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业实践情况范文

专业实践情况精选(九篇)

专业实践情况

第1篇:专业实践情况范文

中图分类号: R192.3;R2;G424.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60-02

壮医是广西特有的民族医药,广西从1985年开始招收壮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2年起开始 招收壮医方向的本科生,但自我国1999年举办医师资格考试以来一直未能开设壮医专业医师 资格考试。经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同意,于2008年正式在广西开展中医类别中医 (壮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试点工作。2008年7月2日,中医(壮医)专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 考试在广西壮医医院开考,考试实行三站式考试方法:辨证论治、基本操作考核、临床答辩 。考试范围以中医(壮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突出壮医、中医特色,突出基本 知识、基本技能、临床经验。笔者现对2008年参加中医(壮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 生情况及其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中医药行政部门制订相关政策及有关部门对壮 医专业学生的招生、培养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报名参加中医(壮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生473名,其中执 业医师40名,执业助理医师433名。

1.2 方法

考生报名信息来自医师资格报名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按学历和工作单位不同 分组,记录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单位的报考、实考及合格人数,计算出合格率,通过考生各 站的实得分和应得分,计算出各站的得分率,以上数据采用数据库及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 析。

2 结果

2.1 考生基本情况

2008年,我区共有473名考生报名参加中医(壮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 考试,其中报考执业类40人,助理类433人;男性考生占60.89%,女性考生占39.11%; 壮族 考生占26.85%,汉族考生占63.69%,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占9.46%。考生平均年龄31岁,其中 最大61岁,最小19岁。

2.2 考生学历结构及单位分布

考生学历结构及单位分布见表1。

由表1中可看出,从单位分布来看,乡镇医疗单位的考生最多,占64.48%,考生最 少的为市 级医疗机构,仅占4.23%。从学历分布来看,中专学历考生最多,占73.15%;本科、硕士学 历考生最少,仅占5.92%。硕士、本科学历考生主要集中在省、市级医疗机构(75.00% ),而大专和中专学历考生主要集中在乡镇医疗机构(67.19%)。

2.3 考生的成绩分析

2.3.1 总体情况 总合格率为75.92%,其中报考中医(壮医)执业医师资 格实践技能考试 的考生合格率为94.3%,报考中医(壮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生合格率为7 4.3%。

2.3.2 不同考生合格率情况 从表2中看出考生学历、单位级别越高,合格率越高。

2.3.3 考试各站得分率分析 各站平均得分率分别为:第一站辨证论治77.0%;第二站基本操作63.5%;第三站临床答辩62 .9%。

3 讨论与建议

3.1 从学历分布来看,考生以中专为主,说明临床中医(壮医)队伍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且 学历越高合格率就越高,说明了学历水平与考生素质密切相关,同时也证明了考试试题区分 度良好,试题更具有公平性。建议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重视民族医药教育,并进一步完善中 医(壮医)教育体系,多培养高学历的中医(壮医)医师,同时各级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本 单位医生的培养,可鼓励通过成人医学教育等形式来提高其学历层次,提高中医(壮医)专 业医师队伍的素质,造就一支民族医药骨干队伍。

3.2 从单位分布来看,乡镇卫生院考生占总参考人数的大部分,说明乡镇卫生院对临床中 医 (壮医)医师的需求量大,且队伍不够稳定。考生试用单位级别越高,其合格率越高,可能 与单位管理、学习风气、师资条件、医疗水平及规范操作的因素有关[1]。建议医 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要加强自身建设和医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3.3 考试成绩:考试成绩能全面有效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执业医师合格率明显高于 助理医师,说明助理医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基本操作和临床答辩得分率明显低于辨证论 治,说明考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医生具有系统 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求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2]。建议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实 际操作方 面能力的培养,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也应考虑中医(壮 医)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试(聘)用单位应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强化技术操作训练,加强 带教,切实提高考生专业技术水平,使考生真正拥有作为一个中医(壮医)医师所必需的知识 和能力。

3.4 国家批准开展中医(壮医)医师资格考试,意味着壮医药从此有了合法身份。但由于 种 种原因,今年只允许具有规定学历的人员报考,对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生仍无法参加考试 。建议中医药行政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政策,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合法执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伍洪波,张绍金,熊坚.湖南省2001~2004年中西医结合类医师资格实践 技能考试考生背景及其考试成绩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99 -100.

