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质勘察方法范文

地质勘察方法精选(九篇)

地质勘察方法

第1篇:地质勘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岩溶;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探测技术;技术

1.岩溶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及探测技术

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分析方法及岩溶探测技术,除了常规的钻探手段外,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或手段。

①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包括岩溶地形地貌调查、地层岩性、水文地质调查、测量及试验等内容的野外调查,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岩溶发育的分布和特点,并据此进一步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工作,该方法简单,方便实用,能获得直观的野外工程地质基础资料。

②遥感技术:地球资源卫星遥感(MSS、TM、SPOT)、航空遥感、热红外遥感、侧视雷达遥感等在70年代引进我国以后,具有调查面积大,重复性好等特点,对于研究岩溶地貌形态、岩溶层组划分、地质构造等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该技术一般用于大型工程选址,而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用得不多。

③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主要采用原位标准贯人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测定溶洞和土洞中充填物、岩溶塌陷堆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和地基土承载力,该技术在各岩溶地区有较成熟的应用经验,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应用广泛。

④示踪试验:用示踪剂(荧光染料等)进行岩溶地下水联通试验以及长期观测的研究,以查明岩溶的发育程度和溶洞相互连通、分布情况,该方法简单,较方便可靠,但不适用于无地下水的溶洞。

⑤模型试验:采用一定尺寸规模的试验装置,模拟砂、土层在各种条件下(如不同水动力条件)的岩溶地基的稳定性或岩溶塌陷过程一般用于岩溶塌陷的研究。

⑥插钎:用一定长度钢钎(筋)按一定的间距插人上覆土层,用来查明土层中是否发育有岩溶土洞。例如广西桂林岩溶地区,在地基基坑开挖后,一般采用插钎来进一步查明土层中是否存在土洞或塌陷软弱层,实践证明该法效果显著。该方法还具有施工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

⑦管波探测法:管波探测法是在钻孔中利用“管波”作为探测物理场,探测孔旁一定范围内的溶洞、溶蚀裂隙、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的最新孔中物探方法,即利用桩位中心的一个勘察钻孔,通过发射管波,采集记录并分析管波反射信号,就可探明整个桩位范围内的岩溶、软弱夹层及裂隙带的发育和分布情况,并评价嵌岩桩基桩持力层的完整性。

2.不同岩溶发育地区的勘察方法与技术

岩溶地区工程勘察还必须根据不同地段岩溶发育特点、类型,结合工程特点选择勘察手段和方法,合理布置工作量,确定研究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勘察和研究。

2.1岩溶补给区和径流区工程勘察

2.1.1地下水补给区岩溶发育特点

岩溶地下水补给区主要发育溶蚀沟槽、石牙、岩溶峰丛、溶蚀落水洞、溶蚀漏斗等岩溶地貌,多呈垂向发育,较为密集,具有发育较浅、埋藏浅和规模大小不等的特点,有土层覆盖区的溶蚀沟槽及岩溶洞隙顶部易发育土洞。但应该注意,原径流区的古岩溶经地壳上升运动后成为补给区的岩溶也有水平发育的溶洞(一般为干溶洞),应分别研究。

2.1.2地下水径流区岩溶发育特点

岩溶地下水径流区的岩溶主要以较为集中的地下水平溶洞、暗河为主,局部汇水补给地段有垂向落水洞和溶隙发育,并且地下溶洞相连,有土层覆盖区,接触带土体通过潜蚀或渗压作用易形成土洞。一般主干溶洞、暗河多呈水平发育,发育较深,一般不易对地面工程构成危害,但对于大型地下工程,如水电站、地下厂房等也会构成危害

2.1.3岩溶补给区和径流区工程勘察方法和手段

岩溶补给区和径流区工程勘察的总体原则是:先进行地面调查,了解岩溶发育情况、分布特征,并结合物探方法,判断可能存在覆盖型落水洞的区域和地下溶洞、土洞的发育位置,再结合工程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重点勘探。

①一般工民建勘察:在地面调查和适宜物探的基础上,对重点地段和具体建筑地基进行高密度钎探和加密钻探,适当加深孔深,以满足评价工程地质稳定性要求。

②桥梁桩基础勘察:先进行地面调查和物探,对岩溶发育进行评价,再进行勘探。在岩溶发育区,由于地下岩溶发育位置不易确定,最好每棵桩位打一或多个勘探孔,孔深要大于桩长,以确保桩基稳定。

③水库库区和坝区勘察:一般不宜在岩溶地区建水库,必须修建时在地面调查和物探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钻探、压水试验和必要的连通试验,评价库区渗漏情况,坝区勘探布孔范围要比一般非岩溶地区大,并注意充填古溶洞,因其在库水压力下有产生潜蚀管涌的可能。

2.2岩溶排泄区工程勘察

2.2.1地下水排泄区岩溶发育特点

地下水排泄区,岩溶多数为盆地边缘的暗河、溶洞和盆地覆盖型岩溶,一般暗河、溶洞规模较大,为地下水集中排泄点。覆盖型岩溶多为管道式溶洞,埋藏于第四系含水层之下,溶洞之间互相连通,形成富水性很好的岩溶含水层。岩溶地下水排泄区的地质危害主要是开采岩溶地下水时,引起溶洞口上覆土层的局部失稳或沉陷造成工程危害。一般岩溶管道发育,并且充填物少,单井涌水量大,井水不易抽清。上覆土层较薄(

2.2.2岩溶排泄区工程勘察

岩溶排泄区多为盆地边缘型岩溶排泄带或盆地覆盖型岩溶,其工程地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要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勘察研究。一般局部的、浅部的工程勘察很难发现和评价可能产生的岩溶危害。

①型岩溶排泄区(带)的勘察,遵循先调查再重点集中勘探的原则。一般裸型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比较清楚,以调查为主再结合必要的物探。

②盆地埋藏型岩溶区工程勘察。覆盖型岩溶区工程勘察不能限于局部勘探,要进行较大范围的系统分析研究。在调查和收集有关勘探资料,水文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可能产生岩溶危害的地段采用物探、抽水试验和钻孔勘探等综合方法进行勘察研究。除了进行一般的工程地质评价外,还要专门对可能产生的岩溶危害问题进行评价,以提供处理方案。

2.2.3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勘察综合方法的运用

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勘察工作,不能机械的应用某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勘察手段,充分全面地对岩溶地区的工程场地作出正确评价和判断,为工程的下一步工作提供全面正确的地质勘察资料,下面是一个综合方法运用的实例。

某水库勘察,该水库位于南河流域仁和坪向斜南翼“u”形河谷内,溶洞、洼地、落水洞较发育,河流两岸群峰耸立,峡谷切割深度大,两岸陡峭。近期开发河段河床底部基岩大都,河床覆盖厚度3~5m。水库岩溶勘探方案为:在全面地质测绘的基础上,采用物探先行、物探指导钻探和巷探的成果验证物探效果的勘探方法。根据物探资料,在有坝肩埋深50~80m电阻率高等值线内出现较多低电阻率值封闭曲线,说明在该深度范嗣内灰岩完整性较差,溶蚀作用强烈,岩溶发育,即在高程480~520m出现一期岩溶发育,后经钻探资料证实,在钻孔8和钻孔9中,深度为50~60m,高程为480~500m,有溶洞出现,证实高程480~500m以上为强渗漏带,各方勘探成果表明,在480m高程以下岩体透水性弱,按70m坝高设计,库水位高程470~480m,正处在透水性较差的岩性段,可以判断右岸渗漏条件较好,不可能形成大的渗漏通道。本工程根据据综合勘察资料分析对该库区作出如下工程评价:①山体内部岩溶下限高程在440m(或450m)以上,其上为岩溶比较强烈发育段,其下是岩溶不发育或微弱发育段;②地下水平岩溶发育地段:下坝址右岸,物探异常显示在470~520m高程之间,这与钻孔揭露的岩洞情况完全一致,下坝址左岸,物探异常显示在450~480m高程之间,而钻孔揭露岩洞情况也证实了其一致性,该区在上述高程范围内是岩溶最发育时期;③470~520m高程段,显示该时期河谷右岸上、下坝址河间地块岩溶现象比左岸更发育,450~480m高程段河谷右岸上、下坝段间地块岩溶现象欠发育,而左岸的羊子洞一带该高程溶蚀发育,这种差别可能与当时河流展布有关;④540~560m高程的岩溶系统与当地溶蚀洼地、槽谷高程相当,此高程的岩溶系统被溶蚀剥蚀作用破坏,只在较高处残留水平溶洞;⑤450m左右及以下,是本区地壳快速上升发育期,相应形成陕谷陡崖地貌,从几个钻孔中都证实此高程以下岩石很完整,没有发现溶洞,l、2、3号平硐揭示,山体内岩体十分完好,很少见到岩石溶蚀现象,压水试验也证实,其岩体透水性很小;⑥临谷坡几个溶洞形态及沉淀物特征指示表明,这些水平溶洞都是地下水集中向南河河谷排泄的出口,溶洞大多顺层发育。通过此工程实例可总结出如下结论:

①岩溶工程地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溶洞间的相互关系复杂,通过综合勘探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在勘察中要充分发挥物探技术的先进性、全面性及钻探的直观性特点,并使其能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使各种勘探手段有序的进行,不断在工作过程中调整方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地质的勘探水平。

第2篇:地质勘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勘察类型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文地质勘察的另一种叫法是专门水文地质学,运用水文地质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科学的研究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理论的学科。在一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往往会需要我们投入比较多的勘探工程量。

一、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1、地球物理勘探

我们在进行水文地质的勘探时,经常会用到的地面物探方法有自然电场法、浅层地震法及电测深法等多种方法,通过有效地利用好物探,进而确定抽水试验地点和钻孔,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是对地下水和其相关的地质现象进行实地观测,进而用其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条件以及岩土的含水性,寻找富水地段,运用遥感技术,解译一些通过航空和卫星得到的照片,配合进行的水文地质测绘,有效地提高地面测绘效率和精度。

3、水文地质试验

进行水文地质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取各种所需要的参数,给计算矿山涌水量和评价地下水资源等工作提供较为详细的资料,其中最为经常用到的是抽水试验。

4、水文地质钻探

与一般的矿产钻探所需要达到的要求相比,水文地质钻探还是有所不同。水文地质钻探钻孔直径较大,钻进工艺和成井工艺比较复杂,所用的设备矿产钻探也有所不同。水文地质钻孔一般可分为水文地质普查孔、水文地质勘探孔及探采结合孔三种。此外,还有为勘探和开发地热资源(主要是地下热水)的地热井。

5、地下水动态观测

这是水文地质勘察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在试验和钻探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保留一部分的钻孔,以方便日后进行长期观测,为随后进行的地下水文地质计算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水文地质勘察类型

水文地质勘察依据勘察目的分为四类:

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的勘察。这其中包含了城市供水勘察、农田供水勘察、村镇、工矿、车站供水勘察和矿泉水勘察、畜牧场供水勘察、热勘察等。这是一项较为专业的水文地质工作,通常采用的比例尺为1:5000-1:50000,充分利用测绘、物探、钻探、监测等多种方法,查明含水层埋藏条件、分布,地下水形成条件,动态变化和采水地段及地下水所具有的保护措施和开采工艺手段等,为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地下水开采提供基础依据。

2、综合水文地质勘察

综合水文地质勘察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而制作,其以测绘为主,提交区域综合水文地质图和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的基础性文水地质勘察。查明所标示区域内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和埋藏条件、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条件、动态特征等是其主要的任务。

3、特殊项目水文地质勘察

这项勘察是为了给一些较为特殊的工作或者工程所进行的勘察,比如为了防治地方病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勘察,为利用含水层进行储冷和储热的水文地质勘察,为了有效地治理地下水污染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勘察等。

4、工程水文地质勘察

进行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止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所造成的危害才进行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比如说,为防止地下水的渗漏勘察,疏排地下水的勘察,降低地下水的水位勘察等,我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常是将其列入治理工作和岩土工程勘察的范畴。

三、水文地质勘察要查明的主要问题

水文地质勘察要查明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地下水动态类型

我们按照地下水的赋存介质特征将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溶岩水。从水力特征、埋藏条件上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和径流

通常来说,我们进行一般性的勘察工作经常是做简单容易的抽水实验,其稳定的时间通常选择8―24h左右,其可以提供粗略的渗透系数。而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工程,则需要做 2 次或2次以上的降深抽水试验,需要布置观测孔,个别最大降深水位需要接近工程设计所需要的水位降深标高或者达到设计疏干降深的一半,根据抽水试验,计算其它的水文地质参数。

3、地下水静止水位和其变化的幅度

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膨胀土膨缩深度的确定、地下工程涌水量的计算和基础深度的确定等众多问题,都需要我们提供地下水的静止水位资料。尽可能的采用观测孔和抽水孔进行观测,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下测水管进行观测。

4、预测地下水引起的不良地质作用

地下水可能造成的不良地质作用有:岩土软化造成的崩解和湿陷,沼泽化和盐渍化,膨胀土胀缩变形,地面沉降、塌陷,边坡失稳,地下工程突水,基础上浮、基坑底突涌,海水入侵等。

四、结论

要想做好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我们须认真做到:注意学习、搜集和积累,认真了解并掌握一些必须的基础性资料,如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切实做到“知己知彼”。②熟悉掌握水文地质计算、水文地质基础及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勘察技术方法等理论知识。③加强对野外工作的重视,认真做好野外记录,确保所拿到的第一手资料真实性、准确性和合理性。④认真、仔细地执行、学习相关勘察规范。⑤从众多的专业书刊中了解、熟悉行业的发展,推广、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实.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中的综合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0(09).

[2] 孔金玲,王文科,杨泽元,麦柳妍.基于GIS的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04).

第3篇:地质勘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 地质勘察方法;地基基础;型式的分析及评价

1 工程概况

学府SOHO建筑由厦门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工程由南北主楼、会议厅、内庭院组成,由重庆建筑设计院设计,地质勘察工作由厦门市建筑设计院勘察分院完成。

本次勘察是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的详细勘察, 其实施依据是设计院提供的初步设计方案和详勘布点图, 目的是为拟建建筑物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拟建场地有关主要建筑物见表1。

表1拟建建筑物性质一览表

建筑物名称 结构

类型 层次 高度 尺寸 拟采用建筑物基础

型式 埋置深度

(m) 主要荷重标准值

承压力 最大承压力

南北主楼 排架 6F 2317m 长59~115m, 宽17~21m 预应力管桩 1.5 3300 ( kN /柱) 4000 ( kN /柱)

会议厅 排架 2F 910m 形状不规则, 长约40m, 宽约35m 天然地基或管桩 1.5 1500 ( kN /柱) 2500 ( kN /柱)

内庭院 排架 1F 511m 长75m, 宽26m 天然地基 1.5 500 ( kN /柱) 800 ( kN /柱)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3.1.1 ~3.14 的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 地基等级为二级; 综合上述条件评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2.1 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机钻孔取土、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以及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察工作。

2.2 勘察工作内容

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规范、建筑物使用要求和性质及有关技术要求, 结合拟建场地已勘察邻近场地的地质资料,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设计单位要求, 确定本次勘察工作内容。本次勘察拟建建筑按不同基础类型考虑确定孔深, 南北主楼机钻孔深为30 m, 静力触探孔孔深为20 m;会议厅机钻孔深为25 m, 静力触探孔孔深为20 m; 内庭院静力触探孔深为10 m。勘探孔按建筑物的角点、沿周边线布置, 间距为15 m~21 m。

2.3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单一, 属冲积地貌单元, 总地形稍有起伏, 勘探点高程一般在3.5 m~4.5 m之间。本次勘察所揭露的垂深30.0m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河湖冲积相沉积物, 主要由素填土、粘性土、粉土等组成,在勘察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划分成8个工程地质层组,其特征描述如下。

