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庄规划总结范文

村庄规划总结精选(九篇)

村庄规划总结

第1篇:村庄规划总结范文

当前,随着农民增收步伐不断加快,我市农村即将迎来新一轮建房高潮。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农村新一轮建房做到科学规划和建设。现就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集约建设”的思路,大力加强村庄规划、建设与管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建设和发展,促进村镇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全市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的文明生活。

二、基本原则

2、本着先规划、后建设,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在村庄规划与建设上坚持和把握以下原则:

(1)科学布点、一体规划。结合我市农民居住村落现状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按照减少自然村落、整合土地资源、统一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科学安排村庄布点,编制村庄规划。原则上以现有的行政村为单位,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安排1个村庄规划点,1000人以上的安排2个规划点,全市规划点总数控制在600个左右。村庄布点和规划既要符合我市农村实际、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又要服从全省、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并与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体系相衔接。

(2)因地制宜、分步推进。考虑到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新一轮建房用地需求不同,可在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和农民建房较为迫切的乡镇村先行试点,试点村可优先选择城郊村、中心村、区位优势较好的村。沿天汊、天扬、天冶、天铜、2*国道两侧的村庄规划率先启动。试点工作中,规划模式坚持“拆、改、留、移”并举,以“改、留”为主,尽可能避免大范围的整体拆迁。建设类型可采取公寓式、联体建筑式和单体式,具体由各地根据实际自行确定。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公寓式建筑,确需建单体建筑的,每户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3)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统一村庄规划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和有关部门方方面面的支持,市委、市政府将结合天长实际,制定并落实村庄规划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村庄规划编制经费、减免农民新建住房相关规费等方面给予扶持。规划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市场化运作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相关部门和服务单位负责筹资建设。

(4)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村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村庄规划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早日让他们享受城市文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3、从今年9月份起,正式启动村庄规划建设,争取年底前完成1-2个试点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20*年完成50%,2007年底基本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力争通过15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把天长农村建设成为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完备、环境整洁优美、社会和谐安定的全面小康新农村。

四、方法步骤

4、此次新一轮村庄规划建设,分四个阶段由点到面逐步推进:

(1)调查研究阶段(20*年4月至5月底)。由市规划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摸清全市农村农民居住点现有状况,并借鉴外地经验,提出我市新一轮村庄规划建设的总体意见。

(2)宣传发动阶段(20*年6月至8月31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总体意见》的意见和建议,经修改完善后提交党政联席会讨论,并在适当时候召开全市村庄规划建设动员大会。

(3)试点工作阶段(20*年9月至20*年12月)。由规划局牵头,会同各乡镇(街道)确定试点村,原则上每个乡镇(街道)不少于1个(其中天长街道、城南街道、秦栏镇所辖行政村20*年内要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程序由乡镇(街道)申请,市规划局确认。主要任务是:完成村庄规划点选址和规划编制工作。

(4)组织实施阶段(20*年开始)。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结合村庄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扩大试点面,稳步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争取在2007年底基本完成所有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五、规划编制

5、村庄规划由村民委员会申报,乡镇(街道)政府审核批准,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各乡镇(街道)要做好村庄规划的调查、资料收集、组织村民会议讨论等工作。市规划局负责指导各地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6、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市规划局组织审查。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由乡镇(街道)政府报经市人民政府审批或由市政府授权市规划局审批。

7、村庄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要合理节约用地,做到相对集中和改善村庄环境。

8、村庄规划应有:村庄现状分析图、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图、村庄工程管线图、村庄道路绿地系统图、村庄规划说明书等“四图一书”。

9、村庄规划编制所需经费由市财政、所在乡镇(街道)和对口扶持的市直单位共同解决,其中市财政补助每个规划点1万元。

六、村庄建设

10、村庄建设必须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规划未批准前,暂停办理农民新建住房建设项目审批,一律停止在原址整体性翻建(房屋破漏适当维修除外),从规划批准之日起,需要建设的必须到村庄规划点按规划设计要求建设;尚未完成村庄规划的,由乡镇村安排到拟确定的规划点内按要求建设。

11、村庄住宅建设由规划编制单位免费提供标准图纸、户型和式样,由建房户按规划要求选择,自行建设,但规划区内的建筑式样、色彩、高度和平面布置必须统一。

12、村庄规划区内的道路、绿化区布置、公用环卫建设资金由所在乡镇(街道)和村负责筹集,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适当补助,其中道路建设资金结合“村村通”工程由交通局予以适当支持。供电、供水、通讯、有线电视等公用设施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相关服务单位负责筹资建设。

13、农民在村庄规划点建房(城市和镇、集镇规划区内的村庄按法定程序办理),必须办理“一书一证”。具体程序为:个人向所在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选址申请,按全程受理制的程序,经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审核后集中报市规划局审批,并领取规划部门发给的选址意见书(10日内办结),凭选址意见书集中向土地部门申请办理土地批准手续(10日内办结),在取得土地批准手续后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集中报市规划局领取村镇规划建设工程许可证(10日内办结),农民建房取得以上相关手续方可建设,开工前由建房业主向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提出开工申请,经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同意后,派人到实地勘察,并按规划图纸确定房屋标高、朝向以及房屋相邻间距,放线后由建设业主按图纸施工。房屋施工过程中,由乡镇(街道)派专人到实地进行阶段性验收,对不按照规定建设的,责令予以纠正。

14、为确保农民建房质量和施工安全,鼓励以乡镇为单位,采取统一建设或委托建设的办法,参与建设的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建筑资质,并与农民签订安全质量协议书。

15、农民在规划点建房所有相关的建设、土地、规划等规费一律予以免收。

16、今后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投入,将优先配置给村庄规划点。今年对列入村庄规划与建设试点的村庄,市政府在“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等方面优先安排。

七、建设用地

17、村庄规划建设用地采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集中调田和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相结合的办法。允许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在调田和征地过程中,可在乡镇(街道)范围内进行土地的统一调剂和占补平衡。具体由乡镇(街道)和市国土局共同负责落实。

18、农民到新的村庄规划点建房后,原房屋必须拆除复垦,对拒不拆除复垦者,除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复垦外,并由土地部门依法处罚。

八、保障措施

19、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村庄统一规划与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塑造村庄空间布局形态、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统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龙头工程。要全面推进这项工作,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将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村镇规划建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并从相关部门抽调得力人员,组成专门工作机构,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村庄规划建设工程。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具体专抓专问,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整体互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20、健全机构、明确职责。鉴于目前全市村庄数量较多,且布局分散,村庄规划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为强化对村庄规划建设的日常管理,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乡镇设立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业务上接受市规划局的指导。原则上人口3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配备2-3人,3万人以上的配备3-5人;人员从乡镇(街道)现有财政供给人员中择优选调,具体由乡镇提出意见,由编办、人事局、规划局确定。

第2篇:村庄规划总结范文

关键词:村庄规划;城乡建设,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就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强调搞好规划,尤其是关系到广大农民家家户户的村庄规划。

