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儿幼儿急疹护理方法范文

小儿幼儿急疹护理方法精选(九篇)

小儿幼儿急疹护理方法

第1篇:小儿幼儿急疹护理方法范文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早期的一种常见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都得过此病,主要表现是突发高烧,一般持续3~5天左右,然后全身出现粉红色斑点样皮疹。幼儿急疹也叫婴儿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突起发热,热退疹出为特点。

幼儿急疹护理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卫生。皮疹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皮疹部位用温水洗(40℃左右),水温不宜过热,以免刺激皮肤。避免宝宝搔抓,不要穿丝、毛织品等衣物,勤换衣服和尿布。

慎用退烧药 宝宝发烧家长往往着急,但幼儿急疹需要发烧几天,才可出疹。一般用过退烧药后,体温还是会很快上升。宝宝发烧达38.5℃以上时可应用退烧药,但24小时用药不可超过4次。

多用物理降温 用退热贴或者凉水浸湿,拧得不滴水的毛巾敷额头,或温水擦拭腋下、四肢,也能起到降温的效果。

多给宝宝喝水、喝果汁:水能排毒,而且这时宝宝一般会想喝水。如果宝宝食欲不太好,不必强迫他喝奶、吃饭。可吃些流质食物,如米汤、面汤。

食疗 一些中医的食疗方法,你也可以尝试:用鲜芦根50~100克加500毫升水煎煮,然后取汁频频喂服;或把西瓜去绿色硬皮后的青色部分,取100克切片,然后煎水随时服用。

减少室外活动 烧退出疹后2~3天一般疹子会消退痊愈,这期间注意减少室外活动,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不要用抗生素 家长不要随意给宝宝使用抗生素,幼儿急疹是病毒引起,应用抗生素是无效的,而且会造成宝宝腹泻和鹅口疮等副作用。

幼儿急疹有信号

发烧:超过6个月的宝宝前期无感冒征象,却突然发热。一般立即就到38~39℃,以前也没得过幼儿急疹,这种情况就应该怀疑有幼儿急疹的可能。这期间无论用什么退烧措施,都不会维持体温正常。顶多几小时,药效稍退,体温即回升。

伴随的症状:宝宝虽然发高烧,但是精神尚好。有些宝宝会烦躁不安、呕吐、腹泻以及胃口减退。有的宝宝会出现喷嚏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

医生检查:医生检查会发现宝宝喉咙稍红,甚至会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化验检查:一般来说验血不会发现白细胞增高等异常,但是淋巴细胞会有上升。

3天后热退疹出:一般来说,幼儿急疹在发热三四天后烧退,疹出。疹子起初大部分在躯干处,腰腹部尤甚,后蔓延至脖子、脸面、四肢,一般三天后退去。

《母子健康》温馨提示

宝宝在高烧期间可能出现一些伴随症状,比如轻度流涕、腹泻等,都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第2篇:小儿幼儿急疹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幼儿急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动态变化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BC count and its assortment in peripheral bloodin childrenwho suffered fromexanthema subitumat different stage, and to provide data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From 2002 retrospective studyabout clinical data, hemogram,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was done on 532 cases ofexanthema subitum. Results The counts of WBC and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were higher or normal at day 1 of fever,but they were considerably lower at day 4. Levels increased gradually whe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improving. The counts of WBC rised to normal level and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also increased apparentlyat day 8.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rised to normal level at day 14. Conclusion ①In the initial stage of exanthema subitum,an elevated or normal WBC and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count is usually present. In the acute stage,they decrease apparently,but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rise slowlier than WBC.②Dynamic viewing hemogram is helpful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exanthema subitum and other exanthematous disease.③Decreasetypeof WBC and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isrelevant to the proportion of lymphocyte. The increase of lymphocytes proportionis perhapsa kind of protective cell immunity.

【Key words】 Exanthema subitum;Neutrophilic granulocyte;Lymphocyte;Dynamic viewing

幼儿急疹亦称婴儿玫瑰疹,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常见于 6~18个月,3岁以后发病少见,无性别差异,多发生于春秋季。它的特征是发热 3~4 d,热退后全身出现红疹,并很快消退。皮疹出现以前高热不退,症状和体征方面缺少典型的阳性发现,早期难以确诊[1]。它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1988年Yamanislfi等首先证实了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幼儿急疹的病原体。一般认为,病毒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或减少。但并非所有病毒感染引起的血象变化规律一致,在此就近8年来我们临床观察的532例幼儿急疹患儿不同病程血象变化特点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32例患儿均为2002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因发热来就诊的而确诊为幼儿急疹的病例,男281例,女251例,年龄1个月至2.5岁。既往无粒细胞减少史及遗传病史;除外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恶性肿瘤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1.2 诊断标准 典型的幼儿急疹具有以下特点:①发热1~5 d, 体温高达39℃~40℃或更高。②热退后面部及躯干出现红色斑丘疹,持续 3~4 d,部分患儿软腭可出现特征性红斑。③其他症状包括眼睑水肿、前囟膨隆、咳嗽、腹泻、 惊厥等。④多数患儿颈部及枕部淋巴结增大。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增高[2]。