(1) 层素填土。灰色, 湿, 稍密; 以粘性土为主, 局部为耕土。场区普遍分布, 它的厚度则为: 0.50 m~1.30m, 平均0.92 m; 层底标高: 2.24 m~3.64 m, 平均2.84m; 层底埋深: 0.50 m~1.30 m, 平均0.92 m。

(2) 层粉质粘土夹粘土。灰黄~黄灰色, 可~硬塑;含铁锰质结核及其氧化物, 夹粘土团块。有光泽, 韧性高,干强度高, 无摇震反应。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 3.20 m~4.60 m, 平均3.93 m; 层底标高: - 1.84 m~0.32 m, 平均- 1.09 m; 层底埋深为: 4.00 m~5.40 m, 平均4.85 m。

(3) 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灰色, 可~软塑; 含少量铁质斑点, 局部夹稍~中密粉土薄层。稍有光泽, 韧性中, 干强度中, 摇震反应不明显。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3.10 m~7.00 m, 平均4.52 m; 层底标高: - 8.24 m ~4.56 m, 平均- 5.61 m; 层底埋深: 8.10 m~11.80 m, 平均9.39 m。

(4)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 流塑; 局部含云母碎屑, 夹粉土团块, 稍有光泽, 韧性中, 干强度中,摇震反应不明显。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 3.30 m~6.90 m,平均5.11 m; 层底标高则为- 12.26 m~9.46 m, 平均-10.71 m; 层底埋深则为13.00 m~15.80 m, 平均14.49 m。

(5) 层粉质粘土夹粘土。灰黄~褐黄色, 硬塑, 局部可塑或坚硬; 含铁锰质结核及其氧化物, 夹粘土团块。有光泽, 韧性高, 干强度高, 无摇震反应。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6.50 m~9.00 m, 平均7.77 m; 层底标高: - 19.22m~16.36 m, 平均则为- 18.40 m; 层底埋深: 20.70 m~22.80 m, 平均22.22 m。

(6) a. 层粉质粘土。黄灰色, 可~软塑; 含少量铁质氧斑点。稍有光泽, 韧性中高, 干强度中高, 无摇震反应。厚度: 1.60 m~4.20 m, 平均为2.88 m; 层底标高为: -22.38 m~19.94 m, 平均为- 21.25 m; 层底埋深: 23.50 m~26.00 m, 平均24.98 m; b. 层粉土: 灰色, 湿~很湿,中密; 水平层理, 含云母碎屑, 夹粉质粘土及粉砂团块,无光泽, 韧性较低, 干强度较低, 摇震反应中等。该层土局部缺失, 层底深度大于30.00 m。

(7) 层粉质粘土夹粘土。灰黄色, 可~硬塑; 含铁锰质氧化物, 夹粘土团块。有光泽, 韧性较高, 干强度高,无摇震。层底深度则大于30.00 m, 本次勘察未穿透。

2. 4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通过室内土工试验确定了各土样的物理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依据室内土工试验得出的物理指标查表、直剪C标准值公式计算, 并结合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经验公式计算, 以及本地区经验综合考虑确定见表2。

表2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按土试成果值查表 C计算fak 静探估算fak 标贯估算fak 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建议值fak

2 粉质粘土夹粘土 268 245 238 210

3 粉质粘土夹粘土 162 155 150 140

4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116 106 110 100

5 粉质粘土夹粘土 271 256 250 255 240

6-1 粉质粘土 170 160 151 150

6-2 粉土 165 158 155 150

7 粉质粘土夹粘土 231 226 210

2.5 不良地质作用及软土

据本次勘察结果及区域地质资料, 场地地貌类型单一,拟建场地无活动断裂、地裂缝、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拟建场地未发现软土及其它的特殊性岩土存在。

2.6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本场地上部对工程有影响的主要为(1) 层素填土中的地下水, 其属潜水型, 本次勘察期间在机钻孔附近采用挖坑法测得素填土层中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为0.6 m~0.8 m,相应标高为3.2 m~3.4 m; 稳定水位埋深为0.8 m~1.0 m,相应标高则为3.0 m~3.2 m。该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在1.0 m左右。主要靠大气降水, 丰水期地表水体的侧向补给。本场地(3) 层粉质粘土夹粉土、( 4)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中含微承压水, 勘察期间用下套管止水测得其稳定水位埋深为2.8 m~3.0 m, 相应标高则为1.0 m~1.2m, 其含水量一般, 年变化幅度1.5 m左右。

3 建筑基础型式的分析及评价

3.1 场地稳定性评价

本地区及邻近地区地震不强烈, 属基本稳定地区。拟建场地无全新活动断裂、地裂缝、滑坡、土洞塌陷、建筑边坡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存在, 故本场地适宜建筑的兴建。

3.2 天然地基

3.2.1 地基稳定性、地基均匀性

拟建场地地形平坦, 无不利地貌存在, 场地稳定性较好, 同时拟建建筑形态设计简单, 一般不会导致基础整体失稳。地基持力层底面及相邻基底标高的坡度小于10%;同一建筑下当量模量最大值Esmax和当量模量最小值Esmin的比值小于1.2, 本场地地基均匀性较好。

3.2.2 天然地基持力层的选择

本场地(2) 层粉质粘土夹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230kPa, 为中等压缩性, 工程特性好, 可选作内庭院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南北主楼及会议厅建筑选用该层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时, 其下卧层土的强度中等及较差, 为此建议设计时应进行下卧层验算。在其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需采用桩基础。

3.3 桩基础

3.3.1 桩端持力层的选择

拟建南北主楼及会议厅荷重较大, 如天然地基已不满足要求, 需采用桩基础。根据本场地内土层资料, 结合拟建建筑性质, 本场地比较理想的桩基持力层为(5) 层粉质粘土夹粘土。(5) 层粉质粘土夹粘土, 力学性能良好, 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稳定且较大, 可选作拟建南北主楼及会议厅建筑的桩端持力层。

3.3.2 桩型选择和桩长的确定

综合本地工程建设经验及建筑物的荷载条件, 适宜的桩型有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钻孔灌注桩, 本工程桩型可采用Φ500 mm的预应力高强管桩, 选择静压法沉桩。考虑基础埋置深度1.5 m, 当选择(5) 层粉质粘土夹粘土作桩基持力层时, 桩人土深度一般可为16 m~17 m, 有效桩长为15 m~16 m。

3.3.3 桩基参数

根据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承载力参数、标准贯人试验击数、静力触探p s值以及当地施工经验提供桩基设计参数, 详见表3。

表3桩基设计参数

号 土层名称 混凝土预制桩 钻孔灌注桩

极限侧阻力

标准值qsik

( kPa) 极限端阻力

标准值qp k

( kPa) 极限侧阻力

标准值qsik

( kPa) 极限端阻力

标准值qpk

( kPa)

2 粉质粘土夹粘土 59 57

3 粉质粘土夹粘土 48 46

4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26 24

5 粉质粘土夹粘土 76 4500 74 900

注: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取极限值的1 /2。桩入土深度按16~17m考虑确定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3.3.4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估算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5.2.8式: Quk = uΣqsikli + qpkAp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下面对预应力管桩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供基础设计工程师参考(见表4) 。

表4 预应力管桩极限承载力估算表

桩径(mm) 孔号 桩端持力层 桩顶标高(m) 桩长

(m) 桩底标高(m)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 ( kN)

Φ500 G4 5 4124 16 - 11176 2043

G34 5 3162 17 - 13138 2052

3.4 勘察成果在施工图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院根据上述岩土工程勘察成果, 经优化分析比较、造价控制和施工难易程度等综合考虑, 决定南北主楼、会议厅及内庭院均采用Φ500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桩基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 柱下单桩为一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桩端持力层为报告中的(5) 层粉质粘土夹粘土, 要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0 m, 有效桩长为16 m。桩型选用PC - 500 (100) AB - C70,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1 050 kN。采用静压沉桩, 以桩长和压桩力双重控制。

