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地理信息技术全文(5篇)

地理信息技术

第1篇: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自然资源审计;地理信息技术;生态环境;自然资源

引言

我国从2015年开始开展自然资源审计试点,至今已经从试点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正式建立新的审计系统,这有利于提高绩效评估机制和资源环境问责制度,并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系统的现代化。目前,自然资源审计的定义尚未明确和统一,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自然资源审计的重点是自然资源资产开发管理,确保国家自然资源不被过度消费和破坏,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加强自然资源保护。我国资源保护署充分相信审计是一种有效的合规工具,是要求政府努力提高在自然资源领域绩效的另一种模式。自然资源审计部分来源于传统审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资源离境审计研究,形成完整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审计理论,使我国自然资源审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审计自然资源流失。为了使自然资源审计过程正确有效地进行,自然资源审计必须由专业的自然资源审计员进行。自然资源审计想要成为企业内部的资源管理工具而有效运作,自然资源审计员必须具备适当的教育和专业经验,通过收集、分析、解释和记录信息的方法和过程,编制关于审计结果、纠正措施和实施时间表的明确报告。自然资源审计是一项全新审计,审计重点是自然资源资产开发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深层次的审计,技术性强、专业性强,涉及领域广泛。在自然资源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关注各种自然资源保护体系,必须充分认识到资源环境涵盖内容的多方面。它既需要大数据计算,也需要专用设备的应用。必须充分地理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大数据的审计,并建立一个自然资源审计数据库,全面收集基本数据的自然资源,以确保有效实施自然资源的审计。自然资源审计是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工具,是客观、系统的对于资源环境相关的组织进行自然资源保护绩效评估,促进相关组织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保护。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不同于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与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已经得到认可。地理信息技术是自然资源审计的辅助工具,基于地理信息技术记录各地表要素变化的趋势对于审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保护管理情况、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等,并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以有效采取保护资源措施,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1自然资源审计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

自然资源审计作为审计的一部分,是一种对自然资源进行监督的活动,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自然资源管理中,自然资源审计不仅起到监督作用,也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工具。自然资源审计可以强化社会保护自然资源意识,人们可以全面深入了解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促使全民重视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审计可以起到监督与引导作用,强化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审计在自然资源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执法手段,特别是进行自然资源影响分析,从自然资源审计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鼓励遵守自然资源管理计划的实现和自然资源监测计划。充分利用审计监督手段,促进地方政府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地方政府坚持绿色发展,把这一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落到实处,实现各级审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自然资源审计作为一个有效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工具,在我国的应用是作为一种法律义务,企业实体本身感到有必要确保他们遵守自然资源保护要求。实施自然资源审计,督促地方党委和政府加强资源环境政策的落实,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节约和利用资源,加强环境治理。地理信息技术作为自然资源审计的辅助工具,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进行实时监测,展现地球表面各地表要素的分布情况,及时发现地球表面各地表要素的变化,揭示地球表面各地表要素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获取审计区域内地表各要素客观真实的空间分布情况,如森林、建筑物、耕地等地面物体的空间分布,地物类型发生变化的图斑,为审计人员提供客观真实的审计证据。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精细分辨率图像的数据记录不断增加,可重建过去几十年以来自然资源地表覆盖情况,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覆盖轨迹的时间模式来揭示其图斑变化特征,直接检测图斑变化的潜在原因,利于各部门等政府组织对自然资源进行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保护。

2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开展自然资源审计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NSS),是能够实现地理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分析等功能的现代信息技术,它是多学科的继承,是多种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全球的地面影像数据,真实的展现地球表面物体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等信息,及时发现地球表面地物信息的变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实时、快速的提供地面目标的空间定位,GIS是对多种来源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展示。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在实施自然资源审计之前,利用历年遥感影像开展利用现状调查,获取自然资源的用地类型、现存数量、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图斑变化情况;基于GIS技术对自然资源的用地类型、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图斑变化情况进行空间分析,并以地图的方式呈现分析结果。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遥感影像解译、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发现、核实审计区域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利用出现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量化计算,并对审计期间内的相关问题的发展变化定量定性。借助地理信息技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法的转型升级。地理信息技术是自然资源审计的辅助工具,可利用高时间、高空间、高光谱的遥感图像数据,完成审计区域规定时间内的各地表要素空间覆盖制图,根据各地表要素的覆盖轨迹,确定了各地表要素覆盖面积减少和增加的区域,系统分析各地表要素的变化特征,以地图形式呈现多空间尺度的各地表要素空间覆盖格局,并确定审计时间内各地要要素的变化图斑。借助地理信息技术,自然资源审计能够快速的、全面的获取反映自然资源全貌的数据,为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数据参考,促进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建设。