一、制定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1.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互为影响。为了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避免盲目建设。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制定规划,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2.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制度化要求。

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相对滞后,乡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缺乏充分的社会参与和专家论证,对行政权力缺乏必要的制约,一些乡规划、村庄规划盲目模仿城市规划。由于没有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无法真正实施,造成一些地方政府、村委更是随意变更规划、甚至无视规划进行建设。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各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民的生活质量不高,乡村各项设施建设依然落后。改变现状最急需的就是制定村庄规划。

4.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

解决我国城市问题的关键在农村,只有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设起让城里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令城里人羡慕、让乡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中国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式,即不是把农村城市化,而是切合农村实际将农村规划好,建设好,使农村生活现代化,农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二、注意的问题

1.要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和实施村庄的情况与城市和镇有较大不同,目前我国多数的村庄还没有制定规划,要求所有的村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村庄都要编制乡村规划,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目前还难以做到。如果作出统一的法律规定,难免流于形式,因此对村庄规划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2.制定村庄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应当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乡和农村的发展目标,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3.村庄规划采用公示及公众参与制度。

为了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编制人员在进行现状调查、取得相关基础资料后,采取座谈、走访等多种方式,征求村民的意见。村庄规划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并向村民公示。村庄规划成果完成后,必须要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方可由相关部门审批。

4.农村规划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农村规划水平的低下,实际上反映了相关规划人才的缺乏。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育水平存在落差,缺乏规划专业人才。为了提高新农村的规划能力,一方面应该安排组织农村干部进行关于规划以及规划实施的专业知识培训,开阔视野,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考虑组建针对农村、面向农民、从事农村规划的企业或机构,同时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竞争,纳入规范管理,实行资格认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农民服务。

5.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

有些村庄由于缺少城乡统筹协调,例如未考虑附近污水对井水的污染;未考虑镇区道路和镇排污管道比村子居住区的地基高许多的因素,致使镇附近的村庄无法建设与之相连的排污管道;未考虑村与乡之间的关联,为村向乡聚集提供条件等等。乡村规划建设应切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6.资金问题的解决。

在目前阶段,应考虑以政府为主导,选择试点,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由政府出资,聘请规划机构和有关专家以及有相应能力的非营利组织深入农村,为基层服务,落实、完成新农村的新规划,参与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政府为农民谋求长远利益、建设城乡和谐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

第3篇:村庄规划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十七大提出的“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以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扎实稳步推进我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对于山区、丘陵、平原地带,要从本地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出发,搞好村庄规划,对现有人居环境进行治理,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满足不同地区农村的发展需求。

三、工作目标

从年起,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实现规划全覆盖。各乡镇要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每年完成不低于30%的乡村规划编制任务,并于年6月底前将年度规划编制计划报送市人民政府。年月底,各乡镇必须完成乡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列入年新农村建设试点的60个村庄,在年12月底前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及评审工作。

规划编制应遵从以下工作要求:

(一)编制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

1.规划编制要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要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注意保护有价值的传统文化遗产,突出生态村镇建设特色。

2.镇人民政府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3.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民风民俗,体现地方特色。

4.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要遵循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不扩大原有用地规模,内部挖潜,充分利用工矿废地与闲置土地。

(二)对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村庄集中规划改造

要多渠道筹集规划及建设资金,积极开展村庄1∶1000地形图测量、人口、产业、资源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村庄规划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地和旧宅基地。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及传统习俗,优化农村民居和公共建筑设计。要注重传统与现念相结合、外观与环境相协调,体现地方特色和乡村风情,方便居民生产生活,反映现代文明。

四、村镇规划编制要求

(一)编制内容

1.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按照《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的要求组织编制。

2.村庄建设规划按照《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编制,根据村庄的发展,合理安排村庄路网、宅基地、养殖小区、给排水、垃圾集中填埋点、村委会或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新农村建设有章可循,有序进行。

3.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二)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要求

承接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规划设计单位,应具有国家颁发的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质;承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规划设计单位,应具有国家颁发的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质。

五、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健全完善乡镇规划管理机构、明确责任人

各乡镇行政正职对本区域村镇规划编制和实施负总责,主管负责同志负责对村镇规划和建设做好具体工作。乡镇设立的村镇规划管理机构要强化职能,补充配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办事程序,切实做好村庄、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解决。各村“两委”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充分收集群众建议,配合测量和规划单位搞好工作。市规划管理局负责对各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村庄规划编制做好备案工作。从年起,凡未完成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市规划管理部门不准予审批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不准予审批宅基地。

(二)村镇规划的编制、评审、审批、公示制度

1.村庄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负责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2.乡镇总体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负责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同意后,由乡镇政府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3.所有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三)强化服务意识,密切部门协作

各乡镇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求,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整合资源,形成推进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合力。市、乡镇两级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加强业务培训,为乡村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六、村镇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1.经批准的村镇规划,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量力而行,尊重百姓意愿,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

2.镇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因地制宜,节约用地,鼓励建设农民公寓式住宅。对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建筑要注重保护,做到依法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3.乡镇规划管理部门要对乡镇、村庄建设改造行为予以指导和监督,严禁未批先建、超越规划进行建设。

4.对依法取得审批手续的建设项目和村民宅基,乡镇规划管理部门应先实地放线定界,并做好放线记录以备校核。

5.对违规审批、隐瞒实情的,市规划管理部门除撤消其行政许可外,将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有关人员给予相应处理并追究责任。

第4篇:村庄规划总结范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总要求,坚持政府统筹、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市区村庄改造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推动现代化新城区和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指导原则。

1.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资金,整合捆绑使用各项扶持“三农”资金和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

2.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市、区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推进村庄改造建设工作。强化区级政府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坚持试点先行,确保改造效果。

3.引导发展,全面转型。市区村庄改造建设要充分考虑产业优化布局与结构调整,通过改造建设构筑发展优势。要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建设,完善配套制度,实现物质形态、经济结构、组织形态的全方位转变。

(三)目标任务。从2009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村庄的集中改造建设任务;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市区范围内宜改造村庄的改造建设任务和危房改造任务。

二、重点推进方式

(四)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村庄改造建设推进方式。以节约集约用地,实施社区化改造建设为重点,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镇村体系规划和专项规划等合理确定片区划分和定点。

1.特定区域改造建设。因城市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涉及特定区域内村庄的改造建设,由市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地,按上级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统一组织实施。

2.整合片区改造建设。利用就近整合、整体捆绑或项目搭配等方式,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功能配置,组团式、规模化推进集中连片改造。

3.单个村庄改造建设。符合规划要求的村庄经批准可以单独改造建设,单村改造建设形成的社区规模不宜少于800户。

(五)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村庄改造建设推进方式。以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先规划后建设,区分轻重缓急,充分尊重民意,成熟一批,推进一批。

1.小城镇集聚。乡镇(办事处)驻地的改造建设在乡镇(办事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结合小城镇发展,编制修建性详规,集约用地,美化环境,鼓励建设多层、小高层,限制低层,合理确定迁建计划,吸纳周边村庄和有条件的农户向小城镇集聚。