4 结论及建议

(1) 本次勘察查明了拟建场地内的地层结构和各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拟建场地内土层分布较稳定,拟建场地区域背景稳定, 无不良地质作用存在, 适宜建筑物的建造。

(2) 拟建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 场地类别为Ⅲ类, 设计特征周期为0.45 s。本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3)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 g, 地震设计分组为第一组, 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地基土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和处理。

(4) 地下水及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 在长期浸水条件下,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 在干湿交替条件下,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地下水位以上的场地土一般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 对钢结构具有腐蚀性。

(5) 建议拟建内庭院采用天然地基, 基础持力层选择(2) 层粉质粘土夹粘土; 拟建南北主楼及会议厅优先考虑天然基础, 基础持力层选择(2) 层粉质粘土夹粘土, 但需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则建议采用桩基础; 本场地建议桩基持力层选( 5) 层粉质粘土夹粘土, 桩型可采用Φ500mm的预应力高强管桩。

参考文献:

[ 1 ] GB50021 - 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S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2 ] GB50007 - 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3 ] GB50223 - 20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S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 4 ] 吴爱君.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的野外工作[ J ]. 山西建筑, 2008,34 (14) : 89 - 90.

第4篇:地质勘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球物理方法 地质灾害 应用

中图分类号:TDl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221-01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土地负荷加重,环境资源被过度开发。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地区忽略对环境的保护,导致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的过度排放。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一方面会导致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一方面也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而地球物理技术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在人们勘察地质灾害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崩、滑、流灾害勘察中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

崩、滑、流灾害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它们不仅是我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也是世界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城市地质灾害。

(一)滑坡灾害

任何一种城市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会对城市本身产生严重的危害,其中,滑坡灾害因其具有广泛发育和频繁发生的特点,对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都会造成重大的危害。为了应对滑坡带来的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国内外现阶段采用例如浅层高分辨率地震方法、探地雷达、音频大地电场法、激发极化法、地面甚低频电磁法、电测深法、自然电场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充电法、微重力法等地球物理方法来进行勘察。这些方法的原理涉及如何对滑坡体的空间分布界线进行圈定,怎样测定滑坡区的含水情况以及如何抵御隐伏边界以及隐伏地质体情况深入了解与掌握等等。

(二)崩塌灾害

使用地球物理方法来勘察崩塌灾害时,主要是通过对于水层的分布,深度和厚度进行勘察;对于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进行探测;对于地下熔岩的分布和埋深,裂缝的充水性进行探测等。在勘察崩塌灾害时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弹性波法、层析成像法、放射性法、重力法、磁法、综合测井法等几大类。

(三)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灾害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一种地质灾害,特别是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尤其容易遭遇泥石流的危害。在利用地球物理手段对泥石流进行勘察时,主要注意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在泥石流灾害的勘察方面,需要对泥石流形成区域的地质进行全面的了解。比如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布,构成和厚度以及对堤坝区的冲积层厚度进行的设计。其次,在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场地勘察方面需要的则是对于岩石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更深层次的勘察。主要运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了浅层地震、电阻率法、探地雷达和声波探测等方法。

二、地面变形灾害勘察中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

(一)岩溶塌陷灾害

我国的可溶岩分布面积非常广泛,这种可溶岩的广泛分布导致了我国深受岩溶塌陷灾害的影响。尤其是在辽宁、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广东等地区,一旦遭受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就会面临巨大的损失。岩溶塌陷带给人们的危害巨大,不仅会对基础建设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严重时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如果这种灾害发生在沿海地区,则有可能造成海水水位升高,甚至可能出现海水倒灌等重大灾害。

为了对上述可行性进行及早的预防,必须运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岩溶进行勘察。勘察工作一般分成两个阶段。首先是要对岩溶形成的基本条件和产生因素进行评价,一般采用的是电阻率法与地震折射法。然后就是采用探地雷达、地震法、微重力法、射气法、井中雷达、电阻率法和井中无线电波法等方法来勘察岩溶洞穴的位置,形状结填充物的组成。考虑的岩溶可以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发育,所以在做具体探索的时候也要注意依据地势采用不同的手段。

(二)地裂缝灾害

地裂缝的产生因素有人为的,也有自然原因导致的。这是一种地表岩土体产生一定长度和宽度开裂的现象,在我国同样有着广泛的发生。在地裂缝生成过程中,对同时产生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改变的研究,将是勘察地裂缝灾害的重要途径。

(三)地面沉降灾害

地面沉降灾害具有范围广和下沉缓慢的特点,不易被发觉或者防范。但是其对建筑物却具有严重的危害。例如前几月北京某居民私自挖掘地下室,就造成了道路塌陷。对于地面沉降的勘察一般采用精密水准测量,但是由于这种勘察方法的效率比较低,所以其使用成本较为高昂。此时如果能辅以重力测量来监测沉降,就能够有效减少精密水准测量的工作量。相比起精密水准测量,高精度的重力测量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地面沉降的勘察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四)海水入侵灾害

海水入侵是我国沿海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较为集中的发生在大连市、山东半岛、北戴河和广西北海等地区。地球物理方法对海水入侵的监测主要是对海水入侵空间分布界线进行划定,测量海水入侵时的通道,测定氯离子浓度等。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电阻率法。海水入侵时,一定范围内海水中电阻率会降低,由此便可以界定咸淡水分界面,从而划定海水入侵的空间。

三、目前地质灾害勘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滞后性

我国对于地质灾害的勘察工作一般都是在灾害发生了以后才进行,处理的手段多以应急、营救的形式进行。不能在灾害发生之前就进行一定的预判和预警,而只能在事件发生了以后再查找原因。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对我国的地质灾害分布缺乏认识,对其发展规律了解不充分。只有在平时就加强对于地质的勘察,及时掌握住全面的信息,才能有效防治城市地质灾害。

(二)重视次要因素

在对地质灾害勘察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灾害的主要成因,还需要对诱发灾害的次要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主、次要因素是可以相互转变的。重视灾害的次要因素,对将来判断主要灾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因地制宜

地质灾害可能发生在各种地质结构的土壤上,现场面临的条件也都各不相同。为了应对这些复杂的环境,勘察人员需要依据当地的情况使用合适的方法和工作方式。同时,不断对地球物理手段进行研究和精密化,提高其分辨率,增加勘察精度,多样化现场勘察方法,加强对数据的处理能力,都是对地球物理手段的一种补完。这就需要用更加丰富的手段对城市地质灾害进行勘察,而不是死板地照本宣科。

(四)各种手段的综合使用

由于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导致某种灾害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所以仅靠单一手段难以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准确的测定,而是要采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运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能够测定地表浅层的地质问题,而且能够解决较深层次的地质问题,拓宽了地质勘查的范围。但是也如同前文所述,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的组合方式必须考虑到多种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有效搭配,同时必须按照现场的条件来选取地球物理方法,这样就能有效避免综合方法的错用。

(五)治理研究

目前,地球物理方法在地质灾害方面的运用还仅限于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及预报,未来应该延伸到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研究中去。让地球物理技术深入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和治理的全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的安全和稳定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城市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了新时期社会发展必须被重视的问题。利用地球物理的方法对地质危害进行勘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工效高、成本低、装备轻便,并且能够快速提供大面积的综合资料等优点使地球物理方法成为了重要的现代勘测手段,在城市地质灾害的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传正.地质灾害勘查指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第5篇:地质勘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岩溶;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探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1.岩溶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及探测技术

在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分析方法及岩溶探测技术,除了常规的钻探手段外,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或手段。

①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包括岩溶地形地貌调查、地层岩性、水文地质调查、测量及试验等内容的野外调查,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岩溶发育的分布和特点,并据此进一步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工作,该方法简单,方便实用,能获得直观的野外工程地质基础资料。

②遥感技术:地球资源卫星遥感(MSS、TM、SPOT)、航空遥感、热红外遥感、侧视雷达遥感等在70年代引进我国以后,具有调查面积大,重复性好等特点,对于研究岩溶地貌形态、岩溶层组划分、地质构造等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该技术一般用于大型工程选址,而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用得不多。