3结语

自然资源审计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自然资源影响评估中,及早发现资源环境问题,并进一步作为自然资源管理中的预防措施。自然资源审计的结果应作为一个重要的促进和任命官员评估内容,充分应用审计结果将有助于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审计结果可为地方党政领导科学规范决策做参考,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确保资源可持续发展,避免资源环境历史债务的形成。在自然资源管理中,通过开展自然资源审计,可以减少自然资源浪费,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止自然资源承载力的下降。要切实保障自然资源不受破坏,管理、保护和监督措施必不可少。我国将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审计正在经历试点摸索阶段,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绩效评估机制和环境问责制度,并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系统的现代化。当前,地方党政领导肩负着发展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若干政策方面,以防止大量资源浪费和破坏。有效实施自然资源审计是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手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节约和利用资源,加强环境治理。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的自然资源审计是一种先进的审计方法,解决了审计过程中数据获取和分析问题,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全面落实,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旭.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综述[J].审计研究,2017,(02):25-30.

[3]张宏亮,刘恋,曹丽娟,等.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审计研究,2014,(4):58-62.

[4]徐泓,曲婧.自然资源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审计研究,2012,(2):14-19.

[5]张俊豪.地理信息技术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6]王振铎,张心灵.地理信息技术在领导干部草原资源资产责任审计中的运用[J].科学管理研究,2019,37(03):30-34.

第2篇: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生产性实训;课程体系

一、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现状

(一)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的背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中全会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8个方面提出30余项具体任务。着眼全局的战略规划,国家提出的“四个全面”建设、加强海洋强国战略,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及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推进“多规合一”、落实“互联网+”、促进大数据发展等重大战略及行动计划,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带来了诸多新的机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开设的背景。高等职业院校申办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基本上每个高职院校申办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都是依托本校已有的专业开设,这些已有专业开办时间较长,有相应的师资储备和设备储备,比如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了工程测量技术、地质工程专业,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了工程测量、水利等专业,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了地矿工程专业。因此各院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所设置的实训课程体系与所依托专业关系密切,即使是个别高职院校新建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也借鉴同地区同等规模的其他院校设置了一套合适的实训课程体系。

(三)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场所的现状。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场所包括三种,第一种是校内实训中心,主要是用来进行课程的实践教学;第二种是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用来进行学期综合实训;第三种是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安排学生进行认知实习、工学交替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经过调研发现,各高等职业院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以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建设的实训课程体系是比较完整的,相应的实训项目比较固定,考核制度也比较健全。但是由于测绘类的项目往往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比如国家统筹规划、实习基地企业方的计划、自然条件的变化等,因此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项目具有很多不确定性,这就导致实习学生从校内实训中心的模拟实训直接进入校外实训基地的工作岗位,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为了能够实现实训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高等职业院校有必要与固定的测绘类企业合作,进而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并将生产性实训内容引入整个实训课程体系中,在实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职业性教育。

二、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空间数据采集、处理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使用相应的测绘仪器野外采集空间数据的能力和内业中对空间数据的编辑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注重和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所依托的专业一般比较成熟,成熟的专业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可以交叉使用院校已有的实训设备。随着国内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高等职业院校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发展充满信息,目前绝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正在积极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因此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比较完备的,但是由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特殊性,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校外实训的建设不尽如人意。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虽然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校内实训的设备和人员配备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大部分测绘数据和地图具有保密性,实训指导教师能提供给学生的也只是相对简单的或者实验性的数据。二是测绘地理信息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往往对地图制图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而这项内容在学校学生虽然有机会学到一些理论内容,由于缺少实践练习,学生印象不深,容易忘记。如果校企共建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同时构建适合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训课程体系。并由企业测绘专业高级工程师和校内专任教师同时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将专业技能课程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相应岗位连接起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那么学生就可以零距离接触职场,提高了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因此,校企共建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课程体系在当前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是非常必要的。