1.3 检验方法 患儿发热1 d内取末梢血20 μl,采用5DFF全自动分析仪计数外周血细胞及分类,如发现血象有明显异常,再人工复检一次。第4天、第8天、第14天各复查 1次血常规。

1.4 治疗方法 ①确诊前予抗病毒药或抗病毒药+抗生素以及解热镇痛药。② 确诊后予维生素B4+鲨肝醇口服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病程第1天大部分患儿白细胞数、粒细胞数正常或稍高,病程第4天白细胞数、粒细胞数明显下降,与第1天相比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随病情恢复,白细胞数和粒细胞数数逐渐上升,第8天白细胞数与第1天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与第4天比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但粒细胞数恢复稍慢,与第4天比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到第14天粒细胞完全恢复正常,与第1天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第4天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周内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的占86%, 而1周内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的仅占60 %, 提示白细胞总数较中性粒细胞先恢复。

3 讨论

1988年 Ya ma n i s h i 等首先证实 了HHV-6的原发感染多见于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感染后大多无临床症状,少数可引起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幼儿常见的热性发疹性疾病,在因发热性疾病而到医院就诊的儿童中占 10%~45 %。HHV-6最早是从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来的,起初认为HHV仅感染B淋巴细胞,随后发现其具有广泛的细胞侵噬范围,可感染B、T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3],抑制骨髓,继而影响血象。李其等认为病毒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大多为真性粒细胞减少,包括粒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以及骨髓的无效增生等,并非粒细胞成熟停滞[4]。这是机体在对抗病原体过程中的一种免疫反应,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并非病情严重的表现。本组资料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病情恢复快,预后良好的表现也进一步支持上述观点。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减少不完全同时出现,有一部分病例仅是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数单独减少,这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值有很大关系,但中性粒细胞减少与淋巴细胞增高之间究竟通过何种机制来相互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般认为,细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增加,中性粒细胞亦经常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减少;病毒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或减少。但这只是个笼统的观点,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诸如重症细菌感染在疾病极期亦可出现白细胞和粒细胞低,而病毒感染在早期白细胞和粒细胞可升高。幼儿急疹时由于存在感染、发热等原因,机体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应激状态时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数目增多,核左移[5]。故感染的早期中性粒细胞经常增加。体温越高,应激反映越强,因此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也就更明显。应激由开始的警觉期逐渐向抵抗期过度,以交感一肾匕腺髓质兴奋为主的-些反应将逐步消退,因此中性细胞逐渐减少。正常情况下,婴幼儿的淋巴细胞约占0.60,年龄越小,白细胞的总数越高,淋巴细胞的绝对数值越大。如果应激反应的程度相同,中性粒细胞增加的程度也相同,那么年龄越小,由于应激反应前淋巴细胞较多,所以应激反应发生后中性胞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幼儿急疹的早期,由于中性粒细胞经常增高,故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来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困难的,以中性粒细胞的绝对或相对增高作为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是不可取的。疾病极期白细胞和粒细胞明显减少,这为幼儿急疹的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因此,临床医师应动态观察患儿血象变化,以避免误诊。我们的体会是,婴幼儿第一次发热并伴血象异常时,应在排除幼儿急疹后考虑其他血液系统的疾病,避免过度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3.

[2] 照日,乔海平.人类疱疹病毒 6、7、8型感染(包括幼儿急疹)//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上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6-741.

[3] 刘军连,徐志凯,闫庆国,等.人类疱疹病6型感染与淋巴瘤关系的初步研究.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3,19(6):565-56.

[4] 李其,高红英.小儿感染性疾病与粒细胞减少症.天津医科大学报,1999, 5(3):79-80.

第3篇:小儿幼儿急疹护理方法范文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症状,许多疾病均可引起。由于患儿年龄小、起病急,常常引起家长的焦虑。为了解1岁以内婴儿首次发热的病因分布及转归,本文对社区辖区范围内161例1岁以内婴儿首次发热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分析,以期对基层儿科门诊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以腋温>37.3 ℃为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为居住在本社区的0~1岁小儿,男85例,女76例,均在我部或其他医疗机构就诊,发病年龄<3个月12例,3~6个月22例,6~9个月96例,9个月~1岁31例;伴随症状:流涕或鼻塞23例,咳嗽35例,气喘6例,腹泻18例,声音嘶哑6例,惊厥1例,无任何伴随症状115例;热程:<1天51例,1~3天98例,>3天12例;最高体温:≤37.9 ℃ 45例,38 ℃~38.9 ℃ 95例,≥39 ℃ 21例;实验室检查:154例患儿检验血常规,WBC<4.0×109 /L 5例,4.0~10.0×109 /L 131例,>10.0×109/L 18例。