③综合物探法:物探原理是利用地下岩土体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问题。工程物探具有“透视性”、效率高、成本低以及可以在现场进行原位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等优点,在工程勘察中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但是各种物探方法都具有条件性和局限性,一般都还存在多解性,因此正确选择和运用各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物探,并与已有的地质、钻探资料作对比,才能获得好的地质效果。

④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主要采用原位标准贯人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测定溶洞和土洞中充填物、岩溶塌陷堆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和地基土承载力,该技术在各岩溶地区有较成熟的应用经验,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应用广泛。

⑤示踪试验:用示踪剂(荧光染料等)进行岩溶地下水联通试验以及长期观测的研究,以查明岩溶的发育程度和溶洞相互连通、分布情况,该方法简单,较方便可靠,但不适用于无地下水的溶洞。

⑥模型试验:采用一定尺寸规模的试验装置,模拟砂、土层在各种条件下(如不同水动力条件)的岩溶地基的稳定性或岩溶塌陷过程一般用于岩溶塌陷的研究。

⑦其它勘探方法:井探法、夯探法、插钎等,对于浅部岩溶(主要是土洞或塌陷软弱层)具有效果显著,施工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

2.不同岩溶发育地区的勘察方法与技术

岩溶地区工程勘察须根据不同地段岩溶发育特点、类型,结合工程特点选择勘察手段和方法,合理布置工作量,确定研究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勘察和研究。

2.1岩溶补给区和径流区工程勘察

2.1.1地下水补给区岩溶发育特点

岩溶地下水补给区主要发育溶蚀沟槽、石牙、岩溶峰丛、溶蚀落水洞、溶蚀漏斗等岩溶地貌,多呈垂向发育,较为密集,具有发育较浅、埋藏浅和规模大小不等的特点,有土层覆盖区的溶蚀沟槽及岩溶洞隙顶部易发育土洞。但应该注意,原径流区的古岩溶经地壳上升运动后成为补给区的岩溶也有水平发育的溶洞(一般为干溶洞),应分别研究。

2.1.2地下水径流区岩溶发育特点

岩溶地下水径流区的岩溶主要以较为集中的地下水平溶洞、暗河为主,局部汇水补给地段有垂向落水洞和溶隙发育,并且地下溶洞相连,有土层覆盖区,接触带土体通过潜蚀或渗压作用易形成土洞。一般主干溶洞、暗河多呈水平发育,发育较深,一般不易对地面工程构成危害,但对于大型地下工程,如水电站、地下厂房等也会构成危害。

2.1.3岩溶补给区和径流区工程勘察方法和手段

岩溶补给区和径流区工程勘察的总体原则是:先进行地面调查,了解岩溶发育情况、分布特征,并结合物探方法,判断可能存在覆盖型落水洞的区域和地下溶洞、土洞的发育位置,再结合工程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重点勘探。

①一般工民建勘察:在地面调查和适宜物探的基础上,对重点地段和具体建筑地基进行高密度钎探和加密钻探,适当加深孔深,以满足评价工程地质稳定性要求。

②桥梁桩基础勘察:先进行地面调查和物探,对岩溶发育进行评价,再进行勘探。在岩溶发育区,由于地下岩溶发育位置不易确定,最好每棵桩位打一或多个勘探孔,孔深要大于桩长,以确保桩基稳定。

③水库库区和坝区勘察:一般不宜在岩溶地区建水库,必须修建时在地面调查和物探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钻探、压水试验和必要的连通试验,评价库区渗漏情况,坝区勘探布孔范围要比一般非岩溶地区大,并注意充填古溶洞,因其在库水压力下有产生潜蚀管涌的可能。

2.2岩溶排泄区工程勘察

2.2.1地下水排泄区岩溶发育特点

地下水排泄区,岩溶多数为盆地边缘的暗河、溶洞和盆地覆盖型岩溶,一般暗河、溶洞规模较大,为地下水集中排泄点。覆盖型岩溶多为管道式溶洞,埋藏于第四系含水层之下,溶洞之间互相连通,形成富水性很好的岩溶含水层。岩溶地下水排泄区的地质危害主要是开采岩溶地下水时,引起溶洞口上覆土层的局部失稳或沉陷造成工程危害。一般岩溶管道发育,并且充填物少,单井涌水量大,井水不易抽清。上覆土层较薄(

2.2.2岩溶排泄区工程勘察

岩溶排泄区多为盆地边缘型岩溶排泄带或盆地覆盖型岩溶,其工程地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要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勘察研究。一般局部的、浅部的工程勘察很难发现和评价可能产生的岩溶危害。

①型岩溶排泄区(带)的勘察,遵循先调查再重点集中勘探的原则。一般裸型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比较清楚,以调查为主再结合必要的物探。

②盆地埋藏型岩溶区工程勘察。覆盖型岩溶区工程勘察不能限于局部勘探,要进行较大范围的系统分析研究。在调查和收集有关勘探资料,水文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可能产生岩溶危害的地段采用物探、抽水试验和钻孔勘探等综合方法进行勘察研究。除了进行一般的工程地质评价外,还要专门对可能产生的岩溶危害问题进行评价,以提供处理方案。

3.各种勘察方法的综合应用

在岩溶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勘察,各种方法的勘察成果可互相验证,确保勘察资料的准确性。如对于型的岩溶地区宜以工程质测绘和调查以及物探勘察的方法为主,以钻探为辅的勘察方法;对于覆盖型和埋藏型的岩溶地区则宜以物探勘察方法的为主,以工程质测绘和调查及钻探为辅的勘察方法(当然对于大型的、重要的建筑物以及要采用桩基础的建筑物应以钻探方法为主,查明基础持力层及其应力扩散范围内的岩土体的岩溶发育情况)。因此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物探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勘察方法,其又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高密度多极电法勘探、地质雷达、浅层地震、高精度磁法、声波透视(CT)、重力勘探等。但为获得较好的探测效果,必须注意各种物探方法的使用条件以及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当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多种物探方法综合对比判译,其中电法及地质雷达是采用比较多的方法。

电法是最常用的物探方法之一,在岩溶地区一般以电测深法和电剖面法为主。它们可以用来测定岩溶化地层的不透水基底的深度,第四系覆盖土层下岩面的起伏情况,均匀碳酸盐地层中岩溶发育的深度,地下暗河和溶洞的规模、分布深度、发育方向、地下水位,以及圈定强烈岩溶化地段和构造破碎带的分布位置等。在岩溶场地勘察中,地质雷达天然发射频率一般集中在80~120MHz,穿透5~9m。在雷达剖面上,通常可以识别出石灰岩石芽、充填沉积物的落水洞、岩溶洞穴、竖井或溶沟。如同其他方法一样,地质雷达不能识别岩土类型。因此它必须与钻探相结合,以根据雷达剖面所获得的异常布置钻探而获得更详细准确的资料,同时也可检验雷达探测的准确程度,以获得仅根据雷达剖面推测地下地质结构的可靠程度。

对物探勘察所揭露的异常地段,应采用钻探的方法进行必要的验证。

4.结语

综合勘探在岩溶地区地质勘察中是科学可行的。岩溶地区的岩溶发育状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针对工程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现场工程地质条件,采取综合的和合理有效的勘察方法,对场地岩溶的发育规律和趋势了解清楚,并对工作区作出正确的评价,提出合理方案和建议。同时,应加强与后期施工的联系,对每次工程勘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国亮.岩溶地面塌陷成因与防治[M].北京:铁路出版社,1994.

