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

建筑市场的走向精选(九篇)

建筑市场的走向

第1篇: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

关键词:建筑业;市场管理;新的跨越

建筑业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的发达程度是整个地区社会经济进步的最直观体现。近年来,在我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建筑业功不可没。但在建筑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我区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找准制约我区建筑业发展的症结,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业做大做强,通过建筑市场机制体制上的改革创新,切实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真正实现我区建筑业的科学发展,为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深入组织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对本区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历程、资质现状、人力资源、内外部发展环境,分析本区建筑业企业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06年为例:我区建筑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呈现的“弱”“小”“旧”特点:企业个数多,结构不合理,整体资质偏低,缺乏一级企业,三级企业比重过大,专业分布不均衡,无龙头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弱。市场占有率低,区外项目少,整体产值偏低等特点。思想观念陈旧,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建筑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二、分析制约建筑业发展主要因素。

主要存在思想观念落后,政府对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发展战略方向不明确,各企业均存在安于现状,安于本地发展,没有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及行业动态,结合本地、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出近期和中长期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企业人才短缺,整体素质较低,尤其缺乏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技术竞争力薄弱。

三、出台建筑业扶持政策,推动建筑业持续发展。

通过多年的努力,多方调研,结合省市相关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通知》(仑政【2010】46号)。

完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承包商体系,培育勘察、设计、监理等企业组成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形成大中小企业梯队合理、综合型和专业型协调发展的建筑业产业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股份制、组建企业集团等形式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整合资源,创造条件晋升资质等级,加快培育一批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好、市场竞争力强、资质等级高的大型建筑业企业。在企业税收、资质升级、建立总部经济、创优夺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给与政策优惠和实质性资金奖励,大力推动“走出去”战略。

四、成效显著,全区建筑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通过各方努力,2011年我区建筑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走出去战略显著增强,建筑行业整体形成良性竞争秩序,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相应贡献。全年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6.2亿元,同比增长了37.68%,与“十一五”期间的前四年年平均增长14.15%相比,建筑业产值增幅十分明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

2011年我区共有12家企业资质获得国家、省主管部门核准。全区基本形成了房建、市政、水利、公路、冶炼工程总承包为主体,防腐保温、机电安装、港口与海岸、装修装饰、航道、交通设施、建筑智能化等专业施工为补充的产业架构。全区83家施工企业中,主项非房屋建筑总承包资质企业占总企业数的76%,全区一级资质企业13家,占建筑业企业数15.6%。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显著,全区建筑业总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到21家,占统计产值企业数30.4%。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5亿元,占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的78%。

(二)“走出去”发展意识明显提升

建筑业只有走出去才有出路,企业只有创造条件去扩大发展空间才能为自已争取到更多的竞争机会,牢固树立“别人能进来,我也能出去”的发展思路,充分认识建筑市场总量的局限性,把眼光放宽一些,放远一些,抓住机遇,坚定走出去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近年来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能力有了提高,2011年完成省外建筑业总产值16.14亿元,占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的21.1%,同比增长81.3%。超过了全市平均增幅57.1%比例,项目分布10个省、市,境外市场有了零的突破,签订施工合同2个,合同价1761万美元,完成产值1017万美元。

(三)建筑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我区建筑业进一步凝聚共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建筑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建筑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建筑业规范发展、健康发展。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两年间共从市外引进建造师40人,300名专业人员晋升中级职称,为全区建筑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把建筑业作为重要产业来发展

通过各项措施的触动,我区建筑企业达成了新的共识。首先是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充分认识建筑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二是政策上有新突破,在企业创新创优、资质晋升、市场拓展、人才引进等方面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发展环境上更优化,进一步完善招投标评标办法,鼓励本地企业参与区里工程建设,要让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企业多中标、中好标。四是工作责任落实更到位,全力做好服务指导。

(五)实现建筑业发展新突破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我区建筑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加快资质等级提升和资质领域拓展下功夫。在转变管理模式上下功夫,培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为支撑,打造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同时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在树立品牌上下功夫,通过创优夺杯、优质服务创建筑业新品牌,通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树立建筑业新形象。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各建筑业企业要有走出去的勇气和魄力,积极向区外、市外、省外市场拓展;特别是对已进入的区外市场,要力求站得稳、拓得开。

(六)奏响“诚实守信”主旋律

进一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全区建筑市场秩序。一是完善我区建筑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和清除机制。二是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各建筑业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质量意识,狠抓施工安全质量,积极打造“安全工程”“放心工程”。三是建筑企业加强自身诚信体系建设,把“诚实守信”这一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努力打造和谐企业、和谐工地。

(七)转型升级踏上新里程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扎实推进“产业、市场、人才、科技、管理、品牌”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区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将实现产值100亿元,同比增长31.2%。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确定,我区建筑业踏上转型升级新里程。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向建筑业上下游产业延伸,做强主业、做精专业。做强企业,发展壮大龙头骨干企业,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帮助企业建立银企合作平台,拓宽融资渠道。着力调整完善企业的资质结构。

――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人才引进、培育、使用三位一体的开发机制,全面提升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逐步建立起高层次管理人员为龙头,建造师、关键岗位人员为骨干,实用型、技术型人员为基础的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建造师队伍建设。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品牌和特色专长推动错位发展,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培植主力市场。引导企业注重向国家扩大内需所催生的新市场进军,引导企业寻求长期合作伙伴。业务承接模式由单一施工承包向兼顾投资BT、BOT等方式转变,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行总承包建设模式,拓展工程承接广度。

――强化企业管理按照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加强诚信体系和品牌、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管理创新工作,加快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发挥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帮助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建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推广力度。积极指导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进步奖,争创更多部级、省级工法和工程优质奖。

――树立建筑业品牌优化完善招投标制度,鼓励企业参与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形成系统的政策体系和强大的政策合力,服务全区建筑业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企业宣传推介力度,巩固区内市场。真正实现巩固区内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打造主力市场的目标,树立我区建筑业品牌。

第2篇: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 走出去 经营管理

一、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提出背景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经济遭受到了十年“”带来的重大冲击,为了提高经济,增强国力,我国政府在以改革开放为国策的前提下,提出了“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经济策略,制定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成最初是在邓小平提出的对外开放思想的孕育下而形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而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同志提出“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ν馔蹲屎涂绻经营”,进一步奠定了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纷纷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场,走出国门到国外投资办厂、开展工程承包,寻求合作与发展。建筑行业便是其中一员,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建筑企业开始有计划的开拓海外市场,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与合作业务。

二、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03年的报告,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在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建筑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至2014年底,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为4960.58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6.24%。总产值达到176713.40亿元,比2005年增加5.11倍,而2015年上半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96868亿元。

在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下,我国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采取服务于亚洲和非洲两大传统市场、同时也积极开拓欧美及大洋洲市场的多元化策略,对外承包业务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电站及通讯工程等领域。据统计,201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为1424.1亿美元;2015年,在世界经济放缓、新兴经济体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完成营业额为1540.7亿美元,同比增长8.2%。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企业的不断开拓创新,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业务逐渐扩展到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农业开发、工业制造加工等各个领域。

三、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海外经验,拥有较强的海外工程承包能力和运作能力,在劳动力成本、原材料、装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大多数建筑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给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这些威胁是国内建筑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有实力的建筑行业企业都想要在国际建筑市场上开拓疆土,获得盈利。在国际建筑业务的竞争中,参与同一个项目竞标的国际建筑企业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虽然我国建筑企业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业务能力比较成熟。但与一些欧美国家的建筑企业相比,在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及资金上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体综合素质显得不够突出,因此竞争起来不占优势。其次,同层次的国内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为了能够中标,建筑承包商之间互相压价让利,相互排挤,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市场经营秩序,不仅不能互惠双赢,也给本国企业之间造成了损害。其次,尽管我国早已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地方保护主义和形形的贸易壁垒仍然存在。以非洲建筑市场为例,部分国家要求国际建筑企业的投标利润率必须低于本土企业,这一政策的实施无疑抬高了市场进入的门槛,形成了一定的贸易壁垒,影响到了我国建筑企业在某些非洲国家市场上的业务开拓。

(二)融资难且融资渠道单一

融资难是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企业投资一个国际项目从开始招投标到最终完工结算需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工程前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量,而工程款到账时间与前期资金投入的时间存在一个很长的周期。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建筑企业必须要有一定量的流动资金来稳定工程项目的周转投入,因此,必须要采取融资的方式,解决项目周转问题。企业融资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靠企业内部自筹款项,这种方式获得融资金额非常有限,用来支持国际项目的资金运转几乎不可能做到。第二种是通过金融机构或者融资公司申请借贷的方式来达到融资的目的,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主要依靠商业银行的贷款来实现融资,缺少其他融资渠道,并且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由于贷款数目较大,企业必须有良好的信用纪录才有可能通过银行严格的审核。因此,就资本运作来讲,我国建筑企业与国外建筑公司相比,处于劣势地位。

