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疗设备监管范文

医疗设备监管全文(5篇)

医疗设备监管

第1篇:医疗设备监管范文

关键词:医疗设备;电气设备;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的电气设备也要跟得上医疗水平发展的速度。医疗用电安全不仅是保证医护人员正常使用医疗设备,更是关乎着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医疗电气安全保障是各个医疗机构最重要的核心之一。对综合性医院进行电气设备施工前,一定要先了解医院医疗设备的内部用电结构,严格按照医疗设备的用电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工作,在医疗建筑电气设备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管理的控制工作也非常重要,关乎着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因此本文对安装医疗电气设备施工管理要点展开了分析,对优化电气设备管理进行了讨论,更好的推动我国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1机电工程安装施工应用技术

1.1配电装置安装施工技术

医院建设项目下设有多个部门,在安装电气设备工作进行前,工作人员要熟悉医院内用电线路及电路结构,对医院现有的每个用电系统定做一套施工方案。明确医院的供电系统和配电系统的内部结构,要求施工工作人员为其所准备安装机电设备施工进行专项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医疗设备的不同对其供电系统也有所不同,对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所用的大型医疗设备的用电系统采用的供电方式便是分散设计IT隔离或者使用集中EPS应急形式,按照医院每个病房的用电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保证机电医疗设备正常安稳的运行,保证医护人员的工作的安全性,可以有效的为病人进行就诊。为了保证所有病房的正常通电,在出现配电问题时也可以满足用电的需要,安装电气设备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所有病房的电路划分,实现电路的转换,在出现配电问题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自动切换电回路,同时,可以在病房配置可手动转换装置,保证病人可正常用电,对医护人员进行工作提供了方便。

1.2弱电系统安装施工技术

弱电系统是保证医院最基本的正常运行,弱电系统一般使用在医院内的基本用电设施,例如,医院安装的门禁、报警系统及公共广播系统等一些基础简单的设备。医疗机电设备施工的工作人员安装弱电系统的施工周期相对较短,因此,对弱电系统的安装质量将严格把关。在对弱电系统下的多媒体信息通讯系统进行质量检查的过程中,每一个电话设备以及每一个电话相关的一系列系统都需要进行重头到尾的调试,保证弱电系统连接的多媒体信息通讯系统的终线端调试的效率。建筑工程施工可以同机电安装工作同时进行,电气内部结构设计完成后,立刻进行安装管槽工作,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机电设备安装的工作质量,后期可以直接安装末端设备。弱电系统相对于其他大型医疗设备施工简单,工期较短,但对其使用范围很广,涉及到医院的整体部分,并且弱电系统时时刻刻都在运行,对其的质量要求也很高。

1.3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技术

综合性医院所需要相对应的机电设备标准比较高,因为涉及到的医疗设备比较广,对安装机电设备的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综合医院的科室比较多,以内部放射科的机电设备为例,安装人员在为内部放射科安装机电设备工程中,首先需要对该科室的医疗设备进行电源接地处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安装标准进行操作,展开高灵敏和高频率的工作作风,保证设备电源电热安全性。在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会有部分设备两者之间发生互斥现象,有些设备会影响到X射线设备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在安装部分设备的过程中,要选择比较粗短的接地线达到正常运行的目的。避免其对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的干扰,可以选择铜芯导线横截面积不低于35mm2的接地线。在放射科的下方避免存在可移动的金属物体设备,比如不许在放射科下方建立停车场,以防给放射科的设备造成干扰,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工作人员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根据科学的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并完成安装任务,保证施工质量,进而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推动医疗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机电工程安装施工管理措施

2.1安排小组分工,责任划分

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应该明确责任的分工。在给医疗单位安装机电设备过程中,需要制定出科学严密当的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期间,工程单位可以将工作人员进行小组划分,明确每个安装小组的工作责任,实施责任到小组,明确不同安装小组的施工责任可以有效的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可以有效提高安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施工质量管控意识。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所用安装工作人员对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做好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便是对工程质量的保障,相关管理人员做好质量监督工作,与施工人员建立好良好的沟通,积极进行问题沟通,提升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

2.2提升施工前期安装管控质量

机电设备安装工作进行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影响着下面所有工序的进行。施工前需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仔细的检查,审核该图纸的施工结构是否与该医疗单位构造相吻合,在确认施工图纸无误后在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工作。前期对材料的选择要严格按照材料标准进行材料采购,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做好材料检验监督工作。部分医疗设备的机电安装工作具有特殊性,在采购设备零件的同时,要选择符合医疗单位的需要,在进行施工前保证所有施工材料都带有质量检验合格证和材料使用说明书,保证设备的质量安全。

