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小学地理课范文

小学地理课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小学地理课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小学地理课

第1篇:小学地理课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

地理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又有与语文、数学、外语这几门学科的一样的共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改革。教学内容逐渐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学生学习更加的主动。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1.教学不受重视

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受到重视。无论是学校、学生家长还是学生,他们自身认为地理课时一门副科,和主科相比,学好学不好无关紧要。学校认为地理课是一门辅助性学科,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师资、科研力量去让开拓。家长认为地理无非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常规的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哪些省份、哪些国家等等,学好学不好对于学生整体的学习无关痛痒。许多学生也受到家长的影响,不重视地理课堂教学,无论是课堂教学听讲,还是课后作业完成,都不积极主动,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地理课整体水平发展缓慢。

2.教学设备落后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落后。地理是一门文科性学科,但同样有许多理科内容,可以说地理学是一个融汇文理科的学科。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要想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精彩的展示给学生,教师需要借助如地质缩微模型等各种教学设备来进行。但由于教学不受重视,学校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设备的投入不够,教师只能将常规的教学设备如地图、地球仪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会感到整个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不高,对于课本内容掌握的不牢固。

3.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仍然使用着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生课中记的教学方法。整个课堂教学方法使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处在被动的受听的模式下。在这个模式下,学生往往不能主动的去学习探索,他们的学习思路一直是跟着教师走。这就丧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无论是学习的效果上,还是主动探索的认知上,都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4.教学内容陈旧

地理是一门在内容上逐渐变化的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影响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中总是感到内容滞后,有些内容还往往影响到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真正掌握。初中地理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的进行地理方面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的陈旧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钻研地理知识的好习惯。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的转变

1.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得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更新、发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现代化信息技术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能源分布这节课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投射出中国的能源分布图,然后把各省份蕴含的丰富的能源在这个模拟地图上展示出来,学生直观的可以了解到中国能源的分布,还能够使学生通过类比的方式学到哪些能源在中国的某些成分分别多,哪些能源在中国的某些省份分布少。教师除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分组、课堂模拟训练等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气氛融洽、和谐,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热情被点燃,兴趣被激发,教学效率大大的提升。

2.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除了课本内容外,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想、所要来自由的寻找自己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相关地理元素,想更进一步的学习世界各国地理风土人情。教师通过网络查询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便于学生更好的对比学习,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热情的提高,使学生无论在学习的内容上,还是在学习的效率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汶川地震、雾霾、日本大海啸等常见的问题进行拓展教学,开展专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加愿意去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

3.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一个能够反应学生课堂学习好坏,并从中总结课堂经验的重要渠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反馈不重视,往往对其视而不见,从而无法给予课堂教学更多的总结和定位。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理念的应用使越来越多的初中地理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反馈,并对教学反馈中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使整个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结语

初中地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地理教师要不断地将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方位地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深入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地理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采用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辅助,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鹏程.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

第2篇:小学地理课范文

关键词:自然地理;有效教学;高中生;策略

一、自然地理的概念简介

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专业研究中的一朵奇葩,主要致力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地理学范畴内的组成元素、内部结构、环境功能、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等诸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认识自然与地理、探索自然与地理、了解自然与地理的具体活动范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连,也是人类最熟悉的区域。

二、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的科学策略

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体系中与人息息相关的“地表区域”,也与美丽的自然地理环境关系紧密,因而能为高中生带来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良好感官刺激。

