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地理在线课堂范文

地理在线课堂全文(5篇)

地理在线课堂

第1篇:地理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旅游;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对构建智慧、高效的课堂起到了关键作用。高职旅游专业是一个技能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专业,行业知识不断更新,信息化能力要求提升,新媒体样式频出,对旅游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高职旅游专业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设计脱离实际、专业教材滞后、教学方式传统、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成效。因此,本文以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中国旅游地理》为例,探索信息技术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高职旅游地理线上线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一)结合疫情时政,整合校企资源,开发线上线下学习任务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人才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旅游专业对接新兴旅游职业研学旅行服务人员,与研学旅行机构进行校企合作,提炼出分阶岗位能力,依托《中国旅游地理》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挖掘研学资源的能力。按照资源类型和学习规律,逐级式培养学生辨析资源类型、定位资源位置、分析资源特征以及推广资源价值的能力。2020年受肺炎疫情影响,研学旅行市场遭遇发展困境。因此,结合疫情时政,开发设置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习任务:疫情之下,作为未来的研学旅行服务人员,要在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线下完成制作研学旅行手册,同时借助新媒体营销渠道线上云推优质研学资源,助力研学旅行市场复苏。采用任务驱动法,按照辨资源类型、找资源位置、析资源特色、展资源风采的顺序推进教学,由线下到线上,由理论到实践,实现理实一体化。

(二)立足学生主体,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多样化学习活动根据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偏好实践操作、团队合作、典型案例以及新媒体新技术运用等学习方式,因此将这些学习方式贯穿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前,学生在职教云学习平台领取线上学习任务,通过检索信息、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旅游资源相关知识,并通过平台自测检验学习效果。根据摸底检测,教师根据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地理特点及资源特征等掌握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课中,设置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习活动。首先,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辩论等方式展现自主探究效果,完善资源类型基础知识结构,再通过线下制作图集,进一步强化辨析能力,巩固认知。其次,小组借助地图标绘软件,在线查找并标注资源的地理位置,并利用全景图、地形图功能,深入观察、自主探究、分析总结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再次,学生通过研究典型案例,对比分析,结合研学的文化教育意义,总结提炼研学主题,并根据投票数生成词云图。最后,学生利用微博、视频、直播、在线课堂等新媒体新技术,向目标客户群云推研学资源。课后,学生完成制作研学指导手册,接受教师、校企合作企业及目标客户的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研学策划活动,并积极参与到景区直播推广、营销实践中去,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三)结合过程性与多元化评价,借助学习平台记录教学全过程采用过程性与多元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综合考量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借助职教云学习平台,记录课前任务、课中活动、课后检测相关评分、评价数据,按照自我评价10%、个人表现40%、小组表现50%的比例计入个人成绩。其中,课中活动涵盖自学检测评分、小组展示互评、地图标注竞赛、云推效果数据、行业专家评价以及平台题库检测等。最终评价结果将进一步反馈至教师和学生,分别用于教师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进度、改善教学管理以及学生自我学习激励、改建学习方法、加强学习合作等。

二、信息技术在高职旅游地理线上线下教学中的实践成效

(一)通过线上信息检索,有效完善知识结构在“制作资源类型图集”任务中,学生通过线上检索信息、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旅游资源相关知识,并通过平台自测、小组展示、小组辩论等多样化方式展现学习效果,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完善了旅游资源类型基础知识结构。在辨析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测评中,达标率100%,其中90分以上占88%,较好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完善了知识结构。

(二)借助地图标绘软件技术,有效探索知识深度在“绘制资源分布地图”任务中,借助地图标绘软件中的地图标注功能,将学习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设计为线上“标注地图”小组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热情。同时,利用软件中的全景地图功能,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自主探究、分析总结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有效探索知识深度。在标注地图和识辨地理特点测评中,平均正确率分别达到了91%和89%,较好实现教学目标。

(三)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线上云推研学活动在“云推研学资源”任务中,学生充分利用微博、视频平台、抖音直播平台、腾讯线上课堂等新媒体新技术渠道,将所学旅游资源知识运用到线上云推研学资源的实践中去,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新媒体新技术平台的实时流量数据、留言疑问、需求意向等提供了直观的效果反馈。学生普遍认为新媒体新技术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虽然在线流量不高,观众数、评论数、点赞数以及投票数不多,但做到了学以致用,为疫情影响下的研学旅行市场做出了一点贡献,很有意义。

