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范文

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精选(九篇)

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

第1篇: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风电企业 员工培训 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143-01

1 风电企业员工培训管理中的不足

风电企业在考虑员工培训管理工作时,应该要事先制定出一套具体的培训方案,将一年的培训计划细分到每月。风电企业的每个部门都会根据自身的需求来确定员工培训计划,一般以技术培训为主,然后将培训计划报给人力资源管理部审批,然后人力资源部再据此考虑如何来培训员工。培训的主办部门在培训期间会让所有培训人员参加并签到,培训结束后再进行考核培训人员,并将培训者的签到单、考核结果交付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备案。在这整个培训过程,员工的培训管理一般会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1 缺乏系统性的培训目标

一些风电企业在员工培训中制定的培训计划多是按照员工缺什么培训什么的方式来制定,其弊端就是容易和过去的培训内容重复,无法突出当前的培训重点。员工面对枯燥而重复的培训内容没有兴趣,培训热情较低。而且他们对很多培训过的知识都是只知表面而不知道本质,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发挥学习潜能,无法有效运用培训到的技能。

1.2 培训讲师授课方式落后

有的风电企业在内部聘请培训师,但是内部培训师因为有本职工作要做,因而很容易出现授课准备不足的问题,授课时不能脱稿讲课。还有的培训师基本上都是根据备课稿来照本宣科,几乎就是照着稿子念,培训学员根本提不起培训兴趣。外请的培训师的讲课方式会比较有新意一些,内容也比较生动,培训学员的学习热情会增高。不过,这些外请的专家并不真正了解风电企业的企业文化、生产活动,讲课内容有时候会脱离员工的实际工作,学员不能讲所学知识顺利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另外,因为企业培训经费有限,外请的专家不能系统而完整的进行授课,其最终的培训效果也并不如意。

1.3 缺乏有效的培训沟通语言

企业培训部门为了让学员的培训效果能够达到企业的预期效果,可能在和学员进行接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好说话态度,也没有全面地考虑培训内容是不是能够为学员所接受就硬性做出要求―― 对培训不合格的人进行处理。这会让学员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都受到不良影响,甚至产生反感情绪。

2 风电企业员工培训管理方法

风电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帮助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那么就应该以一种战略化的思维去制定培训管理。电力企业需要明白的是员工的培训是让员工从社会人变成企业人,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给员工灌输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规范,引导员工如何最有效的发挥工作能力。科学的员工培训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人力成本的运用效率。经过培训的员工明显比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所以风电企业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管理的意义十分重大。

2.1 制定战略性培训管理项目计划

风电企业根据发展规划来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员工培训项目,并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让员工意识到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格外关注,从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议事日程的一部分,并让专门的人去负责健全企业的培训制度,并将培训任务落实到实处。这既是对员工培训工作的大力支持,也能够让各部门从大局出发,尽量支持培训工作。

另外,还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管理完善的计划是员工培训工作成功开展的重要保障。员工培训战略管理主要反映在员工培训计划管理中,在项目计划启动中,应该要明白培训项目优化的范围,为达到培训目的而制定相关措施。要在培训计划管理中对素质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培训师、经费预算这七个方面有通盘的考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人力资源部门也应该要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蓝图的员工培训计划。而每个部门在确定本部门的员工培训方案时,也需以企业为本。而人力资源部门则应认真审批各部门的培训计划。另外,要格外重视企业核心部门及优秀人才培训计划的制定,制定方案必须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也要根据培训对象进行分层管理。例如重点培训决策层的创新能力、大局观把握能力,培训管理层的创新知识及创新管理能力,培训操作层的技能。

2.2 开展员工培训动态管理

一是做好员工培训实施管理。实用性高的培训计划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实施过程,培训项目管理计划需要有一个实施过程,以便更好地达到培训目标。企业的培训主管部门应该要建立一个培训项目管理团队,该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应该要具有人本主义管理思想,要明白知识受人驾驭,培训者的学习热情及创造性潜能的发掘是需要培训管理者通过人本主义思想来激发的。因而培训管理者应该做到相信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倾听员工,这是培训管理者能够及时找出培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重要环节。二是做好员工培训监控管理。所谓培训监控就是要跟踪审查、调整培训项目进展,以便让培训管理项目中的培训绩效目标可以顺利实现。培训主管部门应该认真调查培训过程及效果反馈情况,对那些不按照企业整体要求进行的培训部门,要适时进行警告,用扣分等处罚方式来作为对该部门主管的绩效考核处罚。对于那些对培训工作不认真对待、考核不及格的员工,要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重新进行考核,必须合格。

2.3 做好员工培训收尾管理工作

项目收尾过程为完结所有过程组的所有活动,以正式结束项目或阶段而实施的一组过程。企业在评估员工的培训效果的时候,应该把时间选定在培训完以后。评估的内容包括:学员的反映对主要概念的理解、行为的改变、业绩的提升。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下年度培训计划制定的参考依据。培训管理部门还应让员工对每次授课内容及培训师进行评议,对不合格的培训师应及时提出警告促其改进。若某培训师连续两次被警告,则应取消其资格或不再聘任其为培训师。无论如何,作为风电企业的重点工作,员工培训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性的工作,因为它关系到企业全体员工的切实利益。所以,风电企业应该以统领全局的战略眼光来做好员工培训工作,让员工培训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真正起到助推器的效果。

总之,风电企业要正确树立员工培训的思想认识,抓好培训,把把培训工作纳入具体管理范畴,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潜能,为企业稳步发展奠定人才的基石。

参考文献

第2篇: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训性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01-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进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我们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全校正在努力创建国家示范学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校企合作建设实训性基地。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形式、目的与意义

