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小学地理教学范文

小学地理教学全文(5篇)

小学地理教学

第1篇:小学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教学法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有多处渗透和交叉,例如环境问题,可以与自然环境、历史因素、人类活动、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知识相联系。在实际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吸引力,教学效率低下,因此研究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特点

我们通过对初中学生发出的200份问卷调查得知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缺乏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产生的一种认识与追求的倾向,对待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更喜欢接近、理解并获得知识,兴趣是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稳定、持久的动力。但是,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只有17%的中学生偏爱地理并对地理学科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缺乏兴趣。

(二)知识理解能力较低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34%的初中生因为小学自然没学好或者初一的基础地理知识掌握不足,对初中地理具有“厌学、怕学”的心理,对初中地理的理解能力较低。

(三)地理观察能力欠缺

观察是具体直接地反映外界客观事物与现象的手段,观察能力是通过对新奇事物的观察,通过大脑的反应获得声音、温度、知识等能力,是人体综合能力中的重要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得知,仅有14%的初中生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64%的中学生认为自己观察能力较弱,2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一般的地理观察能力。

(四)地理信息能力不足

地理信息能力指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课本及外界多方面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获取、处理并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地理学习中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但是在问卷调查中依然发现,68%的学生仅忙于书本知识,4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获取、处理、应用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具有相应的欠缺。

(五)读图能力不全面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工具,读图能力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地图,也就没有地理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47%的初中生认为自己的读图能力不足,读图并处理问题的过程存在思维不全面的问题。

三、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一)趣味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深入探究所学知识。趣味教学法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两方面。1.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1)引用古诗词。我国古代诗词中,与地理知识相结合的诗句很多,巧妙运用可使人耳目一新。例如,在学习我国地理地形时,可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得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2)巧用趣味故事。相关的趣味故事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例如,在教师可以通过讲一次去回民餐厅吃饭的经历,吸引并引导学生了解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进而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2.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有效手段。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走思、不能集中精神听课,时间一长便会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进而感觉地理学习难,对初中地理失去兴趣。适时地提问,并允许学生在课上大胆设想、发言,可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二)多媒体教学法

1.增加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因此,教师应该博古通今,具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灵活运用多媒体,通过PPT、短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地理课堂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可以使课堂与现实紧密结合,增加课堂容量,开阔学生眼界。2.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美国曾有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时,11%来自听觉,83%来自视觉。由此可见,这两者占有信息总量的94%。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是视听的结合,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更多有效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传统的地理教学经常会在剖面图、地理形成过程、天体运转等多方面出现困难,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重点、难点一一体现出来并突破。例如,在讲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时,教师可以通过Flash动画的演示,让学生理解背斜、向斜是由于地壳运动使水平地层弯曲变形生成的,理清地理事物演变的过程。

(三)生活化教学法

生活化教学法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另一个高效教学法,是指将教学活动至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要做到如下几点。1.结合生活事物学习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可根据新闻、天气预报等了解不同地区在不同时刻的天气,进而总结不同地区的气候,并结合事实思考不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结合生活案例思考地理。通过生活案例与地理知识结合,可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背景资料,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四)读图教学法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重要手段,它包括等值线图、原理图、框架图、地理模式图、统计图等多种图件。读图法教学是指运用各种图件锻炼学生对地理的认识、理解能力以及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通过读图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总结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总之,教师应充分运用不同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一代地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36.

第2篇:小学地理教学范文

【内容提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发现合作能力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一个人具备了合作精神,很好地融入到团队中去,就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基于此,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建立3-5人的小团队,选准合作时机,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此来培养高中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让其个性和共性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共赢和共同提升。

