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桂林山水的诗范文

桂林山水的诗精选(九篇)

桂林山水的诗

第1篇:桂林山水的诗范文

一个情感真挚充沛的语文老师,不仅要让课堂充满浓浓的情意,更要把学生的心灵陶冶得圣洁、美丽。营造多种形式的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去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桂林山水》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初步阅读感受到的美,只是粗浅的美,要想形成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交融,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精读细读,深刻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悟为什么桂林山水的美能位居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究竟美在何处?

为了营造情感阅读氛围,调动学生深入阅读情感,我用诗情画意的导语:“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江做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陈淼先生《桂林山水》中,水是怎样的水?山又是怎样的山呢?”这样的导语产生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奇特功效,把学生的思路迅速引入桂林山水的秀美景色之中,此时,学生情绪昂扬,情不自禁地深情地齐声吟诵道:“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奇’‘秀’‘险’,展示漓江的水是怎样的‘静’‘清’‘绿’。此时此境,学生的情感饱胀得呼之欲出,不时发出惊叹赞美之声!教师抓住时机指导朗读:漓江的水真清啊nga,漓江的水真绿ya,桂林的山真奇啊ya,桂林的山真秀啊wa,接下来指导朗读感悟:“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重复出现形成回环的节奏美,桂林的山因水而秀,神姿仙态,漓江的水因山而绿,如情似梦,读来气韵流动,语势圆转,“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百里漓江一路风景如画,泛舟江上,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时播放同步动态录像来展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景观。最后组织学生男女对读、师生对读、领读、配乐齐读等多种形式将感情朗读推向高潮!形式多样并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朗读把学生从“有我之境”,带入到“无我之境”,将文中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

二、品读写法,创造美

第2篇:桂林山水的诗范文

关键词:中国园林艺术;园林意境;应用;桂湖

园林艺术是依照美的规律改造和创造园林环境,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所以园林艺术具以下特征:综合性,综合了自然环境、文学、诗画、楹联等多种艺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性,脱离了实用功能的园林,很难让人感受到园林的艺术美,当然也不能够一味强调实用功能,而忽略了审美,要做到二者兼备统一。园林意境是园林艺术中最重要的造园手法,园中通过融入造园者的主观意识(包括经历、学识、情感等)对园林的形象表达,运用观者心理活动规律,使观者产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园林意境具以下特征:具生动形象,生动的园林景观形象经过情感过滤,唤起观者某种特殊的情怀;具造园者的情感,运用植物比德的手法,将自己的品质与植物联系在一起,如:莲花寓意高洁清廉,桂花象征吉祥如意和财富。具意匠精神,想充分表达情感必须要有意匠精神;具备唤起观者的想象的特征,如:齐白石画虾并没有画水,但其形态栩栩如生,留下空白让观者想象,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桂湖历时1300余年保存至今的早期古典园林,始建隋唐时期的亭驿园池,桂湖是以明代学者杨升庵命名,清代演变成纪念性公共园林,桂湖在清代以前一直为县府对面的驿馆园林,这是桂湖留存下来的经济基础。桂湖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部的新都区内的一座约3hm2的古典园林,园子不大,但很精巧,以湖为中心,因园内不具备居住功能,所以园内建筑不多,依托园子,疏落点缀,协调于湖、岛、堤、树之间,构成了桂湖的骨架。宋代诗人陆游《新都驿》诗有两首,一首《暑行憩新都驿》中“脱巾高卧避氛埃”。比喻隐居,要避开污浊之气,在新都园林找到解脱,说明当时新都的桂湖已是诗人心神向往的地方。

