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介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中介公司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中介公司盈利模式

第1篇:中介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资本市场使资本从资金富余者快捷地流向需要资金的生产性投资者,即能提供资金最高回报的企业,既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同时资本得到最大化增值,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市场中存在着众多的资金需求者,资金富余者如何分辨有价值的生产性投资者成为一个问题,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盈利能力较差的生产性投资者也期盼获得资金,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些生产者可以通过某种操作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以获得资金,从而产生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如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些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与研究方法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做一些概括性的总结。盈余管理是有目的地干预财务报表对外报告的过程,以达到私人目的而进行的对盈余的披露管理。Healy and Wahlen(1999)定义盈余管理是管理层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或通过规划交易改变财务报告,旨在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从而影响其决策和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二、盈余管理动机

已有盈余管理文献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得出了具有相当证明力的证据。总体上,研究结论表明,公司管理层为了避免亏损、提高管理者报酬、降低违背贷款合同的可能性、避免退市、避免监管部门干预、影响股票市场对公司的理解、少交税,等等。

从本质上来说,盈余管理行为是一种有害行为,它使得投资者无法区分优秀企业与盈利差的企业,从而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监管部门的研究热点。

三、盈余管理方式

具有盈余管理的动机,必定采用一定的盈余管理方式才能达到目的。学者们对盈余管理方式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经验证据。盈余管理的方式:

(一)利润“大洗澡”。即如果亏损已成事实,那么管理者将倾向于报出更大的亏损额。因为此时亏损多少已经不重要,不如多确认点应计提的损失,为以后的经营甩掉包袱。

(二)调低利润。具体方法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减值的计提,以少缴纳税款或避免监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微软公司通过调低利润来避免《反垄断法》的。

(三)调高利润。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盈余管理方式,包括提高管理者薪酬、避免亏损、避免违背贷款合同等多种情况都会看到这种方式的痕迹。

(四)利润平滑。经济学假设人是厌恶风险的,人们不希望看到波动剧烈的经营业绩,因此利润平滑企业的股票将比利润波动企业的股票更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在国外,这一方式的盈余管理更为普遍。

四、盈余管理的测度

盈余管理行为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如何来测度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是一个重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主要提出了三种估计盈余管理程度的方法: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和盈余频率分布模型。现介绍如下:

(一)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此模型将应计利润分为操控性应计利润和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分析盈余管理的困难在于其不可直接观测和计量,应计利润分离模型主要通过估计操控性应计利润来检验选定样本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存在盈余管理。Kaplan指出,应计利润随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一个适当的模型应能从总应计利润中分离出由外生经济环境决定的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其余的部分为操控性应计利润,并以此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在实证中应用非常广泛,通常将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看作总应计利润的数学期望,总应计利润与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差额作为操控性应计利润。应计利润分离模型能估计出单个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但是它要求用大量没有进行盈余管理公司的数据来估计某一具体公司的正常应计利润,这种估计的主观性太强,可靠性值得怀疑。

(二)特定应计利润模型。这种方法通常用来研究某些特定行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如银行业中的贷款损失准备、保险公司的索赔准备,因此能够有效识别是否存在了盈余管理行为。由于特定应计利润法是针对具体行业中的某一具体应计项目,因此区分操控性和非操控性部分所依据的假设更切合实际。其优点是,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比较容易得到,因为研究者可依据会计准则来判断,在不存在盈余管理的情况下,哪些会计项目应该得到如何的反映,能得到准确的证据。但具体的应计利润研究往往局限于小样本或具体行业,增加了应用的难度。

(三)盈余频率分布模型。以上两种方法研究了单个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而盈余分布模型揭示了盈余管理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这种方法集中于研究管理后盈余分布的特征,而不需要将盈余分为操控性和非操控性两部分。假设在无盈余管理时,企业盈余服从混合正态分布,而且密度函数是光滑的;而当某一阀值处存在盈余管理时,在盈余分布直方图中阀值左(右)侧相邻间隔内的观察数会出现不寻常的低值,右(左)边相邻间隔内的观察数会出现不寻常的高值,从而造成在阀值处密度函数不光滑或不连续,因此判断阀值处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便转化为判断阀值处盈余分布函数的光滑与否。盈余频率分布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识别短期内为了某一目标盈余数字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没有去衡量单个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而是考察具有相同经济背景公司的总体结果,通过使用大量样本数据来检验盈余的分布特征。

关于盈余管理的测度问题,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各种实证研究结果至今仍然存在争议,尚未找到一个完善的计量盈余管理的方法,实践中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各有取舍。

第2篇:中介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相对估值法 绝对估值法 DDM 市盈率 市净率 

一、理论概述 

对拟发行股票的合理估值是定价的基础。通常的估值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相对估值法,另一类是绝对估值法。 

1. 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亦称可比公司法,是指对股票进行估值时,对可比较的或者代表性的公司进行分析,尤其注意有着相似业务的公司的新近发行以及相似规模的其他新近的首次公开发行,以获得估值基础。主承销商审查可比较的发行公司的初次定价和它们的二级市场表现,然后根据发行公司的特质进行价格调整,为新股发行进行估价。在运用可比公司法时,可以采用比率指标进行比较,比率指标包括P/E(市盈率)、P/B(市净率)、EV/EBITDA(企业价值与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前收益的比率)等等。其中最常用的比率指标是市盈率和市净率。 

2. 绝对估值法 

绝对估值法亦称贴现法,主要包括公司贴现现金流量法(DCF)、现金分红折现法(DDM)。该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艾尔文•费雪(Irving•Fisher)的资本价值理论。费雪在其1906年的著作《资本与收入的性质》(The Nature of Capital and Income)中,完整地论述了收入与资本及价值的关系。他认为资本能带来一系列的未来收入,因而资本的价值实质上就是未来收入的贴现值。 

相对估值法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决定的股票价格,绝对估值法体现的是内在价值决定价格,即通过对企业估值,而后计算每股价值,从而估算股票的价值。 

二、估值方法与估值模型介绍 

(一)市盈率法 

1. 市盈率的计算公式。市盈率=股票市场价格/每股收益,每股收益通常指每股净利润。 

2.每股净利润的确定方法。(1)全面摊薄法,就是用全年净利润除以发行后总股本,直接得出每股净利润。(2)加权平均法,就是以公开发行股份在市场上流通的时间作为权数,用净利润除以发行前总股本加加权计算得出的发行后总股本,得出每股净利润。 

3.估值。通过市盈率法估值时,首先应计算出发行人的每股收益;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发行人的行业情况(同类行业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性等拟定发行市盈率;最后,依据发行市盈率与每股收益的乘积决定估值。 

(二)市净率法 

1.市净率的计算公式。市净率=股票市场价格/每股净资产 

2.估值。通过市净率定价法估值时,首先应根据审核后的净资产计算出发行人的每股净资产;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净率、发行人的行业情况(同类行业公司股票的市净率)、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及其净资产收益率等拟定发行市净率;最后,依据发行市净率与每股净资产的乘积决定估值。 

(三)股利贴现模型(DDM) 

1.模型介绍 

股利贴现模型(DDM,discounted dividend mode1),通过将未来的股利贴现计算出股票的价值。其数学公式为: 

D为股票的内在价值,Di为第i期的股利,r为贴现率。根据对股利增长率的不同假定,股利贴现模型可以分为零增长模型、不变增长模型、二阶段增长模型和多元增长模型。 

2.股利贴现模型实用性分析 

股利贴现模型适用于经营状况稳定、有稳定的股利发放的企业,但因为股利发放因各公司股利政策的不同而不同,即使两个业绩和规模相当的企业,也可能因为股利政策的不同,经股利贴现模型计算出的价值出现很大的差别。对于我国股市中很少发放股利的公司,或者出现亏损而暂时不能发放股利的公司,该模型不是很适用。 

(四)现金流贴现模型(DCF) 

现金流贴现模型(DCF,discounted cash flow)认为,公司的价值等于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的贴现值。模型为: 

第3篇:中介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摘要:会计信息化需要好的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展示工具。本文首先介绍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并介绍用Excel制作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和用友ERP-U8 BI中的盈亏分析模型,然后用Crystal Xcelsius来制作个性化的盈亏平衡分析模型,最后指出会计人员应借助于像Excel和Xcelsius这样优秀的第四代软件工具或用友ERP-U8 BI提供的平台,自行开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模型,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实现财务智能化。

