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范文

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精选(九篇)

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

第1篇: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6-0028-03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科学合理性,内部控制过程的符合有效性所进行的测试与评价。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对构成内部控制的各要素进行测试与评价,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符合有效性测试和内部控制合理科学性综合评价三个方面。

2008年财政部联合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了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并且五部委于2010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这些规范和指引的颁布说明了我国正逐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起步较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还不完善,并缺乏相关的实务经验,因此规范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将就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重视不够,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1.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起步较晚,还未进行全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因此注册会计师仅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未取得足够的实质性审计证据时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并且当前所采取的两种内部控制测试方法都不利于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实施。

2.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人员较多的关注一个项目进行了多少实质性程序,而没有关注进行了多少控制测试以及控制测试是如何实施的。这导致我国许多审计人员没有认识到控制测试的重要性,并认为控制测试在实际工作中可有可无,从而导致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停留在较低的阶段。

3.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许多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是会计人员,对管理知识和实际公司业务层面的知识比较缺乏,从而在审计工作中没有树立全局的观念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此外,由于审计人员承受的压力大而工资较低,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流动比较频繁,有着丰富内部控制审计经验的人员较少;再者,当前一些审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或为了完成任务而放弃了独立客观的标准,这些都导致审计工作质量的下降,从而不利于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我国缺乏科学的准则来规范内部控制审计

五部委于2010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规定了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企业要在2011年开始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但是当前我国仍未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来明确规定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范围及实施程序,从而不利于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并且,当前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针对全面的内部控制而不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因此不适合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

(三)公司主体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需求不足

由于我国许多企业内部控制起步较晚、观念还比较落后、制度体系还不健全,导致许多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国家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也没有科学执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此外,由于当前我国许多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充分发挥职能,许多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并不需要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而只要合适的审计报告来包装自己,这些都导致以内部控制为对象的内部控制审计没有实施的对象。对上市公司而言,每年除了要支付年报审计费用,还要支付内部控制费用,这项额外的费用也是影响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实施的重要问题。

(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审计方法不科学

1.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数据失真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导致审计人员难以发现企业经营舞弊行为,加大了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处于同一级别,导致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无法独立开展监督审计工作,从而无法发挥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权威作用。

2.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方法主要是制度基础审计,过分依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从而无法灵活地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并且我国的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是事后审计,从而不能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审计,这都加大了审计风险发生的几率。

三、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优化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上述问题,将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观念和人员素质、内部控制审计准则规范及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审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健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规范体系。

(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审计观念,提高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审计观念,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作用。注册会计师不应当仅在财务报表审计未取得足够的实质性审计证据时才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此外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人员不仅要关注一个项目进行了多少实质性程序,还要关注进行了多少控制测试以及控制测试是如何实施的。

2.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适时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培训与再教育,不仅要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努力培养业务上的“多面手”。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防止人员的流动,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我国应当在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制定出适合企业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并且要分析各行业特点,具体分析制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例如,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造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此外,我国还应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范围及实施程序的相关准则,以规范内部控制审计,使内部控制审计真正发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作用。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实施

公司主体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需求不足主要是因为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评价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以推进企业不断完善治理结构,科学解决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审计实施环境,使内部控制审计发挥应有的功能。并且,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从而减少了内部控制测试,也降低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本。

(四)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制度和科学的审计方法

我国企业应当在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并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审计人员轮岗制度,还可以聘请外部会计师审计,明确审计人员的责权利,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同时,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方法方面,不应当仅采用制度基础审计和局限于会计控制,应当致力于企业内部控制全局,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有效结合。

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比较晚,已出台的相关规范还不够完善,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未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权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陶黎娟.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审计规范体系的改善——基于2009年和2010年上交所年报数据的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3).

