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家庭保险管理范文

家庭保险管理全文(5篇)

家庭保险管理

第1篇:家庭保险管理范文

在我国,保险制度实施多部门管理,其从审批到报销要经过多个程序。而医疗等治疗费用却在逐年增加,虽然近年来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但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漏洞,企业职工看不起病的现象依然存在。保险制度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且执行效率相对低下,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对企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电力企业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1.养老保险的改革与完善

为了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就必须构建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基于此,企业应遵守相关保险法律法规,提高社会保险的收缴率,并实现全额收缴和拨付。另外,根据员工的工作状况、家庭状况对其下岗基金做出调整,以确保其失业后的基本生活。企业应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以减少其后顾之忧。随着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为:

(1)实现保险制度的改革和现代化

使保险制度不断的趋于完善,为职工提供更多福利。

(2)保险政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建立了新型的、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

(3)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对保险缴纳和管理的认识更全面

保险缴纳更积极,保险管理更加合理。

2.建构覆盖电力企业的卫生医药制度

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是电力企业确保职工安全,为其提供医疗生活保障的重要手段。通过全面的覆盖整个电力企业的卫生医疗制度的建立,能够使员工获得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加深了职工对电力医疗制度的认识,使其体系逐步完善。

3.工伤与生育保险制度的落实和改革

企业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员工福利之一,其落实过程涉及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主义企业保险制度完善的体现。企业应进一步明确企业女职工的生育津贴,为其提供足够的医疗服务和产假。总之,工伤与生育保险制度的落实和改革为企业员工带来了福利,但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如何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制度

1.创新企业保险管理观念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进行,其保险制度也应随着进行改革。这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保险制度的构建目标和构建原则重新进行定位,明确保险管理思路,深入了解企业员工需要,在保险体制建立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职工的需求。坚持电力企业保险管理创新,企业管理者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能够合理有效的解决企业在保险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电力企业保险事业的完善,使其为员工提供福利。另外,管理理念的创新还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一致。

2.建立科学的管理观念

社会保险工作既是服务,又是管理,二者缺一不可。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管理队伍,利用科学的管理观念对企业进行管理。企业保险管理者应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树立全局观念,增强责任心。并且时刻把握科学的管理观念,实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的管理机制。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保险制度具有普遍性、保障性和强制性等特点,因此其执行和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多项专业知识和能力,这要求管理人员灵活运用,在坚持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实现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3.建立长效的社会保险管理机制保险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企业应致力于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确保社会保险的收缴和发放,真正为企业员工谋福利,确保企业员工的利益。并且时刻坚持以人为本为企业吸引更多的人才,确保管理机制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努力构建一批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高的管理队伍,实现电力企业保险机制的建立、管理和完善。

4.实现保险信息管理平台的创新

实现保险信息管理平台的创新有利于实现保险管理信息的透明化,提高员工对保险作用的认识,促进保险收缴的进行。同时信息管理平台的创新也确保了员工的实际权益,提高了管理者的专业性和管理效率。为企业社会保险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多的群众基础,同时加大企业保险机制的宣传力度,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四、总结

第2篇:家庭保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铁路行业;养老保险;保险管理

0引言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更是退休劳动者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笔者从自身从事的行业——铁路行业为例,对铁路行业的养老保险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

1铁路行业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历程

我国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最早雏形的构建出现于1951年到1966年年初,时期则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直至1984年,经历数十年的恢复与改革,于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对企业职工的养老制度改革提出了基本原则与要求。而铁路行业,则是从1986年开始对铁路员工实行合同制,全民固定工并存的双轨制度,此时,只有合同制员工需要交纳养老保险。1993年10月起,所有的铁路员工都需要交纳养老保险,1998年1月1日,哈尔滨铁路局养老保险全部纳入黑龙江省级统筹,2009年末养老保险管理全部实现了黑龙江省社会保险金保工程系统管理。至此,给基层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铁路行业养老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铁路职工社会保险意识仍稍显薄弱。对于铁路这个特殊行业而言,个人缴纳养老保险与其他行业相比虽然缴纳较早,但是直至今日仍有个别铁路员工在养老保险的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因此,在养老保险的缴纳上明显不积极主动。目前虽然单位由财务部门实行代扣代缴,职工对此仍不能做到心甘情愿尽义务,且容易与单位产生一定的矛盾。还有大部分职工认为单位只扣自己的部分,企业未缴纳单位承担部分。因此也就造成了养老保险管理推进力度较为迟缓,严重影响到了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实施。