三、信息技术运用于高职旅游地理线上线下教学的经验总结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智慧课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借助线上学习平台构建在线教学环境,整合平台资源和自有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了课堂效率和效果;借助地图标绘软件技术,将学生的识记学习转化为动手操作任务,激发了学习热情;借助线上云推模式,将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线上推广实践,实现了学以致用,创设智慧课堂。今后可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升级,将更多样的新媒体新技术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提升学生的新媒体新技术运用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打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界限,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合开展线上线下学习任务,将线上信息检索、线下合作探究、线上云推实践、线下课后拓展等任务结合起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注重与时俱进,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变化,动态优化学习任务。如结合疫情时政,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做好研学资源转化和研学活动开发,为研学旅行市场重启助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此次旅游地理课程实践中,较好结合了疫情时政,并在这一时政背景下设置了任务情境,将书本知识与行业发展实际联系起来,及时更新了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制作研学旅行手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边学边做,将最新的地理知识转化成研学手册,实现了教材的更新和补充。此外,校企合作搭建线上案例资源库,由企业提供最新研学案例,供学生学习和借鉴。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模拟教学旅游地理涉及众多资源类型,遍布全国各地,旅游专业学生进行大范围的实地教学难度较大。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模拟实践的场景和条件。例如,对于旅游地理课程中的著名自然资源,可以通过3D信息化技术创建模拟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然资源的壮美。对于年代久远的古人类遗址遗迹,可以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仿真场景,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当时的震撼场面。通过情境模拟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活动的生动性,学生不仅可以观其形,还可以体其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优化教学设计、整合校企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兴趣等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专业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旅游专业课堂教学之间的结合点,通过信息技术创建智慧课堂、更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组织学生拓展学习等,进一步提升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培训,2019(12):71-72.

[2]张雅敏.信息技术在旅游教学课堂上的运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9):70-71.

[3]方璐.中职旅游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8(6):67.

[4]付睿.以信息技术提升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质量[J].旅游纵览,2016(6):247.

第2篇:地理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网络平台;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一时代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时代背景

报告中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办好网络教育”的新要求,充分彰显了网络教育在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意义。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微课程、MOOCs、翻转课堂等多形式网络教育兴起,社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际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与实践情况:当下,以互联网进行教学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国外的研究包括互联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究。其中,从实践上探究利用互联网中的开放性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效果更为显著。开放性教育资源即以互联网进行教育资源的获取,包括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学习者的资料学习[2]。多门课程资料以课件的形式被在互联网上,使全球的学习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随时进行免费的学习。MIT认为,网络时代下,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可通过OCW构建全球知识繁荣的景象。

2.国内研究现状

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2.7%,比2012年增长12.7%。2008—2017年,国内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当下,较为著名的中小学在线教育有:新东方、学而思、学易网、奥鹏教育等。但在线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困境,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制约着现代网络教育的质量、改革。

二理论基础

马斯洛(A.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典型代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任何正常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主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尊重并重视学习者的情感、意愿、自我需要和价值观[3]。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注重发挥学习者的个人潜能,主动积极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学生应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4]。该思想认为建构的过程是在社会交互的作用中完成,强调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来进行。建构主义理念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作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极为重要的四大要素。维果茨基是“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的典型代表。他认为儿童的发展不能仅由成熟部分决定,应至少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潜在的水平。所谓的最近发展区是指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的差异。该理论主张教师应找准学生现有及潜在水平,全面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三互联网平台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指标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旧保留传统的模式,评价指标单一,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不能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表现不能有效把握。

(二)设备条件

高中地理知识综合性很强,单靠书本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应充分利用地球仪、地图挂图、地理模型等辅助教具。大多数乡村学校大多保持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具进行授课。多媒体的使用频率低,大多作为摆设闲置在教室。教师课堂上使用的PPT课件多为网上下载的现有课件,自己制作的数量少,课件内容缺乏新颖性。

(三)教师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还应作为”教学研究者”。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学生科学知识,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乡村学校,教师的师资队伍存在不合理的结构。高中学校,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在职深造的不多。

