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范文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全文(5篇)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第1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煤矿;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措施长期

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能源的支撑,尤其是煤炭,其作为最主要的能源,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煤炭的开采向地下更深处发展,煤炭开采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煤矿勘探工作中,如果不重视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忽视地下水的分布、体量、流向等情况,盲目地进行煤矿开发,会很容易出现水文地质灾害,影响煤矿的安全开采,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技术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杜绝出现重大煤矿事故,保障煤炭生产的安全、平稳、可持续发展[1]。

1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危害

1.1引发煤矿安全事故

在煤矿的安全事故中,80%以上的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煤矿发生水文地质灾害,进而导致出现淹井、塌井等安全事故,甚至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1.

2影响煤矿开采的进度

煤矿如果发生水文地质灾害,地下水会大量汇集,进入采掘工作面,如果出现排水困难,会引起煤炭开采工作环境的急剧恶化,导致煤炭开采工作的暂停,进而影响整个煤矿开采矿工作的进度。

1.3降低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会造成煤矿生产设施的损坏,危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加大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会给煤矿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降低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2]。

1.4破坏煤矿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如果发生水文地质灾害的煤矿处于岩溶充水矿床的地区,如果为了防治矿井被水淹而向外排水,大量的泥沙会随着水流一起排出溶洞,排水的时间如果太久,泥沙大量流走,会导致溶洞出现坍塌,破坏煤矿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2导致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因素分析

导致煤矿发生水文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种。

2.1煤矿地基稳定性差

煤矿建设在地面上,地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由于软土抗水流侵蚀的能力较强,受地下水的影响较低,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软土来建造煤矿的地基。虽然建造煤矿地基的软土,具有良好的抗水流侵蚀能力,但是它也有缺点,如硬度不足,在稳定性方面不如其他材料。由于软土的小孔中仍存在水压力,影响煤炭地基的稳定性。

2.2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我国的地下水资源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是煤矿水文地质灾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煤矿所在地区,如果人们对地下水过度开采,会使煤矿的地下水位出现下降,导致地下矿层空间出现压力变小的情况,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煤矿出现塌陷的地质灾害。

2.3煤矿地下水平衡失效现象

我国的国土面积达960万km2,地域非常辽阔。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地质结构、不同的水文条件。当来自不同地域的水流汇集到一起之后,水流的速度会不断加大,水流的动力也会渐渐增大,当水流的动力不断增大,达到一定的数值时,就会发生水平衡失效的现象,会导致矿物层的稳定性失调,进而引发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

3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3.1伽马射线技术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中,主要的探测目的,就是确定勘探地区的地质状况,并掌握勘探地区的水文特征,然后根据此地区的地质状况、水文特征,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进而降低此地区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率,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利用伽马射线技术,对煤矿的地质层进行细致的扫描,同时借助计算机成像软件,可以确定不同的地质层中含水量的多少,进而可以比较精确地找到水源。伽马射线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设备操作比较简单,不受煤矿地质环境的影响,尤其在断层带和裂隙带等比较特殊的煤矿地质环境下,可以得到重要的应用。

3.2钻孔透视技术

钻孔透视技术的工作原理,针对不同的岩层结构,无线电波会出现不同的透视效果、反射效果,进而勘探到岩层中存在的溶洞或者含水层。在不同的介质中,无线电波具有不同的传播系数,如果勘探的岩层中存在含水层,无限电波的频率就会出现波动。当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接收装置可以采集电磁波的各项数据,并根据电磁波的频率、振幅进行定量的分析,从而判定岩层是否存在溶洞,以及溶洞和通道的具体位置,分析出煤矿层的地质状况、水位状况,从而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3.3流量测井技术

流量测井技术的特点是简单方便,容易操作,能够节约测量资源,因此其应用非常广泛。利用流量测井技术,可以勘探煤矿的水文地质状况,在煤矿不同深度的界面上,根据断面的流量不同,可以探测不同深度水层的高度、水位,以及渗透性系数、煤矿层的含水层、隔水层,都可以得到精确的判断。对于煤矿层的水文动力特性、水位地质状况,运用流量测井技术,都可以精确地反映出来,因此对防治煤矿水文地质灾害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多种物探方法组合开展勘察的技术适用于山区复杂地形,而且不会破坏地表植被[3]。