1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

1.1园林意境之扩大景深,虚实相生

近3hm2的桂园通过模拟自然山水,以桂湖为中心疏朗开阔,湖滨有桂林密可藏针,道路疏扩,不觉桂园小而局促,反而有游不尽之体会,使游者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千里”的感受,达到“咫尺山林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效果。所谓“实”,就是具象实在,易感知,有时也指植物的密实和充盈;“虚”,就是清空或是无,飘忽不定,不易被感知;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论“大众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漏,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可以看出疏密、藏露、深浅、明暗和虚实[1]有联系。建筑中的虚指空间,实指形体,植物造景中密林为实,疏林为虚,假山中虚为谷,实为山。湖岸种植柳树倒映水中,湖、影为虚,柳、桂为“实”,湖中有交加亭障景,抑制视线,多重景观的相互渗透、过渡、融合,形成藏与露,虚实的对比,从而使湖水(图1)有深远一望无际之感;屏风墙(图2)运用框景将外部的大空间即桂湖有选择的借到小空间来,体现一种朦胧意境之美感,其中框为实,框中景为虚;百米紫藤廊架(图3)春季紫穗悬垂,夏季遮阴纳凉,紫藤廊架下为暗,走过廊架为明,明暗形成对比,也是虚与实的对比。翠屏山(图4)是我国唯一一座清代川派鹅卵石假山,假山挖塘取土,选用普通常见的鹅卵石装饰,形成土石相间的假山,也因此成为川派园林一大特色之一。山峰东西走向,由高到低,不同的纵深形成崇俊的感觉,假山所在的位置十米之内有三个建筑,体量上由大到小分别为升庵祠、杭秋、亭亭,假山在园林结构上运用障景,起到重要景观的分隔作用,抑制视线,使之三个建筑相互陪衬,相辅相成。

1.2园林意境之比拟联想

运用人物事迹和植物特征产生联想,继而引人深思,这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据记载,百米长紫藤廊架上的紫藤是杨升庵亲自种下,这一左一右,一大一小的两株古藤相互守望,真是上天在做比翼鸟,在地化作连理枝,紫色又象征着浪漫,用古老的紫藤让后人联想到夫妇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引发观者情感,进而升华情感;桂湖最著名非对称双亭建筑交加亭(图5),悬水一亭高,靠岸一亭低,两亭共用一柱,形态上错落有秩,浑然一体,交加亭比拟杨升庵夫妇,人、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统一;桂湖中红、白荷交相呼应,迎面微风徐来,在此亭中观景,无论是观微波荡漾激起涟漪的湖水,还是嗅荷花的清香,都予观者在炎炎夏日带来心旷神怡的感受,让自然与观者融为一体,将植物拟人化,寓意人的高尚品德,荷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体现造园者想远离世俗,暂且在这咫尺山林中享受自然所带来心灵的慰籍。

1.3园林意境之诗文题句与绘画艺术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陈从周先生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诗文入手[2]。可见诗文在园林艺术中是造景的重要材料和重要的指导作用,诗文往往能点明园中主题思想,引发观者联想体悟,从而产生深远的园林意境美。所谓“诗画同源[3],”清代画家郑板桥的诗句中“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对处理园林的整体构图和创造意境之美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画讲究留白,精于取舍,给予观者想象的空间,园林景观也应与诗画相通。桂湖的入口便是近代文豪郭沫若的一副楹联“桂蕊飘香,美哉乐土。湖光增色,挽了人间”[4]。一副简单的楹联和园中桂花树的清香,点明桂园主题。观品楹联,闻木樨,为吸引观者入园继续欣赏园内的湖光美景奠定感官基础;另外,桂树象征吉祥美好,也寓意高尚的道德品质,运用植物比德的手法,比喻园者具桂花般高尚的品质;屏风楹联为“平湖擅风月,半城桂树百亩荷花”,楹联在抓住了园内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夸张的题词,体现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心里感受。

第3篇:桂林山水的诗范文

早闻“桂林山水甲天下”,心里一直有一个想去桂林的希冀。近几年,随着分局从优待警政策的不断优惠,希冀终于变成现实。在那年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登上了飞往桂林的班机,踏上了桂林之旅,并于当晚十点半如期到达桂林。此时正是细雨朦朦,心里不禁默默祈祷:明天千万不要下雨!带着疲惫,带着对桂林美景的期盼,我慢慢进入了梦乡。“哗哗,哗哗”的声音把我从梦中惊醒,翻身坐起的一刹那猛然意识到:不好,下雨了!天公真的很不作美,失望和遗憾的情愫随即涌上心头。

