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范文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精选(九篇)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第1篇: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范文

【学材简析】

《名字里的故事》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的一次口语交际,也是学习了本组课文之后的一次口语训练。本次口语交际从交流学生自己的名字含义或来历,引向交流他人的名字再到名人的名字,感受名字中的文化内涵和长辈的关爱期待。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教材第一部分引出交际话题。首先要求学生回家向长辈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激发学生探究自己名字由来的兴趣,继而以两个泡泡将交际内容从自我扩展到家人、名人。本次口语交际话题中的“故事”,不是平常所说的“故事”,内涵非常宽泛,只要跟名字有关的都可以。

教材的第二部分提出交际任务----和同学交流自己、家人、名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并要求学生对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做进一步了解,让学生回家后将从同学的讲述中得来的信息讲给家人听。交流时要求学生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充实。

【设计理念】

让学生了解名字里的故事,积累素材;以“我”口说“我”心,盘活心中积累;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充分展示自己,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思维和语言能力,为写作做好铺垫。这种教学流程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旨在体现生活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

【教学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后的口语交际训练《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能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和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能有礼貌地回应。

3、能向家人讲述同学名字里在的故事。

【课前准备】

1、设计好自己的名片。

2、了解自己名字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

3、多媒体课件。

4、把学生的名片张贴在黑板上。

【教学策略】

1、重视学生交流的过程。

2、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使学生乐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

2、采用灵活多样的交际活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等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猜名字里的含义,揭题。

1、教师导语: 同学们,认识老师吗?怎么称呼我? 那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2、教师引导:知道老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猜猜看?(生答)告诉你们,老师这个名字是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取的,我出生在冬天,有句说“瑞雪兆丰年”,“瑞”有吉祥之意,而“海”寓意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我爸爸妈妈希望我一生吉祥,做个心胸宽广的人。所以帮我取了“瑞海”这个名字。

3、揭示课题: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我名字里的故事了,老师还不知道你名字里有些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来进行一节口语交际课----名字里的故事。 (设计意图:用猜一猜的形式导入,自然过渡,激发学生学习交流的欲望。)

(二)、提要求,说说名字里的故事。

1、出示这节口语交际课的内容。

2、提出说话和倾听的要求。

最佳口才奖:主动参与活动,积极与人交流,   并做到自然大方,有礼貌。 最佳聆听奖: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养成耐心听完别人讲话内容的好习惯。

这是一节说名字里的故事的口语交际课,既要懂得说,又要学会倾听,老师带来了两个奖杯,看看哪一位同学能拿到“最佳口才奖”,哪一位能得到“最佳聆听奖”?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课的要求,既会说,又会听。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同时通过设立“最佳口才奖”及“最佳聆听奖”,通过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示范引领

现在,老师为同学们请来几个小朋友,看看他们名字里有怎样的故事?猜一猜吧!(出示课件,老师指名猜一猜,说一说。)

(四)、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1、出示说话要求:(1)说说姓什么,叫什么;(2)说清楚是哪个字;(3)名字是谁给取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2、现在你想不想把你的名字里的故事告诉你周围的小朋友听?这样吧,我们六人合成一组来讲讲。(学生小组交流)

3、周围的小朋友都知道你名字里的故事了,可卢老师还不知道,其他小朋友也都不知道呢,你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说,师随机点评。)

(五)、采访同学名字里的故事。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你有,我有,大家有。现在就让老师当一回记者,采访一下你们,去探询你们名字里的故事。

2、我相信下面还有很多小朋友们想知道其他同学名字里的故事呢,谁愿意当小记者进行一次采访、交流。去吧,和他们交个朋友,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提出采访要求,评出最佳小记者。)

3、通过采访、交流,你了解了谁的名字?说说看。(生说)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采访活动,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总结名字背后的美好祝愿,了解名字的独特性。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合作探究意识。)

(六)、拓展延伸。

1、真好!我们又了解了一些同学的名字里的故事。老师再来说两个人的名字,你们看认不认识。舒庆春、谢婉莹?不知道吧。那知道老舍先生吗?冰心呢?告诉你们,其实舒庆春就是老舍先生,谢婉滢也就是冰心奶奶。

2、出示舒庆春、谢婉莹的名字的由来。

3、原来舒庆春、谢婉滢是她们的父母给取的大名,而老舍、冰心是他们自己根据职业、爱好等给取的昵称或笔名。假如让你给自己取个名字,你会取怎样的名字?

4、你现在取好名字了,你能把你取的小名或者别名来告诉大家吗?你还要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生说)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的视野,从小养成良好的收集资料习惯。)

(七)、课堂总结。

1、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家名字里的故事,原来小小的名字里有着大学问呢!