(三)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缺失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在国际化竞争的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虽然我国建筑企业在发展较好的非洲市场已经开始实现部分管理人员的本土化运作,但就全球建筑市场来看,还远远不够。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完全实施国际经营管理的本土化策略,才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获取。而国内的建筑企业在进行海外工程业务承包时,大多没有进行本土化经营管理。因此,由于不熟悉海外国家的社会情况和市场的建筑标准,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缺乏全面的知识和实战经验,容易造成企业亏损现象。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四)劳资关系处理不当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劳资纠纷问题,主要表现为员工对薪酬不满或企业主动辞退员工两方面。当员工对薪酬的不满时会提出加薪或增加福利的要求,一旦企业不同意,就很容易造成劳方的消极怠工甚至出现集体罢工行为。这些负面的行为不仅对建筑企业海外业务的日常运营造成干扰,甚至会直接导致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而我国建筑企业在具体的劳资纠纷中由于不熟悉境外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走出去”的各项管理制度,因此在对待员工要求加薪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做后盾,容易消极对待员工的要求,致使员工集体罢工、企业运营停摆、劳资双方冲突不断等现管理不当的情况发生。由此可见,劳资纠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推动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通过对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从而更好的开拓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市场。

(一)加强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奋斗,中国建筑企业目前在国际建筑市场上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经验,但与境外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能与之形成竞争力,首先要做的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建筑科技发展的投入力度,通过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提高生产率,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此外,对于企业而言,合作才能促成双赢的局面。在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中,面对大的平台型的工程项目,单靠某一个企业自身的实力去实现是不够的,因此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变竞争对手为合伙人,同国际或国内的同行合作,既避免了不必要的恶意竞争,又达到了优势相长,互利互惠的目的。

(二)拓宽融资渠道

有效的融资是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从各个方面去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首先,政府应给予适当的优待政策,例如对信用良好的建筑企业,允许商业银行提供无抵押贷款并提高贷款额度;减少对海外建筑承包工程的贷款利率;对大型的承包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或减免部分所得税。其次,从建筑企业的角度出发,要想更好的“走出去”,应先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具备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诚信,这样才能够获得商业银行和贷款机构的信任,从而获得足够的贷款额度。再次,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承接国际金融机构的投资工程项目开展海外承包业务,这样既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保障,还能够实现企业的盈利。最后,建筑企业应提高自身的实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来获得更多的民间投资公司的青睐,拓宽融资渠道。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大资源,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离不开各式各样的人才的支持。因此,企业必须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企业储备优秀人才,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在招聘人才时,应首先考虑熟悉国际建筑市场、掌握国际商务工作且外语能力突出的高级建筑和管理人才;在培养人才时,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岗位的需求以及员工自身的条件,挑选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作为外派人员,优先进行培训;在激励人才方面,应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着双重奖励来留住人才,例如通过加薪升迁或授予荣誉称号等来留住优秀人才。建筑企业还应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以防出现人才流失现象。

(四)建立完善的劳资关系

劳资关系的好坏是影响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劳资关系处理不当,必然会不利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与管理。

针对劳资纠纷,企业应高度重视,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首先应深入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建筑标准、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劳资关系管理制度。其次,在员工最为关注的薪酬方面,实行阳光政策,按照薪酬公平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通过薪酬激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在建立合作式谧使叵档幕础上,实施人文关怀,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好纠纷处理工作,深入宣传企业经营理念,培养当地员工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忠诚度。

第3篇: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

一、中国建筑市场宏观发展分析

1)建筑与房产企业将平稳健康发展。这是国内市场的一个总的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2)经济的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为我国有实力的建筑及房产企业将在开拓国际建筑市场提供的很好的机遇。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整顿和规范的重点之一;我国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那么,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二、中国建筑企业现状浅谈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尤其二十一世纪初至今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包括东部沿海区及中西部及中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加速发展,建筑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拉动作用更加明显。

建筑企业的竟争日益激烈,建筑企业为了生存,在承接业务的时候尽量降低报价,有些甚至低于建筑成本进行低价中标,低于成本低价中标的结果就是使得工程的进行过程中开发投资商和施工企业合作的时候配合艰难,甚至在谈判桌上双方各为其利争得无可休止。低于成本的另一种结果就是导致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想尽办法降低成本,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或尽量偷工减料,造成建筑物的质量无法保证,更为严重的有可能变成烂萎楼工程。

建筑企业的建筑工人以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为主,由于建筑工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者居多,不属于企业的正式员工,流动性很大,建筑工人不稳定现象。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都在很大程序上没有得到相应及时的解决。

建筑企业的存在形以有虽以专业和资质等级形式存在。建筑企业存在的形式多样化。

企业技术水平档次差距不大,技术特点、特色不明显。技术创新相对滞后。

现在建筑企业想要通过节省材料和降低劳务成本的竟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在逐渐缩小,想要在行业中居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创造效益,通过技术创新节省成本,提高企业的竟争力。

综合管理水平不是很高:一是体现在管理与项目管理责任权不分。二是体现在有些公司根本不进行管理,而是按结算造价作为基数以一定的比例收取公司管理费用。

全行业的统计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正在失去,而且呈现以民营企业的发展加速状态。因此,在现有改革基础上继续实施深化改革,调整产权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经营模式和机制,提高总分包机制下的项目管理与控制的综合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不能回避的重要任务。

有些建筑总承包企业把业务接来分包给承包人之后不进行管理。导致很多的合同纠纷及三角债务。应建立项目管理承包制及项目经理责任制。实行责权利分配平衡。项目管理部有独立的经营与核算机制。

合同的履约诚信度不够高,建筑企业合同的履约过程中经历的工期长,环境复杂,及后期后算过程中事先在合同中约定的条款不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强。

三、中国建筑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可以这样说: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建筑市场的一个基本走向是:市场进一步的国际化、规范化,市场主体的进一步多元化及专业化发展。

第一,建筑行业的市场前景仍然光明,中国的城市进程在不步推进,农业人口占80%以上,想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中国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农村城镇化,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其它提高居住环境,镇城的配套建设也将逐步跟进,当房产的供与求的比例超过1:1比例的时候才会逐步缓慢发展.现在供不应求,故建筑行业发展前景是还相当长时间的好光景。

第二,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为我们开拓国际承包市场提供了机遇。我国的中国建筑总公司在80年代已经走出国门进行建筑施工生产,90年代至今我国一部份民营企业也走出的国门,例如中国广厦在海外设立了中国海外分公司。最早是以输出劳务为主,现在在国外已经实行建筑承包方式进行建筑施工。

第三,建筑市场的环境将逐步好转。目前建筑市场存在问题较多,但总趋势是朝着不断健全、不断完善、进一步规范的方向走。国家加强了对市场准入的管理,特别是对市场清出的管理。在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当中,一些市场行为有明显犯规的企业是不会通过的。因此,如果我们真正把资质管理的规定,或者说市场准入的这一套管理办法落实下来,对于我们全行业调控总量,优化结构,使市场竞争的供求双方基本趋于平衡是有利的,如果这种态势形成,对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从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来看,现在乃至今后,要花很大的工夫,从立法到建制,到对市场的从严管理,都在千方百计的要完善市场,规范市场建筑企业将有一个平稳健康的发展环境。房产企业也将平稳健康发展。

第四,施工企业粗放的管理将要受到严峻的挑战。我们现在绝大多数施工企业并没有改变粗放管理的态势,而市场越规范,竞争越来越成为实力的竞争。价格的竞争背后是实力竞争,有没有能力把成本降下来。市场打开了,竞争对手多了,竞争对手强了,我们要是还是这么一个管理水平,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就不可能是强者。因些必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中力于不败之地。

第五,农民工将慢慢转化为建筑工人,随着国家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加强,农民工亲兄弟将成本企业的主人,真正演变建筑工人。

第4篇: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要求,全面总结近几年我省外出施工成绩和经验,分析形势,研究今后工作思路和措施,促进我省外出施工再上新台阶。刚才,大会举行了颁奖仪式,对外出施工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代表省建管局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省建设厅、省外经贸厅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我们与省外经贸厅多次联系,交流意见,外经贸厅领导对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非常关心,抓得很紧,相关处室对我们非常支持。全省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与外经贸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我们也给省建设厅作了汇报,万厅长、曹厅长今天欣然前来参加会议,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领会并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基本情况