第二,铁路职工养老保险个人缴纳基数的确定不尽合理。目前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基数以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个人部分缴纳比例为8%,单位部分缴纳20%。对缴费基数确定上、下限,但对于工资收入低的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就少,导致退休后养老金收入就少,形成一种贫者永贫的恶性循环。

第三,铁路职工养老保险基本信息不完善。目前在社会养老保险系统中职工的基本信息存在与实际不符、与公安库信息不符、重复信息现象,因维护系统导致的缴费个人账户不全,漏缴问题依然存在,省系统在存在问题账户的处理上由于需要极其繁琐的手续,有些职工已达到退休年龄个人账户还没有纠正,严重影响了职工的切身利益。退休职工因基本信息填写不全,无法掌握退休职工的生存状况,导致养老金发放不到位及流失的可能性长期存在。

第四,养老保险在保值、增值上较为困难。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已完全纳入到省级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对铁路行业的职工来说,更不存在能够加大增值的空间。

3推进铁路行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具体措施

第一,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铁路单位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为广大铁路职工清楚且明确地讲解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内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构成元素,影响退休后养老金收入的各项因素等等,为职工解惑释疑,消除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并通过宣传,让每一名职工都能够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更加积极主动地缴纳社会保险,让社会基本保险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社会稳定。

第二,在铁路行业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为进一步保证铁路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铁路行业应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进一步促进铁路行业养老保险缴费的灵动性,除基本养老保险按标准缴纳之外,针对缴费低的职工,实行补充养老保险等相应的办法,允许其自愿缴纳一部分作为补充养老保险,解决其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保障。当然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调控与约束。

第三,尽快完善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基本信息数据,高效率地纠正系统中职工基本信息的错误,避免因纠错不及时导致职工暂时无收入而造成的不稳定。对铁路单位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应该对退休人员的实际居住地进行严谨细致调查,将退休人员的家庭信息准确地登记在系统中,并动态进行维护,及时管控养老金发放范围,防止养老金冒领而导致资金损失。这就要求社会保险工作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既要对本单位职工负责,又要对企业对社会负责。

第四,促进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在养老保险基金上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允许其购买除特种债券外的其它较高利息的债券。尤其是铁路行业如果能够在政府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条件下将养老保险单位缴纳的部分集中起来,用于对新线的建设以及旧线的运营改造,那么势必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空间也将大大提升。

4结语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进一步加强对铁路行业养老保险的管理,使养老保险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则成为当前所有行业乃至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值得广大工作者人员、学者加以深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闵晓丽.浅谈加强铁路职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09(01).

第3篇:家庭保险管理范文

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日趋变缓,社会各方面正在进行着深化改革,煤炭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也在进行着广泛改革,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也是改革主要内容。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所以说,完善煤炭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对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巨大的帮助。现在我国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实,和谐社会建设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工程,就是社会保障,同时它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社会保险。我国社会保险主要有五个组成部分,既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也包括失业保险,既包括工伤保险也包括基本医疗保险,此外还包括生育保险。我国社会保险具有显著的特点,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资金分配刚性,不仅利益关系复杂而且涉及的对象范围非常广,此外资金量大也是它的显著特点。根据社会保险的特点,可知我国社会保险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起来具有很大难度。只有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开展社会保险工作。

1.2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社会保险具有数量巨大的财政资金,这笔资金怎么使用,收到什么效益,一直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而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可以有效提供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社会保险制度的执行情况和运行情况,这都依赖于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在专业人士眼里,财政分配关系就是社会保险的本质。在现阶段,个人和企业主要承担了社会保险多需要的费用。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社会保险所需费用和缴纳费用不一致,后者不满足前者,这时候就出现了社保基金的缺口,而政府就会填充这一基金缺口,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顺利运行,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这是因为社保费用一旦被当作列支成本,国家的税收就会被它抵减,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险所需费用最终要由政府承担。所以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保证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良好运行。