第2篇:专业实践情况范文

一、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中企业的需求分析

(一)校外实践教学专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一个企业,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得经济效益,企业的组织形式以盈利为目的,企业在聘用一些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生,那么其出发点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然而,在校企合作教学中,高校要想开展校外实践教学,那么必然就会对于企业的设备部分资源产生一定的需求量,在古老的校企合作当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种经济负担一般来讲都是有高校一方面负责的,然而,从根本上来讲,这样的一笔金额不是一笔小数目,因此高校在向学校支付实践教学费用的时候,大多数都没有按照原本的金额去支付,这个时候,如果实践教学企业在支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时候,没有获得足够的利益,甚至最基本的利益要求都没有达到,然而,就目前我国诸多高校中的实际情况,支付这样的费用又有着一定的负担,这样的情况最直接的就是导致高校的校外实践教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只是走马观花的实践教学方式,因为校外实践教学企业得不到相应的利益需求,那么在为高校中的工商管理专业学校安排校企合作教学的时候,是不可能出全力的。

(二)校外实践教学专业的情感效益所谓情感效益,大多数都是源自于企业的领导者,企业的日常经营因为受到领导人员的影响,因此在校企的合作当中,领导者自身的情感关键以及价值观念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校企的基本合作关系,甚至都会有因为高校中的校企合作管理人员与企业的领导者交情甚密,为高校这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做出相对的实践教育的支持,积极的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从而校外实习企业对身在企业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的学生进行格外的照顾。如上所说,这仅仅是诸多情况中的一种,譬如说,有些企业的领导者因为缺乏责任心,万事都只会为自身你的企业着想,一切以利益为主,对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并不是非常的中意,这样的情况可能导致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学生们得不到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导致的校企合作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学校的效果不良。

二、工商管理专业在校外实践教学中的需求分析

(一)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一名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想成为高校的校企合作中实践教学的学生,那么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其次,要努力的学习在校期间的专业只是,充分的掌握所需要实践的专业以及理论辩论方法,然而,由于收到学校教学资源的限制,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进行管理教学的时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譬如说,工商管理专业需要一些管理模拟教学,然而很有可能受到学校的限制,导致高校中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低下,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只是水平的提升。就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来讲,太多的高校中关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设备不是非常齐全,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管理联系,此外,工商管理专业如果没有参与过真实的经营管理决策,那么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没有明确的定位。

(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几率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情况来讲,高校毕业后的学生就业起来还是非常的困难,因此高校的毕业生在面临着一些就业机会都是非常珍惜的,所以说,在开展校企合作校外实践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努力的提升自身在日后就业市场中竞争力,譬如,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应该通过这一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职能,遇到一些竞争力的东西,应该努力争取,培养出良好的上进心,然而,这只是一方面,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还要在企业好好表现,尽可能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认可,从而获得了企业管理人员的良好印象。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可以在日后毕业的时候帮助自己更早一步获得就业机会。

三、结束语

第3篇:专业实践情况范文

【关键词】专业教师 企业实践 提升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24-01

一、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意义

作为教育的一线工作者,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直接决定了教育输出的学生的质量。除了基本的职业教学技能,专业教师还需要具备适应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及择业就业。

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于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操作技能和作业流程等,都有详细的了解。一方面,为专业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案例资料,丰富了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可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分析实践的经验,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意识到提高和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相继组织本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

二、教师下企业的现状分析

1.实践教师的积极性不够

(1)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培训,工资依然由学校发放,企业完全不支付工资。由于实践期间教师没有担任学校的课程,因此,学校不计算课时费用及其他补贴。期末计算绩效时,实践教师的绩效也会比其他教师的差一大截。

(2)大多数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是比较繁重的,没有办法安排教师脱产实践,因此,学校一般会安排教师寒暑假期间到企业参加实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牺牲自己的个人休息时间来完成实践任务。

以上两个原因,导致教师对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2.企业的配合度不高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一般为2-6个月,时间较短,也不能为企业创造较多的价值。因此,绝大多数的企业不太愿意让教师参与到实质性的工作当中,企业随意安排实践内容。

3.实践内容缺乏具体规划

学校在选派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践之前,不清楚教师的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对实践进行总体规划,布置的任务过于笼统。企业对教师在校的任教岗位、学校和教师的需求等情况也缺乏了解。致使很多教师下企业之后,不能真正参与进企业的运作中,无法达到提升自身实践技能的目标。

4.监管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的效果起到很大作用。但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老师在企业实践期间,实际的工作时间、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效果,都是学校无法监控的。教师在企业实践的内容和收获,仅仅通过文字的形式来展示和表达,是过于片面的。