【关键词】地理教学;合作能力;小组合作

一、制定小组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思维方式等,将不同的学生编入到一个小组中,让他们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本小组的学习任务。同时组与组之间还可以展开竞赛,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让他们学会分工合作,一起探寻地理奥秘,享受学习的快乐。在高中地理《城市空间结构》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按照导学案的要求预习了本课的基本内容后,就开始着手每个小组的课前任务,如第一小组分到的任务是“请你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自己的城市”,第二个小组的任务是“弄清楚城市各个功能区的位置及作用,用本地实例来说明”。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样的任务分工,这样的竞争机制,让每个小组成员为了同一目标而不懈努力,效果是显著的。他们从城市的交通、人流谈到城市的布局和未来发展,有的小组还拿出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资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该小组的主题。有的学生运用网络,找到了很多图片,有的学生用手机拍了很多图片,这都成为我们教学的资源,在课堂上讨论理论时,学生们可以用这些来佐证。经过这番合作,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了,大家对下一堂地理课也更加期待。教育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营造了和谐奋进的学习氛围。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质量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结构,分配好学案检测、复习导入、教师讲授、学生探究、师生交流、小组总结发言等时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学会怎样学习,学会怎样与他人相处,让他们更加积极和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中地理《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在教学平台上投放了预习资料,又给学生配置了专门的导学案。上课伊始,学生结合我给大家画的知识体系图,用8分钟时间解决了基础知识,也将他们把握不准的点进行了讨论和定夺。接着,我们进入探究部分,第一个探究问题就是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第一小组的同学给大家进行了解答,他们认为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沿线城市的发展基础,水力资源、矿产资源、林业资源等,加之人口众多,工农业比较发达,沿线城市大多综合实力较强。可以说,这是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显著特点。接着,另一名同学拿出了他们搜集到了资料,包括重庆、武汉、上海等地近三年的GDP和一些图片,论证充足。到了师生交流阶段,我给大家播放了《长江之歌》,让大家一起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同时思考,长江上游和下游发展是不平衡的,你能指出来吗?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在思考、讨论,下一节课,大家的表现一定会更好。教师在小组教学中是一个指挥官,优化好课堂结构,就能给学生更多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就能为小组合作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确保小组教学的有序进行。因此,优化教师的指导,精心设计,这样才会给地理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

三、构建多元评价,树立自学信心

小组合作教学的最后一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评价。在此我非常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一方面让学生对自我的表现有一个总结,另一方面让学生取长补短。教师的点评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表现如何,还要对地理教学的内容、步骤、方式及学生整体参与度等作出评价,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为下堂课做好铺垫。在高中地理《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总结了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全球发展的影响,特别是经济方面。第一小组的学生对“沃尔玛的奇迹”进行了解读;第二小组的学生对“物流配送中心”的流程进行了解释;第三小组的学生对“阿里巴巴的双十一”进行了回顾和讲解。可以说,每个学生的表现都有进步,他们对知识的把握、他们的表达能力都较以前有了进步。在评价环节,有的学生自评:我在小组学习中,投入得更多了,胆子也大了,我觉得有很大的进步。而我也鼓励大家说一说这堂课的不足之处,结果很多学生说到,还没有相应的练习,案例太多了。看来,下次我还要优化结构,安排好时间。小组评价就要多元化,既要看到优点和进步,也要看到不足之处,这样才能让小组教学臻于完美,让小组教学充满生气,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既收获知识,更树立信心,从而生成对地理学科的内在情感。结束语总之,个人英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加入到一个伟大的团队中,会让个人的才华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因此,从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我们适时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为高中学生构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让学生之间更懂得团结友爱、合作共赢的重要性,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作者:王春权 单位:江苏省淮州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摘要]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为更好促进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采用抽卡复习法、练习法、竞赛法、检测法等方法来强化合作学习效果,并明确评价方式。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地理;应用

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国情乡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所使用的地理教材是新课改后的产物,教材的文字内容较少,但需要老师挖掘的东西很多。作为地理教师,如何上好课成为当下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现在初中地理教学因教育评价机制的限制和教学思维习惯等原因,许多学校对于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一、初中地理教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有创意和有实效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1]《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合作学习最基本的理念应该就是:互帮互助、相互交流、经验互鉴、办法互通、知识共享、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目前不少教师针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初中地理课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时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地理课的课堂合作学习设计不充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因为课前教学设计不足,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急于归纳总结。有些教师在实行合作学习时虽然也注意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但一遇到产生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也都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这种学习中往往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而一味争执、不懂得倾听,甚至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合作学习则变成了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或在成为教师用来调整自身教学状态、把握讲课进程的工具。其二、地理课堂合作学习形式单一甚至随意。许多地理教师在采用合作教学时,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前后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展开讨论,而实际上难以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他影响因素,对于诸如组内成员的语言表达、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性别等差异未做考虑,从而容易导致优生活跃,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等靠要”,难以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提高。其三、由于有课时限制对合作学习心存疑虑而抗拒。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做到及时“纠偏”而使课堂失控,缺乏节奏,以至于认为小组讨论浪费时间而达不到学习效果。由于考试升学压力大,合作学习常常用时长,法定的初中地理教学课时很少,容易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如期完成,所以一些老师不愿主动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教学。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1.明确学习目标

