“基础”课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提升“基础”课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1、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②《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道德理想的生动表达和特有形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根基,是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③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家训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在不同社会阶段结出的果实,是同质同构、一脉相承的社会价值追求,两者有着历史继承性和内在契合性。

2、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家训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道德理念、精神信仰、习惯传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总称,家训经过世代传承必然会形成某个家庭的家风,而家风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家训的内涵。历代家训秉承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精髓,以立德修身做为立身之本,历经沧桑已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和为人处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传承家训就是传承传统文化思想精华。《颜氏家训》倡导勤俭清廉、孝悌忠信、读书报国等作为基本美德,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不同角度教育子孙后人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蕴涵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这些德育思想的核心都是围绕着个人与他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展开,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涵盖的基本要求有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因此,家训家风通过家庭或者家族结构单元,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精华的薪火相传,激发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3、有助于提升“基础”课教学效果。全国思政课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基础”课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在大学生群体中如何引导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提升教学效果的难点在于,如何准确把握好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于,如何实现个人、社会、国家三者之间关系的有机统一。④改进“基础”课教学方法要坚持认知层面要晓之以理,注重理论穿透力;情感层面要动之以情,体现情感亲和力;意志层面要立之以志,突出内在涵化力。通过将《颜氏家训》引入“基础”课,深入发掘蕴含的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符合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培育健全人格为目标、以言传身教为主要育人方式、以弘扬大爱精神为价值理念,展现了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所迸发的活力。总之,以《颜氏家训》为载体,引导学生结合身边案例深化理解其与“基础”课在目标追求、育人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共性,激发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二、《颜氏家训》与“基础”课的内在契合性

《颜氏家训》包含和睦、文明、诚信、爱国、友爱等内容,与“基础”课在道德教育、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择业观教育等方面有着内在契合性,表现为:

1、重视家庭和睦,主张和谐家庭关系建设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爱、赏罚分明、勤俭持家。此外还强调“婚姻素对”,男女婚配应当清白得当,反对“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⑤而实现家庭和睦的关键在于上行下效。《治家》篇提出:“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妇不顺矣。”⑥可见,长者的表率作用,家庭成员之间平等、公正、友善的关系是形成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家庭治理的好坏,对于维护和改善社会道德风气起着重要作用。“基础”课对应的内容是弘扬家庭美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千千万万和谐家庭的力量。和谐家庭关系是任何时代都追求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谐家庭关系的缺失将会导致国家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发展失去重要基点。因此,弘扬家训家规、培育良好家风,正确处理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2、重视道德情操培养,待人接物要按照传统礼仪,注意对孝、避讳、称谓等问题,同时还主张君子之道贵在自省、自律。《省事》篇中提出“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⑦,就是说君子应坚守正道,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守道德底线,等待合适的时机成就事业。此外,颜之推在《慕贤》篇说:“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⑧《名实》篇指出“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⑨“巧伪不如拙诚”⑩他认为,诚信是个人立德的基本要求,一言一行取自于他人的,应该公开承认,而不能窃取他人成果。不仅如此,一个人还应当修养身心谨慎行事,不得贪慕虚名。“基础”课对应的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所指出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3、重视爱国主义教育。《颜氏家训》重视忠诚教育,尽职守责。《颜氏家训》告诫子孙要忠君爱国,移孝忠君。“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养生》) 意思是说,君子固然要珍爱生命,为了践行忠孝仁义的要求,即使是舍生取义也是值得的。忠君爱国具体表现为尽忠职守,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能做到技艺精湛、有益于国家的地步就是忠君爱国。倡导求真务实,反对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守职不犯,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 “基础”课对应的内容是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故土家园、民族文化传统的归属感、自豪感。融入的方式有,让学生介绍平时出游所了解的祖国名山大川、灿烂文化,树立起“爱我中华”民族自信心。