关键词: 会计 盈亏 平衡 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销量、价格、成本和利润直接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计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盈亏平衡分析基本公式: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在这其中,不同售价下保本点销售量的确定至关重要,它可以为管理者科学地规划企业的未来,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是企业决策的有力工具。在手工会计下,实现盈亏平衡分析比较麻烦,而在计算机辅助下,实现起来就比较容易而且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本文介绍借助于计算机实现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分别是:在Excel中实现盈亏平衡分析,在用友ERP中实现以及运用Crystal Xcelsius来制作个性化的盈亏平衡分析模型。

一、用Excel实现盈亏平衡分析

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刘兰娟主编的《财经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一书中,介绍了用Excel建立盈亏平衡分析模型的方法。在该书中作者运用公式计算边际贡献、销售收益、总成本和利润,运用模拟运算表作出制图所需的数据,用散点图来展示边际贡献、固定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并用模拟运算表的方法在图形中加入盈亏平衡销量垂直参考线和当前销量垂直参考线,用微调项控件来对销量和售价进行调节,将调节对利润和盈亏平衡点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文本框中。

二、ERP中的盈亏平衡分析

随着ERP的推广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上了ERP系统,企业的数据大多产生于ERP系统之中。那么可不可以直接在ERP系统中实现盈亏平衡分析呢?商业智能系统中,提供了许多决策分析模型,其中就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模型。

用友U8-BI中提供的盈亏分析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根据目标利润去倒推影响它的相关因素,比如:业务量、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里可以首先设定一目标利润和一变动因素,模型能够给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因素需要达到多少才能实现目标利润,并通过仪表盘形象地显示出该因素的变动量和变动比率。还能显示出各项因素对目标利润的影响程度。

在用友ERP-U8 BI的服务模式中,Business Object公司提供BI应用模型和决策分析模式,天创咨询负责为企业提供增值的咨询服务和远程交付服务。当客户有个性化的基于U8-BI的决策分析模型需求时,一方面可以借助U8-BI的设计平台自行设计,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需求发送给用友天创咨询公司,用友天创咨询公司在后台建立了强大的适合各种管理角色不同管理的管理页面知识库,可以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快速配置,并发送到客户端,由客户或用友公司现场实施服务人员部署到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浏览桌面。

三、用Xcelsius制作个性化的盈亏平衡分析模型

虽然ERP已经进入普及时代,但是还有不少企业还没有上ERP或者上了ERP但短期内还不能上商业智能系统,那么对于这样的企业怎么实现像用友U8-BI系统中那样动态形象的盈亏平衡分析呢?Business Object 公司的 Crystal Xcelsius就是一个很适合于管理人员使用的商务智能工具。借助常用的Excel,运用Xcelsius就能制作出像用友U8-BI系统中那样动态形象的,甚至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盈亏平衡分析模型。

Crystal Xcelsius 是一款直观的独立的 Windows 应用软件,它可以连接 Excel 表格、通过 web service 和XML连接其他外部数据源,从而将传统的 Excel 表格及静态数据转换为引人入胜的交互式可视化分析。可以从中看到用友U8-BI中BI应用模型和决策分析模式就是用Business Object公司提供的Crystal Xcelsius 来实现的。

通过Crystal Xcelsius工具借助于Excel制作的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在此模型中可以调节销量和售价两个变量,求得相应销量下的利润情况和相应单价对应的平衡销量并形象地将结果展示出来。模型采用结构图的方式能够形象地展现出影响利润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可以通过调整可变成本的滑块,变化各种相关的因素,直接人工等因素会发生变化进而会影响总的可变成本,并带动总成本,最终影响利润。而影响固定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管理层薪酬、保险费用、折旧、广告等,这里采用了直接在进度条上拖动的方式,根据业务状况灵活调整,来影响固定成本,并带动总成本,最终影响利润。

模型中利润进度条采用了具有预警功能的进度条,当利润为正时,进度条显示绿色,当利润为负值时,即亏损时,进度条显示红色,提出警报,引起决策者的注意。而对于盈亏平衡销量这里采用仪表盘的形式来形象地展示,当通过对进度条或滑块的调节来变动与盈亏平衡销量相关的因素如:单价、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等因素时,仪表盘会自动显示出当前情况下的盈亏平衡销量,指针指到相应位置,形象地展现出这些因素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

用Xcelsius制作的交互式可视化模型(Flash)可以直接嵌入到 PowerPoint、PDF、Word、Outlook 和 Web上动态形象地展示、讲解数据,让演示更富有说服力和吸引力,让商业信息得到更加充分的表现。由于Xcelsius平立且对配置环境要求不高,任何企业都可以运用,另外Xcelsius操作简便,即使非技术人员也可以进行全面的交互式可视化分析,会计人员也能轻松便捷地制作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分析模型来。

四、小结

综上可以看到,无论是运用Excel还是在用友ERP-U8 BI中,还是用Xcelsius来制作盈亏平衡分析模型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自行开发的能力。会计人员应借助于像Excel和Xcelsius这样优秀的第四代软件工具或用友ERP-U8 BI提供的平台,自行开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模型,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实现财务智能化。

参考文献:

第4篇:中介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2012年1月1日,《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深沪主板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按此指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公布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的鉴证报告。本文对该指引的施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指引的实施能够提高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信息质量、增进财务报告可靠性,并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盈余管理;相关性

一、引言

2012年1月1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在深沪主板上市公司中正式施行。这一系列指引是由包括财政部在内的5个部委共同颁布的,被称为“中国的萨班斯法案”。该系列指引在勾勒我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框架的同时,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的鉴证报告。盈余管理水平与会计信息质量休戚相关,内部控制的目的之一便是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质量(陈丽蓉等,2010)。科恩和利斯等(Cohen和Lys等,2008)对比了萨班斯法案颁发前与颁发后上市企业的操控性应计盈余,指出萨班斯法案的推出改良了内部控制制度,削减了盈余管理行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影响了盈余操纵,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反映了内部控制,相应地与盈余质量联系起来。因此近年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理论基础

委托理论认为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是人受托责任履行效果的记录,也是委托人了解人效果的重要凭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无论是企业的所有者还是外部利益相关者,都可以了解到企业内控情况,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人为了私人利益而进行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促使管理者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健全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在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能够清晰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缓解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信息披露已经成为委托人了解管理者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工具,也是管理者“博取”委托人信任的手段。此外,信息不对称现象也产生于企业内部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也成为外部投资者判断企业管理者工作成效的依据。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公司内控质量越高,管理层越有动机将公司内控制度好的信号及时传递给投资者,并聘请具有鉴证资质的外部审计师审计,进一步增加信息披露可信度,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信号传递理论同样解释了人的自愿披露动机。为了激励人以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活动,委托人常常制定一些激励措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向委托人传递了企业内部控制良好的信号,良好的内部控制意味着企业财务报告可靠性高,会计盈余质量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说明人的工作做得越好,人也越容易获得奖励。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它并没有直接与企业盈余管理相联系。能够决定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是企业施行的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企业真实的内部控制质量得以揭示,据此推测出了企业盈余质量的高低。正是公开的信息披露,实现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程度相关性的衔接。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可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存在相关性。以往学者衡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依据大多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或者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具有鉴证资质的外部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企业自身编制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相比,更具有独立性、客观性,因此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为衡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依据更为合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出具为标准无保留意见,说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好,传递出企业内控制度设计运行有效、盈余管理程度低的信号;反之,则说明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盈余管理程度高。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H: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

(二)研究设计本文从2010、2011及2012年沪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中,筛选出公布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金融数据库(CSMAR)和万得数据库(WIND),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文从样本中剔除了以下公司:一是证监会对金融保险行业和ST公司有特殊要求,因此剔除所有的金融保险公司和ST、*ST公司;二是由于计算操纵性利润需要上年数据,因此剔除了所有当年IPO公司、上年数据不全的公司。由此共选取了1356个上市公司样本,具体情况如表1。