2 诊疗结果

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儿科学》第7 版[1],上呼吸道感染51例,占全部病例的31.7%;幼儿急疹88例,占54.7%;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炎)14例,占8.7%;其他诊断(包括肠炎、食滞、出牙)8例,占5.0%。具体病因与月龄的分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岁以内婴儿的首次发热以幼儿急疹居多,这部分患儿中以6~9个月龄发病为主,结果显示,6~9个月龄患幼儿急疹的人数为69例,占该年龄段发热患儿总数的73.4%,占全部幼儿急疹人数的78.4%。

全部患儿中有53例应用抗生素治疗,占32.9%,其中静脉滴注28例,其余患儿仅给予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或退热药等对症处理。抗生素的具体使用见表2。表1 不同月龄患儿的病因分布 注:*为该诊断患儿占同月龄患儿总数的百分比;**为该诊断患儿占患儿总数的百分比

3 讨论

1岁以内小儿由于抵抗力低,体温调节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发热,但病因相对单纯一些,多数为呼吸道感染,患病的早晚与母乳喂养、生活环境及有无交叉感染有关。从我们的调查看出,大多数的发热患儿集中于6~9个月,这与该年龄段幼儿急疹多发有表2 不同病因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注:*使用及未使用抗生素患儿分别占该诊断患儿数的百分比

关。幼儿急疹是一种病毒感染的发疹性疾病,患儿可突然发热,低热或高热,一般状况良好,不伴咳嗽、流涕等其他呼吸道症状,偶有腹泻,绝大多数患儿WBC<10.0×109/L,2~3天后热退疹出,预后良好,临床应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应使用抗生素,而调查显示仍有21.6% 的幼儿急疹患儿使用过,可能是由于幼儿急疹要在出疹后才能确诊,加之部分家长认为“发热就是有炎症,有炎症就要用消炎药”的误区导致病毒感染的患儿也在使用抗生素,尽管这一比例比文献报道要低[2],因此我们体会,根据患儿的发病年龄、发热特点、伴随症状及血象可以做出推测,并向家长解释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避免过度治疗。

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多与季节、气温变化、营养不良、空气污染有关,一般都会有较频繁的咳嗽,部分患儿伴气喘,从儿童保健角度出发,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两个最关键的观察方法:数呼吸次数和看有无胸廓凹陷[3],辅以查体及X线检查都能及时诊断,并及早应用抗生素治疗。而上呼吸道感染热程多不超过3天,一般以低热或中度热为主,可伴有流涕、鼻塞及轻微的咳嗽,给予对症治疗和正确的护理措施,绝大多数都能很快痊愈。

综上所述,了解1岁以内小儿首次发热的病因特点就能够及时、快速的诊断,合理用药,从而避免广谱、高级抗生素的滥用。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8.

第4篇:小儿幼儿急疹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手足口病;传染病;护理体会

【Abstract】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more common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during the epidemic, the disease is contagious, more complications, severe cases can lead to death, but through ac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proper car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fection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infectious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30-02

手足口病是由科萨奇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疱疹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1]。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唾液、粪便等传播。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手足、口腔、臀部出现散在皮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并发脑炎、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5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患者158例,其中男96例,女62例。年龄最小45天,最大7岁。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其中108例合并脑炎,死亡一例。其余均治愈。

2 临床表现

多数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口腔及臀部散在疱疹或红色疱疹、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痛。轻症患者病程5-7天,可不治而愈。重症患儿可伴有肌痉挛、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心肺衰竭。

3 护理体会

3.1 消毒隔离:一旦确诊,需将患儿及时隔离,设肠道隔离标志,实施肠道隔离措施[2]。病室内空气流通、洁净,限制探视。病室内紫外线消毒2/日,患儿的用具、呕吐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医务人员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正确洗手。

3.2 口腔护理:患儿口腔内散在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产生疼痛,严重时影响进食。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进食前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溃疡处可给予应用口腔溃疡膜,避免用刺激性漱口液漱口。

3.3 皮肤护理:患儿衣服应柔软、宽松、选用纯棉内衣。床单位干燥平整、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对皮疹已经破裂者,可给予涂抹碘伏消毒,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臀部有皮疹时要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3.4 心理护理: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做好心理护理,注意态度温和,爱护体贴患儿,减轻患儿的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

3.5 饮食护理:进清淡、易消化、温凉的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多喝水,可少食多餐。不能进食者补液,以保持水电质平衡。