4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4.1重视煤矿的防治水工作

在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矿井的防治水工作,建立专门的水文地质机构,加强对防治水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防治水队伍整体的专业技术水平。对近年来发生的煤矿重大水害事故,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归纳出里面的规律,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做好未来煤矿开采中水文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随着煤炭开采层向地下的加深,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会越来越复杂。因此,在实际的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工作中要采用最先进、最安全的作业方法。此外,在煤矿开采作业中,应做好煤炭开采设备日常的维护、保管工作,注意空气流通,做好井下通风,培训井下作业人员掌握各种危害的预防措施,以及危害发生后如何紧急处理,最大限度地防范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4]。

4.2重视煤矿水文观测工作

煤矿地面塌陷的形成,与矿区的岩溶地质条件、采空区,以及地下水等,关系密切[5]。为了更好地防治水文地质灾害,实现矿区防治水的目的,就要重视煤矿水文观测工作,掌握煤矿所在地的详细的水文地质资料,对煤矿资料进行调查、搜集,核查、统计,并进行详细记录,不断掌握详细的水文地质资料,并充分考虑煤矿所在地的气象、降水量分布,以及补给排泄等影响因素,制定详细的矿山防治水措施。在矿区的内部,要利用先进的技术,科学、合理地设置水文观测孔的位置,对煤矿所在地的水压、水位,以及水量的变化,进行科学、严密的监测、观察,并根据检测到的大量数据,总结出其变化的规律。矿井涌水量的数据,也是观测一个要点,要重点进行监测,并总结矿井涌水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同时,对矿坑排水的监测,也要重视起来,对监测到的数据资料,及时地进行整理,如果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消灭安全隐患,以避免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

4.3做好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工作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是煤矿生产的关键环节,为煤矿资源的正常开采、井下水的治理,以及为煤矿建设、防治水患,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可以为煤矿井下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的预判。通过对水文地质勘探,可以确定煤矿地下水位的状况,对存在的井下涌水隐患进行及时排除,避免发生严重的涌水事故。为了避免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发生水文地质灾害,在煤矿进行开采之前,要对煤矿所在地的地下水源分布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勘探,掌握煤矿所在详细的水文地质资料,为设置矿井工作面、巷道的布置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预测可能引起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应对预案,从而有效确保煤矿开采作业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4做好井下防探水措施

井下探水是做好矿区治水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严格遵守探水原则,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充分做好安全评估工作,并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对井下探水突发事故,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并加强日常演练,积累经验。一旦出现水文地质灾害,能够反应迅速,及时地处置,将水文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矿区如果在地热田,有控热导水构造,地温场温度从断裂带向外逐渐降低[6]。要根据煤矿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每年在雨季到来之前,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如果排查出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将水文地质灾害的隐患及时地消灭掉,以保障煤矿开采作业的安全、顺利开展。

5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水文地质灾害具有很大的危害,通过对导致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因素进行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利用伽马射线技术、钻孔透视技术、流量测井技术、地震勘探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重视煤矿水文观测工作,做好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做好井下防探水措施,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做好煤矿水文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保障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升煤炭开采作业的安全性,促进我国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强.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J].当代化工研究,2020(9):26-27.

[2]杨新武.煤矿地质灾害以及防护措施[J].石化技术,2020(1):264,266.

[3]阳映,闫清华,衣骏杰,等.综合物探技术在北京延庆松山隧道勘察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2021,57(6):1374-1382.

[4]任晓娇.关于中国煤矿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0(5):12-13.

[5]陈江军,石长柏,蔡足根,等.钟祥市磷矿区复合型地面塌陷形成机制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21,35(6):867-874.

