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播电视与新闻学范文

广播电视与新闻学精选(九篇)

广播电视与新闻学

第1篇:广播电视与新闻学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学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其中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不仅老牌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开办了该专业,一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也加入了竞争的行列。在红火的办学热潮中,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却不太令人满意。重庆文理学院于2003年在文学与传媒学院设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近几年来,文学与传媒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的指导下,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拓展实践培养途径、优化学生能力评价机制等方式,建立起较完整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该专业的发展摸索出一条新路。

一、课程改革:从补充到融合

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建设之初,学院通过调研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和收集学生的意见,增开了部分基础课程。但实际效果不理想,理论课开得越来越全面,面对市场多样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变动的能力太低,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时量的增加还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为此,学院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毕业实习的管理。希望把社会生产实践作为专业教学和课程学习的补充和延伸。2008年初,配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举措,学院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结构调整采取了变补充为融合的思路,充分肯定社会生产实践本身的重要地位,从一种相互融合的思路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

1.课程类型多元化,行业专家进课堂。学院通过特定考核机制,遴选部分课程,聘请了一部分经验丰富的业界精英进入课堂。由于学校远离省会主城办学,学院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意见,在该专业灵活开设短课程、微课程和学术讲座,让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昕来自社会生产一线的经验知识。

2.试行顶岗实习,培养双师型教师。为进一步增强该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良性机制,学院在二年级、三年级试行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制。实践基地或者用人单位可以通过项目报批的方式,申请一定数量的学生直接到相关工作岗位去顶岗工作,由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在工作岗位上,学生基本能尽快熟悉业务。有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学校和学院各拿出一部分资金,要求该专业教师进入传媒机构或者传媒企业学习或顶岗工作。如2010年暑期,该专业有3名教师分别进入《重庆晨报》和重庆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学习,时间为30天至40天。教师不仅熟悉了业务,也提升了能力,更新了知识。

3.整合院校两级课程,增强课程的广泛性。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选课自由。学院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先后又进行了3次微调,一是在总量上压缩了学时学分,增加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二是在保证该专业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将专业选修课分为播音主持、报刊编辑、网络编辑三个模块,让学生根据兴趣与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三是增大了选修课的范围,在学科专业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提供为公共选修课平台。

二、培养途径:从多渠道到全方位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改革初期,学院把重心放在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上。在强调理论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拓展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内涵,多渠道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于此同时,除了专业教师,邀请学生管理人员、校外专业人士参与指导学生,将校园媒体和校外媒体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舞台,构建出一套学生大实践教学体系,力求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灵活开展多种实践形式。通过教研室研讨,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纪录片创作》等传统理论课程明确要求拆分出理论教学课和实训教学课时,分别制定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期末以项目制的形式交出作品。学院组织学生集中参加校内外重大活动期间的短期实践,例如如学校所在地重庆永川区的近几年的房交会、旅游艺术节和学院艺术节等重大活动,都由该专业学生承担了摄影摄像、新闻采写、网页制作与维护等相关工作。此外,学院成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提升领导小组,由专业教师牵头成立了“新闻采写与选题策划”、“新闻摄影与摄像”、“电视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制作”等多个兴趣小组,一至三年级学生每学期参加一至二个小组。指导教师督促小组成员每学期独立或合作完成至少l件作品。

2.拓宽专业能力培育平台。学院以学生社团星湖写作社主办的报纸《星湖》、学生刊物《清风》、星湖网站以及校园电视台为基地,建立固定的校内实习点。经与其他学校和其他院系联系,把该专业的学生以学生通讯员的形式配备到学校各部门和其他院系,承担摄影摄像以及新闻采写工作。学生通讯员所采写的新闻稿件,经相关部门教师指导并经领导审核后。发表于校内外各媒体,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建立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和改革前该专业学生指导队伍主要由该专业任课教师构成不同。经过学院的组织和挑选,建立了由一支稳定的学生能力培养指导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兴趣小组和工作室的指导,学生管理人员协助指导学生报刊、网站和重大活动报道。负责学生专业技能比赛的指导,学校兄弟院系和其他职能部门的相关教师负责对学生通讯员进行指导,校外专业人士根据项目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各指导教师都能尽职尽责,学生的积极性也较高,学习效果良好。

三、责任主体:从管理者到执行者

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因为压缩教学课时等问题涉及到教师的具体利益,曾遇到很大阻力,甚至学生也不理解,觉得额外增加了很多任务。一方面要实现改革目标,一方面要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学院主张全员参与改革,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层层落实;逐步引导指导教师的角色转变。

1.提高改革参与者积极性

学院在压缩原有课程课时的同时,让教师全面参与改革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参与到学生能力培养指导体系中。讲授课程仍然按照讲授时数来计算工作量,学生能力培养指导和训练则按照项目制,以作品、成果和质量来计算学习成果。在每项新的措施执行之前,学院组织相关师生召开说明会,阐明具体目标和做法,兴趣小组的有效运行和项目制的实施,以及校内外灵活的实践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具体的管理中,改革方案的目标指标都分解到具体的个人,学院对系、教研室、兴趣小组、项目小组和工作室,对每一层级分别考核。

2.引导指导教师角色转变

该专业的大部分教师都注重理论教学和理论研究,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不够。学院有意识地引导专业教师

进行角色转变,成为理论水平高、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外出培训、组建工作室、参加项目等方式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在课程改革中,学院也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在《电视纪录片创作》等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就以PBL教学模式为基础设计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师针对这门课程的具体情况,将基本的创作流程分为确定选题、进行拍摄、后期制作、成果交流、成绩考核五个阶段,将全班进行小组划分,按照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一般情况进行分工,分为编导、摄像、后期、场记、撰稿等。教师从讲授者变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对每一个阶段和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评价机制:从考试到考核

1.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配合学校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工作,学院选择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部分课程作为改革的试点。在课程评价方式上,改变原来以书面考试形式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改革成绩构成比例,构建以项目操作效果为主的期末综合成绩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方式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平时的知识运用,注重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例如《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改革前期末综合成绩的构成比例为:课堂讨论5%、平时作业5%、期中作业20%、书面考试70%,改革后为课堂讨论10%、实训10%、期中作业20%、影片评价60%。