近几年,全省建筑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把“走出去”作为做大做强建筑业的一项战略举措,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勇于开拓,扎实工作,出省出国施工和劳务合作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为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外出施工规模与范围不断拓展。出省施工规模持续扩大。自2003年以来,全省建筑业出省施工人数累计达150万人,完成施工产值852亿元。2006年我省成建制外出施工达20余万人,完成省外施工产值200亿元,外出施工范围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重点施工区域是北京、上海、天津、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海南等地。今年上半年出省施工119亿元,同比有新的增长。出国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取得了良好业绩。非洲和拉美国家已成为我省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市场。据省外经贸厅统计,2006年,全省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我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定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4个,合同额23.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9亿美元,其中对非洲新签合同额13.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3倍,占总合同额的57.3%。

(二)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脱颖而出。目前,我省取得对外合作经营权的建筑业企业48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31家,市政施工企业5家,建筑设计单位12家,为全方位、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岛建设集团、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威海国际合作公司、烟建集团公司、泰安建筑工程集团、山东三箭置业集团、诸城建筑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相继崛起,经营业绩不断扩大,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骨干力量。青岛建设集团作为我省最早打入国际承包市场的外向型企业,先后在中东、非洲、大洋州和东南亚的3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在19个国家设有22个境外机构,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12.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8亿美元,连续四年进入“商务部对外承包工程企业30强”。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苏丹阿富拉电站项目、尼日利亚奥贡联合循环电站项目,威海国际合作公司刚果(布)机场建设等过亿美元大项目,带动了我省对非洲承包工程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外出施工承包方式和经营形式多样化。过去,我省开拓省外国外市场的主要方式是分包工程、单纯劳务承包。目前,我省外出施工经营模式已趋多样化。一是工程总承包和联合承包已进入成熟阶段,像青岛建设集团、威海国际合作公司、滕州雄狮集团等,在国外市场独立承揽了很多大工程项目。二是一批企业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与中央级大企业或国际大承包商开展多领域、多行业、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把单纯的“对抗性竞争”变为互动的“合作性竞争”,以互利共赢的竞争进行市场扩张和资源配置。三是经营模式由过去单纯施工转向开发、施工一体化,以投资带开发,以开发带施工,积极拓展新疆、内蒙、东北老工业基地、天津滨海新区等新兴省外市场。莱钢建设有限公司在上海奉贤投资开发了碧海金沙嘉苑项目,开发面积为600多亩,总投资额高达16亿元。四是市场经营范围也逐步由单一的土建、安装向路桥、市政、水利、电力、钢结构、装饰装修等多专业、多类别工程项目拓展。

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为外出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多年来,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对外出施工非常重视,切实加强政策指导,充分发挥各地驻外办事处的职能和作用,积极鼓励大企业外出施工,为外出施工队伍提供咨询、管理和服务;地方各级政府也把发展外出施工和劳务输出作为振兴当地经济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青岛市建委和外经贸局出台了《关于推动建筑业企业开拓境外市场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外出施工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鼓励一批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市场。目前,青岛市外出施工企业已达70多家,省外市场遍布北京、上海、江西、新疆等15个省、市、自治区。境外市场在非洲的博茨瓦纳、莱索托、塞舌尔、阿尔及利亚,中东的以色列、科威特,太平洋的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亚洲的新加坡、菲律宾、韩国、日本等16个国家开展了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业务。临沂市建设局设置专门的外出施工管理机构,发挥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引导、帮助建筑企业和劳务人员外出施工,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加坡、阿尔及利亚、日本、阿联酋等国家打响了“沂蒙建筑”牌。2006年临沂建筑业共实现成建制劳务输出19万人次,承接外出建筑工程任务50亿元,完成外出施工产值32亿元。莱芜市政府和日照建委也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建筑业企业拓展外地市场的意见,引导、督促企业开拓外地市场。济宁、淄博、潍坊、枣庄、菏泽等市主管部门,对外出施工也非常重视,对外出施工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及时跟踪服务,随时随地为企业解决难题,外出施工成绩显著。

二是企业自我加压,开拓外部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增强。多年来,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始终存在,建筑业生存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走出去”已成为我省不少企业的共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法宝。山东迪尔安装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完善市场开拓激励机制,对优秀人才实行“特岗特薪”,建立企业与个人风险共担制度,选派优秀经营人员开拓上海、新疆、内蒙、云南等地市场,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去年,公司完成建筑业产值近20亿元,其中省外施工产值占了六成。胶州建设集团适时制定了“以开发带施工”的拓展省外市场的战略方针,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优惠鼓励政策的契机,积极拓展内蒙古等西部市场,企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现在出省施工产值达到3.2亿元。泰安建筑工程集团提出了“以内养外,以外补内,实现整体和谐良性循环发展”的思路,先后在苏丹、毛里求斯、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承揽工程;常年向以色列、日本、韩国、塞舌尔、博茨瓦纳等国家输出技术劳务,年平均派出人数达到500人。企业市场意识的觉醒,带来了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制度创新,为我省开拓国内外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

三是市场信誉和品牌优势,已成为我省开拓外部市场的利器。工程质量是开拓市场的信誉保证,我省不少企业在外出施工中创出质量品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成为开拓外部市场的“敲门砖”和“名片”。肥城市素有“安装之乡”和“抹灰之乡”的美称,安装业成为肥城开拓外部市场的重要品牌。目前肥城在北京从事安装作业的达2万余人,活跃在2008年奥运会场馆多个建设项目的工地中,在山西也有2万多人。桓台县充分利用“建筑之乡”这一品牌,在陕西、广东、山西、河南等地和俄罗斯开拓市场,取得了良好业绩。去年完成的106亿建安产值中,外出施工产值就占了96.61亿元。滕州市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推介力度,积极打造劳务队伍品牌,常年外出作业人员保持在8万人左右。山东德信建设集团、莱钢建设有限公司在上海多次荣获“白玉兰杯”奖和上海市“金钢奖”、“钢结构金奖”等,为他们长期站稳上海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在开拓外部市场实践中,逐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优势,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已成为我省建筑业开拓外部市场的通行证。

二、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面临的形势

当前,建筑业发展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业绩,但与建筑业形势发展和市场变化的要求不适应,与建筑业大省地位很不相称。