1.借助电化教学强化感官刺激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与人们生活密切相连的地表区域,因而与自然环境密切相连,并具有非常强的欣赏性、审美性和艺术性,能给予高中生良好的感官刺激、情绪感染和心理暗示。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电化教学的最新代表电子白板为高中生展示自然地理中的景色美、地形美、构造美,切实开发出自然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性、审美性、艺术性和有效性,直观体现自然地理的教育价值。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例,为了以最快速度激发高中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为高中生呈现气势磅礴的三峡大坝、纵贯南北惠及民生的南水北调工程、河北地区白洋淀的渔业以及我国南部的网箱养殖等。教师要利用电子白板强大的信息表现力让高中生亲眼看到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辉煌成就,以真实可信、催人奋进、心潮澎湃的巨大成就在高中生的思想上留下深刻的认知印记,有效催生高中生的认知兴趣、求知动机和发展意识,有效强化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切实体现出自然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2.借助生活教学拓展知识范畴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与人类日常生活与活动的“毗邻区”,因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连。教师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教育,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创新应用于自然地理课堂教学中。构建于生活化教学之上的自然地理课堂能极大地弱化教师“教的痕迹”与高中生“学的痕迹”,因而非常有助于将“自然地理教堂”转变为“自然地理学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例,我国进入夏季以来,虽然降雨量不算太大,但是降雨次数非常多。因此,教师可引导高中生以本地的天气变化为话题进行讨论,因为降雨的原因也是来自“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了提升课堂讨论的生活化氛围,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几张本地降雨过程中的图片,来表现本地降雨的全过程,也就是探究降雨过程中的大气运动情况,从而实现本地天气变化与教材知识的紧密联系,有助于高中生实现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

3.借助主体教学释放生命活力

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失的中坚力量,因为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的实现离不开高中生生命活力与主观能动性的鼎力支持。因此,教师要注意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教学,让高中生开开心心地成为地理课堂认知的主人,快快乐乐地释放出生命体的能动作用,借助高中生的强大生命活力与认知灵光去实现自然地理的有效教学。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自然地理教材的课本内容,也经常见诸报纸、新闻、网络中。因此,教师可以组织高中生进行课堂大讨论,立足教材范围内的相关知识,继续深入拓展网络上的真实信息,以此获得最全面的“全球气候变化”信息。在此过程中,高中生积极列举教材内的具体信息,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一一列举,切实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释放出灿烂的生命活力。教师是地理知识的认知者和传播者,也是有效教学的探究者和践行者,更是高中生知识积累、合作探究、快乐成长的关注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以自然地理的特殊性和审美性为研究抓手,积极探索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并通过借助电化教学强化感官刺激、借助生活教学拓展知识范畴、借助主体教学释放生命活力而付诸实施,切实促进高中生的地理认知、快乐交流和全面发展,全方位展示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的教育价值和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地理课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课堂教学

地理这一学科是一门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包括了多个领域的知识。要想让学生扎实掌握其理论知识,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给地理教师的教学带来启发。

一、微课教学的特点与必要性

微课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方便、灵活、有针对性等特点。微课可以是视频文件也可以是音频文件,它的灵活性有助于教师灵活教学。同时,微课能够创建出一个体验式的教学环境,方便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微课的针对性特点,有助于将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上进行突出讲解。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大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将教学内容讲解透彻,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微课这种短小精悍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益处。特别是近年来学生对网络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有限

对于大部分的一线教师来说,地理微课教学还仅停留在听说的层面,实践操作还不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地理微课出现较晚,教师对于运用微课教学还没有很大的意识;另一方面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对于信息技术掌握还不到位,无法使用微课进行有效教学,使得微课教学并未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二)制作微课的素材资源短缺

微课多数是从课内外教材中进行提取的,教师要自行进行总结、分类,可选用的半成品素材几乎没有,同时教师在选择素材时,要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导致微课素材成为阻碍微课教学的一大问题。加之教师还要兼顾科研方面的工作,使得很多教师都无法制作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且贴近地理教学内容的微课。

(三)微课教学定位不准

微课虽有其优点,但它不是万能的,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完全用微课取代了传统教学,讲解任何知识点都是通过微课进行的,这严重违背了微课教学的初衷。高中地理通常分为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微课教学只适用于自然地理的地形、经纬度、洋流、气候等问题的讲解,在理论性知识的讲解时微课没有太多优势,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选择的进行微课教学,不能滥用。

三、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一)组织培训,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技能

目前,一些师范院校对教师的培养并没有涉及微课这方面,但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组织培训活动,邀请相关技术专家对微课制作的技能进行讲解;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自觉学习微课技能的意识,可以利用网上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层层深入的方式提高自身微课的制作水平。

(二)扎根课堂,探索微课应用模式

教师充分利用微课“短、小、精”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课堂反应,尽可能地将教学模式调到最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微课视频,并对学习效果做简单测试。②组织学生针对视频与测验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③教师针对讨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④教师主导进行课堂总结,完成巩固练习。

