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小学儿童教育范文

小学儿童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小学儿童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小学儿童教育

第1篇:小学儿童教育范文

关键词:国语运动;儿童;儿童文学;儿童教育

学界关于国语运动的研究已较为全面和成熟,研究者多从语言角度、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新文化运动背景中的国语运动等角度展开对国语运动的研究。①关于国语运动与儿童文学的关系略有论及,②但相对忽视国语运动与儿童群体、儿童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在整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从国语运动与儿童领域的内在联系出发,对两者互动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探析。

一、国语运动对儿童群体的关注

国语运动是从清季开始孕育、五四时期完全展开的一项语言运动。因所处特殊的时代环境,故其不仅仅是一项语言运动,还承载着国家意识形态的操纵,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现代性变革。语言运动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语言背后的思维、思想与文化的革新。黎锦熙称:“在中国现代史中,有比辛亥革命更为艰巨的一种革命,就是‘国语运动’……因为这种革命运动,实实在在牵涉了几千年来的文化和社会生活,要以人力办到,政府的力量和社会的潮流必须合拍”。[1](P93)故,国语运动需要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和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语言革命所追求的效果。这也是国语运动将视线拓展到其他领域的内在原因。

在这一包含着语言、思想、文化的大变革过程中,国语运动的先驱们是如何认识到需要关注儿童这一群体的呢?这与五四时期兴起的儿童关注热潮以及儿童文学的兴起趋势有关。国语运动全面展开之时,恰逢社会对儿童群体的重新认识阶段。五四时期,迎来了关于人的观念的变革,儿童这一群体在人的观念变革中浮出历史的表面,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杜威来华演讲,倡导儿童中心主义,人们开始对儿童有一个新的认识;之后鲁迅发出的“救救孩子”的呼声,以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的发表,势在破除“父为子纲”的封建思想观念,在思想和文学创作上开始关注儿童的内心和精神面貌;再到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儿童的文学》等关于儿童的文章的发表,引导思想文化界的趋新人士开始关注儿童的文学需求以及思考如何建设儿童本位的文学。此外,儿童文学的兴起也是引起国语运动对儿童群体关注的原因之一。儿童文学与儿童这一对联系密切的关系体,是无法断言谁先于谁而产生的。杜传坤在追溯儿童文学的起源时论述道:“其实并非自然意义上的‘儿童’为儿童文学提供了一种价值尺度,恰恰相反,正是‘儿童文学’建构了‘儿童’,儿童由此才得以获得其社会文化地位。”[2](P16-21)所以,儿童文学在当时的发展与儿童群体备受社会关注有很强的互动关系。胡适在《国语运动与文学》的讲话中提到:“近来已有一种趋势,就是‘儿童文学’———童话,神话,故事———的提倡……南高附小和苏州一师附小,以及北大周作人先生,都正在那里研究‘儿童文学’”。[3](P9-10)文化界和教育界对于儿童文学的关注,自然提高了儿童群体的社会关注程度。所以说,国语运动在五四的发展期,正好是儿童群体被“发现”且开始被正视和关注的主要时期。儿童群体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国语运动的关注范围之内。