1.3推进企业收支分类改革

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很有必要实施收支分类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收支分类经过改革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收支概念。这样的收支分类,不仅包括了企业预算收支科目中的一般预算收支,也包括了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支,不仅包括了企业预算收支科目中的债务预算收支,也包括了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此外还包括了企业预算收支科目中的基金预算收支。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有一个重要的表现,针对不同部门的预算管理必须是一对一的,而且一个部门只能有一个预算,只要这样企业收支分类才是科学合理的。如果针对不同部门的预算管理不是一对一的,而且一个部门可以有多个预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收支分类是不合理、不可靠的。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对企业收支分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确保收支分类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收支情况,可以及时反映企业的收支活动,可以正确反映企业的收支情况。

2现阶段煤炭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社会保险意识不强

社会保险意识不强是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我国针对社会保险出台了一些新政策,出台了一些新规定,可以说我国社会保险改革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煤炭企业从上到下,包括职工和领导,社会保险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全面的认识社会保险,没有准确的认识社会保险。比如有的员工觉得现在身体很好,参加医疗没必要。比如企业在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时候,非常不积极,总是一拖再拖,能少交就少交。比如对于社保工作中出现问题,领导是能忽视就忽视的态度。比如受传统思想影响,养儿防老观念严重,参保不积极。种种这些都阻碍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他们的社会保险意识有待提高。

2.2管理比较分散

管理分散也是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在煤炭企业,针对社会保险往往是多部门进行管理,一个险种安排一个管理部门,不仅会安排独立的办公设施,而且还要配备全部的工作人员,此外账表卡要独立建册。这样的管理非常分散,一样的劳动多次重复,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使办公的成本大大增加。

2.3职工社保待遇得不到保证

近些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社会上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职工的医疗费用一年比一年高,而一些煤炭企业存在拖欠职工医疗费的行为,一些经济条件差的职工,加上上有老下有小,生不起病也住不起院,往往会生病而陷入家庭困难,由于企业的拖欠,职工正常的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有的企业也拖欠职工的工伤保险,使得伤残人员的基本生活缺乏保障。有些企业会拖欠员工的生育保险,她们的医药费得不到及时的报销。企业种种拖欠保险金的行为,使的职工基本的社保待遇得不到保障,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给企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2.4管理方法滞后

我国煤炭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管理方法滞后的问题。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发明大大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在社会各种公共服务中都建立的信息化系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制高点。对于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败。采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一些煤炭企业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对于社会保险管理,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职工对社保待遇产生了问题,不能通过有效渠道反映给领导,领导也不能通过一定手段与员工进行快速的沟通,避免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引发不可预料的事件,甚至群体上访。煤炭企业个人账户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查询手段不够全面,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职工,在网上查询自己的社会保险信息很不方便。

2.5存在冒领代领现象

冒领代领现象也是煤炭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对于养老金领取,正常情况下,一个职工从退休到去世一直可以领取,去世以后就不能再领取养老金了。由于我国养老金的发放已经进行了社会化的改革,一方面企业的责任心没有以前强烈,一方面企业的工作热情也不如以前。企业在对退休人员的管理中存在许多漏洞,不能够准确及时掌握退休人员的信息。导致一些退休人员在去世后,还在继续领取养老金,还在继续报销医药费,从而出现了冒领社会保险的现象,这对社会保险基金是巨大的损失,同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我国人口众多,社会保险基金有限,冒领社会保险是对公共资源的占用,不能把资源用到更需要的人身上。

3完善煤炭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措施

3.1增强企业职工的社保意识

针对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意识不高的问题,要增强企业职工社保意识。为了增强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意识,一方面要加大对职工进行社会保险的宣传,让职工意识到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安排一些社会保险的讲座,让职工了解一些社会保险的知识。一方面要对组织机构进行重新设置,成立一个矿区社会保险中心,综合管理企业的社会保险工作。在下属的不同矿区、不同单位、不同罕井地区设置经办处,对社会保险开展区域管理。合理的组织机构能够保证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