2.3严格管控工程的施工过程

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为了防止安装问题的出现,需要管理人员熟悉每一个安装工序。加强对安装人员的管理,防止安装人员不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安装,进行不合理的安装流程会影响到设备的质量,在后期会出现很多安装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做好质量监督工作,管理人员对工程的进度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避免出现赶工现象,影响到工程质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格监督安装人员的技术应用规范,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说明书按部就班的操作,不许自行跳步或遗漏某个步骤,如有工序的变更需要及时向上级汇报,按早要求进行下一步工序。

2.4建立各施工单位的沟通

建立好安装单位管理人员、安装工作人员和土建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可以更好的保证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质量。在良好沟通的前提下,施工双方可以达到密切合作,在操作规范上可以达到共识,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可以展开有效的讨论,在合理的配合下保证了工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进度。比如在进行电线的安装时,机电安装人员可以向土建施工人员展开线路分布讨论,促使安装人员更准确的完成电路安装工作,推动机电安装工程顺利完成。

2.5加大施工现场管控监督力度

综合性医院一般都会建立在嘈杂的市中心位置,选择交通便利的位置有利于病员及时就诊。但是,机电设备安装的工作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附近的人员流动比较大,在机电安装人员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必然会影响到附近的安宁。为了有效避免产生噪声污染,需要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置隔音板,降低由于施工而产生的噪音减少噪音的传播范围,保证医院周围的环境质量。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的管控监督力度,对设备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工程垃圾进行合理的处理,对材料残余进行科学的整理,保证施工现场环境的整洁。

结语

医疗行业在我国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关乎着我国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如今,我国的医疗行业发展迅速,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医疗设备的运行少不了机电的支持,各所医院对机电设备的要求很高,关注力度也比较大,因此这就要求机电安装单位提高机电安装技术管理的应用价值。加强电气设备施工管理,机电安装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还要不断提升相关管理能力,做好工程现场监督工作,提高机电设备工作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保证工程安装质量,推动机电安装工程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卓勇.简述医疗建筑电气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2018,(36):209-210.

[2]肖凡.医院基建工程中的水电气协调性设计分析[J].价值工程,2019,38(19):132-135.

第2篇:医疗设备监管范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核心课程群;整合优化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生物学、医学及工程学交叉构成的一门综合学科。[1]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岗位的需求量逐渐增多,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也在逐步加宽。[2-3]目前,长治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共设三个方向,分别是康复器械工程、医疗设备管理维护和医学物理三个方向。这三个专业方向各有侧重,如康复器械工程方向侧重于临床康复器械的开发、设计、维护与管理等;医学物理方向侧重于医用放疗设备的临床应用及维护管理等;医疗设备管理维护方向侧重于医学仪器的研究、设计、维修和维护等。三个方向培养的人才均服务于医学。为让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医疗器械行业获得较高的匹配度和认可度[4-5],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做起,从专业建设上寻求突破,而加强专业建设的基础就需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从教学的源头直接与社会需求对接。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包含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及实践教学环节。但在这五部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独立性较强,课程与课程之间衔接不好;部分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因此,整合优化本专业的课程结构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设备管理维护方向为例,结合本专业方向的培养特色、本专业人才需求以及本专业已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构建核心课程群。

一、核心课程群初构

医疗设备管理维护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满足临床需要的工程人员,又能够从事医学仪器的研究、设计、制造以及能够从事医疗器械产品的经营、技术服务[3]等工作的人才。根据本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已毕业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反馈及就业情况,我校设置了相互衔接,但各有侧重、特色突出的核心课程群。按照本专业方向课程之间的互通性、独立性及综合性,我校将本专业方向课程划分为基础医学课程群、医疗设备课程群及医学信号课程群,每个课程群所包含的课程如图1所示。基础医学课程群是本专业方向学生了解、掌握基础医学的入门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生物体的代谢规律及其与各种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为后续医疗仪器在临床上的使用及临床上各类医学信号的分析处理奠定基础。医疗设备课程群是上述三大课程群中的核心,具体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介绍影像类仪器(如X线机、超声、MRI、CT等仪器)、检验类仪器(如光谱分析仪、电化学分析仪、色谱分析仪等)及测量与监护类仪器(如心电图机、呼吸机、病房监护系统等)等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使用方法、故障分析处理以及仪器的设计;另一方面介绍如何购置医疗仪器、购置完成后仪器设备的验收及安装、临床使用过程中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及质量控制。[6]医学信号课程群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医疗仪器采集生理信号的原理、过程,以及对采集到的医学生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辅助医生完成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为打破各核心课程群之间的壁垒,加强核心课程群之间的联系,我校在开设各核心课程群之前,首先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导论课程作为本专业方向的学科概论课。一方面,该课程为学生介绍与本专业方向相关的基本理论、本专业方向的发展现状、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个核心课程群在本专业方向中所起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二、核心课程群的教学改革