2.中心村集居。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中心村的人口、用地规模和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尊重农民意愿,体现农民需求,凸现地域特色。按照大带小、强带弱、中心村带周边村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批实施,有序推进,优先构筑基础设施框架,优先策划实施中心村的改造建设,搬迁合并空心村、弱小村、偏远村,引导农户到中心村购房建房。

3.住房改建(造)。规划保留的村、近期不具备整体改造建设和迁建条件的村,以农户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重点,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农户改善住房条件,扶持经济困难户进行危房改造。对于规划撤并村,除危房改造外,停止改建、新建住宅。

三、拆迁安置和用地政策

(六)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安置。实施改造建设村庄拆迁安置对象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住宅安置采用以下方式:按用地标准安置的,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以下简称居住用地)按人均30平方米核定;按建筑面积标准安置的,按人均建筑面积40平方米核定;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庄还可按经批准的村庄规划进行控制。用于生产生活保障的土地(以下简称保障用地)按人均25平方米核定。以上具体实施办法参照市统一征用土地的有关规定执行。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实施整体改造建设的村庄,按用地标准安置的,可以人均居住用地和保障用地之和计算,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总数的5%预留机动用地;按建筑面积标准安置的,可预留同样比例的安置房建筑面积和保障用地。上述预留机动用地(建筑面积)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用于安置相关人员和纳入生活保障用途。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改造用地原则上都要征为国有。居住和保障用地采取划拨方式供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保障用地的用途要有益于村庄改造建设后村民的长期生活保障。一般情况下,完成改造建设后的村庄不得再申请新的用地。

(七)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安置。长期在本村居住的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住户,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同意,可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并安置,解决方式为自购安置房,价格可享受高于成本价、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不享受安置保障政策。

(八)村庄改造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捆绑建设。村庄改造建设可与经营性用地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捆绑,整体实施招拍挂。村民安置房建设应作为招拍挂供地的必要附加条件之一,有条件的还可将保障用地上的建筑一并纳入招拍挂供地的附加条件。捆绑建设必须先安置后开发。资金周转困难的,经批准,土地出让总价款和房地产开发部分的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可分期缴纳。已出让地块不能按期建设的,经批准可以顺延一定期限。

通过招拍挂确定的开发商可以先期介入,参与土地整理,加快项目推进;经营性用地具备分宗条件的,可以统一规划,按功能和布局合理划分地块,确定规划条件后单独出让。

(九)用足用好建设用地指标有偿使用政策。适用“建设用地置换”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项目,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市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须安排一定用地指标,确保重大项目运作和用地周转。有用地需求意向的单位可采取预付启动资金的方式,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设用地指标有偿使用后的收益归村集体。对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返还指标来源地政府,用于农村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

(十)加强农村宅基地建房管理。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乡镇驻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已列入近期改造建设计划的村庄原则上不再审批宅基地;上述范围外的宅基地用地由所在区政府按照规定标准审批。现有宅基地的住房建设纳入统一管理,先报批后建设。规划保留以及短期内不具备整体改造建设和迁建条件的村庄,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对符合条件的住户严格按程序审批宅基地,同时核定建筑面积。

四、资金支持和规费减免

(十一)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市财政设立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与省以奖代补资金合并,对如期完成年度改造建设任务的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奖励。奖励资金专项用于村庄改造建设,根据各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先行预拨40%,按照改造进度可拨付至80%,年终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核算(具体管理使用办法另行制定)。市、区融资平台可设立周转资金,专项用于农村住房重大项目启动。

区财政要根据村庄改造建设任务设立专项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启动和正常运转。对困难户的危房改造出台具体帮扶政策和措施,原则上特困户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全额承担;一般困难户危房改造,视情给予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支持。

(十二)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各区可组建专门投融资开发建设公司或利用原有的融资平台,作为村庄改造建设的投融资建设主体,以项目资产和预期收益为担保质押融资。鼓励采用合作、参股、集资、冠名等多种形式融资,允许积极探索,将拟置换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抵押贷款。利用原有融资平台的要确保主要业务为村庄改造建设项目运作,不得因历史负债影响建设。

(十三)多方整合建设资金。村庄改造建设中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的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统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城市维护建设税每年新增部分主要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各项支农资金和项目要最大限度地与村庄改造建设结合,优先倾斜村庄整合和向小城镇集聚等项目。

村庄改造建设中的经营性用地依法征为国有出让后,土地出让总价款的60%先行拨付到负责项目的区政府,用于被征地村庄的土地补偿、拆迁补偿、安置补助等土地出让成本;政府土地纯收益部分的50%拨付给相关区政府,专项用于平衡村庄改造建设项目。

(十四)减免相关规费。村庄改造建设中符合拆迁安置标准的安置房和保障用地上的建筑,参照市物价局、财政局《关于公布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房建设首批免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的通知》(济价房字〔2008〕111号),免收相关费用。经营性收费按相关标准下限收取。

(十五)引导农户到社区和乡镇驻地购房建房。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规划保留和短期不宜迁建村庄的农户到社区和乡镇驻地定居,将宅基地交还村集体、注销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并自行拆除地上物的,可按宅基地面积予以适当补贴鼓励。补贴标准一般为每平方米300—500元,具体由所在区政府确定,有关费用可从市奖励资金中列支。

五、规范规划建设管理

(十六)明确责任主体。区政府是村庄改造建设的组织主体、运作主体和重大项目实施主体,负责编制规划计划、总体策划、项目报批、融资建设、督促指导、具体项目的自求平衡和区域项目的总体平衡,落实市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工作部署等。乡镇政府(含街道办事处,下同)为一般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总体策划、计划落实、组织实施、自求平衡等。村委会在区、乡镇政府的指导下负责做好本村的相关具体工作。

(十七)加强项目策划。村庄整体改造项目须先策划后实施。对社区化改造建设、向小城镇集聚等重大、重点建设项目,区政府负责直接组织编制总体策划方案,对建设成本、拆迁安置、资金保障、集约用地、设计标准、建设时序、自求平衡等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作出可行性结论。对一般性项目,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在区政府指导下,编制好总体策划方案。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项目和向小城镇集聚项目的总体策划方案,经所在区政府完成初审后,按程序报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一般项目的总体策划方案,经乡镇政府审查通过后,报区政府审批。审批过程要组织有关部门会审和对重要内容进行论证把关。主城区规划范围内的村居改造符合棚户区改造要求的,经市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按棚户区改造实施。

(十八)加强规划管理。村庄整体改造建设实行统一规划。中心城区、乡镇驻地及省级开发区规划建设范围内的村庄不再编制建设规划,村庄建设的规划管理由市规划局负责。上述范围以外的村庄须编制建设规划并报市政府审批,具体建设项目由市规划局委托区、乡镇管理(委托管理办法由市规划局制定)。