第二天清晨,雨依然下着,导游也准时来到我们入住的宾馆,行程按原计划进行。只好带着雨伞,冒雨走进了桂林。坐在前往桂林市大象山景点的车上,我们忍不住抱怨起天气来,而导游的一句话,却让孤陋寡闻的我们兴奋起来:你们没听过“秋北京,夜上海,雾重庆,雨桂林”的说法吗?桂林人称‘雨桂林’,下雨是桂林最美的佳境,你们真是好运气啊!”深感见识短浅的同时,情绪顿感高涨,笑容绽放开来。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独具魅力的特色。象山是桂林市最具代表的景点,选择好角度,放眼望去,象山的神奇清晰地映入眼帘,真是形神毕似一头大象,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的奇景。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百里山川,是桂林山水的重要构成部分,处处奇山秀水,被誉为“天上人间旅游乡”。如果说桂林是一个生命体,那么漓江绝对是桂林的灵魂。第三天早晨,我们就迫不急待地赶往漓江。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水程,漓江像蜿蜒的玉带,缠绕在苍翠的奇峰中,造化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为优美的岩溶景区。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古朴的田园人家、清凉新鲜的呼吸——一切都那么诗情画意,那么诗意盎然。而阳朔西街是游览桂林山水漓江风光后离船登岸的地点,这条长仅600多米的小街,她既是最传统的:石板路面,灰砖骑楼;又是最洋气的:几乎所有的招牌都是中英文的。这是一条不长的街,却又是一条风情万种的街,一条混合了梦想与失落的街。

在桂林风情第一村——义江缘景区,印象中的刘三姐踏波而行。那首传唱久远的情歌,如漓江水般流进心里,浸润着,缠绕着,洗礼着,使人领悟到爱情的真谛与生命的欢乐。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什么水面打跟斗来嘿了了啰,什么水面起高楼来嘿了了啰”,刘三姐那美妙而又清翠脍炙的山歌不断从江面飘来,令我们这些游客禁不住跟着对唱起来,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听见过的场景就在眼前,这个传说中的壮族女子和她所唱的山歌,真的让人倾摹不已。而那动人的传说更为桂林山水增加了几许美丽。

第4篇:桂林山水的诗范文

1、意思是:那里的江都像一条青青的纱罗衣带,山犹如一枚碧玉头簪。

2、出处:《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3、以“山青、水秀写的是广西桂林的象鼻山和漓江、石美、洞奇”闻名于世。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广西桂林是世界闻名的岩溶山水风景区、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颂桂林山水的美丽。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桂林山水的诗范文

天下西山二十八,大多都是钟灵秀景,可李宗仁先生却只说:“当郡西山,夙擅名胜”。五岳归客郭凤岗将军欣然题刻为“别有天地”。孙中山的秘书、中山大学校长邹鲁赞为“灵气集中枢”。清代诗人瘳在云说是“胜景追赶寻第一巅”。大诗人李白有诗“别有天地非人间”句,但是郭凤岗将军游罢五岳归来,不只要看西山,而且还畅游西山。古人云:西山暗漱玉声响出山巅。披襟飒飒松风爽,兴尽归来月满天。今天你们也是游了很多名山大川之后,还到西山来,我非常乐于同你们一起游览。欢迎你们! 现在,我首先总括一下西山的特点:西山地处北回归线之上,海拔678米,其后的玛骊峰1001米,总面积13平方公里,目前总游程约6000米,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灵着称。 西山,被子誉为“南天第一秀山”、秀盖南天“。特别是树秀,由于回归线上的特殊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所有的植物四季常青。其中珍稀植物有金花荼、树蕨、枧木、桫椤、竹柏、罗汉松、擎天树、菩提树、水桐、水杉、楠木、苏铁、刺果藤、银藤、海芋、油楠等。百年乃至千年的古树约1500多株,植被覆盖率 98%以上。高大长青的龙鳞松,是西山特有的树种:千年石顶榕,直径2米多,生在巨石顶上:石罅树,被誉为“外星木”,石敢当香樟,兀档成百立方的巨石;米余直径的古龙眼树。。。。 桂平西山是我国着名的七大西山之一,又称思灵山。因在桂平县城西1公里而得名。从南梁王朝设桂平郡治于西山起,渐成为游览胜地。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风景秀南天”之称。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例,怪石嶙峋,石径曲幽。有李公词、洗石庵、龙华寺、乳泉亭、飞阁等建筑物。 以西山为中心,包括金田村、金田营盘、浔州古城、白石洞天、大藤峡、罗丛岩、紫荆山、太平山原始森林等,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即西山)”之美誉。西桂平西山以“林秀、石奇、茶香、泉甘、佛圣”着名。峰峦嵯峨,数十乃至百余立方米的巨石叠嶂,中有怪石嶙峋,石径曲幽。石树参天,绿荫匝地,自然景观壮丽。西山茶名闻遐迩,清香可口,远销各地。泉甘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近年来,人们利用优质的乳泉水,酿制成了不少甘美的琼山历史悠久,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广西佛教建筑:庙宇“洗石庵”,历代文人墨客赞赏西山诗词对联四千余首,周围有太平天国遗址金田村等历史文化遗存。 龙华寺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为西山最宏伟之建筑。乳泉亭旁,泉从石岩流出,冬不竭,夏不溢,其味清甜,泡茶茶香,酿酒酒醇。西山茶、乳泉酒,远销各地,驰名于世。登飞阁,俯瞰远眺,南有白石青峰,北有紫荆五指,苍翠浓淡,远横于六七十里外,黔郁两江,双练交映,环抱城郭,浔城(今桂平)风光,尽收眼底。此外有官桥秋柳,云台曲水,碧云石径,古洞仙踪,飞阁明月等名胜,诗画妙境,引人入胜。历代诗人墨客留题摩崖石刻数十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第6篇:桂林山水的诗范文