首先,从市场形势变化看,国内北京、上海等热点市场将会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的来临,以及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的影响,出现一个较大的变化。一批新兴市场(如中西部和东北市场),随着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加快,建筑市场会实现空间上的转移。山东市场临近饱和,我省建筑企业必须加强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主动“走出去”,求生存、谋发展,抢占外部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其次,兄弟省市已形成强劲竞争态势。在目前国际市场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态势下,以江苏、浙江等为代表的建筑强省迅速崛起,市场占有率不断膨胀,给兄弟省市带来了巨大生存压力。去年,这两个省的建筑业产值均突破5000亿元,其中出省施工产值均达到2000亿元。今年上半年,浙江建筑业在上海、江苏和安徽三个市场超过百亿元,在江西、湖北和山东三个市场超过50亿元。据了解,四川、湖南、河北、河南等建筑业后发省份,不断加快实施“走出去”步伐,近年来外出产值份额快速增长。这需要我们集聚力量、振奋信心、知难而上,努力开创外出施工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这几年我省建筑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一是一批大企业崛起,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特级资质企业已达13家,一级企业由185家增加到317家。一批劳务企业也形成了独特的专业特色和品牌。二是通过多年的出省出国施工,我们总结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锻炼了队伍,结交了很多朋友,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局部地区呈辐射性、扩张性发展态势。三是我省建筑业有着较好的市场信誉。山东人朴实、讲诚信,值得信赖,这是我省建筑业开拓市场的“无形资产”。多年来,我省创建出了许多精品工程,安全生产也稳居全国前列,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声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实现工作指导上的转变,把支持和推进外出施工、扩大市场份额和空间,作为指导全省建筑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力争外出施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规模与目前形势不相适应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些建筑业主管部门管理服务滞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解决建筑企业外出施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赖于各级政府与建筑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近年来,为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省里与一些市县有关部门先后出台过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外出施工的政策措施,但仍然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有些市建筑业主管部门在外出施工管理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统筹安排,没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操作性较强的激励机制与措施,企业外出施工缺乏动力和政策、信息支持。二是一些企业开拓市场的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缺乏敢试、敢闯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有些企业对外出施工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清,看不到当今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省外、国外市场研究不多,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和勇于开拓的魄力,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状态,缺乏开拓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企业对外出施工心存畏惧心理,缺乏大胆尝试的气魄和勇气,宁可在家门口与兄弟企业打得头破血流,也不愿意开拓外部市场寻找出路。不愿“走出去”、不敢“走出去”已成为制约我省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三是多数企业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外出施工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和发展后劲。市场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企业能否在省外市场开辟一片天地,靠的是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与江苏、浙江相比,我省建筑企业的“弱点”突出表现在:很多企业不注重长远发展战略,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价值取向,企业内部机制、体制不灵活,缺乏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企业资质偏低、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技术进步投入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执行力不强,施工方法、经营管理方式粗放,企业之间低层次、无深度、同质化竞争的问题突出,难以形成集群优势,向国内外建筑业市场纵深发展。由于长期受工程款拖欠和垫资施工等因素的困扰,企业资本积累不多,再加上金融部门信贷授额有限,企业资本运营能力不强,外出施工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外向型复合人才严重匮乏,导致我省企业在省外、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阻碍了进一步拓展外部市场的步伐。有些企业进行的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改革,将劳务层剥离后,企业内部缺乏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自有劳务队伍,搞挂靠,甚至出借资质,贴牌生产,只能使用外地劳务队伍,丧失自营能力和主导权,形成企业边缘化、空壳化,也造成我省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战略重点和主要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工作的战略重点和总体思路是:围绕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和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和“大市场”战略,大力拓展省外、国外市场。国外重点是开拓中东和非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政策,在以工程换资源项目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国内,向经济正在起飞或将要起飞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利用先发优势向后发地扩张。继续重点开拓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区域,着力开拓陕西、新疆、内蒙古等中西部建筑市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到2010年,全省建筑业出省施工人数超过30万,完成外出施工产值超过500亿元;积极帮助外出企业解决资金和人才短缺问题,争取更多的企业获得对外合作经营权,完成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0亿美元。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在当前经济转型期内,政府主导、组织资源的作用必不可少。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外出施工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政策、体制和环境条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和措施。各市(县)建筑业管理部门要把外出施工工作纳入行业管理,尽快建立相应的外出施工办事机构,确定目标责任制,健全专门的部门和负责人员,加大资金投入,解决一些市(县)以往出现的外出施工工作无人抓、不知道怎么抓的问题。要立足各地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做到外出施工有目的、有组织、有方案、有结果。二是加强宣传和推介,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建筑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要身体力行,要经常“走出去”,加强与省外建筑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帮助我省外出企业解决矛盾与困难,积极推介、宣传我省企业。对外出施工成绩突出的企业,在招标投标和评优树先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强沟通和联系,努力提升服务水平。要加强与外经贸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驻外办事处的作用,广泛搜集省外、国外政策与工程信息,搭建一个权威、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建筑企业准确、及时、有效地掌握市场信息,有的放矢地开拓外埠市场。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对外经援工程项目的信息,多与有关部门、有关机构、有关组织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积极参与投标竞争。各级主管部门要主动与财政、金融、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帮助企业协商解决银行授信额度偏低、出具融资保函困难、保函风险抵押要求过高等困难,为企业解决市场开拓的后顾之忧。

(二)积极培育外出骨干企业,增强产业经济外向度。大企业对于提高产业外向度、带动中小企业拓展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省缺少一批竞争力强、资本雄厚、人才聚集、科技领先、管理过硬的大型总承包企业。在外出施工时,难以强强联合,形成集群优势,“版块式”推进开拓市场;难以独立承揽科技含量高、利润丰厚的大型工程项目。要按照“市场需求、政府引导、行业推动、企业自愿、各方协作、齐抓共促”的原则,鼓励我省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企业,实行优势互补,联合、兼并科研、设计、施工等企业,实行跨专业、跨地区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和融资等能力的“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经济外向度。建设部最近出台的《特级企业资质标准》,在营业税、银行授信额度、科技进步、设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门槛大为提高。我省已取得特级资质的企业要增强紧迫感和压力感,在三年过渡期中,进一步增强科技含量,提高专业设计能力、专有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航空母舰”和产业巨子,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引领、带动我省建筑业开拓市场,增加市场份额。

(三)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集约化水平。提高企业集约化水平,是转变产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我省建筑业要逐步从注重产业规模、从业人数和企业个数等数量扩张转变为追求质量效益、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努力提高外出施工的档次和质量。一是企业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省市外出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打破单一的经营模式,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经营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企业的实力和水平。三是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利润、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四是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投资顾问类业务,拓展建筑业产业链上游的设计、咨询和项目开发和投融资业务,向勘察、咨询、设计、采购、试运行等非施工业务价值链延伸。五是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自己的专有工艺、专有工法和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集约化水平。

(四)加强外向型人才培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建筑市场,面对工程管理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人才是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关键。人才匮乏一直是影响我省外出施工的主要障碍,也是我省与建筑强省外出施工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整合教育资源,依托行业协会、各类培训机构和省内高等院校,建立各类人才培养数据库和绩效考评体系,重点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能吃苦、善外战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要培养或引进一些富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和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的核心管理人员,以及通晓国际工程法律、项目风险评估和国际工程造价估算和报价人员。大型企业可以选派一些素质过硬、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到国外学习、锻炼,建立高端人才储备库,形成企业的人才高地。

(五)明确市场定位,有效选择对外承包方式。外出施工是企业间人才、科技、管理与资金的较量,企业必须充分熟悉了解国内外市场、自身实力和其他企业竞争情况,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和业务领域定位,积极稳妥地推进外出施工工作。一是对外出施工经营主体进行优化,分层次、有重点地选择对外承包方式。通过优化和规范我省外出队伍,鼓励合作共赢,避免恶性竞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应朝着项目总承包方向发展,进军建筑高端市场和能源、交通、通讯等高附加值领域,以管理、技术、资金、知识、品牌等优势为基础,为项目业主提供整体综合的工程服务,在工程项目总承包层次上进行规模竞争。中小企业应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其市场经营方式主要是围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专业工程分包层次或劳务分包市场上展开竞争。二是抓住“走出去”战略机遇,积极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根据国家对外经济合作方式变化,研究利用“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政策,在更大范围以工程换资源循环、更多参与国际合作,跟踪联合国援助项目、非洲国家战后重建,着力开拓国外市场。在这方面,我省的大企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力争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三是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外出施工工作。在开拓外部市场过程中,我省建筑企业要善于干分包,在分包中长见识,在分包中逐渐积累干总包的经验;要善于承包单项工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凭借自身具备的专业技术实力,争取一批施工难度较大、专业化较强的单项工程承包项目,在单项工程承包中发挥特长,确立竞争优势,并逐渐积累综合工程承包的经验;要善于承揽一些中小项目,通过与当地承包商联合投标,合作承包中小项目,逐步尝试独立参与投标承包项目。

第5篇: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信息集成化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decades of years of history, gradually form the meaning with moder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but also a lot of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market economy system gradually perfect, need our constant innovation in practice, trying to explo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economy, to adapt to the promo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brand effe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o explore the necessity of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innovation,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finally from six aspects to explore the approache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innovation.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Innovati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筑工程探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二)是时代的要求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已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不合理,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是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传承下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以行政手段和硬性指令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筑企业按固定建制组织生产,违背了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使建筑旖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不可避免地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

(二)建筑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据有关方面统计,在我国建筑工人80%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行业的特性,客观上影响了队伍素质的提高。同时企业也很难吸引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加入。另外,由于企业不具备与同行业的大企业相抗衡的竞争能力,使得企业施工项目不连续,影响企业效益,造成企业员工流动性过大,即便是经理,今天在这家企业工作,明天可能就回到那家企业上班了。人才大量无序的流动使队伍素质的提高也受到冲击。

(三)组织机构和部门设置不合理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适用于产品固定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对于市场变化快、产品具有单件性的建筑业是不适用的。一些建筑工程公司没有考虑新产品的开发和新事业的开拓而科学设置部门,工程公司中各部门多数按专业划分,每建设一个项目就要调动所有专业的工程公司,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6篇: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

本栏目信息由时代浙商总裁俱乐部提供

岁末年初的一场大雪席卷了大江南北,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是一次自然与人类的角力,然而让中国的民营企业感到最冷的并不是这一场雪,而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各种综合成本的上升,中国的民营企业即将进入另一个寒冬。

在全球化和新经济力量崛起的今天,市场经济体制已日趋成熟,机会主义时代已经结束,大多数靠历史机遇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转型和提升。经营理念和管理思维的转型要求企业必须创新,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创新的着力点都放在管理创新上。管理创新要求企业基于未来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粗放式管理到规范化管理。管理创新,既是对企业家智慧的考验,同时也是一场体力与耐力的综合考验。