3.2完善业务管理结构

针对煤炭社会保险管理分散的问题,应该对保险业务的管理结构进行完善。社会保险管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分别是经办层、管理层和监督。在经办层,主要负责职工各种社会保险的缴费申报,以及个人账户的具体业务,包括包括变更、查询等。在管理层,主要负责对社会保险业务进行分析和管理,分析了解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动态,管理社会保险的各种服务工作,保证一些国家的一些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在管理层要成立四个科室,包括才财务、服务、业务等科室,这样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监督层,主要负责对社会保险的审计和核查,监督企业对社保金基金的征缴,监督企业对社保待遇的支付,发现了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严厉处罚,保证社会保险工作的公正性。

3.3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了提高煤炭社会保险管理的水平,企业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针对企业的社会保险工作,建立一个数据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两个大数据库,一个是在职职工数据库,一个是离退休人员数据库。企业要及时采集员工的社会保险各方面的数据,包括缴费情况等,然后把这些数据录入到数据库。在收集数据时要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早采集原则,一个是准确录入原则。采录完员工的社保数据后,还要对数据进行校对,进行复核,让员工确认,保证数据的正确性。这样就建立一个数据信息系统。这个系统要实行计算机管理,方便医疗费用的结算,实行账户语音查询,方面职工随时查询自己的账户信息。这样就可以实现煤炭社会保险的信息化管理,也有利于避免冒领现象的发展。

3.4加强社保队伍建设

第4篇:家庭保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社保管理;问题;建议

一、社会保险管理概述

(一)社会保险的涵义

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以法律的方式确定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大病互助保险等,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保险属于一种福利性薪酬,社会保险的建立,目的在于为劳动者从事社会生产活动提供法定的基础性保障。

(二)社会保险管理的作用

社会保险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地位,是一种福利性的薪酬,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一种重要保障。社会保险可以说涵盖了劳动者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劳动者的保障比较全面,在劳动者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可能遇到的风险,都有着很好地保障作用。例如,劳动者在生活中遇到的疾病、工伤、失业、生育、死亡等,都可以通过社会保险获得一定的赔偿。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险可以视为特殊情况下,劳动者个人消费的一种再分配形式,是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劳动者从事社会生产,履行劳动义务,就要享受相应的权益。社会保险便是劳动者的一种权利,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劳动者履行的劳动义务以及享受的劳动权利,保障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只要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便要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这样劳动者便可以正常享受到社会保险的响应待遇。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将社会保险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的人力管理制度,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是企业给予员工的一项保障,同时也是一项福利,只有维护好劳动者的利益,才能让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创造更多地价值,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然要围绕企业人才,提升社保管理的水平,维护好企业员工的权益,为员工提供优质的社会保障,才能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中社保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社会保险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企业员工的权益以及企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更容易吸引、保留优秀人才,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许多中小企业虽然也意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完善自身的社保管理工作,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存在的首要问题在于社保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影响着劳动者的权益以及企业的发展。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社会保险专业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各项社会保险的分类工作,没有做到细化,不同的险种应该有着不同的企业内部社保管理制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不同的保险种类,采取响应的管理工作,导致企业社保管理比较混乱。

(二)缺乏相应的原则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对于不同的保险种类,应该采取专业的管理原则。许多中小企业在社保管理方面,没有做到差异化管理,没有根据不同的保险种类,采取不同的管理原则,导致社保管理水平偏低。

(三)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社保管理工作混乱,在于企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保管理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根据劳动者的不同工资水平、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岗位级别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社会保险的统筹管理。没有将社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地激励手段,激励员工,而是将社会保险作为国家法律的一种硬性规定,导致社保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甚至出现社保基金浪费的情况。

(四)业务人员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员工的管理,包括员工的招聘、筛选、培训、薪酬、晋升、保险等多方面的管理。中小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需要面临的着人力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导致人力资源最顶端人才和人力资源最低端的人才,都无法得到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高素质人才对于福利薪酬待遇的要求则比较高,这与中小企业社保管理的低水平是存在矛盾的;而且社保管理工作也需要管理人员拥有良好的素质,懂得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社保政策、管理学知识等,这种综合性的管理人才,在中小企业也属于紧缺型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员工队伍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员工素质差异明显,社会保险缺少公平性,加上缺少专业化的社会保险管理人才,影响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导致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