第2篇: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范文

一、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证券公司的业务特点,使得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环境先天不足,一是证券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证券市场存在着诸多突出的问题;二是证券公司缺乏规范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国际化为我国证券公司提供了广阔舞台的同时,也使其高风险的行业特征充分暴露。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增强,证券公司将面对快速传递的全球性宏观经济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我国证券公司起步较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更晚,工作重点和注意力过分集中于如何开拓市场,扩大业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在证券市场不规范、投机性强,证券业法规、法制建设滞后及业务监管不力的环境中,证券公司在利益驱动下不惜进行违规操作,根本无视巨大的政策和市场风险。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出在内控制度不完善,风险意识薄弱上。

1.对风险内部控制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风险意识不高

虽然近年来外部监管部门不断推出各项政策法规,证券公司内部也在建立健全风险内控组织和制度,以此来规范各项经营活动。但由于多数证券公司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较快,在资本规模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管理理念没有跟上,因此对风险内部控制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风险意识不高。

随着近年来证券交易佣金的下调,市场行情的持续阴跌,国外证券公司的威胁逐步逼近,各类风险对证券公司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大,证券公司风险意识不高,忽视风险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隐患逐渐显现。加之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空间有限,市场集中度低,众多证券公司业务雷同,提供服务缺乏差异化,在有限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证券公司数量又增长得过快,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使得各类风险对证券公司的影响成倍放大。

2.公司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不好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公司制的组织形式,但由于股权结构不合理,缺乏现代企业三权分立的监督管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虚化,导致内部监督力度不够,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应有的遵守。在我国证券公司大多数是以国有资本为投资主体,吸引部分社会资本组建起来的,因此总体上属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一股独大,董事不“懂事”的情况比较严重,且董事会对经理层缺乏有效的约束,出现少数大股东控制董事会进而操纵股东大会,使得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相互之间的分权和制衡机制不能有效运行,导致许多公司内部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其组织结构之间存在一系列有悖于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如上下级之间关系不顺,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以及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规定的制度失去了严肃性和约束性,使得管理效率低下。

3.证券公司高管进行违规经营,资金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的证券公司起步较晚,规模普遍偏小,资本金严重不足,经营管理水平较差,在缺乏合理的融资渠道和有效法人治理结构的情况下,证券公司经营者容易利用自身优势和客户资金管理的便利,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操纵市场,违规牟利,损害了股东和投资者利益。通过对那些挪用客户保证金公司的核查发现,忽视经营风险,过度挤占挪用客户保证金,致使正常的交易结算都难以运转是其走向衰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证券行业本身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在经营过程中,证券公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等。然而当前有些证券公司高管在对待风险态度和控制风险的方式上,意识薄弱,风险控制技术和手段相对滞后。为了追求高收益,一些公司过度冒险,将负债风险和破产风险交由股东去承担,最终导致了公司和股东利益都受到重大损失。

4.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

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而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事前风险预测和控制较少。有些证券公司没有按照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来建立起风险防范的三道防线,财务监督也不健全。表面上看,这些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很完整、规范,有关财务负责人也能说出条条道道,细查发现其财务管理、财务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有些证券公司对多年来形成的大量应收款项不跟踪,不催收,也没有提坏账准备,甚至各营业部相互之间的往来款项也多年不做清理。

综上所述,公司经营失败、违法违规经营的问题大部分可以归结到其内部控制的失缺或失效。

二、加强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内部控制的措施

1.提高对加强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作用的认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每一个证券公司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所有的证券公司,不论其规模或结构如何,其组织的不同层次都会遭遇风险。风险的存在影响着每个证券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以及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风险管理已成为证券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证券公司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2.对内控系统进行持续监督和评价