七星公园导游词

桂林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漓江东岸,整个公园面积137.4公顷,因有七星山而得名,是桂林最大的以岩洞为中心的综合性公园。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七星座;北四峰象斗魁,称普陀山,南三峰象斗柄,称月牙山,山多溶洞,著名的七星岩就在普陀山腹,岩洞雄奇深邃,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千姿百态、蔚为状观。小东江经花桥顺月牙山蜿蜒南流,水中青峰桥影相映成趣。七星公园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于一体。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代,七星岩就成为浏览胜地。历史上形成了“北斗七星”、“栖霞真境”、“月牙虹影”、“驼峰赤霞 ”、“龙隐奇迹”等名胜。公园内摩崖碑碣有500多件,为山水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光彩。

花桥坐落在七星公园西面,横跨小东江与灵剑溪会流处。原名嘉熙桥、天柱桥,为石砌5孔,始建于宋。明代作过两次大修,因时值春夏,该处属郊外,山花烂漫, 故更名花桥。

1949年前,石桥部分桥墩下沉,桥栏崩塌。1965年整修后,桥全长134.66米,由水、旱两段组成。水桥宽6.9米,4大拱,拱圈倒映水面,状如满月,有“花桥虹影”美誉。旱桥宽5.3米,7小拱,水桥上建有风雨长廊。

于花桥观景,山光水色,幽雅绮丽,让人心旷神怡。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观月,有月看水中映月,无月看桥孔影月。四孔临水,圆月可数,正是:花桥常有月,慧眼数团圆。

七星岩古时称栖霞洞,在七星公园内普陀山腹,眼洞内原来是一段地下河,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由地下河形成的岩洞一般有两种地形;一是“岩洞的侵蚀地形”,如洞内的“银河鹊桥”景点,就是一个巨大的厅堂,宛如天空;二是“岩洞的堆积地形”,由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次生沉积物组成,具有各种形态,千奇百怪。今依民间习惯称呼,又据岩内明代桂林画家张文熙所题“第一洞天”之义,定名为“七星洞天” 。

七星公园内骆驼山即驼峰,在普陀山南麓,是地壳运动融蚀后的一块残石,原名酒壶山,因其形状像老式酒壶,山南刻有“壶山”二字。

骆驼山末有一江南名士隐居于此,以栽花种桃,著书立说为生,死后,葬于壶山南麓。旧时,朝阳映于壶山桃林,桃花红遍,故有“壶山赤霞”之誉。壶山酷似伏地骆驼,今游人见之,直呼为骆驼,足见形象逼真故可称“骆驼赤霞”。

山南侧是盆景苑,近2000盆的各类盆景俱属珍品,各具神韵,意趣天成。景区内建有鱼池、叠石、平桥、曲廊、水榭、亭台,曲折清幽,如入仙境。

七星公园内桂海碑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桂林市区七星公园月牙山瑶光峰南麓,由 龙隐洞、龙隐岩两处石刻组成。此处“壁无完石”,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20余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形式有诗词、曲赋、铭文、对联、图像等。书体楷、草、隶、篆俱全。年代最早的,是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张浚、刘崇龟的《杜鹃花唱和诗》。宋碑有130多方,著名的《元佑党藉》碑,反映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是国内现存唯一完整的一块,史料价值很高。《平蛮三将题名》碑,记录了宋朝狄青、余靖平定侬智高反抗朝廷的史实。梅挚的《龙图梅公瘴说》,尖锐指出当世 “ 民怨神怒 ”之源,在仕宦群中普遍存在的“五瘴”,而“仕者或不自知,乃归咎于土瘴,不亦谬乎”!郭沫若读后,赞为“梅公瘴说警人心”。石曼卿(延年)《饯叶道卿题》28字,笔法坚劲,是传世稀品。米芾、程节《赠、答诗》,朱唏颜、章岘、方信孺以及明人周进隆、清人谢启昆的题诗,都有较高艺术水平。清康熙四年(1665)所刻阳线观音像,线条精细,面容丰满,髻堆上有三个小头像,额间有一只小眼睛,嘴唇上还有两撇胡须,形象十分奇特。清人所书“佛”字,糅书、画为一体,匠心独具,颇有欣赏价值。龙隐岩左侧现已增建碑阁,展出历代文化名人歌咏桂林山水的诗词曲赋以及题榜、铭记的碑刻和拓片。