三、校企共建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课程体系的思路

(一)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没有企业参与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实训数据模拟实训,是在机房使用教材和模拟数据完成的。生产性实训就必须加入企业生产的内容,用企业的考核标准,这就要求必须要有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企业或者测绘地理信息与学校共同完成。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构建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课程体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目前,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企业是江西省核工业测绘院。江西核工业测绘院是全国甲级测绘资格单位,是中国测绘学会、江西省测绘学会、江西省遥感信息技术应用协会等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主要技术业务范围有: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图编制等。该企业所从事的项目与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多个专业对口,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编制两个业务部愿意提供给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过研究探讨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后,即建设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课程体系。

(二)指导教师团队建设。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若要担任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课程的教学指导任务,那么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即高学历,至少应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二是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即企业工作经历,高等职业院校应尽量引进具有测绘类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或者有计划地派遣专业课教师下企业进行为期六个月以上的锻炼。三是要有育人的经历,生产性实训教育不同于课堂教育,学生接触生产设备,实践生产项目,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生产性实训有可能需要出外业。对于刚刚接触生产实践的学生来说,不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可能会出现情绪上的不稳定。那么作为指导老师除了本身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外,还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关心爱护学生,耐心带教,对学生违纪行为及时批评教育加以制止,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岗位,保证学生思想上实现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平滑过度。

(三)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课程建设。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单项技能目标、综合技能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四个方面。生产实训基地成立后,在2017级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选中《GIS常用软件应用》作为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该课程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授课,第一阶段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主讲教师,讲解企业常用的生产软件的基本操作,如使用实验数据讲解AutoCAD、ArcGIS、MapGIS等软件的操作。第二阶段是由江西核工业测绘院的高级工程师担任辅讲教师,讲解上述软件在测绘项目中是如何应用的。该课程内容衔接了前导课程理论课的内容,结合了企业的实际项目,课程实施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实训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了岗位能力逐步递增。《GIS常用软件应用》作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核心技术类课程,周课时为6课时,学期合计108课时,其中软件的基本操作为54课时,项目应用为54课时。对于实际中丰富的可会项目来讲,项目的周期长短不固定,时间短的两三个月就可以完成,时间长的也许两三年,且具有连续性,而此时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只承担了一门课程的实训,在整体实训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没有作为实训课程体系的核心存在。若要充分发挥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作用,那么就要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重新调整,构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并在实训课程中引入生产性实训教学内容,例如,将《地图学》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两门课程的实训部分也引入生产实训内容,期末的整周实训也安排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来完成部分生产。

四、构建校企共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是改革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如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于2018年,那么2016级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应该按原计划培养,不能使用改革后的培养模式。二是要注意教学团队的培养,一方面学校教师应了解企业的业务,这样理论讲解时结合企业实例,更具有说服性;另一方面,企业高级工程师没有教学经验,不能像培训员工一样培训学生,要与校方经常沟通教学方法。三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课程体系应该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建设,测绘项目随着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在变化,那么实训课程体系的实训内容也应定期作出调整。

【参考文献】

[1]屠艮,张杰.《GIS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科技资讯,2010,8

[2]李华蓉.工程驱动下的GIS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

[3]龚俊,柯胜男,郑林.能力培养导向的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学研究,2010,2

[4]邓军.基于“校企双主体,双工作室”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9

第3篇: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万维网;聚焦网络爬虫;山洪灾害;动态提取

1.引言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万维网成为大量信息的载体。网络信息更新及时,传递速度快,只要信息收集者及时发现信息,就可以保证较强的信息时效性。面对海量数据,如何有效地提取并利用这些信息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定向抓取相关网页资源的聚焦爬虫可提取特定的需要的信息。网络爬虫(又被称为网络机器人,网页蜘蛛),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地抓取万维网信息的程序或者脚本。聚焦爬虫是一个自动下载网页的程序,它根据既定的抓取目标,有选择的访问万维网上的网页与相关的链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与通用爬虫(generalpurposewebcrawler)不同,聚焦爬虫并不追求大的覆盖,而将目标定为抓取与某一特定主题内容相关的网页,为面向主题的用户查询准备数据资源。物联网蕴含了大量的动态灾害信息,是及时获取目标区域灾害点信息的重要途径。传统搜索引擎技术缺乏基于空间语义的认知和推理能力,无法识别灾害发生的空间位置信息,无法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区域化灾害动态监控服务。本文基于聚焦网络爬虫有效收集网络上的灾害信息,精准过滤反映灾害信息内容的网页,获取灾害事件的时间、空间位置以及灾害点信息。依托该系统,可结合传统的人工判读技术,依据地物波谱特性、空间特征和成像机制以及所掌握的地学规律,通过分析地物影像特征来识别灾害点,准确提取、更新灾害信息专题数据,及时,辅助决策者参考使用。