1.校企合作的形式。所谓校企结合,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结合。校企结合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将培养人才的教学活动与专业岗位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将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2.校企合作的目的与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校企合作中,职业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共赢和科学发展。实践证明,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对接要求,即对接生产岗位,构建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标准,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对接生产过程,搞好行动导向教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搞好学生的学历教育,并把学生的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结合起来。要实现这些对接的要求,非常重要的物质条件就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培养双师队伍;共享科研机构,实现产学研一体;共享就业信息,实现订单和定向培养;创新校园环境,交融校企文化,从而达到校企合作、校企共赢之目的。

二、我校校企合作模式及其运行情况

1.校企合作模式。本人于2012年度讲授《电子装配工艺》这门课程,讲授对象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技术要求规范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现状,在学校配合下,将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与大连爱丁数码产品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SMT生产线设备进行充电器电路板元器件贴片,然后在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指导下,由学生组装、调试充电器,作为该公司产品的配套充电器。合作模式是学校提供电子产品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车间、管理办公室、设备、工具、仓库等必要的设备设施;企业提供电子产品制造的原材料、消耗品、生产工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部分关键岗位工人。现已经完成了大量充电器的生产,且产品质量达到了出厂标准,既为企业赢得了效益,也切合实际地培养了学生,完成了既定教学目标。

通过电子产品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师培训、企业实践和学生实习指导,并协助学校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

2.电子产品制造教学工厂。我校现有表面安装的生产性设备,主要有丝印机、上料机、贴片机和8温区回流焊机,利用学校的SMT生产线设备进行充电器电路板元器件贴片,作为该公司产品的配套充电器电路板。然后在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指导下,由学生组织、调试充电器,作为该公司产品的配套充电器。

SMT表面安装实训车间采用全天实训。从电子类专业中选派学生,每期8人,实训4周。先期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实训期间学校和企业按学生出勤、实训表现及技能水平做出评价,作为学生成绩评判的依据。

电子产品制造教学工厂采用全天生产性实训方式,参与生产性实训的是我校通信、电子类专业班级,每个班在教学工厂内生产性实训4周。教学工厂由任课教师担任车间主任,参与生产性实训的学生按工位分为物料员、检验员、线长、维修员和操作员。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各司其职,并按时轮岗。工艺管理、质量管理和生产进度控制由合作公司技术人员负责。

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完全按照生产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并实施6S管理,使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除了得到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外,还可以亲身体验电子产品企业生产过程和全部工艺。

三、校企合作的创新意义与推广价值

1.校企合作的创新意义。学校与企业共同创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实训设备,为学校和企业双方带来了双赢。①优化办学理念,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资源,既坚持了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又有机结合了社会化、企业化培训的内容,更加有利于培养出既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成才、素质提升为目标,更加有利于培养贴近于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意味着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从而为招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校企合作,助推企业发展。企业的目的是追求高效率以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企业“订单”,以学生校内顶岗实习的方式实现部分产品的生产,帮助企业在只承担一部分材料成本和少量学生报酬的基础上完成了部分生产任务,还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可以直接上岗的技能人才。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节省了营销开支,方便了招聘人才,缩短了企业培训期,并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得到政府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更加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2.校企合作的推广价值。①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人才服务。为企业提供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为企业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专项技能培训、转岗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培养适应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不同岗位的专门人才。②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保障。通过校企共建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学校办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等方面将得到企业方面的大力支持。

第3篇: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培训档案;标准;流程;管理

作者简介:杨颖琦(1980-),女,福建厦门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培训管理专责,工程师。(福建 厦门 3610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61-02

一、背景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对人才培养、人才培训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供电企业下大力气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伴随培训种类、培训班次的增多,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培训档案的管理,为拓宽培训成果的应用以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成为了当前供电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供电业企业培训档案管理

1.供电企业培训档案管理概述

新形势下供电企业不断开拓员工培训,努力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业绩、素质。如何归集种类繁多的培训档案,提升培训成果应用,这对培训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科学合理地划分培训档案的类别,建立标准一致的培训档案模板以及规范培训档案管理流程是做好培训档案管理的关键。

2.供电企业培训档案管理应用范围

供电企业培训档案管理主要适用于企业内部员工参加各类岗位培训、合作培训、在职学历教育以及各种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各类竞赛、调考、技能比武。培训档案主要对各类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培训成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进行记录,使培训的各环节信息记录在案,培训项目的质量及效果有据可查,以达到培训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扩大培训成果应用的目的。

3.培训档案管理实施

培训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企业员工队伍素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档案对于员工上岗、任用、评先、晋级、晋升是重要的凭证和依据。科学规范地做好培训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员工培训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做好培训档案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档案类别的划分、标准统一的档案管理、规范化管理流程三个方面加强管理。

(1)科学合理地划分培训档案的类别。培训档案的管理应按照“分门别类”进行存储及管理,便于保存、统计及查询。基于这一目标并结合供电企业当前开展的培训,将其划分培训类、竞赛类、合作培训、学历教育四大类别的档案分别进行登记、编目、分类整理、保管,便于查找、统计和分析。

1)培训类档案:根据职工教育培训项目的类别,建立培训项目类档案。主要指种类培训班,包括持证上岗(复审)培训班、转岗培训班、非持证培训班。其具体细分为经营管理培训、专业管理培训、技术管理培训、生产技能培训、服务人员培训以及新员工培训等六类培训档案。

2)竞赛类档案:将职工岗位业务竞赛、专业调考、技能比武三种类型档案划分为竞赛类档案。

3)合作培训类档案:是指职工参加国家电网管理学院合作培训、国家电网技术学院合作培训、国内相关院校合作培训、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上级单位培训、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外单位培训等五类培训的档案。