2、进行评奖。

3、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我们可以去了解同学、家人名字里的故事,也可以上网查找名人名字里的故事。

(设计意图:老师最后的引导和总结非常关键,因此在这一环节让学生提升认识,把这节口语交际课的所得体会用于生活中。做到口语交际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板书设计

第2篇: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范文

一、历史上的叶公,德才兼备,德高望重,是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

成语中说的叶公,历史上确有其人。

叶公本名沈诸梁,字子高,春秋末任楚国大夫、楚令尹,是楚庄王玄孙、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因封地在叶(今河南叶县),故称叶公。

叶公长期任楚国方域外重镇叶邑(今河南叶县南)县尹,知识渊博,曾问政于孔子(见孔子《论语》)。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军破楚,将其母及其弟后臧俘至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市)。后臧竟丢弃其母,只身逃归楚国。为此,子高鄙视其弟,终生不用正眼看他。

楚惠王二年(公元前487年),令尹子西打算召回流落在吴国的楚平王之孙王孙胜。子高认为王孙胜私心太重,为人狡诈,不宜召回任用,为此极力劝阻子西。遗憾的是令尹子西固执己见,不听劝告,仍将王孙胜召回重用,任命为巢大夫,号称白公。

白公王孙胜野心勃勃,志存取代王位,注意收揽人心,于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谋反,杀令尹子西、司马子期于朝,劫走楚惠王,发兵攻占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

威镇北藩的叶公子高,在王室白公王孙胜叛乱时,义不容辞,力挽狂澜,率领域外楚军勤王攻入郢都,首先攻占府库,将财货和兵器分发给国人,在郢都城吏军民的大力支持下,击败了白公王孙胜的叛乱,白公王孙胜被打败后自缢而死。

叶公收复了郢都,迎接楚惠王复位,这在历史上被誉称为叶公“一战而定王室”。

叶公战功显赫,深得民心,因而楚惠王委任叶公兼领令尹、司马双重要职。

次年,叶公与楚惠王商定,决定攻灭长期与楚为敌的陈国(今河南淮阳)。后鉴于楚国内部已经安定,遂以年老为由辞去令尹、司马兼职。

楚惠王十三年(公元前476年)春,越(都城在浙江绍兴)侵楚。同年秋,叶公不顾自己年迈,率领楚军远征从属于越国的东夷,并与三夷(今浙江宁波、台州、温州三地区间)人结成联盟,使楚国势力达于东海之滨。

叶公在任期间,选贤任能,整饰朝政,修文经武,致楚中兴,使楚国500多年的国脉又延续了280年左右。

如上所述,历史上的叶公――沈诸梁,是一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能文能武,具有敏锐政治洞察力、卓识远见的杰出政治家与军事家,是春秋末期楚国德高望重的名臣名将。

楚国大学者、兰陵令荀况曾以十分尊敬、钦佩的笔触赞颂:“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著于后世。”

被楚国史家称为:“叶公……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天下莫敢以兵南向”。

史书、古籍,诸如《国语》、《论语》、《左传》、《东周列国志》、《水经》、《汉书》、《史记》、《叶县志》、《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湖北名人大辞典》等等巨著中,对春秋末楚国大臣叶公子高都有记载和很高的评价。

二、子张为讽谏鲁哀公,编造了一个“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

既然叶公子高在历史上是楚国中兴的名臣名将,怎么在西汉著名文学家、官居中垒校尉刘向的笔下,被丑化成既好龙又畏惧龙的“懦夫”了呢?

原来刘向的《新序杂事五》中的“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是凭着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搜集撰写而成的――“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说的未必有根据或有价值,听的也不必那么认真相信。

其实,“叶公好龙”这一典故的始作俑者是孔子的门人子张。

事见唐代著名史学家、官居左散骑常侍的刘知几在自己的著作《史通・模拟》中说道:“悦夫似史而憎夫真史,此子张所以致讥于鲁侯,有叶公好龙之喻也。”所以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在《岣嵝碑歌》中写下了:“盲翁扪但取似,叶公好龙固为名”之句。

子张何许人也?据史籍记载:子张是春秋末陈国人(注:陈国于公元前478年被叶公子高率领的楚军所攻灭,归属楚国版图)。本名颛孙师,字子张。颛孙是复姓。子张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之一,比孔子小48岁,“为人有容貌,资质宽冲,博接从容”,但“不务立于仁义之行”,所以“孔子门人友之而弗敬”。

子张曾跟随孔子应邀到楚国叶公子高叶邑领地访问,亲耳听过叶公问政于孔子。

叶公喜爱画龙,子张观看过叶公画龙,了解叶公常常将龙形之于笔端,以抒发自己的胸怀与抱负。

叶公的家里,凡是可以用钩凿雕刻的地方都刻有形形、神态各异的龙。

孔子与子张当时对叶公子高“好龙”的绘画、雕刻艺术十分赞赏,这是叶公子高既受荆楚文化影响、又受中原文化教养的结果,给访问者孔子与子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不料,这个热衷于追逐名利的子张回到鲁国,在求见鲁哀公时,竟受到了冷遇,迟迟不被接见。七天后,鲁哀公约见子张,子张正窝着一肚子火,但又不便于直截了当地向鲁哀公提出“抗议”,于是就采用含沙射影的手法,编造了一个“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先是说春秋楚国人叶公子高酷爱画龙,对龙情有独钟,家具和室内装饰都刻有龙的形象,连钩子也做成龙的样子,门窗、梁柱上都雕刻着龙,简直是个“龙的世界”。子张接着说,当天上的龙真正下凡来他家访问时,叶公却吓得失魂落魄,六神无主,慌忙逃走了。子张在故事的结尾处对“叶公好龙”下了一个评语:“叶公不是好龙呀,他喜欢的是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啊!”