三、有效提高下企业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对策

1.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管理机制

学校应根据本校专业方向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实践管理制度。

(1)学校合理选拔和安排下企业实践的教师人选

实践教师必须在专业岗位上任教3年以上,对所在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学生需求和就业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带着问题和任务去企业参加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对接。

(2)在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期间,学校与企业共同监督管理

将学生顶岗实习的方式应用到教师实践中,要求教师以员工的心态,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践教师根据日常学习的内容,填写实践日志,并由企业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确保企业实践的良好效果。学校定期与企业沟通,就业处负责人和科组长可实地检查,了解教师实践的思想动态和实践情况。

2.设计合理有效的实践内容

教师实践内容的确定,应该由企业和实践教师共同设计。在确定实践内容过程中,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个体的特点,设计符合教师需求的个性化实践内容,形成一套严密的实践方案。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认真严格地依照这套实施方案组织工作和学习,将这套方案贯穿到实践的整个过程之中。

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实践的效果。学校要充分做好实践教师的思想工作,将其心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教师带着积极的心态和对实践技能的渴求到企业进行学习。

教师下企业实践期间,虽然没有在学校担任课程,但是,按照企业工作时间正常上下班,完成企业规定的任务,学校在计算工资时,不应低于正常的工作待遇和绩效。同时,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应将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定为期末评优、等级评定或职称评聘的优势条件。

4.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校就业处应发挥积极作用,联系相关对口的教师实践企业。前期要对意向企业进行调研和考核,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岗位设置等,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有助于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企业。对于对口的企业,要积极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应让企业认识到,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之后,对企业的用人需求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从而培养出更接近企业需求的人才,有效地缩短毕业生和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一方面,企业可以和实践教师一同整理出一套贴合企业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实践工作手册。教师依据工作手册的流程和步骤、结合企业项目孵化学生。学生毕业之后直接到企业工作,企业不再需要花太大的精力去培训毕业生,便可直接获得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秀珍.中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研究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第4篇:专业实践情况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体系建设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物流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高校物流专业发展起步较晚,常常出现物流毕业生“找工作难”与企业“招人才难”的矛盾局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正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其核心要素应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措施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质量评价与监控等方面,本文对此作详细阐述。

1、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建设

1.1 实践教学目标

物流实践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工作能力。物流专业人才应能“通业务、善合作、精管理”。所谓“通业务”,即指通晓各类商品的性能及储运条件,熟悉现代物流作业流程及规范;“善合作”则指在现代物流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等环节中,需要不同领域人员的合作与配合,要求专业物流人才具备很强的合作意识;“精管理”,即所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是以成为管理者为职业发展规划方向,并非物流产业的一线人员,要成为合格的物流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管理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具备较强的企业运营组织计划协调、人际交往与沟通。物流实践教学应达到这样的目标: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具备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专业能力,如物流流程设计能力、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决策判断能力、社交能力,以确保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物流企业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2 课程实践教学

为力促教学改革,教育部指出应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弹性学制。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对学生知识、能力与创新要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培养目标、专业需求、知识积累、发展兴趣等),以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自主学习为目标的跨学科立体化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专业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但是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方能显现,实践课程则需要有理论知识作为主线贯穿其中。这意味着理论课程的教学可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吸收理解理论知识,一般可在授课中通过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方式方法,借助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况,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纵观现有课程实践教学设计,通常是将具有内在关联性的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整合起来,分为若干能力模块,有序开展课程教学及阶段性专业实训,实训课时占一部分,以此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如某物流学院根据物流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体系包括基本素质学习领域、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扩展学习领域等四个部分。

1.3 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是在专业课程有一定积累基础上,通过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来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模拟操作,如ERP模拟实验室、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物流系统设计、物流管理模拟仿真等。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开发应用能力。因其综合性,通常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开展,以项目为导向,将物流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串连起来,模拟真实岗位情境,如商品采购、入库、定仓、转仓、分拣、出库、调度、配送等环节进行操作。

本科阶段前三个学期因专业课程还未全面开始,一般可安排专业认知实习,通过安排每学期一两天的物流企业参观,了解物流管理职业的工作特性,接触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带着疑问到课堂上寻找答案,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从第四学期开始,学生对物流专业有初步的认识,有一定专业知识积累,可安排一个完整周期时间(最短至少一周)进行社会调查或企业见习,以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能串成一个系统,而非仅是单独的知识点,~方面了解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如何开展,另一方面也能发现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与局限,引发学生深入研究实际问题的兴趣。在第五、六学期应安排综合性专业实习,帮助学生整体认识物流企业整体运作流程,培养学生系统看问题的能力,扩大其全局观,调动自主学习主动性。第七学期,专业课程开始接近尾声,应安排一个完整周期进行实训,至少一周时间,让学生在全真模拟企业环境下,在给定企业情况下,要求学生设计物流流程,以培养其判断、决策、组织协调及动手创新的能力。

