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建筑历史理论范文

建筑历史理论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建筑历史理论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建筑历史理论

问题为导向的建筑艺术历史阅读教学

【内容摘要】建筑理论课程对建筑设计基础以及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对独立学院的外国建筑艺术历史课程定位的研究,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的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建筑历史教学法,并对特色教案及教学措施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教学法;外国建筑艺术历史;应用能力

外国建筑艺术历史(以下简称“外国建筑史”)是建筑学的主干课程,是建筑理论教学的核心内容,该门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建筑修养、理论水平及职业技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独立学院的建筑学教育以注重实践、注重应用为办学特色。传统的外国建筑历史教学多采用封闭式教学模式,无法与独立学院侧重职业应用的培养定位相匹配。建筑历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历史与设计相脱节、教学与当下问题相脱节等问题,导致传统的外国建筑历史教学模式显示出一定的滞后性。如何适应并满足当代建筑职业教育对建筑历史与理论的多样化需求,如何以更适宜的方式引领学生阅读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的历史,是独立学院建筑历史教学的重要议题。本文拟从外国古代建筑艺术历史这门课程入手,以建筑学专业二三年级的相关课程教学为载体,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的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建筑艺术历史教学法,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建筑艺术历史的教学现状分析

国内多数独立学院的建筑学专业自创办以来就设置有建筑艺术历史课程,但相对较短的办学历史使得建筑历史课程以沿用、借鉴国内相关院校传统教学体系为主,难以形成更加针对本校培养目标、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于1969年在美国首创,许多国际知名院校和专业都采用该教学方法并取得了开创性成果。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与建筑实践、独立学院学生未来职业成长的环境非常契合。当前独立学院建筑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等特点。因此,课程应在传统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独立学院特色,重新认识外国建筑史的教学目的,在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多元化、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建筑历史这一建筑学主干课程寻求一定的调整,使其能够真正承担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作用。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建筑艺术历史教学

(一)情境导入与问题提出

点击查看全文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究

摘要: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之一,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此类问题也有着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展开研究,收集国内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资料,分析并总结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给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

0引言

早在十九世纪中期,就有学者提出了“工业考古学”这一概念,强调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在此之后,工业遗产保护运动迅速被一些工业化国家所接受,国内也逐渐开始关注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由于目前很多早期的工业建筑保存完整度较低,很多建筑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修整之后已经在面貌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城市的工业中心已搬迁到了郊区,市中心只留下已经不再使用的厂房和仓库等。如何对这些工业建筑遗产加以保护与再利用,只有对其充足的了解,深入研究与工业建筑遗产有关的工业背景及老工业厂房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等,才能设计出最适合的保护与再利用方案。

1建筑保护理论的基本观点

由于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自的建筑保护理论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这里只重点研究国内的建筑保护理论。国内的建筑保护理论要更加保守一些,最早出现有关建筑保护理论学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提出的,他在1944年编写的“中国建筑史”中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后来的学者对其观点进行补充并提出了更加可行的理论方案,他们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建筑的发展保护研究工作,为我国的工业建筑保护工作打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成果虽多,不足也很明显,比如大多数学者研究角度较窄,研究内容也不丰富,对象较为单一,很多研究成果都只适用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没有进一步再深入研究。工业建筑遗产指的是具有遗产价值的历史工业建筑,这一概念首先强调的是历史,其次是价值,对于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十分具有针对性的,很多工业遗产并没有被纳入到保护之列的价值,所以对于历史工业建筑的背景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工业历史建筑中,对建筑主体的保护往往是与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同时进行的,保护工业建筑本身的基本任务是不让建筑主体受到更严重的破坏,但是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保护工业建筑为其本来的产业主体生产需求而建造的工业构筑物不被破坏,工业建筑的特点之一是与生产紧密结合,并且其厂房构造十分复杂,所以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基本内容应集中于:(1)对建筑现状的全面评估;(2)遗产认定;(3)确定保护原则和保护目标;(4)给出具体的保护措施;(5)实现功能的利用;(6)展示陈列方案,规划景观方案、建筑功能利用引入方案等;(7)采取合适的管理手段,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辅助保护工作;

2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存在的问题

点击查看全文

环境设计专业中外建筑史课程分析

摘要:文章探讨教师在史论课程教学中如何启蒙学生的建筑思想,在意识形态上让学生理解学习建筑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促进未来艺术设计师的成长成材。笔者根据自身近几年课程教学的体会,阐述课程的特色及学习的方向和重点,以期培养和激发学生在专业设计中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专业特色;建筑;课程改革;创新意识

环境设计研究自然、人工、社会三类关系发展应有的方向,以优化人类生活和居住环境为主要宗旨。环境艺术设计尊重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景观的完整性,既重视历史文化关系,也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创造、环境体验与审美引导相结合的特征。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类。建筑凝聚着人的智慧,城市生活中蕴含着感情、审美和追求,环境设计理念把建筑思想一代代传承下去,渗透到设计师的性格和想象中。建筑也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学习中外建筑史课程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艺术意识,加强学生对建筑的热爱和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各国的物产、气候、地理、交通等各种因素不同,所产生的建筑也有自身的特色。在学习了解由于各国宗教、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形成的各自的建筑体系、风格等方面,这门课程也是明显优于传统设计系列课程的,在创新性改革实践中,其自身的难点与改革创新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时问题,二是授课方式问题。