七星景区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是桂林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景区内最有名的景点是骆驼山和七星岩,当然还有很多人对花桥感兴趣,那是一座很漂亮的宋代石拱桥。景区内还有动物园和攀岩、野战等拓展项目。

来了桂林,大部分的人都想看下溶洞,如果不想到银子岩那么远,那七星景区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它位于市区,交通也便捷,还可以顺带逛逛这个桂林出名的公园和玩玩公园里的其他的项目,比如带孩子的可以去下动物园看熊猫,对拓展有兴趣的还可以玩玩冒险树。

如果本身你有打算去银子岩,那其实七星景区没有什么来的必要,因为溶洞说来也都类似。而骆驼山其实就是外形像骆驼的山,3分的形似7分的想象,并且在公园外就已经可以看见,只是没那么近而已。毕竟这是个门票75元的公园,而且里面的小景点都还需要另外收费。拓展要收费、动物园要收费、银子岩也要收费,所以即使这个公园环境及文化底蕴都不错,但花个75元逛个城市公园看看骆驼山,想来,还是不核算的!

七星景区一共有4个门:花桥大门也就是东门,是正门;龙隐大门是北门、它靠近灵隐寺和儿童乐园;驼峰大门是西门,也是公园的后门,靠近动物园和骆驼山;栖霞大门是南门,靠近栖霞寺。哪个门进入都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交通或者地理位置选择比较近的门进入。

一般游客从花桥大门进入的最多,可能是因为这个是正门的关系,并且这个门最大。给出正门进入的游览路线供参考,当然真的去游玩的时候可以很随意,比如不想看动物的可以去掉动物园,不想吃饭的可以去掉月牙楼等,不是一定要按照行程走,行程基本只是依次经过的景点顺序。

花桥大门进-花桥虹影(是座宋代石拱桥)-栖霞禅寺(唐式建筑风格寺庙)-七星岩(溶洞)-骆驼峰(桂林市名山之一,因其状态酷似骆驼,遂名之,骆驼峰旁边还有新的拓展项目冒险树。)-动物园(里面可以看到熊猫)-天权湖-华夏之光广场(有个五彩石雕壁画)-桂林名楼月牙楼(可品尝百年“姑子面”及特色素宴)-花桥大门出。

以上游览方式:步行游览时间约2.5小时,如果嫌累也可以考虑乘坐电瓶车游览,时间约1.5小时,电瓶车费用15元,电瓶车可直达景区花桥大门和驼峰大门。

桂林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距市中心1.5公里,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 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 七星景区是桂林市最大, 游客最盛, 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集桂林山、水、洞、石、庭院、建筑、文物之大成,是桂林山水精华景观的缩影。 七星公园是桂林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总面积137.4公顷。

第7篇:桂林山水的诗范文

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人文课程之一的美术课程,必须在实践中通过合理创设贯穿着人文精神的特定语境,厚实美术探究活动人文底蕴,才可被称为是一门真正的人文课程。但是,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仍有许多一线美术教师存在这样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可以教的吗?

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分析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特定的校本化文化语境的营造,厚实课堂探究活动的人文底蕴。

[案例一]课题:江南行――小桥流水人家

设计理念: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江南是我们的家乡。而生于帆影点点、烟波浩淼、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太湖之滨的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美丽的江南在漫漫人类历史长河中所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风物人情、典故、书画作品、散文、诗歌等各类人文信息。

本课旨在通过校本化乡土课程的设计,并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期通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后,能初步认识古人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的旖旎江南之迷人所在。在活动之后,同学们能产生“江南佳绝处,毕竟在此处”之效。

镜头一:

1.课前让同学们自行去搜集一些有关江南的各类信息资料(书画作品、散文、诗歌、音乐作品、名胜古迹、典故、影视艺术等),每个同学至少一件。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摄影、美术作品图片和文字图片及音乐《姑苏行》、《太湖美》、《桑塔露琪亚》;电脑互联网网络环境。

说明: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对有关江南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资料的搜集活动,特别是对江南建筑、诗歌、散文、书画、乐曲和摄影等文学、艺术作品的分析、交流、评述和讨论,让学生在宽松的文化语境活动中自主地感受自己熟悉的家乡――江南的秀美。

镜头二:

上课伊始,教师在由电子屏幕出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及莲花摄影图片背景等营造的文化语a境中,直接导入新课。

然后安排学生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由学生自己主持的自由论坛活动。并让每组到台前交流、展示有特色的作品。

说明:

由《忆江南》这首白居易的极具文学气息的诗句导入新课以及自由论坛的设置,这样的语境创设把握的时机与学生的思维需求同步;讨论题目的提出则使整个论坛环节的语境设计中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决策权,体现了“精、趣、活、疑”,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如此蕴含人文精神的校本探究活动,更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实效。

当然,要想在校本化的教学中真正实现有价值的合作,充分厚实人文底蕴,教师要注意合作交流语境的每一个环节,不论是合作前、合作时还是合作后,都应该进行指导。

镜头三:

采用诗歌配图片的形式进行教师准备的有关江南美术信息欣赏、交流活动;在创作活动的安排上,则首先让学生在欣赏音乐《太湖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创作完毕后进行的评价活动也以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后,让有兴趣的同学对相关信息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

在这样充满文化语境的课堂中,展示与讲评成为一个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对学生的构思创意加以肯定,旨在通过讲评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进步。并且,课后对本课适时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以让学生在浩瀚的有关江南的人文知识中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可爱的家乡――江南美丽的人文底蕴。

[案例二]课题:桂林山水欣赏、写生活动

设计理念:

漓江,从桂林到阳朔的一段水程,宛如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侧影,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文人为漓江的绮丽风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美诗文,绘出了诗情画意的美丽画卷。

《桂林山水写生、写意活动》是学习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美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后”的校本实践活动,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下,通过校本化教学策略的尝试:搜集桂林山水的资料交流、展示欣赏评说桂林山水风光图片、诗歌艺海拾贝(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桂林山水风光片剪辑尝试创作介绍我创作的桂林山水作品等充满文化语境的系列探究活动,以美术课程、语文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人文精神的校本化美术探究学习活动,启发他们关注大自然,表现大自然,并在创作的过程中熟悉祖国的大好河山,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和爱惜保护它们的责任感。

镜头一:

在信息技术基础上,课前小组搜集有关桂林的风光图片、书画作品、诗歌、散文、歌曲等文艺作品和有关桂林的来历、名人名胜的信息。

说明:

课前设置让学生分小组运用多种手段与方式,创设有关桂林山水富含人文气息的各类资料所构成的文化语境,既能让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桂林山水的秀美,还能让学生主动关注、了解生活。

镜头二:

1.学生交流、展示搜集结果。

2.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桂林山水风光图片(配诗文),请学生欣赏、评说……

镜头三:

教师接着出示描绘桂林山水的书画作品(电子幻灯),学生欣赏、评说。李可染《漓江胜境图》、徐悲鸿《漓江春雨》、白雪石《山如碧玉簪》、陶一清《漓江晓翠》、孙克纲《漓江晨蔼》等作品,教师的写生范作,以及优秀学生作品。

说明:

描绘桂林山水的书画作品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缩影。利用现代信息教育媒体,展示大量的书画名作所营造的校本化的探究学习的文化语境,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形象,让学生得到了人文艺术的熏陶,并加强了与语文学科的渗透联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多幅学生同龄人亲手制作的描绘桂林山水的美术作品营造的校本化语境,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畏惧心理,产生了你行我也行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致。

镜头四:

1.继续欣赏“桂林风光掠影”视频电影剪辑(配朗诵《桂林山水甲天下》),以此为灵感源,尝试用自己擅长和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创作你心中的桂林(速写、水墨、剪贴、色彩皆可,也可以在网上搜集资料后在WORD或画图软件中编辑处理)。

2.在创作体验的时候,可以独立完成一张作业,也可以轻声交流,两三个人一起合作。

3.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推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准备到班上交流展示。

说明:

桂林山水的秀美和优美的散文阅读等极具人文气息的文化语境,加强了美术学习活动同文学的联系,确实给学生学习带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小组讨论形式,为秀美的桂林山水作传神写照的校本化探究学习活动的语境营造,体现了协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反思:

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通过校本化的特定的文化语境的营造,《桂林山水写生、写意活动》的教学活动设计改变了以往美术课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对桂林山水、诗歌、散文、书画、乐曲和摄影等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桂林山水文化的秀美。并通过学生自主的艺术创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抒发对桂林山水的情感。

综上所述,担负着人类文化的传承与交流重任的美术课程,应巧妙创设合理的校本化美术探究活动文化语境,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环境、自然景观以及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深入的了解和全新的认识,且将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自己选择创作方式引进课堂。这些富含人文精神的校本探究方式,可以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情感体验等领域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徐贲.从人文精神到人文教育(二).blog.省略/xubenblog.

第8篇:桂林山水的诗范文

《百景诗笺》一册,旧式原装,以宣纸印制,因久历时日而略有泛黄,却更增古旧之感。封面为朱色双钩隶书“百景诗笺”。开版阔大,画框高24厘米,宽13.5厘米。全册50页共100面,内录诗百首,绘景百图,符合“百景”之目,因此知为完整之本。每版一叶折为二面,分别用朱、紫、绿三色(单色)印制。色彩虽历久而若新,墨色之佳,令人眩目称奇。出版迄今约为140年,除偶有轻微虫蛀,略不伤及画面,又颇为之庆幸。

图册前无序,后无跋,亦无牌记,未详具体刻年。查图中诗画题识,诗作者题“栩栩生”、“诗樵”、“燕山孙丹五”、“燕山孙叔子”、“卧游道人”、“瘦吟居士”、“意园主人”、“H道士”、“H花吟馆主人”等,绘者款有“瀛藻”、“桂林陈瀛藻”、“陈伯文”、“陈象九”、“香玖”、“v玖”、“赓鱼”、“渔长”等。查得《百景诗笺》的诗作者孙(生卒年不详),原名桂,字丹五,号诗樵,清直隶遵化人,自署“燕山孙”。晚清监生。好吟咏,知绘事,平生往来南北各地。同治五年(1866年)以其父官粤西,遂随侍南来,辗转于广西各地,并久寓桂林、梧州等地。寓桂期间,撰辑《余墨偶谈》十六卷,著《蝶花吟馆诗钞》四卷,附诗余一卷。

《百景诗笺》中诗百首原目“意园百咏”,为孙早年意想之作。此事见于《余墨偶谈》卷十一《意园诗》记载:“余少与仲兄有林泉之癖,拟得志后筑怡园为娱亲计。读书之暇因绘图布景,寤想神游,觉一楼一阁一花一石,山溪水涯,无不了如指掌。中宵抵足而谈,胜处若合符节。此志藏二十年矣。殆后棘闱连踬,零落雁行,始灰此念。仅有百咏之作,无聊极思自娱而已。”意想之“怡园”未能结构为实物,空余吟诗,故称“意园百咏”。

同治九年(1870年)初春,孙在广西梧州与传经书院的主讲陈瀛藻相识,遂订诗交,于是有《百景诗笺》的绘画刻印。绘图者陈瀛藻(生卒年不详),广西临桂人(今桂林市),同治九年举人。民国孙鳍《粤西画识》为立简传云:“陈瀛藻,字伯曼,一字赓鱼,号象九,一作湘九,桂林人。同治庚午举人。工山水,得西庐老人法,苍润秀逸。燕山孙丹五先生称其诗画双绝,尝为之绘意园《百景诗笺》百枚,知名于时。”《余墨偶谈》卷四《陈象九诗》载:“陈象九孝廉者,桂林名宿也,诗画双绝。余于庚午初春订交。最喜诵余意园诗。因暇日摹写诗意,绘笺百幅相示。经营惨澹,别有会心。余曾制笺报之。”此说与《百景诗笺》诗画题识正相吻合。同治十年春后,孙有广州之行,五月,将《余墨偶谈》初编八卷付刊(书前有“辛未夏五刊于羊城”牌记可证),故《百景诗笺》极有可能是与《余墨偶谈》一同在广州刊印。之后,孙以诗笺作札,以及友人索求图册的记载数见于《余墨偶谈》,卷十四《傅虎生书》记载有:“在苍梧时黔阳傅虎生司马衡初到桂林,与余未谋面,介龚亮臣刺史以诗相质。嗣来书订交,情文兼至。兹录之。书云:‘……承示百景笺之刻,细阅来画笺纸,当是百景之二。诗画双妙,已足开豁心胸。其全刻更何如妙绝,引人入胜耶。如已刊全,尚乞颁赐多叠,以慰渴怀’云云。”