四互联网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依托在线地理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给教师的建议》第22条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建议教师应注重培养具有钻研型、创新性、思考性的学生,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网络地理栏目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网络上开设的地理栏目有:高中会考专题、地理模块汇总专题、高中三年各阶段同步练习专题。学生具备不同的初、高中地理基础,掌握不同的地理学习能力,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情况,利用在线地理栏目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课资料的优势,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

(二)利用网络平台,丰富课堂环节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地理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下,网络远程教育模式是地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网络远程教育能将自学、面授、函授等有机结合,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组合。网络教育平台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分离,再借助课程的设计、开发、应用,将“教”与“学”进行优化整合。新的网络教育平台能.真正实现网络创新性教学,例如,网络教学环境下,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一课的教学模式可表为“新课情景导入—分环节课题展示—网上习题测试—课题应用拓展”六大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新形式:如小组讨论、野外实测、CAI文献参考、影像地图教学、遥感图像动态展示、视频、动画等。

(三)“异步式”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微课程”能真正实现异步式教学,由于学生具备不同的地理基础和地理学习能力,所处的学习环境各异,因此学生的地理起点不同。传统的教师多采用大班授课制,班容量太大,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不能关注到个体差异。微课堂视频课程能实现分层教学,可有效地消除智力歧视,易被学生接受。课余时间,学生仍可借助移动设备(iPad、手机等)重复观看微课视频,并根据自身薄弱环节循环观看进行有效学习。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必修一《地球运动》一直是学生地理学习中最难又最重要的一节,也常以高考压轴题的形式存在,难点较多,学生很难把握。学生利用教师录制的微课堂视频可在家中将课上未听懂或难以理解的部分循环观看。

(四)FLASH动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下面以必修一《洋流》一节为例,谈谈地理微课程在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作用。地理教学中的《洋流》包含了大量的基础知识,若仅传授基础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则缺乏课程的灵活性,难以保障教学效果的顺利开展。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洋流》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季风洋流的内容更是难以理解。《洋流》的教学采取微课堂的形式能有效借助FLASH动画的模拟功能,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海区的洋流运动动态地展示出来,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五)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YY频道地理研讨平台

“YY教育”平台是依托语音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YY教育模式包括频道管理者、讲师、学生。频道管理者主要制定频道内容,根据课程需求进行课程调整;讲师的主要工作为组织、管理网上课堂教学,实现线上互动;学生享有课程的选择权,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的选择。YY教育具备桌面捕捉、举手、白板展示等特色功能,真实地模拟课堂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YY教育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画面清晰流畅,能轻松实现互动交流,弥补了传统教育互动性差的弊端,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目前,由大学教授、在读研究生、地理教研员、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蓝月亮地理工作室,已发展成为全国性、公益性的社会团体。自成立9年来,充分利用地理YY频道和QQ群进行地理学科研讨。其研讨内容形式多样:导学案制作、高考试题精讲、试卷分析、观摩课打造、课题研讨等模块。蓝月亮工作室向全国各地招募专家成员,成立了宣传团队、博文团队、文工团、小鹿课堂等多个活动团队,涉及到高中必修+选修新授课、高考二轮专题复习、高考热点分析、专业性论文指导等多个活动。

参考文献

[1]陈群利,丁卫红,莫世江,张鹏飞.师专地理专业课程改革与中学地理课改的关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5):30-95.

[2]胡贝贝.中英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王倩.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在线培训平台的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第3篇:地理在线课堂范文

地理是中学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空间思维、区域认知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具备的优势,高中地理的总目标是从地理的角度进行“立德树人”,课堂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仍以老师讲授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较少等,导致当前地理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同时不利于教师教学热情的提升。尤其是在重难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面临着很大压力。对分课堂(又叫PAD)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属于教师一半属于学生,通常包括教师教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后面两个环节需要学生深度参与,其中内化吸收主要在课下完成,该方法旨在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分课堂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根据我国学情提出来的一种本土化的教学模式,在国内诸多学校和课程中均成功得到应用。微课由于时间短、内容少、主题集中、设计巧妙、传播方便等特点深受学习者欢迎,微课特别适合自主学习。鉴于对分课堂和微课的上述优点,本文将二者融合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本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为例分析如何将对分课堂和微课用到课堂教学中。

