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精选(九篇)

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1篇: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一、以“精神文化”激励学生进行化学学习

在激励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要以“激励教育”作为教育学生的基础,推动化学激励教学的推进.并在“激励教育”普及的过程中,充分地意识到,进行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不仅仅是督促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更是要激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化学学习,充分地发掘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进步.与此同时,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承求实奋进的校风,严谨博爱的教学之风,踏实奋进的学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充分地发掘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可以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始,让学生进行宣誓,提升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信心,教师也要向学生庄严宣誓,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于自己的关心与爱护,激励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

二、以“制度文化”规范学生化学学习习惯

为了保证“激励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作用的发挥,要通过设置化学学习的制度文化来保证激励教学的顺利推广.具体的来说,就是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法的设置.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重视到对学生的意见的听取,让学生可以在化学课堂上敞开心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进行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干劲,初中化学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尤其是在学生在课堂上用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满足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与此同时,在进行对学生的鼓励过程中,要饱含真挚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教师是真正在关心到他的成长和发展.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可以选出优秀的学生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化学之星”,并在课堂上给予其充分的肯定,激励班级其他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鼓励全体同学积极奋进,共同进步.

三、以“行为文化”塑造学生化学学习特点

在“鼓励教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丰富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利用初中生所喜爱的学习方式,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化学知识学习氛围,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化学知识学习,了解到化学知识背后的基本原理,提升学生的化学理论实践能力.在进行鼓励教育“行为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建设:首先,可以在化学课堂内部开展优质化学课堂建设活动.具体的活动内容包括:第一,化学教师针对一个化学课题建立班级研究组织,并为该组织确立一个口号.例如,水污染研究课题组,氧气研究课题组等;第二,化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将班级内部的学生分为几个研究小组,并为每一个小组确立一个准确的名字;第三,为即将开展的化学课题研究活动确立相应的规则,并让课题小组在规则的限定范围内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其次,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学校的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提升学生的基础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并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室安全知识进行严格的审核:第一,对要即将进行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进行对学生的提问,只有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础原理才能进行实验;第二,鼓励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大胆探索,了解到实验现象背后的基础原理;第三,要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最后,为了保证初中化学鼓励教育的教育效果,要不停地开展相应的化学活动,并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突出初中化学教学的中心主旨,鼓励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化学知识考核,学校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化学知识趣味竞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保证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保持足够的兴趣,也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化学知识的锻炼,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动力和兴趣的提升.

四、以“物质文化”营造化学学习氛围

为了保证初中化学教育“激励教育”的顺利推广,初中化学教师要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化学知识学习氛围,为化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例如,在进行班级的墙纸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原理和化学家的故事填写上去,例如居里夫人的故事,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基础内容,既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又可以帮助学生时刻温故而知新,及时回忆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化学课题小组的标志的设置.例如,当涉及和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设置水滴形状的标志,并将水分子的化学表达式杂糅进水滴中,既可以保证标志的生动形象,又可以保证化学课题的相关性.

第2篇: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学生工作;激励;激励应用;激励办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62-02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本质是教育的竞争。我国高等教育现已过渡为大众化教育,在大规模扩招的同时,国内高校生源竞争越演越烈。有分析指出,近五年内就业困难人群集中在本科毕业生,这样,作为高校的“产品”――大学毕业生――的质量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面对严峻的竞争,怎样在大学期间最大地调动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挖掘他们的潜能,需要激励机制在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应用。

一、何谓激励

所谓激励,也就是对人各种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或限制,以引起他们心理状态的变化,以达到激发动力,引起行为的目的,并通过对动机的强化,对行为加以控制和调节。积极性是激励的直接结果。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员工受到激励后可能发挥80%―90%的能力,其中50%―60%的能力是激励的结果。在辅导员工作中,作为激励工作的主体力量,有效地利用激励手段,如:目标,榜样,奖惩,情感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学生的政治、道德、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实现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培养目标之间协调的过程。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也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激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激励可作为一种基本手段和艺术,可在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工作中起到实效。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激励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它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情感,认识与行动。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行为,我们要激励学生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引导学生如何将这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

1.加强危机意识教育

通过形势政治课或级队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介绍国情,分析世界形势,增加学生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结合学生个人发展展开激励

如果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价值观念与国家的命运前途紧密地联系起来,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学生都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可将今后的具体职业理想与国家建设结合,激发学生对国家对民族对国家对个人事业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集体主义教育的激励

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中,多为独生子女,个体意识强烈,顾及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学生集体主义的教育迫在眉睫。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激励中,我们也要重视个人的需要,尤其是个性发展的需要,但要与集体主义有机结合,激励学生在集体中多付出,享受温暖和荣誉,相互关心和帮助,以及为集体负责,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使集体更加充满生机。学生建立牢固的集体主义观念,形成责任连坐,增强责任感,对于日常管理中的考试作弊现象,集体活动的参与性,班级总体建设等等,都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三)道德品质教育的激励

道德品质是人的行为规范,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诱发满足道德需要的行为动机,即道德动机。在工作中,身正为范,处理各类事务,渗透道德品质教育的激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激励在学风建设中的应用

(一)学习动机的激励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分为目的性和成就性。首先我们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激励学生成就性动机,引导学生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图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的动机。

我们可以在学期初,让学生制定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在期末,总结本学期学习状况和成果,并相应制定期末考试目标,以此,激发学生的目的性。在平日工作中,多询问学生学习状态,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意见,及时进行评点,激励学生完成既定目标。

(二)学习兴趣的激励

影响学习效果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即是学习兴趣的激励。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风建设主体活动,以达到激励的效果。

1.学习经验交流会

在经验交流过程中,个体存在学习、对比和竞争的因素,可以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兴趣。

2.问题生补习班

对于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之前,需要强力的提示和引导,开设问题生补习班,请优等生制定课程进度,课上总结重点难点,抛砖引玉,问题生若将平时的知识盲点学懂学精,可以树立学习动机中的成就感,以达到后期自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形成。