第2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种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多,工程建设数量与规模也逐渐扩大,这些都会对我国地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地质灾害的数量越来越多、周期越来越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损失,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较大的制约,为此工程建设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总体来说,我国地质灾害现状不容乐观,地质灾害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具有突发性显著、涉及范围广等特征,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较大威胁。在开展岩石工程过程中,地质灾害会对整个工程建设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岩石工程能够顺利、有效的完成各项建设工作,为此在实际开展工程建设中,必须要选取有效的防治技术及手段,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地质灾害,确保岩石工程能够有序进行。

二、岩石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

(一)滑坡

滑坡是众多地质灾害中发生概率较高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在开展岩石工程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某个山体顺着固定的方向出现大规模的移动。当出现山体滑动时,会对附近的植被、建筑等产生较大的破坏力,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一般来说,出现滑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山体岩石受到了力的作用,比如说地震产生的振动力、工程施工施加的力等,都会破坏山体岩石的稳定性,使得岩石内部的应力产生改变,当作用在岩石上的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导致岩石的某一个斜面出现断裂,并朝向某个方向移动。在山体底部的大规模施工、对山体结构产生较大破坏等,都会引起山体部分地方的水土流失,当出现强降雨等恶劣天气环境时,在雨水的持续冲刷下,再加上山体的过度开采与开发,极易导致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崩塌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崩塌即山体、岩体等出现局部塌方的现象,也是一种发生概率较高的地质灾害,通常是山体中的某个部位出现掉落的过程。出现崩塌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重力影响破坏山体稳定性造成的,当有较大重力作用在山体某个部位时,会导致该处的山体岩石出现滑落或者掉落。如图1所示为崩塌地质灾害现场图。一般来说,崩塌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区域是在施工工程量较大、施工振动幅度较大等地方,比如说在岩石工程矿井区域,因为该地方需要频繁的进行钻孔工作,而这些工作在进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长时间受到这种振动力的影响,会对岩石结构的稳定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岩石崩塌现象的产生。

(三)泥石流

泥石流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地质灾害,与上述地质灾害不同的是,泥石流往往是一种液体与固体的混合体,在降水的作用下,沿着坡道形成一个较大的洪流,通常来说这种混合液的浓度较高,会对流经的地表产生非常大的冲刷力,并对沿途的建筑物、植被以及生态环境等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导致泥石流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工程施工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开挖随意性较强;未按照规定要求堆放工程中废弃的泥土;对树木等植被产生较大的破坏等。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时,会对下游的人们身心健康与财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为此必须要尽可能的避免泥石流的发生。

三、岩石工程中地质灾害主要防治技术

(一)滑坡防治技术

滑坡是岩石工程中发生概率较高的地质灾害,并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性,因此在开展岩石工程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对滑坡的防治,采取有效的手段降低山体滑坡出现的概率。在开展山体滑坡防治工作时,必须要以预防为主,防护与治理的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依托于对山体滑坡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结合丰富的岩石工程实践经验,对滑坡进行防治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重视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引导与管控,尽可能的降低因为水体引发的滑坡概率。正常情况下,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水是引起山体滑坡的关键性因素。首先,要加强对滑坡区域地表水的引导,避免大量的地表水进入到滑坡地方,在实际开展岩土工程时,应当要在岩体边界地方修建导水槽,使地表水能够沿着阻水沟流下山体;其次,利用垂直孔去除山体上的水,依托于支撑盲沟以及水平钻孔等途径,确保滑坡区域的地下水能够顺利流出去。另一方面,优化边坡岩土的力学性能。通过对岩土滑坡区域的地势结构进行分析,结合专业力学知识,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强化滑坡区域的岩石力学性能,从而防范岩石滑坡现象的产生,比如说可以减载削坡或者加强边坡强度等。

(二)崩塌防治技术

岩石工程中出现崩塌地质灾害时,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在进行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传统岩石工程中防崩塌技术主要有护墙、护坡等,这些技术需要依照现场工作环境及崩塌产生的具体原因,选取合适的防崩塌技术,从而有效避免山体崩塌问题的产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除了原有防治技术,又产生了一些新型的防治技术,比如说SNS柔性拦石网。该防治技术主要运用在落石频率比较高、山体倾斜度较大的区域,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防治效果。当下,这种新型防治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矿山、水电站等工程建设工作中,有效防范了崩塌现象的产生。

(三)泥石流防治技术

在一些发生泥石流概率较大的区域时,可以采取避绕手段开展防治工作,当遇见无法避开的情形时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行防治。具体来说,第一,排导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泥石流的下游地方修建合理的排导渠,当遇见泥石流时依托于排导渠对泥石流进行分流或者改变泥石流的行走方向,从而避免泥石流对下游区域造成较大的破坏。第二,拦挡技术。这种防治技术主要是在泥石流可能流经的地方修建拦砂坝,从而将泥石流中体积比较大的沙石拦截下来,尽可能的降低泥石流的破坏性,防止对下游区域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第三,储淤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泥石流的下游区域构建一些停淤场,当发生泥石流时,利用停淤场降低泥石流的流量,防止泥石流对下游建筑、环境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四、岩石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工程防治措施

