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生养成语文自主学习习惯探究

小学生养成语文自主学习习惯探究

摘要:新课改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面对全新的知识时会更加被动,不利于学生的未来成长。主要从小学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引领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习惯养成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指导,学习效率就会下降,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方向。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相对于其他的一些学科来说,偏向于基础性,如果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自学方法,便可以很快投入学习中。

一、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知识更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理念的话,就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在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一味地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终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无法达到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刚接触文化课的学习,正处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老师更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时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引导

学生在幼儿阶段还没有形成自主探索意识,随着小学知识量的突然增加,学生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为了让学生能在新环境下学到语文知识,老师一般会采用强化记忆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记忆。而这样的过程确实能够确保学生学到一些基础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重视力度不够

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自主学习。小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比较弱,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的话,单纯靠学生自己是很难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但由于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精力和时间也有限,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而且在学生出现错误之后,也无法逐一指导,导致重视力度不够。

(三)与课堂的相适性欠缺

虽然小学语文知识量较少,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而且在课堂上的自制能力较差,如果在课堂上再耗费大量的时间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授课。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因此,老师也无法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引导。如果只是纯粹学习课本内容的话,课本内容又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需要,因此出现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与课堂的相适性欠缺的现象。

三、引导小学生养成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相关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虽然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但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引起学生好奇心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学习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与课本相关的内容。比如,在教学《赵州桥》的时候,教师在引领学生掌握课本内容之后,可以给学生留一个课外作业:研究赵州桥如何在没有桥柱、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支撑?这必然会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外研究的时候会慢慢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合理布置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和课前预习并非必须是传统的纸质作业,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找一下在这篇课文中“渔夫”“金鱼”一共出现了几次,他们之间一共有多少次对话。虽然这样的问题看似比较简单,但学生想完成作业就必须阅读全文。这一过程就相当于让学生先熟悉课文,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学生由于提前熟悉过课文,所以上课的时候学习效果会更好,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与家长合力

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有限,所学的知识相对较多,空闲时间并不多,所以,自主学习主要还是集中在节假日或每天放学回家之后。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弱,再加上爱玩手机、电脑,就算老师留下自主学习的作业,小学生也未必会完成,学生在家中得不到老师的监督,因此,教师需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监督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是目前新课改要求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而小学时期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罗国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6):50.

[2]刘红静.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北方文学(下),2013(1):183.

[3]谢旭芳.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09(1):25-26.

作者:刘占虎 单位:和政县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