(三)组织微课大赛,助力微课教学

通过大赛评比、展示优秀微课作品,让教师对微课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大赛的最终目的不是评比出最好的地理微课,而是通过大赛,让教师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分享微课教学的心得。微课大赛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微课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题微课成果展示,互相交流经验。第二部分为专家点评指导,指导教师的微课教学,提升教师的微课教学水平。总之,要想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师应提升自己的微课设计能力,探索出科学的理微课教学模式,助力微课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江海,朱学尧.“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4):62-63,66.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3]陆光明.浅谈高中地理多媒体微件的整合策略[J].地理教育,2014(7):11-12.

第4篇:小学地理课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特征;微课设计

一、微课概念

在国内,大量学者针对微课方向进行研究,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含活动、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黎家厚教授提出微课程是时间在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二、高中地理微课的前期分析

(一)高中地理学科分析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环境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学科的设置是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基础上,更具有复杂性和难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兼具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两方面特征,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意义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球科学知识,建立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理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在新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文件中,提出了对地理教学教法更具方向性的要求,即在地理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多注重课程目标的设计过程,灵活运用并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产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地理学科的系统学习,让学生具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后,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和环境伦理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的正确价值观。

(二)高中地理微课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在国家与社会层面,美国在1960年已经提出了微型课程(MiniCourse)的概念,国外的微课研究历史较长,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已经形成了大量有价值且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而根据知网的文献查询结果,国内约在2011年才开展微课研究,虽然在近几年成果显著,应用范围在全国中小学内迅速扩大,但研究仍主要停留在较浅层面,如微课的理论内容建设,缺少大量的应用经验与具体实践。国内外的研究差距和现代信息化教育建设方面的大势所趋,为微课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开展带来了强大的潜力和推动力。而在学校与师生层面,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丰富和重点明确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清晰的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在准确掌握重难点和抽象内容的同时,能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在课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与学习微课内容,大幅度提高自主学习效率,降低教学成本,而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养成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国家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势在必行。

三、高中地理微课的基本特点

根据自己的归纳与总结,高中地理微课主要具有四个特点:

(一)科学系统性,微课在发展初期就有效地结合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如动机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视听教育学理论等,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微课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并重点针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内容结构,将两者进行巧妙的联系与结合,使教学过程更具系统性和逻辑性,学生更易接受。

(二)实用短小性,“注意力10分钟法则”中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与影响,只能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微课的时长设置在10分钟内,主题内容微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清晰知识点内容,保持较好的稳定注意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也是微课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特点之一。

(三)规范标准性,微课拍摄具有规范的操作标准,其中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技术规范和制作规范,即在拍摄和视频软件剪辑等过程中,需保证画质清晰,取景准确,拍摄速度均匀和画面的稳定性等,严格的操作规范可以保障微课的设计质量,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体验。

(四)趣味精彩性,微课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提前进行思考与备课,通过问题、案例与情景设置,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在锻炼老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精彩性。

四、高中地理微课的研究流程与设计模型

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相对复杂,难度较高,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遇到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自然地理内容的学习,主要是因为其涉及的概念与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与运用过程中问题较大,同时,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易出现困难。所以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设计高中地理微课内容,解决上述问题,发挥微课优势,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