(一)整合、优化核心课程群的课程本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以生物医学工程导论课程为主线,设置了基础医学、医疗设备及医学信号三大课程群。各核心课程群中均设有自身的基础或核心课程,其他课程在此课程上进行延伸或扩展。但是,各课程存在内容多且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因此,学校首先需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及优化,具体优化策略如下。第一,每个核心课程群的教师团队成立相应教研室,并设立课程群的主要责任人。责任人与承担该核心课程的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对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使其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如医学信号课程群中信号与系统课程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Z变换与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等内容上存在重复。因此,根据设置课程的先后学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不再开设重复的内容,而加强突出具有本课程自身特色的教学内容。第二,结合本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医工学生,适当调整更新课程群中部分课程的总学时及理论与实验的学时分配比例。[7]如实用传感器课程由原来6/21(理论/实验)学时调整为24(实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由原来总学时54(42/12)调整为32(20/12)。通过总学时调整,学校更加精炼了课程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探索、发现自身感兴趣的课题。此外,适当增加实验在总学时中的占比,尤其是增加设计或综合性实验所占的学时,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的设计、调试等阶段,锻炼并挖掘自身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激发自我主动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验成果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激励学生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继续扩展或融入更多可实现的设计或功能。

(二)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已难以满足当前本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以教师主讲,多媒体辅助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课程中所涉及的具体医疗仪器(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难以有更形象的认识与理解,理论难以与实际结合。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校以核心课程群为基本单元进行以下教学方式的改革。第一,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分组教学。在进行课程讲授时,教师采用大班讲课(教师主讲)、小班研讨及小组实践(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学生。针对课程的部分章节,如医学影像仪器(二)课程中的“磁共振成像设备”与“超声成像设备”两类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质量控制等内容的讲授,首先由教师对课程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其次由3~6名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知识点的分解,每一小组查阅所负责知识模块的相关资料,并到本校的两所附属医院进行观摩、实践及案例的收集,对所收集资料及案例展开讨论,最后进行课堂汇报,教师对汇报进行点评、补充及总结。第二,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围绕本专业的两大学科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我校在相应课程中引入了项目教学。[8]以医学仪器设计原理为例,根据学科内容,教学以小组为单元,学生自拟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较好地将医学仪器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项目的实施及完成过程中;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自行解决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及小组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第三,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我校积极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嵌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素养。此外,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教师可以解决学生对专业不了解、对自我规划感到困惑等方面的问题。

(三)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在以专业核心课程群为载体完成一届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课程群负责人及时收集、反馈、解决课程群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同时调研分析学生对核心课程群中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及教学方式改革的评价。此外,负责人考察、调研、总结该核心课程群实施完成后本届毕业生较改革之前就业情况的改变以及用人单位对其的反馈,以便于对该核心课程群进一步进行完善。本文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设备管理维护方向核心课程群的构建、教学方式的改革等内容进行了讨论。高校以专业核心课程群为载体,可以建立更适合本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整体层面上掌握本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此外,通过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可以总结并完善核心课程群的课程设置,使其最大程度匹配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及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建英,徐争元,黄磊.卓越取向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3):96-99.

[2]鲍捷.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J].高教探索,2017(S1):32-33.

[3]王大珅,张涛,房蓓.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工”结合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9(12).

[4]郑万挺,曾碧新,黄敏.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工”互融特色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84-85.

[5]秦川.中医院校生物医学专业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31):163-164.

[6]董秀珍.生物医学工程学导论Ⅰ[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62-63.

[7]袁玖根,周志华,刘春燕.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8(3):69.