2.推行成果评价方式

对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以及课程学习以外的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项目的效果检验,学院变教师评语的评价方式为成果评价方式。学生的一部分成果直接接受社会评价,如校内外重大活动项目的成果、学生通讯员的实践成果、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成果以及工作室所承接任务产生的作品。一部分成果接受师生评价,这种评价是柔性的,通过受众信息反馈和受众调查获得。这部分成果主要是社团报刊、网站和校园电视台节目。另一部分成果由学院专门组织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这部分成果主要是兴趣小组、技能训练、学生项目产生的作品以及学生的课外作品。

第2篇:广播电视与新闻学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 新闻; 口语化; 规范化

信息时代的传播大潮中,广播电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普及面最广的电子媒介—广播电视依靠声音和图像传递新闻信息,这使得它相较于印刷媒体—报纸杂志来说,更突出耳闻目见这一特色,更要求贴近受众的生活和文化习惯,以方便受众快捷的接受信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闻语言呈现更加丰富多变的趋势,这必将要求广播电视的新闻语言口语化研究迈出改革创新的步伐。

1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的必要性

无论是传统的报纸文字新闻还是广播电视新闻,都必须遵循一个基本的规律,即新闻必须真实,必须用准确贴切的语言来陈述事实。报纸新闻和广播电视新闻的不同之处在于,报纸是给读者阅读的,而广播电视新闻提供给受众以声音或者音像,需要受众听和看,其中相当大的信息量是通过声音传递的。要使受众准确无误而且快速便捷的接收到新闻信息,广电新闻就要在新闻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上下功夫。在广播新闻中,从业人员需要将文字新闻中的书面语词汇更改为更易被接收的口语词汇,将文字新闻中抽象的数字进行模糊化处理或者变化成更为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这样一来,广播新闻才能更为流畅、更容易被听众听懂和接收。电视新闻直接将新闻事件搬上了屏幕,借助画面、语言和音响来综合表述事实,使得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电视新闻语言必须简洁、精炼、概括,表达质朴而严谨,力争使视觉和听觉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让电视新闻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在广播电视新闻中,通过口语词、拟声词的使用,观众即使没有亲历现场,也照样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满足。而新闻的画面则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二者结合起来,会使新闻传播效果得到很大优化。广播电视新闻的口语化是广电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它对于更好地实现广播电视传播价值有着很大的作用。广播电视作为普及面极广的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年来民生新闻栏目的兴起,对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口语化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

语言对于社会的变更十分敏感,词汇的变化是这种敏感性的最直接体现。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发展之初,新闻模式上模仿苏联和东欧,尤其在国际新闻中直接使用社会主义盟友国家提供的图片和稿件,新闻播报也是直接翻译,很少有口语化的播报。后来在受到极左思潮等的影响的期间以及文革期间,新闻语言中大量使用一些政治生活词汇,如“高举”、“忠于”、“紧跟”等词汇,广播电视新闻语言成为政治宣传的附庸,其口语化播报成为政治口语化宣传的直接体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的新词语涌入新闻作品中,如“倒爷”、“万元户”、“责任制”等。这些词汇反映了我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关联度很高,易于被人们接受。经过八九十年代新闻事业的改革,广播电视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大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被明显的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2.1 由“读新闻”到“说新闻”再到“聊新闻”,语言交流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口语化特色首先表现在语言交流方式的变化上,播音员由过去的照本宣科进行文稿播读逐步转化为以文稿为基础进行即兴表达。这种由“读”到“说”的变化,使得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化。而随着传播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传播互动方式和手段不断增加,新闻播报又有由“说”到“聊”的转变,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采用全新播报形式的新闻节目,如山东电视台开播的“民生直通车”、“拉呱”等民生类节目。这些节目采用直接与老百姓进行交流的说话方式,话语之间语气词的使用十分频繁,而且在直接与受众进行交流互动时直接使用口语,传播效果大大增强。

2.2 新闻播报的口语化带来了新闻栏目形式的变化,方言播报、文艺播报和访谈播报节目应运而生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的不断发展,对新闻表达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这一要求,新的新闻播报形式不断出现。文艺播报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快板、双簧、角色扮演等文化形式进行播报,拉近了与人民大众的距离,用艺术的手段提高了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口语化水平。而地方电视台的不断发展,则推动了方言播报的兴起。方言播报这一形式,容易让受众找到心理的接近性和认同感,从而受到群众的喜爱。现在基本上每个省级广播电视台和地市台都开设了方言类新闻节目。口语化在聊天中最能发挥其“说”的长处,顺应这一特点,访谈类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纷纷出现,像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小溪办事》等节目,在进行新闻播报时加强了与受众的互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新闻播报的口语化显得十分自然。

2.3 语言本土化趋势加强,主持个性化特征显现

在方言类新闻节目越来越受欢迎的情况下,普通话作为某种程度上的“超方言”特征愈来愈不明显,主持人和播音员更倾向于用带有本地腔的普通话进行播报,新闻语言的本土化趋势不断加强。而在脱离了固定的播音稿之后,主持人和播音员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富有个人特色的幽默和才艺等融入到新闻播报当中。比如山东台齐鲁频道的小么哥,就凭借其浓烈的本土化特征和十足的个性发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3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化策略

虽然目前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有了巨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但也因为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3.1 对口语化的过分追求容易造成新闻播报的“低俗化”

新闻语言要求真实、准确,而过于口语化的即兴表达则很容易出现用词不准确、造句不完整等状况。由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事业出于经济效益的追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抢新闻”现象,这很容易造成新闻播报的娱乐化倾向,新闻口语被错误片面地理解成“口水化”,甚至一些脏字脏词也出现在新闻播报中 。过份追求口语化还表现在对流行词、外语词的滥用。一些词汇如“hold住”、“屌丝”、“萝莉”、“ungelivable(网络生造语,不给力的意思)”等词汇大批量出现在本该客观严谨的广播电视新闻中,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甚至给学习中的中小学生正常的语言使用习惯造成不良影响。这些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过度口语化,使新闻语言走向低俗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新闻真相的了解,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