(一)微课设计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微课的分析与定位微课设计的第一环节是内容的分析与定位,主要分为教材内容与学习者需求分析两方面。在教材内容方面,老师首先要评估教学地位和内容的重要性,具体包含教学知识点、课标设置的教学目标、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多种教学手段的具体实施等,如必修一中“常见天气系统”一课中“锋与天气”和“气旋和反气旋”这两个知识点比较抽象,理解比较困难,微课可着重根据这两个重难点开展,加入视频动画和结构图的设计,注重举例应用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者需求方面,老师要对微课开展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合理的碎片化划分,将大课程单元分解成小的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针对性的设置一个微课,让学生可以利用多个连接性的微课完成学习任务。第二环节:微课的规划与设计在完成分析和评估后进行第二环节,微课内容的规划与设计,主要针对两个方面:微课类型的选择和制作设计时需要的软硬件条件。为适应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微课类型多种多样,在教学方法层面中共有11种微课类型,根据之前的分析具体选择相应的类型,比如高中地理课堂上需要实验类操作,即选择实验类微课,如需要进行深入的问题探究,即选择探究型微课。同时,视频录制的方法多样,不同的微课需要的软硬件条件也不同,录像形式的微课需要录像机、录播设备和声音输入设备等,录屏形式的微课则需要录屏软件和视频剪辑软件等,微课的设计过程不能因为想要节省时间或成本就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每一节微课的质量。第三环节:微课的开发与制作第三环节是微课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微课的具体开发与制作。在整理优选素材资源时,因为微课时间有限,重点明确,所以应挑选合理优质的文字、图片等资源加入,保证其大小、分辨率、颜色和页面布局设置的合理性,素材应主要以创新性、新颖性并可以贴合主题为重点,视频录制方法多样,根据不同的微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视频制作方法。如讲解火山的喷发过程时,可以采用近期剧烈喷发的知名火山喷发视频和音频作为素材,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贴近生活实际。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自身的教姿教态、用语规范和语调语速,保证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可以通过镜头的远近切换和后期软件的剪辑制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过程中保证声音视频的衔接性和连续性,不能因为视频的课程形式忽视教学规范。第四环节:微课的展示与评价上述三个环节完成之后,微课初步制作完成,为了更好地帮助微课设计不断改进和进步,第四环节微课的展示和评价必不可少。老师将已经制作好的微课展示给老师和学生们,结合课堂反应和课后反馈,收集不同多角度的评价和反馈,再根据他们的合理建议与其他专家、教研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不断修改,最后形成最符合教学需要的优质微课教学资源。这种反馈既可以让微课设计者不断改进课程资源,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学习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二)微课设计的具体应用

微课可以应用于课程的各部分环节。比如在上课前的预习阶段,老师可以制作预习微课,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学习方案和学习计划,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和说明,让学生先进行重点预习,然后对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把知识的条理对学生详细列出,让学生提前领会到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要领,把易混杂的知识点进行详尽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烘托丰富课堂气氛的效果。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微课可以用于新课引入,老师通过视频和创新形式增加学生兴趣度,在学生带着兴趣去浏览微课视频后,逐渐引出知识点内容。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梳理知识逻辑,详细解答代表性的知识点,激发学生探究心理,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将微课内容与教科书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课上练习过程中,老师展示提前准备的习题,检验学习效果,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展开一定程度的有效扩展,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加强理解。课后,微课可以安排在课后作业和课下任务中,具有灵活性强,时间成本低的特点,在课堂内容结束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反复对知识要点、重难点、出错点内容进行观看和复习,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知识学习的扎实度。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具体应用较多集中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可以提前对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和设疑进行思考,并带着它们进入课堂学习,把课堂变成一种自主探究和答疑解惑的活动场所,改变了老师单方面输出,学生单方面输入的传统模式,课后,微课可以起到有效复习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状态节奏,有选择性的复习课上的重难点,老师还可以设计以课下练习类型为主的微课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和巩固,实现最优的学习成效。

五、高中地理微课应用的不足与缺陷

(一)现有的高中地理微课数量不足,资源短缺。从开发目的方面分类,微课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两种类型,制作一堂好的微课需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商业类微课可以保证一定的微课数量与质量,但是因为国内微课研究推行进程慢等原因,网络商业微课资源的公众认可度低,学生使用次数少。而公益类微课的开发和收集,主要是通过各地方教育部门举办的大型微课比赛,目前数量较少,同时,虽然公益类微课资源可以免费提供给学生们使用,但是大部门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微课平台的存在,再加上这些平台上的微课教学视频的数量较少,学科知识体系并不完善,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度和使用动机。

(二)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制作微课的意识有待提高。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引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承载着重要的教学功能,拥有清晰的教学目标、规范的教学过程和完整的教学小结等,目的是让学习者明确微课内容的重点和思路,但是现有的高中地理微课中,大部分缺少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小结,内容杂乱且易混淆。同时,在微课的设计初期即定义设计的课程长度在十分钟左右比较适宜,但是现有的高中地理微课视频时长过长,有些视频长达三十分钟,完全丧失了其作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而对于在校老师来说,他们制作微课的意识较弱,在自身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没有充足的时间设计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并合理贴近高中地理课程的微课内容。