(三)研究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1.因变量度量。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测量盈余管理(DA)的模型,这些模型可分为四类(黄梅、夏新平,2009):传统的琼斯类模型、扩展的琼斯类模型、非线性的琼斯模型和非琼斯类模型。我国学者研究表明,分年度分行业的截面修正琼斯模型在收入操纵检测以及盈余管理操纵检测上更加优异,更适合我国证券市场(夏立军,2003;黄梅和夏新平,2009)。因此本文采取分行业分年度的截面修正琼斯模型,测量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NDA),继而获得操纵性应计利润(DA),取其绝对值估量盈余管理程度。2.自变量及其度量。注册会计师针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通常会发表客观、真实的审计意见。因此,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替代指标是合理科学的。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发表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则ICID=1;若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表达为非标准意见或该公司没有聘请注册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则ICID=0。3.主要变量及说明见表2。4.研究模型。依据上述的分析,本文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行为相关性的回归模型。

(四)多元回归分析为了正确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本文先进行了全样本的多元回归分析,然后按照盈余管理方向将样本分为正向的盈余管理组(DA>0)和负向的盈余管理组(DA<0),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1.全样本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在全样本回归中ICID与DA的绝对值呈现显著负相关性,支持假设H,说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不充分,则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在分年度回归样本中,2010年、2012年回归结果不支持假设。原因可能在于2010年度只选取了部分沪市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量较小造成了研究的偏差;2012年度为内控信息披露的第一年,大量上市公司首次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间的相互作用明显,因此采用三年度全样本数据回归结果更有可信性。同时还可发现,SIZE在1%的水平上与DA的绝对值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即规模大的公司经营稳定且更容易预测,操纵性应计利润越少。GROWTH在1%的水平上与DA的绝对值显著正相关,表明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越快,财务风险越大,越容易进行盈余管理。IND在1%的水平上与DA的绝对值显著负相关,说明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程度不同。LEV与DA的绝对值相关,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财务杠杆对企业操纵性盈余也产生了影响。ROE、LOSS、BIG4、AUDIT与DA绝对值关系不显著,说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亏损状况、外部审计师和年报审计意见类型与盈余管理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2.按盈余管理方向分组的回归分析。盈余管理可以分为正向盈余操纵和负向盈余操纵,即调高会计盈余和调低会计盈余。以下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不同方向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从表4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ICID与DA的绝对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调增的盈余管理呈现负相关性。企业内控信息披露越充分,正向盈余操纵程度越小。ROE与DA的绝对值在10%的水平上负相关,说明净资产收益率与正向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净资产收益率越高,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GROWTH与DA的绝对值在5%的水平上负相关,说明营业收入增长率与正向盈余操纵正相关,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正向盈余操纵程度越大。分年度回归2011年样本公司中,SIZE、LEV、ROE都与DA绝对值呈现相关性,但不足以作为这些变量与正向盈余管理具有相关性的证据。从表5的回归结果看,ICID与DA的值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负向的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相关性。SIZE与DA的绝对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上市公司规模与负向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上市公司规模越大,进行调减盈余的程度越小。GROWTH在1%的水平上与DA的绝对值显著正相关,说明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与负向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关系,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LEV在10%的水平上与DA的绝对值正相关,表明上市公司财务杠杆与调减会计盈余正相关,公司资产负债率越大,财务风险越高,调减盈余的程度越大。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呈现显著负相关性,支持本文假设H。区分盈余管理方向进行回归,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正向的盈余管理有显著影响,而对负向的盈余管理不具有显著影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上市公司普遍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一方面满足监管机构的需要,一方面营造公司经营业绩好的表象。此外,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盈余管理,都受到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净资产收益率影响到上市公司向上的盈余操纵,而公司资产负债率影响到负向的盈余管理,表明了财务风险对盈余操纵存在影响力。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符合本文研究假设。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是影响盈余管理最为显著的变量;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作用也比较明显,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财务杠杆水平越高,操纵性应计利润越高。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不同方向盈余管理相关性不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正向的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相关性,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企业调高盈余的可能性越小;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是影响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的重要因素,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调高盈余越明显。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负向盈余管理相关性并不明显;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财务杠杆是影响调减盈余的重要因素。公司规模越大、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资产负债率越高,调减盈余的可能性越大。3.我国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制度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以后进一步检验。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显著低于2010年、2011年的数值。但从回归的结果看,2012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盈余管理幅度的下降是否是由于强制披露制度引起的,强制披露制度的实施是否有效抑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二)政策建议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012年《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实施后,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仍旧不充分、不规范,信息有效性不足。对于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建设。(1)提升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程度。强化企业管理者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责任意识,引入内部信息披露问责机制,将企业小股东代表、职工代表和债权人等纳入问责机制,一旦高管出现懈怠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现象,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有途径有权利要求管理者进行及时更正和补充。(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及评价的专业指导。财政部新颁布的内控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强调公司要建立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内控建设,但对如何建立仅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详细的参照。因此上市公司有必要在专业机构帮助下,找到内控基本规范与本企业业务流程的契合点,将条文中的内部控制建设理论框架转变为本企业实际工作指导。(3)完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系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了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内控建设,而我国上市公司对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尚处于起始阶段,企业应以风险评价为着力点,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相结合,根据企业面临的风险开展适当的控制活动,加强内控建设。2.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环境。(1)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证监会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没有对企业内部控制过程制定具体的指导标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参差不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格式不统一、内容不完整。鉴于此,监管机构理应尽快拟定更为详细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标准,尽量使得同类型行业的企业内控评价报告具有一致性、可比性。(2)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证监会强制要求2012年所有的深沪主板上市公司披露内控评价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但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遵照了这一规定。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违规成本小于信息披露成本,说明我国监管机关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远远不够。我国监管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处罚标准,对于不遵照监管机构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同时引入民事赔偿机制,提高处罚金额,保障广大股民的利益。(3)提高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执业水平。目前社会中介机构数量多,执业水平参差不齐,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相互勾结出具不真实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提高中介机构执业中的独立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监管机构应当重视对职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强化对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升整个行业的执业水平。3.加强盈余操纵法律监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盈余管理程度越低。为了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当进一步提升其完整性、全面性与专业性。当前我国仅是以政策法规的方式规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如果以立法形式规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加大上市公司违规的法律成本,将会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

参考文献:

[1]DanielA,Cohen,Dey,Aiyesha,ThomasZ.Lys.2008.RealandAccrual-basedEarningManagementinthePre-andPost-SarbanesOxleyPeriods[J].TheAccountingRe-view,83(3).

[2]陈丽蓉,周曙光.内部控制效率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10).

[3]刘峰,贺建刚,吴波.信息披露:实话实说[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黄梅,夏新平.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9,(5).