3.结合其他激励办法

利用各方面的激励,并从中提出对学习的明确要求,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激励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精髓,包括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优良传统等精神因素,及优良的校风学风和学校形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并激发学生找到表现发展自己的领域,在各项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建立成绩感和自我认同感,培养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精神。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强化竞争意识,提高社交能力。

与此同时,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可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属于无形资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以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四、激励的办法

(一)目标激励

一个有效的激励必须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目标统帅全局,处于激励的中心地位,激励的实质就是激励目标的设置。因此,工作中,激发学生以目标为导向,使目标的设置科学有效。首先是了解学生的迫切需要,如学生有意愿入党或是成为优秀学生干部,考研或是工作。其次将目标做到具体,明确,有实践意义。再次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成就趋力―实现目标,向前发展的趋力。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或是阶段性目标。涵盖学习工作各方面,以此激励学生持有正确的态度,做出正确的行为。

(二)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法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选好典型,典型可来自学生中间,这样更有说服力,可以是学习中的优等生,可以是具有优秀品质的学生党员,可以是积极肯干的学生干部。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公开场合,对以上典型进行表扬,并予以鼓励,树立良好榜样,以此对有上进心的同学进行激励。

(三)奖惩激励

奖惩激励是学生工作中最为实效的激励办法。所谓奖惩,就是通过一定的精神或物质方式,对符合我们管理意图,达到管理要求目标的人或事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不符合管理意图,违背管理禁令的人或事进行批评,给予否定和惩罚的一种方法。奖励激励是通过激励和惩处的手段来调动人们积极性或限制其错误行为。

工作中的奖惩激励实际上就是通过奖励和惩处手段这个外部条件来调节,规范和促进学生在思想上,言论上,行为上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管理规定和学为准则等要求。“奖励是从正面来肯定学生思想,行为中的积极因素,给予精神或是物质上的刺激,以达到鼓励先进,发扬正气之目的,惩处则是从反面否定学生思想行为中的消极因素,给予教育或处理,以达到明辨是非,纠正错误,促进转化之目的。”

1.奖励法

主要包括期末奖学金的评定,学年末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及各种竞赛奖等,奖励是对优秀同学的肯定和鼓励,是对未获奖学生的召唤和鞭策。

2.批评惩处法

针对学生中犯有错误,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可采用批评法从发面予以教育,目的是使其醒悟,改正过来,走上正轨。常常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效果远远优于公开批评的激励方式,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采用惩处法,这是不得已而采用的负激励法。

(四)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着眼于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提出期望,让学生在情感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首先,用爱营造学生与老师之间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加亲切感,根据学生对关爱和渴望的需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和爱的需要。

其次,言传身教。在情感激励中,同一件事的关心或是斥责,给学生的情感感受不同,激励的效果也截然相反,言传身教就是要利用行为力量,成为学生中的一员,用自身对学习工作人生的态度来影响和激励学生,把握时机增强对学生的培养教育。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激励,无论来自自身还是他人,学生工作的激励是我们继续探索和应用的重要课题,通过激励,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无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是学风建设活动中,若应用得当,效果将事半功倍。以上内容的简单阐述,旨在学生工作中寻求一些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激励办法,以求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做好学生工作,为国家为社会储备更高品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吉兴香.浅谈激励机制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理论探索,2007,(9).

[2]陆浩.思想政治工作激励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3]范中杰.论青少年榜样教育的时代特征[J].教育科学,2001,(2).

第3篇: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本质是教育的竞争。我国高等教育现已过渡为大众化教育,在大规模扩招的同时,国内高校生源竞争越演越烈。有分析指出,近五年内就业困难人群集中在本科毕业生,这样,作为高校的“产品”――大学毕业生――的质量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面对严峻的竞争,怎样在大学期间最大地调动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挖掘他们的潜能,需要激励机制在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应用。

一、何谓激励

所谓激励,也就是对人各种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或限制,以引起他们心理状态的变化,以达到激发动力,引起行为的目的,并通过对动机的强化,对行为加以控制和调节。积极性是激励的直接结果。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员工受到激励后可能发挥80%―90%的能力,其中50%―60%的能力是激励的结果。在辅导员工作中,作为激励工作的主体力量,有效地利用激励手段,如:目标,榜样,奖惩,情感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学生的政治、道德、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实现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培养目标之间协调的过程。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也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激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激励可作为一种基本手段和艺术,可在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工作中起到实效。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激励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它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情感,认识与行动。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行为,我们要激励学生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引导学生如何将这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

1.加强危机意识教育

通过形势政治课或级队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介绍国情,分析世界形势,增加学生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结合学生个人发展展开激励

如果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价值观念与国家的命运前途紧密地联系起来,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学生都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可将今后的具体职业理想与国家建设结合,激发学生对国家对民族对国家对个人事业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集体主义教育的激励

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中,多为独生子女,个体意识强烈,顾及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学生集体主义的教育迫在眉睫。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激励中,我们也要重视个人的需要,尤其是个性发展的需要,但要与集体主义有机结合,激励学生在集体中多付出,享受温暖和荣誉,相互关心和帮助,以及为集体负责,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使集体更加充满生机。学生建立牢固的集体主义观念,形成责任连坐,增强责任感,对于日常管理中的考试作弊现象,集体活动的参与性,班级总体建设等等,都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三)道德品质教育的激励

道德品质是人的行为规范,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诱发满足道德需要的行为动机,即道德动机。在工作中,身正为范,处理各类事务,渗透道德品质教育的激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激励在学风建设中的应用

(一)学习动机的激励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分为目的性和成就性。首先我们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激励学生成就性动机,引导学生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图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的动机。

我们可以在学期初,让学生制定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在期末,总结本学期学习状况和成果,并相应制定期末考试目标,以此,激发学生的目的性。在平日工作中,多询问学生学习状态,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意见,及时进行评点,激励学生完成既定目标。

(二)学习兴趣的激励

影响学习效果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即是学习兴趣的激励。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风建设主体活动,以达到激励的效果。