(十九)严格规划设计。整合式推进的村庄改造项目,提倡建设高层、小高层,适当提高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计,配套教育、文体、商业、医疗等设施;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名泉保护、环境保护的项目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单村改造项目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计,确保规划、建设和配套标准不降低。

(二十)分类分期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可总体策划,分期实施,分别立项,分类供地。原则上村民安置和生活保障项目先行单独立项建设,为土地整理复垦和其他建设创造条件。村庄整合类项目可以政府融资平台、开发企业、乡镇政府或村委会等名义立项,条件成熟时再进行产权分割。市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规范、从简办理各项手续。

(二十一)分类处置违章建筑。对历史形成的违章建筑,区别情况,分类处理。《*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旧村(居)改造在建违规违法工程进行处理的意见》(济政发〔2005〕31号)之前形成的违章建筑,一时难以作出明确处理意见的,可暂时搁置,不影响村庄改造建设,待条件成熟时处理。已经或可以作出明确处理意见的,按处理意见办理。济政发〔2005〕31号文件之后形成的违章建筑,按文件精神和有关执法部门意见处理。凡积极配合处理的,处理期间原则上不影响村庄整体改造建设。

六、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二)高度重视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村庄改造建设和危房改造是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我市继全运会场馆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行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抢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做细做实。各区要抽调得力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科学编制规划和实施计划,加快改造建设步伐。

(二十三)高标准做好农村住房规划建设工作。村民安置房作为村庄改造建设的核心和根本工作,要优先谋划、优先立项、优先建设。要按照“节能、实用、环保、美观、舒适、抗震”的原则,严格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计,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避免短期内二次改造。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保证让人民群众住得上、住得好、住得起。

(二十四)协调推进配套制度完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改造建设要同步实现村民变市民、村委会变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变城市混合经济等转变,社区组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要同步跟进。市相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

第5篇:村庄规划总结范文

大家早上好!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县村庄规划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举办全县第一期村庄规划工作培训,目的是为了顺利推进我县村庄规划工作,保证村庄规划质量和进度,确保全面完成我县村庄规划的目标任务。村庄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11月17日召开的全县村庄规划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村庄规划与规划实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握好村庄规划的基本原则,明确目标任务,为全面开展村庄规划做好准备及时投入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举办本次培训班的重要性

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并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乡(镇)和村干部为主,新农村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为辅的规划编制队伍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市级已下达我县规划编制的计划数。现在已经是11月下旬,全年的各项工作都接近尾声,年底前各项繁重的工作任务也正加紧落实,而村庄规划的任务刚刚下达,时间紧、任务重、业务性强,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专门用一周的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一)村庄规划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我县村庄规划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到20__年全面完成20__个村庄的规划工作,现在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而要完成今年175个村庄的规划任务,只有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了,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广大基层干部业务水平又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村庄规划工作,需要各乡(镇)和各有关单位之间协调配合,对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从而加强规划编制队伍建设。因此,组织这次培训非常必要。

(二)村庄规划工作人员新、业务不熟的具体情况。今年,我县15个乡(镇)刚配齐了16名乡(镇)规划员,但大多都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各乡(镇)的村庄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队员大多从水务、林业、国土所抽调,由于行业的不同,对村庄规划认识不深、业务生疏,开展村庄规划工作存在很大困难。通过组织这次培训班,让各村庄规划工作人员全面掌握规划的具体业务知识,以便各乡(镇)顺利推进本次村庄规划工作,为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工作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三)村庄分布在边远山区,规划工作难度大、条件差的现实情况。__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的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布局不合理,农民发展意识淡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严重滞后。农村中存在村庄规模小,布局散乱;农房占地多,浪费大;基础设施配套难,环境差等问题,要科学、合理规划村庄,改善我县农村现存的问题,总体来说难度较大。如何提高规划水平,切合山区农村实际、符合农民的意愿是本次培训要达到的目的。

二、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着力提高村庄规划工作队的整体水平

这次培训目的在于提高我县村庄规划工作队的整体技术水平,但光靠培训是不够的,大家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争取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业务理论水平,各工作队员要认真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途径,提高编制质量和进度。

(二)要不断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本次村庄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各乡(镇)工作人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完成本次村庄规划的工作任务。所以,各学员在培训期间要互相学习、积极主动帮助他人,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和规划的基本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工作队与工作队之间、各队员之间都要全力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村庄规划工作任务。

(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由于,我县各乡(镇)的村庄布局情况不同,所以,在熟练掌握村庄规划技术的同时,要充分继承原来好的经验和做法,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科学的进行取舍;要积极用新办法、新举措来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找出一条适合本乡(镇)、本村庄的规划方法,争取本次村庄规划的科学、合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广使用。

三、要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确保培训班取得成效的前提。县村庄规划领导小组围绕本期培训班的主题,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希望大家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这次培训中来,珍惜为期不长的培训时间,珍惜每一次的授课内容,真正做到静下心,钻下去,使这次培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要严格学习纪律,确保学习质量。严格的纪律是学习培训取得效果的保证。大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三个保证,确保这次学习培训的严肃性和实效性。一是学习时间要保证。在学习培训期间,严格遵守学习培训纪律,没有特殊情况,大家不要请假。二是学习培训内容要保证。大家要按照学习培训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保证学习培训内容能及时地消化吸收。三是学习培训质量要保证。在学习培训中,一定要集中精力静心学习,潜心钻研,虚心听课,认真做笔记,力求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三)要坚持学以致用,做好各项工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训班结束后,大家要把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培训学习是一时的,而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却是不断变化、层出不穷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家一定要自觉加强学习,坚持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第6篇:村庄规划总结范文

关键词: 有限投入 普通存在 规划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村地区是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必须关注的部分,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处于二元结构,这使得农村的发展问题更加困难。新时期,我国城镇化更加明显,但无论是从村庄建设还是农民的生活质量而言,很多农村地区的状况并没有很大的改观。有些村庄甚至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村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恶劣。近年来的规划研究均以历史文化村、城中村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村庄为主,社会及政府给予重视和资金鼓励的是那些“重点村”和“示范村”,而对众多的“普通村”的资金投入较少。继续探索这种有限投入下的村庄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仍在进一步推进,城镇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0%,在农村地区,还生活着我国近4亿的人口,他们当中很多都是生活在农村。怎样在有限投入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新农村建设,改善这些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普通村庄的发展特点

1.1 离主要城镇及交通干线偏远

在我国,大部分的村庄离主要城镇和交通干线都较远。尽管最近几年不断在推行“村村通公路”建设,很多村庄的交通条件都得到改善,不过在边远的村庄,获得的发展机会却不多,发展速度也慢。如在浙江台州三门县沿赤乡,全乡16个行政村,有11个离乡政府所在地和交通干线均比较远,达到了总数的68.8%。

1.2 农业生产占主导,集体经济发展落后

农业生产活动仍是目前我国很多村庄的主导活动,产业结构形式单一。据《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主要特征》中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农村产业结构中,农村三次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占了29.1%,叫2007 年增加了1%;第二产业与07年相差不大。