3.6 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3]。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可减轻家属的恐慌心理,另一方面加强他们对疾病的认识,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另外重点强调该病的传染性强,患儿出院后在家隔离2周,不可入校或幼儿园就读,以免扩大感染,引起暴发性流行。

4 总结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期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极少数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通过对158例患儿的护理来看,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疗,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传染的扩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276

第5篇:小儿幼儿急疹护理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50-02

重庆市渝中区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发病率已明显降低,麻疹流行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外来务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部分地方时有麻疹暴发。2006年5月4日~6月11日,大坪街道发生一起流动儿童在托幼园所麻疹暴发的疫情。为了加强对麻疹的监控,有效遏制麻疹的发生,我们将本次流行情况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发病情况

首发病例为小苗苗幼儿园的熊某,女,2岁7月龄,巴南区人,5月4日因发热出疹不适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麻疹IgM阳性。该园5月10日~5月13日又有2例病例相继出现。在小博士幼儿园5月28日开始有麻疹病例至6月11日共报告4例病例。小太阳幼儿园也于5月27日有1例报告病例。根据国家疫情网络报告系统资料,我们对未入托的3名儿童也进行了调查,经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诊断,麻疹IgM均为阳性。

1.2 罹患率

从5月4日到6月11日共报告11例麻疹病例。小苗苗幼儿园3例,罹患率5.17%;小博士幼儿园4例,罹患率4.21%;小太阳1例,罹患率3.57%。

1.3 年龄、性别

11例中,发病最小年龄为7个月,最大年龄23岁,为一在加油站工作的男性。2~3岁发病3例;3~4岁发病4例;4~5岁2例。

1.4 麻疹IgM检测

11例中有8例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确诊。其余3例通过临床诊断。

1.5 免疫史和户籍

11例中,有确切免疫接种的1例,占9.09%;不详的6例,占54.54%;无免疫接种史的4例;占36.36%。外地户籍9例,81.81%;本地户籍2例,18.18%(1例为7月龄儿童,1例为23岁男性工人)。

2 处理措施

2.1 隔离患者

为了不造成疫情的扩散,我们对患者实行了家庭或者医院隔离治疗。在患者出疹后7 d或凭诊治医院的疾病痊愈证明书方可重新入托。

2.2 应急接种

我们对小苗苗、小博士和小太阳的181名儿童和老师全部进行了MV应急接种。考虑到大坪地区流动儿童积聚和流动儿童免疫史不够确切等客观因素,对大坪地区的其他20个幼儿园1 351名儿童和相邻的5个小学的1 907名非辖区户口的流动儿童也开展了MV的应急接种。

2.3 其他措施

在流行期间托幼园所尽量取消公共性活动,减少各班儿童的接触,教室经常保持开窗通风,强调保育人员、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4 开展宣传,加强监测

为了及时发现苗头病例,我们要求该地区所有的托幼园所和小学加强晨午检,密切注视疫情,并在2周内实行每日报告。在学校和托幼园所用广播、宣传窗、黑板报的形式向学生宣传麻疹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 这次暴发原因分析

3.1 这次11例麻疹病例中,小苗苗幼儿园首例熊某为重庆市巴南区人,在4月下旬曾回老家。据调查该儿童家乡附近在4~5月份有麻疹报告病例。我们认为该园的另外2例麻疹的发生和熊某有直接的关系。

3.2 小博士发生的4例麻疹,均为区外儿童,免疫史不详。小太阳的1例麻疹为湖南人,也是于3月份随其父母来到大坪,我们调查该儿童在原户口所在地没有接受过麻疹疫苗的接种。

3.3 未入托的1例麻疹病例为四川人,亦无MV接种史。本区的1例病例因仅7月龄,按照国家免疫程序,不能接受MV的接种,另1例23岁本地患者,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

3.4 本次麻疹的流行,几乎都为没有接种麻疹疫苗者所引起。警示我们对流动儿童须加大管理力度,对没有明确接种史的对象,要及时补种,以预防麻疹的发生,遏制局部暴发。

4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富余人力资源大量进入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根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资料推算,我国流动人口共有5 349.97万人[1]。自计划免疫实施以来,麻疹发病率大为下降,且在发病年龄、流行周期、流行类型等方面都不同于疫苗使用前的流行病学典型特征。麻疹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在GMT的阳转及免疫持久性方面存在着差距,也使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改变[2]。

按照免疫程序接种MV疫苗是控制麻疹流行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未及时初种、漏种、原发性免疫失败和未接受复种等因素,易感人群的积聚,造成麻疹发生和流行成为必然。

流动儿童MV疫苗的接种率基于各种原因,往往低于常住儿童[3]。如何强化对流动儿童的有效管理,实为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开展落实的关键。对新入托、入学的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补种,消除免疫空白尤为必要。同时,可以适时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以形成免疫屏障,控制疾病,保护儿童。

本次麻疹流行,历时较长。没有在最短的时间里采取应急接种,这是以后工作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控制麻疹需要建立完整、准确、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报告病例,制订相应的防治策略,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有关基层预防保健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提高CDC的应急处置能力,都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为民,李希如,叶礼,等.中国流动人口状况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1998,51(1):2-18.