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督,对其合适性及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监督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监督活动由持续监督、个别评估所组成,可确保公司内部控制持续有效的运作。持续监督活动包括:负责营运的管理层在履行日常管理活动时,取得内部控制系统持续发挥功能的资料,当营运报告、财务报告与他们所得到的资料有大偏离时,对报告或数据提出质疑。另外与外界团体的沟通,也可以验证内部信息的正确性,并能及时反映问题的所在。适当的组织机构及监督活动,可用来辨识缺失;各个职务的分离,使不同员工之间可以彼此相互检查,以防止舞弊;把信息系统所记录的资料同实际资产核对;内、外部稽核人员定期提出强化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议;培训课程、规划会议和其他会议,可把控制是否有效的重要信息反馈给管理阶层;定期要求员工陈述他们是否了解公司的行为准则,并加以遵守,对于负责业务和财务的员工,则要求他们陈述某些特定控制是否确实存在。可见,稽核监督职能并不只是证券公司稽核部门(或审计部门)的事情,稽核监督应该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3.加强企业会计系统和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1)财务管理方面: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资金控制制度,建立适当的资金管理绩效考核标准;由专门部门统一进行证券公司自有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制定明确的财务制度及资金管理流程,严格执行资金调拨、运用的审批程序;禁止分支机构从事资金拆借、借贷、担保;加强费用的预算控制,严格费用报销审批程序;防范营业部违规受托理财、证券回购和为客户融资所带来的风险;建立大额资金筹集和使用的事前风险收益评估制度,重大资金的筹集、分配与运用等应进行集体决策;定期对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的现金库存管理状况、资金结算情况、银行存款和内部往来、大额款项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跟踪检查。

(2)会计系统方面:证券公司应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证券公司的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核算应合规、及时、准确、完整,变更会计政策应经董事会批准,确保会计政策的一贯性;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加强会计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加强对负债项目的管理、大额支出的跟踪考核、重大表外项目(如担保、抵押等)的风险管理以及资产质量的监控;应完善会计信息报告体系,确保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

4.管理层要树立风险管理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就是风险控制。对此,证券公司应该高度重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通过设置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整体风险的控制,并下设若干专业委员会,以此实现对源于不同业务层面风险的有效控制。此外,应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办法,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衡量和防范,并通过建立评估系统(即建立敏感的风险预替系统)和进行风险控制来预防风险的发生,以便将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

5.增加投资主体,实现资本结构的多元化

证券公司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分散化是证券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础条件,股权过度集中不利于证券公司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多个投资主体的聚集使证券公司大规模筹资成为可能,从而使其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获得规模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率。因此资本结构多元化的形成,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结束语

第3篇: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 盈余管理 盈余质量

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起步都比较晚,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的出现,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的规章制度并出台了一系列的约束文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开始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Chan等 (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那些按照《萨班斯法案》404条款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公众公司,相对于其他“干净”的公司有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和更低的投资回报。Doyle等(2005)采用抽样调查法,研究了内部控制报告和公司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是盈余质量的一个驱动因素,论述了内部控制和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Doyle,Ge和Mcvay(2006)以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披露了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779个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这些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了公司的规模、年龄、业务复杂度、发展速度、财务状况等因素都与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有关,那些规模小,经营时间短,业务复杂、发展速度快、财务状况糟糕的公司更有可能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此外,文章还调查了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与没有转化为现金流量的盈余估计之间存在相关性。Doyle,Ge和Mcvay (2007)通过选取2002年8月至2005年11月披露了实质性缺陷的705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披露的缺陷划分为公司层面缺陷与账户层面缺陷,研究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公司在披露前几年的应计质量更低,并且披露公司层面缺陷的公司的应计质量要低于那些披露账户层面缺陷公司的应计质量。Daniel.Cohen(2008)对SOX法案颁布前后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以2002年SOX法案的颁布为分界点,将研究期间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分别为丑闻前期和后期,这两阶段合为SOX法案颁布前时期,第三阶段为法案颁布后时期,其研究结论是SOX法案颁布前时期,样本公司更倾向于应计盈余管理,而法案颁布之后这些公司则趋向于真实盈余管理。这说明法案的颁布制约了管理者运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与灵活性操纵盈余。Messod Daniel Beneish(2008)对内控报告缺陷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做了研究,其结论是内控报告有缺陷的公司有更强的盈余管理的动机。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主要是研究内控制度或内控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如杨文国(2006)在其文章《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中将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宋春辉(2006)在其《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探析》一文中从研究内部控制环境入手,探讨了内部控制环境各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来分析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希望寻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重塑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赖文海(2009)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实证分析》一文中通过选取2007、2008年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配对研究法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其分析结果为: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情况会影响到公司盈余质量;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高盈余质量;3)今后,我国实行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是有效益的。

