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范文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全文(5篇)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

第1篇:医疗法律法规知识范文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管理;医疗法律

一、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法律体系也日益健全。医疗法律法规无法与医疗卫生条件形成配套关系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我国有关部门的特别关注。就目前现有的医疗法律来看,有关部门只对患者的利益保障和权益维护有着足够的重视,而忽略了临床工作者的应享权利和待遇。因此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合规的在维持新医疗环境发展的前提下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了当下医疗、教育、法律等多方领域的工作者们需要认真面对并加速解决的问题。虽然从事临床医疗的执业医师们得到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的部分法律保障,但并未见有关部门出台任何法律法规有关于当前的临床医学教学方面,这种情况已经对我国当前的临床医学教育体系造成严重影响,致使相关法律法规对临床实践教学方面的保障缺乏严重的现象甚为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详细规定了有关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工作能力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内容,规定中明确要求了不同学历、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士、硕士、博士等学生对应该接受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教育基础标准。临床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临床医学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培训都是由临床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决定的。因此,高等医学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将临床教学规定为全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满足培养方案中的要求,才能培养出优质合格的医学人才。

二、临床医学教育管理受到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影响

(一)从临床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临床教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最常产生冲突,最易发生矛盾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医学生对患者的临床医疗工作有直接的针对性和专门性,并循序渐进熟悉工作内容。由于我国当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直接规定医学生操作临床试验的标准过程或者划定具体临床医疗的工作范畴,因此,临床教学大纲和依序的教育培养方案的制定都是当前医学生所遵循的临床教学的准则。其中包括对查房工作进行规范教学,对疑难病例进行深入讨论,对大病历的书写进行规范练习,对基础临床进行实践操作,对医疗文书进行标准化书写等。我国当前所具有的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对医学生可以承担的医疗工作内容和能够承担的医疗操作的程度进行明确规定。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尚待改正的地方存在于目前临床医学生的医疗工作中,例如在出现紧急医疗发生的情况下,学生能否获得处置权;由医学生所书写的医疗文书所具有的效力能否得到法律的认可;若学生承担了一些本应由职业意识才能操作的医疗诊疗,能否获得法律的许可。针对以上常见问题,还未在当前的法律法规中得到明确的规定。合理合法的临床教学工作能否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下顺利展开,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医疗效果。若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合理的处理,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医患纠纷等问题。

(二)从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现状分析

通过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详细分析就会发现,临床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对象多有差异。不同的情况承担着不同主体在医疗活动中的医疗责任,不同的医疗责任之间也存在着 显著的差别。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医疗工作者应该担负的法律责任和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临床带教教师都以详细的法律和全面的法规作为标准来实行医疗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医学生实在没有完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医疗活动的,因此,也无法对操作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规范或是受到法律的保护,仅仅通过提高学生的医风医德教育和加强医学伦理方面的知识,对医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并不能满足医疗工作中的约束力度和对医学生们的保护力度的需求。众所周知,临床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风险大、技术含量高,其中风险因素充斥于医疗诊疗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由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中详细规定:“在医学教育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生由医方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经鉴定后,事故责任应由相关医疗机构和临床教学基地承担。因指导医师或临床带教教师指导不当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事故责任应由指导医师或临床带教教师承担。”除此之外,若有不合医疗规章制度的操作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出现,其临床带教教师和所在教育基地也要担负一部分责任,因此,临床教师与临床教育机构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三、临床医学管理教育针对受到相关医疗法律影响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目前为止,独生子女占据了在医院实习的大部分医学生,沟通能力薄弱、不善于主动关心他人、对人文关怀的缺失、为人处世太过自我等诟病是他们常犯的弊病。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对临床能力的培养,同时,能与之比肩的即是医风医德的教育。医务工作者以“维护患者利益,保证治疗效果,摒除杂念怨言,全心全意服务。”为临床工作过程中的首要职责。临床医学教育者要将对医风医德的教育贯穿于教育学生过程的始终,加强建设医风的意识,规范遵守医德的行为。同时,临床带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约束自身,言传身教,使医风医德的教育始终贯穿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并与实践操作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教育机构对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择也要要求严格,选择一些自身心里素质过硬,富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积极的责任感,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纯洁的职业操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合理有机的结合医学教育和德育教育,向医学生们传授专业的知识和积极向上的职业情操。在授课过程中,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融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临床带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坚持以身作则,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好每一个示教的机会,树立榜样,维持医患之间和谐的关系,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具备充满正能量的社会责任感,救死扶伤,治病解痛,疗病治伤是医生的天职。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学习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心怀感恩,感谢患者为我们创造学习的机会,还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患者不是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的试验品,而是临床学习过程中教授我们实践经验的特别教师,让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专业知识,得到专业技能。若想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作用,就要获得患者的理解、信任与支持,而只有对患者完全尊重,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益于此,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