《百景诗笺》充分表现画家绘画技法的高超和文人的笔墨情趣。布局上以图画为主体,并配以题诗,而画面则皆切合诗意而绘:或为诗点题,或描其大意。画法以勾勒和线摘为主。画面多取“特写式”:近距离取景,安排简洁,突出主要景物,笔线肯定有力,符合画笺山水、人物刻画简捷的要求。对人物衣冠、颜而、肢体,画家使用劲健有力的线道绘描,笔划虽简约而人物行貌生动,止者、动者各宜其适。山水景观的表现更是气象万千。构图远者有山崖壁立,或茂树葱笼,近景则长松翠竹,或飞瀑直泻。绘暮色似迷蒙,描新月则如钩,写峰峦、平湖睹景也无一不笔简而意到。绘图涉及情景广泛,多为自然风光和风物古迹,又屡屡纳采人情世象入绘。图中绘鸣禽昆虫有蜂蝶、雀鸟,植物果蔬有葫芦、浮莲,绘动物则有牛犊、马驹,问及水中鱼、山间兽等,无不入画。世间景观,诸如檐前芭蕉、当窗明月、山压古松、茅店草舍、占道瘦马以及柳堤钓矶、流水小桥等,一一入眼。绘人物有盘坐孤僧、水边钓客、田间牧童、山野樵夫。绘景则雨中归舟、清风明月、山问磴道以至老树虬枝、层峦远山,无不历历在目。至于亭台楼阁则数数见于画中,与诸景相宜相配,尤呈风韵之致。图中人物,以文人雅士(即诗人形象)尤多,时而为诗客凭栏而吟,水边凝眸,举盏邀月,松下度步,时而盘行于弯弯山道,时而又枯坐于亭下。雅士形象虽然频频出现于画中,但表现上却始终是景致的观赏者和意境的沉醉者。这正是“意园百咏”的意趣所在,也是画家契合诗意的精妙创作。

画家尤为熟悉农家,对田野生活的观察之细,可谓无微而不至。如“丹五春云碓诗意”一图,农夫打稻动作的描绘虽寥寥数笔,而动感十足;“诗樵绿浪溪句”绘农民于其桔槔水车上劳作且闲谈的几笔钩勒,形神兼至;又有农人草舍补茅、田间插秧等画面,也无不惟妙惟肖。

画家精心绘图,刻工印人秉承画意精致刻印,将画稿神韵尽显,版画因此是画、刻、印三位一体的成果。刻印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原画再现的优劣。通观《百景诗笺》的刻印,颇能忠实再现绘画的神貌。可惜的是,与其他古代书籍、版画、笺谱的出版一样,刻工印人少有在出版物上留下姓名。因此在赞叹画家绘艺之余,也应该对刻工印人示以尊敬之意。

第9篇:桂林山水的诗范文

游桂林靖王府

暑假里,我们一大家子来到了桂林游玩。都说“桂山水甲天下”我到要见识一下着桂林有多美!

第2天,我们就随这导游来到了桂林靖王府游玩。我们这导游,走在一条小石路上,导游说,这条小师路在当时只有王爷和王妃才可以走的。来到承运殿的阶梯下,导游说,这阶梯分两边,左边是文官走的,右边是武官走的。我们上去从文官路走上去,从武官道走下来。进了承运殿,导游向我们介绍,靖王府从建立起到明朝毁灭的257年中,有12代14位王爷在这里住过。我们还观看了一种当时王爷喜欢观看的舞蹈,这种舞蹈是当时一位王爷到民间的时候看到,很是喜欢,就把它引进府中,给其它官人观赏!我看了之后,还觉的挺精彩的!

在承运殿的后面是著名的独秀峰。独秀峰位于桂林王城内,它是王城景区不可分割的部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诗句就刻在独秀峰的石壁,而且前面还有一句诗句。独秀峰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南天一柱”。在独秀峰的山脚下有一个洞,在里面,有许多的太岁刻像,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太岁啊!在独秀峰的山顶有一座独秀亭,在那里可以观看到整个靖王府的美丽景色!

桂林靖王府依靠漓江, 独秀峰,真是一快宝地啊!有道是“无情最是此中山, 阅尽王孙只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