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地理教学教案范文

地理教学教案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地理教学教案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地理教学教案

第1篇:地理教学教案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目的除了评价总结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外,还在于触发教师们的自我反省意识。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第一,对教学模式的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标准。以前的课堂上,教师讲课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等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并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学习,并没有完全汲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地理教学课堂模式逐渐僵化,教师渐渐失去自我反思的意识,课堂效率无法提高。所以,教师们应该从教学模式开始反思,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对教案设计的反思。教案设计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地位,是把反思教学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不仅要对自己之前设计的教案进行反思总结,而且要对比分析其他教师的教案,以此提高教案设计质量。

2.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

2.1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并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引导作用的学习活动。完成这项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意自己与学生之间是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要明确自己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要作为学生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地理时遇到的问题。初中生还处于对地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必须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带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地理的乐趣,从而打下牢固的地理基础,为进入高校的地理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2.2及时在课堂上反思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时间抓住学习重点,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初中地理的知识点比较系统,整合度较高。教师完全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将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课堂上进行的反思教学相当关键。教师应该在授课的时候时刻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哪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比较容易接受哪种教学形式。例如在教授《海陆的变迁》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并运用板块运动说明火山、地震带分布的规律。这堂课对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承接,那么教师应该反思在讲“大洲和大洋”时用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不好,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不高。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时,教师通过给学生看地图的方式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发现学生上课的时候集中度不够高,课后掌握度并不好。那么在讲授《海陆变迁》时就可以换一种方式,用视频展示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板块运动的过程。通过教师这样对课堂进行反思,就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结语

第2篇:地理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方法

伴随新课改进程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开始向更高的要求与目标转变,为更有效地推动学生地理学识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课程教育中优化教学模式与手段,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成果,就成为其学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教育环境与条件下,“双动两案”教学模式能较好地适应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需要,将该模式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进程中,能合理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并推动学生理解、掌握地理学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以“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分类为研究出发点,对其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构建方法和手段,做详细的探究分析。

一、“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概述

具体来说,“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的“双动”,其含义是指在高中地理课堂教育进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两类功用做充分的互动交流,令二者均能发挥出各自最大功能的教学方式。教师起主导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知识学习活动中,在对学识的探究进程中,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双动”教学主要是通过地理课堂上教师的指引辅导,由学生展开自主性合作、学习,在主动探究、思考中收获地理知识技能的教学手段。“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的“两案”,涵盖教师所用的教案与学生学习时使用的学案两大部分,其中教案是教师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后,依据班级学生特点与课程教学目标,合理选取、整合课程知识内容,并编制具体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方法、教授流程等内容的教学活动方案。而学案则是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依照班级学生的学识基础与学习特点,教师主导设计的便于学生进行学习求知、完成学习任务的导学方案。学案即是给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观看与使用的教案。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应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经由教师的引导启发与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在求知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经由其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教案与学案的双重辅导下,带动学生地理学识的学习效率与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地理“双动两案”具体构建方法分析

(一)学案与教案的编写设计

要在高中地理教育中有效构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首先就需要教师为课程教学编写、设计适宜的学案与教案,作为“双动两案”课堂教学实施的关键步骤之一,对学案的编写设计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学案的编写应把握教学之间的互动联系。学案在设计上应沿袭“双动”教学的思路方向,遵循课堂教学作为主导,而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教学准则,在学案编制中为学生设计出更多自主学习、思考与练习的契机与方式。令学生通过自身的研究求知,加深对地理学识的认知理解深度,提高其学习效率与质量。

2.学案的设计应体现启发性的特点,即在学案中积极指引学生不依赖于教师讲解,而是努力独立追寻知识问题的答案,进而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其自主求知进程中不仅收获学识,更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其今后素质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而教案的编写则是为了配合学生对学案的应用,便于教师做课堂教学的活动方案。其教案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为其编制各类学案预习、课堂自学、练习巩固等学习流程,以强化学生对学案的使用与学习成果,进而在教案与学案的协作整合中,确保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双动两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流程与步骤