这则寓言故事虽然讲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但有谁见过真龙下凡到人间来呢?显然这是子张胡编乱造的子虚乌有的事。

三、笔者无意千百年来习已成俗的“叶公好龙”成语典故,但不妨让“叶公好龙”的成语典故与历史上的叶公子高――沈诸梁其人,各存其真

子张因为自己受到鲁哀公的冷落,就编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来对鲁哀公进行“讽谏”,而不顾导师孔子与叶公相识的真挚友谊,不择手段,不讲仁义,不惜以丑化叶公的形象来达到个人“讽谏”的目的。

子张讲完“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后,对哀公道出自己真正要讲的话:“现在臣子我闻听君王您喜爱贤士,故不远千里来见君王,您七日不见我,君王不是好士,是好似士而非士者也。”

子张虽以诽谤叶公的声誉作为代价,但鲁哀公并没有接受他的“讽谏”。时乖运蹇的子张一生与仕途无缘,枉费心机。

第3篇: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范文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1

  《成语故事》里的成语故事多不胜数,这本读物,它不止有对成语由来的小故事,对其中的生僻字做了详细的解说之外,还增设了历史典故,人物介绍和小知识等小栏目。让我们在认识成语的同时对当时的背景与学者的认识加深巩固。

  “妒贤嫉能”这个故事写出了项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从古至今,不赏识人才的人,都是失败者。《成语故事》里关于三国的故事也有许多,还能够一边补充对三国的认识。

  有个“名落孙山”的故事让我苦笑不得,讲述的是一个叫孙山的人和同乡去考科举,结果自我最后一名,而同乡没有居榜上,结果回到家,同乡的父亲问他儿子的成绩,孙山还委婉得意的说最后一名是自我,你儿子榜上无名。趁机显露了自我的才华,但其实在别人看来,滑稽了点。

  “程门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为看了《恰同学少年》的缘故,看到了借鉴前人“袁门立雨”,在外人看来是可笑的,为什么必须要一动不动呢?个性是“程门立雪”,杨时和游酢,因为老师睡着了就一向站在门口,下雪也不进去,这种行为其实能够称为“愚昧”,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半对半错,毕竟是初次登门拜访,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们不一样,因此评论的话还是少说为妙,他们的老师也都被这精神感动了。

  “害群之马”这个成语见的多,它的典故却是才了解,原先治理国家和放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对马群有害的坏马罢了。朝廷上,只是将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扫除而已。这个以小见大的道理,就那么简单。

  一个又一个的成语,只是短短数十字,却全都蕴涵大道理,“勤能补拙”,既然我的基础不好,就要“亡羊补牢”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2

  可是,妈妈讲的太慢了,也太少了,听到石老师说要看这本书,我立马让爸爸给我买来看,看着看着,我就被成语里面的小故事给吸引住了。真的是太让我爱不释手了,“成语爷爷”真的是太有智慧了,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让我为之深深地吸引。

  其中有一个“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说的是一个人总是觉得他的禾苗长得太慢了,于是就拔出这些禾苗想让它长得快一些,但是因为禾苗离开了土地就全部死掉了……

  我喜欢《成语故事》这本书,它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事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3

  我读的这个成语故事叫做《邯郸学步》。

  古时候,在赵国都城邯郸,每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雅,个个风度翩翩。有个小伙子住在燕国寿陵,他想去邯郸学上几招,回来显显本领。他终于到了邯郸,看见没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美,之后他就每天上街学人家走路。总是这次觉得这个人走路好看就学这个人走路,一会儿觉得那个人走路好看又学那个人走路。最后什么都没学会,就连自己本来怎么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机械的去模仿别人,不但学不会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

  这一次,我就跟这个小伙子犯了一样的错误,我爸爸教我学毛笔,叫我先练横,我才练了三天,就想练竖,连着连着就又想练点,最后什么都没学会,爸爸生气的说;“做什么事都这么三心二意,这样能学好什么?”我跑到小房间把门用力的一关,趴到了床上,嘴里嘀咕着;“只不过是一个毛笔吗,有什么好计较的,切!”

  就这样,我跟爸爸僵持了一天没说话了,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跑去像爸爸道歉爸爸也原谅了我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我们又开始学毛笔,听了爸爸的话,我的毛笔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我一定会好好学,把毛笔学会,不会再三心二意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4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有很深的感受,中华成语故事是文明智慧的源泉,思想文化的结晶。汉语成语,浓缩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枝独秀的奇葩。在文字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成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生动形象、意境深奥的效果,这也是其他语言文字难以比拟的地方所在。

  我从“不自量力”的成语中学到了:要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过高估计自己。

  我从“大公无私”中学到了:要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也可以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才能受人爱戴。

第4篇: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范文

在茫茫书海中,该如何引领学生有选择地阅读?紧扣课文适时拓展便是一个绝佳的方法。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实践证明,有效的拓展训练对激发阅读兴趣,增加文化积淀,提高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形成语文综合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阅读更多名人故事,了解更多名人事迹,激发学生崇拜名人、学习名人的热情。

2. 通过推荐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表达阅读收获,提高学生的阅读实效。

[教学环节]

一、由课文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学了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那神奇的一株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是啊,这株柳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冰心的这句名言――

(出示并齐读)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3.站在这株柳前,我们又不禁会想起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呢?(夏洛蒂三姐妹、霍金……)

4.激情。同学们,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夏洛蒂三姐妹没有沮丧,霍金没有退却,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战胜了一切,最终获得了成功。命运全在搏击,奋斗就是希望。

