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小学启蒙教育范文

小学启蒙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小学启蒙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小学启蒙教育

第1篇:小学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全球化;国学;小学教育

随着“地球村”的建立,全球化的潮流不光发生在政治、经济领域,也发生在教育领域。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在带给我们全新启示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担忧,比如西方的文化影响力是否会高于本土?它的流行是否会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从教育入手,从教育着眼,以小学教育为切入点,弘扬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方面,增加文化软实力靠的是人才,而良好的国学启蒙教育对从小形成传统文化信念、培养爱国情感有帮助。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理应随环境而变,不断修正,以达到教育目标。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多元、有竞争力同时又有传统文化功底和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的人才。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进入小学教育意义重大。通常意义上的国学启蒙教育,是指用国学经典来启蒙孩子的教育方式。包括《论语》《大学》《诗经》《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经典书籍,影响孩子的年龄层可以从幼儿到少儿。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举例书籍为《三字经》。

一、道德教育的启蒙角色

国学启蒙教育应用到小学教育中应该是一种德育实践,也就是一种“做人的教育”,对小学时期的孩子品德具有奠基作用。比如《三字经》中会教孩子怎么对待家人、师长、朋友、上司,比如“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告诉孩子们要孝敬亲人、恭敬兄长、友爱兄弟姐妹,通过讲故事、讲道理这样循循善诱的方式,规范孩子的品行,健全孩子的人格。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内心纯真,接受力和想象力特别强。比如在教学实践课给孩子们讲《三字经》时“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这一段的时候,提问孩子们“夏代为什么会灭亡呀?”会听到“因为他们朝代的君主不好,所以就下岗了”这样孩子气又成熟的答案。然后追问“那什么样的君主才算好君王呢?”有的孩子就抢答说“受人们爱戴的,德才兼备的人就是好君王。”这说明,孩子们的思想和理解潜力都超过成人想象。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国学经典读物可以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并且是修正他们道德观的好机会。比如“首孝悌、次见闻”强调“百善也要孝为先”,“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写出了应该遵守的道德顺序,在这样的讲解中,把好的道德价值观树立起来,让孩子们在朗读和思考中潜移默化的习得,就会起非常大的作用。从上面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到,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从近处说,可以帮助孩子们读书识字,提高记忆能力和文学接受能力;从长远看,可以协助他们培养福德,增长智慧,求取人生幸福,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这种国学经典的熏陶能“养正气,养心”,启发孩子心里“真善美”的本性,使他们成为道德价值观端正、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人。通过几千字的精炼概述来“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二、通识教育的传递角色

国学启蒙教育从知识的层面上看是一种通识教育。因为《三字经》写于宋代,历经了数个朝代的更替,帝王君主的治国兴衰,囊括了很多内容,人文自然都有,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很多知识和故事;对其他学科比如历史、地理都有铺垫,同时也没有遗漏地渗透了生活常识,如五色五味五行、六谷六畜、七情……首先是典故多,比如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把孟母为了教导儿子,三次搬迁,为了督促儿子学习,用剪刀剪断机杼上的织布的例子,用十二个字概括,简洁明了,好理解,也让孩子们能够意识到母亲劝学的用心良苦,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武王伐纣的故事“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刻苦学习的囊萤读书,程门立雪的典故———“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诸多典故的作用,一是传递知识,告诉孩子们历史上出现过的经典人物;二是说理授课,让孩子们了解历史故事背后的道理。上到为人处事“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下到朝代更迭,“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从天地到人到四时到万物,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都是怎么发展变化的。其次是地理知识的讲述。比如“曰春夏,曰秋冬”,让孩子们知道四季是什么,“此四时,运无穷”进一步说了,四季是循环往复的,“曰南北,曰西东”展示了地理方位。

三、语言能力的培养角色

语言功底是进行所有学习的基石,包括积累和表达两个部分。根据科学实验,孩子的语言能力养成,14岁前是关键时期,也就是小学毕业之前的时期。那么这个阶段培养语感就显得非常重要。《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样的国学经典启蒙读物大多是三五成组,易诵读易记忆,朗朗上口。经常听到和朗读“融四岁,能让梨”的孩子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谦让的意识,而语言词汇和故事积累的丰富,也会使孩子在向他人讲述时能够“引经据典”,博学多识。