1.课前预习。

如在教学洋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设计好本堂课学案与教案后,应在课前将学案发放给班级学生,并指导学生依据学案内容,展开对本堂课的课本知识内容的独立预习活动。学生根据学案所设计的问题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从中找出对洋流知识的疑问,并带着疑问参与该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指引下解疑释惑并继续进行自主学习,逐渐发展自主学习意识与自学能力。教师依据学生在课前预习所得出的疑问与收获,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令课堂教学形式更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吸收与掌握。课前预习阶段是实施“双动两案”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也是高效发挥学案导学作用与学生学习主体功用的重要环节。

2.课堂教学与学习。

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教师应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对知识内容的学习上,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如在教学一些地理基础性知识时,可由教师向学生设问,或是由学生向教师提问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在师生交流、教师释疑中实现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认知理解。而对一些重难点知识问题,教师则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经由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得出初步的判断结果,教师依据学生的探讨结论可继续发挥其引导作用,为学生点拨其结论上的不足与缺陷,并指引学生正确的学习思路与方向。教师在课堂设问中还应尽可能给出带有诱导性或指引性的提问,让学生就问题展开自主思考与探究,以地理知识与学案预习结果解决教师设问,并从中有效掌握课程知识概念,培养学生自主思维与学习的能力。

3.课堂练习巩固。

在课堂练习巩固阶段,教师在学案中所设计的练习题应交由学生做自主求解,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课堂学习训练,巩固其所学知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存在于记忆中,更能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上。另一方面可依据学生的独立做题结果,获知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为其在课后的指导教学与未来学案编写改进,提供学生的反馈信息。

三、结语

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方法在教案与学案的设计运用中,经由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互动实施,令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在教学进程中获得有效的结合,并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龙涛.如何打造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30.

[2]张所海.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10:159.

第3篇:地理教学教案范文

1.新课程理念。

第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海陆变迁一节中,数字星球把真实世界的问题带入课堂,让教学贴近生活实际,便于学生将所学内容迁移到生活中去。第二,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数字星球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通过有效融合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新型教学环境。第三,强调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分成小组,按照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要求,借助数字星球系统提供的图像资源,组内分析讨论,形成结论。笔者认为数字星球在体现以上三种理念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在开展立体、抽象知识教学时,进行模拟演示,进而实现学生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能够提供给学生系统本身自带的资源包,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自动获取网络资源,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PPT课件与数字星球关联进行展示,并且在学生探索、自助使用的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产生学习的欲望。

2.建构了多样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2篇文章主要涉及三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探究模式。利用数字星球动态、立体展示教学内容、自带资源包及联网补充资料的优势,通过设计一系列有目的、分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分析数字星球,实现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但是,在教学思路、提问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种是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是徐宝芳教授在2003年提出的,“双动”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两案”指的是学习方案(简称学案)与教学方案(简称教案)。目前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完成了系列的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案、学案、课件、story动画、球面动画。完成了基于数字星球系统地理微课程设计。第三种是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原来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叫脚手架。其作用是在建筑房屋时起暂时支撑作用。该术语运用在教育领域,用来描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该学生给予的有效支持(支架),当学生的能力得到增长以后,就可以撤去该支架。如在地球的自转运动一节,用数字星球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转偏向力,并引导学生画出来,为学生学习建立“支架”。地理教学设计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抓手,指导教师有效、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但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素养,这就需要建立学生学习的抓手———学案,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配合教学方案实施,而目前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缺乏学案的设计。因此,笔者认为三种教学模式中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具有完整的教学思想、设计环节,有教案和学案两大“抓手”支撑教学,目前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已经开发出相应的案例且提出了在教案、学案、课件等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以此为基础对开展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大有裨益。

3.多种媒体配合使用。

每种教学媒体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因此需要多种教学媒体的配合使用,数字星球也不例外。12篇文章中有10篇文章将数字星球系统和其他的教学媒体结合使用。第一,与PPT结合。由于我国班级学生的容量比较大,小小的数字星球照顾不到所有的学生,如何扩大数字星球系统的传播面需要深入研究。在教学中可以将数字星球系统与PPT等结合使用,发挥数字星球的优势,利用PPT来弥补其不足。第二,与实物媒体相结合。如,在讲述大陆漂移一节时用带文字的硬纸板制成非洲和南美洲轮廓,演示大陆凹凸吻合现象,再用系统平台引导学生寻找大陆漂移化石证据、冰川擦痕证据。第三,与录播系统相结合。利用数字星球系统呈现仿真模式的功能制作微课,对适合用数字星球系统演示的专题内容进行长约5分钟的教学设计,并录制微视频,最终开发一系列“数字星球系统技术与地理专题内容整合”的地理微课程资源[11]。辅助教师课中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自主学习。但是在各个媒体的配合使用中,我们也要注意到,一个媒体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运用其他媒体进行演示,否则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充分发挥数字星球系统的多种功能。