[设计理念:从课文入手,激发了学生对顽强与命运抗争的名人的敬意,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推荐阅读《让生命化蛹成蝶》

1.深情推荐。

你们知道吗?有一个人,从小立志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他没有因为自身的先天缺陷而怨天尤人,他没有因为别人的嘲讽侮辱而丧失斗志,相反,他以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终于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读完他的故事,我不禁感慨万分:是啊,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如果我们充满斗志,满怀自信地向心中的理想进发,冲破重重困难,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那只美丽的蝴蝶。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了解他的故事吗?就请认真读一读《让生命化蛹成蝶》,相信当你读完之后,一定也会心生感慨。

2.学生自由阅读,教师行间巡视,与学生个别交流。

3.教师相机点评,给表现突出者赠送写有名言的书签。

[设计理念:教者深情地向学生推荐阅读《让生命化蛹成蝶》,既为下面让学生写推荐稿做了很好的示范,又激发了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在引导学生表达阅读感慨时,教者还适时把写有相关名言的书签奖给大胆发言的学生,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自主阅读《改写历史的人》《太阳的背后不是光》

1.激情过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的一生就如过眼云烟。可有些人却把这生命之歌谱写得如日月星辰,向人们传递着光和热。当我们用心品读着一个个感人的名人故事时,心中总会荡漾起层层涟漪。下面请大家再读两则感人的故事。

2.学生潜心阅读,教师行间巡视,与学生个别交流。

3.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则故事?你想向其他同学推荐阅读这篇文章吗?

4.要想激起更多人的阅读兴趣,你在推荐时需要做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看看老师刚才是怎么向大家推荐阅读《让生命化蛹成蝶》的。(出示,学生自由读)

5.你知道可以怎么推荐了吗?

(讲讲最感人的故事、谈谈最深切的体会或收获……)

6.指名学生向大家推荐故事,相机组织点评。

[设计理念: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这一方式来进行读写训练,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有方法可依,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有真情可抒。这既完善、丰富和激活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又丰富和完善了学生的语言系统,真正促进了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四、推荐课后阅读名人故事

1.拓宽阅读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三则与命运抗争的名人的故事。其实,在历史的长河里,像他们一样坚持梦想、永不放弃的名人太多太多了,你还知道哪些名人?

2.布置并指导课外阅读。

岁月冲刷着记忆的河床,它会带走青春,带走欢笑,带走泪水,但却无法带走沉淀在我们记忆深处的那些人、那些故事、那些回忆。无数名人用生命之弦奏响了一曲曲优美的颂歌,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名人的身影,让我们的心灵在动人的故事里徜徉,在优美的文字中得到净化吧。课后,同学们可以上网搜集一些名人故事进行阅读,也可以读一些名人故事汇编,像……(边展示边介绍)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阅读一些名人传记。一周后我们利用一节阅读课举行一次“名人故事阅读交流会”,大家可以讲讲自己最受感动的名人故事,也可以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或收获。

第5篇: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范文

关键词: 小地名; 公益事业; 社会激励; 地方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 G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42-02

一、引言

地名是人类历史活动积累下来的产物。地名不仅仅是一个空间范围的称谓,而且在地名背后还隐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与社会信息,使之成为各民族地方性知识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这就使得每条地名都蕴涵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因为每条地名的产生都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每条地名所指代的空间范围客观上存在着层次上的分类,其中有的地名如山名、河名、村寨名,一个地名所涵盖的空间范围往往要大到一个平方公里以上,但有的地名则相反,一个地名所指代空间范围则可以小到数百甚至几个平方米的范围。比如稻田,灌溉渠,小桥等等都是如此,这样的地名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小地名。大地名隐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学术界早已熟知,并展开了相应的研究,但对小地名而言,自今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点展开探索性的分析,以便丰富人们对地方性知识的理解,进而探索小地名的命名制度在当代和谐社会建构中的应用可能。

原始人类在从事采集和狩猎等社会生产劳动时,必须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知晓什么地方可以采到野果、哪个山坳有野兽出没、何处可以取到生活用水等等。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就必须对这样的狭小空间范围加以命名,小地名也就营运而生。至于人们熟知的大地名反倒是后期的,是社会交往扩大后文化整合派生的产物,正是凭借这样的小地名,原始人类在外出采集狩猎时,才可能区别地理方位、辨认方向,以确保劳动有收获并能够顺利的返回驻地。正是出于生产与生活之需要,小地名才必须产生,并且可以得到稳定的传承。学术界在研究地名时,以往是对大地名的关注较多,而对一个特定社区内的小地名则疏于关注。

笔者通过对贵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的调查发现,这一村寨内小地名不胜枚举。这些小地名不仅折射出了黄岗侗族居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认知,而且这些小地名的命名制度不仅赋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还隐含着侗族特有的文化激励机制,侗族传统文化激励机制的存在,推动和维护了当地公益事业的顺利运行。即使到了全球化的今天,他的积极作用仍然不容忽视。因此,发掘和传承侗族这一小地名的命名制度,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黄岗稻田小地名传承现状