素有“建筑之乡”之称的浙江省上虞市,自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这块曾经创造过无数奇迹的土地上,如今又涌现出一大批建筑巨商,中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就是这批企业中的佼佼者。作为建设部核定的国家最高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中鑫集团头上环绕着无数的光环:全国民营500强企业、浙江省建筑业重点骨干企业、省建筑业诚信企业……在象征着企业荣誉的荣誉厅里,记者看到了四面墙上摆着满满的奖杯、奖牌,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记者采访了中鑫建设集团总经理朱亮先生。

说起中鑫建设,朱总提到最多的是中鑫建设的创始人、如今中鑫的董事长王水鑫。早在1976年时,泥瓦匠出身的王水鑫仅靠租用一个20余平方米的屠宰场起家,组建了当时的樟塘建筑队。历经30多年,至今中鑫建设的规模与当年的小建筑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建筑、房地产、建材生产为主导,集市政、安装、古建筑、地基基础、钢结构、装饰装潢于一体的“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格局。“王董为中鑫倾注了无数的心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我的任务,就是把他交过来的企业再提上一个台阶。”朱亮说。

人生转折与企业转型

2002年对于朱总来说,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他辞去了一家国有银行信贷部的工作,加入到中鑫建设,经过几年的拼搏,从办公室副主任一路升至公司副总,在2005年朱亮被正式任命为中鑫建设的总经理,开始全面负责中鑫建设的经营工作。

“银行的工作很体面,也相对轻松,我认为人生必须要有事业的成就感,到企业中去发展更能体现自己,更能谋求发展。”说到自己当年的决定时,朱亮是这样解释的。然而行业的转换、管理角色的转换――从普通管理人员到企业高管所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对我来说,跨出自己所熟谙的银行业务,转而从事建筑行业的高层管理工作,这一跨越是很大的一步,特别是建筑行业业务分布区域广、管理机构散、行业竞争激烈、从业人员复杂。在认识到行业的特性后,我注重学习营销策划、企业管理和法律知识。经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可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朱总笑着说。

朱亮进入中鑫后,面临的是中鑫的战略转型期。中鑫集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如建筑业中大多数民营企业一样,紧紧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和顺应了中国建筑发展的大好契机,实施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在建筑界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然而如今建筑业已经进入到质量创精品、管理出效益、实力拓市场、信誉促发展的新阶段,建筑企业不可能再用过去的发展模式,不加变更而

简单复制到今天了,而必须把握大势,战略转型,科学管理,旗帜鲜明地提出“集聚财力、力争精品、诚信待人”的发展观。

面对新的形势,要实现市场业绩的更大效应,要使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取胜,要保持企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那就必须要创出品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得管理及施工水平上一个台阶,高效高质地实现异地扩张,使得企业在下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面对各种挑战,朱亮显然运筹帷幄:“在坚守‘以诚为本,以质取胜’的前提下,首先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也是民营家族企业走向基业长青的必经之路;其次是以建筑业为核心,发展多元化经营,增强抗风险能力和企业实力;第三是注重资本运作。”通过这三项措施,朱亮构建了一幅属于中鑫未来的宏伟蓝图。

创新内涵:管理规范化

“建筑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与其说是管理方式上的改革创新,还不如说是科学规范化管理,使企业的发展更适应当下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对于建筑行业的管理创新,朱亮是这样认为的。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使管理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规范化管理转变至关重要。中鑫建设集团在上海、广东、安徽、江苏及省内主要城市都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并形成了以杭、甬为窗口,浙、沪、粤、皖、苏为重点,向中西部延伸辐射的经营格局。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中鑫实行分级管理模式:总公司为第一级,把握宏观管理;分公司为第二级,操控项目管理;各项目部为第三级管理,负责具体运作。财务由总公司统一控制管理,经营、工程质量、安全分级管理,总公司监管、巡查,建立了层层落实管理到岗,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确保排除对业务发展不利的因素,致力于维护企业品牌,打造精品工程。

“说到底,就是要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环节,加强项目财务、技术、分包的管理,规范管理行为,向管理要效益。”朱亮说。在规范化管理理念的指引下,中鑫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三合一”整合体系认证。2007年中鑫建设完成施工产值40余亿元,实现销售38亿元,创优达标工程成果硕硕。

未来战略:实现资产证券化

建筑行业无论是承接项目拓展业务,还是从企业发展来讲,集聚资金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是企业经营的关键。建筑企业项目承接后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流动资金,如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不能如期完成施工任务,不能承接大型工程,没有充实的经济基础,企业就不能健康地发展。资金的集聚,是以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为基础,科学合理的把握好资金运作,并拓展融资渠道,增强筹资能力。

财务专业出身的朱亮无疑比别人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个事实。“资产证券化是中鑫发展必须要走的道路。”对此,身为总经理的朱亮语气肯定,“在业内,中鑫的品牌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然而要向更高、更优的目标迈进,仅仅这样还不够,必须走上市之路,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二次飞跃。”

第7篇: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

关键词:现代住宅;绿色环保;建筑概念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住宅消费市场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与变化,人们对于住宅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在相应的不断提高,现代的人们对目前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现代住宅中的很多方面比如住宅环境、外观、内部格局、材料的选择及设计理念等表现出了一些更加新的要求。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在现代住宅的设计理念中加入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的因素。在设计现代住宅的同时人们想要把更加理想的绿色景观融入到现代住宅中,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本文主要是通过以下九个方面简单的论述现代住宅设计的新趋势。

1空间在现代住宅应用中的新趋势

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在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方向推进。人们希望拥有的不仅仅是一套好房子,更重要的是希望有一个能够让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场所,这样才能使居民有身处社区的感觉。因此,在现代住宅设计中,我们发现共享的空间越来越多,住宅区在拥有集中绿化、园林、庭院、会所、架空层外,开始出现空中庭园。在开敞的空间内,布置植物和花卉,以园林灯、休闲椅点缀其间,使居住在高层的住户也可以直接感受到室外的天然景观。

2现代住宅辅助设计逐渐走向专业化

单纯靠结构、建筑和水暖电这些主要专业解决更细化的设计问题,来满足人们对舒适度提高的迫切要求,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住宅辅助设计日渐兴起并走向专业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这些专业化的设计主要包括:智能化系统、室内装饰设以及室外环境设计。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并最先应用在办公商业建筑中,在以后才逐步延伸到居住建筑中。而中国住宅业广泛采用智能化技术确切的说应该是起始于1996年。但就是在这短短几年里,智能化几乎成为开发商和设计人员甚至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特别是在安全防范系统方面,我国已有很多方面超过了众多发达国家的配置水平。在最近公布的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可将住宅智能化划分三种类型:一是普及型;二是提高型;三是超前型。分类型设计智能化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居住对象,不同建设标准的住宅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但随着广大民众对环境设计的重视,导致没有了环境就缺少了卖点。由于建筑学专业缺乏种植绿化知识,致使建筑学专业要完成建筑设计又要完成环境设计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单纯的园林设计公司又缺乏空间概念,不能完全表达建筑师的环境构想,这就必然要使建筑学、规划、园林和艺术专业等学科联合起来,组建成专业环境艺术设计队伍。

3 现代住宅的绿化率已开始具体化

前几年无论是小区还是楼盘的设计考虑的是绿化率,但它也只是个数字概念,听起来觉得面积越大越好,其结果往往是导致无数大草坪的出现。但是实际上,这只能称之为绿地率。但是现在一些小区已经开始注重园区的树木花卉的栽培,并结合整体园林景观设计,使绿化区域具体化,环境质量得到显著的好转。标准的、清静的、私密的一梯一户是每一个居住者所希望的。而现如今的设计已开始尽可能的向此目标进行努力。

4 住宅设计由单纯的技术设计逐渐开始走向策划设计

随着商品化住宅的快速发展,设计对住宅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同时也正逐步走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策划。现代住宅设计也不在是一个相对静态、单纯的技术过程,变得更加注重与市场的结合,即以市场为主导,从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文化和市场需求出发,使设计成为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住宅设计市场也已走向开放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住宅设计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约束,不搞竞争创新,导致了我国住宅设计水平的停滞甚至是下降。现在闭关自守的大门已被住房商品化的浪潮冲开,尤其是国外建筑师和外国建筑设计理论和思维方式进入中国现代住宅设计市场后,使我国住宅设计市场变得异常活跃,竞争日趋激烈,但这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住宅设计水平的进步。