第3篇:医疗设备监管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医疗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化;措施

医院在运营的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各类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管理效果,对于医院发展秩序的良性推进以及相关医疗手段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结合信息化及系统化的手段进行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引起了管理人员及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简要剖析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以期为相关医疗机构中的设备管理作业实施提供参考。

1.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化发展,宏观分析整体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为医院的稳定经营以及相关设备的安全稳定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具体的技术管理细节方面分析,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医疗设备的品类也快速增多,该类现象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信息化及系统化的发展还存在较多的数据信息统一性问题,基础信息的编订问题,以及相关系统应用中的专业性问题。因此,分析后期在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发展中关于其信息化及系统化的发展,还应从上述几点问题的改善和规避方面进行发展。

2.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及系统

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从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信息化及系统化的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监管问题、信息一致性问题、人员专业性问题、信息化及系统化水平问题、采购问题。笔者针对上述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造成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2.1监管问题

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在发展中作业监管出现问题为普遍存在的一类问题。其中,分析监管作业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设备管理、档案管理以及人员作业监督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策略或手段。最终造成相关医疗设备的入库、取用以及安全存放出现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相关医疗设备的应用寿命,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经营事故现象,不利于医院的安全稳定经营发展。

2.2信息一致性问题

市场经济下,医院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获得了较多的实践发展机会。在此背景下,关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信息化和系统化发展、信息一致性问题较为多见。其中信息一致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同类型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型号、特性不一致,造成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难度较大,且出现了数据源繁多以及存档错误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

2.3人员专业性问题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为一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因设备管理中的设备品类较多,涉及的科室较多,而人员专业性不足,最终在管理作业中造成了医疗设备管理中出现了较多的专业性误差问题,以及设备数据管理归类错误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设备管理质量,且对于后期的医院经营管理以及患者救治中的医疗设备有效应用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4信息化及系统化水平问题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在信息化及系统化的实施中,其信息化及系统水平不足造成的综合管理成本升高,管理质量不合格,以及设备管理混乱的现象较为多见。其中,信息化及系统化水平不足造成的主要不良现象体现为:信息化及系统化技术软件功能性不完善,模块设计不完善,适配性不足,扩展性不足,最终造成了医疗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失效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

3.关于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及系统化实施的改善措施分析

3.1强化作业监管,提升医疗设备基础质量

无规矩不成方圆,强化作业监管对于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意义重大。在具体的管理作业实施中,对于作业监管策略的实施,医院管理方可通过设立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监管部门,制定监管制度,落实设备档案管理监管,采购复核,以及进行人员作业监管等措施执行相关设备管理的监管作业,以此确保设备监管质量的合格性。同时,降低因监管缺失造成的设备管理失效以及档案信息混乱的不良现象,确保医院设备入库、应用以及相关检修维护作业的有效实施。

3.2加强基础信息编号编订,降低归类存档难度

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作业在实施中,加强基础信息编号编订,进行相关设备数据的归类、录入、存储,则为有效的改善策略。具体实施中,对于基础信息的编号编订作业实施,设备管理人员可以科室为单位,按照设备首字母以及阿拉伯数字,进行医疗设备的排序编号,并制成检索目录表,以此确保相关设备档案管理的完善性,同时减少因编号混乱造成的设备管理应用以及信息检索出现问题。

3.3加强专业人才的聘用,提升设备管理质量

从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的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质量进行评估,加强专业人才的聘用,对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具体实施中关于专业人才的聘用,医院可通过对外招聘及加强现有设备管理人员技能培训、技能测评、挂钩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人员技能的强化,最终达到提升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的管理质量,并且保障医院在经营发展中,医疗设备应用的安全稳定性。

3.4落实新型医疗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技术的引进

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作业在执行中,为从根本上提升其技术的应用效果,落实新型医疗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技术的引进是有效的改善策略。具体实施中,关于新型信息化及系统化技术的引进,医院方可通过对外招标研发或引入行业内认可度较高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医院医疗设备的系统化管理,以此降低医疗设备管理中信息化及系统化的应用成本,同时增强技术应用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4.讨论

医院医疗机构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及系统化的有效实施对于医疗技术的有效执行,患者的治疗质量提升,医院管理质量的提升,以及医疗事故率的降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医院医疗机构的经营发展现状,以及相关医疗设备的市场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医院在实际发展中为切实有效地提升其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同时合理地应用相关信息化及系统化技术,应考虑信息化及系统化实行中的基础数据来源以及基础数据的整体管控现状。医院管理人员在实际作业中,应从落实医疗设备采购信息复核,加强新型信息化及系统化设备管理技术引进,实施基础设备信息编号编订,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以及强化设备管理监管的方向着手。综上,如何有效地控制医院医疗设备的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效果并确保相关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质量的合格性,成为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各类策略实施的可行性、投入成本、执行难度以及需求人员、需求设备方面进行分析,从人员方面,设备信息方面,技术方面,前期采购方面,监管策略优化方面,进行相关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手段的强化和改善,具备完全的可行性,适应范围广。

参考文献

[1]曾锦清,杨东.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及信息化建设要点[J].医疗装备,2019,31(11):64-65.