(二)强化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

医学诊断在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专业化,治疗过程也随之日趋复杂化,通过法律手段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临床带教教师在教学方面要跟随时代步伐前进的要求已然成为了当下临床医学教育管理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强化法制观念是临床带教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要灌输给学生的主要思想之一。为不断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法律意识,应定期为临床带教教师安排与医疗法律法规有关的培训和针对医院规章制度内容的检测。从而达到使每一位临床带教教师都能熟识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有关法律知识的目的。也只有充分做到知法懂法,才能正确的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临床带教教师要将法制意识从始至终的贯穿于临床教学的方方面面,将规范临床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落实,例如:书写医疗文书必须及时,且保证内容的准确性,若在医疗文书的书写过程中私自篡改病历、对病历内容进行隐瞒、对检查结果进行伪造、在未得到许可的前提下,对医疗文书材料进行销毁、出具超出本人职业范畴之外的医学证明文件等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严重者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进行医疗诊疗的过程中,要将详情依依告知患者,不得隐瞒,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知情权,并要求患者本人及其监护人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签字确认,同时,应反复对学生强调法律效力对医疗文书的影响。临床带教教师需严格检查指正学生书写的医疗文书,对文书中发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并要求其加以改正。除此之外,带教教师要带头做好榜样,使正在经历实践过程中的同学们能够逐步熟识到自身在参与各种诊疗工作过程中所能涉及到的最大范畴,能够对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进而能够从多个角度全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擅做主张和擅自行动的情况发生,从而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教育阶段不断对学生渗透医风医德的必要性,加强医风医德的教育,提高学生们对医疗法律法规的熟悉度和对医德医风的认知度,同时还要强化学生们的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加强学生严格对自己来自法律角度的医疗行为和来自伦理道德角度的言谈举止的约束力,对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改善不良的医疗背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连续出台的多部法律法规中,虽然有部分法规可以作为医疗工作者的工作行为的准则和保障的依据,但就处于当下医疗环境中的临床教学工作,目前出台的法律法规不足以满足当前医疗教育工作的需求。支持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事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保障医学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到临床知识和医疗技能,维护患者的多元权益,为患者接受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保障,是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最终目的,因此,寻求法律机制对临床教学进行保护和建立法律法规使临床教学工作有法可依已成为临床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梁秀文.医疗改革给临床医学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健康大视野,2007(1):105.

第2篇:医疗法律法规知识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岗前培训

医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成为医生的必经阶段。对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有助于加快对医院生活的适应,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实习质量[1]。为了掌握在我院实习医学生对岗前培训的需求情况,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福建医科大学2013级和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到我院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学生110人,其中男52人,女58人。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和临床实习4个月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调查所用问卷系自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岗前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及培训时间等。采取现场匿名调查,当场回收问卷。

1.3调查指标:

岗前培训需求: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法规、职业道德、医疗文书、临床技能、医疗安全。岗前培训时间:1周、2周和其他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数据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2.1医学生对岗前培训需求变化比较:

岗前培训前仅有42.72%的学生认为岗前培训非常重要和重要,而岗前培训后认识有较大变化,有67.27%的学生认为岗前培训非常重要和重要。岗前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医学生对岗前培训内容前后比较:

医学生对岗前培训内容需求结果显示,岗前培训前后比较,认为医疗法规、职业道德非常需要和需要的比例之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认为医疗文书、临床技能、医疗安全非常需要和需要的比例之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医学生岗前培训前比较忽视医疗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后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见表2。

2.3医学生对岗前培训时间前后比较:

医学生岗前培训前认为培训时间为1周和2周的人数分别为38.18%和47.28%,而在岗前培训后为培训时间为1周和2周的人数分别为25.45%和68.19%,表明医学生对岗前培训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希望延长岗前培训时间,见表3。