贵州省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是一个边远的侗族山寨,该村的黄岗寨有侗族居民309户,1200多人,承包的稻田1500多亩,森林2.7万余亩,黄岗村的辖镜有41平方余公里。侗族传统生计中的稻鱼鸭共生耕作、林粮兼营、农牧兼营在该村都保存的极为完整。全村共有11个生产小组,而且耕地分布比较分散。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糯稻种植的稻田进行踏勘后,发现黄岗人所种的每一块田都有自己的专用名称。这些名称的构成极其复杂,有的稻田是以开田的祖公的人名来命名;有的是以稻田所处的生态环境特点来命名;有的稻田是以该稻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的名称来命名;有的稻田是以该稻田中发生过的某件重大事件来命名等等。整个黄岗上万个稻田都是这样被逐一地命名了的。黄岗居民中成年男女对该村范围内的稻田名称都了如指掌,不仅能讲出某一稻田发生过哪些历史故事,并对某一稻田的走向、生态背景、供水线路和水温高低、向阳情况都一清二楚。因而提到每一个稻田后,黄岗侗族居民和外界人所能诱发的联想是截然不同的。

三、黄岗稻田小地名命名方式

笔者在黎平县黄岗村调查时发现,该村的稻田中以开荒者的名字命名的稻田数不胜数。这里仅以5、7两组的稻田为例,就可以摘编出有如下一些稻田的实例:

1.“贵公田”(侗语: Yav kgongs Gongl)位于“金狗冲”(侗语:jemh gous)。传说贵公开此田时,由于没挽裤脚,长期跪着堆砌石坎,当田坎砌好,他站起来时裤管都被磨破,脱成了两节。该田现属7组,承包人叫吴老行。田一丘,面积约6分左右。

2.“亚班”(侗语:Yav Banh )传说为“班”(侗语:Banh)所造,故名“班公田”。位于一个叫“登汪”(侗语:Daems Waengk)的山坳里。现属5组,承包人名叫吴老替。田3丘,面积约1.5亩。

3.“亚磅”(侗语:Yav Bemh )相传为“磅公”(侗语:Bemh)所造,故名“磅公田”。位于一个叫“班怕”(侗语:Banc Pap)的坡面上。现属7组,承包人名叫陈平有。田4丘,面积约1.2亩。

4.“亚应” (侗语:Yav Yunv) 相传为“应公”(侗语:Yunv)所造,故名“应田”(侗语:YavYunv)。位于一个叫“节卢”(侗语:Jeec Louc)的田坝头。现属7组,承包人名叫吴腊义。田5丘,面积约2亩。

5.“亚妹”(侗语:Yav Meiv )相传为“妹公”(侗语: Meiv)所造,故名“妹田”(侗语:Yav Meiv)。现属7组,承包人名叫陈平有。田3丘,面积约为1.2亩。

6.“亚今”(侗语:Yav Jaenh )相传为“今公”(侗语:Jaenh)所造,故名“今公田”(侗语:Yav Jaenh)。位于“节大”(侗语: Jeec Dav)的山路处。现属7组,承包人名叫吴军好。田2丘,面积约8分。

7.“亚麻”(侗语:Yav Map) 相传为“麻公”所造,故名“麻公田”(侗语:Yav Map)。位于“班怕”(侗语:Banc Pap)。现属7组,承包人名叫吴游街。田2丘,面积约7分。

8.“亚官”(侗语:Yav Gonh )相传为“官公”所造,故为“官公田”(侗语:Yav Gonh)。位于一个叫“登闹”(侗语:Daem Naov)的坝子里。现属7组,承包人名叫吴革有。田2丘,面积约1.6亩。

如此命名的田还有很多,按照这一命名制度命名的稻田,不胜枚举。这里仅以此为例。这些命名对黄岗人而言,简直就是一个知识库,是引导他们热心公益事业为集体做好事的社会公德的载体。有了这样的载体,每个侗族居民都会不遗余力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换取永生的小地名命名权,给后世子孙留下永久的记忆。为了个人的荣誉,侗族社区的公益不仅人人争着干,而且能够持续下去,从而成了一种活态的激励机制。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其他水利设施小地名命名方式

不仅稻田如此,黄岗的每一口鱼塘,甚至小的小水荡,都有自己的名称。每条水路、每个涧槽也同样有自己的名称。

以人名命名的鱼塘也分两种,一种是以造塘人的名字命名,另一种是以后来长期拥有此塘的人名去命名。以所造人命名的鱼塘有:1.“当能”(侗语:Dangc Laenh) 相传为“能公”(侗语:Laenh)所造,故名“能公鱼塘”(侗语:Dangc Laenh)。位于“报机”(侗语:Baol Jjh)鼓楼旁的大树下。2.“当郎”(侗语:Dangc Laengc )相传为“郎公”(侗语:Laengc)所造,故名“郎公鱼塘”(侗语:Dangc Laengc)。位于“井订(侗语:Jemh Diens)冲”。3.“当相”(侗语:Dangc X angh )相传为“相公”(侗语:Xangh)所造,故名“相公鱼塘”(侗语:Dangc Xangh)。位于“抱机”(侗语:Baol Jih)鼓楼旁。此外,该村还有以人名命名的山塘水库,如当闹(侗语:Daeml Naov),相传为“闹公”(侗语:Naov)所造,故名“闹公山塘水库”(侗语:Daeml Naov)。此外不仅人为的石级和桥梁都有自己的名称,自然生态背景也有自己的特殊的名称。