三、结语

综上看来,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与公司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2)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实证分析上。且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内控信息披露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是由于强制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规则是近几年才出台,因此对此的研究还有待进行。

参考文献:

[1]Daniel A. Cohen, Aiyesha, Thomas Z. Lys: 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 Oxley Period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83(3): 757-787,2008,

[2]Kam C. Chan, Barbara Farrell, and Picheng Lee,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J].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27(2): 161-179, 2008

第4篇: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信息披露;影响因素;规则研究;内控质量

随着中外公司因为虚假列报造成公司倒闭的实例的增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备受质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萨班斯法案出台4年后,我国分别于2006年6月5日和9月28日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再度提上日程。

一、国内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研究

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出台后,中国学术界开始了是否制定规则、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讨论。周勤业、王啸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视角指出我国需构建包括披露内容、评价及审核标准在内的一整套披露规则。缪艳娟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规则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建议借鉴英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中的合理理念,建立一套相互衔接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杨陈敏、邵志高针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硬性要求、格式和内容不详细、评价缺乏统一标准以及责任主体不完全到位等问题,提出通过借鉴美国经验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研究

我国强制性披露规则出台前,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外,均属自愿性披露。尽管年报中的披露位置多,内容差异大,内部控制信息的提取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形式化问题已达成共识。2006年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出台后,国内学者多以上交所内控指引、深交所内控指引为分析框架,以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报为研究对象描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并提出改进意见。秦冬梅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发现2006年仅有6家上市公司按要求披露了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实意见;且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格式不一,内容简单。

(三)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研究

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是制约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基于会计视角:周春喜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多层次指标体系,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对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池国华认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指引缺少对内部环境的评价,缺乏细化每一项指标的计分方法,建议将将内部环境要素纳入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之中。

基于审计视角:张龙平、朱锦余指出内部控制评价属于注册会计师的审核业务,应从内部控制评价的性质、评价标准、责任划分等方面探讨与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理论问题,为我国注册会计师相关鉴证准则的制定和实务工作提供参考。杨金、张凌云从审计视角提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的十大步骤,用以评价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其弱点进行检查,并提出内部管理建议书。

(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以上市公司年报为依据,从内部治理、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角度进行研究。李明辉、何海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公司质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高质量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高于低质量的公司,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披露情况好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林斌、饶静发现内部控制资源充裕、快速成长、设立了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以及有再融资计划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上市年限长、财务状况差、组织变革程度高及发生违规的公司则不愿意披露鉴证报告。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一)关于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披露的研究

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强化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责任,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着重要影响。Hollis等发现上市公司在按照《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进行披露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组织结构的临近调整和由于不披露内部控制问题而导致较多的审计人员辞职等。Chan等通过证据表明那些按照404条款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有更多的盈余质量管理和更低的投资回报。

(二)关于内部控制报告及其影响的研究

Wilis认为公司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报告为在年报中无法提供的内容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公司可以在内部控制报告中与现有的和潜在的股东讨论公司实施的战略和公司采用的政策,从而使他们确信公司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下,进而使内部控制报告增加企业价值,并且证明了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价有正相关性。Hermanso通过调查显示被调查者非常认可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内部控制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好的保证。

第5篇: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范文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外主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报告自愿性披露与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披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主要是从内部控制披露现状、有用性、影响因素与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的评价与审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我国今后需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和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做深入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本文首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其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最后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我国未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一、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文献比较丰富,但比较零散,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外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影响因素,是自愿性披露还是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效益、与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披露对公司的影响等方面。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McMullen,Dorothy和Ragahunandank(1996)对1993年2221家公司的年报的研究表明,有742家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占 33.4%,他们还对 1989―1993年的4154家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平均有 26.5%的公司提供内部控制报告,而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中,仅有10.5%的公司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小公司内部控制报告与财务报告问题的相关关系更为明确,他们认为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不大可能提供内部控制报告。