4)在职学历教育培训档案:在职学历教育培训档案主要指员工经审批参加学历教育以及组织推荐参加的学历教育的培训档案。

(2)建立标准一致培训档案。培训档案的规范统一对于培训档案归档、后继查询及成果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标准一致的系统化培训档案模板以及培训档案装订顺序对于了解培训进度、培训师资、培训课时、参加人员、培训效果及培训评估、改进意见都具有直观性及针对性。培训档案根据培训类别分别制订各类标准化、系统化的档案。

1)培训班标准档案包括:培训办班通知、培训课程表、培训班学员签到表、学员成绩表、培训班教师授课测评表、培训效果评估表及改进意见书、其他资料(培训照片、课件、报道等等)、兼职教师授课台账、津贴申请表等等。

2)竞赛和调考比武类标准档案包括:正式通知文件、具体实施方案、评分标准、参赛人员名单、签到表、试卷、座位安排表、考场记录表、竞赛结果通报等。

3)合作培训类标准档案包括:培训班正式通知文件、培训参加人员、学习情况反馈表(合作单位反馈)、成绩及持证情况明细表。

4)在职学历教育类标准档案包括:学历教育报名通知、组织推荐人员公示、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人员名单的报告、培养服务协议书(组织推荐)、学历证书复印件留存。

(3)规范培训档案管理流程。由于传统的培训档案随意不规范归档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现代企业的培训管理机制,也不能适应信息化形式下电子档案查询的要求,因此供电企业要根据企业文化及企业特点在传统的培训档案归档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和标准化管理方式,使培训档案管理更加贴合供电企业,为供电企业各类经营、管理、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强的信息基础。

在供电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及归档时限来实现整个培训资料归档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创建纸质及电子档案两种方式真实有效地记载员工在企业内培训的历史,通过信息手段推动培训成果的扩大应用,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以下从五个步骤来介绍培训档案管理流程。

培训档案流程是在培训流程结束时启动。培训流程从培训计划—开班—培训实施—结班后,转入培训档案的管理流程。具体见培训及培训档案流程图(图1)。以下按培训班类档案流程进行讲解。

1)纸质档案制作。由培训项目部归集培训办班通知、培训课程表、培训班学员签到表、学员成绩表;组织学员进行培训班教师授课测评形成任课教师测评表,由培训项目人填写兼职教师授课台帐、津贴申请表、培训效果评估表及改进意见书,并收集与本次培训相关的培训资料,包括培训照片、课件、报道等等。收集完成后按培训统一模板进行培训档案目录的制作。制作结束后按目录顺序装订成册。

2)纸质档案审核。培训项目部门在培训结束四天内向培训中心提交完整纸质档案,培训中心对纸质培训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核,如有错漏或不符合规范则将档案退回项目部门重新补充完善。

3)电子档案制作。在纸质档案完整规范的基础上,由培训中心在纸质档案提交后三天内统一进行电子档案制作。培训电子档案的制作主要基于供电企业系统内部的职工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将培训班的名称、培训班项目编号、培训班类型、培训时间、授课教师名单、课程、各课程学时、参加学员、学员出勤情况、学员考试考核结果进行录入。通过电子档案的制作可以便捷统计各类型培训班开班情况、学员年度总学时、各学员参加培训情况、各兼职教师年度授课课时数等等,极大方便了数据的统计与查询。

4)培训档案归档。电子档案制作完成后,将纸质档案按年度培训计划的项目编号进行排序,按照培训类别分别装入档案盒,并对档案盒进行编号后放入档案室进行存档。

5)培训档案查阅。培训项目部门在需要时可通过办理培训档案查阅手续向培训中心查阅培训档案。

培训档案在培训班结束后的七日内完成所有培训档案纸质资料及电子档案的归档,确保培训档案的及时真实有效,确保培训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4.培训档案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企业内部通过职工培训档案的管理办法实现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进而促进培训档案的管理。开展培训档案的评先评优,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评比,如培训档案的送达培训中心的时限、培训档案的标准性、完整性、分类的准确性、信息的丰富性,进行年度综合评选。对于优秀培训进行表彰,同时作为培训档案范例进行公开展览,并组织学习,促使各培训负责部门按照培训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按时保量完成培训档案工作。同时对于未按标准、未按要求时限办结培训档案的将列入全局绩效考核指标,对培训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

三、培训档案管理对供电企业的意义

培训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供电企业不断加强培训过程精益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培训档案及时归档、合理分类、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方便利用,促进各培训项目的实施严谨有序,注重实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档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各项培训工作中真实的历史记录,培训档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过往的一个个培训案例及一份份培训评估表及改进意见书则可以为今后的培训提供借鉴,从而提升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培训档案记载着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类人员的培训情况,对管理人员研究、了解企业整体员工队伍素质及培训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数据,同时有利于确认企业取得的经营成果。

培训档案是员工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真实记录与见证。通过培训档案可以了解到员工学习成长的历程,能够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第4篇: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范文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企业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工作面临全新要求。研究提出电力企业干部培训应从满足型向引导型转变、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从普适型向专业型转变、从外来型向内生型转变,以理论教育为根本、知识教育为基础、党性教育为关键,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主次分明、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关键词:电力企业;干部教育;培训课程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构建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是这一工程的基础工作。[1]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骨干,建立完善符合电力企业发展要求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对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力企业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形势和要求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近几年对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电力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1.构建培训课程体系是深入贯彻中央精神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作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部署。多次强调要建立培训内容的更新机制,把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地转化为培训内容,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员头脑。[2]

