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学的预防范文

儿科学的预防精选(九篇)

儿科学的预防

第1篇:儿科学的预防范文

关键词:儿童;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围术期;护理流程;皮肤护理

医用粘胶是指用于将外部组件粘贴在皮肤上的产品,如胶带、敷料、电极片、造口袋、药物贴片等。2013年第45届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学会(WOCN)年会上由23名专家共识,将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AdhesiveRelatedSkinInjury,MARSI)定义为移除医用粘胶后,皮肤出现持续30min及以上时间的红斑伴或不伴有水疱、糜烂、撕裂、瘙痒或浸润等皮肤异常的症状[1]。随着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患儿携带的各种管路、外科伤口敷料、造瘘袋等常因固定需要频繁使用医用粘胶,加之儿童具有易活动、依从性差、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等特质,护士会增加粘胶的频次和量,更容易发生MARSI[2]。现阶段国内预防儿童MARSI的研究多集中于学龄期患儿、新生儿、早产儿等,且研究多局限于现状调查、预防措施、预测模型建立等方面[2-3],缺乏围术期患儿MARSI预防性护理流程。本研究建立并运用围术期患儿MARSI预防性护理流程,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手术的278例围术期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4岁;手术拟使用1种及以上医用粘胶产品(包括电极片、胶带、外科敷料贴、透明贴膜、尿管固定贴等);照顾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照顾者不固定;中途退出研究;入院时已经发生MARSI;有先天性皮肤系统疾病。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3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21年2~4月收治的14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两组使用粘胶厂家、型号无差异。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①应用粘胶:应用粘胶前选择合适的部位与产品,观察患儿皮肤情况,选择清洁干燥且不易活动部位进行无张力粘贴。粘贴后对患儿及照顾者进行口头健康宣教。②观察粘胶:护士每班查看粘贴是否牢固,根据情况选择去除后重新固定或加强固定。③去除粘胶:动作轻柔去除粘胶,用温水擦拭粘贴部位以清除胶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流程,具体如下。1.2.1.1成立干预小组由麻醉科医护人员3名、主治医生2名、营养师1名、手术室护士3名、责任护士5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1名、小儿外科护士长1名组成多学科团队,团队成员共计16人。麻醉科医生、主治医生和手术室护士负责确定手术方案以及手术时间安排,与责任护士共同制订医用粘胶使用计划;手术室护士、麻醉科护士、责任护士负责MARSI预防性护理措施的落实,专科护士、护士长负责效果评价及质量控制。1.2.1.2设计MARSI评估量表研究小组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英国《预防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最佳实践国际共识(2019版)》[4]、美国《医用胶粘剂引起的皮肤损伤专家共识(2013版)》[1]以及《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学》《外科护理学》等教材和临床实践经验,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评估问卷,经4名护理专家(具有高级职称的护理学专任教师3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1名)审核修改后形成。包括两部分内容:患儿一般资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诊断、主要照顾者、既往病史、皮肤情况等;医用粘胶使用情况,内容包括粘胶类型、部位、时长、方法以及是否出现皮肤损伤、损伤类型、处理方式等。1.2.1.3干预实施由团队共同制订流程(见表2),并于2021年1月在临床实施,实施前由教学督导、护理骨干对全科进行业务培训,并将培训内容纳入季度考核。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运用自制MAR-SI评估量表、STRONGkids量表[5]进行评估。MARSI评估量表识别患儿发生MARSI的高危风险因素,分别在入院时、术后回病房2h内、术后无粘胶使用时或带粘胶出院时进行评估。STRONGkids量表评估识别患儿的营养状态与生长发育风险,4~5分为高风险,1~3分为中等风险,0分为低风险。高风险患儿需医生与营养师全面诊断,给予个体化专业营养建议及随访计划,启动口服营养干预方案直到进一步诊断。中风险患儿需要医生全面诊断,营养师提供专业营养建议,每周测量体质量2次,1周后再次进行营养风险评估。低风险患儿无需营养干预,定期测量体质量,1周后再次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具体措施见表2.1.2.2评价方法观察记录两组MARSI发生情况。MARSI分为三大类型,机械性损伤可表现为表皮剥脱、张力性损伤或水疱、皮肤撕脱;皮炎型可表现为皮肤发红、开裂、干燥等以及由剪切力造成的损伤(表皮层与真皮层分离);其他类型包含浸渍和毛囊炎[8]。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两组MARSI发生率比较见表3。

3讨论

3.1围术期患儿MARSI预防性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针对儿童人群开展MARSI研究已有过诸多报道。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儿童疾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针对围术期患儿这一特定人群的MARSI研究仍然不足[9]。同时,国内MARSI研究起步晚,缺乏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质量管理流程[10]。因此,本研究重点针对围术期患儿,通过建立MARSI预防性护理流程,以责任护士为核心开展预防性护理,结合多学科团队优势,充分发挥各专业特长,由护士长一级质控,加速患儿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皮炎型MAR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保障患儿安全,减少住院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3.2建立并实施围术期患儿MARSI预防性护理流程的优势