一、课程内容创新思路与教学思路

教师要分析、研究中外建筑史这门课程应当如何上,如何把建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通过创新的授课方式传达给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在现有的课时中教好这门课程。实践城乡景观、风景园林、建筑室内等环境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研究要以环境中的建筑为主要对象,环境设计专业开设中外建筑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课程也是围绕培养优秀设计师的目标开展建筑史论的学习与研究,是专业课程设置最具亮点的课程之一。教学改革以挖掘专业特色文化资源为指导思想,在一定的学时内讲授一门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有一定难度,要上好这门课,编好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讲稿与PPT,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环境设计按教学计划用怎样的方式授课以达到教学目的,在现有的课时内授课,如何更好、更全面地让学生领略中外建筑史课程的精髓,如何精细、全面、系统地让学生认识建筑并感受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与特色,是相当难解决的问题。要上好这门课程,教师就要用艺术专业的视觉特点,收集、编辑大量建筑图和文字解释,重点说明建筑历史理论、建筑师设计思想,从而以更生动、创新的教学参与方式,拓展学生的兴趣、文化想象与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授课。同时,教师要以抓重点、抓历史节点、抓建筑风格的方式解读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以突出重点,分析、讲解重点的方式解读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建筑思维与空间理念,丰富其设计文化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展开课程的内涵与计划

课程重点介绍每个时期和每种建筑类别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并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大师及其设计理论和设计观点。对中国与外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背景、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建筑风格、建筑实例、建筑师与建筑理论等进一步展开介绍,主要分两大部分,即中国建筑史部分与国外建筑史部分。如,第一部分分五个章节,按历史时期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的中国建筑进行分析与阐述;第二部分分四个章节讲述外国建筑史,介绍古代到中世纪及近现代的欧美建筑。建筑史教学应内容丰富、全面,跳出理论课程的教授方式,着重分析设计专业学生的特色。艺术生对课程理论知识和史论的学习有其自身的思考方向,教学中教师怎样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处理,结合艺术生的特点和学习重点、大框架讲述建筑史,这也是教改项目的难点。在课程设置上,教师要突出讲述地域文化的建筑体验,使学生在接触建筑史理论的最初阶段,就通过身边一系列的视觉图片对建筑及其所在城市的文化传统、艺术成就、风俗习惯等,建立起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树立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结合古西安的文化特色,通过图文资料,如半坡人类遗址、秦兵马俑、明代城墙等,让学生了解该区域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景观特色等,初步学习、感受并建立起对历史文化积淀及其所创造的优美建筑形式的印象,培养其文化审美和创新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空间度量关系

摘要:徐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各民族在徐州相互融合生活,因此徐州也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城市,城市中的一些建筑民居都有着非常浓厚的中国风,并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从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角度出发,通过相关的论证,系统的分析徐州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形式特征有助于更好的丰富和推广徐州传统文化。

关键词:建筑装饰;度量关系;建筑空间;徐州传统民居

引言

徐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都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因为历史中的一些因素,导致在徐州这一区域生活的各个民族相互融合,以至于到了今天,徐州城市的居民建筑物仍带有很强的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想要深入研究这些传统民居的特点,就要对徐州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产生的背景进行简要的了解。在一系列的传统装饰中,图样是装饰的灵魂与支柱,纹样是传统装饰的点睛之笔,要将这两者相互结合来观察研究并且要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论证,才能综合概括出徐州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特点。本文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相关概念进行论证,来拉开观察与研究的视角,以得出一些新的理论观点,更好的为研究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与空间的度量关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与空间的度量关系研究的背景意义

1.1徐州民居建筑装饰装修的国内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民居建筑装修行业也是如此,特别是近些年,民居建筑装修行业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而快速发展。徐州作为一座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在相关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兼顾了现代化的民居建筑装修,又最大程度的保留了一些历史特色建筑。但这并不是说徐州乃至全国的民居建筑装修装饰行业的发展已经成熟,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国内的建筑装修研究主要还是从传统建筑装饰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与艺术价值研究以及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装修的构造与比例研究这三个方面入手,相对于一些发展成熟的国家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点击查看全文

谈历史建筑普查技术路线及方法

摘要:历史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在快速城镇化的浪潮下更是刻不容缓,作为历史建筑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历史建筑普查尤待完善规范。文章以衢州市历史建筑普查为例,通过对历史建筑的调查、评价、标准制定及认定等涉及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探究,以期建立一套科学的历史建筑认定工作技术流程,为同类地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普查;评价;技术流程

引言

历史建筑是反映社会历史发展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建筑由于未列入文物保护体系,面临着被拆除、不当利用和年久失修等问题,保护形势十分严峻。2016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本文通过衢州市历史建筑普查工作,以期对历史建筑的调查、评价、标准制定等涉及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探究。

1保护工作缘起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钱塘江上游,素有四省通衢之说。衢州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485年;人文荟萃,南宗孔庙为孔氏“第二圣地”,烂柯山被誉为“围棋仙地”。1994年,衢州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目前仍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古城内目前尚存较完整的地方特色建筑遗存达120多处,这些文物保存单位及文保点类型多样,包括孔氏家庙、寺庙、祠堂、城墙、城门、会馆、古塔、钟楼、厅阁及民居等[1]。近年来,衢州市一直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在历史建筑评定和保护工作方面依旧不容乐观。历史建筑正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遭受摧残,以至不断消失,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带来的破坏性冲击使得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困难重重。2017年6月,衢州市公布了第一批共88处历史建筑名录,此外,仍有大量的历史建筑亟须通过大范围的普查和筛选得到进一步的认定和保护。

2保护工作回顾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