3讨论

临床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而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岗前培训既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的桥梁,又是临床实习的开头[2]。关于岗前培训的重要性,我院学生培训前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识不足,培训后这种认识有了较大的改变,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岗前培训可使医学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尽快实现从课堂到临床、由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3]。对于临床实习岗前培训内容,我院医学生普遍对医疗文书书写、临床技术技能、医疗安全较为重视,但对医疗法规制度、职业道德教育尚有欠缺。由于医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工作,即将面对比学校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可适当加强医疗法律法规培训,强化医疗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责任心[4]。我院岗前培训时间安排在临床实习前1周,主要是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医院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医疗安全等。大部分医学生认为培训时间过短,培训内容过多,无法及时消化吸收,希望培训时间延长至2周。以后可酌情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对培训内容及授课方式做相应优化,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消化和吸收培训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收获与进步[5]。目前,医学生岗前培训模式尚未完善,如何进一步完善医学生临床实习前岗前培训内容、方式和时间等,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还需不断探索和研究。

4参考文献

[1]赵淑英,王丽萍,卞益同,等.医学生临床实习前规范化培训基本情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138-139.

[2]包伍叶,额尔敦夫,李小伟,等.抓好实习生岗前培训提高临床实习质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24:5-6.

[3]孙清华.医学生临床实习岗前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四川医学,2013,34(9):1483-1484.

[4]李虹,王莉坤,孙政春,等.住院医师能力自我评价及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2):100-101.

第3篇:医疗法律法规知识范文

(一)学生层面

第一,对医学理解不深、认识不足、缺乏信心和兴趣。现行医学教育偏重自然科学的成分更多些,大多教得晦涩难懂,学得自然无味无趣。殊不知,医学还广泛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科领域,适应社会、知法懂法、人文修养、人际沟通等也是医学生应知应会的本领。否则,就会更多地出现“白眼狼”“、只见病,不见人”等现象。第二,医学生前期准备不够,学习方法不当,法律意识薄弱,与患者的交际沟通能力不足,学生与医生转换角色不及时、不充分、不到位,均导致实践机会失去,或实践效果不佳。第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欠缺。现在的医学生不再把医生作为今后职业的唯一选择,很多毕业生进入相关医疗领域、甚至改行。因此,他们在早期的理论学习和后期的临床实践中均要求较低,以过关为原则,学习没有动力。

(二)教学组织、管理层面

第一,相关实践教学激励政策缺乏、资金投入不够。在很多医疗机构,依然是“重医疗、轻教学”,认为两者是“产出与付出”的逻辑关系。重视教学不够、支持力度及措施不尽人意。第二,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当。大多医院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均为兼职,如医教科、护理部兼管医生护士的实践教学。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非医疗专业毕业,多为年老体衰人员或护理等专业转行。没有正规的教学管理学习培训,教学管理只是应付,何谈发展创新提高!第三,没有建立和完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一是缺乏科学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二是还没有建立针对实践教学研究室、带教老师、学生规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临床医学教学反思

(一)临床医学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临床医学教学应该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不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截然割裂开来。医学生在前期的基础医学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的学习中,很多就应该与临床实践教学挂上钩,如病理生理、组织解剖、诊断学等,这些基础知识今后必将于应用临床。涉及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构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综合分析、诊治措施决策及实施等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另外,在前期的学习中,还应该溶入相关医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的了解、熟悉或掌握,以明了当前医疗环境,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的养成。还要训练人际沟通、医患沟通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让学生明确早期基础知识与今后专业课程、将来职业要求是密切相关联的,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才会对比较枯涩难懂的医学理论知识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才能有效果。同时,这也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强化理论知识、形成体系;二是实践经验也要善于归纳、整理、提炼、提高,使理论和实践互相融通,有针对性的、有关联性的课程讲授更生动、更有趣、更能吸引学生听课和思考。这就形成了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临床医学教学全过程。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符合认识论规律,学生学得明白、目标明确,学得有趣,学有所获,能在临床实践运用。临床实践的教学、训练也是不间断的,贯穿于医学教学全过程,它有别于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就医流程、临床诊治过程,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训练、法律法规的学习,融合医患关系、明确医患法律关系;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提出辅检意见、综合分析信息资料、应用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提出疾病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或实施“诊断性治疗”。这种“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双循环进程的真实临床过程训练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理论和实践操作、实际工作能力要求的直观理解,减少了学生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盲目感和不熟练,尽量避免了“生手”、“学徒”所引起的患者的反感、拒绝检查配合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前述基于临床过程的临床医学教学(双循环进程)模式,也对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出新的思路和要求。这种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即从基础理论学习到见习实习实践的全教学过程;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的各知识、技能领域;从临床科室各研究室到教师、学生全体相关人员,均纳入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制度上有保证、指标上有重点、程序上严格执行,结果能挂钩兑现。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具体明确、考评到位到人。