[2]刁连东,徐爱强,冯子健,等.麻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03-205.

第6篇:小儿幼儿急疹护理方法范文

科学育儿专家短信咨询平台:直接编辑短信发送至10621199881。专家会及时为您排忧解难。

1385****460(南京)问:小女42天,黄疸,颈部4.1,面4.6,胸2.9,混合喂养,问需抽血确定是否生理性黄疸吗,如何治疗?

专家回复:黄疸迟迟不退,首先要排除病理性原因,应该验血排除疾病如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还要看是否有母乳性黄疸的可能。

1381****163(南京)问:专家,您好!我的宝宝九个月多月了还没出牙,而且有口臭,每次体检时查血白细胞都很高,但宝宝除了夜啼外精神都很好,这些症状正常吗?

专家回复:一般一岁以内出牙都属正常,注意口腔清洁卫生。消化不好也会导致口臭,可服复合维生素B,白细胞高说明体内有炎症,由医生检查确定。

1395****556(泰州)问:专家,你好!我家宝宝一个半月了,最近脸上、身上出了许多红色的小疙瘩,请问怎么办?

专家回复:考虑汗疹、过敏性皮疹或湿疹三种可能,不要捂得太多,不用碱性肥皂洗浴,最好温水洗浴,妈妈不要吃易过敏食物如鱼虾。

1395****843(南京)问:你好,我家宝宝五个月,一天才吃600毫升的奶。早晨吃1个蛋黄。下午半个苹果,晚上睡前吃点米粉,是不是吃得太少了,会影响发育吗?他身高体重都达标。

专家回复:食量大小各个孩子不一,有的吃得多有的吃得少,身高体重达标即可。此月龄的宝宝奶量最好能达到800ml,可以加点蔬菜汁。

1395****508(南京)问:请问,我家宝宝两个月,最近家附近有工地在施工,噪音较大,对宝宝是否有影响?另外家里还有一只宠物狗,但都不让它接触宝宝,这样行不行?

专家回复:噪音对宝宝的睡眠等会有影响,时间长了会影响宝宝的听力,嘈杂时最好能抱离。狗可传播疾病,皮毛等易造成过敏,还有咬伤宝宝的潜在危险,最好不养。

1377****281(常州)问:我家宝宝十一个月,扶着他走路时总是左脚先迈出去,然后右脚总是踮着脚尖走的,不知道对她以后走路会不会有影响。以前我们常把他放学步车里,现在也不敢放了,因为我觉得此现象是由学步车走路引起的,他老是一只脚踮着走。有什么方法能纠正过来呢?急啊!

专家回复:可能是刚开始学走路还不协调。在学会走路之前会有此现象。多训练宝宝走路,学步车不要用了,如果没有改善应就医。

1391****605(泰州)问: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可不可以打预防针,如乙肝、麻疹、糖丸之类。

专家回复:影响到心功能、呼吸等的严重心脏病人不能打。除此之外一般可打,麻疹和糖丸是稍大的宝宝打,新生儿主要是卡介苗、乙肝疫苗。

1391****605(泰州)问:母亲感冒可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吃哪种药预防而不影响婴儿?

专家回复:如果发烧不高的话可以戴口罩继续喂养,如果妈妈感冒了可以吃些中药冲剂,如板蓝根、小柴胡冲剂或抗病毒冲剂等。

专家热线天天打

科学育儿专家服务热线:025-83327217

问:我宝宝6个月,面部有少许湿疹,前两天发高烧,昨天热退了。但发现身上有很多小疹子,而且睡眠不好,是不是湿疹加重了?

熊玉玲(南京市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答:根据你的描述,出疹与前两天发烧有关,不像是湿疹加重,而是孩子患了幼儿急疹。

问:幼儿急疹有什么症状呢?宝宝身上出了很多疹子,以后会不会留下疤痕啊?还有,我该怎么护理呢?

熊玉玲答:幼儿急疹是由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出疹性传染病,好发于小婴儿,初有持续2~4天的发烧,易惊甚而惊厥,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流涕,轻咳等),一般情况良好,可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热退改出皮疹,皮疹1~2天疹退,疹退不留任何痕迹。本病特点为热退出疹,疹退病愈。病程中多给宝宝饮水,多休息。

科学育儿每日专家网上咨询:省略

问:我想给孩子吃螃蟹可以吗?