3.2 对主持人和播音员要求把关不严,口语化变身为语病化

由于看重新闻播报的口语化,一些电视节目在选择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时,过分注重其口语沟通能力,而放松了对主持人和播音员本身的硬件要求,这就导致了一部分自身素质不过硬不达标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走到了新闻播报的前台。他们在播报中,或者播音错误,或者用词不当,或者语法不对,犯下各种错误:有的把群众平常容易读错的一些字读错,比如把薄(báo)饼读成薄(bó)饼;有的则犯一些常识错误,比如将“斯堪的纳维亚”中的“的”(dì)字读成了轻声(de);有的甚至犯一些政治错误,比如把“美国前总统”说成“前美国总统”等等。这些都是由于主持人和播音员自身素质不够而导致的,使得新闻语言的口语化变成了“语病化”。媒体的公信力应建立在准确、清晰地表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中的这些问题,一方面传递了错误的信息,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威信,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广播电视语言语言的正常发展。为了整个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的规范。

3.3 强化语言词汇的选择,从语言本体上进行规范

广播电视新闻的用词要通俗化、口语化、生活化,以增强新闻传播的形象性和浅显度,从而保证传播效果。在具体操作中,必须要忌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词语,将书面语词、文言词改成口语词。如在新闻播报中,将一盎司黄金多少美元转化成一克黄金多少钱,将一桶石头多少美元转换成一升石油多少钱,这样就会方便受众准确迅速地接收新闻信息。还要把握一些口语词使用的“度”。恰当使用谚语、歇后语、外来词、流行词、方言词汇和习惯用语,处理好规范性和活泼性的关系,处理好主流语言和非主流语言的关系。以网络流行词为例,有些词比如“给力”、“蚁族”的使用已经很成熟了,我们就可以在新闻播报中使用,而像是“屌丝”、“坑爹”、“神马都是浮云”等词汇则显然不适于新闻播报。只有对语言中的通俗元素进行恰当灵活正确的运用,把握好使用的“度”,才不会片面,才能够使各方面的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所以,媒体在规范语言文字的同时不能封闭,不能拒绝新词语,既要注重传统、坚持规范,又要科学发展、面面向未来。

3.4 从行业建设的高度来规范广播电视新闻的口语化

广播电视新闻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全员素质的提高和节目质量的的全面、持续提升上。要从根本上规范广播电视新闻的口语化,就必须从提高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首先,要努力提高播音员和主持人自身的素质修养。要让他们形成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群众观念,加深对新闻的解读,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要促使他们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强化口语修辞锻炼,对生僻字、多音字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容易读错的字词有充分的掌握,同时还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向群众学习,掌握语言口语化的灵活运用技巧。

其次,要不断优化新闻采编队伍建设,从根本上确保新闻质量,为提高新闻语言的口语化水平打好基础。新闻的呈现是一个由采编到播报的一体化过程,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从最开始的采访到编辑,再到最后的播报都要保持对待新闻的严肃性,增强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规范化程度,从而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广播电视新闻语言不仅肩负着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使命,还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必须不断开拓创新,跟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改革。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口语化,从初始萌芽到现在初步成熟,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对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12年2月,教育部召开了“当前广播电视语言问题与对策座谈会”,对当前广播电视语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语言的发展展开了讨论。我们有理由相信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口语化必然会得到更好地规范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士勤,陈荣德,傅忆芳.新闻广播语言的特点和词语变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2).

[2] 刘骏. 广播语言失当的危害与治理.中国广播,2007(8).

[3] 陈京生.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

第3篇:广播电视与新闻学范文

最近,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教授、博导吴信训的专著《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这是在吴信训担任主讲的广播电视新闻学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的背景下,并在其原有版本―――《实用电视传播学》(1990年出版)的基础上精心修订而成,凝结了他20余年的心血和教学心得。作者作为国内较早出国留学研究广播电视传播学的学者之一,本身也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因此该书理论和实践的“整合”显得更为融洽,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点,深入独到的理论见解。

全书共分十章。在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原理”中,提纲挈领阐明了广播电视新闻特殊的社会价值,以及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内涵,并对广播电视媒介的特性和优势作了富有独到见解的论述。

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五章互为呼应,首次分别从广播电视反映新闻信息时的外部结构样式特点和内容叙事语境特征着眼区分体裁,以及从广播电视反映新闻信息时的内容所属领域着眼区分类别,从题材与类别的区分与联系上,对广播电视新闻消息、深度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和特别报道、新闻解说与评论、新闻谈话节目、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以及广播电视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民生新闻、法制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不同领域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的不同体裁和类别运用的基本规律与要领,作了较全面深入的解析。

第六章至第十章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从采访、拍摄、编辑、播音与主持,以及编排、播出各环节的重要理论与实务技能进行了更全面、透辟的解析。

同时,本书认为,广播与电视虽然媒介手段有所不同,但因也有同属电波媒介的若干共性,就其新闻报道的体裁、类别而言,是基本相通的,只是在其具体传情达意的叙事表现上,如何发挥各自的特性与优势,有其不同的特点及要领,所以本书就其每一种体裁、类别,先论其共性,再分述其个性,既有利于触类旁通,节约篇幅,又有利于读者从彼此的联系与区别中,更便捷地理解把握各自的特点与要领。

第4篇:广播电视与新闻学范文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电视新闻出镜播音(口播),即由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播)在电视屏幕上出图像播报新闻稿件的电视新闻。出镜播音,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一个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一个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的实践训练环节。采用分组训练、视频观摩、课堂模拟、点评提高、微格训练等教学方法,在教师引领提示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各章节学习任务,进行实践操练,教学效果好。

关键词 :出镜播音;行动导向;视频;观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05-03

作者简介:任超荣(1963—)女,北京市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演讲与口才教学、古诗文鉴赏。