[2]王延平.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发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0):433-434.

[3]王勤帮.试论基于新形势下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4):143-145.

[4]周贞.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19(10):227.

[5]程洋.信息化背景下医疗设备管理与维修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17,2(3):127-128.

[6]蒋晓伟.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现状与趋势[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9):197-198.

[7]刘春.信息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4):178-180.

第4篇:医疗设备监管范文

关键词:医学计量;医院管理;管理方式

医学计量这个理念在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在医疗设备的更新与检测中,医学计量也得到了较好的完善。医学计量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的确定患者的各项情况,维护医学诊断的准确与一致性。而在医学计量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医院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收益,过度使用医疗设备,缺乏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影响计量工作的准确性,促使医院管理存在较大的隐患。

1医学计量工作的现状

1.1计量监管意识较弱

在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中,一些人员缺乏基本的管理意识和能力,医院也过于重视硬件建设,没有认识设备的修理与维护的重要性。这种情况下,医学计量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一些医院认识到医学计量的重要意义,但是缺少规范的管理和质量标准,设备检测拖沓。医院中的计量监督部门,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人员素质水平不高,也是计量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检测人员不熟悉医用设备,针对其使用性能没有一个较好的认识。这种情况下,医学计量的结果缺乏可靠性,无法得到临床工作人员的信服[1]。而医学计量的资金花销较大,会给一些中小医院带来一定负担,影响医院其他部门的运作。在一些大型医院,会质疑医学计量的价值,缺少完善的组织机构。这些医院中,只在设备科设置一名计量员,不同的医院由不同职位的人员担任,缺乏专业的知识,这种做法导致计量安全存在隐患。1.2医院内部计量管理缺位很多医院,针对设备质量进行强制的计量检测,确保新购进的设备拥有检验合格证。但是这种情况下,人们都没有重视计量检定,对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的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在产品的验收中,也存在问题。例如新购设备的安装验收,只重视设备外观问题,配件是否齐全,没有较好的了解设备的准确性与测试量,在输出量值的检查中,不够仔细。医学设备缺乏维修和保养条例,人员对医学计量问题缺乏技术认可。一些医院为了获取较高的利润,过度使用医疗设备,不进行维护和保养,致使设备超负荷运转而产生问题,医学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下降。

1.3在用医疗设备监管失控

国家规定必须检测的医用计量器具,几乎都涉及到人身健康与安全,例如温度计、血压计、CT等等,但是实际上,这些设备的检测几率较低,很多医院存在逃检和漏检[2]。计量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完善,也是促使这种情况恶化的原因,医疗设备得不到有效的检测,计量的结果就会出现误差,进而引发医疗纠纷。在医院中,大型医疗设备主要在保修期结束后,与厂家续签合同,保证设备的质量。而一些中高档设备,在保修期满后,主要由院内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查。这种情况下,设备的质量无法得到充分的保证,医院中缺乏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而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任务较多,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事后维护好管理,医疗设备的监管水平不达标。

2医学计量工作对医院管理的警示

2.1提高计量法律意识

在临床诊断上,不单单是依靠医生的经验和能力,还需要结合医疗设备的测量结果,所以医疗设备的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医疗设备出现失误,就会影响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导致误诊与漏诊的出现。在进行医学计量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是检定合格率,二是受检率,这两个质量指标都达标才能较好的保证准确性。在医院计量设备的检查中,要严格监控质量,降低误诊和漏诊出现的几率。所以在医院计量工作中,要树立较好的法律意识,着重培养人员的法律观念,强化管理意识。检测人员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设备的购进、安全以及验收,进行严格规范。在不同的环节中,要注意查看器械是否经过严格的检验,在医疗使用中,能够准确的测量出数据,从而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如果医疗设备不健全,会给医院带来诊断隐患。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影响下,维护和保养也是计量工作的重要内容,检测人员要不断提升医学计量技术,在医院的各项管理中,发挥其作用。