1.4 工作岗位实践

工作岗位实践一般是指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两大部分。顶岗实习主要是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毕业实习则侧重于学生到各种企业单位的实习活动。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时长至少3个月,实践目标是要通过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锻炼,让学生明晰物流岗位的相关职责,并在企业员工这一角色中提升工作胜任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可让学生按自身的就业兴趣方向来选择相关物流企业及顶岗实习的岗位,并给予配套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

毕业实习一般需要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6个月,这是学生树立良好就业心态的重要时期。学生可自行寻找相关物流企业或通过学校推荐获得毕业实习机会,实践目标为充分认识企业具体物流功能的运作、物流设施设备操作及保养,发现企业物流管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等,并最终以毕业实习报告的形式将自身在企业的各种收获记录下来,总结分析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建设

2.1 师资队伍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操技能,针对目前这类“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可从“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所谓“请进来”,是指可通过系列人事政策,引导教师来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物流企业相关管理者担任实践教学辅导教师,独立开展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或者与学校教师联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以将其经验传授给学生,充实教师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另外亦可通过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形式,聘请物流企业骨干作为名誉教师,定期为校内师生开设专题讲座,解疑答惑。这一模式在我国台湾地区得到大力的推行,如台湾大学的兼职教师占比近40%。

所谓“走出去”,是指物流学院应在不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建立健全机制,鼓励物流专业教师到相关物流企业或部门兼职,或让其脱产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参与物流实践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在真实工作环境中体验物流工作,思考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探讨研究这些问题,以提高其实践指导能力。另外,也可在带领学生实训或实习中,深入了解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并收集丰富的实际案例,将企业真实场景引入课程,丰富课堂案例。

2.2 实验室设施建设

实验室是加深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理解、提高其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纽带,实验室建设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成效高低。物流学院应根据其所设定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物流核心理论及流程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特色,参考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及岗位,通过物流软件模拟与物流仿真实训的有机结合,完善校内仿真实验室建设。从培养学生能力上看,实验室建设应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更好理解物流流程及基本概念,并掌握各个操作环节;二是培养学生的关键物流技术能力,通过让学生操作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设备,锻炼其操作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分析物流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各职能模块的掌握,提升对物流应用及分析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基本素质,通过实验室模拟、角色扮演、问题研讨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物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树立物流职业人的基本素养。

一般而言,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需要不同条件的实验室来实现。从功能来看,分为纯系统演示实验室、模拟操作实验室和配备一定物流设施及技术工具实验室。纯系统演示实验室通常是多媒体教室,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向学生提供投影模拟、软件演示等;模拟操作实验室则是通过条形码、电子拣选系统、RYID技术、物流仿真模拟等形式,以配置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仿真技术为支撑,实现一个整体、先进、实用、经济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验室,以便学生能上机模拟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国际货代报关管理及配送管理等;配备一定物流设施及技术工具的实验室,通过实物演示加深学生对物流工具的认识,实现从模拟到学习实际操作。

2.3 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一般分为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种。校内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办企业,其组织管理较为方便,但因投入有限,可供学生实习的种类较少,无法完全展现现代物流真实环境,也就无法给以学生真实感。校外实习基地则能够弥补校内实习基地的缺陷,真正到物流企业现场,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给予学生真实的实践环境,锻炼其专业操作技能及沟通执行等能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对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物流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企业往往因担心引入学生实习不利于按计划进行作业,再加上宣导不足,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或仅接受少量学生,导致工作岗位实践质量不高。目前在“产学研”机制引导下,物流学院顺势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企业联系,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原则下,积极与物流企业或部门联系,建立合作关系,整合各种资源,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成立校友会,促成实践基地建设协议的签订。

2.4 规章制度建设

科学管理有利于从根本上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实践教学有序开展。制度则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合理、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达到实践教学高水平产出。本科物流专业经过近几年对实践教学的探索,在吸收和借鉴其他以往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从实践教学的组织、教学计划执行、安全管理、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实践教学考核等全过程的规章制度,形成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校内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学习管理制度等,以良好的制度条件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3、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建设

3.1 对实践教学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

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评价是对其实施情况的监督及改进,它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反映出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并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实践教学实施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见图1)。