基金项目: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行动导向式‘学与做’在《电视播音与主持》教学中的运用”(项目编号:JG2012-06)

电视新闻出镜播音(口播),即由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播)在电视屏幕上出图像播报新闻稿件的电视新闻。它具有可视性,以有声语言作为传达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同时,辅之以体态语。出镜播音,是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传媒技术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一个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训练环节。

专业特点与区域行业需求

目前,新疆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高职院校比较少。我院为适应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立足北疆,面向周边乡镇县市,及时设置此专业,以满足疆内各地州县市及周边省份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准职业技术岗位(群),明确人才定位,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工学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导向,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普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科学的突出能力考核的评价体系;依托新闻媒体行业,探索培养高职高专应用性人才的新思路。培养具备新闻媒体传播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际工作操作技能,熟悉国家新闻宣传文化传播的一般政策法规和特性,了解新闻媒体受众的特点,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和媒体人意识,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知识技能和广播电视科学文化知识;能从事新闻采访、拍摄、编辑、写作、评论以及报纸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工作,能基本胜任采编、记者、宣传、播音、主持、现代文秘等一线岗位的高等职业应用型专门人才。既有职业针对性,又有岗位适应性。

该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与实践,普遍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计算机操作、组织策划协调、社交活动、敏锐的新闻观察及采编制作等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印刷厂、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从事新闻采访与编辑、报纸编辑、新闻网页制作、播音主持、婚庆典礼主持、大中型企业庆典活动主持等工作,也可到各级政府部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文秘工作。有丰富新闻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的专业人才,将会有广阔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空间。

在校学习期间,安排学生到奎屯电视台、奎屯报社、奎屯印刷厂、农七师广电局、各县市媒体单位等校外实训基地和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实习。通过顶岗到岗实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在实习中提高实际操作工作能力。毕业时,学生必须取得高职高专英语B级以上(含B级)证书、计算机一级以上(含一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证(二甲以上,含二甲)、新闻从业人员资格证、秘书职业资格证,并获得社会公益服务、企业实践和学生科技社团等经历。毕业后工作一年以上,可以考取记者证。

学生应具备的主要知识有: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新闻采访基础知识;掌握新闻写作和评论基础知识;掌握电子排版基础知识;掌握播音与主持基础知识;掌握报纸编辑知识;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掌握摄影摄像基础知识。具备的主要能力有:具有新闻采访能力;具有各类新闻写作的能力;具有电子排版的能力;具有报纸编辑的能力;具有播音与主持的基础能力;具有新闻网页制作和管理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摄影摄像基本能力;具有阅读本专业外语文献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立业创业能力。

出镜播音的“学与做”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有40门课程,属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电视播音与主持”,是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之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播音与主持基础知识和具有播音与主持的基础能力。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是传播主体(如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外景记者等)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电声系统,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传播活动,是一个从稿件(话题内容)准备到实际播出的过程,有录播、直播和转播。

公众看电视听广播获取信息,方便快捷。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基于事实的报道,新闻六要素5个“W”和1个“H”是公众关注新闻、捕捉事实的关键点。新闻只有交待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真实可信。正是基于对新闻六要素的把握,人们面对一则新闻时,才可以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来说,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消化接受新闻,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出镜播音,就是要揭示新闻的六要素。播音员、主持人要做到以有声语言为主干线或主线表情达意、言志传神,以适应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的广播特点和声画和谐、赏心悦目的电视特点。电视播音与主持是电视传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手段和宣传形式,具有声画结合的特点。作为语言传播主体,播音主持人在话筒前、镜头前、屏幕上,要恰当处理意、情、声、气的关系,以达到自如地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因情用气、以气发声、以声传情。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的节目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主持人节目、现场报道、晚会直播等。随着电视业的蓬勃发展,电视播音与主持的语体特点越来越鲜明,样态也日趋丰富。目前,有学者称之为“屏幕语体”。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对屏幕语体有基本了解,出镜播音的实践训练,要贯穿学生课程学习的始终。

(一)课堂观摩

出镜播音(口播)要求交流感、讲述感更强;要有体态语辅助,忌语气生硬、面容呆板;因有先进的音频扩放设备和卫星传送,咬字、发声力度要稍弱;语速稍快于广播新闻播音,慢于电视新闻片配音。

电视新闻出镜播音(口播)的内容大致有5种:导语、串联类;公文类;快讯类;背景、知识类;新闻评论类。

课堂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实行动导向式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播音与主持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观看一个个新闻视频。在获取信息知识的同时,着重看新闻播音主持人出镜播音的眼神、妆容、姿势、播出形式、吐字发声、音画面切换、播出效果等,分析各类不同节目播音主持的语体特征和艺术风格。增强学生对出镜播音的感觉及感性认识,加深对播音与主持能力的理解。通过视频观摩,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理解,激起练习模仿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表演欲。在一次次仿真模拟训练中,学生体会到了出镜播音的魅力,学会了基本的播音操作。

(二)模拟播音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精心选取相应的新闻视频资料,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互动点,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出镜播音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模仿训练的积极性。

每播放一则视频,要求学生记下新闻标题、主要内容、主播性别或姓名、播出时间、新闻时长,简评新闻价值,注意主播表情神态、语速和表达,并有意去尝试模仿如何出镜播音。

观看观摩之后,利用教材或自选自编的新闻材料,进行模拟播音。一个学生在讲台上试播,其他学生可以用手机录像,可以记录,小组互动讨论,积极发言点评,指出优点及不足,互帮互助,及时改进提高。也可以把学生录的模拟播音的视频,在多媒体投影屏幕上播出,集体观看,播音者自评,学生代表评议,教师指点总结,发现问题、指点门径。课堂上,学生分组展示、单个展示、微格训练、专业点评互评,教师参与评价进行引导,把握节奏进程,推进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出镜效果和播音水平。

为了深入了解实训情况和提高播音水平,一个月的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在微格教室进行出镜播音训练,对热点话题即兴发言、实习见闻总结交流、小组采访制作节目展播。教师率先示范,学生依次上台演讲播音。可采用小组节目展播形式,具体要求如下。