(三)创造条件,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正如火如荼,眼前的问题和困难都是暂时的。只有想方设法,争取各级各类资金投入,改善教学医院基础条件、强化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早期接触社会、体验临床,增加学生实践机会,遵循认识论规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保证生产实习实践效果。

(四)政策配套和倾斜

第4篇:医疗法律法规知识范文

关键词:行业期刊;记者职业素养;小众传媒

决定行业期刊办刊格局和办刊水平的关键是期刊单位的领导者,采编质量的优劣取决于记者编辑的水平和执行力,而决定采访报道质量的则是记者的职业素养,这是媒体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本文从行业期刊记者职业素养的构成、培养路径和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行业期刊记者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分析,希望与同行探讨交流。

一、行业期刊记者应具备的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人从事社会政治活动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品质,是个人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技能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政治素养决定着每一位新闻出版工作者对工作的宏观认知,对时代、社会和国家的人生态度,也决定着个人的工作方向和能力水平。新闻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是必然的,也是必须必要的,这是时代的要求和职业赋予的责任,行业期刊记者也不例外。记者是新闻行业一线的劳动者,政治素养直接影响着记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也会渗入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提高个人政治素养首先要提高社会政治认识,要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政治思想路线方针,汲取政治智慧,保持政治定力,明确工作方向,才能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自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准确为本行业发声,为读者服务。记者的政治素养体现在树立大局观和国家意识上,行业期刊记者工作是服务于某一行业的新闻出版工作,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个行业的工作都是党领导下国家建设发展的一部分,只有围绕党的事业和国家发展大局统筹同步推进才能取得进步和成绩。也要认识到行业期刊工作也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和具体工作中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国家建设发展同步,不明白这一点就容易在方向上走偏,甚至出现问题。提高政治素养重要的是提高个人的政治认识力和政治鉴别力,这是解决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向问题的关键,是每一名行业期刊记者的必修课,也是期刊单位的责任。

二、行业期刊记者应具备的行业素养

行业期刊记者,要认清行业期刊的服务主体,明确服务对象,领会办刊宗旨,要有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和新闻表达能力的主观愿望。行业素养是指记者应掌握的某一行业的基本常识,包括行业的定位、职责、发展方向、工作重点以及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法律政策等。比如,医疗行业的期刊记者如果不熟悉医疗专业常识、不知道医疗法律范围、不清楚医疗行业的政策,就是有再高的写作水平也很难做到深入采访、准确表述,其他各行业类期刊也都有这一共性特点。笔者工作的《中国残疾人》杂志,新入职的记者就面临行业常识不清的问题,很容易在采访中出问题。有一位年轻记者采写一篇关于一位残疾人坐轮椅上不了公交车而投诉公交车运营单位的报道,这篇报道表面上看是维护残疾人的权益,倡导扶残助困的良好社会风尚,有正义感,但由于这名记者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常识,仅凭热情完成了这篇采访报道,虽然稿件文笔流畅感情真切,但其中感性因素大于理性思考,多处表述与《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地方《城市公交安全运营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不符,甚至相悖,个别表述又涉及社会文明、扶弱济困道德层面上的态度,有道德绑架的嫌疑,这显然是一次因记者行业知识不够导致的不成功采访,稿件自然也不能发表。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的范围都好办,记者可以在采访和成稿过程中反复核实,以免出现与法律法规政策不符的表述,但对于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界定的范围又将如何把握呢?这是对行业期刊记者职业立场和能力水平的考验,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准确地理解政策,把握报道口径。必要的行业知识是做好行业期刊记者工作的必要基础,行业期刊记者要不断熟悉所服务行业各领域各层级的业务工作和专业知识,努力成为一个行业的杂家。行业期刊记者要善于为本行业发声,要紧扣本行业发展和工作重点进行工作,要清楚自己的选题、采访、报道工作与本行业建设发展的关系,努力提高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的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选题,用媒体的话语方式完成报道工作。行业期刊记者采访的对象往往都是行业中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人和事,因此,在制定采访计划时怎样提出有针对性高质量的问题,对采访对象的综合判断和表述都需要行业知识作支撑。实践证明,记者掌握的行业知识越多越深,驾驭采访的能力就越强。