MARSI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发生率高,与小儿表皮各层发育均不完善、手术引起皮肤肿胀、术后管路固定等因素有关。根据以往的研究,安全有效的预防MARSI措施,其核心点在于风险评估、选择产品、粘贴与移除技巧等环节的管理。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家庭参与式护理、多学科合作也作为影响患儿发生MARSI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围术期患儿面对手术恐惧、陌生环境、照顾者改变等,在围术期过程中容易产生害怕、抵触、焦虑等负面情绪[11-12],导致管道固定困难而增大医用粘胶使用面积。让照顾者直接参与调整治疗及护理计划,能够更有利于满足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减轻患儿的压力和焦虑[12-13]。此外,患儿在围术期的治疗不仅需要临床医师、护士的共同协作,麻醉科、手术室以及专科护士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研究团队增加多学科团队,从入院评估、术前准备、术中干预、术后效果评价反馈、延续护理等实施针对性的全流程管理,有效促进了患儿围术期预防MARSI各项措施的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

4小结

第2篇:儿科学的预防范文

赤壁市于2009年3月开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费政策,在原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等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疫苗。通过这些疫苗的接种可预防和控制十一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如何实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工作目标,笔者认为务必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的认知度。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一种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因此,要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开辟健康之窗和宣传专栏,大力宣传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政策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4.25”预防接种日宣传和经常性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强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2.1 做好产科接种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根据《产科接种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们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规定乡镇卫生院产科婴幼儿出生后,由乡镇卫生院产科医生负责新生儿基本信息的采集,公共卫生科负责儿童预防接种和基本信息的录入工作;城区产科婴幼儿出生后儿童基本信息采集、预防接种信息录入由值班护士或护士长负责。各产科接种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实行分管院长负责制,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新生儿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市疾控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完成每天各产科新生儿录入信息的审核工作,做到及时审核率达98%以上,个案信息录入完整率达95%以上。

2.2 严格做好常规免疫接种信息化工作。各接种门诊要按要求做好当天免疫接种儿童的信息录入上传工作,确保当日上传率95%以上、5日内及时上传率100%;客户端同时要做好数据备份,保证当日数据备份率95%以上,5日内数据备份率100%。

3 落实好辖区内儿童主动搜索和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

各接种门诊要定期对辖区内儿童进行主动索,每半年要对流动儿童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掌握辖区内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异动情况。每年九月市疾控中心和全市各幼儿园、学校取得联系,对老师进行接种证查验的意义、知识方面的培训,认真做好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的查验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及时享受到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4 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督导、指导,定期组织培训。

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每季度对各接种门诊进行一次工作督导,按照免疫规划工作目标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市疾控中心每逢单月10日召开全市疾控工作例会,对前阶段工作进行小结,安排下阶段工作任务,并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疾控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3篇:儿科学的预防范文

1.1方法对照组采用我院儿科常规的护理方法,常规的执行医嘱,监测生命体征,配合给药等。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1)危险因素排查,比如在6个月到3岁的患儿,体温超过38.5℃的患儿,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患儿等[3]。对于这些可能会引发小儿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密切关注,提早预防。2)试表降温处理,对于发热患儿,护士首先要做试表降温处理,将患儿抱至通风处。及时进行降温处理,使用头敷冰带,用35%乙醇擦拭腋窝、肘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禁擦前胸后颈和腹部,有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抗抽搐药物,如美林和泰诺口服,肌肉注射用赖氨匹杯等。3)生理预防,发热的患儿要保持卧床休息,保持患儿呼吸通畅,让患儿平卧,头向一侧,防止阻塞气道;保持患者衣物宽松,远离尖锐,坚硬的物体,防止患儿碰伤。4)相关知识教育,对患儿家属进行高热惊厥相关知识的教育,耐心讲解高热惊厥发病的原因和发展的方向及发作特点,建议家长在家常准备上退热药,体温计,乙醇,棉球,压舌板等必要的医用物件,最好是准备上一个专业的医药箱,并教家长一些常见的常用的处理方法,紧急降温方法,紧急处理的方法,如刺血疗法,掐人中,心肺复苏等[4]。5)出院干预,出院后要对患儿的饮食指导,保持清淡营养合理的饮食,平时家里多开窗通风,适度的加减衣服,保证寒温适宜,勤换衣物,注意卫生。

1.2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以及随访一年,调查患儿的复况。

1.3统计学处理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为保证准确度数据均取三次处理的平均值),用x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为2.80%,对照组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10.28%为,观察组患儿的发生高热惊厥的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儿的复况和病情程度均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详情见下表:两组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复发率及发病程度对比:

3讨论

第4篇:儿科学的预防范文

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到2012年7月开展的518例健康儿童预防接种护理以及不同阶段的健康儿童的专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实施健康儿童护理对儿童茁壮成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518例健康儿童实施健康护理效果明显。