第5篇:中介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一、数字化环境下的虚拟编辑室 通过使用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高性能的计算机,建立虚拟的新闻编辑室。一种新的传媒组织结构,所有的工作人员甚至不需要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城市工作传媒组织的工作人员能够协同工作,共享资源、甚至共同对内容进行编辑。新闻编辑或制作人可以坐在任何一个联网的工作台前观看或控制其他联网工作台上的内容,无论这些工作台位于何处。虚拟的新闻编辑室可以使记者在现场拥有和总编辑室一样的获得信息、处理新闻的能力。在最先进的新闻采集技术、计算机编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下,记者能够现场编辑突发事件的报道,能够快速实时地同其他记者、相关专家商议,并可能在其他地方获得新闻来源。 二、媒介营销中新技术带来的传媒盈利模式的转变 深受新技术的影响,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面临深刻的变革。中国新闻传媒的收益中,90%以上来自广告和发行,而国外媒介集团来自广告和发行的收益不超过全部收入的50%,其他收益来自多种经营。新技术条件下产生了许多新媒体,如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网络电视、数字视频、移动多媒体、网上即时通讯群组、搜索引擎、电子信箱、博客、播客、虚拟社区等。新技术支撑下的新媒体消融了媒介的介质壁垒,带来了传受关系的消除,还消解了媒介强人的地位,导致去中心化。新媒体的盈利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对网络媒体而言,眼下最主要的盈利方式还在于将海量的用户流量导到广告上。但是,除了做广告之外,也有的网络媒体开始尝试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盈利:把用户通过各种方法诱导到网页游戏中,网页游戏赚钱之后分成。另外,如今网络媒体开始了付费频道的探索,迅雷也推出正版视频内容点播收费及下载服务,预计已获得千万元收入。而如今,优酷网也开始低调测试付费频道,推出20元的包月计划服务。尽管网络付费模式目前尚处于尝试阶段,但随着网络媒体持续的烧钱以及知识产权和版权的强化,网络媒体免费的模式会被逐步打破。现今在家中看电视的观众有更多的自主性。观众手中的按钮使他们可以飞快地略过商业信息,那些商业广告事实上失去了他们的观众。向使用者的电脑发送网页内容而不是使用者必须在他们的电脑中键入网址来达到他们所需要的站点,甚至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在使用者想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 三、传统媒介与网络通过合作走向融合,增加品牌效应,突出媒介营销重要性 传媒产品可以运用数字化的新技术打包后低成本地重新编辑成其他形式的传媒产品,数字技术大大模糊了传统传媒产品的形式,传媒子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各个子行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随之而来“大媒体”的出现,即由不同媒体的公司、传播技术之间以及通信、资讯与娱乐等产业都出现整合的趋势和现象,因而产生新兴的传播产业形式。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界限日益模糊,这样的现实使得不同媒介寻求共生的发展道路,传统媒介与网络通过合作走向融合。他们的融合不但有利于实现内容与技术的整合,而且容易在虚拟空间获得与实现生活同样重要的品牌效应。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也表现在新媒体内部分配方式的不断变化。以徐静蕾来说,她将自己的博客从新浪搬了家,搬到了她自己当老板的鲜花盛开影业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而事实是,搬后不到半个月,该网站的点击率在全球Alexa排名已达5853名。 四、传播内容呈现大融合,增强媒介营销的模糊化 当前,传播内容的发展是随着传播媒介融合而生成的大融合趋势。如融合新闻的出现,就是传播内容呈现融合特点的一个突出例如“融合新闻”称作“多样化新闻”,意指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融合新闻”,集团公司设立了“多媒体新闻总编辑”,统管三类媒介的新闻报道,使得三类媒介在新闻采编方面实现了联动。这种不同类型媒介的联合运作,能够对已经占有的媒介市场起到保护作用。但在集中和融合的媒介集团中,不同的媒体可以通过生产流程的设计与控制实现资源重整,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介质差异,在新闻信息传播上实现资源共享而又产品各异,化竞争为合作,结果就能够联手做大区域市场,并且在这一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 在未来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大量的内容将会来自用户,来自收视群,制作公司不再是唯一的内容提供商或者内容制造商。从多媒体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播内容从客观上提高了其多元性和丰富性。新技术不仅是技术基础,它也在改变传媒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服务方式、盈利方式和管理方式等各个层面。新技术所带来的媒介形态、传播状态以及经营业态上的变化,使得政府在大众传播领域的管理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这就要求媒体营销管理者更新管理观念,改变管理方式,以适应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第6篇:中介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盈利能力;创业板;利润率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50

盈利能力是衡量创业板上市公司运用其拥有的资本和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创造收益的能力,反映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

1理论回顾

11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及目的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来说,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正常的营业状况。非正常的营业状况也会给公司带来收益或损失,但这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个别情况,不能说明公司的能力。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反映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还能预测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主要是:①利用盈利能力的有关指标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业绩。②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常用指标

121销售净利率(Net Profit Percentage)

销售净利率是指净利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净利销售净利率=(净利/销售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从销售净利率的指标关系看,净利额与销售净利率成正比关系,而销售收入额与销售净利率成反比关系。

122销售毛利率(Gross Profit Percentage)

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123总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Total Assets,ROTA)

总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是: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100%

124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

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8,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待摊费用等。

2盈利能力分析

21公司简介

乐视网成立于2004年11月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园区,享有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2010年8月12日在中国创业板上市,是行业内全球首家IPO上市公司,中国A股唯一上市的视频公司。乐视致力于打造垂直整合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模式,涵盖了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大屏应用市场、电子商务、生态农业等。乐视网连续三年获得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亚太500强”,并获中关村100优高新技术企业、2013福布斯潜力企业榜50强、互联网产业百强、互联网进步最快企业奖等一系列奖项与荣誉。

22盈利能力分析

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乐视网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其中2013年较之2012年同期增长10282%,2014年度较2013年度营业收入增长18879%。乐视网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三项业务贡献:①公司网站日均UV、PV及VV等核心指标均持续增长,带动视频平台广告价值提升,广告业务实现收入1572亿,同比实现8738%的高增长;②终端销售收入2740亿,同比大增44347%,一方面因超级电视销售于2013年下半年启动收入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全年超额完成销售目标;③付费业务(主要即会员费、高清点播等业务)表现亮眼,营收达到1526亿元,同比增长288%,显示出公司极强的内容变现能力及较高的客户存续水平。此外,影视剧发行业务实现营收191亿元,该项业务主要来自于花儿影视于5月开始并表的外延贡献。

221销售净利率及销售毛利率

由表1可看出,销售毛利率在2012―2014年三年中呈直线下降状态,且从2013―2014年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较2012―2013年大幅增高。表现出其企业在2014年业务大幅扩增,但其销售毛利率由4138%降至1453%,这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不足,如果不及时做出调整,公司的毛利率将持续下降。公司毛利率之所以一直呈下降趋势,原因主要是公司成本的大幅增长。由表1可看出,销售净利率与销售毛利率一样逐年下降。从2012―2014年该公司的净利润由18997万降至12880万,但其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很大。这说明乐视网盈利的持续性较弱。

公司销售净利率的大幅降低,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杜邦体系,销售净利率=(销售收入-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其他利润-所得税)/销售收入,从利润表看出,三年销售收入稳步提升,而三年内(2012―2014)营业成本分别是68425万元,166868万元,582813万元。显然巨额成本是公司盈利能力下降之因,乐视网2014年度报告解释乐视致新亏损较大的原因是“乐视TV超级电视销量大规模增长所致”,乐视致新是乐视子公司之一,其新业务的拓展失败被一些业内专家视为乐视年度危机的祸根。

222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

由表2总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趋势来看,2012―2014年乐视网总资产收益率逐年降低,但较2012―2013年的下降幅度有所回升。

三年来,随着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加,公司经营净利润也稳步增加。2014年净资产收益率(ROE)显著下降了266%。根据杜邦体系,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从财务数据可以看出,ROE显著下降的原因在于销售净利率从984%降低到189%。见表3。

3结论及建议

从盈利能力看,乐视网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在近三年以来都有大幅上涨,但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净利率在这三年中,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公司虽然在不断扩大,但其经营盈利能力和资产盈利能力却逐渐下降。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13年明显下降,说明公司为股东创造利润的能力下降。但其是为了公司战略发展方向造成的这种局势。

目前中国视频网站处于发展平缓期,众家视频网站依然难以解决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盈利模式难以突破。乐视与家电企业的联合提示我们视频网站的内容服务应超越终端限制,不应拘泥于笔记本电脑,而应多屏联动,寻求全面的媒介融合,实现同步。这将直接帮助视频网站业务拓宽,内容服务增值。其次,视频网站的提供内容是赢得竞争的基础。乐视的困境同时也是其他视频网站普遍面临的难题――盈利模式的瓶颈和版权成本的攀升。最后,企业应该对版权购买成本做好控制。该企业是一个相当有潜力的企业。从公司财务指标来看,乐视网的各项指标都较好,而且近期乐视网收购旗下乐视影业将迎来它的又一高峰,所以从其盈利水平到其发展策略,乐视网都是一家值得投资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张继袖行业、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研究,2004,27(4)

第7篇:中介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文化企业;报业集团;创新能力;盈利模式

文化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提升国民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推行了一系列文化改革政策对文化产业进行改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对传统报业集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报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大支柱,改革也迫在眉睫。报业集团不得不摆脱单一的纸质发行模式,走向媒体融合、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在新的传媒格局下,如何创新盈利模式,对于报业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报业集团商业模式概述