2.聚焦网络爬虫概述

聚焦网络爬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使用较少的硬件资源,获取到更多与主题相关的信息。相对于通用网络爬虫,聚焦爬虫的工作原理较为复杂,根据一定的网页分析算法过滤掉主题无关的链接,保留有用的链接并将其放入等待抓取的URL队列。然后,它将根据一定的搜索策略从队列中选择下一步要抓取的网页URL,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达到系统的某一条件时停止。本文网络爬虫引擎采用聚焦网络爬虫(FocusedCrawler),又称主题网络爬虫(TopicalCrawler),是指选择性地爬行那些与预先定义好的主题相关页面的网络爬虫。和通用网络爬虫相比,聚焦爬虫只需要爬行与主题相关的页面,极大地节省了硬件和网络资源,保存的页面也由于数量少而更新快,还可以很好地满足一些特定人群对特定领域信息的需求。聚焦网络爬虫和通用网络爬虫相比,增加了链接评价模块以及内容评价模块。聚焦爬虫爬行策略实现的关键是评价页面内容和链接的重要性,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的重要性不同,由此导致链接的访问顺序也不同。

3.山洪灾害信息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山洪灾害常伴有山体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信息是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直接关系到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救援救助等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

4.基于聚焦网络爬虫的灾害信息动态提取方法研究

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爬虫软件,能迅速通过互联网搜索灾害点相关及时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对灾害的第一认识。通过已开发的网络爬虫软件,能将所有与某一主题相关的所有信息罗列并进行综合分析筛选。通过借鉴国内外语义相似度在信息检索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爬虫软件,从各类信息数据库中巨大的新闻事件类文本数据中及时发现并提取灾害专题新闻报道信息。结合高分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辅以人工判读,以确定各灾害专题信息发生的空间们位置信息,输出灾害信息动态提取成果专题图,为灾害信息动态更新提供服务。具体的技术路线参见下图。(1)专题数据管理子系统负责灾害信息描述数据(如泥石流、山洪、暴雨、地震等)、政府网站数据(网络爬虫目标网站)、语义规则库(灾害专题信息检索模型的研究成果)的维护和更新。(2)信息检索利用网络爬虫工具,从政府网站中抓取相关网页并收集到本地,经过加工处理建立本地网页快照库,对本地网页快照库进行分析、整理,针对灾害信息描述关键词建立一种利于快速查找的数据结构即索引,并建立索引数据库,以便在抓取到的网页中进行快速深入的灾害信息提取。(3)信息提取网页信息数据库中存储的是HTML格式的文档,这类文档通常含有很多与网页主题信息不相关的内容,比如导航条、广告信息、版权信息等内容,它们只适合使用网页浏览器进行浏览,而不宜作为数据交换方式由计算机处理。因此,需要开发网页主题信息提取工具,从HTML这类非结构化的文档中提取出主题信息,输出并保存为结构化的文本,以便于对其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处理。(4)信息过滤通过网页主题信息提取后获取的结构化文本数量多、数据冗余度高、不包含有效灾害信息描述的文本比重高,需要采用正向过滤(文本中必须包含的关键词组合)、反向过滤(文本中不能包含的关键词组合)等技术手段尽可能删除那些不包含有效灾害信息的文本。最后,根据灾害专题信息检索模型,从剩下的文本中检索并提取出有效的灾害信息描述内容。(5)人工判读通过软件自动提取到的灾害信息属性并不精确,需要后期进行人工辅助判读,结合高分影像,确定灾害发生的具体位置、进一步明确灾害属性信息,同时剔除通过程序获取到的重复信息。人工判读确认的灾害信息主要包括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空间信息包括灾害发生的位置信息及灾害发生的几何类型;属性信息包括灾害分类、灾害发生时间信息、灾害发生的区域、灾害发生的文字描述等信息。(6)成果输出及经过人工判读后的灾情信息是比较准确的,可直接用于更新灾害专题信息数据库。结合其他影像、矢量等数据灾情信息动态提取成果专题,将山洪灾害信息及时并打印输出。同时提供网络调用的服务接口,能通过设置地名关键词、灾害类型、发生时间范围、行政区域或坐标范围等筛选条件,可以将某一个位置周围的历史灾害相关信息全部罗列出来供决策者辅助参考。