1“微课+对分课堂”的教学程序

1)课前学习:微课为学生的提前学习提供了资源和条件,为了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效率,在正式上课前老师梳理教学的重难点,并把这些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老师在做微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2)最好制作互动式的微课,让学生在看微课的时候除了眼睛看还要动脑子思考、动手操作,在进行知识输入的同时,还要进行知识的输出;(3)看完微课,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难度较小的、与微课内容关联性较强的小练习,通过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重难点的基本把握情况,同时也有利于老师有针对性的备课及讲课。2)讲授阶段:根据微课学习的反馈情况,老师对重难点进一步讲解、梳理,此时的讲解并非对微课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微课内容的有效补充或延伸。此阶段的讲解要留白,切忌讲得太多,以便为学生后期的消化吸收和讨论留下一定空间。3)内化吸收阶段:内化吸收主要在课下进行,学生通过微课再学习、做作业、测试等方式完成要点的内化和吸收。老师鼓励学生在此阶段进行反思和协作学习,充分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多交流讨论,老师要多关注学生在线的讨论和存在的问题,对一些集中性的问题在线及时解答。此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4)讨论阶段:在此阶段,老师主要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主要参与者,通过“亮、考、帮”的方式参与到互动和讨论中,通常以小组协作的方式,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辩论、相互评分等活动进行。由于该环节的问题多为开放性问题,且形式活泼、类型多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且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深度学习。

2“微课+对分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2.1讲授内容及学情分析

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中的难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为例进行微课制作和课堂教学。学习目标:通过观看微课,理解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多数十六岁,学生个性普遍突出,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从已有的知识结构看,学生前面几章已经学习了农业、工业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成长环境差异大,学生对管道等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常识和体验有欠缺,在新情境下提取有效信息,调用知识不足;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2.2微课设计特点及课前微课学习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微课时长5分35秒,制作工具为万彩动画大师、InShOt视频编辑软件。具体设计流程见表1。该微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性因素,并与对分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去分析案例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进而让学生掌握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交通布局的意义。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难点,课本上主要分析了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让学生通过分析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进而掌握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性因素,如果采用传统图文结合来学习这部分内容,会显得枯燥。在此采用微课的方式,首先通过观看微课学习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一般因素,再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分析案例,培养学习的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与对分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新颖而又有趣,两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进而达到教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该微课布置小练习是选择题和填空题等常规题型,所有题目均围绕着教学难点来设计。

2.3课堂讲授

根据微课学习的反馈,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交通布局”这个问题不太清楚,只能机械性地记忆各影响因素。比如在自然影响因素当中,地质是如何影响交通布局的?在经济因素中,产业结构不同怎么影响交通布局?人均GDP和交通布局的关系是什么?科技发展水平又是如何影响交通布局的?等等。因此在讲授阶段,老师就针对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做统一做拓展性讲解。

2.4内化吸收

内化吸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进行。在线下,老师布置一系列开放性的作业,该阶段的作业相较于课前作业即微课后的小练习,更加具有开放性、系统性和复杂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以及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如让学生调查所在区域交通布局跟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完成这项任务,学生首先要去野外或者是查阅大量资料或者走访相关政府部门来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然后再分析这些自然条件是如何影响当地交通布局的。这些任务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对学生能力地培养是非常大的。在线上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展示自己的成果,如调查的图片、视频、获取的数据等资料。

2.5讨论

讨论主要采用两种形式进行:(1)朗诵古诗词,分析古代的交通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2)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交通局长、发改委主任、地质调查队队长、气象局局长、市长等,每个角色从自身专业出发对学校所在地5年后、10年后的交通进行规划。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将交通规划图画出来,并进行自评和他评。在这个环节,老师的角色是活动组织者、监督者、调控者、答疑者和施助者。

2.6教学评价

微课加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否适合高中地理教学,教学效果如何需要通过教学评价进行衡量,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被评价,评价主体包括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既有过程评价也有结果评价。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微课质量、答疑、互动、课堂活动组织、辅助学习资料丰富度、作业是否反映课标要求、学生成果点评等。对学生的评价维度包括:练习及作业的完成情况、“亮、考、帮”的次数和质量、课堂讨论参与度、团队合作度、成果质量等。可以制作评价单让和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老师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并做出相应调整。

3结语

微课为“先学后教”及学生的泛在式学习提供了条件,而对分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二者的融合较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也明显提升。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节为例,从课前微课学习、课堂讲授、内化吸收、课堂讨论几个方面探讨了微课融合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介绍了针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方式。实践证明,微课融合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求知识的自觉性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更加符合当下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革新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4-6.