1.3 村庄设施水平低,面貌急需改善

目前,农村人居环境差,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道路逼仄、建筑拥挤;公共设施少,满足不了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水、电、垃圾处理等设施服务水平低,村庄环境卫生差等。现在,全国尚有145个乡镇、5万多个建制村公路不通畅,近1 万个乡镇、30 万个建制村村庄内部以土路为主;仅14%的村庄提供了自来水等,北方很多地区严重水源性缺水;超过60%的农户无卫生厕所等。

1.4人口外流化,人口素质较低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农村的中青年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常住人口结构变化明显,出现了留守老人无人赡养、儿童无人照顾甚至是无法接受教育等问题。另外,农村中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外流,农村现有劳动力素质低,增加了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难度。在对浙江省上虞市和新昌县92个农户的留守人口的调查中发现,超过50岁的人口在留守人口总数中占71.74%,未接受教育或者文化水平低于初中的人口在留守人口中占70.65%。

二有限投入下如何规划普通村庄

2.1 规划理念

2.1.1 自然生态和谐

村庄是自然界的重要组分,也是人类与自然界关系最紧密的聚居形态。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村庄是生产和生活的场所,也是生态的空间。综合利用土地,减少能量与物质的消耗、减少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是规划村庄的生态要求。

2.1.2 融入现代社会与尊重传统相结合

村庄的物质形态要以遵循当时当地的要求和习惯,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村庄的物质形态及村民的思想文化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现代的村庄要结合社会现实与历史来进行规划。

2.1.3 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

村庄规划应要以实用的、自由为基础,充分反映村民的实际需求、生活方式及审美观点,体现村民的创造性及集体智慧。规划村庄时,必须充分进行调查和研究,尊重村民想法,为村民生产生活创造更和谐的精神文化空间。尊重农民意愿和想法能够减少资金浪费,真正将钱花在农村实处。

2.1.4经济实用,有限投入

新农村建设覆盖范围广,用于普通村庄建设的资金投入又较为有限,因此,村庄规划必须确保一定的经济可行性及实用性,减少形象工程和浪费。

2.2 规划解决的问题

2.2.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村庄特色。

目前,农村人居环境较差,很多问题需要根据急缓程度有序解决。在有限投入下,首先要确定整治的重点,例如基本的公共设施、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等。村庄规划要突出乡村特征,尊重村庄与城市的差异性;遵循村庄的发展特点及规律,以尊重历史文化和村民意愿为前提,规划要能充分体现村民创造性;另外要加大村庄宣传与技术扶持力度,发展特色、有机和景观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并最终促进第三产业向前发展。

2.2.2 集中利用土地,实现村庄综合布局

落实农村一户一宅政策。了解本地实际情况,按照人均住宅面积等标准,减少农民超用地标准建房现象,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的一户多宅问题。以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利益为前提,按要求开发和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此外,集中布局村庄,可在低成本的条件下,促进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认为,在有限投入下,集中布局有利于存在发展。

2.2.3 开发清洁能源,创造生态村庄

村庄覆盖面积广,布局不集中,普通能源供应成本很大。近年来,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有效降低了能源成本,在农村地区,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显得非常有必要。村庄太阳能资源富有,可将太阳能板、太阳能热水器等装置与屋面板共同在农村规划中体现出来。另外建设生态村庄也包含利用风能、水能等其他清洁能源,合理处理垃圾,减少农业污染等工作。

三 规划实践-浙江江山峡口镇广渡村村庄规划

3.1 峡口镇广渡村简介

位于浙江省峡口镇的广渡村是个自然风景秀丽的地方,农业和外出打工是其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慢,村民收入水平低。该村闲置地很多,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村庄有比较齐全的公共设施,不过其排水、垃圾处理等设施较少,村庄环境较差。将之打造为生态旅游功能的中心村是此次规划的目标。

3.2 规划手段

3.2.1 科学进行村庄规划。按照城镇总体规划要求,不断调整镇村布局规划,以浙江省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乡村特色保护等为依据,确定劳作半径和集聚规模,将居住方式与生产统筹起来,明确村庄布点及数量。保留原有的村庄地形地貌及传统肌理,营造优美环境,突出鲜明特色,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3.2.2 综合利用村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休闲、观光产业,促进村庄经济发展规划要把完善道路、环境、市政设施等公共品视为重点,建立山体游园和滨水游憩带,规划好村民住宅及院落空间,改善村庄整体环境质量。同时要发展餐饮娱乐业,增加村民收入。种植当地的景观农业作物以及传统的如油菜、水稻等农作物,保持自然村庄的乡村风貌。

3.2.3 引导村庄集中布局。该村现在沿乡村公路线形展开,公路分散严重。规划将偏远的建设用地设置为控制建设区,力求将其还原成生态林地;以村民意愿为前提,适当增减新旧结合、布局集中的用地,完善现有道路及设施;将靠近道路的平整用地,或是边角地、原乡镇企业的闲置地划为引导建设区,集中建设新住宅,可更好的体现集约高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这样一来不仅尊重了民愿,资金投入也较低。

3.2.4 开发清洁能源,整治工业污染、垃圾及其他废弃物

建设生态村庄规划在新建住宅和院落整治中预留地埋式沼气池空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结合屋面板设置太阳能板,大力鼓动村民建设沼气池、太阳能收集器等,减少污染物排放。在门前屋后种植香枹、杨梅、柿子等经济植物,形成林荫绿化;这些植物也可视为村庄的景观植物,为村庄增添色彩。同时,要整治该村的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等等,通过引进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更好的处理农业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该项措施涉及一定的初始投入和维护费用,但生态和景观效果较为明显。

3.2.5 分析资金投入

建立农村多元化机制,必须以集体和农民自筹为前提,结合政府补助,并努力创新运行机制,拓宽筹资渠道。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完善道路、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如配电房、电力电信管线、垃圾分离站、公厕等),以及整治绿化环境,共投入资金达200万元,比该地区平均水平要低出很多。

结语: 总之,有限投入情况下,要对普通村庄进行发展规划,必须以遵循其发展规律及特点为前提,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分配每一个规划点,真正将每一分钱都用到老百姓身上。

参考文献

[1] 刘宇红, 梅耀林, 陈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方法研究——以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实践为例》[ J ] . 城市规划, 2008 ,( 1 0 ) .