1.学习经验交流会

在经验交流过程中,个体存在学习、对比和竞争的因素,可以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兴趣。

2.问题生补习班

对于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之前,需要强力的提示和引导,开设问题生补习班,请优等生制定课程进度,课上总结重点难点,抛砖引玉,问题生若将平时的知识盲点学懂学精,可以树立学习动机中的成就感,以达到后期自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形成。

3.结合其他激励办法

利用各方面的激励,并从中提出对学习的明确要求,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激励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精髓,包括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优良传统等精神因素,及优良的校风学风和学校形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并激发学生找到表现发展自己的领域,在各项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建立成绩感和自我认同感,培养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精神。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强化竞争意识,提高社交能力。

与此同时,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可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属于无形资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以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四、激励的办法

(一)目标激励

一个有效的激励必须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目标统帅全局,处于激励的中心地位,激励的实质就是激励目标的设置。因此,工作中,激发学生以目标为导向,使目标的设置科学有效。首先是了解学生的迫切需要,如学生有意愿入党或是成为优秀学生干部,考研或是工作。其次将目标做到具体,明确,有实践意义。再次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成就趋力―实现目标,向前发展的趋力。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或是阶段性目标。涵盖学习工作各方面,以此激励学生持有正确的态度,做出正确的行为。

(二)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法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选好典型,典型可来自学生中间,这样更有说服力,可以是学习中的优等生,可以是具有优秀品质的学生党员,可以是积极肯干的学生干部。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公开场合,对以上典型进行表扬,并予以鼓励,树立良好榜样,以此对有上进心的同学进行激励。

(三)奖惩激励

奖惩激励是学生工作中最为实效的激励办法。所谓奖惩,就是通过一定的精神或物质方式,对符合我们管理意图,达到管理要求目标的人或事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不符合管理意图,违背管理禁令的人或事进行批评,给予否定和惩罚的一种方法。奖励激励是通过激励和惩处的手段来调动人们积极性或限制其错误行为。

工作中的奖惩激励实际上就是通过奖励和惩处手段这个外部条件来调节,规范和促进学生在思想上,言论上,行为上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管理规定和学为准则等要求。“奖励是从正面来肯定学生思想,行为中的积极因素,给予精神或是物质上的刺激,以达到鼓励先进,发扬正气之目的,惩处则是从反面否定学生思想行为中的消极因素,给予教育或处理,以达到明辨是非,纠正错误,促进转化之目的。”

1.奖励法

主要包括期末奖学金的评定,学年末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及各种竞赛奖等,奖励是对优秀同学的肯定和鼓励,是对未获奖学生的召唤和鞭策。

2.批评惩处法

针对学生中犯有错误,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可采用批评法从发面予以教育,目的是使其醒悟,改正过来,走上正轨。常常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效果远远优于公开批评的激励方式,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采用惩处法,这是不得已而采用的负激励法。

(四)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着眼于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提出期望,让学生在情感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首先,用爱营造学生与老师之间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加亲切感,根据学生对关爱和渴望的需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和爱的需要。

第4篇: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班主任 激励策略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人们关注人才的思想素质的培养。小学生不仅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培养出高尚得到的情操。而这与我们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之间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一、激励措施对小学德育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关注

在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采用激励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和直接的激励联系在一起的。教师采用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则能够让学生更加的关注德育教育内容,形成深刻的印象。像学校举办的各种德育活动竞赛是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尤其是那些获奖的学生甚至会终生的记忆这些德育的内容。比如在小学的教育活动中,给学生评定的等级和发出去的奖状会让家长张贴在家中显眼的位置,作为学生进步的一个证明。

(二)引起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有还很多的琐事要处理,所以很容易就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激励机制的引入会让学生的德育学习情况成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教师就会更加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效果。学生的德育成效也就成为了教育活动关注的重点。因为有了激励所以就需要考核前提,一旦将德育教育纳入了考核中教师就会直接的关注。

(三)调动了学生之间的竞争

有了激励措施,小学生之间会进行竞争。每一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别人的关注。而德育教育的激励措施中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通过这种奖励或者典型的树立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尊和自豪。那么,激励措施就能调动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我们常听学生说“xxx做的很好” “xxx是标兵”等言论,这实际上就是学生之间竞争心理的体现。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激励措施的窘况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重点。在教育活动中采用恰当的德育教育实践,进行学生的爱国教育、理想教育、三观教育等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但是在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却存在这现实的困境。这些困境往往会带来德育教育的窘迫之态,导致激励效果无法达到。

(一)形式主义占据了上风

小学班主任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也没有意识到小学生德育教育对学科知识教育的重要促进作用。比如每年的三月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时候,教师会按照惯例办黑板报、检查学生卫生、评定学习雷锋小标兵等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落实到学生教育之中,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组织的活动,甚至典型都是教师直接任命的。

(二)过于侧重负向激励

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活动中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负向激励措施过多。比如在检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r候直接的让学生背诵条例,不会背诵的直接罚抄。长期的负向激励会使学生失去了对德育内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很强的叛逆心理。导致了学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这都不利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

(三)公平性得不到保障

很多时候学校并不会对激励措施的公平性进行监督,即使有的学校制定了学生评议表也让学生填写了,但是基本上学校不会将此作为教学考核的参考。而很多我们看上去的“坏”孩子并不是没有闪光点的,但是却往往因为不公正的对待而被忽视。这就让德育教育的激励措施的优势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三、抓住激励措施,促进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措施

激励措施在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能够带来很多的好处,而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之间又是相互促进的。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促进小学生的全方面的发展就需要借助激励措施这个手段来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树立小学班主任的正确认识

小学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中,班主任需要对德育教育工作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小学生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价值;认识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文化课程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认识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作用。有了这些基础性的认识以后就需要在教育实践中采用扎实而有趣的教学形式来提升小学生德育教育成效。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活动中要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以模范带头作用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尊老爱幼的时候可以讲述自己曾经做过的尊老爱幼的事情;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上课的时候着装典雅,话语轻柔,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形象。