3.2 对实践教学参与主体的评价

3.2.1 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情况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实践中参与的态度是否端正,学生物流操作技能有无得到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升,学生对物流职业认知是否有提升等。通过教师的评价及反馈,让学生了解自身理论联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教师指导下能不断进步。目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常用的有三种类型:一是日常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差异进行不同评价;二是阶段性评价,教师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并指出下一阶段的改进建议,一般在每学期的1/3或半期时间开展;三是期末评价,教师在期末针对某一学生表现情况进行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态度或工作态度、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情况、工作效率及效能、职业道德给出书面评价报告。教师要保证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教师日记是其重要的原始资料,需要记录每个学生做得好与不好的事件记录。通过测评,能全面、系统了解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也能从这些反馈信息中获得不断自我提升的方向。

3.2.2 学生对教师实践教学情况的评价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评价,能检验教师领会实践教学理念的情况,实践教学让学生受益的情况。一般而言可通过教师课前准备情况、教学控场能力、教学质量、教学方式方法多样性、教师个人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5篇:专业实践情况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分类教学;目标类型

Abstract: The classific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is to practical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emphasis is based on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the teaching situation.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students and the different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situation works out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he curriculum.

Keywords: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category; target type

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知识水平、操作能力的差别分层,确定不同的实践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在提出教学目的和要求时,也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和爱好,使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

高职院校目前的生源比较复杂,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学生为高职类,他们是高中毕业后通过高考录取的,这类的特点是文理基础理论较好,没有学过专业技能的课程;第二类学生为中职类学生,他们大部分来自于职业高中,这类学生的特点,文理基础理论相对薄弱,专业技能相对好些,因为他们接受过相关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传授。在同一类学生中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针对学生的情况,构建一个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教育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类教学的实施方案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个人要求进行分类。新生入学之后经过一年的课程学习,可以根据其综合能力,包括基础课知识和专业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实际动手能力等内容,同时兼顾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切合实际的分类方法,一般可以把实践教学分成A、B、C三种目标类型。

第一目标类(A类):应用技术研究型。能比较扎实地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既可以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深造,也可以从事生产管理、从事技术工作、服务生产第一线的工作。

第二目标类(B类):技术应用型。具有与专业相适应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较宽的知识面,在某一方面有爱好或特长。用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作以及生产一线的工作。

第三目标类(C类):技能型。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适应生产一线现场技术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生产组织能力。

二、制定实践课程分类教学计划

按以上三种目标类分类之后,制定出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与之配套。

首先,根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时间分配比例进行安排。对A类培养目标,理论教学时间应占教学总时数60%,实践教学占教学总时数的40%;B类培养目标,理论教学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的比例是各占总学时的50%为宜;C类培养目标,理论教学时间占教学总时数得40%,实践占教学总时数的60%。

把实践教学分为几个模块,专业基础实践模块,专业课程实践模块,综合实习、实训模块,创新实践模块等。在每一个模块中制定出各类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要求,同时需要制定出可供操作的评分标准,指导实践课程的分类教学。

三、结束语

实践教学实行分类教学,可以兼顾学生的特长,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在统一的教学计划安排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规定的内容,做不到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缺乏针对性。实行实践课程的分类教学,可以改变这一现象。首先,在制定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分类情况。其次,在教学安排上有针对性,对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有创新能力,认真学习、勤于钻研的学生,可以组织其参加创新设计竞赛以及工厂社会实践等学习和竞赛活动,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开阔眼界。这样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带动和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课程分类教学评分标准体系,将是今后完善实践课程分类教学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罗伯特・M・戴尔蒙德.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使用指南.黄小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威尔伯特・J・麦肯齐.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徐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第6篇:专业实践情况范文

一、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性过强,实践能力不足。工商管理专业的存在历史较短,引进中国高等院校的时间更是短暂,当前中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仍然处于逐步完善和规范的阶段,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改进仍在进行之中。在现阶段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之中,存在着一定的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风气,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仍不完善的表现。相比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工商管理水平仍显不足,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过程之中,理论的引进是最容易也是最明显的。而相比于容易引进的先进理论,对于先进管理模式的实践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中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之中很少能够实现。中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之中存在的重视理论的倾向可以说是这种学习先进经验时理论先行的结果。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能够发现,不少教师由于缺乏工商管理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之中只能够将教学重点放置在书本内容和理论知识上,无法很好地讲解工商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同时,不少的教师由于缺乏工作热情和职业态度也只满足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就业所需。这些情况的结合直接导致教师上课过于理论化,讲课风格照本宣科极为单调,学生也无法对所学的知识和工商管理专业本身产生足够的兴趣和职业热情。实践之中可以发现,许多从事工商管理专业工作的人士都认为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掌握的理论无法与现今实际情况很好地吻合。有些理论是直接照搬国外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没有根据当前中国工商管理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有些理论是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水准,而中国相应的实践经验距离理论成果仍然有着不小差距。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些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都体现了理论先行、实践短板的缺陷,而就部分工商管理领域人士反应,长于理论、短于实践是当前的工商管理领域的科班毕业生的共通点。这种情况部分地是由于当前大学毕业生普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部分地是由于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缺陷和教学方法问题。