三、行业期刊记者应具备的新闻素养

新闻素养是记者对新闻认知和采访报道能力的综合体现。新闻有自身的规律,行业期刊记者与各类记者在新闻素养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媒体属性和传播方式不同的区别。相同之处在于大家都是按照新闻规律和遵守新闻纪律的原则下工作,都要具备新闻采访和新闻表达的专业能力;不同之处在于各自媒体不同,受众目标有区别,采访报道的方式、时效、角度也不同,比如视频直播记者注重的是“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最佳位置、最快播出”,强调的是新闻信息本身和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而行业期刊由于出版周期较长,行业期刊记者就不能把报道新闻信息作为唯一目的,而是要进一步看到新闻发生发展的原因、背景、方式、目的以及影响力等问题,要在新闻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因此,对行业期刊记者就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既要有一般新闻传播学的素养和能力,更要有新闻深度采访和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的水平。新闻素养主要是指记者的新闻意识、把握新闻规律的能力以及采访能力、呈现水平等几个方面。作为行业期刊记者的新闻能力主要体现在采访和表达两个环节的工作上,新闻采访包括制定选题、采访计划和执行采访;新闻表达是指记者撰写文章、使用图片的水平,其中包括文章立意结构、人物事件描述、思想观点表达和标题撰写、图片选编及说明文撰写等。撰写文章能力首先是记者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包括记者对一个新闻客体的认知角度和观察深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将决定记者采访时对新闻客体关注的角度和深度,继而决定记者撰写稿件的角度和深度,这属于思想认识方面的能力,是记者的综合素质决定的;第二是记者的报道表达能力,能不能按照新闻原则和规律精彩表达新闻客体,是记者语言文字基本功和传媒意识决定的,这一点同样重要。行业期刊记者要学会使用文字、图片、设计甚至视频等不同的表现手段去完成采访报道,也是个人素养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行业期刊记者的新闻素养也包括一定传播学的知识和经验,记者有传播意识,才能根据传播方式、传播效果更好地检视自己的采访报道成效。

四、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行业期刊记者

行业期刊是现代传媒中的一个小众媒体,小众往往更能体现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和专业水准,这反而是期刊存在的价值。在当今传媒业快速发展的变革时期,期刊发展只有朝着精耕细作、深度报道、专业权威的方向努力,才能保持期刊独具的媒体品质。行业期刊记者正确理解自身的职业价值和地位,是成为一名合格记者的前提,建议从三个方面加强学习和锻炼。

(一)增强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政治素养是新闻从业人员必备的一种素质,行业期刊记者更应该注重主动学习,明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弄清楚自己所服务的行业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定位和作用,这样才能确保在具体采访报道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才能在工作中抓住重点、聚焦主业,做到不跑偏、不失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能力锻炼,业务知识和能力是行业期刊记者的行业知识信息储备和新闻采访报道两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两个方面都是行业期刊记者业务能力的基础。

(二)提高策划能力和编辑意识采和编是期刊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这项工作是决定期刊内容和质量的关键。由于各期刊定位不同,对采访和编辑工作比重要求也有很大的区别,有的期刊以编为主,不做原创性稿件;有的期刊采编结合;有的期刊注重体现思想观点而强调原创性,策划采访工作的比重就很大。策划既是提出一个选题,又是寻找呈现这个选题的方式,是记者采访前必要的功课,也是锻炼记者高质量完成任务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行业期刊记者针对每一个采访都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观点,提前构思采访和表达方式,做必要的策划。同时,记者也要树立一定的编辑意识,这是保障策划选题顺利实施完成的基础,是指导采访工作的基本思路,因此,提高策划能力和编辑意识,也是期刊记者必要的业务锻炼。