(二)保证激励措施的公平性

不管怎样的激励措施的实行都需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激励措施包含了对教师的激励和对学生的激励两个方面。不管是针对教师还是针对学生都需要实事求是的去展示学习情况,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保证激励措施的公平性首先要尊重学生。教师需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德育亮点,发现他们在人格、品德方面的异常之处。然后给出相应的评价。而教师的激励措施的公平性需要在学期的绩效考核过程中实现。学校可以安排教师的自评、互评,甚至考核等方式来确定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情况。另外,学校还要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考核与评价进行监督和管理,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来保证教育考核的正常化、公平性。学校可以组织领导和学生小组来监督每一个班级德育教育的情况。在每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量化管理,然后将各种材料汇总来衡量学生的德育学习情况,并且对考核结果进行管理和检测,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三)激励措施的多样化发展

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激励措施是非常的丰富的。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非常有必要。单一的激励措施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考核和评估是不利的,因为单一的激励措施很可能无法发现学生的德育学习的实际情况,也不能真正的起到激励全体学生的作用。那么,就要在具体的考核评估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将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措施结合起来运用。正向激励包括了典型的树立、奖品证书、经济奖励等;负向激励措施包括惩罚;布告公示等。侧重正向的激励,适当加入负向激励措施。这样就能促进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蜀民 甘霖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J] 中华少年. 2016(20)

第5篇: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正负激励理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5.027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高水平师资的竞争。教师作为民办高校的主体,他们的人生目标,与高校经营、管理和发展的目标并不会完全一致,然而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却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矛盾,高校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那么,体育教师作为民办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如何将其有效地整合到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及各项活动中去,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在工作岗位上的积极性是目前民办高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从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激励现状调查入手,试图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正负激励理论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中反向运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以期对民办高校体育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有所裨益,为最大程度地挖掘体育教师的能动作用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河南省14所民办高校(能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学校)体育教师激励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利用期刊网搜集了大量有关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研究的资料,并进行整理。

1.2.2访问调查法

采用实地调查和电话访谈的方式,对河南省14所民办高校的部分领导、体育部主任及部分教师进行了专访,就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及现状进行讨论与分析。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查阅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研究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正负激励理论的释义

关于激励的理论,美国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是其中影响较大的理论之一。按照强化理论,激励可区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大类型。所谓正激励,是指对人们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支持、鼓舞和奖励,使这种行为得到巩固和强化,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从而满足人的需求,实现组织目标。所谓负激励(威胁激励),是指对人们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制止和惩罚,使之弱化和消失,朝着有利于个体需要满足和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1]。

2.2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激励现状

2.2.1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满意度及激励因素的调查分析

根据体育教师需要层次的分析,对调查内容即体育教师激励因素作了具体的分类,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较高的类别为校园环境(占51.6%,)和同事关系(占44.3%),这表明大部分体育教师对目前民办高校的校园建设还是比较赞同的。作为高校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和自身素质,学术意识较浓,而社会上的“官本位”意识较淡,也因此使得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所以教师们也普遍对人际关系感到较为满意。但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教师们对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科研环境、培训机会、工作发展感觉到非常欠缺。在调查中,教师对部分调查类别的不满意度已超过了50%,例如,对社会保障感到不满意的教师占67.0%,对科研环境感到不满意的教师占61.9%,对培训机会感到不满意的教师占68.0%。 由此可见,河南省民办高校不能很好地满足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安全需要,也不能很好地对体育教师给予各方面的激励,大多数教师自然也就不具备自我实现需要的条件。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核心,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从体育教师抓起,而给予体育教师良好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更大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民办高校管理者应该对体育教师的激励措施引起重视,应更加注重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

2.2.2正负激励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激励中应用现状

不同类型的民办高校在不同发展时期都会借鉴不同的激励理论来构建学校教师的激励制度、薪酬激励机制和组织文化导向。从表2可看出,建校初期的河南省民办高校大多采用负激励的激励方式,比例达到了43.3%,而处于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的民办高校,更倾向于选择正激励的激励方式,分别占到了48.6%和39.8%。

2.3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中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的分析

2.3.1基于激励疲劳现象的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的分析

所谓激励疲劳现象是指长时间运用一种激励方式,导致激励作用不断衰减甚至失效的现象。激励疲劳现象可以从心理学上得到解释:当某些外部或内部激励因素,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强度和频率呈现时,人体大脑皮层对这种刺激的反应就会变弱,甚至不起作用[2]。有资料显示,正负激励方式反向运用是有效解决激励疲劳导致的激励衰减乃至失效问题的可行性思路。那么,当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出现激励疲劳现象时,也可适当地采用正负激励方式反向运用的方式对体育教师加以激励,比如当某体育教师长期以来很希望受到领导的重视和表扬时,恰巧正好得到了领导的赞赏和鼓励,此时正激励方式的效用会很高,但若当他已经拥有各种各样的奖励时,此时对于他而言,正激励方式的效用会很小,甚至不起任何效果,但是偶尔一次负激励,比如在肯定他的成绩时,同时批评指出他做的不足的一面,也许会使其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奋起直追,此时负激励方式的效用就会显得很高。所以,民办高校对体育教师的激励要想获得更为有效的激励效果,在政策的设计和制定上也应考虑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的方式。

2.3.2基于激励预期现象的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的分析

所谓“激励预期”现象,是指人们做了好事之后,会有一种可能获得正激励(奖励)的心理预期,犯了错误之后,会有一种可能获得负激励(惩罚)的心理预期的现象[2]。那么民办高校对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可根据“激励预期”现象对体育教师采取适当的正负激励,实施正负激励反向运用的方式对体育教师的行为进行干预,即当某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犯了错误预期获得负激励的时候,适时适度给予其正激励;当某位教师在工作中偶尔表现突出的时候,适时适度给予其负激励。当然,此时所谓的正负激励反向运用并不是对教师所犯的错误给予正激励,而是从中找出可以供大家认可的一面给予其正激励,不是一棒打死,以致其一次失误而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同样,正负激励反向运用也不是对教师的突出业绩给予负激励,而是找出其本应做好但没有做好的事给予其适当的负激励,避免其光看到自己光环的一面,而失去了追求完美的上进心。