结论:健康儿童护理是通过发现可能对儿童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不利因素,因而采取的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确保儿童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能够沿着理想的成长轨迹发育。健康儿童护理对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茁壮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健康儿童护理健康成长预防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76-02

健康儿童护理在儿童成长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儿童时期的护理有利于孩子在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我们在每个时期都对孩子进行安全健康的护理护理工作,这样孩子才能健康茁壮的长大,身体才会强壮,学习才会有充沛的精力。

1资料

我院2011年10月到2012年7月开展的518例健康儿童预防接种护理以及不同阶段健康儿童的专科护理,健康儿童预防接种护理498例,婴幼儿护理455例,学龄前期护理466例,学龄期护理457例。详见表1。

2结果

实施健康儿童护理对儿童茁壮成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518例健康儿童实施健康护理效果明显。接受预防接种护理的498例健康儿童,在最大程度上预防了传染病的发生。接受婴幼儿护理的455例健康儿童培养了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卫生习惯,为入学作好准备,预防了传染病的发生。接受学龄前期护理的466例健康儿童,预防了近视眼和龋齿的发生,端正孩子的坐、立、行姿势,使得学习和锻炼有规律,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3讨论

3.1健康儿童预防接种。儿童机体免疫系统尚处在发育阶段,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是传染病的主要易感人群之一。按规定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是保障儿童不受传染病感染的有效手段。

3.1.1健康儿童预防接种时应当详细了解《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的所有内容,明确疫苗接种次数以及接种的时间。对一些具有一定时间限制的疫苗接种,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预防接种,比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须在每年的5月份进行疫苗接种。

3.1.2对儿童的基本健康情况详细了解,虽然免疫接种程序的安排是考虑到了儿童接种疫苗的最佳接种时期,但是疫苗使用说明中有明确规定的,儿童处于一些疾病状态时是不能进行疫苗接种的。例如高烧发热、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及恢复期、过敏体质(哮喘、荨麻疹)、重症的慢性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病、急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血液系统病儿)、严重化脓性皮肤病、婴儿重度营养不良等症状或疾病均须暂缓接种。在接种前最近6周注射过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被动免疫,也应延缓活疫苗接种,这样可以避免对所接种疫苗的干扰。

3.1.3明确儿童在接种疫苗后要注意的事项,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保障预防接种质量。接种后接种后观察30min后,无任何异常反应,方可离开。同时,对家长做好离院指导,详细讲解接种疫苗后需注意的各个事项,避免儿童剧烈活动,注意适当休息,保持注射部位皮肤干燥、清洁。免疫接种的对象是健康儿童,儿童的每个阶段心理不一样,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儿童需要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了使免疫接种者安全、准确地接种疫苗,保证免疫效果,其护理质量的作用至关重要[2]。

3.2不同阶段的健康儿童的护理。

3.2.1婴幼儿阶段的健康儿童的护理。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速度较新生儿时期减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其活动范围变大,接触事物逐渐增多,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还是不足,因此应注意防止婴幼儿出现意外创伤和中毒的事件。饮食已从乳汁转变为饭菜,因此需要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这个时期接触外界较广,而其自身免疫力比较低是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时期,因此防病是此时期的护理重点。

3.2.2学龄前期阶段的健康儿童的护理。学龄前这个时期的孩子体格发育速度较慢,而智能发育比较快,求知欲强,能参与较复杂的动作,能够学会照顾自己,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应根据这个时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点,从小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卫生习惯,为入学作好准备。学龄前的孩子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随着接触事变多,仍可能发生传染病。

3.2.3学龄期阶段的健康儿童的护理。学龄期的孩子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脑的形态已基本趋于完善,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理解、分析、控制能力增强,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发病率比以前要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的发生,端正孩子的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正常的休息。

综上所述,运用综合保健护理措施对儿童进行护理干预对其早期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儿童时期的健康成长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心理生理的发育,采用科学方法养育孩子能使孩子少生病,一旦生了病,护理得当,恢复起来就快[3]。疾病痊愈要靠身体的抵抗力,打针吃药只是协助身体战胜疾病。因此健康儿童护理可以预防和解决为大多数家长们所担忧的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茁壮成长的问题提供保障和护理的依据。采取的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确保儿童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能够沿着理想的成长轨迹发育。健康儿童护理对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茁壮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娜,管敏.健康儿童护理的有效措施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1年27期

第5篇:儿科学的预防范文

[关键词] 城市儿童; 预防接种; 知晓率; 现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为了解博乐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评价预防接种宣传效果,提高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促进儿童计划免疫工作,2010年6月笔者对博乐市部分儿童家长进行了预防接种知晓率现况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在博乐市预防接种门诊、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及公共场所随机抽查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400名,其中男114名,女286名。

1.2 方法 统一制定调查方案,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对所得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调查内容包括:家长的基本情况、有关预防接种知识、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及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基本知识的了解 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基本情况的总的知晓率为71.2%(1429/2000),家长对每次预防接种的时间和每种疫苗所对应的疾病比较熟悉,但是有近63%的家长对全程接种的情况不清楚或是不知道。