甘卫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肾脏科主任医师)答:秋季要谨防食物引起的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因为秋季正是食用螃蟹的季节,很多过敏体质的孩子在食用了螃蟹以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的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除有皮肤的皮疹以外,还可能出现胃肠道的病症(呕吐、腹泻、肠出血、肠穿孔)、关节症状(关节肿痛)。最严重时会出现肾脏的损害(血尿、蛋白尿、浮肿、肾功能衰竭等)。一旦孩子出现了皮肤的淤点或淤斑,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给予脱敏治疗,并监测有无肾脏损害。

育儿彩信天天收

《科学育儿》彩信版,呵护宝宝每一天。

“想怀孕了。该做哪些检查?”“孕吐好厉害,怎么办呀?”“宝宝黄疸不退。真急人!”“都说早教从零岁开始,可是从哪入手呢?”您是否还在为这些问题困扰呢?那么。就让《科学育儿》助您安全快乐度过孕育时光,帮您悉心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科学育儿》彩信版每日一期,分为五个栏目,图文并茂、精彩纷呈:“今日专家提醒”由各大医院妇幼保健专家组成的团队告诉您最新的孕育知识和疾病护理。让您拥有一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最为可靠的私人医生;“妈咪宝典”将指导您如何准备怀孕、安然度过孕期、产后恢复以及做个合格的妈妈:“呵护宝宝”助您为宝宝提供最舒适、最安全、最健康的成长空间;“赢在起跑线”讲授最先进的早教理念和方法。让您的宝宝智慧过人、心理健康、情商发达:“和谐总动员”告诉您最实用的家庭小窍门、职场小贴士。

欢迎订制移动科学育儿彩信版!订制方式:移动客户可发送KTKXYR到1065850555参与订制。也可通过拨打10086、12580、掌上营业厅和网上营业厅办理。

育儿专家天天见

科学育儿每日专家网上咨询:9:00~11:00省略

育儿广播天天听

科学育儿广播

南京地区城市调频:FM101.7,19:30~20:00

无锡地区广播调频:FM98.7,10:00~11:00

连云港地区广播调频:FM90.2,19:00~19:30

第7篇:小儿幼儿急疹护理方法范文

急疹

特征一体温高 精神好

发病年龄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孩子被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8~14天。起病急,无任何诱因突然发热,体温在39℃~41℃,不过,即使发着高热,多数孩子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以及食欲等仍然良好,嬉戏如常。

特征二热退疹出

大多数患儿在高热持续3~5天后,突然降下来,体温降至正常时,皮疹开始出现,表现为不规则的玫瑰色小斑点,开始出现在颈部、躯干,很快遍布全身,但1~2天内完全褪尽,不留色素,不脱屑。

护理要点:

■ 患病期间,可让孩子多吃一些豆浆、牛奶、米汤、粥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 注意休息,让孩子卧床至皮疹完全消退;

■ 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 高热时可用解热剂,若高热不退,头部可以冷湿敷,必要时用镇静剂防止高热惊厥。

风疹

特征一 发热时出疹

6个月至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群。孩子被传染后,发病初期有轻微的全身不适、咽痛、流鼻涕、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通常体温不太高;发热当天或第二天身上就出现疹子。

特征二三日内消退

皮疹往往从面、颈部开始,很快布满全身,四肢较少。第二天即逐渐消退,第三天基本退完,俗称“三日疹”。

特征三淋巴结肿大

皮疹为淡红色丘疹,并伴有耳后或枕后的淋巴结肿大。随着皮疹消退,全身症状也相应减轻,但淋巴结要持续肿大一周或数周后才完全消退。

护理要点:

■ 发病至出疹后5日,必须隔离孩子;

■ 如孩子咽痛,可用温热盐水漱口;

■ 如体温较高,要卧床休息,多喝水。

麻疹

特征一出现黏膜斑

患病初期发热可达38℃~39℃,伴有怕光、流泪、流鼻涕和咳嗽等症状,经过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颊黏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2~3天后此斑随着全身皮疹的出现而消失。

特征二皮疹消退顺序同于出疹

发热3~4天后全身出现皮疹,一般先从耳部、前额、发际处开始,2~3天后波及躯干及四肢,出现稠密的疹子,无水泡。发疹持续3~4天,顺利出齐后即开始消退,此时皮疹颜色由淡红转为暗红,全身不适逐渐减退,体温降至正常。

特征三 有脱屑

皮疹退后留有棕素沉着,并有糠麸样脱屑。

护理要点:

■ 卧床休息,居室空气保持流通,但注意不要让孩子受凉;

■ 多喝水,吃易消化食物;

■ 每天用温开水将毛巾浸湿,擦净鼻腔和眼睛分泌物;