在每项学习之前,正式实施策略时,需要教师亲自设计学习材料并提出学习目标要求,学习材料应针对每项学习目标,落实好其具体的学习范围、学习要点、学习题、学习题答案等。要达到相应的学习结果,就要本着提高学生合作共进能力的原则,通过学习目标的分析和确定对合作学习材料进行科学收集归类整理,设计多种课堂学习形式以利于学生积极学习,互帮互助,相互督促、监督以达成复习目标。对合作学习目标的分析和确定,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对于难度较大知识点的学习,可以由教师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确定,若学习的难度较低的话,也可以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学习目标。例如,在世界地理———亚洲的复习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复习纲要,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等提出要求。再如,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复习中,就可以让组长自行提出复习目标,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特点。

2.做好地理课学习任务的设计

初中地理学习任务的安排和设计主要由教师在事前完成,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预设,并在课堂教学中动态调整。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应包含有明确学习目标、课堂学时分段设计、学生差异化学习要求、学习场景布置或安排等,并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测验或思考题以及本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任务形成在教学方案中,任务的具体内容,与教材中的某一章节,或某些要点相一致,但不排除有少量的内容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领悟和提高,有效地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

(二)做好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的准备工作

初中地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应用的前提与基础是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小组的优化组合问题切实关系着自主课堂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始终将其放在小组建设的首要位置。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Sha-ran,S.)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三到五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2]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的阻力,但只要稍作准备,操作得当,教师会在教育和教学中有许多的收获。合作学习法应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积极的互动,共同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准备,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互助学习小组人数4人为宜,一般不超过6人,若可以的话,考虑课堂小组人员的座位安排,能够前后坐在一起,在进行互助学习时,不用临时调换座位而带来班级骚动气氛,小组越小,管理方面的限制条件就越少,且小组的一些活动策略,能较快作出决定,成员之间的关系也相对比较和谐。有时,小组确定下来后,在短时间内,是允许小组间稍微调整,以利于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和谐。小组成员要明确的是,成员在学业成绩、学业能力、学习态度、人际关系等方面应呈现异质性。例如性格活泼开朗与不开朗的组合在一起等,异质性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分组原则,在异质性小组活动中,学生个人能从活动过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不足,这样促使小组成员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习小组的组建,应该是由老师决定,而不能任由学生自己挑选,但也不排除个别学生让他本人自己选择。合作学习分组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某一次正式考试成绩,对全班学生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编号,选择成绩好的、责任心强的学生,先定出组长,然后教师再把成绩较差,与好生搭配,其他结合自己的判断进行分组。分下来有多余的同学,可以酌情安排到某些小组中。美国明达明尼大学约翰逊兄弟曾建议,应做到各组之间的大体均衡,组内尽量满足成员的异质性,同时兼顾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因素。[3]对于确定下来的学习小组,一要考虑的是这个小组是否是相互依赖或者是相互信任的关系,以确定他们可以互帮互助;二是他们交往时能否自如、自然的交互交流;三是特别强调组长的个体责任;四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组织、交流、协同及相互尊重的态度;五是小组成员可以自我检查和反馈。组长就是“小老师”,“小老师”是本学习小组的负责人。负责人的确定,有利于组织学习,提高复习的效率,学习内容上也有利于学习知识的落实到位。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确定小组长后由各小组长把复习任务分解成一个一个小任务,然后把小任务分给各个小组成员,每个组员把自己的学习结果,通过讲述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在讲述的过程中,听讲的成员,如有不懂的,可以向“小老师”请教,或者如果有不同意见、看法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例如初中地理中考要点之一,地形图判读中,五种地形类型的判读,组长可以把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陡坡、缓坡、盆地等地形图的判读,分给组内的各位成员讲述,特别对于难判读或者最容易出错的山脊、山谷的判读,可以详细解读两种方法,这样,可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判读的方法,合作小组的组长的就是这个小组的小老师,其职责显得尤为重要。