(三)网络交流与制作平台少,硬件设施不完善。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网络平台与软硬件的条件十分重要,现有的微课学习平台设计缺乏人性化,操作环节复杂,搜索查询繁琐,在影响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同时,平台仅突出视频资源的呈现功能,缺乏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评论功能和对课程内容的评价功能,这样不利于师生及时地进行疑难解答和学情反馈,缺乏监控和引导学生学习进程的能力,也不利于微课制作者的改进和进步。

六、推动微课发展的应用策略与意见

针对上述的问题现状,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可从三个角度出发逐一解决微课的发展问题。

(一)从微课设计者的角度出发,中小学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水平较差,微课制作技能不熟练。当前社会对于教师的培养往往具有滞后性,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压力较大,速度较慢,这时应多为教师提供了解微课、学习制作微课的机会,如power-point,flash等软件的具体应用,摄录机和自动录播教室的操作使用技巧,视频的后期编辑和美化等。学校内可以开展小而精的教研活动和教育学术会议等,而政府可以开展一些大型正规的校级、市级、省级的微课培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分享经验。

(二)从微课的主题和内容出发,现在并没有合适的微课能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应该将开发适用于地方教材使用的微课放在首位,如果形成系列微课,老师可以减少教学压力,学生也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和课本内容。所以,微课内容要与学生使用的教材相配套,使用的案例内容应尽量贴合于地方实际,让学生有代入感和体验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做到将地理融于生活。同时,要严格规范微课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视频开头应放入微课名称、作者信息、微课使用教材、面向的学生范围等信息,方便学生与教师的查找和使用,微课的视频时长应根据高中生的注意力规律特点,严格保持在10分钟之内,可将重点放在中后位置,便于学生加强记忆,在制作过程中要准确细致,保证各重点环节、任务设计完整。但是要注意,微课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老师的功能,所以老师不应对其产生依赖或懈怠心理,应用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不能生搬硬套,忽略客观实际,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第5篇:小学地理课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意教学;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和教学效率是检验教师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尤其是自开展素质教育以来,教学形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传统的“教”为主“学”为辅、“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也发生了转换,素质教育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生至上才是真理。但是不可否认,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教师角色转变不及时、教学方法保守陈旧等,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本文以高中地理课堂为例,谈一谈如何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效果。

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以及改进方法

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人文、地理相关知识,开阔眼界,还对高考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前期基础没有打好。小学只是涉及地理皮毛,起科普作用,初中虽然正式开设了地理课,但是有的学校及教师没有足够重视这门课程,让它几乎算是坐上了“选修”的冷板凳,这就导致有的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足,造成有的高中生地理知识薄弱。高中地理教材是初中的续写,因此学生在理解掌握方面难度加大,导致课堂气氛不佳且教学效率低下。创新课堂、创意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地理学科很奇妙,因为它既包括文科知识,也包括理科知识,这意味着有些知识需要生硬记忆,有些知识则需要开动脑筋进行理论分析。对此,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明显区别于历史和政治这两门学科,创新教学模式,例如,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环境、气候、洋流、地貌等,学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外出游玩中都曾经见过、听过,因此教师的重点应该放在系统讲解上,让学生融会贯通。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科技,图文并茂,播放视频,形象地分享地理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二、情境设计导入,加深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离不开教学环境,当学生处在欢乐、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中,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也会更佳。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增加情境设计,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其真听真看真感受,这既是创意教学的表现,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设计情境的导入需要按照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及时调整,有的放矢;还要探究学生的心理,设计的内容要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才能触动学生,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中,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高一地理“地貌”这课时,讲解喀斯特地貌时,教师可多展示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还有我国西北的风沙地貌,“风蚀蘑菇”这一特色地貌图定会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这张图片讨论风沙地貌形成的原因,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视频,展示栩栩如生的特色地貌,让学生从视觉上见证当地的自然风光。