三、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社保管理的建议

通过社保管理相关内容的研究和分析,针对中小企业社保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社保管理提出如下的建议,以供相关企业参考:

(一)完善中小企业社保管理制度

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是做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提升社保管理水平的基础。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断完善、甚至缺失的情况。中小企业应该完善社保管理制度体系。根据不同的社会保险种类,合理进行划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基础性的保险,需要企业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方式,对社会保险加以改革,完善现有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需要企业不断地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让其更加地完善,为劳动者提供更好地保障。医疗保险同样如此,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剧,劳动者工作压力加大,患上职业疾病的风险增加,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扩大医疗保险的范围。例如,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中毒等,还有一些慢性疾病,企业需要丰富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才能保证劳动者的权利。

(二)坚持社会保险的实施原则

中小企业在执行社会保险管理时,应该坚持遵循社会保险的实施原则,也就是社会保险的预防性与强制性、长期性、科学性的原则。社会保险有着强制性、科学性、预防性和长期性的原则。国家通过法律的方式,明确企业应该遵循的社会保险实施原则,强制企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着强制性。社会保险是对劳动者未来风险的预防,比如,养老、疾病、失业等,有着预防性。社会保险需要长时间地缴纳,有着长期性。此外,社会保险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有着科学性。中小企业需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的实施原则,做好社保管理工作,对于管理和实施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并不断完善社保管理制度,提升其科学性。

(三)统筹管理社保基金

对于企业存在的社保管理混乱的问题,需要企业进行社会保险统筹管理的基础至上,实现对社会保险的合理分配。对于社保基金的分配,同样需要管理人员对社保基金进行统筹管理,明确社保基金的来源、用途,做好社保基金的记录工作,按照管理流程进行的管理。企业进行社保管理时,应该注意社保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在企业的社保管理过程中实现社会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发挥社保基金的调剂作用,切实保障好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提升社保管理的水平。

(四)完善业务人员管理

现如今,企业竞争的核心在于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提升竞争力、脱颖而出的关键。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企业人员的管理,更是应该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人员的工作需求以及人员能力、经验、学历、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的评价。社保管理在于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满足劳动者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提升社保管理水平,需要切实了解到企业员工的需求,而不是管理者按照自身的喜好、经验等展开,容易丧失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中小企业应该将社会保险管理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手段,从多个方面关心关爱员工,给员工鼓励和温暖。例如,深入员工家庭,了解员工的困难,帮助员工解决生活问题;调查员工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和建议,帮助员工解决工作问题;调查员工对于公司的薪酬福利的期望,为员工提供更多福利等。通过以上激励方式,完善企业的社保管理内容,更好地调动起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既满足了员工需求,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

(五)其他措施

提升中小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还可以从以下途径出发:首先,完善管理观念。管理层加强对社会保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注重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合理地配置业务人员。其次,注重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社会保险管理作为劳动者的重要保障,企业可以将其作为激励手段,通过对员工工作的考核,将其同薪酬制度、激励制度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再次,注重管理的透明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考虑到员工的需求。最后,注重员工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社保管理作为一项重要性和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学习和掌握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相关流程等,提升人员专业性,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保险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有着强制性、科学系、长期性的特点,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有利保障,涵盖劳动者生命全周期,对于员工和企业都有着积极地作用。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管理经验和水平的限制,在社会保险管理方面,有着许多不足,比如,制度不完善、缺少完整的管理体系、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中小企业要想提升社保管理水平,应该注意以下方面:完善社保管理制度、坚持社会保障实施原则、统筹管理社保基金、完善人员管理等,将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绑定起来,更好地激励员工,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龙.如何加强社保管理工作服务人力资源的管理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2019(23).

[2]庞长征,丁娅.从电力企业谈我国人力资源社保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商讯,2019(18).