受互联网免费经济和思维逻辑的双重影响,企业商业模式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分别从企业运营、盈利来源、多维整合等不同角度,对商业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商业模式的结构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尽管由于学者们关注重点和研究领域的不同尚未达成共识,但基本上都认同价值是商业模式的逻辑主线,商业模式的核心范畴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分享与获取四个要素。

(一)价值主张。价值主张是企业的商品或服务能够为顾客带来的价值体验,是客户从中可获得的利益总和。经济价值主张不清楚或者不适合,就会导致报业集团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出现混乱,甚至失败。只有不断捕捉顾客的需要,进行深层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提出适合顾客的、有价值的企业价值主张。

(二)价值创造。价值创造是指企业生产、供应满足目标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及其成本结构。价值创造最主要的是企业投入,顾客获得所需利益,这需要构造实现顾客价值的活动流程:价值链。报业集团定位好价值链,便可以掌握价值创造中最有力的资源和业务流程,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价值传递。价值传递就是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传递给客户的过程,便于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传递是评价企业价值输出的能力。

(四)价值分享与获取。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由企业间的直接对抗转向价值网络的整体抗衡。任何一个网络成员的竞争力会最终影响到这一整体竞争力。

通过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以及价值传递,报业集团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价值网络,价值链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合作,通过价值网络的连接,各自取得相应的利润。报业企业只有明确自己所处价值链中的位置,并在相应位置上发挥优势,才能创造价值。

二、报业集团盈利模式现状

盈利模式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这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框架。这体现了盈利模式分析框架中的基本要素―产品、服务、信息、商业参与者、价值以及收入来源等。

传统报业的盈利模式是“二次售卖”模式,即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两条腿走路。我国报业市场长期采取低价发行来获取大范围受众注意力,继而获取广告收入。这使得报业发展过度依赖广告收入,基本属于“一条腿”盈利的经营模式。

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加入改变了传媒格局,同时也冲击着传统报业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广告收入的报业商业模式抗风险能力差,并且在新媒体冲击下难以再凭借低价来获取高额广告收入,这亟需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三、报业集团盈利模式创新设计

(一)价值主张创新报业集团的盈利模式。报业集团一旦提出价值主张,就会集中精力在商品或服务上使其能够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或战略部署。报业集团结合自身竞争优势制定运营策略,并将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传递给顾客,在满足顾客价值的基础上创造更长远的企业价值。

1、经济价值主张。报业集团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其生存发展依赖于与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因此,经济价值主张对于报业集团的发展至关重要。报业集团在商业运营中为其利益相关者提供直接或间接利益总结为以下几点:

2、服务价值主张。无论是传统经营模式还是数字化时代,报业集团依赖于为广大读者服务过程中获取利润。因此,报业集团的服务价值主张必须让读者获得相关的价值,以培养读者对报业集团的忠诚度,才能使报业集团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得以长足发展。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分类如下:

(二)价值创造创新报业集团的盈利模式。报业集团要结合价值主张在生产、营销、物流方面为顾客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价值链,进而从价值链整合中获取利润,主要包含全媒体链的整合和全业务链的整合。链上所有的业务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价值链的差异化、核心化、匹配化才能够实现。

1、全媒体链整合。全媒体是把报业集团作为一个价值链条,依靠传播介质和传播途径将多种媒体复合起来,打造一个统一的全媒体信息平台。报业集团需借助互联网背景下的渠道、介质、技术来改革经营、生产和盈利模式,以进入全媒体时代。

2、全业务链整合。报业集团按照业务链条上的组成部分来设立部门结构:采编部、印刷部、发行部、广告部等。每一部门整合自己部门自身业务链条,获取新的盈利点,同时部门之间相互合作打造集团全业务链。

(三)价值传递创新报业集团的盈利模式

1、细分市场,建造数据库。利用报业平台优势,将服务和产品传递给读者。报业集团走数字化道路,必须走一条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主,数字化技术和媒介介质为辅的发展之路。

2、各地设报纸专卖店。专卖店所在地区有相应报纸印刷点,确保用户在第一时间阅读所订报纸,实行线上、线下同步订阅。

3、组织公益活动。报业集团可在线上组织公益活动,线下发行免费报纸,抢占优质渠道,在此过程中与广告商合作,获取盈利。

(四)价值网络创新报业集团的盈利模式。报业集团在整个价值网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发挥1+1>2的经济效应,从而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1、整合平台资源,吸引外部投资。报业集团作为国有控股的事业单位不能上市,但其所属的从事产业经营和相关业务的企业公司可以上市。报业集团可将各个业务部门分离,成立单独的子公司。利用子公司允许上市的机会,与其他行业合作,广泛吸收社会资本,从而获得大量民间资本。

2、整合平台资源,实现内容盈利。内容资源一直是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报业集团摆脱门户网站冲击的最有力武器。报业集团出售的并不是报纸,而是以无线电波、直播卫星、互联网络为媒介多渠道地销售高水平的信息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 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2] 孙永波.商业模式创新与竞争优势[J].管理世界.2011,7.

第8篇:中介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会计信息对债权人具有重要意义,Leftwich(1983)指出会计信息影响债权人的决策和产权保护。债务契约确定了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为了保护其资金的安全,通常在债务契约发生前对企业的会计指标做出硬性要求,同时会在契约中记入一些限制性条款,如要求债务人维持一定标准的利息保障倍数、负债资本比率及所有者权益等。债务人一旦达不到报表要求或违反了限制性条款,债权人就会依据债务契约对其进行惩罚。因此,管理层通常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达到报表指标同时避免违反债务契约,由此产生了盈余管理。Watts和Zimmerman(1986)提出了著名的债务契约假设,认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企业偏离债务条款的程度越大,管理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将未来盈余调节到当期的动机就越强。已有研究表明企业会通过盈余管理达到负债融资的目的,叶志锋,胡玉明和纳超洪(2008)以1998―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基于银行借款融资动机而进行了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

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还在于企业的负债融资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影响(Campelloetal,2011;陆正飞等,2011;饶品贵,2013),“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显著限制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甚至使企业陷入流动性困境(祝继高等,2009)。政府制定货币政策的价值目标会随着实际经济情况不断调整、有所侧重,导致货币政策修改频繁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陈栋等,2012)。对于微观主体而言,货币政策的变更是企业无法改变的外生性事件,研究货币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与负债融资的影响,可能会克服以往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另外,由于频繁的货币政策波动使得公司面?R着巨大的融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果公司出现短期的持续经营能力危机,将会严重影响包括供应商、客户在内的利益相关主体对公司的相关预期,进而使得公司陷入预防未来的流动性风险还是继续执行预定的投资战略的两难困境中。因此,在货币政策不断变更的现实背景下研究盈余管理与负债融资的问题无疑具有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银行借款作为负债融资的替代,利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反映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情况,利用Roychowdhury模型反映真实盈余管理的情况,研究在不同货币政策下,企业的债务契约动机与资本市场动机,以及企业选择盈余管理的倾向性。

本文可能贡献:一是已有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会影响企业的负债融资,但是大多限定企业仅仅作为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忽略了企业而对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变更所能采取的主动行为、途径及其对货币政策微观传导效应的影响(陈栋等,2012)本文从货币政策变更的视角研究盈余管理在企业负债融资中的作用,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方面的文献;二是本文试图解答在不同货币政策下,企业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倾向性以及货币政策对负债融资影响的传导机制。另外,本文的研究结论,也为实务界和监管机构制定有关债务契约条款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

1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负债融资与盈余管理

负债融资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影响是国内外研究普遍认可的结论。目前关于债务融资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大多是检验债务杠杆增加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而得到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一方面研究发现,债务融资可以减少盈余管理行为。例如雷强(2010)也在研究银行对借款人盈余管理的监督中发现,贷款规模与借款人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贷款规模越大,借款人盈余管理的程度就越小。而另一方面,也有研究发现,当企业为了避免违反债务契约条款或想提高其在债务谈判中的议价能力时,债务融资与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李增福,曾庆意和魏下海(2011)在考察债务契约与控制人性质对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公司的债务水平越高,其盈余管理程度越高。针对研究结论的不一致,也有学者考虑了债务融资与盈余管理的非单调关系,Ghosh & Moon(2010)研究了债务融资和盈余质量的关系。以应计质量作为盈余质量的变量,在两者间发现了非单调关系:质量随债务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拐点在41%附近。国内学者万红波,阮铭华和王蓓蓓(2010)选择1998―2008年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应计质量作为盈余质量的替代变量,研究负债融资与盈余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二者的关系是非单调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负债融资与盈余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有些学者从盈余动机方面入手进行研究。与债务融资相关性较高的盈余管理动机是资本市场动机和债务契约动机。(李晗,2015)