6 现代住宅设计开始走向精品化

我国住宅设计已开始从粗放型逐渐转向精细型,最近,有人提出陈旧的设计观念和手法应该被逐一去除,新的设计观念和手法应建立在精细化的基础上。创造精品应该成为设计者的最高追求。精品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产物,只有不断的创造精品才能在设计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住宅设计精品所带来的无形资产是巨大的,精品效应已成为设计单位的生存之本。精品不但提高了住宅本身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设计自身的价值。住宅房型也要创造出精品,这些精品在适应居住人生活行为的同时,也要指引居住者的生活行为,甚至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在上海万里小区的六种主要平面户型中,有一个南侧为客厅,北侧为餐厅的三室二厅平面,在短期内就销售一空,这就正好说明了消费者研究户型的水平也在日益的提高。

7现代住宅户型设计日渐多元化

多元化的户型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需求,同时还可以以灵活的户型结构满足因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要进行的布局调整,使住房具有较长的使用期。近些年来的住宅设计更加的重视科学、合理的住宅户型,力求每一个户型都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及通风的环境,并尽可能的减少各户型间的干扰。

8现代住宅更加重视建筑节能的设计

在夏热冬暖地区,我们通常采用改善建筑围护结构来达到保温和隔热的效果,门窗注意遮阳,室内空间应利用好穿堂风以便降温,室外空间通过合理布置水面和绿化来达到改善环境微气候的目的,同时利用能效比高电气设备等来降低住宅总能耗。

9 系统化的住宅生态环保设计

在目前我国的现代住宅设计过程中更加的提倡解决好自然能源的利用。在空间组织、装饰装修中都要求尽量使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现代的住宅的生态环保设计主要包括:绿化种植、绿色环保材料、节能和污染防治系统等。因此,有人将21 世纪称为“绿色世纪”,节能环保的现代住宅将成为未来住宅研究和设计的趋势。

作为高科技产品的现代住宅,在设计、施工中应大力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推广节能、环保建筑,在满足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的同时,使现代住宅更加的科学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论文集编委会. 21 世纪中国城市住宅建设―――内地・香港21世纪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研讨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2-29.

第8篇: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

召开市在京施工企业、劳务企业座谈会,主要是总结过去,分析形势,展望未来,共谋发展,努力实现在京企业的大提升、大跨越。首先,我代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向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在京发展的施工企业、劳务企业负责人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并向你们及家人致以最美好的祝福!

刚才,同志通报了在京企业发展情况;集团、公司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市建委建筑业管理中心赵主任、省建工局驻京建管处陈主任、市政府驻京办事处周主任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你们对在京企业的真挚情感,对我市建设事业的殷切期望,让我们深受鼓舞、深受感动、深受启发!下面,就进一步加快在京企业发展,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实施“外出兴业”战略,我市外出施工及劳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做大做强建筑业”为目标,以市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纲领,全面实施行业发展六大战略,外出施工、建筑劳务快速发展,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外出施工实现突破性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50.5%,连续两年倍增。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增长50.5%;上缴地税11.9亿元,同比增长51.7%。今年一季度,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24%,高于全省增幅7个百分点;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4亿元,同比增长28%。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广辟“外出兴业”之路。2011年,全市外出施工人数达到10万人,签约工程总造价195亿元,累计完成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266%。建筑队伍和劳务用工已辐射除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的所有省级行政区,发展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企业资质全面升级,骨干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积极引导一级企业向特级企业进军,二级企业做大做强,三级企业做专做精,中小型企业加快向技术公司、专业公司转变,主动为大公司提供配套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建筑业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已发展到905家(不含市政、装饰、园林绿化、水利专业),其中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级、一级企业15家。全年有43家企业资质升级,同比增长72%。大企业带动作用突出。2011年集团完成总产值137亿元,同比增长28%;冠鲁集团完成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79%。

(三)传统市场日益巩固,新的市场亮点频现。驻外企业发挥建筑品牌优势,以质量和诚信开拓市场。、上海、天津、新疆等传统市场得到巩固,重庆、延吉、新疆、内蒙古等新兴市场逐步形成。费县华通路桥在辽宁省延吉施工近30年,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多次获得吉林省政府表彰,2011年完成外出产值6.2亿元。冠鲁集团在包头市与政府以土地置换方式,投资60亿元建设体育馆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鲁班建设集团与日照钢铁有限公司签订住宅开发项目总承包协议书,规划面积达到50米,预计合同额将达到10亿元。集团在赤道几内亚承接警察局宿舍楼和中兴通讯公司铁塔工程,计划完成产值2.5亿元。

(四)劳务企业迅速成长,外出效益大幅跃升。目前,我市劳务企业已经发展到280家,同比增长24%。今年一季度,全市外出施工及劳务输出人数达到2.1万人,签约工程总造价21.5亿元,累计完成产值20.6亿元。一批在外劳务龙头企业自身发展壮大,成功实现了向总承包企业的过渡,同时带动许多中小企业“走出去”。蒙阴公司已向11个国家派驻劳务人员800多人,年劳务收入6400万元。集团等4家建筑企业具备了对外承包工程和建筑劳务合作经营权资格,累计出境外出施工完成产值800亿元,累计施工带劳务输出人员4万人(次)。

(五)劳务品牌声誉鹊起,京临合作更加紧密。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扬人特有的“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精神,打造了“建筑业”、“建筑劳务”等金字品牌。注重加强与市的建筑劳务合作。目前,我市在京施工企业共计21家,与市政集团、建工集团、城建集团等8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2011年,在京施工备案人数2万余人,完成总产值9.9亿余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劳务分包企业完成产值8.7亿元,占到88%。公司连续多年获得“在京优秀施工企业”称号,建设公司等5家企业获得“在京施工先进企业”称号。

二、扎根市场,在竞争中积蓄力量、加速成长、树立品牌

近年来,建筑业以保障城市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规范市场秩序和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中心任务,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创新管理机制,高质量完成各项城市建设任务,综合实力和城乡建设能力显著提升,引领了全国建筑业发展。从有关数据和资料分析,市场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建筑市场空间巨大、发展潜力巨大。2011年,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0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房屋施工面积1.8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5%。今年1-3月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81亿元,同比增长11%;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1694.4亿元,同比增长22.2%。“十二五”时期,市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科技、绿色”发展战略,加快南城建设、CBD东扩、新城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医疗设施、地震避难场所、城乡结合部地区改造、村镇建设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十二五”时期,计划年均竣工房屋3500方米左右,这为建筑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建筑专业结构优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截至今年3月底,在市注册或进行备案登记的各类建筑施工企业(含施工总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共7934家。其中:市所属各类施工企业6186家,占78%;中央在京及外地进京各类施工企业1748家,占22%。在施工总包层面上,市企业占施工总包合同额的62.6%,特、一级企业施工总包合同额占90.4%。在专业承包层面上,按工程项数和合同额计算,外地进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2.4%和53.2%。骨干大企业的数量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已形成较明晰的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专业或中小型企业加快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型,专业化水平、经营能力、协作意识不断增强。

(三)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到位、建筑科技实力雄厚。截至2011年底,节能住宅累计达到3.2亿平方米,占住宅总量的76.9%;节能建筑累计达到4.1亿平方米,占既有民用建筑总量的60.4%,位居全国前列。膜技术、大跨度钢结构等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奥运工程、T3航站楼、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的高质量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并有力提升了建筑企业科技实力和整体竞争实力。

建筑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建筑市场;是一个聚集了全国优秀建筑企业,强手如林的建筑市场;是一个公平、开放、包容、规范、创新的建筑市场。在这样一个充满机会、充满挑战的市场里,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应该说,站稳了,就意味着站稳了全国;在能够生存,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其他城市就能够生存得更好、发展得更快;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企业是有信誉、有实力、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

参与建筑市场竞争是企业人才、科技、管理与资金的综合较量,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市场、自身实力和竞争规则,找准市场定位,明确主攻方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超前做好市场拓展计划,提前介入,争取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要熟悉工程招投标、施工、监理以及索赔等方面的规则,学会生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队伍。要立足、扎根,从质量、人才、技术、管理、品牌等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壮大企业实力。

三、强化服务引导,塑造企业形象,做大做强建筑业

今后一个时期,在京施工企业和劳务企业要严格落实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的精神,按照市建委、省建工局的要求,明确思路,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改革创新,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不断擦亮“建筑业”的金字招牌。