(三)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初中地理课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参照采用的有效方法如下:1.组内抽卡复习法在地理中考复习过程中,需要识记一些纯常识性的内容,我们可以借鉴抽认卡片这一形式,并结合合作学习提高记忆法。具体做法:学生可以每2人组合,或者每人独立承担,把课程标准要求识记的内容,制成卡片的形式,制作卡片的过程实际就是每个人记忆的过程,这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在小组中一人持有卡片,其他人没有卡片,持卡人向他人出示卡片,(卡片的正面是题面、卡片的背面是答案),然后其他人回答,由持卡者核对答案。过一段时间,他人轮换,通过抽卡识记法,能让一些枯燥的事实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例如: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位置、简称、行政中心,这是课标要求记忆的内容。2.小组成员轮流练习法该方法适合于提升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复习效果,由小组的成员轮流协助学习差的学生答题,至少可以帮助差生完成基本的知识要求,他由“跟我做”发展而来,适于两人一组。例如对于平时学习特别差的学生,要求其七大洲四大洋的记忆、中国管辖的陆地面积、中国温度带、中国干湿区等的识记,都是适用的。3.竞赛法竞赛法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学习竞赛,此方法可以用于促进小组成员快速掌握复习的知识点,也可以用于检查知识点,能很好辅助老师讲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复习巩固。例如,在复习中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时,我们就可以事先准备中国地形图,再列出中国主要地形区及其地形区特点,相对应地用竞赛法进行复习,会收到不错的效果。这也是在互助复习法的过程中,用到的互助巩固和互助检查法,特别是当小组成员在进行每2人一组互助复习时,小组2人之间的活动,就是小组内互相检查,落实每一个知识点的过程。4.检测法检测法,一般采用书面测试形式进行评估,在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由教师出题,教师组织的书面测试,并要求每个学生参加测试,每次测验后,教师立刻批改测试卷,统计分数,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个分数,同时统计小组的平均成绩,若小组中的全体成员都达到或超过教师预定的标准,或者小组的平均成绩优良,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和表扬,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奖励,以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四)不可或缺的正确评价方式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外部,学生学习是为了赢得表扬或获得好成绩,或者从老师、父母、同学和其他人那里得到奖励,所以奖励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奖励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哪怕是老师赞许的眼光,肯定的语言、微笑,对学生而言,或许就是莫大的鼓舞。因此在建立地理课合作学习小组前应明确采用何种评价方式,目前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设置小组奖励分的个别化测试,步骤是小组互助合作复习,然后小组的每个成员单独参加测试;小组成果共享法;合作测试法;日常行为观察法。[3]笔者认为,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教师都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扬和奖励为佳。

三、结语

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策略。笔者从2008年开始坚持运用了近十年上述的复习策略,特别是在八年级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收到很好的效果。集中了多届已经毕业的学生的意见,欣喜地看到,许多同学对当时的合作小组的合作复习留下深刻的印象,合作学习在学习小组中能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锻炼组长的能力,更增强了组长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收到团队成功的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更加懂得自己要承担的责任。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在中考复习高压力下,通过多人合作复习,使学生能以较轻松的心态,更节省的时间和更高的效率完成复习任务。当然,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体差异,因时因地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这个环节,切不可使之流于形式。[4]当然要提高小组合作合作的有效性,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好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和练习,教师需要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用教师的信任支持孩子的心灵沟通,用奖励让孩子体会到成功合作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小毅,杨金成.浅谈素质教育下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9):102-103.

[2]王金龙.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理论概述[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4(4):7-13.

[3]刘思瑶.英语有效教学中的班组功能分析———基于合作性学习理念[J].教学教学论坛,2016(10):17-20.

[4]张秋成.合作学习要注意形式与效果的统一[J].考试周刊,2011(39):225-226.

作者:徐丽珍 单位: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摘要:在初中地理新课改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充分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创新思维意识,推动学生形成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研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即为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主体潜能充分挖掘出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在教师的帮助下指导学生展开合作联动、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课堂教学,能科学高效地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它能实现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提升学生学习、交往与表达的频度和效率,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吸取对方的长处改善自身的缺陷,实现同步发展;能帮助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其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该种小组合作学习依然存在过于注重形式而未达到理想成效的弊端。很多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表面的“合作”上,缺乏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具体实施期间问题较多,难以将学生合作学习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所以,笔者在下文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以保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涵义

小组合作学习也叫合作学习。美国最早在1970年就开始应用这种学习模式,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从1990年开始对其展开实验研究,目前在广大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都已普及该学习模式。去基本做法即为以全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状况、性格差异等为依据进行分组,以四到六人为一组。各组成员必须明确分工,树立相应的目标,经过个人努力、交流学习和合作研究,实现集体的整体功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效和目标。合作学习对真诚合作与积极参与较为注重,所以,全体学生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合理构建学习合作小组