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工程防治是一个十分有效且可行的防治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也能够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与损失。现阶段我国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措施有:截水及排水工程、护坡及加固工程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地质状况,科学合理选择防治方式。工程措施在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与危害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的工程防治措施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因此在选择时要充分了解现场工况。在面对由于切坡而产生的岩体滑坡时,需要尽可能的排出地表水或者在前端增加支档结构,防止地质灾害的产生;针对大范围的地质滑坡,必须要对地质结构进行全面勘查与分析,并以分析结果为基础,采取综合防治手段,逐步改善地质灾害防治效果,保证边坡结构的牢固性。

(二)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技术一般是依托于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途径开展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护工作,通过生物性种植,可以很好的提升水土的稳定性,在出现强烈振动或者大量雨水冲刷时,也能够有效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此外,通过生物防治还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能够改善社会生态环境,拥有非常好的运用前景及发展价值。然而,这种防治措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实施周期非常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使用生物防治措施预防地质灾害时,必须要结合各个区域的地质特征与状况,对易产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区域进行退耕还林等手段,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护,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防止地质灾害对人民财产安全、社会经济等造成较大影响。

(三)避让防治措施

一方面在雨季时期采取避让措施。对已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或者已经产生形变的斜坡,必须要结合各个区域的真实状况及气候特点等,采取科学有效的避让手段。每个城镇都应当要在全面理解和领悟地质灾害防治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特色改进和优化转移方案,同时规划好转移安置地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并确保选取的避难安置点有较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采取搬迁避让的方法。在一些区域非常容易产生地质灾害,还有许多区域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性非常大,采用防治措施难以有效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果防治成本过高,可以采用搬迁避让的方法,从而避免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影响。在采取搬迁避让时,要合理规划安置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五、结语

第3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随着城市的逐步扩张发展,岩土工程施工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随着施工进程的不断加快,岩石以及土质不断发生变异,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增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相关单位就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岩土工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行科学防治。

1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概述

目前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在城市发展的过程进行岩土工程施工可能导致的地质灾害会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安全。通常来说,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变异而产生的,这种情况称为自然地质灾害。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因为人为的因素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由于人类的干预造成的地质灾害就属于人为地质灾害。并且人为对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强度往往是比自然形成的危害性要大的。目前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岩土工程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随着城市面积的逐步增大,岩土工程施工的不断扩大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并且随着对环境影响强度的逐渐增大,逐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

2.1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通常发生在大山的周边,由于山体较为陡峭,斜坡上的岩石或者土块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或者突如其来的高压力便会出现滑坡,比如常见的地震或者持续性大面积的降雨都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在发生山体滑坡时,通常会伴随岩石松动、持续性下滑等现象。山体滑坡危害大,对于在山脚下或者大山附近居住的居民会造成较大的威胁,其财产和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在这样的地质情况下施工,一定要提前了解土壤和岩石的状况,及时做好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的预防工作,保证施工能够顺利开展[1]。

2.2崩塌

崩塌大多是人类过度开发造成的。由于对山体底部进行了过度挖掘,造成山体或者岩体的底部缺少支撑,无法承受住山体的重力和压力。或者是由于人类在施工的过程中随意在山上堆砌开采出的岩石和土壤,造成陡坡的上部压力过大,山体的下部一旦无法承受上部的压力便会出现崩塌。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崩塌现象就会严重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对于在山体内部进行施工的人员来说,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2.3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大多数的岩土工程都会遇到地质灾害。这主要是由于很多自然资源都埋在地下,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出现沉降、塌陷等情况,因此施工团队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做好地质勘查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防治,避免地面由于过度开采出现变形,保证施工能够安全进行。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3.1 快速锚固技术