(一)强化转型升级,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在看,我们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质低、资金少、实力弱”的问题,迫切需要壮大规模、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下一步,一要向“高”端延伸,提高科技含量。目前,实施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已成为行业发展基本要求。企业必须及时适应变化,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模式,走“高、精、尖”的道路,积极学习最新科研成果,大力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二要向“宽”处拓展,拓宽产业领域。在京企业要突破以房屋建筑为主的局限,横向拓宽产业领域,向水利电力、设备安装、装饰装璜、道路设施、园林绿化、市政路桥、生态环保等领域延伸,形成新的增长点。三要从“细”节着手,实行精细化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实现资源整合、管理升级的目标。

(二)强化人才培养,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一要努力打造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各位老总要敢于向新领域、新纪录冲刺,向大企业、大品牌进军,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在跑市场、抓管理的同时,还要多静下心来看书学习、开阔眼界,做到与时俱进。二要抓紧抓好人员培训。着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建设注册执业人员、关键岗位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等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加快推进以技工、高级技工和技师为主体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企业科技应用能力。

(三)强化市场开拓,不断扩大外部市场份额。一要积极开辟市场。继续巩固传统市场,积极拓展市辖区、南城建设、东城建设,积极承揽CBD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环保项目。以劳务基地和驻外办事处为依托,发挥“劳务基地县”的品牌效应和专业特色优势,打造推介一批品牌劳务企业,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二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集团等有对外签约权的企业,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多承揽援外工程项目。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建筑企业的合作,借助其技术、管理、品牌和资金优势,在共同拓展市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逐步增强向国际高端建筑市场渗透的能力。三要加强宣传推介。借助各种新闻传媒,组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联谊推介、专业论坛、经验交流、外出观摩等活动,进一步放大在京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企业发展。

(四)强化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质量带来高信誉、高份额、高效益。在京企业要把质量安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规范标准,建立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一要切实加强企业质量安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促使企业管理规范、操作规范。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以基本知识、工程施工标准、规范和规程为重点,强化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增强操作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二要严格施工现场管理。重点抓好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高大模板、起重吊装、脚手架拆装、高处作业、施工消防、装修工程,以及管沟作业、拆除、爆破等危险环节的作业,确保施工安全。要严格实行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隔离措施,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三要严格持证上岗。加强关键岗位和职业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人证相符,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现象发生。

(五)强化企业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事实充分证明,只有企业让职工舒心,才能使职工与企业贴心。在京企业要切实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时时抓,牢牢抓。一要完善档案,加强网络服务建设。做好驻京建筑务工人员的调查登记统计工作,完善外出建筑务工人员档案。在京建筑务工人员权益受侵犯时,要积极协助解决,并及时向户籍所在地的镇村反馈情况,共同做好维权工作。二要建立机制,切实依法维权。严格执行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和劳动用工实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专用帐户,落实好农民工工伤、意外伤害保险,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清欠工作长效机制。三要加强协作,提高维权效果。及时向市建委、省建工局驻京建管处汇报,通报案情,分析原因,不断提高维权服务水平。

(六)强化基地建设,打响劳务品牌。按照“优质定向、组织有序、科学规范、互利双赢”的基地建设目标,全面加强双方的互利合作,强化企业劳务管理工作。一要进一步强化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畅通,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持续开展劳务基地建设工作。二要积极做好市场化运作。以现有的基地劳务企业为龙头,规范劳务企业用工管理,推荐优秀劳务企业参与市场的开发建设。三要继续扩大基地数量和规模。着力选择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建筑业基础较好的县进行培育,发展新的建筑劳务基地。今后,全市计划再发展2-3个建筑劳务基地县,以增强建筑劳务输出的发展后劲。

第9篇:建筑市场的走向范文

关键词:高层住宅;户型设计;标准

前言

目前国内房产市场持续火爆的势头已经维持了几年坚挺的势头。作为房产市场的主角:住宅建筑,往往是从事设计行业的建筑师在实际操作的项目中主要的建筑类型,而且对于购房的广大民众,也是接触最多,生活中投资最大,与家庭生活、社会经济息息相关的建筑产品。

对于一个建筑产品来说,评定它的优劣的因素很多,不同的评定者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如开发商、购房人,设计人员、职能部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职业,不同的需求,往往都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而制约和评价一个住宅项目的好坏、优劣的因素也很多,如:功能、艺术、经济,相关的规范条例,不同地区的管理条例和规定,不同的地方风俗、生活习惯,等等都会影响的住宅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思维的差异。住宅产品本身有许多的类型,如: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商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人才公寓,酒店式公寓等等。在当前火爆的商品房市场上,高层住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重要的原因无非是城市里地价越来越高,导致多层和高层的土建造价差异减少,而土地的容积率也有所提高,同时市民也慢慢接受高层住宅这个住宅产品,由此目前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高层住宅成了房产市场的主角。笔者试图从一个设计人员的角度,通过有限的业内经验,浅析关于近年来高层住宅平面户型设计的一些体会。

一、高层住宅户型设计形态

根据国家相关设计规范和资料的指导思想,高层住宅户型设计要以城市规划和建设条件、居住对象的生活要求及家庭结构情况作为设计依据,并要符合有关套型、套型比、建筑面积标准及设备的要求和设计规范。房间的平面组合关系要合理紧凑,避免卧室间的穿套。主要居室应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住宅的平面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应考虑有穿堂风。目前,建筑市场上的高层住宅产品可谓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的市场定位、客户群体、不同的地区、城市所出现的高层住宅平面户型依据统一的国家设计规范和依据的指导思想下呈现出多彩多样的设计形态。

总的说来,高层住宅的大致的分类有几种:组合式单元住宅,塔式住宅,走廊式住宅,跃层式、跃廊式住宅。目前前两种形式是建筑市场上的主要类型,而后两者其实在建筑市场上较为少见。

1、走廊式住宅

走廊式住宅采用内走廊或外走廊来组织各住户和楼梯、电梯的联系,可以布置的户数多。为了满足国家日照规范的要求,只有北边走廊的单廊式布局可以作为实用的住宅户型,这种户型需要考虑减少走廊对户内空间使用的干扰。户型平面上的两个边套可有两个采光面,日照通风采光条件较好,中间套的户数由于只有一个南向的采光面,为了组织有效的通风采光,可以通过南向的开口天井或者内部的小天井来布置户型,这种方式和一些一梯三户、一梯四户的中间套的处理方法类似。中间套往往只能布置一室一厅或一室两厅。由于户型面积偏小,功能空间偏少,但户数多,走廊式住宅往往作为公寓式住宅设计使用。

2、跃层式、跃廊式住宅

跃层式、跃廊式住宅可以理解为走廊式住宅的进化,采用小楼梯作为层间联系,解决走廊式住宅层层设公共走廊的缺点和局限性,减少公摊的交通面积。设置户内楼梯而每户占两层的称作跃层式住宅;户门外设两户或更多户合用的小楼梯而每户只占一层的称作跃廊式住宅。中间走廊的走廊式住宅采用跃层式设计,可以实现每户住户都有南向的采光,从而满足日照规范的要求,改善户内采光通风使用环境。跃层式、跃廊式住宅由于层间楼梯的设置,给平面功能设置上带来复杂性和局限性,同时小楼梯的设置增加了交通面积,也给使用上带来一些不便利性。跃层式、跃廊式住宅具有走廊式住宅的特征,有自身的一些优势,在组织众多户数的同时,可以满足较好的户内功能、日照采光通风要求,减少了走廊对户内的干扰,同时套型面积较大,而跃层式住宅还带有普通跃层住宅的特征。

3、单元式住宅和塔式住宅

目前,商品住宅市场上最常见的住宅类型当属单元式住宅和塔式住宅了。单元式住宅用若干个完整的单元组合成板式的住宅建筑。平面紧凑,户间干扰少,日照采光通风好。塔式住宅采用几个住户围绕一个楼梯、电梯枢纽布置的单元独立建造的形式,临空面多,有利与采光通风,平面布置灵活,外形处理自由。房地产市场发展那么多年中,单元式住宅和塔式住宅可谓长期充当主角,出现种类繁多的平面形式,从经典的一梯两户、一梯三户到一梯六户、一梯八户等;平面形状有一字形,T字形,工字形,米字形,井字形,钻石形,蝶形等。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大,各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的差异,地方风俗的不同,在遵循统一的国家规范的前提下,地方法规、管理条例也有所差别,而且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会带来不同的商品房的需求,诸多因数使得各地的商品房户型呈现不同的主导形态。