2.2 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 有24%的家长不能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由于某种原因没能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93.3%的家长会给孩子补打;98.7%的家长即使是忙时也会请假或是托亲戚朋友等带孩子去接种疫苗。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总的重视程度为90.8%。

2.3 城市家长对疫苗知识的知晓程度 97.5%的家长知道孩子在发热时不能接种疫苗,对麻疹、乙肝、水痘及糖丸的口服方法熟悉程度比较高,但是对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等疫苗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

2.4 对预防接种的影响因素 1)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对五苗(卡介苗、糖丸、麻疹、百白破、乙肝)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预防接种作为预防保健门诊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儿科临床和公共卫生保健的基础,是计划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计划免疫,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人们对预防接种的关注已从过去担心孩子是否患传染病,转移到如今的是否会因为预防接种引起孩子健康危害。

调查表明,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熟悉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文化程度越低知晓程度越差,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家长能认知这些疫苗能预防相应传染病未达到50%。这说明部分儿童家长不了解某些疫苗的作用,不能认知这些疫苗能预防的相应传染病。所以,在今后的卫生宣教工作中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对文化程度低的儿童家长。宣教可通过简单的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强化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帮助其解决儿童接种的实际问题,对免疫决策加以选择,以确定他们自己的目标。

本次调查发现,虽然家长对每次预防接种的时间和预防何种疾病比较熟悉,但是有近63%的家长对全程预防接种的情况不清楚或是不知道,所以有关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全程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以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家长对疫苗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78.7%,但对卡介苗问题的正确回答率不到60%,说明有关卫生部门在结核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00年我国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疫情仍很严重,特别是近几年结核病有出现抬头的趋势。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儿童结脑、粟粒性结核的预防和成年后续发性结核的预防起重要作用。所以应加强对结核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结核病的认识,加强结防机构和医疗机构的配合,减少结核的发病率。调查显示,有24%的家长不能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原因可能是孩子发热感冒不能接种或是没有接到通知等,并且大部分家长会给孩子补打,可见家长对预防接种是比较重视的。本次研究发现,家长性别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儿童家长对卡介苗、百白破等疫苗知识的了解较少,文化程度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建议在以后的预防接种宣传工作中应进一步宣传预防接种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家长不太熟悉的疫苗;重点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者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各层次群众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的主动性,使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6篇:儿科学的预防范文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环境管理

肾病综合征是儿科肾脏疾病中的常见病,感染是该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肾病综合征反复和复发的主要原因,还会加重原有症状,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儿的愈合,而感染中最常见的为上呼吸道感染。为此,我们从环境管理方面着手,制订规范的管理措施,以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率。现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159例3岁以下肾病综合征患儿分对照组与干预组,进行分析与干预,结果成功的降低了院感率。现将护理方法及总结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2006年1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3岁以下肾病综合征患儿,共89例,其中男76例,女13例。干预组:2007年1月至11月在我科住院的3岁以下肾病综合征患儿,共70例,其中男49例,女21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儿都进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制订统一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病床的安排:告知每位护理人员此项研究的目的及方法,符合条件的患儿入院后尽量与3岁以上患儿分房收治;②入院即做好家长的宣教,让家长了解到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配合,尽量减少探视或不探视。家长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如家长有感染性疾病,应更换陪人或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③住院期间患儿活动局限于本科室内,制止患儿到不同病种病室串门,防止交叉感染。发现感染先兆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④每天晨晚间护理一人一抹布,用0.5%84消毒液湿2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随时消毒,通过物表细菌培养监测,将细菌数控制在

2结果

表1所示: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2所示:干预组院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婴幼儿肾病综合征在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并且治疗难度大,许多为难治性肾病,患儿年龄小,抵抗力低,易发生感染,一旦感染,治疗难度会更大。本方法强调重视婴幼儿肾病综合征的管理,加强了保护性隔离,有效的防止了院感的发生,使院感率明显下降。

常规的护理方法也意识到了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并且在环境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护理措施没有规范性,做得到不到位依赖于护士个人的理论基础及护理经验,在工作中缺乏硬性约束与效果评价。本研究对预防院感制订了规范的措施,制订成表格的形式,内容包括要干预的项目、要达到的要求与效果、具体措施,一项项进行落实。首先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方法学习,做到人人掌握再实施。在护理过程中不仅重视对患儿的管理,也重视对家长的管理,将家长需要学习的护理方法成成健康宣教资料,人手一份,进行讲解。这样,不管医生、护士,年资高或低的护理人员,在对婴幼儿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护理时,都能清楚知道要做什么、怎样做,而家长也能做到更好的配合,对患儿进行比较规范、全面、细致的护理。

提高了专科病人的护理质量,促进了疾病的康复。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用加强环境管理的方法预防婴幼儿肾病综合征上呼吸道感染,方法实行难度不大,并且切实有效,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第7篇:儿科学的预防范文

