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疗保险专业就业情况调研

医疗保险专业就业情况调研

调查的86名毕业生,昆明本地生源占11.6%,云南地州生源占81.4%,外省生源占7%。目前就业地主要集中在昆明,占调查对象的59.7%,在云南地州工作的占33.8%,在省外工作的占6.5%。在昆明工作的,集中的行业是医院和保险公司;在云南地州工作的,集中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省外工作的,基本都未从事与医保专业相关的工作。4.收入情况。调查中按照2010年全国私营企业平均工资、非私营企业平均工资、全国最高行业金融的平均收入、云南省城镇平均工资等将收入划分为6个档次。扣除五险一金后,52.7%的毕业生收入超过云南省城镇平均工资。在保险公司工作的57.1%的人月收入在2200~3100元之间,28.5%的人在2200元以下;公务员、事业单位29.4%的人在2200~3100元之间,64.7%的在2200元以下;医院38.5%的人在2200~3100元之间,46.2%在2200元以下;3100~6700元高收入阶段基本集中在医院和保险公司,其中3100~4500元,医院占15.4%,保险占9.5%,4500~6700元,只有保险公司占4.8%。5.专业认可情况。入学时只有27.9%的学生了解并认可本专业,57%的同学不了解,7%的不认可,8.1%的无所谓。57.5%的调查对象表示毕业后认同本专业,41.2%的同学不认可。调查结果显示,自愿报考医保专业占61.6%,调剂占38.4%,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专业社会认知度已有所提高。

医疗保险专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就业率虽在不断提高,但毕业生仍认为就业困难,调查结果显示,71.2%的同学认为医保专业就业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岗位编制有限。一方面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紧张,而且大部分现有岗位已经被非社会保障专业人士占有,毕业生想要进入少之又少的社保机构编制,相当困难;另一方面因受学科限制无法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按教育部专业分类标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管理学学科,但在公务员招考中往往将其归属于政治学、社会学的子专业,公务员在招考时所适用的专业分类与教育部专业分类标准不统一,导致毕业生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较为困难;再次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多数岗位要求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而在调查结果中显示,英语通过率也只有42.9%。

2.医保毕业生集中就业于商业保险机构。无论是从学生处每年就业统计中的数据来看,还是本次的调查结果来看,医保毕业生都是集中就业于商业保险机构,多数从事的是商业保险核保理赔的工作。通过访谈,课题组还了解到同班或是同专业毕业生就业同一保险公司、同一岗位的情况比较突出。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毕业生进入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对口的岗位主要是核保理赔岗;二是往届毕业生就业后,医保专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在招聘过程中有意向的招聘本专业毕业生;三是商业保险机构招聘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对英语、计算机过级没有硬性的要求,大多数毕业生能够达到“初选线”的要求。毕业生集中就业于商业保险机构,优势在于专业对口,独有的医学背景能够较快胜任工作;缺陷在于毕业生就业过于集中,就业口径单一,一旦商业保险机构核保理赔岗位饱和,毕业生进入商业保险机构就业人数就会有所下降。

3.医保毕业生就业流动性高。调查对象中32.5%的同学跳过槽,跳槽目的集中显示在提高福利待遇和自我价值实现方面。调查对象中只有16%的人满意目前的工作,48.1%的对象表示基本满意,35.8%不满意。不满意原因排在前三项的是没有发展空间、福利收入低、工作压力大。调查对象中62.5%的人有重新择业的意愿。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和职业没有清晰的规划;二是商业保险机构在核保理赔工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作者,新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后,会以相对优越的待遇招聘熟练工;三是保险工作待遇受保险业务收入的影响,业务量减少,收入减少,这也是就业不稳定原因之一。

4.医保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实践能力不强和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通过调查,毕业生反映,经过四年的学习,获得的能力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基本一致。但同时也反映,在工作中存在实践能力不强和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社会保障专业招生以文科生为主,在医学基础知识以及临床技能学习上,文科生较为吃力,不能全面掌握医学理论知识;二是“双实习”制度中,临床实习效果不突出。调查对象中72.5%的人满意双实习制,27.5%的人不满意,不满意主要是针对临床实习,认为时间短、轮岗快,没有达到实习目的,造成运用医学知识进行医学分析的能力不足;三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

促进医疗保险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1.政府的必要政策干预。政府应该按实际工作的需要,给予社会保障机构合理的编制和岗位配置。以国家资格认证作为进入社会保障机构、商业保险机构等部门的就业准入条件。目前,与社会保障专业有关的资格认证,主要有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考试(LSSEP)、人身保险从业资格考试(CI-CE)等,均是能够提高理论水平和促进业务培训的应用型考试。但目前这类资格认证并未完全强制要求参加,但鉴于社会保障人才的专业化管理,建议应将资格认证作为就业准入基本条件之一。医疗保险资格认证方面,还可以引入国际医疗保险管理资格认证制度及培训体系,结合我国实际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认证,以提高医疗保障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适应我国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立的需要。

2.扩宽就业途径。实际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明确指出医保专业是要培养“懂医学、会保险、能管理”,能够在各级政府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商业保险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从事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领域相关的管理、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医疗保险专门人才。但在求职意向和就业去向的调查中,毕业生求职首选公务员、事业单位、医院、保险公司,实际就业则集中在商业保险机构。调查的86名毕业生中,仅有4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是比较大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涉及的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对于医保专业毕业生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所以学校、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扩宽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开设人力资源师培训班,帮助毕业生通过资格认证;在就业指导中鼓励毕业生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到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就业。

3.应有一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职业生涯的规划通常有三个步骤:一是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评估自身能力,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二是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职业要求与自身素质是否匹配;三是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外部的环境,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对于医保毕业生来说,在求职时就应慎重考虑职业与自身素质的匹配,以及招聘单位给予自己的发展平台,一旦选定就业单位不要轻易的跳槽或是抱怨现有岗位,而是应该按照职业规划,不断努力和奋斗。

4.提高医疗保险专业毕业生实务操作能力。一是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2011年医疗保险专业申报昆明医科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并获得通过,这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科建设、教学改革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二是加大“双实习”制度中临床实习的比重。适当延长临床实习时间,是否能够将实习时间由两个月延长至三个月;增加临床教学单位,目前的医院病源较少,实习生接触临床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临床实习的重点是掌握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带教老师在实习指导中应注意与临床专业的区别。三是建设实务操作实验室。实务操作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按照管理软件对社会保障、商业保险、人力资源等事务进行管理,如果通过购进教学软件,建立社会保障、商业保险、人力资源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在仿真系统上进行实务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是昆明医科大学管理类专业,就业与医学类专业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昆明医科大学已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层面应加大对管理类专业的关注,在非医学类毕业生就业中,多与用人单位联系,吸引用人单位入校招聘,加大宣传,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只有政府、学校、教师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医保专业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杨国华 何梅 罗萍 俞群俊 陈龙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