在调查该村道路是否存在以人名命名时,村民们找不到以人名命名的道路,但却举出一些以人名命名的石级和桥梁。而这些石级和桥梁也并非此人所造,而是因他们出资或组织修建而得名。如:1.“订冲石阶”(侗语:Jeiv Jemh Diens)相传这是订公(侗语:Diens)出资修建,故名为“订冲石阶”(侗语: Jeiv Jemh Diens)。2.“机所石阶”(侗语:Jeiv Jjh Sox又名Jeiv Neix Liuuc)。相传民国时期,一个姓“刘”的人家很富有,但其父早逝,其母为修阴积德而出资修建这段“机所”(侗语:Jih Sox)石级,又名“刘母石阶”(侗语:Jeiv Neix Liuuc)。3.从黄岗寨前往黄岗小学的便道上也有一桥,为3、5、7、11组等四组群众于2003年7月共同投工投劳修建。修成后一个名叫吴红英和一个名叫吴睹行的人共同“认领”了此桥,他们为此共同奉献一头猪宴请修桥群众。因而现此桥以他俩人的名字命名为“红英、睹行桥”。大家约定日后维修这座桥时,按习惯他们还须宴请维修群众,并一直沿袭下去,务使这样的公共设施能够得到妥善的维护。

笔者在田野踏勘中,沿途向向导追问各个地段的地名,经过多人分工协作记录后发现,他们知道的这些地名的密度大得惊人。小到一个坡面往往并存着几十个小地名,在小地名分布的密集地段,不同两个毗连小地名间的距离,一般都在五十米以内,而且有的地段还常常几个小地名并存,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历史记忆。顺便提一句,黄岗所在的区域,经度一秒的差距是二十八米,纬度一秒的差距是三十余米。而在黄岗小地名密集地带,小地名的空间定位的精度达到了10米以内,也就是超过了GPS定位的精度。这就不难想象黄岗乡民的生产生活为何能够做到仅仅凭借本土地方性知识就能确保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事实上,这样的小地名不仅是他们精确应对社会与自然的可靠工具,而且也是他们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具体写照。

现代化的冲击至今并没有损害这样的小地名谱系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只要能够发掘其中隐含的文化激励机制,在当地创新和谐社会的建构,重树人地和谐关系也就有了一份可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

第6篇: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范文

[关键词]语文学习 课堂教学 导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54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形式也各不相同。它不仅是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的体现,也彰显着教育艺术。教师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导语,就能有效开启课堂教学的大门。

一、运用名言警句,设计概括性的导语

主题多样、内容包罗万象的名言警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阐述着深刻的道理,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思想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结合具体的语文学习内容,精心选择一些名言警句,简洁地导入新课,不但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还可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主题,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教师一开始上课,就用多媒体展示了两句关于信念的名言:“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爱因斯坦)“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列夫・托尔斯泰)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理解这两句名言,让学生理解信念的价值和意义。很多学生从中认识到信念是支持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了。名言警句言简意赅,直接导入主题,能有效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由此可见,形形的名言警句为教师设计语文教学的导语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增添精彩。

二、借助各种故事,设计趣味性的导语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故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多学生一听故事就很容易安静下来,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做好准备。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寻找适当的故事,并运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讲述故事,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把学生快速带入将要学习的内容中。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有关王冕学画的小故事作为导语:“同学们,在上课开始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认真听,看看从故事中能学到什么。”教师娓娓道来,讲述了王冕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趁着给地主放牛时偷偷学画画,开始画不好,也没有灰心,经过反复的琢磨练习,最后画出了很多美丽的画。学生们沉浸在故事当中,被王冕的勤奋好学打动了。有的学生说要向王冕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有的学生说要学习王冕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这则小故事的感染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情感上也产生了共鸣,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课文的学习。

由此看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精彩简要的小故事,能够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三、通过各式问题,设计启发性的导语

问题是学习活动的开端,也是引发学生探究思考,启迪学生智慧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谜语是很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其作为问题式导语,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增添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黄山奇松》一课时,教师一上课就说:“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越是寒冷越昂扬,一年四季精神好。’打一种植物”学生们听说要猜谜语,个个聚精会神,认真听着。这个谜语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答案:“松树。”教师表扬了学生,然后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这种简单的谜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由此说明,具有思想性、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明显的导向作用,能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得启迪,习得知识,成功开启新课的学习。

第7篇: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范文

    背景与意义:

    成语是一个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了的词组或短句。它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很讲究,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然而,与汉语相比,英语也有自己的成语,并且形成特色,都有各自的根源与出处,往往以典故性的成语较多。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生动简洁、形象鲜明。西方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大部分典故性成语出自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传说、民间习俗、古人名人作品、动物、人名地名、圣经与希腊神话等。经过长时期的流传,流传过程中的加工沉淀,其意义精深,结构简单,便于运用,更加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由于地方语言的不统一性,语境的不同。典故性成语也会因为地域环境的差异而有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表达的还是同一种意思,这也牵涉到典故性成语的翻译问题。如何把这些成语翻译成恰当的汉语进行论述?通过了解和学习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我们就能很快了解到英语受世界文化影响的程度,也能更好地学习英语文化,并灵活运用其典故性成语。这样我们的文章谈吐就会大有起色,独树一帜!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英语成语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现代英语词汇中一个重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英语的学习的难点,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语言中有大量的成语习语。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成语的定义、分类展开。例如Chomsky, Numberg, Cruse主要研究成语的语义和句法的特征,然而Fernando则研究成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使用功能,他注重的是成语在人们语言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国内对英语成语的研究主要围绕英语成语的文化内涵,来源以及翻译等等。