为了确保能够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在进行危险性评估时,需要合理应用快速锚固技术,该项技术的本质是快速下锚。当项目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时,合理应用快速锚固技术能够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在对该项技术进行具体应用时,可以在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区快速下锚,同时合理安装锚索,为相关单位防治滑坡地质灾害创建良好的条件[2]。所以,在地质灾害现场进行救灾时,相关单位也可以应用快速锚固技术,而为了确保该项技术更为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在对该项技术进行具体应用时,还可以利用锚索安装系统辅助下锚,进而更为有效地防治滑坡地质灾害。

3.2 抗滑桩技术

在对项目工程现场进行危险性评估时,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抗滑桩技术防治地质灾害。一般情况下,该项技术对施工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能够更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为了确保高效地应用该项技术,首先需要利用地基梁法和悬臂梁法确定桩距和桩位,进而需要科学选择抗滑桩体的型号与长度,需要和现场地质条件和相关规范有效结合。此时可以通过地基梁法计算周围挤压力,同时结合装备上设置的作用点和滑坡类型进行具体计算,确保能够更为高效地应用抗滑桩技术。最后在进行工程作业时,还需要做好测量放样工作。在具体落实桩体开挖工作时,相关人员要科学应用隔离桩工法和灌浆施工方法,确保使抗滑桩技术发挥最大的作用。

3.3 抗滑挡土墙

为有效避免地质灾害影响项目工程周边的建筑,在工程现场进行地质灾害评估时,需要合理安装抗滑挡土墙。为确保滑坡挡土墙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相关人员在明确滑坡推力时,需要对其加强关注。此时为了进一步明确滑坡推力的大小、特点和性质,确保墙后滑动面不会影响滑坡推力。最后还要确保挡土墙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确保计算指标和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还需要明确形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4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改进措施

4.1建立完善的地质勘测预警体系

要想最大程度避免地质灾害带来的威胁,就需要制定一套关于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这套体系的制定仅仅依靠施工单位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地质部门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比如对于一些地质灾害频发的高发地区,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向民众普及一些自救的常识。地质灾害部门应当及时建立一套完整的关于地质灾害科普的系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应当有关于各类地质灾害的科普信息以及对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民众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地质灾害。民众也可以向此平台提供关于地质灾害的信息,因为有时候民众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地质灾害的前期预警,当收到民众的反馈信息时,应当第一时间进行核查;一旦确认,就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通知民众进行疏散,将地质灾害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4.2合理运用工程防治

除了自然情况造成的地质灾害,由于人为导致的地质灾害也比较常见,因此岩土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针对不同的岩土类型进行不同的施工,合理运用避让、遮挡加护、护坡加固等措施避免岩土受到更大的危害,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在进行前期预测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位置经常发生地质灾害,应当结合灾害可能发生的气候情况和施工的实际气候特点及时制定合理的避让措施,及时通知在附近居住的居民,必要时将这些居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4.3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预警

在进行地质灾害预防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科学分析周围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及时上报分析的结果。全程进行实时监测,一旦监测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要迅速发出防灾预警信号提醒居民和有关部门,及时对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地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能够为救援团队和周围的居民争取更多的时间,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并且通过预警分析出的结果也可以为后续的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防治措施。

4.4保护环境

发生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除了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外,保护环境也是预防地质灾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比如及时进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都可以避免水土流失,并且种植植物还能够改善区域间的自然环境,从根本上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不过这项措施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施工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5结语

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地质灾害十分常见,其所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当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和岩土条件进行科学勘测,根据勘测的结果结合施工方案推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类灾害情况。掌握这些情况之后,施工单位应针对灾害的特点制订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建立动态的监测和报警体系,让施工团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地质灾害的信息。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应采用合理避让、加固防护等施工措施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雷俊岩.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11):10-11.