2.3.3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中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正负激励理论有其各自的优缺点,运用得当则会多方共赢,运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关于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的方式在很多企业、机关中已经实施,并且也有了很多典型的成功案例。如“末位淘汰”形式中最负盛名的通用公司的“活力曲线”, 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命令各层管理者每年要将自己管理的员工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区分,从而产生20%的明星员工,70%的活力员工以及10%的落后员工,落后员工视其实际表现会得到一到两年的改进缓冲期,逾期无改进者则被解雇,通过坚定不移地“不断裁掉最差的10%的员工”,通用在韦尔奇领导的近20年内,市值增长30多倍[3]。通用公司的“末位淘汰”制就是一个典型的正激励疲劳现象反向运用负激励的成功案例。又如日本本田公司设立失败奖,这是一个出现负激励预期现象反向运用正激励的案例,“奖励成功,惩罚失败,似乎天经地义”,但日本本田宗一郎的座右铭是:1%的成功建立在99%的失败的基础上,所以本田公司反传统作法而行之,出人意料地设立了表彰失败的奖励制度,旨在奖励失败者的挑战精神,让其从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因素,把失败真正作为成功之母,本田公司设立失败奖的作法,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特别是那些失败者的创新热情,许多人最终获得了成功,并使本田公司长久地保持了在世界的领先地位[2]。由此可见,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有一定的可取性,所以,民办高校对体育教师采取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的激励方式有一定的可行性。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河南省民办高校不能很好地对体育教师给予各方面的激励,其中对社会保障、科研环境、培训机会均有60%以上的体育教师感到不满意。

3.1.2建校初期的河南省民办高校大多采用负激励的激励方式,而处于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的民办高校,更倾向于选择正激励的激励方式。

3.1.3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中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即基于激励疲劳现象的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基于激励预期现象的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

3.2建议

3.2.1建议高校应将正负激励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切实可行的正负激励评价体系。

3.2.2高校管理者应结合具体的工作,实事求是,采取灵活的激励手段,丰富激励艺术,便于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有效地促进学校工作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凯范・大卫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1989.

[2]陈喜庆,孙健.正负激励方式反向运用:一种新的激励思路[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2-56.

[3]杨永哲,杨星星.论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8):78-79.

第6篇: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激励理论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充满着竞争和压力,教师职业也不例外。在中国从古至今人们都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近年来,教师由于长期工作压力而得不到及时缓解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我国教师职业倦怠呈上升趋势,日渐引起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在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的今天,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有其自身特有的倦怠来源。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职业倦怠来源及其对身心的消极影响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研究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缓解策略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1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1、1体育教师在上课形式上有自己的特点,以户外身体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一般老师以脑力劳动为主,而体育教师的劳动从表现形式上看,绝大部分由示范动作、保护帮助、组织练习、纠正错误和场地布置等体力劳动构成的,但构成这些劳动的实质却是大量潜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付出。

1、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施加适度的运动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使不同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得以发展提高,达到育体和育心的效果;另外由于学生体质、性格、技能的明显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个别辅导、区别对待,这与其它教学相比,体育教师的劳动量要大得多。

1、3在同等条件下,体育教师除了完成校内的体育课,还要承担大量的群体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工作;还要面向社会、学校进行各种校际间的交往、竞赛,包括邀请体育教师帮助组织、裁判、宣传等方面工作;仅就校内部分而言,他们的劳动范围就比一般教师大。社会体育的开展,也需要体育教师给予技术传授和指导,这些对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和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

2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涵义

激励机制是在组织中,激励主体系统地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地调动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使人全面发展,从而使管理活动获得良好的效果。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是针对教师的心理需要,运用相应的手段去激发他们的动机,利用设置明确而有意义的目标去引导他们的行动,使他们把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个人的心理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功能,是引导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符合教育规定的行为方式,增强教学目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高效率地工作。它是教育管理系统的活力之源。

3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内容

符合教师心理和行为特点的合理的激励机制通常有以下几种:

3、1物质激励机制。它是通过物质的方式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物质需要是第一位的,虽然教育工作属于精神活动和脑力劳动的范畴,但是并不排斥教师对基本的物质方面的需要。

3、2精神激励机制。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多方面的较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精神激励是通过满足教师精神上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上进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3自我激励机制。这是指教师能够自觉地将对个人目标的追求与对教学目标的追求结合起来,通过实现教学目标来满足个人的需要一旦教学能够演足教师的需要,他们就能自觉地投人到工作中去,并实施自我监督、自我鞭策、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3、4目标激励机制。这是学校管理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长远和近期、个人和组织的奋斗目标,并带领全体教师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除了以上四种常用的激励机制外,还有公平激励、强化激励、需要激励和领导行为激励等,各种激励机制彼此渗透、协调运作,综合发挥效用。

4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高校均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其运转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客观地说,现行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师工作上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发挥的作用有限。

4、1激励政策较多地依靠行政手段。缺乏对体育教师个体心理需求的分析。当前,高校在制定体育教师激励政策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激励手段单一化,如注重表扬激励,忽视惩罚批评激励;注重精神激励,忽视物质激励等。二是激励手段无序化,如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三是忽略对教师个体的分析,对教师在年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不能建立多维交叉的激励体系。四是在激励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体育教师作为一个被人冷落的群体,经常被排除在优惠政策的对象之外。

4、2现行激励机制不完备,正面激励多,反面鞭策少。许多高校建立了各种专项奖励制度加教学优秀奖、教育育人奖和优秀科技成果奖在各种评优、评奖、表彰中都给体育教师留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做法无疑对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鼓励固然可激发人们的积极性,鞭策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因此,高校必须采取适当的鞭策措施,以达到正、反双向激励的效果。