第6篇:地质勘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步骤

引 言:公路工程的地质勘察,就是运用工程地质的理论和各种技术手段,实行调查、研究公路要穿越地带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公路选线、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经济合理而又正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同时公路工程地质勘测直接关系到路基、桥隧的安全,应引起高度重视。

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

1.1 工程地质测绘

一般采用沿程测绘的方法,其测绘宽度一般包括中线两侧各200 m、300m。对于专门目的或地质条件的重点工程地段,应进行大面积工程地质测绘,这时的测绘线布置常采用路线穿越法和顺层追索法。而观测点的布置必须选在具有代表性的地质现象的天然露头、人工露头处。目前在公路桥梁测绘中应用最多的测绘技术是应用航片和卫片测绘。航片的应用主要是运用室内光学仪器编制地形图,或者通过地质专业判译编绘工程地质图。而测绘技术中效果比较好应是卫片测绘技术,其优点主要是卫片拍摄地面范围大;反映宏观形态特征较清楚、解释效果比较好;卫片中包含的信息量大,可根据色调和形态特征,能够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很多问题。

目前公路勘察中可利用卫星遥感影像信息资料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等进行圈定、判释,为路方案选择、线位展布提供宏观资料。在此基础上利用1:5 万和1:1 万线位地形图为底图,进行实地工程地质调绘、验证,对路线通过地带及重点构造物场地进行全面的工程地质分析研究,编绘 1:5 万和 1:1 万综合工程地质图。

1.2工程地质勘探

勘探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方法,是获取深部地质资料必不可少的手段。能提供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在桥隧、涵洞、不良地质处理中应用广泛。在进行地质勘探时,应充分利用地面调查测绘资料,合理布置勘探点,认真分析勘探成果,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公路工程地质勘探方法主要有挖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几种。

(1)挖探

挖探是工程地质勘探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分为坑探和槽探。它就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以便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之间接触关系等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该方法的特点是地质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地质结构细节,准确可靠,且可不受限制地取得原状结构试样,因此对研究风化带、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有重要的作用,常用于了解覆盖层的厚度和特征。

(2)简易钻探

简易钻探是公路工程地质勘探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具有工具轻,体积小,操作方便,进尺较快,劳动强度小等优点。但缺点是:不能采取原状土样或不能取样,在密实或坚硬的地层内不易钻进或不能使用。“麻花钻”是在公路工程中常见的简易钻探方法。

(3)钻探

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钻探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最重要的勘探手段,它可获得深部地层的可靠地质资料。钻探按钻进方法分有回转、冲击、振动和冲洗四种。在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钻探主要用于桥梁、隧道及大型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勘探,一般是在挖探、简易钻探不能达到目的时采用。钻探作为最重要的勘探手段其提供的成果亦是相当详尽的。

(4)物理勘探

物理勘探简称“物探”。不同成分、不同结构、不同产状的地质体在地下空间呈现不同的物理场分布,物探采用专门的仪器,通过观测这些物理场的变化,来判断地下地质情况。物探的优点是效率高、成本低、仪器和工具比较轻便。但是由于不同土、石可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物理性质,或同一种土、石可能具有某些不同的物理性质,因此有时较难得出肯定的结论,必须使用钻孔加以校核、验证,所以物探有其一定的适用条件。

1.2 公路工程地质试验及长期观测

(1)为了进一步验证工程地质情况,有时候需要在现场取有代表性的试样,送到试验室进行相关项目的试验。或者直接进行原位测试,就是直接在野外现场进行测试。两种试验方法相比来说,原位测试由于不用花费人力、物力搬迁土样,因此原位测试在工程地质试验中采用最多。目前原位测试中采用最多的有静力载荷试验(CPT)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试验、旁压试验、波速测试、现场大型直剪试验、块体基础振动试验等。

静力载荷试验指在拟建场地上,在挖至设计的基础置深度的平整坑底放置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在其上逐级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稳定沉降量,分析研究地基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求得地基土容许承载力与变形模量等力学数据。静力载何试验分为平板载何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等。用以确定地基土的临塑荷载、极限荷载,为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提供依据;估算地基土的变形模量、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基床反力系数。其试验装置为承压板、加荷与传压装置及沉降观测装置等。根据实测结果绘制沉降与时间(s~t)关系曲线及荷载与沉降(p~s)关系曲线,由此确定地基承载力、地基土的变形模量、估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估算地基土基床反力系数。

静力触探试验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肩探头用静力压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

(2)进行公路地质勘察时应对工程地质进行长期观测,其观测内容主要是观测与工程有关的地下水的动态观测;不良地质现象的观测;建筑物修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观测。

2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运用过程和步骤

2.1 钻孔布置

平面布置规范规定,应沿道路中线布置,当道路宽度较大时,宜在道路两侧交错布置占孔。当路基岩土条件复杂时应布置横剖面。我认为在路堑、陡坡路堤(经常是半挖半填路段),须进行支挡工程的地段应布置横剖面,具体布置可参考”边坡工程规范”。

2.2 勘探孔孔距

在一般情况下可按道路性质布孔,布孔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每个地貌单元,不同地貌单元的交界处均应布置勘探孔。同时在微地貌和地层变化较大地段予以加密。此处的地貌单元指平原(堆积地貌)岗地(剥蚀堆积地貌),丘陵山区(剥蚀地貌),微地貌指平原中的,河漫滩,低平原,高亢平原等,岗地中的坳沟岗地等。二是规定有机质垃圾,疏松的杂填土,未经沉实的近期回填土及软土分布地段应查明其分布范围,勘探孔距宜控制在20~40m。

2.3 勘探孔孔深

原地面或设计地面标高(挖方地段)以下2~3m,规定为原地面以下5m,或挖方地段为设计路面下4m。规范同时规定当为有机质垃圾、疏松的杂填土,未沉实的近期填土,软土和可液化层时孔深应适当加深或钻穿该土层;当高路堤地段孔深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计算、稳定性分析评价要求及地基处理要求。路堑,陡坡路堤,支挡工程孔深也应满足上述要求。总的说来道路工程钻孔的特点是:①所有钻孔都必须取样;②市政钻孔应封孔;③多数钻孔应量测水位。

2.4 取样与试验

(1)地基土与路基土

市政规范规定桥涵,室外管道,堤岸工程等划分地基岩土应与现行建筑地基础规范一致,对道路路基土应执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地基土的概念大家已很清楚。主要说一下路基土。什么是路基,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它又分为路床、路堤。路床又分为上部0.3m,称做上路床,0.3~0.8m,称下路床。0.8~1.5m称上路堤,1.5m以下称下路堤,需要指出的是,路堤是填方路基,当为挖方路基,或以后地面为路面标高时就不存在路堤而只有路床存在。对于路基土也就是路床及路堤部分土的定名及试验方法均应遵照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路堤土来自取土场,如进行取土场勘察时应遵照上述规程办理。路基土下面的土分类规范没有说,我想应该称地基土,按目前习惯似乎可以按《建筑地基规范》的规定来执行。

(2)取样间距与测试

规范规定在原地面或设计地面以下1.5m范围内每间隔0.5m取一个样(公路规范是0.5、1.0、2.0、4.0m取样)。采取的土样应做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和液塑限,以便划分路基土类别和土基干湿类型,干湿类型的划分按路床顶面以下0.8,深度内平均液性指数按大于1.00,为过湿,0.75~1.0为潮湿类型,0.5~0.75为中湿类型,小于0.5为干燥类型,需要指出的是公路规范规定应按平均稠度指标来判定,二者有不一致之处。

2.5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首先是文字部分:(1)勘查工作的任务和概况;(2)是否存在影响建筑物地基不稳情况存在及其影响程度;(3)工程场地的地质土层结构、强度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4)低下水位的深度、水质情况、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5)在地震设防区划分场地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判别饱和沙土及粉土;(6)对建筑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提出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意见,尤其对地基设计和施工中需注意的地方检出建议;(7)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其次是图表部分:(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3)土的物理力学性试验总表。重大工程根据需要,绘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地质分区图、地质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和有关试验曲线。 3 结束语

总之,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任务艰巨,必须明确其目的,克服各种因素,正确利用公路工程地质勘测方法对提高设计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工期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作为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手段,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第7篇:地质勘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察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U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淡水属于可再生资源,主要靠自然降水得到补充。虽然地表水传导水的能力强,但存储量有限;而地下水含水层传导水的能力相对较弱,但存储量丰富,合理的开采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水资源紧张的现状。本文对地下水开采过程中几种水文地质勘察技术进行了阐述,希望为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勘察中应用