1.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口腔科门诊,山东青岛 266071;2.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中医科,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 目的 通过了解儿童乳牙龋病发情况来加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的综合预防。方法 选择4所幼儿园作为实验幼儿园,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儿童进行综合口腔保健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治疗,1年后对儿童乳牙乳龋病发生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给予综合保健治疗的实验组口腔卫生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儿童龋齿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龋齿充填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其充填率达到了98.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开展学龄前儿童综合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也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

关键词 ] 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综合口腔保健;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084-02

[作者简介] 赵晓梅(1975-),女,山东青岛,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牙体牙髓、儿童牙病。

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龋病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乳牙龋患病率较高,其中,3~4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6.53%[1]。针对当前的现状,我院对儿童乳牙龋病引起了高度关注,同时也开展了多种龋病预防方法。但是,由于龋病是因多种因素造成的,若采用单一的预防措施,将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因此,分析一种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以保证龋病的预防和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当地不同规模和经济文化水平高低不平的4所幼儿园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4所幼儿园中符合标准的儿童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选取人群共242人[2]。其中,实验组为121人,男性60人,女性61人,平均年龄为(3.32±0.27)岁,实验组接受综合口腔保健;对照组121人,男性60人,女性61人,平均年龄为(3.52±0.21)岁,对照组不接受口腔预防措施。

2 方法

选择平面口镜、5号探针对儿童的口腔进行检查[3]。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对象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幼儿年龄、性别、儿童出生状况、家长教育水平、孕期疾病发生情况、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及口腔卫生习惯等。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实验组接受综合口腔保健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口腔预防措施。在口腔干预措施中,在实验期间,1年对实验儿童进行2次口腔卫生检查和2次口腔卫生维护,在口腔卫生维护中,对儿童进行菌斑控制和刷牙的正确指导;对儿童进行1年2次氟化泡沫和乳磨牙窝沟封闭等集体预防措施,并且对已有的龋齿进行填充。1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和卫生习惯的检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差异。

1.5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1.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对照组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习惯和龋齿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分析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前、试验后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率进行分析

如表1所示。通过1年后的口腔预防措施,实验组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口腔卫生水平结果分析

如表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儿童的口腔卫生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儿童龋齿病发情况及填充情况

如表3所示,通过调查显示,实验组儿童龋齿病发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龋均和龋面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已有龋齿的儿童进行充填,实验组儿童充填率达到了98.2%

3 讨论

通过对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习惯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大多数儿童口腔内都有龋齿,并且这些未治疗的龋坏牙齿有继发性感染的危险性。据资料统计,儿童4岁时乳牙患龋率已达到76.54%,因此,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引起了工作者的高度关注[5]。由于我国已利用三级保健网进行儿童口腔保健计划的设计,其内容主要包括口腔保健基本知识、口腔卫生习惯、龋齿病因等健康教育,其教育对象为儿童及家长。因此,本实验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儿童乳牙龋预防方面的经验来建立幼儿园综合口腔保健模式[6]。在综合口腔保健模式中,通过在学龄前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预防措施,其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建立综合口腔保健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氟化泡沫、乳磨牙窝沟封闭、咀嚼木糖醇口香糖三种集体预防措施,使口腔医疗措施能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并减少儿童龋坏齿的形成,其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的特点。

所以,在龋病预防措施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这就要求保健部门应加大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和义诊等方式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教育,并定期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教育对象为儿童、家长或老师,使其充分了解儿童龋病的预防方法;②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要求家长在家中监督儿童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禁止儿童在睡前吃甜点或其他食物,主要是因为食物藏在牙缝中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导致口腔龋齿的形成;③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婴儿期,应要求家长尽量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纠正儿童爱吃甜食或含氟高的食品,例如虾、海带等。

综上所述,建立儿童综合口腔保健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以预防为主的特点,其满足社会性医疗保障的推广条件。要求儿童及家长参与到口腔健康教育中,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得到了明显改善,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与控制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陈葳.广州市白云区城乡结合区域6-8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68-96.

[2]邹波.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及口腔疾病相关因素分析和预防[J].当代医学,2014(8):163-164.

[3]魏表,肖玉莲.北京市东城区2~6岁儿童乳牙龋病情况调查[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2):959-961.

[4]邹晓璇,苗江霞,李文珺,等.母乳喂养对3岁儿童乳牙患龋病的影响[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6):451-453.

[5]郑玉程.儿童乳牙龋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32):150-151.