第4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矿山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1矿山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1.1地下水位变化

在矿山建设中,巷道开挖到一定程度时,很可能会出现蓄水溶洞以及地下暗河等水文地质状况,并且潜在的地下水会进入开挖的巷道当中,同时,很可能会伴随着泥沙。当矿井开挖过程中出现透水断层或裂缝等状况时,很容易造成泥沙堵塞巷道,会严重威胁旷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会损坏矿井下相关机械设备,造成整个开采系统出现瘫痪。

1.2岩石体变形

在矿山建设中,岩石体变形也是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例如,在开采过程中会引发坍塌事故。在采空区,当矿柱的数量不足或受到一定损害的情况下,其整体的支撑能力便会下降,当不足以支撑岩土体的情况下,便会导致地面塌陷;矿体埋藏比较浅的区域,更容易发生塌陷,即使埋藏较深,若采空区没有及时进行回填作业,也可能会导致塌陷。一旦发生地面塌陷事故,将会对道路、周边建筑环境以及耕田资源等造成严重的损害,与此同时,地表水也很容易灌入坑内,出现淹井事故,严重影响采矿作业进度,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再者,当采矿区域周边岩石地壳应力非常强,采矿中进行挖井作业,会扩大采矿矿坑周围岩石空间,岩石受力会快速释放能量,很容易会造成岩石破裂,碎片便会喷射,严重威胁旷工的生命安全。在采矿作业过程中,如果存在不合理开采的情况,便会导致矿场边坡失稳以及出现滑坡事故,特别是在露天采矿地质环境中比较常见[1]。

1.3矿体内含有易燃物质

在矿山开采作业过程中,矿体当中很可能会含有一定的易燃物质,如甲烷等,随着矿井作业深度的持续增加,在地热影响下,井内的温度也会持续上升,同时,硫的整体含量不断增加。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进行作业,不仅会对旷工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因为井内环境通风状况不好,随着易燃气体的不断增加,当井内温度过高时,很容易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在煤矿作业开采中,时常会发生瓦斯爆炸的情况,但是这样的地质灾害往往是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的,如加强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该类地质灾害的发生。

2矿山建设中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分析

2.1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要求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应结合地质环境状况、基本条件以及功能需求、技术科学合理性等诸多方面因素进行确定。但因为开发理念和投资的影响,以往只是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治理,长期下去,会造成矿产资源整体开发效益较低,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资源利用率也不高。随着科学技术与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新,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理念与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具体工程项目中,常采取以下措施防治地质灾害:1)主体井巷在进行施工前,应结合矿区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水文地质预测平面图与地质说明书。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对水文地质状况的实时监测,并及时修改与调整预测结果。2)竖井作业过程中,要严格落实施工及验收规范,加大工程监督力度,并及时全面地了解井筒的地质状况,对含水量和构造进行预测分析。3)对于已经明确的含水层,可通过布置探水孔及时探知和掌握含水层的具体厚度与位置,并针对所揭露的涌水量和具体施工环境条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岩体中,探水孔的距离应大于10cm,含水层与倒水构造距离应约为10m,岩体的强度无法有效满足预留岩帽情况下,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超前距离。基本原则为,应保障钻孔5m范围内的岩体强度和完整性符合探水孔预埋之后注浆过程中的安全承载需要。对于岩体比较完整且涌水量较小的含水层,可采用一般的凿岩机完成浅孔探水。

2.2地下水防治技术

在矿山建设与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灾害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存在普遍性、复杂性的特点,地下水会对矿井生产与开采作业造成极大的影响,轻者会直接影响作业进度,对矿山区域的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严重情况下会威胁旷工的生命安全,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复杂的矿井开采作业环境,加强水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所以,矿山建设与开采过程中,要全面落实规范建设、科学发展、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大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勘察力度,及时全面地了解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变化规律以及类型,在掌握矿区基本状况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严格把控施工环节,从而保障矿区建设与开采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可采用排气压入水泥浆的方式探测水注浆孔埋设孔口管,主要是将水泥砂浆灌入孔内,之后再将孔口管送进孔内。该工艺无法保障管体和孔壁之间间隙的整体性和密实性。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反复进行压浆处理,但是这样会影响进度,同时,施工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通过研究发现,采取排气压入浓密水泥浆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成功率,同时,其耐压强度能够达到30MPa,并且抗渗性能较强,可有效满足长期高压注浆的整体安全性[2]。另外,可以在钻孔处加装特殊的防突防喷装置,该装置是高压顶水钻进的安全控制器材,钻机本身在钻具击穿高压水的过程中,有良好的夹持作用,但如果只是采用钻机液压卡盘控制,很难满足高压涌水钻进安全防突需求。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钻具突出钻孔,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通过反复进行试验,加装异径防突器,能够保障在高水压下进行深孔探水作业的整体安全性。具体方法为:在高压阀门前安装自伸缩式孔口封闭器、高压阀门以及安装高压阀、减压器。实践证明,这种措施效果非常好。