二、评定住宅户型优劣标准

对于目前出现的种类繁多的高层住宅户型,什么样的户型会更适合当前的建筑市场定位,这里笔者首先尝试给出一个评定住宅户型优劣的标准。

1、形方正

首先户型设计中应该尽量每让一个房间都设计成方正的空间,减少异形空间的出现,这样有利于家具摆放,提高实用面积,更好的提供一个安定舒适的室内生活空间。

2、功能分区明确

这是户型设计中基本的原则:(1)动静分开:客厅、餐厅、厨房、家庭厅、过厅等公共使用的起居空间区域要跟卧室,主卧卫生间,书房等使用上要求安静、舒适,相对静谧的区域分开,整套户型设计动静相宜,各得其所。(2)公私分开:家庭生活的私秘性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护,不要让访客在进门后将业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览无余。这就要求不仅需要将卧室(主卧、父母房、儿童房)与客厅、餐厅、音乐房、麻将室(娱乐室)进行区位分离,而且应注意各房间门的方向。(3)主次分开:主要的功能空间如客厅、主卧室不仅应朝向好(向南或向景观)、宽敞、大气,而且单独设置的主卧卫生间,应与父母房略有距离分隔。如设有工人(保姆)房,则又应与主要家庭成员的房间有所分离。(4)干湿分开:厨房、卫生间等用水多,潮湿,有用水噪声的房间,应与精心装修怕水、怕脏的卧室、走入式衣库等适当分开,或做好防水隔声处理。

3、通透

住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尽量组织好穿堂风。有南北两个临空面得户型,能够更有效的组织起穿堂风,例如客餐厅相连的时候,餐厅有朝外的采光面,既能保证客厅的采光充分,也更能有效组织户内的空气流动,改善环境舒适性。 卧室要有充足的采光,良好的通风,同样要尽量利用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厨房也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否则厨房很容易产生异味,滋生细菌,垃圾腐臭发霉,影响整个家庭室内环境,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工作阳台,可以遮阳避雨,改善采光通风,同时可以放置工具杂物。卫生间做成明卫,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窗明几静,无异味,不长霉,它就不会成为天然的藏污纳垢、繁殖细菌的场所,

4、朝向良好

首先,住宅户型要满足国家住宅日照标准的要求,应尽量多地布置房间朝向南面,以确保充足的阳光能进入室内,首先应满足的是客厅与主卧室的采光日照。当小区周边有着良好的景观时,户型设计可能会打破传统朝向布局而以景观为中心,安排客厅与主卧室朝向景观。

5、设备齐全,设置合理

好的户型中供水、排污、电、煤气、供热、光纤等管网布线应尽量集中,既方便业主装修,又方便维修检查,还节省材料。前文提到单元式住宅和塔式住宅中出现过诸多形式,近年来其中的一些户型经过市场的检验和筛选,逐渐成了常见的经典户型,可以说市场上经的经过推敲的受欢迎的户型类型变得清晰起来。

三、住宅户型的演变形式

经过现今建筑建筑市场的优胜劣汰的洗礼以后,种类纷繁的户型的也发生了相应的进化和演变,经过市场的检验以及住房消费观、价值观的改变,住宅户型也是在大浪淘沙,经过市场和消费者检验的户型就成了经典。户型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

(1)每一层的户数在减少,尤其是小高层和高层住宅。以前多为一梯4户、一梯6户、一梯8户甚至10户,现在减少为一梯3―4户,最少一梯1―2户。密集的户型在后期将不收欢迎,究其原因,有几点。每层的户数增多,会给户型的设计带来更多的困难,在同样的户型面积要求前提下,要兼顾到每一户的户型都要有良好的户型结构,良好的功能,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是很难处理好的,由于制约因数的客观存在,并不是主观设计的能动性能解决的;户数增多,户型之间的视线干扰,声音干扰问题突出,户型之间会出项局部对视的情况,有时候隔着半堵墙或者一扇窗户,能听到隔壁传来的动静声音,极大的降低了家庭生活的私密性、舒适性;同时由于平面户数增多,造成平面形状复杂,外墙轮廓凹凸曲折,增加了建筑的临空面和体型系数,不利于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

(2)平面形式增多,以前那种简单的十字形户型平面也在变化,“井”字、“米”字已经很少使用,“蝶”形、“品”字型以及单排式、错层式涌现出来。现在较多采用的是“T”字型(或“工”字形)、“蝶”形以及“一”字形的户型平面。这些形式的是最大优点在于,每户的日照条件好,采光通风良好,户与户之间无遮挡,住户观景效果良好。

(3)户型平面变得规整,外墙临空面减少,这样变化带来以下好处: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建筑实际可用的间距;有利于提高日照条件,减少自身遮挡;减少外墙临空面,有利于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建筑外观变得规整简洁。

四、住宅户型平面设计分析

笔者试图通过几个设计较好的几种户型平面进行具体分析,其中包括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以及一体四户。这三种户型配比的户型平面形式较为普及,住宅市场上最为常见,有较高的认同度。

一梯两户的户型平面相对容易设计,经典的一梯两户恐怕都为市场所熟知了,它能够很好的满足住宅的使用功能、日照、采光通风等要求,基本上满足作为一个好的户型的各方面要求。一梯两户的户型平面方正, 功能分区明确,日照条件好,没有自身遮挡的问题,采光通风条件好,客厅与餐厅享受穿堂风,卫生间和厨房的采光通风条件良好,而且卫生间和厨房靠近一起,有利于上下水的组织以及管道煤气的设置,南向的阳台使用方便,日照充足,北边的设备阳台可以堆放生活杂物,家庭燃气热水器放置在设备阳台上,更能满足使用安全的要求。卧室、书房和主卧室集中布置,相对安静,私密性好,主卧室和书房都朝南,南房和北房通过房门可以组织好穿堂风。作为典型的一梯两户,这样的户型可以很好的满足各方面的要求。针对不同的项目,可以提出一些新鲜的设计亮点和创意构思,例如景观电梯,入户阳台,互错阳台,景观露台等等。

一梯两户户型平面

传统的一梯三户的户型往往做成“T”字型或者“Y”字型,中间套型往前边突出来,这样中间套可以获得三个临空面采光,同时中间套和边套之间设置小开口天井采光(通常是给卫生间和厨房采光通风),一梯三户的边套处理方式和一梯两户类似,边套的户内条件比中间套好,能够很好的满足住宅的使用功能、日照、采光通风等要求,基本上满足好户型的各方面要求。中间套的背面因为往往是交通核的位置,设置了楼梯和电梯,由于没有北向的临空面,所以中间套组织不起穿堂风,而且平面上中间套突出南面,对两个边套有视觉上的以及日照的自身遮挡,所以传统的一梯三户不如一梯两户的户型优秀。但是一梯三户由于进深大,标准层面积比一梯两户大,在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中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容积率,这是一梯三户户型的优势。目前房产市场上出现新的一梯三户的户型设计,设计上解决了传统的一梯三户的户型的原有的缺点。新的户型在户型平面上引入小天井的设置,中间套和相邻的边套通过小天井组织采光通风,解决厨房、卫生间甚至次卧室的采光和通风,这样边套的进深加大,中间套的进深减少,中间套和边套的朝外的采光天井取消,整个户型平面可以做的平整简洁,中间套不会对边套产生自身遮挡和视线干扰,平面户型均好性好。这样的户型比传统的一梯三户进化得更出色。

一梯三户传统户型平面 一梯三户创新户型平面

传统的一梯四户的户型往往做成倒“工”字型或者蝶型,中间套型往前边突出来,中间套和边套之间或者中间套和中间套之间通过朝外的开口天井给厨房、卫生间以及次要卧室采光。和一梯三户一样,中间套的背面因为往往是交通核的位置,设置了楼梯和电梯,没有北向的临空面,所以中间套组织不起穿堂风,而且平面上中间套突出南面,对两个边套有视觉上的以及日照的自身遮挡。边套的采光通风条件较好,能够比较好地满足户型的各方面要求,通常一梯四户会作为塔式住宅使用,这样两个边套可以有三个采光面,可以比较好的组织平面功能;如果作为单元式住宅使用,两个边套只有两个采光面,平面组织会很局促,同时两个中间套对边套的日照遮挡问题更突出。一梯四户由于进深更大,标准层面积也更大,在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中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容积率,这也是一梯四户户型的优势。新的一梯四户的户型设计中,同样引入了小天井的设置,中间套和相邻的边套通过小天井组织采光通风,解决厨房、卫生间甚至次卧室的采光和通风,中间套和边套的朝外的采光天井取消,这样中间套对边套产生自身遮挡和视线干扰的问题也解决了。新的一梯四户户型面宽较大,但平面整洁,功能优化,平面户型均好性佳,建筑形象也可以做的简洁大方。可以做为塔式住宅,也可以拼合成单元式住宅。

一梯四户传统户型平面 一梯四户创新户型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