第8篇:儿科学的预防范文

关键词:预防接种健康儿童护理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98-02

预防接种是人获得特异性的免疫途径。它主要是通过在健康人的体内根植如疫苗接种,并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使得抗体产生。它的方式多样,最常见的有种痘预防天花,预防肺结核,接种卡介苗。这是按照国家和省级的计划免疫接种的医疗单位的规定,并且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让合格的接种单位和专业人员对适宜的接种儿童进行科学的接种疫苗。其目的是提高接种儿童群体的免疫水平,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控制。

1健康儿童要按时接受预防接种疫苗

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我国卫生防疫部门设置专门的防疫机构,其目的是方便我国儿童严格按照合理的程序接受接种疫苗。这不但有利于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而且有利于卫生免疫机构逐渐建立完善的免疫屏障,同时促进健康儿童获得维持高度的免疫水平,如此,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自卫生防疫部门建立几十年来,在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对儿童按照固定时间到防疫机构接受接种疫苗的宣传工作已经家喻户晓。

1.1对于接种疫苗,相关的医疗单位派发了《儿童预防接种证》。所以,家长应详细了解其相关的内容,知道接种疫苗应适用的年龄阶段,知道疫苗的作用,可预防什么传染病的种类。同时,家长应该知道疫苗接种时间和接种次数。尤其值得家长关注的是,有些疫苗接种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因为诸如此类疫苗必须在每年的五月进行疫苗接种。

1.2对于孩子的基本健康状况,家长必须了解清楚,诸如孩子是否有疾病在身,利不利于接种疫苗,如果能接种疫苗,那么在疫苗接种前是否吃过药物等情况,应详细告诉医务工作者的孩子接种疫苗,从而使医疗人员检查以确定是否接种。虽然免疫计划安排被认为是孩子的最佳接种疫苗时期,但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使用的规定中有明确要求,孩子处于疾病状态,不应该接种疫苗。例如高烧发热,急性感染性疾病(过敏性哮喘,荨麻疹,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病,急性和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的肝脏,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的化脓性皮肤病,严重的营养不良和其他的症状或疾病的婴儿应暂停接种。

1.3对于儿童接种疫苗后的各种注意事项,家长更应该值得注意。目前,一般情况下,我国使用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因为各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可能在接种疫苗过后会在机体产生的免疫过程中产生反应,例如:发烧、扎针部位红肿。由于各自体格的差异存在明显的特征,所以,对接种疫苗后反应情况就不一样,如果出现发烧,注射部位发红等。孩子体温在38℃,这属于正常的反应,一般情况下,两到三天就会好起来。相反,如果在38℃以上,并且同时出现针扎部位红肿,并且出现不良反应在一周以上。那么如此接种疫苗后应该立即向有关单位反应情况,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就诊治疗。现在一些父母认为,只要孩子接受预防接种,就认为那是安全的,绝对不会有传染病的感染,这是错误的观念。免疫接种疫苗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对传染病免疫的效果,因为儿童身体状况不同,其接种免疫效果不同。

2儿童健康的保健原则

2.1婴儿护理。婴儿时期的增长率比新生儿期缓慢,尤其是在体格发育的成长。他们活动的范围变大,接触的事物逐渐增加,智力发展更快,提高语言能力,思考和行动,但危险识别能力的不足,因此应注意防止婴儿出现意外损伤和中毒。饮食已从牛奶到食物,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防止缺乏营养和消化系统疾病。这个时期接触外界较广,和自身免疫系统低下,是传染病发病率的高峰期,所以预防是保持健康的重中之重。

2.2幼儿护理。在学龄前这个时期,儿童的体格发育相对较慢,而智力发展相对较快,并且在此阶段求知欲表现强烈,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相应的发展。根据这一时期的特点,并且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所以这个时期,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简单的劳动,和卫生习惯,做好上学的准备。学龄前儿童预防能力有所增加,但随着接触的各种事件增多,依然可能会有传染病发生。因此,学龄儿童也应该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2.3学龄儿童保健。学龄儿童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大脑已经基本完善,智能发展较为成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控制能力提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发病率要比以前低,但是要注意预防近视、龋齿的发生,纠正孩子坐,立、行姿势,安排规律的生活和锻炼,营养和正常的休息都要保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儿童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我们在各个时期的孩子进行安全健康的护理保健工作,使孩子能健康成长,身体逐渐强壮,学习生活才会充满活力。

3总结

目前,大多数家长对儿童时期的孩子的健康非常担心。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各个方面是否健康,将会对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心理生理的发育受到影响。因此,科学地采用方法养育孩子,才能使孩子少生病。如果孩子生病,那么护理得好,身体恢复就快。一般情况,身体的抵抗力是痊愈疾病的重要基础,而吃药打针只能是协助身体抵抗疾病。所以,护理对孩子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以,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是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担心。而儿童健康护理是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安全保障,以及相应的护理依据。

参考文献

[1]梅建国.儿童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10

[2]杨锡强.儿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235

第9篇:儿科学的预防范文

【中图分类号】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193-02

【关键词】 成就;研究;青少年保健服务

朱文思教授是我国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创始人之一,历任同济医科大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任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委员、《学校卫生》杂志学术顾问,《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儿童少年卫生学》分册副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中专教材主审、中华医学会儿童少年卫生学会名誉顾问、同济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等重要职务。她为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为创建和发展我国儿少卫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的表彰。