5.结语

在山洪灾害信息提取中,基于聚焦网络爬虫方法对物联网中海量数据信息利用程度较高,能够综合考虑灾害事件的时间、空间位置以及灾害点信息,快速获取第一手资料数据,再结合人工判读,即可精确动态提取、更新山洪灾害专题成果。也可以采集往年信息,建立预报模型,预测未来灾害发生区域,灾害种类等,可为决策者提供预防。本文基于聚焦网络爬虫,通过动态提取灾害信息,结合人工判读,研究了山洪灾害信息的提取、更新方法,可为决策者提供辅助依据。本文关于采集往年信息,建立模型,预测未来灾害发生区域、灾害种类,未作进一步研究,希望抛砖引玉,引发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1]袁文,袁武,张海冬.基于互联网的区域性灾害空间信息动态监测技术[C].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200-207.

[2]程向荣.分析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J].西部资源,2018(01):123-124.

[6]孙立伟,何国辉,吴礼发.网络爬虫技术的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

[7]张玉东,郭俊锋,王林生.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2(20):251+253.

第4篇: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高中地理;地理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理信息技术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地理信息技术因其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受条件限制少、精度高,并且可以给人们提供全天候、全覆盖、省时便捷、可移动的服务,在生产生活领域得到广泛性应用。将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融入到高中教学中不仅是新出台的高中课程标准要求,是学生提升自我素质的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需要。

1地理信息技术概述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地球等[1]。地理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形式获取、处理地理信息数据,并以图像或地图的形式直观展示的有效方法。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理信息技术出现,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其已经从研究研究机构,走向了军事、航行、测绘、统计、环境监控、天气预报等等几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所有部门和行业。

2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1提高教学成绩,提升教学水平: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信息技术提出了重要要求,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高考地理试卷上频频出现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考点。因此,增强高中地理教师队伍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理解,将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当中,是提高教师教学成绩和提升教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2.2增加学习乐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直面化的表达方式、人机互动的学习方式、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内容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主导,让学生动手参与,引领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绘制相关地理模型,不仅可以将课堂的目标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视觉、听觉,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2.3紧跟时代步伐,培养高素质人才: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理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地图制作、数据收集等单一的技术,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日益融入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手机导航、物联网、环境监控等地理信息技术无时无刻不给人们带来便捷。高中阶段有效开展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为高素质、高能力专业人才提供知识储备,也为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知识支撑。

3当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师资力量短缺:

我国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开设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不过20年的时间,加之不少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教学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2],使得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较为缺乏,大部分教师都是地理科学和相关专业的师范毕业生担任。在后期由于重视不够,对高中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的继续培训不足,这从根本上影响了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水平。

3.2相关研究薄弱:

通过常用的文献查阅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共检索到12116条记录。在“标题”检索中输入“高中地理”,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7条,且相关文献多为现状、问题、对策等流于表面的研究,缺乏多角度、多方法、多方面的深度研究。相关研究的缺乏对高中阶段有效开展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设置了障碍。

3.3精品教材不足:

近来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视催生了大量的优秀著作,在相关著作中大多是针对高校和专业人才的深层次参考用书,针对高中阶段的教材、教学参考用书、学生课外阅读资料较少,鲜有发现普及较为广泛、反应效果良好、通俗易懂的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科用书。这种现状制约了高中阶段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只是围绕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造成了教师无参考、学生无扩展。

3.4技术、软件更新速度快:

地理信息技术跟信息技术高度依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前,各种技术、软件乃至理念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往往一些软件高中教师刚刚接触就已经过时。专业性强、信息技术高度依赖的特征使高中教师队伍有效开展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就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掌握软件使用,并紧跟时代步伐,探索知识发展前沿。这对高中教师开展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4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建议

4.1加强师资培训,促进地理教师观念和知识的更新:

一方面应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尽快使现有高中教师队伍能够快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应重视人才引进,重点引进地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本科师范院校毕业生,为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4.2编制精品教材,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组织国内外地理信息技术专家、学者精心编著针对高中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结构的精品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使教师有所教、有参考,学生有所学、有拓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够掌握相应的考评标准。

4.3加强相关研究,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鼓励广大学者,特别是高中地理教师参与到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当中,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深刻把握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并形成文献,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4.4提供资金支持,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有效保障:

学校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建设完备的教学实验室、配备相应的软件和数据,并为教师提供科研经费,为高中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和研究活动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伟强.地理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6-10.