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是指企业的盈余管理主要出于借款融资的目的。目前,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存在基于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Urcan和Kieschnick(2006)发现在发行可转换债券前,特别是发行公开债务的公司,有增加盈利的操纵性应计项目产生。Roychowdhury(2006)和Mamedova(2008)研究发现企业存在借款动机的时候更倾向于进行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叶志锋、胡玉明和纳超洪(2008)以1998―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基于银行借款融资动机而进行了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Liu, Ning和Davidson III(2010)以发行非可转换债券的美国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在发行年度前样本公司有向上调整盈利的行为。Sercu, Bauwhede和Willekens(2006)研究发现管理者利用他们的操纵权改变盈利来获得更合适的债务融资项目。

盈余管理的债务契约动机指的是企业的盈余管理出于避免违反契约条款的目的。研究发现那些潜在的或者已经违反债务契约的公司会通过调增报告盈余来逃避或减轻债务契约的限制。Dechow, Sloan和 Sweeney(1996)以美国证监会披露的92家盈余操纵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该类公司存在降低外部融资成本和逃避债务契约限制的盈余管理动机。Sweeney C(1994)同样以出现债务违约的130家企业为样本,讨论了债务违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样本公司在违约年份会显著的调增盈余,同时会计变更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样本和其他年份。Eldenburg, Gunny 和 Hee 等(2011)发现为减少债务资本和减轻债权人疑虑,非盈利医院会适时地处置资产和调整费用开支。

企业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会面对融资的需求以及避免违反契约的需求,这两种需求并没有不可并存的特点。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上市公司同时存在基于债务动机和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

各种因素通过影响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以及债务动机从而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产生影响。因为银行批准贷款的依据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抵押资产(Fraser等,2001 ; Mishkin 和 Eakins, 2003),因此企业的自身负债水平是否达到银行的要求,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是否触发了本身的资本市场动机,从而使企业产生盈余管理行为。Roychowdhury (2006)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负债的企业相比,在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上,有负债的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真实盈余管理。陈骏(2010)研究了银行债务契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上期存在正向盈余管理的企业中,债务融资规模越大,企业向下进行盈余管理的概率越大,且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说明,银行债务契约的监督作用会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李增福、曾庆意和魏下海(2011)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公司负债规模越大,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都会提高的结论。

当企业处于不同的短期负债水平与长期负债水平,会面对不同的实际问题,通过触发资本市场动机以及债务动机,从而使企业产生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且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程度。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H2:盈余管理水平受到企业自身负债期限的影响。

12货币政策对企业负债融资的影响

货币政策利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中介目标对微观主体行为进行调整,最终实现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质量的有效调控。微观主体在货币政策波动下如何调整战略决策已成为研究者的热点议题。相关研究从企业投资、融资、现金管理以及劳动力成本等视角展开分析(饶品贵和姜国华,2011;陈栋和陈运森,2012;靳庆鲁等,2013)。

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对经济实体发生作用的重要传导渠道之一。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实际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合约成本等问题,银行在减轻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信贷可得性,进而引起信贷市场的系统性变化,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投资变动最终影响产出。基于我国的资本市场,饶品贵和姜国华(2013)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互动作用研究,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在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下,企业的负债在货币政策由松转紧的过程中将出现显著变化。

货币政策紧缩会通过信贷传导机制,最终影响企业的融资。与国外的融资环境不同,我国金融体系不发达,企业融资渠道较少,银行贷款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Allen等,2005),这就造成我国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环境下的流动性问题尤为突出。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了银行可供贷款的资金,增加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进而影响企业投资(Kashyap 等,1993;叶康涛等,2009),而且贷款利率上升,提高企业资本成本(Mojon 等,2002)。这是因为当货币政策趋于紧缩时,可贷资金减少,银行会提高债务契约的标准(祝继高等,2009)。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当企业无法达到银行的债务契约标准,企业就有了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为了更好地通过银行在货币紧缩时期更加严苛的债务契约标准的审计,企业会通过提高盈余管理水平来达到负债融资的目的,企业更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反之,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企业为了节约财务费用,会更加倾向于应计盈余管理。

H3: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企业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

H4: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企业倾向于应计盈余管理。

2研究设计

21盈余管理的模型选择

211应计盈余管理的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

其中:NDAi,t――i公司第t年的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Ai,t-1――i公司第t-1年末的总资产;ΔREVi,t――i公司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与t-1年的主营业务的差;ΔRECi,t――i公司t年应收账款与t-1年应收账款的差;PPEi,t――i公司t年的固定资产价值。

212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模型――Roychowdhury模型

该模型主要通过计算企业的异常经营现金流量、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可操控费用来计量企业利用销售操控、费用操控和生产操控等手段操控盈余的水平。具体模型的构建过程如下。

首先,假设预期的经营现金流CFOi,t是?N售收入和当期销售收入变动的线性函数,根据式(2)对样本分年度和行业进行截面回归。

其中,ΔREVi,t=REVi,t-REVi,t-1,即t期与t-1期的销售收入变动。公司i在t期的异常经营现金流R_CFOi,t为实际经营现金流减去预期经营现金流。预期经营现金流为式(2)中行业年度模型的系数与自身销售收入和销售收入变动估计而得。

其次,定义公司i在t期的生产成本PRODi,t为销售产品成本COGSi,t和存货变动ΔINVi,t之和。其中,假设销售产品成本COGSi,t是销售收入的线性函数;存货变动ΔINVi,t是当期及上期的销售收入变动的线性函数。即:

因此,根据式(3)和式(4),可以假设预期的生产成本就是销售收入和当期及上期的销售收入变动的线性函数,根据式(5)对样本年度和行?I进行截面回归。

公司i在t期的异常生产成本R_PRODi,t为实际的生产成本与与其生产成本之差。预期生产成本为式(5)中行业―年度模型的系数与自身销售收入、当期和之后的销售收入变动估计而得。

最后,假设预期的可操控费用是上期销售收入的线性函数,根据式(6)对样本分年度和行业进行截面回归。

其中DEXPi,t为公司i在t期的可操控费用,包括研发费用、广告费用以及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公司i在t期的异常可操控费用R_PRODi,t,为实际的可操控费用与预期可操控费用之差。预期可操控费用为式(6)中行业―年度模型的系数与自身销售收入和滞后的销售收入变动估计而得。

因此,Roychowdhury模型最终可以获得R_CFOi,t、R_PRODi,t和R_DEXPi,t三个个体指标来衡量真实盈余管理水平。R_PRODi,t数值越大代表企业通过真实活动向上调整盈利的可能性越大;数值越小,则向下调整盈利的可能性越小。R_CFOi,t和R_DEXPi,t本身的符号和盈余管理的方向恰好相反。

22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DA为本文的主要被解释变量,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求出,取应计盈余管理的绝对值。RM为真实盈余管理,采用Royshowhury(2006)的模型求出,同时考虑到不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抵销(Cohen 等,2008),因此将三种真实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合并,以综合考察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见表1。

关于货币政策的衡量指标。而对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优度量指标,国内学界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史永东(1999)、蒋瑛琨、刘艳武和赵振全(2005)以及耿中元、惠晓峰(2009)等认为中国应该以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而一些其他的学者却以M2作为中介目标的主要指标(董承章,1999;刘明志,2006)。盛松成、吴培新(2008)则认为我国存在信贷规模和M2这两个货币政策指标。近年来,部分学者也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作为研究的中介指标。考虑到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选择利率或通货膨胀目标还缺乏可行性,并且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也从信贷规模转向货币供应量。因此,本文借鉴李志军、王善平(2011)的方法,以名义GDP增长率与M2发行量增长率之差作为货币政策的衡量指标。名义GDP增长率在一般意义上衡量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货币,M2增长率则反映了货币的供应水平,如果差额为正,则表明当期货币政策为缺口,定义为紧缩性货币政策,此时MP=1;如果差值为负,则说明当期货币供应较为充足,处于宽松性货币政策,此时MP=0。经过计算,本文确定2008年、2011年和2012年为银根紧缩时期,其余为银根宽松或适度时期。