除了国语运动适逢儿童群体的发现期这点外,其还与国语运动的改革性质有关。正如国语运动的象征性口号“言文一致,国语统一”所指,国语运动所设定的目标包括书面文和语音两方面。傅斯年在《汉语改用拼音文字的初步谈》中提出:“中国人知识普及的障碍物多的很;但是最祸害的,只有两条:第一是死人的话给活人用,第二是初民笨重的文字保持在现代生活的社会里”。[4](P187)傅斯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语音文字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彰显了这一语言革命目标的彻底性。这个语言改革的目标涉及了语言、文字、文体等多方面。这意味着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语言运用习惯。“语言变革是一个民族的重大的事情。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东西,不是涉及到民族的生存问题,不是迫不得已,这一根基是很难动摇的。”[5](P29)因而,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是相当困难的。一方面有保守派的抵抗,他们坚持文言的正统地位。在此最为显著的例证是新文学运动先驱与学衡派之间的论争。在这两者之间的对峙中,最突出的即是语言的分野。在语言运动中,学衡派坚持文言优于白话,认为文言不仅美,而且方便适宜。在进行中西文化转译的时候,文言比白话能够更好地表达中国人的思想。胡适与梅光迪之间还为此发生了一场关于文言与白话的论争。梅光迪坚持认为诗和文的文字不能混同,诗的文字必须是文言的。而胡适则认为文言是已死的文字,不适合用于现代,应当予以废除。这一论争凸显出来的正是在国语运动大背景中,推行白话的语言和文字改革所面临的困难。除了保守派的抵抗,另一方面还有复古派的势力,他们力图在国语运动的各个环节随时予以反击。国语运动作为一场语言变革运动,它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革新的性质,牵涉了多个社会阶层势力之间的较量。在此艰难之际,国语运动先驱者看到了儿童群体,将儿童视为变革语言,推广国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国语运动先驱们将运动开展的重点投射到儿童群体之中,不得不说是国语运动为克服改革阻力,化解改革矛盾另辟的一条蹊径。国语运动在展开和实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以及改革之初新文学队伍势力的薄弱使得国语运动先驱们不得不从其他的途径去寻找可以壮大自身力量的群体力量。国语运动的革命性质,儿童群体的被发现和被关注,加上国语运动先驱关于儿童在语言学习运用方面的可塑空间之大的思考,以及新文化赋予儿童的关于民族国家未来之希望的身份想象,共同造就了国语运动对于儿童群体的关注这一事件的发生。

二、国语运动与儿童文学的合流

国语运动在关注了儿童群体之后,就开始思考如何在儿童群体中展开国语运动的推广工作,将国语运动中的白话文和普通话宣传推广出去。同时,国语运动对儿童文学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国语运动给儿童文学带来的不仅仅是易为儿童接受的白话文,还有与之相关的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文体变化,它甚至影响到儿童文学观念的变革。

“学习儿童文学,讲演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这是‘五四’以后教育界的一种‘时髦’现象。”[6](P27)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学习和研究的热潮与国语运动的发展形势遥相呼应,为国语运动和儿童文学的合流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国家层面上,推出改革语言文字方面的政策,推出国家语音文字改革方案及试行标准等文件。19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读音统一会章程”。1913年命各省设立“国音字母传习所”,《国音推行方案》等文件。这些语言改革方案为儿童文学的创作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社会力量方面,现代文学作家开始进行白话儿童文学作品创作的实验。彼时文学界对于儿童文学的关注和创作热情是极其高涨的。鲁迅、周作人、茅盾、郑振铎、冰心、叶圣陶等都对儿童文学的建设和创作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在作品创作方面,以冰心和叶圣陶的作品影响最大。冰心的《寄小读者》开创了儿童散文的新世界,以爱的哲学笔法向读者传递了深沉的母爱、童年的美好回忆,以及对于爱与美的赞美和向往。叶圣陶的《稻草人》则为儿童开启了神奇的童话世界,放飞了儿童关于自然和生活的无限想象。他们用白话文创作出来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深受儿童的喜爱,也得到了许多成人读者的接受。将白话运用到儿童文学创作中,不仅促进了儿童文学的发展,也使国语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儿童文学作品在收获儿童读者的同时,也得到大量成人读者的喜爱,因为成人读者在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找到了自己的童年记忆。这无疑扩大了国语的影响和传播范围。国语运动与儿童文学的合流,一方面有助于通过儿童文学的作品来传播和推广国语,另一方面对儿童的国语习得是影响深远的,为儿童提供了新奇的阅读体验。运用白话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为白话在儿童文学领域的流通提供了合法性的地位;而儿童文学也因为使用了更易被儿童接受的白话和口语,极大提升了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并在传播和读者接受中得到了发展。