[2]黄靖钰.分层教学导向下的高中地理微课程设计———以人教版“工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为例[J].地理教学,2018(21):38-40,43.

[3]黄芳,刘金锤,王瑞华.基于对分课堂的高中地理创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4):4-6.

[4]程英姿.试论“对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观念颠覆[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149-151.

第4篇:地理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高中文综;教师;策略

高中文综教师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渗透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蔚为热点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高中文综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一、培养高中文综教师现代教育意识

尽管高考改革势在必行,高中生选择文理科参加高考自主权相对提高,但文科与理科的学科性质和教学内容,分别决定了其迥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文科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高中文科教师要将广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显然是良好的手段和基础。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高中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意识,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是指导高中实践应用的基础,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理解教学实践应用和相关技术的操作原理。文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现代教学规律,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新方法和新技术,如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展教学,掌握Flash、Powerpoint、相关“Office办公软件”、CAI计算机辅助技术、ACDsee图像处理、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软件、SPSS数据分析软件、ArcGIS地图处理软件,激发教师掌握教学软件的学习兴趣,让文科教师将计算机软件技术运用于整个高中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培养其现代教学意识。从目前高中教学实际来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基础应用已成为高中教师应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基本素质之一。我们调研发现,高中文科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认识模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欠缺,面对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机遇和挑战,文科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如教师教育技术、教学能力培训网站提供的Mooc平台公开课,在学习平台中教师可与专家进行及时地沟通与交流,可以对相应的技术和软件等进行共享和切磋,理解实践应用和相关软件的操作原理。概而言之,文科教师应该加强自学,在日常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中培养自己的现代教学意识,提高各方面的应用技能,让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二、构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在线学习和展示平台

在互联网信息社会,高中的教学资源建设已成为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的主要趋势。然而,高中文科教师对网络信息资源撷取和采用的能力普遍不足,教师在线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普遍不高。目前,互联网涌现质量参差不齐的师资培训平台,其中“全国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http:∥www.teta.com.cn)专设“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板块,该平台是设计人性化,人机交互友好,注册相对简单,内容较为丰富,涉及“网络互动学习”“中学教师微课交流”“移动学习”等多个层面的在线学习模式,教师通过观摩学习各种模式,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www.teacher.com.cn)致力于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其中“国培示范项目”涉及高中地理、政治、历史等各科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模块,对于提升高中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能力是有所裨益的。同时,教师在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本领后,可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展示自己设计的课程,较为流行的课程演示模式为“微课”“慕课”,“爱课程”网是目前较早提供教师展示自身教学设计、学科设计的网络平台,“空中课堂”(http:∥iedu.nbedu.gov.cn)是高中教师较为熟知的中学教师网络交流平台,其中“全国一师一优课”展示模块深受广大中学教师喜爱,教师可以申请在“空中课堂”建设课程,将教材原来的结构重建,进行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计,使知识点专题化、系统化,制作多个微课,上传至平台,这样既能与同行交流,又可以跟踪学生在线学习效果,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优化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环境

计算机及网络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高中教师要逐步创建利于自身发展的教学环境。首先,各学科要明确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需要,如高中地理教学,天文观测台、高倍望远镜就属于相应的学科教学硬件设施;其次,为给予学生广泛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具体事物抽象化、概念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师生的教学互动打下基础、创造便利,教师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设计课程,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环境,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课件软件是现代教育常用的课件设计软件,Authorware、Photoshop等软件可对互联网下载、转载的相关音视频、图像进行加工、整理;当然,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等专门学科教学软件,也是经常使用和需要的。四、利用互联网收集教学资源素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明显,网上大量的信息为高中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利用网络信息可以充实课堂的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为地理课件的制作提供素材,应用于高中文科教学。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收集地理景观、历史类视频图像、政治新闻动态,搜索时要尽可能去伪存真,要关注大型网站,如新浪、凤凰、人民日报网络版等,找到有关专题信息,方便使用的时候阅读,或者修改,收集各类教学资源素材,运用于课堂实践。

参考文献:

[1]黄定萍.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思考[J].学周刊,2014,(12):72.