遥感技术是指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利用各种传感仪器从远端探测,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搜集、处理,感知特体事物的技术。这种技术比较先进、探测范围广、所搜集的信息量丰富,并可对远端事物进行动态监测。通过航空遥感技术对一定的区域的水文地质进行探测,然后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从而获得水文地质资料。一般情况下,我们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探测的技术不外乎以下几种:

1.热红外监测法。热红外监测法是指用热红外波段的遥感图像资料,通过测定地表温度来确定地下水的具体情况。特别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的寻找。其工作原理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地下水由于受到热传导及蒸发等作用后,会发生土壤湿度和温度上的变化,进而使区域内出现冷热交替不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在热红外遥感图像上显示出来,再辅助一些航片作为基本的遥感资料便可实施地下水资源的探测工作。

2.水文地质遥感信息分析法。水文地质遥感信息分析法就是运用水文地质理论对从遥感图像获取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等水文地质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有利的蓄水构造,判断地下水的贮存情况。

3.环境遥感信息分析法。环境遥感信息分析法就是根据遥感图像上提取的与地下水有关的植被、湖泊、水系等环境因子与地下水的依存、制约关系来判断地下水系统的贮存情况。其工作原理是:在干旱区域,植被的生长状态因受到气候、岩性、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其中区域浅层地下水对植被的影响最大。地下水水水位埋深、矿化度、水化学类型控制着被群、植被覆盖度。可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地下水的排泄点(区)的水位埋深、矿化度和水化的学类型等相关信息。

应用环境遥感信息分析法不仅可解决干旱草原区一些定性的水文地质问题,而且可解决一些定量水文地质问题。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低的广大干旱区,应用遥感技术可获得许多有用的地下水信息,为进一步找水的工程布置提供依据,避免找水工作的盲目性。干旱地区常是荒漠草原区,应用常规方法困难大,花费多。应用遥感技术在找水前期先进行预查,圈定找水靶区,提供找水方向,然后采用其它勘察手段找水,可以降低费用,缩短周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母庸置言,环境遥感信息分析找水方法在干旱区找水大有用处,结合水文地质遥感信息分析方法使用时效果会更好

4.遥感模型法。

国内对地下水资源的遥感研究开始于20世80年代初,但发展迅速。遥感模型法是指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得知与地下水密切关系的水文因素状况,并建立监测地下水位的定量评价模型,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估测的方法叫遥感模型法,它是遥感与数学、模型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地下水遥感监测的依据是地下水与地表水、植被、土壤水分和温度等遥感信息的相关性。此种方法主要用于评价地下水位分布状况。

目前,地下水资源的监测主要是靠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所处的环境因素和岩层构造条件的目视解译和常规的计算机数据统计方法来分析遥感数据。遥感最终目标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地下水遥感监测在农业和实际生产应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地球物理测井方法

地球物理测井是物探方法的一种,主要是配合地质钻探对钻孔内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精确探测。地球物理测井方法是将电磁学、声学、核物理学、热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测量方法,是以严密的物理数学原理为基础,主要用于分析地下水的分布,判断地下水质量,探测岩溶洞,分析地层构造等。地球物理测井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原理如下:

1.正确地划分含水层并确定层位及厚度,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对地下水进行地下水矿化度进行测量。地层水的矿化度越高,地层电阻率值越低

3.判断裂隙及其泥质含量。裂隙存在的判断标准:声波时差较大,电阻率较小,密度偏低。如果裂隙存在,那么裂隙中填充的泥质越多,自然伽马测井值就越大。

4.岩溶水勘察。裂隙层位可由声波曲线直接反映;当溶洞中含水时,自然伽马曲线幅值略低,以此来可判断其富水性;在岩溶、裂隙发育处,会出现井径扩大的现象,因此,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也可用井径曲线来判断。

5.划分钻孔地层岩性。根据不同岩石的密度,电阻率,波阻抗,孔隙度等参数的差异,并综合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中子孔隙度测井等资料就可以划分钻孔的岩性剖面。

现代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特征,可以概括为:方法系列化、仪器综合化、记录数字化、操作程控化、解释自动化和成果显示图形化。随着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对测井方法不断提出新的任务。这些都将推动人们一面努力改进现有方法,一面探寻新的方法。

三、地面核磁共振法

地面核磁共振法就是利用不同物质原子核特性差异产生的核磁共振效应,通过观测、研究地层中水质子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的变化规律,来判断探测区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方法,可量化含水层信息,勘探的深度小(目前最大勘探深度小于150m),适合北方地表较干燥地区使用。其工作原理就是水中的氢核质子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再以具有拉摩尔频率的交变磁场对地下水中的质子进行激发,这样原子核能级间就会产生跃迁即产生核磁共振。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弱或衰减的快慢直接与含水层中氢质子的数量、含水层孔隙大小相关,核磁共振信号的幅值越大,所探测区域内水含量就越丰富。从而,可以根据由小到大的核改变激发脉冲矩来推断由浅到深含水层的贮存状况,达到实现直接寻找地下水的目的。

地面核磁共振法属于直接找水法,在有效的勘探深度范围内,有水就有核磁共振信号显示,以此来探测各类型的地下水。将核磁共振找水方法主要用于探测其他物探方法难以寻找的地下水,应用于水文地质填图,快速圈定找水远景区、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以及确定出水井位方面,可以发挥核磁共振找水方法所具备的直接找水、量化程度高、快速、经济等特点,有利于获得地下水资源三维分布的信息。

核磁共振找水方法除了可以探查各种类型的地下水外,还可以与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配合,根据地下水电阻率等物性参数的变化来区分淡水和咸水。此外,核磁共振找水方法也可以用来圈定被含有氢核(烃类)污染物污染的水的范围和污染程度。

用核磁共振方法,通过剖面或面积性测量对工程地基和堤坝隐患进行无损检测,可以圈定地下水入侵范围、评价堤坝及其坝基有无地下水作用等。核磁共振找水主要应用在以下4个方面:黄土孔隙、裂隙水探测;寻找碎屑岩类浅层风化裂水和层间承压裂隙水;确定基岩裂隙带的富水性;判断灰岩区溶洞、裂隙含水或是泥质充填。

四、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同时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水文地质勘察人员在工作中需继承和发展传统技术基础上,也要关注并结合新技术、新理论,这样才更有利于进行找水工作,才可以使找水技术不断的更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淼,潘和平,黄东山.地球物理测井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综述[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02).

[2] 张少勇,刘伟超,田慧娟,李倩倩.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中的综合运用[J].中州煤炭,2010,(01).

[3] 刘汉湖,邓辉.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以那曲地区为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03).

[4] 张荣,胡祥云,杨迪琨,郝小柱,戴苗.地面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述评[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01).