文学领域中的国语运动,不单局限在语言文字层面,还可关注国语运动对文学创作以及新文学带来的影响。语言变化对于文学创作的发展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具体到儿童文学领域,便是国语运动这一语言变革,对于儿童文学的创作、读者接受等方面的影响。如胡适在《国语运动与文学》的演讲中提到,国语运动重要的不是让人们识得几个注音字母,能说一口官腔,而更重要的用国语养成文学的趣味。也只有在自己养成了文学的趣味之后,才能做好国语教员。“总之:我们能够使文学充分地发达,不但可以加增国语运动底势力,帮助国语底统一———大致统一;养成儿童底文学的兴趣,也有多大的关系!”[3](P10)国语运动所要求的白话文创作,改变了儿童文学创作中的语言表达及与之相关的儿童阅读体验。儿童散文、童话、神话等体裁多样的儿童文学作品蕴含的阅读趣味,极大提高了儿童及成人读者对于国语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效果。语言变革给儿童文学创作者带来的新的思考,也是国语运动给儿童文学带来的新的发展契机。儿童文学作家们从语言的层面,考虑儿童的阅读和接受习惯,甚至深入到文体问题,讨论何种语言、何种文体的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的,为儿童所需要的。国语运动给儿童文学创作带来的思考无疑为儿童文学在五四时期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和新的发展方向。

严既澄在国语讲习所“暑假专修班”上讲道:“人生在小学的时期内,他的内部生命,对于现世,都没有甚么重要的要求,只有儿童的文学,是这时期内最不可或缺的精神上的食料。因此,我以为真正的儿童教育,应当首先著重这儿童文学”。[7](P58-60)在国语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儿童文学逐渐被国语运动先驱所重视,他们认识到儿童文学可作为国语运动与儿童群体之间的一种建构方式。儿童文学,既是国语运动先驱和五四作家进行白话写作的尝试阵地,也是推广和传播国语的重要途径。儿童文学将国语运动与儿童群体连接起来,让儿童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习得国语,并在习得国语的过程中得到文学的阅读体验。故儿童文学于国语运动、儿童群体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三、国语运动与儿童教育的发展互为契机

国语运动给儿童教育带来的变化也是显著的。国语读本开始进入小学教材,并且基于儿童教育之特殊性的考虑,国语读本呈现出儿童文学化的趋势。国语运动刊物为儿童阅读开设的专栏,以及儿童读物的编写都成为儿童教育的利器,为儿童文学趣味的增长施加了丰富的养料。从侧面看,也正是儿童教育中各方面问题的考虑和设定,为国语运动的流通和推广找到了合适的实验阵地。

在国家意识层面上,将语言文字改革作为一个教育政策来实行和推广。“在一种官方语言得以建构、合法化和强加的过程中,教育制度起到了一种决定性的作用。”[8](P24)在国语运动中,相关国家机构注重通过制定各种教育政策来促进国语运动的开展。“民国之前,特别是1905年之前,推广统一语运动,以自上而下的民间实验为主,民国之后,转入以自上而下的国家推广为主。国家强势介入语言问题,主要是主导语音统一的标准,强制推行新教材教授新的书面语。”[9](P84-91)黎锦熙在答钱玄同的来信中,指出国语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不可混为一谈,国语运动主要注重的是小孩和国民,让他们能讲几句白话,而并非达到文学的革新。“若问国语底宗旨,一面是谋全国语言底统一,非教育部定一个标准出来不可;一面是谋文字教育底普及,非教育部容许做浅易的白话文并将注音字母帮助他们识字不可。总而言之,这都是小学教育和通俗教育底事,只以小孩子和平民为范围。”[10](P106-108)教育部下达的教育政策,主要在于帮助小孩和平民普及白话文和注音字母。实际上,国语运动在达到语言目标的基础上,极大地影响了文学的革新。在获得教育政策的支持之后,对于如何开展国语运动便有了相应的举措。教育部成立国语研究会和国语讲习所,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国语专修学校。1915年北京开始设立“注音字母传习所”,1920年起陆续开办全国性的“国语讲习所”,全国各地还要开办暑假国语讲习所。这些国语机构和组织的创立就是国家调用教育资源促进国语运动在民间和学校开展起来的表现。