第5篇:地理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运用探讨

前言

了解微课的运用特点,严格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给予学生有效指导,运用微课来增强地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便于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充分意识到微课对地理教学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利用微课制作课件,进行在线互评,师生之间交流更和谐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掌握微课的运用策略,了解微课的制作流程,便于促进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广泛运用。

一、微课的相关介绍

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将零碎的学习内容及素材进行结构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教学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师生反馈等部分,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辅助资源,运用微课为学生营造主题式、半结构化的学习环境。微课特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点:教学时间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时间为五分钟到八分钟左右,时间短,主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精华,成为传统地理教学的课例片段;资源容量小:微课视频的容量大约在几十兆,必须是网络在线播放默认的flv、rm、wmv等格式,师生便于快速、高效的观看教学视频,同时可以自行下载并保存;重点突出:微课教学的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强调的是一个课程的教学问题,给学生讲解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促使学生正确掌握学习策略。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利用微课的短小以及主题突出等的特点来开展地理课堂教学,不仅包括有传统的教学设计、课程反思、素材库整理等内容,还涉及到师生在线互评、资源共享、学生反馈等内容,体现出现代技术的运用优势,从而组成了一个半结构化、目标明确的高中地理课程[1]。采用微课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借助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静态的地理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采取微课教学措施,便于老师深度的挖掘教材内容,将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新型的教学模式,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感受,提高学生认知,引导学生架构新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一)制作微课

利用网络途径来搜集微课制作的相关内容,某高中地理教学在开展微课教学之前,首先制作微课,积极借助录像机、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确定微课主题,便于进行微课教学设计。认真做好拍摄前准备,架设录像机,然后对教学过程进行现代化的编辑和处理,对其有效美化,提高微课教学的可行性[2]。进行教学设计,打开制作好的课件,进行录音,可以进行后期配音,老师带着耳麦,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并对关键地方进行标注,从而增强地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微课的认识。

(二)微课运用过程

1.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便于整体把握高中地理各章节知识要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运用微课预习新知识,将散落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便于提高学习效率,鼓励学生自觉探索高中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一知识的环节,老师制作了相应的微课,让学生了解岩石圈的组成部分、三类岩石的具体分类和岩石演变等,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快速完成了地理记忆框架,形成了新的主干知识体系。岩石的种类多,同时相互之间的转换较为复杂,在利用微课预习这部分内容,学生的关注点转向了岩浆的侵入和喷出岩(火山喷发),因此老师采取微课形式将岩浆演变的这一过程更为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采用动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火山喷发这一地理现象,便于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各部分散落的知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架构,在微课指导的基础上,学生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自觉意识和自学能力提高了。

2.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

利用微课及时导入新知识,采取微课教学形式,有效优化地理新知识。利用与新知识有关的图片、视频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顺利开展地理微课教学,采用现代化的微课形式,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巧妙的利用微课,使得地理教学内容清晰化,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多个零散知识点的集中体现,采用微课形式,降低高中地理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科这一特征,将微课广泛运用在课堂教育中,给予学生专业化的指导和帮助,利用微课分析教学难点,将不易理解的内容进行有效分解,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地理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3.微课在地理知识复习中的运用

利用微课复习知识,有效弥补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及积极性。老师利用微课总结高中地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过的内容以归纳总结形式展示出来,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给学生讲解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技巧,提高了课后复习效果,帮助学生提升学习速度。将微课广泛运用在地理知识复习中,引导学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技巧,在现代技术的指引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更为自由、活跃。比如利用微课突出复习重点,将相应的知识点开发成一种地理真实情境化的微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更为简洁、形象化的内容。采用微课形式,与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构建高效的微课复习课堂,强化地理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基本原理、规律。

4.微课在解疑释惑

―些复杂地理现象中的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中很多都是枯燥乏味的,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不知所以然,模棱两可的,因此如何让枯燥的地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感兴趣?这又是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一大应用。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讲解中,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通过一张张的动态图片,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这让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一最难的知识《地球运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大有裨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微课可以增强地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利用微课短小、主题突出等特点来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同时积极借助录像机、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来制作微课视频,提高学生对微课的认识,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利用直观新颖生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图片、各种与地理相关的视频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多个零散知识点的集中体现,将学过的内容以归纳总结形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让高中学生建立更加完整、全面的地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乔建军.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J].城市地理,2015(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