[2]赵军,武江民,赵生龙.我国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J].地理信息世界,2005,3(1):39-41,50.

第5篇:地理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计算机类专业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土管理[1]、城市规划[2]、灾害评估[3]和公共安全[4]等诸多领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和这些新技术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5]。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等,培养相关专门人才,同时,一些其他相关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由于行业应用的需要,也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课程。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有必要深入了解,因此,很有必要在在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相关课程。

1课程性质及特点

在计算机类专业,地理信息技术一般作为专业方向课或专业选修课开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需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应用,为学生在信息技术中综合集成地理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由于课程的特殊性,该课程明显具有以下特点[6]: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具有前沿性特征。

1.1多学科交叉

地理信息技术课程以3S为核心,集成了地理学、地图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是多科学交叉的产物。由于涉及学科领域众多,要求学生必修具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学生仅仅具备了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严重不足。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适当补充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1.2实践性强

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技术体系不断完善,进而促进了相关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时,新的理论体系进一步促进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断扩展应用领域。因此,地理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包括了基本理论研究、技术方法和技术应用三方面,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解本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又要巧妙地将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前沿性

地理信息技术自诞生以来,已经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随着新兴IT技术的不断涌现,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日新月异。因此,地理信息技术课程呈现了前沿性的明显特点。

2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2.1明确教学目标

不同专业的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完全不一样[7]。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而言,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学生需要掌握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典型应用,为后序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而言,地理信息技术的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以专业知识为背景,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技术手段更好的解决本行业相关的问题。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地理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为将来在工作中综合集成地理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2.2改革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地理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很好的规划。为了能够与专业更好的紧密结合,在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同时,特别需要突出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和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几方面的内容。经过实际的教学探索,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①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坐标系统和地图投影;②GPS与定位技术,主要包括GPS工作原理和其他定位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及地图制图;④遥感技术(RS),主要包括遥感基本原理和遥感图像处理。以上教学内容基本覆盖了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2.3丰富教学方法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对比教学方和项目驱动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探究式教学是指将探究式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与协助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提出问题、搜查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解释以及论证解释等探究环节,自主建构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活动[8]。例如,在讲解空间数据结构之前,教师给出空间数据例子及特点,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数据结构,自行总结在能够将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组织存放的方法。“对比教学法”是将教材中有一定联系和差异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讨论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将有关的知识和理论迁移到另一对象上[9]。例如在讲解空间数据结构时候,让学生比较矢量结构和栅格结构的优缺点,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空间数据结构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在讲解空间数据库的时候,让学生将空间数据库和适合存放大量结构化数据的关系数据库进行对比,进而引申出空间数据引擎的概念及作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10]。例如将讲解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时,要求学生结合所需知识,完成一个典型的“学校选址分析”的实际项目,教师只提供具体问题、基础数据,详细的问题建模、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均要求学生自行完成。

3结 语

地理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很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结合地理信息技术课程性别和特点,从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和丰富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计算机类专业开设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敏辉,林良彬,丁华祥.移动地理信息服务动态巡查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地理信息,2015,40(2):77-79

[2]马琳,陈大勇.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3):133-134

[3]程乙峰,刘志辉.3S技术下滑坡危险性区划及监测[J].测绘科学,2016,41(8):95-100

[4]胡浩,周芯仪.基于GIS的城市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2016,35(2):90-92

[5]王尔琪,王少华.未来GIS发展的技术趋势展望[J].测绘通报,2015(增刊):66-69

[6]岳书平,闫业超.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新型教学方法初探[J].地理空间信息,2015,13(4):176-179

[7]侯卫萍,薛伟,邢艳秋.森林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9):384-385

[8]王林雪,路静文.国内外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述评[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1-4

[9]叶新荣,张爱清.“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对比教学法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