每组4人分别上台播报,播报形式内容不雷同;学生自行熟练使用现有多媒体播放设备,互为搭档补台;选材可选课本训练材料和案例,或另选自编;每组1人主持,负责推介每个播报者的特点、新闻主题要点,串联起4人的播报内容;训练时要记录,不要求全程纪实,记有用的播音经验体会、实训者的明显不足、值得学习借鉴的点,对播音表现简要评语。课堂训练时,人人出镜,模拟播音。中心组成员负责留心每组每人的表现,学生共同思考“怎样学习和练习播音与主持”、“如何模仿自己最喜欢的播音员主持人”、“策划一轮播音与主持大赛并且制定比赛评分标准”、“出镜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各组长小结,中心组点评,教师总结明确提升要求。

行动导向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合作研究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所以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和学习计划,开展采访、调查、讨论、查阅资料、观看或阅读新闻、制作校园新闻等活动,掌握必要的看新闻、抓新闻、做新闻、播新闻以及主持节目庆典活动的能力,对学习中所获取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展示。

在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训练,要求学生逐渐养成新闻人的职业习惯,随时捕捉新闻素材,保持良好的播音主持意识。各组学生采新闻发新闻,找话题做节目,丰富课堂学习内容,这就是在“做中学”。在一起观摩了新闻联播的播音视频后,根据教材训练要点与提示,让有主持播音经验的学生,以章节提供的训练材料示范,带动全体学生的播音学习和训练。有时候反过来,让没经验的胆怯羞涩的学生先播报一条新闻,大家一起分析点评,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提高。教师在学生的“做”(模拟演练和互评)中“教”播音,抓住关键加以指点,让学生有趣训练、有意训练、有效训练。

教学中可播放科学发声的视频、播音时的话筒摆放法、胸腹式呼吸法、屏幕语体、新闻语体、金正昆商务礼仪讲座等视频,强化学生的发音标准和播音意识。视频资料在突出播音主持这一教学主题的同时,增广了学生的见闻,涉猎了多方面的知识。

结语

笔者承担的“电视播音与主持”是跨专业的新课型,属于教学转型和创新尝试。在充分了解该专业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行动导向式“学与做”的过程中,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秀环.播音主持快速入门十八招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罗莉.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第4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3]冷晶.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

第5篇:广播电视与新闻学范文

关键词 新闻;播音;规整性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013-02

0引言

长期以来, 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必须讲求规整性, 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识[1]。然而,伴随着广播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 “对于广播新闻来说,如果要使受众喜欢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播音就要像平时我们说话聊天一样, 即使说错了也无伤大雅, 就连普通话的标准也可以放低, 让受众能听懂就可以, 在满足受众需求的情况下,如果还要讲求播音的‘规整性’, 就会使播音变得呆板乏味, 从而影响传播的效果。”也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播音作为一门语言艺术, 有着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用于区别于其他语言艺术的规整性。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讲求自身的规整性,是出于对受众的一种普遍性考虑而选择的传播方式,更是对受众的尊重,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讲求规整性不但不会使播音变得呆板乏味、冗长无聊, 相反却会大幅度地提高播音的艺术质量,扩大播音的传播效果。”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问题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受众群体出于不同的思考,对规整性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下面,我们从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及其特点,广播电视新闻现状及原因分析,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的意义和如何规范当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等方面,浅析广播电视新闻的规整性,及其发展倾向。

1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及其规整性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就是运用有声语言,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将信息进行播送和传递。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对于传递时事资讯、普及大众知识、传播相关信息、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提到的作用。根据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不同,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分为广播新闻播音和电视新闻播音两种,因为传播媒介的不同,广播新闻播音和电视新闻播音的表达方式、表达效果和对播音的要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从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来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具有非模仿性语言再现的特点;从与语境的关系来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具有非现场单向传播的特点;从信息形式来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具有规整性的特点。而在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中,规整性显得更为重要。

所谓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主要是指语音(声、韵、调)、词汇、语法、语流都要符合普通话的相关要求,遵从普通话的规范[2]。广播电视的一项重要职责就在于推广普通话。当前,推广全民普通话已经作为普及中国语言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推进,是大势所趋,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作为有效的传播途径理应更好地“作表率”,深入推进这项工作的进行。但是“规整性”的意义除了符合普通话的基本标准外,更应该包含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准确生动流利的语感、有钳力的逻辑性和更为清晰的语言思维。、很多情况下,我们谈及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往往联想到的是呆板、骨感、守旧,在心理层面上把语言的艺术性和语言的规整性是格格不入的两个对立整体,追求播音的规整性就会使得播音变得过于官方、有束缚,极不自热,丧失生活化和幽默性,这种观点显然不够具体全面,有失偏颇。

2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现状及原因分析

时下,有些广播电视新闻播音随意性增强,追求新颖的形式创意,更加突出个性化,在相当一部分受众中反响较为良好,对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传统的规整性提出了挑战。

原因分析: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更加广阔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收视率,不得不冲破广播电视新闻的规整性要求。通过社会公众调研工作了解到受众的心声和普遍性的要求,通过创新和突破,顺应公众需求。所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采用更加亲切的方式贴近受众,而这种亲切的方式大都是突破新闻广播规整性,在语言上一反往常规整性、严肃性、格式化的常态,采取更富娱乐化,更加轻松的播音方式,让受众听得懂、感兴趣;

2)广播电视新闻界思想的更新,使得播音规整性受到考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思想更加开阔,更具有批判主义和创新精神,大多数人把波音的规整性视为播音发展的桎梏,认为一味的追求规整性只能使得播音变得更为程式化,丧失发展活力,最终将会埋葬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在这种思想下,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开始更新播音观念,调整规整性内容。

除此之外,报纸媒介的更加生活化和电视电影的娱乐化、轻松化趋向也使得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受到挑战。

3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的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对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在规整性意义的思考上也走向了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个方向。