2.专业细化,适应性不足。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由于规模的扩大和专业自身的规范化,工商管理专业之内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分为战略管理专业、管理学理论、管理心理学等细化的门类,这既是专业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学科未来的必须趋势。但是在实践过程之中可以发现,不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反而由于专业的细分造成了对自身定位和就业方向上的困难。可以说,细分的门类为学生精通于某一专业领域提供了条件,但是部分学生却由于客观上精力和时间的限制以及主观上的认识错误造成了大局观缺乏、专业领域的通盘掌握不够的问题,直接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选择,也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人才缺口。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针对中国工商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陷,以及理论长于实践的实际操作之中的短板,在教学之中有意识地引入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起到改进和弥补的作用。首先,在选用教学材料上,教师可以针对性地选用出版时间较近、实践案例较多的教材,或是针对现有的教材做出教学案例的补充。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丰富自身的学识和教学手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和院系也应积极地为教师提供国外游学、出国进修等和行业先进水平接触的机会以帮助教师加强教学能力。除此之外,院系还可以通过加强和领域内的专业人才的交流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以院系的身份邀请行业内公认的专业人才来校讲座、与师生交流,让有着工商管理实际经验的专业人才为学生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行业内的通行规则,弥补高校内师生实际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短板。不仅如此,学校、院系和课任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已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保证每名学生都可以在毕业前参与工商管理的实际工作,为未来的求职、就业和工作提供必需的就业经历和经验。

三、结语

第7篇:专业实践情况范文

关键词: 畜牧业教学 实践教学 完善建议

畜牧兽医学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门学科的知识大多需要实际经验进行融会贯通,实践性教学成为畜牧业兽医专业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与这种其实要求不相符合的是目前畜牧兽医专业中仍旧存在轻视实践的情况,这样的现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实际提升,更谈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少中职学校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实践教学对其他条件都有所要求,这样一来使实际中职教学中更多的关注点都在理论教学方面,专业实践教学较少且教学体系相对单一,并没有成形的完整体系。实际教学大纲与畜牧业的生产实践之间相互分离,社会技术的发展明显跟不上发展脚步,一些实际训练科目存在技术含量不高的情况,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十分不利,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性教学的相关需求。

2.现实实践教学设施严重落后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多为新建成的,办学配套设施有所不足,普遍而言办学基础条件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对实践教学方面的资源投入不够,相应的实习设施不够健全,校内情况就是这样且校外情况更加糟糕,实践教学发展完全跟不上实际发展步骤,这些情况对岗位的综合技能培养十分不利。

3.对于实践教学的相关考核制度并不完善

实际中不少中职学校教学重点关注理论方面的考核,而在很大程度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有所不足,考核办法过于单一,缺乏必要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测试,学校对实践教学考核力度和考核侧重点显然不及理论教学,往往存在随意性较大的问题。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加强实践环节学习,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最好把相关行业资格考试加入实践教学考核中,以此实现相互促进。

4.教师队伍建设与实际要求之间有很大差别

在教学整个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对最终教学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以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主要着眼于相关理论进修,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很多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自身专业操作能力不强,也缺乏相应工作经验,这些短板的存在都使得中职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中职教学现状及对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要求,这样的教师更加谈不上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这些都与实际畜牧兽医教学老师的专业性有很大差距。

二、对于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完善建议

1.对教学课程进行必要的实践设计

实践教学的最大保障就是科学的课程体系,任何进步都是藏在每天点滴精进中的,想要最终达到必要的效果需要首先对目标进行细化,细化到具体每一步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目标最终实现。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而言,我们需要考虑开展哪些实验教学项目及需要达到的效果,对于那些专业技能要进行怎样的考核,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要构建相互独立的教学体系,以此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其次就是对教学模式进行重点划分,在进行基础养殖技术、销售技巧进一步加工方面积极完整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这个基础上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个人兴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这样获得自身的最大发展。第三就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相关比例,要想真正重视实践教学就需要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以往实践教学占比偏低的情况进行改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积极做好平衡。