4、重视人生观教育。《颜氏家训》十分重视对子孙进行人生观教育,告诫子孙要以仁义作为个人成长成才的基本信念,要从善如流,培育健全的人格。以“仁”为核心的仁政思想奠定了儒家德育规范的基本框架。“孔子的‘仁’之内涵极其深刻而丰富,要而言之,建立在个体行为自觉基础上的‘仁’,包含着不同层次的内容:作为政治原则,它是忠恕之道;作为道德原则,它承担着孝悌本位;作为个体道德指南,它不仅要约束自己,更要成就别人,要‘爱人’,要对他人和社会履行义务与责任。” 《省事》篇中说:“为善则预,为恶则去……当以仁义为节文尔。” 《慕贤》篇指出,君子交友“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基础”课对应的内容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决定了人生道路,也决定了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标准。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列举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使其明白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指引人们顽强拼搏、乐观向上,错误的人生观有可能使人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重视就业观教育。《勉学》篇指出,“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认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不论何种职业,只要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鼓励子弟勤勉读书,而不能依靠祖上庇佑。“基础课”对应的内容是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大学生应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好高骛远。同时,加强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自觉将大学学习和未来择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调查大学生兼职状况、与大学生访谈等形式,使其认识到没有技能本领,就业的难处。

三、《颜氏家训》融入“基础”课的可行性

1、通过把《颜氏家训》的生成、宣传、学习三环节与“基础”课的培育、传播、践行三环节结合起来,提出以“颜氏家训”促进“基础”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大机制”,并将在研究中不断探索深化。具体而言,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完善师生互动机制;以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维度为主轴,创新实践模式;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生自身的生活学习经历为纽带,将“颜氏家训”与“基础”课倡导的价值理念有机衔接起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达到理想信念教育、品德教育逐步提高,大学生德育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

2、课前,借助互联网,把《颜氏家训》的相关内容传到思政课教学网站、校官方微信以及掌上校园等新媒体上,并印制相关中国“颜氏家训”的小册子,发给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通过这种方式,把家庭建设、家风建设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课前融合。课中,充分发挥“基础”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探讨中国《颜氏家训》与“基础”课的契合点,通过新媒体等方式,把传统“家训”融入到“基础“课教学当中。课后,通过学生会、团委以及一些社团,通过比赛、演讲会等方式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另外,通过与学校相关院系联合,绘制“颜氏家训”的绘本和墙绘,融入到学生课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期望给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总之,通过对《颜氏家训》的理论探讨可以发现,优良的家风与“基础”课教学在目标追求上一致、育人方式上相类、价值观念上相通,“颜氏家训”融入“基础”课教学将有助于促进“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参考文献:

[1]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M].2014年版.

[2]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3]刘先春,柳宝军.家训家风: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根基与有效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

[4]郭凤志.价值观教育应把握好的三个基本问题[J].思想理论导刊,2004年第2期.

[5]陈谷嘉.中国德育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注释:

①“颜氏家训”中有很多概念都具有首创性,例如最早提出家训、胎教、早教等概念,较早厘清家庭教育的基本范畴。“颜氏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朱熹的《小学》,清代陈宏谋的《养正遗规》,都曾取材于“颜氏家训”。唐代以后出现的数十种家训,无不是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颜氏家训”的影响,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②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M].2014年版,第164页.

③刘先春,柳宝军.家训家风: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根基与有效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

④郭凤志.价值观教育应把握好的三个基本问题[J].思想理论导刊,2004年第2期.

⑤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1页.

⑥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2页.

⑦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86页.

⑧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9页.

⑨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64页.

⑩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66页.

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71页.

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06页.

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6页.

陈谷嘉.中国德育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7-18页.

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88页.

第8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一、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自然情况

1.学历层次较高,性别结构偏差较大学历层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丰厚和成熟度。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师全部具有全日制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学历层次较高。另外,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性别结构偏差较大,女性居多,占89%;男性较少,仅占11%。2.专业结构多元化,教育类专业所占比重较低家庭教育指导师通过与家长及儿童的互动进行评估,找寻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家庭协调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家庭走向和谐与幸福的人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指导对象不仅包括孩子,还包括家长。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分布较广泛,涵盖心理学、汉语言文学、社会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会计学、公司管理、艺术设计、小学教育等多个领域。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多元实务角度来看,学科领域多元化有利于更好地与不同背景的家长互动与沟通,能够开展多领域、多角度的家庭教育指导。但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内涵和家庭教育指导的主旨来看,教育学与心理学学科背景的不足和缺失可能会降低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性。

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职业认知与认同情况

职业认知是对职业性质、内容、目标等的认识和理解,职业认同是指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认同会影响从业者的归属感、忠诚度、上进心和成就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和个人价值的心理基础和动力。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主旨是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纠正家长已存在的不良家庭教育方法和理念。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师中有33%认为家庭教育指导能够完全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67%认为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问题。可见指导师们的职业认知度相对较高。另外,指导师们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职业发展前景认同感较高,83%的人认为未来职业发展前景会很好。