[2] 张勇,杨晓光,张静,孙加凤,《有限投入下的普通村庄规划研究与实践》,《城市规划》 2010年S1期

第7篇:村庄规划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搞好村庄规划。本文对制定村庄规划的必要性、注意的问题以及规划后的实施总结进行了论述。

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就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强调搞好规划,尤其是关系到广大农民家家户户的村庄规划。可以说,制定合法、合理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村庄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2008年1月1日,从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出发颁布实施了《城乡规划法》,更进一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

1制定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互为影响。但原有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就乡村论乡村,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出现盲目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种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影响了城乡协调健康发展。为了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避免盲目建设。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制定规划,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制度化要求。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相对滞后,乡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缺乏充分的社会参与和专家论证,对行政权力缺乏必要的制约,一些乡规划、村庄规划盲目模仿城市规划。由于没有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无法真正实施,造成一些地方政府、村委更是随意变更规划、甚至无视规划进行建设。另外农村的建设量大,村庄规划管理力量薄弱,导致村庄建设散乱,管理手段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农民住宅、公益设施和乡镇企业等建设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各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民的生活质量不高,乡村各项设施建设依然落后。改变现状最急需的就是制定村庄规划。

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解决我国城市问题的关键在农村,只有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设起让城里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令城里人羡慕、让乡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中国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式,即不是把农村城市化,而是切合农村实际将农村规划好,建设好,使农村生活现代化,农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2注意的问题

要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和实施村庄的情况与城市和镇有较大不同,目前我国多数的村庄还没有制定规划,要求所有的村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村庄都要编制乡村规划,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目前还难以做到。如果作出统一的法律规定,难免流于形式,因此对村庄规划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制定村庄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应当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建设与管理,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合理确定乡和农村的发展目标,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村庄规划采用公示及公众参与制度。为了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编制人员在进行现状调查、取得相关基础资料后,采取座谈、走访等多种方式,征求村民的意见。村庄规划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并向村民公示。村庄规划成果完成后,必须要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方可由相关部门审批。

农村规划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村规划水平的低下,实际上反映了相关规划人才的缺乏。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育水平存在落差,缺乏规划专业人才。社会上从事规划的单位和专业人士为数不少,但是长期以来他们的目光所关注的焦点不在农村,他们当中许多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也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需要存在差距。为了提高新农村的规划能力,一方面应该安排组织农村干部进行关于规划以及规划实施的专业知识培训,开阔视野,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考虑组建针对农村、面向农民、从事农村规划的企业或机构,同时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竞争,纳入规范管理,实行资格认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农民服务。我们的专业机构和专业规划人才,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另外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进村任职”现象也可以充分利用,让有知识,有能力的人真正发挥其所长。如此,则全社会解决农村问题的宏观成本必定有所降低,而对新农村的建设质量和文化品位必有改善与增强。

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有些村庄由于缺少城乡统筹协调,例如未考虑附近污水对井水的污染;未考虑镇区道路和镇排污管道比村子居住区的地基高许多的因素,致使镇附近的村庄无法建设与之相连的排污管道;未考虑村与乡之间的关联,为村向乡聚集提供条件等等。乡村规划建设应切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资金问题的解决。在目前阶段,应考虑以政府为主导,选择试点,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由政府出资,聘请规划机构和有关专家以及有相应能力的非营利组织深入农村,为基层服务,落实、完成新农村的新规划,参与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政府为农民谋求长远利益、建设城乡和谐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

3村庄规划后的实施总结。

第8篇:村庄规划总结范文

【关键字】城镇化村庄规划村庄空间演变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背景

尽管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但是依然有大量的村庄环境和面貌亟需改善。如何有效地编好村庄规划,完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改善村容村貌,从而更好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2村庄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村庄规划没有年限要求

村庄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按照法律规定,按照经济技术手段,合理规划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标准》、《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均未明确“一定时期”的含义。笔者认为,从迅速改变村庄面貌角度出发的村庄整治需要来看,村庄规划年限宜为2-3年;而根据房屋使用年限、经济运行规律、财力能力、一代人的循环周期等因素考虑,规划年限则应为20-30年。

2.2村庄规划与上位规划难以衔接

村庄规划以乡镇总体规划和乡镇镇村布局规划等为依据。这些规划年限较长,规划城镇人口大量增加、村庄人口大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化后期(城乡结构相对稳定时期)的状况。这是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战略蓝图,不是五年十年就能实现的行动方案,而且农村地区的规划人口难以精确预测,可能在发展过程中还要对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等作出适当调整。因此,村庄规划更为体现出阶段性发展的要求,所以与上位规划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难度。

2.3建设用地规模难以控制

近期村庄人口虽有所减少,但由于分户等原因,户均人口水平降低。人口减少的同时,户数可能还略有增加,因此需新增宅基地;同时还存在宅基地退让难等状况。综上因素,使得村庄规模近期仍在扩大。而远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村庄人口的持续减少,村庄建设用地需求量势必也持续降低。

3 村庄空间演变的方式

3.1几个村庄间存在撤并。既能有效满足近期几个村庄的建房需求,又能在长期的迁并过程中,通过保留村庄的更新和被撤并村庄的复垦,使保留村庄取得城市化后期相对稳定的规模。

3.2不存在集聚功能的村庄。村庄规划偏重近期建设的需求,规划人口与现状人口相差无几,规划中通过降低户均人口达到增加宅基地份数的目的,村庄总建设用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都增加了,如不能以有效的村庄空间演变方式,远期又容易产生“空心村”等现象。

4连云港市村庄的普遍情况

连云港市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由于气候、地理、水文环境的不同以及历史行政区划的缘故,村庄形态也区别较大,以致镇村布局规划的撤并力度与村庄规划的手法也有较大差异。

4.1规整式排房。村庄规模一般较大,在镇村布局规划中大多无集聚功能;耕地少而宅基占地大,人均耕地无论是否大于1亩,宅基地均为200-220平方米,多见于赣榆、东海两县。在村庄规划中,以增加建设用地的形式满足近期农民的建房需求,即在村庄的一侧或多侧继续排房。

4.2宅田合一。村庄一般规模不大,撤并情况较多;“前宅后田”或“前田后宅”,宅基地较大,且自留地内随意建设;多见于灌云、灌南两县。村庄规划中,将被撤并村庄撤并至保留村庄,多采取整排插建形式。被撤并村庄内的住房仅允许简单修缮,有建房、翻建需求的农民至保留村庄建房。

4.3混合式。即村庄部分较为规整,在发展过程中,其他部分开始趋于分散。村庄规划中,无集聚功能的村庄,自身向村庄一侧或两侧集聚,“变松为紧”;有集聚功能的村庄采用插空补齐与扩大用地相结合的建设形式,“变松为紧+扩大”。

4.4沿路“一字式”及其他。村庄沿道路一字排开,不利于基础设施的配套。村庄规划中,多将“线”打断,由“细实线”变为“粗虚线”

总结起来:地域从南往北,村庄由分散到规整;人均耕地较少,宅基地超标严重;村庄近年人口变化不大,有一定的建房需求(新增宅基地);现有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同一村庄内二层楼房与土坯房并存,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大量翻建住房的需求;随着我市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步伐,城市化率将加速增长,村庄人口将持续减少。

5关于村庄空间演变的建议

村庄空间演变有两个方面,一是保留村庄内因“城市化——集聚”这一拉锯式作用力带来的演变过程,二是被撤并村庄的消亡过程。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着重需要控制的是保留村庄的空间演变,尤其是无集聚功能的规整式村庄。