■ 退热不用冷敷和酒精擦浴;

第8篇:小儿幼儿急疹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儿童水痘护理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的临床特征是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带状疱疹表现为从一侧的一个或几个连接区出现成簇疱疹为特征。水痘痊愈后血清抗体可与水痘抗原或带状疱疹抗原发生同样的反应。水痘是儿科常见传染病,而带状疱疹则相对少见。

一、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共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在2~12岁,大多数患儿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起病急,有上呼吸道症状,其中4例合并肺炎,31例患儿均给予对症、抗病毒、抗感染及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14~16天,有时达3周。典型水痘临床表现可分以下几期:

1.前驱期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年长儿可有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2天。

2.出疹期发病的第一天就可发疹,皮疹的性状按红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的顺序演变。疱疹形态呈椭圆形,3~5mm大小,周围有红晕,无脐眼,经24小时,水痘内容物由清亮变为混浊,泡壁薄易破,瘙痒明显,疱疹3~4天左右从中心开始干缩,迅速结痂,愈后多不留瘢痕。水痘出疹的特点是:①连续分批出现,一般2~3批,每批历时1~6天。②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性状的皮疹。③皮疹呈向心性分布,首发于躯干,后至脸、肩、四肢。④由于病变浅表,愈后不留瘢痕。部分患儿疱疹可发生于口腔、咽喉、结膜和阴道粘膜,破溃后形成溃疡。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10日左右自愈。少数体质很弱或正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儿,如果感染水痘,可发生出血性和播散性皮疹,病儿高热,疱疹密布全身,疱疹内液呈血性,皮肤粘膜可出现瘀点和瘀斑,病死率高。妊娠早期发生水痘,偶可引起胎儿畸形,致新生儿患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接近产期感染水痘,新生儿病情多严重,病死率高达30%。水痘患儿可继发皮肤细菌感染、肺炎和脑炎等,水痘脑炎一般于出疹后1周左右发生。水痘应注意与天花、丘疹样荨麻疹鉴别。

三、辅助检查

1.血象周围血白细胞正常或稍高。

2.疱疹刮片可发现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也可经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查病毒抗原。

3.血清学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检查,抗体在出疹1~4天后即出现,2~3周后滴度增高4倍以上即可确诊。

4.病毒分离将疱疹液直接接种到人胚纤维母细胞,分离出病毒鉴定。

5.PCR检查敏感而快捷的诊断方法是采用PCR检查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内的特异性病毒DNA。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对免疫功能受损或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应尽快将糖皮质激素减至生理量并尽快停药。

2.抗病毒治疗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无环鸟苷静脉滴注,<1岁10毫克/(千克·次),>1岁500mg/(m2·d),每8小时1次,疗程7天或用至无新皮疹出现后48小时。阿昔洛韦80mg/(kg·d)口服,但只有在发病后24小时内使用才有效。

五、护理评估

1.评估病史了解发疹经过,3周内有无水痘病人接触史,包括家族中的带状疱疹病史。有无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史。

2.评估症状、体征注意评估出疹的顺序,皮疹的分布、形态和颜色。

3.了解辅助检查周围血象、疱疹刮片、PCR检查结果。

4.评估心理、社会因素水痘一般预后良好,但重症病例,应注意评估家长对该病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

六、护理诊断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感染有关。

2.有感染的可能与皮肤粘膜受损、继发细菌感染有关。

七、护理措施

(一)恢复皮肤的完整性

室温适宜,衣被不宜过厚,以免造成患儿不适,增加痒感。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皮肤搔痒吵闹时,设法分散其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亦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疱疹破溃时涂1%甲紫,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遵医嘱给抗生素口服控制感染。有报道用麻疹减毒活疫苗0.3~lml一次皮下注射,可加速结痂,不再出现新皮疹,疗效明显。亦有报道用周林频谱仪照射皮疹,有止痒、防止继发感染、加速疱疹干涸及结痂脱落的效果。

(二)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精神、体温及食欲,有无呕吐,如有口腔疱疹或溃疡影响进食,应给予补液。如有高热,可行物理降温或给予适量退热剂,忌用阿司匹林,以免增加发生Reye综合征的危险。水痘临床过程一般顺利,偶可发生播散性水痘。并发脑炎者,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及护理。超级秘书网

(三)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激素类软膏)

应用激素治疗其他疾病的患儿,一旦接触了水痘病人,应立即肌内注射较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0.1ml/kg,以期减轻病情。如已发生水痘,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应争取在短期内递减,逐渐停药。

(四)预防感染的传播

1.管理传染源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水痘患儿多在家隔离治疗,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止。