对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持有赞同意见的人认为,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应当成为播音的一项黄金法则,这种特点有利于播音理论的综合性研究,体现了播音的科学化要求,推动了新闻资讯的全面和无障碍普及传播,使得播音更有艺术性。

而另一方面,播音规整性不仅不会体现播音的艺术性,相反会使播音远离大众视线,渐渐失去其生命力,不利于播音的创新和发展,不能真正体现广大受众的要求,将其束之高阁,最终失去活力。

从两种看法来看,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规整性来说,既有利也有弊,应该如何调整规整性与创新性的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4结论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规整性问题,不同社会群体存在不同的认识,当务之急是有关部门尽快解决此问题,以使新闻播音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广播电视与新闻学范文

[关键词]部校共建 广播电视学 实践能力 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卓越计划”背景下广播电视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项目编号:201612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要求高校切实转变办学思路,真正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自、教育部2013年联合推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来, 各省、市积极出台措施,加快部校共建的步伐。山西省按照、教育部要求,于2014年 6月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牵头,协同省教育厅,依托山西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广播电视台,共建山西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

山西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作为“卓越计划”的主要受益单位之一,如何更好地利用部校共建的优势资源,利用新闻媒体在舆论导向、新闻实践、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依托共建协议,结合我省实际以及学校人才培养实际,研究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技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

依据我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拍摄、编辑、出镜报道、评论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学习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要接受系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实践训练,掌握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来说,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要掌握电视新闻的拍摄、编辑、广播新闻节目制作等基本技能;要有从事新闻策划、采访、写作的核心能力;要掌握电视出镜报道的基本技能;要具备进行新闻评论的基本素质等。

二、培养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要培养学生过硬的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评”的实践能力,要在课程实训、小学期集中实训、校内外实训等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一)课程实训

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广播新闻节目制作、电视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评论、记者职业口语等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加大实训课时的比例,强化实训环节的考核。如在《电视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训中,对于采访策划、采访准备、人物专访、事件性访问、消息写作、人物专题制作、事件性调查报道的制作等都进行专项实训。使学生在课内基本掌握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的必备技能。《记者职业口语》课内实训包括对新闻图片的描述训练、对新闻现场的描述训练、出镜报道实训等,通过这些实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件出镜报道的技能。

(二)小学期集中实训

作为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实训环节,每年暑假开学后为期两周的小学期集中实训,既是对上一学年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集中检验,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分别训练学生新闻图片摄影、社会实践调查、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等从事新闻报道所需的核心技能。

(三)校内、校外实训

除了教学计划安排的实训环节和实训内容,充分利用记者节、广电嘉年华等契机,并结合学院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安排、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和新闻报道,提升新闻报道的实战技能。

三、依托部校共建项目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适应行业对广播电视人才的需求,山西省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专业的师资保障

互派师资和人员是卓越计划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部校共建项目实施以来,广播电视学专业共派出5位专业教师到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广播电视台挂职,通过媒体挂职,教师对行业一线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更清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行业最新技术的发展、新的节目制作理念也有更深的感触,回到课堂就可以结合媒体实践经验进行教学。媒体挂职也是教师再学习的机会,教师带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目的地去实践和思考,对专业课程的讲授、实训内容的安排、实训考核的标准等有了新的认识。如近年选派讲授电视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评论的老师到山西广播电视台挂职,教师在授课中就会结合媒体对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的实战要求,在实践训练环节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符合媒体一线对新闻人才的需求。

媒体也派出业界精英作为业界导师到学校挂职,他们到学校给学生举办专业讲座、开展学术沙龙,甚至帮学生批改采访写作的作业等,用他们多年在一线积累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为学生释疑解惑。如近期举办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系列学术讲座中,主题包括:在实践中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如何做好电视新闻宣传报道,学习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等,这些讲座一方面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同时行业导师结合媒体实践和切身经验的交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7篇:广播电视与新闻学范文

关键词: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演变与创新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电视台播音主持行业正在迅速发展。播音员作为新闻媒体的直接传播者以及体现者,对电视台播音主持行业的稳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在开展新闻传播时能够将真实全面的信息传达给广大受众。与此同时,播音员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播音主持的积极风貌以及态度,实现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和广大受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增加其对节目的好感度以及认可度。对于播音员的主持风格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受众的喜好程度;第二,节目类型;第三,个性语言表现;第四,播音员自身的外在形象,所以这就要求在当前社会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员一定要注重自身主持风格的演变和创新,顺应社会的发展,通过合理的规划节目内容以及形式要最大限度的提升新闻播出质量以及效果,通过这种途径来提升新闻节目在广大受众中的影响力。需要注意的是,一名合格的播音员要想形成自身的风格、个性,就要加强历练和学习,深入的理解节目性质和行业特点。

二、针对于当前电视台播音主持主要类型的分析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媒体行业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电视台播音主持的类型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一)新闻类的播音主持节目[1]本身对于新闻类的播音主持节目来说,是记录真实事件的节目,新闻类播音主持节目对播报的要求相对较高,和其它的节目有着显著的区别,要求播音主持人在实际的报告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正确的语气以及词语,促使主持工作具有专业性、准确性的特点,并且还要确立自身的立场,充分地理解新闻材料以及实际背景,再根据播报的主要内容适当的调整自身的情绪,融入自身的个人情感和分析,显著的提升新闻内容的说服力和科学性。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类播音主持人,一定要具备专业性的技能和良好的自我修养,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实现在学习中进步。

(二)娱乐类节目的播音主持工作娱乐类节目和新闻类节目两者存在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娱乐类节目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所以对于播音主持来说,要根据所主持节目的风格来适当营造一种合理的氛围,给广大群众带来良好的观看体验。并且要求播音主持人在节目过程中适当加入自身的观点,在完成对节目内容准确解读的同时,运用具有娱乐化的手段来让群众产生共鸣,促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节目的播放率和质量。