根据使用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教具和学具功能;根据呈现特点不同可分为演示功能和探究功能;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可分为讲授知识、科学普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功能。12篇文章均体现了数字星球的讲授功能、教具功能和演示功能,只有3篇文章运用了学具功能,3篇运用了探究功能,1篇科普功能,1篇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功能。因此数字星球的教具功能和演示功能体现较为充分,但学具功能、探究功能、科普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我们还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教学方案,用以普及地理相关知识。如数字星球自带的关于黑洞等的视频,可以用于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再者我们应看到数字星球系统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如利用数字星球系统演示大陆漂移的过程、各大洲的代表性动植物。讲解魏格纳论证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及探究精神的培养[5]。

5.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反思不断增多。

在12篇教学设计中有3篇文章对教学设计反思进行了专门的论述。而且这3篇文章都是近两年来发表的,从而可以看出,人们正在探索如何设计出更好的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2篇文章中提到了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指导下如何开展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及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如“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很多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存在环节不完整,地理教学目标表述不准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路、策略与模式较为轻视,教学方法不全面等问题。”但是这些反思大多停留在教学设计本身,没有深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二、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几个问题

1.对教学设计理论认识不够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后总结、板书设计、习题设计几个方面。且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有一定的标准。一个完整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应该在形式上包括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内容上遵循每个环节的设计标准。笔者通过研读12篇文章发现,多篇文章存在赘述和缺失教学环节、教材分析不到位、教学目标表述不具体、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混淆、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混用、教学重难点分析不到位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教师没有按照教学理论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的理论认识不够。

2.学生使用不充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都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以及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作为使用的主体。12篇教学设计中,只有3篇文章设计了学生使用了数字星球的环节。而其他教学设计数字星球只是作为教师的一种教具存在。学生没能锻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资料、探究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3.缺乏技术指导

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数字星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体,在如何选择资源、如何设计课件、如何流畅使用数字星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设计中针对有难度的部分加入相应的技术指导是有必要的。而在12篇教学设计中只有2篇文章提到了如何制作数字星球系统的课件。如“story及其附件设计”,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由于数字星球系统课件制作方法的更新,现在的制作方法和以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需要及时更新我们的技术。

4.研究意识薄弱

自2008年引入数字星球系统以来,目前除去宁夏、贵州外的其他省份都已经建立了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实验室。到目前公开发表的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只有12篇,由一线教师独立发表的只有两篇。虽然近两年来研究数量有上升的趋势,但总量还是不足。

5.设计规范不完善

在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中,如何明确数字星球在本节课教学中具有其他教学媒体不具备的优势。12篇教学设计中提及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在内容选择和课堂组织上的注意事项,总结了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几点反思并提出通过记录数字星球的使用主体、次数、频率来考量其发挥的作用。在规范和评价基于数字星球的地理教学设计上起到了引导作用,但是其定性和定量的指标都不完整,有待进一步开发。

三、关于加强基于数字星球系统教学设计研究的建议

1.加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

多篇文章存在的教学环节缺失、教学设计内容表述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掌握不扎实。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加强教学设计的理论学习,将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设计出集科学与新意于一体的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

2.强调学生对数字星球系统的运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重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使用的方法、探究的程序上指导学生,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更加认真细致地观察、描述数字星球。

3.完善技术指导。

数字星球作为球幕投影在制作课件上和平面的PPT有着较大的差异,如何在球幕上插入文字、图片,如何在球幕上制作动画效果以及如何实现数字星球的图像、动画、视频和PPT的链接等,我们都有必要将自己的小技巧加入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中。

4.提高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研究意识。

一线教师和学者应提高对数字星球的研究意识,从挖掘适合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内容到开发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设计及如何有效、充分、多样地利用数字星球系统进行教学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