    现如今随着世界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发开放起来,敢于接受任何东西,学习英语早已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望。我们很容易被英语的热潮包围,掌握了英语方方面面的知识,也使我们的头脑开阔起来。但是对于学习者来说英语成语是英语学习中一段复杂的环节,它涉及到英语成语的文化内涵、来源以及对成语的翻译问题,为了使人们能够更方便的学习成语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成语,学习者对于英语成语来源的学习与翻译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加以运用。

    二、主要内容:(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思路)

    本论文主要从历史事实、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圣经故事、希腊神话典故、传说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和出处,就是告诉学习者每个成语都有其准确固定的出处来历,英语典故性成语生动有趣、寓意深刻,赋予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都值得学习和运用。

    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中对翻译提出了着名的“信、达、雅”标准,基本要求是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文辞畅达,有文采。因此对于英语成语的翻译来说亦然如此。通过准确的翻译达到对英文原文信息的真实度,忠诚度。使学习者看到内容更容易联想记忆,理解记忆,有效掌握,从而达到高效学习。本文根据英语典故性成语的特点,提出了英语典故性成语的多种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同义成语借用法等等……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英语典故性成语的翻译水平和准确程度。

    三、论文提纲:

    1. Introduction

    2. General Knowledge of English Phrasal Literary Quotations

    2.1 Definition of English Phrasal Literary Quotations

    3. The Source of English Phrasal Literary Quotations

    3.1 From the Historical Stories

    3.2 From the Fables

    3.3 From the Myths

    3.4 From the Folk Custom

    3.5 From the Ancient Masterpieces

    3.6 From the Animals

    3.7 From the Bible and Greek Mythology

    4.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hrasal Literary Quotations

    4.1 Literal Translation

    4.2 liberal translation

    4.3.同义成语借用法

    4.4 释译法

    4.5 Addition

    5. Conclusion

    四、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1. 第七学期 第9周 选定论文题目

    2. 第七学期 第10-18周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3. 寒假期间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4. 第8学期 第1--7周 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论文提纲

    5. 第8学期 第8--10周 完成论文初稿

    6. 第8学期 第11周 完成论文二稿

    7. 第8学期 第12周 论文三稿/定稿及答辩

    8. 第8学期 第13周 复答辩

    五、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1] 李群,《英语习语与基督教》。

    [2] 李建军,《新编英汉翻译》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 《世界着名寓言一百篇》。

    [4]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1999。

    [5] 《翻译技巧指导》,1986。

    [6] 《英汉双解现代常用英语谚语词典》,1987。

    [7] 高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2000。

    [8]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1982。

    [9] 《英文汉译技巧》,1986。

    [10] Paul Procter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1978

    设计任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语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成了人们经济来往与交流的主要工具。为了避免语言上的障碍,外语成了学习者必备的武器之一。因此对于外语的学习不能是盲目的,尤其是在英语典故性成语这方面,只有对它的来源出处加以考究认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挥洒自如,得心应手,记忆深刻。

    在进行翻译时,英语典故性成语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其意的逻辑性。论文主要根据英语成语的来源与翻译方法做了深入的研究和简要的阐述。论文的主体从英语成语的基本常识、英语成语来源的分类和翻译方法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了英语成语的来源和英语成语的直译,意译,释义等方法,达到了论文的预期目的。

    文献综述

    前言

    英语典故性成语是经过长时间的流传,沿袭,通过加工再加工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文化,每个时期都赋予它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其义其。其形式简短精悍,寓意形象,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特色。成语是语言中最富有表达力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慎重英语成语的使用和翻译。关于成语的问题,国内外的学者们都已经做了许多研究。不论是英语成语,还是汉语成语,人们对于成语的定义、起源和翻译等方面的研究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但是由于知识的匮乏,参考了各种文献,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得有所提高。英语成语翻译历来是英汉翻译的一个难点,由于英语成语的独特性,在翻译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而把英语成语翻译成汉语成语时,由于语言,社会文化,民族色彩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种翻译绝非只是一种一一对应的语码转换,这不仅要求译者要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知识,而且需要有一套很完善的翻译策略才能达到成语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的基本目标。

第8篇: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知识;积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49-01

一、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词汇积累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有效的词汇积累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同样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就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通过不同的口气进行表达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要在听讲、阅读时正确了解别人的思想,要在说话、写作时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掌握丰富的词汇,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好的开展学习生活。教师在教学生读课文时,对课文出现的常用词语的掌握要达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这“四会”的落脚点在于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前段时间比较盛行的《汉字英雄》节目,其实就是对于人们词汇知识的一个综合考察,想要获得“英雄”称号,就必须掌握良好的基础词汇知识。

例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积累,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就及时的记录下来,通过查字典、请教老师同学进行解决,一步步的消灭知识盲区,切忌不懂装懂、存心应付。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丰富词汇积累途径,通过小组学习、班级学习等形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比如让组织学生每天在黑板一侧更新一些常见的易错字、易错词,大家每天都学会一点点,久而久之就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定期进行“听写大会”,考察学生对于近期学习词汇的掌握程度,让他们不断进行知识巩固,提升记忆效率。