4、3激励方案对体育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和考核的手段不科学。目前高校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和考核主要是以上级评议和群众民主评议为主,考核手段单一,没有科学的量化指标。年度考核只是简单地将教师分为几个等级,等级确定后,也只按照规定归人个人档案,不再和其他的评价和考核发生关系。这种方案失去了对体育教师应有的激励作用,不利于他们脱颖而出。

4、4激励的时间、内容和力度缺乏弹性。高校在对体育教师奖励的时间、内容和力度上缺乏弹性,即使发现有的教师表现很优秀,往往也是拖到既定的日期、套人既定的奖项和奖励力度予以表彰,缺乏时效性和内容的特效性,使得激励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5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高校管理的激励职能,本质上就是要将组织目标与教师的需要结合起来,在使教师需要获得满足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建立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就是要激发他们积极工作的良性动机,正确引导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促进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与社会和学校的倡导趋于一致。因此,要使体育教师产生学校所希望的行为和价值观,应构建高效、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

5、1增强高校体育教师的激励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首先必须增强激励主体(体育教师)的激励意识和能力,即要求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人格水准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人格水准是一种学习榜样的感召力,是一种人性关怀的亲和力,是一种共同目标的凝聚力,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业务水平包括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激励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激励意识,促使激励机制发挥更强、更好的作用。

第7篇: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1.1激励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师生需求目前,开展高等特殊教育的学校多沿用普通高校以物质激励为主要手段的激励机制,方式单一(教师激励用奖金,学生激励为奖学金),没有从高等特殊教育师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无法满足残疾学生及教师的真正需要。从激励的效果来看,奖学金只能从经济方面满足学生需要,但残疾学生更需要自立自强的精神鼓励;对于从事高等特殊教育的教师来说,物质奖励只能满足其基本需求,并不能满足其自我发展的需要。所以,这种单一的激励机制无法激发师生的内在动力,不能对教师的工作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有效激励。

1.2重中间、轻两头,无法体现激励的过程性目前开展高等特殊教育的学校多采用重中间、轻两头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的激励往往只注重对学习过程或结果的激励,忽视对学生入学及毕业环节的激励,缺乏系统的、专业的特殊教育激励机制,使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不能深刻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教师来说,“轻两头”的激励机制会使新教师降低工作热情,失去积极性,导致其适应期或转型期过长,影响工作效率。

1.3重视学生激励,忽视教师激励开展高等特殊教育的院校多采用重学生、轻教师的激励机制,但是从事高等特殊教育的教师队伍主要是一些普通高校或成人院校的教师,存在由非特殊教育教师向特殊教育教师转型的过程,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对特殊教育的正确认识。并且社会上存在的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导致了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感觉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较大,这使得很多教师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我国高等特殊教育激励机制探索

任何形式的激励机制都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上,只有给予激励对象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以他们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潜能和动机,才能找到激励的契合点,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

2.1针对学生的有效激励机制

2.1.1个人目标与教育目标有效结合目标对行为具有指向和驱动作用,激励目标除了具有目标的一般作用外,还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的行为产生规范和修正作用。确立科学的激励目标,不仅决定激励工作的方向,同时也向人们展示管理者的期望和要求。根据目标设置理论,如果人的能力与目标的可接受性是一致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会产生更强激励。高等特殊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能力的社会用得上的人才,学习者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高素质的人才,在激励过程中只有将二者的目标有效结合,才能使激励目标更为有效。所以,高等特殊教育的激励机制不仅要树立激励目标,更要找到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契合点,从而达到激励的效果。

2.1.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紧密结合激励的目的是满足需要,当一个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所以,激励是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而不是阶段性的活动。物质激励不能使激励的效果一直存在,而且在高等特殊教育中,精神激励往往表现出更强的激发动力。比如残疾学生更需要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关爱,语言与非语言、情感方面的激励更能发挥作用;教师的期望、教师的正确评价和引导可以转化为残疾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发挥潜能;小组合作学习时的高度依存关系、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加强残疾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

2.1.3个性化激励与常规激励深度融合对于高等特殊教育来说,做好残疾学生的分类工作是深入了解学生及其需求的基础,也是关爱学生的起点。只有深入了解激励对象的需求,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案,使激励更加有效。但是,由于激励对象的差异性,如不同的残疾原因、成长经历、家庭、社会生活环境等使其思维方式和情感需求也不同,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选择能够满足学生身心特点、情感、生活等各方面需求的个性化激励模式,使常规激励与个性化激励深度融合,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残疾学生的需要,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

2.2针对教师的有效激励机制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需要是人类行为的积极的动因和源泉”,当某种需要被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特殊教育的教师需要耐心、爱心和细心,只有利用教师心理动机,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其潜能,满足其自我价值需要才能产生内驱力,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2.2.1创新薪酬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薪酬包括薪水、津贴和福利待遇,是保障教师生存的必要条件,但目前多数高校的薪酬主要采用以技术职称、行政级别设定的薪酬体系。高等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多为非特殊教育教师转型而来,其在转型过程中会感觉工作强度大,若教育对象在素质发展方面的进步不明显,就会使教师的工作热情下降,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如果创新薪酬激励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薪酬设定向一线教师倾斜,则会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在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让教师感受到社会地位的提高,从而使其在行为上表现出更多的专注。

2.2.2加大培训力度,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化是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最为薄弱的方面,因为从事高等特殊教育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基本条件和学历标准,也需要具备特殊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但是由于从事高等特殊教育的教师多由普通高校教师转型而来,其特殊教育能力和职业认同有较大差异。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实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比如对刚入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入职培训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第8篇: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激励方法的种类

激励即激发鼓励,是指教师运用各种形式对学生施加的外力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帮助学生确立自我意识,建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得以最充分地发展。激励的方法有很多种类,这里只对目标激励、动机激励和需要激励3种方法进行简单的叙述。

目标激励学习的目标对体育学习起着不可或缺的定向导航作用。学生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为达到这个目标作出不懈的努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就越能发挥他的潜能,而初中生正确的学习目标的确立又有待于教师的帮助和激励。