2.3露天滑坡防治技术

在矿井区域,边坡土石具有一定的重量,且有明显的下滑趋势,但因自身的结构特性,同时也在抵抗向下滑动。下滑力和抗下滑力之间相互影响,影响着边坡的变化状况。如果下滑力比抗下滑力小,边坡相对稳定,但如果下滑力比抗下滑力大,边坡上的岩体便会逐渐向下滑动,从而出现滑坡。在具体防治过程中,首先要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全面勘察,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可通过修建支挡构造或降低岩石剪应力的方式进行防治,具体如下:1)对斜坡坡角进行有效整平,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小存在危险性的岩体的质量。边坡高度较小时,可起到削缓边坡的作用,同时也使坡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减小;对于较高的边坡,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将边坡分为不同的小段,这样也能够有效降低滑坡出现的概率。2)修建挡土墙。可结合矿区的实际情况,在容易出现滑坡的区域前面修建挡土墙,这样也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土体滑动。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滑动体内的渗水与排水情况,并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3)打防滑桩。在滑动体当中打桩能够有效避免岩体滑动,桩体可以采用打入的方式,也可以是灌入的方式[3]。另外,还可以通过消除滑坡形成机理的方法进行有效防治。比较常见的是加强坡角保护以及修筑防护堤,从而避免地表水的冲刷。但是,以上方法不适用于露天矿边坡,在对滑坡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并且还应尽可能避免引起其他不利影响,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2.4地表塌陷防治技术

地表塌陷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首先,在矿区开采过程中会形成采空区,上方岩层撑力受到影响,顶板发生变形、移动以及破坏,之后随着作业开采范围不断扩大,岩层的变形与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地表,从而导致地表形成塌陷坑。其次,因为矿区作业过程中会抽走地下水,使地下水的水位逐渐下降,含水层疏干部分体积不断缩小,从而导致地面沉降。还有一种原因是长时间疏干排水,导致出现岩溶塌陷。具体防治措施如下:1)回填密封。对于已经出现的塌陷坑,可采用水泥砂浆、黏土以及其他可用材料进行回填,从而避免地表水渗入。2)河床周围塌陷区域,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河流改道,从而避免地表水的渗入。3)塌陷周边区域可修建围堤,这样也能够有效避免地下水的灌入。4)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塌陷坑内的积水,避免再次出现塌陷。5)如果是真空吸蚀作用导致的塌陷,可采用充气法消除岩溶当中的真空环境,避免出现真空吸蚀作用。6)同时,还应加强对塌陷区域的监测与管理,全面勘察具体时间、地点、规模以及危害等数据信息,为塌陷施工处理提供基础依据[4]。

3结语

矿山建设与开采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滑坡、地下水、潜蚀以及地表塌陷等问题,对矿山的正常建设与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矿山建设的稳步有序进行,必须针对存在的水文地质灾害采取相应的有效技术措施,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风险与经济风险。

【参考文献】

[1]任万英,叶积龙,许存胜.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煤炭技术,2018(11):135-137.

[2]马宏岩,任成广,李晓东.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硅谷,2018(22):203.

[3]杨培奇.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8(32):106.

第5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利定额;工程造价;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工程的造价编制及计算等相关工作与治理的实施措施相关联,本文主要针对地质灾害的合理防治项目造价编审过程中水利定额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规范的应用等进行分析,旨在为地质灾害防治类工程造价编制及定额选取等相关工作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

一、工程的类别以及取费分析

(一)工程类别

工程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即大型、中型和小型,针对大型工程而言,其所需的总投资在2000万人民币以上,针对中小工程而言,其总的投资在500至2000万人民币之间,而小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在500万人民币以下。而且对于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等级还可以从人员财产保护的数量及勘查经费进行划分。地质灾害类防治项目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有着一定的区别,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人们群众财产生命的安全保证,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科学稳步发展,基于此,在不进行搬迁的基础下,需要进行必要的灾害防治工程实施。而在地质灾害类项目工程的相关造价内容编制中所主要进行参考的依据是水利项目工程的定额。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的内容是引水工程、枢纽工程和河道工程几大类,而针对地质灾害防治类工程所参考的主要是河道及引水类工程,该类工程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堤防、渠道、水闸以及泵站、隧洞和渡槽等。