DEBT为本文企业负债融资的衡量指标,并将其划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本文选取公司规模,资产收益率,成长性、流动性等作为控制变量,同时对不同年份与行业进行控制。

3样本、数据与实证结果

31样本的选择及数据处理

本文的上市公司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样本筛选采用Visual FoxPro 90进行,数据的处理采用Excel和Eviews 80软件。由于盈余管理度量模型需要选用连续3年的现金流数据,所以样本选取的时间范围定为2007―2016年连续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依照惯例剔除了金融类公司、数据不全和极端值的公司。最后,共得到1578家上市公司连续10年的财务数据,构成8年的时序量,共计12624个观测值。

32描述性统计

根据本文对变量的描述进行数据的收集,得到样本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的具体数据,描述性统计见表2,由于存在数据残缺,整合面板过程中进行了数据剔除,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描述性统计见表2,提供了2008―2015年1372家样本公司共计10972个观察值。上市公司负债率均值为0203997,极大值为844E+00,极小值为00000,说明负债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采用模型得出的应计盈余管理均值为0076115,极大值为1199291,极小值为731E-6;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均值为-000732,极大值为563,极小值为-402,说明公司盈余管理差异很大,这有助于更好地观测在不同货币政策下,不同盈余管理与负债融资的关系。其他统计数据见表2。

33相关性检验

表3是Correlation相关系数的实验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两个模型所涉及到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不超过04。(万红波等,2010)因此,上述模型各变量之间呈现一种弱相关关系,可以认为,上述模型不会产生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放入同一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34固定效应多元回归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341盈余管理的债务契约动机检验

模型(7a)的Prob(F-Statistic)为0719595、R-squared为0150756,证明模型整体不是特别显著,在实际情况下拟合度较好,且不存在明显自相关性。由模型可以看出,在债务契约动机下,上一期的偿债能力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负相关,具体表现为DEBT(-1)回归系数为-0236281,其t-Statistic为-1711253,表现为比较显著(Prob为01)。说明由于债务契约动机的存在,当企业负债融资水平较低时,管理层希望通过使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以降低融资成本。

模型(7b)的Prob(F-Statistic)为0000000、R-squared为0214624,证明模型整体显著,在实际情况下拟合度较好,且不存在明显自相关性。由模型可以看出,在债务契约动机下,上一期偿债能力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负相关,具体表现为DEBT(-1)回归系数为-0072659,其t-Statistic为-2720471,表现为十分显著(Prob为00065)。说明由于债务契约动机的存在,当企业负债融资水平较低时,管理层希望通过使用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式以降低融资成本。

由表4可以看出,企业存在基于债务契约动机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

342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检验

模型(8a)的Prob(F-Statistic)为0014071、R-squared为0167481,证明模型整体显著,在实际情况下拟合度较好,且不存在明显自相关性。由模型可以看出,在资本市场动机下,下一年度的偿债能力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正相关,具体表现为DEBT(1)回归系数为0185794,其t-Statistic为1312280,表现为比较显著(Prob为01895)。说明由于资本市场动机的存在,当企业负债融资水平较高时,管理层希望通过使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以降低融资成本。

模型(8b)的Prob(F-Statistic)为0000000、R-squared为0214401,证明模型整体显著,在实际情况下拟合度较好,且不存在明显自相关性。由模型可以看出,在资本市场动机下,下一年度的偿债能力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负相关,具体表现为DEBT(1)回归系数为-0078517,其t-Statistic??-2739551,表现为显著(Prob为00062)。说明由于资本市场动机的存在,当企业负债融资水平较低时,管理层希望通过使用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式以降低融资成本。

根据对表5数据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实验面板数据可以验证出上市公司存在基于资本市场动机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

343债务期限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模型(9a)的Prob(F-Statistic)为0712397、R-squared为0150957,证明模型整体不是特别显著,在实际情况下拟合度较好,且不存在明显自相关性。由模型可以看出,在债务契约动机下,长期负债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负相关,具体表现为L_DEBT(-1)回归系数为-0040120,其t-Statistic为-0200494,表现为不显著(Prob为08411);短期负债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负相关,具体表现为S_DEBT(-1)回归系数为-0565838,其t-Statistic为-2082409,在5%的水平下表现为显著(Prob为00373)。说明企业为短期债务融资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债务契约动机更显著。

模型(9b)的Prob(F-Statistic)为0000000、R-squared为0214823,证明模型整体显著,在实际情况下拟合度较好,且不存在明显自相关性。由模型可以看出,在债务契约动机下,长期负债融资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负相关,具体表现为L_DEBT(-1)回归系数为-0027540,其t-Statistic为-0677429,表现为不是特别显著(Prob为04982);短期负债融资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负相关,具体表现为S_DEBT(-1)回归系数为-0117513,其t-Statistic为-2900240,表现为显著(Prob为00037)。说明由于债务契约动机的存在,当企业短期负债融资水平较低时,管理层希望通过使用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式以降低融资成本。

模型(9c)的Prob(F-Statistic)为0014772、R-squared为0167481,证明模型整体显著,在实际情况下拟合度较好,且不存在明显自相关性。由模型可以看出,在资本市场动机下,长期负债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正相关,具体表现为L_DEBT(1)回归系数为0181891,其t-Statistic为0917757,表现为不是特别显著(Prob为03588);短期负债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正相关,具体表现为S_DEBT(1)回归系数为0191606,其t-Statistic为0765368,表现为不是特别显著(Prob为04441)。说明企业为长期债务融资而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资本市场动机不显著。

模型(9d)的Prob(F-Statistic)为0000000、R-squared为0216916,证明模型整体显著,在实际情况下拟合度较好,且不存在明显自相关性。由模型可以看出,在资本市场动机下,长期负债融资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正相关,具体表现为L_DEBT(1)回归系数为0072203,其t-Statistic为1780722,表现为不是特别显著(Prob为00750);短期负债融资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负相关,具体表现为S_DEBT(1)回归系数为-0287990,其t-Statistic为-5862915,表现为显著(Prob为00000)。说明由于资本市场动机的存在,当企业短期负债融资水平较低时,管理层希望通过使用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式以降低融资成本。

综合对表6数据的分析,发现短期债务融资的盈余管理动机更显著,企业为了在资本市场获得短期债务融资同时规避由于违反短期债务契约而支付的高额赔偿金,企业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相反,长期债务融资的盈余管理动机不显著。原因可能是长期债务融资的偿还更多地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长期盈利能力而非短期流动性,银行在对企业进行长期贷款时,对财务指标的审查和要求会更加严格,一旦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则会从利率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惩罚,因此上市公司在长期债务融资方面的盈余管理行为得到抑制;而短期债务融资往往是由于企业暂时资金周转带来的流动性不足,银行在对企业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时,更倾向于以该企业以往的信誉为依据,对财务数据的审核和要求会相对宽松,同时由于对资金的需求比较紧急,企业则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来达到基本的借贷财务指标,因此,短期债务融资的盈余管理动机更显著。

344货币政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若考虑货币政策的影响,将数据分为两组,为了保证面板数据时间上的连续性,货币政策紧缩时选用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数据组成一个短面板,货币政策宽松时选用2012-2015四年的数据组成的一个面板,表7和表8是回归结果。

当考虑货币政策时,在货币政策紧缩的条件下,对于资本市场动机下应计盈余管理与负债融资和真实盈余管理与负债融资两个模型进行优化,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资本市场动机下,负债融资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均不显著。在债务契约动机下,长期负债融资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负相关,具体表现为:L_DEBT(-1)回归系数为-0213245,其t-Statistic为-2138275,绝对值大于2,且统计上显著(Prob为00002);短期负债融资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负相关,具体表现为:S_DEBT(-1)回归系数为-0054924,其t-Statistic为-1656941,表现为显著(Prob为00978)。说明在货币政策紧缩条件下,由于债务契约动机的存在,当企业无论是短期负债融资水平还是长期负债融资水平,在其较低时,管理层希望通过使用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式以降低融资成本。