四、思维能力的训练角色

通过诵读传统文化典籍,不光是可以亲近我们的祖先,了解他们的故事,同时也是锻炼思考能力的一种途径。比如夏是怎么由“禅让制”变成“世袭制”的?商纣王为什么成了亡国君?他的贡献又是什么?周武王是怎么维护八百载的统治的?被任用的贤才譬如姜尚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倡“从做中学”,结合到思维领域就是从思考中成长。通常思维的理解习惯是按顺序,按逻辑,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三字经》这样朗朗上口的浅近教材入手,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生活习俗、传统礼仪、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进而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情感,思考事情发展的线索和变迁规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建构,确是一种有效的锻炼。以上几种角色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过去就有的、好的德育启蒙功能和通识教育传递功能应该保留,新的多媒体形式也可以适当采用,诸如听书、PPT文档展示、电子书等形式……也就是说,传统国学的内容+现代科技的手段。当然我们也要辩证的考虑问题,比如不能过度扩大化国学启蒙教育的德育功能,不能忽视先进设备把有温度的文化变得冰冷,失去它原本的韵味……

参考文献:

[1]王应麟.三字经[M].气象出版社,2005.

[2]张雪琳,施肩吾撰,李竦编.西山群仙会真记[M].

[3]龚伟.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J].学科教育,2014(3).

第2篇:小学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法治启蒙;重要性;有效策略

“加强法治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媒体报道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让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深切的意识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得有效开展法治启蒙教育,让法律知识从白纸黑字走进孩子的心海,让正确的法治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导航。

一、法治启蒙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1.法治启蒙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2.法治启蒙是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需要法治启蒙有助于小学生健康人格、良好习惯的形成。人,生如白纸,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要从小培养的。(1)法治启蒙教育能树立学生的尊重意识,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人们只有生活在自由又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才会幸福,因此每个公民的自由和人格尊严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由于小学儿童年龄特征的影响,孩子们的自信比较容易在环境强有力的刺激下得到激活、建立、强化。遵守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正直、诚恳、热情、勤劳等维护健康、珍爱生命的公共秩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善于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正确的识人和择友,与同学团结友爱,彼此沟通思想,以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2)法治启蒙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抗挫能力著名社会学理论家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榜样人物的行为,相应地会去模仿他们而学得一些社会行为。所以能够作为孩子模仿学习的重要对象的法制教育内容形式能调动孩子的主体参与意识,促使他内心深处责任感和抗挫能力的形成。

二、法治启蒙的有效策略

怎样教育学生从小建立起法律、规则、诚信、契约和依法办事等意识,有效的开展法治启蒙教育?1.持之以恒的重视法治启蒙教育的硬件、软件建设编写法制教材,设置法制课程,培训专门师资是法治启蒙教育得以正常开展的三大前提。做到教学有大纲,学习有教材,任课有老师,课时有保证,教师本身具备了比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比较全面的法制知识,才能在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中自觉地进行法制启蒙教育。2.小学法治启蒙要因势利导,以渗透教育为主要渠道(1)渗透到规则意识中去大部分规则、制度是基于国家的法律和人们的道德认识而建立的,既体现着法律的精神和要求,同时又符合生活的实际,是行为得以开展的必需秩序。如学校规则:《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孩子们自觉发现社会生活是有规则的。学生初步学会了公共生活的规则,慢慢了解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从而使他们学会遵纪守法从遵守规则开始的意识和习惯。(2)渗透到学科中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当充分挖掘学科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法制知识,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法制启蒙。例如语文教材中很多亲情的描写无不都在暗示着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学生在充分体会亲情的同时,教育学生理解报答亲情,长大后更好的赡养父母……选择好教育的切入口,引发学生学法、用法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本身的同时,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法治意识得到加强,这就是学科渗透的艺术。3.用体验内化方式进行法治启蒙教育实践育人,唯有体验才最真实。播放法治教育电视片、电影;1开展交通法规咨询;成立法治学习兴趣小组,开展法治演讲比赛、辩论赛,举办法治作文竞赛;“小交警上岗”......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体会一种职责,了解一点知识,养成一种品质。一次次体验中的知识积累,一次次体验中的意识形成,使小学生在学法的同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并维护法律的权威。法治启蒙教育以教育为本,预防为主,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法、懂法、守法;让学生知道学法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帮助别人,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蓝天下,孩子正从一群羽翼未丰的雏鸟逐渐转换成一群准备腾飞的雄鹰。

参考文献:

[1]郭磊.浅析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特点和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3(03)161-164.