5.构建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认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定性、定量指标,建立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必要的,它能够规范、指引和评价教学设计,保证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在各个环节的设计上做到科学准确且充分和有效地发挥数字星球系统的作用。

四、总结

第4篇:地理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高中地理教学;辅助作用

新媒体属于融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的创新型媒体,将新媒体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及教学手段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辅助作用,强调教师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以将新媒体的教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继而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及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一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新媒体促使地理教学多元开放

信息传递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沟通也主要借助信息的传递来实现[1]。然而传统教学中,受到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传递往往存在一定的封闭性。新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则使得信息传播手段有极大的开放性。新媒体使高中地理教学多元开放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建构出地理教学资源库,这样可使地理教学资源得到快速共享,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巨大的帮助;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每名学生面临着相同的学习信息源,网络新媒体中的海量信息为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提供帮助,这使得学生能够借助一定的新媒体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对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有着重要帮助。

(二)新媒体促使地理教学混合多样

新媒体使得地理教学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途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借助新媒体中的及时沟通软件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有效的沟通与互动,这样可使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有更多选择,并且还是教学从原本的课堂教学及学历教学逐渐转变为多层次甚至跨层次的空间教育行为。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混合多样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随着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网络设备及媒体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将网络设备同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使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2]。第二,新媒体呈现知识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

(三)新媒体促使地理教学双向交互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为人们的双向互动提供平台,使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及空间接受信息。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为教师与学生自由平等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还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3]。新媒体双向沟通实现了跨时空的交流,这样一方面使得地理教师能够借助新媒体技术向学生发送地理信息或者传送地理学习资料,另一方便学生还能够借助新媒体技术向教师请教相关的内容,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沟通,这样达到了高中地理教学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新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辅助作用的具体体现

(一)新媒体在高中地理课前备课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地理教学中,以往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常常只是借助各种教案或者到图书馆查阅相关内容进行备课,这样的备课方式往往只是针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解释,很少对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这使得地理教学质量往往较低[4]。然而,如果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够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借助新媒体来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则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层面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通过搜集大量优秀的教案、教材等资料,让教师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将教材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体现出来,使得课程教学目标得以体现[5]。同时,借助新媒体整合优秀的资源,还能够通过知识的拓展延伸来帮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时,在课前备课阶段,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如可以搜集一些纪录片,将纪录片作为课前引导工具,可以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获得深刻的理解。再如,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但是在教材中没有体现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可以寻找一些有关行星的秘闻,让学生在掌握课程相关内容的同时还能够获取一些其它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媒体辅助学生预习。在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及时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指导学生课前以教材内容为主体,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信息,解答教师布置的问题,以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提供帮助。而为了更好的提升预习效果,在学生预习阶段,教师就可以应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沟通,主要通过新媒体平台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期间更好的吸收与消化相关内容,且让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新媒体在高中地理课程讲解中的应用价值

教师在课前借助新媒体进行备课后,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组织将备课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6]。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新媒体基础让地理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并借助新媒体技术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新媒体技术的教育功能被挖掘后,当前的高中学习也积极建设相关的教学设施,如网络电视(IPTV)也已经进入到高中各个班级中,网络电视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高中定时定点看电视的格局,同时也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的借助网络电视来丰富相关知识。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电视来放映一些与课程内容结合较为紧密的内容,例如在沙漠旅游中,很多游客经常会看到“海市蜃楼”这一奇幻的场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电视播放有关沙漠海市蜃楼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来了解相关的地理、物理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新媒体技术同地理教材联系起来,通过新技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这一课时,课程主要讲解的是新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谷歌地图软件,打开卫星地图,慢慢放大比例尺,学生能够看到各种新奇的内容。通过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学生会利用谷歌软件找自己所在的城市甚至自己的家,在此过程中教师穿插遥感理论与GPS,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掌握了本节内容。