第一,结合反复模拟测验的成绩,对个体学生性格特点与内心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对“优劣组合、个性释放”的原则,由六人组成一个单元小组,并构建数个学习合作小组。将小组的各种风格特点展现出来,提高趣味性,还能为各小组编制有趣、独特的组合名字,比如“元芳小组”“宋慈小组”“陆小凤小组”等等;第二,为充分提高小组成员的活动热情与主动参与性,教师在分配任务过程中,要主要将责任落实到人,让各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各司其职,将自己的智慧充分展现出来,让各个成员的探究行为和小组整体活动发展方向相一致,做好各自的工作,构建凝聚力,促进小组之间开展联动探究行为;第三,编号小组各成员的号码,对其位置进行确定,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动态,进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展开分层教学,加强学生间的相互监督和促进作用;第四,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奖惩策略,推行“生评”模式,提高学生参与效果评价的积极性,跟踪记录好学习整个过程的情况,在保留传统优秀理念的基础上尝试引进先进的策略和手段,不仅重视竞争意识,还要强调奖惩策略,逐渐形成有序的小组合作新机制。

(二)精确设置教学问题

要花心思巧妙地设置问题,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积极探索地理知识,推动学生积极展开交流和合作。提出的问题要高于教情学情的整体情况,还必须适当增加难度,不宜提学生轻而易举无需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设置过于容易的问题,学生会竞相抢答,虽然学生纷纷起哄,但实际上没有良好的效果。长时间发展,教师对学情和教材的钻研在初次尝试后就停止,学生交流联动和合作研学的思维形成惯式并存在惰性,如此一来对于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将产生不利,同时还会使学生投入到只求一时轻松愉快而学习的错误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形成常态化发展,而并非固态化,必须结合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确定考情。教学方式要反复斟酌精心选择。首先要对该种方式的载体进行充分考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择的问题最好是和生活贴近、趣味性强,具有热点性、规律性、探究性的问题。比如,在《黄河的治理》这节内容学习中,学生对黄河有一定了解之后,设计如下内容:专家会诊到忧黄河,请阅读课本的内容,对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忧患进行探讨?这些忧患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忧患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能否结合各种症状提出合理科学的应对举措?设置的问题可从“忧”、“读”、“答”等层面展开。必须借助合作学习的教学载体的机会,准确地设计问题。

(三)合作小组的有效评价

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成绩来检验。各组小组选派一名成员作为代表,把本组讨论的结果阐述出来,教师不仅要对小组整体性评级给予重视,还要留意个人表现。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在地理教学中,能为各位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参与度,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笔者首先重视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构建互相学习和尊重彼此的良好关系,吸引学生参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期待每一节课。展开小组合作教学,笔者必须指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全面领悟,使所有学生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让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教授“地形地势”有关课程时,笔者巧妙设计了以下三点内容:首先,积极促进各个成员间的合作和协调,保证每一个小组的代表能展开集中、系统的发言;其次,按照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大力创新,使各位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最后,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和良师,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毋庸置疑,这一教学概念的改变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巨大影响,更浓缩了初中地理教师努力的结晶。经实践检验,在初中教改的背景下,正逐渐萌发了直观生动、形神兼具、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灵活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必须积极发现和大胆探索,进而保证灵活地进行运用,全面锻炼学生,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并提高其自信。

参考文献:

[1]蔡霞.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袁晓宇.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耿慧.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5,(12).

作者:陈宗强

第四篇:合作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推行的一种新型且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合作竞争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合作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使学生优势互补、互相促进,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学地理;应用探究

地理是中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等特点。但由于部分地区没有将地理纳入中考范围,导致部分学生对地理重视度不够,且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合作学习增加地理课堂的趣味性,以提升学生参与地理课堂的积极主动性。以下,本文就对合作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究。

一、科学分组,为合作学习提供保障

传统中学地理教学中大多教师都是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对此,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应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将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此为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首先,在分组前教师应对班级学生地理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沟通与交流等形式对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爱好等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按4人为一小组,对学生学习成绩、理解能力、兴趣、性格等综合考虑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保证各组学生平均成绩与能力相近,男女均衡且小组成员性格互补,以此保证学生之后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另外,完成分组之后,教师可以寻求学生意见,选出各组合适的小组长,以辅助教师将来的教学与该组学生的学习计划。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为个别学生调换学习小组,以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优化课堂,提升合作学习效率