在国语运动之后,小学教材的编订和选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界问题。吴研因在《新学制建设中小学儿童用书的编辑问题》一文中,对小学教材编写的主体、过程、内容、审定等方面的细节内容等问题都做了一个详细的论述[11](P1-15)。朱叔文在《关于国语读本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探讨了编辑的素养、内容、选材标准、党义教材等问题。关于国语读本的选定,不仅要考虑到国语的推广,还得注重儿童对于读本的需要和接受。教材语言上,改文言为白话。“民国九年,教育部命令:从本年秋季始业起,国民学校的一二年级都改用国语。”[12](P258)民国九年之后的教科书,如商务印书馆的《新法教科书》和中华书局的《新体教科书》等都是用白话编写。在小学教材的内容选择上,多偏向童话、故事、传说、神话等题材的内容,出现了“儿童文学化”的趋势。“国语读本上,采用了文学的教材,自能增进儿童读书的实力,发达儿童的趣味,也就能养成儿童读书的习惯。所以采用文学的教材,确是民国教育上一个重大的使命呢。”[13](P16)

教育界关于“童话”是否适宜进入教材还发生了一场关于“鸟言兽语”的论争。这一论争的源头可追溯到1931年,当时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发表了一篇《咨请教育部改良学校课程》的文章,对当时课本充斥着鸟兽能言人语的故事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教育部因此下令查禁此类教科书。在此背景之下,尚仲衣和吴研因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鸟言兽语”能否进入国语课本的论争。1931年4月尚仲衣在《选择儿童读物的标准》的发言中,指出教育重在让儿童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而“鸟言兽语”等同于“神仙”,是教育中的倒行逆施。随后,吴研因在《致儿童教育社社员讨论儿童读物的一封信———应否用鸟言兽语的故事》一文中,质疑尚仲衣将“鸟言兽语”等同于“神怪故事”的说法。尚仲衣随后撰文《再论儿童读物———附答吴研因先生》,重点阐述了儿童读物中童话的价值和危机,并指出:“(甲)童话的价值实在可疑,(乙)童话下意识的危机实在很多”。[13](P127)随后,吴研因再次回文,明确指出“能言兽语”只是一种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实在无需打破。这场关于儿童文学的语言之争和文体之争,在深层意义上可理解为儿童文学的合法性论争。“实质上,是否以童话入教材不但关乎儿童教育的内容问题,也关系到‘五四’以后的现代新型文体是否被合法化的问题。”[14](P128)在教育界虽有诸如何键、尚仲衣等人反对儿童文学内容进入教材的声音,但是小学教材的儿童文学化的趋势和内容所占比重并未减少,“儿童文学在教科书中抬头,一直到现在,并没有改变”。[15](P260-268)

在儿童的国语教育和儿童文学的阅读方面,国语读物的创办和存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些国语读物中,往往开设了儿童文学专栏。如国语研究会创办的《国语月刊》在刊物发刊词中表明,作为一个国语研究刊物,仍有设定一个儿童文学栏目的必要性,专载儿童文学读物,为儿童提供一个学习国语并且满足其阅读需求的阵地。“小学校是现在宣传国语最得力的机关;小学生又都是快要使用国语的青年。国语的读本虽然渐渐的通行,但是还不能补救儿童界的饥荒。而一般旧的儿童读物,有的未脱旧小说习惯。”[16](P1-4)这里指出了在学校教材之外,还需要儿童读物的补充,才能满足儿童的阅读需要。除了教育部创办的国语读物,社会力量在创办儿童读物方面做出的贡献也是显著的。彼时的儿童出版界,“除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创办较早的出版机构仍在继续出版、发行儿童读物外,开明书店、北新书局、广益书局、新中国书局等出版单位也积极编印儿童读物,并且成立了专业的儿童书局”。[6](P114)国语化的儿童文学读物是国语中的紧要分子。国语化的儿童读物成为推广国语,让儿童接受国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语运动使儿童教育领域发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变革。从儿童读物的语言、选材到儿童文学的文体都因国语运动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在国语运动的背景之下,通过多方论争,逐渐生发出关于建设儿童文学、革新儿童教育的新思考。而国语运动也正是在儿童教育的探索之中摸索出相应的应变之策,寻觅出国语生长的缝隙的。国语运动与儿童群体、儿童文学及儿童教育之间发生了一种历史的契合。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发展,是以国语运动为契机的,而国语运动又是借助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变革来进行自身的推广的。探析这四者之间的关联性发展,可以从内部窥见国语运动在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领域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国语运动在儿童领域的契合,是国语运动在儿童领域摸索出来的一条发展自身的道路,也是国语运动与儿童文学、儿童教育互相促进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王云五,黎锦熙.国语运动(万有文库第一集—千种)[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2]杜传坤.现代性中的“儿童话语”———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起源谈起[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3]胡适.国语运动与文学[J].绍兴教育界,1922(2).