三、针对于电视台播音主持注重风格演变的分析

(一)具有自身语言特色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注重对自身主持风格的演变,具有自身的语言特色。对于一些对自我风格并未实现定位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来说,要加强学习以及总结,也可以多观看以及学习其他电视台的播音主持人的节目,通过效仿来实现自身专业性技能的提升,逐渐形成属于自身的主持风格,实现对自身准确定位,这是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的开展学习和顺利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提升其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2]。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就要在日常工作中虚心向其他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学习,掌握自身专业的理论性知识,将其合理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尝试在不同的工作处境中形成属于自身主持风格,只有促使自身具备良好的主持风格,才能实现电视新闻节目有着较强的收视率和生命力,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加强学习精准定位为了让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胜任各项工作,提升自身专业性技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从老套中脱颖而出,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形成属于自身的语言特色。因为在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以及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时,都是通过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语言来获取的,所以电视新闻播音的总体质量主要取决于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因此,要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在电视媒介传播工作中形成自身的语言风格,在实际的播报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播报,而是要字正腔圆、掷地有声的播报,提升报道的吸引力以及专业性[3]。例如,像央视主持人的朱广权,其具有着专业良好的专业性技能以及过硬的主持功底,并且在播报过程中具有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从而给严肃的新闻热点添加了趣味性和娱乐性,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因此,朱广权也就被称之为“央视段子手”,形成了属于自身的语言风格。

四、针对于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演变与创新应注意问题的分析

(一)良好语言风格和习惯为了促进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演变与创新,应注重让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具有良好的语言风格以及习惯,要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要对自身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所需要播报的节目内容有着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再根据广大观众朋友对节目的反应来制定合理性的工作计划,并根据节目的主要内容设计主持风格,从而更好地把握节目整体布局。需要注意的是,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形成一定要综合考虑广大观众朋友的观看感受以及节目类型,因为只有实现自身的风格和节目内容相符,才能够提升节目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满足广大群众的观看感受,才将会提升节目的收视率,要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要实现对新闻重点内容的强调,善于采用新闻材料中的字词形成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更好地胜任播音员这一工作岗位[4]。

(二)提升自身专业性技能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一般都是学习主持专业的,所以在其上学期间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但是不可否认,部分刚刚进入到电视新闻播音行业的人员,还是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需要在参与工作后加强对自身专业性技能的优化和完善。这就要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要注重实践练习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工作中要善于挖掘自身的发光点,并将其放大,将潜能全面的激发出来,形成具有独特和吸引力的主持风格,通过这种手段来将自身的优势体现出来,达到改善节目效果,提升节目质量的目的,并且电视台行业中的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培训工作,对播音主持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也可以落实开讲座,加强学习交流,总结经验,实现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电视播音主持人自身的专业性技能[5]。

(三)工作中善于模仿学习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行业,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各种新鲜面孔,但是新加入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在主持风格上大多存在的欠缺现象,这就要求其具备一种正确的工作态度,落实优化自身专业性技能,可以向老一辈的优秀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加强学习,也可以在业余时间观看前辈的主持视频,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学习主持经验以及主持方式,久而久之达到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的主持能力的目的,形成自身的主持风格。与此同时,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还要加强模仿练习,模仿的对象就是优秀的播音人员,学习其方法以及技巧,再合理的融入自身的特色,形成属于自身的主持风格。

五、针对于促进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演变与创新可行性对策的分析

(一)优化和完善选拔工作相关管理人员要完善选拔工作来促进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演变和创新。在实际的播音主持风格演变以及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电视台播音主持人的选拔和聘用形式,要求在选拔播音主持人时,不仅要求其所学习的专业和学历满足要求[6]。同时还要落实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来深入了解播音员播音主持人自身的能力,像紧急处理能力、工作态度、专业性知识储备。在完成招聘选拔工作后,对在职的播音主持人也要积极落实采用竞争上岗形式,节目和播音主持人实现双向选择,让合适的播音主持人做适合自己的节目,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播音主持人在岗位当中发光发热,展现出自身的价值,提升工作效率,完全地展现出自身的主持风格,实现创新节目。

(二)尊重各优秀播音风格应尊重各种优秀的播音主持风格。在培养专业性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电视台新闻播音主持人的工作中,要落实加强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对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促使其具备创新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主持经验,显著提升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性技能。但是在当前实际的培训工作中,由于培训工作较为单一和重复,以至于部分播音主持人自身的语言风格出现同质化的不良问题,导致电视节目缺乏个性以及新鲜感,这就要求在后续的培训工作中要尊重每一位播音员的播音风格,对其开展个性化培训工作。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勇敢地突破自己,准确对自身的风格定位,寻找到适合自身的节目,在坚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让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敢于转变自身的播音风格,不断突破自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创新,实现自我升华。

(三)积极地创新主持艺术积极的创新主持艺术。为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创新。要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要改变思路,在工作中不单只是认为自身是一名播音员,而要具备一种主创人员意识,参与到节目组制作的全部过程中,在节目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节目风格来创新主持风格,实现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及舆论导向的背景下,对电视新闻的内容进行扩充,提出自身具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这种手段来创新和优化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艺术[7]。

第8篇:广播电视与新闻学范文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模糊化处理

    在新闻编辑工作和新闻写作过程中,模糊化处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且适用范围很广。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分清模糊化处理在什么情况下是适用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用的以及模糊化处理的技巧等问题。那么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第一,急发稿件。一般而言,急发稿件都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短时间内无法确认和查清的问题,而新闻稿又必须及时播出,在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采取模糊处理,而不是盲目地确认,这样一来,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就有了保障,新闻损失也有所降低;

    第二,机密稿件。例如对我国的军事情况进行报道时,对涉及到驻地、科研数据等方面的新闻稿件,也需要做模糊处理,做到不泄露国家机密;

    第三,遵守法律法规。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同时,由于新闻报道也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因此应对其进行模糊处理;

    第四,如果出现新闻报道当事人的清晰图像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处理,如侧面拍摄和在播放时打马赛克等。只要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处理和报道时都应该慎重,坚决以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准绳。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组织指导