(二)内部控制报告需求与自愿性还是强制性披露研究

Hermanson(2000)通过对9种财务报告的使用者(363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报告改进了内部控制,提供了额外的与决策有用的信息。调查显示被调查者非常认可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内部控制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好的保证。调查对象认为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内部控制报告都能促进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但自愿披露比强制披露在决策方面更有作用。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研究

Stigler(1964)和 Benston(1973)从成本效益分析角度,认为美国证券法对投资者的平均保护获利的程度比花费的成本要高得多。信息披露的成本非常高昂,包括:直接成本(公司制作并交付信息及保存资料、聘请会计师查核等各项支出),间接成本(公司职员、政府人员及投资者为符合信息公开所耗费的时间),机会成本(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有些资料因不能立即公开所导致的成本)。既然强制信息披露的成本要远远大于收益,应取消信息披露制度。

二、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文献综述

(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

吴水澎等(2000)和饶盛华(2001)分别对曾经轰动一时、蜚声全国,尔后面临着破产境地的郑百文和亚细亚两家上市公司所作的分析表明,这两家公司之所以经营失败,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监督缺乏。由此他们都提出: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外部监管力量。

(二)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有用性研究

为了了解我国各界对内部控制信息的认识与需求,陈关亭(2003)在2003年2月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财务主管、注册会计师、监管机构及高校学者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经过分析后得出:回答者强烈肯定内部控制信息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比较肯定其对财务报告的保证作用以及提供附加信息的作用;肯定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对于企业管理和财务报告的积极作用:在提供对投资者有效信息方面,回答者认为强制性报告略优于自愿性报告。同时,回答者强烈同意应该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内部控制信息,并比较认可该报告应由外部审计师进行审核。杨雄胜等(2007)对我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进行研究,通过我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同度进行研究后认为,公司治理在我国仍缺乏应有的认同。

(三)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蔡吉甫(2005)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营业绩越好、财务报告质量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财务状况异常(即股票交易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明显不足。方红星、孙G(2008)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6年的《上证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为契机,利用2006年年报资料,对沪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炔靠刂菩畔⑴露行为及其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沪市上市公司未按照《指引》的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监事会报告、重大事项和公司治理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较多,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较少;在海外上市、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较大、外部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控制人为国有和规模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有较强的动机披露内部控制情况的信息

(四)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的评价与审核研究

仇莹(2005)提出了内部控制评价模型。何凤平、吴军(2005)认为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孰轻孰重。张刚、周云鹏(2004)提出为了满足投资者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企业应委托注册会计师出具针对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期间性内部控制审核报告。陈关亭、张少华(2003)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及其审核问题,经问卷调查和分析论证,认为我国应当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该报告发表审核意见。

三、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文献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

综上可见,国外学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文献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业绩好的公司愿意选择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2.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者非常认可内部控制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报告的自愿性披露对决策更有作用。3.萨班斯法案的颁布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更具有强制性的要求,并对财务报告的舞弊有抑制作用,但是可能成本很高,管理层会质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4.2002年萨班斯法案颁布后,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方面的研究。

国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国外有关法律和学术成果的引入和介绍及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的范围较窄,并且缺乏深度。目标、披露框架、披露内容及可操作性指导规范方面缺乏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蔡吉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山东经济.2005,(04):3135

第6篇: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会计舞弊 利益 分析

一、引言

当今的社会似乎一切都是“利”字当头,甚至一些公司用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进行谋利,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会计舞弊。现在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一些小公司,在一些上市公司也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在国内和国外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使市场不能向良性方向发展。为了让企业保持良性的发展方向,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颁布了各种法律法规来制约会计舞弊的现象,并且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用来制约本企业的会计舞弊现象,以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目前看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内部控制与会计舞弊关系的分析也越来越多,在此阐述了此问题目前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问题上未来还有哪些发展的方向及空间。

二、会计舞弊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舞弊是密不可分的,其实如果一个企业有会计舞弊的现象就说明这个企业并没有一个完善的适用于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的特点有下面几点:

(一)不合理的公司管理架构

首先是没有合理的董事会结构。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内部控制同董事会结构是怎样的关系,大多数的学者会认为董事会结构在环境上影响着内部控制。在国外有斯蒂芬和马克通过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业(例如保健、科技等等)来对是否有财务舞弊现象公司的董事会结构进行比对,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发生会计舞弊公司的董事会受到股权集中方比较多的控制。而在国内毛新述、杨有红对一些公司企业取证研究之后发现,往往控股的多少就决定了他在收益上的动机,从而通过影响公司的内部控制使发生会计舞弊的问题。

其次是审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斯蒂芬和马克通过调查发现存在会计舞弊问题的公司很少会有审计委员会,在他们所研究的公司中没有审计委员会的占比大约是百分之二十五,即使是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也大约会有百分之六十五成员并审计方面的经验,审计委员会形同虚设。在审计委员会当中应当有一些专业的会计财务方面的专家,否则公司的内部控制就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会计舞弊现象同时也会相当严重。

最后一点是内部人的控制现象相对突出。在一个企业当中无论是哪个层面以及部门都会有内部人进行控制的现象,内部人控制管理层面的问题就更多了。斯蒂芬等研究者发现,在一个企业当中监事对舞弊问题的监督力度是决定了一个财务报表是否真是可靠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还有一些学者的观点是如果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没有很严的监管,而且最近在此环节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也会发生一些错误以及操作,这样上面所说的两种情况会时常出现。同时被授权的经营者进行内部人的控制,产生会计舞弊的现象。

(二)内部控制的现状

首先公司、企业对内部控制的信息没有进行。通过对一些香港公司的一些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公司设立了比例较合理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并且在会计舞弊行为得到很好监督的公司中,信息会有相当的关系。而在国内的一些公司当中百分之七十七的公司对其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而在董事当中很多企业的信息仅仅只是形式。

其次是内部控制信息被的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某公司02年的内部控制信息状况较上一年好很多,不得不说的是很大的一部分公司、企业并没有“实话实说”,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会有内部控制信息不一致的状况。通过一些实例的研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公司的治理方面如果与其是否违规问题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董事会的报告当中,内部控制信息对其是否违规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再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的内容各个企业都相对相对来说比较简略。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我国很大一部分已经上市了的公司没有按照国家所规定的内部控制指引去其内部控制的信息,对内部控制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就更少了。在我国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的在内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和管理,所以一些上市公司的公司就钻空子在的时候,更多的对自己公司有利的信息,并且在形式上并不统一。

最后一点就是内部控制信息上并没有太多的可靠性。如果内部控制可以为其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提供一个合理的保证,相信如果是这样那么财务舞弊的现象会被很好的抑制。对于一个没有或者很少发生舞弊现象的公司所的内部控制信息相信比一个会计舞弊公司会多一些,但是并没有明显的差距,所以可以这样说在一些年终汇报当中内部控制信息并没有多大的可靠性,很难在的信息当中看到各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有哪些不同。

三、内部控制对会计舞弊有哪些作用

首先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使财务信息在真实性上提高很多,同时可以提高信息的质量,从而使会计舞弊的现象得到抑制,使财务报告增加可信度。其次内部控制的好坏是可以影响一个企业盈利的多少的。一些学者发现了如果一个公司对之前公司的内部控制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整,那么相比没有进行整改之前就会产生很多的盈余,这就说明了内部控制在盈余方面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最后通过研究表明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使一个企业的会计质量有所提高的。一些学者对“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变动那么这个企业的会计质量是否会产生变化”做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完善那么它的会计质量也是相对内部控制完善的公司是比较低的。如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整改,那么此公司的会计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四、结语

通过全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对抑制会计舞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内部控制是实现会计零舞弊的基础。目前来看在一些企业当中,往往经营者并不是投资者,投资者会雇佣专门的职业经理人来进行管理。内部控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监督整个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的分类、汇总、采集等环节,尽量做到真实。只有更大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擦能避免会计舞弊,使公司正常去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辉,何海,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8;1