2.2完善医学计量组织机构

医学计量工作具有较好的时效性,计量人员在工作中,要掌握实时动态,做好记录。医院应设置计量室,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发挥计量工作的意义。计量员的工作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为其设置培训与考核。在计量人员的培训后,要获取计量工作的资质,然后才能上岗工作。其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常用医疗设备的检验工作,计量人员能够合理的进行设备调试,确保检测的过程严格遵守国家的各方面规定。医院与计量主管部门较好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计量工作的意义,为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增加依据,医院还将强检和非强检的医疗设备纳入到计量设备监管工作中。

2.3强化医院的内控监管

在医疗工作中,要注重院内的监管工作。医疗设备的逐渐完善,与传统诊疗模式的差距逐渐增大。在早期的疾病诊断中,有很多疾病无法得到全面的诊断,在现代医疗设备中,都得到了解决,救治几率大幅提升。但是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依旧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果人们没有进行合理的控制与防范,就会影响医疗设备的使用效果,进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医院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医疗计量的安全隐患,了解这种负面影响,能够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例如设备登记、定点监测、定期检定等。通过这些手段,都能够有效降低医疗设备出现问题的几率,还要参考医疗设备在不同因素下受到的影响与变化。在医疗设备的使用中,计量人员要重视计量检测与维护保养工作,通过这种检修方式,随时了解设备的状态。一些医院为了增加利润,频繁使用设备,过度利用,导致设备得不到较好的修复,再加上医院缺乏维护制度,针对陈旧的设备,以及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都没有及时报废,仍在违规运行[3]。针对一些超过使用时间,但计量技术指标达标的设备,要适当缩短计量检定周期,确保设备处于一个较好的运行状态,并及时更换。检测人员要严格检查中小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禁止出现超期服役和带病作业的情况。医疗设备在全过程寿命管理中,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质量控制,二是质量保证。这两项内容,能够较好完善医学计量,并使医疗设备的检验与控制,拥有一定规律。整个管理过程,计量的监控都应该得到提升,更好的推动医疗质量的提升,保证医学计量工作的准确性。

3结束语

在医学计量工作中,其准确性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保证计量工作的准确性,要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医疗设备的完善,其设备的使用,需要人员具有较高的水平。在设备进场中,如何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可能为之后的设备使用留下安全隐患。计量员的工作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为其设置培训与考核。在计量人员的培训后,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是计量工作的重要内容。计量人员要不断提升医学计量技术,在医院的各项管理中,发挥其作用。

作者:阿米娜·卡德尔 海衣沙尔·斯玛依尔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昌吉公路管理局硫磺沟分局

参考文献:

[1]李伟,高丽达.医学计量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10,1:33-35.

第5篇:医疗设备监管范文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化

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群众,其自身综合实力与医疗水平,影响着群众的就医效果与各项工作质量。对此,还需医院自身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引起重视,能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详细探究影响因素,编制管理方案与措施,能以促进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化发展为目标,各科室均能对相关医疗设备合理化应用,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在新形势下稳定医院发展地位。

1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相关问题

1.1监管力度待加强

结合当前大部分医院内部发展情况分析,会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面临众多问题,监管力度待加强成为普遍问题,无论是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还是档案管理,甚至是人员作业监管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缺乏。而出现监管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院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有高度重视,发展阶段片面化地重视各项工作开展,传统化的发展理念与模式,成为新技术、新设备引进与应用的阻碍因素,导致医疗设备入库、取用、安全存放等存在严重问题,极易引发经营事故,无法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2管理难度加大

新形势对医疗领域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医院在发展阶段因目标待明确,往往习惯性地运用传统化发展理念与模式,创新意识与能力待加强,因此增加了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化管理难度。再加上各科室的工作内容不同,在日常工作环节中所应用到的医疗设备类别不同,不同的医疗设备在型号、性能等方面所产生的信息内部有差异,采用传统化管理模式,无法保证管理工作全面性与合理性,甚至对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同时,各项工作开展、各类医疗设备应用,均会产生众多信息数据,极易在信息数据搜集、存档等方面出现错误,无法保证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