[4]国语研究会.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

[5]高玉.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蒋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

[7]严既澄.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上之价值[J].教育杂志,1921(11).

[8]皮埃尔•布尔迪厄著,褚思真、刘晖译.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武春野.语言、国家、现代性:重审“国语运动”[J].语言生活研究,2016(6).

[10]黎锦熙.是个垃圾成个堆[J].国语周刊,1925(13).

[11]吴研因.新学制建设中小学儿童用书的编辑问题[J].新教育,1922(1).

[12]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影印本)[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13]张心科.民国儿童文学教育文论辑笺[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14]刘进才.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5]吴研因.清末以来我国小学教科书概观[J].教与学,1936(10).

第2篇:小学儿童教育范文

一、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一)教育内容方面单纯重视智力教育

学前教育时期儿童的认知水平位于前运算时期,主要思维对象是表象,可逆性和守恒性较差,生理基础比较薄弱,无法进行复杂思维。因此儿童的学前教育的特点是启蒙性和广泛性,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目前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比较片面、单一,忽略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幼儿园期间学习小学课程,单纯重视儿童的文化知识学习。

(二)教育方式方面忽略了儿童的学习自主性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教育模式课堂化,单纯采用课堂讲授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儿童游戏和活动的重要性,采用灌输模式的教育方法,教师讲课,儿童死记硬背的教育状态。学前幼儿教学环境缺乏游戏活动环节,图案色彩比较单一,相关的教学道具比较少。课后教师布置作业比较枯燥,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天性发展,降低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儿童的学习压力,导致儿童产生厌学情绪。

(三)单纯重视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在评价儿童学习情况的标准单一,单纯将儿童学习的数量作为评价儿童学习情况的明确标准,重视儿童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儿童学习方式的培养,降低了儿童的学习乐趣,不能根据儿童自身的性格差异进行教育,制约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一)破坏了正常的儿童教育功能

学前幼儿教育是我国学制体系的开始,学前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全面协调发展。而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打乱了儿童的正常成长规律,危害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儿童日后的学习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威胁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

学前幼儿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应该是教育和保育相结合,重点是保育。现状学前幼儿教育采用小学的课程时间安排,忽略了儿童的保育任务,要求儿童每天坐在教室里上课,造成儿童过度疲劳,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视力、骨骼等身体机能的成长发育,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

(三)降低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将学习课堂知识作为儿童的主要任务,在学前教育时期,就对儿童开展写字、拼音、算术等学习内容,当正式进入小学阶段时,需要重复学习这类知识,导致儿童进去小学后失去学习兴趣,制约了儿童日后的学习进步。

三、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改善措施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幼儿园在确保自身效益和社会影响的前提下,应该树立健康的教育理念,摆正自身的教育立场,针对儿童学前教育的特点,有效进行儿童教育活动。学前教育时期儿童身心发育不够完善。对于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幼儿园应该与儿童家庭紧密联系。坚持平等、尊重、合作的基本原则,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儿童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二)按照儿童健康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活动

学前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具有启蒙性、科学性、丰富性和适当性,为小学教育奠定基础。避免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首先应该重视儿童学前教育的特殊性,遵循儿童自身成长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符合儿童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应该提高儿童的主观意识,通过开展各项游戏活动,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学前幼儿教育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因此离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投入、管理。近年来,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投入和管理,导致学前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从实际教育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标准,同时出台学前幼儿教育的相关文件,综合管理学前幼儿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时间等。针对各类违规现象应该采用一定的处罚手段,不断提高学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有利于学前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

四、结论

第3篇:小学儿童教育范文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引言

儿童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儿童教育中,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儿童文学的辅助,儿童文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因此,加强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推动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第一,儿童文学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加强对儿童文学的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也将加强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促进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伟大的意义。顺利实施;其次,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都被纳入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据的比例不断增大,由此可以看出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慢慢的体现出来了;最后教师能够通过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使学生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塑造良好品德习惯,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2.儿童文学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1儿童文学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拥有较高儿童文学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深刻地了解童话故事的真谛,小学生会觉得教师的讲课方式和性格都极具亲和力,从而积极参与其中,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教师和学生可以畅游于童话故事中。通过将儿童文学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但能够让学生通过儿童文学学习到很多成年人丢失的东西,还能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小学语文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儿童文学的应用,强化自己的亲和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2.2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思维