2.保护易感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托幼机构宜采用紫外线消毒。避免易感者接触,尤其是体弱、免疫缺陷者更应加以保护。如已接触,应在接触水痘后72小时内给予水痘一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125~625U/kg肌注,或恢复期血清肌内注射,可起到预防或减轻症状的作用。孕妇如患水痘,则终止妊娠是最好的选择,母亲在分娩前5天或新生儿生后2天患水痘,也应使用VZIG。近年来国外试用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效果满意,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予即可预防发病,即使患病症状也很轻微。所以凡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恶性病患儿在接触水痘后均应立即使用VZIG。

参考资料

第9篇:小儿幼儿急疹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 儿童; 水痘 ;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30-01

水痘是儿科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的临床特征是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带状疱疹表现为从一侧的一个或几个连接区出现成簇疱疹为特征。

1 临床资料

从门诊中随机抽取患儿共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2~12岁,大多数患儿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起病急,有上呼吸道症状,其中12例合并肺炎,50例患儿均给予对症、抗病毒、抗感染及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

2 临床表现

水痘出疹的特点是:连续分批出现,一般2~3批,每批历时1~6天;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性状的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首发于躯干,后至脸、肩、四肢;由于病变浅表,愈后不留瘢痕。部分患儿疱疹可发生于口腔、咽喉、结膜和阴道粘膜,破溃后形成溃疡。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10日左右自愈。潜伏期14~16天,有时达3周。[1]

典型水痘临床表现可分以下几期:

2.1 前驱期 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年长儿可有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2天。

2.2 出疹期 发病的第一天就可发疹,皮疹的性状按红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的顺序演变。疱疹形态呈椭圆形,3~5mm大小,周围有红晕,无脐眼,经24小时,水痘内容物由清亮变为混浊,泡壁薄易破,瘙痒明显,疱疹3~4天左右从中心开始干缩,迅速结痂,愈后多不留瘢痕。[2]

3 治疗原则

3.1 一般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对免疫功能受损或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应尽快将糖皮质激素减至生理量并尽快停药。

3.2 抗病毒治疗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无环鸟苷静脉滴注,1岁500mg/(m2•d),每8小时1次,疗程7天或用至无新皮疹出现后48小时。阿昔洛韦80mg/(kg•d)口服,但只有在发病后24小时内使用才有效。

4 护理评估

4.1 评估病史了解发疹经过,3周内有无水痘病人接触史,包括家族中的带状疱疹病史。有无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史。

4.2 评估症状、体征注意评估出疹的顺序,皮疹的分布、形态和颜色。

4.3 了解辅助检查周围血象、疱疹刮片。

4.4 评估心理、社会因素。水痘一般预后良好,但重症病例,应注意评估家长对该病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

5 护理措施

5.1 恢复皮肤的完整性

室温适宜,衣被不宜过厚,以免造成患儿不适,增加痒感。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皮肤搔痒吵闹时,设法分散其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亦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疱疹破溃时涂1%甲紫,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遵医嘱给抗生素口服控制感染。有报道用麻疹减毒活疫苗0.3~lml一次皮下注射,可加速结痂,不再出现新皮疹,疗效明显。亦有报道用周林频谱仪照射皮疹,有止痒、防止继发感染、加速疱疹干涸及结痂脱落的效果。

5.2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精神、体温及食欲,有无呕吐,如有口腔疱疹或溃疡影响进食,应给予补液。如有高热,可行物理降温或给予适量退热剂。水痘临床过程一般顺利,偶可发生播散性水痘。并发脑炎者,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及护理。

5.3 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激素类软膏)

应用激素治疗其他疾病的患儿,一旦接触了水痘病人,应立即肌内注射较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0.1ml/kg,以期减轻病情。如已发生水痘,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应争取在短期内递减,逐渐停药。

5.4 预防感染的传播

管理传染源,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水痘患儿,多在家隔离治疗,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止。保护易感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托幼机构宜采用紫外线消毒。避免易感者接触,尤其是体弱、免疫缺陷者更应加以保护。如已接触,应在接触水痘后72小时内给予水痘一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肌注,或恢复期血清肌内注射,可起到预防或减轻症状的作用。孕妇如患水痘,则终止妊娠是最好的选择。近年来国外试用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效果满意,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予即可预防发病,即使患病症状也很轻微。`只要积极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后未发现留有其他系统方面的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宫道华,吴升华,张淑英,等.小儿感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1-467.

[2] 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64-269..

(接第1929页)腹腔或包块内的液体先抽出,缩小胎儿异常部位的体积,可避免胎儿娩出时的穿颅术..碎胎术,使胎儿顺利娩出,减少孕妇的分娩困难与潜在损伤。

参考文献

[1] 沈国芳,闻恽,季珍. 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 .

[2] 李胜利.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

[3] 臧玲,吴瑛,熊奕,等. 应用超声"三切面"法筛查胎儿心脏异常的价值. 暨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