2.加强必要的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最终完成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工作,学校要及时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建设配套,配有动物病理解剖、检测仪器设备和本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场所,同时还有特种动物生产、禽生产的饲养场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通过这些方面配套设施的建设满足学生校内课堂实操演练工作。与此同时注意校外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在做中学、学中觉。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当地或者大型企业生产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实践性很强的畜牧兽医专业中,实践性教学所占比例超过30%,甚至达到50%左右。对于专业课程,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考核,针对每个学习情境,考核评价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企业基层管理者共同评价,工作过程及业绩考核占70%,期末考试只占30%。这样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果和乐趣,又使其掌握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为了积极构建起完善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需要学校积极采取实际引进及多种方式培养相互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努力培养学校教师各方面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水平等,给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积极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就是从相关企业聘请一些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的实践经验与学校的理论知识正好可以互补,这样双方面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在实际中达到实践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结语

为了完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需要进行多方面配套改革工作以达到目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认识到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创新本身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通过探索与实践深化改革步骤与深度,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2011.

[2]吴科榜.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第8篇:专业实践情况范文

【关键词】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问题;对策

临床实践是每一位医学专业学生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医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一个过渡阶段[1]。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将医学生转变为临床合格医生的关键环节,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学生的态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均得到了良好的训练[2]。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导致医学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在实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实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检查,总结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实习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是2016年参加实习的医学专业实习生326名,其中男125名,女201名。1.2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对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态度、实习满意情况、影响实习结果的因素以及就业态度等问题进行调研,评估临床实习效果,对临床实习生所掌握的临床知识与技能情况进行考核。本次调研发放问卷326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26份,回收率为100%。

2结果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影响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主要的包括:就业与实习之间的冲突,考研与实习时间的冲突,医患关系的影响,实习时间,学校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以及实习管理等。见表1。

3讨论

3.1就业与实习之间的冲突在本次调研过程中95.71%的学生认为就业时间与实习之间的冲突是影响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医学专业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的专业性较强,在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受到较大的限制,导致其就业面较窄;另外,由于医疗卫生资源在不同级别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找不到工作的风险,导致所学不能致用。而学生的临床实践的时间往往也正是其找工作的时间,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学生在准备面试材料、个人资料、面试、考试等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导致其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不能很好地掌握临床知识以及相关的临床技能[3]。在本次的调研过程中,也对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以及相关动手技能进行考核,发现实习生对相关技能掌握情况不好。另外,找工作时往往会增加学生的请假次数,这也是导致实习质量受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3.2考研与实习时间的冲突本次调研显示有77.91%的学生认为考研时间与实习时间冲突是影响其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在最后1年的实习阶段,往往也是准备考研的阶段,很多学生抱着试试的态度,一面参加实习,一面准备考研。在此过程中,实习生把过多的精力用于复习考研的相关知识和参加各种考研辅导班上,因此,导致其对临床实习抱着一种敷衍应付的态度,有的甚至干脆不去参加临床实践。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医疗技术水平比较先进,因此多数的医学生希望能够留在一线城市或者二线城市的三甲级医院,而报考这类地区的研究生是多数医学专业学生的目标,这也是导致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4]。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大多数的医学生几乎放弃临床实践学习,对其实习质量造成影响。3.3医患关系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医患关系也在发生转变,患者具有自和隐私权。医学生在进行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多数情况是在带教老师身边观摩学习,但是由于医患关系的变化,学生想要观摩学习和动手必须得到患者的同意。而多数情况下的患者是选择医生对其进行治疗,这也使得临床实习生动手的机会大大下降,导致其操作能力下降,这也是对实习生实习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3.4实习时间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转科的方式实现对每一个科室的学习。因此,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每一个科室的学习时间最多只有1个月。而通过本次调研发现,65.03%的学生认为1个月的实习时间并不能满足临床实践学习的需求,是导致实习生实习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3.5学校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在其学分上只占总学分的25%,而实习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毕业分配情况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这也就导致很多医学生对临床实践学习的重视程度大大下降,不能更多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另外,学校对于实习成绩的划分也导致医学专业的学生对理论的重视度较高,轻视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这也是影响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之一[5]。3.6实习管理学校将学生分配到医院之后,对学生的管理度下降。学生参加实习之后,学校很少与医院方面进行沟通,也很少会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而带教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也往往存在较大的疏忽,这一现象导致学生也不重视自己的临床实践结果,进而对实习质量产生影响[6]。综上所述,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参加临床实践时,应综合对上述因素进行考虑,进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争取向一名合格的医生转换。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用过早地担心工作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与患者的之间的关系,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因为临床实践的学分较低而降低对临床实践的重视度。另外,学生可以集体向学校或者医院反映相关问题,使得学校可以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提高对临床实践的重视度,解决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欧阳丽.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社区实践基地教学管理规范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