第7篇: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范文

1.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探析

2.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3.探析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

4.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浅析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

8.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0.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1.会计电算化舞弊及其对策

12.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问题

13.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浅谈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和对策

16.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仿真教学的探索

17.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8.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探析

19.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21.对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思考

22.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

23.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4.试论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改思路探讨

26.我国会计电算化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7.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

28.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的风险与对策

30.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34.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探索

35.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

36.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37.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

38.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39.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探析

40.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研究

41.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42.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研究

43.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44.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5.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46.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47.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48.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我见

49.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50.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研究  

51.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52.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以及深入发展问题研究

53.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应用

54.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56.浅议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57.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58.谈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

59.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研究

60.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61.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2.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3.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探析

64.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问题探究

65.浅谈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

66.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及其对策

67.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

68.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9.浅析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

70.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实施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7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

72.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税务稽查现状的思考

73.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74.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7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76.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77.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

78.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79.论会计电算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0.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81.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82.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必要性分析

83.浅议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84.浅析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实施

85.试论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

86.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87.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88.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舞弊及其防范策略

89.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90.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9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92.浅谈医院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93.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思考

94.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

95.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研究

96.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探讨

97.试述中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98.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8篇: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萨班斯法案;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多元回归

一、导论

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在披露内控信息时都是笼统带过、只说好话, 信息含量较低,总体披露质量不尽如人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编制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实评价意见更是没有,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披露重视程度比较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的披露状况如此不尽如人意?带着这个疑问作者研究了深圳上市的563家公司年报中内控信息披露情况。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以X年563家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强制性披露要求下我国上市公司的执行和内控披露质量情况。本研究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完整性分为8个指标值进行分析,分别为企业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和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承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沟通、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内控信息披露指标包含4个以上的作者认为披露质量较高。采用深市X年上市公司所有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563家信息资料,按公司性质将它们分为22个行业,包括: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0家;建筑业10家;电子业24家;批发和零售贸易业29家;信息技术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32家;医药产业36家;食品饮料业22家;综合行业29家;机械设备业93家;文化传播业3家;农林牧业11家;印刷造纸业12家;社会服务业22家;家具制造业2家;交通运输、仓储业17家;房地产行业24家;纺织业27家;采掘业7家;金融、保险业6家;金属非金属业55家;石化塑胶业73家;其他制造业9家。

本文中所用的财务数据均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供的上市公司年报,相关数据的处理和检验都是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的。

(二)研究假设

在非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根据信息经济学的信号传递理论,高质量或者有好消息的公司通过传递信号(披露信息)可将其与其他公司区别开来;市场也会对此作出积极反映,通常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上升,而那些不披露信息的公司则被认为是低质量的或不好的消息,其股价预期会下降。此作者选用ROE(权益报酬率)作为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提出假设1:ROE越高的上市公司,其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越完善,披露的动机越强。

根据我国相关证券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财务状况出现异常,其股票交易将被特别处理(即ST),以提醒投资者注意。为了证实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是否可靠、公允,以向外界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可能间接地反映出该公司内部控制存有某种不足。因此,年度财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其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可能性会显著降低。提出假设2:财务状况异常致使其股票交易被证监会特别处理的、以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自觉性较差。

本人对X年深市563家公司年报中内控信息披露的整理,内控披露标准采用各个公司上述八项披露指标值个数的平均数整理,总资产自然对数按照公司总资产自然对数的平均值整理。基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内控信息披露与公司规模之间的关系相关性较小。这也与方红星(2007)对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的结论相同。所以提出假设3:公司规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决策没有显著影响。

(三)研究方法

根据蔡吉甫(2005)建立的回归方程,因为2005年我国有试点地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X年好多公司已经或者正在进行着此项改革,所以对于非流通股和国有股对内控的影响予以剔除。将蔡吉甫建立的回归方程中的因变量ROA用ROE替换来反应公司的盈利能力。作者依据上述的研究假设,建立下列回归方程进行实证检验。