1 预防医学的一代先驱

朱文思教授1910年农历3月8日生于湖北省汉阳, 1927年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29年6月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31年在燕京毕业后考入协和医学院继续学习,1936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进入了协和医学院的公共卫生科当助教。1946年8月赴美进修,1949年8月由武汉大学医学院聘为教授,1951年受聘为中南同济医学院(后更名武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教授。1955年她主持成立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组,是全国最早开展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科研工作6所院校之一,国内很有影响。朱文思教授从1936年毕业起从事预防医学工作,并以此为终身奋斗目标。在求学、科研和教学中,她深刻认识到预防胜于治疗的重要性。一生致力于儿童少年疾病预防的研究,为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学校教室人工照明的桌面照度标准,为预防近视提供了科学依据;20世纪70年代初在本专业最早提出成年期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的预防必须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的论断。

朱文思教授热爱祖国,关爱儿童,即使十年浩劫身处逆境,仍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在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专业建设中,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儿童青少年的疾病预防工作呕心沥血,成绩卓著,成为我国受人尊重的老一辈儿少卫生学专家之一。为全国各地培养出了无数儿少卫生、学校卫生的工作者,朱文思教授于1988年7月病逝,她的逝世是全国儿少卫生事业的一个巨大损失!

2 引领学科 直立潮头

朱文思教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引领儿少卫生科学研究方向,重点致力于儿童少年疾病预防工作。

为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1958年朱文思教授带领教研室的教师开展“学校人工照明标准”的研究,深入现场,对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及教室人工照明标准等问题进行了实地测试,发现学生的双眼视力随照度增加而改善。成为我国最早开展学校卫生标准研制的单位之一。提出教室人工照明的桌面照度至少不应低于50 lx的意见,被卫生部、教育部采纳和实施。1964年,卫生部、教育部等八部委在关于加强学校视力保护工作的联合通知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校标准教室的桌面照度不应低于50 lx。到1981年,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发展,又提出教室课桌面上的照度应该提高,达到100~500 lx,在充分的照明条件下,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获得其所能达到的最高视力。同时,提出在使用人工照明视力箱进行视力检查时,视力表上的照度应达到500~1 000 lx,这样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视力测试数据。

20世纪70年代初,她指出成年期幼肠硬化、高血压等疾病的预防必须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尤其在儿童时期开始进行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尤为重要。她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对儿童高血压预防的系统研究,指导胡虞志等人于1979年进行了武汉地区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筛选检查。她严格按照科学要求,开展了不同规格血压计袖带对8~9岁健康学生的血压影响的实验,根据科学观察,舒张压消音点的变化较其变音点明显。提出测量儿童血压计袖带尺寸的规格,并建议测量儿童血压,舒张压应以消音点为准。她发现美国、民主德国儿童少年的血压均值比苏联和武汉儿童高,是由于不同国家采用了不同标准所致。

在朱文思教授主持指导下,胡虞志等人对武汉地区学生血压规律及其变动趋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来开展的“我国13个少数民族儿童血压和高血压研究”的课题1992年获省科技进步奖。

1980年朱文思教授指导研究生吴汉荣、王忆虹对武汉地区儿童血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父母血压与子女血压存在明显的低度正相关;儿童体重在90百分位数以上时,对血压水平有明显的影响;皮下脂肪厚度也与儿童血压呈低度正相关;儿童盐味阈值则同时与性别,年龄和舒张压有关。同时,又进行了红细胞内外钠、钾浓度及其与血压关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少年红细胞内钠浓度与血压水平存在一定联系。

1983-1987年,朱文思教授先后指导研究生吴汉荣、王忆虹、马晶、杨翌和张福华等人进行了原发性高血压易感人群盐负荷下肾脏排钠功能的研究。以109名8~21岁的健康儿童青少年为对象,根据其家族史分为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组和无高血压病家族史组;前者又分为血压正常和血压偏高2组;为了排除尿排量的影响,研究采用了严格的形态指标的配对控制。结果表明,有家族史的儿童相对于无家族史儿童存在遗传性肾脏排钠功能缺陷。在其他影响因素相同时,有家族史儿童的尿排钠量明显低于无家族史组儿童,盐负荷后排钠反应慢且弱。之后又进一步对198名有高血压家族史的4~6岁幼儿盐负荷后肾脏排钠、钾变化规律及对儿童血压影响的研究。经过多次的实验研究表明,盐负荷对有高血压家族史儿童的肾排钠功能有一定影响,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可能在高血压发病前就已存在遗传性肾脏排钠功能缺陷。据此结果,朱文思教授提出,成年时期高血压病的发生,往往起始于生命的早期。因此,对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必须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并对其血压进行定期随访。

1979年,朱文思教授指导湖北省儿童青少年体质调研工作规划的制定,并主持武汉7~25岁16 035名健康学生进行了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等23项指标的测试,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她参加指导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获得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