第8篇:地质勘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管道,岩土,工作方法

近年来由于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发展迅速,管网遍布全国,我们接触管道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机会也比较多。这类管道工程由于其线路长,铺设管道通常采用水平定向钻进或钻爆等技术,通常会经过或穿越各种地层,其复杂性可想而知。从事此类项目的时候会通常会遇到较多的难题,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也比较全面,这在其他勘察项目中比较少见。

工程地质勘察的常用技术手段无非就是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现场检测等,然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利用好这些方法及手段来解决我们遇到的困难才是关键。下面就列举我完成的一些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首先,钻探质量的控制是整个勘察项目中的一个关键点及难点,如何保证稳定钻进及较高的取芯率是我们所追求的。通常在饱和软土或砂卵石层以及花岗岩砂砾质粘性土中钻进时,易发生孔壁坍塌或缩径,需采用护壁措施,通常可采用套管跟进护壁或泥浆护壁两种方法。对于岩层的钻进,因岩石的硬度、可钻性和研磨性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钻进方法和工艺。对于软、中硬的岩石多采用硬质合金钻头钻进,对于硬、坚硬的岩石多采用金刚石钻头,由于金刚石钻头钻进转速高,对岩芯产生的扭力较小,岩芯采取率和取芯质量都较高;另外,根据我们的经验,在有些灰岩、泥砂岩地区,局部地段有些岩石耐磨性较好,但是硬度一般,采用普通金刚石钻头钻进困难,进度很慢,我们可以采用专门的钻头进行钻进,一般可在地方地质商店购买。

其次,在管道穿越工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较厚的填石、抛石等,如果采用水平定向钻进进行铺设管道,选择出入土点需要避开这些地层。对于这些地层,一般采用钻探的方法很难进行钻进,进度很慢,成本太高。在某沿海管道穿越工程中,在预计出入土点处附近填石太厚,分布范围很广,钻探基本上是钻进一个回次,起钻的时间,掉渣基本又把钻孔填满了,填石成分复杂,大小不一,很难钻进。在此期间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下套管、跟管钻进、灌注水泥等,但是效果不佳,花费成本巨大。最后我们干脆采用钻探辅助以物探的方法,大大减少钻探的工作量,节约成本和时间。采用瑞雷面波勘测的方法,通过观察瑞雷面波频散曲线来确定填石层厚度。在土体密实完整时,瑞雷面波频散曲线是连续、圆滑的;而在波阻抗突变的地方(比如人工填土层的底面、各地层分界面),频散曲线会发生畸变(离散、开口、脱节型`或锯齿状),据此特征可以圈出填石层厚度。我们根据以上分析的异常特征结合钻探资料,对所有瑞雷面波频散曲线进行分析,可确定填石层的厚度,最后经检验我们作出的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误差较小。

第三,石油、天然气管道一般采用钢管铺设,这就要求我们勘察得到详细的水土腐蚀性指标。对于水的腐蚀性我们可分段采取水样进行工程水样检测获得,一般工程地质勘察项目都有;但是对于土的腐蚀性检测,我们经常会忽略掉,或者采用当地经验值之类的,在此类项目中是万万不可。土壤电阻率及腐蚀性指标一定要通过现场检测获得,可采用GDT高分辨地质探测仪进行测试土壤视电阻率,经过反复演计算可获得土壤电阻率,从而判断土的腐蚀性,需要注意的是土壤电阻率测试可能受到海水或地下管线的影响,使得所测电阻率值偏小。

第四,在管道穿越层位,经常会遇到比较复杂的岩土层,仅靠钻探取芯及土工化验难以判断岩土层的整体性质。比如在有些项目中,穿越层位较深,土层取芯率不高,难以判断穿越段土层的界限及固结特性、软硬程度及土体质量等;又或是在岩层穿越中,取芯较破碎,难以判断是否断层破碎带,难以评价岩体质量。这时,我们可以采取弹性波速度测井的方法,以岩(土)体的弹性特征为基础,通过测定不同岩(土)层的S波、P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岩(土)体的动弹性参数,据此判定岩(土)体的工程性质。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测试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而获得岩体完整性指数;根据纵横波速值可判断土层的密实度、强度等,如素填土纵横波速较高,说明其压实度较好,强度较高,如淤泥质土纵波波速较高,但横波波速较低,说明其含水量大,孔隙度高;另外从波速曲线图上可根据其波速变化来判断土层界限及土质均匀性,波速稳定突变说明是土层界限,波速变化较大,说明土质不均匀。最后需拿波速测试结果与钻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异常,获得准确数据。

最后,石油、天然气管道对于沉降控制要求比较严格,尤其是不均匀沉降控制,在软土地段进行管道或者油气站场工程地质勘察,更要做足工作。有些场地软土厚度很大,土质不均匀,在对软土场地进行勘察时,不能单一的采用钻探取芯的方法,要辅以标贯、十字板剪切、静力触探等现场原位测试方法。将原位测试数据与钻探及土工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准确的力学数据,以便进行沉降计算及基础设计。同时,在软土地区勘测完之后,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自然沉降计算,可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出总沉降量及不均匀沉降量,计算时可以采用手工计算和软件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反复验算,才可获得较为准确的沉降值。

近年我国石油、天然气供求量增大,管道建设项目也颇多,作为一名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人员能有幸参与其中倍感荣幸。我们要以身作责,从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经验,严格执行勘察规范、规程,认真做好勘察工作,打造更多的工程地质勘察精品项目。

参考文献:

第9篇:地质勘察方法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指结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岩土力学方面专业知识所从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施工的基础环节之一,在保障工程施工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工程施工水平,减少施工安全问题,使质量问题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将至最低。但是,实际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存在许多因素,影响勘察结果质量,使勘察结果无法为岩土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1.影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因素

1.1人为因素

近年来,由于科技水平提高,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设备和技术也不断提高,这也要求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人员也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正确使用先进的勘察设备。但是,实际岩土工程一线地质勘查工作人员为农民工,他们不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是以,导致地质勘察质量难以得到保证[1]。不仅如此,许多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工期较短,使勘察人员采用不规范、不科学的方法进行岩土勘查,导致勘查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误差较大,严重干扰正常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得出的勘查结果报表也不具有真实性。

勘察方法问题主要表现在勘探钻进方法单一和取样方法不合理上。钻井措施需要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勘探方法,这要求勘探单位对工程情况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在根据勘探与布置勘探工程的结果选择勘探方法。但是一些勘探单位在未进行地质调查的情况下直接使用电力设备和机械设备进行钻进,不仅增加勘探时间,也消耗更多的资源。在取样方法上,勘探单位未根据设计勘察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取样。如有些人员对软弱下卧层不进行取样分析,甚至于为表面上满足不少于件组的要求而将应当分层的层位加以合并,对数据的变异性不作检验、剔除。勘察结果经不得推敲,严重影响工程设计和建设质量[2]。

1.3市场制度

虽然近年来我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单位的数量显著上身,但地质勘察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地质勘察市场制度严重缺失,市场调节作用失灵。而且许多新成立的地质勘察单位存在许多“水分”,存在许多皮包公司和外挂单位,严重扰乱地质勘察市场秩序,加剧行业内恶性竞争。激烈的恶性竞争导致一些地质勘察企业或单位为抢占勘察市场,采用压低报价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这种做法导致地质勘察单位为减少损失而采取偷工减料方式降低勘察成本,最终影响地质勘察质量。

2.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对策勘查

2.1建立高水平勘察队伍

针对当前许多一线地质勘察人员非专业人员问题,首先可通过招聘方式引进专业人才,巩固一线地质勘察队伍,提高专业勘察能力。此外,还应针对当前一线勘察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知识结构陈旧问题,应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实现知识结构更新与新技术设备推广,提高岩土勘查工程人员的专业素质。最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建立两支或以上勘察队伍,实行内部竞争制度,促使勘察人员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2.2运用新的勘察方法和技术

运用新的勘察方法和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勘察效率,还能提高勘察结果的质量和准确性,提高取样工作的精度。在选择钻进方法上,勘察人员要严格根据勘察规范做好实地地质勘查工作,并以此为基础选择正确的钻进方法;再结合更先进的钻探设备,改进传统钻探技术方法的不足。提高勘察方技术和方法的数字化水平,国际工程施工所采用的先进的设备一般都是数字化管理、智能控制。我国许多较为先进的岩体勘察部门也已经引进了先进的数字技术替代了传统的勘察技术[3]。例如地形勘测方面,传统地形勘测需要借助手工测量,容易引起较大的误差。如采用新型数字化设备,可以方便地得到较为精确的测量结果。对于取样问题,应控制取样质量。如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样本,如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的地质样本。

2.3完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制度

针对地质勘察市场混乱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勘查监督制度,实行严格规范的勘查监督制度对勘查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最大限度避免不当行为,保证勘查质量。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建立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市场因素对勘查质量主要由于地质勘察资质门槛不高,导致地质勘查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应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控制地质勘察企业及个人的职业资质。最后,加强勘查涉及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如采用PDCA循环思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提高勘察设计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