分析中学地理课程可以发现部分知识抽象、复杂,为部分学生学习带来一定困难,甚至导致个别学生逐渐失去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为改善这一情况,相关中学地理教师应积极优化地理课堂,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进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以中学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各小组派出代表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该组为“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确定各组的身份后,为学生布置相关的研究课题,如,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手机、电脑、报纸、书籍等)调查、分析自己组抽得的地区地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机挑选学生陈述自己的调查结果,教师将调查结果板书在黑板上,鼓励双方学生补充说明,看哪一方学生总结得最多。双方补充说明结束后教师可针对学生调查分析情况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如,将4人一组的小组平均分为A、B两大组,组织学生课堂通过纪律、知识与互动进行比赛,使课堂形成A、B两大组和各个小组之间互相合作竞争的形势,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动态教学,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中学地理课堂往往是静态的,学生与教师的不积极导致课堂总是死气沉沉。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当前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静态的课堂改为动态的,为地理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以促进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教师在讲到“西半球的国家”中“美国”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改变传统课堂的座位形式,将同一小组的学生安排坐在一起。同时,为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活跃度,教师可以增加课堂小组抢答加分与扣分环节。如,教师在讲课之余会随时设置一些问题,当喊出“抢答开始”时学生举手回答,最先举手的学生获得抢答权,答对问题加相应的分数,回答错问题不加不扣,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学生所在小组则扣除相应的分数。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将对得分最高的一组给予适当奖励。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合作学习的特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性格、爱好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应善于借助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冯黎.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

第3篇:小学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

高中地理是一门高考要考试的学科,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就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而高中的地理老师就是受到这种想法的影响,为了让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想着要多教一些知识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该让学生充分自主的去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教学的水平,认真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在我们的高中课堂中,地理是属于文科的范围内容的,在教师的想法中这种课程应该多看多背就能学的好,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现在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都没有投入很大的热情来学习,也不会进行深刻的思考,对于地理的一些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一旦问题比较深入比较难,他们的思想就会模糊不清,也回答不出来,而现在的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单一的,只关注自己在课堂上讲了多少,都不会去关注学生学了多少。我们的高中地理老师应该提升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地理在高中学科中地位,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来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

2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任何知识,想要学得好,首先就是要有兴趣,是自己喜欢的,有学习的兴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找到学习的乐趣。我们高中的大部分地理教师受到传统的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就一直站在讲台上讲,让学生做笔记,让学生自己课后去背诵,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的效果,有些学生在老师讲课的当下并没有听懂讲的内容,但是老师讲的太快,学生也没有时间去问、去思考,久而久之,不懂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们应该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灵活运用多媒体

随着现在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的课堂当中一般多有多媒体的存在,地理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们难以理解其真正存在的意义,而多媒体的存在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传统的地理教学在面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往往需要花费极多的时间和精力,尽管教师多次讲解,学生还是难以理解,甚至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的心里,而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一些理论知识用图片声音来演示出来,让学生可以更加明白的看到这些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动画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2.3理论结合实际

高中的地理教材上,一般只有一些概念的知识在上面,学生看了书上的内容,但是头脑中并没有可以相对比的东西,这样对理论的记忆也不深刻。因此,为了提高地理真在存在的东西,教师们可以在教室的墙面上贴一些地图或者一些地理现象的图片,让学生了以随时都能够学到地理知识。在讲课的时候,教师们可以提前对学生们说好下节课讲的得内容。让学生回去以后自己在网络上了解一下,观察一下生活中地理的现象,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候让学生自己来说自己所了解到的东西,这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更加生活化,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很大的帮助。

2.4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上课,在课堂上一些学习内容较多的章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上课,老师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分别去收集资料,然后在小组当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再叫人来表述一下本组的中心内容,让其它组的成员来评价,让学生产生竞争的意识。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当中来,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效率。

3总结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体会到学习高中地理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更新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少春.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运用地图意识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4(04):60.

[2]赵金凤.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测评研究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张芳.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环球人文地理,2016(10).