朱文思教授重视儿童风湿病的预防,她在风湿病预防研究方面提出了许多见解,指导吴汉荣完成风湿热的预防科普宣传文章,指导胡虞志等完成“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初发风湿热流行病研究”。指出风湿热的预防重要的是预防初发,即控制链球菌感染。5~15岁的儿童是风湿热的主要防治对象,特别在链球菌感染的高峰期或咽喉痛流行期间,强调父母、教师和卫生人员要及时发现和重视儿童的咽喉痛,及时治疗,控制感染。改善居住的卫生环境和生活条件,加强儿童营养,增强体质等预防措施。

3 学术渊博 思想开拓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朱文思教授虽已年过古稀,但思想活跃,特别具有开拓精神,关注儿童少年卫生学发展的动态,重视儿童少年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并身体力行,把握机遇,积极发展和创造条件与国际接轨,她积极申请世界卫生组织援华项目――儿童保健规划基金。利用该基金1981年邀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HIN)儿童心理学专家Dr.Berman来校讲学, 培训心理学方面的师资,利用该基金先后派出崔伊薇、吴汉荣、陈建华等人到美国进修学习儿童心理行为学,开启了与国外同行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同济医科大学先后与美国Cornell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合作开展“儿童保健与社会化研究”;与美国California大学人类发展研究所合作进行“父母教育方法与儿童心理行为相关关系的研究”。 2004年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儿童青少年心理研究所合作,共同完成了“中德儿童数学能力发展水平的跨文化研究”,制订了中国儿童数学能力测量的常模,弥补了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1988年邀请美国 Cornell大学Dr. Lee C Lee教授, 2006年 6月邀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Dr.Rosemary Tannock教授先后分别来校访问与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并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脑功能与行为研究中心建立了学术联系。

在朱文思教授的开拓下,开创了儿童心理行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成立了同济医学院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开展了对外的儿童心理卫生服务和培训工作。不断派人继续出国深造,与美国、德国和加拿大进行多边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近年来我们承担《儿童学习障碍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语音加工脑机制的功能性成像研究》、《阅读障碍儿童语音相关穴位物质变化与其脑区活动关系》和《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语言神经表征在脑中联结和激活特点的研究》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学习障碍儿童生活质量评价及干预对策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儿童少年心理偏移与不良行为的辅导、矫正研究》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编写的《儿童行为与健康》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是朱文思教授思想开拓,抓住儿少卫生发展方向培养人才的丰硕成果。

4 教书育人 诲人不倦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在全国高等医学院中率先开设《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1957年自编教材《学校卫生学》及实习指导、教案等,用于教学。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全国儿少卫生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受教育部、卫生部委托,1955年开办《全国11省师范大学学校卫生师资培训班》,1978年后教研室工作恢复初期,由于国内学校卫生专业人员紧缺,在朱文思教授的带领下,立即面向社会举办《全国儿少卫生高级师资培训班》,其后每年都举办《全国学校卫生及儿童保健培训班》1~2期,为卫生防疫部门培训了大批学校卫生专业人才,为国内学校卫生工作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杰出贡献受到卫生部表彰,并指定儿少卫生教研室为全国学校卫生培训基地,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对我国学校卫生工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接受学校卫生培训的专业人员遍布全国各地,成为卫生部乃至各省、市、地县防疫站的学校卫生骨干。另外,她还接受基层学校专业人员来教研室进修学习,培养了大量的基层儿少卫生与学校卫生工作者,可谓“桃李满天下”。

由于朱文思教授的学术实力,同济医科大学儿少卫生教研组成为第一批建立全国儿少卫生专业硕士点的单位之一,1979年开始招收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她对研究生悉心指导、严格要求、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要求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必须作读书报告和开题报告;必须亲自到现场调查研究,做实验,强调专题调查的科学性、实用性和严肃性,她的研究生目前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研究所和大学工作,成为单位的学术骨干。

朱文思教授在教学上认真备课,身体力行,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要求严格,教学前必须严格试讲,不合格者,要反复试讲,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她充分发挥自己扎实的英文实力,亲授帮扶中青年教师提高英文水平。虽已身患疾病,仍坚持到图书馆查阅外文资料,做了大量的文献编译,系内的其他老师请教有关英语问题,总是热情接待,从不厌倦,有问必答,被老师们称其为医学院的英文 “活字典”。

5 永远怀念朱文思教授

朱文思教授的一生是做学问,干事业的一生。她为人和善、以德育人、身体力行、古稀晚年仍勤奋学习新的知识,关注国内外儿少卫生专业和学校卫生事业的发展。

朱文思教授的一生是与世无争,从不张扬,淡泊名利,甘做人梯的一生。总是热心帮助青年教师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实际困难;在学校和教研室和谐共事,特别尊重大家的意见,有事商量,统一意见,有极大的凝聚力,在她的影响和带领下,教研室形成一个团结和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术团队。

朱文思教授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党,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一生。在她最艰难的时刻,毫无怨言,始终对明天充满希望,热爱生活,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她热爱的儿少卫生事业。

朱文思教授的一生是勤奋学习,思想开拓,勇于探索的一生。她站在儿童身心健康、国家繁荣兴旺的高度,不断探索儿少卫生研究的新动向,拓展儿少卫生事业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