(二)取费标准

由于工程具有不同的类别,因此会具有一定差别,这样工程的取费也会存在差距,在对工程的类别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对其工程的取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显而易见,地质灾害的基本防治类工程与水利工程之间在建设的根本目的、内容、作用以及设计的相关规模以及标准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二者是不同类型的项目。造价编制的相关人员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的概预算编制时,针对水利定额的选取环节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以防治项目工程所实际采取的对策为依据在水利的定额中进行合理工程类别以及工程取费标准的选取时将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三峡项目工程重庆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在人工费单价概估算时,主要以《水利工程设计高估算编制规定》中的河道项目工程费用为依据进行指标的相关计算,其在针对建设主要材料的概算单价设定时,主要是以编制期间内,造价管理部门所的价格水平为依据进行确定,所未涉及的建设材料则主要以市场询价的形式进行确定。而针对工程的单价和详细的取费标准则需进行进一步的水利定额选取,涉及工序复杂,所选取的定额也不同,存在较大的困难。

二、费用构成

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在对水利定额进行参考时所涉及的费用为建筑工程费、预备费和独立费用,这些费用中的部分内容与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的实施内容、周期和具体的建设规模相关,以下进行简要分析。

(一)建筑工程费

为了使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顺利实施,需要对其相关的配套设施进行建设。例如,临时的房屋、道路以及水电和相关建设材料的运输等等,但是在其建设的过程中不可能与水利工程一样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虽然此环节所涉及的费用不高,但是针对整个灾害防治类项目而言,其在整体的经费预算中所占的比例与其他的行业相比相对较高。但是此环节造价相关人员在对临时的项目工程进行归类时常常出现混乱,可能导致设施费用的重复计算,以此对防治资金进行浪费,针对此问题,可以在措施费用进行临时设施费用的包括,同时依据实际工程特点和情况进行相应补充。

(二)预备费

预备费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和价差两种预备费用,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其性质为非标准设计类工程,联系密切的为地质情况,因此有可能会因为地质情况不断变化和设计相应变更对挖填工作量进行增加,因此需要进行基本预备费用的定额计算。而由于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其自身周期短,因此在针对设备、人工和材料的涨价情况一般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因此不对价差预备费进行考虑。

(三)独立费用

独立费用主要内容为生产阶段准备费用、建设阶段管理费用以及勘测设计费用、施工场地征用及建设费用等,其内容较为丰富与水利工程自身特点相符合,但是其中的生产准备及联合试运转费用与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无关联,而且其众多费用与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实际管理模式相背离,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管理主要由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分类分级原则进行管理。

三、定额适用性分析

以下主要针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主要治理举措及定额适用情况进行分析。首先,锚索工程。锚索工程一般在崩塌体和滑坡治理中进行应用,主要设置在岩石边坡以及土质边坡位置,施工方式较为常见的即为跟钻进和潜孔锤,最低的吨位为500kN,而在水利定额中吨位的最小值为1000kN,而且主要针对内容为岩石边坡,通常所采用的方式为固璧灌浆转进,因此该定额针对此项工程并不适用。其次,格构梁。地质灾害防治项目除了需要对削坡卸载进行实施之外,还需要在边坡上进行砼格构的设置,但是与水利工程相比不存在大范围内的清方,因此其坡面实际平整度也会因为修整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一般情况之下,针对土质边坡所使用的混凝土量与岩石边坡相比较低,但是与常规形式不同,此环节混凝土的实际消耗量通常情况下都与水利定额相比较高一些。再者,为石方开挖。当地质灾害涉及到重要设施和建筑时,进行石方开挖不可以进行爆破方式,主要采用的是静态爆破的形式,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开挖效益低,因此成本也较低,在定额中无对应内容。

结束语:

在对地质灾害防治类工程进行定额的相关选取工作时具有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实际内容与定额的具体适用范围进行有效的结合,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计算,而为了对计算口径一致性进行保证,需进行统一定额的编制,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更多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宝和,邹嘉兴.水利定额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23(2):100-106.

[2]严敬.水利定额的组成和使用[J].科技资讯,2012(6):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