5.1目前的村庄规划注重近期整治与建设,在今后应适时修编。在当前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对于农村关切的优先顺序依次是:社会稳定、耕地安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社会稳定这一首要任务的背景下,为了满足农民近期的建房需求,迅速改善村容村貌,村庄规划年限按2-3年进行控制。一定年限后,可根据村庄发展实际状况进行规划修编,以适应村庄发展的需要。

5.2不仅对村庄进行撤并,也应对单个村庄内部进行集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明确村庄的发展方向,应往一个或两个方向发展,应靠近主要出行方向、利于村庄复垦后与现状农田连片并与近期整治建设的扩建区方向一致。在长期集聚过程中,远离集聚方向上的住宅应暂缓翻建,待集聚方向上有闲置宅基时再异址建设。

5.3严格宅基地管理。坚持“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规定;及时回收宅基地使用权,对空闲或者房屋灭失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另行安排利用;严格宅基地标准,人均耕地大于1亩的村庄,宅基地不超过200平方米,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村庄,宅基地不超过133平方米;现有宅基地超过规定的面积标准部分,在分户建房或者现有房屋拆除、改建、翻建时,按照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以赣榆县某村为例。该村庄位于位于北高南低的丘陵缓坡上,村庄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乡村型村庄。村庄人均耕地少于1亩,村庄排列较为整齐,实际每户宅基占用为10×20米,即200平方米。

村庄内部没有闲置宅基地,为解决农民目前建房需求,村庄规划中设置扩建区,确定每户占地不超过133平方米。还完善了道路设施、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增加了村庄绿化,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了粉刷更新。规划在2-3年内实施完成后,村庄规模达顶峰状态。今后一段时间内基本无新增宅基地的需求,但是村庄内住宅建筑质量普遍一般,今后几年,为改善居住条件,将有大量农户需翻建住房。

村庄规模达顶峰状态后,随着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为避免空心村的出现,应在长期的过程中,对村庄建设进行控制,主要体现在控制翻建住宅时的宅基标准和位置。主要做法如下: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村庄20-30年后人口,匡算村庄建设用地范围。村庄应靠近南侧公路发展,且便于北端复垦后与现状农田连片。

鼓励农民翻建房屋,并将宅基地控制在133平方米以内。①针对村庄现有宅基尺寸,在翻建采用6.6×19.5米的户型,进深大致保持不变、以缩小开间达到插间的目的,退还超额占用的土地。

②控制4户联排后断开5-6米,这样即保持了村庄整治后的肌理,利用了近期整治建设后的各类设施,也更加便捷了村民联系。③通过近远期叠加,不难发现,有许多农户可在有需要时原址翻建(图中所示红色区域)。如图中第二排最东端的住宅翻建时应贴原宅基东侧建设,其西侧一户也翻建时可选择共用东户山墙或者留出一户的位置,贴原宅基地西侧建设。④先行翻建的住宅应在地基和相邻山墙预留接口,以便相邻住宅的施工。

控制北部住宅(不在村庄发展方向上的、尤其是远离发展方向)的原址翻建,积极协助、协调这些农户往村庄南部插建。

将推进集中居住、集约建设、保持乡土风情等要求贯穿始终。

第9篇:村庄规划总结范文

【关键词】:特色村庄;改造模式;整治;改建;新建

[Abstract]: taking Ruian City Mayu town as an exampl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villages, explore ideas in the choice of transformation model of planning of villag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ian c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route, different transformation mode method.

[keyword]: characteristic village; reform mode; regulation;reconstruction; new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规划背景

瑞安市特色村庄规划是“1+X”专题、总规、社区建设规划之后的重要任务,它的存在和发展是村庄特色面貌、文化、格局的延续。

瑞安市正在推行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政策:各个乡镇逐渐撤销农村,集中建立镇区、组团,社区。这一政策有利于农村土地集约使用,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等,但也使得一些需要整体搬迁和改造的农村处于从原有的聚落形态走向消失的境地。如何处理好农房集聚建设和部分特色村庄保护的关系,把握好两者尺度,寻求两者的平衡与良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马屿镇各特色村庄的发展,提出特色村庄发展中选择改造模式的几点思路,以期能为各村的发展提供指导。

现状概况

马屿镇位于瑞安市域的中南部,东接瑞安市区,西联文成、泰顺,南通平阳、苍南,北临陶山镇,东距瑞安市区约17km,北距温州市区约50km。56省道穿境而过,飞云江沿镇而上,素有“浙南五县通衢”之称,是全国小城镇综合试点镇、全中国重点镇,浙江省级文明镇、生态镇、体育强镇。作为瑞安市中西部的联结带,在地理位置上起着交通枢纽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上起着承接东部经济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协调发展作用,因此被瑞安市政府定位为瑞安市域次中心和中西部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商贸、交通、旅游小城市。现辖3个居委会、132个村委会,现状有人口14.9万人。全镇范围陆地面积约59km2,江涂面积约4.6km2。

2011年以来,马屿镇先后编制了马屿镇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9个社区规划等,上述规划已基本覆盖了马屿镇近半数的村庄。但是,剩余村庄基本均未编制过相关规划。

马屿镇域内剩余的村庄基本上是沿路、沿山、沿溪和沿风景区布置的,村庄布局美观,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马屿镇域内的旅游景点有:圣井山风景名胜区、梅龙溪风景名胜区、顺泰青云谷风景区等景区。周边分布着多个有特色的村庄,如圣井村、大坟脚村等。同时,马屿镇还有八百年历史的曹村灯会、中国第一进士村、古历十月甘三日为传统“会市”等都是马屿本地的特色人文资源。周边涉及的村庄如东岙村、碗窑村等。除以上各类特色村庄外,马屿镇作为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同样也存在一些农业特色村庄。

村庄特色研究

3.1历史文化型

是指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或自然地形地貌的村庄,如马屿镇碗窑村等。

规划应优先保护历史风貌,维护传统民居,并结合村庄整治、建设进行有机更新。通过发掘村庄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处理好村落原有的建筑形态、空间构成、院落布局等建筑文化特色的延续性,保护村庄的特色风俗、传统技艺、地方戏曲等非物质遗存,并将其附到具体的物质空间上,通过特色街区、文化景点等设施建设,结合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传承村庄文脉,维护和塑造村庄特色。

3.2特色产业型

是指具有各类产业特色的村庄,应充分其产业特色为村庄服务。如马屿镇五仁山村、底山甲村等。根据产业的不同,大致可分为:

特色种植业型村庄:是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村庄,主要提供瓜果、蔬菜、鲜花、苗木等种植,可适度发展季节性乡村旅游、农业科普或观光参与性农家乐项目。

水产养殖型村庄:是以水产养殖业为主的村庄,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提供鱼虾蟹等鲜活水产品,可适度发展水上娱乐或参与性农家乐项目(如垂钓)。

畜牧业型村庄: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村庄,主要从事家禽、牛、羊、猪等饲养,提供主要产品为肉、蛋、奶等,可适度发展农业科普。