动机激励动机有别于目标,目标是人们的行为结果,动机则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观原因。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与学生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动机刺激学生的学习,学习的成功又反过来强化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投入体育学习的“启动器”,而“启动器”的开启有多种途径。

需要激励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则是一切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引发维持和加强学习动力源泉。需要愈强烈、愈迫切,由它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就越有力。体育教学中的需要激励,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体育的必要性,激发学习体育的欲望,促使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坚持不懈的行为求得自身的满足,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

激励还有很多种类,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实践灵活运用。

激励方法的运用原则

激励方法不能滥用,如果滥用就会变得无所作用;如果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励方法的运用必须遵循如下的原则。

与目标相一致的原则不管是哪一个项目的体育教学,都要达到一定的预期目标,为了达到这个预期目标,体育教师会运用多种方法与措施,激励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运用激励方法,促进体育教学达到预期目标,这是激励方法运用的首要原则。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励方法的运用一般有2种形式,一是精神激励,二是物质激励。所谓精神激励,就是非物质形式的表扬;所谓物质激励,就是对于获得成绩的学生给予物质荣誉。这2种形式不能一味单一运用,而要把这2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这样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所谓外在激励,就是营造外部的环境与条件,对学生形成客观刺激;所谓内在激励,就是给学生的思想领域制造振动,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激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对学生的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交叉使用,有机结合。

按需激励的原则激励的方法和使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运用的时候,应该根据当时的客观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与方式进行使用,这样就能够突显激励的效果。如果激励的方法与方式使用不当,就会使激励失去它应有的效果。

激励的公正性原则激励一定要保证它的公正性。所谓公正性,就是在使用激励方法的时候,应该激励的给予激励,不能激励的绝对不能使用。否则,不但会淡化激励的作用,甚至会造成反作用。因此,激励必须要坚持公正性的原则。

激励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师不但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熟练的体育技能技巧。特别还要求在教法方法上要灵活、新颖、科学、实用;要把学生导入学习知识的新境界、新领地,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课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真正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巧妙科学地运用激励的教育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向着一个新的有价值的方向发展,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实现个人的快意,达到教育以外的意外收获。

运用特殊的语言激励学生轻松学习的情感语言是教师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工具,尤其是体育教师,课堂上的一切信息都通过语言来传递。所以体育教师的说课语言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接受知识和显示教学效果的关键。说教式的语言令人生厌,命令式的语言令人反感。只有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才能激励学生听课学习的兴趣,运用优美华丽的语言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运用和蔼褒扬的语言才能使学生感到轻松,拉近师生的距离。

运用优美的动作示范来激励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也是学生学习兴趣和接受知识的关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体育教师优美的示范动作和潇洒的技术演示,非常自然地会引起学生自觉模仿的兴趣。例如篮球教学中的投篮示范,教师如果是百投百中,学生就很自然地会自觉认真地去反复模仿。

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组织评价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健康、娱乐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一学期、一阶段乃至每堂课的新异的具体目标,用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努力拼搏的学练热情。并且根据学生不同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起点进行训练,这样就使学生在完成自己起点的情况下,努力超越自我,去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同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渴望成功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认可的普通心理,多次组织褒扬性、肯定性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引导促进学生间相互激励在教师的体育教学过程和学生体育技术技能学习训练的时候,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往往会产生人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进行短长跑、跳高、跳远、掷弹等体育技术技能学习训练的时候,学生之间的呐喊助威往往会增添信心和力量,缩短知识和技术技能掌握的时间距离,加快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步伐。通过这种相互间的激励,使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不但能够使学生愉快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又能加深学生间的感情,加强班级凝聚力。

激励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延伸与再生

激励方法确实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个优秀的手段与工具。如果运用得巧妙,使用得恰到好处,它还会延伸到课外,再生于学生的心灵。

激励方法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延伸初中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如球类活动等体育技术技能的训练,都必须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补充和完善。由于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已经将激励方法运用得得心应手,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也就非常自然地把激励的方法拿来运用。这样,客观上就使激励方法在课外得到自然延伸。延伸出来的激励方法在课外的体育活动中使用,自然也产生巨大的作用,不但加快初中体育教学得到预期的目标,而且更上一层台阶。

激励方法在学生心灵中得到再生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上运用激励方法,不但收到显著的效果,而且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于是,学生就将激励方法拿到课外活动中运用,拿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运用,拿到日常生活的各方面中去运用。这样,激励方法就在学生心灵中得到再生。这种再生的激励方法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改变学生的习惯,改变学生的性格,也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

第9篇: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学员人文素质 教育 激励机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2-160-02

人文素质教育在军校学员全面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名军校学员若只具智性而缺乏德性,则可能是本领越强,威胁就越大。要保证学员人文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进入头脑,就要在推进学员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大力研究激励理论的功能性,建立健全军队院校学员人文素质教育激励机制,使之在军校学员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

1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军队院校学员人文素质教育成功的保证

军队院校全面推行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把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作为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而其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作,是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学员人文素质教育各项改革中难度最大、最敏感、也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从理论上说,良好的教育激励机制能使整个军队院校全面推行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促进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各个因素和各方力量形成有机合力、发挥最大效能,加快高素质军队人才的培养速度和培养质量,进而加快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的步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实践上说,由于当前社会思潮复杂多元、相互激荡、良莠并存,给军校学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带来一些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一是少数学员信念信心产生动摇。一少部分军校学员对西方敌对势力推行“西化”、“分化”图谋缺少警觉,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的现实危害性认识不足,容易受到错误思潮、反动言论和社会问题的侵蚀和影响;二是军校学员的使命理解发生偏差。个别的军校学员感到,部队讲了多年“狼来了”,但“狼”迟迟没来,没必要再“箭在弦上”苦干了。有的军校学员认为今后履行使命就是洪水来了抗洪、地震来了抗震,需要忍耐时忍耐、需要出力时出力;三是军校学员的先进意识淡化。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潮蔓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军校学员争先锋当典型的意识。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更加说明了当前军校更加迫切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来加强学员学员人文素质教育,保证我们军校培养的学员能够打得赢、不变质。