(三)新媒体在高中地理课后知识巩固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习题放到网络平台中,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及时进行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自由分配自己的练习时间。一些有能力的学生还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与需求,在网络平台上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与巩固所学知识。此外,在课后,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借助新媒体这一凭条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及探讨,讨论习题做法以及总结习题的规律。课后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时间的选取也较为灵活,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动紧密。如学生在课后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利用QQ或者微信向老师或者其它的同学寻求帮助;有的同学没有理解课程的内容,可以及时向老师反应。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相互讨论问题,使学生能够交换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另一方面还通过互动沟通协调师生的关系,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借助新媒体技术中的“微课”教学方式实现课堂的延伸,在《锋面系统》的教学中冷、暖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资源将以动画的方式展现冷气团插入到暖气团下面,并促使暖气团逐渐抬升,从而形成暖锋。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课堂后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通过视频的学习掌握相应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深刻记忆的拓展学习目的。

三结语

总之,新媒体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因而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代与技术发展的潮流,将新媒体技术作为高中地理教学辅助工具,通过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的课前备课、课中讲解及课后巩固中,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地理重难点知识,继而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兴梅.浅谈新媒体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新课程(下),2017,(08):107.

[2]刘军.新媒体支持下高中地理翻转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17,(39):150.

[3]梁洁.新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4]张雷.新媒体支持下高中地理翻转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15,(15):85-86.

[5]金轶杰.新媒体支持下高中地理反转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15,(14):190.

第5篇:地理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应运而生。高中地理的教学当中,双动两案教学是在构建主义以及元认识等多种理论的指导基础上建立,将学生的学案和教师的教案作为媒介,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作详细的介绍,并且对高中地理课堂当中双动两案教学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以期能够对其模式的构建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1.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定义

首先较少地理教学模式,即通过某些特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后建立起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程序以及相关的策略体系。对于高中地理的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则是通过元认知、建构主义、地理学习以及教学等多种理论的系统指导,将学生的学案与教师的教案作为媒介,通过课堂的活动来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等,从而良好的完成教学的任务的一种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双动”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两个活动,两案则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案。在双动中不仅要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还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两案当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学生的学案则需要教师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通过学案可以自主的学习并且探究学习内容,主要有课前的预习、课上的指导、课后的练习和小结等内容。

2.双动两案的基本组成

2.1理论依据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包括建构主义、元认知、地理教学和学习多种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环境获取知识,而非以教师的教授为学习的主要渠道,即知识通过某些意义构建而获得;元认知理论则是强调个人对于自身认知的一种认识和意识,即对认知的认知。一般情况下,元认知包含三个层面,最基础的一般认识,由经验获得,再是通过认知过程中获得的情感和认知体验,最后是通过认知能够对事物进行相关的评价和选择。地理学习与教学理论,是对地理学科当中一些学习的过程和规律的总结。

2.2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模式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构建,高中地理的总体目标即是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规律;获取相应的地理基本技能,拓宽地理的思维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手段以解决地理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树立正确科学的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种观念。

2.3教学程序

高中地理的教学程序,即一堂课的教学步骤。一般情况下,首先是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并且根据已经设计好精心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完成教学目标,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要充分精心相关指导,学生则应当做好课前的预习,并且在活动当中精心学习以及知识的延伸拓展。

3.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3.1高中地理两案研究

“两案”的研究分为学案和教案两部分,其中对学案的研究主要有:第一,地理学案应当明确其内涵和本质,在此基础上由教师进行设计并且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完成学案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内容的重点和衔接过渡;第二,学生的学案包括课前的预习、课上的指导、课堂的练习和课后的小结四部分;第三,在进行学案的设计时,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方法新原则、图表化原则以及有效性原这五大原则。

3.2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特点

双动两案的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高中地理的教学和学习更加有效。第一:设计性,在双动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和学生都根据教案和学案来进行内容的学习、知识的获取和目标的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根据清晰的目标形成明确的思维,从而认识地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第二:活动性,“双动”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协调统一,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渗透进去教学的方法,学生又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第三:多功能性,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不仅注重教学的整体功能以及目标的完成,而且还注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不仅是知识的成长,还有思维和能力的成长。第四:地理性,高中地理双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为了完成高中地理的总体目标而设计的,它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能力,因此在进行其构建时,还以地理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其规律原理,充分的将地理学科的思想体现了出来。

4.结语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将其它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了充分的吸取,通过科学理论指导,并且对学案和教案的科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本质,发展地理思维,从而使得高中地理的课堂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裴亚男.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高涵静.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实施的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