通过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在感知、审美和发散思维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意境在小学语文教材选择中,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而且促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细腻、强烈和真实的情感,特别是对想象力的发展显得尤为突出。比如,典型的通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欣赏、去感受这篇文章,去想象那个什么都不穿的皇帝游行时的囧态,去想象这个皇帝知道真相后的尴尬和愤怒,去想象为什么皇帝和那些大臣们都谎称自己看到了那“美丽的新装”。

2.3儿童文学能够拓展儿童的知识面

由于儿童保护自己的能力较低,他们的行动范围相对有限,接触儿童的机会也较少。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孩子们还可以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知识。但最重要的是通过接受教育来扩展你的知识。儿童文学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将儿童文学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儿童的视野和知识。

3.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可分为儿童诗歌、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多个类别,对于不同的体裁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差异,这样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学习《小猫钓鱼》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相关动画视频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看完视频后对学生提问,如“小猫钓了几次鱼?为什么最后一条都没钓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发言中,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2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刊物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

为了能够帮助儿童树认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一定要严谨地选择适合的儿童文学刊物编入小学教育中。如果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的话,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因此,在课前,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将儿童文学融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中,在讲课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故事情节和人物精神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3.3从文体特征出发来进行教学

要清楚知晓好儿童文体的特色,他的结构组成部分和分类情况等等确。由于这一阶段的主要对象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文体系统的构成与成人文学之间存在着差距。其主要包含儿歌、故事以及小说等。教师要掌握好不同文体之间的特点,明确其存在着的区别。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儿童文学中形式、语言以及风格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抓准其侧重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训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和重要载体。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充分将儿童文学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儿童文学的熏陶下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晓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儿童文学的有效教学分析研究[J].好家长,2017,(40):124.

第4篇:小学儿童教育范文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老师作为主导中心,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问题式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例如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需要进行培养。老师是用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传递知识的使者,因此,在问题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参与学习,而并非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知识。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体现问题式教学实施的重要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目前小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程,该课其中囊括了许多的心理学理念以及实践理论知识。《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即一般性和特定性。前者指的是在小学儿童心理学的教育过程中包括有最基础的心理学教程、理念以及理论知识。后者主要是指该门课程是以小学生为教育对象,因此,其出发角度以及知识角度都不同与成年人的心理学教程,从而能够了解到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所以,((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需要学生仔细地学习基础知识和心理状况。这样才能够帮助整体探讨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同时对于日后解决小学儿童心理问题也有较快的应对方法。因此,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要能够全面的开展就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通过引领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够从本质提升该课程的教育水平。

二、问题式教学的原则

(一)启示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也就是说老师在提问的时候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动思维探索问题的本质。要想课堂能够成功的进行就必须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去真正的思索。但是,老师也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设置问题,例如小学儿童年龄较小,接触的知识欠少,学习能力却很强等的特征帮助他们发掘潜在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学生才愿意主动地学习、探索。

(二)效率性原则。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学课程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面还是受到学校条件的遏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所以,老师需要调整上课的节奏,在短暂的时间中达到最大的效益。因此,在课堂中问题的设置都需要经过仔细的斟酌。因此,效益型原则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首先考虑的。遵从效益性原则,有选择的设置问题,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针对性原则。针对性这一原则主要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的,并且根据该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制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该堂课所要讲的知识重点和学生容易碰到的瓶颈,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将难点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这一原则需要老师了解知识结构,而非只是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原则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就是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的现有水平。不同程度的学生状况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上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征设定相应的问题。

三、问题式教学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问题式教学主要是以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学生作为主要群体,而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联作用。所以,问题式教学能够成功主要是在老师对于问题的安排和其相关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和难点重点知识,突出问题的可思考性,引导学生不断地思索和研究,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其次,还要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其形式多变,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问题的数量以及质量避免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老师在该状态中充当的角色是引导学生不断的去探索,因此,老师需要准备充分,细心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最后,老师需要根据学生课堂状况,给予新颖的、具有启迪作用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和学生一起探讨,形成一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朋友关系,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面的压抑心态。同时也帮助学生在简单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知识,能够更快的获取知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第5篇:小学儿童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研究