二、引导学生进行名言警句积累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或普通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在交谈、写作中,一句精当的名言、警句,往往使谈吐生色,文笔增辉。或画龙点晴,一语中的;或者言简意赅,阐述深刻;或妙语连珠,意趣横生。所以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好名言警句的知识积累,以便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他们的阅读、写作打好基础。如学习《论语》十则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认识到《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许多内涵丰富、言简义丰,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用语,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小不忍则乱大谋”、“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至今还被人们频繁引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够让他们了解到名言的出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认知能力。长期积累既能构建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一旦运用起来就会信手拈来,又会陶冶性情,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名人名言指导自己的行动,提升他们的综合品质。

三、引导学生进行成语典故积累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成语典故知识的积累能够拓展学生的词汇范围,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故事中愉悦地学习、轻松的积累知识。

1、从源头入手,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成语。我国的成语大多出自古代典籍,弄清它们的源头及含义,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中,才不至于张冠李戴。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农村初中生成语积累匮乏的现状,坚持每天给学生讲解一个成语故事,名曰“天天成语”。比如“黄粱美梦”这一成语,很多学生容易写成“黄梁美梦”,如果教师能够将典故讲述一下,就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黄粱”是指事物,“粱”字就不会写错了。

从课文入手,丰富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入选初中教材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里面有大量常用的成语。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这一宝贵的语言资源,并适当的拓展延伸,日积月累,学生成语积累量会相当可观。例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就有典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出处:《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是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又比如李白的《行路难》典故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出处:指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典故二:忽复乘舟梦日边,出处:指伊尹受成汤重用一事,两个典故的含义: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

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典故,就很难进行诗词的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通过师生点评形成良性互动。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学有所得。学生既学习了课文,又在迁移阅读中拓宽了视野,产生了朗读经典的强烈愿望,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自然会受益匪浅,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积累。

四、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

第9篇: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范文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提出了名著阅读的具体目标:不仅有阅读量的目标,更有质的要求。为了更加真实准确地考查出考生对课外名著的阅读情况和领悟程度,全国许多省市的中考语文名著试题在出题形式、考查内容等方面都力求创新,以避免考生看与不看名著都一样可以得分的情况,努力引导考生灵活地运用语文知识与技巧来解答名著题。因此,广大备考同学应对这一趋势做出应对准备:一在题型和解题方法上做好准备,二在阅读备考方法上多下工夫。

【题型例析】

一、简述内容

例1.(2012年福建福州卷)《西游记》和《水浒》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请从下列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其内容。(80字左右)

①偷吃人参果 ②收服红孩儿

③杨志卖刀 ④武松醉打蒋门神

解析:本题给出了两部具体的名著,以及书中两个非常著名的故事,让考生用80字左右的语言概述任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片段故事。考生首先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名著,然后概括某所选故事的主要内容。概述故事情节,要紧扣试题提供的名著故事片断,要能抓住主要内容,语言要高度凝练。

二、人物填写

例2.(2012年浙江丽水卷)根据下列材料,在画线处写出主人公的名字。

(1)1月18日,___________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2)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当天,____________ 就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信 ……

(3)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 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

解析:本题从课标要求学生所读的名著中节选了三部较有名的片段,考查考生根据语段的表述,判断出所描述的人物名。考生只要熟悉这三部名著即可作答。

三、情节选择

例3.(2012年浙江衢州卷)名著阅读(选做三题)

(1)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我”的外祖母将他养大,外祖父却怂恿他每次赶集都要偷东西。他聪明能干,却由于雅科夫舅舅的自私,在搬十字架时被压死。他是高尔基《童年》中的( )

A.小茨冈 B.阿廖沙 C.格里戈里

(2)下列情节与林冲上梁山有关的是( )

A.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B.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C.拼命三郎火烧祝家庄

(3)《海底两万里》描绘了美丽迷人的珊瑚王国,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是( )

A.森林打猎 B.章鱼来袭 C.安葬船员

(4)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运用荒诞手法想象了一个颠倒的国度,讽刺了人性的丑陋与人类社会的弊端,这个国度叫( )

A.小人国 B.大人国 C.慧骃国

解析:本题考查了四部名著,分别节选了书中读者非常熟悉的故事情节,让考生从给的答案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做好本题,考生首先要弄明白这四句话分别出自哪本名著,以及该书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其次,考生要抓住微语段中关键的字眼去思考,所叙述的事情与哪个人物有关。可利用排除法,排除干扰项,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四、微段阅读

例4.(2012年四川南充卷)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题后的问题。

【甲】杨志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

【乙】“……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给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用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躯跟你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1)【甲】段文字选自名著《 》,所属情节是 。

(2)【乙】段文字中的“我”是____________(人名),原著中“我”的主要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命题者给了两部名著的微语段,考查考生对两个语段的分析理解能力。

【复习指津】

目前同学们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将名著阅读与中考考点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阅读,从而实现阅读积累和应对考试的“双赢”。

1.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和诗词。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古典名著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文。这些诗、词、文往往成为中考命题的载体。因此,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有重点地熟记有关内容;其次,还要把收录进教材里的和这些名著有关的诗文进行归类,内外联系,理解记忆。

2.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近年来,考查名著中和主要人物相关的主要情节也成了中考命题的重点。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同学们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煮酒论英雄”“拳打镇关西”“黛玉葬花”“三借芭蕉扇”等这些妇孺皆知的故事,同学们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对相关的人物和故事要能对号入座,切忌张冠李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