三、巧妙进行课堂提问,设置趣味性提问环节

构建由教师引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就需要进行课堂提问,而且要贯穿教学始终。巧妙的课堂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其参与意识,锻炼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算是巧妙的提问呢?首先提问的内容必须和教学任务相关,同时涵盖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提问要分层次进行,由浅入深,先易后难,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的增长可增强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如此良性循环,才能实现课堂提问想要达到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高一“人口”这课时,要了解地球人口的增长以及随着人口迁移而产生的人口空间变化。我国至今主要有两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迁移:一次是数百万人才向西的援疆行动;一次是改革开放以后,大规模人口流向南方的深圳等地区。这两次大迁移都为当地的经济注入大量新鲜血液,促进了当地的快速发展。学习这课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导入课堂提问,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询问学生的祖籍和有无家族迁移的历史;自己或者父母有没有迁移的计划,如果有,目标城市或目标国家是哪里。谈一谈迁移的原因等。教师也可以结合当下最热门的农民工话题,聊聊农民工为城市所做的贡献,多角度挖掘话题。这些和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快速转动大脑,赋予其思考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生如何看图,提升学生的图文理解能力

地理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地图和图谱,教师传授学生读图解图的经验和技巧,可以给课堂增加趣味性,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关键,提升他们的考试成绩;而成绩的提升又会反作用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学习积极性更高,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也更高。

1.我国乃至世界的地域定位在地理的教学活动以及考试中,离不开地域定位,包括通过经纬度来大概判断该区域所在国家,所属流域、山脉等;或者通过特有的轮廓判断区域,如意大利是独一无二的“高跟鞋”形状,我国是“金鸡”形状;也可以通过参照物来判断,如果一时难以分辨所要考察的地区是哪里,可以先观察其周围有无我们所熟悉的地域,拓宽思路,掌握技巧,快速解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督促学生熟悉高频考点的经纬度及其轮廓等,如东经120°(东八区)的北京、马里加海峡、地中海一带、苏伊士运河、刚果河等,引导学生多看地图,因为越熟悉记得越清楚。另外,在教学地域定位这个板块时,教师可以按地区(各大洲各大洋)划分,每个地区中间穿插气候、地形和人文介绍,如工业化程度、交通情况、人口分布、著名城市等,一方面讲授了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辅助学生记忆地域定位,提高学生读图和解题的能力。

2.掌握读取等温线的技巧和方法掌握读取等温线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考试成绩等温线图文问题一直是高频考点,学生掌握读取等温线的技巧和方法,并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掌握等温线图的第一步是要了解温差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温差是指一天中气温的高低不同,一般特指这一天当中的最高温与最低温之差。形成的原因是赤道温度最高,然后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此外,同一地区海拔不同,温度也不同。海拔越高,空气也就越稀薄,导致储热能力不够,因此温度就越低。乞力马扎罗位于太阳直射的赤道,却是终年白雪皑皑,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为其海拔高。至于等温线的数值,在北半球是由北向南逐渐递增;在南半球是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当给出一条条等温线时,学生如何判断温差呢?原理就是看等温线的密集程度,等温线越密集温差就越大,反之温差就越小。这是因为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是相同的,等温线密集就表示某一区域温度变化频繁,造成温差大;而等温线稀疏表示某一区域温度变化不大,因此温差小。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原理时,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结论会这样,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降低记忆难度。教师还要结合多个具体考题让学生去练,加深其理解和记忆,从多方位找准高频考题的考点形式,引导学生解题,找准突破口,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总而言之,教师可进行情境设计导入,加深学生对地貌、风俗、宗教等的理解,然后巧妙地进行课堂提问,设置趣味提问环节。学生给出正确答案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的答案不正确时,教师也要适当给予鼓励,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要教学生如何看图,提升学生的图文理解能力。教师通过这些创意教学,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带着激情和活力,用最大的热情去教每一节地理课,学生也会深受其感染,用最饱满的情绪去迎接每一节课。教师和学生的全情投入、互帮互助、教学相长,能营造其乐融融的课堂环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柳.如何通过创意教学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中华少年,2016(13):294.

[2]陈红芬.通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效率[J].新课程(下旬),2016(6):164.

[3]田丹.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魅力中国,2018(6):1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