2.构建培训课程体系是培养好干部的有效途径。

好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础。提出,要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队伍。好干部的成长,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是组织培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培训课程体系则是培养内容和方法的最重要载体。只有把好干部要求切实转化为系统科学的教学课程,形成有效管用的好干部“生产线”,才能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动适应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发挥其在好干部培养方面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3.构建培训课程体系是建设一流电力企业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提出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树立“做强做优、世界一流”发展目标,电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流企业的发展愿景。这些愿景目标,要求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干部人事部门,必须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全面优化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构建一支职业素养好、开拓能力强、具有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能够引领电力事业创新发展的优秀干部队伍。

4.构建培训课程体系是提高干部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探索了许多好做法,需要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加以规范和推广。[3]同时,当前培训课程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不足,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干部教育培训也需要紧跟时展的步伐。

二、电力企业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改进方向

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干部培训沿用的是党政干部的培训模式,在内容上简单照搬党校、行政学院或高等院校的课程,没有体现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面对新时期新任务,依靠“复制”、“拷贝”难以满足电力发展需求,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全面创新,走出一条课程体系建设的新路子。具体包括:

1.瞄准前沿,培训课程从满足型向引导型转变。

随着大规模培训干部和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不断提升,早期低水准的一般性培训已难以满足干部发展要求。以政治理论培训为例,目前不能再局限于研读经典著作、解读基本原理上,而要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引导干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着眼实践,培训课程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

过去,许多干部培训往往采用“我有什么培训什么”的路子,以知识灌输为主,培训课程与实际工作形成“两张皮”。电力企业做强做优的过程中,市场环境日趋复杂,企业经营发展和改革稳定面临许多新课题。干部培训要着眼于提高实战性,把解决问题作为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拉近培训与工作实践的距离,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立足岗位,培训课程从普适型向专业型转变。

中央强调,要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电力企业应当从企业发展和岗位工作需求出发,全面开展干部队伍盘点,分专业、分层级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专业化课程体系,分专业开设培训课程,着力提升干部专业化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4.突出特色,培训课程从外来型向内生型转变。

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庞杂的工作,对培训开发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电力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拥有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具备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特色课程和优势课程的能力。应当坚持统筹规划、精简集约、协同高效、资源共享,在做精做实各级培训机构的基础上,集中优质教培研发资源,积极开展各电力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推进理论创新及课程开发等方面工作,使培训课程真正体现电力企业特色。

三、电力企业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电力企业应当牢牢把握课程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以理论教育为根本、知识教育为基础、党性教育为关键,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主次分明、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4]

1.以马克思理论武装为主课,打造理论教育平台。

电力企业作为公用事业单位,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坚持旗帜鲜明地反映党的主张、体现党的意图、落实党的要求。要坚持不懈、深入浅出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党的十以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课程内容应涵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积极转化为做好电力工作的具体措施,使理论学习能够学以致用。

2.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必修课,打造党性教育平台。

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干部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在电力生产、供电服务等工作中,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奉献电力人的光和热。加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增强依法治企观念,做到干事干净,保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清廉本色。

3.电力发展战略部署为重点课,打造战略推进平台。

坚持把研究电力企业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统一干部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抓好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实。目前,电力行业正处于发展变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把各电力企业提出的发展目标、重大部署作为重点,被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转化为干部学习研讨的重要课题,做到企业发展推进到哪里,干部教育培训就跟进到哪里。

4.新知识新技能为基础课,打造素质提升平台。

随着电力事业快速发展,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需有“本领恐慌”。干部教育培训课程要着眼于广大干部的岗位职责,有针对性地加强与电力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规则、新技能培训,帮助干部及时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工作能力。

四、电力企业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进行统筹安排和推进。电力企业在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实施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完善“需求导向”的课程生成机制。

坚持把需求调研作为培训课程生成的首要环节,充分运用专家设计和干部推荐两种途径,准确把握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一方面“沉下去”,岁末年初组织经验丰富的课程开发人员担当“催化师”,主动参与业务部门的形势任务研究,在业务分析、能力现状和需求分析、培养方式研讨等环节,与干部所在单位、上级部门和干部本人进行面对面的探讨,提出课程方案。另一方面“浮上来”,利用企业全年各类大型会议、集中培训等机会,组织开展调研问卷,由干部自行推荐课程,做到“大家的课程大家议”,形成培训计划。

2.建立完善“常态调整”的课程优化机制。

课程形成后,不可能一成不变。要择优确定一流的师资来源,对教师采取评分制,实行班主任跟班听课、反馈改进建议,推动课程的内容和层次不断提高。建立重点培训课程项目库,由企业专业主管部门评选年度培训重点课程,培训经费向重点课程倾斜,并定期对重点项目库实行滚动修订,确保库内课程符合企业发展核心需求。对重点课程实施跟踪监控,针对培训质量进行多重测评,形成重点培训课程质量评估分析报告,根据评估情况不断改进课程设计。

3.建立完善“内外兼修”的课程运行机制。

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构建起系统完备的高质量课程体系。除企业自身特色课程外,多数公共通用课程尤其是政治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应充分利用外部优质资源,保证课程先进水平。

4.建立完善“形式多样”的课程授课机制。

干部教育培训不同于一般培训,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要针对干部工作经验丰富,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强等特点,尽量减少传统讲授式授课方式,综合运用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方式进行教学。电力企业应将自己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国际化业务等方面的典型案例搬进课堂,充分利用声、光、电等技术,积极开发新型仿真训练设施,使学员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N].2013.

[2]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系列讲话精神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12.

[3]熊敏鹏.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第5篇: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电力安全 安全教育 案例培训

Abstract:The safety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afety culture in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afety work is to improve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from the status of the electrical safety training and related causes, and power accident cases the value of training is to be outlined.