激励就是客体在受到内外刺激的影响下,产生兴奋状态,并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的心理过程。 在军队院校中,教员是军队人文素质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和学员智力心灵的开发者,教员只有不断激励、调动和强化,才能将教员的智慧与热情,探索与创造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学员是军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为了充分唤起学员的主体意识和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员对自身肩负使命的理解,激发学员投身学习的创新热情与创新思维,必须建设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因而,建立健全适应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教育激励机制,不仅是培养优质师资和高素质学员的保证,也是军队院校学员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于调动教员、学员和其他各类院校工作人员投身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效益,激发军队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巨大潜力和活力有着积极意义。

2建立务实管用的学员人文素质教育的激励机制

教育激励是激发教员学员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正确行动的教育过程。学员人文素质教育激励的模式是灵活多样的,在实际运用中也并非只用某一种模式,有时是交互使用的。概括讲包括以下几种基本的常用的模式。

2.1目标激励模式

目标激励就是用吸引人去努力实现某目标对客体进行激励的模式。激励者确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从层次上讲,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这样才能对客体有吸引力;从时限上讲,既有长远目标,又有短期目标,有时甚至就是当时能实现的现实目标,就学员人文素质教育来说,给学员定的目标多为近期者。建立学员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激励模式,要求每位客体每段时间都要制定出符合个人实际、具体明确、循序渐进的目标,如学员可制定一学期、一学年或整个在校期规划。通过目标激励,既可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学员对军人职业的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奉献等敬业精神。

2.2典型激励模式

典型激励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客体进行激励的模式。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典型激励客体时,可以请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杰出青年来校作报告,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客体,以榜样的先锋作用激励客体;还可聘请教育专家、有经验的名师、名教授对学员举办讲座,提高实施学员人文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尤其还要多用客体身边、单位内部活生生的先进典型来现身说法教育客体,这样效果会更好。用典型来激励客体,要根据军校学员的实际需要,选择各类典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教育激励客体,同时激励主体也要善于在客体中发现、培养、树立各种先进典型,这样既是对各种先进个体的激励,同时也可以此激励全体人员。

2.3竞争激励模式

竞争激励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竞争活动达到激励客体不断上进的目的。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能力,必须从竞争入手。每学期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系列比赛活动,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等各方面评比,请教育行家参与听讲、评比,并对获奖大学生给予表彰、奖励。在一次次的自我挑战和激励中,在一次次你追我赶的竞争热浪中,激发他们自觉修养、全面发展的强烈愿望,在全校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使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实现。

2.4信任激励摸式

信任激励就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客体进行激励的模式。 对于学员人文素质,激励主体首先要有其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以这种真信体现人格信任,即以学员为本,尊重学员的人格,广泛采用研讨性教学、项目式教学、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充分唤起学员的主体意识和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员与学员之间的平等交流和相互启发,加深学员对人文素质的理解,使学员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和主人翁意识,进而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学习搞好;以这种真信体现成就信任,即信任学员能够积极上进,不断追求,取得成就。对他们取得的成绩,主体要细心观察,及时鼓励,充分肯定,要多对学员给予表扬、肯定、支持、关心、鼓励、理解、宽慰等,使客体在鼓励之中、在始终被认可中不断前进等。激励主体要与客体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只有这样,广大学员才会加倍努力,激励才能真正见效。

3建立学员人文素质教育激励机制的原则

建立学员人文素质教育激励机制,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方能收到实效。

3.1针对性原则

军队人文素质教育激励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激励的对象应该十分明确,对不同层次的学员激励不可完全一样。即使是对同层次学员进行激励,也要因人而异。有的人文教育激励是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的则是为培养客体的某种人文能力的,如此等等。针对性越强的激励往往越容易见效,激励的方式、方法也要有针对性地最优化选用。要用学员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学员人文素质,学员人文素质虽然来自丰富的实践,但毕竟是抽象的、逻辑化了的理论。让人文理论成为思想向导,还要把人文理论还原到生活中去,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人文理论讲解给大家听,树立学员正确的信仰,坚定学员的信念。

3.2坚定性原则

运用教育激励一定自身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学员人文素质有坚定的信仰,也就是真信,在真信的基础上,才有动力继续深入学习,才有积极性主动性去传播,才有自觉性去身体力行的实践。作为学员人文素质教育者确实,首先应当解决一个理论信仰的问题,如果你宣传的理论自己都不信,何以教育学员呢?宣传的积极性、有效性肯定会大打折扣的。所以,对学员人文素质教育要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一个军校人文教员的使命。当然,在当今转型时代,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意识形态日趋复杂多元的情况下,即便主观上有着真学真信的动机和愿望,也可能因为转型期客观现实的复杂以及各种思潮的影响,真正做到信仰坚定有一定的阻力和难度,也正因为如此,就更加凸显了激励机制对于学员人文素质教育的信仰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现实作用。

3.3有效性原则

人文素质教育激励的有效性原则很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激励主体的足够重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人文理论回答学员关心的现实问题,要以典型模范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生动教材,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宣传橱窗、墙报板报以及文艺等多种渠道和形式,结合树立宣扬身边的先进典型,深入搞好宣传教育。要把学员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与促进经济社会、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起来,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确保学员人文素质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3.4整体性原则

军校学员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军校所有与育人有关的各项工作。必须充分整合军校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发挥各自的岗位优势,既明确职责与分工,又注重合作与衔接,使之成为有序的、有机的统一体,共同实施系统的教育工作。如,军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要做好军校学员学员人文素质教育的策划、组织和推动工作,提出并实施加强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办法;教员则发挥理论优势,对军校学员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和人文熏陶,联系实际解决军校学员在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深层次困惑,为开展有效的学员人文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等。

注释:

黄友谊.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综 合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