[2]周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培养模式构建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

[3]袁羽西.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医德教育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

[4]周全.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指标评价系统的优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

[5]隋树杰.医学院校治疗性沟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第9篇:专业实践情况范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是为了让学生在巩固行政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具备实际应用效益最大化。为了让学生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国内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由于教学起步较晚,教学经验不足,以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仍不理想,这就需要校方和各位教师,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有针对性的一步一步进行改革,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有效应用于未来的实际工作中。

一、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并没有把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是过于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就是花费过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两者相互融合,达到以理论推动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需求多元化的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在拥有足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亟需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学生第一时间使用专业知识的应对方式,不仅直接影响了问题解决的效果,也间接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创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同的企业、公司的运营方式都会有所不同,随着学生在一家公司、企业的工作时长发生变化,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也会悄然发生改变,这时学生就需要自己去适应这种变化,去改变和武装自己、去创造更加适合自己目前工作岗位上的应用专业知识的方式。自主学习意识,是学生未来自我提高的根本。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在毕业后很容易造成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停滞不前甚至是出现倒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

1.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应充分结合学生接触行政管理的时间以及之前的受教育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期而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初期,教师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所接触的实践课程内容只要符合单个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点即可。而对于行政管理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在初期的实践教学中,只需选取比较常见和比较通用的即可,同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而定。这样,学生在学习初期是以一个比较轻松自由的心态学习,打下了积极学习的兴趣基础。中期以后,教师就要考虑行政管理工作的多样性。现代社会,不论企业大小,几乎都需要行政管理人员,虽然单一的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需求相对于其他岗位并不是很大,但是行政管理涉及到各行各业。所以在中期,实践教学要更加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真实性。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可加入完整的工作流程,即:模拟企业的日常运营,通过分析其中的突况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危机处理能力,避免学生进入工作时,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出现慌张而不知所措的情况。

2.案例与教材的应用。为了让实践教学的内容更加真实和具有代表性,加入案例教学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一般在实践教学时,教师会以课本、教材的内容为主,案例为辅。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加深其印象,但容易造成课堂上的被动,教师只讲解了案例中课本对应的知识点,而其他的相关问题并没有详细论述或解决,以致不能让案例教学达到最有效的实践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本是让学生亲身体会实践的一个过程,但课本内容却限制了整个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不能体会到完整的实际情况。并且,在应用案例教学时,如果过于注重案例的分析、运用,忽视了本应结合的课本外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却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这在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中,不论是解决问题还是管理团队,都会缺乏先进的专业理论依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停留在表面和基础上,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案例教学时,老师虽以教材为主导,但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改变严格按照教材,一个课题一个课题向下逐层讲述的教学方式,应根据案例的整体内容,把涉及到的教材内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来进行教学。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时长和工作内容的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成正比,这和学校的教材内容很相似,但案例中所含盖的实际工作内容,却不可能只涉及一个行政管理知识点。针对这方面,就需要教师把案例的选取和教材放在相同的位置上,不分高低,以实践教学中的“实际”为核心,把教材中的各知识点通过案例进行整合,将知识点凝聚为知识面,通过实践性较强的案例让学生亲身体会行政管理。如:很多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通常会兼顾人力资源管理,因此可以把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整合在案例教学中,这样在案例的选择上不但更加多样化,案例的内容上也会更加丰富和充实,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也就更加具体化和真实化。

3.现代化的实践教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将会是计算机的时代,而现代的行政管理工作基本离不开计算机,所以在实践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内容上要涉及到与计算机相关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到先进的行政管理知识,而不是单一的利用计算机学习使用各种办公软件,避免知识落后更新慢而导致在未来工作中出现盲区的情况。把这种新技术有效的加入到行政管理中,正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大增加了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所以在寒暑假或其它节假日期间,教师可组织行政管理专业的讨论群,根据具体情况案例,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分析案例、相互交流。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方式,但教师在使用此种方法时需要注意,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的引用和两者的科学结合,避免造成实际与理论的分离,致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不会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或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到实际中。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需要校方和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市场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梅;谭安富;刘玉琼.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199-200.

[2]于志勇.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问题与路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4年02期: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