第3篇:小学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古诗文;启蒙教育;方法

在小学低年级古诗文的启蒙阶段,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来设置课堂教学环节,调整教学结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古诗文一般具有平仄的韵律,古诗文的这个特点非常适合小学生诵读,老师要在这个阶段将诵读作为引领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使得学生的古诗文素养以及学习古诗文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下面我简单谈谈小学低年级阶段古诗文启蒙教育的方法。

一、构建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古诗文的启蒙教育,要从兴趣的培养开始做起。在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构建古诗文的学习氛围,例如,可以在教室设置古诗词的文化板块,还可以在教室的墙角贴上具有色彩的古诗文。每当学生走入教室的时候,都能感受到教室里浓烈的古诗文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古诗文的熏陶。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很多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尝试,面对墙上的古诗文,他们可能会在某一个瞬间不由自主地进行朗读,进而记忆。除此之外,老师在每节课开始之前,可以组织学生齐声背诵学生早已烂熟于心的古诗文,例如,学生很早就会背诵的《静夜思》,还有现在非常受欢迎的《弟子规》,这些几乎是学生还未踏入学校就已经耳熟能详的诗词,通过让学生每天背诵朗读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然后不由自主地爱上古诗文,促进学生古诗文的学习。

二、词画结合教学

古诗文的显著特点就是诗中藏画,画中含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古诗文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将词画结合进行教学。首先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可以将相符的图片找出来,作为自己辅助教学的工具。例如,在讲《望庐山瀑布》的时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诗词,老师可以展示一幅飞流直下的宏观瀑布图,通过给学生形象直观的画面,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其次,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画出古诗文中的画面,在古诗文的讲解之后,让学生根据他们的理解与认知为古诗词配一幅画。例如,在讲解完《鹅》之后,让学生根据他们对诗词的理解,画出他们心中的白鹅。通过让学生将古诗文转化为图片展现出来,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更加准确快捷。教师通过词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小学低年级阶段古诗文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更加有利于学生诗词领悟性的提升。

三、注重课外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都很喜欢听故事,甚至可以说听故事是让小孩子感觉很快乐、很幸福的一件事情。老师在小学的古诗文启蒙教学中,除了要讲解古诗文的重点知识以外,还要进行必要的知识拓展,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古诗文的背后或多或少地都包含着一些故事,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通过讲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将古诗文中深刻的道理或者思想传达出来,这样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古诗文课堂的乐趣,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得有动力、学得有效率。例如,在讲《悯农》的时候,老师可以这样讲:从前,有一个农民伯伯,他的家里非常穷,没有粮食可以吃,所以农民伯伯就需要很努力地干活,每天都会很辛苦,有一天,都到了中午,天气非常热,可农民伯伯仍然在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水落在了田地里,不久之后,这块田地长出了庄稼,解决了农民伯伯的温饱问题。现在我们大家都吃着可口的饭菜,可是却不知道他们是经过多少艰辛的过程所换来的。就这样,一边讲故事,一边进行课堂古诗文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高效地学习。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古诗文启蒙教学的重要阶段,老师要能够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并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拉近师生关系,真正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恰当的教学环节以及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需要老师精心栽培灌溉,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静怡.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观察月刊,2017.