第5篇:家庭保险管理范文

一、提升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质量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为了使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的真正有效性得以发挥出来,在进行改革时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我国的实际国情针对性的开展相关保险管理工作。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这一国情的制约使得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论是在经济发展方面亦或是科技发展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国家,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劳动保险的改革力度,我国劳动保险制度在很多方面都处于极低的发展水平,不仅在待遇上还是其他层面上都存在一定的劣势。近些年我国劳动保险制度虽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们在提升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制度方面应严格从实际情况出发。

2.坚持调动多层次力量的原则

在提升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时我们还应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联,最大限度的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为劳动保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劳动保险问题不仅仅是企业或是个人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国家的发展进步有着天然的联系,只有国家得以繁荣昌盛,企业或者个人才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福利。但存在不足的是我国现有的劳动保险几乎都是由国家和相关企业所承办的,职工自身对劳动保险内容知之甚少,这种现象会使得有些企业有机可趁从中捞取利润,因此,在进行劳动保险制度改革时应从多个角度、多层面进行监督与管理。

3.坚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

此外,在进行私营企业劳动保险制度改革时还应正确处理劳动保险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展生产是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最为可靠的保障,只有生产有了保障,职工的劳动保险才会有质的飞跃,而且在提高劳动保险待遇时必须按照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工作[2]。倘若不进行实地调查,盲目的扩大或者提高劳动保险待遇,则会使得劳动保险缺乏有力的保障,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科学有效的做好劳动保险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是增强我国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社会保险“互助共济”观点背道而驰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浪潮不断加大,不管是在科技方面亦或是经济层面上中国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在不断涌起,随之而来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这种现象已经扩展到很多私营企业中,很多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制定相关劳动保险上花费巨资,而有的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发展较缓慢在制定劳动保险时常常步履维艰,这种现象与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很多方面存在异议,因此在实施时往往难上加难。

2.劳动保险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我国现有的劳动保险管理制度,我们发现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劳动保险管理制度上责任不明确。二是劳动保险管理制度与社会的发展不相吻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国很多地方在制定劳动保险制度上都缺乏针对性,管理力度不足,在实施相关工作方面往往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劳动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三是劳动保险机构设置不科学。我国劳动保险制度虽然已有很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定标准与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人员的设置上也不科学,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使得很多人不走正规渠道,在就业中走后门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劳动保险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改进。

3.劳动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

一是劳动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单一化。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费的缴费规则是个人缴纳劳动保险的一部分,企业也应承担保险费用的一部分,倘若企业的职工数量较多的话则缴费基数会很大,这远远超出了某些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所以为了获取巨额的利润,很大私营企业在对员工缴纳劳动保险上采取拖延政策或是直接取消社会保险等保险服务。二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传统的法律保障制度已远远不能满足时展之所需,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某些私营企业在进行劳动保险基金管理上缺乏有力的保障,实施的难度可想而知。三是劳动保险基金在投资运营中渠道单一[3]。虽然目前正在逐步放开社保基金投资金融产业、进行实业投资和经营性事业投资的准入领域和相关规定,但基金的大部分仍集中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等投资品种上,这便导致了资金运用的次优效率。

三、提升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1.实行多层次的劳动保险待遇

为了使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得以有序、持久的发展,纵观各方面发展情况,也为了满足私营企业的可承受范围,在制定相关劳动保险制度时应该实行多层次的劳动保险待遇。比如对于一些家庭困难而又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在劳动保险待遇上应适当增加,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强度并结合相关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劳动保险制度,在满足职工个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上,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2.改革与完善劳动保险的管理制度

一是实现劳动保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化与统一化。纵观我国现有的劳动保险管理制度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应健全与改革现有的劳动保险管理制度,实现劳动保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化与统一化。劳动保险由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监管,企业在制定相关管理条例时须参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实施,对于不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法律制裁,使我国的劳动保险制度有法可依并得以有序发展。二是促进劳动保险制度信息化与全面化。所谓劳动保险制度的全面化主要指的是在发放劳动保险金时应全面,不仅要对在职人员进行发放,而且还应对已退休人员进行适当的补助。此外还应做好劳动保险制度的管理工作,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在管理中还应注意劳动保险制度的信息化,实现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开发劳动保险综合服务平台,为人们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沟通交流的渠道。三是促进劳动保险基金投资的多样化。纵观我国近些年劳动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运营方式单一化,基金保值渠道少等严重制约着我国劳动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为了使私营企业劳动保险制度得以健全发展只有扩大投资渠道,改进管理方法[4]。此外,应将劳动保险基金的运营交由专业的团队进行投资经营,确保其持久、有效运行。

3.合理规划劳动保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