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也会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在资本市场动机下,短期负债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正相关,具体表现为:S_DEBT(1)回归系数为0792962,其t-Statistic为4141564,表现为非常显著(Prob为00000)。说明在货币政策紧缩条件下,由于资本市场动机的存在,企业为了获得短期债务融资,会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债务契约动机下,统计上变现为不显著。详见表9和表10。

同样,在货币政策宽松的条件下,对于资本市场动机下应计盈余管理与负债融资和真实盈余管理与负债融资两个模型进行优化,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资本市场动机下,长期负债融资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正相关,具体表现为:L_DEBT(1)回归系数为-0324511,其t-Statistic为-1312593,表现为特别显著(Prob为00000);短期负债融资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正相关,具体表现为:S_DEBT(1)回归系数为0135912,其t-Statistic为2974858,表现为特别显著(Prob为00030)。说明在货币政策宽松条件下,由于资本市场动机的存在,企业倾向于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在债务契约动机下,短期负债融资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正相关,具体表现为:S_DEBT(-1)回归系数为-0633462,其t-Statistic为-3731490,表现为特别显著(Prob为0 0002)。说明在货币政策紧缩条件下,由于债务契约动机的存在,当企业短期负债融资水平较低时,管理层希望通过使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以降低融资成本;企业长期负债融资水平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性不大。

进一步分析,当货币政策紧缩时,无论是真实盈余管理还是应计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都不显著,债务契约动机显著,同时通过回归系数可以看出,企业更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当货币政策宽松时,真实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显著,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和债务契约动机均显著,同时通过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当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更倾向于操纵性应计。

综合表7、表8、表9和表10的数据,可以看出来研究发现企业存在基于债务契约动机和资本市场动机的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受货币政策影响较大。当货币政策紧缩时,债务契约动机显著,企业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当货币政策宽松时,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带给企业的不良影响较大,对于企业来讲成本过高,所以企业不倾向于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来达到避免违反债务契约和资本市场融资的目的。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企业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当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倾向于应计盈余管理。

345模型稳健性分析

为了检验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避免因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债务契约限制条款的替代变量选取的不同对结论造成的影响,我们改变了负债融资的度量方法,以利息保障倍数作为其替代变量,用多元回归模型做了进一步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不论如何度量企业负债融资,本文得出的盈余信息质量与负债融资之间的关系都保持不变,控制变量的符号和显著程度也保持不变,表明实证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4研究结论

第9篇:中介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然而,过热的市场参与通常会带来无序的恶性竞争,保险网销这块大蛋糕,如何分,怎么吃,成为各方都在思考的问题,保险网销经营模式和盈利能力面临考验。

多方参与

不同于电销由保险公司主导,此番网销热潮主要由中介公司掀起。2月23日,保监会对外披露,2012年元旦《保险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施行以来,保监会已收到13家保险经纪公司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报告,并对报告材料齐全的9家公司在28家互联网站开展业务的情况进行了披露。而在1月份,慧保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扬子江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等5家中介的19个网站,已率先获得保监会批准网销资格。

在此情况下,饱受渠道之困的保险公司也开始试水网销,欲分得一杯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开展网销业务的保险公司已经超过40家。记者登陆阳光保险、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等知名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都看到有网上商城的页面。中国平安保险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来自网销和电销的保费收入,合计已经占其保费收入的30%左右。除了利用自身网站进行销售之外,中国平安还在去年4月与淘宝网签订了合作协议。

目前保险公司开展网销保险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保险公司官网,只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一种是综合网购类网站;还有一种是第三方专业保险网购类网站。其中,保险公司的官网是网销的主渠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冬姣教授分析,保险网销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而且其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投保也比较便捷,这也是网销渠道受保险公司欢迎的原因之一。

不经意间,保险网销似乎已经成为一块肥肉。除了保险公司和专业中介,甚至门户网站也开始涉足保险网销。这意味着,中介网销将与保险公司和其他第三方机构“短兵相接”。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庞大的客户资源是其发展网络营销的最大资本,准确的客户信息、原有的客户粘性有利于保险公司通过网络来拓展业务;但是,保险公司发展网络业务势必要冲击营销员和电话业务的利益格局,协调内部的利益关系对保险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对于专业中介机构来说,灵活的机制、专业的素质是其拓展网络营销的利器,但是,专业中介机构的社会知名度还很低,尽管部分保险公司声誉不佳,但中国人寿、阳光保险等公司品牌人们家喻户晓,而专业中介机构无论是华康、泛华还是大童,短时间难以建立用户信心。

对于互联网电子企业来说,成熟的商业模式是其拓展保险网络营销的优势,既有的客户资源有利于业务的迅速拓展;但是,金融产品的销售需要有专业资质和行政许可,没有一定的投入和人才储备,很难获得监管机构的许可。

火爆背后的危机

蜂拥而入之后,一场恶战在所难免。愈是被各方看好的市场,愈发难以耕耘。之前过如坐山车般的团购市场,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电子商务的淘金者要随时做好成为“殉道者”的准备,市场不相信眼泪,网络时代的“成王败寇”规律比传统商务模式更为残酷,互联网时代的“弱肉强食”升级成“赢者通吃”,就像奥运赛场上人们只记住了冠军一样,互联网时代的亚军与冠军有天壤之别。

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来看,保险营销还是以“面对面”的直接营销方式为主,营销员作为保险营销主力军的格局在一段时间内还难以完全改变;电话营销虽然发展迅猛,但随着整个社会从“电信时代”向“网络时代”的高速转变,电子商务掀起的滚滚洪流,已经是整个市场的大势所趋,保险业也在所难免。

然而,相比于服装、食品、书,消费者对于保险网销的接受度显然没有那么宽容。近期针对网销保险发起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近七成网友看好保险网络销售的发展,但仍有近5成网友表示仍对网购保险缺信任。对于保险网购的担忧,有35.9%网友表示担心其缺乏售后服务保障,接近27%网友担心买到假保单,21.5%网友选择担心资金安全问题,最后近 16%网友认为缺少专属网销产品。

可以看出对于网销未来的发展,多数网友持乐观态度,可见网销在方便快捷与实时对接方面的优势不容小觑。但近五成网友表示对保险网购缺乏信任,34.2%网友选择投保人缺乏网购保险的消费习惯,同时接近18%的网友选择缺乏政策支持。

“健康调查也是一项难题,没有业务员的指导,保户在填写调查时,难以把握好一个度。”友邦保险北京分公司业务经理江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友邦目前网上销售的保险都是相当比较简单易操作的意外险。此外,江琳还表示,若推广网销渠道,像友邦这样以人渠道为主的销售方式必然受到打击,这也是人不愿意看到的。

综上可以看出对于保户消费习惯和保险知识的教育与培养和保险业的信任塑造,也是摆在保险网销面前的两大难题。

盈利模式不清晰

从1999年泰康人寿开出第一张网络保单以来,中国保险网络销售在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一直徘徊在1%,更未能形成成熟的经营模式。即便是首创者和领跑者的泰康人寿、中国平安等也如此。在保险公司在销售新渠道中,仍以电销为主。

虽然有美好的前景,但并不意味着网销马上可以跃居保险销售主要渠道。在已经取得保险网销资格的28家网站中,从保险中介公司改造而来的居多。因此,盈利能力和经营模式成为一大难题。

“网销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正在探索之中,没有模式可言。”一家保险中介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在这类网站销售的产品中得到体现。慧保网、大童网等网站销售的保险产品多为相对简单的标准化产品,例如车险、意外险、分红险等。

不过,还有一些中介开始了盈利模式创新的探索。如慧保网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客户通过慧保网了解保险信息,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可以自主选择保险产品,也可以通过网站客服提供咨询帮助,通过网络投保。

泛华保险整合自己旗下资源,采用“立体营销”模式,引入B2C的理念,整合网站、地面机构、呼叫中心的资源,使网络营销和地面营销、电话营销实现有机结合。

“短期内很难做大,这与消费群体和消费习惯有很大关系。”一家已经进行网销的保险公司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短期内保险网销的发展难言乐观,“网销主要客户群体是80后,但目前这一群体并未成为主要消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