    新闻编辑部代表了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利益,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问题、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等因素,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了解,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拟定和报道,对新闻视角进行剖析和参谋,正确把握舆论的方向。编辑部应该定期组织战役行报道,例如开办新栏目、进行系列报道的拍摄和制作,与观众互动,一起对报道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先进的通讯网络设施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网络设施主体包括通讯员和记者组成,新闻编辑部和网络设施主体的关系是相互扶助、相互吸取的,两者只有建立起长期合作通信的关系,发稿情况和写稿情况才能及时通报,编辑部也能协助通讯员和记者,对其新闻采编进行教学、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闻业务的知识。

    因此可知,将新闻系统进行组织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效率,在整合培训、组织指导之后,新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编辑民间DV素材

    很多行业都将媒体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例如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还有部分单位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如宣传部、专门整理部门活动的专员,还有专门负责管理单位活动资料的人员,并将部分资料交予新闻媒体刊登。这些单位中的宣传人员均与电视台关系紧密,有如下优势:从他们手中交出去的素材,一般而言,真实性毋庸置疑、可信度高;在对专业术语表达的时候,用词更准确,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新闻调查取证也较及时,尤其是能够捕捉到执法现场的镜头,不会耽误新闻的取证和发表,还能提供记者捕捉不到的镜头。目前很多电视台都使用民间DV拍摄的关键画面,再进行加工和编辑,最终形成完整、专业的新闻进行播出。

    4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制作舆论监督节目

    关于制作舆论节目的技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实施建设性的监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人员,应该以党和人民为工作的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要求约束自身,将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监督时要保证科学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用科学的方式将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新闻带给群众;

    第三,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不违背党的发展规律、不泄露国家机密等。

    5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后期控制指挥

    控制着一般被称为导播,节目直播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主持人、技术人员、编辑以及无时无刻准备的新闻消息,都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服从导播的安排。广播电视新闻与报纸相比,报纸的排版其实就是电视的版面,新闻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版面做得更加活跃、更加吸引人。根据节目的时长来确定新闻的成套播出,对于突发性新闻或没有及时制作的新闻,可选用在节目中插播;若收到记者传回的新闻,如果比较重要,那么导播就可以在节目中迅速切入播放。在原有节目中插播消息,实际上已经打乱了原本的预定,那么导播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并辅助准确的计算,才能将新闻插播在适当的时间中。

    6结论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除了要对传媒行业进行深刻且严谨的认识,还需要努力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一般而言,新闻的创新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创新,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是与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因此,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引领者编辑技巧,才能制作出符合受众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迎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将新闻报道典型化、精品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燕,曹林.论网络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第9篇:广播电视与新闻学范文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是一份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在对节目进行编辑的过程当中通过何种方式让节目变得更加新颖独特,引人入胜是所有编导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综合性质较强的工作,它包括了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加工、组织和进一步的传播思维等方面的内容。在整个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过程当中,编辑的价值判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编辑思想意图或者是节目主旨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编辑工作也是整个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和灵魂所在。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者,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对节目进行判断,比如说政治、思想、事实、价值等角度都是要参考的内容,只有在这些角度的审核下才能够进一步筛选出优质、符合节目主题的稿件和素材,最终编辑出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具有较强可看性和可听性的广播电视节目,使之成为观众的精神食粮。然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技巧,本文结合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体会,就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要点以及技巧展开讨论,希望能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一、把握好新闻标题、导语、结构编辑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一门艺术性和技巧性较强的工作,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工作人员而言,一方面要拥有敏锐的新闻嗅觉,能够快速地洞察具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与此同时还要在工作过程当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借助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另一方面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编辑技巧,通过巧妙的搭配组合方式,让节目拥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可听性。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编辑的时候,要认真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帮助观众或听众理清思绪,同时保证节目生动有趣,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们在该节目上驻足。[1]与纸质媒体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稿的标题对真实性和有趣性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如果标题不能体现素材的中心观点和核心思想,则可以通过增添副标题的方式来帮助听众(观众)了解报道的主要内容。一个成功的广播稿标题往往能够将观众从休息或者是换频道的间隙吸引过来。

美国著名广播电视新闻学教授曼彻斯特曾经说过:“好的导语往往能够拥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导语一旦开始唱歌,读者就能够在不知不觉当中闻歌起舞。”同样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也具备相同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只需要突出一个关键的新闻事实或者是新闻素材即可,而其他的细节或者是事实内容则可以转移到新闻主体当中,尽可能地将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用一句话概括出来。通常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导语中所涵盖的新闻事实越少,那么导语就会越简洁,越具有吸引力。[2]

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形式主要是由广播电视新闻素材的特点来决定的。要想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那么就必须在结构形式上体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特色。比如说当采访对象只有两个人的话,纸质新闻媒介可以就谈话双方的讲述内容进行穿插讲解,进而形成一种比较有趣味性的结构体系。而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而言,却可以按照人的讲话顺序和内容来进行划分,不在一个人的讲话中穿插另外一个人谈论的同样内容,而是当一方讲话结束之后才介绍另外一个嘉宾。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指导技巧主要有两点:第一,要体现节目制作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如对某一段特定时期内国家所出台的方针、政策或社会的动态和市场的发展情况、社会的热点问题或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或者专题报道,针对特定的话题内容可以邀请专家和普通民众到节目当中谈论自己的观点,最好选取拥有对立观点的节目嘉宾,因为在激辩和论述的过程当中更能够提升节目的可看性。如《财经郎眼》采用三人聊天的节目制作方式,通过“生活化”“媒体化”的方式让枯燥的财经节目变得生动有趣。第二,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完善的通信联系网络,确保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观赏性。通常情况下通讯联系网络的主体是记者站和通讯员,因而编辑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与通信联系网络的成员建立密切的沟通关系,通过交流和联系可以及时地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与此同时借助这一紧密的沟通桥梁,编辑部门还可以及时获取第一手的珍贵素材,将节目的要求和发展情况进一步与新闻记者或者通讯员交流,甚至还可以参与到他们的工作当中共同为节目的制作出谋划策。[3]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民间DV拍摄素材的编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