第4篇:小学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意教学;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和教学效率是检验教师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尤其是自开展素质教育以来,教学形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传统的“教”为主“学”为辅、“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也发生了转换,素质教育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生至上才是真理。但是不可否认,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教师角色转变不及时、教学方法保守陈旧等,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本文以高中地理课堂为例,谈一谈如何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效果。

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以及改进方法

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人文、地理相关知识,开阔眼界,还对高考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前期基础没有打好。小学只是涉及地理皮毛,起科普作用,初中虽然正式开设了地理课,但是有的学校及教师没有足够重视这门课程,让它几乎算是坐上了“选修”的冷板凳,这就导致有的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足,造成有的高中生地理知识薄弱。高中地理教材是初中的续写,因此学生在理解掌握方面难度加大,导致课堂气氛不佳且教学效率低下。创新课堂、创意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地理学科很奇妙,因为它既包括文科知识,也包括理科知识,这意味着有些知识需要生硬记忆,有些知识则需要开动脑筋进行理论分析。对此,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明显区别于历史和政治这两门学科,创新教学模式,例如,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环境、气候、洋流、地貌等,学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外出游玩中都曾经见过、听过,因此教师的重点应该放在系统讲解上,让学生融会贯通。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科技,图文并茂,播放视频,形象地分享地理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二、情境设计导入,加深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离不开教学环境,当学生处在欢乐、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中,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也会更佳。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增加情境设计,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其真听真看真感受,这既是创意教学的表现,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设计情境的导入需要按照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及时调整,有的放矢;还要探究学生的心理,设计的内容要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才能触动学生,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中,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高一地理“地貌”这课时,讲解喀斯特地貌时,教师可多展示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还有我国西北的风沙地貌,“风蚀蘑菇”这一特色地貌图定会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这张图片讨论风沙地貌形成的原因,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视频,展示栩栩如生的特色地貌,让学生从视觉上见证当地的自然风光。

三、巧妙进行课堂提问,设置趣味性提问环节

构建由教师引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就需要进行课堂提问,而且要贯穿教学始终。巧妙的课堂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其参与意识,锻炼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算是巧妙的提问呢?首先提问的内容必须和教学任务相关,同时涵盖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提问要分层次进行,由浅入深,先易后难,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的增长可增强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如此良性循环,才能实现课堂提问想要达到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高一“人口”这课时,要了解地球人口的增长以及随着人口迁移而产生的人口空间变化。我国至今主要有两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迁移:一次是数百万人才向西的援疆行动;一次是改革开放以后,大规模人口流向南方的深圳等地区。这两次大迁移都为当地的经济注入大量新鲜血液,促进了当地的快速发展。学习这课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导入课堂提问,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询问学生的祖籍和有无家族迁移的历史;自己或者父母有没有迁移的计划,如果有,目标城市或目标国家是哪里。谈一谈迁移的原因等。教师也可以结合当下最热门的农民工话题,聊聊农民工为城市所做的贡献,多角度挖掘话题。这些和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快速转动大脑,赋予其思考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生如何看图,提升学生的图文理解能力

地理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地图和图谱,教师传授学生读图解图的经验和技巧,可以给课堂增加趣味性,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关键,提升他们的考试成绩;而成绩的提升又会反作用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学习积极性更高,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也更高。

1.我国乃至世界的地域定位在地理的教学活动以及考试中,离不开地域定位,包括通过经纬度来大概判断该区域所在国家,所属流域、山脉等;或者通过特有的轮廓判断区域,如意大利是独一无二的“高跟鞋”形状,我国是“金鸡”形状;也可以通过参照物来判断,如果一时难以分辨所要考察的地区是哪里,可以先观察其周围有无我们所熟悉的地域,拓宽思路,掌握技巧,快速解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督促学生熟悉高频考点的经纬度及其轮廓等,如东经120°(东八区)的北京、马里加海峡、地中海一带、苏伊士运河、刚果河等,引导学生多看地图,因为越熟悉记得越清楚。另外,在教学地域定位这个板块时,教师可以按地区(各大洲各大洋)划分,每个地区中间穿插气候、地形和人文介绍,如工业化程度、交通情况、人口分布、著名城市等,一方面讲授了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辅助学生记忆地域定位,提高学生读图和解题的能力。