(三)树立职业理想和媒体大局观职业理想是每一位从业者的职业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奋斗路径和方法,有职业理想的人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期待和工作动力。行业期刊记者根据职业的要求和自己的能力条件,客观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阶段性的。树立职业理想应建立在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客观务实,才能更好地引导激励自己去努力。优秀的记者通常会关注媒体的发展态势,研究为之服务的期刊,思考总结自己每一篇报道在刊发后的效果,树立局部工作与期刊整体质量的意识,做到从全局出发,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不断增强媒体的整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做好局部工作。

五、结论

由于期刊出版周期长,订阅方式传统且有一定的经济成本,在互联网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纸质期刊必须不断创新,借鉴新媒体的思维,扬长避短,守正创新,坚持以打造优质期刊内容、培养优秀采编人才队伍为前提。记者工作是行业期刊的一支重要力量,办好行业期刊实际上对从业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记者的政治理论素养、新闻素养、行业知识储备和法律法规政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既是办好行业期刊的基础,也是记者从事这一工作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宋立芸.论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青年记者,2010(05):37-37.

第5篇:医疗法律法规知识范文

【关键词】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医疗卫生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人均医疗资源占比较低的问题逐渐突出。如何更加公平的分配医疗资源,利用医疗资源成为了解决当前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实际上培养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时间较长,且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如果想要通过培养医生的方式来提高我国医疗综合水平是极为困难的。但随着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医疗行业与网络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即可实现远程数字化问诊,并且随着当前5G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延迟不断降低,甚至可完成远程手术和医学检查,即可达到不断提高社会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增强医疗工作者的流动性,降低医疗开支等目标。

一、我国网络与通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将网络与通讯技术与医疗行业相结合就促使医疗行业形成了远程医疗业务。我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各地区医疗水平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对于农村和偏远地区来说,经济发展较弱,医疗资源匮乏,所以该地区居民很难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远程医疗业务就成为了促进我国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网络与通讯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90年代就建立了上海教育科研网,上海医大远程会议项目等多元化远程医疗服务项目。随着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医疗领域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验收合格并且投入运营的远程医疗项目已包含全国数10家医院,不同地区的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远程异地的直播行会诊,甚至可进行大型国际医疗会议的转播,对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虽然在我国医务工作者和网络与通讯技术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下,远程医疗服务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将网络与通讯技术应用在卫生医疗领域,仍然处于初步起步阶段,通过调查即可发现大部分医院还缺乏远程医疗的相关设备,我国居民对于远程医疗的认可程度也不高。因此如何推动网络与通讯技术与医疗卫生行业的结合就成为了医务工作者与网络与通讯技术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网络与通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应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网络和通讯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缺乏统一的标准

行业标准在该行业还未形成巨大影响力时往往缺乏完善,因此行业准则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例如:网络与通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所产生的远程医疗服务规模还不够大,所以行业标准并没有统一。大部分远程医疗服务只是几家医院所做的一项实验性探究项目,项目与项目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各有长短,国家标准也很难判定。又由于远程医疗服务建设缺乏统一准则,其他医院很难结合准则来跟进,远程医疗服务在医疗行业中混乱复杂缺乏政策引导,所以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受到了约束与限制。

2.2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常规所采用的寻医问药方法主要是门诊,患者与医生面对面进行交流,而只有在遇到疑难杂症或者突发情况时才会采用远程医疗方案,但远程医疗也只能够起到参考作用,并不会作为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随着目前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基本可实现高清视频通话,通过远程医疗所获得的治疗方案其重要性越来越高,一旦发生医疗风险,那么依据我国现有法律医疗责任承担者就很难判定。同时远程医疗服务,还需要依赖强大的医疗软件和通讯设备,但网络所传播的数据是相对开放的容易受到外部攻击,不同地区的医院信息化程度差异性较大,病人的隐私和敏感信息容易泄露,我国对于病人的隐私保护,法律建设也不完善。

2.3通讯与网络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随着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的深入改革,发展医疗机构开始市场化运行医疗机构,不仅要保障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还必须要自负盈亏取得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够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通讯与网络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软硬件设施必须要完善,还需要建设专业化的网络设备管理工作者,并且我国远程医疗平台建设还正在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所能够为医院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不高,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极不稳定。所以医院为了保障短期经济收益往往不愿意在网络与通讯技术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三、加强我国网络与通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3.1建设完善的行业准则