Keywords:Electrical safety;Safety education;Case Training

在电力安全教育中,对电力企业职工的培训是安全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努力提高电力安全的培训效率是加强电力安全教育培训的可靠保障。然而,当前多数电力企业的安全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原因,下面就目前安全培训的弊端,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电力安全事故教育在安全培训中的作用。

一、电力安全培训的弊端

1.思想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安全培训相对一线生产经济效益比较缓慢,不能立竿见影,造成人们长期以来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而一些企业领导在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走过场,同时,这种消极态度也会影响到下属职工,受训人员常常也不能对电力安全培训重视起来,并不能真正意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2.培训方式简单陈旧。照本宣科是目前教育领域的通病,即便是多媒体教学已普及,只是模式上的变更,教学形式并未出现新的效果,而安全培训应该具有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输,不利于提高电力安全培训的效果。

3.管理人员培训缺失。当前,大多数企业把安全培训的重心放在一线职工身上,而管理人员及领导者通常不在培训之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培训人员安排,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行动上、意识上的培训缺失。电力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组织者,他们的安全责任更大,他们的安全意识的强弱程度将影响着整个电力生产状况的安危,因而对管理人员进行电力安全培训将更为重要。

二、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作用

目前,电力安全事故培训模式化,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得出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以及经济损失,形成事故文件下发各部门组织学习,效果无从反馈,下面我从一起安全事故,浅析一下安全事故案例培训对各级各岗位人员的作用。

案例:某供电局在修复低压线路故障过程中发生倒杆,造成一名员工死亡的一般人身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1)电杆损坏严重,抗弯强度大幅下降,已不能满足登杆作业的强度要求。(2)防倒、断杆措施不足。(3)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采取的措施不足以保证作业的安全。

事故间接原因:线路组成构件强度配合不符合要求,当线路遇外力冲击时扩大了受损范围。

暴露的问题:(1)故障抢修管理方面,作业班组执行故障抢修管理制度刚性不够;(2)项目建设管理方面,一是图纸设计流于形式,没能结合现场山地的实际设计,以至工程无法按图施工;二是盲目施工,施工单位在无法按图纸施工的情况下,未办理设计变更,更换导线,并加大线路档距;三是现场监理不到位,监理失职,未能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或办理变更;四是项目建设管理存在严重的“以包代管”,没有项目设计进行审查,在材料发生变更、竣工图与原设计方案出入较大的情况下均未能督促相关参建单位履行设计变更手续;验收流于形式把关不严;(3)执行电气工作票制度不到位。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案例培训在安全培训中具有以下作用。

1.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有管理人员认为,我抓好生产,完成生产指标已经很不错了,安全与我何关?上面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到位、管理到位,这样的安全事故本可以杜绝的。在管理人员中开展案例培训,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事故的原因,教育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线职工的事情,管理作用也很重要。

2.事故案例培训的普遍适用性。安全事故案例,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原因,教育各环节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不到位,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上述案例教育设计人员,因为设计没变更、现场设计不到位,造成施工无法按图施工,验收人员把关不严等均为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3.事故案例培训效果明显。安全事故案例,血的教训,极其严重的后果,深深震撼每一位学习人员,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警钟敲响的过程,这种无形的影响势必使电力安全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4.事故案例培训意义深刻。案例培训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创新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防范的重要意义,宣传效果明显,教育意义深刻。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字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重要作用,在培训中使用典型案例,可以使培训更加科学化,培训效果更加明显。当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要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雪.现代培训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范委唐主编.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第6篇: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供电企业 职工培训

县级供电企业只有拥有高素质高水平专业职工队伍才能掌握现代日新月异的电力技术,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才能实现优质的客户服务质量;只有拥有高素质高水平专业职工队伍,才能在电力体制改革与县级供电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跟上现代企业管理的步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应变力,成功实现企业的全面转型。因此,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确保企业、员工的可持续发展,已是当今供电企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供电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意识落后。由于县级供电企业受特殊用工形式的影响,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危机意识较为淡薄,尤其是基层农电人员受其素质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不能很好地处理“工学”矛盾的情况下,对培训有着一定的排斥性。此外,部分人员热衷于参加异地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或研讨会,认为只有到外省、外地培训才是培训,忽视了企业的内部培训,尤其岗位培训、自我学习。实际上,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岗位上的实践学习才是最有效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的有效形式。

2.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目前多数县级供电企业的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形式仍然仅限于相关电力法规、文件通报和电力知识技能的理论培训,存在着重学历教育、重理论考试、轻现场技能培训的问题。理论培训内容与实际现场工作难以生成有机联系,从而使得教育培训的内容与生产实践分而置之相互割裂。职工对这样的教育培训感到枯燥、单调,培训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提高作用。

3.培训定位缺乏针对性。职工由于文化素质、岗位职责、思想意识的不同,对自身培训的需求有着本质的区别,相同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对不同的人员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供电企业的培训还缺乏相应的针对性。企业不仅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而且更需要高效率的团队,少数职工的素质低对整体工作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容易形成“木桶效应”。

二、完善培训工作的建议

1.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把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置于突出位置。深入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比武、岗位建功“三位一体”综合竞赛,通过嘉奖令、绩效考核、人才通道选拔等方式激励员工岗位成才。积极推行业绩评定、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措施,引导人才向一线流动,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形成人才培养、选拔、考核、任用、激励的良性运行机制,有效激活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每个员工积极参与培训,使得培训教育贯穿于员工成长整个过程。让公司全体职工形成教育培训是个人成长推动力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教育培训的意义以及开展教育培训对公司实现战略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联系。

2.打造教育培训平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系统性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加强县级供电企业职工培训和形势任务教育,提升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开展素质提升工程,把岗位技能教育与本质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开展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切实提升技能培训质效,全面提升员工队伍技能本领。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远程教学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培训工作。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大培训的信息量。改善教学和学习的条件,有利于个性化训练。其模拟的现场情境,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为培训员工实际操作技术提供了一个经济、安全的环境。采用远程培训还可以节省培训费,达到优化培训资源共享的目的。