[2]唐发明.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论文[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第4篇:小学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国学;启蒙教育;有效性;

一、引言

国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与结晶,其中蕴藏着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而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使国学启蒙教育在健全人格、培养情操、塑造品德、铸造精神等方面发挥实效性作用?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二、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获真“知”

国学启蒙教育的起始点和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吸收。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范读一遍,然后解释一下,最后领着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只是进行简单、机械的记忆。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透过文字真正理解语句的内涵,教学内容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也就无法使学生获得真“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国学经典在字面上让人感觉艰深晦涩,但它是对生活的总结,又是反过来指导现实生活的,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永远是平实朴素的,因此,要采取符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加强诵读记忆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玉石加工的四道工序,然后以“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原料玉石不经过“切磋琢磨”的加工过程,就不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工艺品;人不接受教育、不认真学习,就不会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不会取得成功。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无知到有知”的体会。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三、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动真“情”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仅仅能使学生达到“知”,而要想使学生把国学经典的精华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激发潜能并形成新的潜能、受益终生,还需要通过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传统美德的真、善、美,使学生动真“情”。为此,教师要创设不同形式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诸如利用班会、队会、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节日,强化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敬老观念;开展“一封家书”、“算一笔养育账”等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组织学生观看传统文化经典剧目、举办《论语》、《孝经》等文化讲座等等;精选“三字经”、“古诗”等多首歌曲,精心编排动作,让学生边唱国学边表演;创设“国学剧场”,并制作道具、头饰,指导学生进行排练、演出,通过组织国学情景表演,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国学内容,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吉林省公主岭市章汉小学校举行的主题为“学会感恩”的中队观摩课,陶冶了队员们的情操、培养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真正理解了“爱”,学会用自己的爱去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好少年。通过创设这些形式多样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加深了对国学思想的理解,真正把握住了国学经典的内涵。

四、注重常规评价,使学生“动”起来

国学启蒙教育的落脚点不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和继承阶段,而是要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上,将国学中的美好品德发扬并传承下去。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针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评价,宣扬高尚的、鞭挞低俗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送给学生一把衡量道德标准的“尺子”,增强学生对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从而纠正不良的思想倾向,发扬优良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鼓励和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的强化训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等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并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使学生能够自觉用“道德标尺”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努力践行国学经典中所提倡的道德准则和思想观念。这样就使学生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内化和外化的和谐。《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如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学启蒙教育也是一个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熏陶“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因此,使学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不失为实施国学启蒙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用国学经典为学生的生命涂抹纯正、亮丽的底色,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祖国培养出既博又雅、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玫.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浅探[J].山东教育,2008(6).

第5篇:小学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寓教于乐;策略分析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重视小学英语启蒙教学对学生的日后发展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传统英语教学通常采用单一的“听—讲”模式进行授课,而这样的授课方式容易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因而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获取英语知识。本文以苏教译林版小学教材为例,就“寓教于乐”于小学英语启蒙教育中的应用问题作以下几点分析探讨。

一、联系实际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传统英语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讲授,在大部分教学时间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英语教学启蒙其教学涉及范围比较窄,学生在枯燥的文字表达中很难深入地去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长期以往,学生容易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倦、排斥等不良心理情绪。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实际对学生展开教学,将课本教材与现实生活实际进行有效地融合,继而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启蒙,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比如当学生学习到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6Colour”一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事先准备一些彩色小卡片和生活常见物品(如树叶、蔬菜、水果等),而后在课上为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所观察到事物具有有哪些颜色?学生们纷纷抢答:“红色、绿色、黄色……”而后,教师继续追问学生,并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教室里什么颜色的物品最多?”通过联系生活诱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来。

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年纪尚小,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英语启蒙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心理需求,同时结合课本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环节设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均能在英语学习中收获知识,得到锻炼和发展。比如当学生学习到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3Askingtheway”一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为学生设计不同的问路场景进行模拟对话,对于基础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勇敢开口表达,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情境;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提高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继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最终有效构建高效的英语学习课堂。

三、重视游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性

在英语启蒙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个性特点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对其进行教学。游戏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而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鉴于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展开启蒙教育,继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性。游戏教学的趣味性比较强,采用游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启蒙教学,能够更好地释放学生的天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比如当学生学习到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1Theking’snewclothes”一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取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英语学习,让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并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国王”、“大臣”等),而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改编对话。这样有趣的游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来。

四、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