三、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职业发展与需求情况

第9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教育发展

多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普遍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对教育的重视不足,缺乏机制保障,更难以形成有力度的教育体系。进而,反观幼教理念,无论是师生关系还是家庭关系,“大人们”始终以权威的姿态教导幼儿,缺乏家园合作、缺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虽然近年来许多幼教机构增添了教学设施和完善了教学策略,但理念却始终没能改变,从而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严格来说,幼儿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尤其在幼儿习惯的培养方面,单一的仅利用校方的教育力量而忽略家庭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幼教机构必须联合幼儿的家庭,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让幼儿接受更多的影响,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推行家园共育新幼教模式,加强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之间的联系,是当前家园共同所承担的重要任务。

一、家园共育理念的理论内涵

家园共育是指幼教机构以积极的态度、主动的方式联系幼儿家庭,与幼儿家庭建立教育契约,维护特定的教育模式,从而形成家园合作共同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家园共育的理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他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幼儿普遍具有爱的意识,但由于他们的表达方式仍然停留在“动物本能”的层面,因此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爱所有能够吸引他们的事物。那么,幼儿是怎样表达“爱”的呢?在生活中,他们会揪住小猫的耳朵,进而将它抱在怀里;在校园里,他们会反复地骚扰某个同学,进而会与他一起快乐地游戏。而这些都是幼儿爱的表现。然而,幼儿不理解痛苦的含义,更不能了解过度的爱反而会成为一种伤害,幼儿的这种行为,既是一种心理表现,又是一种行为的本能。而改变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模式需要家园共建,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而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方面又有着众多的共同点。因此,利用这种“便利条件”,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都能够得到同样的引导,增加幼儿的认知体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双管齐下,更需要教师与幼儿家长的共同参与。

二、以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1.家园合作的主要方式

(1)家访。家庭并非专业的教育机构,其所承担的这些教育问题需要专业的教育机构去协助解决,因此,家访是家园共育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幼儿园应组织教师定期走访幼儿的家庭,为每一个家庭制定与幼儿园教育相匹配的“家庭教育指南”,通过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使教育形成连贯的链条,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不间断的延续,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定势”。

(2)与家长签订“教育契约”。幼儿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教师或家长经常居高临下与幼儿对话,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语言表达,使幼儿形成与教师或家长相似的语气和口吻用于对待他的玩伴。而通过家园合作,教师通过沟通可与幼儿家长达成一种默契,共同遵守能够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契约”,例如,在幼儿园中通过教师树立榜样,培养幼儿关注他人的良好习惯,而在家庭中,则由家长来树立榜样,如关注其他家庭成员的冷暖,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等等。通过家园共育,通过教师与家长默契的达成,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使幼儿掌握正确关爱他人的方式。

(3)通过邀请幼儿家长来校内访问的方式来加强家园共育。当前,许多幼儿园出于安全考虑,上、放学时都将幼儿的家长拒之门外,如此,则疏远了家、园之间的距离。诚然,安全是重要的,但家园合作也不容忽视。要求幼儿家长访问幼儿园,让家长参观幼儿在幼儿园内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幼儿在园内的表现,能够加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并由此而强化家庭教育的力度。严格来说,目前许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他们所关注的可能仅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则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种教育,从而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懂得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家园合作的辅助方式

在开展家访、签订“教育契约”以及邀请幼儿家长访问幼儿园的同时,幼儿教师还需要采用一些辅助方式,来巩固上述家园合作。

(1)制定学生档案。首先是为每一个新入园的幼儿制定档案,同时导入培养方法,定期对幼儿进行评测,将新数据与档案数据进行对比,了解培养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刷新档案;其次是实现家园档案分享,将幼儿各项综合能力和行为习惯的档案交付于幼儿的家长,让家长能够实时掌握孩子的行为动态。

(2)制作表单。制作幼儿“家庭行为习惯统计表单”“幼儿园行为习惯统计表单”和“行为习惯培养方法表单”,以一周为单位,让家长记录幼儿在家庭里的表现,周末对幼儿行为进行评测,实时更新表单数据,从而能够及时调整培养方法,并为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教育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料。

总之,幼教机构应积极寻求与幼儿家庭之间的对话渠道,探索家、园合作的幼儿教育新模式,帮助幼儿消除家、园之间的障碍,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为促进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而共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