NKPL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变量,根据披露规范,根据上述内控信息披露八个指标设计的设计,当上市公司披露了其中4个及以上的指标时,内部控制信息时取1,否则取0。

ROE为净资产净利率,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

ST为特别处理变量,虚拟变量,当公司被中国证监会特别处理时取1,否则取0。

sjyj为审计意见变量,虚拟变量,当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时取1,其它取0。

Lnasset为公司的规模变量。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

从上表2中可以发现,ROE比较好的上市公司会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的无保留审计意见二者明显存在正相关关系,当然这类公司内控信息的披露质量也与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意见是正相关的。相反,被中国证监会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通常会与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二者是负相关的,其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上述结论与前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相符的。

三、实证检验的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结果如下:

表3列出了模型Logistic的回归结果。从变量的回归系数来看,变量ROE的系数为1.118,Wald值为6.51统计显著,且为正,表明盈利能力越强的上市公司越有可能选择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变量sjyj的系数0.013为正,显著性有些差。仍可以说明年度财务报告不存在质量问题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有很高的积极性。ST变量系数-2.141为负,且统计系数Wald值显著,这一结果意味着,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缺乏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此实证结果与研究假设相符。

表3Logistic的回归结果

四、结论

第9篇: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069-01

1 引言

安然事件爆发后,美国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在中国,银广夏、中航油及三鹿事件,都是内部控制不善导致的。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2 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2.1 《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前的研究

在《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前,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较少。一些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是为了向外界传递其具有有良好的盈利发展能力。此外,美国证监会(SEC)要求上市公司发生审计师变更时,应该披露离任审计师指出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自愿性披露很少涉及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审计师变更情况很少,所以这一阶段,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的实证研究较少。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自愿性内部控制披露影响因素,这些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公司自愿披露的动机。Hermanson(2000)进行调查表明,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仅能够完善内部控制系统,还能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Tanner(199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影响公司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愿性披露的因素主要有:高管人员是否为财务经理协会成员、审计师选择、行业类型及以前是否披露、内部控制强弱、增长速度等因素。

2.2 《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后的研究

《萨班斯法案》颁布后,要求上市公司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进行披露。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缺陷决定因素和内部控制不善可能导致的经济后果上。

对于内控缺陷决定因素的研究,Franklin(2007)提出,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公司业务的复杂程度和组织结构的变动、公司治理水平和内部控制监督力量、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资源投入、会计计量及编报的复杂程度。Raghunandan和Rama(2006)、Hogan和Wilkins(2008)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审计费用的越高。按照Donaldson(2005)及Wilfert(2005)的观点,内控缺陷的存在应该会导致较高的权益资本,但是Ogneva(2007)经实证检验,却未得出上述结论,按SOX404披露的内控缺陷并未导致高的权益资本。

3 中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3.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早期的实证研究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2000年11月证监会两项规定 要求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在年报中对内控的完整性、合理性、有用性作出说明,并需要委托事务所对其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提出改善意见。刘明秋(2002)对2001年核准制下实施配股的34家A股上市公司内控披露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内容缺乏统一要求,导致上市公司选择对其有力的信息进行披露,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使用成本增加;李明辉、何海和马夕奎(2003)对我国2001年1147家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发现只有4家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对内控信息披露较为详尽,其他880家披露的内控信息流于形式,且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动机不强。

3.2 现阶段对内控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2006年6月5日及9月28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并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自此开始,有明文规定上市公司需要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披露。2008年6月,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我国研究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有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的影响分析。

杨有红,汪薇(2008)通过对沪市公开发行A股和B股的848家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指出我国内控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内控信息披露未得到有效执行、内控信息自愿披露动机不足、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会计师事务所核实评价缺少统一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披露影响因素方面,宋少卿,张瑶选择2006年及2007年上交所和深交所所有的A股公司共1085家,研究发现对内控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与否、统计年度、公司规模、上市地点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有很多。林钟高(2009)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如何影响公司价值的:公司价值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呈正相关;张龙平,王军只,张军(2009)分析了内控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发现内部控制鉴证提升了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