其他养殖业型村庄:是以特种养殖业为主的村庄,主要从事蚕桑、蚂蚁等特种农产品养殖,可结合养殖的品种适度发展产品加工业。

工业配套村庄:靠近镇区,特别是靠近镇区的工业区、市场区和物流区等就业区,农民住房可按照自住+出租公寓模式建设,为镇区外来务工或本地家庭条件困难者提供服务,村民通过租金获益。

3.3观光旅游型

是指靠近景区,或具有特色风光的村庄,应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如马屿镇石垟村、大坟脚村等。

规划要强化旅游规划,合理制定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科学规划旅游项目,合理组织旅游线路,避免游客对村民生活的不合理干扰。统筹安排村庄基础配套设施及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条件。对于景区内部及周边的建筑、民居,要在保持地方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改造,使改造后的村庄整齐美观,新老建筑相协调,并与其景区相符合。

村庄改造模式研究

4.1整治模式

2003年温州市开始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大量村庄被列为整治对象,并编制相应的整治规划。整治模式的技术路线详见图4-1。由于户籍人口对农村建筑现状进行了全覆盖的调查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避免了大拆大建等简单化规划策略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代价,得到了较多专家和村民的认同。由于整治模式涉及面广,但当前新农村整治规划往往注重蓝图效果,忽视具体的行动规划,导致规划实施无从下手。

整治模式适用于远离中心城市、城镇,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村庄。特别是近期只需打通道路、进行环境绿化的村庄。

该模式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村庄的拆迁量和工程概预算,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给村庄的整治提供一个详尽的计划。

图4-1整治模式技术路线图

案例分析1:瑞安市马屿镇冯桥村整治规划

冯桥村位于我市马屿镇,远离马屿镇中心,该村自2004年实施村庄整治后,取得了良好的群众效应和社会效应,也是目前我市村庄整治类规划实施较为成功的村庄,为类似的村庄整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详见图4-2。

冯桥村整治规划图

图4-2 冯桥村已实施效果图

4.2改建模式

整治模式是一种利用老村原有建筑脉络,保留建筑质量好、立面较新的住宅;改造建筑质量一般、立面较差的住宅;拆除无人居住的、破败的木构建筑、临时棚户和违章建筑;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因此整治模式是一种低拆迁量、低成本的村庄建设规划模式。适合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前期。我市许多村庄已经编制过专门的整治,部分已经付诸实施。然而许多已经进行整治的村庄,仍然要求编制新农村规划。分析其内在原因,是因为村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原来在老村基础上的小修小补,已经不能适应村民新的居住要求。因此引入改建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居民不断提升的居住需求,重新评估现状住宅,并制定具体的建筑实施策略。根据建筑质量和空间组织要求,将现状建筑分为保留建筑、改造建筑、原址拆建建筑、拆除建筑、拆迁建筑、新建建筑。通过建筑的空间发展策略,拆除老旧住宅和不符合现代居住需求的住宅建筑,腾出土地,重新布置新住宅。改建模式的技术路线详见图4-3。改建模式适用于经济发展条件好、新农村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的农村。本次马屿镇特色村庄规划中的多数村庄原先已经编制过整治规划,并且按规划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整治,村庄发展起点较高,因此改建模式基本适用于这些村庄。

图4-3 改建模式技术路线图

案例分析2:瑞安市马屿镇垟下村建设规划

垟下村位于马屿镇建成区西面,离建成区位置较远,居永丰山东麂一片盆地中。规划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对规划范围内的建筑、道路、环境、设施配套等内容进行综合规划;对村庄内部的闲置地进行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结合村庄的实际,处理好村庄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的关系。规划在旧村基础上就地重建,完善内部道路网系统,村庄的整体改建采取逐步推进、分期拆建的滚动建设方式。

另外,规划通过路网对每个地块的有机分割,形成各自的小团块,有效地避免了实施过程中“大规模、大范围”拆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详见图4-4。

4.3新建模式

新建模式一般适用于产业基础好、市场经济发达、与中心城市联系比较紧密的村庄或处于地质灾害点的村庄。浙江省许多城中村、城边村往往采用新建模式进行建设。新建模式往往选择用地条件较好的地块新建新村,而老村则进行控制,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建设,以促使新村形成。或者拆除老村,将原老村地块纳入土地储备,进行市场拍卖。新建模式的技术路线详见图4-5。新建模式对于村庄区位要求高,建设过程拆迁量大,可与城市共享基础设施。由于特色村庄的旧村范围都具有其独有的特色,不便于拆除,且未达到城中村或城边村的要求,不建议采用新建模式。

图4-5 新建模式技术路线图

案例分析4:瑞安市虹北新区规划设计

虹北新区位于瑞安市旧城区范围内,属于典型的城中村建设项目。虹北新区建设规划撇开老村,在甬台温高速公路出入口东侧另择新址,建造新村。原老村地块通过拆迁置换,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详见图4-6。

图4-6瑞安市虹北新区规划图

4.4“整治”+“改建”相结合模式

“整治”+“新建”模式往往适用于用地条件好,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村庄。我市由于建设用地紧缺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双重压力,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指标紧张,农村向外拓展的余地有限。为了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不断满足村民的居住质量需求,同时结合建设用地的限制,必须在原有村庄的建成范围内进行建设,而“整治”+“改建”模式较为符合我市的客观实际,而且适用于那些村庄基础条件好、建设起点较高但存在一定建设分歧的村庄。

“整治”+“改建”模式首先必须判读地形图,明确“整治组团”和“改建组团”,并用两种模式的对这两类地块进行改造。尤其是在村庄建设过程中,对村庄内的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特色、风格以及遗产,通过整治的模式有利于恢复性的建设和保护。

另外,整治组团和改建组团空间上适当区分,并共享一套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一个有机共生的新农村。此种模式在我市近年的“千百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对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村庄更为适合。这种模式有利于村庄的渐进式更新和整体居住环境的改善。具体的技术路线详见图4-7。

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本次马屿特色村庄规划多数村可采用“整治”+“改建”模式来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

图4-7 “整治”+“改建”模式技术路线图

案例分析5:瑞安市塘下镇陈岙村旧村改造规划

陈岙村位于瑞安市塘下镇东北部,东邻龙湾区,全村面积约3.8平方公里,距温州机场约18公里,依山傍水,环境宜人。该村荣获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中,陈岙村被列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陈岙村小康示范村规划编制于2005年,考虑到村庄自身经济较为发达和外来人口的集聚功能,建设用地有所扩大。在整治老村的基础上,梳理村庄内部空间,翻新与改建旧村组团。详见图4-8。

图4-8瑞安市塘下镇陈岙村旧村改造规划

小结

经过分析和总结,我市当前主要有整治、改建、新建、整治+改建相结合等四种新农村建设规划模式。通过研究,其中新建模式不适合于特色村庄的建设,而整治+改建相结合对于特色村庄的建设适用性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