1.3人为因素影响

当前,有部分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依然采用人工管理方式,未分析到此项工作的专业性、严谨性,不单单是医院所应用的医疗设备类别与数量较多,而且还会在各科室工作开展阶段所包括的影响因素与安全隐患较多,极易因人员专业能力、安全意识等不足而引发管理问题。例如,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受人为因素影响,出现了专业性误差问题,也影响着各项信息数据准确性,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管理只是重于“管理”而忽视探究,在信息数据归类、设备安全储存等方面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就没有发现与解决相关问题,为后续医疗工作开展预留安全隐患,极易引发医疗事故,对医疗领域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4管理水平待提升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内部重要工作之一,管理质量影响着各科室的工作进展与患者就医服务效果。虽然当前大部分医院在发展阶段对医疗设备管理引起重视,但是因基础条件不充足,而无法保证实际效果达到预期标准,对此,还是会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同时,新形势下医院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难度有所增加,关于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力度不足,医院内部所具备的医疗设备类别、数量等无法达到预算要求,对于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化管理的发展,会增加整体投资成本,部分医院过于重视自身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往往会因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质量不合格而出现管理混乱现象。

2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及系统化实施策略

2.1创设独立化的监管部门,严控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质量

分析医疗设备在医院内部发展中的重要性与影响性,需医院自身能对医疗设备管理引起重视,并把此项工作列入行程,随着医院发展加大监管力度,建议医院能创设独立化的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要求监管部门中的每位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全身心地参与到各科室的日常工作环节中,真正地了解与掌握各科室对医院医疗设备的应用情况,在实操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制定完善的设备作业监管策略,贯穿落实各科室,能强化医院医疗设备监管力度,从设备采购到运用、安全储存、维护等方面,均能对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详细记录,要求各科室及工作人员能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管理工作,严控医疗设备监管质量,避免引发设备管理失效、档案信息混乱等情况,才可对医院稳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2.2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力度,控制医疗设备归档工作质量

互联网时代的带来与发展,为各领域创新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信息化技术在各领域中广泛应用,其中就包括医疗领域,大部分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力度,改变传统化管理理念与模式,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构建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功能与模块会依照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要求进行设计,能使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难度有效降低,各项工作均能在该系统内有序进行,符合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发展目标。例如,在医院医疗设备统化管理信息搜集、存档等方面的管理,首先,在设备采购阶段重点考虑各科室的实际需求,编制完善的采购方案,能从新形势发展角度展开探究,保证采购环节合理性与科学性,并为后续应用与管理提供基础条件。其次,采购后的设备会由监管部门统一分类、编号、归档等处理,所有的信息数据均会被储存到该系统中,既便于监管部门对各类设备全面性管理,又能在管理中完善的相关策略,为各科室的设备作业实施奠定安全保证。最后,为便于各科室对设备使用与维护,建议按照设备首字母或阿拉伯数字完成相应的排序编号,编制系统检索目录表,既保证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完整性,又避免在管理中出现混乱情况,促进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2.3注重工作人员日常培训,保证各科室医疗设备作业规范性

从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化管理角度分析,此项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会影响医疗领域长远发展,需医院自身在此方面加大力度,包括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结合自身医疗设备管理实况科学化、全面化评估,注重人才培训,并在初期聘用阶段就有明确的用人标准,降低后续人员管理难度,增强人员创新意识与能力,基于新形势创新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化管理模式。此外,各科室也能详细探究医疗设备管理实况,能从人员培训方面入手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主要内容包括人员技能培训、技能测评,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人员综合能力与绩效产生挂钩,选择科学化的考核方式,真正掌握每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医疗设备信息化及系统化管理质量,也可促进医院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

2.4明确发展核心,提升医疗设备技术水平

因医改为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需医院自身能把握时机,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化发展为核心,从根本上提升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与应用效果,改变传统化管理理念与模式,每位工作人员对此引起重视,在各科室及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增强医院综合实力,形成完善的医疗设备采购方案、管理措施,控制医疗设备管理成本,保证医疗设备管理专业性、有效性,在发展中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促进现代化社会和谐发展。

3结语

为促进我国医疗领域可持续发展,需医院自身对医疗设备管理引起重视,建议创设独立化的监管部门,严控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质量,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力度,控制医疗设备归档工作质量,注重工作人员日常培训,保证各科室医疗设备作业的规范性,明确发展核心,提升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为群众提供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的就医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文斌.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7):154-155.

[2]潘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甘肃科技,2020,36(06):73-75.

[3]王军.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05):164-166.

[4]姜义男.浅析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2):174+179.