3.完善干部考核管理体系。探索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特点、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和完善以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为基础,以评价、考核、监督为主线的干部管理常态机制。一方面应结合县级供电企业生产与发展的实际,充实培训教材的内容,认真开展多层次培训。包括企业领导层的培训、中层及骨干的培训、一般员工的培训。另一方面,努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保证职工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热情与爱好。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要注重方式的多变与新奇。例如:开展典型案例教育的形式,既可以是对案例的讲解、分析、讨论,也可以集体观看录像资料,还可以请有关人员做现场报告或有组织地深入事故现场实地参观。

参考文献

[1]王灿林,张凯.基于在线培训系统的地县调度员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

第7篇: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外部培训;培训需求;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33

0 引言

在当代电力企业发展阶段,外部培训在员工意识、知识、技能、团队建设提升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经把培训管理列入核心工作之一,高薪聘请各类咨询机构对企业内不同类型的人员开展培训,并把各单位的培训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但是各个环节的“流于形式”导致得到的结果与初期的完美构想偏差较大,见效甚微且浪费资源。

因此,研究外部培训在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把培训落到实处、提高培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电力企业员工外部培训的必要性

1.1 外部培训是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电力企业的培训需求一直存在,电力建企初期,培训模式单一、专业技能性强,以师徒“传帮带”为主要培训模式,有着系统性不强、随机性突出的显著特点,但电力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如何让员工长期饱具热情的开展工作等等。电力企业内部培训已难以完成针对上述问题的课程设计及培训工作,必须寻求外部资源来解决。外部培训在电力企业培训后期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1.2 外部培训在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方面效果显著

近年来,电力企业为了寻求自我突破,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但不论是规范化生产还是精益化生产,其最终能否实现是通过企业的最小单位“员工”来完成的。通过外部培训,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把经“拿来主义”拿来的先进理念本地消化,可快速使企业完成管理转型,从而使电力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1.3 外部培训能有效解决电力企业内部培训的不足

电力企业内部培训往往关注的是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围绕核心生产业务开展,而外部培训常以意识提升、管理提升为突破口,两者之间相互弥补。外部培训的核心任务是完成企业管理者培训技能欠缺的问题,但外部培训机构也存在无法完美结合企业的作业流程与模式开展培训的实际情况,从而得出引进外部培训的关键价值是逐步建立内训课程体系和培养内训师队伍。

2 外部培训在电力企业培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对象混淆不清

电力企业为了充分利用外部培训资源,使外部培训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大值,往往在一期培训中,想方设法使企业内不同专业、部门的员工同时参加该培训。造成该现象的原因除了电力企业一味追求培训效果最大化的诉求外,关键在于在培训开展前,未开展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从而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安排。

2.2 培训课程设置欠佳

培训课程设置对培训效果良好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外部培训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咨询机构、大专院校授课教师,大部分水平参差不齐,经常会出现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该重点讲解的一笔带过,不需要深入分析的却又浪费大量时间去阐述,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课程。虽说电力企业在培训师资选择时可以综合考虑备选教师的综合素质,但依数据而进行的盲目性选择仍占多数。

2.3 培训过程管控不力

在培训工作开始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对培训进行全过程监督,实时收集受训员工的学习信息,发现培训课程偏离实际或员工培训状态不佳时,应及时更正并加以改善。但实际情况是,电力企业在培训开始后就鲜有人过问,做得最多的就是在培训结束时进行简单的测试或问卷调查,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2.4 培训评估形同虚设

培训工作的闭环管理用于检查培训效果,评估每个学员培训绩效。但大部分电力企业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的重要性,没有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或者已经建立起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但执行不力。

3 提高外部培训在电力企业培训中应用效果的策略

3.1 进行系统的培训需求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对培训需求统计建立档案,可以根据培训需求的优先级来安排培训次序,亦方便建立起系统性数据分析机制,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来选择有针对性的外部培训安排,如可以分析员工意识形态是否与企业理念匹配,员工绩效现状是否与岗位对员工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一般来说,培训需求的来源可以从内、外部客户对企业的要求改变,企业员工岗位变动带来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绩效提升等几个来源获取,但归根结底是人员的培训需求。

3.2 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与方式方法

原则上来讲,培训课程设计的依据来源于培训目标的设定,培训目标是什么决定着培训师如何进行课程开发与选取培训方式,所以,电力企业与外部培训机构进行前期沟通时,应明确将要开展的培训期望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培训师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考虑课程的类型、内容、课时、学员的理解能力,务必做到观点精炼、准确,重点突出,框架简洁、富有逻辑,素材丰富,时间安排合理,课件精良,教具细致周到。杜绝出现照本宣科类的传教,培训的方式方法应贴合课程设计,切勿花哨不实,培训的最高层次是使员工掌握方式方法,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培训师体系。

3.3 重视培训实施质量管理

完整的质量管理过程可以典型的“PDCA”循环来阐述,其中“D-执行”、“C-检查”环节尤为重要,该环节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绩效改进环节的劳动强度。在培训实施阶段,培训组织者、实施者及受训者应实时关注培训开展过程,参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培训课程实施过程中偏离实际、学员知识技能获取效率低下等等,必须立即解决,否则影响最终培训效果。这里的误区是过程管理不能理解为流程管理,过程管理重内容,流程管理重环节。

3.4 培训评估落到实处

培训评估可以从多方面开展,并不局限与某一个单一形式,这个依据早期的培训目标设置而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把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课程结束阶段的考核、日后工作的绩效提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群体效应等多维度来评估培训效果,定性和定量评估结合使用,避免出现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现象,这个环节是衡量培训效果是否最大化的关键步骤。