和企业与行业想要快速发展,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行业准则基础之上,只有拥有了行业准则,那么不同医疗服务企业在建设远程医疗服务时可采用统一化的建设方案,有效提高了远程医疗服务的兼容性,这样在未来的发展中,才可以将不同医院所建设的远程医疗整合化一形成更大的医疗网络。所以,政府部门必须要牵头联合地区医疗行业,通过内部协商的方式来形成统一的行业准则并加以推广,这样才能够促使其他医疗服务企业逐渐加入到远程医疗行业的建设中。我国对于网络与通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探索时间较短,所以经验不足,那么我们就可以参考欧美发达国家所建设的远程医疗服务多媒体框架标准,在其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打造出符合我国医疗行业发展需求的行业准则。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参考他国行业准则时,并不是说要全盘照抄,而是需要结合我国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基本国情来进行创新,保证我国行业准则可以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之一,而不是约束性规则。

3.2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将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加强医疗行业的发展,所以远程医疗服务也应当遵循我国医疗法律法规。但需要注意的是远程医疗服务相对于传统门诊医疗服务涉及的范围更多。首先远程医疗服务必须有相应的软硬件进行配合,所以软硬件服务商和制造商也应当作为主要责任人之一,如若发生医疗风险需要考核是否是由于软硬件而导致的。其次需要结合我国现有网络法律建设保护个人隐私的相关法律,防止黑客入侵医疗服务系统而导致患者的个人隐私遭受泄露。最后相对于常规门诊,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所涉及到的医疗环节更多,因此在出现医疗风险时,应当对风险责任进行细致的划分,保证所有细节责任都可追溯至个人,严格规范各项医疗服务的操作规则,防止在医疗风险发生后出现责任不清“踢皮球”的情况。

3.3医疗卫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在针对病人的医疗救治中,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通过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结合以往的医疗案例经验才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可靠的治疗方案,并且由于每一名患者的病情状况都有所不同医疗经验往往要比医学理论知识更加重要,但是每一名医生的从业经历都十分有限,这样就导致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而大数据则可以有效弥补当前医务工作者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体医疗行业中出现的难题,将病人的医疗过程以及病历上传至云服务器,储存病人诊断信息和影像资料,这些数据在医生遇到类似病历时就可以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3.4利用网络与通讯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控

目前我国医生在救治患者时只有患者出现了严重的病症才会去医院就诊,此时医疗难度较大,医院只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很少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对患者进行保健服务。但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关注个人日常健康情况只有在病症刚出现时,就进行及时治疗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所以医疗机构需要突破传统医疗思维,转变传统在病症发生时进行治疗的方案,更多的为普通民众提供健康医疗日常防护服务。仔细检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疾病帮助民众掌握良好的健康知识,真正做到医疗服务,防患于未然。如果该医疗思维可以在医疗行业中广泛推广并加以运用,那么不仅可以提高民众的综合生活质量还能够为医院创设长久的经济效益盈利方案。

3.5利用网络与通讯技术建立医疗卫生平台

在卫生医疗行业中,医院职能部门复杂但又必须同时存在,导致医疗程序也变的越加复杂。再加上各科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就导致医疗服务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多样化问题。因此可以利用网络与通信技术建立医疗卫生平台。例如可以利用自媒体建设医院微信公众平台或者服务号,患者在网络平台上就可以实现挂号预约从而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利用身份验证杜绝“黄牛票”的情况。同时网络平台也可以成为医务工作者、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平台,帮助患者了解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动态。也可以为患者提供24小时医疗咨询问诊服务,患者远程即可与医务工作者进行沟通,指导患者修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可以感受到来自于医疗工作者的关怀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于医院的信任,提高医院的亲和力。

3.6开发良性运营模式

网络与通信技术在医疗服务行业中的应用,是一项涉及范围极广的综合性项目,如果每个合作环节各自为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那么则将导致整个医疗行业难以转型且费用昂贵,不利于网络与通讯技术在卫生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因此国家应当出具有关于医疗行业转型改革的方案和政策,将远程医疗行业的整个产业链进行融合,形成规模性效应,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模式。这样既可以减少网络和通讯技术推广应用的费用还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于远程医疗服务行业的认可度。

四、结束语:

随着当前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卫生医疗行业也必须要结合网络与通信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对医疗行业的服务模式和经营方式进行完善,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汪玲.基于功率控制的移动医疗D2D网络资源优化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霍宏伟.医疗护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