2.掌握读取等温线的技巧和方法掌握读取等温线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考试成绩等温线图文问题一直是高频考点,学生掌握读取等温线的技巧和方法,并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掌握等温线图的第一步是要了解温差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温差是指一天中气温的高低不同,一般特指这一天当中的最高温与最低温之差。形成的原因是赤道温度最高,然后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此外,同一地区海拔不同,温度也不同。海拔越高,空气也就越稀薄,导致储热能力不够,因此温度就越低。乞力马扎罗位于太阳直射的赤道,却是终年白雪皑皑,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为其海拔高。至于等温线的数值,在北半球是由北向南逐渐递增;在南半球是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当给出一条条等温线时,学生如何判断温差呢?原理就是看等温线的密集程度,等温线越密集温差就越大,反之温差就越小。这是因为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是相同的,等温线密集就表示某一区域温度变化频繁,造成温差大;而等温线稀疏表示某一区域温度变化不大,因此温差小。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原理时,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结论会这样,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降低记忆难度。教师还要结合多个具体考题让学生去练,加深其理解和记忆,从多方位找准高频考题的考点形式,引导学生解题,找准突破口,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总而言之,教师可进行情境设计导入,加深学生对地貌、风俗、宗教等的理解,然后巧妙地进行课堂提问,设置趣味提问环节。学生给出正确答案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的答案不正确时,教师也要适当给予鼓励,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要教学生如何看图,提升学生的图文理解能力。教师通过这些创意教学,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带着激情和活力,用最大的热情去教每一节地理课,学生也会深受其感染,用最饱满的情绪去迎接每一节课。教师和学生的全情投入、互帮互助、教学相长,能营造其乐融融的课堂环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柳.如何通过创意教学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中华少年,2016(13):294.

[2]陈红芬.通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效率[J].新课程(下旬),2016(6):164.

[3]田丹.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魅力中国,2018(6):101.

第5篇:小学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自然地理;有效教学;高中生;策略

一、自然地理的概念简介

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专业研究中的一朵奇葩,主要致力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地理学范畴内的组成元素、内部结构、环境功能、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等诸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认识自然与地理、探索自然与地理、了解自然与地理的具体活动范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连,也是人类最熟悉的区域。

二、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的科学策略

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体系中与人息息相关的“地表区域”,也与美丽的自然地理环境关系紧密,因而能为高中生带来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良好感官刺激。

1.借助电化教学强化感官刺激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与人们生活密切相连的地表区域,因而与自然环境密切相连,并具有非常强的欣赏性、审美性和艺术性,能给予高中生良好的感官刺激、情绪感染和心理暗示。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电化教学的最新代表电子白板为高中生展示自然地理中的景色美、地形美、构造美,切实开发出自然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性、审美性、艺术性和有效性,直观体现自然地理的教育价值。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例,为了以最快速度激发高中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为高中生呈现气势磅礴的三峡大坝、纵贯南北惠及民生的南水北调工程、河北地区白洋淀的渔业以及我国南部的网箱养殖等。教师要利用电子白板强大的信息表现力让高中生亲眼看到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辉煌成就,以真实可信、催人奋进、心潮澎湃的巨大成就在高中生的思想上留下深刻的认知印记,有效催生高中生的认知兴趣、求知动机和发展意识,有效强化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切实体现出自然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2.借助生活教学拓展知识范畴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与人类日常生活与活动的“毗邻区”,因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连。教师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教育,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创新应用于自然地理课堂教学中。构建于生活化教学之上的自然地理课堂能极大地弱化教师“教的痕迹”与高中生“学的痕迹”,因而非常有助于将“自然地理教堂”转变为“自然地理学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例,我国进入夏季以来,虽然降雨量不算太大,但是降雨次数非常多。因此,教师可引导高中生以本地的天气变化为话题进行讨论,因为降雨的原因也是来自“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了提升课堂讨论的生活化氛围,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几张本地降雨过程中的图片,来表现本地降雨的全过程,也就是探究降雨过程中的大气运动情况,从而实现本地天气变化与教材知识的紧密联系,有助于高中生实现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

3.借助主体教学释放生命活力

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失的中坚力量,因为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的实现离不开高中生生命活力与主观能动性的鼎力支持。因此,教师要注意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教学,让高中生开开心心地成为地理课堂认知的主人,快快乐乐地释放出生命体的能动作用,借助高中生的强大生命活力与认知灵光去实现自然地理的有效教学。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自然地理教材的课本内容,也经常见诸报纸、新闻、网络中。因此,教师可以组织高中生进行课堂大讨论,立足教材范围内的相关知识,继续深入拓展网络上的真实信息,以此获得最全面的“全球气候变化”信息。在此过程中,高中生积极列举教材内的具体信息,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一一列举,切实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释放出灿烂的生命活力。教师是地理知识的认知者和传播者,也是有效教学的探究者和践行者,更是高中生知识积累、合作探究、快乐成长的关注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以自然地理的特殊性和审美性为研究抓手,积极探索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并通过借助电化教学强化感官刺激、借助生活教学拓展知识范畴、借助主体教学释放生命活力而付诸实施,切实促进高中生的地理认知、快乐交流和全面发展,全方位展示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的教育价值和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