参考文献

第8篇: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两型社会;实训基地;共享平台;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匡洪海(1972-),女,湖南双峰人,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何小宁(1969-),女,湖南宁远人,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 株洲 412007)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70-02

株洲是一个新型的工业城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12月14日,经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湖南工业大学地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株洲,作为高校更应该积极主动的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依托本地域工业企业,直接为当地和周边各类工业企业服务,为国家、社会和湖南的发展,为生产一线技术岗位培养高等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早在2005年就取得了中央财政拨款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资格。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契机下,根据电类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整合原有基础实训资源,在原有“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学校筹划配套资金,集中优质资源,主要依托学校现有实训基地,通过添置设备、扩大规模、充实教师队伍、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意识等措施,把湖南工业大学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成了立足湖南、服务全国,具有企业参与、最具行业特色,技术设备先进、具备较大规模,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力争成为株洲市电子电气类基础技能训练中心,面向校内外开展重点技能项目培养、职业技能鉴定、综合培训等工作。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与相关企业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多方位合作建设。

学校鼓励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在保证基本教学的基础上,为本校相关专业及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学院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为本校相关专业提供服务,同时也对社会开放,为外校同类专业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资源利用,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使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国家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为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实训、职业师资培训、为社会培训、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其他职业类学校等提供实训场地,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基于此,提出了“基于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共享平台的研究与构建”的研究课题。

一、实训基地共享的依据和运行模式

资源共享是好事,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教育意义,更具有创新意义。但共享也是难事,共享要同心、要诚信、要实干,同时要有体制保障。教育装备的共享,从统一思想到制度设计,再到实际运行,需经历艰苦的实践和探索。

1.共享的依据

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从经济意义上来讲,建成大规模的实训基地,以最少的投入实现资源效益的最优化,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大大减少院校教育装备的投入,是节约大量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从教育意义上来讲,高水平的实训平台可促进师资水平、实训质量的提高,构筑了一个学校交流、比试的教育舞台,构筑了一个教育竞争的场所。实训基地建立了共享的师资库,可进行实训模块的开发和实训教材的编写,从而改善某些院校实训师资缺乏的状况,同时也使教师不断得到开放文化意识的教育熏陶。从创新意义上来讲,可体现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开放共享的理念。高校不仅要直接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同时也要把学校的大门“打开”,把企业、研究院所请进来,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平台。公共教育实训平台的建设,不仅为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提供了载体,同时利用其中的先进装备,也为教师、学生和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必要条件。这符合当前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宗旨。

2.共享的运行模式

实训基地是一个集公益性、社会化、产学研结合于一体的教育训练和科技、社会服务平台。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国家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可实行“联合共建、统筹管理、内外开放、充分共享”的建设管理体制。学校实训基地面向社会、企业以及国内外各种教育、科技机构全面开放,可实现对株洲市其他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共享;实现教育与科技、社会共享、产学研结合、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设施的利用率。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要考虑后续发展;符合国家和政府的积极政策保障;拥有高水平的实训教学带头人、高技能的实训指导教师、高效的实训管理人员;技能训练效度很高、产学结合形成双赢、资源互补利用效率高、人才培养产生社会效益;努力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和行业健康发展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支援中心、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中心、高技能人才鉴定中心、劳动力转化中心、教学科研中心。

因此,可以以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国家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为基础,以学院牵头的株洲市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学生实训基地、株洲市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训基地为平台,以实训基地共享为重点,通过创新实训基地的运营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各类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共享实训资源的规模与专业领域。

二、实训基地共享的目标和运行思路

1.共享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建设设备先进,校企共享,服务性强、辐射面广的国家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平台,承担全院在校生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企业在职人员培训、下岗职工转岗培训及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培训,并向社会提供资源共享、培训认证、承接项目、技术支持等服务。

(1)为职业院校服务。为职业院校提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建设成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场地和指导教师;为全国各类职业院校提供师资培训;为国内职业院校的国际交流提供经验和途径。

(2)为行业、企业服务。为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为行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3)为社会服务。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面向株洲工业企业技术工人的“蓝领双证工程”;面向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培训;面向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面向贫困家庭子女和下岗人员再就业的公益培训。

(4)为欠发达地区对口服务。继续完成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协议;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持。

2.共享的运行思路

湖南工业大学地处长株潭的株洲,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大好时机中,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又是一所新升格并与地方性本科院校合并的学校,如何传承历史,开拓创新,优化培养体系,培养长株潭经济区建设急需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是一个既现实又重要的问题。

针对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几年来学院基地建设的实践,笔者认为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处理好学校与企业、实训与生产、教学与技术研发之间的关系,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重视探索课堂与实习点的一体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校企合作双赢机制的形成等。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理念是坚持“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学校与企业结合、专业与产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的建设理念。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引导,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实训基地建设标航;以示范、辐射、共享为目标,加大硬件设备投入,创建校内实训基地;以基地要素建设为重点,丰富实践教学内涵,为实训基地建设加码;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抓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训基地建设插翅;以技术开发、培训为双翼,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实训基地建设添彩。

工作思路为:一是要有一个强烈的共享理念;二是要有一个多元的投资结构;三是要有好的管理体制;四是要有一支能基本满足实训要求的师资队伍;五是要有一种好的运行机制、反馈机制、制约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教育效益,最终形成资源共享的公共实训基地。

三、实施实训基地共享的对策

通过学院对电类专业多年校内实训室和“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并可辐射带动周边学校形成资源共享,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了平台。为了深化“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实现工学结合,应重点突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实训过程的“嵌入式”结合。