由于我国民众的基本教育理念认知结构长期处于过渡发展阶段,直接导致家庭教育在绝大多数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均未获取到稳定充分的观念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民众对学校教育事业开展质量水平关注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绝大多数小学低年级儿童学生家长,往往片面关注校园教育开展质量对学生成长发展状态的影响,而未能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对于促进小学低年级儿童良好优质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给我国现代基础教育事业的良好有序发展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我国现代儿童家庭教育事业的基本现状

(一)亲子活动缺乏导致儿童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性

根据我国著名现代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在其代表性著作《家庭教育》中阐释的相关内容,家庭教育的开展质量,能够最终影响一个独立的人类个体,能否顺利实现知识丰富、思想发展、以及习惯养成等成长目标,是深刻影响我国现代基础教育事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受年龄阶段和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低龄期儿童对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本身具备极其强烈的心理依赖特征,由于该类儿童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渡过的,因而父母对低龄期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和日常活动状态往往具备着深刻的影响和干预作用,而在这一时期,如果父母未能与低龄期儿童共同展开数量充足的亲子互动活动,则势必会给我国基础家庭教育活动实际获取的实践效能水平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

(二)科学教育理念的缺失影响家庭教育有效性的顺利实现

随着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深入发展变革,现代基础教育事业对儿童自身综合性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工作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直接导致我国家庭教育的实际要求也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演化。然而,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家庭在开展儿童家庭教育内容结构安排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而尚未实现对儿童家庭教育基本内容的创新性安排,受社会文化历史观念背景要素的深刻影响,现阶段我国家长在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展家庭教育活动过程中,依然延续传统的强硬式教育指导理念,未能关注教育对象本能具备的各项实践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深刻变革的历史背景之下,我国现代父母想要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家庭教育实践过程中顺利实现较好的预期效能,应当在实际安排教育内容过程中,密切结合时代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特征,关注儿童教育对象自身的性格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取向,要在实际开展适当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起自身具备的天性,促进我国小学低年级儿童实现良好优质的成长发展。

(三)逃避家庭教育责任是家庭教育难以取得最佳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受观念认知状态和设代社会发展环境特征的共同影响,我国小学低年级儿童家长往往过分关注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对学生实际成长发展质量状态所发挥的深刻影响作用,未能充分关注加提高教育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实际成长发展质量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给我国小学低年级儿童实现良好优质的成长发展目标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从教育工作的开展属性角度展开分析,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在于对学生开展知识内容的传授,以及基本思维活动能力的培养,其往往不能对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生存质量水平造成显著影响,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从基本属性角度具备较为明显的相互差异,其更关注培养和优化儿童教育对象自身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关注儿童在实现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质量要素。

二、提升小学低年级儿童亲子教育有效性的思路

学习态度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对于学生自身成长发展过程最优化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受年龄因素影响,小学低年级儿童本身处于形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转化路径中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家庭教育实践过程中充分关注和尊重其自身的成长发展天性,对于确保其顺利实现良好优质的成长发展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在开展具体的家庭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其自身的兴趣取向,以及日常行为实践活动诉求,并在此基础上,为其安排和提供适当的家庭教育活动项目。比如可以为喜爱花草植物的小学低年级儿童,提供参观植物园或者是种植花草植物的实践机会。要充分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建构和发展,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实现良好优质学习成长目标的重要意义。要基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本身具备的自制能力较差,学习行为盲目性,以及容易招致外界不良因素干扰等行为特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纠正其性格行为缺陷。要不断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力度,及时捕捉小学低年级儿童在卡开展日常学习活动过程中的闪光点,对取得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此基础上,为其进一步的成长发展提供指导支持条件。要通过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为我国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成长发展,创造支持条件。

三、结束语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问题,本文从我国现代儿童家庭教育事业的基本现状,以及提升小学低年级儿童亲子教育有效性的思路两个基本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吕芳.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2]邢晓沛.父母体罚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小学儿童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李芳.基于家庭教育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