1.与国际知名大公司继续保持密切合作,扩充完善联合实验室的规模和体系

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投入,现在一个现代化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培训的硬件平台已初步建成,并开始逐步发挥作用。

2.与区域企业合作,建立了典型的工业产品训练中心,培养综合技能

按照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加工阶段,配置实训岗位或工位及所需的设备,模拟产品加工的真实过程,开发培训教材。

3.与周边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就业能力

与周边企业广泛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培养学生对现场岗位的适应能力,增加其对就业市场的了解,提高就业能力。

4.与株洲市政府合作,构建职教集团

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加强城乡、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尽快“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有效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

5.资源共享,发挥好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以“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为中心,建设具有广泛共享功能的综合实训环境,使之能更好地为学历教育、企业培训、师资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

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国家实训基地和省示范实验中心,以期在湖南及全国起到示范辐射作用,达到国内高职院校一流水平。

四、结论

通过对基于国家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共享平台的研究,可以从中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是面向社会提供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公益服务的开放性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共享实训基地是促进培训资源使用集约化,提高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既是一项具有战略性长远意义的工作,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可使之成为为大众提供职业培训公共服务的平台。

第二,共享实训基地建设要统筹规划,科学论证。要坚持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要紧密结合当地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与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城市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体现先进性、公共性和公益性,以高端需求入手。既要具有前瞻性,也要面对现实,充分考虑现有条件和基础。在实训项目设置上,应选择社会培训机构无力承担或不愿介入,而产业发展需求迫切的项目。

第三,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可以是不依附于任何院校和培训机构的独立实训基地;也可以是以院校或企业为基础,投入必要的设备,实现资源共享;或是能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其他模式。

参考文献:

[1]Xu Xiaoan.The development and sharing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twork[J].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8,(3):76-77.

[2]Shi Dandan,Ying Jihui.Shared practice and training base runn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J].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2007,(9):77-80.

[3]YangXinghua.Thought of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Practice and Training base sharing mechanism[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6,(5):148.

[4]Tian Mingyi.Theory and practice of 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share in Changzhou Higher Vocational Park[J].Vocation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2007,(4):6-8.

[5]Practice and training base resource sharing management mode andoperationmechanism[EB/OL].Http:///jpkc/jp00004/up4down/ysjz.doc.

第9篇: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电力企业 对策

在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体制不断深化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向前发展,是电力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就现阶段加强我国电力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问题,作以下探讨与分析:

1. 加强电力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化竞争加剧。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证明,企业之间的竞争来自于人才的竞争。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也决定了其从业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人才。电力企业要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实现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接轨,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人才培养,发挥人才优势,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2. 现阶段电力企业人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

从近年来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从理念更新、还是体制机制建设上都较之于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进步。但由于受过去管理体制影响较大,加之其他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电力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着一些较为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管理战略意识的不足。由于在人才管理上认识不到位,体系不完整,目标不明确,考评简单化,造成人才管理工作随意性大,难以对企业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强大的支持。

(2)缺乏企业人才的预警机制。在人才管理规划方面,缺乏一种大局观念。企业管理个人主义色彩浓烈,人才团队建设不力、效能不高,存在着“成也一人,败也一人”的现象,特别值得我们警醒和反思。

(3)人才选拔机制方面有待完善。人员选用基本上仍在人治的轨道上运行,缺乏规范和科学的操作程序。考评与使用脱节,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使考评结果很难全面地评价被使用人员,或者流于形式,因此造成考评与使用脱节的现象,科学合理的人才考评使用机制亟待突破。

(4)员工培训环节薄弱。重使用轻培训只注重对员工现有才能的使用,而不注重开发员工潜能,其结果是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受困于人才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具有潜质的人才却得不到有效开发而浪费严重。

3. 加强电力企业人才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 树立人才管理战略意识

人才建设目标和战略规划应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匹配。各电力企业作为个体,不仅应遵循国网公司整体的人才建设战略目标,还应结合本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和人力资源环境,设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和规划。企业应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发展战略规划目标,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也应随之调整变化。因此,要树立人才战略,最基本的是要改变人力资源是生产成本的观念。要着重于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而开发的首要是人才的储备。

3.2 积极完善电力企业人才引进的机制

电力企业的人才引进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战略作用。只有正确地引入合理有用的人才,才能被企业合理而有效的利用,为企业创造效益发挥重要的作用。人才引进操作层面上要公开招聘信息,透明招聘条件,广纳贤士,不同类型的岗位要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考核与评选,对符合条件的给与多样化的考试,认真甄选,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此要对人才引进机制进行完善与革新,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是提高电力企业人才管理效果的关键环节。

3.3 构建完善的电力人才的薪酬与激励机制

选好了人才,又进行了良好的职业培训,接下来便是“用人”,即如何促进员工更好地激发主观能动性,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要建立工资与企业效益和个人业绩挂钩的薪酬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考评标准、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通过员工绩效工资、奖金福利等方式促进职工的工作激情,让更多的员工参与企业的各项活动,增强员工的企业满意感、荣誉感;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满足员工的精神要求,以保证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

3.4 改善电力企业人才的培训工作

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证明,做好员工培训工作是影响到企业的前途的重要环节。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培训,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和素质,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真正实现员工发展和公司发展相统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培训必须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和企业的年度发展计划、战略目标制订培训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实施。而且要认真做好培训后的效果评估,确保培训的效益,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极其重要性,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人才管理战略并强化电力企业人才储备意识,积极完善电力企业人才引进的机制,改善电力企业人才的培训工作,构建完善的电力人才的薪酬与激励机制,坚定地走人才强企之路。从而推动电力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学军、王政.提高电力企业培训效果的方法探讨[J].价值工程.2011(22)

[2]刘建军.浅谈当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